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2024-06-21

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精选17篇)

1.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一

重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白房小学历来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白房小学组织开展了“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都倾尽全力,不厌其烦,精心准备,巧妙构思,设计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一堂堂令人满意的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采。每节课后,教导处还认真组织“2+2”评课活动,即听课教师要提出2条优点和2条缺点,且不能重复;授课教师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后,要撰写一篇课后反思文章。

4月27日,此项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当天下午放学后召开了总结会。

2.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二

一、三班一结, “青”“蓝”携手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强有力的团队协作指导小组。在各个团队指导下, 我校青年教师按教龄划分, 组成不同的研修班。

1.师徒结对促成长

我校在每学年的九月份组织新教师研修班, 即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 为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支教对调教师或毕业生挂职锻炼教师物色带教师傅。每学年初举行拜师结对仪式, 师徒签订责任书, 明确双方任务与职责。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活动中互助引领, 一起听课评课、研讨指导, 使新教师尽快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逐步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素养。而有一定经验的教学精英即老教师们在带教过程中更加规范了家常课, 积累了班级管理经验, 向更高层次冲刺。新老教师还可以在论文、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甚至是生活方面结成亲密伙伴, 共同进步, 共谋发展。

2.新秀培养促提高

我校组建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设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研修组, 招收4~10年教龄青年骨干教师为学员, 吸收各学科的教学精英担任相应研修班的指导组成员。实行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指导合作, 充分发挥各级名师、教坛新秀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 全力打造一支理念新、教艺精、底蕴厚的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

二、潜心学习, “青”“蓝”相融

注重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我校大力倡导“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优秀的受教育者”的理念, 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之余做到“六个一”, 即:精读一册、精选一刊、精摘一卡、精发一帖、精备一讲、精写一篇、精荐一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采用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用活新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激发教师们的进取意识。

1.学习目标合理

我校每个研修班都在指导师与学员商定的基础上, 制订学年学习目标。每位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每学期必须按时、足量保质地完成读书刊10万字, 积累读书笔记1万字, 专题总结3篇, 精品教学设计预案15个, 以及教学反思和评课材料各一份的研修任务。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学员在目标引领下自发学习, 而指导老师在学员的努力学习感染触动下, 静下心来潜心吸收书本的精华。“青”“蓝”携手, 其乐融融。

2.学习形式多样

我校有专题学习制度, 推行“教改恳谈会”, 青年教师分学科大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每学期举行1~2次学习会, 围绕若干个主题, 有主讲, 有答辩互动。有教师读书论坛制度, 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人文作品, 写出读书记录, 学校择优选出数十名青年教师在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读书论坛上发言, 答疑问难, 互动交流。每位青年教师利用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购买教育理论专著, 学习结束后交学校图书馆存档共享。学校也要适时购买许多书籍供青年教师选择阅读, 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注重平时的自主学习。同时每月每人上交5张以上的业务学习文摘卡。读书、做文摘的常态化, 使青年教师的读书习惯得以养成, 教育思想得以提升, 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 学校邀请各级各类专家来校讲学, 让更多的流动导师来校传经送宝。

3.基本功训练扎实

我校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 采取分散与集中, 自由练习与监督竞赛相结合, 分层次地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基本功训练, 如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班队管理等, 使青年教师练有目标, 专业成长之路历久不衰。

三、静心教书, 青出于蓝

为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 使之走上教学正道, 学校联合指导老师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检查、监控和指导, 按照“强化平时, 重视过程, 细化期末, 狠抓教学五认真”的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 使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 并且力求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1.严制度

以“六化”为目标推进青年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集体备课经常化, 个人备课具体化, 课堂教学艺术化, 课外作业多元化, 单元测试规范化, 质量分析制度化。

2.过“三关”

青年教师教学行为过“三关”, 即新分配教师过教育教学规范关, 教龄三年内的教师过课堂教学质量关, 教龄三年以上35周岁以下的教师过课堂教学创新关。

3.控过程

学年初集中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研, 定期召开青年教师专题座谈会。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学校行政成员与指导师对青年教师每周开展推门听课, 在学校周行政会上汇报听课对象、节数、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加强过程监控。

4.重考核

每个学期结束, 进行量化考核, 使青年教师对一个学年进行反思总结, 获得提高。以语文研修班为例, 如下表:

四、搭建平台, “青”“蓝”双赢

1.校本教研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我校走“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之路。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每学年提供一次校内教研的机会, 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登台亮相。同时学校推出专题式的校本教研, 每学期安排一至两次全校性同学科跨年段组合, 安排在周六进行学科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带着专题上课、听课、评课。这种校本教学研究是“名师导航工程”与“新秀培养工程”的良好结合, 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

2.校本教研网络论坛

在校本教研进行到成熟阶段, 可适时推出校本教研网络论坛, 让专题校本教研活动能借助网络进行研讨, 吸收集体智慧。先后进行至少二度、三度的教学设计, 青年教师们也可借助学校网站进行跟帖讨论, 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网络互动促使青年教师学会教学反思, 积淀教学智慧。

3.校内赛课

我校以研修班成员为主体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校内系列赛课活动, 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备课方式, 集中展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每学年有三轮赛课, 每轮赛课之后由指导组老师进行集体评点。以学科为纽带, 以研修班为载体, 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 组织开展创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4.省市县各类比赛

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和业务比赛, 争取更多的机会, 保持工作热情, 不断成就自己。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青年教师尽力去取得各项荣誉。

3.“定向帮扶”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篇三

一、“定向帮扶”在此次“赛课”活动中提出的背景

此次参加本市“学前教育音乐游戏化教学”比赛,我园推选了两位年轻教师参与。从选课题到设计活动过程,再到一次次“磨课”,我们大班教研组全程参与了研讨。高老师选定音乐欣赏活动“杜鹃圆舞曲”,第一次执教时,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深,整个活动很散,教师说得多,幼儿动得少,“填鸭式”教学非常明显。课后研讨时要求不讲优点,只把自己看到的执教老师的不足之处指出来,教师们众说纷纭,高老师的笔记本上也记录了满满一页。到了第二次活动时,发现整个活动依然很散,幼儿分段欣赏也是模糊不清,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幼儿依指令行事,没有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说:“老师们都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但是自己思绪仍是很乱,实在不知该听谁的了。”因此,园里决定抽个别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高老师一起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更为合理的活动流程,即“定向帮扶”。

二、“定向帮扶”后的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杜鹃圆舞曲”。

活动准备:完整音乐、分段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播放布谷鸟叫声,让幼儿猜一猜它会叫醒谁。

老师带着神秘表情提问:“孩子们,布谷鸟把谁唤醒了?”

2.请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引导幼儿听清音乐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请你们听完音乐猜一猜除了小动物被唤醒,还有谁也会被唤醒?

3.幼儿再次倾听音乐,教师随音乐在黑板上画音乐图谱。

4.分段熟悉音乐,请幼儿尝试模仿小动物和小植物跳舞的动作。

5.请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一起扮演各种角色舞蹈。

(二)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根据“春天在哪里”的主题教育延伸出来的,选择了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植物和自身形象,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经验,因此,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出了浓厚的活动热情。而高老师也发挥了自身的舞蹈特长,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适时的夸张表情引导幼儿用动作去表现音乐。图谱的合理利用也给了幼儿很大的启发,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到手指上来,对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高老师用“邀请动物、植物和小朋友参加舞会”这一主题线条贯穿始终,层次脉络清晰有序,达到了活动课程的高度控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大班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互相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其实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最终目的就是用最简单的动作来最好地达到幼儿理解最复杂的音乐这一效果。在这一次活动中,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赛课”时获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三、“定向帮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在帮扶中引导教师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情节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一)理清了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

1.设计主线条,贯穿始终。

征求高老师的个人意愿,由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沈老师对她进行“定向帮扶”。在沈老师的帮助下,高老师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布谷鸟邀请小动物、小植物、和小朋友来参加森林音乐舞会这一主线,用幼儿感兴趣的“魔法小精灵”故事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分三次游戏,通过玩一整套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大大加深了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2.巧妙设计图谱,完美诠释音乐。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五线谱上的符号就是音乐感情色彩的体现。对于幼儿来说,五线谱上的音乐符号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符号来表现和理解音乐。所以我们根据音乐三段式的不同风格分别设计出了动物、植物和小朋友参加音乐舞会的图谱,小动物跳着欢快活泼的圆圈舞、小植物跳着柔美舒缓的藤蔓舞、小朋友跳着快乐有趣的开门关门舞。教师随音乐画出巧妙形象的音乐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猜测出都有谁来参加,并用自己的小手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画图谱。抽象的音符和旋律,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具体的、看得见的丰满的图画,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

3.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课是聆听的活动,需要理解、感受,更应该是主动地运用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在音乐欣赏中融入动作表演,请幼儿分段尝试动物、植物和小朋友都是怎样跳舞的,在角色扮演和动作的表演中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给幼儿充分展示的空间。这样整理下来的“总(完整欣赏)到分(分段欣赏)到总(完整表现)”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图谱的形象利用,极大地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把各方面的感官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对他们随音乐自主进行动作的创编有很大的启发,也使本次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二)化解了教师的困惑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高老师接到任务后,同样不知如何进行,困惑多多。

首先,体现在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上,多数教师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时,只是以现有的教学用书的欣赏活动为主要的内容,致使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较单一,不利于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而高老师通过征求意见,最终选定了《杜鹃圆舞曲》作为本次参赛的活动题材。

其次,音乐欣赏活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前几次的教学多数主要以幼儿听音乐,教师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未能把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表演结合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经过理清思路后,采用用耳朵听——倾听讲述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故事,用眼睛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倾听音乐,并创造性地绘制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音乐图谱”,用身体的动作朗诵——在教师的动作图谱提示下创编并表演身体动作等方法,用整个身心体验和想象,反复享受表演的乐趣,不断深化对音乐的感受。

再次,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忽略了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过多的发问,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控制,销蚀了幼儿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难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调整,高老师先用语言表达音乐。欣赏完音乐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欣赏音乐后的感受,把其从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象、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用笔画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最后,摒弃了教师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幼儿情感的问题。高教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到幼儿是否理解了音乐,是否能对音乐进行语言和动作上的描述展现,更难得的是也同样顾及到了幼儿在音乐中是否获得了情感的宣泄,体验到了音乐的美与感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教师“授渔”,青年教师“受渔”。经过一次次的研讨,高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由接到任务时的担心,初次教学后的迷茫,再次教学后的焦急,得到帮扶后的自信,到教学成功后的喜悦,在音乐专业素养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她自信地说:“经过这一次的‘赛课’,以后再有音乐欣赏方面的活动就会知道该怎样有效开展了。”其实,这次的“定向帮扶”活动何止是高老师一人获益,作为“帮扶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赛课”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同时,“赛课”也让老师们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将幼儿园教育理论转化成行动成果,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赛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

4.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四

为了更好促进凉城县民族小学附属幼儿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造就一支基础扎实,业务精良,能适应幼儿园改革、发展、创新的师资队伍,近日,我校邀请了北京出版集团芳草教育华南教研中心主任齐晟熙老师,就幼儿健康发展学与玩新方案《可操作-五大领域》新教材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的还有全县兄弟幼儿园的教师。

我校幼儿教师和齐老师分别展示了三节不同年龄段观摩课。使培训教师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孩子身理心理的个体差异性。每位教师都将本年龄段课堂特点及效果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讨论热烈、各抒已见。特别是为了配合培训教师讲解,受训的老师们还纷纷充当起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幼儿的身份回答老师的提问、做游戏。通过这种互动的形式,让受训老师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使用教材教具,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

下午,齐老师从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分大、中、小班教师对新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培训,从整套教材的理论基础、特点、实施要点及各领域中大、中、小班的具体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培训教师对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了较明晰的认识,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为教师使用好本套教材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今天的培训,各位老师在聆听、讨论、交流和反思中领悟到了教师艺术化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实施、教育氛围的营造、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和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为今后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5.教学反思加促教师成长 篇五

我认为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常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以求得不断进步的一种反复探索的过程。现在大多数教师都会做课后记录,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日积月累,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下面以一节推门课《比较做功的快慢》课堂教学展开的有效提问进行反思,它可化解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环节的存在问题。

今天,例行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我选了八年级一节《比较做功的.快慢》,任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有效提问”环节,并把“有效提问”环节设计成互动课堂――“师生电器买卖场景”,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综观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兴致浓烈,气氛活跃,对“做功快慢”的知识形成体系认识到位,课堂反馈良好。但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发性的细节处理不够灵活。

课后与任课老师、学生进行了交流沟通,使我对物理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何不多一些欢声笑语?课后,有几个学生对我说:“老师,这节课真的很有趣,我们笑着上课,知识记得很好,以后也这样上课行吗?”静下反思,确实如此,虽然平时比较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氛围,学生也比较愉悦学习,但像这节课一样都充满了笑声的课堂还真的不多。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何不多一些理解宽容?在教学中,由于思维定势,经常有学生多次会犯同一个错误,我们何不理解宽容一下学生,不加以批评或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争辩呢?如通过“师生电器买卖场景”,学生在幽默笑声中对这一错误描述有了深刻的认识。三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何不多一些生活体验?物理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老师何不设计多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或亲身的实践感受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让他们感悟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

“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种自我反省式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我们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让今后的教育教学多走捷径少走弯路。

6.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六

为了落实金乡县电化教育中心《关于全国小学优秀课例展播活动》的文件精神,金乡县实验小学利用周三(3月12日)下午办公时间,集合全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分别观看了《金乡教育网》转载的优秀课例《荷花》、《分数的意义》和《My father is a teacher》。

张东梅副校长讲了这次培训的意义,要求老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白板)手段,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升自己专业发展速度,并把教师听评课活动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观看中,老师们不仅认真作了听课记录,还写了心得体会,进行了评课、议课。比如数学老师们听完程冬梅老师的课后,一致认为:要上好一堂高效优质的课,必须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画一画等),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而且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容量、有高度、有实效、有空间,最终达到师生的共同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构建高效优质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也必将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作者:金乡县实验小学教科室高艳华 李金成)

7.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七

一、专题讲座送培, 提升教学理念

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没有一定理论支撑的课堂教学研究是肤浅的。教师的教学要走向成熟, 需要一定教学理论的积累。理论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和农村教师的发展需求, 并结合自身经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 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教师的职业生涯与幸福力;理解新课程标准, 实践新课程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促进教师成长;讲方法, 重实效, 提高小学语文复习效率等, 这些具有现实性、操作性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够丰富农村教师的教学理论, 更新教育理念, 从而达到指导教学实践的目的。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邀请骨干教师到农村片区做专题讲座《教师的职业生涯与幸福力》。骨干教师从教师面临的难题、教师能力、爱心与人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生涯发展调适、加强心理保健和理解沟通互动、强化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念和幸福力。另外还开展了《理解新课程标准, 实践新课程理念》专题讲座。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以及期末检测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和农村教师进行交流。通过鲜活的实例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深受农村教师的欢迎。有的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时不知道怎么观课、议课, 相关专家从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何区别、怎样的观课效益才会最大化、怎样的议课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境界、怎样提高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

二、教学示范送培, 指导教学实践

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示范是农村教师非常欢迎的一种形式, 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骨干教师现场执教示范课,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或因地制宜地制作实用教具, 以流畅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教学形式,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农村教师开阔眼界, 感受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加深听课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本学期的农村片区教研活动中, 教科所组织骨干教师到羊街中心校送课下乡, 为南部片区的教师送上示范课《圆明园的毁灭》、为东山片区教学示范课《识字6》、为城郊片区送上示范课《伯牙绝弦》, 示范课让听课教师大开眼界, 看到了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示范课之后的研讨对农村教师学以致用、促进专业成长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研讨中, 骨干教师从上示范课前的想法、准备、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说课后, 组织听课教师一起议课: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什么不足之处, 你有什么建议?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这节课的理念、亮点怎么迁移到其他课?授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 还能不能换个角度?这样教学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与文本的主旨一致吗?你会如何设计?用什么方法?怎么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怎么进行小组建设等。通过骨干教师对自己的想法、准备、设计、教学思路、教学反思的剖析, 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再通过教研员、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的对话和研讨, 达到升华理念、内化方法的目的。

三、教学研究送培, 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构起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 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片区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教研活动, 活动前, 片区教研组长和授课教师所在年级教师一起集体备课, 反复磨课, 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 调整教学思路。研讨课结束后, 相关专家指导片区教研组分组进行议课, 小组代表进行交流。相关专家会根据示范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们一起研讨, 通过集体备课、反复磨课, 片区教研组教师观课、议课, 授课教师在纵向对比、有效引导中迅速成长。此外, “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也受到农村教师的认可。让不同教师就同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以观摩研讨、互动交流、横向对比、促进提升的方式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四、网络教研送培, 拓展帮扶时空

网络教研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 是一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研形式, 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有益拓展和延伸, 是常规教研的一种有效补充。为了更好地与农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 教科所组建“开远市小学语文工作室”QQ群, 提供给教师学习、交流和解决教学、教研中困惑的平台。QQ群成了网上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们及时上传有关课改的资料、论文和经验文章、外出学习的课件和专家的讲稿等, 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材料, 教师们在网上交流经验, 解决疑难, 在网络教研平台中, 教师无拘无束, 大胆直言, 不仅有请教, 还有争论、辩驳, 不仅有教学方面的探讨, 还有学生教育、家校沟通等方面的交流。在这里, 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之间是同事关系, 也是朋友关系, 这样的关系深化了帮扶内涵, 提高了帮扶活动的有效性, 拓展了帮扶的时空。

五、课程资源送培, 提高教师素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实践新课程理念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内容, 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带入教学过程, 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转变教育观念, 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提高教师的素质。在农村片区教研活动中, 教科所专家指导教师巧用语文课本的封面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巧用课本目录在学期初指导学生看单元结构, 通过目录中的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利用目录找页码, 从而快速找到课文, 学期末利用目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喜欢哪篇课文, 为什么, 利用目录进行课题趣连, 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把课题串联成一段话, 训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巧用课文中的插图、课后的小练笔, 让学生读写结合, 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课堂资源、课间资源、教室资源、操场资源对学生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就地取材, 利用农村特产进行识字训练、参加农业劳动提炼写作素材、巧借农民绝活开展口语交际练习、搜寻农俗文化组织语文活动等。

8.用发展性评价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八

发展性评价实施原则

一是关注自我: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跟自己比较,不需要和别人相比,以此让教师们不怕。

二是关注发展:和上个学期相比,你只要是进步了,你就是好教师。你没进步只是说明你懒,以此让教师们没有理由偷懒。

三是关注过程:把评价的目光放在你的过程上,你是不是在积极学习、是不是在积极实践、是不是在积极反思,你没有参与过程当然就没有结果,以此让教师们不敢再推。

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

(一)指标设置

我们把教师专业成长分成六大板块十个指标:教学提升、教学常规、教学科研、教学合作、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其中“教学提升”分成:听课观摩、听课点评、教学展示、教学反思和阅读心得五个指标。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教师指标要求各不相同。

(二)结果评定

1、指标达成的现状评定:每个项目达标1分,良好1.5分,优秀2分(其中“教学科研”不封上限,科研计分超过2分的,超过部分计人总分)。

2、指标达成的发展评定:每个项目的得分(在达标基础上),只要超过上学期(或上学年)的,就按良好为起点等级进行最终计分。

3、专业成长的现状评定:总分10分为合格,16分及以上为良好,18.5分及以上为优秀。有一项未达标不得进入优,可以进入良或良以下,有两项未达标不得进入良,可以进入合格,有三项未达标直接进入不合格。

4、专业成长的发展评定:现状评定的总分只要超过上学年(在达标的基础上),就实施发展奖励:现状评定的最终成绩就按良好为起点等级进行最终确定(如:现状起始评定为达标的,就最终确定为良好等级)。现状评定在优秀等级以下的且连续2次总分低于上学年,就实施降级处理(如:现状起始评定为良好的,就最终确定为合格等级)(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教师除外)。

5、教学科研记分办法:(略)

(三)流程安排

1、建立评价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为组员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评价工作。

2、教师每学年初制订自己的学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内容包括:自身优缺点分析、上学年的成绩和不足、本学年发展目标与措施。

3、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教师制订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指导和审定,帮助教师完成最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定稿。确保发展计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4、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定期展示。

5、每学期末,教师进行专业成长自我小结(学年末撰写专业成长总结,主要关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专业成长自我评分。

6、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进行发展性评价。

7、评价结果反馈,并进行奖励和表彰。

(四)价值取向

我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与教师的福利分配挂钩,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和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挂钩,使教师发展性评价真正成为学校对教师的核心评价。

发展性评价实施成效

1、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注重发展性,让教师学会了自信。“指标达成的发展性评定”和“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定”,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发展我就是好教师”的导向,让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了自己内在的潜能,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2、提高了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关注自我性,让教师学会了反思。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昨天,展望自己的明天。因为是和自己的过去在比较,就没有了畏惧的理由;因为是和自己的未来在比较,就没有了偷懒的理由。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在分析自己的优劣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关注过程性,让教师学会了欣赏。成长档案袋让他们学会了欣赏自己: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汇集的是教师自己的一系列作品样本,它提供了教师进步的信息,展示了教师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参与对其他教师的评价,让他们学会了欣赏他人: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中年教师的干练与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与无畏……这些都通过参与对其他教师的评价而感受到,并在感受的同时激发了互相学习的愿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发展性评价实践反思

1、教师发展性评价要与自由快乐的工作环境的营造相结合。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不会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因此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尤其是促进中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应关注管理细节,关心中老年教师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努力营造快乐、自由、公平的工作生存空间。

2、教师发展性评价要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相结合。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的劳动,更是集体的合作;教师的发展既是个体的发展,更是集体的成功。因此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应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同步进行。让全体教师树立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置身于充满学习的大环境之中,投身于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团队合作的热潮之中,不断激发创新热情,提升教育智慧,改善思维模式,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9.牵手成长小学作文 篇九

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每天都拿着笔到处画。别人问我长大想当什么,我总是很响亮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当个画家。所以幼儿园时爸妈就给我报儿童画班,上了小学,我喜欢上了国画,爸妈就想办法让我插班进了西泠国画初级班,因为班上的其他同学已经上了一学期,老师怕我跟不上,劝爸妈让我下期跟启蒙班开始学,但妈妈坚持说:我女儿很爱好这个并且有儿童画基础,相信她很快能跟上的。开始我总画不好,看到别的同学总得到老师表扬但从没表扬过我,我又着急又难过,哭着让爸妈给我换班,爸妈就鼓励我说你已经进步很大了,相信很快就要跟上他们了,说不定下期就超过他们了呢。听了爸妈的话,我坚持下来了,果然到中期时我就差不多跟上老生了,老师也常夸我悟性好进步很快,到学期末时我的画已经可以拿到教室后面去展览了,还得到了班级的每月之星呢。

画画有些基础后,我发现我的题款写得很不像样,严重影响了整张画的水平,我决定去学毛笔书法。跟上次一样,爸妈觉得我学了一学期国画,至少是拿过毛笔的,那就有些基础了,所以仍然没给我报启蒙班,而是直接插进初级班开始学。我又成了一名新生,一上课看见其他同学交的作业是整张整张工整的字,我连基本笔画也不会,觉得差距太大了很难跟上的,每次课都在想放弃。但爸妈总是鼓励我,说相信我一定能跟上的。为了不让爸妈失望,我只好耐着性子认真地听老师讲,很努力地反复练习,老师也对我特别用心指导,还常夸我进步快(真是个美丽善良的好老师啊!),一学期下来我真的就跟上了老生,并成了班上的优秀学员。

一年学下来,我们不但学会了写单一和整张的字,还学了写扇面,写对联,有时老师说我写的有些字可以的当班上同学的范字了。过年时,老妈为鼓励我练字,直接买了春联纸让我练,说写得好的就作为我们家的春联贴在门口秀一下,因为妈妈的同学要带孩子来我家过春节,妈妈说这个同学是书法高手,十岁时比赛就拿了重庆市二等奖。所以开始时我就有些紧张,写坏了两张纸,觉得很浪费钱,急得都哭了。妈妈却觉得没什么,一直在安慰我,鼓励我,果然一口气完成了2副比较满意的对联。妈妈觉得我写得好,还帮我把笔墨纸砚拿到她办公室去让我练,她们同事看了都夸我写得好,还让我写了送给他们呢,我开心极了,真的写了两副送给了妈妈的同事。过年时,妈妈果然把我写的春联贴在家门口,并且每次见有人看就说:“这是我女儿写的,她学了一年的书法,写得不错吧!?”春节妈妈的同学和孩子来我家,妈妈很自豪地对她们说:“我家今年没花钱买春联哦,全是我女儿自己写的,请大师过目希望能给女儿一些指点。”妈妈同学的女儿说,她都练二年了还没写过对联呢,单字也没我写得好。

10.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和成长途径 篇十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摘录:

1、“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渊博的学识,是机智的应变,是幽默的言辞,是“厚积”而“薄发”,是一切教育顿悟和灵感的闪现。把教育当职业的人,不会诞生教育的智慧;把教育当事业的人,能够拥有教育的智慧;把教育当信仰的人,才会点燃智慧的烛光。

2、平凡教育:熟练的满堂灌,笨拙的提问语,偏激过头的自主,吵闹无休的合作,浅尝作秀的探究,反复的无效抄写,雷同的题海训练,残酷的作业惩戒……

3、一堂好语文课的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二、怎样制定专业成长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加强教师成长的自觉反思与合理规划,有利于教师确立理想的目标,促进专业发展,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的人生。

(一)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主要内容

1、发展定位:专任教师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在规划期内为自己定一个总体成长目标。如成为校级、县级、市级等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先进教师,或者取得荣誉若干等。

2、具体目标:

(1)学习培训。在工作之余学习现代教科研理论书刊,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摘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广泛阅读教育教学资料等。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培训,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普通话培训,心理辅导培训等。

(2)学历进修。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与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高学历进修,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

(3)教学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承担教研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并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4)科研目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确立科研任务,如每学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哪一级发表或获奖)、承担或申报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心得文章等。

(5)教学成果。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横向与纵向目标,辅导学生获奖(6)班级管理。是否申请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与管理成果及设想,如获得哪一级先进班集体或优秀班主任等。

(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的基本框架

1、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分析

(1)成长的历程和现在所处的阶段;

(2)专业知识方面的分析;

(3)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分析;

(4)职业道德及个性特征的分析;

(5)个人优势和不足。

2、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①师德目标

②教学方面的目标

③教育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

④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

⑥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

3、具体措施(行动策略)(1)自身素质的改进

(2)客观条件的改善

(3)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4)阶段发展目标预期实现时间

(5)预期发展目标的结果及评价

三、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有哪些途径?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 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 3 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11.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一

【关键词】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8-01

教研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下面本文就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模式、流程、实效性和成效方面做一些粗浅的说明,以期为其它幼儿园开展同类教研活动提供一些行动借鉴。

一、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使教研趋于“平民化”

(一)移植再构式

所谓“移植再构”主要指在现有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教师借鉴和学习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之后再用于执教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同课异构”活动模式。

我们都知道,舞台上常常有名不经传的年轻人借助明星而出名,且不说这一行背后的娱乐精神,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模仿再现,移植再构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从移植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活动入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移植后逼真效果的同时不排斥自身的思考,真正有效地移植再构要建立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使移植再构在原有单独的模仿上附上教师“自我”的灵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把好的东西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这也是一种创新。我园在开展“同课异构”之“移植再构”活动时会依据“典型性”、“代表性”原则来选择再构内容,通过“提供实例——独自思索——再次建构——教师上课——研讨共享”的操作流程来进行。

(二)接力异构式

所谓“接力异构”就是同一位教师在集体磨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内容先后在不同班级进行多次执教,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进行多次观察、研讨,在“独自设计——实操课例——集体磨课——再次课例——二次研讨”的螺旋式进程中,让教师在一次一次重复执教,反复式进程中厚积薄发,幡然顿悟。

“接力异构式”这一“亦教亦研,连环跟进”的活动模式,可以及时连环地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势,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实效性,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让执教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研”的价值,获得个体飞速成长。

(三)对比异构式

所谓“对比异构”就是选择教材上的同一具体内容,多位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本人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和处理,在对比展示中呈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体现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重点考察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现场师幼互动适宜性的调控。而后进行研讨,以期在观念碰撞上提升理念,在经验交流中取长补短,产生“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促进教研学习共同合作体专业成长的一种方法该模式通过“调研——异构——实践——研讨——反思——创新”六个流程进行。

(四)片区异构式

所谓“片区异构”即以片区多所幼儿园为一单位,逐级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推优、展示的过程中,展现各幼儿园教研风采。该模式通过“确定内容——各园实施——开放展示——研讨交流”四个流程进行。

“片区异构式”活动作为“同课异构”的其中一种形式,优点较多。其一可以充分调动片区内各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各园教研主动性;其二因片区各园均开展过相同的活动,教师们有着参与研讨的经验,为此改变了以往片区教研研讨活动中少语、冷场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片区研讨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同课异构”活动,推动教师快速发展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教研方式有着具有强调聚焦、同伴互助、狠抓落实、提高实效……优点。

(一)加深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感到它对教师的专业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力地帮助教师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在自我设计行动研究中教师们会时时面临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促使教师去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为其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并在理论的引导下调整其教学活动设计及教育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尺度和规范;在对比研究“观摩、对比、研讨”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会力求明白同伴设计活动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在探寻的过程中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每个人都有极富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这种差异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借鉴学习中启迪了教师思维,学会了多维思考,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无论是哪种“同课异构”活动,因其对比性强(与原形课例比对、与自我比对、与同伴比对),致使教师每一轮活动都不得不全力以赴、认真地对教材进行再三的解读,在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下足功夫,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几年下来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四)形成了多彩的、个性化教学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面对同一教材进行设计和展示,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元处理教材的宽广视角,致使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她们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这样就促使不同教师充分展开自己的实力,选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赋予了静态教材丰富的活力,展示自己的优点,来完成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程从而形成了个性的多彩的教学风格。

总之,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述仅仅只是我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它。

参考文献:

[1]陶治红(作者).《从需求着手,提高园本培训的实效性》. 早期教育2012(7—8)

[2]李国华、王荣莲(作者).《多种形式的“同课异构”》 .http://www.doc88.com/p-371887367734.html

12.大赛“磨课”,促专业成长 篇十二

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 养犹涵育熏陶,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磨不成才。”磨课, 就是教师在教研成员的协作下, 采取多种形式, 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 以期执教老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 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磨课不仅是磨“课”, 更多的是磨教师的专业成长。回顾磨课历程, 有困惑, 有喜悦, 有遗憾, 有收获, 更有感动。

1升华了理念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 只有将对新课标的理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才能使教师不断认识新课标, 理解新课标, 真正做到与新课标同行。磨课, 能把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2释怀了疑惑

磨课从改变日常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开始。磨一节课, 不只是为了把这一节课上成“优质课”、“精品课”, 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研究明晰疑惑、提炼策略, 让教师“为迁移而教”。磨课释怀了教学内容如何解读?学生情况怎样分析?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难点怎样突破?学习材料如何取舍?生成资源怎样应对……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实录镜头一: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大小月 (最初的)

出示年历卡, 跟同桌介绍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大家先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 然后把从年历卡上的发现记录在整理卡上。

整理的结果都一样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一个人说的同时另外三个小朋友认真听, 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不一样, 观察和比较同样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 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归纳得出:每年有12个月, 有的31天, 有的30天, 二月有的28天, 有的29天。

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 咱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不管哪一年, 12个月当中, 小月总是4月、6月、9月、11月;2月份的天数很 (特殊) , 这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实录镜头二: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大小月 (最终的)

1、观察2011年年历并记录各月天数

出示2011年年历卡, 请大家仔细观察年历, 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呢?把每个月的天数分别记录在上面的表格里。

2、反馈:谁来告诉大家, 你记录的每月的天数?观察表格里的天数, 你又发现了什么?

3、教学大小月和特殊月

师生归纳得出: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通常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 (板书:大月) , 大月有7个。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板书:小月) , 小月有4个

平月它既不是大月, 也不是小月, 因此, 我们可以说, 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板书:特殊月 (也就是孩子们说的平月。)

4、课件出示2012年年历并逐月出示, 学生在统计表上记录2012年各月天数。

5、观察2011年和2012年各月天数的统计表并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2011年和2012年每年都有7个大月, 4个小月, 月份相同的时候, 天数都是一样的, 只是2011年的2月有28天, 2012年的2月有29天) 。

6、课件出示万年历, 两个学生分别报出验证年份, 老师操作。

小结:不管哪一年都有12个月, 31天的月份都是1、3、5、7、8、10、12月, 30天的月份4、6、9、11月, 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 有的年份是28天, 有的年份是29天。】

3开阔了视野

当拿到参赛课题《年月日》 (西师版教材) 后, 到处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 反复比较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流程, 充分理解各版本教材编写意图后, 确定参赛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要“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等等。根据这些理念在各大版本中搜寻与《年月日》有关的内容并查找相关教学资料, 进行紧张的备课, 确定教学流程: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总结。

4成长了专业

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和“争议分歧”无不彰显着磨课的价值。通过磨课, 教师的视野得以开阔, 智慧得以提升, 人格得以完善。备课本上, 调整的是教学顺序, 改进的是教学理念;讲台前争论的是反馈过程, 折射的是教学智慧;教研组内, 咀嚼的是练习设计, 追寻的是轻负高效。一次次试教, 一次次研讨, 一次次更新,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课”消得人憔悴。

【实录镜头三:最终上场教学结构

13.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篇十三

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在上半学期,我一直没有很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因为潜意识里,网络公选不用花很多精力去学习),这里,我要先道个歉。虽然前期的学习没有放很多精力进去,但是教师专业成长这门课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段时间,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面授课——华师附小的陈琴老师给我们讲课,确切地说不是讲课,而是陈老师的一个经验介绍会。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教学令我大开眼界(后来还看了刘老师的一个讲课视频,视频中刘老师介绍了窦桂梅老师讲课时的身体语言),让我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给学生上课;原来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还要有独到的教学方法;原来优秀的老师不只是要教得好,还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善于放大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积极变化,及时给学生积极地引导和鼓励。

直到亚运放假将近一个月的假期里,我才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这门课程,刘良华老师是我在大学里遇到的第二个非常幽默风趣的老师(第一个是大一给我们讲伦理学的魏老师)。我发现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就是有那么一种气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短短几句话便能把一个事例、一个道理说到学生心坎儿里边去;能把课讲得引人入胜,下课时还令学生有点意犹未尽。魏书生、万玮老师的教学案例是刘老师的讲课视频里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个案例,老实说,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我不觉得我以后当了老师能像魏书生和万玮老师那般技巧性地制住学生,当然我也不认为老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不过我很认同刘老师的一句话:“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有教育绝招的。”

刘老师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教学经历、研究心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和课程智慧„„刘老师在这一学期的最后一次面授课上说:“要用心去做,去感受”,还说“当老师会给我们一种职业的满足感”。我觉得这些还需要我慢慢去体会,去感受,不过我真的很受鼓动,我会坚定信念,学着做一个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学着做一个有爱心、了解学生的好老师!

2.你认为受欢迎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请说明理由)

教学智慧是与老师的课程智慧是连在一起的。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刘老师也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样的概括的。道”就是道德,是人类高尚的精神和品格,“传道”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构成影响;“业”就是学识,是人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授业”指的是传授“学业”,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惑”就是困惑,是一个人面对外界的新事物、新问题产生的迷茫,“解惑”意味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困惑之后,再引导学生解决困惑。当然,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智慧,也可以概括为:

一、重视人文教育,既重教书,更重育人;

二、引导主动学习,既授以鱼,更授以渔。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传道”呢?因为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当做教学的全部,他还要将“道”传递给学生,他要善于用他的精神气质感染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变成有人格的人。

为师者承担着教育后代塑造灵魂的任务。在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的时候必须起到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作用,否则别人对你的称谓就是教书匠,而这个称谓和普通的木匠、铁匠、泥瓦匠是一样的,都只是一个以技能谋生的人。所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是为天下而非为个人,如前人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准则。教师是社会上以其脑力劳动获得报酬,独立于世的群体,应不为权和钱折腰,就如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人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才是一名真正为师者该做的事。

一个受欢迎的老师,他会是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会把他的精神高高地举起。老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受欢迎的老师要成为有教学智慧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传道”,而 “传道”是很难传递的,只能用各种活动、交往,慢慢地,让学生能从中影响和感染。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授业”呢?因为对于家长和老师长来说,最重要的期望就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老师“授业”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会教书”的老师肯定比长得好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因为一个老师如果讲课枯燥乏味,那么长得再美,学生也不会喜欢他;而“会教书”的老师能让学生受益无穷,更让学生打心眼里尊敬和喜爱。

一个受欢迎的老师,要把“业”授予学生,那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其次,他在“授业”的时候,第一,要能够“及时反馈”。第二,要重视“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打游戏”那般得到及时反馈与矫正;如同“认地图”那般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解惑”呢?因为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学习上有困惑,老师要善于答疑释惑;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哪一个孩子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学走路”那般:老师不

能够代替学生学习,正如人只能自己经过爬行,然后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所以受欢迎的老师应该不只是善于答疑释惑,还应是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产生困惑,不断得到“解惑”的老师。

3.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请说明理由)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刘老师在授课视频中提到“‘课程智慧’就是说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那就要求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后,处理好教材。”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良好的教育首先显示为课程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的“丰富”。尽管丰富的知识还不能保证“知识就是力量”,但至少可以肯定,若知识是单调的,那知识就是乏味和无力的,难以为学生所接受的。丰富的知识总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单调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沉闷、无聊、无助而孤独。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是一种馈赠。这些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知识。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不断地积累课程资源,必须处理好教材:

第一、吃透教材,把握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课备到烂熟的地步,课程的某章某节了如指掌,授课时就能左右逢源,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怕啰嗦,要言不烦;无关紧要的则轻轻带过,其次老师对所授的课程不但要有个透彻的理解,而且还要对与之相关相邻的知识也有比较深层次的了解,授课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第二、超越教材,用好课程资源。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善于“用好教材”的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更新教材:教师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大胆地改变教材,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教师备课也需要对教材再创造,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更新教材,使自己所教的知识更具意义。

教师就是应该具备这样的课程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必须从“教教材”的框框里走出来,变为“用教材教”,只把原有的教材当成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个引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教材”,最后达到“更新教材”,使自己成为一位课程编者。

4.谈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促进专业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第一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第二是教师专业智慧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把握课程,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更多课程资源,丰富课堂知识,做一个受欢迎的“授业”者;

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与提升,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师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优秀的个人品质去感染学生,做一个受欢迎的“传道”者;

四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用新课程观念去指导教育教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中小学教师:一是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二是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做一个受欢迎的“解惑”者;

五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教学,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通过自修 —— 反思 ——实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

14.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十四

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为此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更多,教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二、自我分析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提高自身修养,做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并与教师交流分享。

5、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让这一片天地更好的为自身、为教师发展服务。

四、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目标的具体措施

1、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5、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与学生交流。

6、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15.绘画日记促教师稳步成长 篇十五

一、绘画日记活动让教师更懂幼儿的画

(一)色彩的运用更能让教师感受作者的情绪

参观学习时,看到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作品时,老师们都会驻足欣赏一番,开始我们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感受孩子这稚嫩的笔触,画面上绚丽的色彩让我们惊叹,不管是什么色彩,他们都敢去尝试,这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特有的色感,这是我们许多成人所不及的。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绘画日记的研究中,了解孩子们绘画的意图和用色含义后,我们对他们的画有了新的看法:在孩子的色彩世界,高兴是可以用五彩和跳跃的色块来表现的,当他生气沮丧时,可能就是单一的、灰暗的色彩来表现的。一次,班上的佳阳小朋友在画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把所有的物体和人都涂成了红色,开始我很生气,心想这孩子怎么捣乱呢!我不解地问道:“怎么所有的色都是红的?”阳阳撅着嘴说:“我们在吵架,我很生气。”我笑着说:“哦,原来如此,是心里冒火了!”

(二)线条的夸张是孩子情感的体现

我们很喜欢看画得整齐、比例恰当而有序的作品,这比较适合我们成人欣赏的眼光。但现在,孩子们夸张的笔触也常常是我欣赏的亮点。常常看到孩子们把人物的手或脚画得一个粗一个细,一个长一个短,比例严重失调,若在一些家长眼中就是很不好的画了。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宝贝,你这画得是什么呀?太难看了。”我们老师会说:“你宝贝的画很有特点,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把这只手画得很长吗?”家长很奇怪地看着老师说:“不知道,他就是不会画!”老师笑着说:“他想走快点去拿玩具,脚长的人走得快!”“哈哈哈,真的吗?很有趣。”还不相信地看看自己的孩子,直到家长似乎得到孩子的肯定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孩子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刷牙、吃东西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孩子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家长不要用“像”与“不像”评价幼儿。

(三)画面布局的不合理是孩子心理的表现

班上总有孩子在画画时,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全画得很小,经提醒后依然如此我们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在画中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和线条等形式都是为孩子的内心表达所服务的,不是第一位的,表达的过程和其中暗示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二、绘画日记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课题活动促使教师多看专业书

每次学校的课题活动,课题组的教师都要聚在一起畅谈自己在研究中的想法和做法。开始教师都不知道该在活动中说些什么,总喜欢先听别的老师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实,我们一直在想,搞科研对我们教师来说,缺乏的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大家都在实践,但有时候就是不能用专业的理论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所以在平时的研究中,教师会常常翻看专业书籍,用理论来引领自己的做法,在研究中找到扎实有效的方法 这样自己也少走弯路,孩子也能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渐渐地,在课题活动中老师也敢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了。

(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每学期教研组的老师都要上教研课,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磨练。有的教师会觉得繁琐,因为上课就要涉及到选材、备课等等。上完后还要准备被听课的老师评价。然而实践证明,多次课堂的磨练,教师在上课的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把握重难点的能力都比参加课题活动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教学反思磨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议一议过程和环节,上课的教师会在教案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注上一些修改环节。其实有时反思也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对每次教研课(自己上的或是别人上的)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并把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这样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

另外,活动反思也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16.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篇十六

——语文共同体活动发言稿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教师,这句话可以这么说:“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专业成长是途径。

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身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优化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处理好以下几点对教师的专业提高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相关书籍中,不断提到两大关键词:

一、优秀教师的认知特征:好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

二、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认真、执着,正确的自我认识,不断追求进步。以上特征,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解读为以下四点。

一、状态大于方法。这也是新教育试验的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

何谓状态,状态就是心态,就是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的教育成长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但只需几年,人与人之间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平庸的教师常常埋怨教育环境不好,埋怨领导同事不行,埋怨物质待遇太低,埋怨教育学生太难,埋怨课程改革太烦,缺乏对本职工作应有的激情,不少人还在平凡和单调的教师生活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而那些成功者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的自我发展的成长状态。教师专业成长固然与所处环境有关,但成长的关键动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

二、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所谓苦干,就是耐心地干,尽力地干。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会带有盲目性。咱们在教学生涯中,千万不要成了“只顾埋头走路,而忘记了抬头看天”的行色匆匆者。

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忘记了思考,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思考的乐趣。

三、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创新大于模仿。伏尔泰说:“独到性就是明智而审慎的模仿。”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模仿似乎不够光明正大,往往背负“抄袭”的恶名,很难与创新画上等号。但事实上,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教育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品质,绝非凌空奇想和一朝一夕的功夫,都是长期的模仿别人先进基础上的发展。学过教育学的知道,模仿可以分为再现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再现性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只有当教师的再现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时,才能进入创造性模仿,才能迈入创新的轨道。

最后,送给各位在座老师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17.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七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姚里英

伴随着普教战线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合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也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了“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学生,为了特殊需要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程,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疑惑和质疑,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教育现实的差距。特教的发展向特教教师提出了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科学性的高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中再学习、再思考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教研为主阵地,以科研为抓手,相互渗透,齐抓共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确立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完成角色确立。

1、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我们提出“蹲下身来,聆听童声”,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真实地捕捉每一个有助于理解孩子的线索,破译儿童世界独有的语码,理解与学习“儿童的理论”。

2、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思考者

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点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反馈、调节能力,教师通过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发展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态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启发孩子“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张扬个性品质。

4、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促进者

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学习中了解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在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共识。多年来,我校老师们深深感到:走上教科研这条道路,潜心学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一个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有如此大推动作用;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静心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了教科研的内涵与本质;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尽心探索,才能真正领略到教科

研的无穷魅力。

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进程,每学年学校教科室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上一次研究课、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研究活动做细做实。(1)制定学习计划。一是教科室将理论学习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学习。保证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时间;二是课题小组坚持每周学习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丰富头脑,使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2)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3)收集学习资料。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改革信息和经验,定期研讨交流;(4)邀请专家开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省市及高校专家来校开讲座,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这些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学习的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当作教师发展的过程。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规范课题的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立项的教师每个学期要落实“五个一”活动,即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学习一本有关的专著,摘录一本学习笔记,上好一节“专题循环研讨”课,写好一篇专题小结。循环研讨是指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行为序列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修模式。行为序列研究是指按一般行为发生的顺序构建研究序列,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即围绕专题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再将这些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去粗取精,找出最佳方法;实践:专题研讨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主要是针对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等,也可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教师对研究讨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科研是一种方法,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科研又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还是一种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途中的一种生动学习过

程。我们注重了科研过程的管理,从而既锻炼了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科研水平。

三、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充满活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教师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时时审视身边的一切,处处反思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专业自主得以显著提高。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成功乐趣,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及时收集课题成果材料,认真考核教师教科研资料,认真组织学期末的“优秀课题组”、“先进教科研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劳动成果均有奖励措施。促使教师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她们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科研热情,骨干教师则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和各自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上一篇:车辆安全技术检验下一篇: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