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

2024-07-04

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精选8篇)

1.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 篇一

医院健康教育总体规划指标

健康教育是医院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是进行健康教育的良好阵地,首先,群众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要求;其次,医务员有较高的威信;对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与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密切医患关系,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素质.都有重要作用。

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

三级管理制:院长负责制,科长重点抓,专职人员查。

健康教育基地设在保健科,在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由保健科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制度、措施、标准,并派专职健康宣传员负责组织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教育咨询,社区服务,常见疾病调查、动态分析及健教育效果评价。

2多方位开展院内健康教育工作

2.1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门诊保健咨询教育,无病呻吟者的教育,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方法,根据季节及流行病趋势,制定具体宣传内容和定期宣传,利用黑板报、画廊、口头医嘱、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2.2住院健康教育:包括三级随机教育(指医师、护士、护理员三级人员随时抓住机会向病人及家属开展教育),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放映卫生科普录像,病房设置卫生科普墙报、备报刊杂志、宣传资料、卫生科普读物。

2.3人院教育。办理人院手续时的教育(如探视病人的规定、订购膳食方法,送食品的要求),安排接待病人时的教育(如作息时间、病房制度、陪伴规定、医护值班室及洗漱间的位置等);医生接诊病人时的教育(如说明一些可以告诉病人的病情、检查与诊断的安排、治疗方法等)。

2.4出院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说明住院的结果及今后注意的问题,合理饮食与休息及锻炼等指导。继续用药与定期复查等事项,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等)。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医院是“三级社会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治结合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医院已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防治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单纯为病人服务扩大到为健康人群服务。

3.1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如3月24日为结核病防治日,4月25日为计划免疫日,12月1日为预防艾滋病宣传日,发、送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单等)。

3.2职业卫生教育(如各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人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教育等)。

3.3专业卫生教育(如幼儿、青少年、老年人健康教育,妇女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教育、优生优育教育、性卫生和性教育等)。

3.4疾病防治教育(如定期、定时、定员到社区义诊、咨询,设立家庭病房、便民医疗队等)。

4组织管理。机构建设

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形成由院长担任组长,科长担任组员.并设立专职健康教育宣传员的整套管理体系,保证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

4.1健康教育计划。科学的、实际的、考核、评价,运用现代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综合平衡法,参照《省验收标准拟标准》拟定合理、可行性的工作计划,专人组织实施,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到个人。

4.2健康教育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目标化管理,照章办事,一视同仁。

4.3健康教育工作记录。随时、准确、无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好各科室的宣传、咨询、培训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4季度考核。宣传、咨询各5分,业务科室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分开打分(满分l0分)。

4.5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及时、全面、逐项调查、了解、统计、核实、评估,由专职人员向责任人汇报。

4.6禁烟制度。执行《九六省政府禁烟令》,制定医院禁烟制度,经院长审批后,职工大会公布,张贴在墙,自觉遵守。

4.7禁烟措施。划分无烟区《九六省政府禁烟令》,制定处罚条例,由执行单位(保卫科)负责监督执行。

4.8禁烟标志。l5条以上,粘贴在院内、院外、办公室、病房墙上的醒目处。

4.9奖惩制度。制定奖励、罚款方案,相互制约,有理、有据、有章可循。

4.10健康教育纳人院内年终评比。按制定的指标值,各项工作达标者,可竞选先进个人,各科完成指标的,可竞选先进科室。

4.11责任单位。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人:主管健康教育院长:完成时限:一年。按健康教育计划要求,每季度对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科室为单位,逐人逐项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科室先进评比及个人奖金直接挂钩,成绩突出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对医务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健康的,触犯刑律的,根据情节院内给予行政处分或交公安司法部门处理。

医院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医院健康教育是人类发展、文明进步的首要环节,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大,符合国情、顺应民心。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动力。

2.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 篇二

总体规划的出发点

满足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 同时满足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医院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两个出发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医疗服务虽然具有一定经济、市场属性, 但由于其在一个国家及民族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使其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管理与支持。对于国家及地区医疗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有利于医院总体规划制定的更加切合实际。

建国50多年来, 我国医院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建设过程, 总体规模、技术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改善,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2005年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6万家, 床位307万张, 按同期全国130756万人口计算, 千人拥有床位2.4张”, 总量不足是目前社会普遍反应“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有限医疗资源又过度集中在大中城市内,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表1、2) 。

在国家总体并不富裕、不可能快速增加医疗设施规模的情况下, 区域卫生规划对医院的合理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院个体充分理解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与要求, 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 对医院合理把握自身建设、发展方向十分必要。

此外, 在医院总体规划建设中, 还应注意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和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应该说一个覆盖全社会、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不同的医院应认真分析自身在这个即将建立起来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计)

(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计)

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规划是医院基本建设规划最现实的出发点, 但只有对国家有关政策、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地理解, 对医疗市场准确地把握, 对自身能力理性的认识, 才能为医院发展制定出一个先进、合理、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

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

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节点, 医院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方面的要求, 在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同时, 应重视院外交通的合理组织, 避免加大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同时也有利于医院自身交通的合理组织。医院建筑强烈突出的功能性决定了其外观形式不可能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这已为大多数医院建设者所接受, 但在医院总体规划中仍有必要通过疏密有致的规划布局, 适合的建筑形式, 来形成医院整体的建筑形象, 为改善城市整体景观做出自己的努力。

对现有建筑的利用

“不破不立”, 是老医院总体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 只有拆除部分破旧的危房, 才能保证新的项目得以建设, 环境得以改善。但应对现有建筑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 充分认识到各建筑在医院总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影响医院总体功能关系, 限制医院发展的建筑应拆除, 但对那些建筑质量较好, 内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 应充分研究保留的可能性, 这不但可以减少建设对医院总体工作的影响, 同时也是节约资金, 提高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

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狭小的用地与医院较大规模需求之间的矛盾, 是许多医院在总体规划中首先要面临的难题, 土地不可再生的特性, 使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宝贵, 也越来越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医院床均用地面积普遍低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 医院要发展就必须研究对有限土地的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应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 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医院建筑中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已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 通过建设地下四、五层, 安排地下车库、后勤服务设施、部分医疗功能等, 将院区内各建筑在地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城, 成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有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资金保证下, 地下空间应是医院发展的新方向, 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用地压力, 解决地面交通、绿化等问题, 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予以重点考虑。

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

如果把医院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那么后勤保障系统无疑就是血管和心脏, 正是后勤系统的有利保障, 才使医院总体高效地运行, 而在总体规划当中, 后勤系统的规划往往又容易被忽略, 使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陷于被动。对水、电、气等各种保障体系现状的深入研究, 对规划需求的准确测算, 对布局的合理安排, 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 同时保障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保障体系的规划应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充分结合, 可以安排在地下的基础设施, 尽量安排在地下, 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地面环境。

建筑文物的保护与医院文化

总的来看, 现代医院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 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在全国

各地留下了不少国内外著名的医院和一些著名医院建筑。这其中不乏一些文物保护建筑。如何对待这些文物或老建筑, 如何处理传统与发展的矛盾是摆在医院建设者和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在欧美对建筑文物保护有着严格的规定, 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这也就是其历史风貌、文化传统保护较好的重要原因。大到一个国家、民族, 小到一个单位、个人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 体现了其对自身文化的尊重, 是一个文化底蕴的充分积淀, 对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 一个单位、部门的文化品位具有积极意义。在发展与传统发生矛盾时, 重视对传统的认同和保留,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令人欣喜的是, 目前国内医院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如北京的协和医院、上海的华山医院对保护建筑均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另外一些医院对不是保护建筑的老建筑也采取了一种慎重、负责任的态度, 如北京儿童医院, 体现了医院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品位。

投资方面的考虑

一个合理先进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 必然需要资金的保证, 没有资金投入, 总体规划方案只能成为“水中月, 镜中花”了。资金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院总体规划的方向。换而言之, 在总体规划中对投资应有充分的考虑, 对资金投入总量, 筹措渠道、使用计划等方面均应有必要的规划, 从而保证资金筹措的可操作性, 使用的可行性, 从而最终保证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小结

医院的总体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系统科学, 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 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 我们更应关注医院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未来不可确定发展的可能, 这些也许才是编制总体规划的真正目的所在。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 作为一项相对宏观的技术工作, 建设者与设计者的个人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何科学、理性的对待这项工作, 减少主观因素的左右, 应该是所有参与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3.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医院发展 篇三

【关题词】医院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建设;医院发展。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与选择传递机制。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专业技术性机构,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中心必须与医院的发展同步,其根本的宗旨是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信息传递到临床,以促进医院的发展。

1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更新周期短、传递速度快,专业实用性强、流通范围广泛等特点。作为医院图书馆应该能够及时地提供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最新科技成果及科研动态,充分反应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沿;真正成为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有力保障。为达成此目的,原有的传统医院图书馆已不能胜任。在现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已使传统型的医院图书馆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当今医院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构建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提供专题医学情报服务、全程跟踪调研服务、医学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文献服务和文献翻译服务;引进成熟数据库与自建特色数据库相结合,利用国内、外已建成的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形成自己的馆藏资源;并结合本院的专业、专科学术优势及特点,丰富医院图书馆,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支持;同时,也充实了公共数据库的资源,充分利用网上医学信息资源,实现了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实际上也就是完成了医院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对接过程。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含有大量的医学信息,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具有强大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功能,为专业医务人员检索文献资料、获得最新医学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数字化图书馆对医院发展所起的作用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数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良好的内部局域网建设,在省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集办公、诊疗于一体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体系,也为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铺平了道路。

2.1 解决了中、外文期刊资源收藏不全的问题

目前,每个图书馆都面临着书刊价格上调与经费紧张的问题,期刊资源采购受到影响。数字化图书馆解决了中、外文期刊资源收藏不全的问题。

2.2 可以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覆盖管理、情报、预防、信息、医药科技等各个专业的信息,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2.3 提高了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医学新理论、新进展、新经验,有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医学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避免科研工作的盲目性,提高科研水准。在医疗和教学中,医护人员可以随时资源共享,有利于医院医疗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院发展能否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除了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热情的服务态度、优雅的就诊环境,最重要的当推过硬的医疗技术。而过硬的医疗技术则来源于对于医学信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医学信息逐渐成为医院的生产要素之一。作为医学信息储存基地的医院图书馆,随着医学信息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为主体的现代化信息环境正在迅速改变着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需求环境,即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对电子文献、印刷型文献的检索等工作,均可由集阅读、复制、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完成。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将是未来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医院数字化图书馆亦将成为未来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程鹏.图书馆学理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15(3):42-43.

[2] 祁秀华.优化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5,(1):36-37.

4.“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篇四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一、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二、三产业逐步扩大,红枣产业逐步上规模。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改善村民衣、食、住、行、用条件。不断提高村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治理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使全村社会稳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7800元,达到一类甲档。

二、措施: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加工业,养殖业,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节水灌溉,加大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兴建垃圾台,集中处理。拓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强化技能,实现帮扶结对,共同发展。

三、计划:2009年完成3.5公里村路硬化,红枣栽植面积460亩,完成科技、技能培训4次,新增红枣加工户10户,红枣加工量增加20%,人均收入4000元。三类甲。

2010年,新增红枣红枣栽植面积540亩,加工户增加8户,创建1个红枣基地建设示范园,红枣加工量达50000公斤,外出务工人员增加40人,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进入二类丙。

2011年,全村主干道路绿化,红枣栽植面积增加600亩,加工量增长达30%,在上年基础上人均收入增长1000元。进入二类乙。

2012年,红枣加工上规模,新栽红枣面积660亩,年加工红枣100000公斤,建成100头养猪场,人均收入达7800元。进入一类甲。

****村党支部

****村村委会

5.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 篇五

一、海西规划编制的概况

(一)规划编制的区域背景

核心区:四省二十三市:福建省全省九市;

粤东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梅州; 浙南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 赣东赣州、鹰潭、上饶、抚州。

发展区:两省六市:广东省深圳、珠海和惠州;

浙江省杭州、宁波和舟山。

辐射区:台湾地区:台湾本岛;

金门、马祖、澎湖列岛及台湾本岛。

海西在哪里? 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背靠中国大陆腹地,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规划编制的战略背景

国家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环境和谐 “两会”协商开启两岸交流新时代,两岸关系回暖 国家旅游局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东风之势鼎盛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需求升级,旅游发展加速 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机遇良好

(三)规划编制的关注焦点

独特的政治背景:承载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 地跨多个行政单位:协调区域间竞合关系尤为重要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筹各市以形成合力有待突破

(四)规划调研的终极目标(重点打造)

海峡西岸旅游区如何根植于东南沿海,融入海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目标:基于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意象,将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大策划、大手笔、大运作: 一批国家级最佳旅游城市 一批国家级旅游产业集群 一批国家级旅游发展示范区 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一批国家级旅游优先发展区 一批白金五星级饭店 一批国家5A级旅游精品景区 一批国家级经典旅游节会 一批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 一批国家级对台旅游口岸 一批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一批国家级旅游强县

(五)规划调研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广东东部考察阶段 第五阶段:宁德专项考察阶段 第二阶段:福建沿海考察阶段 第六阶段:江西东部考察阶段 第三阶段:福建内陆考察阶段 第七阶段:浙江东部考察阶段 第四阶段:浙江南部考察阶段 第八阶段:台湾地区考察阶段

二、海西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总体理念:

树立大资源观,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存量 树立大形象观,再造鲜明独特旅游形象 树立大品牌观,塑造海西旅游强势品牌 树立大产业观,构建海西旅游产业集群 树立大战略观,实现海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树立大旅游观,加速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的四维意象 :

技术路线:

规划体系:

旅游产业基本认知

一、现状认知及竞争力评价

(一)现状认知

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初见端倪

旅游开发逐渐深化,旅游功能日臻完善

市场结构初步完善,多元市场初具规模

产业要素趋于完备,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旅游法规逐步健全

(二)竞争力评价

总体评价——发展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巨大

二、资源赋存及综合评价

(一)资源赋存状况

海西区内旅游资源赋存度高,资源类型覆盖了除冰雪资源之外的八个主类、30个亚类资源。

(二)资源特色评价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宗教奇异

侨乡特区兼具,两岸同根奇缘

(三)海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有资源、缺主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是资源的特征表现力与影响力亟待挖掘和弘扬

有产品、缺产业:旅游产品单

一、老化,游客到此消费形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层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 有市场、缺形象:每年有3-4万游客,且增长迅速。但由于区域旅游主题和形象的不完善,仍处于初级山水观光旅游阶段

有环境、缺氛围:区域旅游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整个环境氛围仍然停滞于初级层面,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三、客源市场分析

6.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 篇六

内容摘要:3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发表了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和“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蔡惟慈

作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和“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3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发表了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和“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介绍。他指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

回顾我国机械工业百年发展历史,21世纪的头十年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2000年到2010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从3.36万家增加到10万多家;资产规模从1.96万亿元增长到10.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9.2%大幅提升至19%左右,占GDP的比重从3.7%提高到9%左右。在这十年中,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首次跃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首次实现顺差,汽车、发电设备、机床、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许多重大技术装备技术进步取得突破,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是机械工业发展历程中的黄金十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引发的需求升温、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行业市场化改革所激发出的内在活力,我国已发展成当之无愧的全球机械制造大国。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机械工业要在头十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将发展目标定位于由机械制造大国转变为机械制造强国。

展望2020年,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时,我国机械工业将基本实现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基础滞后主机的局面基本改观,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机械工业实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编制。本《总体规划》是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编制的,《总体规划》努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等重要文件精神,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业内专家的智慧。编制并发布《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希望对机械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机械工业的产业政策和实施行业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将主攻五个重点领域

内容摘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将主攻五个重点领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将主攻五个重点领域。

一是高端装备产品,包括先进高效电力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冶金及矿山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高效低排放内燃机、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二是新兴产业装备,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设备(核电、风电和其他高效清洁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智能印刷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大型智能工程建设机械、节能环保设备等。

三是民生用机械装备,包括安全应急救灾设备、医疗设备、消费品现代化生产和流通的“完整解决方案”、现代文办设备等。

四是关键基础产品,包括大型及精密铸锻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特种优质专用材料等。

五是基础工艺及技术,重点推进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工程等基础工艺的技术攻关,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CAX)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一是主攻高端战略。要主攻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目前严重依赖于进口的高端机械产品,将以前“吃不了”的需求变成“十二五”的增长空间。要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解决传统产品“做不好”“不做好”的痼疾,提升中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要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因势利导,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从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驱动发展。实现“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此外,根据诸多国产化依托工程的成功经验,还要特别注意争取用户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以更多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的市场条件。

三是强化基础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业在许多主机国产化的进程中,实行了先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系统集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逆向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成就了主机产业的高速成长。但随着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感受到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强烈的有意制约。“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

四是两化融合战略。“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更在于可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产品水平、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绿色为先”战略。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要成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自身生产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机械工业中高耗能环节的热加工企业更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高效、低污染、能回收、资源可重复利用”等因素必须置于优先位置。要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现六大目标

内容摘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六大目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左右。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利润增长争取略高于产销增速,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增加值计)达到25万元/人年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左右。

二是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产业结构向高端提升,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机械百强企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同时,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20%左右,汽车前五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0%左右。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左右。掌握一批重大产品的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5%左右,专利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进出口贸易平衡有余;出口产品结构升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四是产业基础初步夯实。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局面初步改变。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过度进口的状况有所改观,国产高档测试仪器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国内市场满足率明显提高,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的瓶颈环节有所缓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配套的液压系统、风电设备配套的关键轴承等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基础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取得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核电装备等所需的高端大型铸锻件初步实现国产化。

五是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推进设计仿真和优化,建立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平台,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提高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制造加工质量和精度。深化信息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企业实现全业务流程环节信息化的协同集成。

六是推进绿色制造。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5.9%。大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如中小电机达到95%,风机达到92%-95%,泵达到87%-92%,气体压缩机达到85%-90%。内燃机油耗要降低10%,排放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乡镇总体规划与发展问题 篇七

1乡镇规划的必要性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变化和农村经济的逐步崛起, 乡镇建设的步伐在逐步地加快。长久以来, 乡镇的发展都会对国家整体产生深远的影响。乡镇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 城市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乡镇, 乡镇为大型城市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 特别在食品和许多加工原料方面。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疆域, 加之历史原因, 数量众多和分布弥散是乡镇的主要特点。乡镇的数量众多和其逐步加快的发展速度使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攀升。我国属于农业大国, 加之我国还未全面转化成工业大国, 农业依旧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乡镇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大部分实力。乡镇是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 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乡镇环境是头等要务, 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 更对建设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的经验表明, 合理地规划乡镇踏实稳步地建设乡镇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农民欢乐了, 这对我国各方面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2中心镇规划的标准和规划体系的探讨

2.1讲究因地制宜。乡镇建设不应千篇一律, 否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倘若照搬照抄, 一味地模仿其他乡镇的建设规划模式, 由于不同的硬件条件, 以同样的方式发展的两个地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事是时常发生的。对于不同的乡镇情况和不同的居民生活条件, 当地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 如果不顾人民的反对, 全面采取模板式的建设方式, 过于雷同的发展方式会制约总体的进步。在各乡镇的建设工作中, 如果能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把原本优良的建设方式保留下来, 发挥各地的不同的优势, 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 在当地原有的优良的建设基础之上, 抓住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乡镇是明智之选。这样做一来完成了乡镇建设的任务, 二来通过这次任务让人民明白政府为了使其安居乐业的良苦用心, 有利于于人民心中树立一个更加亲民的政府的形象。

2.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之基本国策, 在乡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 力求规划切合实际, 让农民能够接受。在建设工作之中, 切不能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对于和农民意愿相冲突的建设项目, 要绝对服从以人为本之原则, 绝不能强加命令于人民, 以自己职位之便和职位之威来强加项目或强拆强建是有背于乡镇建设的初衷的。不仅如此, 广大干部还应积极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统计工作, 找出突出问题, 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合理地完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广泛的乡镇建设工作之中深得民心。

2.3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乡镇建设固然重要, 在我国过去很多的建设工作之中, 环境这一块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 有些地方直接是以未来换建设, 丝毫没有可取性。在对待保护好环境和资源和乡镇建设时,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发展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 始终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水等各类自然资源, 特别要注重保护耕地。在建设的同时, 还应在原来的基础之上重塑美好环境, 大力修复原本被破坏的环境, 改善乡镇生活质量, 还人民一个绿色家园。在国家大力发展科技的大背景之下, 在乡镇建设之中推行新技术, 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乡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深度不够。在大多数的乡镇, 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限, 特别是对于乡镇建设规划这种工作的认识严重的不足, 有很多乡镇对于乡镇建设的规划难以取得成效, 是已经过时的规划编制, 这已经不再适合当地乡镇的发展, 干部们需要重新制定方案。但问题又来了, 对于有规划编制能力的干部人数来说, 很多地方都小于或等于三人, 这极大的制约了规划工作的进行。更有一些乡镇, 根本就没有把其编制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无疑绝了乡镇建设工作的路。对于许多规划上没有问题的乡镇来说, 仍然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和资金被挪用的问题。加之编制乡镇规划收费少, 没有结合或与现状调查结合较少, 过于模仿其他的成功案例, 造成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地进行。

3.2总体规划缺乏城乡统筹。在许多的建设工作中, 很多的乡镇缺乏城乡统筹观念, 这也是乡镇建设工作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建设工作之中, 要全面发挥中心城镇对下辖乡镇的带头作用。由于环境条件相近, 下辖乡镇完全可以学习中心镇的建设方法和发展模式。中心城镇接受着更大规模城市的影响, 许多发展方式都受益于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这样就很好地连接了城和乡,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3.3缺乏区域动态观念。长久以来, 乡村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一块儿发展的, 乡村周围的城镇环境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乡村本身的发展,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小城镇联结着城市和农村, 是周围一定范围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发展小城镇, 可以带动和促进周遍农村的发展。所以说, 在建设乡村的同时, 要适当考虑乡村所在的地方, 并对当地的城市的发展模式加以了解, 寻找到合适的规划方案。

3.4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乡镇建设不需要建设出一批批的单元楼, 而要讲究突出当地特色, 建设出优美并符合当地特色的乡镇。这正是某些建设项目所缺少的。在很多的建设情况之中, 建设部门过于在意完成任务而采取最简单的建房规划模式, 这种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制约了当地建筑方面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发展, 这是一种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模式。地方官员应起带头作用, 大力倡导传统和建设相依相存的建设计划, 把传统的优势发挥出来, 建设当地特有的新型乡村。在农村, 一提起建房, 大多数人就想到了方方正正的小洋楼, 这种建设方式在农村建设之中绝对不下七成。这种建设, 只是解决了最简单的住房问题, 与保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这一方面, 还远远地不达标。不仅建设风格应该突出地方特色, 就连建设方法也要渗入特色元素, 这会给工作减轻麻烦, 减少工时和投入资金,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由上文可见, 乡镇建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关系到人员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事宜。要合理并超出预期地完成乡镇建设工作,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既要遵从国家大致发展纲领, 又要保持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在充沛的资金支持和合理的人员调配下, 遵循正确的乡镇建设规划, 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系关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宏伟目标, 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更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国内乡镇的发展和规划来看, 都是沿着国家的主要公路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但是在发展迅速的时代, 这种建设会对乡镇的交通、环境、行动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限制乡镇的快速发展。从深化改革之后, 现在乡镇处于经济增长的时期,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目前对乡镇的发展规划是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强镇富民为首要任务, 以打造新型特色城郊镇为目标,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乡镇,总体规划,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华.现行乡镇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30) :10735-10742.

8.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 篇八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管理各类用地指标,确定各类用地类型,城乡总体规划是管坐标的,是在土地总体规划范围内,研究怎么建设、如何建设,城乡的建设同时面临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双重限制。事实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核心就是对土地进行管理,但因起步不同,存在差异,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的。从近几年对两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来看,两者在用地分类、划分标准、规划统计口径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协调起来的难度也大。下文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差异展开分析,就两者存在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研究。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差异分析。

1、两者在内涵上的不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都是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上级分配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重点在于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层面确定各类用地的类型、规模、范围和时序,其是全面的整体的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总体以及乡村总体规划的编制,是局部土地使用规划,属于点上规划,其应当依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两者存在内涵、主体以及层次上的明显差异,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实施应以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整理、复垦和在空间上整体安排。城乡总体规划则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对城乡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实现城乡建设的具体规划。

2、两者在作用上的不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实施都是针对我国特殊国情的两种管理方式,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城镇化的脚步得以加快。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土地资源的规划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为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所以要进行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加快城市的建设进程,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城乡总体规划对于耕地、非农业用地的控制力度不足,最终造成了建设用地侵蚀耕地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的城乡总体规划来缓解这样的情况。

3、两者在任务上的不同。

由上述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在内涵、作用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管理部门和管理内容的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某些原则性的问题也存在差异,从而两者的任务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使用,其目的是达到最大的土地利用效率,而城乡总体规划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而进行的措施,显然,两者在任务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甚至存在互相制约的情况。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缺少及时的沟通。

目前,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工作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而城乡总体规划则由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来负责。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沟通不及时、交流不全面而导致的工作障碍和冲突。同时,因各个部门执行的任务和原则有所差异,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如果遇到相同的任务,可能因节约和集约的问题,或者部门职业理念的差异难以得到很好的协调,这不仅造成了工作无法统一,更阻碍了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

2、缺少健全的运营体制。

近几年,我国城乡建设高速发展,各方面的资源亟待利用和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工作很可能存在对同一个区域的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情况。前面说到,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分别属于性质、任务、内涵等层次都不同,因此在实际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繁琐步骤,这也为规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不仅如此,相关部门即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与目标对土地进行规划,但还是可能与另一个部门的规划与管理产生冲突,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沟通机制和健全的运营体制,不能够根据土地资源的独特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选择适当的方案,势必会阻碍规划工作的实际运行进度。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关系分析。

1、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众所周知,城乡的综合发展肯定会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土地资源紧缺与城乡发展用地需求矛盾,从而导致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上,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需满足城乡总体规划布局,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法设计城市的发展形态。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了调节城乡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土地的最佳方案。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实际出发定位和调整了用地,更是明确了产业发展与用地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切实加强了土地规划的合理性与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从空间范围上来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规划辖区内全部土地,管理用地指标,确定各类用地性质,其具有综合性,是全面的整体的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可用于建设的范围内进行建设规划,其是点上的规划,是主要规划怎么建、如何建;而从内容、方法上来看,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有各自的体系,并分别有着各自的内容、作用以及任务。我们可以看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比城乡规划大很多,城乡用地规划只是土地规划中的一个局部,我们只有清楚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实际作用,为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矛盾,但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的目标,我们应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和我国基本国情,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加强两者的沟通、衔接与协调,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维娟,殷毅.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 城市规划,2013,10:34-38.

[2]孙韵植.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 硅谷,2014,22:148+155.

[3]竺豪杰.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 中国农业信息,2014,03:202.

[4]赵维威. 浅谈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 经营管理者,2014,25:309.

[5]颜明. 城市规划中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作者简介:丁昌丽,女,1974年7月2日,民族:汉,籍贯:河南固始,学历:本科,专业:城建,职称:工程师

上一篇: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二生物教学总结下一篇:二年级长度单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