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

2024-07-30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精选12篇)

1.《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 篇一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及其意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麦子是--------过年时,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节日礼物。收到这袋麦子时三只小动物是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读读2-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2-4自然段

交流

A 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把你开心的心情喊出来。

小猪是如此开心,它又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吃

你能找个词语替换“迫不及待”吗?(急切)读出急切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食品”你觉得有哪些食品?(馒头、烙饼、烧饼„„)

呀!小猪可真是——厨艺精湛、专业的糕点师„„

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B 小牛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读第三自然段

这样的小牛让你觉得——勤俭节约 C小猴呢?自己读读这段话。

联系上面两个自然段,想想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

(有远见,有经验)

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再次来访了,他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看待的呢?

2、自由读6-9自然段

出示: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A 指名读第6自然段,来到小猪家,土地爷爷什么表现?他哈哈大笑心里夸小猪—憨厚可爱

你能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吗? 指读,齐读

B小组读第7自然段,当土地爷爷看到小牛还有半口袋麦子时,他点点头,心里在夸小牛——勤俭节约

C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结果如何呢?

齐读8、9自然段。谁来表演下小猴神秘的样子?(设想:你拿出100分的试卷藏在身后„„或是你独自做了一桌美味的饭菜,你会神秘地说„„)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自豪、喜悦)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小猴说的话。

看着那满满一囤的麦子,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板书:聪明能干

3、小结

三个小动物对麦子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你知道土地爷爷最喜欢谁的处理方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如果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总结:同一袋麦子,因为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到春节时,同学们都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你都是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的呢?请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写出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描述小猪、小牛、小猴三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孩子们做事要有勤奋的精神和长远的考虑。文章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学生感悟的难点,面对文中小动物迥然不同的个性,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从三个小动物各自的做法中体会它们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访了,结果如何呢?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分别是什么态度?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以自己所得与同学相互交流,带问题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互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一举两得。最后,我在学生熟悉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三个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对麦子的处理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想象翅膀,拓展延伸。

2.《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 篇二

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 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

1、文本内容。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另外, 众多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一篇语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性固然特别重要, 但若是不能引起儿童阅读的欲望和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 那么文本所带来的教育性很可能就如同浮油一样, 无法深入底部。因为只有当儿童被一篇课文吸引后, 这篇课文才会引导他思维的前进, 他会自然而然地提出疑惑, 进一步思考, 最终理解课文背后的教育价值。《三袋麦子》一文共计五百余字, 情节简单易懂, 语言风趣幽默, 特别适合也特别容易吸引儿童阅读。文中憨厚可爱的小猪, 勤俭有计划的小牛, 聪明机灵的小猴都通过作者神奇的语言跃然纸上。比如:一年以后, 土地爷爷再次拜访小猪的时候, 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 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 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如此鲜活有趣的个性, 怎会不吸引儿童阅读?一言蔽之, 《三袋麦子》用它本身的趣味性能迅速抓住儿童的眼球, 引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三袋麦子》一文通过描述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后三人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 折射出不一样的价值观。撇开传统教育中教师有意识的导向 (应该喜欢小猴, 一定要向小猴学习) , 不同的学生内心真正喜欢、欣赏的对象会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猪, 因为小猪虽然好吃, 不过却做出各种各样的点心, 说明小猪心灵手巧;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牛, 因为小牛做事有打算;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猴, 因为他聪明能干, 观察仔细, 爱动脑筋……究竟应该喜欢谁?课文中土地爷爷也没有明确做出评价。在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一种困惑的情景中, 有利于学生多元开放的价值观的发展。相比一些传统教材中所透露的标准化答案和唯一的价值观致使学生慢慢成为“规范”的奴隶到最后丧失独立思想的能力, 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可以使学生形成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从而免于陷入“沉默的大多数”中。正是在个人独特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社会也才能得以进步。诚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3、文本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三袋麦子》中所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从留有的思考空间来说, 教师可以问学生, 如果土地爷爷送给你一袋麦子, 你会怎么做呢?这种问题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不至于太抽象, 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有可能会认同三个小动物做法中的一种, 有可能提出新的做法, 不论思考后提出的哪种做法好, 思考的这一过程都将学生从只会学习、记忆知识中解放出来了, 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开发, 走向良好的发展。另外, 文本所留有的想象空间可以从对《三袋麦子》的续写展开, 续写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评价以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在续写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于想象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近期有对全球20多个国家的调查, 我国的学生计算能力第一, 想象力却排在倒数第一。可见, 我国学生想象力匮乏这一现状迫在眉睫需要改善。

当然, 这篇童话, 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收获, 成人也能获得很大的启迪, 譬如: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评价观上。教学评价通常是一个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三袋麦子》带给我们教学评价观的启迪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1、对学生学的评价的启示。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 会碰到许许多多小猪、小牛、小猴一样的学生。通常我们会更加关注小猪和小猴一样的学生, 而忽略掉小牛这类勤奋但不太聪明的学生, 即:紧盯两头, 中间被边缘化了。在对待小猴一样聪明的学生时, 我们一定不会吝啬我们的赞美, 而对待像小猪一样憨憨的学生的时候, 却没有那么“大方”。让我们看看土地爷爷对它们的评价:土地爷爷并没有因为小猪把麦子全吃光而给予责骂或者批评;对小牛的勤恳也是给予点头肯定;而对小猴也像大部分老师一样, 不吝啬夸奖, 连连称赞。其实, 三个动物不论它们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它们内心都是快乐的, 而且它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学生亦是一样, 某些学生可能成绩不好, 但都会有其他的“闪光点”。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做出评价, 不能强迫学生们都达到同一方面的高标准。古代的时候就有长善救失一说, 在今天我们需重新认识它的重要性。另外, 多用积极评价, 慎用负面评价。应该以一种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 因为激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树立自信, 只有有了自信, 学生才会自发地主动去发展, 而负面的评价容易使学生在紧张的感觉中产生“负驱动”、“挫败感”, 有可能将学生推向厌学的一端。最后, 《三袋麦子》中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评价 (哈哈大笑、点头、连连夸奖) 可以引起我们一个更深的思考:虽然土地爷爷给予的评价中没有指责, 全是积极方向的, 但我们仅止于此吗?教师不仅要多用激励评价, 而且还应注意把握激励语言的运用。这是文中没有直接给予的。我个人认为, 激励语言不等同于无原则的表扬, 它更应该注意一种导向功能,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在哪, 需要进步的地方在哪儿。如在《我以性命担她行》一文中, 作者的女儿在美国学习时上课不爱主动积极回答问题, 但乔.贝克汉姆老师的评价写道:“平时斯蒂芬在课堂上很安静, 但是被叫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清楚无误, 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如此的激励语言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 也间接地提示出了需要进步的空间, 还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可见,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门需要教师去琢磨的艺术。

2、对教师教的评价的启示。《三袋麦子》这篇课文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在某些时候类似于新教师、稍有经验的教师和比较优秀的教师。类似小猪的新教师可能因为刚刚入门, 目标是将知识全部传给学生;类似小牛的教师因为时间稍久, 懂得分轻重有计划地将知识教给学生;类似小猴的教师也就是我们说的优秀教师, 已经懂得将知识看作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手段。对于这三类教师, 我们对于他们的教学评价通常采用了一个标准, 殊不知教师的成长也与学生的发展一样, 需要时间, 需要经历去完善。一段时间以后, 新入门的教师也可以变成小猴一样聪明机灵的优秀教师。故此, 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对于教师的教学采取一个分级的评价?即:根据教师经验、天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同时这一评价标准是不固定的, 它呈现一种动态性, 当教师的教学有所进步后再设置一个较高的标准, 使教师同学生的发展一样, 拥有成长的空间。从而避免很多新教师在统一的高标准评价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一种相对较宽松的氛围下, 教师的教学才有可能更快地提高、进而有所创造。

摘要:《三袋麦子》是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 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3.三袋麦子的不同结局 篇三

我们对于土地爷爷的评价应该如何解读呢?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点头”;当看到小猴时,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连声赞扬:“你真聪明!真能干!”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

从土地爷爷的反应与评价上,我们不难感受到土地爷爷对小猴聪明、能干的热情赞美。小猴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做事有计划,让一口袋麦子变成了许许多多的麦子。如果他每年都这样耕种,就会有一辈子也吃不完的东西,还能与别人分享。而小猪呢,只顾眼前的快乐,可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小牛呢,只知节俭,却不知道“勤俭”,勤与俭相结合,才会获得永恒的幸福。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小猪和小牛都应该学习小猴。这也是土地爷爷所期待的啊!不然,他为什么在一年之后还要来拜访三个小动物呢?他是用一袋麦子给三个小动物出了一道考题呢!

但是,难道小猪和小牛的行为我们就要全盘否定吗?也不尽然。小猪憨厚可爱,个性率真;小牛懂得节俭,知道珍惜。他们就像孩子一样,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相信他们看到小猴的满满一囤麦子后,一定会有所触动的。也许下一年,土地爷爷再次来访时,就会发现每个小动物的家里都堆满麦子了。

很多同学读了这篇童话后,都觉得他们三人要互相学习,可以把麦子分开来,一部分磨面做食品吃,一部分保存着备用,一部分种下地,这样就一箭三雕了。我不禁要为你们的童心而叫绝,平时有好东西吃,地里还有好收成,这样的想法充满个性与智慧,的确是个好主意!

4.有关三袋麦子的作文200字 篇四

一天,小猪家里的粮食全部吃完了,钱也花光了。听说好朋友小猴收获了许多麦子,就想跟小猴借一些麦子。

小猪来到小猴家里,对小猴说:“亲爱的小猴,你那么聪明能干,能不能给我一些麦子啊?”小猴说:“可以,但你不能拿回去全吃了,要去种才能收获更多的麦子。”小猪高兴地答应了。

小猪抱着一袋麦子一颠一颠地回家了,回到家他就把半袋麦子种下了地,希望秋天的时候能收获好多的麦子。把另外半袋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

秋天终于到了,小猪看着丰收的麦子,开心地去告诉小牛和小猴,他开心地绕着圈子,嘴里喊着:“太好了!太好了!我也有好多的麦子啦!”小牛和小猴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也跟着笑了起来,

 

小牛说:“土地爷爷可能是要我们把它作为来年种子,

小猴说:“我建议大家一起合作,首先,拿出来一袋作为麦种,用来种地,剩下的两袋麦子作为我们三个的食物,你们说,好不好?”

小牛听了,高兴地说:“我同意!”

小猪也说:“同意!”

春天来了,它们一起播种、一起施肥、一起浇水,饿了就用剩下麦子做饭,一起吃。

秋天到了,三位小伙伴收获了丰硕的麦子,通过小学生作文大全

地里的麦子很多,一块一块黄黄的,排列很整齐。风刮起来,麦子象海浪一样,一起一伏的特别好看。我走近麦田看到麦子有两尺多高,麦杆一节一节的,好象竹子一样向上长着。顶上的麦穗长的很多的长刺,看上去象小刺猬一样,拨开麦穗的外衣看见了胖胖的麦粒,妈妈说今年一定是个风收年。

 

5.《三袋麦子》教学设计三 篇五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旁批读懂这个故事,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动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四教法:导学互动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设疑导入 :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2、自学设疑

3、出示导纲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

(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你怎么看呢?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评价。

3、质疑解难

学习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也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2、教师指导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说一说,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2、编题自练(附)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哈哈大笑 憨厚

小牛——保存——点点头 节约

小猴——播种——夸奖 聪明能干

6.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

(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

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

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

(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

(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

(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4、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7.三袋麦子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先请大家来回忆一下课文吧!谁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事? 生: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之间的事。(教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师:是什么事呢?

生: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人一口袋麦子。师:谁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生: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人一口袋麦子。师:一共几袋麦子?

生:三袋(板书三袋麦子)

师:是的,快过年的时候,土地爷爷啊送给他们每人一口袋麦子作为节日礼物。

二、教学过程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

要点:时间:快过年了;人物:土地公公、小猪、小牛和小猴;事件: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口袋麦子。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

2.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想它们是怎么处理麦子的,结果又如何? 相继板书 小猪:做成食品 吃光了

小牛:保存起来 慢慢吃 仍有一半

小猴:全种下地 收获了 3.学习第2.6两段

(1)我们来先看看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小猪的处理方法的?(第2段)(2)在小猪眼里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黄灿灿的),面对这样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说了什么话呀?(生读小猪说的话)你觉得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 生:开心。

师:是的,所以,我们在读说的话时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提示语。谁带着开心的心情来读一读。

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小猪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他真想马上吃到这些好吃的东西,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的这种着急的心情,你找到了吗? 生:迫不及待。

师:现在你理解它的意思了吗?请用它说一句话。

师:好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猪,读好这一个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读的多么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读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从从哪一小节看出麦子吃光了呢?(第6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从中看出了它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猪?

重点:憨厚可爱 体现:感谢的话语 舔了舔嘴唇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把小猪的憨厚可爱读出来。4.学习第三、七小节

(1)你是从哪里找出小牛的处理方法的?(第三小节)请生读一读

(2)在小牛眼里这又是一袋怎样的麦子(饱满的)你从中发现小牛对这袋麦子具有怎样的感情?(喜欢)从哪里看出来的?

要点:动作:捧起 看了又看 经常把麦子拿出去透透风、晒晒太阳

心理:多好的麦子呀 保存起来。慢慢吃(3)你们说的多好的,那么请你们一起读读,把小牛对麦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4)结果如何你们又是在哪里找出来的呢?(第七小节)一起读一读(5)你从中看出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牛?(勤劳、节俭、珍惜粮食)5.学习第四、八、九小节

(1)在小猴子的眼里这袋麦子是什么样的?(上等的)什么是上等的?请生读。

(2)从哪里找到它是怎么处理的?齐读,你从中看出是一只怎样的猴子?(聪明、机智、有长远眼光……)6.分角色朗读

7.你们看,在现实中这件事是会发生的吗?(不会)作者在写这篇文中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对了,主要采用了想象、幻想、夸张的手法。富于动物感情的文章就是童话故事。(板书童话故事)8.复述文章

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篇童话故事讲了什么吗?

三、板书设计

8.《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篇八

在精读课文时,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小猪的段落,我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猪的话,来体会小猪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抓住重点词语,如“各种各样”体会小猪的心灵手巧。接下来,学习第六自然段,从“感谢”、“最好吃的”、“舔了舔嘴唇”以及土地爷爷对小猪的评价,来感受小猪的人物形象是憨厚可爱的。在学习小牛的段落时,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组织了教学,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小牛的特点。

在学习小猴的段落时,我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自学,并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我感觉这种方法用得较好,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小猪段落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小猴段落上。该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改的三个维度,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自己进行实践,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在学习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9.续编《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三袋麦子》为基础,把握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方法及它们的个性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续编故事。

2、想象合理,符合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形象特点;续编的故事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完整。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学习写法

1、出示题目:《三袋麦子》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怎样?

2、文中的三个小动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三袋麦子》是韦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它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最喜欢谁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作者是怎样把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塑造得生动、形象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

板书: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选择新颖的处理办法,要符合生活的实际

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明确要求,续编故事

1、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题目:续编《三袋麦子》

想一想,三个小动物还会选择怎样的处理麦子的方法?小猪是不是又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完了?小牛是不是还是留着慢慢吃?小猴是不是还是留着当麦种把它们都种下了地?它们能不能进行合作?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一个大家都爱听的故事。

读一读习作要求。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3、小组交流并推选出代表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讲故事。讲完故事,小组同学讨论,注意提醒同学之间要互相肯定、不成、修改,使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启发。教师巡回指导,使小组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4、全班交流,共同引导评议。

三、学生习作,续编故事

四、课堂小结 学生作文:

续写《三袋麦子》

运师附小三年级七班 孙大志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又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黄灿灿的麦子。

三个小动物在一起商量。小猪摸着圆圆的肚子说:“你不知道,麦子做成的食物有多美味!要不我们把三袋麦子全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吧!”小牛摇了摇头说:“不行,要把三袋麦子保存起来,等家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在慢慢吃这好东西!”小猴眼睛骨碌一转,大声说道:“我有个好办法,既有美味的东西吃,还有更多的麦子。”小猴接着说“我们把麦子分一分,其中一口袋麦子,留作麦种种下地。然后把另外两代麦子,一口袋做美味的食品,一袋留到断粮的时候再吃。”小猪和小牛都异口同声地喊道:“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小猪迫不及待地把一袋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小牛吧另一口袋麦子保存起来。三个小伙伴一起把最后一袋麦子种下了地。他们经常在一起为麦苗除草、浇水、施肥,忙得不可开交,小麦长得可快了。

10.《三袋麦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答)

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今天老师给大家新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三袋麦子》

出示课题,齐读,指导“麦”字读音及写法(读音:“mai”,第四声,写时注意下半边要与“表”区分开)

3、引导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生1:三袋麦子是从哪里来的?师:是别人送的。

生2:麦子是谁送的?他都送给了谁?

生3:为什么是三袋麦子?是不是要送给三个人?

生4:送礼物的人为什么要送麦子?他有什么用意?„„)

过渡:同学们真爱问问题,问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生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理解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烙饼 发霉 虫蛀 麦囤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一类生字词:

麦子 迫不及待 保存 杂粮 防止 搬到 拜访 仍然 节俭 神秘 收获 二类生字词:

馒头 烙饼 发霉 虫蛀 舔舌头 憨厚 麦囤 熟词: 礼物 黄灿灿 饱满 感谢 可惜 回味 忍不住 夸奖 抚摸 兴奋 聪明

(2)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指点学生读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边音、鼻音以及一字多音。(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图示)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以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他们各自作了处理。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动物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第一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以外地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板书:小猪——吃光了 小牛——保存 小猴——全种下了地)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3、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1.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人想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中,本人首先通过看图让学生说出课文第一段的意思,接着把本教材分成三大板块进行教学,第一块是2——4,先请学生通过读,找出写三个动物看到的麦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三个词,随后精读课文,抓重点句子、词语,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感情朗读。这一部分的教学化了较多的时间,第二板块是6——9自然段。先请学生读一读,画出各个动物说的.话,想一想读出了怎样的三个小动物。交流时也抓住了三个动物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动物的不同特点。第三板块是把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自编小故事,以一袋麦子为题目,给每一个小动物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后让学生为自己写一个小故事。

12.《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篇十二

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后看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处理的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课文呢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没有多少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难。这样一个比较普通但内涵却较为深刻的文章怎样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风格的课堂效果呢?我们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与思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只是我们在设计流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本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把握。我同时还提出另外的一个考虑: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的研究,那么在进行教学思考、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将这点考虑进去呢?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从事的研究相互结合起来,生成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收获也可能会更多。

我们三个人(董霞、吴赟兰)都在本组的语文课题的研究(引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觉得,作为三年级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在阅读文本自我解读能力还较为低下的时候,有必要要让学生学会想象,于是她考虑的是“让学生学会想象”。吴赟兰老师则认为中年段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确定强抓“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在接触中年段学生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家长,来自学生自身,来自课标要求,来自长远的一个考虑。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那么久的时间,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到头来,他们居然仅仅是知道了几篇文章的内容,对于积累(自我的借鉴,直至达成积累),学生往往忽视了。所以我制定校课题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一种积累:“让学生学会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麦子》之前,对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同时也做了自我的点滴思考,对于课时的划分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确定: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学习语文的表达方式,感知三人的选择。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从内容上了解到三人选择之后的结局。

2、从三人的选择来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

师:(板书:麦),同学们,请随我一起来书写这个字。(同时书写好“麦子”)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粮食作物,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词或句子来表达。

生:我想到了五谷丰登。

师:是的!这是一个麦子丰收的季节。

生:我想到了稻谷满仓。

师:是呀!麦子有了收获,有了许许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黄一片。

上一篇:办公室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下一篇:简历三个部分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