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队工作总结

2024-09-09

IT服务队工作总结(共9篇)

1.IT服务队工作总结 篇一

将IT技术支持部门重新改名为服务管理部门,这乍一听起来没有什么新意,难道将玫瑰换个名字就会闻起来更香了吗?

但在名称更改的背后,是许多企业对IT部门未来规划的转变过程:转变为一个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服务性机构,由一个像CEO的CIO所领导,成为一个有独立的经营活动和透明的盈亏统计,专注于开发企业价值的部门,进一步说,一些专家预言,IT服务机构将成为一些更大规模的商业服务公司的一部分。

在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传统的IT部门按照商业指示来运转,但不会经常涉及到公司的蓝图规划等内容,但现在IT部门已成为了公司战略执行中的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这些对话是改变IT前景行动的第一步,IT部门的业务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活动,

”管理着一万亿美元资金的洛杉矶互惠基金公司的高级IT经理 Edgar Castro-Perez说。

该对话最初开始于一个内部的IT市场活动,旨在发挥IT技术在公司运营中的商业服务作用,而不仅是一批存储器和服务器。IT部门目前经提出了相关的服务和价格,比如说一个员工需要云计算服务,IT部门的相关费用报价就已经出现在了他的桌面上了。

Castro-Perez 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我们员工)所需服务,但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营销这些服务,或者说还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营销服务。”

将IT定位为服务机构

当Sunoco Inc的CIO Peter Whatnell外包Sunoco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时,就定位了其IT部门向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变动。“在两到三年之内,我会看到这种变革[IT转型]将对业内的每个人产生影响。”他说,“内部服务中触及不到其他领域的内容和不能进行深度整合的内容即将消失,服务的核心内容仍然会保留。

Whatnell说他还相信IT将越来越成为联系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之间的纽带:“20世纪60年代,IT仅是建设和运行,现在它为商务而开展服务,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服务将被挖掘出来。”

2.IT服务队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IT内控,IT服务管理,审计

1 引言

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一系列法案, 其中重要的404条款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国内外公司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并要求在年度报告中对其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企业运行的重要信息化管理平台, 因此信息系统的控制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的内控有效性也成为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的重中之重。与日俱增的在美国上市的国内公司已将IT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作为企业合规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8年5月, 财政部联合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并于2010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施行, 择机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公司施行, 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8号明确提出了对信息系统控制的规范要求, 成为我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求的里程碑。

2 实现IT内控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SOX法案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其最终的控制目标是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减少人为因素的操作失误, 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996年, 美国内部控制与审计协会向全球公开发布了业界普遍使用的COBIT (即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 , 成为业界普遍遵循的标准之一。COBIT包括4个域、34个IT控制流程和318个详细的控制目标, 从规划与组织、获取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与评估4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英国政府部门CCTA (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 在1980年制定了IT基础架构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 , 目前由英国商务部OGC (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 负责管理, 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 从而使IT运营管理规范化, IT操作流程规范化。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国内外标准, 根据行业、类别不同可供企业参考, 如《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ISO 27001等。

3 借助IT服务管理 (ITSM) 平台实现IT内控

IT服务管理平台将ITIL的理论实施到系统平台中, 将人员、角色和流程充分融合, 并有效分离各职责角色进行系统权限控制, 通过申请、上报、审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进行电子化控制, 实现了IT流程的自动流转, 将业务部门与IT部门以及IT部门内部之间的流程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IT内控的目标。

IT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将ITIL与COBIT及相关IT标准的控制点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企业的内部IT控制制度要求量身定制, 从而满足上市企业的合规要求。ITIL这套标准已经被国内外的很多企业采用, 全球已经有上万家企业参考此标准中的管理方法进行IT流程及系统的管理,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成功实施基于ITIL标准设计的IT服务管理平台系统 (如IBM的Maximo ITSM以及HP的OpenView) 。

4 IT服务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

4.1 背景说明

S集团是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 业务发展迅速, 分子公司众多, IT控制需要满足SOX法案及企业内控规范的要求, 然而其各IT系统平台分散, 很难实现有效的跟踪和管理。目前IT流程流转是通过打印的纸质文档进行申请和审批, 传递和执行效率较低, 进度可控性差。另外, 随着集团的业务发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新旧系统的切换、数据中心及IT基础架构的建设要求日益增多, 没有全国集中的IT运维管理平台, 针对IT的运维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给信息系统发展及信息技术人员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削弱了IT内控执行有效性。

4.2 系统实施

为了改善上述被动局面, 企业决定建立统一的IT服务管理平台, 实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需求管理、服务请求管理、合规管理的电子化控制。下面针对各管理模块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2.1 事件管理

根据集团组织架构的要求, 实现了事件管理流程的三级架构 (集团、分公司、子公司) 管理, 可以逐级上报和逐级退回, 在每一层级都可以实现事件流程的单独闭环操作。在每个层级可以根据系统分类 (如分为财务系统、OA系统、业务系统等) 或岗位职责角色 (如分为一般用户、服务台、事件分析员、事件经理等) 、不同的技术支持组 (如分为系统权限维护组、网络维护组、应用系统问题处理组等) , 不同人员角色根据权限进行操作, 互相分离又互相支持, 及时有效地处理系统故障, 从而保证企业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 实现了事件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此外IT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事件创建问题”, “事件创建变更”、“事件创建需求”, 实现与其他模块的自动流转, 提高事件处理效率, 规范IT流程操作。

4.2.2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用于集中的系统事件的处理, 将同类的系统事件进行归集和分类, 统一由IT人员分析和处理直至解决。其设计与实现与事件管理流程类似, 按照职责权限不同设置为问题分析员和问题经理, 问题分析员负责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问题经理协调问题管理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确保问题在合理的服务管理级别内解决, 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而实现了问题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3 变更管理

根据集团组织架构的要求, 变更管理实现了集团总部及分子公司层级的变更控制, 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构建、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关闭, 按照各流程环节的角色要求设置了变更请求人、变更受理人、变更实施人、变更经理, 并且根据变更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设置变更顾问委员会和紧急变更委员会, 分别负责重大变更的审批和紧急情况下的变更审批, 保证了变更管理流程的申请、授权、实施、评价过程的自动控制流转和职责分离, 从而实现了变更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4 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主要针对集团信息系统变更后的管理, 其主要集中在集团总部信息技术部门, 根据组织架构特点, 形成了发布创建、发布计划、发布审批、发布构建和发布实施的完整流程。按照各流程环节的不同角色设置了发布请求人、发布受理人、发布实施人、发布审批人, 并根据发布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设置了发布顾问委员会和紧急发布顾问委员会, 负责重大发布和紧急发布的审批。发布变更有效保证了程序发布各过程中的职责角色分离和申请授权控制。此外发布管理与变更管理、需求管理及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了接口, 可以由发布流程创建变更申请, 需求的结果是发布实施, 当发布实施完成时, 对应的需求状态也会同步更新, 变更管理中对应的软件生命周期平台中的发布单也进行同步更新,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系统业务系统需求提出、程序变更、程序开发、程序发布、程序实施完成的控制流转, 从而实现了发布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5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将业务部门与IT部门之间的控制流程紧密结合, 实现了从业务部门需求提出、需求审批到信息技术部门审批需求分析的系统控制流转。该流程根据角色和职责要求设置了业务需求申请人、业务需求负责人、信息技术部门需求受理人、需求部门需求审批人, 通过对角色职责设置有效进行了审批和授权职责的分离, 保障业务需求开发的合理性, 从而实现了需求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6 服务请求管理

该流程可以实现应用系统和IT重要设备等权限或口令的申请、更改的审批授权。根据申请和审批角色不同, 设置了服务请求申请人、业务部门负责审批人、服务请求接收协调人、信息技术部门审批人和信息技术部门受理人, 从而实现了权限的申请、审批和授权, 乃至各级架构的权限审批处理和权限上报审批处理, 保障了权限及口令管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实现了服务请求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7 合规管理

此流程设置了IT人员日常信息系统维护任务, 根据各职责角色不同, 设置了日常操作人员、日常操作审批人、日常任务管理员。日常任务管理员可以按照集团及各分子公司的日常运维内容和频率进行设置, 使系统可以自动产生任务, 并设置任务提醒功能, 针对IT操作人员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由操作人员的上级主管负责审批其执行有效性, 确保IT维护人员定期执行巡检任务, 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从而实现了合规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目标。

通过实施上述各管理模块, 不仅实现了ITIL与COBIT相融合的目标, 也完成了集团企业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和优化、完成了系统各人员组和人员角色的梳理, 保障了人员职责角色在IT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有效分离, 保障了集团及各分子公司信息的一致性, 保留了审计痕迹。因此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可在集团层面通过IT服务管理平台数据对信息系统变更、权限申请、信息系统维护等环节执行有效性进行审计, 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增强了上市公司信息系统合规的执行力度, 降低了信息系统控制风险, 对保证公司审计报告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结束语

企业通过实施IT服务管理平台, 能够将其组织及人员架构、职责及IT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进行重新整理, 建立完善的IT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实现IT流程的电子化控制, 提高IT运维效率和IT内控整体执行有效性,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IT合规成本。为上市公司信息技术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IT内控实施的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1]覃正, 郝晓玲, 方一丹.IT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过怡.SOX——IT部门的挑战和机遇[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 (4) .

3.IT服务队工作总结 篇三

自2010年8月 联想服务正式宣布全面发力IT管理服务外包市场以来,便获得无锡尚德、国家药监局、百盛、杭州正泰等多个大单。现在,联想将继续发挥其在中国PC第一大厂商的优势,借助“三网合一”式现场服务,强势推进IT服务战略。

把握市场机会

IDC数据显示,我国桌面IT外包服务2010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36.2亿元,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5亿元。

IDC研究还发现,桌面IT设备的管理与运维正在成为难题——“IT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分支机构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响应;以及运维成本压力大等3大问题是企业在桌面IT系统管理和运营上面临的主要挑战。”

这意味着,将企业的IT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而在林林看来,未来三五年内,整个IT服务外包产业会发生更大变化。

“我们希望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做到桌面IT外包中国市场的第一名,3年之内再逐步积累在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方面的能力,酝酿提供整体IT外包运维能力。”在林林的心中,其实有两个3年计划。

不仅如此,“未来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架构,前端将是客户端的机会。”林林表示,在云计算的浪潮下,联想意欲逐渐成长为桌面云服务提供商。并且,联想也规划了自己的IT服务发展路径,2010年〜2015年,联想服务业务转型路径将从硬件服务出发到IT外包服务,再从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到云计算生态系统服务。

“三网合一”式服务

在IT服务领域,联想其实并不是先到者。在IBM的业务板块中,IT服务已经占到了绝对的份额;在惠普,这一比例同样可观。而联想服务在整个集团业务中的占比还仅仅是个位数。

IDC的一份报告给出了一份令联想欣喜的答案——调查显示,48.1%的客户会选择国内大型IT服务商,26.7%的客户将选择全球IT服务商,25.2%的客户会选择国内小型IT服务商。

实际上,庞大的渠道与客户资源就是联想的“看家本领”。2010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林就曾表示,“虽然管理服务刚刚起步,但联想早就已经把售后服务做到了行业第一。”

据了解,联想推出了“三网合一”式现场服务,“三网”指的是地面覆盖网、人才网和网络服务。据记者了解,联想拥有中国最大的IT服务网络,已经先后建立了3000多个服务站,全面实现对我国2287个县级城市100%的覆盖

在技术人才的储备上,联想有1万多名通过国家权威认证的服务工程师;在网络服务上,联想的IT服务又包括自动平台、互助平台、帮助平台等三方面。“经过多年对IT服务网络的耕耘,无论是备件供给体系的完备程度,还是服务站的地理覆盖度,联想的IT服务都是比较完整的。”林林这样强调联想的优势。

向高端进化

“联想在大部分的客户眼里,还是一个硬件产品供应商。今天,大多数客户都有将IT服务外包的需求,但联想的IT外包业务还没有宣传到无人不知的地步。”林林表示,如何使IT外包业务广为人知是联想IT服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并且,IT运维外包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层面,而是涵盖了桌面、网络、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整体需求。客户的IT外包业务从桌面开始,但是随着IT外包的不断深入,网络、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方面的运维外包会慢慢提到日程上来。

在这个阶段,“对联想来说,挑战在于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联想的优势在桌面服务外包领域,如何从IT桌面运维往高端方向进化,如何满足复杂条件下整个IT外包运维的客户需求,是我们的下一个课题。”林林说道。

林林坦言,在桌面领域,联想是非常专业的,但是上升到服务器领域,复杂度成倍增长,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如何体现自身的专业性、高效性和整体能力,这对联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链接

IDC:本土企业对桌面IT外包服务需求旺盛

日前,IDC发布了关于桌面IT外包服务的白皮书。这是国内首份关于桌面IT外包服务的白皮书。

数据显示,把占用大量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桌面IT运维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务实选择。受访企业表示,选择桌面IT外包有助于IT部门将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63%),有助于降低IT系统运维成本(31.1%),对新业务、新应用能快速响应(26.2%)。

4.IT服务台规范 篇四

第一条、服务台作为客户的唯一接口,是用户的感受重要感知窗口,为加强对服务台的管理,规范服务台工作人员的服务,使客户享受到标准、热情、负责、耐 心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一汽启明良好服务形象,更好的服务广大 IT 客户,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定义服务台人员在为 IT 客户服务时的服务规范,特别是语言和 礼仪行为规范,并规定了对客户投诉、故障上报的处理规范和一些工作纪律。第三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一汽启明服务台人员。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如有与其他制度有冲突之处,在适用范围外以启明公司的《内部 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及《服务体系总体规范》为准,在适用范围内以本制度 为准。本制度的所有权和解释权属于技术服务部。细则

第五条、提前做好各种服务准备工作

1)时间准备:至少提前 5 分钟到岗做准备

2)资料准备:登录 IT 服务业务系统,准备好各种服务政策和产品技术资料 以及各种表格。3)情绪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情绪,接听电话前应面带微笑; 不要 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第六条、服务台的所有人员在为客户提供支持服务时,必须礼貌、真诚的提供服务,对待客户应耐心,仔细倾听客户的描述,提出积极的建议,体现服务台支持 人员专业的精神面貌。

第七条、在服务台,由支持人员负责所有与客户的电话交流,包括处理客户的咨询、事件、投诉和回访客户等。在电话交流中,必须以规范的语言与客户进行交流。1)及时接听:电话铃响3声内必须接起

2)主动问候:使用标准问候语“您好!启明公司,我是 XXX(或**号),请 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吐字清晰、明快。

3)积极沟通: 聆听客户陈述,积极引导客户解决问题。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必须以礼貌的方式向客户提出问题,必须使用以下语句:“我可以了解 一下您 XX(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等)的情况吗?”,“您能否详细描述一下您的问题?”,“您机器的问题(或这种现象)持续多久了?”,“我能可以使用 XX 工具来帮您解决问题吗?”。支持人员在处理客户 相同问题的再次来电时,必须使用下列标准的语言:“您是否可以告诉 我您的事件 ID 号?”,“您还需要什么进一步的帮助?”,“您对上 次处理的结果是否有疑问?”。

4)如果在线可以解决的,要向非专业 IT 的客户解释清楚,直到明白你所 帮助做的工作及处理的方法。5)界面亲和:语言清晰严谨,态度耐心亲切。在处理客户对处理情况的询 问时,如果事件已经处理完毕,应回答“您在 XX 时间提交的事件已经解决。”并说明解决方式、解决时间如果事件没有关闭应回答“对不起您在XX时间提交的事件还在处理中我们将在解决后的第一时间通知您。”同时必须尽可能告知事件预计解决的时间。

6)保修判断判断客户的机器是否属于维修或是保修范围。

7)维修服务若问题无法通过电话解决首先处理好客户界面详细记录客户信息按相应的服务流程处理。传达事情应重复重点对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定以免出错。

8)不忘承诺如果需要回复承诺回复时间。如果是上门服务先承诺回复时间与站内相关岗位确认备件、人员安排等情况后再打电话告诉客户上门时间。

9)结束有礼必须以下列语言结束与客户的电话“谢谢您给启明服务台的来电再见”。挂电话前确定对方已挂断电话才能放下听筒。

10)传递及时将客户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应的人员或部门。

第八条、热线电话不应该

1)不该对客户说“不”——直接拒绝客户的合理要求。2)不该在接听电话时吃、喝或嚼东西。3)不该对客户承诺没有把握的事情。

4)不该泄漏公司内部秘密向客户陈述公司运作细节。5)不该在热线工作环境内大声喧哗、嬉戏。6)不该使用热线电话作其他非工作的事情。

第九条、接听投诉电话应注意

1)注意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态度和蔼不急不燥。注意语音、语调及语速的灵活掌握。

2)注意记录投诉处理坐席对于客户的投诉电话必须准确记录投诉信息并依照投诉反馈流程对投诉进行处理并跟踪处理情况。

3)注意安抚处理好客户界面耐心安抚平息客户的怨气避免与客户纠缠以往的不快严禁与客户争执。

4)注意道歉对客户的不满表示歉意。

5)解决时限对于一般的投诉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

6)投诉处理对于客户投诉的对象如查实违反相关规定应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的客户。

7)投诉反馈对于投诉的处理结果必须及时通报客户。

第十条、服务台支持人员处理客户报告的事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服务台与突发事件管理流程的规定来执行。

第十一条、服务台支持人员必须尽可能的将事件信息详细的按流程管理平台的格式录入流程管理平台录入时间可以是接听客户的电话时或挂断后对于关键字段的录入要求准确。服务台将把事件录入率作为服务台支持人员业绩考核指标之一。

第十二条、服务台支持人员在需要时可以使用远程访问工具对客户的计算机进行诊断但是使用工具前必须告知客户并得到客户的同意使用远程工具时不得在客户计算机上进行与诊断无关的任何操作。

第十三条、每个客户电话的处理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如果超过10分钟还不能解决除非客户愿意继续否则应礼貌的告知客户将安排其他人员处理这个事件并将电话根据事件类别派给现场或是二线支持团队。

第十四条、对于不是服务台支持人员解决的事件或者服务台支持人员无法解决的事件应及时指派给其他支持团队。

1)对于需要现场支持人员解决的事件应及时分配任务给现场支持团队并跟踪事件的状态。2)在分配任务给其他支持团队时除了通过流程管理平台分配外应电话与相关人员沟通确保后续处理人在第一时间处理该事件。

第十五条、服务台支持人员在处理客户提出的支持范围外的询问或者求助时应耐心予以帮助给予必要的解释并尽可能告知正确的处理部门和联系方式。

5.IT服务外包解决方案 篇五

一、现状分析

现在各大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产品生产商只提供最多三年的无偿服务,服务期满后,单位只能借助当地的电脑商店提供的有偿服务。由于受各维护商的专业技术水平、技术种类、人力财力水平等限制,此传统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维护质量低下:电脑商店大部份为私营个体商,其技术水平仅限于基本计算机维护,不会储备专业技术人员,且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管理落后,因此,其维护质量一直低下,通常同一个问题解决很长时间或反复出现。

2、技术种类单一:一般电脑商店只提供电脑维护、打印复印机基本故障处理等简单的服务,而网络维护、服务器管理、存储、视讯等产品需要找另外的服务商,这样会增加单位的维护成本及复杂性。单位需要能提供IT信息化集成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技术型公司。

3、收费混乱:电脑商店为了利益最大化,通常将配件以高于市场价格卖出、故意遗留问题以多收取费用、恶意抬高价格等,这样对于单位,既浪费了钱财,故障又不会即时得到处理,对单位及使用人员造成了极大损失。

4、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成为单位及个人的命脉。因此,对于能轻易接触单位信息的维护人员要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政治要求。通常信息的泄露分为技术失误泄露及人为故意泄露。因维护人员而泄露信息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如网络盛传的各种“门”事件)。信息的泄露会对单位及个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内地大部份地区均采用了IT服务整体外包的解决模式。

IT服务外包(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就是把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目前IT外包在国外及内地大部份地区已形成标准化体系。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计算机打印复印机选购和维护等。是单位迅速发展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IT外包的优势

从管理角度分析,信息技术资源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创新方案。对许多单位来讲,技术复杂性的增加、对高可用性系统及分布式系统支持的需求,使得单位越来越难以实现既满足主要工作目标,又控制信息技术费用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外包开始发挥其固有的优势。纵观单位选择外包策略的内外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业务方面

外包推动单位注重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工作,这是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最根本原因。从理论上讲,任何单位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做单位核心业务的工作都应外包。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金融,没有必要雇用大批的网络高手来维护自己的网络,交给网络公司去做会更有利。

2.财务方面

财务方面的考虑是选择外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外包可以削减开支,控制成本,重构信息系统预算,从而解放一部分资源用于其他目的,避免IT黑洞的现象发生。另外,对于那些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从硬件基础开始构建信息框架的单位而言,外包正可以弥补单位自身的欠缺。根据美国Forrest调查公司估计,美国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建立并维护一个Web网站,第一年的费用将是22万美元,而将此工作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开销仅为4.2万美元。

3.技术方面

能获得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工作者的技能,改善技术服务,提供接触新技术的机会,使内部信息技术人员能够注重核心技术活动。这对于外包公司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外包公司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并有技术更新及人才培养的机制。

4.安全方面

单位可以跟外包公司签订信息安全协议,划分信息安全级别、维护人员要求、信息泄露的处理措施及赔偿办法。外包公司技术人员具有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因技术失误泄露信息的机率相比传统方式会大大降低;外包公司对技术人员有相对严格的审查及管理制度,若员工故意泄露业主信息机密,一旦查明,会按照公司与员工签定的安全保密协议进行严格的处罚。

5.人力资源方面

通过外包,单位无需扩大自身人力规模,减少了因人才聘用或流失而花费的精力、成本以及面临的压力,节省了培训方面的开支,并增加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有多方面意义,包括:追求核心竞争优势、保持企业组织弹性、促进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改善技术服务、增强成本控制、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等。

三、IT外包内容

1、办公计算机类

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 PC、工作站客户端操作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管理、更新、升级、故障检测及排除。

2、服务器类

包括UNIX、LINUX、FreeBSD、Windows Server下的各种应用服务器,从服

务器硬件选型、软件安装、管理到软硬件更新、升级,提供全程维护服务。对操作系统提供性能监测、系统优化、故障检测、故障排除、用户管理、资源分配、安全性控制等。

3、视讯类

视频会议系统、投影机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升级,视频会议、投影机设备灯泡更换,系统方案定制等。

4、网络设备

网络环境、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线路、集团电话、门禁系统、局域网系统的建设及故障诊断。

5、存储设备

为需要单机备份或网络备份的用户提供专业的全套服务,包括系统及设备选型、策略制定、灾难恢复等。网络存储(SAN、NAS)、磁带机、磁带库等存储系统的规划、实施、维护。

6、打印复印机类

各种品牌的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网络打印机解决驱动程序、软件设置、网络设置问题造成的网络打印故障,保养、清洁、维护,损坏硬件的更换、维修,耗材补给等。

IT外包内容基本涵盖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外包收费方式

1、按量收费:是指按照维护量进行收费,如:每维护一次计算机收费多

少钱。

2、包干方式:根据单位内IT物件的种类、数量、复杂性,与外包公司签

6.IT服务管理五个心得 篇六

其实,实现IT服务管理,并不难。

夏忙,28岁,2004年4月进入滚滚来贸易公司,负责IT工作。滚滚来贸易公司以做进出口为主,这几年发展尤其快,从最初的几十人到了现在的200多人,而且基本上是人手一台PC。网络、邮件已经逐步替代了以前的电话、传真,成为最新的办公手段。

IT部门有三个人,夏忙一来就发现这三个人基本都不在自己的座位上,因为公司的200多台机器,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报过来。于是,夏忙也就很快投入了战斗一线,修机器、调邮件、杀病毒,成了被拎来拎去的“八抓鱼”。

忙归忙,可是每到月底填写考核表的时候,夏忙就一点都想不起来这个月干了什么。好像每天都没闲着,也好像每天都当救火队员,但是看看这个月有什么进步?除了扑了几次一样的火,修了几次机器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书写的记录了。

最让他郁闷和委屈的是,累死累活一个月下来,虽然忙得手脚不着地,可挨领导的批评也更多了,因为虽然问题是解决了,却收到了更多的投诉:找不到人、反应速度太慢、相似的问题总出现、没有预防措施„„

总之,每天早晨,夏忙最担心一件事,今天会不会发生灾难性事件;每个月底,夏忙担心另外一件事,这个月因为遭遇投诉工资被扣了多少钱。

1一站式服务少干活多挣钱

2004年8月31号,工资发下来之后,夏忙发现被扣了很多钱,IT部门的其他同事也是一样。后来才知道,主要原因是他帮大家修机器时不在座位,别人有事打电话总找不到人,自然提意见。

从加盟滚滚来公司到现在已有半年时间,夏忙越来越忙,因为单位人员在不断增加,系统越上越多,加上最近病毒等“天灾”频频光临公司,事情也越来越多。时下IT部门只有3个人,人手实在是太少了,有时候大家一起打电话求助,夏忙苦于应付,遇到不该自己管的事情,夏忙就总是告诉打电话者该找小欧,放不下手里活的小欧只好说,你找小王,结果是被集体投诉推托责任。

夏忙也有委屈,一个人分身乏术,人家业务部门的人一打电话来肯定得冲到一线,三个人都放出去,一旦活够复杂,电话没人接也就成了常有的事。

从8月中旬开始,夏忙陆续接触了IT服务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概念。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业务部门可以一次性获取IT热线、IT现场等各种形式的IT服务,解决所有日常办公IT问题。“一站式”服务的精髓是IT服务台。IT服务台是用户与IT服务部门的中心联络点,客户的IT问题通过IT服务台获取答案和帮助。对于夏忙,通常来说,IT服务台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电话申请服务,当用户的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拨打服务台电话,根据语音提示选择不同的问题类别;二是网络申请服务。在IT网络服务中,夏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基于Web形式统一入口,业务部门可通过Web的形式提出问题,问题自动提交到相应的IT工程师并进行解答,工程师之间也可以互相转移。作为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服务渠道,是电话服务的补充。

建立IT服务台之后,夏忙他们三个人针对分工不同,排除了接了电话乱找人的情况,并定义了首问负责制:哪位工程师最先接到业务部门的电话,就成为该CASE的责任人,他需要自己或者协调相关人员解决并关闭这个“CASE”。这也解决了工程师间互相推委的现象。

服务台建立起来后,并非万事大吉。大家还是觉得电话方便,随叫随到。夏忙只好向老板申请,把IT部门新的服务方式形成制度,大家来学习和维护。

机器加人工,基本上满足了同事们的救援需求。

小贴士:

问题响应方式固然重要,但让大家知道并且习惯也是一个过程。对于IT人员来说,要公示响应方式,让业务部门能够主动使用、愿意使用并满意使用。

建立了服务台管理之后,夏忙从八爪鱼变成了随需应变的百变神形。因为响应及时,夏忙最近没听见什么抱怨。

一天,电脑提示收到一封事件警报邮件,同时,另外三封事件报警邮件也发到了夏忙的信箱。桌上的电话刺耳地响起,另外两位同事的电话声此起彼伏。

销售部的同事反映无法接收邮件。夏忙刚刚扑到销售部查问题,不多久,人事那边也找夏忙,人事部的PC系统崩溃了,夏忙指挥同事去人事部处理这一问题。事情还在处理中,忽然又接到一个报警,说财务的机器上不了网,现在是月底要报税,事情紧急。于是IT部门最后一个人去了财务部。夏忙忙乱得一头大汗,他不知道假如再来一桩突发事件,他该怎么办。此时,一直有人在找夏忙,有的机器中毒,有的机器蓝屏了等等。夏忙只好不停地说,“稍等——,稍等——”,一位急脾气的同事不耐烦了,“我急着要一份数据,硬盘却坏了,能不能先给我看看?”

“手边有紧急的事没处理完呢。”

“那你得分个轻重缓急啊。”夏忙一听,觉得有理,层出不穷的技术故障让IT部门的人疲于奔命,成了“救火队”。可状态不能老这么持续下去,需要有一套流程和方法来有序地处理。他决定把手边的事情忙完之后,好好思考一下。

经过紧张的排查,夏忙得出的结论是,网络中心的一台交换机出了故障,夏忙迅速联系网络中心并启用了备用的交换机。20分钟后,网络恢复正常。

趁着尘埃暂定,夏忙赶紧翻资料,能给目前无序的忙乱状态理出一个解决思路。他发现,对于突发事件,最重要的是避免业务中断。对此,首先要确定突发事件管理流程,通过区分突发事件的优先级来确保流程的有效执行。显然,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故障是最紧急的,因此必须理清是火烧眉毛还是常规慢性病。

夏忙反思,网络中心那台出故障的交换机上连接着公司的销售部邮件服务器、库存数据库服务器、人力资源服务器,这一事故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内关键部门的正常生产,应该属于紧急一级,如果不尽快处理将发生一级生产事故;而急脾气同事的事件则属于一般级别。因此先处理网络中心交换机问题是对的。

但是自己在紧急事件的处理工时上把握不够,刚才用了大约3个工时来处理交换机的问题。那么如果当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解决或没有解决某个突发事件时,又该怎么办?一般来说,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需将处理任务交给更有经验的支持人员。这叫突发事件升级,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职能升级,安排更多的专家或授予更多的特权以解决事故;

二、层次升级,出现在所需的权限和资源不够的时候。

突发事件管理可以帮助IT部门更加系统、快速地处理突发事件,但是只是规范处理过程,以尽快恢复故障。好比是急诊抢救,治标不治本。

要使突发事件管理有质的提高,治标也治本,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问题管理流程。

小贴士:

当IT服务台必须同时处理数个突发事件时,由于受时间、资源和人力等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时,首先要排定处理的先后次序,针对不同的优先级处理。

确定突发事件处理优先级,需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影响、紧迫性、大小、范围、复杂程度和当前可供资源。

因理想而忙碌,勿因忙碌而失去理想!

解决了突发事件,正赶上十一放长假,夏忙去了趟华山,彻底休息了一下。

10月8日一大早,夏忙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也难怪,一上班大家就忙着收邮件,积累了几天的邮件把服务器搞得巨慢;许多节前已经预约的客户需要尽快联系,可邮件一遍一遍就是发不出去;网络更是不知犯了什么病,很多机器死活上不去网......一整天,夏忙都在忙来跑去解决问题,面对抱怨,连解释的时间都没有。

晚上10点,总算有点头绪。夏忙坐下来,才想起自己几乎一天没吃饭、没喝水了。其实想象得到,每次长假后的第一天对IT人员来说都是黑色的,这和过节一样已经成为惯例。

喝了一杯水、吃了点面包、点上一支烟,夏忙回忆起这一天所干的事。长假过后,收邮件高峰会有网络堵塞,南方潮湿闷热的天气也会使得本来条件就差的机房服务器出现接触问题。

趁着发牢骚的时间网管们开了个小会,自学了几天IT服务管理的夏忙发现,事实上,今天他和其他两位同事的很多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业务等几个部门出现的IT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既然有规律可以循,是不是有办法加强防范,结局岂不皆大欢喜?

夏忙想起几天前做过的ITSM的培训,其中有一段说的就是问题管理,说白了就是“归堆儿之后再分类”,要求建立一个知识库,把以前发生的众多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对号入座,同时总结经验不断丰富。

大道理谁也会讲,但夏忙还是不太理解。每天记录发生的问题,隔段时间再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多麻烦啊!本来工作量就大,哪有时间写日志呢?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夏忙一直没当回事。不过今天看来,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知识库就不至于这么狼狈。

其实无论什么公司,员工对IT的需求都有一定的共性。只处理不分析、不总结、不改进的IT永远只能是重复劳动。而如果通过引入问题管理,建立一个知识库,将众多问题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加以实践,同时加强防范,不仅提高了效率,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少干”了。

夏忙越考虑越觉得有意思,于是打电话给上次给他讲课的蒋得明老师。面对渴求上进的夏忙的困惑,老师打了几个比方:事故管理是“救火”,问题管理是“消防”;事故管理是有病治病,问题管理是预防和保健。具体来说,滚滚来贸易公司在IT管理上,目前仅仅解决了如何规范地消除事故,而没有做到找出导致事故的原因并彻底解决问题。

蒋老师还说,在现实中,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有技术架构、产品缺陷、操作失误等等很多原因。夏忙又头疼了,这么多的原因怎么分类呢?

蒋老师继续说,对问题的归类直接决定着问题管理的效果,问题归类涉及五个方面:确定与问题相关联的领域,比如硬件、软件等;影响度,问题对业务流程的影响程度;问题需要得到解决的紧急程度;优先级,综合考虑影响度、紧迫性、风险和可用资源后得出的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状态,描述事故目前所处的状况。

另外就是找原因,包括现实的原因和潜在的原因,当发现更好的或新的应急措施时,问题管理还要将其在记录中更新以便事故控制使用。

从此,滚滚来公司IT部门的公共文件夹多了一个文件夹,网管们记录每个问题的现象、原因和解决细节。

一个月下来,居然积累了300多个问题,共分了16大类,700多个原因。看着眼前的成就,夏忙有了底。

有了这个草创的“知识库”,夏忙的工作进入了快车道,进入了“主动治本”阶段。此后,大家对夏忙所在的IT部门有了好评,意见明显少了。

小贴士:

问题管理乍看起来对于IT人员来说是个费时间的活,但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这些积累,加上分类、分析、预防等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对于IT人员来说,关键是排除抵触和为难情绪。

如何提升IT服务效率

如何提升IT服务效率,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发挥IT资源的最大效能,降低IT服务成本,量化IT产出,一直是IT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IT服务管理(ITSM)可以形象地称为IT管理的“ERP解决方案”。IT服务管理是用来提升IT服务效率,协调IT服务部门内部运作,改善IT服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帮助企业对信息系统规划、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IT服务管理结合企业的环境、组织结构、IT资源和管理流程的特点,从流程、人员和技术三个方面来规划企业的IT结构。它强调企业的运营目标、企业需求和IT服务的交付相协调一致。

从组织层面来看,它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或者利润中心;从具体运营来看,它改变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以流程为中心,从复杂的IT管理活动中梳理出那些核心的流程,将这些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营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技术管理向流程管理,再向服务管理的转换。

11月1日,总经理召集各业务部门开会,简直就是一个批判会,总经理对10月各个部门的表现都不满意,特别是销售部门,惟独对IT部门提出了表扬,这让夏忙有一些宽慰.第二天.好不容易轻松一点的夏忙晚到了公司一会,半路接到公司里电话,这个说有一封很紧要的邮件一直没法收;那个说说好要给一个重要客户把报价发过去的,但是现在也不能发„„

原来是公司的邮件服务器出问题。可是昨天下班的时候这邮件服务器还好好的呀,夏忙赶紧给轮值的小欧打了个电话,问他昨天晚上都干什么了。

原来在总经理训话结束以后,销售经理就立刻召集了销售部门人员开了个会。为了改变目前的状态,销售部门讨论的结果是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昨天晚上加班开完会确认了新流程后,销售经理把小欧找来要求系统也随着这个新流程做些更改。于是,小欧就根据销售经理的需求更改了几个参数。“改完后我仔细检查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呢。谁会想到邮件系统会出现问题呢?”小欧也很委屈。

夏忙明白了怎么回事以后,赶紧亲自到服务器上去恢复原来参数,让邮件服务器先正常工作。这一天夏忙没干别的,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处理销售经理递交过来的需求。夏忙发现,销售经理拿过来的需求,有一些根本就不合理的。于是,夏忙又去找来销售经理“论理”。两人分析了半天,才讨论出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这事就已经够折腾的了。但是,由于11月份IT部门在忙着一个新系统的安装,所以这事完了以后夏忙一直没来得及跟整个IT部门讨论。

哪里想到这个月听了总经理一通训话以后,各个部门都比较积极地革新业务流程。采购部、人事部、财务部„„在那几天纷纷都来找IT部门来改流程、改参数。这下惨了,几乎每次更改后都出现了问题。接连几天夏忙更忙了,接连解决更改后出现的问题。

累得一塌糊涂的夏忙一闲下来就寻思:这不行呀,总经理训一次话就出现了那么多问题,万一他再训一次话,岂不是又完了;再说了,就算是总经理不训话了,业务部门还是会经常提出要修改系统配置等问题的,毕竟对业务部门来说,“变”是件好事。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随便变更,IT部门迟早要被这无数的“变更”给折腾惨了。

夏忙心想,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一个变更管理的机制。这样,一旦业务部门有了新业务、新变化、新流程,需要IT根据这新情况进行变更的时候,IT部门可以事先知道。

紧接着,夏忙就针对变更管理这个问题看了很多专业书籍,同时还虚心向同行请教。忙了半个月后,夏忙终于设计出了自己的变更管理流程。

夏忙自己动手给IT部门制定出了一个明确的需求变化表。用户有变化需求时必须按照手续提交。拿到需求表以后,IT人员也不能马上修改程序,而是应该判定此需求是否合理,是否会对以前的系统以及其他系统造成影响,必要的时候要与业务部门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具体修改事情。同时,在内部网站中的IT服务专栏发布IT作业公告。相关部门如果有异议,可以在反馈期之内反馈。

如果判断通过,也不随便就做更改,而是提出明确的时间表、修改方法和意见,征求业务部门同意后,按时按量完成。

变更实施完毕以后,还要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变更是否成功实施,业务部门是否满意等;变更是否还有遗留问题,是否存在副作用。

“虽然总经理的训话害得我那么苦,但是就这个机会完善了变更管理流程以后,就再不怕其他的变更了,也算是没有白忙乎。”对于这个月的工作,夏忙还是很有成就感。

小贴士:

实施变更管理流程过程中,有两个要素很重要。

其一,要转变IT工程师的观念和行为。变更管理流程的实行,刚开始的时候,对IT工程师的行为是一个约束。工程师对系统做任何修改、调整,都需要在变更管理系统申请、备案。因此,需要加强对IT工程师的宣传和要求,转变观念,使其能够接受并习惯。

其二,要明确职责。变更管理包括诸多流程,也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因此,需要界定各方人员的职责。如变更管理经理的职责,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等等。只有职责清楚,各项职责执行到位,变更管理流程才能有效落实。因理想而忙碌,勿因忙碌而失去理想!5 服务级别管理

轻重缓急要掌管

前几个月一直表现亮眼的IT部门最近成了老板的心头好,员工们的抱怨没了不说,还进行了好几项突破性的改革,一派鸟枪换炮的新貌。年关将近,夏忙他们几乎看到了可观年终红包的招手。

这天,本该春风得意的夏忙长叹了口气:“唉!”其他人忙问:“小夏,你怎么了?连变更管理、突发事件管理„„这样的头疼事件都能解决,你还会被难倒不成?”夏忙又叹了口气,说:“各位有所不知,万里长征也不过走出了几小步。前几个月的工作尽管卓有成效,但跟接下来这个月要面对的事情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一不小心,我们全体同仁煮熟的鸭子红包恐怕就要飞了。”

这可不是夏忙小题大做,让他头疼的正是号称IT服务管理最大难题的—服务级别管理(SLA)。

对此,夏忙可有切肤之痛。得到同事们肯定了的IT部门是更加勤快了,但有时候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次,在他忙着花半小时修理打印机的时候,服务器由于病毒入侵而瘫痪了整整20分钟!公司的网上交易也因此停顿半天,老板的雷霆发了足足有90分钟。

什么是服务级别管理?简单地说,建立一套规则,当企业中有多个不同需求同时发生时,应该先响应谁的;以及对于不同的需求应该分配多长的时间。

“还是服务级别管理没搞好啊!”夏忙感叹。“我们IT部门应该有一个清楚的清单,列举出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定义好各种业务部门要求提供的服务的级别。哪个级别高,哪个级别低,级别高的优先响应,级别低的等一等;规定问题的响应时间极限,哪个问题可以等上2个小时,或者等4个小时,哪个一秒钟也不能等„„”

听来很不错,不过要想搞好服务级别管理,可不是IT部门自己关上门来定一套规矩就行的,夏忙之所以谈“服务级别管理”色变,就是因为知道:服务级别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定义各种服务的级别,而且不同企业也大不相同。

因此,IT服务级别的制定必须是业务部门与IT部门共同沟通的结果——服务级别协议。IT服务部门在对IT基础架构进行服务级别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调查和了解真实的业务需求。夏忙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业务部门进行全面沟通。

他不仅调查了业务部门对当前服务级别的体验(Perception),还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和梳理那些真实存在却又还未明确的业务需求。

为了避免重蹈其他公司推行服务级别管理失败的覆辙,夏忙归纳出了几条“黄金法则”:1.在服务级别协议中业务部门看不懂的日常术语需要学习。2.把握好重点业务流程、定期的监控和回顾、适当简化服务级别管理的流程。3.综合考虑资源水平和成本,避免对服务水平不切实际的承诺;4.IT与业务部门持续分享流程经验,不断进步。

总之,SLM 的任务就是要在 IT 服务质量、客户关系、以及 IT 服务成本三者之间博弈,寻找最有利的平衡点。

小贴士:

在实际运行中,服务级别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可以调整的,大可以先简单制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经过小半年的忙活,眨眼到了年底,夏忙的年终红包丰厚了许多,他也从一个PC修理工成长为系统管理员,“夏忙”成了“夏工”,修机器、扯皮、投诉离夏忙越来越远,转而代之的是IT规划,开发新系统、数据挖掘。

其实,夏忙知道自己离真正的IT服务管理还有不少的路要走,比如合理化规划目前的系统资源,开发新的应,比如进行企业的资产管理,再比如怎么才能让IT为管理搭好桥。

这就是夏忙从瞎忙的IT网管成长为合格的IT规划者的道路,也是IT服务管理的灵活运用。

做好三个心理准备

做IT服务管理,并不是IT自己的事情,因为IT最终也是要为管理服务的,应该说,业务部门也要参与到IT服务管理工作中。所以,无论是IT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做IT服务管理都得有三个心理准备。

一是要有改变工作方式和规则的准备。IT部门和业务部门都有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他们会继续采用原有的流程、做法,甚至会拒绝接受新的工作流程、方式。因此,为了保证实施效果,需要把IT服务管理的实施结果与IT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IT服务管理的实施对他们带来的影响、好处,知道如何去做才能达到IT服务管理的要求。

二是不要操之过急。IT服务管理本身是由国外引入的,与国内的IT管理方式有一定区别,再加上前文提到习惯改变的难度,可以说,做IT服务管理要有磨合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磨合期内,不断调整,不断进步,才是正道。

7.量化管理提升IT服务水平 篇七

关键词:ITI,量化管理,IT服务

作为大型IT系统的售后服务部门,面对的是由各种网络、主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等组成的复杂系统,这意味着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响应时间要求极高。而且随着ITIL步入中国,信息化建设得以大幅度提速,IT组织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的任务:如何实施ITIL并及时用量化的管理手段提升IT运维服务水平。

1 方法

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和质量。我们基于ITIL的理论建立了IT服务平台,要求各级维护单位应用ITIL管理开展工作。

如图1所示。

2 ITIL实施简介

2.1 IT服务运行现状

目前公司IT服务主要面临这样几个问题:1)每年IT投入很大,但是没有量化的价值体现;2)用户不断投诉,IT服务响应过慢;3)维护人员每天都要加班,忙得不可开交;4)面对人员、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增加,随着对系统要求的不断提升,当前系统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2.2 组织的再造

随着ITIL步入中国,信息化建设得以大幅度提速,IT组织面临挑战,如何及时高效地完成复杂的管理工作。企业究竟如何实施好ITIL,使之真正符合用户现状,提升IT运维服务水平呢?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对实施ITIL提出挑战,我们必须先完成IT组织的再造。

2.3 IT组织的再造的解决方案

我们先使用基于ITIL标准的系统工具,实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管理报表和知识数据库功能;同时制定详尽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操作手册;并且建立三级服务支持体系;设置可评估的服务质量指标,以及客户满意度指标。帮助企业实施ITIL方案,全面部署和推进企业的ITIL流程化管理模式建设。

2.4 信息公司ITIL实施过程

总公司ITIL实施在总部和各地的通讯网络公司范围内设置了服务台,各地区统一使用6666的服务热线。

企业为了提高网络和桌面系统运维的管理水平,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决定把IT服务纳入总公司ITIL系统中。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更好地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

信息公司实施ITIL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

1)调研及协调相关程序;

2)理论宣贯及部署(实施过程中逐步加强软件使用和流程适应的培训),部署服务台,并建立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和日常作业管理;

3)人员培训:首先在企业内部培训了ITIL理论,让所有IT人员和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明确ITIL的意义所在,因为ITIL的实施与所有员工紧密相连;

4)基础数据收集;

5)流程和角色划分:确定企业事件管理流程,建岗建职,确保流程的正常流转。当IT服务部门有了较完善的流程及职责后,才能有建立服务和三级技术支持响应体系的先决条件,最终实施日常作业管理流程;

6)相关规则制度建立,建立标准和规范,IT运维工时标准;

7)划分用户响应的优先级别。

第二步试运行阶段:

1)前两个月在企业管辖区域1首先开始实施桌面和网络系统的事件管理;

2)第三个月在企业管辖区域2开始实施桌面和网络系统的事件管理;边试运行,边整改。

第三步全面展开阶段:

第四个月企业把IT服务正式纳入总公司ITIL系统中。问题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需要建立责任部门和明确责任人,在梳理完企业的网络架构后,实现正式上线运作。

3 ITIL量化指标

要提高IT服务的水平,就必须对IT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当然,想要管理好IT服务的过程和结果,就必须对IT服务管理进行量化。量化的IT服务管理,不仅能有效地评估IT服务管理的质量,而且能定位IT服务管理的差距,指明IT服务发展的方向。那么如何量化IT服务管理呢?

3.1 量化IT服务管理的人员

从人员方面量化IT服务管理,可以测评IT维护人员的胜任力,评估IT人员工作量,计算IT组织容量需求。

1)IT维护人员胜任力测评:技术水平;2)IT人员工作量评估:工作量。

3.2 IT人员工作的量化评估

不仅关注IT人员的绩效指标,而且从IT人员工作岗位的职责、每项工作的执行动作和发生频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量化IT人员工作内容和过程。其中,定义IT人员工作的活动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按需。1)服务满意度;2)响应速度;3)服务态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ITIL问题的改进措施

1)提高效率及响应时间;2)提升服务意识:建立值班表;3)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4.2 季度、半年、全年报表统计

IT最终用户满意度调查:对此,我们一方面重新设计了调查方式,做到让客户只对收到的调查邮件进行简单点击就可完成。

将问题,根据用户的紧急程度,用户服务级别分类,更清楚地分析是哪一级别服务占据主要分布,以便我们对服务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5 结论

5.1 给用户带来专业化的服务

如图2所示。

5.2 用户的忠诚度

如图3所示。

5.3 维护人员意识和态度的变化

1)在维护过程中,强化ITIL系统理念,使得维护人员对流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进一步融入到ITIL体系中去。

2)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填写每一次的维护记录和工作单。

3)积极配合每一阶段ITIL实施,通过各个阶段的工作逐步提升部门的运维水平、提高运维管理、规范运维流程。

IT服务管理是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和质量。此外,量化IT服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最佳实践还有很多,以上是我们企业ITIL实施的过程和经验。

8.IT运维走向“贴身服务” 篇八

四项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与法院业务的深度融合,更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强大的运维技术团队为支撑,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具有表现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为业务部门和人员量身定制电子政务工具、展示或传播业务信息、提高业务效果和工作效率,让业务人员切身感受到应用电子政务给业务工作带来的便捷和效率的提高。

2.建立电子政务培训机制

建立电子政务培训机制,加速信息与业务融合过程的技能培训,对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和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个性化的引导,提高业务人员对电子政务应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业务人员更有效地驾驭信息系统,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应用,对促进信息与业务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3.构建电子政务考核体系

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管理机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为电子政务与业务融合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考核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录入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促进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考核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提高和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4.形成螺旋上升发展态势

通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贴身服务机制,运维工程师与业务人员密切接触,深入了解业务实际工作流程,并将其整理转化为新的业务需求,为下一阶段的规模性开发建设积累经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用管理破难题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简称北京高院)在电子政务运维管理、探索提供贴身服务方面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实践中也暴露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难题

作为促进业务深度融合而发展出的贴身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即时处理业务部门提出的电子政务需求,但法院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在什么样的规模下通过运维外包的贴身化信息服务模式予以满足?什么规模下作为独立项目开发申报?如果都通过贴身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予以满足,势必混淆运维工作与开发工作的专业性界限,同时也会给传统运维工作造成极大压力。因此,在运维外包模式下发展以贴身服务为引导的业务深度融合机制,需要制定专门的策略,科学、有效、合理地控制贴身服务项目的规模和范围。

2.经费保障难题

目前,虽然北京高院运维服务全外包模式得到推广,成为我国电子政务运行最佳实践,但财政批准的运维经费,仍然是以一般运维工作结合运维资产为基础的核算方法。虽然在运维项目招标中通过“交办工作”的费用项目进行核算,但其费用额度和比例是尝试性的、是不高的,无法真正满足深度融合需要的支出。随着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即时性、阶段性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多,需要提供的贴身服务也会越来越多,投入的非一般性运维工作成本也会不断增加。在财政未设置该类别费用科目的前提下,仅凭借“交办工作”中有限的运维资金,很难使贴身服务工作得到充分满足。如果资金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可能造成业务部门提出的即时性需求难以满足,业务深度融合的效果和受惠面必然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也可能造成运维人员投入的不足和提供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了运维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效。因此,要通过运维服务全外包模式,实现电子政务运维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需要财政部门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3.人员配置难题

在实践中,业务部门提出的即时性需求的种类很多,需要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如果全部通过驻场运维队伍解决,需要配置的专业种类和人员级别也很多。而根据运维管理的通常规范,我们要求运维服务机构提供的工程师是针对一般运维工作的,职能相对单一,有限的经费难以做出不同级别和专业的多名人员的配置方案。如果单纯依靠驻场运维机构解决全部业务即时性需求也会存在相当困难。灵活多样的运维人员配置方案,是运维与业务融合策略重点考虑的问题。

北京高院在运维实践中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已经取得的成果让我们逐渐意识到,以创新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来对应法院业务工作的日常变化,也许正是解开“深度融合”难题的钥匙。这一关键难题的破解,不仅为运维工作开创了新的领域,也将为电子政务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链接

北京高院IT“贴身服务”显成效

面对越来越多的即时性业务需求,两年前,北京高院在电子政务运维项目招标时,就尝试性地将贴身服务工作机制以“交办任务”的方式纳入运维工作任务范围,虽然每年仅规定了250人日工作量,用于完成“交办任务”工作项目,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两年来,贴身服务机制共完成了22 个业务部门提出的“交办任务”169项。其中,针对已有系统的小型升级改造任务60余项,占36%;配合各类会议资料,完成电子政务工作任务40余项,占25%;配合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完成的小型开发任务20余项,占12%;配合法院完成新业务的小型开发任务10余项,占6%。

9.IBM 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篇九

IBM(中国)软件部Tivoli资深技术专家代永杰先生

各位来宾下午好!刚才听了一些规划,让我们去设计,我这相当于一个具体的东西。

我们简称ISM,这个里面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把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ITIL、COBIT变成实际、落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ISM起到的作用。

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都讲了要做IT的治理,业务流程,业务目标的设定,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不详细去讲了。我们看一下传统的IT服务监控管理,包括它的内容和我们现有IT服务管理之间的一些差别。

首先在传统IT服务管理里面,我们不强调持续的ITIL和其他基本流程,很难走向更加成熟的流程,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现有一些IT服务管理扩展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通过一些IT服务更大的试图,达到这样一个效果。

尽管我是代表IBM公司来讲,我现在看到在中国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我们做的IT系统,比如做全国的人口系统,这个系统没有任何参考的规模让你参考,比如你参考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人口的资源能达到中国13亿人口?没有。世界最新五百强银行,工商银行已经排到了金融领域里面第一个。我们交易量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这里为什么讲也是一个抛砖引玉,现在已经做成这样一个结果,大家可以在我们后面做的过程里面去发挥。这是Gartner IT报告,我想IT服务管理怎么理解?因为很多东西是翻译过来的,不是好理解。看ITIL一些资料的时候,刚才我们老师在讲,我还是不太理解什么是IT管理,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有很多自己的东西去做。

今天大家回去之后,其中有一个Gartner来讲,是三化,我们提到四化,四个现代化是比较早的提法。在IT服务管理里面这三化是可见的,我们这里翻译成中文不是特别好翻译,可见性、控制化和自动化,每个部分我稍微解释一下。可见性,IBM提的三化并不是说我们要做三化,其实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很多CIO和CEO谈到IT系统的时候,尤其是我们针对做IT服务管理很多牵头的部门是一个IT服务部门,这样一个部门在整个企业里面,我现在接触很多客户,没有哪个客户说我们系统做得非常好,而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如果大家关注你的时候,往往基本上你这边出了问题,大家关注你,比如老板发不出邮件,或者我的业务系统不能工作,这时候才想到IT部门,如果进入大家关注点的时候,往往是很难受的阶段。如果做得很好的时候,也有问题,你没法表明自己做得有多么优秀,这个就是IT运维部门遇到最大的挑战。那么在这个挑战里面,我们去问CICU,提到很简单,做的很好,我看不到,怎么能表示出来?所以可视化是整个IT运维老板最关心的一件事情。

1、我现在运行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2、我可以表明我对你的业务支撑什么样子?所以在这里面,可能大家觉得可视化就是图形化的显示,并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了能够表示的更好,我通过六个步骤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第一涉及到对整个IT的经过。首先要知道我自己的系统是什么样子的。其次在这个里面,只有自己IT基础设施的监控,以前做IT运维的时候,确实是忘了一点,我们服务的对象。IT服务管理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你IT服务管理过程里面,加入你对业务的支持和了解情况,然后表达出来,这真是建立在你的IT服务管理。

第二直接加入我所服务用户自己一些体验,这些体验数据通过一些能够表示出来的数据进行测量和显示。

第三要知道我自己IT组织内部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自己家底或者自己的一些系统都搞不清楚的话,怎么表明这个系统管得很好呢?

第四,我们可能还要加入一些业务指标。如果你提供给CIO的信息或者CEO的信息只是你的IT,比如今天系统运行CPU正常,这有什么意义,他可能关心你正常的情况下,导致我的业务运行的数据到底什么样?他要看到这样一个可视化。

第五,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报表能够展示出来。

第六,你如果想作为一个很好的可视化,你只是能够看到,但是你还要能够做到对这些资源的控制。

我们现在看一下,在监视部分,包括很多部分,比如这里有网络,还有一些WAB服务器、组织,所有这些IT资源在它运行过程里面都可能会发出这样那样的事件或者故障的一些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我们首先能够监控到,从你不知道这个系统,到你能够监控到这个系统,这是一个变化。你都监控到之后,客户基本还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这个涉及到信息的汇聚、集成,这只是技术的手段,最终目标,在更多的事件里面能够找出根本的问题。

再往后,第二个部分,这里一定要加上,我对客户的一些体验。我为什么加到这个部分?因为我们主动监控,我们可以监控到机器CPU运行情况,但是现在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很多客户确实可能报的问题不是在你的服务器里面,而是在他整个连接过程里面出现的问题。比如有一个网上银行,可能在上海的客户会报一个问题说,我连的时候很慢,但是如果在北京的客户可能就没有这个问题,这可能出现在线路上。但是对于整个IT部门来讲,这都是一个问题。比如说上海这个客户报过来问题之后,你说这个问题我还不知道,我要去查一下、确认一下,这样的话就是你的客户期望值问题,客户跟你说,你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发生。但是你如果能够从客户报过来之后,你给他的答复,他说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确实看到了,这个问题在发生,但是我们在采取一系列步骤,在找到问题的原因,在解决,这可能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因为IT服务管理,已经从阳春白雪逐渐走向了千家万户。

最近有一个报告说,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以前美国最多,而且有人还做了一个文章,中国现在由于这么多网民,我们民主进程可能变成一些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通过网络进行。这体现在很多的业务系统,一定要从客户的体验,因为网络很多地方是不可控的,如果客户报问题的时候,你能够发现,或者在他报问题之前,你就把问题解决掉了,这确实能够体现你运营维护的水平。我曾经见到一个客户,在很多同业里面受到中央的表扬,表扬的时候,他跟我讲,不是我们不出问题,我们也出问题,但是我们出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我们看到,在总部没有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下面解决掉了。

第三个部分,看到业务服务的依赖关系。这在很多客户里面,曾经有一个客户到另外一个客户看了资产管理之后,他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当时想了一下,你做资产管理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做资产管理?你做IT管理的时候,资产管理是你自己要管的一个家底,如果对这个家底不了解,怎么把它管理的更好。你知道这些IT组件,每个东西上面装了哪些设备,它的配置是什么样子,配置之间依赖关系是什么样子,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点,你做配置的时候,经常在中国,现在如果大家到各个IT信息部门去看,如果做了大的数据中心以后,实际上它的整个运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是我基于现在中国客户的变化,去了以后他说如果网络有问题,去找网络管理员,甚至有专门的分部门还叫网络中心,但是这种情况在变化。还有一个部门是主机服务器数据库的,还有一个专门数据库,每个部门都看自己的那块,大家在想,如果这样协调工作的时候,出了问题。比如说这个系统当掉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查查是不是网络的问题。那么你在整个过程里面,我见过一个老总,数据库是他管的,我可能管不了,我是做系统的,但是他有了问题肯定找我们,以前是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在国外有一个调查,实际上大多数的业务不可用,最终的原因是由于IT部门自己做的一些变更导致的,这平均有75%左右。

我们再退一步来讲,如果这个问题出现了,再找谁什么时间做了这个措施,没人站出来告诉你,首先第一点,你还有一个办法,我去追踪,在你追踪的时候发现没有好的手段,别人做了什么变更你不知道,实际上你如果知道这个情况的话,原来做了变更,变更之前什么样子,你恢复成变更之前的配置,很可能问题解决就很简单。在配置管理里面,你要自动发现问题,在变更之前做分析,一旦变更之前做分析不够的话,还能有手段,知道变更的是什么,我好能做恢复。

第四个部分,这里面想强调IT管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一定要跟我们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在你的业务部门里面,或者CEO能够看到这有多少个交易链条,哪些成功、哪些失败?这对他来讲非常关心。但是现在出了很多报表,或者我们看到一些仪表盘,如果是IT运维部门,基本出来都是CPU、内存这些信息,业务部门看的时候,第一个可能觉得跟他来讲关系不是很大,他更关心作了多少笔交易。如果放一个平台上,我支持你做了多少交易,你这个是错误的,错误原因我告诉你,那么这个太有价值。

基本上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应用,这是给不同人看不同的界面。绿色表示正常,红色是已经达到现在服务水平的临界值,可能要做努力的情况。在这边整个基础设施的状态,业务的状态。这边可能就是它的一些业务数据,比如整个你的交易吞吐量是什么样子的,跟我们基线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交易的响应时间是什么样的。这对业务部门来讲是非常温馨的配置,如果放在一张纸上表示的话,你就有了跟业务部门沟通的基础。

第五个部分,不同人要看不同的界面。

第六个部分,我们看到这些东西还能够监控。随着整个业务集中,你可能会说我有一个数据中心,在这个数据中心里面,有些应用需要的情况下,需要这样一个情况,比如我有两个业务在支持,这两个业务支持的时候,白天A业务比较忙,B业务晚上比较忙,如果有比较好的方式,白天把比较多的由B来跑,同样在有限资源情况下,这可以实现。我们在2001年的时候,在美国做过这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支持两个项目,一个是美国网球公开赛,还有DNA计算。基本上点击率最高的时候是在开赛的时候,提供机器是在30个不同的城市,然后里面的机器应该有500多台机器,这些机器在运行的时候,如果网球公开赛开赛的时候,把2/3用到网球公开赛里面,没有开赛的时候,把其中的90%用到科学计算项目里面。这个浮动的过程,通过自动化的过程来做。

这里有一个资源池的概念,平常里面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如果不需要再还回去,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总结一下,整个可视化里面,有的时候我们也叫做IBM的BSM,业务服务管理,从架构上来讲,是实现这样几层,最下面一层是基础架构,在我们每个系统里面可能不存在,有网络系统这样一些内容,在上面我们通过一些有IBM软件,或者其他软件工具,我们把信息、依赖关系、数据提取出来之后,通过统一分析、自动化平台,然后把它发布到相应、不同人的界面上去,比如关心整个业务部门的总经理,或者关心IT部门的总经理,或者IT流程的经理,看到的页面一定是不一样的视图。

刚才讲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在技术里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在下面可能涉及到信息和工具是最多的,比如有的人可能关心我的硬件什么样子,我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样子,我的数据库应该有不同的工具达到这个效果。再往上进行归总之后,下面叫预管理,包括性能、应用、交易,这个系统汇聚变成维护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再往上就是面向业务,有这个平台,对业务支撑是什么样子,通过业务的视图做一个跟业务部门的沟通。

控制。以前也叫ITSM,我们在2006年10月份的时候,叫做ISM。这里面一个主要的变化,实际上IT在运行的时候,现在一个发展,第一要跟我的业务结合;第二,因为现在很多部门里面,你的IT信息不仅仅是给你自己来用,可能还给其他部门,这些部门跟我们有关系的,比如一些资产管理部门,现在很多企业里面,或者国内一些行业里面都在用台账,这种台账都不是人工的方式,用电子方式管理,比如我的物业,电机运营情况能不能管理系统,面临电子台账,自动判断它的配置。这里面实现资产的有效的控制,控制在这里面主要体现这样一个范畴。

自动化。在自动化里面,第一个例子为什么要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在国内我遇到很多客户,我们现在有一个转变,以前怕出问题,现在实际上也不怕出问题,因为出了逐渐多了,有些问题是已知,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在任何IT服务部门服务过程里面,实际上出问题也是体现我们价值的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但是怎么对这个问题处理,处理怎么记录,能不能收集更好的一些已知的问题,这是我们服务流程能够帮助你做到的事情。

那么流程自动化的时候,IBM提供的方案不仅限于流程,包括资产管理,这也是我们IT部门对我们业务部门或者对我们客户提供的一个产品。

比如说有一个新员工到我们公司里面,可能需要笔记本,或者需要一个打印机的配置,这都是一个请求,不仅仅是他是一个故障,而他提供一个请求,这个请求能不能在你IT系统里面运行起来,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的支持。

在我们做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也吸取很多ERP的概念,这个概念有三条很重要:

1、自放向上的设计,IT管理。

2、避免多平面的需求,能够有一套统一的架构,有一个平台。

3、工作内置最佳实践,代替流程的需要。这个并不是很绝对,每个企业不太一样,有的企业可能有飧鲎式鸷湍芰χЦ侗冉细甙旱淖裳延谩?br> 三化怎么实施,我们提出七个解决方案,分成五大类,有IT运维里面的三个,安全运维、存储运维和企业运维还有运营商的运维。

1、IT运维里面有服务提供和流程自动化,我们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帮你在这几个层面,最佳实践流程、故障事件或者把资产信息统一在同样一个管理平台里面。

2、服务性能的可用性,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案。

3、安全和风险管理。这里面包括身份管理,企业里面怎么做整个企业身份识别。有一个同事告诉我说,我今天加入了IBM,但是我在原来公司里面帐号,他原来的帐号还能用。人走了以后,跟他相关的信息还没有在原来公司里面删掉。

4、资产和财务(财政)的管理,这也是在协议里面比较关心的事情。

5、在电信方面,电信运营商管理,其中有三个主要的解决方案: 一是服务质量的管理。二是集成运维管理中心。三是技术管理中心。

在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小的项目,在一些客户里面实施的时候,左边是大的目标,体验管理、架构管理、依赖管理。右边的步骤是具体一些管理的项目,比如服务台的管理,或者网络管理,或者一些平台和系统的管理。那么在这个管理过程里面,很多客户,比如说他关心体验,可以在服务台里面具体体现accident(事件)管理,我更喜欢翻译成突发事件的管理。

这是IBM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比如我们管理能力的广度,在行业领先性方面、整合性、集成性方面,IBM技术整合方面,大家看到一些趋势,IBM有三大为客户提供的产品:第一个是硬件。第二是软件。第三部分是服务。软件里面我们会有五大品牌。ISM不仅仅对ITIL的落地,而且这里面我们还拷贝其他一些认证的工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专门针对客户,经常说ITIL只讲怎么做,我们提供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告诉你这个流程对应哪些工具、哪些流程,怎么思考,大家可以去看,应该有中文版。

上一篇: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查自纠材料下一篇:描写母亲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