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精选10篇)
1.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
根据市环保局《关于报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有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摸清我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现就我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基本情况
XX年以来,我乡围绕创建市级文明场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日渐增大。在我乡农村没有具备无害化处理条件的垃圾填埋场,各村的垃圾更是随地堆放,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水体,侵占了村周围土地。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我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覆盖率偏低,大部分村没有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或中转房。
2、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必须经过村、乡、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开 展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乡建垃圾压缩中转站。
三、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对农村垃圾的有序治理,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知易行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乡镇政府密切配合,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用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处理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理念,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家园为最终目标,将其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从制度上规范起来,用制度促其有序运转。
二〇一一年四月七日
2.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二
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2011年6月14日)
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于2011年5月3日至6日组织部分委员,在张承新副主席的率领下,围绕我市乡镇文体中心、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一行在听取了市文化局就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介绍后,实地走访了解了白云区、息烽县、修文县和清镇市18家乡镇、村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现场分别召开了4地主管领导、文化局及文化站干部座谈会。通过视察,委员们对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针对当前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县、市)、乡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有了显著发展,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文化基础工程之一。自2003年起,市级财政拨款105万元,建成“共享工程”的市级中心。2008年按照每个县级中心(国家投入80%,市和县各投入10%)68万元试点建成清镇、开阳两个县级中心。至2011年4月,区县级中心已全部建成安装完毕并对外开放。全市125个乡镇、街道中有36个乡镇、1个街道已获得“共享工程”文化设施配置(占全市乡镇、街道的29.6%)。其余乡镇、街道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列入2011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2009年上半年完成1053个行政村基层点建设。
“共享工程”村级基层点的开通,将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到了农村第一线,对于迅速扭转我市农村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起到了显著作用。通过“共享工程”的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了种、养殖技术,同时还获得了优秀的文化艺术等精神食粮。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77个乡镇在省、市、区(县、市)、乡镇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和群众自发集资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基本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使文化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各乡镇依托“综合文化站”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和现代节日活动,在“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农村田园经济建设开展“桃花节”、“李花节”、“菜花节”、“杨梅节”等民俗民间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农家书屋已成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我市自2006年初启动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积极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支持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420万元,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充分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制度,着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网点建设。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116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初步建立起了“村村有书屋、村民有书读”的农村公共阅读网络和阅读体系。2010年,在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建设经验,建成数字农家书屋80个,今年还将新建60个数字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市结合国家新闻总署“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活动,开展了“书香农家”读书系列活动——“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讲演比赛、读书征文比赛,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开展立体化宣传,在贵州重点门户网站 “金黔在线”制作了系列活动专题网站,不仅宣传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和系列活动开展情况,而且还对讲演比赛、颁奖仪式等现场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同时将讲演选手的视频放在网上供网友进行投票评选,仅3个月时间就有88万多人次访问,宣传效果明显。2010年11月,我市选送的修文县扎佐二小学生赵聃易还荣获“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特等奖。
农家书屋丰富实用的图书,较好地满足了村民的阅读需求,增强了村民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农家书屋共接待读者达400多万人(次)。农家书屋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借书难、读书难、用书难的问题,成为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兴建和在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主要以全民健身广场、镇级“灯光篮球场”、村级“篮球场”、“山体步道”等为主。如清镇市正在建集文化、体育、生态于一身的综合工程“虎山彝寨”。清镇市还多方筹集资金,申报筹建“清镇市体育馆”建设项目。从视察来看,各区(县、市)、乡镇、村,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篮球、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掀起了农民健身的热潮。
(五)农村文化阵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寨坝村农家书屋去年就有500多人借阅。其中学生为数不少,还书时每人要交一篇心得体会。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小学生,或长或短都写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如一篇读书心得里写到:“不要贪图富贵享乐,穷人也有穷人的幸福与快乐。”清镇市红枫湖镇黄土村的村民们在文化站里唱歌跳舞就感到“高兴、快乐”。白云区青山乡的布依村民用质朴的语言自编山歌歌颂“共产党好”,歌中唱到“农家书屋在我村,人民群众都关心。符合农业大发展,时时刻刻记党恩”。农村业余演出队不仅参加村里组织的文艺演出,遇到红白喜事时也受邀参加,演出的内容健康而又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室也成了村里评文明家庭、奖励表彰农民的场所。通过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据息烽县统计:“通过农家书屋及资源整合,农民学到新技术3000项,自愿放弃纠纷和睦相处300件。”
二、存在的问题
视察中,委员们看到了当前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文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利用率有待提高。由于我市各级财政财力有限,特别是在“吃饭财政”的条件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目前还得不到保障。农村文化设施虽然经过几年的“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建设有所改善,但仍十分薄弱。我市“共享工程”乡镇文化设施配置覆盖率只占48%,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区、县的文化馆、图书馆还未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这将影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乡镇文化站设施配置不全和“馆站”被占用的情况有待解决。已建成的一些“农家书屋”,因没有新书补充机制,影响了读者的借阅。
按照国家“创文”指标的规定,“共享工程”在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的覆盖率必须达100%。而目前省文化厅还在进行去年项目的招投标和采购,今年的项目尚未开始启动,“创文”达标时间紧迫,该项目如果等待上级配置到位,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2011年实现“全覆盖”,难度很大。
(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设施投入不足。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文化站(室)、体育运动场地主要靠各级政府的投入。而从视察来看,许多乡镇、村存在着“文化设施正常开放、文化下乡”等经费未能列入年初财政预算的情况,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农民文体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乡镇经济实力不强,文化、体育设施得不到更新、添置。乡镇文化站藏书陈旧,对农民没有吸引力。村级文化室则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难以维持其生存。其主要原因:一是乡镇财政确实困难,村集体收入有限,安排不出专项的文化活动经费;二是少数乡(镇)村由于认识不足,存在轻文化的思想,不愿把经费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上来。近年来,我市许多区(县、市)的财政投入没有与本年度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一些乡镇的文化投入甚至出现负增长。
3.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三
组长:方海蓉
成员:曹雪晶、章笑倩、金晴雯
引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其结果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全国的城市数、城市人口数均在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也在不断增长。我国现实和潜在的环境问题为环卫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政策法规的完善、观念的转变,这些都将促使环卫产业成为21世纪充满火力的“朝阳产业”。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规模上和强度上不断扩大,消耗资源的速度,即物品的生产、消费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这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文明,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加速了垃圾的增长。而垃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和处理,那么它就会造成公害,破坏生态环境,如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等,最终危及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沉重的国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4.9亿吨垃圾中,中国城市就占到1.5亿吨。仅北京市,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2.09万吨,相当于两座半景山的体积;每年运送这些垃圾就耗去市财政6.8亿元。我国日常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由此导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 市陷入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垃圾堆存到乡村,由此造成城市垃圾公害变成乡村公害。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中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垃圾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
一、城市生活垃圾普遍的处理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一般为:厨余垃圾、纸张、塑料、竹木、纤维等、金属、玻璃、渣石等。有的城市和地区根据处理处置方式的不同,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再生利用”、“可焚烧”、“可堆肥”及“填埋”四大类。专家认为,任何废物混在一起,只能作为垃圾处理,如果能把它们分开,任何东西都将有被利用的可能。因此,垃圾的分类收集是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焚烧技术。
焚烧是一种城市垃圾的高温处理工艺,在850—1000度的焚烧炉炉膛内,垃圾通过燃烧,其中的化学活性成分被充分氧化,留下的无机组分成为熔渣被排出,在此过程中垃圾的体积 得到缩减,其易腐的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改变。一般而言,垃圾在焚烧时将依次经历脱水、脱气、起燃、燃烧、熄火等几个步骤。
土地填埋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理发展起来的一项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理技术,其实质是将垃圾铺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加以压实,并覆盖土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易生物降解物质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将其收集后,可用于发电或供热,使废物得以资源化利用,同时又可避免过度积聚
带来的潜在危害。
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法。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有机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法(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法两种。
二 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前,金华的生活垃圾实行的是袋装收集。垃圾袋装具有净化环境、能有效地防止垃圾在收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能控制蚊蝇孳生,减少病菌传播。
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全采用填埋的方式,由环卫处运往十八里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位于金华东南方向13KM处的金东区江东镇雅湖村和扬川村属地。该项目一期工程于1993年底开工,1994年9月建成占地260亩,可填埋垃圾库区容量达40万立方米。可解决市区5年垃圾出入。工程再征40亩山垅田,可形成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填埋库容,约可解决金华市区13年的垃圾填埋。该场地距最近的水源3.5KM,距最近的村庄1KM以上,该区地形平缓,属缺水区,无断层,不会造成垃圾污水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由于山地较为荒芜年平均日照数为2028.9小时,地温较高,蒸发量大,因而有利于垃圾的填埋,消化,分解,和处理。
1、填埋场的建设
根据金华的特点,市政府提出以生态的观点指导填埋场建设。到1994年9月,金华市垃圾填埋场首期工程完成,建成氧化塘达1。4万立方米,400余米截洪沟,辟开了生活区,内有管理用房9间,车库6间,30KM的变压房一座,备有厕所。已装备了作业推土机二台,装载机一台。整个场地进行绿化,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已投入260多万元。
2、垃圾卫生填埋的具体措施
将运输到填埋场的垃圾倒在库区,压实,每天覆土一次。一般控制在每填埋约1.5m高垃圾,覆盖50cm左右土层。填埋建设初期,一边建设一边输送垃圾,采取坡面填埋处理垃圾,将垃圾倒在指定地点,压实后覆土50cm厚,把垃圾作为种植树木、果蔬的肥源,用于改良土壤。
垃圾倒入库区初期采用上述方法,很快就发现金华的垃圾含水量丰富,兼之梅雨天气降雨量大垃圾腐蚀快,沉降率大,场地类似“沼泽”,导致作业困难,形成恶臭。盲沟发挥的作用不大,通过讨论,在垃圾坝中埋入一些直径为20cm的水泥涵管,使垃圾中产生的污水渗出速度加快,及时排到氧化塘,效果较好。
3、市区小区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情况及建议
金华市区小区生活垃圾的日排放量为650立方米(即4371吨)。目前污染最严重的是菜场、菜场四周、道路、垃圾房及其附近。由于市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乱扔乱丢现象层出不穷。有的小区垃圾处理不够及时彻底,要求袋装垃圾,很多市民都未能做到。垃圾很容易腐臭,导致蚊虫聚集,严重影响市民身心健康。因此,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小区生活,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改变市民观念,使更多市民具有环保意识。
2)垃圾减量:首先,限制过度包装,建立消费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其次通过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最后,鼓励净菜上市,减少厨房残余垃圾产生量。
3)垃圾综合利用:首先,积极发展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对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其次,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利用等。最后,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4.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是其前提条件,思考解决农村垃圾剧增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将农村发展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其中村容整洁是指农村脏乱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复杂,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仍处于简单原始状态。李克强副总理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关注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合理综合处置农村垃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东阳餐厨垃圾处理制肥机
秦皇岛东阳科技生产的“东阳餐厨垃圾处理制肥机”具有垃圾破碎,脱盐,脱油,有机质垃圾制肥等功能,目前国内同类产品虽然也可以制肥,但是还不能有效解决制肥过程中“泔水油、盐分离”的问题,我公司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攻克了这两个难题,为2015年中央政府的采购招标增加了亮点。我们公司的*核心生物技术*达到了24小时连续发酵成肥。
农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农村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对农村垃圾中塑料和厨余有机质垃圾的自动分选,把厨余有机质垃圾破碎、脱水、脱油、去杂、加温搅拌,利用东阳特种生物菌生化发酵,24小时高效,快速将餐厨垃圾分解成有机肥。本产品对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关、部队等集体进食场所,以及宾馆饭店、餐馆等接待场所,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饮食垃圾处理困难区等产生的厨余残渣,人类可食用的全部剩余食品,进行环保处理,使厨余发酵分解,变为无毒、无臭、无害之粉状有机肥,种菜树花草均可,不仅可以保持厨房环境卫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能够一次性完全处理,杜绝了厨余的危害。东阳科技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目前国际上对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以循环经济的模式走出了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填埋、焚烧、堆肥、饲料化等方法带来的种种弊端与健康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达到了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在湖南省两型社会项目中得到推广,参加了“中央政府”,国家“住建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投标,并且在浙江省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成功推广到300多个新村,已经稳健运行。
大型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在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广西,青海等多个省市地区也都有了应用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焚烧炉是东阳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高效地实现焚烧时的无尘处理,排放的尾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了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这是国内其他焚烧炉所没有的功能。
分拣破碎压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本公司生产的分拣破碎压榨设备可以自动把农村垃圾中塑料、铁分选出来,然后自动破碎大块物料,特殊垃圾物料,例如笋根、骨头、枯枝、甘蔗头、筷子等坚硬性固体,可将其粉碎至0.2mm—0.5mm,预先粉碎模式可以保证充分发酵,压榨之后含水量只有50%。
油水分离机,自动油水分离,垃圾物料经过螺旋式压力脱水,自动控制水分,达到发酵要求,并且调节水分,控制含水率,保证正常发酵;油水分离机排出的废水不属于工业用水,并且无污染,同时也可以制作成液面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除臭设备,在除臭设备中添加东阳特种生物菌,是多种菌组合,达到消毒灭菌、发酵和除臭多种功能,24小时快速制肥出料,定时自动间歇搅拌,节省电运行成本;自动抽排发酵缸内产生的废气,并且进行除味除臭处理,保持缸内含氧量;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主要调研主要内容有:(1)农村垃圾主要来源、数量、成分分类和处理方式的调查。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2)农村垃圾及其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及其程度的调查。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表现及程度,与此相关产生的纠纷问题,投入环保的工程建设情况和经费数量调查。(3)城乡经济发展互动过程中,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的情况调查。(4)村民环保意识及乡镇干部环保治理观念的调查。包括有无专门法规制度约束,国家法规制度是否得以执行,乡镇一级环保经费数量及其来源,有无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的调查。
(一)农村垃圾及其处理方式现状的调查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垃圾主要有农村生活垃圾、少量的产业垃圾以及一部分危险地如老鼠药、农药等废弃物。农村垃圾具有产生数量多、来源渠道广、成分复杂多样但处理方式和技术较简单落后的特点。
以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的调查,现场将其分为生物质、塑料、纸类、复合物质、纺织物、玻璃、金属、灰分和木材。垃圾组成越来越接近城市垃圾成分,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持续增长,农村垃圾的组成季节性变化很大。
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技术传统落后,主要以填埋、堆肥、焚烧及任意丢弃为主要的处理方式,再利用的情况较少,农村垃圾问题并没有得到当地人们充分的重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极少有指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和专门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系统,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对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存在差异。
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几乎完全任由农民自行处理。乡镇一级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人对农村垃圾进行管理和监督,乡、村干部的环保意识比淡薄,职责履行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在农村深入开展相关的环保教育活动,依然处于那种“放任不管,无关紧要”的态度,环保政绩观念不强,农村环保管理制度不完善,目标责任体系不到位。(二)农村农民环保意识调查
“您认为下列哪种环境污染是在你们村庄存在比较明显的现象”,“您最关心的迫切希望解决的是哪一种?”经过数据分析后我们发现村民对农村垃圾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认识水平较低。看待农村环境保护也往往只关注那些问题较突出而影响了自己生活的那部分问题
农村垃圾源头分类是提高垃圾资源化和回收率的最有效途径,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村民缺乏分类收集意识。在着一定程度上与村民受教育的水平有关,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相比城市居民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宣传教育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村里面应该设置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大多数人希望政府或政府和村民一起来支付,很少有人表示愿意单独村民集资支付。主要原因和当地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回报的投资农村居民的兴趣也不会很高,这也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农村环保立法与实施情况分析
我们通过在调研过程中与当地村民、村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访谈,观察农村的标语和警示牌等宣传口号,发现在农村中包括基层政府人员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不是很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在农村的推进仍然任重而道远。查阅相关的法律文献等资料我们了解到《环境保护法》使我们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依据,在法律资源保护单行法方面,先后出台了《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多部法律。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日益严重的农村污染形势相比,用科学爱发展观来重新审视,发现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四)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的情况调查
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产生的垃圾由于数量很庞大,处理技术不够高效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有一部分垃圾并没有完全在城市里得到处理而转移到了附近郊外的农村自行处理。在调研过程中,由于技术方法和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及各种原因,我们未能得到城市垃圾转移的具体数量和内在的利益关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当地农村还是存在此类问题,且从城市转移来的垃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农村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角度: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村垃圾问题的解决。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先进的垃圾收集处理技术,扶持垃圾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化整为零、变废为宝、形成规模效益。可以考虑以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资修建垃圾中转处理站,由农民进行有偿管理,既在农村就可以解决部分垃圾问题,也能创造就业机会。要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和个人的职责,加大对农村垃圾的监管执行力度。设立农村环保的奖惩制度,以奖促保,提高农民参加农村环保的积极性。在农村垃圾的处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清洁化。针对农民及部分乡镇干部环保意识不强的实际情况,在农村中对全体民众要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典型,形成影响。
(二)立法的角度: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行力度
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保法律体系,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加快农村环保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农村环保相关法律的监督执行力度,坚决打击那些破坏农村环境的情况,坚决反对城市垃圾向农村的不合理扩散转移。通过法律监督和打击行动能够使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基层发挥原有的作用,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能在农村形成很好的行为导向和环保教育意义,增强基层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环保的执法水平,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三)基层群众自治的角度: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共建美好家园
1、加强邻里之间的协调合作,进行规划管理
农村的聚居地较分散,加大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点。村组集体出资建立垃圾中转站并安排专人负责清运,对农村垃圾做到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创新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经调查分析,笔者在此提出一种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供参考:
2、实行集体监督和合理引导,共创美好家园
鉴于法律体系本身的适用有一定的范围限制,此时就特别需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填补法律未能规范的部分,且在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能更加有效和可行。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大家各自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发挥道德治理的作用,在农村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对那些乱扔乱排现象予以民众道德的谴责,对那些好的做法和个人要宣传赞扬。营造一种良好的农村环保的民风,促进新农村建设,共创大家的美好家园。
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在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农村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消费观念能让“节能”、“循环利用”等这些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进入到农民的头脑,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就慢慢变得干净整洁。
5.农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篇五
寒假期间我走访了我县卫生环卫处,调查了我村垃圾堆放、清运输和处理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环境治理明显滞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目前建设新农村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采取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由于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卫资金投入不足、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严重地破坏农村水土资源和和村容整洁。所以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依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村情的新型垃圾处理模式,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村化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一整套的方法体系,以此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因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增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硬件设施建设、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管理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是沙尘暴问题:这次回家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当我走进家乡的那片土地时,我的心突然一惊,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之前在沟边上长得参天大树全都不见了,为此我走访了相关的部门,我得到的答案是为了方便农村的生活,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给农民挖沟,放水。这种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我表示支持。但,今年在家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家里从尘土飞扬,从家往外走只是感觉到外面空空如是也。虽然还会载小树,但那得需要多少年那个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啊,还要需要多少年这课小树苗才能挡风固沙啊!
其次最为严重的是垃圾问题,这个我看到的比较多,所以我说的也会比较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
一、从垃圾的产生来看处理垃圾的重要性
垃圾在人们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仅就生活垃圾来说,我县每人每天要生产天近一斤垃圾,意味着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斤垃圾要处理,从整个腾冲县来看每天将有很多垃圾急需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的垃圾随意堆放,长期囤积就会占用土地,产生臭味,造成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导致了苍蝇、昆虫、老鼠和大量细菌的滋生,威胁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和农村的一大负担。垃圾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可以归纳以下几点:从垃圾的平均组成来看主要是废弃物组成的白色污染,体现为混有一定的玻璃、塑料和坏弃物等杂质。在我们农村垃圾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成堆或成片随意的堆放;用这种杂质的垃圾施肥,就会使土地喳化,所以,可能很严重的污染农村土地;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没人管制,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以城市相比,农村垃圾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是垃圾存在的主要原因。当然有很多的城市垃圾拉到农村来随意堆放,环卫工作没有落实到最后,或者是挖坑埋在地下,现已发现埋在地下会污染破坏地下水,填埋后的场地也不能很好的利用,何况现在生活生产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没有做到最大。所以,寻找垃圾净化出路,迫在眉睫。还有,虽然国家有出台保护环境卫生的规定,但由于不能严格执行,成效不大,随地乱抛垃圾的情况到处存在,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垃圾,确实是当务之急。
二、农村生活垃圾现状的调查分析
1、调查地生活垃圾处理成因剖析
20XX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农村地区日产0.92万吨垃圾中,处理总能力仅为0.77万吨/日,占83.6%。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能力比较高。但从实地调查情况看,整个地区垃圾产生量和设施处理能力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目前,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大多处于超负载运行状态,处理设施使用寿命降低,垃圾污染控制难度增加。
近来,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裸露的垃圾堆存场臭气难闻、蚊蝇鼠害滋孽,成了疾病滋生地和传播源;垃圾发酵挥发出的气体含有致癌致畸物;废旧的灯管、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产生生物毒性和植物生长阻碍毒性等等。建垃圾焚烧处理厂虽然具有占地小、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可回收热能等优点,但投资很大,农村地区因财力不足不易采用。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建垃圾填埋场,只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隔离问题,不产生任何经济回报,运行费用天天都要支出。
2、农村的垃圾清运量和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上升,垃圾成分日趋改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等问题亟代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我国xx~XX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基础,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预测后续有效度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优单项预测模型和基于预测有效度一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并分别利用两种模型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进行预测,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环境卫生规划和垃圾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还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初探,分析了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分析表明,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未来几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大幅度增长。垃圾清运量和成分的变化将影响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将在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填埋、焚烧、堆肥等单一处理技术提出发展要求,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目前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首先是农民观念意识问题。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上显得极为随意。比如有时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有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意识,就无法正确处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绝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其次是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开展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镇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县有垃圾填埋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再次是垃圾处理量大成本过高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农村垃圾将无法按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四、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的思考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呢?很多学者专家认为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并协调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首先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分户堆沤减量化原则。农户将所有生产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内,定期分捡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可减少垃圾总量的60%。二是分类回购资源化原则。以镇成立环保合作社,向农民回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资源化处理,可减少垃圾总量的30%,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合作社运行。三是集中处理无害化原则。将合作社分类出的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镇压缩中转站,然后统一运送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集中填埋,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其次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县级政府监督指导,镇、村组织实施,村民联合自治,合作社常年运行的管理模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再次要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建立户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购点、镇有垃圾中转站、县有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网络。
最后要健全运行机制和提供经费保障。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资金到位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避免挫伤广大村民对整治环境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只有形成户分类、村回购、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为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开辟一条新路。
五、结论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一项事关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事关生态环保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按照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和《绩溪县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意见》,绩溪县瀛洲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精心谋划,在总结以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今年上半年文明创建集中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四项举措完善该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清洁工程,有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六、展望
6.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篇六
垃圾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发展而变化。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家,长期来,由于农村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垃圾因其数量较少、成份单一和易于分解,一直依靠堆积化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维系着垃圾总量与生态平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渐确立和城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上农业有机肥使用的忽视,农村垃圾问题由隐性呈显性并愈益凸显,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这次我就针对我们村的垃圾分布及处理情况做了调查,具体如下
一、垃圾分布现状
1、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
我发现村庄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周围堆放着一堆堆大大小小的垃圾,池塘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这些垃圾都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逢下雨天和刮风天,雨水和大风通过冲刷和吹动,将垃圾带进池塘。每年春节前后,村民捕鱼后处理池塘内淤泥的时候,发现大量塑料袋、塑料包装盒、废弃塑料玩具、废弃塑料薄膜、废弃砖块等夹在淤泥中。
2、村舍前后树荫下垃圾随处可见
村民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我站在河堤上远观树荫环绕的村庄,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美丽无比。走近,细看树丛,却发现树荫下面除了覆盖着大量的植物落叶外还堆放着大量的垃圾。树丛中的垃圾有废弃塑料制品,也有纸屑、尘土、果壳、布带等,当强风袭来,轻巧的垃圾随风起舞,飞向半空,尘土便又扬起,吹入院子内。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农户家里一般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二、垃圾处理情况
(1)生产垃圾的处理:根据生产生活条件和实际调查,生产垃圾主要分为建筑垃圾和植物秸秆垃圾等两大类。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现在看来主要的处理方法就是就地堆放,或者就是倒在村下的小河边。另外有极少的建筑垃圾用作铺垫院子,门口小路等情况。就植物秸秆而言,摒弃了以往在地里焚烧的恶习,变成了秸秆还田。另有一小部分秸秆用于自家的厨房用火。
(2)生活垃圾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分类较为广泛,包括人畜的粪便,白色垃圾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垃圾等。就人畜粪便来说,该村在每家每户本着自愿原则办置了沼气池,用以改善农民自家生活环境。就白色垃圾等其余垃圾,则由居民自行处理,一般是仍至河边让其自然分解。不能分解的如白色垃圾等,则定期焚烧。
三、垃圾处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就建筑垃圾而言,随意堆置建筑垃圾,一则污染环境,容易造成扬尘等恶劣天气,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二则占用一定土地面积,造成道路堵塞不通,道路狭窄,不易通行等问题,影响人民的出行安全。就植物秸秆垃圾而言,虽然避免了焚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和土壤的养分流失,但是秸秆还田的利用率不高,并且容易造成植物秸秆腐烂容易滋生细菌,且有时会影响下一次农作物的收成。而自家的厨房用火焚烧秸秆,则造成了村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堆放着大量的干燥植物秸秆,容易引起火灾,且造成村里环境的脏、乱、差等各种不良影响。
(2)就人畜粪便处理而言,大部分家庭都安置了沼气池,但是解决的问题仅限于一时。一则没有后续服务,当沼气池需要二次处理的时候,没有专门人员的维护,严重影响沼气池的二次使用。二则由于沼气池过小,且产气量在冬季和夏季严重不均,甚至于冬季不产气。所以居民必须依靠秸秆取火的方式以补充沼气产量不的足,由此造成了秸秆垃圾处理的严重问题。就白色垃圾和其余生产垃圾的处理,一则焚烧白色垃圾产生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二则如电池等污染性严重的生活垃圾容易造成土地污染。三则分解性垃圾的自然分解容易造成细菌,蚊蝇的滋生。
(3)产生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农民的观念意识问题。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垃圾处理上显得颇为随意。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比如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对垃圾不经分类就随意焚烧。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其次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与城市的焚烧、填埋、沤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三、解决方法及可行性方案
(1)就我们村庄来说,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如下方式:
1生产垃圾:就建筑垃圾来讲,据我实际观察的情况而言,相对较多的建筑垃圾可以用于铺设道路,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上。一则变废为宝,避免可用资源的浪费。二则很好的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就植物秸秆而言,可用于动物养殖的食物。假如条件不能满足的话,将秸秆沤过之后再做肥料,也能更好的利用资源。并且能较好的避免上文所述的种种不利影响。
7.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七
制建设自我评价报告
县整治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罗江会议精神,开展“三个月大见成效”整治活动,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将我乡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规划:
通过学习罗江模式,力争做到“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一是在全乡范围内建成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1个,13个行政村建成收集垃圾点13个,村堆肥处理点13处,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场镇1个、村7个,新设垃圾箱11个、转运车辆1台;二是13个行政村再配备村保洁员20名,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及每日公共区域保洁工作;场镇及公路沿线再配备保洁员4名,负责每日场镇及公路沿线保洁工作;由清扫保洁人员专门进行垃圾收运,填埋工作。
2、目标任务:形成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
3、完成时限:2011年1月—3月。
4、目前进展:通过三个月的攻坚战,我乡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开展有序,取得良好实效,已累计建成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1个,村收集垃圾点18个,村堆肥处理点19处,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场镇3个、村7个,设垃圾箱40个、转运车辆2台。
13个行政村共配备村保洁员60名,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及每日公共区域保洁工作;场镇及公路沿线共配备保洁员17名,负责每日场镇及公路沿线保洁工作;由清扫保洁人员专门进行垃圾收运,填埋工作。
5、下步工作打算: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罗江会议精神,打好城乡环境治理工作 1
持久战,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县、乡镇的优秀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落实我乡城乡环境治理工作。
附件: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机制相关数据及“三个月大见成效”统计表
8.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八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实践“三个代表”、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因此,研究、探索我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城市管理局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和管理课题调研小组,于11月2日至10日对我市的32个乡(镇、街办)的集镇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座谈、查阅资料和现场观摩等方式,重点对各乡(镇、街办)的环卫工作制度和落实以及集镇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32个建制乡(镇、街办),建镇规模方面,32个乡(镇、街办)建成区面积平均为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面积平均为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 万人,非城关镇规模最大的是上塘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万人,最小的是,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万人。各乡(镇、街办)道路通车率100%,集镇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年镇区道路维护建设平均投入 万元。非城关镇已接通自来水的乡镇有,集镇自来水普及率 %,受益人口 万人;有的乡镇正准备筹建,如:其余乡镇均为自建机井和小摇井。非城关镇各乡镇镇区均已修建下水道,统一排放污水,排放方式均为无处理就地排放。各乡镇除城区镇(街办)和上塘镇建有管道煤气,其余乡(镇、街办)镇区居民大部分使用液化石油气,使用率达70%以上。
二、小城镇管理工作情况
城镇管理是提升城镇形象的有效举措,是城镇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镇形象的直接表现。近两年,各乡(镇、街办)在城镇管理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一些层面上取得了突破,一些工作出现了亮点。一是日常管理质量有新的提高。各乡(镇、街办)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建和扩建集贸市场,从“堵”向“疏”转变,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易反复的难题,有效解决了市容与繁荣的矛盾,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场所。二是部分乡镇强化了广告牌匾的制作、安装、文字规范使用审批管理。三是部分乡镇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对市容管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等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城镇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部分乡镇加大环卫设备投入,自购垃圾清运车和洒水车,提高了城市环卫机械化水平。五是各乡(镇、街办)环卫工作都由居委会负责管理,在集镇区都建立推行了“保洁全天侯、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环卫管理责任制,落实“每天一小扫,集市一大扫”的环卫工作制度,有效缓解了小城镇脏、乱、差的现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城镇管理体制不顺畅,城镇管理中职责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出现管理死角。第二,城镇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力量薄弱,这一点在环境卫生管理表现上尤为突出。第三,城镇管理一些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市政设施家底不清,维护保养工作滞后。第四,环卫设施数量、质量还欠缺,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第五,城镇管理服务队伍结构不完善,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特别是城镇道路清扫保洁队伍人员短缺,我盟每个清扫保洁人员所负担的面积平均 多平方米,有的地区达到1万多平方米,与国家所规定的每个保洁员3800平米的标准相差很大,严重影响了道路清洁的质量。第六,部分乡镇成立的城管执法队伍不具备执法资质,执法工作开展不畅,执法力度不大。第七,市政设施日常维护出现缺位现象,导致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二)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1、在把握细节上取得突破。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与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城镇居民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的,就是其中的细节。细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城镇市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城镇管理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认真对待,精细操作。城镇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老百姓关心的路边、楼边、身边等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入手,把贴近百姓生活、整治群众身边环境的“小项目”作为便民利民工程,如居民区街巷硬化等方面。城镇管理要在“兼顾”中求“和谐”要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综合服务管理型转变,有效缓解城镇中的矛盾,使“管”与“被管”逐渐成为和谐城镇的共同体。
2、在人性化执法上取得突破。在城镇管理中以精细化管理求效率,也必须以人性化执法保满意,在严格执法管理与群众满意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走出一条和谐城管的路子。目前,我市大部分乡(镇、街办)的城镇管理工作都由居委会负责,少部分乡(镇、街办)成立城关执法队伍。构建执法责任体系,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目标,将执法岗位分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化,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奖惩措施落实到人。要注重制度配套,制定检查措施,实施量化考核奖惩制度。要转变执法理念,换位思考,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推进执法手段的人性化,变管理式执法为服务式执法,做到被动执法向全能服务转变,市容与民生统筹兼顾,在工作中不仅做到有理、有力、还要做到有情有节。
3、在城镇环境卫生质量提升上取得突破。按照“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原则,下功夫集中治理脏、乱、差,把城镇环境“做美、做靓、做优”,加强环卫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卫机械化程度。管理工作重点是规范建筑工地围档,规范街道垃圾收运处理,规范街巷摊点摆设,规范街道车辆停放,规范户外广告牌匾,规范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建筑外立面装饰。加快城镇小街小巷治理改造,从街巷硬化、净化,垃圾收集、压缩和转运、污水收集池等方面入手。加快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管理与建设并重,高标准地改善镇容镇貌,高质量地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把“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秩序化”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提升城镇形象、品位,彰显城镇发展的活力。
4、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上取得突破。(1)是完善城市管理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起干管分离、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监督到位、工效挂钩、责权利统一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2)是实现对城市的长效精细管理。要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3)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行“综合”巡管模式,让巡管负责人责、权、利共担,联责联利、同奖同罚;要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城镇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城镇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小城镇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1、小城镇的垃圾数量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镇,这使昔日分散在广大乡村的垃圾、污水等也随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据调研组不完全统计和县城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小城镇集镇日产垃圾量根据集镇大小和人口数量(不含工业垃圾)由2吨到30吨不等,平均达到6吨,其中上塘镇镇区居民10万多人,日产垃圾可达40吨。全市各乡(镇、街道)全年垃圾总量可达 余吨,近两年增幅在5%以上,并维持逐渐增长的趋势。
2、小城镇的垃圾种类
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已不是简单的草秸、草木灰等,“白色垃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土地和居住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典型调查,基本弄清楚了我市小城镇的垃圾构成情况:一是生活废弃物组成的有机物成分(如厨余、果皮、粪便、秸秆等)为主,约占85%以上;二是以玻璃、塑料、金属等工业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占12%左右;三是医疗垃圾占总量的3%,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越来越接
近城市垃圾成分,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将会持续增长。
3、小城镇的垃圾管理机构
目前全市各乡镇还没有专职的垃圾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居委会负责管理,大部分乡镇雇请5-7名保洁员。少数乡镇如蕉坑、石江等配备人员较少,有2人。总体看来,各乡镇的清扫面积较大,清扫人员少,任务偏重。国家行业指导标准为人均日清扫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而各乡镇的人均清扫面积远高于此标准。保洁员工资待遇低,大部分维持在400-600元/月,个别乡镇的保洁元工资只有250元/月,极大打击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大部分乡镇每天只能做到一至两次小扫,集市时一次大扫,其他时间内不保洁,垃圾清理不及时更不彻底。
4、小城镇的垃圾管理机构经费情况
由于我市对小城镇的垃圾管理政策还不够完善,全市小城镇的垃圾管理机构经费还没有列上市乡镇财政切块,目前主要来源为一是收取临街门店每月卫生费,各乡镇收费标准从48元/年到150月/年不等,个别乡镇还没有收取店铺卫生费,如:石江;收取驻集镇单位每月卫生费,各乡镇收费标准从300元/年到1200元/年不等;居民卫生费基本上难以收取。二是乡镇从财政和各渠道中挤出一部份,也是经费来源的主要部份,大部分乡镇每年补贴5-8万元、个别乡镇如秀市镇因为保洁路面面积大和一些环卫机械的购置,今年镇财政补贴达到23万元。石江乡因只雇请保洁员2名,也必须挤出近1万元方能满足垃圾管理机构经费量,垃圾管理机构经费严重短缺。
5、当前小城镇的垃圾处理方式
全市非城关镇乡镇无一设置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压缩站。日常垃圾还仅处于收集填埋阶段,主要依靠不规范的垃圾池和果壳箱。垃圾收集设施过于简单,且收集点设置不合理,数量较少。小城镇垃圾清扫和收集范围为大街道和集贸市场,镇郊和次干道垃圾基本不作任何处理,垃圾死角较多。乡镇垃圾运输主要雇佣板车,中四轮车,个别乡镇自购了垃圾运输专用车和洒水车,如白土镇、袁渡和上塘等。运输工具相对简单,效率低下,垃圾难以做到日产日清。总体来看,全市各乡镇对垃圾的处理非常简单,虽然个别乡镇正预筹建垃圾焚烧站,如白土镇和洛市镇等,但目前处理方式均为简易填埋,虽然每个乡镇都选定了垃圾填埋点,但填埋点的场址不科学,有的填埋点离周边村庄较近,有的地势过高,有的靠近公路。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的垃圾填埋点已到使用年限,在重新选择填埋点的问题上,由于当地百姓的强烈发对,大部分乡镇均遇到较大的压力,在偏远山区,如石江乡,由于地广人稀,山凹地形较多,容易选择垃圾填埋点,且可以连续使用多年;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如拖船镇和小港镇等,垃圾填埋点难以选择,且使用年限有限垃圾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了小城镇的市容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倾倒在池塘、河塘等地的垃圾对群众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倾倒在房前屋后的垃圾,容易传播疾病。还有一些不可分解的垃圾如电池等有辐射作用的垃圾对群众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市各乡镇的管理机构,小城镇环卫清扫保洁机制的建立还不完善外,具体存在以下深层次问题:
1、观念陈旧,缺乏环保意识。农村垃圾成分复杂,数量庞大,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同时也是潜在的资源库。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那它将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如果能进行垃圾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那它将是潜在的资源库。
2、政策制度滞后,缺乏有效监管。据查,目前江西省尚未形成系统的农村小城镇垃圾处理利用政策制度,现有的综合利用政策只有积极鼓励利用的手段,没有建立强制性措施,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执法人员执行难度大,导致政策落实难。此外,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农村垃圾处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更谈不上系统的监测、监管、预测、预警体系。
3、投入不足,技术设施落后。目前我市小城镇管理人员的经费来源虽然能收取到少量的临街门店和集镇单位每月卫生费,但各级财政不保障;投资渠道也相对单一,投资强度和农村经济发展脱节。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或资源化利用技术较少。农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量、质量都难与满足小城镇的发展要求。
4、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长效。所有乡镇没有成立专职管理机制,没有建立专职环卫队伍,大部分依靠居委会管理。环卫力量薄弱。环卫人员太少,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管理措施,环卫管理没有实现长效化和制度化;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环境卫生成了被忽视的角落。
(二)、对于加强小城镇垃圾处理的建议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小垃圾、大文章。处理小城镇垃圾决不是一件小事情,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形式上要通过专题会议,并采用广播、墙报、电视、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要从乡镇街道开始,教育居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从而逐渐引向到广大农村农民中。同时鼓励农民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宣传中及时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2、制定收费方法和政策,多方进行扶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在小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出台前,可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按照集镇和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等实际开支情况,酌情征收卫生费,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1、建制镇建成区可参照县城区生活垃圾有偿服务费征收标准执行。
2、村庄每人每月征收1-2元,企事业单位按人数每人每月征收1-2元,商店按每店每月征收10-30元,建筑垃圾按每平方米征收1元垃圾有偿服务费标准执行。各级财政要对小城镇垃圾的处理给予贴补,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乡镇要给予重点扶持。
3、垃圾清扫及清运。(1)清扫:房前屋后由住户负责;村道、沟渠和绿化带的卫生与白色污染由保洁员负责;各住户的生活垃圾由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要求保洁员对垃圾适当分类,对泥土和树枝、树叶就地处理;(2)清运: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清运队伍,给各乡镇配备1-2部清运车,当天垃圾当天清运、防止“滴、洒、漏”现象。
3、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小城镇垃圾整治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和督促、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整治成效的考评要纳入年终统一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要求各乡镇每月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季度。市城管局建立抽查及定时检查办法,并建立动态管理制度。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和一定资金奖励,并予以表彰。对垃圾整治不力的村镇将予通报批评并不得参加“文明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镇”的评选,并对主要责任者进行效能警告。
4、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建立和健全管理机制,逐步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成立专职管理队伍,要根据小城镇规模组建一支专业环卫队伍,扩大清扫面,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购买装运垃圾的专用运输车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机制,定期对垃圾死角进行清理。建议管理队伍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由市编委顶事业编制。在调研中发现,垃圾处理工作目前是各乡镇政府非常头疼的大事,由于垃圾填埋点大都临近使用年限,另选垃圾填埋点是迫在眉睫。为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简易填埋,污染环境。应在各乡镇建垃圾压缩站,根据地域远近、人口密度、垃圾日产数量多少等因素,选择每3-4个乡(镇、街办)集中规划建设一个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值得注意的是处理场的建设要统筹考虑,避免到处开花,减少污染面,垃圾处理场的选择要在有关部门
9.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 篇九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特别是国省道两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文秘杂烩网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我县辖21个乡镇,26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98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40吨,可回收利用50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40吨,可回收利用120吨。,有90个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文秘杂烩网填埋处理。
从垃圾分类来看,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县只有90个自然村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县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县、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村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二、实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全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卫生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县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年,在全县90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县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根据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进贤县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实施意见》,为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有利契机。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环保“三化”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10.农村垃圾处理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
寒假期间我走访了我县卫生环卫处,调查了我村垃圾堆放、清运输和处理的情况。这里我把调查的材料情况分三项说明。
一、从垃圾的产生来看处理垃圾的重要性
垃圾在人们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仅就生活垃圾来说,我县每人每天要生产天近一
斤垃圾,意味着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斤垃圾要处理,从整个腾冲县来看每天将有很多垃圾急需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的垃圾随意堆放,长期囤积就会占用土地,产生臭味,造成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且导致了苍蝇、昆虫、老鼠和大量细菌的滋生,威胁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和农村的一大负担。垃圾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可以归纳以下几点:从垃圾的平均组成来看主要是废弃物组成的白色污染,体现为混有一定的玻璃、塑料和坏弃物等杂质。在我们农村垃圾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成堆或成片随意的堆放;用这种杂质的垃圾施肥,就会使土地喳化,所以,可能很严重的污染农村土地;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没人管制,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以城市相比,农村垃圾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是垃圾存在的主要原因。当然有很多的城市垃圾拉到农村来随意堆放,环卫工作没有落实到最后,或者是挖坑埋在地下,现已发现埋在地下会污染破坏地下水,填埋后的场地也不能很好的利用,何况现在生活生产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没有做到最大。所以,寻找垃圾净化出路,迫在眉睫。还有,虽然国家有出台保护环境卫生的规定,但由于不能严格执行,成效不大,随地乱抛垃圾的情况到处存在,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垃圾,确实是当务之急。
农村建设需要综合处理,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需要是垃圾产生最小化,建设人文绿色农村,不单是新农村的建设,同时是和谐、健康的农村建设。对垃圾处理也能在无害化治理、能源改造、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我们新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沼气池,它的功能在农村较为突出,将有机物质投放到里面,能形成很好的肥料,一次性投资,成本也较低,同时能转化成为燃气,作为农村的又一能源方式,广受欢迎。
处理垃圾前景广阔,但目前还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减少垃圾来源。例如蔬菜在农村生产时就应该先进行加工,将不能用的菜杆、菜根、黄叶、泥土等除掉,将这些在农村就进行处理,减少垃圾量。不要的废弃物:废纸、废瓶、废铁等要形成统一的收购,而不要随便丢弃。
二、目前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首先是农民观念意识问题。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上显得极为随意。比如有时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有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意识,就无法正确处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绝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其次是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开展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镇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县有垃圾填埋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再次是垃圾处理量大成本过高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农村垃圾将无法按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三、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的思考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呢?很多学者专家认为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并协调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
首先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分户堆沤减量化原则。农户将所有生产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内,定期分捡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可减少垃圾总量的60%。二是分类回购资源化原则。以镇成立环保合作社,向农民回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资源化处理,可减少垃圾总量的30%,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合作社运行。三是集中处理无害化原则。将合作社分类出的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镇压缩中转站,然后统一运送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集中填埋,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
其次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县级政府监督指导,镇、村组织实施,村民联合自治,合作社常年运行的管理模式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再次要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建立户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购点、镇有垃圾中转站、县有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网络。
最后要健全运行机制和提供经费保障。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资金到位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避免挫伤广大村民对整治环境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只有形成户分类、村回购、镇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为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开辟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视察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10-06
农村建筑垃圾处理10-19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10-1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案10-22
农村除草清理垃圾日记范文11-13
隆昌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9-22
垃圾处理竣工验收报告06-09
关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06-26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保验收申请报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