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共19篇)
1.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一
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综述了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简略介绍了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绿色化学
稀土发光材料(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是一种新型的发光、转光材料,它具有对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比一般的发光材料优良。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等领域。本文对它的发展情况和一些用途作了介绍。
稀土发光是由稀土4f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出而产生的,因激发方式不同,发光可区分为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放射性发光、X射线发光、摩擦发光、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等。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可发射从紫外线到红外光的光谱,特别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发射能力等优点。稀土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在化学、物理等各个方面。
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史
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所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30多年来,我国稀土发光及材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在各级领导和部门关心下从起步和跟踪走向自主发展;稀土荧光体(粉)生产从零开始,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20世纪60年代是稀土离子发光及其发光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的划时代和转折点。三价稀土离子发光的光学光谱学、晶体场理论等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和完善。1964年,高效YVO4∶Eu和Y2O3∶Eu红色荧光粉和1968年Y2O2S∶Eu红色荧光粉的发明,并很快被应用于彩色电视显象管(CRT)中。步入70年代,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材料研制及其开发应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稀土发光及材料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形成,仅中科院物理所对CaS和SrS体系中掺Eu、Sm、Ce离子的红外磷光体的光致发
光性能,以及在ZnS∶Cu或Mn的电致发光材料中某些稀土离子作为掺杂剂对性能影响进行少量的研究。所用稀土材料全部进口,价格比黄金还贵。
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长春物理所抓住机遇,将这一时期国际上大量的新科研成果引入翻译出版向全国介绍,起“催化剂”作用;同时有一批从事稀土分离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也纷纷转入从事稀土发光及材料科研和开发工作,加之彩电荧光粉会战,使这一新兴学科在我国正式起步并不断发展。
20世纪60和70年代国际稀土发光材料发展和我国稀土冶炼及分离工业崛起,许多单位跟踪国际上已有成效的工作,纷纷开展稀土离子发光性能研究,以及许多不同用途、不同体系的稀土发光功能材料的研发工作。
我国稀土发光及其材料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经过 30 年的研发,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取得许多自主发展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从 1980 年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 20 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在高等院校、中科院和产业部门形成水平较高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科研和生产基地。在国际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一批发明专利,出版一些专著。取得的国家、省部级成果为国家建设和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并获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北方交通大学成立了光电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发光和显示的研发工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设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春有中科院凝聚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及稀土化学和物理开放实验室,还有北京大学等其他院校开放实验室,为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提供先进实验条件;历年培养的一批批青年专业人材,已成为本领域的骨干和带头人;在咸阳、北京、上海、江浙和广东等地形成一批生产基地。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处在自主发展与应用期。
绿色稀土发光材料的一些应用
稀土发光材料的其中一种应用是稀土夜光纤维。稀土夜光纤维是指利用稀土材料为发光体,经过特种纺丝工艺制成的具有夜间发光性能的纤维。该纤维只要吸收任何可见光10分钟,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且可无限次循环使用。在没有可见光的条件下,该纤维本身能发
出各种色彩的光,如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等。稀土夜光纤 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该纤维在受光照射时捕集激发态电子,在停止照射后进行持续发光跃迁。稀土夜光纤维不仅色光绚丽多彩,而且最终产品可 以无需染色,不仅避免了染料对纤维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染整工序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夜光纤维材料不仅可以用于纺织,而且还有很多其它的 用途,人们可以以它为载体,利用太阳光这个清洁、无公害、符合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源,所制得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航空航海、国防工业、建筑装璜、交通运输、夜间作业、日常生活及娱乐休闲等领域。
参考文献:
[ 1 ]刘行仁1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的世纪回顾与前蟾1稀土,2001 年1 月
[2] 黄小卫,庄卫东,李红卫,余成洲,薛向欣,张国成.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稀有金属, 2004,(04).[3] 刘海涛.PZT压电陶瓷纳米晶粉体合成及掺杂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4] 卢鹏志.M_2SiO_4:RE(M=Mg,Sr,Ba,RE=Tm~(3+),Tb~(3+))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8.[5] 马俊红.稀土掺杂四硼酸钇铝荧光粉及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6] 高文杰.新型锡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二
一、以化学史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讲授中添加一些化学史的内容, 不但能使教师讲来娓娓动听和学生听来津津有味, 还能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论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 易于理解, 便于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包括求实、批判、创新等内涵的培养。例如:化学的发展史, 从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国的杰出制碱科学家侯德榜, 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以伟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鼓励学生求实创新。
二、以化学工业基础,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接触社会
目前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联系的知识, 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恰当地挖掘和补充, 只是按照教程照本宣科, 课堂气氛就会很枯燥、无趣, 就不可能把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来, 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就不可能得到激发。
高中教程中的化学工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氯碱工业、铝的冶炼、炼铁工业、炼钢工业、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硅酸盐工业、石油工业、煤的综合利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 尤其是工业不发达地区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对化学工业生产知识了解得更少。在学习化学工业的内容时, 要在学生对化工厂的已有的认识的前提下去分析所学内容中可能碰到的情况。如: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及运输、厂址选择、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问题。虽然问题多而杂, 但如果能够考虑全面 (即使是大概的) , 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会有很好的帮助, 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对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社会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作为教师当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观化工厂或观看录像等机会。
三、与社会生活常识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也离不开生活。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如在化学教材中, 小苏打可以作发酵剂、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不慎吃入体温计中的水银可用新鲜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干冰可应用于人工降雨等。在介绍与生活内容方面有关的化学知识时, 要适当地点拨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观察生活, 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 中学教材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 可以问学生钡餐喝下去后在医院里是如何对其进行检查的, 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钙作为钡餐, 若服用, 对人体是否有害, 又怎样排出体外等, 从而激发学生去思索。
四、以环境保护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化工业的发展,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环境保护也成了“十二五”国家发展计划讨论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话题。虽然中学生还不能够系统地理解臭氧空洞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影响, 长江三峡建设会有哪些弊端, 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的来龙去脉。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来丰富大脑, 提高意识。比如, 在硫酸工业及硝酸工业的学习中, 可以问学生什么是酸雨, 酸雨有哪些危害, 从而引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处理, 为什么在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能使原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等。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 这样的问题更多, 与我们的生活更接近, 如乙醇汽油问题、毒品问题、白色污染问题, 以及这几年出现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禽流感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围绕这些问题和事件, 我们教师可以把它们与课本知识适时地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加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以新型科技为背景, 激励学生的梦想
化学与其他理工科相似, 作为自然科学, 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需要教师适应时代发展,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新的产品和新的材料, 指导学生去了解这些物质的成分、制备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们造成的不良反应。比如我们生活中塑料袋和快餐盒刚开始生产出来的时候, 由于适用、方便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却又给人类出了个难题, 这些可以让学生去作进一步的探讨。
3.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46-01
人类对我们生存的地球过度的索取,造成了现在环境的严重恶化,臭氧层逐渐的薄弱,甚至出现了漏洞;温室效应加剧,北极的冰雪融化,造成了一系列的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屡屡发生,许多的动植物都濒临灭绝的境地;各类遗迹名胜被游客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伐,植被被破坏,沙漠化越发严重等等。环境污染与多方面的学科都有联系,而化学更是主要因素,如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也与化学有关。
1 加强化学环保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环保教育是全人类的呼声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但却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破坏。现在全球的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所关注的问题,它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教育作为人类的知识传播地,需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1.2 加强环保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从建国到现在的60多年中,经济的发展可以用腾飞来形容,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也同样十分严重。据相关调查显示,“七·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2%,城市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水环境污染严重;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多数城市总悬浮颗粒物超二级标准;数十个城市固体废物堆放量达1000万吨以上;城市噪音,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酸雨的范围都非常的严重,还有北方的沙漠化等等生态问题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处理好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找到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源,去保护环境,对资源的利用合理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越发的严重,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除了立法保护环境,在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环保知识的传播等等都是应对环境问题采取的积极举措。
1.3 加强环保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和创新教学方案的需要
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宣传,去教育。借助教育的环节传播环保知识,起到的作用是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
2 结合化学教学,了解环境保护方法
环境污染的种类非常多,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在化学教育当中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内心提高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了化学才能够对身边的环保做出贡献。
在上化学课时,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环保知识。例如在讲解卤素、氮族、氧族、碳族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以联系我们城市中的化工厂、冶炼厂等等重工业的生产废气和废物,说明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工业上是如何对这类污染环境的气体进行后期处理的,习金属元素时,认识到重金属对人的危害,如著名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等。
学习有机化学物时,可以穿插有机物对人体的损害,例如,甲醇对人的危害,而假酒都是由甲醇制成的,让他们明白假酒的危害。将生活中发生的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自然灾害穿插进教育内容当中,让他们明年环境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理解了要使环境少受污染,就要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处理。
3 开展社会调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工厂对污染物的处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重要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知识。在寒暑假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实习性的作业,让学生去搜集生活当中出现的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行为,让他们找到解决的对策,让他们从课堂中走入到社会当中,从实践中去深化学到的知识,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环保教育
环境生态教育出了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课也不仅仅只是讲解就能教好的课程,所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非常有必要,而课后的实践活动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内容也丰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安排一些课后的实践活动,例如,下课后让学生在生活地方收集雨水,然后让他们在化学课上测试不同地方的雨水酸碱度,然后讲解酸雨的形成,从结果中可以很明白的看出,居住在离工厂近的同学收集的雨水偏酸性,这样的课后实践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乐趣,还将环保知识和教育内容更加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4.1 开展调查
寒暑假的假期比较长,布置较多的课本作业会对学生的兴趣造成打击,如果换做社会调查这样的开放式作业,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作用比起课本作业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让他们切身的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例如,让他们对生活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找到根源,然后写成报告,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组织参观考察
教育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让他们知道平时使用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何将无法使用的水资源变成可以使用的水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沼气池,然他们明白一些废弃物的如何再利用,这样对环境的保护原理等等,只有将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加深刻的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和环保的知识。
4.3 办板报、手抄报作宣传
将学校的校干和班级的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知识的手段,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等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
5 改进化学实验,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可是化学课的实验中有些实验会产生有毒的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学产物,如氯气,二氧化硫等等。在实验环节要尽量的少使用化学原料,在对化学尾气的收集上也应该多多思考,不要将废气排放到空气当中,实验后的废液也要妥善处理。从课堂中培养环保的意识。
4.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四
动系列报道
(三)6月30日,湖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调研团在带队老师杨聪斌的带领下前往广州盛莱化工公司广州市区生产工厂进行实地学习。
5.浅谈化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篇五
常熟市冶塘中学
谭卫华
化学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处处可见。
21世纪所谓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新的需求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在食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食用松花蛋蘸点醋能除涩味,使食物更美味。学了化学,还可以使我们吃的更营养,如:如何烹调能防止维生素的流失,何时添加加碘盐效果更好,使用什么金属炒菜对健康更有利等。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变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由于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我们又能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虽然废弃的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但它的优点是功不可没的,不利的一面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有效的防止。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虽然汽油、柴油、煤等燃料的燃烧会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污染,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黄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生活中,化学的频繁使用不是举例能举得完的,它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化学本身是一面魔术镜,将一百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组成神奇美丽的世界。它使碳这一元素形成了美丽高贵的金刚石和柔软廉价的石墨两种天壤之别的形态,跟人们开了玩笑。人们将在它的一个个玩笑中不断摸索进步。而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印染(有了印染我们能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合成奶油(有了它我们能吃上各种可可的蛋糕)、钢筋、水泥、木料(有了它我们能住上高楼)、交通工具(有了它上班、旅游很方便)等等;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的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6.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六
2009-06-11 15:37:26 阅读1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关于灾区重建及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调查
一、活动概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8级地震,地震重灾区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涉及到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严重受灾达44个县,1061个乡镇,大约2000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不只是汶川,其他一些地方也在余震中受到伤害:四川死亡31900余人、受伤20.99万余人;成都4156人遇难;德阳10341人遇难;绵阳12149人遇难、68100人受伤;阿坝州2871人遇难;广元2586人遇难、21682人受伤;北川8410余人遇难、9430余人受伤;汶川2010余
人遇难;陕西113人遇难、1921人受伤;甘肃364人在地震中遇难……
一年前,我们“援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灾区,对家庭受灾同学的生活和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及时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状况。以此掌握同学们的基本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抗震救灾贡献我系的一份力量。同时也
为学院救助受灾同学提供了部分依据和参考。
时隔一年,灾区重建的情况如何,灾区人们的生活情况如何,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为了了解当地的灾后重建情况,为了对重建工作和发展做出可行性建议,为灾区的重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尽一份当代大学生该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我系积极筹划组建在校大学生赴德阳灾区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团,引导他们开展关于灾区重建及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调查,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由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主办,化学工程系承办的“援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在四川省德阳地区进行深入调查记录,旨在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灾区重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社会树立互帮
互助的良好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二、活动目的为了了解当地的灾后重建情况,了解受灾地区群众的需求,更好地将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社会政策落实下去。同时也是为了对重建工作和发展做出可行性建议,为灾区的重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尽一
份当代大学生该尽的义务。
三、活动主题
重建家园青年当先
四、活动地点、时间
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灾区
时间:2009年07月01日—09月01日
五、活动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本次活动的领队籍贯德阳,并且在一年前随我系08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深入绵竹市极重灾区。其在德阳绵竹的朋友可以为本次活动小组提供带路免去了不必要的精力的耗费,保证了小组成员能
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本次研究课题当中。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成果的价值。
2、本次活动由籍贯德阳同学带队,对与当地十分了解,在面临当地气候,社会等等问题时我们都能
很好的解决。
3、到达当地后,本小组将会拥有许多当地的社会资源,能够获得许多来自当地居民的合作,协助我们的调研,探访活动。这样能获得许多一手资料,对于研究 成果是很好的基础。
(二)环境分析:
1、安全环境
(1)、本次活动组员全部是自愿参与,并得到了家长的同意。
(2)、现在四川地震已经平息,早已开始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所以已不存在地震会导致的安全
问题。
(3)、而且除去学校会提供我们的保险,我们将会额外购买商业保险,以求最大程度保护组员的人生安全。
(4)、活动之前,我们将会进行基本的急救,安全知识学习。以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很好的处
理。
2、社会环境
(1)、现在四川灾区已经开始了全面的重建阶段,社会安定。现在的四川社会处于灾难期往重建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当地居民对与地震发生时以及地震后的生活展开了思考。从惊恐的思维中跳出的他们能给与我们更 加理性,更加长远的意见和想法。没有了地震的威胁,拥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这正是
我们展开这个课题研究的最好的时间段。
(2)、在社会上广泛媒体,大众眼中,四川地震仍然是相当热门,而且有意义课题。
六、活动组织
由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成立一支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徐淳、牛正玺;
项目负责人:陶勇
队员:黄丽、雷翠、杨汶东、周海波
七、活动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05月25日,实践动员
2.05月26—06月01日,选取实践队队员
3.06月06日,实践队员培训会
4.06月05—06月09日,调查前材料准备
(二)实施阶段:(具体细节待定)
1、假期前准备:
06月10日—06月7日,调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制作调查问卷样表,整理收集国家政府关于
支持灾区重建的政策条文;
06月28日—06月30日,印刷问卷调查样表和支持灾区重建的政策条文;
07月01日,分配资料。
2、假期中调查:
07月10日—07月20日,通过实地走访深入灾区,发放问卷调查表和关于支持灾区重建的政策条文;
07月21日—07月30日,整理统计调查表;
08月01日—08月25日,人物访谈,联系实践地区主管重建工作地负责人进行采访关于该区域重建的整体规划。(时间暂定)
3、假期返校调查:
08月底,发放调查表给来自灾区的同学,与受灾同学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关于灾区重建及灾区群
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看法。(暂定)
4、九月初,整理灾区重建调查资料:
(三)实践成果展示
整理实践过程中搜集的所有文字、影像资料,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初稿。并在化学工程系团总支
学生会内部组织召开报告会、交流会、答辩会等。
(四)提交实践总结报告
09月10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定稿,上报院团委。
八、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对灾区重建及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调查,了解灾区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灾区群众的需求,更好地将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灾区重建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下去。
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
7.浅谈环保意识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篇七
关键词:化学污染物,化学教学,环保意识
进入20世纪以来, 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 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据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推行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列为了主要工作。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 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为此, 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于化学教学中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 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应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化学教学特点和化学教学原则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将化学教材内容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应将环保信息和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科技成果渗透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 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恶果, 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方法, 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例如, 可以将无机化学教材中的“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同“酸雨”结合起来, 向同学们分别介绍以下内容:
(1) 酸雨的成分。
酸雨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 酸雨的成因。
通过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 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和“云下冲刷过程”形成了酸雨, 指出形成酸雨的化学反应过程:
①S→SO2→H2SO3→H2SO4
S+O2 (点燃) =SO2 SO2+H2O=H2SO3 (亚硫酸) 2H2SO3+O2=2H2SO4 (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 O2 (点燃) =SO2 2SO2+2H2O +O2=2H2SO4
②NO→HNO3 (硝酸) NO2→HNO3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4NO++2H2O+3O2=4HNO3
(3) 酸雨的危害。
①水。酸雨使湖泊、河流酸化, 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 毒害鱼类。②土地。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 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 pH值降到5.6以下时, 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 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 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使土壤贫瘠化;③其它。酸雨会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 从而影响其发育生长;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 古建筑、雕塑像也会受到损坏;作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后, 由于金属的溶出, 就会对饮用者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4) 应对酸雨的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人为排放量。治理方法:①减少污染源, 采用低硫的煤, 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 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 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 提高回收利用率, 化害为益等。
二、根据化学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特点是理论和试验相结合, 而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所以, 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不仅让学生学会试验的具体做法和试验技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为习惯, 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了达到这个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应让学生了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一定要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 制备H2S, SO2, CL2等有毒气体, 做Cu与浓HNO3, 浓H2SO4的化学反应实验时, 放出的气体往往会污染教室、实验室的空气, 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对此, 应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 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 观察到物质的存在,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就可以了。并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 进入相应的吸收液 (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 。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应要求学生, 将实验后的废液, 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利用CCL4萃取I2的废液的回收利用) ;若不能回收利用的, 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 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随意胡乱倾倒。
其次, 在化学试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化学实验, 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 (气体、液体) 时, 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改进实验装置。例如, 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 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 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 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 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 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 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并努力尝试微型小实验 (如微量制取H2S气体, 氧化汞的分解试验) , 以减少有毒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再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化学试验药品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的讲解。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现行的化学教材虽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和体系, 但也有不能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地方。例如, 环境污染这个人类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没有系统作为章节纳入教材, 只是在有关章节中做了简单介绍, 内容少且分散, 造成学生难以学到完整的环境化学知识, 不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不利于普及环境科学教育, 不利于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寓环保意识到课堂教学中, 还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也是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一环。比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环境化学兴趣小组, 开展涉外活动和实践调查。分组对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或皮革厂进行实地考察, 采集各地的土壤样品或周边的污水样品,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各小组一轮活动结束, 及时召开交流会, 会上由各小组派代表做典型发言, 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会后要求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 系统地阐明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并提出解决对策。
8.浅析默会知识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篇八
外,还具有情景性,它是嵌入于实践活动之中的,贯穿于实践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因此默会知识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默会知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根,明确知识是树上的果实,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必须依赖于被默会的理解和运用。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这表明默会知识是认知的基础,可以说,它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面上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它与明确知识的区别在于:
明确知识通常已经经过编码或者结构化,因此可以用公式、定理、规律、软件程序和说明书等方式来表达,而默会知识尚未编码和格式化,更多地需要诀窍、个人技巧、习惯、信念等形式呈现;明确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稳定的,是能够复现的,而默会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难以捉摸、没有定形,并且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明确知识的使用者对所使用的知识有着明确的认识,容易被储存、理解、传递和分享,而默会知识的使用者则对所使用的知识不甚了解,不易保存、传递、理解和分享。
波兰尼关于默会知识的见解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有相似处,“教学做合一”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陶先生反对读死书,极力主张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拜人民为师,拜自然为师,拜社会为师,开展活的教育。陶行知1927年11月2日在晓庄师范演讲会上明确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陶行知先生如此强调做是源于默会知识的透彻理解,其教育思想对于基础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视化学学科及其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默会知识的事实
化学新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当然还包括更多的化学默会知识。一方面学生根据已学的明确知识去追求新知,更多使默会知识在信息获得、加工、储存、运用时处于下意识状态;另一方面,默会的能力对科学研究、发现创造也起着决定作用,“高分低能”现象就是由于学生缺乏默会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正视大量默会知识存在的事实,肯定默会知识的重要价值。不能认为学校只是传授明确知识的场所,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不只是一个被动的个体
,而是有着丰富的从亲身体验中积累起来的默会知识的主体。他们的默会知识从明确知识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不系统、不清晰的,但是用陶行知的话来说,这是他们吸收真知识的“根”。没有这个根,他们学到的只能是“伪知识”而并非“真知识”。
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大量的默会知识是什么,这些默会知识对他们学习书本上的明确知识的影响是什么,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
二、彰显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对发展默会知识的优势
默会知识理论再一次明确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直接经验的获取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好的讲解或教学,即便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代替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或亲身参与的方式,去学习和获得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的默会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对学生默会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不能以演示实验来代替,更不能让化学实验室成为摆设,
而要让这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很好地把握,还要精心设计,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如果只要求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什么颜色,但对指示剂是如何产生的,在一过程中波意尔做了哪些实验与努力,学生是不知道的,更谈不上“默会”了。这部分内容可以以故事引入:在三百多年前英国的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波意尔和他的助手无意中把稀盐酸溅落在紫罗兰花瓣上,遇稀盐酸变红的紫罗兰花瓣让科学家陷入沉思,假设当时你就是波意尔,除了想到紫罗兰遇到稀盐酸为什么会变色之外,你还会有哪些假设和猜想呢?通常情况学生会有这些想法:
1.其他的酸能使紫罗兰变色吗?
2.除了酸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罗兰变色呢?
3.稀盐酸能让其他的颜色的花变色吗?
然后让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去验证猜想:
HClH2SO4KOHNaOHNaClNa2SO4
紫罗兰
黄菊花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只能说明部分酸溶液或碱溶液能使紫罗兰变色,而这是波意尔当年和他的助手们进行实验的很少的一部分,要想弄清楚指示剂他们肯定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和努力。这让学生从中感悟,使他们有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
三、突出探究性学习对默会知识的功能
默会知识是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强调从做中学,从行动中学。显然“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陋习。而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并在全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和积累各种经验,它重过程,种实事求是,重综合运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方法培养等。
在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对默会知识的发展有重要的载体功能。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性教学内容将教学与学生置身其中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如在学到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时,向学生展示一个带有水垢的茶壶,然后倒入一些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原因。这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觉得好奇但不一定能准确解释,教师导入:醋中含有酸性物质能与水垢中的CaCO3、 Mg(OH)2等反应,从而除去了水垢。醋酸是一种酸,那么酸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同学们分组探究(用稀盐酸和稀硫酸):
1.与石蕊、酚酞、pH试纸反应
2.与学生自己收集的的铁钉、铝线、铜丝、废电池的锌皮反应
3.将生锈的铁钉浸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
4.与碱面、石灰石反应
5.胃酸过多的人为什么可吃胃舒平治疗(氢氧化铝)?(教师将准备的胃舒平药剂拿给学生依次观察。)
学生以探究为载体将会强化已有的默会知识或获取新的默会知识。
化学教学还可以开展一些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化学教育活动。
在课外探究中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使他们不仅能检验和运用从课堂上学到的明确知识,而且能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或无法理解的相关默会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获取默会知识,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收稿日期:2015-01-12)
9.材料与化学求职简历 篇九
姓 名:XX 性 别:男
出生日期:XXX 民 族:汉
身 份 证:XXXXX 身 高:XXXcm
户口所在:XXXXX市 目前所在:XXXXX市
毕业院校:XXX理工大学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本科 所修专业:材料与化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7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技术员和销售
希望地点:XX,XX等
希望工资: 月薪[-3000]RMB
自我评价
来自农村的我具有独立自主、肯吃苦本性,懂得塌实地做好每件事;大学教育让我学会了团体合作、服从组织、实际动手能力。
有坚韧的自学能力,喜欢接受挑战。
对学习,我永远抱着一颗渴望与平和的心。
期待与你的面谈。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你一份信任!
教育背景
9月至6月 江西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专业 本科
所获奖励
语言能力
英语 熟练 级别:四级
普通话 精通
计算机能力
通过国家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10.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篇十
一、活动主题
绿色、爱心你我同行;发展、和谐共创未来
二、活动内容
1、建设绿色家园,发挥专业特色
以“化学与人类生活”为主题,通过印发传单、制作展板、举办讲座等形式,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以“青春迎奥运,奥运在我心”为主题,开展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宣传活动;通过实地徒步考察、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环保资料、走访厂矿企业等形式,开展环保调研;开展打捞白色污染物、水质监测、植树造林等环保服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以创新实验为平台,开展创新实验技能大赛;组织团队到厂矿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专业实习;利用专业所学,组织团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环境保护、科技支农等方面的服务活动。
2、情系祖国大地,爱心传递温暖
结合四川大地震,开展预防地震灾害相关知识宣传,地震对非地震灾区居民影响状况调研,支援四川灾后重建等活动;在“八一”建军节之际,组织慰问团队步入军营学习军人舍身忘我,英勇救灾的精神;以迎接残奥会的到来,开展关爱残疾人,共迎奥运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组织团队到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状况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专题调查,与农村中小学开展结队帮扶工作,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继续筹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和农业科技知识读本,为我校援建的“安徽省共青书屋”补充新书、好书。
3、关注国家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以“我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结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成果宣传、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调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以“为奥运喝彩、为祖国加油”为主题,倡导学生收听、收看奥运健儿比赛,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青年学子发奋图强。
4、服务和谐建设,互增能力才干
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精神,开展形势政策以及抗震救灾精神宣讲活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学生骨干宣讲团,通过宣传资料发放、图片展、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和谐社会建设宣讲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营造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针对物价上涨现象,开展物价上涨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等影响的调研活动。
三、活动形式
结合本院活动的特点,我院将“分层次、有重点”地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离校前由各年级辅导员集中动员,提出明确要求;离校后就近就便,分散进行;返校后将实践结果汇总,形成有价值的实践报告。具体活动形式如下:
1、成立两支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根据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今年暑期,我院拟组建“模拟就业训练营”重点实践团队和“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生态文明”重点宣传团队每个团队设主要负责人一名,指导老师3名,并设若干个小组负责人。
2、设立若干支院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学院决定成立院级的重点团队若干支,并给予500元的经费支持,重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和宣讲,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研、征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城市网吧经营和管理的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和谐社区的建设等活动。
3、组建若干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
全院安徽省学生按地(市)分为若干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分设小组长,部分外省学生则自行组织,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的若干成员负责若干小组,按照学院统一要求集中培训动员,每个小组要根据活动内容确定工作重点。各指导老师要对自己负责的小组进行现场巡视指导,对于活动开展得好的小分队学院将给予200元不等的资助。
4、个人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更多同学能够参与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部分外省没有参加小分队的同学可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实践小分队,同时,学院还鼓励有能力的同学争取企业支持,自拟课题组织小分队独立开展下乡实践调研活动。也可以到学院报名并申请介绍信等回乡进行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紧密结合活动主题,进行合理大胆的创新构想。要求开学初一周内,向学院分团委提交社会实践成果。
四、实施方案
(一)、宣传动员阶段(6月20日--7月8日)
通过学院网络主页、辅导员开班会、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海报等形式宣传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院团委各部负责作好各项实践活动前期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并拟订出各项实践活动细则。
(二)、实践活动阶段(7月10日--8月中旬)做好出发前的动员及培训工作,包括邀请专业老师讲解调研活动的开展方法、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各种考验和困难、注意安全。同时,对于活动的经费予以预算,扶持重点团队,鼓励不同地区的小分队结合地区特点进行活动创新,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总结表彰阶段(开学一周内完成)
1、个人提交活动成果,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组织评比并推荐参加学校评比,各活动负责人及时总结实践活动开展中取得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同时组织系列实践活动交流报告及座谈。
2、学院通过宣传栏、广播、校报等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交流和总结,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3、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评选活动,对优秀规划书进行表彰奖励。
4、暑期社会实践与综合测评挂钩:对于不参加者德育分减5分,弄虚作假者扣10-20分;对参加者按规定加分;对优秀者按规定奖励能力分4-8分,06级、07级纳入第二课堂素质认证体系。
五、活动要求
1、每位同学都应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和各自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切实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文明风貌、精神风采等,向更多的人宣传师大,宣传化材学院,注意安全问题等;
2、全院学生应就近进行专业见习,并按要求填写《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学生专业见习表》、《暑期社会实践见闻表》及一份见习心得体会。三年级学生同时做好以下工作:就近就便参加教育见习、工业见习,力争在附近的中学“听一堂课、上一堂课”,在附近的工厂、企业“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教育(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此项由全体辅导员负责动员落实;
3、全院每个学生应按照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带回一份由村、街道以上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盖章的《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一份暑期见闻,重点写一篇征文,一份职业规划设计书;
4、在活动过程中,请每位同学注意材料的挖掘,如文字证明、调查问卷、照片、图片、短片、感谢信、报纸电台的报道等,重点团队要有活动日记。
11.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一
多媒体运用于化学教学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应处理好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运用之间的关系。
一、处理好多媒体与化学实验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物质的内部规律。有的老师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进行教学,滥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本属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且现象明显的实验,却用模拟效果代替,把原本属于学生亲自观察、思考、判断的实验事实用放电影式的代替,学生的印象很肤浅,甚至会误导学生,效果很差。大量实践证明,计算机模拟无法替代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无法替代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用模拟效果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可取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上的重要媒体,通常不要把化学实验制成课件,教师应将化学实验操作的教学始终摆在第一位,这样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才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只有将CAI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有机结合,让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取得化学教学的高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片叫好声中,有的教师过分迷信多媒体,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教师的板书被大段的课件代替。整节课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操纵,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教师成为课堂上的摆设和“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靠多媒体程序化及千篇一律的显示,课堂上没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另外,在课堂上大量的运用CAI课件,还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发生分离。因为教师的操作点在键盘和计算机上,学生的注意点在屏幕,
这种师生注意对象在空间位置上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会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阻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因人因地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帮助学生学好知识。现代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等。因此,教师那种只要现代教育技术,抛弃传统教育手段的思想和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产生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CAI课件的开发,实现了教与学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可供参考:①实验——模拟——讲解的模式;②模拟——讲解——练习的模式;③学生自主练习(或测试)的模式。
二、处理好多媒体的运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所提高,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模拟难以再现的化学实验,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是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办到的。然而有的教师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进行教学,不注重运用计算机模拟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注重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模拟和启迪思维应该是同步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指明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重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思维,透过现象,把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三、处理好课件自制、购买和合理使用的关系
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必备材料,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只是搬用——一些软件开发商的现成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创意,所以难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加之这些产品视听效果、影像质量较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只能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的教师一味的追求媒体档次,本来使用图片、图表就能说明的内容,硬要制成电脑软件,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有两个方面:①可购买成品,但应注意其实用性。②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设计、制作。由于教学软件设计制作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因此,我们应注意对教学软件的搜集和保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作用,也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改革,提高软件的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要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根本,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引入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具有“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的特色。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道路中,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在化学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是不能放弃的,要发扬,要继承。在教学中尤其要调动“两个积极性”,即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以主人公姿态去学习,不断进取。
12.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二
1 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材加工工艺和利用的关系
纤维素分子链在细胞壁中形成的微纤丝沿细胞的轴向排列, 赋予了木材较高的顺纹抗拉强度和弹性;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将纤维素粘结在一起, 起着支持纤维素骨架的作用, 因而使木材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除去木质素或半纤维素后, 木材的强度显著降低。
木材在水热处理时, 由于高温高湿作用, 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木质素容易分解和破坏, 使木材的力学强度降低。木材在高温作用下, 抗冲击强度下降。而且由于阔叶材中半纤维素的含量高于针叶材, 强度下降幅度更大, 木材的抗弯强度、抗拉强度也均将减小。但是另一方面, 在高温作用下, 有人认为由于多糖裂解成糠醛并与其他糖类及本质素粘合成不吸水的树脂, 这是降低木材的吸湿性, 改善木材体积稳定性的另一个原因。
木材加工中半纤维素对纤维板的生产工艺有一定的影响。在纤维分离之前, 用水煮和汽蒸的办法使木材软化。软化过程与半纤维素的水解有关, 半纤维素水解生成的酸又成为水解过程的催化剂。半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高, 易于膨胀, 容易制浆。当然, 原料中半纤维素含量多, 也容易造成纤维板吸湿性强、耐热性差、浆料滤水困难等问题。纤维板生产废水中溶解的糖类, 大部分是半纤维在热磨、热压过程中降解生成的低分子量己糖和戊糖。这些低聚糖经水解成单糖后, 可经酶的作用产生单细胞蛋白, 变废为宝。采用废水封闭循环与利用废水生产饲料酵母相结合, 有利于废水综合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
2 木质素与木材加工的关系
纤维板板面产生颜色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原料本身的颜色。
二是在加工工艺过程中, 由于受热、氧化作用而使原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木质素中含有发色基和助色基, 其中木质素单元中的松柏醛基是由三个发色基组成的。因此, 多数学者认为木质素是木材产生颜色的主要来源。
木质素是热塑性物质, 当有水存在时, 在热作用下, 木质素发生变化。随温度升高, 软化程度提高。木质素是各种不同粘合度的酚类组成的, 熔点各不相同, 在不同温度时, 软化程度也不同。木质素全部熔化的温度, 针叶树为170~175℃, 阔叶材为160~165℃, 冷却后凝结, 变硬、变脆。
热磨法纤维分离, 就是利用蒸汽 (180℃以上) 处理, 木质素熔融, 从而使木材的细胞间失去结合力来分开纤维的。湿法硬质纤维板热压, 也充分利用了木质素的这一性质。木质素分子上存在有甲氧基 (CH3O-) 、经基 (-OH) 、拔基 (-CO) 等多种功能基团, 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能力。
3 木材抽提物对木材加工的影响
本材气味的来源:
一是木材自身所含的某种抽提物化学成分所挥发出的气味。
二是木材中的淀粉、糖类物质被寄生于木材中的微生物进行代谢或分解时而生成的产物具有某种气味。树种不同, 木材中所含抽提物的化学成分不同, 木材的气味也不同。檀香木、白香木、香椿具有香味, 新伐杨木有香草味;松木有腻子味等。木材的滋味不同也是木材中含有不同抽提物所致, 如板栗和栋木具有涩味, 棕木具有辛辣味, 苫木、黄连木具有苦味。
尽管木材抽提物高于边材, 心材的渗透性低于边材, 但要说明抽提物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报道不多。有人研究将木材心材分别经热水、甲解-丙酮、乙醇-苯和乙醚等溶剂提取后, 其渗透性可增加3~13倍。
有研究认为, 木材抽提物处于木材表面或者在热压胶合向胶合面运动时, 改变了胶粘剂流动性、润湿性等, 在胶合界面形成有碍胶合的表面层, 从而降低了胶合强度。抽提物对碱性胶粘剂固化及胶合强度的影响不十分敏感, 而对酸性胶粘剂, 抽提物可能会抑制或加速胶粘剂的固化速度, 这取决于缓冲容量和树脂反应的PH值。木材抽提物对木制品油漆也有一定的影响, 抽提物中含有酚类化合物, 龙脑香木材抽提物中含有桔酸和单宁类化合物, 它们对油漆的聚合反应具有阻碍作用。木材单宁含量高时, 会妨碍亚麻仁油的油漆固化。当木材含水率增高时, 木材内部的抽提物向表面迁移, 使该膜发生变色。
抽提物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尚无定论, 有人研究了美国红杉、北美香柏和刺槐木树。结果认为木材的抗弯、顺压和冲击强度随着木材抽提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北美红杉木材的抗弯强度与抽提物的含量无关, 而弹性模量则随抽提物含量增加而减少。有研究报道, 含树脂和树胶较多的热带木材, 其耐磨性较高。木材抽提物含量对顺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 对冲击韧性影响最小, 而对抗弯强度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
抽提物中多酚类含量高的木材, 在加工过程中, 切削刀具的磨损严重, 这是由于木材中多酚类化合物使铁离子从酸-金属平衡体系中不能移出, 产生了腐蚀作用。有些木材的细胞腔内含有结晶二氧化硅, 容易引起木材切削刀具变钝。
有些木材抽提物含有毒性的化学成分, 如松木心材抽提物中含有二经基苯乙烯, 柏木类木材中含有窜酚田, 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含有毒性的抽提物的木材可能对木材加工操作人员引起某些疾病, 所以在加工这些木材时应考虑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气味浓厚的木材制造的包装箱不宜盛装食品, 含有毒性成分的木材不宜制造室内家具。
木材抽提物对水泥刨花板、石膏纤维板生产工艺影响最大, 例如兴安落叶松心材含有高达8.73%的阿拉伯半乳聚糖, 边材含有5.75%, 由于还原糖的阻聚作用, 可使水泥的凝固时间延迟或不易凝固, 影响制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万喜, 李凯夫, 范智才, 等.抽提物抽提工艺对黎蒴栲木材弦界面性质的影响[J].人造板通讯, 2005 (7) .
13.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研究表明,元认知训练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着极显著的作用.
作 者:左国防 李艳红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刊 名: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4(5) 分类号:B842.1 关键词:元认知 学习适应性 化学实验
14.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四
关键词:材料化学,翻转课堂,人才培养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融合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化学等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材料化学推动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也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其应用中问题的不断突显, 都离不开材料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更新, 所以, 材料化学也注定是一门需要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更新理论并通过实践不断修正的学科。目前, 国内很多开设化学化工类专业的院校都将《材料化学》设为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 以为培养综合型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一、《材料化学》课程特点分析
( 一) 注重实践教学, 首先实现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领域学科, 《材料化学》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内化、应用知识, 并且在实践中思考、创新。通过强化实践教学, 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应用能力。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作为省市共建的二本院校, 学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生的实践水平、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将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 二) 强化科研与教学, 促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作为与科技前沿密切结合、需要不断进行理论更新的学科,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亦应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一定科学研究环节的设计, 使学生及时了解材料化学前沿知识及发展方向, 提高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思维及能力。
二、翻转课堂特点分析
“翻转课堂” ( Flipping Classroom) 这一概念自2007 年由美国Colorado州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以来, 经历了“可汗学院”大量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对翻转课堂的普及, 以及慕课“MOOCs”在线学习社区等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对其的推动后, “翻转课堂”更是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热议及推广。“翻转课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养成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 促进师生、生生交流都有重要意义。
( 一) 重塑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互动。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题单向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真正成为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1]。
( 二)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培养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先自主地进行视频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赋予学生更多自由, 其关键点在于: “第一, 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 第二, 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2]。因此,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让教学回归学生, 让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更加主动。
三、翻转课堂在材料化学课堂的应用
(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的环节调整为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主进行学习, 那么每次课程安排多少知识点、安排哪些知识点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像《材料化学》这类科学前沿课程, 知识点的量及难易程度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致安排, 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 也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比如: 对于电子和微电子材料, 结合大部分同学日常使用的电脑、U盘等, 拆解废旧主板,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合理设置同学感兴趣的内容。
( 二) 精心设计、录制视频。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十分关键的步骤, 课前学习既是课上练习及讨论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课前学习的视频形式及内容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确定视频的内容与结构, 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材料化学知识结构及学生情况, 有的放矢地收集材料, 采用恰当的录制方法, 如以PPT录屏的方式, 把材料化学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可选课题进行抛砖引玉式的介绍。视频的长度不宜过短或过长, 既要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要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详尽的了解, 一般以10 ~ 15 分钟左右为宜。此外, 教师也可参考“可汗学院”、慕课“MOOCS”等在线学习网站的材料化学相关视频资料, 取长补短,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借鉴。
( 三) 设计多样课堂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 “课堂”成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新知识、加强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师应设计合理、有效、多样的课堂形式, 让课堂形式高效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4]。
1. 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之间对课前学习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尤其是重点与难点进行讨论, 对小组成员共同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可由教师解答或与其他小组一道进行讨论。教师也会给出练习题目或设计题目供学生讨论。特别是《材料化学》这类科学前沿课程, 教师给出一个设计或练习题目, 通过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
2. 课堂指导。翻转课堂虽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绝不能被忽视。在翻转课堂上,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进一步指导, 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学习难点给予解答。尤其是《材料化学》这类科学前沿课程,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其深入学习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研究能力。
3.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接受教师课堂指导后, 应向教师及同学展示其学习的成果、设计, 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予以点评, 适时进行肯定或指正。
( 四)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学习, 课上讨论、演练并接受教师指导, 学生对教师要求的知识点已有所掌握。但教学活动还应继续到课后, 即课后的拓展训练。通过课后进一步的练习, 对相关内容进行巩固与提高,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课后的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再进行总结与反思, 同时发现自身的问题, 并同老师一起解决[5]。
四、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让教学回归学生,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材料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 是培养综合型化学化工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 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 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养成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翻转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震, 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17
[2]张新民, 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1
[3]邹勇进.《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2, 173
[4]占丹.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30
15.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五
关键词:导入 兴趣 点拨 科学性 巧设疑问 逻辑性 小结 精简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现就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1.导入要奇——兴趣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绝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①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②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精讲点拨——科学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3.巧设疑问——思维性。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徒劳的提问”;另一类是“重要的提问”,而区别两者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提问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结精简——逻辑性。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的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
16.化学工程与材料类及模块介绍 篇十六
化学工程与材料类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海洋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的现代工程师;毕业生同时具备发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学院从2010年开始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在总体把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个性、善于创新”的基础上,前期宽口径按类培养(第一学年统一学习综合素质课和学科基础课),后期多样化专业教育(从第二学年开始,由学生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和专业方向,学院配备导师,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推进专业交叉融合和内涵发展,实现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依托,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工程、科技、管理和贸易人才。现设“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化工技术与贸易”、“化工自动化”和“生物质化学工程”等六个专业模块(方向)。此外,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母体专业,设置化工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工和英语两个一体化复合双专业,培养既精通化工又具有较强计算机或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英语专业双学位。本专业就业面广阔,可在化工、石油、医药、生化、食品、环境、能源、资源、材料、微电子等领域的产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经济分析、对外贸易、安全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浙江省应用化学重中之重学科,现设应用电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专业模块(方向)。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外,还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训练,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电化学模块培养从事高能化学电源、表面工程、电解工程、有机电化学及腐蚀与防护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过程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专业培养点。分析化学模块培养从事物质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环境监测、进出口商品检验、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刑侦理化分析、生物医学检验和工农业产品分析等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是浙江省唯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分析化学本科培养点。此外,设置了“应用化学+知识产权”一体化复合双专业,培养既精通应用化学又具有较强知识产权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获应用化学理学及法学双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是高新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基础。本专业为省重点专业,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国内一流的实验条件,专业现设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 和“功能材料”等五个专业模块。第一年实施全院统一的综合素质课程学习;第二年进行专业及模块分流,在专业导师指导下选学相应的专业课程和进行毕业论文,着重培养学生建立宽厚学科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毕业生具备新型材料合成、材料配方研究、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选择和模具结构设计等专业技能,可胜任在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各类功能材料相关的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测、贸易及管理等工作。
海洋技术
本专业定位于海洋生化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立足于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合从事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保护和管理的理工结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7.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七
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尧宇
成员:常江
刘晓忠
宫永宽
申烨华
张军丽
杨孟林
李楠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张军丽
成员:刘晓忠
杨孟林
杨秉勤
谢钢
李剑利
崔斌
白泉
聂飞 尹兵
李楠
赵继霞
樊莉
申素丽
郭娟
董秦生
李奕霏
陈京京
任光辉
三、职责分工
1.王尧宇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重点实验室”(信息员谢钢),“物理无机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崔斌),“现代分离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白泉),“电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员聂飞),“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员李剑利),“分析测试中心”(信息员郭娟),“陕西省化学会”(信息员杨秉勤)
2.宫永宽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研究生培养”(信息员谢钢、赵继霞),“科学研究”(信息员谢钢、樊莉),“航空安检”、“大型仪器”(信息员郭娟)
3.申烨华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本科生培养”(信息员尹兵、申素丽),“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信息员尹兵、申素丽),“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员李剑利)
4.张军丽副院长负责建设和审核:
“学院概况”、“组织机构”、“师资队伍”、“招聘信息”(信息员李楠)
5.常江书记负责建设和审核: “党群工作”(信息员刘晓忠、杨孟林)6.刘晓忠副书记负责建设和审核:
“学生工作”、“校友会”(信息员李奕霏、陈京京、任光辉)7.李楠负责“通知公告”、“学术动态”的上传,上传内容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
8.董秦生负责“新闻速递”的上传,上传内容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
9.学院网站建设由张军丽总体负责,按照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建设事宜。董秦生为学院网站的信息员,具体负责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联络,提供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和安全监控。
四、工作要求
1.图文并茂,版式规范,无错别字,语句通顺。2.信息准确,更新维护及时。3.分工负责,严格审核把关。
4.专人负责上传,做好技术处理,确保网络安全。5.杜绝空白栏目和错误链接。6.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资源建设。
18.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十八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卓越工程师,考试改革,评价模式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 “卓越计划”) 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通过实施该计划,树立人才观念和主动服务国家、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较强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地方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工程师的重要责任,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2]。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 2006年招收第一届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3]。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立足广西,面向桂东南、北部湾,掌握现代化学与材料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新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检测、研究、开发和管 理等工作 的高素质 复合型人 才[4]。分析化学实验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正确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踏实、认真、求是的工作作风。因此,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改革有助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在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之前,材料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总课时为104学时,分两个学期教学,课程考试采用笔试 + 操作考试的方式,第一学期采用笔试的考核办法,第二学期进行1 ~ 2小时的操作考试。从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起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专业课的学时,该课程的总学时缩减为36学时,一个学期完成。 这造成学生对该实验技能不重视,不能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操作要领,进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适应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必须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合理的考核办法既能反映学生的水平,也是激励学生认真、创造性地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由于实验技能考试比理论笔试需要更多的监考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准备多种考试器材,同时,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评分,不利于普遍推广。为此,笔者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改革并完善了考核办法,充实了考核内容,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考核方案。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 实验考核总成绩 = 平时实验考核( 20% ) + 期末面试考核( 80% ) ,平时教学中狠抓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性进行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实验小测验、平时上课表现等方面进行平时实验考核, 期末面试考核主要内容描述如下:
1考试目的和目标
1.1考试目的
( 1) 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增强对 “量” 的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学生正确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同时又考核学生实验智慧。
( 2) 通过测试,培养学生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将来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学习。
1.2考试目标
( 1)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 2) 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
( 3)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 4) 实验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
2考试方式
采用面试的形式,按照 “操作 + 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学生完成一个操作后回答一个问题,老师视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程度进行评分。操作分4个评分点评分,每个评分点20分,回答问题20分,总分100分。
抽签方式: 制作操作题试签和思考题试签,由学生在面试前进行抽签,按抽得的操作题试签和问答题试签进行考试。
入场方式: 按照学号顺序,学生依次进场抽签,提前一个学生进行准备,可带计算器,不准带任何有关实验资料。
出题方式: 事先公布操作题和思考题,学生自己练习和准备。
考试时间: 在分析化学实验结束后进行,每人约15分钟。
3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3.1考试说明
( 1) 测试在指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由2 ~ 4位教师主考, 1人测试和面试1个学生并评分; 应试者首先在评分表上签名, 由监考教师确认,然后在主考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在教师完成评分后并示意离开时才能离开实验室。
( 2) 实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
( 3) 实验结束时要清理仪器和桌面。
3.2测试题及评分标准
3.2.1操作题及评分标准(表1,共80分)
3.2.2思考题及评分标准
试题包含50多个问题,学生完成实验操作部分后进行随机抽取问题,并当场面对教师作出回答。如减量法称量是怎样操作的? 增量法称量是怎样操作的? 宜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在重量法中,为什么试液与沉淀剂都需要预先稀释和加热? 为什么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 ~ 3次? 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锥形瓶? 洗涤锥形瓶后是否也需要烘干? 在滴定中,有时候要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辅助试剂或蒸馏水,这些辅助试剂不与被测物质和标准溶液反应,对滴定的准确性是否有影响? 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如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 1) V1= 0,V2> 0; ( 2) V1> 0,V2= 0; ( 3) V1> V2; ( 4) V1< V2; ( 5) V1= V2。滴定Pb2 +时要调节溶液p H为5 ~ 6,为什么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而不加入醋酸钠? 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该法测得的为什么是水中亚铁和高铁的总量? 等等,共50多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评分 标准共20分: ( 1) 准确性共16分; ( 2) 语言简明扼要、清楚、流畅共2分; ( 3) 整体表现共2分; ( 4) 独特见解可加分,但不超过2分。注: 其他方法酌情给分或扣分,如有创新可加分,但加分不超过2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3.3实验考试前准备工作
( 1) 实验室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好各试题所需仪器和试剂4 ~ 6组,并分别摆放到考试用的实验桌上,注意贴好标签,仪器要事先检查、试漏,不合格的要更换。
( 2) 考试用到的各种试剂要符合要求,监考教师提前到实验室做预备实验,保证试剂质量符合考试要求,观察好实验现象,为正确评价学生实验结果做准备。
( 3) 操作面试试签和思考题面试试签折叠后让学生随机抽取。
3.4强调学生进行考前练习
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理论水平,达到考试的目的。
3.5考前教师培训内容
考试前所有的监考教师都要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检查各种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要求,统一操作规范要求和评分标准,合理设置考生考位,确保做到评分的公平、公正性。
4本实验考试改革中的创新点
与过去的实验考试相比较,改革后的实验考试具有以下创新之处[6]:
( 1) 将笔试 + 操作方法改为实验操作与口头答问题相结合的测试方法,既可测试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又可考核学生实验智慧,更能突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 2) 采用开放式测试方式,事先公布考试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考前能了解测试的相关内容,强化考前练习,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 3) 该测试内容面广,涉及教学中的大部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评分也更加公正。
( 4) 学生完成考试所需的时间相对缩短,监考教师人数减少。
5本实验考试改革中的不足
( 1) 用Na2C2O4标定KMn O4的滴定操作中需要加热至70 ~ 80 ℃ ,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约需15 min才能完成,其他操作题耗时较短,可以10 min内完成,先完成的学生会对操作此题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考试质量。
( 2) 有些操作环节耗时较短,学生操作很快完成,如果监考教师同时监考几个学生时容易造成漏失,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监考,减少评分误差。
6结论
19.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与形式的关系 篇十九
[关键词]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形式;关系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09-01
一、现代园林设计中目前的发展状况
在艺术领域中,为了能够将艺术中的价值理念很好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借助材料,从而形成不同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中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设计师为了使得园林设计更具有现代性,只有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对园林设计的形式进行深化和改革。纵观东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大多数以植物、砂石、木材、水体等自然材料为主,然而现代园林设计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多数是以通过有限的材料来变化出无限的表现形式。在园林设计几百年的历史中,随着人们的思想水平的不断变化,园林设计的理念和施工工艺在不断发生变化。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园林设计不仅仅受到材料的影响,它也受到绘画、雕塑、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影响,现代园林的设计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园林设计的材料不断在发生变化,一些新材料被运用到新的设计中,通过新材料的使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现代园林事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现代园林设计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二、材料与形式的关系
1、材料和形式的概念
材料是指人们来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等东西的物质载体。然而形式是由构成事物的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显现出来的。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这些新的材料具有天然的材质美、光泽美、肌理效果的特征,这使得园林设计具有最鲜明、最富感染力的审美特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与形式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理念只有通过材料组成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种类的“瓦”,这些不仅仅包括屋顶瓦,还有装饰瓦,然而所有的瓦沿直线竖立排开,与草坪的界限强弱有序,构成极强的韵律。运用不同的材料构成了不同的形式,这使得现代园林设计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材料与形式的关系
2.1 材料的自然属性
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形式主要通过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来表现出来。每一种材料因为它的不同的成分和不同的组成结构,这就使得它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材料的方式决定了材料的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通过材料的自然属性,比如:色彩、质感、肌理等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选用木材作为材料,这是因为木材具有质朴、亲切的特征,这就使得现代园林设计中具有自然美。材料的自然属性,会使得现代园林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发现材料中的自然美,从通过不同的形式将材料的自然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2 材料的组合规律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材料的组合规律主要受到材料的结构受力特征和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影响。在现代院里设计中,设计师设计的形式是以满足使用功能作为主要的目标,这样通过结构的受力特征来影响设计的形式。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样使得现代园林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的不同加工工艺影响着现代园林的设计形式,通过对材料的不同加工,这就能够产生节奏、对比、比例等艺术效果,从而使得现代园林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
三、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与形式的关系的具体运用
1、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
现代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设计师更加注重对材料自然属性的开发与利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喜欢利用木材、石材等材料的自然属性来进行设计,从而使得现代园林设计中更具有自然美。一些设计师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泥土和草种的自然属性,这样可以通过特殊的形式使得园林更具有生机,从而使得现代园林从整体散发出泥土的气息。
2、不断完善材料的加工工艺
对材料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这样会使得材料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传统的园林设计师,由于他们的施工工艺比较单一,这就使得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材料拼凑,不能体现出某一种价值理念。然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师,不断使用新的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材料的自然属性,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将材料组合起来,这样就使得现代园林设计更具有特色。例如:我国的苏州园林的墙体建设,苏州园林的墙体,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板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然而为了分隔院落空间,设计师采用白粉墙,墙头上配青瓦,这样使得苏州园林的墙体更具有地方色彩。在一些现代园林设计中,一些设计师采用木材、砾石、地砖来进行对比和关联,从而使得园林的整体设计更加别出心裁。
3、不断改善材料的组合与搭配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掌握不同材料的自然属性和施工工艺的不同手段,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色彩、质感和肌理等。设计师在设计现代园林时,主要是通过材料的美来展现园林独特的美。只有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才能使得这些材料和现代园林和谐的融为一体。我国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就是将墙体、花窗、洞门、假山、花草等材料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整个园林更具有自然美。通过合理的组合,这就使得苏州园林突出了江南的含蓄美。而且在苏州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声光、色彩和画面,比如:音乐喷泉、激光背景、在墙、窗、电梯内壁都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这样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并且使得苏州园林具有现代性。如果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之间没有一个合理的组合,这就使得园林的整体不协调,从而使得园林设计不具有形式美,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它的设计理念。
四、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材料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影响了现代园林设计的形式。作为现代园林设计师,就要不断发掘新的材料,敢于使用陌生的材料,发掘材料的特点,从而能够驾驭材料。设计师咋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从而有利于现代园林的设计。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不要盲目的追求形式美和视觉美,而是要将材料和园林的整体设计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现代园林的设计具有整体性。现代园林设计的形式并不是将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要充分发掘材料的特点,并且要将这个特点和园林的形式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现代园林具有新时代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材料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荐阅读:
材料与社会的关系07-11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12-15
材料化学的主要特点09-06
先进材料化学10-18
材料化学国科大07-03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讨的论文10-10
材料化学考试复习总结11-14
材料化学就业前景认识06-26
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07-17
材料物理化学学习心得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