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计划(精选14篇)
1.国学诵读计划 篇一
学上学期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一、诵读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王才贵教授在推广读经运动的演讲中指出作为中国人第一要读的书就是《论语》。
二、诵读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论语》,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
《论语》部分内容(见详表)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1、利用每天晨会和晚放学前5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诵读,每次诵读5遍,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2分钟比赛背诵一条论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名著,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论语》诵背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利用黑板报的一块专门开辟出经典诵读专栏,从第一章《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开始,每周抄写一段。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背过的同学自己在上面打勾,并在星级评比台上奖励一颗星。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4、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5、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好做法经验推广等。
引导学生读经除了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长远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爱读书的习惯营造良好班级风气,丰富学生的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的精力是很充沛的,不用在此处,就用在别处,总之,我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自由、自信、温馨的诵读环境,让经典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
五、诵读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周《牧童》
《
论语
学而篇》节选之一
《城东早春》
第二周《
论语
学而篇》节选之二
《柏林寺南望》
《论语
为政篇》节选
第三周《山房春事》《
论语
八佾篇》节选之一
《春思》(其一)
第四周《
论语
八佾篇》节选之二
《霜月》
《
论语
里仁篇》节选
第五周《农家》《
论语
公冶长篇》节选之一
《农家望晴》
第六周《
论语
公冶长篇》节选之二
《题君山》
《
论语
澭也篇》节选之一
第七周《春暮》
《
论语
澭也篇》节选之二
《客中初夏》
第八周《
论语
述而篇》节选
《夏意》
《
论语
泰伯篇》节选
第九周《题兴化寺园亭》
《
论语
子罕篇》节选之一
《秋思》
第十周《
论语
子罕篇》节选之二
《离思五首》(其四)
《
论语
先进篇》节选
第十一周《与小女》
《
论语
颜渊篇》节选之一
《春思》
第十二周《
论语
颜渊篇》节选之二
《题都城南庄》
《
论语
子路篇》节选之一
第十三周《题金陵渡》《
论语
子路篇》节选之二
《子夜吴歌》(秋歌)
第十四周《
论语
宪问篇》节选之一
《子夜吴歌》(冬歌)
《
论语
宪问篇》节选之二
第十五周《惜牡丹花》
《
论语
卫灵公篇》节选之一
《赠范晔》
第十六周《
论语
卫灵公篇》节选之二
《送梁六自洞庭山》
《
论语
卫灵公篇》节选之三
第十七周《客中作》
《
论语
季氏篇》节选之一
2.国学诵读计划 篇二
我园作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协作课题“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协作单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以及全园教师通力合作,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 确定我园国学教育的教材为小班《弟子规》, 中班《三字经》, 大班《古诗》, 这些国学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传统文化, 是历代先贤们的总结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幼儿时期, 孩子的记忆力好, 对于诵读的内容很容易熟记于心, 到了他们能理解的年龄, 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因为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 就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我园的特色是“在多元阅读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国学经典课程教育作为它的一个分支, 我们将认真落实开展, 在幼儿园生活的各领域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了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在园活动。我们国学教育的落脚点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活动”。而是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比如:午餐前让幼儿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育幼儿饮食时不要挑挑拣拣, 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三、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1.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 我们精心选择的经典诗歌和歌曲, 韵味十足地飘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和家长们浸润在优美的古典文化中, 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 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大家爱上国学, 喜欢诵读。在早操活动中, 我们选择的韵律操音乐充满浓郁的国学气息, 下午操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 如小班的《弟子规》, 中班的《三字经》, 大班的《江南》, 教师编排的动作充满古韵, 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午餐活动中,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集体荣, 我才荣。食堂里, 有规矩;勿喧哗, 食不语。爱公物, 惜粮米。”“先长辈, 坐端祥, 食勿喧, 嚼勿响。双手递, 稳端放;心愉悦, 食饭香。”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每周一次,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 激发幼儿诵读的乐趣。在每月的课例研讨中, 我们也将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结合幼儿园的感恩节, 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课程,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把教育寓教于游戏中,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验, 同时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真正达到“快乐学国学”的课堂效果。国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我园教师对国学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幼儿园环境板块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 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上, 坚持以幼儿为本, 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进行更好的和社会化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进园的长廊上, 我们精心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图片, 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幼儿和家长生活的, 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家长们在离园活动中能带着孩子在那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博大精深的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幼儿的心中。在二楼的通道里, 布置着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各类照片, 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 看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表演的照片, 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在台上自信地演出, 穿着古时模样的汉服, 手拿书籍, 大声诵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很感动。幼儿在经过这里时, 还会停下来说一说, 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说上两句国学经典的句子, 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诵读国学带来的自信。
通过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的活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 教师凭借和筛选“经典诵读”的精华,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在园时, 幼儿懂得了分享和谦让;在家里, 他们会给爸爸妈妈拿上拖鞋, 为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 吃过晚饭还会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说明,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让孩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表明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特别是在幼儿的启蒙阶段, 性格形成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我园也开展了国学教育, 通过诵读经典, 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一生基础。
3.国学经典诵读之 篇三
【关键词】国学;孟浩然;田园诗;友情
孟浩然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谈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的确不薄,语谈仅仅是外表,主客之间的情谊,由谈初到清真最后清切。这是内在的韵味散发出来的醇香,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正是谢榛语的那种“清音有余的感觉”。
有关友情的描述,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真切的表达了知心朋友,情谊深厚,即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眼前。显示出友谊的真挚。胸怀的阔达。可见人生中拥有真诚的朋友,心中便不会孤独,当代人也常说:多一个朋友,便多一条路。是啊,真正的友谊就是不顾及对方的社会地位,富贵贫贱,美貌与丑陋,而注重双方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注重自然,注重默契。很多唐诗中体现了这种情感: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维的《山中送别“除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常见天际流。”而最令人欣赏的友谊之情,是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体现出的那种“淡”“真”“切”的淳朴自然的朋友之情,值得大家细细赏读:
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这”一邀一致,文字上毫无渲染,召之即来,简单而随便,好似小学生在日记本上写的一日行程一样的朴素而平淡,再加上“鸡黎”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只简朴而随意,这样,客人和主人彼此的心扉毫不顾及地向对方敞开,客人不嫌弃你农舍之主而降低身份,主人不谄媚你达官显贵而升官发财,那就盘腿而坐,促膝而谈,气氛润恰而平静,不讲虚礼和排场,如此幽静而祥和,这不仅是主任和客人的真挚情谊所至,也有清新愉悦的环境所衬托,你看那外景——“绿色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一近一远,近景绿树环抱,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荡开笔锋,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让村庄不显的孤独。一“合一“斜”,静中含动,景都活跃着,人怎能闲坐,于是主客敞开胸怀,娓娓而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放眼望去的不仅是主人和客人,而且也将读者的眼球引向这这特定情境当中去,随着主人和客人一起欣赏: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那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荫怀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于是,话桑麻中,主人与客人的欢声于笑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际,正是在这种情景氛围中,客人忘记了仕途的荆棘丛生,名利得失,他从主人的笑语中寻到了安然,坦率,真实,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中,盼到了已久的向往之地,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他心境平和,思绪舒展,举猎灵活,自然省净,这样的环境,谁愿意离去,谁不渴望再来,虽然没有说出自己乐而忘返的想法,但客人和主人的情谊无需再遮掩,淳朴而诚挚溢于言表,于是,再不需客气,我想我做客人既主人,主人即客人,下次的约会,定在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不请自到,那种率真,那种理直气壮的情怀,好比小女孩在父亲跟前撒娇:“我要,我要,我就要。”古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此句看死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首句“一邀一致”尾句“还来就菊花”,此外既感到篇法圆紧,有体会到客人的洒脱自然。
当然,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有用张扬和比喻的手法体现的,如李白的《赠汪伦》:“讨还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不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清湛,更出动离人的情怀,难忘王伦的深厚情谊,水深轻身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比物手法形象的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王伦送李白的情意更有多深呢?李白毫无掩饰的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与王伦不一般的情意:“不及汪伦送我情。”耐人寻味。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着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载》显然,秒就妙哉“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才用比物手法,便无形的情意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有清真。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赠汪伦》相比较,纯属于平淡的叙述至此,没有一句夸张之句没有一个兴奋之词,但到了平头百姓的谈话,让我们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进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场景——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力形式与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诗词是在平淡中蕴涵着深藏的情谊,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虽只有鸡黍,但那份友谊之情,却一点都不薄,而是主客情深的精妙之处。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谊演绎的谈中含真,真中含深,深中含切。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4.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篇四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
经典渗透生活,书香伴随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一是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朗读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协商和德育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中国传统经典阅读之路,营造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2)建立中国经典阅读教材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3)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好人们更满意的学校。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古典诗歌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寓意深刻,境界动人。是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景的古诗,学生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祖国如画的风景,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国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崇高理想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越发令人思考,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部分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注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达到目标
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
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
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赵心镜小朋友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小朋友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赵心镜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习中。
二、近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习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习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习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五、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5
xx街道东平社区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读经”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它是广泛发起和精心组织的
我们把经典阅读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切入点,在组织中国经典阅读中注重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社区未成年人良好的文明习惯。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范围,确保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制定了中国经典阅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和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充分引导、突出特色、打造优质产品的原则,呼吁社区未成年人主动参与经典阅读活动。
第二,注意宣传,营造氛围
以阅读中国经典为重要内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利用社区布告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编排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儿童“诗中有画”的精神作品,营造丰富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让“背诵中国经典,做一个贤惠的少年”,“与经典为友,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广为人知,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5.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仁民爱物》和《责己恕人》,共有八课。第三单元主要择取了先贤关于仁爱的论述,对孔孟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进行了评析和推介;第四单元选取了如何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论述,阐述了为人处世注重道德修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第三单元
第一课天道立仁2课时
第二课为仁之方2课时
第三课安仁守仁2课时
第四课仁民爱物2课时
第四单元
第一课责己内省2课时
第二课改过迁善2课时
第三课以恕为道2课时
6.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篇六
马楼小学 李亚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7.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思考 篇七
学生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感兴趣, 给故乡制作一个影集, 把故乡装订成册, 对故乡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历史渊源来一次整合, 告诉更多的后来人, 告诉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 让学生及时了解故乡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历史名人。这样一本地方教材, 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一、背景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需要很好地学习。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这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 “国学经典诵读”就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帮助。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 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对学生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据介绍, 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3~13岁) 熟背经典诗文, 平均每天20分钟, 坚持3年, 将终身受益。这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是激活传统, 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历数近现代文学巨匠、名人, 从小就有扎实的背功, 深厚的古诗文底子。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 从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许多经典古诗文。苏步青读小学时, 《左传》《唐诗三百首》能背诵如流。冰心四岁时就能熟背随园全部女弟子诗。现在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 在讲话中能引经据典, 博古通今, 他在青少年时期肯定有扎实的古诗文背功。
二、主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始终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路径。最终收效最好的是教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 都是很好的文本。
三、过程与结果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探索出经典诵读的多种途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诵读。
每天早晨课前20分钟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每周的校本地方课程, 拿出1节课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辅导。老师专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
(2) 摘抄。
从二年级开始, 就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摘抄积累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 无论是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 凡是遇到名句、名篇、美文段落, 就要记录下来, 并且多诵读几遍。在课堂上要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如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名联”方面, 就要求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积累20副对联;学习描述春天的古诗, 就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3~5首描述春天的古诗;学习名人名言, 就要求他们从校园内、家庭中积累10句名人名言。
(3) 讲谈。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 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 讲谈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说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4) 比赛。
在班级进行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比赛分抢答、必答、口答、笔答、表演等多种形式, 并有接龙赛、抽卡赛等种类。
通过几年的诵读活动, 有部分学生能够熟背,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读,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不但没有影响教学成绩,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这样, 学生的人格发育、语文素养均得到了提高,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评析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其间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 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她是民族的教科书,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古典诗文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 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 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养剂。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妙、顿悟人生真谛, 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 点燃创造之火, 启迪灵感, 增强其原创力。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 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 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就是为了补人文教育这一课, 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8.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篇八
[关键词]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 诵读诗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古典诗文丰富语文课堂有其深远的意义。但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习教育,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发兴趣—导之以法—引导背诵—课外摘录—灵活运用”的古诗诵读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身心修养。
一、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它有兴趣的接受得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浅显的诗,让他们感到读诗并非难事,以此来调动和激励他们自学和自读古诗的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能背的古诗背诵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他们接触过的部分简单的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就增强了。
二、导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大量诵读古诗文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数量。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导之以法。
一是学诗授法。以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注重指导学生读诗的方法,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细读—精读—感悟”三步骤自读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二是配诗悟法。学完课本里的一首古诗后,教师补充一首易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求同存异,让学生进行自我体会和巩固。如在学习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时,我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了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了春天无限的创造力。这样指导,学生就容易领会和掌握诗歌了。
三、引导背诵
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诗方法后,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古诗背诵。首先,我引导学生总结背诵古诗的一般方法,即通过适当解说,引起学生对内容产生注意和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浅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来引导背诵。这样,学生愿意读,以后也会记得住。教师可采用词组语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有了背诵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系列的背诵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再适当引入一些与古诗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的特性或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或展开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的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其实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样理解以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进行关注并产生兴趣。
四、课外摘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书时随手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名人名言或警句、精彩生动的片断描写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论是哪一首经典诗文,都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最终沉淀而形成。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了工夫,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诵读,感悟诗意,找出名言名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边引导,边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摘录记住了重点词句,再加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背诵起来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五、灵活运用
在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古诗。但对此我不会作过高的要求,不会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产生惧怕心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运用效果甚佳。有部分学生就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的篇章,有部分学生还能尝试着写诗,并能写出一些小有韵味的古诗来。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里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路在曲折后出现开朗,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就会出现新的境界。理解了诗意后,学生在习作中或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这句诗,从而将古诗合理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名言名句既能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和自读古诗的兴趣,又能鼓舞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目的。
此外,当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应注意不要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对此,我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读诗指导”,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相关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的大意,还有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记忆。二是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古诗、背古诗。三是利用下课10分钟的时间和课外活动的30分钟时间,让各个语文组长检查同学的古诗背诵情况。有时,我也会搞突然袭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检查我。老师,检查我。”看到他们兴致如此高涨,我常常会面带笑容、心情舒畅。
经过几年时间的古诗文诵读,学生们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的作文中,学生们的古诗词运用自如。如一个学生在《教师节的礼物》中引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听老师讲课,写作业时就去抄别人的答案,这不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像这样句中有诗、朗朗上口的句子随处可见。
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不但会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而且还能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各班学生表演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大家受益匪浅。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落后,没有先进文化和科技,就会任人宰割;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愚昧无知,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和异化,甘为奴隶,受人鄙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诗文,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就算身在他乡,心也会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一代代流淌,永不停息!
[1] 黄桂梅.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0(14).
[2] 金延旭.诵读古诗词,增强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谈我校在推普活动中引入古诗词诵读的做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9.市局国学诵读通知 篇九
任教体通[2011]26号
任丘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通知
各学区中心校、市直各中小学: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诵读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中小学生 健康成长,依据《沧州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中深入开展国学经
典诵读活动的通知》(沧教思政2011-13号)的要求,.市教育体育局决定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 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 承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 广大中小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国学 经典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道德观念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塑造中小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 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积极 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二、组织领导
各学区中心校、市直各中小学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认识在 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成立国学经典诵读领 导小组,结合《沧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好本学区(校)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责任到班、责任到人,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同时,市教体局会对本地中小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活动内容: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沧州市教育局选取了各学 段的阅读书目,制订了诵读活动的参考进度。各学区中心校、市 直各中小学结合《沧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诵读篇 目做好此项好工作,也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有条件的学校 可适当扩大阅读范围。
活动形式:要制定诵读计划,有总结;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要结 合晨读、自习课等确定固定诵读时间(每天 30分钟左右),确定领诵人。要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营造氛围,使校园处处弥漫着 浓郁的书香气息,书声琅琅;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提高学 生的诵读积极性,并不断创新形式。
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总结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将本校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历程制成光盘,与书面总结于12月底 一并报市教育体育局普教科参加“任丘市中小学经典诵读”先进学校评比。
附件:沧州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中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活动的通知 任丘市教育体育局 2 011年5月1 3日
附件:
沧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培育,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决定在中小学中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塑造中小学生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国学经典读物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学、哲学和美学知识,语言优美,意存高远,在中小学生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诵读国学经典对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二是有利于在中小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道德伦理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在中小学生中建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经 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 达应用技巧。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目学 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 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识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 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 5 00个生字,认识3000 个生字。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 经》(1128字)、《百家姓》(568字)、《千字文》(1 000字)、“弟 子规》(1080字)等四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776字,其中 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统筹安排诵读进度,统一学生诵读篇目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市教育局选取了各个学段的阅读书目及 制定了诵读活动参考进度。各单位可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有条 件的学校可尽量扩大阅读范围。
(一)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Ⅸ三字经》,学期后段诵读《弟子规》。
第二学期:学期前段诵读《千字文》,学期中段诵读《百家姓》,学期后段诵读《治家格言》。
(二)小学二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笠翁对韵》上,学期后段诵读《笠 翁对韵》下。
第二学期:学期前段诵读《幼学琼林》,学期后段诵读《增广贤文》。
(三)小学三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大学》,学期后段诵读《中庸》。
第二学期:学期前段诵读《论语》,学期后段诵读《孟子》。
(四)小学四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诗经》部分篇目,学期后段诵读《易经》部分内容。
第二学期:学期前段1-8周诵读《礼记》,学期后段诵读《孝经》。
(五)小学五年级
第一学期:诵读《老子》。
第二学期:诵读《孙子兵法》。
(六)小学六年级 第一学期:诵读《荀子》。第二学期:诵读《墨子》。
(七)初中一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中庸》学期后段诵读《荀子》。第二学期:学期前段诵读《大学》学期后段诵读《论语》。
(八)初中二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老子》学期后段诵读《孙子》。第二学期:学期前段诵读《孟子》学期后段诵读《墨子》。
(九)初中三年级
第一学期:学期前段诵读《诗经》,学期后段诵读《礼记》。
第二学期:复习初中阶段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
(十)高中各年级
自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三、规范诵读标准和要求,确保诵读时间
国学经典诵读关键在“诵读”,即“出声的读”。通过长期 诵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 是让学生在长期坚持的诵读过程中了解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精髓,并最终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诵读活动切 忌死记硬背和列入考试。
(一)做好导读培训。各单位从现在开始要进一步加强各班 导读教师的培训,从字词读音到内容讲解都要对导读教师进行较 为全面的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二)保证诵读时间。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每天进 行30分钟左右的诵读,天天坚持。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次由导读教师签名记录。诵读时要求通篇反复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在规定诵读时间内,学生能达到自然张口成诵最好,不做过细讲解,不要求学生会背。坚决贯彻“不增加学生课业负 担”的原则。
(二)加快诵读进度。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诵读进度,每篇目 大约反复诵读30遍即可,定期更换篇目,不要执著于让学生全 部背过,更不要强求学生背诵程度上的步调一致。要进度,重过 程,不强求于达到何种程厦。
(三)保护诵读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 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 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四)创新诵读形式。要积极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 读,持之以恒。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采取有效可行的 措施,妥善解决诵读活动所需图书的购置费用。要确保全员参与,让每一名中小学生切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厚的育人 氛围中健康成长。
主题词:基础教育 经典诵读 活动方案 通知
沧州市教育局办公室011年4月8日印
10.国学经典诵读体会 篇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11.小学阶段扎实推进国学经典诵读 篇十一
关键词:国学经典;时间;形式;背诵
一、6~12岁左右的少年适合读哪些国学经典
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儒释道三家,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因为孔孟更入世一些,他们讲的多是人情世故,语言也更为朴实,文风也更为扎实,更适合孩子。都要以人为本。讲孝道,讲师道,讲仁爱,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国学的,最宜从蒙学读物学起。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蒙学读本《三百千》《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如果之前接触过蒙学经典,可以渐进到“四书五经”及“老庄”。
二、怎样读国学经典
1.时间
每天十五分钟左右读起,循序渐进。可以早读、午读时间,可以是自习闲暇,可以是在家里亲子共读。重要的还是培养坚持的韧性。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2.形式
多彩的活动,培植诵读经典的兴趣通过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典故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画经典,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或者插图;演经典,表演展示、内化了学生学习的所得。当学生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氛围。
3.关于背诵
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诵,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又忘了。不如让学生在轻松、安定、愉快的状态下多读、熟读、常读、长读,水到渠成,背的结果自然就实现了。
我国优秀的古典国学经文意存高远,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诵读国学经典,就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长期坚持诵读的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深邃,习作充满意趣;对人文、历史见识广博,谈吐不凡;蒙童养正,熏陶品格,培养意志。
参考文献: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国学诵读计划 篇十二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 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 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 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 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 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 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 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 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13.国学经典诵读致辞 篇十三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全体师生相聚这里,将要共同品味一餐美味的国学盛宴。在此,首先允许我我代表学校对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华诗文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阅读经典诗文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可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对我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次活动,是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又一次盛会。目的在于营造浓郁的读经典、诵经典的氛围,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同学们,诚实的语言需要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善良的心灵来领会。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来发现,更需要道德的栋梁来支撑。希望全体同学以本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为契机,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常态。爱中华,读经典,让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14.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篇十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选择诵读书目,并且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筛选了部分经典语句,希望各班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诵读。每学年下学期纳入适当纳入质量检测。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
第一部分:必背内容育人篇(从“人之初”到“及老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第二部分:选背内容历史篇(从“经子通”到“夕于斯”)
第三部分:必背内容勤学篇(从“昔仲尼”到“宜勉力”)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第一章 开宗明义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第二章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第三章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第四章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第五章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第八章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三年级:《笠翁对韵》节选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一东·其一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濛濛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 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东江上 漫漫朔雪冷渔翁
二冬·其一
晨对午 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球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 仙李盘根调国派
沉香亭畔 娇杨擅宠起边风
三江·其一
奇对偶 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缸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 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 英雄天子汉刘邦
四支·其一
泉对石 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 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 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 战士边头争保塞
一犁膏雨 农夫村外尽乘时
五微·其一
贤对圣 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 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 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庙 老柏参天四十围
六鱼·其一
羹对饭 柳对榆 短笛对长裾
鸡冠对凤尾 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 王屋对匡庐
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 和靖孤山梅蕊放
轻阴清昼 渊明旧宅柳条舒
七虞·其一
红对白 有对无 布谷对提壶
毛锥对羽扇 天阙对皇都 谢蝴蝶、郑鹧鸪 蹈海对归湖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脍竟归吴
琴调轻弹 杨柳月中潜去听
酒旗斜挂 杏花村里共来沽
八齐·其一
鸾对凤 犬对鸡 塞北对关西 长生对益智 老幼对旄婗 颁竹策、剪桐圭 剥枣对蒸梨
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 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鹊权借一枝栖
甪里先生 策杖垂绅扶少主
于陵仲子 辟纑织履赖贤妻
九佳·其一
门对户 陌对街 枝叶对根荄
斗鸡对挥尘 凤髻对鸾钗 登楚岫、渡秦淮 子犯对夫差
石鼎龙头缩、银针雁翅排 百年诗礼延余庆、万里风云入壮怀
能辨名伦 死倚野哉悲季路
不由经靴 生乎愚也有高柴
十灰·其一
春对夏 喜对哀 大手对长才
风清对月朗 地阔对天开 游阆苑、醉蓬莱 七政对三台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 香风十里望仙阁
明月一天思子台
玉橘冰桃 王母几因求道降
蓬舟藜杖 真人原为读书来
四年级:《增广贤文》节选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上集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路遥知马力,事久见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良宾方不顾,应恐是痴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得宠思辱,居安思危。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善事可做,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言难得,恶语易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而无信,不须礼之。一人道好,千人传之。若要凡事好,须先问三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者是好,不学不好。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人生知足时常足,人老偷闲且是闲。用心计较般般错,退后思量事事宽。
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万金良药,不如无疾。千经万典,孝义为先。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人各有心,心各有见。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以直报怨,知恩报恩。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夕阳无限好,只恐不多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教子教孙须教义,栽桑栽柘少栽花。
根深不怕树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下集
前人俗语,言浅理深。补遗增广,集成书文。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勤俭为无价之宝,节粮乃众妙之门。
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择子莫择父,择亲莫择邻。事从根起,藕叶连心。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吾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怕事忍事不生事自然无事;平心静心不欺心何等放心!好话不在多说,有理不在高声!在一行,练一行;穷莫失志,富莫癫狂。隔行莫贪利,久炼必成钢。晴带雨伞,饱带饥粮。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男子失教必愚顽,女子失教定粗鲁。百战百胜不如无争,万言万中不如一默。冤家宜解不宜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跌倒自己爬,望人扶持都是假。人不知己过,牛不知力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愁无路,就怕不做。须向根头寻活计,莫从体面下功夫!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能言不是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非亲做,不知难处。积钱不如积德,闲坐不如看书。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家打墙两家好看。天下礼仪无穷,一人知识有限。靠山吃山,种田吃田。金银到手非容易,用时方知来时难。听人劝,得一半。
不怕慢,只怕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事非亲见,切莫乱谈。打人莫打脸,骂人莫骂短。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志不同己,不必强合。勤俭持家富,谦恭受益多。栽树要栽松柏,结交要结君子。父母养其身,自己立其志。待有余而济人,终无济人之日;待有闲而读书,终无读书之时。
此书传后世,句句必精读,其中礼和义,奉劝告世人。勤奋读,苦发奋,走遍天涯如游刃。
五年级:《中华成语千字文》节选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1.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3.人文初祖
赤县神州,地老天荒。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物华天宝,灿烂辉煌。人杰地灵,万世其昌。三皇五帝,视民如伤。经始大业,万古流芳。神农教耕,沐雨经霜。遍尝百草,救死扶伤。轩辕黄帝,始垂衣裳。成命百物,律吕调阳。结绳记事,难得其详。仓颉造字,天雨粟粮。刀耕火种,驯牛牧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植谷采桑。日落而息,处顺安常。尧天舜日,鼓腹击壤。天下为公,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深孚众望。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10.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22.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重情重义。以和为贵,求同存异。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温良恭俭,忠信孝悌。尊老爱幼,子孝父慈。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幼有所养,关怀备至。老有所终,反哺之私。舐犊情深,倚闾之思。寸草春晖,昊天罔极。手足之情,同气连枝。兄友弟恭,深情厚谊。青梅竹马,心有灵犀。两情相悦,山盟海誓。燕尔新婚,如胶似漆。伉俪情深,连理比翼。相敬如宾,善解人意。白头偕老,恩爱夫妻。高山流水,惺惺相惜。取友必端,管宁割席。莫逆之交,同休共戚。一诺千金,无信不立。街坊邻里,缓急相济。守望相助,唇齿相依。成人之美,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水火不辞。四海为家,天涯游子。白云亲舍,莼鲈之思。树高千丈,情系故里。叶落归根,敬恭桑梓。中秋佳节,婵娟千里。花好月圆,今夕何夕。除夕春节,良辰吉日。辞旧迎新,吉祥如意。
27.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引人入胜。言简意赅,妙趣横生。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刻舟求剑,冥顽不灵。买椟还珠,舍质求文。画蛇添足,自作聪明。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狐假虎威,仗势欺人。揠苗助长,欲益反损。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运斤成风,神乎其神。叶公好龙,徒有虚名。杞人忧天,荒诞不经。杯弓蛇影,疑鬼疑神。滥竽充数,混淆视听。井底之蛙,孤陋寡闻。南辕北辙,背道而行。黔驴技穷,无计可生。塞翁失马,祸福相生。愚公移山,有志竟成。
28.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回味无穷。情爱无价,冲破樊笼。惩恶扬善,家传户颂。牛郎织女,恩深爱重。男耕女织,其乐融融。天命难违,劳燕西东。仙尘路隔,泪如泉涌。咫尺天涯,目断飞鸿。鹊桥相会,犹恐梦中。白蛇素贞,翩若惊鸿。断桥结缘,情之所钟。水漫金山,临危不恐。雷峰塔下,不改初衷。征夫白骨,十室九空。孟姜寻夫,忧心忡忡。千里送衣,水复山重。哭倒长城,天地动容。梁祝同窗,行吟坐咏。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海枯石烂,生死与共。化蝶双飞,千古传诵。嫦娥奔月,寂寞深宫。碧海青天,闲愁万种。哪吒闹海,波涛汹涌。初生牛犊,只手擒龙。莲花宝灯,法力无穷。沉香救母,胆壮心雄。颠僧济公,衣敝履空。抱打不平,博施济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35.江山如画
锦绣中华,江山万里。钟灵毓秀,瑰奇壮丽。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雪域高原,世界屋脊。莽莽昆仑,横空出世。天山南北,绿洲戈壁。林海雪原,冰天雪地。泰山独尊,封禅拜祭。嵩山禅宗,少林绝技。黄山松石,斗怪争奇。华山独径,绝壁悬梯。武陵桃源,雾锁烟迷。蓬莱仙境,蜃楼海市。西湖潋滟,浓淡相宜。钱塘潮涌,沸天震地。天涯海角,花香四季。宝岛台湾,风光旖旎。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黄河九曲,逶迤天际。壶口飞瀑,磅礴大气。长江奔腾,一泻千里。三峡湍流,千仞壁立。百川归海,汪洋恣肆。一碧万顷,鸥翔鳞集。文明摇篮,九州禹迹。炎黄子孙,繁衍生息。江山如画,叹为观止。千古风流,感慨系之。
六年级:《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17.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19.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2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27.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讲解】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43.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46.见义不为,无勇也。
【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讲解】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哲理篇】
48.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尽善尽美)
【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讲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小古文100课》名篇精选
(此十五篇可供学生阅读,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做好衔接,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背诵,不做统一要求。)
1.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2.日 时
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3.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4.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6.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10.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1.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2.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14.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5.北冥有鱼
【国学诵读计划】推荐阅读: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10-13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08-17
国学诵读08-12
国学经典诵读意义10-08
国学诵读演讲稿07-03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08-13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09-12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感想11-03
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07-23
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