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2024-09-27

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精选17篇)

1.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一

幼儿园小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新《纲要》中,我国第一次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我园一直将幼儿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也充分肯定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

早期阅读活动,主要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主,在幼儿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兴趣带幼儿走进阅读,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实现“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阅读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阅读呢?

(一)追求教学艺术,吸引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让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

1.在教学中用百种语言表现阅读内容。

老师用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等吸引幼儿,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阅读活动后,也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小班幼儿受年龄限制,往往会看,能懂,但却不会表达,也没有信心去表达他们有能力表达的内容。所以,针对小班幼儿特点,我们以人类特有的语言符号,结合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等其他表达方式,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表现,提高幼儿的兴趣。

2.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

该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充分调动起幼儿的视觉、听觉和感觉。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幼儿身临其境、感同深受。老师引导孩子发现,很多好听好玩的故事还能在书中找到,他们会萌发去书中寻找乐趣的念头。幼儿兴趣大增,爱上阅读。

3.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支持阅读。

在本学期的阅读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丰富的延伸部分来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等。比如:在阅读《今天穿什么》后,我们开展了图书制作活动,请幼儿设计四季穿的衣服,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为什么我不能》后,班里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自信,等等。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投放适合小班年龄的书籍。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主要通过看图和触摸等进行阅读。老师在投放阅读材料上应根据幼儿特点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而且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一些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内容,一些内容简单有趣且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一些边看边操作的幼儿幼儿用书等,对幼儿无疑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摆放图书过程中,我们也尽量涵盖每一发展水平的幼儿,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语言区提供相应的图书,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幼儿愿意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

2.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区环境温馨舒畅,墙面面贴上“我会轻轻”等由幼儿自己看书时的照片制作的图片,让幼儿自觉的形成安静阅读的氛围。阅读图书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我们还组织幼儿去看哥哥姐姐阅读,通过观察和自我体验,初步形成正确阅读的概念。

(三)结合多种途径,提升阅读兴趣。

1.利用区域为幼儿提供阅读平台。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语言角”、“表演台”等活动区域,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着幼儿。我门把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头饰、图片等投放进区域,他们对学过的内容都熟悉了,很愿意玩一玩、说一说。还鼓励他们将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

2.家园合作,带动幼儿阅读。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在家看一些书,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读物和指导阅读。我们鼓励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我们充分利用园所优势,向家长推荐儿童读物,建议家长来阅览室借阅读本,引导孩子共同读书,讲故事,朗诵儿歌等等。让家长充当合作者与幼儿共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此外,鼓励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在那里孩子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书,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为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阅读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还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利用固定材料外的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规律以及幼儿日常生活与阅读教育相结合,通过不断感知内化,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

镜头一:午睡前,小朋友安静地躺在小床上听老师讲故事。镜头二:饭后散步中,老师正在结合秋天跟小朋友回忆儿歌《秋妈妈与果娃娃》。镜头三:在幼儿听过一定的故事以后,向老师点故事:老师,讲《小兔乖乖》的故事,讲《三只小猪》,讲《布丁鼠》……

通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实践,我班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不再有原先的无所适从和缠着让老师讲故事了。他们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大胆、自信,愿意自己看书,还能在其他幼儿面前说一说。由于阅读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事,阅读能力上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能创造性地仿编,部分幼儿开始探索与别人讲的不一样……

我想,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引领幼儿尽早进入奇妙的阅读世界,感受阅读的独特魅力!

2.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二

一、创造丰富具体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只有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其潜能。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接触的事物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教师要在教室里为幼儿创设最佳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从而唤起幼儿对水墨画的学习欲望。

例如水墨画活动《可爱的毛毛虫》中,教师在活动前先带领幼儿观察毛毛虫,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毛毛虫的图片、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不同姿态,如直的、弯的等,为接下来的水墨画活动《可爱的毛毛虫》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生动有趣的水墨内容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绘画特点, 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教师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采用拓印、滚、吹等形式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作品。

例如毛毛虫是小班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小生物, 于是我将毛毛虫定为水墨画内容。在活动前,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树叶上的毛毛虫,并且提供各种毛毛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然后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请幼儿在宣纸上用手指印画。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敢下手,但经过我的指导,孩子们都开始动手在宣纸上印画毛毛虫,印得不亦乐乎。最后我在作品呈现的时候画上眼睛、触角、脚,让孩子的作品更生动。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印得非常棒,有大小不一样的毛毛虫,还有各种颜色的毛毛虫,如红毛毛虫、黄毛毛虫、蓝毛毛虫、甚至还有彩色的毛毛虫……

三、在水墨画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增加其自信心

小班幼儿年龄还小,不能期望他们的水墨画多么好、多么像, 幼儿是需要鼓励与赞赏的, 只要小班孩子积极地投入活动,教师就应该大大地表扬、鼓励。老师适时地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真好看,颜色可真美呀”或是“如果……将会更好”,帮助幼儿树立对水墨画的兴趣和自信心。尽可能地避免指责的话语, 如:“难看死了, 你真笨! ”否则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幼儿对水墨画活动失去兴趣。

例如在水墨画活动《可爱的毛毛虫》中,圆圆小朋友平时聪明伶俐,印得很快,但毛毛虫的身体总是画不好、画不圆,总是说自己不会画,要放弃,然后我建议他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 很快他就得到启发,开心地对我说:“张老师,看,我的毛毛虫身体画圆了。”

四、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的水墨画作品

因为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有差异,绘画能力上也有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对于有进步的幼儿要表扬,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对表现不好的幼儿更要鼓励,使每个幼儿对自己都有信心,以诱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例如在评价小班幼儿水墨画《可爱的毛毛虫》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画的毛毛虫可真可爱,圆圆的、直直的身体,如果你能有不一样颜色的毛毛虫就更好了。”或者这样说:“这个毛毛虫很特别哦,身体是弯弯的,像在爬,如果这个毛毛虫的身体能圆一点就更好了。”

3.如何提高小班幼儿阅读的兴趣 篇三

我们小班幼儿的特点是:1.生活经验少,知识经验缺乏,小部分幼儿可以随着老师的讲解和引导进行阅读,但时间较短,持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2.阅读常规方面:还没有掌握翻书的方法,不会取放图书、爱护图书和安静阅读的能力。3.表现方面:多数幼儿不能简单表达图书中的内容、不能和他人共同看书或讲述、未能在大家面前背诵儿歌、讲故事。个别幼儿有拿倒书的现象,也有个别幼儿有撕书或咬书现象。针对如此现象,如何“探索激发、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仔细对《纲要》进行了解读,认真思考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观点,明白早期阅读是一项“集口语、书面语言、图画阅读、文字阅读为一体的全语言教育活动”。我们依托教材《帮我早读书》,探索各种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方式方法,培养小班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唤起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诱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1.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小班第二个月开始,利用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依托《帮我早读书》,每周进行四次集体教学,欣赏一些故事、儿歌,补充图画书的阅读、图片阅读、碟片阅读等。并借助字卡,完成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活动中,所有的字、词均从儿歌、故事中提取,字、词均有语言背景,既相互联系,又生动形象,如“太阳”,通过录音播放“太阳红、太阳亮、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节奏、韵律,让幼儿结合生动的线条、鲜艳的图画,感受“太阳”组成一个名词概念。幼儿还在活泼、生动的线条、色彩背景下,伴随着美妙的节奏、旋律、听着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手指着字,反复欣赏优美的课文,大量地吸收文字信息,丰富情感,激活记忆。幼儿通过画面、音乐、情景来感受课文的魅力,很快地调动起学习兴趣。视听结合,使幼儿在丰富的语言背景下接触字形,让下一步的识字生动起来,并且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奠定乐于学习的良好基础。

2 .创设环境,把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四者整合到一起。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把常见的物品标签化,引导孩子在识物的同时,同时认识文字符号。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钢琴”“电视机”“桌子”“椅子”“黑板”“窗”“门”等;一日三餐符号化,让幼儿既了解每天吃什么,又认识了文字符号;针对自然现象进行随机教育——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雷电、落叶等;音乐课中,把要唱的歌曲的名称和歌词写在黑板上;美术课中,用文字符号把要画的主题和内容告诉孩子。

3.室内外环境的布置:(1)教室内墙壁上制作两列“火车”运载“水果”;“菜园”里种满“蔬菜”。“水果”“蔬菜”上都用来更换每一单元的字宝宝,还有一幅能活动的《海洋里的“鱼”》,“鱼”上也贴上刚学的字宝宝,随时更换“鱼”的名称,幼儿饭前饭后都可以捉捉鱼、摘摘瓜,这些都是幼儿最感兴趣的;(2)在教室的走廊里设置“字宝宝园地”,将《帮我早读书》里所学过的字宝宝展示在这个园地上,平时引导幼儿认一认,读一读,与字宝宝玩一玩,使幼儿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字;(3)各领域渗透阅读。在早操、洗手、午睡等各种活动中,结合有关内容出示相应的字,让幼儿根据字卡作相应的活动,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4)在走廊设一个“好书分享屋”,希望通过“好书分享屋”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并提高幼儿阅读的机率,创设阅读的良好氛围,从而逐步实现对汉字的认识,从而对识字和阅读更加感兴趣。这样,室内外都有浓郁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教育,主动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常规,充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的阅读常规,是阅读的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基本阅读常规?

1.教给孩子爱护图书,知道翻书的方法,认识书的封面和封底等。每天对孩子进行下列训练:(1)取书、翻书、收书训练。老师放富有节奏、活泼的音乐,孩子一个接一个到“约定位置”取书回自己的座位。取书完毕,老师关掉音乐,指导孩子捏着页码翻书本,练习一页一页地翻书。这样,幼儿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取书收书的秩序。(2)认识书和定位训练:指导孩子欣赏封面、数数题目有几个字,它们是什么?说说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怎么样?再欣赏一下封底。(3)手眼协调训练:指导孩子边指小动物图案、数字符号,边说出名称、口手一致,一一对应。开始速度慢一点,逐步加快速度,小班幼儿,手口很难一致,往往是读的没有指的快,每天用10~15分钟让幼儿读书,坚持一个学年,幼儿基本掌握了。

2.培养孩子听赏的兴趣及能力:平时通过饭前饭后播放《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帮我早读书》的录音或光碟,形成习惯,加强幼儿听赏的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指导幼儿阅读时与游戏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1.运用丰富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阅读好奇心。首先,在阅读活动中,无论是指读还是翻书都得用上右手,我在孩子们的右手食指上画上了五彩小点后,孩子们便会用“小点点”翻书,找字宝宝了。其次,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指行的方法,我选择了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在幼儿右手食指背上贴上小红点当“火车头”,告诉幼儿书中的“字宝宝”都等着坐小朋友的火车,通过“开火车”游戏,让幼儿的“火车头”经过每个“字宝宝”下面,使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指读的方法。如在“点老五”的游戏,老师手拿字卡,走到小朋友中间,用手摸着小朋友的头说“点一、点二、点三、点四、点到老五就是他。”点一个摸一个,直到第五个,便请他站起来,认一张字卡。这样幼儿兴趣很高,都恨不得老师马上点到他呢!与此同时,还开展有趣的区域活动,投放各种各样有趣的、操作性强的材料,如:拔萝卜、钓鱼、果树开花、字卡开火车、插诗歌中漏掉的字宝宝等。使幼儿在玩玩、动动、做做中学一学,提高对识字、读诗歌、看故事的能力和兴趣。还制作各种各样的头饰,让孩子在表演区表演各个诗歌、故事等,这样,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游戏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各领域教学中,大大加深了对字的认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2.运用多变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阅读活动中,根据内容画出相关物体,将汉字与画画紧密结合起来。如画一所房子,请小朋友把“字宝宝”送到房子里做客。用肢体和语言让幼儿认识“字宝宝”,如:“游”——做游水动作;“写”——做写字状,帮助幼儿理解及记忆。或者让幼儿从老师的“百宝箱”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字宝宝”。

3.除了日常按以上方法的做法外,每周星期五还特别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如:《小动物们爱吃什么》《我们的五官》《转风车》《抛骰子》等等,幼儿特别感兴趣。

四、运用正确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教学评价是让孩子在肯定中“学会”,在“学会”中得到肯定,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从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对掌握得好的幼儿,要奖红花,强化阅读的愿望。对胆小弱小的、语音不准的、识字较少的,采取鼓励、迁移、赏识的方法,进行目标激励,这样,逐步提高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追求积极的学习状态,幼儿学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越来越有兴趣。

五、家园携手,巩固阅读兴趣

家长对幼儿阅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了阅读教育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我们通过家园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向家长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及简单的阅读游戏,请家长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没有压力和负担地进行阅读。每天晚上带孩子认一认我们所发放的小字卡,和孩子玩玩字卡的游戏,使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所认识的字,家长这样一对一的复习巩固,更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还向家长咨询开展“好书分享屋”活动的意向和看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丰富了“好书分享屋”的书源;为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门牌、路牌、广告等;多带幼儿逛书店或图书馆,让幼儿在琳琅满目的书海里自由地选购和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充分地调动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4.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四

语文组 藏佳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们终生受益。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金钥匙,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现在很多的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导致学生在阅读记叙文中对题意的不理解和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语文表述困难,回答问题牛唇不对马嘴,语文成绩不好,最终影响到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们阅读记叙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课堂主战场——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主动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记叙文最好的地方,也是教师们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阅读记叙文的主战场。所以第一要务就是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名著是有着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所以才得以流传至今并且经久不衰。但中学课本最后的名著导读却是学生们很少去触碰的地方,他们缺乏阅读热情,很难对这种长篇小说产生兴趣。而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一课或者两节课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长篇小说。以提高见识为目的,可以在课下布置关于该名著的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查找资料找问题,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在课堂讲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各抒己见去表达他们对该名著的看法和见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记叙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授之以渔,告诉他们记叙文的特点以及方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自己理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设图书角——激发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

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仅仅靠在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阅读教材及课本,远远满足不了中学生的需要.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书籍,大多学生都喜欢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更自主的、更方便的去阅读他们喜爱的文学和读物,所以在班级开设图书角是很有必要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三五本书带过来整理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好比一个读书库,学生在课下时间可以更充分的选择,自主去读书远比强制性读书效果要好的多.但是由于中学生在自主选择读物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定期给学生开设书单.张贴于班级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开设的书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我们可以每月一分享,分享读书感悟.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三、“授之以渔”——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积极性

读书一定不是一目十行,浏览式的简单阅读,这样的阅读太过粗泛,读完之后不会留下什么印记,学生往往只记住了情节的大概离真正的阅读还差很远, 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如何看书 怎样看书.在阅读记叙文应该在重点情节上反复阅读,必要时候多圈点批注,我们都知道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笔,随时圈点记叙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尽量动笔去写一下记叙文当中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引导学生遇到生字词时应该自主去解决.例如用工具书认字,学会查字典,自主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例如第一步使学生明确怎样读——即快速认真地把文章看一遍,粗略了解文章的内容,用笔圈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字典扫清障碍;第二步细细品味。品文章内容,品作者感想.在这一过程,学生要学会理清文章结构,并且能够复述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

第三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具有什么特点等,仔细推敲、品味关键语句。学生有目的的去进行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任务感,从而会更认真、仔细、深入地阅读文章,激发他们的思维,另外,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语文成绩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四、从“读”到“悟”——巩固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

勤于写读书笔记.我们在看书时,总会有很多共鸣和感悟.如果能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说话和写作的材料.除了写体会之外,还可以摘抄一些精彩段落,不做字数限制,不把它当成一种硬性要求的作业, 但要适当注重质量.“悟”是阅读的一个理想归宿.学生通过多读 品读 在读中感悟到文章中的情,在读中感悟到文章中的理,由 “读”到 “悟”再将 所悟所想以文字形式呈现,这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在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感慨,从而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中学生阅读记叙文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生阅读不能像小学生那样,看到课文只是会咿咿呀呀地读下去,没有任何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带着着问题读。比如,这篇记叙文的六要素各是什么?如果是写人的,描写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如果是写物的,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作文课时间做一个读书展示会,让学生上台去讲自己读的书或者记叙文给大家分享出来,可以分享文章内容或者自己的感悟

5.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五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现在的孩子,他们拥有广阔的活动天地,电视、卡通、动画深受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不一定都有浓厚的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1、以讲故事诱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以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阅获奖的学生,评比“阅读章”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4、创建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角”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角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二、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1、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例如: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我就会组织一个“三国小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教完《毛主席在花山》、《七律 长征 》、《青山处处埋忠骨 》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有关介绍革命历史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领略到伟人的伟大和平凡。

2、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我研究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童话类、科学类、节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创造性的读物。因此必须选择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如:在寒暑假有目的的向孩子们推荐了《一千零一夜》、《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狼王梦》、《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单凭这种读物、媒体的外在影响,学生的兴趣不会长久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正确、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件要事。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对于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法。每个学期初我就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

2、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

写于读书笔记之上。

3、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三、展示成果,巩固阅读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兴趣课进行赛读。(速读赛、朗读赛、读书知识赛等)。

2、展评

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

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诗海拾贝”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6.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六

那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呢?卢梭曾说:“读书不要贪多, 而是要多加思索。”鲁迅说:“读死书是害己。”朱熹说:“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陶渊明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在读书方法中梁启超最推崇的读法是抄录和笔记。总之,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不仅是要培养他们动眼, 还要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

下面将我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勉。

一、打造书香环境, 营造读书氛围

要想让孩子有阅读兴趣, 首先做父母的先要对阅读充满兴趣。很难想象, 一个不爱阅读的家长如何来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父母在一旁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 嘴巴里却命令孩子专心看书, 这样孩子会怎么想呢?孩子会心甘情愿的认真去看书吗?孩子只会觉得你是在娱乐, 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却要他去做一件苦差事, 一件他不想做, 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久而久之, 孩子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我从来不敢低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他们有他们的理解方法, 也有他们观察世界的模式, 当他们看到父母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也就会跟着去效仿。

二、启迪读书愿望, 提高读书品位

另外, 我个人觉得, 家长对于孩子读书的目的不要太功利。现在图书市场上的一些教材, 在编写格式上, 看上去都很严谨。一本书分为几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 全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家长们看到这样的书就会觉得“这本书提高能力, 那本书开发智力, 读这样的书孩子成绩一定提高得很快。”这种想法不可取。我们观察世界的模式, 已经在长期社会的侵染中, 丧失了思维的敏锐力, 我们只会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

三、家校共同努力,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对某种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是让孩子从根本上喜欢读书, 让他感受到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而是以读书作为快乐, 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获取精神上的陶冶。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不仅仅靠老师在学校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也和父母的陪伴是分不开的。孩子们无论大小, 都喜欢听大人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年龄小的幼儿, 建议晚上睡觉前至少有15分钟父母为孩子读书的时间;上小学低年级时, 孩子学了拼音后便可以开始自己用拼音去读书, 但是必须家长坚持陪伴, 同孩子一起读书, 保持着共同读书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时, 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也强了点, 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选购孩子喜欢看的书, 有时他想买的书, 不一定是家长觉得他应该看的, 但应该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书, 也许是其他同学爱看的, 或者是平时老师在学校所提到的, 或是他从其他途径得知的, 只要他自己喜欢, 就让孩子挑选。让孩子博览群书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拓宽知识面, 扩大孩子的视野, 丰富孩子的言语词汇, 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除了让孩子自主地选择图书, 还要让孩子学习制定读书计划———每天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而孩子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家长不要急于回答, 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到了高年级, 就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送给孩子一本精美的笔记本, 让孩子摘抄好词佳句, 要让孩子体会到书本是香的。

对于学校所举办的“读书节”活动, 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有条件的话家长也应该陪同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 这样更容易激发了孩子对读书的热情。对于孩子而言, 能够从小体味到读书是快乐的事情, 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这便是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四、巧用书本奖励, 激励孩子多读书

每逢孩子们欢庆“六一”时, 我都要提前走进书店精心的为我们班的孩子们购买一本具有儿童特色的读物, 拿回家还要认真地为孩子们留言:“XX小朋友:祝你六一儿童节快乐”、“又过了一年, 你也长了一岁, 愿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等话语,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结合男孩女孩的不同特点, 分别给他们购买了杨红樱写的《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 他们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共鸣, 提高了阅读兴趣。具有好奇心的他们在看完一本后, 又男生女生交换看, 这样一来, 让他们互相了解男生女生的世界, 也对彼此有了不同的理解。

总之, 兴趣是培养的, 而不是强迫灌输的。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一个持续的长久的工程。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 家长和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要有耐心, 多引导, 多鼓励, 通过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兴趣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我们改变不了社会,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培育自己的性情, 启迪自己的智慧;我们可以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来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让他们从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甘泉获得滋润。

参考文献

[1]张道芹.中学课程辅导.阅读——从低年级开始, 2013, 8.

7.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篇七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

1.通过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在开学初,我们带领小班幼儿看大班幼儿的图画作品展,小班幼儿观看欣赏,一幅幅色彩鲜艳,画面充满童趣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边看边发出赞叹:“哇,好漂亮啊。”我抓住时机及时鼓励孩子们,只要你们愿画、大胆地画,也一定能画得这样美,甚至比哥哥、姐姐画得更美。

2.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之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3.在教学中运用趣味形象语言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我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小老鼠”,我是这样说的,“一条小路,变座小桥,小小眼睛,短短胡须,长长尾巴。”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多种姿态小老鼠;又比如画“焰火”,先画一个点,上面画画、下面画画、左面画画、右面画画,红色画画、黄色画画、绿色画画……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簇美丽的焰火就画好了。

二、选择的绘画材料要丰富,让孩子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前幼兒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印画活动“公园里的花”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张正方形的报纸,幼儿只需轻轻揉皱,拿在手上,蘸点颜料,印在纸上,纸上便会有一朵朵美丽的花;又如在毛线拖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粗细不同的线,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在白纸上拖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一块美丽的手帕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要制作手帕,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然后再教幼儿在绘画中用画线、弧线、长短直线的基本的线条组合,最后到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眼中的事物。

四、教师指导绘画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如:在教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叫长耳朵,有叫红眼睛,有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给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调动了幼儿作画的兴趣。

小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点教师可以说“给小鸡喂米”,画短线可以说“下雨了”画长线可以说开火车了等。记得有一次在联系画直线“把小鸡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张鹏远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鹏远,你看你的栅栏有这么大的洞洞,狐狸来了会把小鸡抓走的,多危险啊!快把栅栏装多点,小鸡会感谢你的。”张鹏远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香蕉”中,刘贝贝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香蕉是不是坏了呀?坏香蕉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刘老师爱吃的大香蕉好吗?”她立即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之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在几学期的让小年龄段孩子在游戏中绘画的实践中,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8.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八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要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服务方式,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信息等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的阅读行为,分析各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才能较为准确地掌握他们各个阶段的阅读动机 , 从而在读者工作中掌握主动,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者的阅读兴趣千差万别,要培养他们好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做到符合读者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爱好。

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因素、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求知欲、性格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首先是通过阅读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引向一定不变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读者,培养读者阅读动机。中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职业尚未定向,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还不成熟。因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能是为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做好准备,主要是做好知识能力、行为思想方面的准备。图书馆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图书展览等来激发学生,把直接、间接主导和辅导的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阅读兴趣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是人们对阅读某种出版物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当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呢?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别,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者阅读兴趣是有它的广泛性、深刻性、选择性及自觉性。读者阅读兴趣都是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的,或是实践的需要而决定,亦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职业、活动、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而产生的.兴趣。而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凭兴趣,随意浏览,遇到什么看什么,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因此,阅读起来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书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爱好兴趣,提供不同的读物,并提供一些爱好以外的读物,作参考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 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 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 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9.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九

科研论文: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兴趣

【摘要】

版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版画的学习,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勤动脑、巧动手的习惯。在对小班幼儿的版画教学中,我努力寻求更多的途径,让孩子们对版画活动产生兴趣,在快乐的游戏中树立自信,真正愿意参与到版画中来。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受到版画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版画活动感兴趣,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版画活动 兴趣

版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其灵活的构图、淳朴的用色和幼儿稚趣十足的美感特点极为契合。通过版画的学习,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勤动脑、巧动手的习惯。因此,坐落在美丽版画之乡的我们幼儿园就把版画教学作为我们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中大班幼儿对版画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快乐的畅游在版画的艺术创作之中,而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却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生活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弱、绘画技能缺少,所以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甚至有的孩子干脆不动手。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小班幼儿的版画教学中,我努力寻求更多的途径,让孩子们对版画活动产生兴趣,在快乐的游戏中树立自信,真正愿意参与到版画中来。

一、创设版画活动环境,引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环境及教育,这是众所周知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又包括外部的环境布置和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在小班的版画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首先,我们为小班幼儿创设了优美的外部环境布置。九月新生入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感知觉特点,更新了园内的版画长廊,长廊里悬挂的版画作品色彩鲜艳,内容多为娃娃、小动物等。班级的墙饰也穿插着各种版画作品,颜色鲜艳,人物鲜明,让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活动环境。我们还有意识的告诉孩子这些作品都是版画,是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版画室里自己制作的,并带着孩子去版画室参观,看到哥哥姐姐这么熟练地操作,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

其次,我们在班上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美术材料。幼儿版画是一种需要用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既是操作活动就要有活动材料,而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还不够稳定,他们往往被外在事物本身的特征所吸引,因而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因此,我们在创设美工区域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版画材料,有吹塑纸、剪刀、油画棒、拓印板、浆糊、印章、瓶盖、树叶、油墨、油墨滚、水粉颜料等等,让孩子们边玩边做。如:《一盘好吃的蔬菜》就是孩子们用各种蔬菜的根部和水粉颜料拓印下来的。有了丰富的材料作后盾,孩子们制作版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最后,我们为小班幼儿创设了轻松自主的心理环境。我们不过于强调美术技能,不压抑孩子的个性,不使孩子成为简单模仿的机器。我们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版画活动中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去创作,去制作。如: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我们不会强求孩子的作品干净整洁,只要他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孩子们在创作时,我们处处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是独特的。总之,我们小心呵护着小班幼儿那颗萌芽的艺术心灵,使之自由自在地凭借版画创作这个媒介表现美。

二、游戏贯穿教学过程,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兴趣的活动一定伴随着快乐的体验,它能推动幼儿积极去从事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把游戏引入版画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幼儿边玩边画,边玩边做,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能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版画活动的兴趣。

1.版画活动环境游戏化。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每次版画活动前,我都为孩子创设一个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环境。如:纸团印画“花围巾”时,我就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围巾的世界,并在围巾上贴上眼睛、嘴巴,把围巾拟人化,让孩子感受到这么多的围巾宝宝在我们班做客,通过环境的渲染,幼儿版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2.版画活动名称的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化的名称能一开始就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如:用瓶盖印画时,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帮助小鱼吹泡泡”;纸团印画时,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做背心送给小鹿吧”;树叶印画时,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做棵大树帮助小鸡遮太阳”。就这样,每次活动我们都小动脑筋,把版画活动赋予游戏化的名称,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就会极大地调动起来,这种情感支撑会持续到活动结束,有时会更长。

3.版画活动组织游戏化。

版画活动组织包括开始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活动组织中渗透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幼儿版画活动的技能。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开始部分很重要,游戏化的导入能一开始就抓住幼儿。如活动“小背心”的导入:昨天,我做了一件小背心送给了小鹿宝宝,小鹿宝宝可开心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件小背心。在欣赏中,孩子们大胆描述小背心上的颜色,花纹,并大胆猜测是如何制作的,为后面的印画活动作了知识、情感上的准备。

版画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时,可用儿歌的形式使幼儿掌握版画技能,如拳头印画小脚丫时,我们就编了一首小儿歌“小拳头,攥攥紧,蘸颜料,用力印,印下来,变脚丫”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印画技能。版画活动结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激励幼儿、肯定幼儿,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活动结束时,我们以开展览会的形式,把孩子的作品一一展现,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在版画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如树叶印画“秋天的树林”时,我们并没有让孩子直接印画,也没有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印法,而是先组织孩子欣赏了树林的图片,让孩子感受到秋天的树林里不仅树枝上有很多叶子,地上也掉了不少叶子,树林里的叶子是各种各样的。在孩子积累了经验之后,组织孩子讨论:怎样来表现秋天的树林?有的孩子说可以用笔画,有的孩子说可以用树叶粘贴,还有的孩子说可以用树叶印画。在讨论中,幼儿各抒己见,兴趣盎然。最后,我们采用了树叶印画的表现方法,对孩子讲清了印画的要求,孩子们积极的投入了创作之中。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兴趣都很浓,创作的版画作品《秋天的树林》也是千姿百态,漂亮极了!

四、学习操作互相结合,增强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在小班幼儿的版画活动中,我们经常组织孩子欣赏版画作品,孩子们在欣赏活动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设计,学、练结合。在英国,老师很少用讲解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所有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这个环节也是以辅导为主,让幼儿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情发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创作家,孩子在富有创造气氛的学习环境中,必定会发挥他们不可限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儿童画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范画,等于给幼儿的绘画内容加了框,使幼儿的思维受到了束缚,造成消极的模仿,扼杀了创造的萌芽,禁锢了幼儿的天性,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在对小班孩子的版画教学中,采取大胆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开放幼儿版画活动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心”去创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从而愉悦幼儿的精神、情绪,发挥其创造心智,使其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健康的发展。

五、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自我评价指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力的判断。心里研究表明,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师在教育中整合评价,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而幼儿的创造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够理解,教师应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创造的结果。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个阶段某种艺术活动的特点,才能找到幼儿作品的优点、缺点及独特创意。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我们会创造多种机会。如:“你认为这幅画印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幼儿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发现自己、赏析自己、表现自己,进而发展自己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班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对于版画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版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受到版画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版画活动感兴趣,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10.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十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路径:把语文当语文来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学生的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有如下的体现:

1、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叶圣陶认为“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主张“教师之为教,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如在诗歌教学中,把诵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从而使自己走进诗歌中,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学习《天上的街市》可以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美读,感受诗中的蕴情。有的诗词,可以设计成以演唱为主的鉴赏课,如学习《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自我伴奏自我录音,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学习兴趣会大增。

对于学生构思的剧本、排练设计,辩论形式、演讲内容、活动安排,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综合性学习如何选题、演讲辩论内容的取舍、如何查找资料、表演时怎样注意感情的交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教师还要注重点评,每一项活动完后,老师都要做出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不断地创新。

2、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交往者

叶老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深沉的慈爱、温馨的情怀、近距离的理解,创设出民主、和谐、积极、开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高级伙伴和学生精神的首席对话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二、语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

1、要着眼于学习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共创奇迹的过程。我们倡导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是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而相机诱导、即时处理,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

2、要突出两大要素

突出思维训练。语文作为人们沟通彼此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维范畴。语言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语文活动都是思维活动,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核心。

突出语言训练。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和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对字词句的含义,对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规则等的认识,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大脑中沉淀下来。学生形成的“格”越多、越固定,他的语感也就越强。语感强的人,在阅读文章、听取谈话的时候,可以迅速领会,判断其正误、优劣;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可以不假思索地借助“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美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

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分析三个因素

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二者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分析教学内容可以揭示教学知识内部的构成及其联系,并据以确定实施这些内容的有效途径;分析教学任务可以揭示教学结果的构成成分及其关系,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倾向习得的有效教学元素。

分析教学条件和资源。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教学条件和资源进行分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改造,以删节、组合、主题贯穿、类型化、再现、表演等方式,使教学素材发生变换、深化、升华、活化,以切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

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只有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动机,进而分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真正寻找到培养、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三、指导学生一些新的阅读方法

不同体式的文章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不同。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独特发现。阅读叙事性散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 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对小说阅读教学,我非常赞同王荣生教授的观点:不能用一套固定的程式“人物、情节、环境”应对所有的课文教学,不能用几个固定的术语“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作为文本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读小说的基本路径:写了什么,怎么写。读小说就是读人生。小说主题最好的名称是“意蕴”,摸不着但可感。小说教学我们在考虑了文章体式,估量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所选小说的特质即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设计有效实在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进去,

11.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十一

一、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能力

1.从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千古绝唱。我们知道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进行读书;凿壁偷光进行读书;手不释卷进行读书。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不但热爱读书,还善于收藏书,珍惜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2.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吸引学生读书。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戏剧故事等特别感兴趣,并且十分爱听。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频繁地给学生讲故事,结束之后暗示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它的时代背景,出自哪部作品以及作者和时代。学生信心十足地寻找该作品,进行阅读,除了阅读教师所讲的部分外,还阅读完了其他部分。

3.结合课内阅读,让学生拓展视野,进行阅读。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有它的出处,可以让学生随着兴趣,展开阅读,探索作家、作品成功的奥秘。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

1.精读法。小学生对某一篇文章,某一部作品产生了兴趣。我们如果让他全部阅读,会耗时、耗神,并且收益甚微。要想让他对这篇文章,这部作品的精彩章节,有代表意义的,发人深省的部分进行精读,而且一遍又一遍地读,从读中感悟,从读中提炼,从读中升华,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2.浏览法。小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一部新作品刚接触时,对它的内容或意义了解得不深刻,这就要粗略地浏览一遍,对作品大致有所理解,然后确定自己是否要读这部作品。如果需要,对自己有益处,就要精读,否则粗读,或不读。

3.摘录法。我们读书时,对文中好词、好句、好段可以勾、画、圈、点,也可以作记录,特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过渡句,点明中心的段落,或精彩的景物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场面描写等,都可以记录下来,多加引用、借鉴。

4.选读法。这种读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或写作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不是什么文章、什么作品都可以阅读的。删除一部分后,然后进行细嚼慢咽,从中品尝出味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进行广泛阅读

1.动员学生,家长买书阅读。我对学生和家长讲清了书籍使我们终生受益,并且推荐了诸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城南旧事》、四大名著、近现代散文作品集等,家长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同程度地购买了图书,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2.组建班级图书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家庭的图书室和教师添置的图书集中起来,组成班级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由专人负责借阅,保护好书籍。教师也可以首先将收集的图书进行展览,推荐有阅读价值,并且对学生有益的书籍先读。然后让学生借阅、归还,防止丢失。

3.教师可以检查读书笔记,督促学生阅读。学生读书后,必须写读书笔记,对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进行书写记录。自己深有体会的心得,可以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教师可以抽查该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详细询问学生所阅读的某些书某一章节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了解,以便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读书竞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边问边答,看哪个学生阅读面广,阅读面大,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四、持之以恒,不断阅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要想激励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要采取一些促进学生阅读的办法。

1.举行书中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书中,或图书角书中的诗歌朗诵会,或故事会。然后评出优胜者,进行鼓励或奖励。评选出成绩优异者,让学生感觉到取得成绩的快乐。

2.定期检查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记笔记。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班级形成,读书的氛围浓厚了,教师对此应该常抓不懈。

12.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十二

我家女儿对于阅读还是很喜欢的,虽谈不上博览群书,至少是个喜欢阅读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有如下两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是环境熏陶

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拥有丰富图书的地方,来那里的大部分还是喜欢阅读的人居多,适当的引导孩子去主动寻找她感兴趣的图书,并尽量的能陪伴她一齐阅读,而后在回家的路上一齐评论或回味精彩的.章节,使孩子在阅读中寻找到收获感。

二是“饥饿”引导

我们单位有个小“福利”—-给每个员工必须额度的报刊费,我透过这个机会提前与班主任老师做了沟通,选定了2种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杂志,起初孩子的阅读意愿并不明显,总是要我提醒她、督促她去阅读,之后随着杂志中富有情感的文章不断感染下,孩子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都会主动问我要杂志了。

为了检验一下她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杂志,第二年我没有续订,想看看她的反应。正如所想,她总是不停的追问我要杂志看,而且她竟然在学校门口的报刊亭意外的发现了这个杂志,最后,在她一再的要求下,我“不情愿”地拿出了6块钱让她自己去买,看到她捧着自己花钱去买来的杂志如痴如醉的阅读时,我看出她是真正喜欢阅读这个杂志了。

13.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十三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内外阅读去采集。这一阶段,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它推动人类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阅读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选好读物。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作为老师,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所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的孩子爱看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

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另一方面,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且他们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图书角摆放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孩子的图书,供孩子随时取阅。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其他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支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校外读书环境。可建议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建议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或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长椅上,在河边,在翠绿的草地上,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再次,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使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

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时,只要有相关的资料,就要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课后去查找与这本书有关的故事,课下互相分享自己所获得的资料,看谁了解的多。

第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阅读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生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读书时间;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1)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3)抓住重点精读。在阅读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书。(4)学会略读。略读是指为抓住文章的大概,加快阅读速度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5)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6)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空间

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自由阅读,注重孩子对阅读的个人体会。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少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方面偏向课外阅读。

在阅读方法、手段上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如在读书笔记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

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

第六,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第七,名人故事、榜样激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的学者等,无不是从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功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1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十四

一、以读为本

(一) 学生学会读书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状态, 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这一环节分为初读、再读、品读、熟读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领。

1. 初读。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学习, 默读思考, 自学生字词, 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自学导航”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目标明确, 方法到位, 可以检测, 富有弹性。自学目标尽可能具体、量化, 自学的结果能视觉化, 可以检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比如, 批注什么内容, 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富有弹性, 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同时关注个体发展。

2. 再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 呈现文章结构。画思维导图, 首先要找出文章的“核心词”, 放在正中间。接着, 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关键词, 围绕核心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圈。然后, 再围绕关键词找出各段的重点词, 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圈。用图解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呈现出来, 化繁为简, 化抽象为形象,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3. 品读。

教师和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品词析句, 得其精华。“多读书, 少提问, 少做题, 少讲解”是当前主题阅读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读,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读原文;教师读, 学生就停;学生读, 教师就停。师生配合默契, 产生教学共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语言的节奏美、情感美、神韵美。

4. 熟读。

也就是熟读成诵, 背诵精彩片段。教师每节课都要适当设计背诵一些片段, 作为积累。积累多了, 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 就能运用得心应手, 积累也是硬道理。

(二) 用最少的问题激起“读”的最大热情

读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决定的。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展开, 如《夸父逐日》一文的问题是:“我觉得夸父有点傻, 你怎样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问题是:“结合安徒生的一生, 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他还在写谁?”这样的问题设计, 不仅使学生关注了文章的内容, 而且关注了文章的内涵和表达形式。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 他担任两班的数学兼三 (1) 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三 (1) 班的班主任, 经常与三 (1) 班学生谈话、谈心、拉家常,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 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较之三 (2) 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 (1) 班数学平均成绩高出 (2) 班10多分, 原因何在?就是师生关系的疏与密。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 隐起学, 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能亲其师, 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发展, 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 新鲜事物时, 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 树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我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一) 预设悬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能产生期待、产生向往。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 就是对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的关注, 对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关切。从而产生对读物的强烈阅读愿望和期盼, 这种愿望, 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在教学伊始, 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 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 检查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我设疑激趣: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 边读边思考, 最后通过讨论, 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 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 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阅读期待, 学生的“阅读期待”, 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阅读期待”中, 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对读物的更强烈阅读愿望, 这种期盼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

(二) 预设争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假设没有灰尘》一课文时, 课前预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通过讲解学习, 《假如没有灰尘》, 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讨论灰尘的功与过, 从而更多地了解灰尘, 增加学习兴趣。

(三) 预设表演,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5.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十五

一、通过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我都要声情并茂地讲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受到感染。这样,老师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学生就会热爱阅读了。例如,我在讲《丑小鸭》的故事,讲到丑小鸭冻得发抖时,问道:“丑小鸭有没有被冻死?有没有变成天鹅呢?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一下子来兴趣了,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老师这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津津有味阅读得可起劲了。

二、开展活动巩固阅读习惯

1.班级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每一次的班级读书交流会,都是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碰撞,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聆听美的音乐、欣赏美的画面的同时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画一画、演一演等,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当学生读了《龟兔赛跑》后,可进行排演,通过情景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的兴趣。当学生读了古诗《春晓》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通过画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精神。

3.我让学生买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都设计了几个栏目,如“一天的收获”“好词佳句”“格言警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等,还有学生的学习周记,有的还把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写日记或小短文的习惯。

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经过长期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阅读习惯将跟随其一生,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领地里,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进行摸索和积累,从而把人类精神的食粮带给学生,让他们能找到阅读的乐趣,更要找到阅读的钥匙。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推开阅读这扇神奇之门时,阅读之灯将被点亮!

16.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心得 篇十六

各位尊敬的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四(1)班全体同学及家长向各位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老师道声: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今天能与大家共同交流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一些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方面,我的心得就是:老师的正确的学习计划是方向,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动力,家长与老师同步同向的合作教育是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

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在他上四年级前,我也为他不爱看书而苦恼过,尽管家里买了很多书,孩子不爱看。写起作文、日记来也是无从下笔。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给他报作文补习班,让他背作文、背好词、好句,可都徒劳无功。上四年级后他们班的英语老师陈老师兼任综合实践课,这位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分小组做手抄报,从而引导我的孩子学会了用电脑查找资料。班主任李老师的教学方案也很新颖,她让学生们按学号顺序轮流讲述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进行讲解,然后分组计分等等的花样教学,这不仅能促使孩子积极查找资料,也提高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李老师让学习小组每天出一个自拟的日记题目,坚持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生一般都比较听老师的话,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他回家后就赶紧翻出辅导书或用电脑收索相关资料,一口气找出好几篇同类型的日记或作文阅读、比较,有时还跟

我一起讨论文章中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防写。孩子的这一举动,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在无形之中他每天能自觉的阅读和鉴赏至少3篇文章。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动向。刚开始,他会偷偷地摘抄一些语句、段落,我就装作不知情,等他写完日记或作文后,我就会表扬他哪句话写的如何的好,这样构思很合理等等,趁他兴致高涨的时候再让他把所写的内容叙述一遍。这样既锻炼了他的记忆力,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孩子阅读兴趣的提高跟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是密不可分的。每天写日记的时候他都会翻开日记本,先向我炫耀一下老师的评分和评语,有时还兴奋地告诉我“今天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读了我的作文。”不过,他有时也会骄傲。记得有一次的日记题目是“我们班里的趣事”,他写的是班里的好几个同学同时病了,他觉得很有趣,写得真是文不对题。我本来想让他重写,可他早已自信满满地将日记本收在了书包里。当时我想这样也好,让老师给你评讲一下,看你还得意不。果不其然,老师给了他一个评语:“应该是怪事吧!”紧接着他还告诉我:“李老师今天问我,你的日记你妈妈检查没有?”我趁机教训了他一下说:“怎么样,老妈昨天说得没错吧?”那天以后,他好像就懂得了谦虚,以后我指出他作文中的缺点时,就很快的接受并改正了,比如:告诉他写日记要主次分明;有些修辞虽然很好,但不能过于重复;有时日记开头没必要兜圈子,可以开门见山……他都会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看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指引下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欣慰。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尽心尽职的老师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只能和大家分享这些平时教育孩子的小片段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想要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家长一定要做到——与老师同步同向的合作教育,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17.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 篇十七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

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

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着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

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上一篇:建设投资协议书范本下一篇:八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