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2024-09-30

患者医疗安全活动(精选15篇)

1.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一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规定

各科室、办:

为更好的完成我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及流程,经2017年8月31日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为了降低医疗风险,避免诊疗过程中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诊疗活动中需要患者参与的医疗安全活动规定如下:

一、各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信息利用入院宣教,病情告知等多种方式和机会向患者(近亲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二、在手术切口(范围)标记时,请患方或家属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

三、患者接受手术,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患方陈述姓名,并参与手术名称或操作项目的核对。

四、标本采集、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请患方自报姓名,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五、医务人员有责任教育经治的患者在就诊时必须提供真实病情,真实的诊疗信息,检查资料,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患者或亲属对病情和各项诊疗活动的反映及意见。

七、医师、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患者宣传用药安全知识,让患者了解用药的目的和不良反应,主动提供既往用药情况,留意核对药袋、输液瓶上的姓名、药名等,避免出错,及时提供与用药相关的病史如过敏史、糖尿病史等。

八、药师在适当的场合张贴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印制常用药物使用科普折页,特殊药物小贴士,在相应科室护士站、药物咨询窗口分发。

九、各科室利用多媒体、宣传单、专题讲座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知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本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二

1 构建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医院全体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它代表了医院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医院医疗行为的目的和方向,对医院每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营造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是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基础。医院党委倡导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患者安全工作作为医院的首要任务和保底工程来抓,注重营造患者安全的文化氛围,倡导“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以及“以病人为中心,打造极致化服务”等理念,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2]。

1.1 加强患者安全目标宣教

医院每年制订患者安全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教育主体、组织方式和目标要求。为了使患者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医院在各级落实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每年召开全院医师大会、护士大会进行全院范围的安全动员和宣传教育,通报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和组织实施办法,大力营造患者安全的舆论氛围。强化全院人员安全意识,开展逐级签订《岗位责任书》、《患者安全承诺书》和百日医护安全竞赛、患者安全整顿月等活动。医院从2005年开始连续开展了“质量年”、“管理年”、“效益年”、“奥运年”、“创新年”等主题年建院活动,每次活动均把“患者安全目标”作为重要内容,并从不同侧重点推动目标实现。

1.2 建立畅通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医院倡导全员参与,共同实现患者安全目标。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知情人面对可能受到的处罚、责备等,出于各种心理,可能会选择隐瞒不报,这将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以及损害后果的持续进行。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医院对不良事件的上报采取非惩罚性,做到一切以患者利益为重,鼓励员工积极主动报告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问题。同时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建立了在院病人意见征集制度和出院病人随访制度。通过以上活动和机制,不断强化了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建设,将确保患者安全诠释为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全体人员注重患者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健全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和规范

建立健全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和规范是构建患者安全医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患者安全,首先要正确、全面识别造成患者不安全的因素,分析它们的可预防性、可操控性等情况,以及有效预防、控制的措施和办法,进而以制度和规范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提供给相关的医务人员遵照执行。这样既避免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医院组织各岗位人员对患者安全目标逐一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并根据实施过程中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2.1 创新制度建设

在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上,医院完善了《查对工作制度》。在强化“三查七对”落实的基础上,根据特殊岗位工作性质,分别制定了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检验科室、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放射治疗科、理疗科、针灸科、消毒供应室查对工作重点。引进口服药品自动分包发药机,建立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中心,提高患者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针对非正常意识状态患者身份识别,也制定了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在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上,建立了医院、临床部、科室三级合理用药检查小组。依托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品治疗委员会,加强药政法规、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杜绝违规用药。定期召开药物应用评价委员会会议,进行合理用药调研分析,每月对各科室药费比例进行通报讲评,每季度进行全院药品消费情况调研分析。在医生工作站中研发了合理用药应用系统,及时提醒医师正确合理用药。重点强化含兴奋剂药品、毒麻药品安全管理,制定了免疫制剂、肿瘤药物、血液制品等特殊药品应用指导规范,大力推进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推行药师下临床指导用药制度和药师参加临床联合会诊制度。

在提高手术安全目标上,实施了手术分级准入管理,对全院开展手术项目按手术风险、技术要求划分甲、乙、丙、丁四级,规定每一级别手术者资质要求,同时严格专科手术项目准入和手术者准入考核把关[3]。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实施了《手术安全核对表》,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个阶段,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物品等并签字确认。建立了《住院患者二次以上手术报告制度》,加强再次手术病人的问题分析和质量把关。

2.2 严格规范管理

规范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医护沟通通过计算机下达和执行医嘱来完成,这种沟通一般是准确、完整、毫不含糊的。但在某些状况下,比如正在抢救患者,此时的沟通一般是面对面口头的,这种沟通最容易出现错误。针对抢救时的口头医嘱,医院规定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下达医嘱的医师查对药物名称和剂量无误后方可执行。术后医嘱由手术医师下达在首页麻醉记录单背面,并在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1小时内,由手术医师将所下达医嘱重新录入计算机工作站。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突出抓好手卫生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经过充分调研,为医务人员提供适合的手卫生产品,在洗手场所张贴规范的洗手流程,要求医务人员在门诊接诊病人和检诊住院病人时做到“一例一次手消毒”,同时定期到手术室和科室检查手清洗消毒质量。此外,医院要求外科医生在进行换药等操作时,严格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落实情况与科室和医务人员目标管理考评挂钩。

规范实验室危机值管理。建立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对临床试验值、超声、放射、核磁等危急值进行界定,规定危急值报告程序和要求,做到及时报告、有效处理、双向反馈。加强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建立医技辅诊科室主检医(技)师制度。

规范患者风险评估。在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和压疮发生上,评估发生跌倒和压疮的风险因素,实施患者入院病情评估,改善基础设施,实施老年人门诊就医陪诊制度,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和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格分级护理,加强生活护理。

3 健全医务人员安全培训体系

3.1 严格实施医务人员岗前培训

医院要求所有新入院人员必须参加上岗前培训,综合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临床工作。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涉及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的重点规章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

3.2 持续抓好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医院制订并组织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主治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住院总医师培训工作实施细则》、《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进修医师临床工作管理规定》等制度措施,严格落实专业技术干部阶段规范化培训,要求所有达年资人员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医疗文书、法律法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等方面必须达标。同时,探索开展医务人员人文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

3.3 突出强化医务人员基本功训练

医院始终重视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面向全院医师,尤其是中初级医师开展“三基知识精品课程”讲座,加强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医院投入600余万元,构建医学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设置了急救训练室、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室、妇产科训练室、内镜诊疗技术训练室等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室,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训练场所[4]。从2005年开始,医院每年开展全员全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确保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建立落实患者安全的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检查和评估评价机制是保障患者安全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医院将患者安全目标纳入全院目标考评方案,建立患者安全考评指标体系[5]。把患者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纳入考评内容,明确考评标准、检查方法、组织机构和奖惩措施,与科室、医务人员的评功评奖、晋职调级等切身利益相挂钩,以定期检查考评,促进患者安全制度落实。

医院构建了包括院医疗质量考评委员会、机关、临床部和科室在内的四级安全管理监控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患者安全检查考评的多层次。在初始安全监控上,由科室质量考评小组对每个岗位和每位医务人员进行检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科室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在环节安全监控上,由临床部组织日常监督检查、夜查房抽查、阶段质量考评等,强化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在终末监控上,由机关和质量管理科对临床部和科室进行检查考评,重点对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医疗质量考评委员会定期检查门、急诊质量和手术、会诊、抢救等工作质量,对患者诊疗工作的全程进行监控。考评形式采取每月有检查、每季度有分析、半年有讲评、年终有总结,确保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5 效果

患者安全目标的提出,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的目标和实施途径,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指明了服务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关键环节和部位[6]。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以来,医院医疗服务总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门诊病人总满意率在96%以上,住院病人总满意率和医疗质量信任度保持在99%以上,医疗纠纷投诉发生率每年下降30%。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积极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确保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实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利华,黄培.患者安全的特定医疗含义研究及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739-741.

[2]秦银河.医院质量战略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27(4):241-244。

[3]刘广东,郑部,石青龙,等.实施外科手术分级准入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8,12(12):68-70.

[4]夏蕾,王鲁宁,李玉珍.构建医学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的实践与体会[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4):583-584.

[5]刘广东,郭渝成,张思兵.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院,2008,12(11):45-47.

3.肩周炎患者医疗体操 篇三

(1)上肢下垂摆动练习。在桌子或椅子旁分腿站立,上体前倾,健手扶住桌子,患肩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臂练习(图1)。随着病情的好转,摆动幅度可逐渐加大,也可以让患臂适当负重,持哑铃(2千克)做同样练习(图2)。

(2)取站立位,两只手持体操棒,做两只直臂同时上举练习(图3)。

(3)取站立位,两只手持体操棒,做两只直臂左右摆动练习(图4)。

(4)取站立位,两只手在身后持体操棒,做双臂后屈伸运动(图5)。

(5)肩梯(爬墙)练习。患者站立,面向肩梯(若没有肩梯,可以面向墙壁),以患手爬梯,逐级爬上。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大肩关节上举幅度。必要时。可以用健手托住患肘作扶持(图6)。

(6)肩轮练习。取站立位,面对肩轮,两只手各握住肩轮上一侧扶手,在健手带动下,两臂用力转动肩轮(图7)。

(7)取站立位,两只手扶肋木(若没有肋木,可扶桌子)。蹲坐,牵伸肩关节,以增大其活动范围(图8)。

(8)反手摸背练习。取站立位,患臂后伸内旋,用患手背贴后背,自腰骶部逐渐上移,可用健手帮助(图9)。

4.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10 篇四

3.10.1 针对患者疾病的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选择。

一、医务人员有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责任和义务。

二、在医院网站上创建健康教育模块,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各科室要针对本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在门诊、病区等处张贴宣传页,向患者介绍疾病常识、手术或特殊治疗措施、医院规章制度等。制作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由各科室自行拟定,可包括对特定疾病的简单解释、特殊医疗护理检查操作过程、面对疾病的正确心态、正当用药指导等。

三、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过程,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应随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患方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疾病诊断及所选择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指导。

3.10.2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一、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鼓励患者参与查对过程,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无误;手术、有创性操作前,医生要将操作大致过程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具体如下:

1、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3.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制度。患者接受手术(介入)、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患方说出身份,并参与疾病诊断和部位、手术(介入)方式、操作项目的核对。标本采集、输液、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邀请和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请患方自报姓名、诊断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4、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唯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5、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骤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6、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和警示标识等办法邀请患方主动参与,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5.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五

“医疗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目标”培训总结

保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是医院医疗

质量安全的核心,只有规范保障“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

制度”在我院落实工作,才能确保医疗质量安全。2016年医

院针对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做了全院培训。

现将培训及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立患者安全目标为我院工作重点

我院十分重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工作,按对医院职

工进行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相关职能部门

和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严格督促落实。加强了对全体卫

技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力度,提高了卫技人员对培训考核工

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此次培训覆盖率:100%,合格

率在95%以上。

二、选用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医院组织培训与科室不定期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方法。让卫技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通过行之有效的“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训练

与考核,全院卫技人员“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培

训合格率达到95%,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得到有

效落实,服务作风更加扎实、严谨,病案书写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投诉明显减少,为医院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伊犁州奎屯医院

6.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六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总结及分析

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于2014年12月27-29日,通过查看运行病历,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临床科室进行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

一、存在问题

1.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欠缺; 2.对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等相关制度知晓率低;

3.医护人员对患者合法权益部分知晓;

4.知情同意书、入院评估单、入院记录无医师签名; 5.替代方案的执行情况有待加强。

二、原因分析: 1.鼓励患者安全用药咨询的制度执行情况较差,主要原因为临床药师较少,工作力量薄弱;临床医生知晓率较低,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

2.临床医生对患者医疗安全告知不全面。首先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重视不够,知情同意制度执行不到位;其次,我院面对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特别是低保病人,沟通有一定困难。而且我们的医生跟病人沟通多为医学专业术语,病人不能全面理解。

3.由于患者和医院的信息不对称,在监督上患者很难做到。医护与患者的比例不对称,临床工作繁忙,医生很难对一位病患花很多的时间倾听病情,与病人进行认真的沟通,这也是患者难以真正参与到医疗安全的原因之一。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治疗替代方案、完善知情同意及病情评估制度培训。2.加强安全用药咨询措施,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宣教,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

3.加强医护与患者沟通,切实落实知情同意到患者整个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参与,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制定宣传册,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疾病尽量做出详细的指导,包括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出院指导。

4.各科室组织加强学习相关制度。强调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进一步落实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

医务科

7.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七

2009年初,上级有关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动员会议召开后,我院迅速行动,并将此与三甲医院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春节期间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相结合,确保实效。

1 对照标准,查找问题,积极整改

2009年1月5日,上级有关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动员会召开后,医院迅速行动,组织落实,专门成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检查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下设办公室,各相关科室主任担任成员。召开了一、二级科主任会议、医师大会和重点部门会议,就专项活动进行布置并要求举一反三,积极整改,确保实效。春节期间,医院根据市医院管理中心有关要求,将专项活动与节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相结合,医院安排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就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通过自我检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医疗资源整合因素,现有的血液净化机器老化,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无法做到;急诊环节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病历书写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三级查房内涵不足;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尚需进一步加强,手卫生执行欠规范;护理人员数量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例达不到要求。根据存在问题,我们分门别类,硬件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创造条件积极改善,软件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到位,确保今后不再重犯。

2 重点突出,措施扎实,确保安全

2.1 加强教育,努力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医院领导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果断决策,迅速行动,在全院临床、医技、机关、后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全员动员,有发动、有培训、有讨论、有考核,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讲质量的新风在医院蔚然形成。12月中旬,医院又以“质量、安全”为主题,在全院开展收集“金点子”活动,收集到各类建议、要求800多条,既提升了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又为医院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

最后,医院还组织全院1200多名职工围绕“质量安全活动”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考试,并以此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动力。

2.2 进一步强化核心制度落实,重点做好三级查房和死亡病例讨论

12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院抓制度建设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还有不到位之处,三级查房、死亡病例讨论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把死亡病例讨论、三级医师查房作为2009年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规定死亡病例讨论要做到100%,对于纠纷死亡患者或疑难病例,要按照“五个不放过”的要求,医院邀请外院专家参加讨论,并组织医院医疗纠纷评析委员会对处理过程进行评析,查找存在问题,明确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并考核到位。2008年12月上旬,医院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刘笑云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辉主任等对一例“肾衰”死亡病例进行讨论,极大地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三级查房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内涵管理的体现。2009年医院将三级查房作为质量管理专项活动来抓,整个活动贯穿全年,分为培训教育、科室竞赛、质量评比三个阶段。医院组织院内督导组、相关职能科室、一级科室就各临床科室执行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并排位,对于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工作不努力、排位列后位的勒令整改,并与月度、年度考核挂钩。2009年2月上旬,医院邀请省内外医院管理专家为全院医务人员作了“三级查房”专题讲座并在胸外科、神经内科进行现场三级查房观摩。

2.3 进一步加强急诊管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医院进一步强调了急诊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坚持“三须”原则,即必须取得执业资格3年以上、必须通过急诊科急救技能考核、必须有在急诊科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具备胜任急诊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急诊分诊制度,对危重病人系以红腕带以示标识,在患者醒目处标注病人姓名、诊断等基本内容,急危重病人获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三优先”权利;设立了“急救免费专线电话”,提前做好院前急救准备,为病人诊治赢取宝贵的“几分钟”;急诊病人实行床边入院手续办理制;实行检验、影像等“危急值”汇报制度;定期对急诊设备、药品进行检查,确保完好、足量。

医院把急诊室轮转作为医务人员晋升主治或副高的必备条件,实行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加强急诊值班制度,负责急诊科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及拟收入院病人的把关及急救室抢救病人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病人转送途中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保证医疗安全,真正畅通了急救绿色快捷通道,加快了急救速度,确保了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

2.4 坚持手术室、麻醉科全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医院进一步健全了技术准入制度,修订了《专家、专科门诊的准入考核制度》、《手术权限的分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技术准入制度,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麻醉、手术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二级审批制度,即技术审批和医政审批,对于术前讨论不充分、手术前谈话不到位、该查的未查、基本条件太差、卫生材料费用昂贵的都要严格审查;对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肯定、家属对治疗有疑问及术前准备不到位的手术坚决叫停,对于需要二次手术者、外院专家来院手术者,参保的大额费用手术者,参保的高额人工材料费用发生者,对于已到多家二、三级医院诊治仍然未有收治者,对于被邀到二、三级医院会诊要转院带人的重危病人,都重新作出了规定。对所有手术医师进行了权限的申请、核准和登记,严把入口关、手术关、费用关和处理关。

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围手术期管理,制定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规定,重点对手术病人的医患沟通、手术记录等进行检查,明确要求重大手术、术中改变术式、术后发生病情危急变化要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必要时组织科内、全院讨论。

2.5 进一步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切实减少医疗损害

医院进一步强调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高危药品的界定、摆放、作用作了明确规定,制定并执行有效期、药品淘汰管理制度与程序,确保用药安全。建立了药品评析制度,积极开展药师临床查房制度,药剂科、医务处、监察科每月对临床使用药品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和评判,对于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予以告诫谈话或黄牌警告,严重者甚至取消其处方权。

进一步强化了不良事件登记汇报制度,鼓励及时汇报不良事件,主动汇报医疗工作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建立了疑似不良反应的药物、压疮、医院感染和意外损伤等上报及处理流程;对临床实验值、影像、超声的危急值进行了界定,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要求有报告、有处理意见、有反馈,同时记录到位。对瞒报或不报的医务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2.6 进一步加强环节管理,切实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2.6.1 用药安全方面。

针对避光药物使用实际执行存在漏洞,护理部、药剂科对临床常用的需要避光保存和使用的药物种类进一步梳理,并绘制成表发放至每一个科室,要求使用表中药物时必须按要求避光。医院专门配置了避光皮条和避光输液袋,确保避光用具的到位,以方便临床。此外,医院还要求各护理单元建立了专科用药观察登记本,用以记录专科用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和护理要点,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专科用药的安全性。

2.6.2 规范各种导管标识管理方面。

针对部分引流管、各类输入导管标识不明确不醒目的现况,医院统一制订了静脉和非静脉用药的标识,并要求临床各种管道必须粘贴明显标识,深静脉置管和PICC均需在做好标识的同时写明置管深度和置管时间;浅静脉置管者在管道标识写明置管日期,此外各种引流袋注明更换日期。

2.6.3 手术部位安全标识方面。

医院进一步强调了术前手术部位确认要求,明确规定手术部位定位标识由手术医师在术前做好,病区护士和手术室护士负责督查,同时要做好病区与手术室的交接核查,确认手术前准备均已完成,所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进行最后确认后方可开始手术。

2.7 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医院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小组,由各科室的医、护人员(专管员)组成。同时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做到培训率100%、合格率100%。某院新生儿感染事件发生后,医院邀请浙江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感染专家为全院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在医院行政楼楼梯口、门急诊大厅、外科大厅放置手卫生宣传牌,向全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探视人员宣传洗手的方法和必要性。

为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使各项监督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下病区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感染病例监测;每月上旬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消毒、灭菌质量采样;每月下旬对无菌用品、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情况进行监控与指导,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书面通知并要求整改;每2个月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考核;每季度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发简讯到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与相关临床科室。

为了确保各项监督监测落到实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了手术室、供应室、血透室、ICU、NICU、口腔科、内镜室等高危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督导。二是加强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临床病例加强前瞻性监测,专职人员每天下病区看病人;并在前瞻性监测的基础上在外8、外9病区开展了外科手术切口病人的目标性监测。通过监测,给予提前干预,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三是加强了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季度抽查抗生素使用率,并将抽查情况向全院通报。四是加强了手卫生的管理,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各病区水龙头大部分为感应式或长柄式,全院配备了快速手消毒液,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五是全院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设备科、药剂科购进的各种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用品的“三证”齐全;对病区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用品无过期现象。六是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均能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各种医疗垃圾处理规范,未造成医疗垃圾的流失,未发现有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

2.8 严格病理质量管理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我院病理科连续三年被评为市质量管理优秀科室,病理科严格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病理切片、蜡块保存均符合规定。

8.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八

(1)病历复印权。《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病历资料。

(2)知情权。《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

(3)共同封存事故材料权。《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及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4)参与和观察尸检权。《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5)共同委托鉴定权。《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患者享有与医疗机构共同委托医学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权利。

(6)再次鉴定申请权。《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7)随机聘请鉴定专家权。《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的主持下通过随机抽取专家库中的名单来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可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需要,组织医患双方到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的名单,并请他们参加鉴定或者函件咨询。

(8)申请鉴定专家回避权。《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专家鉴定组的组成人员如果是医疗事故双方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与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应当回避。

(9)陈述和答辩权。《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收到负责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受理通知之后10日内,享有提交有关医疗事故鉴定的材料和书面陈述及答辩的权利。

9.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 篇九

康复科成立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毛光才

副组长:程瑶

成员:罗盛 向可清 冉启双 陈远林 杨小东 罗平李志锋 向杨宏 王延青 黄亚男 向梅 王珍 王丽 廖红霜 张黎黎 何俊

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3月2日晚6:30时——8:30时

科内召开医疗质量安全整顿动员大会,并组织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十八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病历书写规范等。

二、3月7日晚6:30时——8:30时

组织深入学习讨论康复科相关诊疗规范、操作规程、急诊病人处理应对策略。深入学习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初筛、识别、诊断、报告、监测、管控。

三、3月9日晚6:30时——8:30时

组织深入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四、3月14日晚6:30时——8:30时

1.深入学习讨论“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梳理临床危急值的检验检查及报告、登记等存在的安全隐患。

2.深入梳理门急诊在管理、制度、流程、操作指南、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深入讨论、梳理科室在抓“三基、三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3月16日晚6:30----8:30时

1、.深入讨论2015年、2016年本科室内、医院内发生的医疗差错、纠纷、事故,找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原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流程。

2、.深入学习五个不能少。

六、3月22日晚6:30----8:30时

1、深入学习讨论如何切实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2、深入学习讨论如何切实加强隐患沟通。

七、3月30日晚6:30时——8:30时

整顿总结会,科室就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作出整改措施方案,次日向院领导书面汇报。

八、进入持续整改阶段。

康复科

10.医疗安全百日检查活动内容 篇十

(一)总体要求。

1.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2.落实医疗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3.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臵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5.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6.医院有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专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并能够落实;有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与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

7.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明确,有具体政策出台,并有措施及督导落实的内容。

(二)检查重点。

1.急诊科。,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急诊科独立设臵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新生儿病房。专业设臵、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 2 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净化室。专业设臵、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5.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6.药剂科。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臵、使用与安全保管;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7.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8.护理管理。

4(1)护理管理组织。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臵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 措施到位。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重点检查护理单元质量与安全管理(急诊、手术室、供应室、透析室)。

9.病理科。病理科布局、设施、设备、工作流程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空气中甲醛浓度符合要求,病理废液处理符合要求;建立并执行病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严格执行标本核对制度;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提高 6 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11.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十一

血脂异常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又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密切相关,近20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产品地不断丰富,我国血脂异常患者逐年增多并年轻化,就是一个力证,要知道血脂的的改善是以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打持久战,从高血脂的防治角度着眼,必须要有长期的全民计划,积极干预,全民共同参与,思想上充分认识。并在行为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全方位的防治,控制血脂是绝对可能的。即使是原发的血脂异常也能得到改善,目前社区医疗体系对高血脂的防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与及时沟通及治疗。有利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贵在持久,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并付诸行为,不仅节约医疗资源还事半功倍,总结以下几方面经验与大家探讨交流。

宣传并指导正确认识高血脂,走出误区

首先要认识到无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或低,只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增加,我国的正常人血脂水平比相同年龄、性别的欧美人普遍较低,治疗开始前应该确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需要下降到的数值,即制定治疗目标。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目的是预防动脉硬化,虽然甘油三酯增高时也可动脉硬化但其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是最主要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目标是存在易患因素应控制在2.0g/L以下。不存在易患因素应控制在2.2g/L以下。目前,医学专家已达成共识:胆固醇是有好处的,只有确实过高才顾虑其负面影响,尤其是老年人食量小大可不必提防胆固醇升高而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而致营养不良导致老年性贫血,免疫功能下降而为出血性中风、癌症、肺炎所害。

由于新疆为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因此指导患者健康科学的饮食是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慢性疾患患者食盐的摄入量<5g/日为宜,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肉、蛋、鱼、豆制品的摄入,多吃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番茄、苹果等。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控制热能以植物油烹调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少吃奶酪、酥油、烧烤、油搭子等,有效控制食量,控制体重,禁食辛辣食物。要指导定期血脂检验,每年体检两次。不适时立即就医于社区 门诊。

在社区中开展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社区人群对疾病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健康教育采取在社區设立卫生墙报、橱窗,开展卫生科普竞赛,举办卫生科普讲座,发放卫生科普资料和多媒体等方法,以及健康操、太极拳等健康活动,将健康知识与防护技能、指导相结合,常久性和连续性相结合,形式多样化、方式创新化。要让高血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稳定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及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社区要与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掌握社区35岁以上人员慢性疾患第一手资料,发现异常及时建卡追踪。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存档、分析、处理,实行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筛检慢性疾患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必要时建立社区病房、家庭病床。

心理干预

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社区交流反馈会,让大家多交流、沟通,互相鼓励,给于心理支持,取得家庭同盟,及亲友团宣传。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给予不同心理干预,以下总结概括几方面。

老年人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服老,又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并希望得到自尊。最怕丧失自理能力,并怕别人嫌弃等特点,社区医护人员要多做开导,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倾述,要以积极的聆听与接受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并对其因人而异制定现实的活动目标,不单劝说积极治疗,更应安慰,再配合适当运动。散步、慢走、健美操等,指导合理饮食,少量多餐,并避免营养失调,疾病会好转。

中年人的心理干预:中年人由于事业和生活压力大,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各种权利,事实求是的提供关于各种选择的信息,使患者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最佳选择,劝导他们真正面对疾病,并认真对待,及时治疗并对他们定期体检及随访,立档建卡,并在交谈中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不坚持治疗而使疾病恶化迁延的实例,引起他们的重视。

12.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十二

1 肿瘤患者临床医疗资源低效利用的原因

1.1 非适宜住院日的存在

美国兰德公司通过对许多国家的住院服务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1/4的住院日和诊断操作是不必要的,所提供的2/5的治疗药物是不起作用的[1]。马谢民等[2]在1998年对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4个择期手术病种的适宜住院日进行研究,得出“44.71%的住院日为非适宜住院日”的结果。由此可见,目前非适宜住院日的现状令人担忧。非适宜住院日比例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患者入院初期进行的各种常规检查和化验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在门诊完成的。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衡量,把不需要住院就可以完成的检查和化验推迟到住院期间完成,或者进行重复检查和化验,显然是不合理的。二是住院流程各阶段(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对患者的诊疗毫无意义的等待时间过长。

1.2 80%的医疗行为发生在20%的住院日中

我院通过对2007年收治的1784例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手术和非手术患者的住院日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5~25日,放/化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2~15日。在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行为分析中发现,80%的医疗行为发生在20%的住院日中。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行为主要集中在手术日、放/化疗日等诊疗关键日,而80%的“无效”或“低效”住院日仅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化验与治疗,处于医疗资源消耗的低水平阶段。放/化疗患者所发生的医疗行为呈现一定周期性,一般以7日为一个治疗过程,剩余住院日常以观察或休养为主,这对临床医疗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如果把大量需要术前检查、处于恢复期或带有休养性质的病员留在医院,不仅增加无效住院日,也造成社会负担加重及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医院合理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1.3 医疗费用补偿政策的导向作用

深入分析当前临床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患者住院成本较高的现况,可总结出当前“住病难、看病贵”的症结在于医疗费用的补偿政策。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形式,门诊费用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患者先行垫付后再于当地医保部门报销,且报销比例低于住院报销比例;住院费用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直接负担剩余医疗费用,且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因此由于当前医疗费用补偿政策对于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方式及报销比例的差异,患者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做出理性消费选择,这就引导了患者盲目住院,甚至仅为进行放/化疗后的健康检查也要占用3~5日的住院日,造成“门诊挤住院”的现象愈演愈烈,进而导致患者住院难、看病贵、住院日增加及统筹基金支出增加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患者、医院和政府三方利益。

为减轻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个人负担,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陆续调整了有关政策,并于2004年5月10日出台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管理规范》,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住院报销比例相同,这样可避免“门诊挤住院”现象的发生。但门诊特病管理的优惠政策未能涉及异地医保患者,许多从外地来京求医的患者不得不等待住院,以能报销检查、化验等费用,造成患者“门诊挤住院”现象愈演愈烈[3],进而入院难,入院后床位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2 建议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患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三方共同的努力。

2.1 完善医保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六条指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作了具体的制度安排,提出三项重点措施:一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等;二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包括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4]。《意见》及《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大大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对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加强对支付结算方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试点工作,包括支付方式和标准、结算范围和程序、审核办法和管理措施等有关内容,逐步形成对患者医疗消费的约束力,从而鼓励患者节约医疗资源。

2.2 鼓励患者门诊治疗,推行日间病房模式

要加强对患者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教育,鼓励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加强门诊特殊病种的管理,可减少因“门诊挤住院”导致统筹基金支出增加的现象,降低患者医疗成本,节约临床医疗资源。目前,对于短期住院观察、治疗和进行特别检查的病人,在一些医院已相继成立了日间病房(day-care unit),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诊疗模式,用以分流特需病人,改善服务。该模式可以分流出一部分需要住院、但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病人,使病房床位空出,可多收疑难重症病人,并使各种设备、仪器等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可以提高住院床位的周转次数和使用率,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拓展人性化服务内涵,而且对于医院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2.3 加强临床路径研究

医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重组医疗流程,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运用临床路径方法,去除无效住院日,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高病床利用效率,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以达到政府、患者和医院三方共赢的目的。

2.4 加强肿瘤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

面对当前费用控制主要集中在治病费用的控制上,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应前移至预防疾病,加强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投入,对于肿瘤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降低健康风险,改善健康状况,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支出,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兴洲.不必要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2]马谢民,英立平,张丹,等.适宜住院日判断标准及其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2000,4(1):42-45.

[3]吴红卫,郭海华,王德雷.关于门诊特殊病种医疗保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3,6(5):221-22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OL].(2009-04-06)[2009-04-1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39847.htm.

13.患者医疗安全活动 篇十三

医疗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总结

各科室:

接定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医疗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文后,本院立即开展了一系列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将自9月份来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院内开展医疗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促进各科室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集中整治,切实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排查工作重点

本次排查整治活动与创建“三好一满意”活动紧密结合,采取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力的排查措施,更加严格的整治手段,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集中治理医疗安全隐患,经排查发现本院各方面情况如下:

(一)医疗技术方面:开展医疗技术严格遵守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符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单位关于新技术的审批、准入、应用、评价、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规定,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二)合理用药方面: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做到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三)医院感染方面:急诊科、新生儿童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作均能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及行业标准;对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方面:加强对医院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单位内部人防、物防、技防的配套建设,加强对要害部门、人员密集场所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压力容器、计算机房、电梯、通信、在建工地等关键设施的安全防护和各项应急处理能力的检查以及加强单位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等等。

三、进一步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格责任。隐患是滋生纠纷的土壤,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索。本院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克服对隐患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心存侥幸、麻痹大意的思想,坚决纠正在排查治理工作中敷衍搪塞、图形式、走过场、查而不力的行为。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二)建章立制,巩固提高。本院将以这次集中整改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五制”(即:档案制、销号制、通报制、安全风险评估制、第一时间报告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定海区中心医院

14.最终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1 篇十四

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

已连续开展三年每年一度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日前已圆满结束。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院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满意度”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精心组织和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院动员,各科室认真落实活动精神

院领导把医疗服务作为医院存在的根本,把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疗质量安全月”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督查小组,并组织召开院、科两级会议层层发动,充分传达贯彻医疗安全月活动精神。本次活动月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各分管院长亲自带队深入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督导检查,使得活动精神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二、召开临床医技科主任座谈会,有效加强科室间协调与合作 安全月期间,为扎实推进安全月活动的有效开展,进一步促进各职能科室与临床、医技科室间的协调与合作,我院组织召开了旨在加强协调合作、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临床、医技科主任座谈会。与会主任积极踊跃发言,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就如何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进一步促进医患沟通、如何提高社会满意度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座谈会的召开不但加强了各科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还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强化

1.为充分保障手术病人安全,建立健全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能够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医务科向临床科室下发了CHA手术风险评估表,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对包括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内容进行评估,使得术前风险评估内容更加具体、详细,最大限度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

2.制定院领导、职能部门主任三级医师查房督导制度,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三级医师查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临床科室主任加强了对三级医师查房的重视,呼吸科三级医师查房规范、细致、认真,受到病人及家属广泛好评;保健科坚持每周两次以上主任查房,为下级医师讲解、分析病情,做好下级医师的病历修改以及医嘱检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

3.处方点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处方合格率稳定上升。为进一步提高处方管理质量,我院建立健全了处方质量考核的工作程序,分管院长、医务科、药剂科、门诊部及临床科室主任联合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使得处方合格率与门诊用药合理性大大提升。

4.抗生素使用更加合理规范。医务科联合院感科定期不定期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事后评价与考核,尤其加强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使得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认识得到不断提高,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5.临床用血管理更加规范。我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临床用血,加强对临床用血安全的监督检查,使输血后病程记录进一步落实,内容更加详细、全面,合理用血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防范了血液安全事件的发生,在3月召开的2011青岛市安全用血年会上,我院被评选为青岛市安全用血先进单位。

6.临床路径实施扎实有效,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截止至2011年3月份我院共完成临床路径病例350余例,在青岛市同级医院中处领先地位,受到省卫生厅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组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在前期做好临床路径各项工作的同时,在已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制

度、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临床路径进行表,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

7.病历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病历书写内容更加规范。为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由医院病历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对运行病历及出科病历进行集中评审,奖优罚劣,通过不断努力,使我院病历质量不断持续提高,病程记录更加详实,对出院病例、特殊病例的回顾分析更加全面,受到区市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肯定及好评。如神经内科、骨二科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查找病历中存在的不足,科主任定期组织科室学习优秀病历,对于存在问题的病历及时整改,病案室严把终末病历质量关,发现问题病历及时反馈整改,从而杜绝了不合格病历的上架。

8.不拘一格,采取多种形式行政查房、医疗安全检查,包括定期不定期、关键时间段及各临床科主任互查等形式,从而进一步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视与管理,科主任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杜绝了节假日、夜间等关键时间段医疗管理的真空,有效防范了医疗隐患的发生。

四、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

安全月期间,我院服务意识得到增强,“三二七”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第一:血液肾内科的实施的无陪护病房管理,得到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广泛赞扬与好评,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中受到专家一致肯定;第二:在每月例行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呈现逐月提高;第三:与病人的沟通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到在做检查之前向病人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结果、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检查的目的、大致费用等,使病人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如口腔科与患者的沟通工作贯穿始终,并将主管医师及科主任电话告知患者,在门诊接诊、进

病房时简单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自然地一个握手或拍肩的动作,逐渐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影像科转变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对特殊群体患者(儿童、老弱、残疾)一小时出具检查结果,注重与临床和患者的沟通,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神经外科针对病人特点,加强病房及重点病人管理,把有限的科室资源分配给危重病人和有精神症状的病人,把有自杀、自残倾向的病人安排到有窗栏的病房,加强与陪护人员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和宣教,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五、健康宣教到社区、增进沟通促和谐

我院根据妇幼保健主题印制了《女性健康标准》宣传海报1000份,在医院内及各大社区、居委会进行张贴和分发,起到了普及女性健康常识的作用。建立准妈妈QQ群,为开发区的准妈妈和新宝宝妈妈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定期发送孕期保健常识、育婴常识、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处臵常识等,受到了广大准妈妈和新妈妈们的欢迎。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医院根据活动主题特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在会议中心、松下电器、医院本部举行了儿童保健、女性健康、孕期保健主题讲座,培训人数达340余人,起到了普及妇幼卫生科普知识水平的目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常见病预防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与依法执业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我院通过开展工作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狠抓了工作人员的行风建设,使

得质量安全意识、依法执业规范行医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的司法建议书高度重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1、对昏迷的老人和患儿病床加防护栏,要求所有病床万向定轮要固定好,以防患者出现意外。

2、要求物业始终保持门诊、病房、卫生间及检查室地面干燥,以免滑倒事件发生,清洁后潮湿的地方设有防护警示。

3、要求对高血压病人改变体位时提前给予指导。

4、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要求在对病人手术、有创检查及应用贵重药品或特殊药品前都要进行沟通,做到使患者知情同意。

七、科室管理更加规范。通过安全月活动的实施,我院对科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门诊布局进行了调整,使我院整体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室及门诊环境焕然一新,科室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独特的服务品牌。我院科室规范化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提升了科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如保健科严格工作纪律,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整齐着装,使得科室形象得到提高;儿科建立学习型科室,主任、护士长带头学习,教育医护人员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核心制度、三基训练,并督促落实,定时提问,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学习氛围。

八、加强学习培训与考核力度,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各科室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月实施方案。二是强化培训与考核。在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中,我院组织医护及后勤人员参加培训、讲座6场次,共1千余人次参加,参学率达98%;进行三基理论、技能操作、院感知识考试共6场次,612人参加,合格率达100%。三是组织开展优秀病历评选活动。通过培训与考核,我院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提高。

“安全月”期间,省卫生厅对我院医疗质量万里活动进行复查,专家组对我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我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亮点给予充分肯定。我院在安全月期间共收到感谢信5封、锦旗11面、拒收红包14次,拾金不昧一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仍有不足。在本次活动月中,通过查找,发现我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科室规章制度落实不严,交接班记录不详细;二是医技人才匮乏,医床比例偏低;三是个别科室疏于管理,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精细化服务不完善;四是个别科室医患沟通、医医沟通不到位;五是大处方、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仍时有发生,自费比例偏高,严重影响了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院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核心制度督导及落实,定期对核心制度进行书面及口头上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医生进行处罚;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注意交班质量;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工作纪律,杜绝脱岗现象;三是强化院科两级管理,强调科主任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四是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监管职责,严格督查环节质量,严抓各项指标的落实;五是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从接收病人入院到出院、从问诊到治疗、从护理着衣、言行举止到服务态度等各个环节制订明细的细则,做到精细化服务;六是进一步加强大处方、合理使用抗生素工作的管理力度;七是加强对年轻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做好通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培训、轮转与定科制度相结合,以促进新进医师医疗水平的提高。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需要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 “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我院强化制度落实,改善工作作风,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责任意

识和质量意识,使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得到深化。我院将以“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为契机,常抓医疗质量不松懈,建立长效机制,把活动贯穿全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解决在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安全的服务,为患者打造更加良好的就医环境,为创建平安和谐医院而努力。

青岛开发区第一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5.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篇十五

【关键词】:医院感染 医疗安全 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7-02

医院感染问题,作为衡量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之一,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随着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出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院是一所拥有12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自1989年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1992年被批准为首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20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比较规范和完善。我院在总结多年感染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完善的组织管理及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多年来无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发生,具体如下。

1 健全三级监控体系,是完成目标任务的保障[1]

1.1 一级管理 医院感染监控组织中的一级管理是院长负责制情况下形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决策机构,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并制定出医院感染爆发等突发事件的控制措施。

1.2 二级管理 以感染管理科作为二级管理的核心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

1.3 三级管理 有各临床科室、各个护理单元的感染监控人员,负责监督本科室及本单元的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上报工作。

2 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感染控制手段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注重能够直接给医院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无形资产所带来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质量观念更新,医院感染管理的内涵与外延越来越充分体现出在医院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念转变主要体现在对医院感染控制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感染控制考核力度的加大。

2.1 感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改善消毒设施。先后新建了血液病净化仓、和层流手术室,改建了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ICU、产房、血透中心等,使布局流程合理符合感染控制要求。添置了大量的消毒设备,如空气消毒机、全自动清洗机、环氧乙烷消毒器、酸性氧化電位水、等离子消毒器等,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2.2 感染控制考核力度加大

我院将医院感染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局管理中,同时也作为院长业务查房的重要内容。在科主任目标考核中加大对感染管理的考核力度,感染管理科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充分发挥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委员会成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项检查,如:手术室外科洗手、连台手术消毒情况、内镜室的清洗质量、消毒供应室的高压灭菌等,对存在问题制定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到位或重复出现的问题,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3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部门,其管理质量代表着整个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1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标准操作规程

制度是纲,是总体要求和限制;操作规程是目,是具体规定和细则。我院重视对操作规程的落实,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操作规程详细具体,实用性强,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3.2 深入重点科室,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院要求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周一次参加重点科室的早交班和医生查房,通过交班查房,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及院感信息,及时反馈存在问题,解答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如:手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大家的欢迎。

3.3 注重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应用

对重点科室前3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该科室的感染控制基线,对高出基线太大的科室,必须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必要时进行相关环节卫生学监测,针对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完成监测分析报告。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分析,我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天对微生物室的阳性检验报告进行监测,发现特殊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科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对特殊耐药菌株进行标记隔离。

3.4 加强重点科室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我院对重点科室的培训是由专职人员到科室进行专题讲座或讨论,每季度一次,探讨医院感染相关问题,形式不拘。要求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层次,近三年感染管理科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医院感染相关论文20多篇,其中6篇发表在中华级期刊上。完成医院感染科研项目5项,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4 有效的环节管理,是促进感染控制的关键

4.1 加强环节管理的内涵质量

目前,我院正处在发展当中,医院感染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这就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工作更重要。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对重点环节的内涵质量管理。

4.2 依法管理,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的管理

按照卫生部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出台对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的管理的规定,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做了详尽的规定,重点加强了血液透析器和各种导管的管理,明确规定凡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律不得重复使用。

4.3 特殊感染病人的跟踪监测和防护

对特殊感染病人的转科和医院内流动,特别是ICU病房病人周转快,特殊耐药菌株感染率高,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测,并要求接收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及标准预防工作,防治感染流行。

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2],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优秀的管理人才,科学的管理机制,严格的操作规程,是医院感染向“零”爆发管理目标努力的必备条件,最终达到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牛延军. 医院感染的三级组织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02-303.

上一篇:新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下一篇:保险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