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共14篇)
1.《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一
弘扬本土红色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永新县实验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永新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和“龙源口大捷”发生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的故里,在我们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我校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结合实际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弘扬本土红色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整个主题教育旨在传承与弘扬适宜小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旨在深化校园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从高处着眼,小处入手,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发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等主阵地的作用,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在校园内的墙壁、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置好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
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红色的精神。
二、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上学期,少先队大队部组织近500名优秀少先队员,徒步前行三湾和龙源口等地,组织参观了三湾改编旧址和龙源口大捷纪念碑以及贺子珍故里,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真切地了解到了我们身边的革命历史故事,瞻仰了那些革命先烈,许多孩子观后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此外,学校政教处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同志,老红军,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到张子清革命烈士墓前扫墓,缅怀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革命路”远足活动等,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从小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三、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每学期做好五件事:即课前组织学生撰写一条红色宣言,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学生赏读。每天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
着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每学期做好两项事:教学生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体育教师每节课都得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美术教师每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四、认真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1、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每个教室的布置都兼顾了共性与个性,创设了不同的风格与追求,班主任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体现班级红色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足迹。
2、学校要求每天下午的课前唱,各班都得唱三首红歌,每天黑板上都能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学校都举行了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各班充分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认真开展班级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每月举行了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期学校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师生红歌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讲故事比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文化征文与红色文化楹联赛、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作品展、教师红色课件作品展等;学校每学期聘请了一位“红色”英模到校作红色经典宣讲报告。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五、制定了详尽的评价体系,评选了灿烂红色之星。
学校制定了《永新县实验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细则》,在学期末的教师考评中,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大力推动了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红色文化是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并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蓬勃的源自壮士热血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内涵很广,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挖掘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渗透和深化,让永新红色文化嵌入孩子的心胸!让永新红色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心灵!让永新红色文化永远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2.《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二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1. 红色文化代表先进的文化。
红色文化是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国民党与共产党并肩抗日期间,国民党军队也涌现出许多英勇事迹,创造了灿烂的红色文化,但后来国民党与共产党战斗过程中的事迹不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因为此时国民党的行为是逆历史发展方向的,不具有先进性。红色文化本身不包含糟粕,只不过有的红色文化的宣传手段有问题,存在歪曲事实、以讹传讹、单方面追求“高大全”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内容的可信性,严格地说,这样宣传出来的文化不属于红色文化的范围。
2. 红色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
将红色文化局限于特定时期易导致红色文化丧失时代性,从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红色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包括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比如近年来受到观众认可的红色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经典电视剧《长征》、《恰同学少年》、《亮剑》等,一改过去红色影视的说教面孔,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实现人性的理性回归,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3. 红色文化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包容性的文化。
红色文化多与中国的民主革命相联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秉性,但同时包括世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优秀文化,如苏联优秀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革命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属于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的层次
红色文化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态、观念态、行为态等三个层次。
1. 物质态红色文化。
物质态红色文化指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种种物质实体,成为红色文化的载体,表现出高尚的革命情操与思想境界。红色文化最常见的物质载体是红星、红旗、红歌,还包括革命者所用之物,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所贴的标语,所写的书信或文章,用过的枪炮子弹,战斗或生活过的遗址。
2. 观念态红色文化。
观念态红色文化属于红色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指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革命者也有可能犯过错误,对革命形势或某个问题有过不正确的看法,但这不属于观念态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
3. 行为态红色文化。
行为受思想控制,行为态红色文化指革命者在观念态红色文化的指引下,为革命事业所缔造的丰功伟绩,包括所做过的事和所说过的话。当前,有些仪式活动就属于对行为态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升旗仪式、预备党员宣誓、唱红歌、大学生军训等。
三、红色文化的功能
1.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红色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不管你了解不了解、认可不认可,我们都会受到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比如,我有一个外地亲戚,初中文化,在外地打工,一次到北京来办事,有一天到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看完之后,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感受就是想哭,不需要仔细分析,这种感觉恰恰表现出最本质、最真实的爱国主义,这种情感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在一定的场合下就会迸发出来。
2. 凝聚功能。
红色文化一旦成为特定群体的共同观念、共同规范,对特定群体就会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改变群体的价值观取向,从而将特定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联结到一起,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向心力。组织者要善于发掘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的积极力量,利用广大成员的共同心智,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抵抗功能。
观念态的红色文化一旦内化为个体的固有认识,就会对社会上一些消极认识产生抵抗作用。在当今时代,政治稳定,但是人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对腐朽落后文化的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
1. 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及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弘扬红色文化实际上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
红色文化的产生过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性学说,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指导革命者于迷雾中看到方向,在挫折中看到光明,如果放弃或者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种反动腐朽的思想就会泛滥,革命事业就会遇到挫折,革命进程就会受到干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经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经过无数次的彷徨与抉择,付出沉重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
2. 以红色文化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革命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需求。体现在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坚信革命必胜、新社会必将取代旧社会,坚定的信仰转化成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信念,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反映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红色文化反映的奋斗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一致。
无须讳言,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存在怀疑,红色记忆比较淡薄,因此有必要结合特定的节日开展活动,把红色文化植入大学文化之中,激发红色文化的内在活力。
3. 弘扬红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主要体现了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团队、自强不息等精神,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往无前、乐观自信,互帮互助、扶危济困,从而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民主革命的胜利也是因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从微观的层面看,大部分红军出身贫苦,没上过学,文化程度低,但是通过努力学习,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还成为会打仗、掌握一定战术的勇敢战士,通过具体的行为诠释了改革创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不断涌现,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沂蒙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4. 以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是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新时代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而提炼出的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能够恪守基本的道德底线,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担负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任。
因此,要把红色文化的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为此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地域特色,引导大学生用“八荣八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现已成为华北科技学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次发展党员,我们都组织同学们到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进行宣誓,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预备党员宣誓”的主题参观、学习活动,以加强新发展预备党员的政治修养和政治觉悟;利用离北京近的优势,我们组织同学们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主题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等,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为中华民族曾遭受的灾难和屈辱感到痛心,为一百多年来中国各阶层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摘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作用。文章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层次、功能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层次,功能,联系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等.多维视野下的红色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
[2]孙和平,等.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
[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工作通讯,2011,(3).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篇三
关键词 遵义 红色文化 民族精神
一轮红日抱娄山,千里乌江忆往昔——遵义,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孔子编撰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云:“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不但记载了遵义名称的由来,而且还可见遵义作为皇家之地在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几千年后,遵义再一次作为历史事件——“遵义会议”的发生地,被载入史册。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纠正王明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领导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危急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路线、方针、政策的开端,标志着我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遵义,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它凝系着我国红色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以红色历史文化为载体,弘扬民族精神
遵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数不胜数。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转战了遵义的十多个县(区),一百五十多个乡(镇),遵义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三千多红军将士埋忠骨于黔山播土。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娄山关激战......红军在遵义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极为珍贵,不可复制。我们应该将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记录和传承下去。组织编撰红色历史书籍、增办刊物,审批创建红色历史研究中心,通过学术规范、补充历史;建立网站、增设报纸板块进行专题记述,通过对老红军的访谈、民间材料搜集,以媒介为载体,扩大遵义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对红色历史进行宣传;以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电视剧的形式,真实再现当时历史,以简单易行的方式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编排谱写大型歌舞剧、话剧、歌曲、地方戏,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增强红色历史文化的感染力,党史人物、事件的故事性以及艺术性,进一步加强党史等文化研究、宣传的力量。
二、以红色旅游文化为载体,弘扬长征精神
革命先烈通过一个个历史故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以每个遗址为中心,建立旅游文化基地,以立体的形式将革命先辈的精神赋予载体,并突出不同的精神主题。通过瞻仰革命先辈的遗物、遗迹,将人们带入当时的场景、当时的年代、融入当时的社会,缅怀抗战先烈,感受创业成长的艰辛、深刻体会长征中红军战士的惊人毅力和伟大精神以及遵义地区不可估量的历史地理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作为长征走上正确理论路线的开始,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宣传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彻底扭转红军被动挨打局面,展示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战绩,宣传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战斗精神;娄山关战斗遗址作为长征实行正确路线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我党迈出成熟第一步的标志,以历史事实证明了认清道路,坚定信念,是最后成功的关键;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埋葬了无数的红军烈士,在陵园中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苟坝会议会址是继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再一次得到巩固的会议遗址,正因为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得到全党全军的肯定,才能有最后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红色旅游第一街红军街作为现代仿古建筑群,融入了现代经济产业链条,更加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以红色地域文化为载体,弘扬遵义精神
红军长征在遵义不仅留下了一个个文化遗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更为遵义人民留下了代代相传的遵义精神。遵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我党我军长征精神的代表,同时遵义还代表着历史的转折、生命的希望。所以要以遵义为地域载体,将沉着稳重、奋斗不息、摆脱困境、转危为安融为一体,展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让祖祖辈辈在遵义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和传承下去。以遵义精神为主体,举办和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纪念日、大型活动和城市雕像,将红色文化孕育到城市建设之中。将这种精神塑造成为城市印象、人民的精神风貌。
遵义——承载着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体现了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伟大精神。我们应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遵义红色资源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遵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把遵义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遵义也必将不负历史的重任,承载着红色文化,为我国科学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国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洪圣达.运用遵义红色文化有效教育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
[2]黄超.关于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才智.2009:(22).
[3]张鹏建.红色遵义[J].文化月刊·遗产.2011:(7).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立项编号:ZSHJD1204
4.《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四
“弘扬苏区精神·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加强我校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团县委“关于开展‘弘扬苏区精神•增强团的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少先队大队部坚持将少先队活动、苏区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相结合,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从了解和学习苏区精神开始。开展寻找苏区的红色记忆,秉承苏区历史我牢记,前辈精神我学习,坚定信念我能行,创造未来从我起的坚定信念,开展少先队活动。
二、活动目的
苏区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铸就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好好学习争做新世纪合格的红色接班人,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从而树立将来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家乡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三、活动时间:
2014年3月——2014年4月
四、组织领导: 组长:张发春 副组长:张庆华
成员:张建东、邱翠华、张发泉、陈美玉、张爱金等
五、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确定各项活动具体方案。
2.“弘扬苏区精神 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活动启动仪式。
(二)具体活动
1.寻找苏区的红色记忆 ⑴创建“红·记忆”专题网页
学校网站专门开辟“红·记忆”专题网页,“红色革命史”、“红色歌曲集”、“红色故事汇”、“红色人物谱”四大板块,以祖国发展为大背景,以地方建设为立足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多角度地展现苏区人民的“红色记忆”,播撒红色种子,树立红色丰碑。
⑵红领巾广播站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讲述革命故事
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为引领,深入挖掘和发挥地域特色资源,积极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引导少先队员们自主参与,用心感悟,逐步在心中树立“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红色丰碑,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红色信念。
⑶观看红色革命教育影片,探寻昔日的苏区精神。
通过组织全体同学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接受红色的革命教育。再通过观后感的方式,让队员们把感受化成文字,更加深刻的领悟苏区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2.秉承苏区的红色精神(1)唱红歌传四旗爱祖国
组织各中队进行红歌传唱,通过学唱不同时代的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加深对歌曲历史背景、词曲含义的认知与理解,在红歌传唱中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在歌声中体现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
(2)学习“新三好”争当红色好少年 深入挖掘苏区红色精神内涵,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塑造“新三好”学生,培养孩子的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
3.坚定建设苏区的美好信念
(1)利用少先队主要阵地宣扬学习苏区精神
活动就是少先队的生命,没有活动少先队就不存在。利用少先队主要阵地宣传学习苏区精神从而开展好升旗仪式、大队活动、主题中队活动这项活动既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又具有时代特色,是实践育人的好形式,面对安逸的物质生活,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利用少先队主要阵地学习苏区历史让他们坚定信念,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从小树立报效国家、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雄心壮志;勤奋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让星星火炬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2)开展“我为苏区建设出谋划策”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们也参与到苏区发展振兴中来,作为苏区的小主人,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自己的小计策,通过征集和推选的方式,在校园网上公布、发表,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苏区的建设中。
5.弘扬红色文化 篇五
龙口市润新小学 徐剑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一条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三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从以上两条足以看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得让学生受到红色经典的熏陶。为此,我校通过课堂教学、观看爱国影片、阅读时事新闻、诵读国学经典等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铭记历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拼搏,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一、借助文本课例,学习红色文化
小学语文课例中有许多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以说每一篇课例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选择素材,挖掘那些最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史实、人物,恰当而又自然地“文以载道”、“寓德于教”。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为主体选取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等课例。分别讲了李大钊、周恩来以及一些小人物的英雄事迹。
为了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受到革命主义教育,我们在课让学生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历史背景、人物事迹,便于学生理解文本。课堂上,我们拿出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在适时进行补充。这样借助课例,学生感受到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为了然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洗礼,我们还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红色经典书籍让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系列书籍有很多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是很多,为了能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兴趣盎然,我们老师对现有的红色经典书籍进行了归类和筛选。经过老师们集体的筛选,选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十大红色经典书籍,分别是:《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家巷》、《创业史》、《红岩》、《铁道游击队》、《抉择》。利用每周的班会由班主任将这些经典书籍中的一本推荐给孩子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故事梗概、作者、写作的背景等情况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家上网阅读,可以买回来阅读等,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有目的的读书。这些经典的小说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富于传奇色彩,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些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今天这些小学生重温了这些经典的书籍,革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孩子们更加强烈的感觉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加强烈的感觉到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努力。
以学科教育为主渠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一方面将具体的要求落实于各单元知识的传授之中;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辅导活动,广泛开展以“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革命歌曲演唱会”、“优秀电影歌曲演唱比赛”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观看爱国影视,重温红色印记
观看百部爱国影片,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影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强调普及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利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促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
近年来,我校先后播放了《小兵张嘎》、《林则徐》、《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等几十部影片。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认识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过程中,失去了亲人,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用行动去表现,好好学习,发奋努力,将来为国争光,报效祖国。学生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也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努力,国家富强,才能不被人欺。
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也认识到了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革命年代,许多少年儿童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与他们的生活相比,我们可以说是活在天上,但这样的生活有些同学还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利用大好时光好好学习,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感恩,知道了以后应该怎样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爱国主义影视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在小学的各类课程教学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影视片段,这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真、善、美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个性化培养,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因而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能使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 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且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 地理,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影视教育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直观性。集中放映一系列优秀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学生观看,积极开展影评征文活动,通过讨论交流以加深对影片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诵读红色经典,弘扬革命传统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而诵读红色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本色就是一种爱国行为。
1.重视环境熏陶,培养爱国情怀。我校不遗余力创造浓厚的红色经典读书氛围,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接受民族文化经典。学校的读书环境的“软件”建设尤为重要。经过周密规划、精心设计,很好地利用了教学楼大厅、楼梯、长廊的墙壁,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代表作家和流传至今的佳作图文并茂清楚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重视环境育人,让他们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明白勤奋的重要;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中明白大千世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福,祸之所倚”中树立起忧患意识,明白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要经受起挫折的考验;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恩戴德的思想。在读书中开发潜能,优化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遗产,通过推广“国学小书架”活动,让我们民族文化在青少年一代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
2.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眼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一个接一个,热闹非凡。相比之下,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却倍受冷落。传统节日的淡忘意味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着被人遗忘的倾向,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华夏民族精神同样有被遗忘的可能。今天,如何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到了,让每位同学带来一个粽子,讲粽子的来历,举行端午节演讲,讲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讲屈原的伟大成就,讲屈原的爱国情结„„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味传统节日的丰厚内涵,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举行清明节古诗朗诵会;讲寒食节的来历,讲介子推的故事;七夕节举行民间故事会;通过中秋节赏月,举行“咏月诗歌会”并进行“月饼 月亮 团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利用重阳节登高,做一件尊敬老人的好事以及开展春节搜集对联、剪窗花、讲年俗等活动。
环境的熏陶、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浸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滋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阅读时事新闻,激发爱国之情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时事新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件,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为此,我们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充实了国旗下讲话内容,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认真落实升降国旗制度。坚持把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爱国教育 的重要形式,根据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确定每月的国旗下演讲主题,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国旗下演讲活动,加强并做好时事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将国旗下讲话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每个班及年级组教师都要求参与到讲话中来,并要求其针对时令,联系国家的重大节日和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讲话内容。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学生唱国歌。每周一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6.《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六
20xx年x月和2020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xx,每次都参观革命纪念馆,对党在xx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就讲好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讲好xx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xx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党的十八大以来,xx省党史研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抓好正本、力推精品。先后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xx历史》(第一卷)修订版、《中国共产党xx历史》第二卷(1949-1978)、《xx改革开放40年风云人物》《新中国70年xx大事回眸》等系列党史图书。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围绕重大党史纪念活动,举办大型图片展,拍摄播出《xx党史始话》《红色播火者》《长征与xx的故事》《刘邓大军在xx的足迹》《xx解放时刻》等专题片。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功申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宣传专项资金项目5个,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xx的创新实践研究》《大别山精神研究》
《xx数字党史纪念馆》等课题结项,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党史展览馆。讲好xx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党史研究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7.《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 红色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及其核心——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出来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革命老区时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含着许多子系统,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法津等社会要素。它既要求社会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公平公正,又对人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道德素养、法纪观念提出了更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不能繁荣昌盛,农村的社会就不能稳定。没有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没有农村社会主义民主瞥理.农村经济建设就不会有保障,发展就会困难重重.就难以协调发展,更谈不上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证。农民文化素养高低,精神生活虚实.直接关系到乡风文明.直接体现在村容整治。没有农村的富裕,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成为泡影。“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既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者之间内部的有机联系,也充分表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一、弘扬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抓住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井冈山精神教育,搞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如我国中低产田还占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6%,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9%,大大低于發达国家70%~80%的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6,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所以,现阶段农民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一要着力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以科技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和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二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和文体、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消除农民的“怕敛钱、怕强迫、怕折腾”等“三怕心理,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二、弘扬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
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面对暂时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党依靠群众。用理论和实践回答了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原因所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不能搞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只有与群众的所思所盼相结合,与群众的思想脉搏同频共振,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发展经济,最需要的是市场信息、科技推广、产品营销、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和致富门路引导等方面的服务。政府一方面要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向老一辈共产党人学习,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引导帮助农户进行结构调整,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另一方面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成立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建立勤劳致富的保障体系。要加强对农民的法津服务,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要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文明进农家、法制进农家”等系列服务活动,把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教育充分体现到一件件实事上,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达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效果。
三、弘扬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政务、村务公开,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对农村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领导业务素质和能力,更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素养,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各级管理控制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协调。
弘扬井冈山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等党性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八月边界失败,土籍农民被宣传蒙骗,大部分反水。后来红军打败白军.土籍农民跟着白军逃走,客籍农民又去没收土籍农民的财物。这种情况,反映到党内来,时常发生无谓的斗争。党的办法是:一面宣传“不杀反水农民”,“反水农民回来一样得田地”,使他们脱离白军的影响,安心回家;另一面由县政府责令客籍农民将没收的财物退还原主,并出布告保护士籍农民。通过这样的教育,最终使两部分党员团结—致。还有毛泽覃在乔林办夜校,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乔林乡党支部,就是以本村本乡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讲课和个别谈话时经常采用问答式启发农民的觉悟,提高党员同志的政治水平。
当前在农村进行党员教育,不仅要依托乡镇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举办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官学校,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学科技、用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壮年党员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努力使他们成为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要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道德荣誉。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关心群众疾苦,把帮助周围群众特别是一些贫困户脱贫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必须对农村干部进行业务素质培训,以便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在决策上必须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讲民主、讲科学,真正做到“决策讲民主,办事员民意”,有效化解矛盾,减少阻力,理顺情绪,转化压力,振奋精神,增强动力,团结群众.形成合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关键是要发挥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体模范作用。
8.《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八
索伦中学教师:高彤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色文化,筑我精神长城。
伟人伟业丰 景仰荡我胸 音貌贯山岳 雄文照宇空 常念百姓苦 不忘人民功
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从索伦这座边陲小镇走来 诵您红色的经典,颂您的伟大与从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您从容中的豪迈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这是您从容中的自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您从容中的悲壮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这是您从容中的闲适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您从容中的魄力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您从容中的浪漫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您从容中的执着
毛主席,您一生波澜壮阔,您一生从容不迫
9.打造“红色物业”实施方案 篇九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推进党的工作向行业延伸、向领域覆盖和向社会辐射,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加强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打造“红色物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通过加强社区物业党建工作,努力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解决城乡社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为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建设幸福社区活动,创建“宜居、平安、人文、红韵、智慧”五位一体幸福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目标任务
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建设幸福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在全市所有物业企业和物业项目建立党组织,充实社区党组织力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城乡社区全覆盖。
三、工作步骤
从11月起至3月止,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调查摸底(月16日~11月23日)
乡镇(街道)会同县区房产管理部门了解物业企业及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建设及党员基本情况,全面排查登记造册。
(二)拟定方案(年11月24日~11月30日)
县区委组织部门联合房产管理部门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析、梳理物业管理现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乡镇(街道)制定各自工作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2017年12月1日~1月30日)
物业企业或物业项目根据党员情况,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向街道党工委提出申请;街道党工委对提出申请的物业企业相关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及时审批;社区党组织帮助物业企业完成党组织的成立、选举、建章立制、开展组织活动等。
(四)总结表彰(202月~3月)
市县组织部门会同市县房产管理部门及时总结社区物业党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表彰工作成绩显著的社区党组织和物业企业党组织,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成果。
四、加强领导
(一)明确职责
各县(区)委组织部对本辖区社区物业党建工作负总责。要切实把社区物业党建工作纳入社区党建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各县区房产部门在县(区)委组织部门指导协调下,积极参与社区物业党建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动联系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对业主委员会及物业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各乡镇(街道)落实社区物业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对具备条件的物业企业党组织建设把关与审批。
城乡社区党组织落实社区物业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对物业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帮助指导社区物业建立支部,规范建章立制,逐步探索交叉任职,探索对物业管理企业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物业企业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积极参与社区物业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强企业自身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员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严格规范组织生活。
(二)建章立制
联动共建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途径,加强社区物业管理相关各方的联系与沟通,并畅通反馈渠道。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社区物业党建工作,形成共驻共建的联动机制。
指导联络机制。房产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研究解决社区物业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推动社区物业党建工作的持续开展。
考核评估机制。市委组织部将社区物业党建工作作为对县区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各县区委也要把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对乡镇、街道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物业管理投诉率、行风建设和业主委员会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作为文明社区和文明小区创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评定、房地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
(三)强化保障
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房产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并明确一名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县(区)委组织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也要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财政部门要落实专项经费,各相关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力保障物业党建工作。
各级各单位要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物业党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严肃通报批评,进行责任追究。
10.《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十
建设“红色之都”的科学决策
临沂一度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华东局,省人民政府,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曾在此长期驻扎,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
山东“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临沂列为全省红色文化聚集区。经广泛研究论证,临沂市确立了“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红色文化发展思路。一个中心,即以红色名城临沂为中心,依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革命历史纪念馆,沂蒙精神展馆,整合红嫂广场,形成全市红色文化聚集区中心,八个组团包括英雄孟良崮纪念区、红色首府纪念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区,红嫂故里及《沂蒙》拍摄地纪念区,《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区,滨海革命文化纪念区、大青山战斗遗址纪念区,鲁南革命文化纪念区。“一个中心、八个组团”充分整合了临沂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互为补充,相互照应,全面集中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展示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游人在领略它的庄严肃穆的同时,必定要参观沂蒙精神展。2005年8月,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10天展期,观众18万,沂蒙精神轰动京城,感动中国。2007年7月,沂蒙精神展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复展,再现游人如织场面。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罗干,贺国强、王兆国,姜异康等中央和省委领导都曾前来参观展览。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到临沂视察,再次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沂蒙精神展,对临沂近年来弘扬沂蒙精神,建设富强经济文化强市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对建设沂蒙精神纪念馆进行重点扶持,展馆规划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4亿元,已通过相关部门论证,将其建成全省重要文化品牌、临沂文化建设的突出亮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文化创意激活蒙山沂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最大的优势是文化优势,最大的品牌是文化品牌,最大的资源是文化资源。”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如是说。面对众多红色资源,临沂市以文化创意之笔将其激活,以当代审美意识加以整合开发,八百里沂蒙绽放出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辉。
常山村,一个隐藏在深山的古朴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上个世纪初的古朴风貌崎岖的石板巷顺山而下,幽深曲折,石头砌成的百年老屋记录了古村的历史沧桑。一部电视连续剧《沂蒙》,让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村进入人们视线。临沂市投资1.5亿元,打造以常山村为中心的“中国山村好莱坞”,“中华红色堡垒第一村”——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目前,《反抗之真心英雄》,《地道英雄》,《红嫂》,《沂蒙六姐妹》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围绕基地建设,临沂拉长红色文化产业链,以“沂蒙特色,红色村落,生态景观、古村风情”为品牌,整合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游和历史文化游,形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新格局。
打造精品是临沂以艺术形式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举措。继大型乐舞诗《沂蒙颂歌》成功推出、红色文化经典《红嫂专场》隆重上演、大型民族管弦乐《沂蒙山小调》在北京音乐厅奏响后,2007年,大型演出《蒙山沂水》再次震撼齐鲁,感动华夏。建国80周年献礼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即将在央视播出,电影《沂蒙六姐妹》登陆国内各大院线,票房成绩不菲。立足成为沂蒙文化的极品、临沂城市的名片,游客的文化大餐、全国独一无二的红色大印象,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五一期间隆重推出后,携“江北首部内河深水大型实景演出、国内首部水上红色文化大典、国内唯一一部水上红色芭蕾”三大看点,吸引了众多游客莅临欣赏。演出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公司经营的科学模式,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的全面突破。产业延伸闯出红色文化发展新路
从影视精品《沂蒙》、《沂蒙六姐妹》到形神兼备代言临沂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红色文化”已成为临沂的文化符号,凝结为融会贯通的人文景观,在全国刮起了阵阵红色旋风。
红色旅游成为主导产业。临沂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入选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景点。以孟良崮,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为代表的革命纪念地,以战工会遗址,省政府诞生地为代表的革命政权纪念地以及以沂蒙红嫂、厉家寨、九间棚等为代表的沂蒙精神展示地等,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名字,一处处追思历史的景点,在精心规划包装下,成为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景点。2008年,全市红色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门票收人4000余万元。
红色品牌注入发展活力。凭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临沂旅游餐饮、交通等十个产业蓬勃兴起,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一批闻名全国的红色文化品牌被培植成为经济品牌,进而成长为绿色产业。由红色文化品牌正转化成经济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食品工艺品甚至化工产品等上百个门类。别具沂蒙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煎饼,“沂蒙老区”酒以及工艺品拥军独轮车等,经过精心包装成为了响当当的产品品牌,并形成了较大生产规模。在沂水县,当年沂蒙大嫂为支援前线的子弟兵缝制的拥军布鞋,经过“文化创意”被做成了大产业。占地800亩的中国布鞋城共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增收就达3000多元。
文化甘泉润山野,沂蒙热土展新颜。伴随着文化建设的强劲东风,沂蒙红色文化必将在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再谱新的灿烂篇章。
11.红色文化进校园征文 篇十一
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中的时候,你可想过,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时,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之音?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 ――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12.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征文 篇十二
回顾这些红色的历史,每个英雄都经历了腥臭的血雨和困难,仿佛融入了我灵魂的深处,多次洗礼了我的身心。
现代青年必须确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我们有红色的基因,我们在曾经英雄人物一代人的红色土地上成长,我们是什么幸运的下一代?但是,为了实现梦想,我一直伪装坚强,假装坚持下去,我想成为优秀的女作家,但是我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应该坚持的读书没有坚持下去,应该积累的摘录没有积累下来,总是想明天再读,明天再摘,但是明天明天复活,明天多少的道理比起书中为梦想流出最后一滴血的英雄们,我很害羞。但是,从我深刻理解继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新人的瞬间开始,我每天只要有空,就开始读书,一点也不能疏忽。现在的努力,正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渐渐发现自己写的时候,天马的想象变多了,美丽的辞藻也能灵活运用。
作为红色基因的继承人,在和平的时代,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做出惊人的壮举,但我们可以从周围的小事开始,从周围的点滴开始:在灾害面前,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在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的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弱的病,可以让座,在不夺取爱的座位的家里,父母在忙的时候,帮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学校努力学习,成为老师的有力助手我知道你的今天,祖国是怎样创新的,祖国是如何创新的,祖国是如何创新的
13.《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篇十三
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瓜州文化遗存众多,无论是古遗存分布还是国宝级单位,数量均多于周边县市,境内还有许多异于中东部地区的戈壁荒漠自然景观,深受外地游客青睐,这为我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资源优势未必等于产业优势,众多的文化遗存也不可能一揽子开发,特别是我县毗邻国际旅游名城敦煌,既有借助敦煌品牌的“光环”优势,也有受制于敦煌“光环”的地缘劣势。
去年市委提出了西片四县市组团合作,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县同敦煌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开发县境内文化旅游的框架协议,这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破题发展打开了缺口。打敦煌牌发展瓜州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注重产业开发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否则就是资源和投资的浪费。瓜州对于敦煌文化的互补性在于其特有的张芝、玄奘、红色和边关古城四大文化,在推进瓜州文化旅游产业中必须做足做好两篇文章,一是突出特色,集中开发四大文化品牌;二是打造平台,为四大文化开发聚集人脉。这个平台,就是酒泉地区独有的西路军红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远不及瓜州的高台县,凭借红西路军纪念馆,每年吸引10万人次以上外地游客,就是显著的例证。特别是在杜绝公款旅游和创业励志教育不断加强的新常态下,应当十分重视发挥西路军安西最后一战这一红色品牌的平台作用,加大投入高标准建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
纪念馆项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抢抓丝路经济带开发机遇,围绕甘肃华夏文明传承保护规划的实施,把“红色文化”开发纳入全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部署,积极实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蘑菇台会议旧址”等项目,促使张芝、玄奘、红色、边关古城“四大文化”步入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路子。
一、我县“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可塑性较高。
西路军最后一战在我县留下了诸多红色印记,如蘑菇台西路军会议旧址,十工村、安西老城、白墩子、红柳园战斗遗址,星星峡会合地等。收集保护的红西路军重要文物,如牛皮公文包、电台外壳、程世才将军信件、黄火青毛毯等,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发红色文化旅游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调整,融革命传统教育于旅游的“红色之旅”日渐升温,特别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常态化,将促使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成为“入境游”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各类方兴未艾的励志徒步活动,亦为开发“红色之旅”+生态观光自助游提供了市场。
(二)配套项目富有特色,吸引力较强。
我县借助红西路军最后一战诸多遗迹和西路军后期主要领导李卓然墓在瓜州这两大文化品牌,先后修建了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和李卓然墓,整修了西路军会议旧址,修建了蘑菇台、白墩子纪念馆。为了注重提升教育基地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县委、政府积极筹建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项目建成后,瓜州将成为继高台西路军纪念馆之
后,又一处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同时,勘查的西路军瓜州行动路线,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原生态的荒漠风光对东南部地区游客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客源市场逐步打开,开发潜力较大。
做为酒泉地区唯一一家红军纪念馆,2014年蘑菇台纪念馆年接待量达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随着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网上纪念馆的建立,预约和入境、过境参观的外地游客日渐增多,去年元至八月纪念馆接待县内、外游客达到45批、1.45万人(次),其中,接待县外游客35批5000多人(次)。今年纪念馆正式开馆后,前来参观的游客将大幅增加。
二、我县“红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资源疏于管理。
我县境内红色资源分布零散,如蘑菇台会议旧址、白墩子纪念馆,离城区都比较远,加之馆舍简易,保护措施落后,管理比较松散,造成红色资源损毁严重,一些战斗遗址、遗迹及纪念建筑物处于“自然保护”状态,王家屯庄战场城堡已是“遗迹全无”。
(二)红色文化旅游体系不健全。
一是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认识不足,对西路军最后一战的意义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开发投入水平低,“三大文化”融合度不高,统筹建设、产业开发设计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整体推进、系统开发局面。二是县内尚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旅游接待体系,游客接待服务功能较弱,对游客综合性消费拉动力不强。三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管理分散,开发制约现象普遍。
(三)人才支撑不够有力。
一是缺乏有创意的红色旅游策划、设计人才;二是缺乏红色旅
游管理营销人才;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军史、党史讲解人才。无论是蘑菇台纪念馆,还是县城纪念馆,都没有正规培训的专职讲解员,随着参观游客的迅速增多,讲解工作力量十分薄弱。四是现行人才培养考核和职称激励政策尚不完全适应基层建设需要,重研究轻应用的考评机制难以真正调动基层人才“培”、“管”、“用”的需要。
三、加快红色文化开发的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围绕挖掘开发红西路军瓜州行动线路这一主线;
抢抓一个机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机遇;
打造一个基地:积极创建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提升三大功能:一是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二是提升红色文化促进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益功能;三是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拉动客源方面的平台功能。
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做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展馆布展工作;二是做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党史、军史研究人员、红色资源开发创意人员的开发工作;三是做好省内外红色展馆联合协作工作;四是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品牌的打造工作。
打造五大景区:对富有瓜州特色的边关军旅、丝路商旅、洞窟城堡等艺术特色文化,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和开发,城外重点打造锁阳城边塞文化、榆林窟佛教文化、蘑菇台红色文化一体化大景区,城内重点打造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文化产业园、西路军红色纪念园和风光博览园四大景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高水平抓好红西路军纪念馆陈展工作、纪念广场建设,内外联手开办红色教育课堂,力争形成纪念展馆、纪念广场、纪念塔一体的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聘请专家策划,及早做好规划设计,抓好祁连山红军出山口—星星峡红军行动路线标示和沿线红色遗迹保护、开发工作。连点成线、串线成网,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景区,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红色之旅徒步励志线路。
二是理顺“红色文化”开发管理体制。西路军瓜州境内行动路线大多处于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农牧、林业等部门管理范围,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实体很难介入开发,同时,张芝、玄奘、红色“三大文化”开发管理也存在各行其道的现象。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协调,理顺红色资源管理,引导“三大文化”协同开发、融合发展,切实提高瓜州文化旅游整体效益。
三是改造提升蘑菇台红色文化价值内涵。蘑菇台景点做为锁阳城—榆林窟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西路军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旧址来定位,突出革命传统纪念地、红色文化足迹追寻地和旅游休闲体验地功能,重点开发红色纪念、纪念遗迹凭吊、红色足迹追寻和休闲度假四个项目,丰富内涵、充实内容、完善设施、整体改造、提升档次。重点进行展馆扩建、广场改建、停车场修建、磨坊保护以及展馆展陈内容更新、磨坊布展、红军将领居住处布置、接待设施及道路修建和配套红色体验线路开发等。
四是积极构建客源共享、游客共送、利益均沾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纪念馆与县境内各旅游景点、涉旅饭店的紧密联系,建设纪念馆游客信息数据平台,动态发送纪念馆至各景点、各饭店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消费意向、旅游需求服务的链条式经营。
五是切实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创意设计、营销和讲解服务三支队伍建设。采取事业招聘、外派委培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录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创意的红色旅游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人才,不断改变瓜州红色旅游服务人才少、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同时,制定出台有利于激发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使用的激励政策和职称评聘政策。
14.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演讲稿 篇十四
201X年2月2日,总书记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重温红色党史,弘扬先锋精神10-06
观红色经典影片 弘扬核心价值观11-24
有关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500字作文08-17
“红色文化进校园”国旗下的讲话10-12
红色文化社团章程10-12
红色文化实践论文11-20
红色历史文化故事08-28
安丘.红色文化doc09-07
红色文化之旅战役篇11-30
红色经典,书香校园策划书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