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
《种子的萌发》一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科学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种植绿豆。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例如用透明杯装沙子。种子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个关键,把种子放在杯的周围,这样才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新课学习后,进行知识竞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竞赛题目的难度是有梯度的。这样可以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与此同时让爱挑战自我的学生有个表现的平台。效果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再上一个高潮,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师生的努力,本节课得到导师和各位同行的赞赏。如教态富有激情;及时因势利导,课堂生成自然;课堂转换角色,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 想法与见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其实我也有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探究实验的六步骤这一环节中,如果作出假设这一环,我引导学生分析深入一些,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在接下来的十天跟岗学习中,我将继续虚心向导师、同行学习,珍惜每一个活动的学习、继续不断地反思自己,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打好根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
2.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二
针对以上实验器材和方法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利用一次性塑料杯(或者其他透明容器)培养绿豆种子,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效果很好,下面简要介绍实验操作过程。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绿豆种子、一次性塑料水杯(或者其他透明容器)、餐巾纸
二、实验操作步骤
(1)选择20粒(小于或等于50粒都可以)完整饱满的绿豆种子,等分成2份。
(2)分别在2个水杯中各铺2层餐巾纸。各把2份绿豆均匀播撒在餐巾纸上。
(3)根据不同的变量改变水杯里的条件,一个水杯为对照组,另一个为实验组。(如,如果变量为光,那么水杯中都放等量能够湿润餐巾纸的水,一个水杯放在光下作为对照组,另一个水杯放在黑暗中作为对照组,温度和水分相同且适宜。如果变量是水,那么一个水杯放适量水作为对照组,一个不放水作为实验组。如果变量是温度,则一个杯子放在冰箱作为实验组,一个杯子放常温下作为对照组,其他条件如适量的水都相同。如果变量是空气怎么办呢?可以利用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的原理,给一组绿豆放大量的水创造排除空气的条件作为实验组,一组放适量的水作为对照组。)这里建议老师规定每个大组做一个变量,这样有助于在全班得出全面的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结论。
(4)注意观察胚根突破种皮的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萌发率。
三、用绿豆和透明容器做本实验的优点
(1)用绿豆做本实验结果出现快,一般室温下1~2天就可以看到胚根突破种皮萌发出来,3天左右胚芽就可以长出,一周左右就长出了綠色的小幼苗。学生因此非常兴奋,可以坚持培养下去。
(2)透明容器可以让学生清楚观察种子萌发全过程。
(3)能够观察根尖的结构和探究根尖生长的主要部位。
(4)等长出小幼苗后,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做关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
改进后由于实验器材和材料容易得到,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实验失败后还可以很快地重复做一遍,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实验器材也五花八门,有用塑料饭盒的,有用玻璃杯的,有用罐头瓶的等等。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还有对实验变量设置的创新,比如,学生有拿一个喝水的500毫升透明塑料杯作为有无空气的实验装置的。水杯的上面有滤网,学生在滤网上铺2层餐巾纸,灌水到水杯的水未浸湿餐巾纸为止。滤网上的餐巾纸上播种一层种子,水杯底部的水里又播种一层种子。这样的2层种子就可以由无空气作为变量了。结果观察对比也很方便。
还有的学生用青菜种子做实验;有的学生把发芽的过程拍照后做成PPT发给老师;有的学生想到做自来水和雨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有的研究WIFI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等等。
3.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篇三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的活动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有些问题也讨论的不是很透彻。由于学生是课下在家里独立完成实验的,在实验操作上遇到的困难难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些需要加以调整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学生突发事件,有时却是一种很好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
课堂教学录像中的一些表格设计的还不是很合理,影响学生的理解,应该作一定的修改。在申报的材料中已经加以修改。
4.“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改进 篇四
方法一:
装置编号为甲、乙两支试管。各注入半试管清水,每支试管塞入松紧适度的3个脱脂棉球,分别位于水中、水面、水上,每个棉球上放置3粒同种植物的种子,1粒胚是完整且是活的、1粒切除了胚、1粒经过烘烤。然后分别将甲、乙两试管放在温暖(室温20度左右)和寒冷的环境里。
方法二:
将方法一中1支试管内的装置分解到3支试管A、B、C中去,然后分两组,分别放置在温暖和寒冷的地方。
5.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五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半年来,我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结合学校对于七年级提出的阶段目标: 学—知识牢,技能熟,应用活;(重在基础)能—能自治,善探究,巩固特长。因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放在做好中小学衔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强调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重视知识的运用。认真回顾这学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的要求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想让七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
对于优生,如有的男生聪明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里的学生王天予就是这样的,他聪明好动,脑子转的可快,有时候我刚把题出来他就知道结果了。可是他有时不细心,考试做题很快就是很少全对。在期末的数学考试中,数学考了84分。对于这样的聪明学生,我就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在每次考试后必须认真总结,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对于优生上课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但是他们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课堂上就注意观察,当发现有学生溜号时就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在讲新课时不断提醒他们看黑板,回答问题时也多叫他们起来回答,这样反复几次他们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强调说:老师讲的内容只说一遍,这样也促使学生上课必须注意力集中。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在其他同学做提高题时放宽要求只让他们做基础性题目。这样他们自己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比如我班的安鑫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数学基础很不好,分到班上的成绩几乎都是倒数了。这学期来了我能感觉到他想用心学了,于是我上课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多提问他,课堂板演计算题时也多叫他来完成。这样做就是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数学计算方面有了提高。期末的数学成绩也达到40分。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我觉得这样还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绩在一点点进步。本学期,我通过总结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后,更加确定这样的观点:在数学课堂上,关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精力集中学会了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才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少讲而要精讲
半学期的七年级数学教学,我有时认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如果耐心地多讲几次,学生一定会做对数学题。而通过反思,我认为这种反复讲不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科学办法。如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我集中对学生多做计算题练习后,有部分学生达到了提高计算的能力的目的。可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我发现在做题出错后,老师及时辅导后,当时能改正错题。可有时在考试中又会出现错误。在这次的期末数学考试中,我对不及格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总结,很多学生在计算上丢分很多。如我班的有四名同学如果计算不丢分,就会达到及格的成绩。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关键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对学生实行强化巩固。如对于计算题,在学生做错后,当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改正了错误,但是下次再遇到的时候,又会出现算错的现象。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少讲,给学生更多的反思机会,特别是学生出现错误后,让学生真正找到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强化联系。对 1
于一些后进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课前预设好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找准精讲的内容。这也符合学校倡导的学------知识牢,技能熟,应用活;(重在基础)
教师在数学的课堂上要重视对教材的专研,特别是对于数学练习题的变式处理能力。
6.《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篇六
戴华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实验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得出结果和结论,以及从生活实际讨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分析种子萌发是自身发生的变化。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从实验和生活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黄豆若干,放在培养皿中。(课前放在课桌上。)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1粒、黄豆1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
2、教师材料:浸泡实验装置,量筒一个,各种干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种子学生材料一套(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想:我看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
2、老师收集了一些种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认吧!
3、颜色、形状、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繁殖后代,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就会发牙,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种子的萌发。发芽也叫萌发。(板书:种子的萌发)
二、浸泡种子
1、(出示各种萌发的种子。)种子能够萌发,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浸泡种子。你们看,这是老师浸泡了一天的10粒蚕豆、黄豆、油菜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都放了100毫升水,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测量水量,指名学生观察。
3、水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4、它们吸收的水分一样多吗?
三、种子内部构造
1、(出示培养皿中的蚕豆种子)种子吸收了水分后就慢慢萌发、生长了。这是多么普通的现象呀!但是,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它里面到底有什么,你们知道吗?
2、学生猜测: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猜测一下,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3、光有猜测是不够的,想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该怎么办?怎么做这个实验?
4、那就让我们来解剖种子吧。(课件出示)实验提示。教师细致示范。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音乐)
6、交流:收个别学生记录表展示,指名汇报。重点交流子叶连接处有什么?找出共同点。
7、教师结合课件讲解种子结构。它们都由这些部分组成,但同学们的称呼各不相同,我们给它们取一个科学的名称。
8、请你在你解剖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子叶。在你画的图中标出名称。
9、为什么这些种子都要有种皮和胚两大部分呢?你认为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10、的确,种皮能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的正是里面的胚。因为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四、发芽的蚕豆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那它是怎样发育成一株植物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播放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胚的各个部分是怎么变化的吗?植物的根、茎、叶到底是由哪部分发育成的?
3、(幻灯出示种子发育图片)交流作用,教师板书。(引导子叶作用:我们生长需要营养,种子萌发也需要营养,它的营养从哪里来呢?)
4、我们从视频和图片上知道了胚的各部分是这样变化的。想不想亲自做一做实验,观察观察?实验很简单,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只要垫上一些纸巾,保持纸巾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5、这样做很简单吧,可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就不简单了。因为它不是观察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坚持观察。(板书:坚持观察)
6、让我们定个观察间隔吧。你打算几天观察一次?
7、重点应该观察什么?
8、今天它的胚根、胚芽、子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记录下来吧。
9、投影典型记录,明确科学简洁的观察方法。
五、总结、作业
【设计意图】
我确定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及研究欲望,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要珍爱生命。本着以上的思路,我对教材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主要涉及到4个地方。
1、将浸泡种子的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处理,把教学目标直指种子萌发需要水,各种种子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将这段时间省下充实到对种子内部构造的观察和对各种种子的比较中去,保证本课核心内容的完成及质量。在这一教学环节是,我还将教科书中浸泡种子的水量由200毫升改为100毫升,第一,100毫升的水量对10粒种子来说都已经是充足的了,第二,这样的处理有利于使用100毫升的量筒进行测量,如果这里不使用量筒就很难观察到油菜种子是否吸收了水分。
2、在研究种子内部构造的教学中,我将教科书中解剖凤仙花种子改为解剖蚕豆种子,第一是因为凤仙花种子太小,学生解剖和观察都不方便;第二是因为蚕豆种子的胚芽跟植株的芽很相象,学生容易联想到这可能会发育成植物的叶。
3、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环节。在对“种子里面有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之前,我增加了猜想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样做的意图有: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回忆并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二是通过学生的猜测,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状况。三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猜想并不能确定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时他们就必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当他们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时,心情一定是非常兴奋的,观察一定是非常仔细的。无论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想他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动,特别是那些猜想出现错误的学生,他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原来花生种子内部是这样的,我平时怎么就没发现呢?我觉得这样做,会使学生对种子内部构造有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借此可促使学生平时能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及现象,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4、研究种子各部分作用时,采用在课堂上进行验证并通过课件出示结论。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是猜想就应设法让学生去验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后让他们自己去验证,一定有不少学生不会去做,教师也无法进行调控。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指导学生的实验,因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都来不及做。本课我将这一验证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目的就是要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关于种子各部分的作用,这里若不明确结论就满足不了学生“证实证伪”的需求;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学生了解了种子各部分作用后,对后面的观察活动是有帮助的。
【教学反思】
7.《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反思 篇七
《种子发芽实验》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2课,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试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种子发芽实验”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交流实验计划————配备实验装置————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四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组合,从而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的就是将我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就拿配备实验装置这一环节来说,在我最初的设想中,是在学生进行设计实验之前,先对他们提出要求:纸盒要准备6个、注明“1”、“2”并分别写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绿豆6个、纸巾6块、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的方法按三个要求进行,分别是控制水、温度、光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设计的实验,回家实验并做好记录,第二节上课时,我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每个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关数据,这样就把学生探索知识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老师做归纳性总结。学生的实验数据基本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有的甚至是非常接近,这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事。
8.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八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三、)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1)观看课件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引导点拨,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
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
(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① 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92页讨论题设计。
②演示课件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
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1小组),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组间交流,讨论结果。(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
(二、)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课件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
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
(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①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
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 在协作性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 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 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 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 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 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 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 明确分工 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 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最优秀,看谁的记录最精彩!)
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9.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文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文章)1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目的就在于演讲者和听众取得共识,改变态度,激起行动,推动人类社会向理想境界迈进。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设计之初确定的教什么的问题,突出重难点。听读,抓关键词句,体会演讲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依据演讲者情感的变化,理清课文的思路,进而把握演讲词的主题。重点的突破,同样是方法引导在先。教师讲述:诚然中国神舟飞船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天成功,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挑战者”号升空74秒后就爆炸了,为什么还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呢?现在请大家就你圈点出的句子,去探究、发觉崇高的精神思想来证明他们绝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然后,幻灯出示两个关键句,并有教师的评点批注。以此为学生作方法引领,教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在交流中,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英雄写墓志铭,或表达对英雄的敬意,既有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有对他们思维的训练在里面,看他们有无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力,有无对事例加以分析概括的能力,有无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在这些训练中,学生始终要关注英雄的行为,感受到他们所爱的事业,正是为全人类的事业,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不屈不挠,英勇无畏,正体现了整个人类的精神。如此崇高的行为,也一定会影响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学生。自始至终,学生都感受着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文章)2注重了探究性阅读,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学到很多的知识,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考的训练,而这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乐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思考得到有效的训练,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乐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比如学生不很理解为什么称宇航员的`牺牲是“国家的损失”时,教师可以引导:宇航员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当的吗?杨利伟飞天成功,仅是他个人的成功吗?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麦考利芙进入太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时,我没有单纯停留在品析词句上,而是适时引导,回到对本单元所写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评说上,深入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巨大现实意义,唱响了一曲不单单是赞颂美国英雄的颂歌。
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文章)310.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分析诗词、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学难点:
在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的环境条件的探究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的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刚开学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在花盆中种下了一些植物的种子,请思考一下你在栽种植物前后做了哪些工作?由此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参照课本90页“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你要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课本91页作物播种的相关资料,你会做出什么假设?
(3)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参照课本91页制定的计划设计探究方案: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应当为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④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4)请利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设置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5)结果:请推测,课本91页实验方案中,几号装置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装置中种子没有萌发?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结论:分析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学生分组展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方案。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反思,补充完善。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3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强调总结
1:设计对照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要完全相同。课本所给实验方案中对照组是2号瓶,(1、2)(3、2)(4、2)分别是一组对照实验。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课本92页,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1)干瘪的种子或被虫咬坏的种子能萌发吗?
(2)储存时间过长或煮熟的种子能萌发吗?
(3)种子成熟后,大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有的需要几周,有的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那么,正在休眠的种子能萌发吗?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哪些?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明确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颗粒饱满,具有完整的活的胚。
【练习】达标检测:见PPt 【讲授】课堂总结,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颗粒饱满,具有完整的活的胚。课后作业
自己动手培植豆芽,并进行品尝;继续培养菜豆种子的幼苗,并注意观察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做好记录,以备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整理,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视频课件,并引导学生注意:种子萌发时的先后顺序以及种子萌发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农业生产上如何促进种子的提早萌发?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呢?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解答。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三,种子发芽率的测定,阅读课本93页,1.说出为什么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怎样测定?
2.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定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能否挑几粒大的种子? 3.什么叫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5.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以上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明确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请利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设置实验装置,学生尝试测定某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讲授】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四: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何能发育成幼苗呢? 1.观察课本94页种子萌发的过程图,并分析自己种植大豆的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活动】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问题1由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营养物质的贮存—子叶、胚乳。
活动6:【活动】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你对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说一说,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练习】达标检测:见PPt 【总结】课堂总结,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才能促使胚的发育。首先钻出种皮的结构是根,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茎和叶、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根。菜豆种子萌发的营养从子叶中获得,种子萌发的结果是:胚发育成新植物体。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11.《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叙事 篇十一
《种子的萌发》这节课需要同学们相互合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需要同学们认识植物种子的结构,我课前叫同学们自己带来一些植物的种子在课堂上观察,其中还是大豆种子比较大,方便观察,同学们需要准备干的和湿的种子,因为干的种子胚这部分可能看不清楚。在同学们带来的各种种子里,有的同学就会问:为什么大豆的种子扒皮之后就分成两片,而小麦种子却不会分成两部分呢?这久涉及到区分植物种子单子叶和单子叶的知识了,有两片子叶的是双子叶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的是单子叶种子。另外还有单双子叶的结构区分。
第二部分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通过学生的认真实验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当然啦,这个是实验也有一定的难度,有一部分同学就没能做好这个实验,当然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部分是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主要是靠大家在课后完成,为这个实验要十多天的时间不断观察记录,课堂上只是让同学们展示实验成果。
【种子的萌发实验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09-03
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06-21
七年级种子植物教学设计06-30
种子粘贴画教学反思07-26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07-23
种子发芽实验科学课10-08
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10-05
96胡萝卜种子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