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2024-08-04

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精选19篇)

1.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一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青春校园是大多数人的美好回忆。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校园里,而在最青春、最热血的高中三年,我将在美丽的万安中学度过。

一日之计在于晨

天刚微亮,我们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来到晨跑处,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小本子进行背诵,每个人都精神抖擞,眉宇间充满自信,只听见朗朗的书声。晨跑时,随着铃声节奏,传来一阵阵铿锵有力的班级口号声。每个人都展现出了青春该有的样子。清晨的校园,鸟儿飞过蓝天,教学楼在在一排红色的都教学楼醒目地排成一排,道路两房青色的松柏挺得直直的,更加给人朝气蓬勃之感。清晨的校园是活泼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项项新举措的实施是校园一次次新的尝试,无声自习便是最好的印证,没有老师,班干部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没有同学嬉戏玩要,更没有同桌之间闲聊谈话,同学们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晚自习时,只能听见同学笔尖的沙沙声,只能看见同学们用心思考,和忙碌的身影。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青春是奋斗出来的。而一路有陪伴我们的班主任,屹立不倒的仍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傍晚的校园是迷人的,是神秘的,也是最温柔的。路灯洒下柔和的灯光,而傍晚的松柏在路的两旁,像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士兵,给人一种安全感。还有夏蝉夜鸣,歌颂它的家园——我们美丽的校园!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发表观点,课堂上师生互补,学生和老师互相纠错,此所谓教学相长。

中午同学们用餐过后,立刻回到教室。走在校园里,到处都是同学们奔跑的身影,和自己赛跑,和时间赛跑,每个人都奔跑在梦想的大道上。而校园就是我们奋斗最好的见证,教学楼主道两旁一个个学霸舍我其谁的风采,一张张奖状是青春最好的风景。将热血洒在校园里,不枉青春,不负校园。

美丽校园,无悔青春,我爱你,万安中学。

2.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二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写作, 就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 有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 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 体育课上精彩的活动, 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场景, 都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 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 “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提高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世界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 生活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用眼睛看, 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 更要用心去感受。如写水果时, 可以让学生把水果带到课堂亲自看、闻、摸、尝, 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 懂得观察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写某个地方时, 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要求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等) 抓住最有特色的地方观察。只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写作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话可说。

三、积累写作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一篇好作文, 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素材。只有字、词、句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三年级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有限, 应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各种动物、植物、生活用具、玩具等;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等, 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为以后写作积累丰富材料。

四、培养阅读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写好文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学生若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 胸无点墨, 写出的文章就没有思路可言, 只能是淡如白水。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记忆力强, 模仿力强的特点, 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语言, 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 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 硬件上有较大差距, 也不像城市小学生那样每年都去旅游。因此, 农村小学生在实物观察时视域相对小些, 为弥补这一不足, 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即开阔小学生的眼界, 又能提高学生观察、写作兴趣。

1. 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 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 很少能写出好文章。利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突破实地限制, 通过音乐、图片、动画手段强化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使学生感觉如同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 弥补了学生生活中经验的缺陷。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 会产生写作兴趣。

2. 巧借展示, 指导观察

通过播放视频, 展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 从而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 进行有效指导, 使学生有意识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 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 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3. 利用直观, 精修细改

一篇好的文章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 以往老师进行作文讲评时, 采取教师或学生在台上读, 其他学生在台下听, 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 效果很不明显。而通过运用多媒体, 教师可以将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 指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修改。既方便学生修改, 还可能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对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通过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形式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的同进, 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让他们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欢乐, 从而培养写作技能, 成就佳作。

六、利用日记练笔

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阅读和作文的起步阶段, 从日记入手教学生作文, 是帮助学生作文起步的有效途径之一。日记, 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 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 就可以写下来。通过写日记, 有效地达到作文起步的目的要讲究方法, 不能记流水帐。首先, 要求要明确。小学三年级的日记要求不可过高, 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为主, 要持之以恒, 积累词语素材。其次, 注意循序渐进。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分为几个阶段, 确定一定时间、提出一定的训练目的要求, 进行有序列训练。

一篇好的日记不仅要能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及成长足印;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此外, 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及作文能力的提高, 是帮助学生作文起步的有效途径。

3.农村小学的三年级作文实践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作文实践教育;问题研究

作文教学一直是三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我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文批改。我们发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学生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觉察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作文中没有孩子,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要改变这种状况,改革现有的学生作文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现状制订三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思路,通过作文实践练习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一、素质化作文实践课堂的构建

在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小学生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实践性的作文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小学作文实践性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协调能力。同时,作文实践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课堂的素质感受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文实践性的感官体验作为学生兴趣培养的第一要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不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引导教育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教师应把学生写作时注意力的培养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排除外来干扰,维持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越强,注意力越高。所以,在作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时刻注意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并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兴趣与需要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学习才能愉快,才能有乐趣,而人只有在愉快和兴奋的状态下,才会具备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用一些变换并且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梦想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对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学生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学生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学生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批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也就是说,作文实践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作者实现心灵交流和沟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素质。

三、学生人性化作文教育实践

学生的作文代表学生的内心世界,代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老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学生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流淌。教师通过作文指导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感觉在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鼓掌,在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难免不成熟,作文指导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美好境界。学生作文犹如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都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指导好学生的作文写作,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笔完美地描述出来,释放自己的梦想。

农村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实践教育是一个立体工程,要想做好此项工作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践构建学生的作文梦想,更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性化关怀,满足学生作文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J].语文教学通讯,2007(33).

4.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四

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鸟语花香。

我们的学校有四个美丽的花坛,每年春天都有许多小精灵光顾那里。这些小精灵在这里嬉戏、玩耍,给充满鲜活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坛里,有艳丽的玫瑰花;有清纯的茉莉花;有争先开放的.月季花;也有可爱的四叶草。除了这些可爱的小花儿之外,还有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在初春之际,他抽出了嫩嫩的绿芽,为这个季节增添了生气。

满天飘着梧桐树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夜晚,梧桐树那疏密有致的枝条在夜空中舒展,一根枝条擎起一蓬紫微微的花串,笑望明月,舒蕊展瓣。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印有三个金色体的词语,分别是:诚实、坚强、团结。这三个词语包含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老师期望我们能诚实守信,遇到困难要坚强要有毅力,要和同学团结友爱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主席台是我们学校最庄严的地方,每次升旗时我们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我们可爱的校园,心中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个这样美丽的校园。

5.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五

春天,校园里的大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土地里探出了绿色的脑袋,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一身绿色的衣服,美丽极了!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夏天,太阳火红火红的,闪着一道金光,美丽极了!校园里的小朋友们都在吃着冰冷的雪糕,在凉爽的教室里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秋天,校园里的银杏树,黄黄的叶子犹如一把把巨大的大扇子,好像可以给人们扇风呢!校园里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好像在向我们微笑。菊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一朵朵,一支支,互相交错着,五颜六色。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犹如一只只白色的小蝴蝶,美丽极了!地上白茫茫的一片,雪厚厚的,常常没过膝盖。大树都落下了叶子,全都枯了,可是梅花仍然开放,绽开了笑脸,美丽极了!我不禁想到了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美丽的校园三年级作文优秀 篇六

一进大门,就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坪,旁边有几棵桂花树,有的桂花树,粗粗壮壮的像大人的.手臂一样,有的细长就像小柱子。每当秋天来临,桂花树上开满了桂花,一进校园就芳香扑鼻,校园里到处都飘散着桂花的香气。

绕过操场就到了教学楼。教学楼有五层,顶部挂着“尊师守纪,求实创新”的8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每间教室都非常整洁,乌黑发亮的黑板,乳白色的电脑,蓝色的窗帘,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照亮了宽敞的教室,也照亮了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我的教室在三楼。一进教室就能看见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在认真地读书,教室的右侧是我们班优秀的手抄报,教室的后面一块黑板上,是大家一起团结起来画的黑板报。

7.小学三年级作文入门之我见 篇七

一、多开展活动, 提高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 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经常是学生描写的对象, 教师要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直接组织学生到现场边观察边写, 要求学生仔细看、尝、闻。 如学习了《家乡的红橘》一课, 文中对成熟的红橘的颜色、形状、味道做了详细描述。 课后安排一个写作小练笔, 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让同学们每个人带一种水果到校,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和吃法等,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 他们一边观察, 一边写作, 一节课下来, 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近两百个字的作文。 为写好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 我平时经常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到操场做游戏、拔杂草、上街搞卫生。 在活动课上, 活动开展之前, 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体会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活动后, 让学生以《记一次开心的比赛》为题写一篇作文, 由于情景历历在目, 落笔就比较快, 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 积极性提高了。

二、注重语言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可见积累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 应从基础知识入手, 认识更多的字, 积累更多的词汇, 熟记更多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 多读课外书, 不但要读作文方面的书而且要多读课外书, 把书中那些优秀的词句摘录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 集腋成裘, 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作文时就可以随心所欲, 妙笔生花, 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东拼西凑, 干瘪无味。

三、引导学生多说

为消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 我常常对学生说, 作文并不难, 只是把你所见、所闻、所想有顺序的写下来就得了。 另外, 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 他们的作文往往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 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 究其原因, 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 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 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有一次作文课上, 我先对一名爱说话的小男生提问:“你给同学们讲讲你的爸爸或者妈妈吧。 ”这位同学先奇怪, 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多岁, 个子不算高, 披着长头发。 ”我点了点头, 他接着补充说:“我妈妈对我很好, 对奶奶也很好, 还特别关心我的学习。 ”我满意地笑了。 接着提问了其他几个同学, 效果都不错。 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作文题目《我的妈妈》, 然后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 这样做, 学生感到胸有成竹, 写起来较顺手。

四、在评改作文中多鼓励、多指导

首先, 学生有了写作欲望, 教师要给予鼓励, 即使是三言两语的流水账作文, 教师也应引导他们把某些方面写得更具体些, 这样才使文章中心更突出, 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他们, 毕竟他们只有十来岁, 胆子小的同学甚至不能够把自己做的一件事完整地叙述出来, 何况让他用笔表达, 还要用上好词、好句, 更增加了他写作的难度。 对写作差, 不合要求的, 切忌讽刺挖苦, 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 多说鼓励性的语言, 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 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 其次, 抓住大部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讲评过程中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欣赏环节, 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等, 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 同时还注意肯定学生的相对进步, 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机会。 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赏中有评”, 先用启迪性的语言点拨,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各抒己见, 并用自己的眼光评评好在哪里, 欠缺在哪里, 唤起学生“我要修改, 我要写得更好”的心理需求, 主动修改习作, 使他们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而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8.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探析 篇八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 教学实践 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24-02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如何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让学生赢在作文起跑线上,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下面几点做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乘兴而上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精心点拨,解决思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如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指望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讲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海面——海底——海滩的方位顺序构段;《美丽的大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顺序构段,《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它的地位和作用构段。三篇课文都用了先总后分的构篇模式。在教学中,教师给出这些文章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也建立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多次练笔,做到活学活用,手到擒来。

三、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因此,我就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阅读优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在教学中,我觉得《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课文,其语言亲切自然,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在学完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习作。学生成功仿写了《打沙包》、《秋天的校园》、《走近秋》等文章。

四、坚持练笔,让孩子盘旋而上

(一)说后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实验教师把教材中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课间锻炼项目是踢毽子。老师就引导学生把毽子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毽子的玩法写出来。学生喜欢踢毽子,喜欢做这项活动,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跃然于纸上了。

(三)学后写

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小珊迪》《掌声》等实验教师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铁罐已经慢慢氧化的时候,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改写

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实验教师李艳杰就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9.美丽校园三年级作文 篇九

进了校园,绕过柱子,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小花坛。小花坛清香四溢,美不胜收。有红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再看中央有几座雕塑,有的在拉琴,有的在吹笛,有的在弹钢琴……它们仿佛都沉浸在音乐中。

再往左走,上了楼梯过了玻璃门,面前就是画廊。有画太空基地的,有画肖像地,画的形象逼真。有的画的是未来城市,真有想象力。

过了画廊,走上小路,就来到了小花园。阵阵香味进入我的鼻子。我定睛一看,里面种有桃树、桔树和上海的市花——白玉兰。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种在里面。

走过小花园,穿过操场,踏着青石板就进了小树林,里面种有红杉、松树和雪松……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小海洋。

10.美丽校园三年级作文 篇十

走进校园,你会看见一块用大理石做成的石碑,上面写着:引领成长,塑造未来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碑的前面摆放着许多漂亮的花草,有紫色的蝴蝶花,火红的玫瑰花,娇艳的月季花,还有一丛丛嫩绿的小草……抬头仰望天空,你会看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随风飘扬,仿佛一个“风向标。”石碑的正前方是学校的操场,这里是我们学校一千多名学生做操的地方。有时我们还会在这里进行各种比赛集会活动。操场的两边是几个并排着的篮球场,一排排的篮球架整齐地排列着,高年级的大哥哥们常在球场上打球。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早晨,你会听见鸟儿欢快的歌唱,学生们的朗朗书声,下午,你会看到高年级学生的阳光长跑,你会闻到花儿扑鼻的芬芳。课间,你会听到我们快乐的嬉戏声,看到我们快乐的奔跑。午后,你会听到我们“沙沙”的练字声,看见我们认真打扫卫生的身影,闻到洗洁精淡淡的清香。放学时,你会看到我们排的路队有多整齐,我们的笑脸有多灿烂。

我已经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四年时间,它不知给我带来了多少欢乐,不知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11.怎样指导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篇十一

一、归类指导

要想学得好一些,归类指导是一种好方法,更切合小学生的学习写作的实际。一来可以循序渐进,二来可以举一反三。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学期的作文题目分为两大类:记事类和状物类,着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

二、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写作的规律

第一步:科学地排列训练的作文题目。

1.《小猪学好样》(看图作文)

2.《吹泡泡》

3.《小熊找朋友》

4.《玩--------(玩具)》

5.《看--------烧菜》

6.《护蛋的故事》

7.《我喜爱的卡通明星》

8.《神奇的小屋》

第二步:明确各自训练的目标,分步走。

记事性的作文:

1、用上三个关联词:先……接着……最后……

《吹泡泡》:先准备吹泡泡,接着吹泡泡,最后很高兴。

《小猪学好样》:小猪先把香蕉皮乱扔,接着看到大象拾起香蕉皮丢进了垃圾筒,又看见熊猫踩着了西瓜皮摔跤了,最后小猪也学着大象的样,把西瓜皮扔进了垃圾筒。

2、抓住一系列的动词(15个)

《小熊找朋友》:来到、找、捂着、侧过、走开了、理也不理、感到(奇怪)、跑回了(家)、生气、告诉(妈妈)、叫、照(镜子)、发现、明白了、洗了(澡);

《玩-------(玩具)》:拿来、打开、装进(电池)、放下、朝前开、碰到(障碍物)、转弯、到了、掉头、(灯光)一闪、发出(警报)、开动、遥控、“听话”、前进、后退。

3、不重复已经使用过的动词:

《看--------烧菜》:炒——铲,倒——放,添——加;

《护蛋的故事》:担心——担忧,看着——管着,寸步不离——“坚守岗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

状物性的作文:

1、从三个层次来写:

《我喜爱的卡通明星》:头部、身体、穿着等;

《神奇的小屋》:神奇一、神奇二、神奇三。

2、从三个方面来描写:

形状、颜色、感觉。

以《一块海绵》来举例,它可以写成这样的四节:

第一节:这是一块人造海绵。

第二节:它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5厘米,厚3。5厘米。

第三节:它的颜色为浅黄色,吸入水后,变为土黄色。

第四节:用手摸上去,会感到粗糙、柔软,手一捏,它就会由大变小,只有放松以后,它才恢复原样。(触觉)放在手上,它似乎没有什么重量。但它有一定的弹性,从高处让它掉下来,会弹跳几下,却不会发出声音来。用力摩擦一下,你能听到发出的声音。(听觉)它的身上有无数个小孔,喜欢吸入大量的水。(本身的特点)

一块小小的海绵,就能写下100多个字来。指导与不指导,就是大不一样。当然,指导要得法。

三、 有关三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导的几个问题:

1、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尤其是作文刚起步的小学生,更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不妨讲一个小故事给他们听,再让他们把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作文课很有趣,才能尽早地看到自己的成功,才会不害怕作文,最终在写作中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比如讲一讲《大仲马吃蘑菇》的小故事,看一看有趣的童话,再写下来。

2、重在习作之前的指导

好多教师之所以指导得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习作前的指导,或是草草了事,或是随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或是让他们回家去写作文,以至于造成了“耗时多,收效低”的后果。正是由于教师的“心中无数”,必然导致了学生的“晕头转向”。

记事性作文着重在“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上多指导,多下功夫;状物的作文着重于在“从三方面来写”的引导,着重在“把感觉写具体和展开适当的想象”上多指导。

就拿第一学期的《吹泡泡》作文来说吧。如果只是叫学生回家吹一吹泡泡,他们能写好这篇作文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在重点和难点上有突破。

《吹泡泡》的重点:是指导好学生“把活动的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

《吹泡泡》的难点:是“吹泡泡的活动的经过有哪几步”。因为只有知道了吹泡泡的活动的经过有哪几步,才能把经过一步一步写清楚。那么,从写作的要求来看,似乎是两步:看自己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这些泡泡像什么;看周围的同学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这些泡泡像什么。

那这次作文教学,就必须让学生们带好吹泡泡的各种材料,开展一次吹泡泡的活动。先要看自己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像什么,再看周围的同学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像什么。所以,你只是让他们回家去吹一吹泡泡,也就无法达到这次写作的要求。

看得出,教材里这次作文教学的要求还是高了一些,我们完全可以降低一些要求,把它改题为《我吹泡泡》,让大家写好自己是怎样来吹泡泡的,可以分成这样的三节:

第一节:准备吹泡泡

第二节:怎样吹泡泡,泡泡像什么

第三节:结果吹得怎么样

这时,你叫大家回家去吹泡泡才真的管用了。如果学生连《我吹泡泡》也写不好,怎能写得好我们吹泡泡呢?显然,编者的心太急了一些。

同样,要去写《护蛋的故事》,如果他不乘车、不去管这只蛋的话,那写具体又将是一句空话了。你至少要给他们增加一点难度,让他们随身随时带着鸡蛋!——上体育课怎么办?危险,得让它放在一个保险的地方;下课时,有人会碰到桌子,得给鸡蛋用上一个塑料袋,保证它不会滚下来!怎么样?你得多考虑,学生可不管这些的,你叫他们带个鸡蛋来,他们就带上一个鸡蛋呗,其它的事还得你考虑周到呢。

3、注重经常性的鼓励,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12.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十二

一年来, 就农村小学中年级段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本人作了一些思考, 2008年12月, 江苏南京市教研室在江宁开展“振兴阅读系列”活动, 南京江宁实验小学“图书漂流”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好书共享方式。我想, 为何不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漂流中心”呢?经过尝试, 收效显著:

一、尝试“漂流”, 漂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宣传发动, 明确漂流价值, 每个学生至少带来了一本自己看过的又适合大伙儿看的书。班级统一编号, 学生从设计“GXS001”开始, “GX”为固城中心小学简写, “S”为四年级, 整个班级竟然编到了“GXS421”。孩子们还在书里夹上自己精心设计的漂流书签, 有的“漂友”还写上了宣传语———“读我吧, 给我自由!”、“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等。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从“图书漂流中心”上选取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起来。

慢慢地, 中午自由阅读时间不再需要老师“蹲点”, 学生们一个个埋头于书海之中, 乐此不疲。或许是因为学生手中捧的是自己精挑细选、特别喜欢看的书;或许是被教室里那股浓浓的书香所吸引、陶醉;或许是这种新颖、自由而又温馨的阅读方式, 激起了他们蓬勃的阅读欲望;或许这其中蕴含着的游戏情节和神秘感觉使原本枯燥的读书充满了趣味。总之, 现在的课外阅读已成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求, 书籍已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阅读对他们来说逐渐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二、量化“漂流”, 漂出了惊人的阅读量

“蜜蜂要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读书更是这样, 博采众长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可我发现, 男孩子普遍喜欢阅读校园科普类、科幻类、历史类书籍;而大部分女孩子偏爱阅读校园小说等文学类书籍, 像《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类书她们不曾看过, 也不喜欢看。在建立班级“图书漂流中心”后, 读书内容单一的现状得到了改变, 因为书架上的图书类型丰富多彩, 而且在挑选书时, 有些学生发现班干部看过这本书或听他人介绍这本书很精彩, 便也拿来尝试阅读, 读着读着竟也喜欢上了。就这样, 每个人读的图书类型变丰富了, 视野得以开阔, 知识面也得以拓宽。

为了记下“传漂”情况, 原本一本书贴有一张“漂流书签”。可好多书, 没过多久“漂流书签”上就写满了传漂记录, 必须得贴上第二张、第三张。从“传漂记录”上发现一般学生六七天就读完一本大约200页的书, 照这样计算, 小学六年阅读量是惊人的!

三、潜心“漂流”, 漂出了阅读交流能力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 更好地表达、应用。我以“图书漂流”活动为契机, 在每本漂流书的最后一页贴有学生自主设计的“心灵感言”栏。每读完一本书, 学生会在那里尽情地释放自己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可以品评其中某一人物、某一精彩片段或颇有感触的段落, 也可以写写看完整本书后的感受。这样的读书交流, 让学生之间的真情流露, 感受着心灵因交流而贴近的美妙感觉, 感受着生命的绽放和情感的激荡。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希求有所得, 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伙伴的认可与赞许, 从而满足自己的阅读成就感。一段时间后, 我让传漂过相同一本书的书虫们聚在一起, 组成读书俱乐部, 手捧自主读书笔记, 交流阅读体会。饶有情趣、扎实的读书交流会, 再次激起了学生阅读和交流的强烈欲望。长期坚持, 学生的阅读能力怎能不提高?

四、和谐“漂流”, 漂出文明之花

学生们向来爱惜自己的图书, 以前别人向自己借书, 表现得很不情愿或很舍不得, 可是现在“图书漂流中心”上的书越来越多, 出现了“GXS456”,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晨, 我班的徐阳晨竟一下搬来十多本书, 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伙伴、老师读我的书, 喜欢我的书, 与我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不禁愣住了:图书漂流活动使孩子们变了, 变得更大度也更美丽, 内心的智慧、思考力、审美力也被逐渐激发出来。

我们固城中心校办学特色为“自主”, 推行的目标便是“让自主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们自发、自觉地管理着“图书漂流中心”。一本书因胶水脱落, 封面掉了下来, 孩子们用固体胶将书修补好, 让她重新“上岗”。每天“图书漂流中心”上的书由“GXS001”到“GXS456”的排列着, 至今没少一本, 真没想到每个孩子都成了爱书、护书的“书大夫”!现在, 我已深刻理解了柳斌先生所说的那句“通过阅读,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 能培养审美情趣, 塑造伟大的人格”。

看来”图书漂流中心“流淌的不仅是图书、书香、知识, 更是在传递文明、诚信、和谐……”阅读文明之花绽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书籍将成为他们生活的指路明灯!确实, 书因”漂流“而美丽, 最是书香能致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明确的规定, 本人申报了南京市个人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段课外阅读的研究》, 课题顺利立项。南京市教研室在江宁区开展“振兴阅读系列”活动, 启发我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漂流中心”!经过尝试, 收效显著:一、尝试“漂流”, 漂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二、量化“漂流”, 漂出了惊人的阅读量;三、潜心“漂流”, 漂出了阅读交流能力;四、和谐“漂流”, 漂出文明之花。

关键词:漂流,兴趣,阅读量,交流能力,文明之花

参考文献

[1]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13.美丽校园三年级作文 篇十三

这两棵大榕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两棵大榕树就像一把葱绿的大扇子,近看则像两把墨绿色的大伞,那密密层层的枝叶将教师宿舍楼遮挡了一大半。树叶帮我们遮挡住了炙热的阳光,就算是烈日照过来也只能射到斑斑点点,坐在大榕树下只感觉阴凉,一点也不炎热。它的主干非常粗,三个同学齐心协力才刚刚围住它,主干分成了成百上千的树枝,一根比一根细,它们随风飘荡,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女孩,在空中跳舞。大榕树可高了,有四层楼那么高,在课室的窗台上随手就能摸到一大把叶子,但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都不忍心破坏它,又连忙把手缩了回去。

这两棵大榕树不仅茂盛,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一窝蜂地冲出教室,跑到大榕树下,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捉迷藏,还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我们玩得一个比一个开心,还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这时小鸟也一展歌喉,唱出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曲。

14.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十四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深入人心。基础教育的普及性需要教育人的目光落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基层语文教师,经常会看到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诸如: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哪怕教师经常提醒依然如此;经常搞混形近、音近的字;朗读时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跳句、跳段;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乏味……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存在阅读困难的表现。调查显示,在小学阶段,阅读困难的发生率在5%~10%之间。[1]

阅读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常会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是态度不端正或不够聪明。但研究显示,阅读困难与学习态度和智力无明显因果关系。[1]对阅读困难认识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往往破坏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学习兴趣等,让原有的问题复杂化、严重化。

多年前,在国外对阅读困难学生的矫治常常采取所谓的“医学模式”。但这种观念30年前开始被摒弃,研究者们渐渐地认识到,对阅读困难学生,需要了解其现有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在该最近发展区内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以此转化阅读困难。[1]

二、概念界定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语文阅读能力可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认读、解释、概括和评鉴能力。[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阅读困难学生,在最基本的认读或解释能力上存在缺陷,因而在之后的概括和评鉴能力上均会表现出严重不足。

2.阅读困难

多年来国内大量文献直接将阅读困难等同于阅读障碍(Dyslexia),而一些研究者则很鲜明地加以区分。结合查阅的资料,本文对阅读困难作了如下界定,只要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不足的都能称为阅读困难,而阅读能力与个人的内在认知有关,也与其具备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与策略、阅读兴趣与习惯等密切相关,所以范围要比阅读障碍大一些。阅读困难的定义更注重外在表象,而阅读障碍则更强调内在认知能力的不足。

三、研究过程

1.阅读困难学生的筛选

(1)筛选对象。研究表明,早期的干预有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困难的筛选标准是阅读能力低于所在年级至少一个年级,而这在二年级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本文选择了小学三年级学生。[3]

我们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本校三年级学生145名参与正式测验,共收到133组有效问卷,受测对象的平均年龄约为8.5周岁。

(2)测量工具。第一,《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后测),由王孝玲、陶保平编制的标准化测试题库,信效度很好。[4]第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后测),由华南师范大学温鸿博、莫雷等编制。我们对该量表进行了预备测试,做了修订,修订后信效度较好。[5]第三,自编的《小学生阅读动机量表》,在预备测试中分半信度良好,我们选取奇数题做前测,偶数题做后测。第四,自编的《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筛选程序。一是使用《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测)了解学生的识字量。二是使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测)了解学生阅读能力情况。三是了解学生智力、视力、听力、受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等情况,排除无关变量干扰。我们将按照这三步鉴别出在智力、感官功能和受教育情况无明显不足,却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明显落后的阅读困难学生。[3]

在筛选结果出来前,班级语文教师完成了《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就平时的阅读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学生与教师评价的吻合程度很高,进一步验证了本次筛选的有效性。

2.实验设计

本文共筛选出10名阅读困难学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我们又随机选取了5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作为无困难组,只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实验设计的框架如图1。

干预前,在识字量、阅读能力、阅读动机上,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无困难组,见表1和表2。

3.团体辅导的展开

为了提高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并形成有积极意义的自我评价,我们对实验组个案进行了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体验,来实现自我成长。

团体中共有8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4名。研究表明,同伴介入辅导有利于阅读困难学生提高阅读兴趣。[3]所以,团体成员还选取了3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为排除无关变量,不分配在无困难组),这3名学生的利他性和乐群性很高。本团体属于异质性团体,过程中注意有的放矢。

本次活动利用周五下午的学校社团活动时间,由本校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一名语文教师组织展开。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团体名称:阅读伴我成长

团体目标:

(1)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形成更有积极意义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

(2)通过认知小游戏、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训练,提高影响阅读的有关能力;

(3)通过体验多种阅读形式、创造性阅读,分享阅读收获等,提高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团体性质:教育性、异质性团体。

团体对象:阅读困难学生5名,无阅读困难学生3名。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共8次。

活动地点:本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室。

活动过程:见表3。

团体辅导中,部分小游戏是根据阅读困难学生在同时加工能力、继时加工能力、视动协调能力、排序能力等认知方面有所不足提出的,主要运用了PREP任务,即“PASS阅读增强方案”(PASS Reading Enhancement Program)。PREP是加拿大心理学家Das等人开发的一个阅读困难矫治方案,目标是提高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最终增强阅读能力,干预效果十分突出。目前,已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汉语阅读困难的干预,该方案的跨文化适应性和实际效果令人满意。[6]PREP包括10项任务,其中以下8项适用于小学生:窗口排序、字母连线、图形连接、矩阵、相关的记忆集合、矩阵转换、路径追踪和形状设计。本文将PREP任务穿插在团体辅导中,以小游戏形式进行。

四、研究结果

整个干预过程,学生能积极地完成团体辅导要求的一系列任务。为了检验干预的有效性,我们对实验组、控制组和无困难组进行了后测,得到以下结果(如表4、表5)。

由表3可知,干预后,实验组的阅读能力、阅读动机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识字量无显著差异。即一年以来的应对策略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由表4可知,干预后实验组识字量、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仍然显著落后于无困难组。即实验组虽然进步了,但是仍然和无阅读困难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干预对个案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总体而言,这样的干预效果是让人满意的。

五、讨论

本文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名小学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进行了干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注意了以下两点。

1.润物无声,注意干预的隐蔽性

正如其他许多名词的提出,“阅读困难”提出是为了给定一个统一明确的标识,让研究教师可以集中资源去更系统地认识该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应对策略,但绝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如在使用量表进行测量筛选过程中,孩子绝对不会知道有关“阅读困难”的提法,也不会知道这些量表的用意,只会知道要做几个很有趣的题目。

2.家校携手,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认识、理解、接纳阅读困难是取得改善的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家长了解阅读困难现象的存在,笔者耐心地向他们陈述着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们开始时会将孩子语文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为不努力、不认真,但是在与笔者的交流中,也慢慢地聊起他们观察到的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如看不完文字、看不懂内容、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当将这些困难呈现出来时,家长们自然而然地也愿意理解孩子,希望和我们携手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同阅读困难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干预策略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团体辅导展开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个案辅导,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干预效率和效果。

摘要: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常会遭遇困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本文筛选出10名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取其中5名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团体辅导,辅导过程中关注学生认知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团体辅导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阅读困难,团体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

参考文献

[1]DAS J P,张厚璨.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4.

[2]余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与结构[J].教学月刊,2011(4):7-10.

[3]张微.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3-117,198-200.

[4]王孝玲,陶保平.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46-75.

[5]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52-60.

15.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五

三年级片断作文教学是在低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向高年级篇训练过度的“桥梁”。因此,三年级片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是学好作文的关键。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如何教他们写作的基本功,实现从段到篇的过渡,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积极钻研教材,探索作文教学,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循序渐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以读带写,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我认为,作文教学也应该抓住这个例子不放。教学时,充分应用教材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任务。以课文为案例重点精讲。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精读佳词丽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一些典型文章,特别是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以《美丽的校园》为题,以该课文第二段为例,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细心的观察校园,学会按方位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校园中不同事物的特点,确定写作重点,有祥有略,并选取适当的词语,将学校美丽之处有条理的写下来。这样做,增加练习写作的次数,扩大练习写作范围,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说促写,培养学生片断写作的兴趣。

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说”是“写”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说”的点评,使其对自己作文的内容心里有底。“说”,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写的优缺点的捷径。根据“说”的实况,教师可随时调整角度,在指导写是,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写的能力的提高。如看图作文《知错就改》,先指导学生看清每幅图,用一两句话说说每一幅图的图意,老师及时反馈评价,鼓励说得好的同学,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连起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一说,说时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并用上适当的词语,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因此通过先“说”后“写”,学生的作文就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

三.先做后写,培养观察能力。

做,就是直接的参与。做,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大多数好的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的第一手资料,我平时很重视对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作文。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活动,每四人一组,大家高兴极了。甩绳的两个同学密切合作,有节奏的甩着小绳 不停的飞转,跳绳的同学抓住绳子上下飞转的空隙,像小猴那样窜去,准确的跳过脚下的绳子,有的同学正数着一,二,三……..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留心观察,有真实感,通过讨论,就写成了一篇十分生动的短文。又如,贴鼻子,猜字谜,丢手绢等游戏活动。丰富了学生做的内容,写作片断也觉得轻松愉快。

四.导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只有正确地指导,教给写的方法,学生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比如有个作文的训练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一段话”。怎样才算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呢?为了讲清问题,我就亲自洗一次手帕,让学生明确目的,认真观察全过程,再让学生回家按这几个步奏亲身体验找感觉,然后要求学生在习作课上说清楚,并提供必要的词语,接着让学生有顺序的记下活动过程。同样,指导学生看圖作文,也要按顺序进行写作。

16.美丽的校园作文三年级300字 篇十六

雕塑两旁有两个花坛,里面各有一棵桂花树,一到秋天,香气使人陶醉。花坛左边,有一个展栏板,上面有我们优秀的作业、优秀的作文......雕塑的后面有个宽广的操场,上面有青绿的小草,旁边还有跑道,我们经常在那儿跑步。操场左边是“L”形的教学楼,教学楼里的教室明亮,我们就在这儿上课。操场左上方是主席台,台上有一根旗杆立在上面,我们每周一都会在那儿举行升旗仪式。主席台两旁还有更大的花坛,里面有冬青树、杜鹃花,冬青树四季常青,排成一排,里面夹杂着杜鹃花,每到春天显得格外美丽。

操场的右边有一些健身器材,那里有软梯、篮球架等,这些可供我们锻炼身体。

17.美丽校园三年级作文 篇十七

春天,校园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色,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长出来的小草是多么嫩,多少绿。树木抽出枝条,吐出了点点嫩芽。笋芽儿在一场春雨过后,从地上探出了头,像一个孩子一样长大,吮吸满了空气。

夏天,校园里热闹非凡。树上的叶子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上完体育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爱到这棵树下去乘凉。长廊上长着绿油油的枝叶,葡萄挂在长廊上,葡萄的颜色是紫色的,像晶莹透亮的宝石。知了在大树上不停的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欢迎夏天的到来,欢迎夏天的到来。”

秋天,校园里五光十色,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银杏树还能结出又白又亮的果实。桂花开花了,芳香扑鼻,米粒般大小,躲在树上,风儿一吹那桂花的香味飘到了整个校园,小朋友的鼻子里。石榴在树上玩起来碰碰车的游戏,碰着碰着,露出了果实。

冬天,校园里一片洁白,漫天的雪花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纷纷扬扬飘落下来。不一会儿,操场上,大树上,屋顶上,到处都是雪毯,白茫茫的一片。校园里的树木变得光秃秃的,树皮也变的粗糙了,树干上都盖上了白雪。只有松柏还是那样绿,还是那样高大,还是那样苍翠挺拔,就像站岗的士兵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山茶花在寒风中苏醒了,它伸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慢慢地绽开了它迷人的笑脸。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含苞欲放,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各种各样的花儿们好像都在竞相怒放。腊梅也在这冰天雪地中,悄悄地绽开了。

18.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十八

1.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

“Teachers, especiall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use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tudents to get close and trust.”也就是说, 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将学习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小学生, 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学生相处、沟通,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促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 愿意打开心扉, 脱去胆怯, 大胆地在英语课堂上发言。例如, 在学习Let’s eat时, 教师出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本节所要学习的单词卡片, 教师先教学生读一遍, 然后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一个一个地让学生随机读所示图片的单词, 同时, 教师认真听每一个学生的发音,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 用Can I have some...please?Sure.Here you are.这样的句式练习口语对话, 之后, 教师检查学生英语对话的练习效果。这时, 教师一定要表现得十分亲切, 尽可能地让学生不紧张、不胆怯, 而且学生表现十分优秀时, 及时的夸奖:“你真的棒, 说得不错。”给学生增添英语学习的自信。

2.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开口说

英语的学习和中文的学习很相似, 都需要学生日积月累, 坚持不懈地探究学习, 这样才能够丰富自我的英语内涵, 巩固自我英语基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 英语口语的训练难免会枯燥、乏味, 没有什么动力推动自己探究、练习, 渐渐就把练习英语口语的事情给搁浅了。这就要求教师应了解小学生的心性, 针对小学生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玩耍, 在玩耍中学习英语, 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与学习英语知识的自豪, 促使学生自觉的张开口说英语, 练习英语。例如, 在学习Do you like pears?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一些玩具、各种各样的水果, 给学生营造一种画面感。当多媒体上显示水果—梨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Do you like pears?那么, 喜欢梨的同学都会积极的回答教师Yes, I do.不喜欢的则会说No, I don’t.用这样的引导方式, 为学生创设一个张口说英语的平台, 不紧张、不胆怯的用英语回答教师的提问。

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分析和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的训练与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频数是密切关联的, 是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也是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的有效体现。只要学生肯反复地重复英语口语训练, 频数越多, 学生的英语训练水平就越高, 提升得就越快。因此, 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合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 尽可能在规定的频数内完成要求的口语训练。而且, 小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也是最好引导、最好启发的年龄段, 有利于学生规划与引导。因此,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学习, 为学生创设优秀的学习环境与口语训练环境, 促使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素养以及英语口语的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的教学中, 发现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掌握的情况与口语训练的频数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会随口语训练的频数的增加而提高, 而且在调查中发现, 小学生口语重复频数高的学生比口语重复频数低的学生的英语口语掌握得更牢固、更全面。根据这一结果的显示说明, 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英语教学的课堂安排, 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与空间, 自主地进行口语练习, 也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口语练习。这样一来, 教师便可以在小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中省许多力气, 使教师有充沛的经历监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表达, 提高学生训练的有效性。而且小学生无论是自主的练习英语口语还是同小组同学共同练习, 都比传统的口语训练愉快、有热情, 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出符合自己个性化的英语发音和学习的技巧。

综上所述, 在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中, 要运用恰当的方法,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热情, 促使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总之, 小学生需要克服自身的英语学习弱点, 跟随教师合理、科学、正确的教学指引, 大胆、自信地学习, 迎接自己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9.小学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作文 篇十九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扩散思维

小学三年级处于作文的启蒙阶段,从词语、造句、写段落以及看图说话,转变为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扩散思维在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多感官性这四个特点影响着学生作文写作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扩散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事物,多角度看待事情,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能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一、扩散思维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1.扩散思维有利于丰富写作内容

扩散思维是发散式的思维,它使我们从“树”扩散到“森林”,从“森林”扩散到“森林里的动物”,这种形式的扩散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扩散方式。如《写自己》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可以运用扩散思维从自身出发对自己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思维扩散得越广阔,写得内容便越多。有的学生从“外貌”扩散到“性格”,进行的是同一层面的扩散;有的从“性格”扩散到“活泼开朗”,这是更深层次的扩散。

扩散思维在进行联想和想象时,由于扩散思维的流畅性,扩散速度非常快,且内容很多。这就保证了三年级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素材的数量得到充分的准备,为后续写作需要运用到的收敛思维提供了原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可选择的内容。

2.扩散思维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

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中,常以叙事文为主,描写一件事、一个假期或者一次游戏等。许多时候,教师都会教导学生以简洁明了的三段式进行写作,分别赋予开头、高潮、结尾三个作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自由性,同时也限制了每一段的写作内容。应用扩散思维进行联想,作文有“三段式”,也应该有“四段式”等其他结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打破思维定式,使写作的方式更加灵活。很好地解决了小学生因为过多模仿范文而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问题。

以小学三年级作文中常出现的状物文来说,形容词过于单一,比喻太死板,只会运用书本上出现过的形容词和比喻句式,缺乏创新意识。运用扩散思维能够较为容易地发现事物的特性,更容易认清问题的本质。通过发现特性,能更好地使用形容和修辞方式,让文章更加文采飞扬。

二、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

1.从模仿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散训练

“一个人学习语文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知识积累不多,技能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时应充分发挥模仿的作用,模仿是积累新知识和学习运用的捷径,适当的模仿有利于写作上技巧的提高。

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模仿的方向,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比如,在三年级语文作文中常出现的状物文,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例文,然后教师添加限制条件来让他们从身边发现素材、创造素材,通过扩散思维的独特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出现一篇篇属于学生自己的作文。

2.一文多写,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在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时常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去完成作文。如“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篇作文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方面去描写,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作文。《写自己》这个题目,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身上看到很多东西,尝试着让他们列出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然后将这个特点扩散开来,联想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各个方向的联想不同,得到的作文也不一样。学生尝试一文多写,写出来表扬自己和反省自我的作文均会出现,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3.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多角度探讨

创作源于生活,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中,多是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在描写现实生活时,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从不同角度切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对解决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内容单薄的问题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多角度切入生活问题时,比如,从“今天很难过”这个情绪切入,扩散到“为什么”和“怎么办”,这就是一个深入的过程,有利于增加思维扩散的深度和培养学生扩散思维。

综上所述,扩散思维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思维,对于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丰富写作内容、增加作文内容深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同时,在语文作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好扩散思维,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一份精彩。

参考文献:

[1]秦金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张开发散思维的翅膀[J].新课程:下,2012(10):131.

上一篇:公共卫生科工作制度下一篇:小学作文写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