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共8篇)(共8篇)
1.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一
2005年桂林旅游工作总结
和2006年工作计划
桂林市旅游局(2005年12月28日)
2005年是桂林旅游行业奋发有为、取得历史性突破成绩的一年。旅游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政府“两个转变、五个增加”发展战略,努力实施“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和“主市场、主渠道、主力军、主产品”战略决策,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努力拼搏,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系列改革创新发展措施,积极参与世界旅游发展竞争,正确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挑战,克服旅游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各项经济指标均创造历史性新高。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重要内容、增强城市形象和影响力重要品牌产业。
一、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接待游客1205.08万人次,同比2004年增长8.43%。其中入境旅游者100.09万人次,同比2004年增长23.92%;国内游客1104.99万人次,同比2004年增长7.21%。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15.5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9.18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22.81%;国内旅游收入38.76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12.3%。
二、2005年主要成绩和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四主”战略,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和入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市旅游行业深入实施“四主”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创新旅游营销、打造主题产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扩展与台湾桂林旅游大联盟成功合作的带动效应,与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建立旅游合作联盟关系,积极发展旅游市场主渠道;将境外的台港澳、日韩、东南亚、欧美和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京津冀、西南经济区以及湖南、湖北作为客源主市场;扶持国内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作为桂林旅游主力军;针对各主市场特点差异,分别确定宣传营销主题和策略,推出系列主打旅游品牌。精心组织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昆明)、中国山东(济南)友好城市旅游博览会、2005中日旅游资源交流展,日本爱知世博会“桂林日”、东盟博览会等参展营销活动,积极参加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汉城、伦敦旅游展等世界性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营销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县联动营销模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依托航线、国际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旅游局、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和重大活动开展营销。200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和入境人数实现历史性新突破:一是入境游客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入境游客接待量是国际旅游城市最重要标志、旅游强市最直接体现、旅游经济发达程度最重要指数。全国只有桂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苏州8个城市入境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其他城市分别是首都、直辖市、特区、副省级和较大市,桂林是唯一地级中等城市。为此,自治区旅游局做出表彰决定,国家旅游局、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局以及全国10多个重点旅游城市、境内外航空公司、旅游企业等纷纷发来贺电;二是入境游客结构实现优化,外国游客占到58.5%;三是国内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四是旅游收入超过55亿元,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二)全力谋划组织,出色举办国内旅交会、国际摄影节两大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展节庆活动。2005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摄影节是举全市之力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市旅游局出色完成了两大活动主要组织筹备工作。国家旅游局高度评价旅交会工作成效,认为在桂林举办的2005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是历届国内旅交会中举办效果最好的一届。我市共设展台72个,40多家主要旅游企业参展,是全国展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组织了15场桂林旅游推介会,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大型旅游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全力推出市区、阳 朔、兴安、龙胜一批目的地体系品牌旅游产品和秦城水街、“龙脊”演艺等历史文化旅游经典项目。旅交会期间,中外媒体聚焦桂林,掀起桂林旅游宣传营销高潮;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摄影节的成功举办,全方位地展现了桂林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多视角地反映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城市新貌,创造了漓江摄影活动的中国之最。世界级摄影大师和众多摄影家云集桂林,打造了文化、旅游和经济交流新型平台,再一次将桂林城市整体形象强力推向世界。两大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会展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上百家国内外新闻媒体连续跟踪报道,几百家客户考察桂林旅游产品线路,大量旅游者涌入我市,有效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2005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量同比大幅增长,全年旅游发展态势一路走高。
(三)扎实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以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中心,旅游行业大张旗鼓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召开了全市“让游客满意在桂林”动员大会,采取贯彻标准、提升服务、引导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系列措施,旅游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加强市场规范,对“零负团费”、“低价竞争”等一些违规行为进行了行业界定,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加强了行业诚信建设和自律经营引导。加强全市导游员业务培训,以导游员为载体和窗口宣传桂林,营造口碑效应,树立良好的桂林旅游形象。旅游饭店积极开展品牌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服务,大力发展会展商务市场,客房收入大幅增加。旅游景区积极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市场联合营销,开展多项主题活动。旅游交通积极增开航班、专列和区域大巴,不断加强安全措施,提高游船和车辆服务水平。全市开展星级饭店和景区等级评定复核以及十佳星级饭店、十佳景区、十佳旅游企业等评选活动,重点推荐了一批优秀旅游企业和优质旅游产品。开展导游评星活动,实行了百名星级导游挂牌服务。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造了黄金周自驾车和散客服务的先进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旅游产品和线路,有效增加客人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多数欧美旅行团在桂行程由过去2晚3天延长到3晚4天,一些马来西亚团达到了7晚8天。旅 游质量效益年活动极大促进了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增长。
(四)科学调整旅游发展格局,城市和县域旅游互动发展。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桂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旅游发展拓宽了旅游城市经营理念,将市区(包括灵川、临桂、永福三县)作为城市大景区整体经营,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积极推出“两江四湖”和中山路、步行街、购物区、美食区、游憩区旅游产品线路,加大市区传统经典景区建设改造,大力发展城市旅游、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旅游和工业旅游,形成城市旅游板块。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主题城镇,加快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初步构建了以阳朔为中心,包括恭城、荔浦、平乐在内的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南部旅游板块,以兴安为中心,包括龙胜、资源、全州、灌阳在内的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北部旅游板块。加快漓江黄金水道和百里生态长廊两条黄金旅游带建设步伐。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建设方面,2005年我市有又新增2处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3A级景区,新增星级饭店11家。桂林3A以上景区(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经过整合、调整和优化,桂林形成了“三大旅游板块、两条黄金旅游带、一个大旅游圈”的良好发展格局。城市旅游和县域旅游互动发展,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桂林旅游目的地体系和要素完整的产业链条。城市旅游兴旺发展,县域旅游方兴未艾。特别是兴安评上“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阳朔成为世界著名旅游休闲目的地以及阳朔“渔火节”、龙胜龙脊梯田全国摄影大赛、恭城“桃花节”、资源“龙舟赛”和“河灯歌节”、灵川“红枫节”等各县特色旅游活动,在实施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不断发展了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将桂林旅游推向了纵深发展新阶段。
(五)有效整合“红”“绿”资源,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迈出新步伐,形成新品牌。旅游行业将红色旅游作为弘扬爱国主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促进旅游发展的重大任务。市旅游局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红色旅游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制定红色旅游项目开发规划,开展了全市 红色旅游资源调查,确定了红色旅游开发推进计划。充分发掘桂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和相关资源的科学整合,精心开展产品线路的组织工作。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南昌全国红色旅游展销会,推出了红军长征血战湘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等一批革命遗址、重大战役、重大事件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产品。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重点合作开发红军长征中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的红色精品线路。将红色和绿色(生态)旅游统筹发展,以“红”带“绿”,以“红”促“彩”,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大力推出兴安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三大高尔夫球场、龙胜温泉、阳朔西街及遇龙河、恭城生态乡村等休闲度假景区和产品。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有机结合,成为桂林旅游两大新增长点和新品牌,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优化旅游布局、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拓展旅游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推进国际和区域合作,旅游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国际方面,与世界旅游组织开展了多层面合作,将桂林旅专确定为世界旅游组织培训基地;与世界旅游组织在阳朔成功举办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家指标研讨会,并将阳朔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观测点进行定点观测。加强了欧洲格里菲旅游集团、亚太旅行商协会、美国旅行商协会、德国旅行商协会、西班牙旅行社协会、日本旅行社交通公社、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际、区域和国家旅游机构组织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发展了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关系。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体密切合作,使桂林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体旅游门户城市;交通方面,加强了与中国南航、国航、东航及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力度,在增加航线、航班、包机以及开展航空宣传组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年共组织包机481架次,运送87987人,同比2004年比增加389架次,人数增加74047人。尤其是顺利开通了桂林至美国洛杉矶、桂林至法国巴黎、桂林至澳大利亚悉尼3条国际航线,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市欧美澳远途国际航班的空白。在紧紧依托航线的同时,积极与铁路部门沟通和合作,全年共开行旅游专列81列次,运送游客22877人,为新的一年我市旅游再上新台阶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在国内区域合作方面,加强了与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合作体、湖南、湖北、西南、长三角、东北等区域旅游协调合作,推动建立两广六市跨境无障碍旅游区,形成分布广泛的区域合作局面,在打造“泛珠三角国际级旅游圈”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衡昆高速路以及广西高速路为连接,联手推广湘桂昆三地旅游黄金线,积极推进打造京西沪桂中国经典旅游线路。与中国翻译协会合作共同举办“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国际译文研讨会,将这一千古名句翻译成43个国家文字,并将摹刻碑文设于桂林南溪山公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艺术园”内,实现跨文化永久展示和传播。
(七)发挥旅游协会和旅游学会作用,集聚行业和社会优势促进旅游发展。指导市旅游协会所属的旅游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国内旅行社协会、国际旅行社协会、饭店协会、旅游商品开发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指导筹建了桂林旅游信息协会。在全国率先向旅游协会转移了星级饭店、景区等级、资质认证和经营管理等部分管理权限,实现了旅游协会职能转变。各个协会充分发挥行业推进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业自律中作出重要贡献。积极组织开展了“让游客满意在桂林”活动,配合政府部门对零负团费、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治理。市旅游购物企业率先规范市场,果断取消了导游司机的红包和停车费,为消除零负团费的不利影响带了好头。旅游协会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和培育市场主体,引导会员单位组建了旅行社联合体、休闲购物企业联合体、旅游景区沙龙。指导旅游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学会凝聚力,积极发挥旅游研究人才高地作用。学会积极参与旅游发展重大决策调研,承担多个旅游重要课题的研究任务,提出多项发展旅游建设性对策意见。开展了优秀旅游学术论文评选。市旅游学会和旅游协会主办的《旅游研究与实践》刊物,受到学术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好评。
(八)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黄金周”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将“黄金周”接待工作作为振兴旅游、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 市的重要环节来抓。在已经建立的工作规则和协调机制基础上,2005年年“十一”前又制定实施了《桂林市黄金周假日工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分工合作制度和机制,将黄金周组织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政府大力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大力发展旅游公共服务,通过媒体和网络及时发布桂林旅游信息,提供完善的自驾车和散客旅游咨询和维权服务,加强了安全保障措施。旅游企业积极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和活动,加强了针对性服务,充分满足游客旅游体验。2005年“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5.6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07亿元,三个黄金周屡创历次黄金周最好水平,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旅游黄金周对我市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九)强化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不断强化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利用发展旅游形成的信息、人流和品牌优势,大力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一是积极推出工业旅游示范点。通过旅游扩展企业知名度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如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公司,资产创税利已位居全市之首,并于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二是大力开发农业旅游。积极推出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旅游项目200多个,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恭城红岩生态旅游新村200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积极促进旅游与商贸相结合。旅游促进商贸经济特别是餐饮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餐饮业年均销售额增长速度达25.5%以上;四是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市区旅游房地产迅速升温,重点旅游县如兴安、阳朔等旅游房地产迅猛发展;五是实现旅游房地产与汽车销售的有效结合。依托旅游的人气,我市已连续举办两届桂林房车节,开拓了旅游发展新业态;六是大力发展旅游教育。积极筹建桂林旅游学院,努力把其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教育基地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教育中心。积极支持桂林高等院校发展旅游教育、建设旅游学科。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推出教育和修学旅游项目。旅游业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功能,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十)提升城市现代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网络开发,继在中华网开设桂林频道后,2005年又开通中华网桂林频道繁体版,在桂林旅游网、中华网桂林频道开通台湾频道,与马来西亚主要旅游网站进行了交流合作,在新浪网上开展了桂林旅游展销月活动。建设了先进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网上宣传、网上预定、网上咨询和网上投诉。桂林旅游网完成全面改版增容,成为全国语种最多、信息量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旅游网站之一。创新发展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市县公共场所、游客集散地建设和完善咨询服务站(亭)网络。在宾馆饭店、大型景区设立旅游宣传资料展示点、触摸屏信息查询点达60个。在进入市区三个主要路口设立固定的、更加完善的自驾车咨询服务站。重新制作出版了《桂林旅游一图通》。加强了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加大旅游维权和理性消费引导。桂林旅游投诉中心24小时值班,随时受理和解决游客投诉。旅游质量监察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针对市场主要问题实施严格执法,树立了旅游者权益服务和保障的新形象。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服务方式更趋人性化、现代化和规范化,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加强旅游规划和重大课题调研,理性谋划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市开展了“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并形成成果,编制了《桂林市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工作进入全面编制阶段。先后完成了平乐县、阳朔县、资源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龙胜彭祖坪、资源八角寨、资江、荔浦银子岩等一批县域旅游和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开展了一批争取国家扶持项目规划。市人大二届二十五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我市执行《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情况汇报,对我市五年来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结合实施规划,进行了《广西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期工程总结验收,开展了龙脊梯田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二期国债项目申报工作以及多项旅游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完成了一大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根据旅游发展战略需要和本市实际,组织开展了《桂林会展商务旅游发展研究》、《做 大做强桂林旅游业调研》、《桂林旅游持续发展研究》、《桂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国际旅游航线和包机开发实施计划》、《桂林旅游营销规划》、《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会、展、节项目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写出了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研究,启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准备工作。
(十二)加强体制创新和提高行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旅游局机关。作为全市第一批“保先”教育单位,市旅游局党组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摆到工作首位,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踏踏实实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认真整改突出矛盾和问题,激发了党员比思想、比素质、比贡献热情,为完成各项旅游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市旅游局“保先”教育活动收到上级党委充分肯定。为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指导和具体指导,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局党组及时提出并积极开展了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旅游局机关创建活动。按照现代旅游发展要求调整了局机关科室设臵,实行了岗位交流与挂职锻炼制度,重新建立整套工作规程,严格实施政务公开制度。整合局机关学习资源,配臵学习场地以及电教投影设备,建设了资料阅览室。制订全员学习提高计划,严格执行“集中学习日”和定期举办周末“学习沙龙”。认真办好《旅游快报》,充分发挥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窗口作用,积极展示旅游行业和旅游行政机关的风采及成果,全年共出快报43 期。全局上下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实施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市区县三级旅游管理机构,加强了各县旅游局的管理权限和职能,指导各城区加快旅游局的发展建设。
三、存在问题
1、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我市已进行了广泛的旅游资源整合调研工作,有关整合意见也经过多次酝酿。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发挥资源要素集约优势,形成旅游成长合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2、旅游企业急需做大做强。我市相当部分旅游企业,尤其是国内旅 行社处于“小、散、弱、差”状况,市场竞争力、经营发展能力和财政贡献率低弱,亟待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尤其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集团公司。
3、经济增长方式有待继续转变。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发展必须完成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我市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需进行艰苦工作和长期努力。
4、营销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我市旅游尚未完成营销观念转变,营销战略还需进一步规划,营销资源作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营销方式有待创新发展,国际和区域营销网络需要加紧建设。
5、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引导规范。尽管进行了一系列市场专项检查和治理,但“零负团费”、“虚假宣传”、“旅游合同不规范”、“资料档案不规范”、“欺客宰客”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旅游发展和形象,旅游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四、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桂林旅游建设旅游强市,实现大发展、新突破的一年。旅游行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以“两个转变、五个增加”为工作着力点,加快改革开放,努力创新开拓,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桂林旅游又快又好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2006年全市旅游发展目标是:旅游总人数增长10%以上,游客总数超过13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争取超过1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超过66亿元。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目标,坚持优化客源市场结构,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深入实施“四主”战略,建设广泛市场营销体系。继续开展多层次国际 和区域合作,发展与世界旅游组织、著名旅游协会、国际旅游集团机构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体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发挥大西南出海大通道旅游中心枢纽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大西南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推动与国内重要经济区域、主要旅游合作体、重点旅游城市、大型旅游集团公司的旅游合作对接,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快建设桂林旅游目的地体系。认真筹备第二届中国(桂林)国际摄影节,打造桂林旅游节庆品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细分和开拓客源市场,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高城市旅游可进入性,争取再开通1-2条国际航线。抓住杭州休闲博览会、广州亚运会、东盟博览会契机,提前做好利用北京奥运会发展桂林旅游的具体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全年任务目标,为“十一五”桂林旅游又快又好发展开好局。
(二)认真开展诚信旅游年活动,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确定2006年为桂林“诚信旅游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诚信旅游年”活动,打造诚信政府和诚信行业。制定旅游行约行规,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行业诚信公示制度、重大违规公告制度和违规档案公示制度。健全旅行社、导游员信誉档案,推行星级导游员制度和实施导游员等级评定工作,逐步实施旅行社、导游员淘汰制度和办法。对“零负团费”、低于成本价销售和对外承包挂靠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旅游广告专项治理活动。启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以创最佳活动为契机,结合诚信旅游年活动的开展,初步完成旅游诚信体系框架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解决旅游深层次问题,提升桂林旅游形象,力争将桂林旅游推向新台阶。
(三)完善产品体系建设,资源整合进入实质性运作。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结构转型,重点建设完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专项与特种旅游产品体系。精心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漓江游览资源整合和经营模式探索,切实解决漓江游览方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整合旅游要素资源,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素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发展现代集约化经营,着力实现“两个转变,五个增加”。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形成旅游目的地吸引体系,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四)大力推进县域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在项目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制定试行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处理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快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问题。把建设旅游强县作为旅游强市建设和加快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推动和支持重点县乡做好旅游规划,促进县域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大力建设旅游主题城镇,发展农村旅游服务基地,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县和强镇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2006乡村旅游年”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县乡办好旅游节庆活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指导、帮助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实现特色化和绿色化经营。努力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拉长农业旅游产业链条。加强乡村旅游宣传,集中突出桂林乡村文化、乡村康乐、乡村休闲特色,着力抓好“桂林乡村游”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展示桂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成果,体验桂林乡村文化、乡村民俗和乡村风情,把把桂林农村建设成为“中国乡村游”的首选目的地。
(五)加强旅游综合功能,启动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争取和筹集资金,加快重点面向散客和自助游客的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立足桂林市区,发挥辐射各县,带动广西、连接周边的功能作用。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供旅行出游、信息引导、咨询服务、预订服务、纠纷处理、投诉管理、旅游安全救援、委托代办等综合服务功能,对旅游要素进行集中运作和集约经营,实行定线路、定时间、定站点、定班次的客运方式与旅游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使旅游集散中心成为旅游景点、交通、餐饮、住宿等全方位服务的新平台,构筑连接桂林与周边重点旅游城市的集散通道。
(六)加强旅游发展战略科学研究,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从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出发,积极整合旅游研究资源,完成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大力开展“旅游卫星账户”研究,认真做好旅游抽样调查和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旅游统计体系。积极开展旅游重大战略课题科学研究,重点研究旅游产品和目的地体系、市场培育和营销体系、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和功能发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服务基地建设、旅游新业态增长发展、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和区域合作、旅游循环经济、旅游增长方式等旅游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实践的关键问题。以前瞻性科学研究引导旅游跨越和理性发展,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七)全面推进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着手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全面推进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端和短缺人才为重点,科学编制“十一五”桂林旅游教育培训规划。完善提高各级旅游教育培训结构,建立市、县和企业三级旅游培训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加强导游员业务及综合素质培训,强化从业人员形象意识,打造桂林旅游口碑形象。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机制,加强制度化培训考核,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级考核和资质认证,健全人才激励制度机制和发展环境,有效提升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旅游强市目标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八)加强协会工作,建立政企纽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和改善旅游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各专业协会的指导和联系,积极推动协会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实现工作创新。将旅游管理部门的部分标准化管理、等级评定、服务质量、经营协调、宣传营销、交流培训、市场秩序工作转移为协会职能,通过协会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发挥协会优势和会员单位积极性,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切实解决旅游行业存在的具体问题。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旅游改革创新,推进旅游业发展,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大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政府部门的沟通纽带、决策参谋和得力助手。
(九)拓宽旅游资金渠道,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开发。争取国际和国家相关部门对桂林旅游建设项目的支持(如国债资金、低息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资金、国家西部开发资金等)。加大对外招商和融资力度,实现旅游项目的滚动发展,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旅游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旅游项目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开发,重点跟踪桂林旅专新校园、两江四湖景区续建、桂海碑林博物馆、桂林喀斯特生态博览世界、甑皮岩古人类遗址景区、愚自乐园二期、月亮山、遇龙河封闭大景区、八角寨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为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
(十)加大公共服务产品投入,起步建设全国一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借助国内外旅游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标准,逐步建设完善现代化、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加大整合各专业处臵部门的服务资源,建立城市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以旅游信息平台为核心,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旅游公共服务中。实现市县联动,建设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网点体系。大力发展市、县、镇三级旅游服务基地。加强旅游政务公开,切实加大旅游主体维权服务。建立全国一流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流的咨询服务体系、一流的旅游质量检查所。
2.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6—2010年梧州市(含3县1市)从事放射诊疗,厂矿企业等接触射线的放射工作人员124人。
1.2 仪器与方法
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2 结果
2006—2010年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总共516人,其中连续5年均监测的有124人,连续5年的监测率为24.03%,5年总集体剂量396.193人·mSv;不同级别放射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情况见表1、表2。
3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通过制定限值,对工作场所和个人进行监测,可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照射不超过限值[3],从表1、2可知,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连续5年内的平均有效剂量未超过国家标准连续5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 mSv/a)的规定。
从表1可知,放射工作人员2006—201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市级医院高于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县级、乡镇,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市级放射工作单位人力及物力资源比县级、乡镇的要充足,技术更为先进,就诊的患者也就比较多,因此市级的放射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进而受照射的概率增加以及受照射时间也较长;二是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意识也不足,没有重视个人防护的工作。
从表2可知,2006—201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介入放射高出平均水平约3倍,明显高出其他工种的6~8倍,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介入放射还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长时间近距离的照射造成该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连续5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检测值相当高;二是由于剂量计佩戴的时间比较长,均为1~3个月,在此过程中不受监测组织人员的控制,就不排除有些放射工作人员故意将剂量计曝光在射线装置下, 以达到某些
私人目的;三是介入室内放射防护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的直接照射问题,可见介入放射工种的防护应引起重视。
从连续5年个人剂量监测率来看,放射工作单位领导未重视个人剂量监测的工作,并没有意识个人剂量监测的重要性。为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放射工作单位领导应该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及健康检查,加强有辐照装置的室内放射防护,以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放射工作人员应重视自己的个人防护,尤其是介入放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更应重视自己的个人防护;积极地配合好个人剂量监测的工作,这样个人剂量水平才能将自己所受到照射的剂量如实反映出来。同时有关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参考文献
[1]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2]唐晶磊,倪淑梅,顾玉江.莱芜市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20-2921.
3.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三
2005年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国际、国内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断扩大,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纺织产业格局调整,使产业竞争加剧并趋于复杂化。
1.贸易摩擦加剧。2005年纺织品配额体制如期终结,但数量限制并未随之取消。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尽管中欧、中美就部分纺织品出口达成协议,但欧美仍对我20类产品实行了数量限制,使我纺织品出口至少减少50亿美元,而且由于欧美设限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抢关出口,进而又多支付空运费近50亿元,同时还造成部分出口订单的转移。2005年10月第98届广交会对美的成交额同比下降了39%。在欧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下,我国采取的部分产品出口征税和出口配额招标等措施,也增加了出口成本。
2.人民币升值形成新的挑战。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升值2%。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缓解纺织品贸易摩擦,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顺差大、平均利润率低,大部分企业对浮动汇率机制适应能力和抵御汇率风险能力较弱。
3.棉花和石油涨价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化纤产品中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占93%,石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的原料成本。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化纤与化纤原料进口税率倒挂的矛盾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原料进口成本,同时由于化纤原料价格的涨幅大于化纤价格的涨幅,使化纤行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化纤行业的开工率不足80%,行业利润同比下降21%。
2005年度我国棉花总需求量为860万吨,其中国产棉632万吨,进口依存度为27%。国产棉价格为15000元/吨,比国际市场棉价高出2000元/吨,但由于“配额以外”进口棉花实行滑准税率,使得进口棉的价格也远高于国际棉价,加大了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成本。
(二)
面对复杂的局势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产业增长方式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保持了行业快速发展和平稳运行。
1.生产总量继续扩大。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化纤产量1629.2万吨,同比增长14.75%,纱产量1412.4万吨,同比增长23.61%,布产量377.1亿米,同比增长17.30%,服装148.0亿件,同比增长16.84%。
2.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到2005年11月底,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553.7亿元,同比增长25.36%,工业增加值3638.4亿元,同比增加23.57%,实现利润总额441.5亿元,同比增长31.15%。亏损企业数量下降2.9%,产品产销率97.4%。
3.出口创汇稳步增长。到2005年11月底,规模以上企业纺织品服装完成出口额107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12%,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4%。贸易顺差为916.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同比增加57.1%,对美国出口同比增加63%。
4.投资增速回落。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纺织工业的投资增速下降,纺织投资热得到有效遏制。截止12月底,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9.6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比年初下降78个百分点。化纤行业投资仅增长2%。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来看,内资仍然为主要投资来源,占总投资规模的80%。
(三)
新形势下纺织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
1.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行业发展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大规模、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低价格竞销等形式,部分地区棉纺能力仍存在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这种仅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占5%以上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利用高新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化纤品种较少,在某些领域还属空白。化纤仿真技术、天然纤维改性技术、新型纤维和材料开发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纺织品和服装附加值的提高。
纺织装备中自主开发的纺机产品只占30%,缺乏自主创新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高水平的纺织、染整和大容量化纤设备仍依赖进口。
3.整体装备水平尚需提高。棉纺织设备中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仅占25%和21%,而发达国家都在90%左右;化纤设备国产化虽在聚酯、粘胶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但化纤行业先进设备的拥有比例仅为27%;印染行业的溢流式染色机、匹染机质量稳定性差,如色差3—4级以上国内印染企业合格率在50%左右,少数企业能达到80%,而国外先进水平达到90%。国产纺机可靠性、稳定性较差,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纺織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柔性化生产的要求。
4.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由于我国纺织行业在品牌培育和品牌创新方面缺乏经验和准备,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盈利能力。国内中高档纺织品消费市场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出口产品仍以贴牌加工为主,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只能获得市场利润的10%。
(四)
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虽然在后配额释放期过后的增速会有所放慢,但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仍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内需扩大将成为我国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发展动力。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纺织工业在2005年遭遇的挑战依然存在,尽管中美、中欧已就达成部分纺织品出口达成阶段性协议,但应对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复杂性有清醒认识。此外,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棉花对外依存度升高等仍将是影响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新的一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品牌比重;坚持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体系,积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继续加强行业外交,贯彻合作共赢的对外方针,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种形式的合作。展望2006年,我国纺织工业将迎来一个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时期,为“十一五”纺织工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4.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四
一、2005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完成建筑面积平方米,实现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审查各类建筑工程210项,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审
查违背强制性条文138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0个,不良报告记录数2条,经审查修改设计后节省投资约450万元。建设五湖新区、东湖上城等建
筑节能小区9个,187.8万平方米,全部实现节能50%,下发规范性文件11个,集中组织3项专项检查,通报企业3家,处罚2家,罚款4000元;
其中抗震加固调查50万平方米。引进高水平设计院18家,来我市承接设计任务。
(一)完善管理,严格监督,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
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是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勘察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工作中,我们积极完善管
理机制,强化行为监督,以确保勘察设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资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今年,在资质年检及审批工作中,我们坚持“四公开”和“四严格”的原则(即公开管理权限、公开审批
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标准、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大管理。
一是加大年检审查力度。在今年的年检中,先后聘请17位专家,分企业资质考核组、市场行为考核组、设计质量考核组,采取打分的方法,对
全市46家勘察设计企业进行检查。年检合格的企业共计38家,占总数83%,年检基本合格的企业8家,占总数17%。此次检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
对行业存在的重效益、轻质量,重图面、轻文字,重时限,轻把关等普遍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年检使各勘察设计企业进一
步认清形势,找准企业的立足点,确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是严格对勘察设计的资质审批。制定了“控制短线、发展长线、控制数量、发展质量”的勘察设计队伍发展战略,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资质
标准进行资质初审,今年增项、转正勘察设计企业共7家,无新增企业,从源头上控制了整体队伍结构和素质。
——规范准入条件,创造良好环境。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市外、省外单位参与我市勘察设计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我市勘察设计水平,繁荣
建筑创作,但管理措施必须跟上;才能达到既开放市尝又稳定和规范市场的目的。为此,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准入、备案、清出等各项制度
。实行资质与资格双重挂钩、动态管理,提高外埠入庆企业标准,改变外埠勘察设计企业的备案方法。对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变逐项备案为
备案,并对该单位承担的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对于严重扰乱我市勘察设计市场的外地、市乙级以下中、小勘察、设计企业,或勘察设计市场信
誉较差的,不得进入我市勘察设计市场承揽勘察设计任务。同时将外埠注册管理权限下放至五区、四县建设局及开发区建设局,充分发挥县、区建设局的能动性,简化了办事手续,既有利于外省市高水平、高质量的队伍进入我省,又规范了他们的市场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
先后有北京航天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等18家外埠企业来我市承接任务,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的勘
察设计创作。
——加大清理整顿,维护正常秩序。工作中,我们更新固有的“重许可、轻监管”的观念。并从实际出发,转变管理方式。
一是充分调动基层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从我市勘察设
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外的新建、扩建、改
建的建设工程全部实行施工图审查。重点要求新建设的住宅楼(小区)必须要有天然气管道系统、主城区新建设住宅楼(小区)必须配套优质
饮用水;新建居住建筑全部实现建筑节能,集中采暖系统采用双管取暖,分户控制。未满足上述条件的施工图,其审查不予通过。
三是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两家审查机构建立自立公约,明确价格,明确责任,明确施工图审查程序,规范审查
管理。行业公约的出台大大地增强了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业主和勘察设计单位服务。
四是将审查与教育、审查与处罚相结合。要求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发现的质量通病,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网站和集中组
织设计人员学习等形式,减少设计通病的发生。
五是建立学习型的队伍。要求各审查机构确定技术负责人、技术带头人,积极参加设计人员培训班、促进设计人员正确理解、掌握相关规定和
设计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今年,两家审查机构先后派出多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公用建筑节能和施工图审查要点培训班。从而建立了一支业
务素质较好、责任感强的审查队伍。
(三)强化宣传、闭合管理,开创建筑节能工作新局面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课题,是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工作举足轻重,刻不容缓。
一是强化宣传,统一思想。为了达到宣传活动效果,我们抓好载体。第一,注重构建服务管理平台。召开县区建筑节能主管部门的动员会,使
全市相关部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建筑节能是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认识上来。第二,注重构建新闻报道的宣传平台。年底,我站通过近半
个月的艰苦工作,上上下下几易其稿,几番修改,在大庆日报发表了《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实现大庆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筑节能发
展趋势》两篇文章,成为今年建设局宣传工作的一个亮点。第三,注重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下半年,我站我们创办了《建筑节能摘要》,包括
:动态信息、专家评说、地市经验、视点等栏目。该摘要旨在宣传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方针,交流先进地市经验、探索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新
思路、创新建筑节能工作的新机制。现已发刊3期,受到了局领导的表扬。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今年我们在节能工作中坚持“以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为保障,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工作”的工作思
路。在管理中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节能工作“闭合”管理的模式,具体是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及竣工验收等建设管理环节,各有关建设职能部门分头把关,共同管理。实行“设计审查制度”、“备案稽查制度”、“产品见证取
样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统计报告制度”。为促进节能验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们依托大庆市石油技术学院成立了建筑节能检测站,负责
对节能住宅的现场检测,对建筑能耗和热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三是开展建筑节能监督检查,督促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做好建筑节能的监管工作;
督促各地严格执行新建建筑必须节能50%的设计标准;总结建筑节能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我站下发了
《关于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庆建发【2005】41号),10月份在进行了各县、区自查的基础上,由徐国有副局长带队进行了全市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市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普遍提高,也发现了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与存在主要问题。经过汇总,印发了全市节能工作检查的通报。
四是开展节能工作的调研,争取节能专项资金。我们依据现阶段我市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计划,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向市发改委申
请节能专项基金约为527.4万元,目前正在审批中。
(四)深入贯彻《防震减灾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林甸县的7.25地震发生后,勘察设计站马上启动防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油田设计院及石油学院的专家
&
nbsp;赴林甸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联合地震局,聘请省内外地震专家到我市就大庆市工程抗震防灾形式进行专题座谈。
二是开展抗震加固调查。落实省政府第23次、28次政府专题会议和8月19日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要求,以政府办名义下发
了《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加固情况调查的通知》(庆政办发【2005】76号)文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
调查1298项,50多万平方米,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摸底鉴定,掌握了工程情况。
虽然我站在今年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勘察设计行业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
一是勘察设计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服务功能、管理水平等方面。绝大多数勘察设单位还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等,专业院所寥寥无几。在服务功能上大多还是局限在勘察设计这个主业上,与国外公司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代理、造
价咨询到设计监理以及后期服务,可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有很大差距。在管理水平上,还徘徊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没有与市场
机制接轨。人才流失严重令人堪忧,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名注册师离开大庆上南方就职。
二是勘察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我市勘察设计队伍总共46家,专业技术人员3519人,但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勘察设计单位不多,人均产值也未
达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低,设计作品多数重复以往,无新意、无突破、无主题、无创举,与我市城市建设的高标准不合拍,而
且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设计深度不足,错漏碰缺问题普遍存在,在成果评比中,除工业项目外的其实项目获奖成果的比例也较低。
三是建筑节能推广步伐不大。还处在起步阶段、县城进度缓慢、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节能标准执行不到位、节能技术水平
不高、比较成熟先进的新型节能结构体系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低;供热改革滞后、建筑节能与热费不挂钩、没有形成建
筑节能激励机制;节能专项资金不足;支持研究、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力度不够。
二、2006年工作要点
2005年勘察设计站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
地”这个中心,按局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大力建筑节能为重点,以提升勘察设计质量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勘察设计单位整体竞
争实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确保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全市的城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再上一个台阶。即勘察设计质量要上一个新台阶。第一要建立企业的自律机制。抓好勘察设计单位的自律,使之认真履行对质量的经济
责任和法律责任,促进单位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单位法人代表和设计个人。继续推行SO9000
系列标准认证,确保勘察设计成果符合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完成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质量认证工作。第二要
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这是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一项强制性行为,我们要坚持把行政性审查重点
放在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市场主体行为上,技术审查重点放在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方面,看是否符合抗震、消防、环保、无障碍设计等要求,基
础处理,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工程不准开工。第三要建立工程设计保险机制。以社会力量分担工程建设风险,通
过试点建立工程设计保险的法规和配套制度,并在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面展开,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好两次会议。一是大庆市建筑“四节”新技术推广会。,我们拟组织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会,重点推广介绍用热
计量、地源热泵、中水回用、节水器
材、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照明、沼气使用等国内外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要借助建筑节能新技
术推广会这个平台,让政府管理部门、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科研工作者对节能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让节能新技术的推广者与使用者建立面
对面的联系。通过新技术推广会推动节能工作,为下一步我市全面开展建筑“四节”工作奠定基础,使我市节能工作走上新台阶。二是大庆市
勘察设计技术研讨会。我们将聘请有关专家,组织召开大庆市勘察设计技术研讨会,重点对于技术人员流失问题、设计质量、设计技术、设计
深度、标准规范理解差异,以及我市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研讨,通过研讨,寻求解决的途径,学习省内、外勘察设计行业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市勘察设计质量。
(三)实施三个阶段,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第一步是启动宣传阶段,利用报纸、电视、宣传单等形式,在全市掀起建筑节能宣传浪潮,达到全
民了解,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效果。第二步是建筑节能测试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阶段,注重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通过节能测试及对既
有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第一手材料,为今后供热体制改革提供数据依据,为建筑节能改造积累经验。第三阶段是总结论证阶段,成立专家咨
询委员会,研究大庆市建筑节能目标、实施步骤、激励政策等,并结合大庆实际组织修编、新编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图,力求形成相对完整、使
用方便的系列图集,解决节能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出台四个规定。拟出台四项规定,第一是《大庆市建筑节能认定管理办法》。我们拟通过《大庆市建筑节能认定管理办法》,对达到建
筑节能标准的,予以认定,未达标者,不能投入使用,并追究责任,提高节能建筑的节能质量。第二是出台《大庆市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通过制定我市节能工作中短期工作的指导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推进节能工作。第三是制定《大庆市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奖励政策》,人才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我们一直强调重视人才,但是缺少之方面的相关政策,拟通过制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奖励和
激励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第四是制定《大庆市施工图审设计文件查实施细则》,施工图审查工作运作几年来,每年都有提
高、每年都有进步,但没有适合我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拟通过《大庆市施工图审查实施细则》将审查工作程序、审查深度及审查人
员管理等内容规范化。
(五)构建五个平台。第一是建立企业信誉信息平台,让企业的信誉度为大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所了解,并接受监督。
第二是设计成果信息平台,对我市勘察设计企业历年来的优秀作品,对国内、省内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开阔视野,加强比照。第三是专业
人才信息平台,包括专业人才资历及取得的成绩,让专业人才为大家所熟悉,让专业人才对我市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被大家所了解。第四是施
工图审查信息平台,这个信息系统是对审查工作的实时监督及反溃对每个季度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审查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五是
建立建筑节能信息平台,将节能有关情况数据、节能有关数据、节能有关知识、节能工作进展做成专题,在网上公布。通过这五个平台的建设,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推动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5.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五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狠抓队伍建设,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我处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为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创建深圳市“优秀执法队”为动力,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监督与查处并举,着力提高队伍服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一是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的本领。坚持每周进行一次集中政治学习教育,同时穿插个人自学和处、队学习,在内容上坚持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全处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反馈意见,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反馈意见,我处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逐条分析,逐条落实,制定了“三个加强、三个加大”的整改措施,将整改措施落实到每个责任人。三是组织党员、队员积极投身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认真学习规定的必读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圆满完成各个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有3名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四是开展了队伍作风教育整顿,通过学习教育、广聚诤言、查摆剖析,并公开向社会招聘了7名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执法队员,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好提高。
(二)加强城管执法,处理“热点”、“难点”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开通国花路交通路障工作。由于地铁施工占用国花路,造成进出福田保税区的车辆十分不便,地铁完工后半年多均无部门协调清理现场,环境很不雅观。我处针对此状况,积极主动承担起完改善交通工作,优化投资环境的任务,协调生活服务公司、地铁公司、口岸交警大队、市交警局等单位,清理国花路临时用地造成的路障,高标准改造国花路,协调设置了红绿灯,成功增设了掉头路口,使保税区的货运车辆行车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为将福田保税区创建为全国交通安全文明社区,提升福田保税区的知名度及促使福保交通现状得到全面改善。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及成员、创建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创建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三号门开展《全民参于、积极行动、共建福保税区“国家级交通安全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印制7000份致保税区市民朋友一封信,并派发到社区每家每户;7月份,制做了2个宣传栏和大型宣传牌1块、宣传灯箱40个;组建了保税区交通义工宣传队、交通安全协管队,并对交通安全队进行交通知识、交通指挥手势的培训和训练;七月中旬在配餐中心开展了一次大型交通安全宣传活动。8月份,在进入福保社区路口制做创建交通安全文明社区形象牌1座、交通安全宣传展览板29张、《共建交通安全文明社区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目标责任书》500份;管理局领导与共建成员单位代表签订了责任书。9月份,组建学生交通安全宣传队,并为在校学生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在校门外指挥交通;继续与共建单位签订责任书。10月份,制做禁鸣喇叭背胶400份在区内企业和生活区张贴;交通安全图片在区内企业和生活区轮流展览。几个月来的创建工作,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整个社区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
协调海关对二号通道进行改造,完善通关设施,进出各增加了一条通道。依据《深圳海关关于车辆通过二号、三号通道进出福田保税区管理办法》,结合福保的实际,我处支持海关对二号通道实施通行证的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方案,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流程,印制了《通行证》和《申请表》,从8月1日起正式配合海关对二号通道实现通行证管理来,通关非常畅顺。同时,针对社会车辆进出福田保税区猛增的情况,8月份,在通道增加了交通标志、标线和办理车载卡联系信息;新更换了3000张id卡,改善了前一阶段临时卡使用混乱的局面;加大宣传,在通道现场派发宣传单张10000张,新增办了281张车载卡,明显地加快三号门车辆通行效率;在国庆长假期间,协调生活服务公司更换了道闸设备和id卡读卡设备,对软件进行优化;加长了三号门雨棚的长度,改善了值勤改善了值勤人员的工作条件,避免雨水对id卡读卡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三号门车辆通行效率,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
为积极协助地政处做好联检场改造工作,针对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提出的使用意见及要求,我处协调做到既要把握好重点,又要妥善平衡处理。在联检场改造工作上,我处就监管系统、车道设置问题多次向设计院提出修改意见,并组织设计院、地政处到现场调研,为使改造后的的联检场车道的设置更加科学,符合实际、更好使用提供大量的基础理论依据。设计院按照我处的意见对整个联检场的布局进行了修改。改造后的联检场车道的设置将会更加科学,符合实际、更好使用。
(四)创新工作思路,确保保税区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速。我处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尤其在监管协调方面,充分发挥出监管协调的职能,使我处监管协调工作实现新的突破,监管协调工作做出新的创举。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协调,做好调研,当好领导参谋,努力改善通关环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是了解情况进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针对企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下基层深入查验现场开展调查研究,改变单纯审批的“坐堂”办公模式,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注重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民情民意,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同时,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关键点与薄弱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设计好载体,力求取得新突破,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境地,为保税区建设科学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今年来,先后完成了《2005年联检单位经费计划》和《2005年保税区联检单位业务费项目》编写工作;完成了海关办公楼维修工程;三号通道维修、岗亭漏雨维护工程;边检车库改建工程;边检一号通道电动闸门工程;边检进出境通道道闸工程;福田海关保税区隔离设施修缮工程;海关、边检查验现场更换空调配备;协助国检局福保检疫办招聘协检员工作;协调解决福保检疫办查验场所和办公设施;积极协调海关通关时间的变更,企业、联检单位车辆进出区的申请;办理联检单位查验设施的配置及联检单位业务加班费的支付;协调海关延长通关时间,办理节假日联检单位通关时间公告,配合海关推行三个保税区海关操作规则的一致化;协助联检单位开办了有多家企业参加的新业务改革学习班、协调处理企业运作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解决了沙保海关、检疫办人员就餐和办公用房困难的问题;组织联检单位有关人员赴外地参观学习。
6.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六
(一)农牧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5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克服了资金短缺、周边地区相继暴发“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真抓实干、奋力开拓,全县无论农业各部门,还是各农区乡镇、牧区苏木、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各条战线都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开端,农牧业经济总量、质量、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新高。一是种植业喜获丰收。今春降雨及时,再加上大力实施“百万亩抗旱保苗工程”,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往年大幅增加,达到了291.5万亩,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243.59万亩,占市任务的160.6%;玉米播种面积93.78万亩,占市任务的120.2%;杂粮杂豆种植面积97.64万亩,占任务的150.2%;饲料播种面积16.1万亩,占市任务的134.2%;订单农业面积65.9万亩,占市任务的124.3%,其中笤帚苗子10.35万亩;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10.7万亩,占市任本文来自务的397.5%;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6.5万亩,占市任务的216.7%;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全县新建设施农业面积5605亩,其中日光温室2399亩,拱棚3206亩,占市任务的112.1%。据统计,全县粮豆总产达到15.68亿斤,超过98年粮食产量近3亿斤,创粮食生产历史新高。二是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加强。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6.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24万亩,封山(沙)育林12.72万亩;加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完成重点生态公益林补植7.2万亩;启动了意援碳汇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69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7万亩,占市任务的112.5%,生态保护面积12万亩,占市任务的100%;完成人工种草35.48万亩,占市任务的101.3%,草原建设总规模48万亩,占市任务的100%。全县生态建设规模、建设质量继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投入加大,全年共投入资金6.6亿元用于各产业建设,其中,信贷资金3.65亿元,财政资金和各类项目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亿元,招商引资资金1.14万元。规模迅速扩张。6月末,全县肉羊存栏122.03万只,占市任务的101.7%,同比增加41.4万只,年末,肉羊基础母羊存栏70万只,占市任务的100%,肉羊出栏103万只,占市任务的154.9%,其中订单销售30万只,占市任务的136.3%,全年肉羊饲养量达到190万只,占市任务的108.6%;年末蛋鸡饲养量1012.5万只,占市任务的101.2%,肉鸡饲养量1520万只,占市任务的101.3%;肉牛存栏5.37万头,占市任务的124.9%,出栏1.58万头,占市任务的121.5%;奶牛存栏0.55万头,占市任务的104.8%,新购进奶牛0.31万头,占市任务的103.3%;生猪存栏47万头,占市任务的106.8%,出栏59万头,占市任务的100.3%,肉鹅饲养量202万羽,各产业无公害高标准小区不断增加,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建设加强。一是引进了国家级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津中敖集团,今年签约了年加工100万只的肉羊精深加工项目,年孵化能力达1600万只的蛋鸡孵化项目,存栏1万只优质种羊的繁育项目和年加工10万头的肉牛加工项目等四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48亿元,其中肉羊屠宰生产线已经投产,现已屠宰肉羊2万只,其他项目也都将明年实施;规划建设了四道湾子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现已入驻缫丝加工、色素万寿菊加工、中药饮片、稻米解稻草加工等10家企业,实现了三通一平;培育引进了草业龙头企业。黄羊洼草业年产草捆、草粉、草颗粒10万吨,在公司带动下,在全县建设草业基地35.48万亩,今年初,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草业扶贫龙头企业;引进了新韩农牧业公司,公司固定资产70万美元,年向韩国出口草产品15万吨;是培育了东方鹅鸭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鹅500万只。公司辐射5个县县,49个乡镇,400个村,带动农户1万户,户均增收2280元;是新建了金园谷物有限公司,年加工粮食5万吨;康健沙棘有限公司为主的饮品加工业,年加工沙棘产品1万吨。2005年全县重点建设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7家,其中续建项目4家,新建3家,全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带动农户10万户。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源与节水建设加强。以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会战为主要形式,全县新打机电井455眼,占市任务的379%,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占市任务的135.5%,其中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0.1万亩,占市任务的10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5万亩,占市任务的122%,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山湾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业开发继续推进。投资1103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均完成计划的100%。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建青贮窖池20万立方米,占市任务的181.2%,新增饲料加
工机械1500台套,占市任务的250%,完成饲草料青贮6.52亿公斤,占市任务的108.6%。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机耕116万亩,占市任务的100.9%,机播93万亩,占市任务105.7%,机收19.8万亩,占市任务的110%,机械深施化肥67万亩,占市任务的101.5%,完成机械铺膜12.3万亩,占市任务的102.5%,保护性耕作8.8万亩。五是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完善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代办员”的组织体系;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劳动力1.94万人,其中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791人,占市任务的102%,转移就业3642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6%;发挥北京等劳务输出办事处、劳务输出基地、经纪人、职业介绍所和县劳务输出网站作用,向全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万多个;切实做好依法维权工作,共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损失77.3万元。2005年,全县共输出劳力16.89万人次,实现收入4.82亿元。六是扶贫解困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世行项目、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46.5万元,解决了605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占市任务的101%,使2.1万温饱不稳定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占市任务的140%;强力推进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开建人饮工程18处,解决了1.18万人、3.21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分别占市任务的103%和119%;新惠镇三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七是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不断深化水利改革,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承包等形式,将新建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一次性落实到户,今年共落实小型水利产权380处,产权明晰率达到90%以上;同时,创新灌区管理机制,由各用水单位组成用水者协会,参与管理,实现节水增收。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目前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40多万亩;开展了种禽公司和两个独立国有苗圃转制改革。八是动物防疫取得突破。全县投入动物防疫经费160万元以上,其中县政府拨付动物防疫专项经费95万元,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加强以动物五号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真正实现免疫密度、免疫卡发放率和免疫档案建档率三个100%,成功地将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拒于县门之外,守住了赤峰市的南大门。九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打破了单一的增长方式,实现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全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比2004年增加500元以上。主要增长方式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发展订单生产,实现增收;通过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增收;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有组织输出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增收;以及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惠农政策增收。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对农牧业经济的领导一是坚持专项推进制度。继续对草、羊、鸡三大主导产业,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肉鹅、奶牛、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和万寿菊、桑蚕、笤帚苗子等特色产业实施专项推进。继续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发展规划,一抓到底。二是完善重点调度制度。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突出各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理清2005年重点实施的工作、重点项目,将工作、项目落实到单位、到人头,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做到涉农部门有项目、乡镇苏木有任务、科技人员有指标。对重点工作,县政府督查室定期调度、重点督查。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苏木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突出抓重点、抓服务工作。对专项推进工作和重点项目,县政府制定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实行重点奖励。如种植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和考核科技在农牧民增收中的贡献。四是实行管理职能问责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对在畜禽防疫、森林草原防火、防汛防洪等重大责任事件和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等国债项目实施中因失察、失误、失职导致发生事故、产生质量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
2、加强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认真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政府免征农业税、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等支农政策,做到已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的措施逐步加大。一是加大对农牧业经济的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牧业经济投放力度和产业化经营各大产业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每建1处批次存栏2万只的肉鸡放养场,每只鸡财政补贴0.30元;每建设1处存栏5万只的蛋鸡户外小区,每只鸡财政补贴3元;每购进1只种公羊,财政补贴一半;每建设1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小区,每个长50米标准棚县政府无偿补助1000元,每建设100亩以上塑料拱棚小区,每栋600m2大棚无偿补助500元。各乡镇苏木也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生产。据统计,全县县乡两级财政扶持资金达到2900余万元。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将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基地集中,打捆使用。2005年,全县争取京津风沙源项目资金972万元,农业开发、扶贫开发打捆资金1120万元,这些资金重点向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侧重,向肉羊改良、无公害小区建设倾斜,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提质升级的示范区。三是建立健全农牧业投入机制。坚持投入助农,引导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资金与全县农牧业经济发展项目对接,扩大金融部门对农牧业的贷款投放额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资机制,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筹资难、贷款难等突出矛盾。2005年,县财政增加贷款担保资本金100万元,使鑫桥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贷款500万元以上,发放担保贷款300万元。
3、转变作风,提高服务“三农”质量把服务“三农”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深化改革,切实转变
职能,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积极面对新阶段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新环境、新问题,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农民、管理农民、服务农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县产生了肉鸡产业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产业化模式,木头营子青山村“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万寿菊产业建设中项目吸引龙头、龙头发展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和担保贷款的融资模式等一大批工作典型,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涉农部门和乡镇苏木农口各站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搞好产业规划、加强指导协调的同时,积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头服务实体,为农牧民搞好科技示范、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及市场信息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靠市场化服务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支农护农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2005年,通过重点推广木头营子乡“支部加协会”模式,全县建设“五有一能”(有组织、有章程、有活动场所、有服务人员和服务手段,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协会组织168个,签订订单金额1.54亿元,农牧民经纪人发展到4600余人,这些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有力地促进了各大产业的发展和农户与市场的对接。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随着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特别是奶牛、设施农业等高投入产业的深入实施,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金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节水措施滞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相当严重,解困任务相当艰巨。三是剩余劳动力多,但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输出层次低、渠道窄,岗位不稳定,收入无保障,合法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务力的教育培训还需加强。
四是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林牧矛盾日趋突出。
二、2006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牧区经济的总体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围绕上述总体思路,2006年我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要打好一个基础、提高两种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实现六项突破。打好一个基础:坚持生态建设和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不动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两种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建设肉羊养殖基地、肉蛋鸡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杂粮杂豆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工业原料林能源林基地;实现六项突破:肉羊养殖、蛋鸡养殖、种植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1、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4亿斤以上;订单农业面积完成50万亩。
2、六月末牲畜总存栏165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95万只,全年出栏110万只;肉牛存栏6万头,全年出栏2万头;蛋鸡年末存栏1000万只,肉鸡年饲养量1000万只。
3、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以上,建设人工草地10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万亩。
4、新打配机电井1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解决1.1万人、1.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5、解决0.6万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1.8万温饱不稳定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以上,稳定转移率90%以上。
(三)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生态和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好京津风沙源项目、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与保护、德援等项目。实施城区森林体系建设工程、沟河道治理工程和厂矿村路绿化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面积12万亩。二是实施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山湾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5年项目、高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乌兰勿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业开发项目和保护性耕作等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做好农牧业项目争取工作。
2、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压缩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作物和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粮经饲比例达到5:3:2。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露地蔬菜、杂粮和笤帚苗子等避灾农业;大力发展制种、中药材、烤烟、甜菜、万寿菊、桑蚕等高效农业,形成1000元以上经济作物带。二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依托种植业、林草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突出肉羊、肉蛋鸡和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生猪、肉牛等传统产业,培育奶牛、肉鹅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三是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在三效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直接经济效益,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手段,以林木质能源、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建设杨树兼用林基地、沙棘基地、桑蚕基地、仁用杏和能源灌木林基地,努力改善林种树种结构。
3、继续深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各大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无公害、绿色生产,不断提高各大产业规模和水平,形成优势产业带。其中肉羊产业建设完善肉羊专业村(小区)150个,科技示范小区20个,年末存栏基础母羊70万只以上;蛋鸡产业建设完善蛋鸡专业村(小区)70个,其中高标准科技示范小区6个,抓出年饲养
万只的大户10户,年饲养1000只以上的大户1500户;肉鸡产业,年内新建肉鸡放养场10处,肉鸡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以上;草产业重点抓好优质青贮饲料品种推广和草灌结合人工草地建设项目;肉牛产业建设敖润苏莫苏木、木头营子乡、康家营子乡等养殖重点乡镇8个,建设肉牛专业村(小区)32个,年出栏育肥牛10头以上的大户800户。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巩固提高现有的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加大农牧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多层次、多成份、多元化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2006年重点发展生猪屠宰、杂粮杂豆加工、土豆加工、笤帚苗子加工、蚕茧加工、木材加工、饮品加工和灌木饲料加工业,扶持发展种苗生产龙头企业。三是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发展肉羊产业协会、蛋鸡产业协会、草产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介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4、继续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优质种公羊基地。引进中敖畜牧集团,建设存栏1万只优质种羊的种羊繁育场,年末完成一期工程,存栏种羊5000只。同时,挂靠中敖集团,以县肉羊繁育中心、敖汉种羊场繁育中心和裕隆牧业公司为龙头,建设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年内完成种羊胚胎移植4000枚,培育无角多赛特、夏洛莱、萨福克、杜泊等纯种肉用种公羊总数达到3000只,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种羊基地。对劣质种公羊及时清群淘汰。二是建设百万只优质基础母羊基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以丰收乡、新地乡、金厂沟梁镇、贝子府镇、王家营子乡等为主建设F1代母羊生产区或小尾寒羊基础母羊纯繁区,推广经济杂交;以木头营子乡、新窝铺乡、长胜镇、古鲁板蒿乡、哈沙吐乡、双井乡等为主建设细毛羊生产区,推广能德美种公羊为父本杂交技术,生产肉毛兼用羊。三是按着“五有”标准加强肉羊改良站点建设,全县肉羊改良站点达到250处,完成肉羊人工授精30万只。采取自然本交和人工授精改良两种模式,千方百计提高优质种公羊利用率。
5、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普及加大科技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技术培训、讲座、座谈、科技互动等形式,使农牧民扎实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做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2006年计划举办有机杂粮种植、高产高效作物种植、平衡施肥、基础母羊饲养管理及改良、羔羊育肥、肉奶牛饲养管理及改良、蛋鸡无公害养殖、肉鹅反季节饲养、人工草地建设、重点林经营管理等大型师资培训班15次以上,培训农牧民达到15万人次以上,使农牧民素质、主导产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都有所提高。
7.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七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审计失败仅限于上市公司, 不包括非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情形, 所统计的样本主要以证监会在其网站发布的2006年至2010年5年间处罚公告为依据, 不包括受到一般的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的舞弊公司。
2006年至2010年, 证监会共发布处罚公告226份, 其中涉及审计师的有18份, 但是, 由于事务所之间的合并等原因, 华夏建通的审计师光华所的审计资料已经找不到, 因此, 无法判断其审计失败的原因何在, 因此, 我们的样本总数为17个。在审计失败的这17个样本中, 深圳鹏城、岳华和正源和信等三家事务所分别被处罚过两次, 但是处罚所针对的上市公司并不同, 因此, 本文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样本进行统计, 而仍然作为两个单独的样本进行统计。
本文中的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除此之外, 为了研究这些样本更详细的信息, 也查阅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其他相关信息, 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临时公告等, 这些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劵交易所的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巨潮资讯网以及该舞弊上市公司的网站等。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 审计程序不恰当
在可以统计的17个样本中, 有13例存在审计程序不恰当的问题, 占到可以统计样本的76.5%。这些不当的审计程序包括:缺少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未实施充分的审计程序、未识别关联方、风险评估不当等方面。在具体的审计程序方面, 函证、分析性程序、盘点、未实地抽查以及未抽查凭证等方面存在缺陷。其中, 有8家审计师函证程序不当, 有2家审计师分析性程序不当。
(二) 职业道德方面
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石, 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最基本的要求。有12个样本因为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受到处罚, 占到可统计样本的70.6%。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原则, 如果违背这个原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信力及审计的基础则不复存在, 在统计的样本中, 有1例 (金荔科技的审计师万隆所) 违反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此外, 35.3%的审计师在审计中未勤勉尽责, 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程序收集相关审计证据而没有进行、应当关注的而没有关注, 造成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有4家事务所的审计师在审计中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对于应当合理怀疑而没有进行怀疑, 当然也没有收集证据去证实或者否定这些合理的怀疑。
(三)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不恰当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支持, 如果不能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则不能发表无保留和否定的审计意见;根据受到限制范围的大小, 可以发表保留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载体, 是审计过程的体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应当有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结论等主要内容。在17个可统计的样本中, 有3例由于审计工作底稿不符合要求, 或者审计证据不充分等受到处罚。
(四) 质量控制存在缺陷
根据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 对于审计工作底稿应当进行三级复核 (一般为签字注册会计师、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三级) , 这是审计内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通过三级复核, 可以大大减少审计失败的比例。但是有3家事务所没有进行三级复核、二级复核或者三级复核形同虚设, 导致审计失败。
(五) 没有具体的审计计划或者审计策略
目前的审计已经从制度基础审计过渡到了风险导向审计。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审计工作中心必须前移, 因此审计师必须加强审计计划工作。计划审计与实施审计同样重要, 但在可统计的样本中, 有2例没有具体的审计计划或者审计策略, 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失败。
(六) 审计目标出现偏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意见, 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确定了目标后, 那么审计师后面所做的工作全部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等方面。但是, 万隆所在对金荔科技2006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时, 其目标为“避免退市”, 而不是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鉴证意见, 方向错了, 审计失败不可避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并非一个。在可统计的样本中, 每个案例平均至少有2个原因导致其审计失败 (因为统计的原因, 审计失败的原因可能要大于上面的统计数34) , 但是审计程序不当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是审计师导致审计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诸如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基本原则以及审计目标偏离等, 这是审计失败中罕见的严重性的原因, 必然会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
三、避免审计失败的对策
(一) 严格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 制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收集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也是审计师工作的具体体现。上述审计失败案例中, 有76.5%的样本由于审计程序不当, 造成发表了不当的审计意见。
在审计程序中, 函证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如对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等往来款项、关联方的识别, 函证程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审计证据。上述8例因为函证程序不当而造成的审计失败案例, 要么是应该进行函证而没有进行, 要么是对函证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控制。
分析性程序也是审计师在收集审计证据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审计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非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的一种程序。这种程序应用得当, 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节省时间。舞弊的财务报表其财务数据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比率或者态势, 这种不正常可以引起审计师的合理怀疑和关注, 应当采用其他的审计程序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怀疑是否恰当。
除此之外, 盘点程序、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查看、对凭证进行抽查等程序也非常必要, 这些程序对于查验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以及书面资料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审计程序。只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专业素养, 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 一定能够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进而可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二) 提高专业素养, 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石。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一旦丢弃, 则必定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师在承接业务中, 应当评估自身是否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诸如金融业等业务特殊、风险较高的行业, 尤其要更加谨慎。
审计师在审计中要恪守职业道德, 兢兢业业, 勤勉尽责, 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合理的怀疑精神, 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过程。
(三) 深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
在承接业务时, 除了要评估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外, 还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的状况。国内外的文献以及前文的数据表明, 审计失败案例均是发生舞弊的一些公司。而这些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避免亏损、避免戴帽、避免退市、上市圈钱、虚增业绩、提高股价、隐瞒不利信息等;舞弊的手段主要有虚增资产、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重大事项等。因此, 如果客户在被审计年度业绩比较差、属于ST类的公司、需要配股、关联方交易频繁等时, 审计师应当特别予以关注, 在风险评估、制定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等方面要更加谨慎一些。
在连续审计中, 要了解年度之间是否有重大变化, 在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当根据变化的情况修改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四)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
加强对审计过程的内部控制, 对于审计工作底稿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由于整个审计过程的执行以及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都会体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因此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签字注册会计师这三级对工作底稿的复核, 对于避免审计失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制定恰当的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高质量审计的前提。实际上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水平不高, 没有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 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主要原因是其审计计划能力不强, 其实质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不强。
摘要:审计失败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均是不利的, 也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为了避免重蹈审计失败的覆辙, 本文根据证监会2006年至2010年的处罚公告, 对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避免审计失败的若干对策。
8.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 篇八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煤矿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推荐阅读:
土地收购储备中心2005年度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10-17
煤矿公司安全生产工作2010年工作计划10-25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2010年工作计划11-04
黄石二中2006年计划生育工作总结10-30
党支部2005年党建工作计划06-10
制衣厂2006年工作计划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