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选10篇)
1.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一
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摘 要 在目前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性的产业竞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成败的关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必然要求企业对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着正确而清晰的定位。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就构建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竞争优势 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
引言
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席陈清泰1999年在上海财富青年会上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还有研究员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竞争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也有独到的见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制定出能不断产生经验的东西的战略。根据以上学者和企业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在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确定生产经营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
企业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与有效结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特
定情形下从事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效果。
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核心环节上的优势。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本、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社本的结合、关注企业生经产经营上的关键环节,将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给予重点培养发展,以此为中心,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二)树立创新意识,抓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做好技术创新,企业要注意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储备进行技术创新的潜力,并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成果。企业应对核心产品与技术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企业应通过持续地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不断发展,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体现的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的利用,资源好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配置好与有效的使用好,这个问题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技术与管理缺一不可。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不断改进与优化配置,对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活动和过程;另一方面,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关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风险,一个领域不行不要紧,其他领域可对此加以弥补。然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但从更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
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应该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正是因为这样,在经历了多元化发展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一段时期来,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在接任总裁职位之后开始对通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不同时期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信息化的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的效率与共享的范围。纵观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企业管理与商务贸易活动,实现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管理。
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商、企业与社会各单位间进行信息流的交互,沟通信息;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从事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与对外联络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通过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整合资源与利用资源的效率。
(五)通过创建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主要是人的文化,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将会激励管理者们寻求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且从公司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与削减成本的问题,在培养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时,将奖励制度与促进学习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讲对企业的重要人才应考虑四个方面的激励:一是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产权激励和工作福利;二是工作激励,包括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任务特征激励;三是职业发展激励,包括专业发展激励和职务发展激励;四是文化激励,包括专业团队精神激励、领导风格激励以及参与管理激励。
如今,企业之间的根本差距的确不在于技术设备、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在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不尽如人意,存在企业文化构建意识不强、企业精神不明确、不重视知识产权等问题。这样,也许明天的企业效益就毁于今天对企业文化的漠视上。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对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如何保护核心竞争力不因被损害与贬值,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与提升,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要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好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竞争经营计划。
参考文献
[1]余世唯.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与最佳策略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温耀庆.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熊伟,刘楠.供应链竞争力与经济发展[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4]张利群.中小外贸企业战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11).
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二
核心竞争力, 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优势”, 是战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拥有明显的区别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可持续的比较优势, 从而为企业创造长期、稳定、超额利润。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 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 企业独具的, 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 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监理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其他企业很难复制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实现业主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市场的潜能, 从而可取得长期利润的源泉。其表现主要体现于监理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管理体系、人力资源、技术体系、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等内容。作为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的监理企业总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看总监的从业素质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受业主的委托, 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 公正地管理合同, 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单位法人代表在项目监理工作中全权委托代理人。从监理单位内部看, 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 是项目监理的责任人, 是监理项目目标的规划者, 是监理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合理投入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从对外方面看, 作为监理单位法人代表的企业经理, 不直接对每个建设单位负责, 而是由总监理工程师在授权范围内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由此可见, 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目标控制的全面实现者, 既要对建设单位的成果性目标负责, 又要对监理单位的效率性目标负责。
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原则规定, 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的核心和领导者, 在实际工作中, 总监理工程师自觉地始终处于监理工作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地发挥作用。
可以这样说, 监理目标的实现总监是关键, 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看总监的从业素质。
3 规范总监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应该是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 从现状研究来看, 总监理工程师在地位、作用、任命、职权范围、专业水平、管理协调技能、职业道德等各方面,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表现出了层次青黄不接、知识面狭窄、实践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惯例不熟、缺乏复合型人才等诸多问题。
目前在监理行业上着重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不讲原则, 一团和气
监理与施工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监理工程师要在法规及合同的授权范围内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独立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否则, 工作中模棱两可, 当“好好先生”, 遇到原则问题绕开走, 监理就会沦落为摆设, 成为施工单位的附庸, 失去了设立“第三方监理”的意义。
3.2 高高在上, 不讲礼仪
个别监理从业人员认为自己是代替业主行使工程监管权, 高人一等, 因此看不起直接和脏、累、险、苦等工序打交道的施工人员。具体表现在滥用通知单, 乱下停工令。
3.3 只挑毛病, 不解决问题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挑毛病是正常的, 但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 挑出毛病的最终目的是要施工单位对监理工程师挑出的毛病认真对待, 积极整改并举一反三, 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监理工程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不但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理提出自己的意见。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既要让施工方技术人员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又要维护自己在施工队伍面前的尊严。否则, 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也影响今后工作的开展, 长此以往还可能形成对立情绪。
3.4 生搬硬套, 本本主义
施工工程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工程项目特性和解决方法千变万化, 完全用理论的、理想的模式去约束施工单位, 将使其寸步难行。监理人员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才能搞好与施工单位的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 监理人员必须做到经常深入施工现场, 熟悉施工各个环节;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对行业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烂熟于心;要谦虚谨慎, 丢掉错误的“面子观念”, 监理也难免有不懂的地方, 不懂不要紧, 可怕的是固执己见, 不懂装懂。这样, 监理才能做到既实事求是, 又与时俱进, 不辱监理的使命。
3.5 堕落腐化, 权钱交易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部分施工企业想通过降低工程质量、不合理的变更索赔、无根据的增加工程量等途径来实现创收的目的。此时, 监理如果立场不坚定, 缺乏职业道德, 丧失诚信原则, 就很有可能被施工单位的“糖衣炮弹”所俘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别监理从业者无视职业道德, 要么主动和少数不规范的施工单位沆瀣一气, 要么遮遮掩掩或肆无忌惮地吃、拿、卡、要, 这种和施工单位的不正当关系, 是和“第三方监理”的工作宗旨背道而驰的。
在监理行业存在的上述现象, 尽管只是个别的, 但严重影响监理的整体形象。
4 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总监行为, 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总监队伍, 是每个监理企业的当务之急, 是市场经济对监理企业的必然要求, 这也是提高监理服务整体水平的关键。监理工程师必须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 较高的政策水平, 较高的交流沟通艺术, 良好的品德, 能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而且要能够组织协调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方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监理企业只有通过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的对监理工程师进行学习培训, 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以及不断总结完善, 通过企业的规范制度约束, 才能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 提高监理行业的整体水平。
4.1 完善监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个人信用的管理, 这很大程度上是对监理公司管理制度规范化的一个促进, 监理企业的发展更要有自己的管理理念, 监理企业的管理不是指监理人员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 主要指监理企业内部的管理, 涉及监理企业的目标决策、组织结构形成、领导方式、控制方法、创新机制、企业文化等。如对总监资格的选聘上, 企业建立自身的标准, 对总监待遇的确立依据对总监的考核、工程的实绩、业主评价。摒弃“一脚踢”项目承包管理模式, 诱导监理人员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 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监督机制, 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在企业内部业务分配上建立优质优先的原则, 集中精税人员, 创造突出业绩以营造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4.2 建立可推进企业长期发展的机制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因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开放的建筑市场,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 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易操作且适合本监理企业发展的机制。总监承包制与监理行业总监负责制相一致, 但由于监理项目的规模、难易程度不同, 重点项目公司可能从战略上考虑需承接, 但从单个项目上考虑可能没有效益, 项目总监可能会减少投入, 造成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故对中小型项目从管理上形成数个总监组合成一个项目管理机构, 较单个总监、单个项目承包更具灵活性, 公司的管理职能转化成组配合适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人, 监督项目机构负责人;对大型工程由公司直接管理经济效益会更好。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 建立一种适应本监理企业发展的机制对提高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建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4.3 占领适应自身特色的市场份额
当今我国监理企业运营面对的大环境是开放的国际建筑市场大环境, 其面对的竞争环境异常激烈, 一个监理企业必须要谋求一定的市场份额。经过几年的监理市场经营, 每一个监理企业都会对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监理市场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在监理市场竞争战略上如何避虚就实, 已经成为监理企业经营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既然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企业所具有的, 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 其他企业很难复制模仿的长期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又可以实现业主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市场的潜能, 而取得长期利润的源泉。那么与其广撒网, 乱捕鱼, 不如集中自身的特色竞争优势, 占领适应自身特色的市场份额。这也就要求监理企业自己如何在建筑市场上让建筑市场认可自己, 不仅要体现于建筑产品, 还要通过媒体包装自己, 宣传自己, 两者并重。
4.4 建立监理人才竞争优势
总监的个人高素质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因此, 总监要具有较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设计管理、组织管理和法律等知识,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工程中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错误往往与实践经验不足有关, 而实践经验又与工作年限和经历有关。
监理企业是以提供工程技术服务, 获取酬金而生存的。人才是监理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人才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如何选择、培养、使用、激励人才, 形成人才优势, 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监理企业所面临的工程项目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监理企业应广范围地招聘社会上高水平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二是由于本监理企业职工对该监理企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益于加强本监理企业的团体合力, 故在现有的内部人员基础上, 加强内部职工的培训, 更加易于不断提高本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乎;三是要形成监理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太快, 要使本监理企业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只靠企业人员的自觉性远远不够, 还必须要有一种激励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企业领导应了解监理人员的特点, 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如何以人为本, 用好本企业人才, 设立一种符合本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 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才优势。
4.5 提高监理企业的创新能力
监理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只满足于从事前人做过的事情, 就不能超越前人,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如何结合外部环境和自己的实力创造出市场需要的、符合国情的、能创造出更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这个过程就是创新。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每一个工程监理项目都有其不同于其它项目的特点。监理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 创造出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内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 给业主带来更大价值的服务。这种服务, 对监理企业而言, 具体主要体现在一个工程的工程质量和行业标准的执行上。但其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而良好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持久拥有, 必然有一定的周期性, 只有创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如:监理企业的服务对象是投资工程的业主, 业主从投资角度讲, 建造房屋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极目标。从这一点来讲, 监理企业如能从投资方角度考虑, 将服务延伸, 往前拓展至立项、设计监督、办理施工许可, 往后延至工程土建、气象、消防、环境全过程验收、资料归档、产权办理, 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需要, 无疑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挑战。
4.6 建设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具有自己的各种构成要素, 把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除了要有一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以及“硬性”的规章制度外, 还要有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结剂, 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就是被称为管理之魂的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随着其发展的轨迹都会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 这种企业文化是不可模仿的, 故市场中的企业千差万别。自然监理企业也必然有其特色的监理企业文化。监理企业的特点是监理人员在现场往往是“单兵作战”, 2, 3个监理人员代表着整个监理企业的形象。而一个监理企业作为一个企业, 就要求在监理企业这个大家庭, 要有一种团结向上的正气, 有一股积极进取的精神, 就必需要有一套良好的企业文化, 从而把分散在各个项目监理部的监理人员凝聚在一起, 使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软约束”力构成监理企业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 他们必然时刻会把企业的荣誉和信誉放在第一位。
5 结语
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监理企业在参与国际化大建筑市场竞争、提高目前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实现与国际接轨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提高监理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需要监理企业着重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还需要政府政策的灵活性以及监理行业协会的帮助, 要建设一批在国际上有公信力的名牌监理企业,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企业将成为“学习型企业”, 学习将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活动。通过学习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 改进员工技能, 也有利于发展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业务的内涵外延, 提供超值的服务同时创造增值效益, 更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子春, 张武廷.深入贯彻ISO9000族标准强化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施工技术, 2007 (1) .
3.提高餐饮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三
【关键词】餐饮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要提高连锁餐饮企业的竞争能力,就要从其核心竞争力入手,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方法落后
从我国现阶段众多的中小型连锁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说,管理混乱是其基本问题,尤其是我国绝大部分的连锁餐饮企业采用的是单体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较弱,相同条件下,将会造成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而缺乏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市场营销能力弱
市场定位是进行市场竞争的首要要求,特别是对我国现阶段比较盛行的民族品牌的连锁餐饮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追求,那么不仅不会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任何的主力,反而会导致由于市场的重叠,产生恶意竞争,严重的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管理人才缺乏
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是我国餐饮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的短板。我国餐饮行业通常不具备吸引多学科综合人才的能力,而我国连锁餐饮企业连锁经营人才非常缺乏成为直接制约连锁餐饮企业统一、标准化经营的直接因素。连锁餐饮企业在我国扩张速度如此之快,使餐饮业面临专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短缺的现象。
四、缺乏特色企业文化
国内连锁餐饮企业大多存在品牌建设不足和企业文化匮乏的现象。除了一些大型的民族品牌之外,并没有形成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占有市场份额的民族企业品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企业的特色文化构建工作的不重视。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特色企业文化,成为我国连锁餐饮行业企业日后发展的重要思考内容。
五、缺乏知名的主导品牌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形成品牌的仅有全聚德和小肥羊,但是即使是这两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仅仅是在某些地域具有代表性,在整体影响力上,仍然逊色于国际知名品牌。因此,具有国际知名的品牌的连锁餐饮企业才是我国日后连锁餐饮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看到,只有培养自己的民族品牌,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根据我国现阶段连锁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要提高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首先要制定发展战略。这是连锁餐饮企业形成长期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连锁餐饮企业要确立核心发展战略,应该对自身现有的竞争力情况进行调查,对自身的经营情况做出判断,然后着眼于未来,分析优势与劣势,结合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利用和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和提升,使企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得以实现。
其次要为培育和维护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支持。连锁餐饮企业必须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维护看作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战略的高度上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和维护。
(二)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观念的强大与否决定了连锁餐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是否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要想建立强大的市场营销,就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详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将营销策略、营销战略及营销方针进行组合与研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营销,使其适应于市场环境,从而提高连锁餐饮企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占有率。
一方面要针对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定目标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中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开发,使连锁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变得特色化,形成一定的垄断,避免过度竞争,进而取得较高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建立或参与强大的网络预定系统。连锁餐饮企业要想在如今的市场取得更大的经营效益,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销售,而餐饮业的网络营销,其中更为餐饮连锁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产品推广。餐饮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但具有运用电子商务这样高科技含量技术的特点。
(三)提升人才占有能力。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因素之一,连锁餐饮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开发和培训,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影响连锁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技术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技术水平的相互组合,更重要的是是否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是量身订做,人才在企业中数量不足,所以必须要对人力资源加强管理。在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招聘并培养人才,强化绩效管理,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四)提升企业文化能力。连锁餐饮企业文化的构建包括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及企业荣誉感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价值观。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与企业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企业的文化应该被员工所认可,并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二者应该是趋同的,对于我国的连锁餐饮企业文化的构建,应该虚心向西方企业文化的构建取经,学习西方企业对于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并且能够真正的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从员工的行为上充分的表现出来,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文化在构建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不够完善,所以它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要不断地进行全面的规划,然后层层推进。
(五)提升品牌影响能力。作为一个企业,它最大的无形资产就在于企业的品牌,品牌的拥有也就意味着企业效益的创造。品牌的知名度是企业在参与竞争中克敌致胜的法宝。消费者具有追随名牌的消费倾向,市场也对名牌的亲和力大,所以,名牌可以引导消费者,引导市场,使企业在市场环境激烈的竞争中抢占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先机,使企业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名牌效应产生溢价,通过这种无形的资产使竞争优势得以长期持续的保持。要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方面要注重品牌设计,另一方面是要推广维护品牌。
参考文献:
[1]吴秀琳.浅谈经济型酒店及其未来发展[J].重庆建筑,2006,(4):12~20
[2]张震.中国经济型酒店经营战略研究[D].安徽大学,2006:121
[3]JIAN ZHANG,CAI LIPING A ,KAVANAUGH,RAPHAEL R.Dimensions in Buliding Brand Experience for Economy Hotels--A Case of Emerging Market [J].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08,4(1): 61~77
4.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四
(一)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鼓舞下,逐渐成长壮大。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应运而生。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民营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问题严重;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管理混乱;忽视现代营销理念,凭经验决策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更使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发展的“严冬”,面临着产品出口难、产品积压的现状,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提出后,使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关注点,也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此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麦肯锡(Mckinesy)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奎因、道赖和帕克特(Quinn,Doorley,Paquette,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由于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竞争
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所积累的、独特的企业专长(历史性的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
巴顿(D.B,Barton)是知识观核心竞争力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知识和技能、管理体制、实物系统、价值观,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2、国内研究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李悠诚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由无形资产构成,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
丁开盛、周星和柳御林等学者曾分别撰写文章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并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的一种资产和知识的互补体系,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面临的产业技术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程祀国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群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规定及技能的有机组合。企业具备某些核心资产却不见得一定有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指“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它是硬核心竞争力(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核心技能为主要特征)和软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的综合。
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顾客得到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品质与价值。简单而言,就是价廉、物美或是同时具有,是实惠的产品或服务。
左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体制和制度是生
产关系,现代企业体制与制度能保证企业具有永久的活力、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了核心竞争力系统。
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有研究者经研究认定,“企业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趋同性,一些学者的研究把技术创新能力几乎等同于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这些理论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与企业的外部条件相比,企业的内部条件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建立并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逐渐走向衰落,而有的企业却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意识地构建、提升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小结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民营企业来说,要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现代企业抵御危机的唯一出路。一方面,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需要配备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可以说,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M].哈佛商业评论.1990.
[2]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孙霞.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包晓闻,宋联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徐岚.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J].现代商业,2009.[7]林叶.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4.[8]张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威宁学院学报,2008.[9]张艳菊.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发展,2008.[10]小艳,龚晓凤,陈志鼎.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3.[11]潇霖.试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D].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2]阎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商务,2009.[13]高一山,姚晓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J].消费导读,2009.[14]李虹,罗燕.无形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会通讯,2009
5.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五
争力(精选多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姓名: 孟庆彪
指导教师:杜亚敏
专业:工商管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18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程度日益深化,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环境;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
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一直在积淀存续着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联系,企业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国企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在众多的企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中有所作为。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企业文化竞争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为了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文化对企业的导航引领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同时企业文化管理也必然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既像旗帜一样,统领企业的方向和战略;又像地基一样,支撑企业的
所有经营管理内容。研究和提高企业文化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利用生产环节中的各项元素,更可以让企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二、理论分析
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
3、企业问化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4、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的体现
国内外相关研究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 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
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的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
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在内等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在强化企业凝聚力方面把亲密情感、价值共识与目标认同作为强化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的情感投资,不断地满足企业职工的情感需求,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吸引力。同时,企业文化又为企业内部职工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建立起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从而把职工的行为吸引
到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来。企业文化引导职工追求的崇高目标中除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宗旨外,还要广泛地容纳企业职工的利益要求,使企业职工能够感觉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个人利益需求的实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崇高目标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要发挥企业的文化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时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学习。第二,不断丰富和挖掘企业文化。第三,对依照企业文化工作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第四,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而兴起,企业应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来,将企业法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做出贡献。
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
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而发生作用的。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效为明显,而且是硬性的,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企业的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员工都必须遵守,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
为了发挥企业文化约束功能,应制定严格的党员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实行全员上岗聘任制,优胜劣汰;企业领导与基层企业法人代表签订目标经营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这样,使党员干部和基层企业都有约束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海尔企业成功的文化建设
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核心,因为无论你承认也好,否定也罢,民族文化心理都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理性的态度与做法是:批判、吸收、借鉴、发扬。换句话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古为今用”是“洋为中用”的前提。海尔成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
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天天开会倡导产品“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五、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时一事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凝炼而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长期的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建设。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要坚持继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任何一个国家
和民族,文化的
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变革与创新。继承本企业的优秀文化传统,以虚心的态度向先进的企业文化学习,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不断创新,以形成新时期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企业文化。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要具有先进的个性文化。企业立身于社会,企业文化不可能是一枝独秀,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它与企业战略相融合,与外部环境相影响。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最忌讳的是缺乏个性,因为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共同创造、共同接受、共同实践的群众性。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但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精神,领导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走向,但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首长意识里。它更多要表达的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对企业愿
景的共同期盼,它覆盖员工群体,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我们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内化于广大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爱岗敬业、爱企如家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企业必将兴旺发达。
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既是企业生存的基本需要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海尔集团把“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奉为企业精神。二十一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是那些学习性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这对于烟草企业同样适用,我们只有立足推陈出新,挖掘潜力,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才可能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稳固自己的位置。
参 考 文 献
1、《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仁达方略管理文库》,作者:王吉鹏,中国发展出
版社;
2、《仁达方略管理文库,企业文化系列丛书》第二版,作者:王吉鹏,中国发展出版社;
3、《mba核心案例讲堂:企业文化》,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
4、《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企业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
6.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六
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泉州市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内容提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市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大型**枢纽工程,本单位**在 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然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了体现以人为本和时代要求的本单位精神:“团结、务实、创新、奉献”。多年来,本单位**人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使本单位精神与“爱拼敢赢”的闽南文化精神有机交融,让企业文化更具特色,为推动基层水管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当今这么一个以科学为先导,以经济竞争为主题的崭新时代里,社会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管理模式单一,职工思想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观念相对陈旧成为了新时期制约基层**管理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有的放矢,通过构筑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文化精神
等方面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推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逐步实现企业单位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一、构筑企业文化体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念,是全体干部职工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筑以人为本,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必将不断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本单位****紧密围绕着主题理念,制订“安全基础扎实、管理层次清晰、内部运作规范、企业文化鲜明,社会形象良好,争创管理一流”的**愿景,为**发展指明了方向;创作了**歌、**徽、**雕,积极构筑核心理念、主导理念、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组成的本单位文化架构体系,并使之整体内涵贴近实际,充分反映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做到用听觉激发职工心灵,用视觉感受优美环境,用文化氛围造就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深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和谐单位离不开职工之间、业务部门和各管理层面的和谐顺畅。要使单位的内外关系达到团结和谐,就要形成一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作统领,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多年来,**注重在积极营造企业文化,创造团结和谐的现代企
业上下功夫,努力建立各个层面的顺畅关系,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级各类人员各司其责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与水资源科学调度工作;建设安全生产宣传长廊,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使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同步运行。二是推行岗位竞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实施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形成科学的用人导向。几年来,共有14名作风好、业务精、素质高的青年干部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三是坚持民主监管制度。重点是充实完善职代会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职工福利等重大决策,坚持由处职代会讨论,职工代表全过程参与,处务会集体决议。通过企业与职工的互动,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企业依靠职工发展,职工依靠企业富家,“瓜”、“藤”相依。五是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年来,我们相继投资近百万元,建设面积达810m的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乒乓球室等配套设施,在大厦单身宿舍楼和梅山基地分别修建了篮球场,结合**区规划整治项目建设规范的篮球场、网球场,为职工提供健身娱乐场所,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拔河赛、乒乓球赛、篮球赛、迎新年文艺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繁荣了企业文化、陶冶了职工情操,激发了职工“爱我本单位”的热情。
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设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企业形象资源,认真抓好企业形象管理,精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
振奋职工精神,促进生产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内聚力,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展示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单位****始终坚持把建设花园式生产生活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从**特点、单位实际出发,本着全面、系统、标准、科学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对**区、生活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期实施。一是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通过宣传教育,积极举办卫生防疫、职工保健等知识讲座,并付诸实施,使职工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卫生安全意识,严格做到办公场所整洁有序、窗明几净。二是建设园林化的**区环境。**积极实施生产、生活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至目前为止,分期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生活区绿化工程建设,绿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使**区内四季常绿,花果飘香,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建设文明化工作环境。在**区把昂扬奋进的口号制作成美观大方的标语牌,充分展现本单位的人文景观和精神风貌,让职工对企业文化有直观认识,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四是建设可靠的后勤保障组织。为有效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及生活不便问题,专门成立了交通运输班组,负责接送职工的上下班;创办 “一流食堂”,为职工提供一流的生活后勤服务,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四、锤炼企业文化精神,建设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企业文化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被广大职工所认同了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出好的传统和作风,逐步形成了 “团
结、求实、创新、奉献”的本单位精神,并将其落实到**的发展战略、组织、文化、制度、流程、领导风格和责权体系之中,把职工的利益、荣辱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下逐步形成“爱己爱人爱企爱国做优秀员工,做实做新做强做大创优秀企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制订“文明职工”守则,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本单位精神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动,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后被市直党工委授予“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授予先进“五好”党支部,“五好”党支部达标率为100%。两年来,共有 名同志受到省、市、市直党工委、系统党委、**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表彰。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文明新风,使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全处形成了“学习先进典型、争当文明职工”的良好风尚。
7.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七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企业哲学、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从而激发本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世间所有事物必须经过不断自我扬弃才能一直保持生机与活力,企业文化也是如此。 因为企业处在不断改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不仅要保持其文化的特质不改变,又必须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是企业价值理念的核心部分。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企业必须时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确保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文化体系需求,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为准则及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把优良的企业文化深深植入每个员工的心中,植入到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敢争第一、勇攀高峰,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打造出属于企业自身的优秀品牌。
2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战略中最高、最持久的,也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打开潜在市场、拓展行业领域的重要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来源,也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基于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下,企业竞争力是在相应环境中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有效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保持持久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支柱。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就是组织在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所独有的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让其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在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相互作用下的更新。
3创新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3.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因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及价值。从国内外成功企业情况可知,其无不借助文化的巨大力量。如:联邦快递是普通的服务行业,2008年联邦快递获得中国最佳雇主奖,联邦快递则成为快递行业的龙头。联邦快递的企业文化是该企业最骄傲的方面,该企业把以人为本当作企业文化,从不同方面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 时时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员工创建宽松、民主的交流环境和氛围,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开心工作,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文化是通过不断实践和管理得出的结果。企业是社会有机体,生存和发展都受到相应的制约。企业文化就是指采用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过程,通常由企业家或企业创始人提出来,通过广泛的宣传、反复灌输,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收集集体的智慧,多次补充、修正,逐步向着明确和完善的方向发展,最终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文化实施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准则。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这些观念在实践中得以强化。不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创新企业文化。3企业文化作为创新的动力,企业只有经过不断创新方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创新要以人为中心,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综合素质的核心及灵魂。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2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的其他构成因素包括核心技术、学习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为核心对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及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想要对企业技术进行创新,必须想办法激发人员的创新性思维。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不单单是指要以员工为本,也重视以客户为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着宽松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形成创新思维。现代企业处在变化多端的经营氛围中,传统的市场已处在饱和状态,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成为各大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为企业贡献力量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特色企业文化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由于企业具有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必须由中层和基层的员工与市场、消费者相互接触,传达给市场和消费者。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该传递过程是否成功,影响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整体认识。在创建特色企业文化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培育和培训方式,使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整体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创建自己的文化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有归属感,为企业发展提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转向核心竞争,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开放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本文以企业文化为研究视角,介绍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8.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八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政府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2)判别关键性技术;(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中国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 中国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中国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中国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 中国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 中国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中国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 中国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中国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国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中国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钱肇基.企业战略再造.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赫连志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高逢宣,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市场部项目经理。
9.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九
11月2日至3日,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召开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一行先后到青岛出版集团、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调研。邬书林强调,要继续做好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提高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规划好长远发展。
在青岛出版集团,邬书林兴致勃勃地来到样本室,仔细翻阅了《中国高等植物》、《世界维管植物》、《冯其庸文集》等精品图书和重点图书,参观了正在开发的数字产品,并与集团负责人座谈交流。在听取青岛出版集团董事长孟鸣飞的工作汇报后,邬书林对集团成立2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大局意识强,在重大主题出版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文化企业的责任;二是出版了一大批好书,在谋主业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三是在城市出版社中异军突起,亮点纷呈,形成了城市出版社的特色,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转企改制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运行基础;五是注重对外交往,引进出版了一批好书,并积极探索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新路子。邬书林希望青岛出版集团以已有成绩为基础,认真总结经验,制定更高目标,在发展理念上有新的谋划,主业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管理水平上有大的提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在继续深化改革上下工夫,做好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要求规划好未来发展;要整合国内外市场,形成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洞察数字化发展趋势,谋划数字时代的发展目标;要建设好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编辑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作者队伍。
据介绍,青岛出版集团改制后已发展成为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网络六大出版功能齐全,覆盖出版链条上中下游的传媒集团。集团新近出版的《中国——新长征》使用了数字增强技术,并举行了全球首发式,截至目前已收到2.5万册国际订单。
在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邬书林认真听取了社长杨立敏作的出版社经营状况和今后发展目标的工作汇报。邬书林说,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新班子上任后办社思路清晰、目标高远、特色明显、前景广阔。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地位日益重要,希望海洋社抓住机遇,把握海洋发展态势,紧紧依托大学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坚持以创新为核心,谋划更大发展;要研究数字化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影响,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让海洋社有更大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唯一以海洋与水产科学学术专著与教材出版为特色的大学出版社,成立23年来共出版大学教材、学术专著3000余种。
10.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十
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人、财、物、产、供、销,即管理六要素。人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就是财务管理,物就是生产资料的管理,产就是生产控制管理,供就是源材料供应管理,销就是产品销售管理。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说,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有效供给。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结合。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目标,需要大力倡导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改革的大潮中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市场经营头脑、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需要加强企业知识创新的管理;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将企业管理的重心从实物型管理转向价值型、知识型管理;需要切实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建立和完善适于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需要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特别是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需要以劳动者为核心组建企业,建立适应的分配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发展专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等等。要适应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创新。
当前,许多企业仍存在以包代管、以改代管、以奖罚代管等严重问题。因此,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同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企业改革是要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培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持久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制度管理是我国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要求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即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这种变革意味着对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新机遇和新课题,提出新挑战。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外在生存环境
逐渐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和手段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采取的竞争策略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重塑甘冒风险和自信进取的价值观,提高应变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企业成功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是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他们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
科技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商业环境和竞争法则,结束了二十世纪通过科学化管理来追求效率的管理理念,将人们从控制严谨的企业组织中释放出来,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应提供所有人尽情发挥潜力的机会。创新和执行的关键在于员工脑中的知识库,“尤其是身在第一线的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不在于企业总部和高阶主管身上。”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面对的核心的管理课题是:企业的组织和制度如何避免束缚员工的创意,让员工自由创新,贡献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提供不断学习成长的环境,让员工的知识持续提升,以因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
从企业决策层面上看,决策民主化是新时代的趋势,对企业单一领导人的英雄式崇拜已经不符合潮流。创新管理提倡企业员工各展所长、互助合作,运用团队的知识和智慧来应付环境的变化,达成企业的目标,而不只是单靠一个英明的领导人。管理者的责任是建立全公司的共识和远景,赋予员工决策的权利,让员工有权取得决策所需的资讯,并提供员工不断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把“控制”当作其管理的基本职能,上下级是安排与服从的关系,但是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仅仅依靠严格的管理已很难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因为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使采取强制手段,限制其工作时间与空间,但无法控制其工作的效果和进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管理方式多元化、属性化和人性化,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首先,建立一种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让员工在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竞争,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
其次,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利于人际沟通的良好氛围,实施爱心管理,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沟通,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上下属关系。
第三,在组织决策中,建立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说教的组织氛围,吸收员工的意见,使信息得到多方面的交流,也使员工能积极地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决策。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他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无疑会对现有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做过专题研究,结论是: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0%-30%,如果实行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传统的激励方式主要是物质激励,但是,知识型员工需求结构是混合交替式的,只有建立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软硬互动”的激励机制才是最有效的。这种“软硬互动”的激励机制体现为:
1、建立多层面的报酬体系。多层面就报酬本身而言,它完全超出了薪资的范畴,包括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福利待遇、信息分享、职权等多方面。管理者在实施物质激励时,必须注意公平性,避免平均主义,让工作与薪金挂钩,使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型员工一方面获得工资报酬,另一方面作为财富创造者,与出资者、经营者共同分享企业的成功,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与分配。
2、建立多元化的软激励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激励呈弱化趋势。事实证明,再多的报酬并不一定能买到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和对事业有所成就的渴求。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再以金钱为主,而是以利于发展创业和成长为主。
比较而言,参与决策、更多的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更有趣的工作以及多样化的工作活动等内部报酬对知识型员工有更大的吸引力。通过满足知识型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应积极倡导企业与员工之间战略伙伴的双赢关系。
现代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掌握员工职业发展,了解员工的需要、能力及自我目标。加强个体管理,结合员工兴趣、特长和公司的需要,制订培训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辅助以培训进修、工作加压等手段,同时予以及时评估、褒奖,使员工得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产生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与创新能力。
企业作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体,有责任为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及极具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形成全体员工对事业共同追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于己于人”皆宜的“双赢”效果。而企业文化正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成为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企业的活力在于价值观对全体员工的感染力。企业文化集中的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追求、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它对员工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和纽带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达到“人企合一”的最佳资源利用状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不单纯说企业换一个名称,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性的转变。这个制度性的转变是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制度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个制度性的创新。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荐阅读:
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1-24
如何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0-16
提高企业竞争力论文08-02
加强全员质量管理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08-12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南开大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09-29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06-11
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07-08
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论文09-09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有效等式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