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一
2005年农业股工作总结
2005年农业股工作总结
2005年以来,农业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与各兄弟股室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服务辣椒生产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保证“益都红”辣椒推广种植工作全面顺利开展,配合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六次
“益都红”辣椒种植动员会、加油会,分解了“益都红”辣椒种植目标,制定了辣椒目标责任书,对11个重点乡(镇)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进行了全面督导落实,对其交付的种子定金额,落实种植面积,签订合同份数进行了动态统计。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保障。①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辣椒生产各个时期的不同生长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整个培训计划从育苗、苗床管理、移栽、苗期管理、田间管理、辣椒采收到后期管理7个阶段都作了周密部署。②筛选技术员和示范户。按照县领导的要求,从11个乡(镇)筛选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乡级技术员、种植技术高的村级技术员和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植示范户。③开展技术培训。为使“益都红”辣椒种植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块,组织蔬菜中心和先锋公司技术专家巡回10余个乡(镇)举办辣椒育苗、苗床管理、田间定植技术培训班30期,召开技术观摩会12次,聘请山东农业研究所张炎光教授召开千人参加的大型辣椒种植培训会一次,散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举办电视讲座15期,培训乡、村技术及种植示范户1万余人次。三是加强工作督导,推动辣椒种植。为保证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配合县政府办公室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辣椒种植面积的落实、合同的签订、种子预交款的落实,育苗情况及移栽进度进行全程督导检查,每周将督导情况向领导汇报一次,关键时期采用日报表的方式,每天向领导汇报情况,有力推动了“益都红”辣椒种植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服务农业面上工作
特别是“三夏”、“三秋”季节,对麦收及收秋种麦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每天都加班加点及时上报给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七月下旬,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为搞好灾情统计,做到了24小时值班,每天认真统计汇总18个乡镇的灾情,并及时上报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积极服务了四次农业专题会,一次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
一是服务了8月25号召开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动员大会。分别以政府文件和农业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小麦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名单及技术专家组名单。二是服务“三夏”生产会议,并对“三夏”生产进行动态统计,每天及时准确地把当天麦收进度汇总成表格上报给县领导和局领导。三是服务****农业工作会。撰写了梁红副县长在全县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四是服务9月底召开的“益都红”辣椒座谈会,制定了益都红辣椒实施方案,分解了责任目标,动员会后对全县益都红辣椒种植落实情况进行摸底统计。五是服务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为迎接11月29日的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积极主动搞好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宣传版面制作、会场布置等。
三、积极申报农业项目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上级安排,2005年以来筛选上报的项目共有10个: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建设;二是****万棚无公害白灵菇生产基地项目;三是****5万亩无公害“益都红”辣椒生产基地项目;四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项目;六是****优质玉米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研究与示范项目;七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八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九是****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十是****六塔乡大蒜种植项目。
四、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2005年我县承担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900人,引导性培训任务1800人。一年来,通过建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认定培训基地,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整个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实际完成示范性培训1129人,引导性培训2000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25%、111%。其中示范性培训转移结业率达100%,主要工种有电子666人,电焊185人,电脑192人,缝纫70人,车工16人。主要就业于厦门TDK电子公司(电子436人),厦门多威电子公司(电子202人),广东步步高集团、深圳富士康等(计算机155人),濮阳保成帆布厂(缝纫70人),上海港口机械厂、宁波造船厂、南京金陵造船厂、南京仪征造船厂、上海闽南造船厂等(电焊185人),江苏建湖县海盛机械厂(车工16人)等单位。经过培训的农民深受用工单位欢迎,月均工资在500—1000元之间,电子专业一般在800元以上,较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月均增资200—300元。经县阳
光工程办公室调查回访,通过阳光工程项目转移的农民工工资都能按时发放,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比较好,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农业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对辣椒移栽情况督查。5月初,对全县的辣椒移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移栽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撰写了调查报告上报县领导。据调查统计今年辣椒
种植面积达30万亩,瓜椒间作、林椒间作、麦椒间作等模式大面积推广。
二是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三次督查,对每次考核结果都做出了客观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宣传推广先进典型,鞭策后进,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3篇,为领导指导各乡镇工作科学依据。
六、集中全面进行了两次农业工作调查
一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4月中旬,对全县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科学制定了“十一五”人才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县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查。4月底,对我县的特色农产品(辣椒)区域布局种植现状,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选择仙庄乡作为我县“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七、注重农情信息的挖掘、上报工作
为让领导能够及时协调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有准确依据。我们加强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全县农业工作动态和农情信息情况,并形成有条理的文字材料上报县两办信息科。一年来,共上报信息17条,其中被采用8条。按时整理上报县政府办第一季度、4、5、6、9、10、11月份及半年、年底农业工作总结。
做到了按时上报农情信息。一年来,累计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110余条,组织上报小麦分析、秋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夏种、秋管等技术文稿20余篇,特别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保证每天9点之前按时上报农情进度,即使节假日、星期天也从未间断过。
八、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种文字材料
一年来,农业股共撰写各种规划方案、项目标准文本、调查报告、宣传版面、经验交流材料、会议落实精神材料、汇报、总结、资金请示等材料110余篇,40余万字。
二00五年十二月三日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二
1.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选择100个试点县,培育10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万农户;
2.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推广50项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和20项促进优质高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技术;
3.组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国家对退牧还草的农牧户给予草原围栏建设资金、严重退化草原补播草种资金和饲料粮补助;
4.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项目覆盖100个县(旗、场),推广应用面积540万亩。
5.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5年拟培训农民工250万人。财政补助资金以培训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民或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6.建设农业110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电脑与电话、电视“三电合一”,为当地农民提供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
7.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开展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为项目区1000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种植情况提出配方,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对农民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
8.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中国1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35种主导产品及当地名特优产品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选择农民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重新确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
9.建立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
10.推进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进村入户,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
11.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拟选择内蒙古、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14个省区100个重点项目县(旗),建设“无鼠害示范区”,完成6000万亩的鼠害防治任务。
12.推广青贮玉米技术。在示范区内,农民每种植1亩青贮玉米补贴良种10元,建青贮池每立方米补贴10元,购铡草机、揉碎机每台补助三分之一购机款。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推广青贮玉米技术。
13.组织家禽疫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禽病专家对养禽业危害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病等禽病编写简单、实用的防治技术手册,印制10万本,免费发放到各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病灭病能力。
14.推广10000项农产品加工成熟关键技术。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三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工作计划。
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2005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2005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2005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2000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2005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2005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 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 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 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2005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 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工作计划范文《2005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工作计划》。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 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 蔬菜产业 发展档次,200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 水产养殖产业,2005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2000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 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 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四
及2006年工作计划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及全市林业产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邵阳市的林业产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2005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生产经营情况:
今年来,全市的林业总产值达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第二产业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第三产业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 15%。主要的产品产量:生产木材70万立方米、竹材1500万根,人造板34.5万立方米(其中:中纤板4万立方米,细木工板5.5万立方米,木胶合板14万立方米、竹胶合板11万立方米),木竹制浆造纸9万吨,木竹地板和复合地板2.5万立方米,木竹家具7.5万件,松香产量0.16万吨,森林食品(包括茶油)3.4万吨,森林药材1.2万吨,森工企业造林2000亩。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的雪压材增加,原材料相对充足,企业生产正常。这一切,都是近几年招商引资和湘西开发项目的启动带来的成果。(因年报数还未出来,所有生产数字是预计数)。
二、200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1、集中全力抓招商引资。市局王德席局长、主管林业产业行管办的副局长申均和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他们不仅亲自到外地参加招商活动,想方设法联系客商,还在招商经费上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全市在2005年签约的林业项目有36个(在11月邵阳经贸洽谈会上又有林业产业项目11个与投资商签订了合同)。全年总计签约资金16亿多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10多个项目。列入湖南湘西开发的林业项目有9个,目前都进展顺利。比较大的项目:一是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在新宁县投资的13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分两期工程实施,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动工,11月份已投产;二是江西康达集团在绥宁县投资2200万元建一个年产40万平方米的竹地板;三是城步县林宏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兴建年产30万平方米的长条竹木复合地板项目,也正在修建厂房;绥宁佰龙竹木有限公司的40万平方米的竹地板项目已建好厂房。市委、市政府今年分配市林业局的招商任务是1500万元人民币,我们已超额完成任务。为了发展邵阳的林业产业,的确我们在招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了把邵阳的红豆杉产业开发起来,几年来我们一直些坚持不懈的与客商保持联系,经过努力在今年11月19日的邵阳经贸洽谈会上与湖南晟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如果不出意外,从2006年可以启动红豆杉开发项目。2005年在招商方面是较好的一年,现在到邵阳来投资办林业产业的客商很多,象洞口县、隆回县、邵阳县等地纷纷要求上大的林业产业项目,但由于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上不了。由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及以后邵阳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将有较大的增长。
2、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业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林业产业管理机构。我们召开了全市林业产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林业产业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市林业产业工作情况。今年,我们着重抓林业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为了建立市级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多次向市有关部门提交《关于请求设立邵阳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机构的报告》,目前已得到批复,我们原来的“林业产业管理站”已更名为“邵阳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为了搞好全市的林业产业工作,特别是按照省厅的要求做好林业产业方面的统计、调度的报表工作,做到每个县(市、区)有具体管林业产业的机构和人员,我们下发了邵林工(2005)16号《关于填报林业产业管理机构等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县(市、区)设立林业产业管理机构,或明确当前的林业产业管理工作具体到哪个部门来管理。现每个县、市(区)都已落实了林业产业的管理机构,明确了林业产业的管理人员,改变了过去大部分县、市没有林业产业管理机构的状况,比较的理顺了上下级业务关系。
3、掌握企业情况为搞好统计和林业生产调度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全市林业产业加工企业较多,为了摸清全市林业产业的木(竹)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我们在林政部门进行全市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检年审时,自行设计《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下发到各县(市、区)进行摸底。全市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597家(加上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厂,总计有1000余家)。通过这项工作,为做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并为全市的林业产业规划布局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4、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做好邵阳林化厂的破产改制扫尾工作,由于政府的资金到今年十月份才到位。2005年底邵阳林化厂的改制工作可基本完成,但还有一项比较大的工作还要继续做,帮林化厂80多户搬迁户和无房户进行集资修房,这项工作任务还比较大。另外还开展了邵阳湘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改制,市政府已批准该公司出售资产进行两个置换的改制,并通过邵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在省报和邵阳日报上进行了三次挂牌出售,现已有收购方交了200万元押金,愿意出1560万元收购湘林汽车服务公司的全部资产。2006年邵阳湘林汽车服务公司正式开展改制工作。在2005年全市的森工企业没有发生大小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企业职工群体上访的事件。全年还比较稳定。
5、按照省厅的要求积极做好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方面的工作。(1)、按照省厅的指示对湖南湘西开发中邵阳的林业项目进行了跟踪调查,前后写了几次《关于湖南湘西开发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参加了全省湘西开发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
(2)、及时上报森工统计、森工财务、林业产业、森工调度的年报和季度报表。
(3)、向省厅上报了我市的龙头企业和有关宣传龙头企业的材料。向国家林业局推荐了“湖南洞口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为经济林加工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省推荐了“湖南大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05年我们向《湖南林业》写了4篇文章,在第9期上刊登了一篇、邵阳的《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有关报纸上经常有宣传介绍邵阳的林业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情况。如今年8月11日在邵阳晚报上刊登了《国土绿化和产业开发兼得30万亩基地披绿装》介绍了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建基地的事;10月17日,在邵阳日报上刊登《湘林人造板厂“三改”多得》宣传龙头企业的情况。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市委书记盛茂林《毛竹开发大有可为》的文章在《湖南林业》和《邵阳日报》上发表,极大地提高了林业产业的地位。
(4)、按时完成了省厅布置的有关工作,如:上报了《湖南省林产工业建设情况调查统计表》、《邵阳市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组成情况》、《关于林产品出口退税的意见》、《松脂采脂规程建议意见》;还向市有关部门提供了《关于邵阳市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调研情况的建议与意见》、《兴工强市,就应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关于邵阳市森林资源等情况的说明》等文章和材料。
(5)、为了搞好林业、森工统计工作,我们配合省厅到有关的县市进行了统计改革的调研,专门向省厅写了《关于林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6)、进行了木材检验员发证培训工作,今年发证124人。(7)、配合有关部门做了森工采育埸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十一五”采伐限额指标的编限及2005年森工采育埸木材采伐计划的下达和要求增加木材采伐指标的协调工作。
(8)、积极为企业落实政策,为企业搞好服务。市林业局主管产业的局长申均和与产业行管办的李炳月同志在湘林人造板公司搞联系点,多次到该公司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的收购问题。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从今年10月份开始试产,碰到了原材料收购、出口收费等问题,我们及时到该公司帮助与县内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6、积极做好了公路受灾情况的上报、水毁公路的资金安排及养路费安排计划的上报工作。上级分下来的林业公路养护资金,我们都是按省厅的分配数,全部按时足额下拨到位。
三、当前存要的主要问题:
1、由于资金不足,森工企业改制困难。邵阳市的财政十分贫穷,政府拿不出资金来进行企业改制,原来进行改制的企业,市财政还欠下8000万元资金不能到位。目前市政府规定,凡是要财政拿钱进行改制的企业,一律不进行改制,不要政府拿钱的可以进行。我们的森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资产和资金的单位,且人员较多,企业改制难度很大。
2、林产加工业目前没有一个行业准入制度,各县上林产加工项目没有一个审批的制约措施。当前有一些混乱,造成地区布局不合理和失控。
3、目前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是森林资源的不足,培育工业原料林基地,要加大工作力度。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计划:
1、做好招商项目的资金到位和跟踪服务工作,特别是红豆杉项目的资金到位将作为2006年的重点工作。
2、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工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森工采育埸的造林工作。
3、做好森工企业的各项稳定工作和企业改制工作。
4、继续做好各县市林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工作,理顺好上下林业产业行业管理关系。
5、做好各种报表、资料的及时上报工作。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五
【发布文号】冀政〔2005〕3号 【发布日期】2005-01-06 【生效日期】2005-0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2005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要点
(冀政〔2005〕3号 2005年1月6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05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5年全省国企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求,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宏观调控紧密结合,抓重点、攻难点,不回避、不退缩,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扎实稳妥地规范操作,力争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新的成效,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上有明显进展,进一步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两增、两减、两分”,如期完成全省国企改革第二步战略目标。
一、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在改革的工作重点上,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分类指导、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推进方式,针对不同企业,区别对待,一企一计,一厂一策,着力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加快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突出抓好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下大力抓好国有优势企业对外招商引资、战略重组工作,通过引入增量资金实现整体改制,重点抓好华药、承钢、宣钢和建工集团、旅游集团、医药集团、汽车集团等企业的整体改制工作,加快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对确需实行国有独资的企业,依法进行公司制改造。二是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省直厅局属企业改制脱钩任务。加大对市属企业改革的指导力度,支持和帮助市属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对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的市县属国有企业,引导其实施二次改制,妥善安置好职工。大力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启动投融资类企业改革改组工作,强化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全面完成“两分”工作,为加快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创造条件。年内全面完成省属和市县属国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把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向纵深拓展,积极探索省属企业所办幼儿园、市政、社区等机构分离的路子。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衔接,稳妥推进省属企业办医院产业化经营。切实做好省属破产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属地工作,指导推进市县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中央在冀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四是规范操作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有产权有序、公开流转,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防止暗箱操作、自卖自买等不规范做法。认真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严防压低评估价格等违规违法行为。规范国有产权转让,创新招商方式,公开披露信息,确保实现进场交易。
二、加快推进国有产权流动重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在改革的推动上,坚持国企改革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总体要求,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企业战略性重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一是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紧紧抓住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企业,以产权调整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以资源合理配置、企业优势互补为原则,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壮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航母。充分利用国家发展19个亿吨级煤炭基地的机遇,重点抓好开滦集团与张家口老虎头煤矿等煤炭企业间重组整合;按照“品种、质量、整合”的要求,推动全省国有钢铁企业率先整合。积极引导省外贸、工贸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企业间的重组整合,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国有劣势企业退出步伐,认真搞好企业债务重组,优化国有资本的质量。加大破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煤炭企业政策性破产项目申报。继续加快已批政策性破产项目实施进度,对于2000年以后积累下来的51个政策性破产项目,继续强化工作督导,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终结。对未纳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范围的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依法破产的步伐。积极支持中央在冀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稳妥地做好军队保障性企业破产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采取以打折回购的方式,加快处置企业历史债务和不良资产。认真做好债转股的收尾工作。三是加快利用国内外证券市场重组国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积极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或具有国际产业背景的跨国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式,实现与我省国有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能够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国有优势企业,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重点推动基础设施行业的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和竞争能力强的行业优势龙头企业整体上市,突出抓好邢钢等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四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推进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加强对新项目决策管理,投资后评估管理,引导企业投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把增量调优。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在改革的配套措施上,将改制、建制和转制统筹兼顾,注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深化改革,用法律、规章、制度的形式巩固改革的成果,在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强化内部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一是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国有参股企业,研究制定《关于向国有参股企业派遣国有产权代表(股东代表、董事和监事)的管理意见》,行使好国有出资人权利,确保国有出资人真正到位。对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研究制定《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董事会工作暂行规定》,规范董事会运行规则,调整和改善董事会组成结构,减少董事会成员在经理层的兼职,探索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增设外部董事;研究制定《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监事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创新监管方式;认真处理好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深入探索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加快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国企改革的透明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快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创新。运用企业经营者业绩目标考核的办法,指导和督促国有企业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有企业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突出主营业务,缩短管理链条,加快技术进步,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质量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的用工机制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的人事制度,切实做好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探索将科研人员收入与科研成果和市场销售额挂钩的办法,积极鼓励技术入股。三是全面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在省属重点企业中实施同企业发展紧密融合的信息化战略,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继续引导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在改革的方法创新上,坚持以国企改革推进国资改革与加快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相结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突出抓好《河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及时制定出台配套的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二是强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在总结2004年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实施对监管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研究制定任期经营业绩动态考核办法。继续抓好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控、调度与分析,促进监管企业提高效益、快速发展。在建立企业负责人激励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企业负责人约束机制,对企业负责人重大经营责任实行追究。三是完善出资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和调控体系。制定出台《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和调控,积极探索对企业负责人期权、期股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逐步建立企业负责人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改进国资统计评价体系。健全全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制度,认真开展监管企业效绩评价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全面完成省属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推动全省市、县(市)国有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监管,探索建立国资委派驻企业财务总监制度,规避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规范国有产权股权变动监管体系。实行规范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有资产评估机构选聘、国有资产评估项目专家评审制度,确保国有产权股权变动中国有资产价值得到全面、客观和充分的反映;完善国有产权股权交易监管制度,实行公开挂牌、市场寻价、招标拍卖的产权交易方式,加速形成国有产权股权变动中的价值发现机制。六是探索建立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和企业投资风险监控体系。研究制定《河北省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的管理。制定《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加强投资决策和投资过程的监督,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投资决策失误责任的追究。七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者公开选拔机制,研究制定《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选拔任用经营层领导人员备案管理办法》,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试点,逐步将企业经营层领导人员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董事会,省政府国资委通过任前备案的办法,把好职数、用人条件、选聘程序关,切实落实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者的权力。强化企业培训工作,加快培育形成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技能人才的五支队伍。八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体系。坚持企业改制与党组织设置同步进行,合理调整党组织的领导关系,改制为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其党组织领导关系不变。加强企业党的组织机构建设,合理设置党的工作机构和配备党务工作人员,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配备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改进和创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四创”活动,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深化企业效能监察。
6.市2008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六
**市2005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省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围绕茶业、竹业、蚕桑业、药业、果蔬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强抓基地、龙头和市场三要素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健的发展。现将2005年我市农业产业化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498个,其中:龙头企业23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规模(500万元)以上企业74家,出口创汇企业27家,专业协会79个,专业市场24个。年销售收入216132万元;年利税17818.66万元,年创汇4125.2万美元。组织分类:种植业233个、养殖业34个、其他231个。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经常将农业产业化问题列入市委、市政府会议的内容。一是围绕如何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研究,专门制定了《黄山市农业产业化贴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并每年安排5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二是把农业产业化考核列为对各区县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一,实行量化打分,并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考评,两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进程。
2、培植产业龙头,优化区域布局。今年,市财政共拿出108万元,重点扶持茶叶、茧丝绸、木竹制品、山野食品、养殖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11家加工企业、24个示范基地和7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紧紧围绕建设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这个重点,以实施农业产业化规划纲要为抓手,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茶业、竹业、蚕桑业、药业、果蔬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松萝、新安源、漕溪、汪满田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茶加工为重点的茶产业集群;华盛丝绸集团、天松丝业、兴达茧丝绸等一批茧丝绸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了龙源药业、黄山药谷等中药材骨干企业;涌现出了以众望、连达为代表的一批外三元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临河蔬菜基地、新江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山千亩布朗李等果蔬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3、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农产品市场。今年5月中旬,我市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这是我市首次移师上海,单独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活动,有效地展示了黄山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发展前景,有效地宣传了黄山茶叶品牌。尤其是在上海茶交会上,市委、市政府与上海农工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性协议,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融人“长三角”,搭建了一个较稳固的新平台。今年我市茶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企业的200多个农产品进入大都市超市。汪满田牌茶叶获上海十佳茶叶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上海同行之首。同时,市内黄山茶城、祁门金东大市场等近10余家中小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黄山茶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4、推行标准化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基地。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市、县地方标准规范96项,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目前,全市无公害食品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面积达40.7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58.1。全市茶叶、菊花、竹笋等2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颁证面积45万亩。休宁县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同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之一。休宁县、祁门县、歙县、黄山区被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县和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
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七
发布时间:2008-3-11信息来源:
2005年,上海中小企业工作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致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环境。根据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安排,顺利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就主要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一、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拟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措施
1、制定《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5月30日颁布了《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5]16号),提出了38条具体实施意见,逐步分解落实到31个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上海“38条”的出台,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本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态势提供了政策保障。
2、编制《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关于“着力抓好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把握新特点,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既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政策性,又要注重针对性、突破性、操作性”的要求,完成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
3、编撰《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从2000年开始,我市每年都开展《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调研编撰工作。主要是对每年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汇总分析,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对下一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进行构划。今年,加大了对全市中小企业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第一次对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和特点、区县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
4、调研起草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深化改革《指导意见》
按照韩正市长2005年6月13日关于解决股份合作制问题的批示和徐建国秘书长6月30日的批示精神,由市经委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小企业办会同市国资委、市工商管理局、市农委、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调研工作班子, 经过二个多月广泛深入的调研,完成了“关于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与有关部门多次讨论和研究,组织召开各层面专项调研座谈会,进一步探索妥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案,并起草形成了《关于深化改革,妥善解决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问题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持健康运营和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服务环境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市级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机构坚持“协调、指导与服务”的宗旨,联手委办形成合力,依托区县发展产业,引导中介服务企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召开“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
胡延照副市长出席“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徐建国主持会议。有关委办、区县经委及有关中小企业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明年理顺工作和服务机构的对接关系,理清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的五个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强化对接协作机制,通报全年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交流服务工作经验,研讨相关工作和问题,有效奠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和服务组织基础。
3、组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组织和产业园区沙龙
为了有效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了“上海市民营企业促进中心”。该中心围绕上海“两个优先发展”战略,重在“引大、扶大”,吸引外商外资,落实具体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市“一办两中心”和市经委都市产业处为了有效提升服务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效果,探索以“沙龙”形式推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新途径,共同组织工业园区、科研院所、服务中心、都市型中小企业等第一批35家成员单位成立了“上海市都市产业(工业)园区沙龙”。通过沙龙及时反映园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开展宏观政策与微观经济的信息交流,切实加强各园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4、以市区两级为基础成立“区域经济发展合作联盟”
为了推动上海市各区县具有代表性街道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的互动交流,形成贯穿全市19个区县,具备覆盖长三角地区35个城市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网络,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力度和深度扶持和促进上海各区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市经委和市工商联的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联盟”。各联盟成员、长三角各省市驻沪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该联盟将依托上海国际化优势,集聚上海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各区县的街道、乡镇、经济园区、工商联、企业、国内外有关地区共50多个实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大平台,为上海的招商引资、促进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5、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为了有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调动市区县财政资源,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经济委员会、市财政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落实该项工作。本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补助的服务机构共20个,补助金额共139.16万元。其中:培训(银河工程管理咨询)项目16.66万元,培训人数160人。创业服务项目108万元,共为4355户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项目14.5万元,共为15户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另外,获得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支持的中小企业有8户,支助资金共计515万元。
三、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疏通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融资难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是困扰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市中小企业“一办两中心”在坚持做好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全年重点开展了几项活动。
1、开展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小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共推荐200家中小企业参加资信评级试点。最终有98家企业受评。其中已有86家获得商业银行的认可。
2、根据国家发改委部署,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开展并完成了对全市102家担保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对本市取得免征营业税资格的担保机构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担保机构按季度报送业务和财务报表,及时做好汇总分析工作。积极推动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的设立工作。
3、加强与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加强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部分支行等银行的联系,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并组织银行、担保、典当、创业投资等11家机构,在中小企业总会主办了“中小企业金融活动服务日”活动,提供现场咨询,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4、举办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等活动,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国家发改委、市经委、市工商联的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2005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并举行“上海成长型企业”授牌仪式和上海企业信息库、银行、中小企业的合作签约仪式。百家成长型企业、20多家中外资银行、40家行业协会、20多家外省市驻沪办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1、重点做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中,市小企业办把上海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该项目建设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财政局等各委办的大力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信息服务平台二期项目于11月28日建成开通,胡延照副市长点击开通了全面升级改版后的“上海中小企业”网。
2、组建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团加强网上咨询服务
建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团”,市领导向首批36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咨询团专家由熟悉企业各类政策和各类业务的人士组成的,采用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为主,定期举办网下专家咨询会,网上网下相结合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利用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赢服务效果
加大利用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综合服务的工作力度,尤其在配合“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中,通过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利用多种渠道,组织上海中小企业参加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取得理想效果。超额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40家企业的任务。共组织622家企业发布了招聘信息,可提供5981个就业岗位,参与企业数紧随河南省、辽宁省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
五、发挥新闻媒体优势,营造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便捷高效的特点和优势,与《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等联手打造中小企业的立体宣传服务网络。
开辟《文汇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版,每月各2期,共刊出48期。市“一办两中心”继续与《上海电视台》等媒体拍制等中小企业系列专题电视片,开办“企业纪实”、“商贸周刊”、“品牌企业”等栏目在财经频道、纪实频道播放。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按时编制、免费发放双月刊《上海小企业》杂志以及《精英企业合作指南》、《融资手册》、《创业百问百答》、《上海市小企业创业者实用手册》、小企业《简报》和《贸发通讯》等中小企业的专门综合服务信息资料。邀请新闻媒体针对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1128服务日”活动,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
六、配合“银河培训工程”建立“上海工作站”
2005“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正式启动后,结合本市中小企业工作情况,积极组织本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安排培训课程计划项目工作。8月23日,我市举办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上海工作站”揭牌和首个培训班开班仪式。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上海市经委副主任乐景彭亲临共同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上海工作站”揭牌并发表讲话。结合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各类服务机构适时开展了区县服务机构专项服务业务培训,开展中小企业财会、信用、信息化、融资等方面的实用性的专项培训工作。
七、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组织参加国内外商贸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更有效地做好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各种服务工作,我市继续加强了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等国外同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全年组织的各项中小企业的涉外交流活动有数十项,主要的活动有:
1、组织上海企业参加“2005莫斯科中国中小企业纺织品、服装展览会”
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2005年莫斯科“中国中小企业纺织品、服装展览会”于6月16日-6月19日在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举行。由上海市经委牵头,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上海展团是参展阵容最大的地方代表团,展出面积最大,占到整个展馆的近十分之一。参展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60%以上。在四天的展出中,上海展团成果较为突出,十多家企业总计接待客户300多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2、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
本市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工作安排,协调组织行业协会及招商部门等,积极落实“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海展团的相关工作。本届中博会上海获得优秀组织奖。
3、组团参加“第二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
继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上海-纽约)”之后,今年9月19-20日,本市组织代表团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由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美国商务部、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共同主办,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曼哈顿地区中心、巴鲁克地区中心以及中方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纽约-上海)。
4、举办“中美企业家对接·上海峰会”
10月18日,上海举办了“中美企业家对接·上海峰会”。来自美国的50位企业家在美国CEO俱乐部创始人曼库索博士率领下,一共带来了有物流、IT、文化产业等25个投资合作项目,信息库组织进5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近百人参与峰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些企业家已就其中22个合作项目与上海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资意向超过10亿元。
5、做好对外中小企业相关机构的各种合作与交流工作
全年共组织接待日本中小企业交流协会、日中太阳能交流协会代表团、日中关西建筑设计交流协会、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专家官员考察访问团、埃及-加拿大高级中小企业政策研习考察团、越南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代表团等十多家国外中小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的来访交流活动,并根据对方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应的企业对接和项目推介洽谈活动。
八、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好服务全国和自身发展两篇文章
围绕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走出去”战略,本市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中小企业相关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全年在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各省市同行联系,推进中小企业开展各种商贸交流活动。同时,兄弟省市中小企业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上海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活动有:
1、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
在浙江、江苏两省中小企业局已分别牵头举办第一届、第二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基础上,今年11月22日,由我市牵头在上海圆满举办了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论坛以“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交流长三角区域内各地科技创新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胡延照副市长到会致辞。市经委乐景彭副主任出席。长三角区域16城市中小企业机构等各有关方面代表约200人参加论坛。论坛还评选出了一批优秀论文。
2、推出“上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活动
根据市政府力争在2010年前,将上海建成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集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的要求,在市经委、市工商联、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市名牌产品办公室共同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联手各委办局协调成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开展“推进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方案。与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名牌战略推进论坛暨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孵化基地揭牌仪式”。
3、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服务活动
为配合上海企业信息库建库工作的实施,鼓励广大优质企业的资料入库,市“一办两中心”举办了“2005上海实力企业、上海成长型企业”推荐活动。
4、举办“1128中小企业服务日”系列活动
整合调动全市各方面的资源,11月28日,在上海中小企业总会组织举办了大型中小企业“服务日”系列活动。服务活动包括:融资现场咨询、创业项目展示、人才招聘会、“四新”产品展示四大板块,同时还举办了“企业文化建设”、“新《公司法》解读”、“中小企业服务营销规划”等免费讲座。
5、认真做好同兄弟省市中小企业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全年接待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小企业局,漯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西安市经委,武汉市中小企业局,景德镇中小企业局,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山东省青岛市经贸委、市中小企业发展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江临安经济发展局,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安徽省农业厅,蚌埠市委市政府等十几个省市中小企业相关部门领导的来访。安排接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榕明带领的民建中央考察团的专题调研。分别组织接待浦东干部学院来自各省市的49位副市级和20名县处级学员来上海中小企业总会的学习考察活动。
与安徽中小企业发展局共同签订了《促进沪皖两省市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和贸易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上海中小企业参加安徽省农业厅12月底在沪召开的“安徽省农副产品展销暨招商投资说明会”。与蚌埠市政府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书,并组织了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
协助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在上海举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咨询)培训班”,安排各省市有关人员共182人的参观考察活动。
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八
一、企业工作简介
宁波市伊甸园现代农渔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现有员工32名。公司在2012年底被奉化市商务局评为菜篮子基地,企业位于奉化市西坞街道甬新河南岸,共有基地泰桥村建设面积101亩、庙后周村建设面积128亩和西坞310亩,总计529亩。该公司自成立初期就非常重视质量体系的建设,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领导小组,各成员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同时,公司和宁波大学、宁波海洋渔业研究院、宁波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等高校研究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合作的团队成员有教授、研究员,也有在校研究生和博士(后),有较好的人才结构和研发能力,为公司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力量。公司建立有长效的无公害仿生态养殖推广模式和质量管理措施,并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在资金管理方面做到专款专用,严格要求事前申请制度,特别是养殖生产配套资金足额,并严格用于无公害宣传和推广,有专人负责。
公司紧紧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制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结构明确有效,配套合理。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2001》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要求和标准组织生产,并有相关的技术措施和自律、约束机制。同时把相关的标准推广给相关的养殖户。在生产现场有标准模式图,位置显眼,字体、图片工整
清晰,质量方针和应急制度等全部上墙,字体工整清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按期实施,培训内容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适用性强,有完整的培训记录。
公司配备必要的质量安全监控设备,具有一定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与产品检测相关的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同时有相关的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检测,定期检验计划与检验结果记录是否齐全,检查相关的检验报告。有严格的相应管理制度才能生产出合格、安全、符合国家以及行业标准的产品,公司在2011年就申请了“健翼”牌商标,并在同年通过无公害基地的认证,同年年底获得市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示范企业。贸易结算用的计量器具定期检查,并有计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合格的报告。公司的产品商品化率100%,有非常完整的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通过宁波市菜篮子项目的建设,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有进一步的提高,公司定期组织开展现场宣传活动,有与质量、食品安全相关的专题报道、宣传画等,位置显著,园区标志标识清楚并符合地方标准的要求。
公司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执行生产,投入品符合无公害标准要
求,实施有效的长效的管理机制,记录完整,票证齐全。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完整、真实、清晰的生产过程记录,病虫害和用药有完整的记录。公司在建设初期就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员工对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比较熟悉,并且能够按照标准开展生产,对产品质量要求掌握无误,能开展基本的产品自检。同时,通过宁波菜篮子基地项目的实施,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农民经济收入15%
左右,可以解决劳动力150余人,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二、工作思路
1、成立组织与加强管理
公司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的菜篮子基地无公害仿生态养殖建设项目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组长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其它成员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监督、技术培训和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职责。
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经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奉化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为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托单位,同时,聘请奉化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彭小明工程师任技术顾问。
公司按照无公害甲鱼生产技术要求,建立长效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甲鱼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及《公司管理制度》,落实了岗位责任与激励机制;广泛宣传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意义和推广价值;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专人负责,有台帐可查。
2、质量标准体系与推广实施
围绕公司养殖的品种,公司收集了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水产品养殖技术等情况,参照《无公害甲鱼(浙江省地方标准)》,形成了公司质量标准化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组织宣传、学习,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标准化生产意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印制了生产记录册、养殖投入品采购记录册、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记录册等,并严格按
照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初步完成公司标准化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三、示范区经济指标
采用标准化养殖技术,淡水鱼、甲鱼、竹叶菜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公司可年产优质甲鱼100多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年产生利润650万元,大大地丰富了宁波市民的菜篮子。比原甲鱼养殖产量提高10%以上,产值增加12%以上;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池塘水质明显改善,养殖物病害发生率低,废水排放明显减少,纯收益增加15%。并带动周边养殖户参与甲鱼生态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
四、结论
通过菜篮子基地无公害仿生态养殖的建设,制定了相关的养殖的操作规范,实行了水产养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宁波市民的饮食安全筑起一道安全墙。
公司采用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注重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技术含量,对周边的养殖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代表了今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当地淡水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努力为宁波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宁波市菜篮子工程添砖加瓦。
宁波市伊甸园现代农渔开发有限公司
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通知》文件精神,全省各级供销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参与农业产业化同发展供销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商品基地建设,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供销社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投资70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00多万元,新建商品基地10万亩,累计达到450万亩,连接农户10.9万户,比上年增加0.8万户;新发展龙头企业3户,累计达到101户;新办专业合作社10个,累计达到370个,入社农户发展到5.7万户,入股金额由1540万元发展到1620万元;村级综合服务站1645个,庄稼医院860个,兴办农产品(综合)市场39个,都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另外,各级供销社还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6万多人次,提供种子、种苗82万元。
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为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改革与发展,我处积极开展工作,与全国总社、省府办农林处、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扶贫办、省技监局、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等部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先后下(转)发了全国总社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征集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通知》、省 1 财政厅《关于印发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立项指南的通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0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通知》等文件,及时将有关政策、资金、项目等信息传达到全省各级供销社,为供销社参与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
二、促进商品基地向优质高效发展。截至6月底,各级供销社共筹措投放商品基地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其中省社投放80万元。重点扶持了黄花菜、百合、中药材、蔬菜、白瓜子、啤酒大麦、养殖、山野菜、小杂粮等项目和供销社自办基地建设。定西市供销社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日光节能温室技术,生产优质马铃薯种薯,目前,已生产专用型马铃薯脱毒微型薯148万粒,发展试验示范田231亩,带动农户4620户,种植面积3.5万亩。皋兰县供销社根据政府 “南经北粮”的农业布局,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紧紧围绕基地建设,以落实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中心,为农民提供优良籽种、经济信息、技术服务、“订单农业”,帮助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市场潜力大的经济作物,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西岔镇、什川镇、忠和镇三个基层社投资17.6万元,扶持发展了2.5万亩优质马铃薯、2.5万亩啤酒大麦、2.6万亩优质小杂粮等生产基地,使红砂洋芋、优质啤酒大麦、蚕豆等地方精品突破了以往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生产的格局,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围绕基地大力开展“订单农业”,逐步建立起“农户+基地+基层社”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订单面积1.95万亩,以销促产,从而促进了生产与销售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永靖县百合协会投资近10万元,试验成功百合鳞片沙土繁育种植技术,利用供销社闲置土地建起了日光温室四座,2 进行种苗繁育,为农民提供优质百合籽种苗,此项繁育技术可缩短百合生长期一年,农民每亩可减少种苗投入成本2000元,每亩可多增加收入3000元,并发展了示范基地300亩,深受农民欢迎。
三、积极申报开发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精神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我省各级供销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确定开发项目,申报立项。其中全国总社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4个,总投资6000万元。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立项指南的通知》精神,申报了省财政扶持的农林特产产业化财源建设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项目34个,并经过县市财政局上报到省财政申请资金支持,申报项目的总投资1.6亿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300万元。全省各市州供销社及物资回收公司、棉麻公司、果菜公司等单位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招商和项目洽谈会,寻求合作发展机会。皋兰县供销社自筹资金兴办小杂粮加工基地,今年已投入资金50多万元,建起了钢架棚1000平米,购置了精选机,形成了1万吨的生产加工能力,预计实现产值2300万元。省社碧口实业公司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当地已经形成规模的茶叶资源优势,在省社的支持下,投入资金5万元,兴办了优质茶加工项目,将茶农初加工的优质茶叶进行精加工和包装,并注册了“惠参”商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积极稳妥地发展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有一批基层社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新的支柱产业,取得了创办一个专业社、救活一个基层社、服务一方农民、发展一方经济的效果,这是基层社改造 3 和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产品购销和农资服务优势,建立起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成为供销社助农增收、富民兴社的有效载体。2004年上半年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0个,累计达到370个,其中庆阳市供销社66个,张掖市供销社81个,武威市供销社39个,平凉市供销社40个。入社农户发展到5.7万户,入股金额由1540万元发展到1620万元。临泽县寨子村棉花专业合作社与县棉花公司紧密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实施订单农业,80户专业社社员全部按“订单”安排生产,通过为社员赊销棉种、地膜,统一防治病虫害,收购价“保底”,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极大调动了社员的种植积极性,今年,又落实订单棉花650亩,同比增长62.5%,目前棉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五、废旧塑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较大进展。该项目于2003年5月份开始运作,在去年对项目的国内外市场、设备、技术、资源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考察和省上立项支持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和可研报告的编制。一是在省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多次赴北京协调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发改委今年项目计划,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将我省上报的有关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筛选了4个作为今年项目计划的初选,进一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我社在省经委的帮助指导下,及时上报了有关材料,为项目的深入进行创造了条件。二是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经与招商银行积极协调,得到了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大力支持,为该项目出具了贷款承诺书,为项目的进展提供了金融保障。三是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在省社的大力协调和省机械研究院的积极努力,可研报告已于5月份编制成册,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将提交可研论证会讨论。环评报告也与省环保局进行了接洽,编写工作正 在进行。四是对项目选址工作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分别对榆中和临洮两县进行了实地了解,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六、经与民政厅多次协调,完成了“甘肃棉花行业协会”的筹备工作和登记注册前期工作。完成了“甘肃棉花行业协会”的发起单位、发起人的动员、“甘肃棉花行业协会章程(草案)、筹备申请书、资格审查意见、”等全套登记注册必备文件的起草准备工作,并将全套备资料于6月8日送达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计划下半年再筹备成立“甘肃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和“甘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
七、起草了“关于发展大宗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意见”及2004年发展规划,对全省各市州地供销社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截至2003年底,全省供销社已登记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41家,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新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1家,正在筹备发展 35家;预计到2004年底,全省供销社新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20家,累计发展到60家。
八、总结和掌握全省供销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2004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和总体规划。按照全国总社和省社的安排布置,对我省供销社供销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半年报及年报表进行了安排布置,及时督促填报,为省社指导工作提供较为完备的数据资料。预计到2004年底,全省供销社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800万元。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与全国总社、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扶贫办、省技监局、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协调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争取更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主要是对规模较大的项目,与省财政、开发办、扶贫办、农办、农牧厅、科技厅及全国总社等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协调,为市县社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提供帮助。二是继续协调废旧塑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争取今年开工建设。
产业科技处
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
(2011年4月)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计划和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为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谭天贵任组长、副主任何建华任副组长、相关工委人员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4月7日至12日,对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到乡镇、企业和部门,采取现场查看基地和企业生产发展现状、召开座谈会听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情况汇报和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充分调查了解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研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讨论和探索进一步抓好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政策取向及工作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转型,加快发展,促进跨越”和实现“六个重点领域跨越”的工作思路统领工作全局,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引导和服务,落实政策和资金,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种养、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体系。
(一)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和影响明显增强。目前,全县注册农业龙头企业47个,其中有企业22家(包括县烟草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以下简称专合组织,正在申请注册的专合组织6个)。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3.35亿元(不含县烟草公司),比“十五”末增长4.6倍;固定资产达1.3亿元,其中专合组织固定资产达0.458亿元。已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获地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7家,另有5家企业正在分别申报省级或地级龙头企业称号,特别是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专合组织中唯一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4561户(订单农户),间接带动农户6万余户,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达1500元以上。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和产品认证工作得到加强,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全县农业产业呈现向区域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全县各乡镇根据市场导向和农业产业总体布局规划,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及与之相应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全县烤烟、生态茶、中药材、蔬菜、经果林等产业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商品化营销的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特色日益凸现。
(三)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确立。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专合组织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经营共同体,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初步确立了与市场和当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四)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示范引领和优质产品优价收购助推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生产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了农民生产观念转变,淡化了对土地的依恋情结,弱化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猪—沼—菜”、“猪—沼—茶”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逐步推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队伍雏形出现。
调研组通过调研认为,在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中,县政府切实把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真正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切实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狠抓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专合组织,品牌创建和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建立”四项工作措施落实,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促进了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
二、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发展能力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进入全县统计范畴的农业龙头企业仅47家,除县烟草公司每年合同发展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外,但由于其是流通型企业,没有产品加工增值环节,其带动能力有限;其他企业和专合组织都未达到5000亩,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不强,特别是部分招商引进来的企业和专合组织,虽有名而无其实,根本就没有起到带动发展的作用。
(二)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不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且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总体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链条不长,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与市场经济竞争不相适应。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农产品初级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农业龙头企业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我县部分国有农业龙头企业没有完全政企分开,一部分民营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激励动力,导致市场决策机制建立滞后,市场运行机制不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
(四)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且由于生产加工的原料大都是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季节性强,时间相对集中,企业需要的收购资金额度也很大,而银行贷款条件苛刻,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了产品占有市场,出现了全县目前农产品有“优”而无“势”、有“特”而不“强”、有“名”而不“响”的怪现象。
(五)利益分配体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我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生产基地和农民之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但很大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行政推动的干预,大多数关系还不稳定,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辐射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发挥。由于受市场变化、自然风险以及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在这一利益联结链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权益的有效保障将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拿出解决办法的重大历史课题。
(六)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聚合效应。近年来,我县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阻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信贷难、用地难等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探索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同时财政资金困难,导致在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过程中存在政策扶持“练推手”和资金支持“撒胡椒”的现象。加之,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七)市场经理人队伍建设体制不畅,教育培训滞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经济价值观念落后,商业精神缺失。
三、抓好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导,制订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参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抓住区域发展新优势和结构调整新契机,紧紧围绕生态畜牧、生态茶、烤烟、经果林、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名特优农产品,制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中长期规划,明确具体方向和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
(二)进一步抓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地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把财政支农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切实增加投入,尽快构建和完善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二是对已制订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照政策,抓好具体落实,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发展建设。三是做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工作,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壮大的贷款难、用地难等突出问题,促进快速发展。
(三)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情况,积极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帮助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帮助引人才、引技术、引项目,提高企业科技水平。三是要强化领导,切实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建立起与重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对口联系帮扶制度,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与优秀同行的联合与合作,迅速做大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四是建立完善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对政策扶持不到位要问责,对资金支持无结果要问效。
(四)突出重点,扶大、扶强、扶优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档次水平。一是按照“扶大、育新、兴小”的思路,对全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逐个分析,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合同生产基地,把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采取农户入股、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可稳定互相之间的关系,促进支柱产业的形成,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三赢”。三是帮助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标准化管理,加强监督规范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形成一批较强竞争力、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农产品。同时,积极引导农户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五)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引导并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臵,不断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引进、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企业和合作组织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灌输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培育市场经理人意识,树立紧贴时代的商业精神,同时要注重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注重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提高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三是企业和专合组织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经营运行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1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基本成效
1、生产基地高效发展,结构调剂步伐加快。食粮、生猪、油茶等传统主导产业稳步推动,茶叶、果蔬、花卉林木等特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取得全国产粮、产油与生猪调出大县等国字号品牌。到2012年底,全县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56万亩(不含烤烟,预计数,下同),比2007年末增加11万亩。出现了和平、仁义、樟市、方元片区的万亩油茶基地,光明与桥市的千亩茶叶基地,县城郊区与太和、桥市片区的千亩蔬菜基地,和浩塘、雷坪、方元的优良脐橙及脆蜜桃等水果基地,以新湘农、欢乐农牧、瑞晟养猪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舂陵江流域的水产养殖基地,构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地一特”发展格式。樟市镇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油茶示范镇。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4家、县级51家,分别比2007年增加4家、7家和37家。龙头企业职工3600余人,资产总额9.3亿元,完成销售收进27.5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上交税金0.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19.4%、115.8%和120.4%,龙头企业联结基地43.5万亩,带动农户实现基地产值13.6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35户(其中范围企业18家),完成总产值35.1亿元,分别比前五年增加625户、12家和20.3亿元,总产品加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进步到68.2%。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34家(其中星级农庄8家),接待游客67.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进2.1亿元。奇秀休闲农庄荣获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3、项目建设快速推动,食品园区强势崛起。高出发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总面积321公顷的芙蓉食品加工园,目前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二期工程快速推动,园区框架已构成。进驻农产品和药品加工企业20家,启动项目22个,达成意向项目2个,建设标准厂房30余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投产项目10个,安排就业1800人,全年实现加产业总产值21.9亿元。芙蓉食品加工园成为郴州农产品加工的样榜园区在省市推介,列进了全省20个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近五年,全县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启动基础设施和各类产业建设项目近千个,累计完成投资20余亿元,其中今年实施农业产业项目120余个,完成投资7.5亿元。
4、品牌创建卓有成效,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农产品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龙头企业中,建立科技研发机构3个,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高新技术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个、绿色食品证书6个,具有注册商标28个,获得国家专利61项,引进油茶、蔬菜、水果等一批优良高产新品种30多个,推广利用先进适用技术45项,在近几年的各级农产品展现展销活动中获得金奖8个、银奖及其他奖项17个。济草堂饮料、神农谷山泉水、金太和贡辣取得湖南省著名商标,济草堂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可看在年内获准通过,实现我县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位居全市前列。
二、主要做法
1、抓农产品加工,致力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培养骨干加工企业。依照“扶大扶优扶强”策略,将龙头企业作为联基地扩市场的“牛鼻子”,发展一批范围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打造农产品加产业的“航母”,培植年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二是进步科技设备水平。以先进技术、设备和标准发展加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抢占发展竞争制高点。宏润公司生产的精品茶油售价高于传统产品4倍多,济草堂饮料将原料通过加工增值20倍;三是加大市场开辟力度。组织济草堂等企业展开农超对接,参加农产品(北京)合作洽商会、中科院考察洽商、上海农产品展销、农博会、年货购物节。积极开辟广东市场,组织1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赴广东考察,在广东省连南县建立了桂阳农产品营销中心。
2、抓休闲农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一是依照标准建设农庄。抓好《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休闲企业评定标准》的贯彻实施,指导休闲农庄依照标准弄好新项目的建设与老农庄的提质改造,进步管理水平,增进人与自然***发展;二是展开活动营建氛围。参加全国休闲农业(中南赛区)精品创意大赛,桂阳花灯等参展产品获银奖。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更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成立乡村休闲旅游协会,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三是做好星级农庄评定。组织九竹园有机农庄、阳山湖农业生态园申报五星级休闲农庄,共和乡村俱乐部申报四星级休闲农庄,凤凰山庄、桥市饭店度假山庄申报三星级休闲农庄,经专家评审验收通过。
3、抓融资争资,加速项目建设进程。一是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立足宏观政策与交通区位、农产品资源上风,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包装和推介,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库,今年新储备项目8个,累计进库项目67个;二是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实行旬跟踪月调度,由我局联系和服务的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4%;三是加快项目投资力度。构建业主、外商、银行、民间、财政的多位一体投进体系,争取金融部分为企业投放信贷资金1.3亿元,展开招商活动16次,完成年度招商引资1.1亿元,占年任务的5.5倍,向上争资146万元,是上年的3倍。
4、抓扶持服务,夯实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推介。召开多个会议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研讨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编报农业产业化宣传稿件73篇(其中各级新闻媒体采用36篇),先容产业政策和成功经验,构成强大***氛围;二是弄好项目运行服务。依照“程序最少、手续最简、本钱最低、效力最高”的要求,安排专人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手续办理,下降建设本钱,进步建设速度,近几年完成了7家企业的土地使用证、5家企业的房产证、8家企业的农用地转用、11家企业的林地与环评等手续办理;三是围绕发展障碍解困难。展开“转作风促发展”活动,全力做好扶持服务工作,着力解决土地、水电、税费、信息技术、内部管理、市场销售等突出题目。抓好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展开蓝色证书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培训员工3500余人次,发证1600个。积极支持矿区产业转型及茶叶产业开发,认真办理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积极帮助解决极乐移民家禽公司环境污染赔损题目。
三、困难和题目
1、发展意识不强。在政府层面,基本上还是“围绕烤烟抓农业”,忽视和淡化了其它农业产业的发展,这在基层尤其明显。在企业层面,思路不宽,办法未几,步子不快,个别企业多年是老模样。在社会层面,对发展农业产业比较漠视,熟悉不够,氛围不浓。
2、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范围企业和加工企业未几,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装备不精,更新换代慢;加工技术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抗风险能力差;营销手段滞后,产品销售渠道不宽;企业经营理念不新,缺少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经营策略引领。
3、运营资金不足。多数龙头企业发展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金紧缺还是主要瓶颈。由于渠道未几,融资困难,制约企业发展壮大。例如,宏润油业公司的加工能力全省最大,缺少资金开发基地,加上油茶生长见效期长,可能造成加工原料供给不足。
4、联结农户不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处于比较疏松的、不太规范的状态,对基地的技术指导服务没有跟上,企业、基地、农户三者间的利益联结比较脆弱,合同及定单履约率低,没有构成有效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自建基地少,原料采购随便性大,产品质量无保障,对农户反哺作用有限。
四、2013年工作打算
(一)基本思路
立足“加快追领步伐,建设幸福桂阳”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对农业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范围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着力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加产业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发展重点及目标
1、做大主导产业。抓好油茶、生猪、食粮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范围基地发展到1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构成3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产业。
2、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和5家以上,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22%以上。争取申报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突破。力争济草堂列进上市公司后备企业。整合辣味食品加产业,组建企业团体,构成范围效应。创建名优品牌5个以上。
3、建设上风项目。实施各类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150个左右,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完成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30% 以上。
4、塑造精品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生态园区。累计进园项目25个、投产项目15个以上,进园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年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班子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更多关注和更大支持。加夸大研,弄好宣传,掌控政策导向,认真研究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全力调动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县上下深入熟悉新情势下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明确工作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加强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分工,构成工作协力。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弄好生产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油茶、蔬菜、茶叶、竹木、水果等产业的开发力度,争取在2013年新发展范围化农产品基地4万亩以上,加快构建区域特点产业集群。弄好龙头企业培养,构成龙头企业集群,围绕特点主导产业,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抓好产业链延伸,培养宏润油业、济草堂、阳山湖等标志性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过亿元、过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2家和6家以上的目标,力争园区农产品加产业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休闲农业发展方面,抓好奇秀山庄、九竹园有机农庄、桥市饭店度假山庄的建设提质,进步经营服务水平。
3、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力争新包装储备一批,新招商引进一批,新开工建设一批,新完工投产一批,实现良性转动发展。全力抓好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调度服务,支持加快建设进程,确保逾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配合抓好芙蓉食品项目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茶红路延伸段的水电路讯及绿化等设施建设,想法引进战略投资者启动生猪、乳鸽加工等上风项目,全年新建续建项目10个以上。立足现有园区,弄好功能配套,筹划建设桂阳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创新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向上争资的方式方法,扩大项目资金供给。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料07-18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四川)12-30
有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10-22
镇2009年农业产业调整思路09-15
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01-04
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工作计划12-14
2022年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情况总结08-09
现代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08-25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10-24
推动农业产业化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