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阶段性总结

2024-08-13

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阶段性总结(精选7篇)

1.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阶段性总结 篇一

铁城学区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不达标情况汇总

学区各校依据河北省督导手册,参照相关办学标准,严格自查摸底。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不足:

一、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1、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各校缺少音体美专业教师。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青年教师较少比例为xxxxxx。

二、学校占地面积

铁城中学绿化面积任务较大,具体面积等宿舍楼竣工后待定;张朝寺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1平米,低于基本办学标准;铁城中学和仓上小学无劳动基地;运动场地方面,铁城镇中无环形运动场、足球场、排球场;城西梁小学、双刘店小学、三里辛小学、杏园高小学无200米环形跑道;铁城小学需硬化健身园一处;三里辛小学需建设篮球场一个。

三、专用教室

1、实验室及配套用房

仓上小学面积不达标、少准备室1间、水电不到位、无防盗排风设备;张朝寺小学少准备室1间;城西梁小学少准备室1间、仪器室1间;彭家寺小学实验室面积不达标、少器材室1间、少准备室1间;杏园高小学少准备室1间、少器材室1间;张家圈小学少器材室1间;三里辛小学少准备室1间、少器材室1间。

2、音乐教室及配套用房

铁城小学音乐教室面积不达标;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音乐教室与音乐器材室合用;城西梁小学少器材室1间;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少器材室1间;张朝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3、美术教室及配套用房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美术教室与美术器材适合用;城西梁小学少器材室1间;张朝寺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4、语音教室及辅助用房

铁城镇中、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5、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

仓上小学两室合并且面积不达标;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少辅助用房1间;三里辛小学少辅助用房1间;杏园高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6、劳动教室及辅助用房

仓上小学无劳动教室、无器材架和档案橱;城西梁小学器材室1间;老鸦张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7、电化教室及辅助用房

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8、图书阅览室 仓上小学、阅览室面积不达标,少借管室1间阅览室面积不达标,少借管室1间;城西梁小学少2间;彭家寺小学少藏书室1间,阅览室面积不足,少借管室1间;杏园高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9、科技活动室

铁城镇中无此专用教室;仓上小学、彭家寺小学面积不达标;城西梁小学少2间。

10、卫生室

老鸦张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1、心理咨询室

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2、体育活动室 仓上小学、张朝寺小学、老鸦张小学、彭家寺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13体育器材室

城西梁小学少1间;张家圈小学、杏园高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专用教室。

四、办公用房

仓上小学传达值班室需重修。

五、生活用房

1、教职工宿舍

铁城镇中、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2、食堂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3、开水房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4、浴室

仓上小学、老鸦张小学、张家圈小学、三里辛小学无此项生活用房。

5、教工厕所

仓上小学需重修30平米。

6、学生厕所

仓上小学需重修100平米;双刘店小学、三里辛小学需新建60平米。

五、教学设备

1、数学自然文科器材

沟店铺小学600件;仓上小学200件;张朝寺小学46件;双刘店小学3636件;彭家寺小学少13个实验台;杏园高小学3448件;三里辛小学200件。

2、电脑及电脑桌

铁城小学30台;沟店铺小学20台;仓上小学55台;老鸦张小学13台;城西梁小学44台;双刘店小学31台;张家圈小学13台;三里辛小学10台;杏园高小学24台电脑、服务器1台;彭家寺小学少计算机服务器1台。

3、微机室内柜式空调

仓上小学2台;彭家寺小学1台。

4、音乐美术器材

沟店铺小学需音美器材共计110件;仓上小学需音美器材共计150件;铁城小学需要音乐器材275件,美术器材234件;张朝寺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0件,美术器材15件;老鸦张小学需要音乐器材30件,美术器材20件;双刘店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25件,美术器材150件;杏园高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9件,美术器材65件;张家圈小学需要音乐器材1套,美术器材1套;三里辛小学需要音乐器材20件,美术器材12件。

5、卫生器材

铁城镇中1套;仓上小学10件;张朝寺小学30件;杏园高小学175件24件。

6、体育器材

铁城小学308件;仓上小学90件;老鸦张小学40件;双刘店小学230件;杏园高小学175件;张家圈小学1套。

7、劳动器材

沟店铺小学60件;仓上小学500件;张朝寺小学50件;老鸦张小学20件;张家圈小学1套。

8、图书配备

铁城镇中10000册;铁城小学8600册;杏园高小学1500册。

采取措施:

1、师资方面一是通过激发教师队伍内部潜能,使教师一专多能,二是积极进行优秀教师、音体美教师的学区内流动,以弥补是力量的薄弱问题,同时向上级申请不断补充新教师。

2、学校占地面积方面,不断申请并配合上级政府和教育局,使不达标学校完成征地、基建等任务。

3、专用教室方面,通过新建、调换、拆分等方式来达到标准。

4、生活用房,依靠政府投入,逐步改善。

5、教学设备方面,需要通过政府拨款采购,或与兄弟单位交流使用,部分图书通过社会捐曾,师生募集来完成。

铁城学区中心校

2015.4

2.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阶段性总结 篇二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个人获得最基本技能的关键。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均等、优质的教育是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中之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公平的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均衡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既是对我国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又是人们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是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教育均衡是手段,而教育公平是目标。这不仅是在数量上、程度上,而且是在价值观上面对教育所作的一种理解。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世界各国均不遗余力地推行缩小教育差距、均衡发展教育的策略,以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均衡发展为手段,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均衡发展作基础,那么办学条件、教师资源落后的地区,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实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均等更是不可能。如果不是以教育公平作为最终目标,忽视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那么教育均衡就只能是低水平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赫尔曼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三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学习生涯机会(起点均衡);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出身的人(过程均等);促使学生学业成就均等(结果均等),这一理论成为体现教育公平的标准。依此次教育均衡发展可包含以下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往往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均衡发展还应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1]

二、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之间的差距已经是我国的一种社会现实,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我们“要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发展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平均主义。我们不能人为制约高水平区域和学校的再发展,既要鼓励强者再接再厉,又要帮助弱者尽快地迎头赶上,通过教育的梯度发步地消除教育差距”。[2]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时要因地制宜,在保障所有学生基本的受教育权的基础之上,依据当地具体情况来发展教育。

2. 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校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广受争议。许多人认为重点学校的存在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其实这也要辩证地看,重点学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好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实重点校的存在本没有错,它体现了本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方向,所起的是榜样的作用。但是重点学校由于其数量有限,往往造成了择校现象,以及占有人力、财力的优先权,这对薄弱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调节校际之间资源的配置,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

3. 公立性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是国家举办的公立性的教育,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市场化与产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渐渐地冲击义务教育领域。“教育市场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吸纳社会资本,改革办学模式,正成为扩充优质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但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将有利于优质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加剧薄弱学校的不利处境,有损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3]怎样调节这种关系,保持国家占主导地位,适当地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办学,是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件事情。

三、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且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以及重点学校的存在等方面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解决,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实现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

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具体体现在对重点学校的追求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创办了一些重点学校、窗口学校,这在当时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措施却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宗旨,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现在要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有必要对学校进行改造。对学校的改造有两种措施:一种是对优势学校做出一定的限制;另一种就是对薄弱的扶持与改造。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使我们的学校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优质学校的限制是不明智的一种选择,只有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才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手段。

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在必要的时候关闭一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合并一些弱势学校以达到资源的整合。我们还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发挥薄弱学校的一些优点,使学校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过程中,国家还应出台一些政策,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一所优秀的学校主要体现在优秀的生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发展。保证就近入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不因成绩的好坏而进入不同的学校 (因为义务教育不强调选拔) ,另一方面可以平衡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平衡。

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农村是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战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分立,从而使我国城市和乡村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首要因素。

发展农村教育,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很大的投入,改造危旧校舍,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即便在硬件资源上和城市的学校有些差别,但软件上不会差得很远。在发展农村教育上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认为教育均衡就是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个样,而是要因地制宜。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也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均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发展是相对均衡,是指要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平均主义”。[4]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普及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教育的城乡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像我们平常认为的代课点、代课老师等一些不正常的教育现象也应该承认存在的其合理,循序渐进地实现教育的均衡。

3. 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建设。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物质资源优秀,而且要有一群优秀的教师。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有时就是因为缺乏一些优秀的教师。所以要解决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现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建设。实施城市和农村教师待遇均衡化,教师工资由县以上地方财政直接拨付,使得中小学校教师在办公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基本相同。教师享受待遇的差别主要依据职务的不同和教学成绩的不同而定,而不是因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其次,农村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如城市好,使得教师往往不愿意在农村任教。所以要用经济手段,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通过获得相对高的报酬来引导优秀教师或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大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保证他们在教育信息和先进教育理论保持先进。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教师轮换制度,使教师形成良性的流动和分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均衡学校之间的距离。

4. 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多方位办学。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国家举办,这体现一个国家政府实现其义务的程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义务性和公益性是必须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方面需求,也应深化教育体制,实现多体制办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因为现在“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提高教育效率、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5]为满足多方面的教育需求,可以引入市场因素,吸收社会资金来办学,对民办教育中的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满足部分家庭对特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2]瞿瑛.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 2006, (12) .

3.均衡发展指标体系阶段性总结 篇三

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点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但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正在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的政策率先从西部农村实施,已覆盖到全国农村1.5亿学生,每年有780万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贴。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位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我国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全国城乡15岁及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8.5年左右和11年。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直接相关。近年来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的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但还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目前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因此,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一项长期任务。

2.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担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对政府责任作出最为明确规定的教育类型。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先后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从依法保障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发,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持续提高,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把为城镇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作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应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而且国家财力显著增强,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特别需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把依法优先缩小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作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

3.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包括均衡安排财政经费,均衡配置区域内学校师资,组织校长教师培训和流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等。按照《决定》的精神,当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步骤,一是在农村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贫困家庭儿童、农民工随迁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残疾学生入学率和随班就读比例,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二是重点在区域内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要使所有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由政府统一确定并予以财政保障,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并定期轮换一定比例的校长与骨干教师。城区和乡镇公办学校不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将合理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由此逐步改变城乡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为亿万农村适龄儿童少年的一生发展打下更加公平和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点

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等教育之间的枢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事关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计。《决定》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提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的任务。这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重大决策,也是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目标的战略举措。

1.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是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保证了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充足供给,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多数发达国家已迈入知识经济阶段,而且全面普及了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而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正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刚刚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从普及小学到普及初中,再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一步都落后于城镇地区,质量水平也有明显差距。实际上,全国城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我国21世纪初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若没有农村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恐怕困难重重。因此,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再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一以贯之,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决策,集中体现了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的重大意义。

2. 广大农民群众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越来越抱有新的期待。农村教育越来越成为构筑农业基础、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关键,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性条件。我国经济乃至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全国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尽管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农村教育重点依然是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但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实际需要看,广大农民群众势必对接受更高水平教育提出新的迫切要求。2007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城镇地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农村普及率仅为50%左右。2020年要在全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难点在农村。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民及其子女素质的重要环节。《决定》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新需求和农民群众新期待,要求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对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帮助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掌握技术技能,并为农村青年进入高校成才开辟广阔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具备了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有利条件。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两个部分,2007年在校生总数为4527.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分别为2540.5万人和1987万人。如果统计所有初中后教育培训活动,数量更是巨大,每年参加非学历初中后教育培训的约有2000万人次,农民工参加培训3500多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全国15~17岁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恰逢低谷。在校生只需从2007年的4500多万人增至4950万人,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就将达到95%,进一步覆盖农村多数学龄人口,届时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有望超过85%,进入“基本普及”的门槛。按照国家财力、学校条件和农民分担能力,如果国家资助体系和相关政策到位,分流结构和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包括鼓励资源丰裕的沿海地区为中西部农村增多就学培训机会作出更多贡献,未来13年间增加450万在校生还是有把握的。今后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来自农村学龄人口,而农村初中毕业生多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有利于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而且将推动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进程。因此,《决定》要求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既符合农村改革发展需求和农民群众意愿,也具备了实施的基础条件,经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4.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将为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按照《决定》的部署,实施农村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方式和步骤,一是继续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地区按比例安排专项办法,二是继续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步骤,三是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实施免费政策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展及质量提升,还需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和制度创新力度,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和配合教学的积极性。依托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学历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订单”、“定向”培训与务农、转移就业相结合,营造方便学习者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的环境,更好地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促进劳动力转移服务。

4.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篇四

在学校领导带领下下,我校积极组织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工作,向广大教师宣传其重要性,努力完成上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任务。使学校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班主任协作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部署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达到师生均衡发展。

二、学习领会,积极宣传

1、以例会为平台,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学习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工作业务培训班的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的重要讲话,领会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2、组织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工作专题会议,消化各项指标的填写方法,分解填写任务,拟定工作思路和时间进度表,保障监测数据按时上报。

3、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监测内容,布置数据采集方法,全员发动,全员参与搜集各项数据,并按进度表及时上报分管部门,由部门领导审核,确保数据准确。

三、分析数据,自我督察

我校深知教育对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从学校层面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称评聘、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焦点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完善学校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制度,努力打造持续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

学校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孩子提供丰富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竭心尽力。

5.小学义教均衡发展成效总结 篇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校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要求,着力做好该项工作。现按照要求,从五个方面将我校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资助关爱家庭困难、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及其他特殊群体学生情况。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创建和谐校园,是我校一向很重视的工作。近年来,我校关注家庭困难、留守儿童、残疾及其他特殊群体学生,通过认真地调查、询问、走访,统计出学生中家庭有困难的人,其中特别困难的有人尽可能地给他们以关爱、资助。现将对他们的关爱行动简述如下:

1、学校2007年由苏皖两地爱心人士牵头成立六“育才奖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3-6名贫困学生,几年来共资助学生47名学生,累计资金一万八千余元。2、2010年由裕安区妇联开展爱心妈妈关爱活动:“六一送温暖,留守不孤单”走进了独山镇中心小学。这次爱心妈妈关爱活动由裕安区妇联组织教育局、交通局等区直单位和相关企业的爱心妈妈们开展的。他们不仅为我校50余名留守儿童带来了价值不菲的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母爱的温暖,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同时,这次活动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引导和发起更多的人们关心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3、2010年8月皖西日报记者来我校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进行调研。并对其中许启艳等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价值千余元的资助。4、2012年裕安区民政局的“爱心妈妈”们,赴独山镇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美丽爱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来自全镇20位留守儿童受到了“爱心妈妈”们的亲切关爱。并向留守儿童们捐赠了书包、毛衣等物品。5、2014年我校4名留守儿童受到了“裕安区双百花结对助学项目”的资助;6名留守儿童接受了裕安区团委“微心愿”的资助,3名学生获得了裕安区慈善“向阳花”助学项目的资助,共计获得资助6千余元。

二、教师成长案例

(一)特岗教师倾心倾力于义务教育案例。

康贤川,2009年特岗教师,2011年9月到我校任教。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所教学科的成绩在镇统一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他关爱学生,无私忘我。2013年,在裕安区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乡镇组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六安市优质课竞赛,不负众望获得六安市乡镇组一等奖。

王蕾蕾,2012年特岗教师。她爱岗敬业,踏实上进,努力钻研,在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校占地面积少,建筑面积小,没有教职工宿舍,这对一个外地的女孩子来说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可她克服困难,自己在天峰初中和初中生合住学生宿舍,按时到校。由于学校教师缺,任务重,面对学校赋予的任务,王老师没有退缩,也没有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准备每一次课,用心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上课之余,一方面向老教师学习,一方面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为了把更好的知识教给学生。她同时还注重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在课堂上,她给予学生谆谆教诲,在生活中她则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交流。热爱学生一直是李老师努力的目标,对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他都投注了深深的感情。她只是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努力、以自己的努力践行着师德的标准。今年在裕安区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二)教师教学教研成果总结

1、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和中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近3年来年均派出学习的教师达10人次。

2、我校在认真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家每期都坚持写教育教学论文,并进行校内、校际交流。近3年,我校10余篇论文获得市区级一二等奖。

3、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教育局组织教学比赛,我校均派教师参加,而且组织骨干教师从备课、制作课件到磨课进行全方位指导。每次比赛参赛教师均获得好的名次。近3年康贤川、马伟、陈正莲、邢敦山、王俊、王蕾蕾等教师均获得一二等奖,康贤川还获得了六安市一等奖。

4、为城区学校输入了大量的优秀教师,近年来,我校计向城北、解放路等城区学校输送了近20名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有的以成为省级知名教师。

三、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案例

随着课改的深入,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现将我校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简介如下:

1、严格按照省制定的课表安排课程,每期开学初,对照标准课表,安排各年级课程节次,确保各科节次达标。

2、严格按学校的课表上课。为了让每位授课老师按课表上课,上课时执行登记制,上课时实行查岗制,下课后进行调查询问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好语数,更要了解多方面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3、开展大课间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及我校实际,安排晨会后的30分钟的课间操活动,以及最后一堂课后的自由活动,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时间达一小时,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每年一届的冬季运动会今年已是第九届了。运动会的开展体现了我校注重学生体质的健康,同时也反映了我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成果。

4、开展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经常性开展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如开展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六一活动,以及读书演讲比赛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知识,在比赛中锻炼能力,提升各方面素质。

四、政府投入带来校容校貌变化,引起教师、学生家长等的正面评价感言。

由于受场地限制,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不达标,但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我校改变了校容校貌。教学楼粉刷一新,更换了门窗,修建了厕所,既简单实用,又科学得体。学校勒紧裤腰带挤出经费更换课桌凳,平整校园操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的评价:我校教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日益上升。教学楼安装班班通后,会极大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

家长的评价:中心小学教师个个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尊重家长,关爱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放在这里学习一定会成才的!

五、留守儿童少年受关爱成长案例。

三年来,我校对每位留守儿童,老师们都倾注一颗爱心,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六(2)班王立壮同学是留守儿童,也是班级典型的“学困生”。一年级刚上学不久,父母离异,他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他交往。二年级的暑假和小伙伴玩耍时不慎至脑颅出血,经治疗后虽已痊愈,但耽误了一年的学习,复学后他给人感觉更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根据这一情况班主任陈正莲老师对他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基本上心中有了数。和家长、授课老师共同制定了帮扶计划。学校也多方协调,几年来共为他募捐资助约5000余元。现在的王立壮同学虽然成绩不冒尖,但也是班上的中上等生了。

五(1)班赵振源刚同学转来的时候,班主任王益俊老师未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人长得挺高,很结实,但上课很少发言,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可是不久,王老师发现他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篮球,说起篮球和体育,如数家珍。王老师就从他的这种爱好入手,让他当起了体育委员。他非常高兴,积极组织班里学生参加。整个人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做什么事都很积极,上课发言也很主动。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和2014年两届校冬季运动会上五(1)班分别获得了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我校还结合留守儿童实际,通过儿童节和重大活动等为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如唱歌、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一技之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从心理需求和情感上关注留守儿童,把此项工作抓出成效。

裕安区独山镇中心小学

6.侯营联校2011均衡发展总结 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东昌府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务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侯营联校与东昌府区第二实验小学对口教育帮扶。此举是促进资源优势补充,缩小校际差距,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受帮扶学校工作提高的重要举措。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充分借鉴东昌府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在第九学区领导的牵头带领下,两校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对方学校培训学习、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

3、负责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 其次,举行了“名师带徒”活动,侯营联校各学科教师与第二实验小学的名师结对帮扶。

第三、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东昌府区第二实验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11年10月27日至29日,我校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一行赴第二实验小学参加教研活动,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取了第二实验小学的吕慧丹、秦春霞等名师的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

 第四,第二实验小学秦春霞等名师利用周六的时间给全体教师进行教师礼仪培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五,双方同时再次商定:



1、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2、双方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

3、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第六,感受与启发:

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

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的资助,增强了发展后劲。

7.江苏颁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 篇七

江苏省日前颁布《县 (市、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 其中明确, 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 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10%, 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 多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年, 江苏省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改革示范区建设, 组织研制县 (市、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据了解, 此次颁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 围绕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并按比例流动、公办学校控制择校生比例、就近入学均衡编班、实施义务教育质量和学业负担监测评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明确了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据介绍, 这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力图引导地方政府深刻理解“义务”的内涵、在落实政府责任上下更大工夫;准确把握“优质”的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下更大工夫;始终坚持“均衡”的方向、在缩小办学差距上下更大工夫;不断强化“改革”的意识、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更大工夫;紧紧围绕“发展”的目标、在提升现代化水平上下更大工夫。

上一篇:管理伦理学下一篇:2018 年度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