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调查报告(12篇)
1.宗教调查报告 篇一
宗教调查报告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反映,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精灵神道,相信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天国和来世。当今世界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对于世界历史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已流传到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信徒,成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而这三大宗教之中,传播最广泛的是基督教。
对此,我在我们村的教堂进行了民意调查。在两千人左右的村庄中,有无视人在每周日参加礼拜,长期耶稣的救世主之歌,向耶稣倾诉内心的苦闷,同时表达他们心中的虔诚。在这五十人中有十二人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都是小学甚至小学没毕业;八人为四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中年妇女,他们有七人初中毕业,一人小学毕业。每个礼拜日,教堂就是这五十人欢乐的圣地。
人们信仰基督教无外乎对内心精神世界的安慰与吐露,在这五十人当中有四十二人是老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空虚寂寥的,子女多外出打工,所以没人陪伴,没人倾诉,于是就渐渐的信仰了耶稣。内心无依无靠是这些人信仰耶稣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还希望主能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平安,让出门在外的亲人都能够安心工作。也有的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有霉运(如收成不好,生意不好),想破除霉运的。从这些看,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富足,快乐。
基督教是一个强大团结的社会群体,共同的信仰让这些人走到一起,他们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但是,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在肯定基督教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它让人们接受命运,即使是不公。这就阻碍了人们现世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他们认为“最美的世界依靠神,最美是以神为原则”并且,宗教对科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科学和宗教始终都是对立的两种思想,宗教宣扬的神实际上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否认。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风格的建筑,雕塑,绘画等等,这些是人们研究历史及文化发展的重要的资料,也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宗教的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也 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对于促进人们之间和谐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宗教是伴随这殖民入侵来的,他们几乎是侵华势力的帮凶。那些传教士们甚至在帮助外国军队腐化人们的抵抗情绪,消磨人们的抵抗意识,因此,近代历史中,宗教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宗教政策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宗教发胀的规律。
2.宗教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研究,综述
本研究考察的范围限定在中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南部等汉族为中心的高校, 而对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因其少数民族聚居而几乎整体信教, 从而与前者信教状况有重大区别的地区不做研究。
一、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研究的综述
1、从信教人数的比例上看, 普遍存在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的状况, 不排除有地区较高。
湖北省对“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13所高校发放并回收的有效问卷2064份中, 只有184人信教, 占8.91%”;在河南省对“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商丘学院三所高校被调查的1958名大学生中, 只有152人信教, 仅占7.7%”;西安市对“1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的信教比例是6.8%”;福建省对“闽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大学三所高校的调查中, 有90%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 仅8%的大学生参加过宗教活动, 5%的大学生对宗教了解”。但是在广州地区大学生调查中, 信教学生比例相对较高, “在979分有效问卷中, 信教的有182人, 占19%, 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由此可见,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但从地区差异看, 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省份, 信教比例低, 而在信教人数众多的广州仔学生信教人数也多。
2、从信教动机看, 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好奇或者心理需求, 而非虔诚的信教徒。
从各地区高校的调查问卷中, 普遍显示出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非虔诚的信徒教。在信教比例较高的广州地区, 调查显示, 信教学生当中“经常参加的只有4%, 偶尔参加的有57%, 不参加的有39%。”;湖北省的调查问卷中显示, “60.91%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宗教行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为宗教的神秘性具有感性的美;沈阳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学生认为宗教对人的帮助主要是‘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 27%的学生则在遭受到挫折开始信教, ……从宗教中寻求和获得心理平衡和精神慰藉心理意识强”
可见, 大学生信教的感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 显示出信教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因此, 只要给予大学生及时适当的引导, 就可以避免他们信教。
3、从宗教选择上看, 佛教和基督教影响最大。
湖北省的一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问卷中显示:“信教学生中, 信佛教的占54.35%, 伊斯兰教者占19.02%, 基督教者占13.04%”;河南省“对调查的152名信教学生具体分析后得知, 信仰基督教的为79人, 其余73名学生信仰佛、道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西安13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信仰佛教的比例最高, 占信教人数的40.4%, 其次是基督教, 比列是23.8%”。其他地区高校也显示出相似的情况。
从以上数据看, 大学生信仰何种宗教, 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佛教在我国传播历史悠久, 且已经渗入到民俗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一方面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4、从认知水平上看, 大学生对宗教本质及宗教政策存在误区。
信教与不信教的学生都显示出对宗教本质认识的模糊性。信教学生大多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去选择宗教, 不信教的学生中大多数也并非正确完整地认识了宗教的本质、历史、存在原因及与科学的区别后才选择不信教的。“他们不信教的原因主要是不需要 (50%) 和不了解 (28%) , 接下来是‘我是党团员’ (13%) 、宗教不科学 (9%) ”[12], 可见‘因为理性认识到宗教与科学有本质区别才不去选择的所占比例甚少。另一方面“认为信仰宗教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有帮助的学生占39.92%”可见, 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消极作用的认识不够。
对于宗教政策, 很多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暗含着鼓励宗教信仰, 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党员可不可以信教。“像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这样的重点高校, 却有高达68%的被调查学生对此认识错误或者认识不清, 甚至在访谈中还有学生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
二、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研究的综述
本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因素、社会因素和高校思政建设不足等三个方面。
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大量的外国文化进入到国内。带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学生, 急迫地想主动了解西方文明。其中, 基督教文明以其神秘的色彩引起了广大大学生的吸引力, 他们开始阅读《圣经》以及与其相关的宗教书籍。此时,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部分学生就有可能认为已经成为基督教信徒, 甚至鼓励身边的亲戚朋友信仰基督教。
另一方面, 尽管文化的交流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但其中还有文化交锋的问题。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利用商品、在华教师和传教士等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其中一个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宗教信仰。
1、社会因素的影响
目前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 从封闭到开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鲜事物与现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 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 思想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在选择上呈现多样性, 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呈现更大的包容性。然后, 同时在信仰领域呈现空白。
3.宗教调查报告 篇三
一、重视教育,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感。宗教事务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认真把握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才能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教育大家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切实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对社会各界和信教群众要注重宣传教育的普及性、经常性,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内容,讲求宣传实效,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构建和谐浙江、平安浙江而努力。
二、健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执法主体、基层网络和宗教团体的建设。要针对我省日益繁重的宗教执法工作任务和市、县两级民宗部门合署办公、经费合用、编制偏少、工作条件落后等问题,加强市、县(市、区)民宗机构的执法主体建设,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加强基层网络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要围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三个载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确保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水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新形势的要求,健全宗教事务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完善与实施条例相配套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宗教事务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理乱建、滥建寺观教堂和露天造像等问题。
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良好氛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针对新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办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宗教工作,使我省宗教事务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意见,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4.宗教执法检查报告 篇四
关于我县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和《湖南省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汇报
永兴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我县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8月6日至9日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就我县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和《湖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乡、村三级宗教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了县级宗教事务管理主体建设,将原来的宗教办于2005年升格为正科级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核定编制5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宗教工作及抵御渗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宗教工作及抵御渗透工作的领导。二是各乡镇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法和统战工作的领导分管宗教工作,村级成立了宗教事务联络办,由村支部书记任宗教事务联络员。三是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的实现宗教界的自我管理,并协助他们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我县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成立以来,在调解宗教界矛盾纠纷、团结信教群众、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 1
以上措施,我县的宗教工作管理主体得到强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强,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二)强化宣传培训,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两个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县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学习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培训。多次组织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市、县举办的宗教工作培训班,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和党的宗教政策。“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6000余人次;二是广泛宣传。近四年来,我们共印发宣传“两个条例”的资料2400余份,发放到村组、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及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中,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同时,每个宗教活动场所都在显眼位臵张贴了“两个条例”原文,方便信教群众学习。三是把“两个条例”列为全县干部普法的重要内容,组织普法学习和考试,提高了各级干部对“两个条例”的知晓率。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各级干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法律意识,为贯彻实施“两个条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依法行政,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依法强化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首先,我们对宗教活动场所筹备设立和登记、举办大型宗教活动、改建或新建建筑物等宗教事务,严格依法进行了审批和监督。其次,督促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要求定期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有效杜绝了以教敛财、教财乱用的现象。再次,对宗教教职人员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了登记备案,纳入规范管理轨道。二是开展了宗教活动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组建了整治“两乱”(乱建庙宇、乱设基督教聚会点)工作领导小组,对“两乱”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使“两乱”现象得到有效遏止。三是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举行。每年我县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举办较大规模宗教活动时,宗教、公安等有关部门都会亲临现场,帮助维持秩序,保证了宗教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因举办宗教活动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四是积极抵御宗教渗透和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对于抵御宗教渗透和打击非法宗教,我们实行部门联动机制,民族宗教、公安、610办等部门相互配合,严密防范境外基督教的渗透,严厉打击法轮功、三元教等邪教和非法宗教。“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共处臵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事件4起,确保了全县宗教大局稳定。
(四)实行区别对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有序进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在我县分布广泛,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我们根据其特点,与一般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区别管理。一是从源头上进行管理。规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原则上不新建,已毁的一般不再重建,个别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确有必要重建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须报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
门同意后再进行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从事宗教活动。从而有效杜绝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无序建设的现象。二是严格登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登记条件和程序严格按照《湖南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操作,凡是未达到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上报和登记。《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县共登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16处,全部依法依规进行。三是严格落实民主管理。每个经登记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都成立了由信教群众推选产生并经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同意的民主管理组织,对本场所的民间信仰活动、财务收支及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确保了安全有序运行。
(五)挖掘宗教积极因素,引导宗教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正确引导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作贡献。一是加强与宗教界人士联系。采用多种形式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座谈会,积极引导宗教人士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二是保障宗教界人士政治权益。目前,全县有1名宗教界人士成为县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三是引导宗教界人士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人士支助孤儿和困难家庭,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我县宗教界支助了多名孤儿上学,并热心参与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为我县社会建设贡献了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法制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信教群众法制意识不强的现象还较普遍的存在,部分信教群众封建愚昧和迷信思想尚未彻底根除,法制宣传尚需进一步深入普及。
(二)基层宗教工作力量尚需继续加强。全县基层宗教工作力量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仍存在个别乡镇、村工作任务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导致一些宗教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
5.宗教问题调研报告 篇五
关键词: 湛江;宗教文化;发展状况
一、研究方法
1. 网上搜寻:在中国知网等网络上搜寻相关论文作了解
2. 问卷调查:针对湛江市的宗教发展情况,提出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包括信教人群的年龄分布、信教原因等。共发出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76%
3. 实地考察:参观维多尔天主教堂
4. 亲身体验、参与宗教活动:参与教堂晚祈祷、参加后坛村天主教徒聚会
二、研究过程及所得
1. 问卷调查
通过上网搜寻,我们了解到宗教信仰的含义,并找到了一些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问卷,我们参考这些问卷制作了一份针对湛江宗教信仰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经过一周的努力,我们得到了76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并对此进行了整理。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学历越高且年龄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人群中,他们对于宗教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的,虽然他们本人并不都是信教的,但他们并不会对宗教持着排斥的态度,或简单认为宗教就是迷信。不过在他们当中,正式信教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还是认为科学才是最值得他们去信仰的。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初步这样分析,这些高学历的人群,他们应该大多数都是在本国接受教育的,而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宣扬科学、真理等理念的,虽然我们中国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们是否信教,信何教,是与他们接受的教育内容,以及他们生活的国家的有关系的。如果他们所生活的国家的宗教意识是强的话,那么他们信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而年纪在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他们当中就比较多的会认为宗教信仰就是一个迷信现象,即使有些人的学历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与他们出生的年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他们的年代里,我们中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关系并不太如意,而且他们的年代距离殖民侵略的年代是很近的,加之建国初中央到地方大力鼓吹社会主义。因此,我们推断:由于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西方国家怀有敌意,并且他们可能存在着关于宗教信仰的一个误区。他们大多数人认为社会主义始终是的,那么他们就可能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宗教信仰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不太可信,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会认为宗教信仰是迷信的,他们很少信奉基_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然而,这部分人中很多都有烧香拜神的习惯,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教徒,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传统。因此我们不排除有信奉佛教和道教而不自知的情况。所以,我们无法很好地得出他们信教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能推断出一代人的信教与否,与他们所出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年代里国家的社会性质、阶级立场、教育内容等有关。
总体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信教的大多数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非常少,年轻人现在大多数追求的是科学、自由等。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湛江曾经有五十年时间是作为法国的一个殖民地,西方等宗教在这段时间自然是发展的比较好的,那么老一辈的人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就会大很多,他们信教的可能性也就大很多了。所以,宗教信仰与宗教环境也是有关的。
另外,在我们做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一些人在一谈到宗教的时候,会像遇到洪水猛兽般,坚决远离。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没能与他们做深入的了解,所以是什么原因我们并不能很好的了解。不过根据做调查问卷的人我们还是可大概看出一些原因的,学历、立场、环境、经历等都有可能是缘由。
以上的内容,必须强调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分析出来的,但由于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数据,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而且我们后来发现我们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跟我们在教堂得来的数据有较大的差距。
2. 实地考察
湛江天主教堂名叫维多尔天主教堂,又称霞山天主教堂,该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现为湛江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湛江市天主教爱国会会址及天主教湛江教区主教座堂。
根据行程的安排,我们来到霞山天主教堂参加了一次教会的晚祈祷活动,教堂在晚上6:30开门,虽然祷告活动是在晚上8点开始,但很多教徒是早早就来到教堂阅读圣经、唱诗歌。来到教堂的教徒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我们留意到其中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妇女,她一进门就对着耶稣像参拜,那种虔诚的眼神让我们敬佩不已。
晚祈祷的仪式并不长,主要还是唱诗歌,读《圣经》里面的故事等等这些常规的仪式,仪式大概进行了一个小时。仪式过后,我们向神父了解了一下关于关于天主教湛江教区的一些情况:天主教湛江教区成立于1990年,在地理位置上包括茂名市和湛江市;整个教区约有3万教徒,其中湛江市约有23000名,茂名市约有7000名;在年龄段方面,每个年龄段都有,其中中年人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教会当中;关于教徒信教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比较普遍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受家人以及朋友的熏陶影响的、个人遭遇逆境而寻求心灵慰藉的、也有的人先是对本教好奇想要了解,然后加入本教。
在与神父的短暂交流中,从他的每句话的言辞中可以体现到神父发自内心的对于天主教的虔诚,以及天主教教义中的“仁爱、义德”,他并没有像我们之前去到的佛寺那样无论我们问什么问题他都是把答案拉到宣扬佛教方面去了,神父他是非常客观而且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也许这也是亚洲文化里的“感性”和欧洲文化里的“理性”的区别。
3. 参与宗教活动
小组去过教堂后,听说第二天会有一个聚会,我们当然不愿错过机会,第二天饭后便坐车到了广东海洋大学,因为附近的后坛村有一个天主教教徒的聚会地。这个聚会地是村里的一间民宅,由神父向村民租用的。聚会地虽然不大,但是摆设很简洁,张贴了一些关于天主教的标语和标志,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在这里,每周星期四晚上都会进行一次聚会,主要成员是广东海洋大学信仰天主教的学生,人数不多。当天晚上,由于神父没空出席聚会,便由两个主要成员负责主持聚会,聚会的流程大体如下,播放一些关于天主教的歌曲,组织教众齐唱歌曲。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由主持人与耶稣进行心灵交流,向耶稣说出他们的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这一刻很神圣。要是有新教众加入聚会,便增加一个教众的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各教众对彼此有所熟悉。接下来,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圣经对人生有着深刻影响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主角在接触圣经前与接触圣经后的巨大变化,有了信仰,帮助他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使他们不断往目标前进,这陶冶了教众的性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众,使教众从心里信仰耶稣。观看完电影后,各教众分享他们的观看心得,这样便更好地了解各教众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参加了这次活动,让我们小组对天主教的聚会有了新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研究湛江宗教发展的状况。
三、个案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大四学生王同学,一名虔诚的基_督教徒,就是他带领我们去参加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接近湛江的宗教文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同学开始接触基_督教,当时是通过一位师姐了解到基_督教的相关情况。这一位师姐分享了信仰基_督教后的个人人生体验,介绍他参加了广东海洋大学学生一起参与组织的基_督教教会,该教会位于广东海洋大学附近的后坛村。在跟王同学交谈的时候,他谈到,现在的他还不是很投入信仰基_督教,认为宗教还是一个心理问题,而真正的基_督教徒会认为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但他说,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
基_督教徒相信,圣灵赐予他们超自然的荣耀,使他们在昄依上帝之后,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关联的新途径,由此他们便假定,自己对生灵词语超自然的荣耀的信仰被经验间接地证明了。这种宗教信仰使信仰者对周遭世界及其事物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反应,这反过来即成为信仰者假定圣灵存在的一个理由。另一方面,当信仰者自认为正在经历上帝的临在时,他们便认为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假定上帝就是他们所经验的东西是正当的。因此,在相信上帝向他们显现时,他们的经验直接证明了信仰上帝是合理的。
四、总结
6.宗教渗透调研报告3 篇六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接触大量信息需要我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并行流传,历史悠久。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一样,对于我国来说都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教,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不仅需要正确的民族政策,也需要正确的宗教政策。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淘汰与演进的。
最近,党中央把非法宗教活动作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与民族分裂主义并提,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十分必要的。
非法宗教活动,是泛指一切违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及自治区有关法规、条例和政策的种种宗教活动。具体说来,包括性质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出于宗教感情,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熟悉、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而进行的不带有任何政治企图的非法宗教活动。其主要表现有:(1)强迫他人信教,对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进行歧视,侮辱和打击;(2)未经批准擅自修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3)私办经文班(点),私带塔里甫;(4)利用宗教干预行政事务、司法、公共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和文化娱乐活动;(5)未经批准从事跨地区宗教活动;(6)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搞“教主”继承,派阿訇,强收宗教课税;(7)未经批准编制、印刷、销售宗教宣传品;(8)讲经布道散布错误言论;(9)天主教、基督教未经登记和批准私设活动点,自封传道人;(10)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未经批准擅自接受国外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11)外国人携带超出本人自用的宗教书刊、音像制品及其它宗教用品入境,在我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医院,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或擅自在我境内讲经布道;(12)宗教活动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及身心健康。如此等等。这类活动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矛盾也会转化。
另一种是敌对分子旨在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其主要表现有:(1)通过私办经文班(点),向青少年灌输反动思想,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分子;(2)攻击、漫骂甚至谋害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的领导权;(3)以讲经为名宣传“圣战”,蓄意歪曲经典教义,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4)编造、传播“圣人显灵”、“真主下凡”等谣言,蛊惑人心,破坏社会安定;(5)利用群众的宗教感情,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游行示威,冲击党政机关,搞打砸抢活动;(6)利用宗教建立反革命组织,制造**和**;(7)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政治渗透,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如此等等,以及其它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均属对抗性、敌我性质的矛盾。
这些非法宗教活动干扰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我区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近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已经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直接利用的一个重要阵地。事实告诉我们,哪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哪里就不得安宁。中央把非法宗教活动最为影响我区稳定的主要危害之一明确提出来,这是非常正确和很有针对性的。
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为什么往往要在宗教问题上做文章,要以宗教作为利用的工具?深究起来,这也是由宗教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的。宗教的特点很多,但敌对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主要是抓住宗教的如下几个特点进行加以利用的。
1、神圣性
2、盲目性
3、敏感性和狂热性
4、民族性
5、排他性
6、信仰性
由于宗教的上述特点,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划不清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而从事分裂和破坏活动的人常常是故意混淆这种界限,他们利用广大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通过大搞非法宗教活动,激发群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情绪,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最终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分裂祖国、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7.宗教调查报告 篇七
(一) 印度宗教概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印度宗教主要有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佛教等。印度宗教早期盛行的是佛教和婆罗门教 (印度教) 。与其他宗教不同, 印度教没有单一的创建者, 没有完整的神学体系和道德体系, 也没有中央组织。现代印度教由于受到其它宗教的影响, 在形式上更接近于现在意义的宗教。更能体现印度人民的生活方式。印度的佛教起源于印度的北部, 它主要流行于富裕阶层和上流社会。在释迦牟尼时期赢得了大批信徒。释迦牟尼逝世之后佛教逐渐衰败。现如今印度佛教的发展概况远不如远东诸国。
(二) 泰国宗教概况
泰国是世界上的佛教强国之一, 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泰国以起源印度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在泰国, 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仰小乘佛教。泰国宗教的最初形态是带有祖先祭祀内容的拜物教, 稍后传入了佛教。在泰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佛教与印度教往往是相互支持的”。这就反映出泰国古代的宗教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但也融合了原始祖先崇拜、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特点。佛教在泰国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泰国宪法规定:“国王需为佛教徒, 且为佛教之最高赞助人。”
二、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
(一) 印度宗教对印度文学的影响
就印度民族来说, 宗教和文学一体化是印度民族的一大文化特色, 宗教作为印度民族文化体系的思想核心, 对印度文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宗教对印度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文学内容的宗教化。所谓的宗教化就是文艺内容的泛神化思想, 即“文学作品的内容在整体上充满神话色彩, 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加以神话化”。印度宗教包括两个体系: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体系、佛教体系。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 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其信奉的圣典《吠陀》在印度文学遗产中, 是规模庞大的文献, 是吠陀教 (婆罗门教的前身) 的文字依据, 是婆罗门教正式经典, 而其本身又是文学创作, 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主要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等, 其内容是关于诸神的颂诗、祭神祈祷词和祭神仪式。印度宗教文学的又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形象的泛“众生”化。众生是印度宗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特别是人和诸种动物。在印度人独特的宗教观影响下, 印度文学从神话史诗时代开始, 一直将“众生”形象留在文学中。
(二) 泰国宗教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小乘佛教在泰国的传播过程中主要呈现两个重要特点, 即既同印度教、大乘佛教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结合又与当地原已存在的各种宗教并存和合并。宗教和文学就是血与肉, 灵与魂的彼此对应。泰国的宗教对泰国的文学尤其是泰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泰国宗教对泰国文学的影响首先主要表现在宗教对泰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上。作为泰国人撰写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三界经》是根据数十部宗教著作编纂而成的。宗教对泰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可谓是既广又深。在泰国王朝成立之后, 泰国确立了南传上座部为佛教之后, 统治者和僧侣都专注于创作宗教文学。泰国的古代文学大多是宗教文学。其次, 宗教对泰国文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民间文学、寺院文学和神话故事等文学题材的影响。在阿瑜陀耶时期, 出现了大量的按小乘佛教教义加工、改变的故事。在泰国历届描写宗教的诗文数不胜数。由于泰国佛教追求自我解脱, 主张远离尘世。又使得泰国文学呈现出一种追求和赞扬真善美的艺术形态。
三、印度宗教文学对泰国宗教文学的影响
泰国的佛教源于印度佛教的一个分支——小乘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 。佛教传入泰国的过程中在结合自身宗教特点发展的前提下又大量的保留了印度宗教的特点。而宗教又作为一种宗教国家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对一定时期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着或深或浅的影响。印度的宗教文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对泰国的宗教文学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印度宗教文学对泰国宗教文学的影响首先则主要体现在对泰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上。素可泰王朝时期, 泰国古代文学兴起。其最具代表性的一步作品, 即《三界经》, 它对中世纪的泰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三界经》是一部根据30部印度教和佛教的宗教著作编纂而成的著作。是泰国宗教文学对印度宗教文学内容的首次借鉴。其次, 印度梵文为宗教界和王室人士必学, 并且是进而学习文学、哲学、美学的基础, 阿瑜陀耶时期, 泰国的民间文学和寺院文学都得到了发展, 僧侣在接触和研究佛典的过程中他们又往往把印度佛典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性较强的经典, 从巴利文和梵文译为泰文, 为泰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结语
总的来说, 印度宗教文学对泰国宗教文学的影响甚早且大, 在公元初整个泰国文学之始就深受印度文学尤其是印度宗教文学的影响。近古时期, 泰国宗教文学受印度宗教文学的影响有所深入与加强, 宫廷文学, 世俗文学都深深的打上了印度佛教文学的烙印。但是近现代以来, 印度宗教文学对泰国宗教文学的影响有趋淡化之势, 可是由于印度宗教文学的某些影响已深深融入泰名族宗教文学之中成为一体, 不可分割。不论印度古代的名著还是近现代的名人佳作都开始在泰国直接译介;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从素材、文体、创作手法等方面的仿效借鉴已转到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深层次上表现出来。可以预见印度宗教文学某些深层次的影响仍会较长期地在泰国宗教文学中存在下去。
参考文献
[1]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
[2]王冬梅.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 (2) .
8.马礼逊学校的宗教教育与宗教影响 篇八
关键词:马礼逊教育会;基督教;圣经;宗教影响
一、马礼逊学校的宗教教育
马礼逊学校(Morrison School)是新教传教士设在中国本土的第一所教会学校,1839由塞缪尔·布朗(Samuel R.Brown 1810-1880)在马礼逊教育会(Morrison Society)主持和资助下创办。
马礼逊教育会虽为新教传教士主导创立,但在其资助目标中并未明确要求学生成为新教信徒。马礼逊教育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如同基督教徒开办的其他学校一样,各学生在教师辅导帮助下必须完成《圣经》课程,但是否接受基督教信仰不作为学生入学的必要条件②。布朗在正式成立马礼逊学校后秉承教育会宗旨,并不因其对《圣经》教义的接纳程度影响学生的入学。
马礼逊学校正式授课开始,布朗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圣经》,并且辅导学生学习理解《圣经》教义。同时布朗也在年度报告中再次强调:“如果目的是强制学生接受圣经教义,那么将收回圣经。《圣经》是人类自由的证明,因此它也就否认了任何人强制他人接受的权利。”③
在宗教学习的同时,布朗试图用学生对《圣经》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中英文水平和道德素养。马礼逊学校要去学生在每个星期日早晨集合,集体学习《圣经》的中英文讲解,英文水平高的学生被要求背诵英文,英语学习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背诵中文版的《圣经》;当晚学生需要一起反复朗诵中英文版的《圣经》,一起进行祷告和聆听宗教音乐。布朗希望学生在长期的《圣经》学习中认识到对自身、同胞以及上帝的责任,奠定学员基督教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④
二、马礼逊学校的宗教影响
学校组织学生对《圣经》的学习和定期举行的祷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宗教信仰。
《中国丛报》刊登的马礼逊学校学生英文习作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宗教观念的影响。第5篇以“圣经”为标题的作业中,作者述及了《旧约》和《新约》的历史、内容以及发行情况。在文章最后作者得出了“除了圣经以外,一切其他的宗教都是错误的”的观点。在表示对基督教教义的认同的同时,作者表现出对中国传统信仰的反对。作者认为“现在中国人因为信仰错误的神变得疯狂,我希望我们能对这些人公开传播《圣经》。从以上考虑,我们有必要重视圣经的影响,这是人类利益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⑤
家长对马礼逊学校以及在华传教士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在第七次马礼逊教育会年度会议中,布朗提交的报告中提到,第一个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学生家长曾经对学校提出质疑:“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为我的孩子提供食宿和教育,而一分钱不收呢?我们一开始感觉这其中一定暗藏着什么不好的阴谋”。在布朗提交该份报告的前几个星期,仍然是这个家长对布朗表示:“我一开始对你们教他们的宗教心有余悸,但现在宗教使得他们变得更好了。虽然我们国家的传统禁止我信仰这个宗教,但我个人相信这个宗教是真理的。”⑥
结语
马礼逊学校提倡宗教宽容原则,但学校对宗教的宣传与基督教道德准则的引导贯穿着教学的始终。在学校宗教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及其家长对基督教教义及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新教传教士在华传播基督教文化的目标。
注解:
①孙尚杨:《基督教与明末儒学》,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5页。
②Proceedings relat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including the Constitution,names of Trustees and members,with remarks explanatory of the object of the Institution,Chinese Repository,vol.5.
③Fourth Annual Report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September 28th,1842,Chinese Repository,vol.11,P554.
④S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September 24th,1845,Chinese Repository,vol.14,P481-482.
⑤Remarks on Specimens of literary composition written by pupils in the school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and exhibited at its annual examination,November 24th,1845,Chinese Repository,vol.14,P515.
⑥S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1845,Chinese Repository,vol.14,P473.
参考文献:
[1]E.J Bridgman.The Chinese Repository.1832-1851,reprinted by Elibron Classiss,Adamant Media Corporation,2005.
[2]E.J Bridgman.Annual Report of the Morrison Society,Chinese Repository,1836-1849.
9.宗教工作调研报告提纲 篇九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宗教工作面临的情况日益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尤其是今年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杂音、噪音明显增多,境内外敌对势力变本加厉进行捣乱破坏活动,保持社会稳定局面面临种种挑战。为了掌握林州市宗教工作情况,发现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拟对全市宗教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找出解决办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调查对象
全市宗教场所,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向群众发放纸质问卷,收集群众关于宗教活动的建议。
2、走访调查—走访宗教场所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管理机关及行业代表,获取更丰富、深入信息。
3、资料调查—查阅图书馆资料、网上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各乡镇、街道宗教活动基本情况
1、宗教场所基本情况;
2、宗教教职人员基本情况;
3、信教群众人员构成情况;
4、宗教活动形式基本情况;
5、乡镇领导对宗教工作的建议;
(二)村(社区)宗教活动基本情况
1、村、社区宗教场所情况;
2、信教群众人员构成情况;
3、宗教活动经费运行情况;
4、宗教活动在村(社区)中的影响;
(三)宗教场所组织与管理
1、各宗教机构组织情况;
2、宗教机构日常管理;
3、宗教场所财务运行情况;
4、宗教活动对外交流、发展及影响;
5、宗教活动的积极意义;
6、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的认识;
(四)宗教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1、近年来宗教工作政策;
2、林州市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3、宗教政策在群众中反映情况
五、调查安排
1、时间安排。计划7月20日到9月20日期间,调研全市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
2、经费预算。经费主要包括餐费、交通费、办公费,调研分两组8人,经费预算1万元。
3、资料整理。9月10左右,梳理、分析调研资料、数据,形成调研报告草稿。
10.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篇十
班级专业:13级历史学2班
姓名:陶金龙 学号:2013139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地方,而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然而,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这使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寄托。
云南少数民族成分多,而我也是地地道道的云南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因此选择我的家乡——云南作为此次调查的地点。
一、云南民族及宗教信仰概况
1.云南民族众多,有2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2.宗教派别齐全,世界五大宗教都有广泛传播。
3.跨境民族多,有16个跨境民族,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繁杂。
这些概况决定了云南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群众性的相互交织,但是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是云南民族宗教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也是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
也有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对云南的宗教发展情况以及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经过有关文献的查找,姚顺增在《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认为,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是存在的,在客观上使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无形中在逐渐缩小,追求向往的东西日趋一致。高志英在《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中认为云南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宗教、民族无小事”,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首先要继承云南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既重视境内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的和睦相处,又重视与境外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友好往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激发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边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云南多种民族多种宗教的并存交融
经过一些学者专家的调查,还有我对一些有关文献的阅读,发现云南的宗教发展的确有着自身的很多优点。
1.26个民族分别信仰的多种宗教和睦并存由于历史、地域、民族诸原,云南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宗教形态最为多样的省份。
除了各少数民族各种传统宗教(原始宗教)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五大宗教均有传播。其中,云南佛教按所用经典的语系分类,又包含了梵文经典系佛教(又称印度密教或云南阿咤力教)、汉文经典系佛教(又称汉传佛教或汉地佛教)、巴利文经典系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藏文经典系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四大派系,使云南成为别具特色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云南除宗教门类齐全之外,每一种宗教内部又有诸多支系和教派,比如云南道教主要有天仙派、龙门派、全真派。云南伊斯兰教主要有格底目、哲赫林耶、伊赫瓦尼三个教派。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宗教类别,却能够和睦并存、共同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可以说是罕见的。
这就是云南在民族宗教问题上值得骄傲的地方。
2.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甚至同一家庭内有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在云南,在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甚至同一家庭内部也有信仰多种宗教的。
除了回族是单纯信仰伊斯兰之外,其余24种少数民族在普遍信仰各自的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分别接受了两种以上其他宗教,形成一种宗教被多种民族信仰, 一种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形。这就造成同一地区,宗教类型众多,,宗教派别也众多的情况。
3.同一民族信仰的同一宗教吸纳融合多种宗教而有多源、多元之特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宗教、各个教派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并行不悖。以丽江地区为例,东巴教和藏传佛教、佛教和道教、佛教和喇嘛教、显教和密教以及儒、释、道的合流交融。
(1)东巴教和苯教、藏传佛教。东巴教是纳西族原有宗教,早期受藏族苯教影响,明末清初藏传佛教传入,有的东巴画幛就直接请藏族喇嘛画师画。丧葬是纳西族民间最重要的活动,在永宁地区,巫师达巴(即东巴)和喇嘛共同举行法事。
(2)佛教和道教。明代白沙壁画中,佛道合流表现得很明显,如大宝集殿西面佛龛后壁“如来佛会图”,上层为小佛坐像;中层为道教的帝君、天女、神将等,下层画的是和尚、帝君、天女之属。
(3)佛教和喇嘛教。丽江福国寺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是纳西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佛寺,被徐霞客誉为“丽江之首刹”。木氏土司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改为喇嘛寺, 为丽江喇嘛寺之始, 这种和平的蜕变, 说明了两者之接近和交融。
(4)显教和密教。永宁喇嘛寺平时可以广泛结交阿注, 这正是受密教的影响。(5)儒、释、道合流。丽江佛教有和尚, 道教则无道士, 文人则尊孔、兴庙学, 各教教徒或信徒, 都对孔子、释迦、玉皇毫不敢怠慢, 而且在城乡业余洞经会(坛经班)中, 既有文人、道士、佛教徒共同参加, 也可同场挂孔子、释迦、三清神像, 并陈金刚、明圣、普门品等经书, 互不矛盾,互不干涉, 合三为一。
总之,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儒教等相继传入后,与东巴教并行于纳西族社会,形成宗教信仰的多元格局,出现了诸教寺庙融为一体、不同宗教教徒同堂和平共处的文化现象。多种宗教在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当中的和睦并存, 源于云南各民族对诸多宗教信仰的宽容、认同和吸纳,反过来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三、云南各民族宗教信仰中的不和谐因素
在云南多种民族多种宗教的发展历程中也不尽然是一派祥和景象,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诸多教案就是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交织在一起之后发生的。在个别地区,也存在过同一宗教派别内部各教会之间的矛盾。
解放以来,由于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消除了各种宗教及教派、教会之间产生激烈冲突的基础,虽然宗教门类之多,其下各支系、教派之多在全国所罕见,但各宗教、各教派之间总的发展趋势是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和睦并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一,局部地区宗教活动管理混乱,一些地方宗教活动频繁,宗教节日、教堂落成等宗教活动规模扩大,对社会影响力增强。其二,个别地区和民族中出现非法(或非正常)宗教传播问题。四、一些对策
云南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分析云南多民族多宗教和睦相处之原因,,首先是在云南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各民族多样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的,也是基于社会制度变迁,党和政府实行切合中国实际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江泽民说过“宗教、民族无小事”,在民族众多的边疆地区尤其如此,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不但关乎社会稳定,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换言之,没有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建设边疆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该:
1.提高宗教与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法制建设方面,引导各宗教加强自我管理,使宗教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3.坚持在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下的改革开放,在重视对跨境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的同时抵御宗教渗透。
4.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根本上抵制宗教渗透,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
11.科学的?宗教的? 篇十一
一九九二年,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了李宏如先生的新作《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此志独辟蹊径,以科学精神为统率,立足于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尤重介绍五台山佛教的当代变迁和现状,统古详今,是一部富有现代精神的今志。
山不转人转。万历至今四百年了,五台山佛光依旧,而两部山志却是旨趣迥异了。
康熙是一个颇有科学精神的皇帝。他在御制《清凉山志》序中曾给山东下过一个意义:“山之有志,所以纪形胜,述建置,载艺文,俾后之人有所稽考,往迹旧闻,不致湮没。”(第16页)然而他所序的这部山志,却似乎抗拒了这道圣旨。古志总分十目八卷,合计十五余万字。依康熙之标准,至多只有描绘五台山的地理、寺庙,或记载历代名人事件和诗歌的四卷,较为合题。而其余那些专门叙述佛教中的不可思议境,或文殊现身,启悟俗众;或菩萨投珠,高僧出世;或凡求圣应,得心应手;作者以文殊、狮子、神灯、天神、仪仗等西天神迹光怪陆离的变化构筑了一个生动美妙而又公正真挚的佛国世界,使芸芸读者不由心向往之。即使是介绍五台山地理历史的部分,也充斥着神话传说,在知识方面较为简略而无足于用。例如,卷二在介绍东台名胜“枣林”时写道:
枣林,台之东北。元魏永安二年恒洲刺史延庆因猎至此。仆夫四人,逐一白鹿,偶见大宅高门,鹿即窜入。有一长者,须发皓然,拄杖而立曰:‘鹿乃我家所有,卿何妄逐?’仆曰:‘我不用鹿,饥困奈何?’翁指东林枣方熟。四人就林而食,囊之归,进枣延庆,庆怪之。复迹寻之,遂失其所在。(第18页)
显然这类的胜迹介绍,已是典型的佛教喻世故事,很难说有什么科学价值了。
今志则恰恰相反,它也分十目,计十七余万字。读后慨叹康熙之序似为此志专作。全书除台顶与憨山、寺院分布、历代名僧、诗歌、神话故事诸目与古志大体相应外,新添五台山与繁峙的关系、历代佛教概况、佛教僧团组织、佛教宗派、佛教音乐五目,综合起来,从自然条件、设施建设、制度文化、宗教精神诸方面完整体现了“纪形胜,述建置,载艺文”的要求,在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今志中最有价值、科学性最强的部分是“寺院分布”一目。是目以七万余字的篇幅,根据作者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将繁峙县内所能找到的寺院一一著录,合计五十六座现存寺院和一百二十六座古寺遗址。每寺必详其方位、沿革、交通、设置、兴废、传说及雕塑、壁画、碑刻、音乐等,并指明其文物价值和保护情况。我们试比较两志关于北台“公主寺”的介绍。古志全文为:“公主寺,台西北谷,元魏第四诚信公主出家建。唐有民掘得尺璧,献武则天,下敕重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第50页)今志则逐次说明是寺原建在距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山寺村,明朝迁至空如村,即今公主村。现占地四千平方米,有殿堂房屋四十余间。最有价值的建筑是过殿、大雄殿。在介绍文物时,不厌其烦地一一抄录了大雄殿内壁画的题榜,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记载了该寺一九八九年、一九九○年两次文物被盗的情况,最后说明现在有一个和尚居此。全文详达五千字。
该目还以浓彩重墨记录了解放以来每座寺院的兴废。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五台山僧俗以生命保护佛教文化的事迹,在书内多有反映,感人至深。有关寺院现状的内容,则最为引人入胜。如在写北台“秘密寺”时,就讲述了一个正在进行的故事: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二日(农历辛未年腊月初八),有和尚素宗入秘密寺闭关修行。他被锁在半山腰一个不足五平方米的山洞里,不与外人接触,专心务道三年。洞下有和尚为其护关,并提供衣食。作者称,至发稿时,修行已达三个月,进展顺利。闭关是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需要极高的耐性和适当的修行手段,古时盛行,今天已经很少见了。像这类活材料的大量引用,无疑夯实了此书的科学和历史价值。可以说,今志中有“寺院分布”一目,即足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世了。
如果说,古志的优长在于借著五台山的自然、历史展现佛法的大慈大慧,劝导民俗,那么今志则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台山佛教的科学记录。
在科学性上,今志显然超过了古志。但人类的文化,却从来都不只是科学的道场。宗教也有它不可或缺的席位。古志中那些扑朔迷离的宗教神迹,或许甚少科学价值,但却常常是宗教传播的方便法门,也是佛教现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古志在“高僧懿行”卷中,介绍了六十八位彰嘉清凉圣境的佛门大德,其中多有出神入化的异相。概括起来,约分三类:一是出生。其母多有梦,或谒佛祖菩萨;或有神人授珠,或见莲花入怀,等等,遂生大智慧。二是悟道。多精勤修持,感天动地,终有神人点拨,朗见佛性。元魏时僧人灵辩的解悟颇有代表性:
熙平初,顶戴华严经,日夜行道于五顶之间,足破血流,曾无少怠。如是三载,精勤如初。一夕松下坐,忽尔心光凝湛,见异比丘摩其顶曰:‘子勤苦且久,当以信心,入三摩地矣。’自是若梦忽醒,一切文字,触目冰释,造论一百卷,以释华严。(第55页)
三是寂灭。佛教不怕死,然重视死,死是转世的环节。高僧值此关口,大多洞若观火,胸有成竹,由生入死,宛如行云流水,了无滞碍,绝无俗人之恐惧、贪恋、挣扎之类。设若禅境甚深且风趣者,或显异相戏谑。如唐隐峰和尚,“将示寂时,先问众云:‘尝见诸方坐卧迁化,还有立化者无?’众云:‘有。’师云:‘倒化者有否?’众云:‘未有。’师乃倒立,亭然而化,衣裳顺体。”(第64页)
这类佛教的神迹故事鲜活生动,禅意盎然,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易读易讲,宜于传播,折射出作者的宗教理想,体现着佛法劝善止恶的精神,潜移默化,是佛教道德教化的重要形式。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宗教传播,乃至当代的道德建设,都不无启发。
古志中还记载了许多佛家的机锋棒喝,体现了佛教思维的特点,构成了全书内在的精神魅力,其中也多有难解之谜。例如“菩萨显应”卷有如是记述:唐代天著和尚在金刚窟遇一老人,弊巾服,牵牛而行,与之交谈,频藏暗机。无著问老人:“此间佛法,如何住持?”老人说:“龙蛇混杂,凡圣交参。”又问:“多少众?”老人答:“前三三与后三三。”无著无语。最后童子送他出来,无著又问童子:“前三三与后三三,是多少数?”童子说:“金刚背后的。”真是佛法大意,非凡夫可测,无著茫然,我们更糊涂。后来这段传说广为流传,并成为历代名公题咏的素材。宋代张商英有“前后三三知者少,衲僧到此甚徘徊”之句,李师圣则悟出“从来昏迷如梦回,前三后三慎莫取”。到明代,高得裕仍在和咏“要知前后三三语,须把玄机叩两端”。
读今志,颇似在读一篇五台山佛教博物馆的解说,虽然文字清通,叙述晓畅,也不乏五台胜境和佛教现状的生动感受,但终是隔岸观火,冷暖无觉。我们面对的是古董,我们获得的是客观知识。翻开古志,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宗教情怀。在书中,五台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自然流露着文殊菩萨的无垠智慧。读者也随之沐浴在五台山的佛光法雨之中,会心契悟着佛法大道,自己最终也化为清凉水畔的一株小花。
简略地说,古今两志,一是宗教的,一是科学的。我们从作者和时代两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古志作者释镇澄,明万历时代高僧。俗姓李,字空印,北京宛平人。十二岁出家,十三岁即诵《法华经》等,十九岁受具足戒。学富五车,尤长于华严,曾在五台山壁观三年。一生著述甚丰,曾著《物不迁正量论》,向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流的思想家僧肇(三八四——四一四)挑战,引起轩然大波。作为佛门高徒,释镇澄修志的目的在自序中说得明白,即“昭化后世,开觉生民”。因此他的志书所长也不在资料性上,而是借花弘佛。在写作上,他只是综理前人旧作,很少实地考察。
今志作者李宏如,世居五台,久慕法雨,对佛教及五台山怀有深刻的理解和尊敬。但他是教外人士,曾司繁峙县长,现任县政协委员。他编志是为了“调查一些现存寺院,为有关部门提供史料”。(见《后记》)为此,作者历时七八年之久,足遍二十一个乡镇数百个村庄,采访无数老农和僧侣 ,或记录、或捶拓、或录像,终成正果。此志也成为旅游者和研究者的可靠向导。
从时代上看,明清两代正是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清朝,皇帝垂睐,青黄共处,五台山成为护国民的首要道场。信仰者众,僧才也多。古志着重教化信仰,自有其缘。本世纪以来,在唯物主义无神论和唯科学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佛教无疑在走向衰弱。近十几年来信徒人数的增加,更显僧才之缺乏。以至于一部佛教山志,也出自教外人士了。“志属信史”(章学诚语),从古今五台山志的变化,我们不正真切地体会到佛教的现代困境么?
当然,佛教在现代并不曾死亡。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创始者叔本华及重镇海德格尔等均把佛教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佛教的空观智慧成为他们克服西方科学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利器;以铃木大拙为代表的日本佛教,则致力于般若智慧的西传,佛教成为打通现代东西思想的津梁。随着中国社会的繁荣,中国的信佛人数也在迅速增加着。但佛教真正要延续、要复兴,就必须洞开其无垠胸怀,无法无我,融化现代科学的精神。今日之僧才,当不同于古之僧才也。
文殊是佛教智慧的化身,五台山也是智慧之山。那么,一部理想的五台山志也应当是大智慧的:既科学,又宗教。
我们期待着。
12.宗教调查报告 篇十二
通过对我院及周边高职学生的宗教信仰调查, 高职生对宗教信仰具有好奇性、随众性及混沌性的特征, 故对宗教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必须以对话为基本手段, 遵循思想教育原则、重视心理疏导、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等。除此之外, 还要改革创新当前思政教育模式, 切实树立起立场鲜明的旗帜,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同时结合我们医学生的实际,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 信教现状
我们在护理学院的学生中进行了宗教信仰的排摸, 从信教人数上看:4000名学生中有85人信教, 占2.1%。从信教选择上看:基督教84人, 占98.8%伊斯兰教1人, 占1.2%。这85个学生对宗教信仰认识表现出三大共性:第一, 严重的好奇心, 这些学生不了解宗教, 只是觉得为何身边有人那么痴迷宗教, 于是想探个究竟, 也就走上了信仰宗教之路。第二, 盲目的随众性, 这些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的耳濡目染, 觉得信教也未尝不可, 于是也就信教了。第三, 认识的混沌性, 其实好奇和从众都是认识上模糊, 整个人处于混沌状态, 他们不清楚诸宗教之间的区别, 以及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到底有何意义, 等等有关宗教的问题。
2 现状分析
那么造成学生信教及对宗教的认识不足, 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可以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去分析。内因就是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当代大学生思想异常活跃, 个性非常张扬, 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存在的意义或精神的寄托, 而宗教的存在则让一部分人得到了精神的寄托, 获得了人生精神的支点。人类的意义追求和精神需要是宗教信仰产生的内在动因。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经济、就业等问题造成大学生的困惑, 感慨人生苦闷。当人遇到挫折和失落时, 就会导致心境复杂, 会不自觉的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比如, 当大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恋爱受挫、就业失败时, 往往会思考人生的一系列问题, 追问人生价值和意义何在。如果此时大学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可能就会动摇他们在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无神论信仰, 转而诉求宗教, 寻找生命的价值, 在宗教意义上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产生心理皈依, 形成宗教情感和宗教认同, 最终就有可能形成宗教信仰。受到熏染, 日后信仰宗教更多的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 和心理慰籍, 以缓解各种原因造成的孤独感、失落感等, 同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末, 好奇、逆反心理, 从众心理特征也让他们觉得宗教信仰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
造成外因的主要因素有: (1) 社会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与外界交流增多, 多元价值观冲击着以往单一朴素的的信仰, 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的倾向。而价值体系的多元结构, 势必会导致一元化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和解构, 造成价值观体系的紊乱, 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 进一步加剧人们在信仰上的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在多元的文化价值时代, 多元与一元不是简单、外在地对立和排斥的, 而是相通、共生、良性互动的关系。再加上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所包含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2) 学校因素:高校的思政教育重灌输, 内容、方法简单化, 针对性不强, 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宗教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社会存在有物质层面的, 也有认识层面的。任何宗教思想都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 其背后一定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实际的生活学习等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 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由认识层面偏差所引发的问题, 又不能着重从思想认识的层面进行教育, 而偏重于意识形态的说教, 而把“人”放在一边。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理想和现实矛盾时, 就易导致学生理想迷失, 走向宗教。 (3) 家庭因素:受家庭影响, 从小开始信教。此外, 特殊的家庭环境也是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甚至是终身的, 有些家族有信仰宗教的传统, 孩子自然也会遵循其传统的。
内因决定着外因, 外因是内因的诱导, 当内外因共同作用时, 大学生的走上宗教信仰之路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内因这个重点, 关注外因的作用, 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对有宗教信仰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3 管理策略
高职学生的宗教信仰既有社会人员宗教信仰的共性, 又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那么我们就要抓住学生在学校的特点对症下药。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宗教对话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里的管理的不是一种单行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指导, 而是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确保国家大政方针的方向, 二是学生、师生个体之间的民主平等, 三是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当我们确保这三个特点之后, 就可以利用恰当的时间, 合理的安排人员, 运用适当的形式来进行宗教对话工作。
3.1 重视三个时期的对话
期初、期中、期末。学期是大学生宗教信仰特有的时间因素, 宗教工作要常抓不懈, 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期由于其不同的特点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和研究。期初, 学生带着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尚未完全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 甚至有的学生违背宗教政策, 在校园里偷偷宣传宗教, 因而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排摸, 了解情况, 在原有的宗教信仰学生登记表的基础上, 完善建档, 做好跟踪。随着学期的推进, 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许有些许改变, 加上期中需要进行教学检查的, 对宗教信仰学生的信仰与学习问题需要关心。而临近期末时, 学生渴望着假期的来临, 思想上有着波动, 宗教信仰的冲动亟待爆发, 因而需要给与他们很大的关怀。同时又要做好他们在假期宗教信仰的一些预防措施, 以避免他们走上邪路。
3.2 抓好三支队伍之间的对话
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干是开展有效对话的三支队伍。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 是学生的最亲密接触者, 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班干又是时刻伴随在学生左右, 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见证者, 是学生和教师的中间人、联络员。我们需要这三支队伍深入校园、教室、寝室。宣传教育我国的宗教政策, 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 与宗教信仰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话, 排解宗教情结, 帮助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3 运用三种形式的集中对话
例会、班会、每月班主任会议是集中力量对话的好时机。会议既是对过去的总结, 又是对未来的设计, 每周的党总支例会既要总结以往的不足, 又要设计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同时居高临下, 统筹规划班会和班主任例会的内容。当然会议只是布置, 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同伴、同乡群体的对话作用, 因为他们由于地域关系, 信任度很高, 因而同伴和老乡彼此之间容易敞开心扉的对话, 这样的效果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 对于宗教问题, 我们不避讳、不打压, 而是平等的对话, 这样才会使模糊的问题清晰起来, 更有利于认清宗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4 展望
宗教有着几千年的流传而不衰落, 有着其自身的原因, 宗教信仰不仅仅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 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需要深入的进行个案访谈、调查, 以及背景分析, 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信仰宗教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两点展望。
首先,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来及时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生理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要刻苦钻研, 拓宽知识面。更多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盲目信教的从众心理。细致的了解并真正掌握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心理本质, 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指导, 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而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高校要经常研究所面对的德育对象, 正确对待同学们在学生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及时地加以引导。在大学生遭受挫折时, 尤其要从心灵深处予以关怀, 使他们不至于去向虚幻的神灵寻求庇护, 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时候, 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其次,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为个体的价值和行为选择提供参照系, 而且对生活其中的个体具有软约束力, 促使个体接受并践行相应规范, 否则会受到群体和舆论的排斥, 校园文化环境的积极因素满足了个体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并形成文化诱因, 成为个体内化并践行思想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 (3) 校园文化环境为宗教之间、宗教与非宗教之间提供了平台, 而“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 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 是非问题, 不但是没有效率的, 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 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4) 只有平等对话, 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 社会各界要做出努力, 平等对话宗教,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就会大大加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宗教教育,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使大学生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 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 客观解析宗教对主体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 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问题, 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宗教信仰是大学校园客观存在的现象, 如何应对校园宗教是摆在所有教学及管理人员的一个问题, 进行宗教对话是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宗教,对话,和谐校园
注释
11 方立天.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4.
22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9.
33 张耀灿, 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08.
【宗教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宗教调查报告——2012年08-20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07-30
党性自查报告宗教12-29
宗教工作调研报告08-18
纪委宗教工作自查报告01-14
汉族的民俗宗教读书报告08-30
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品位与格调11-07
宗教与文化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