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2024-08-29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12篇)

1.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一

2011年,最引人注意的关键词恐怕就是物价了,可谓是“谈价色变”。通常所说的物价其实就是生产价格,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这种哲学解释过于专业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谈物价当然是谈生活中购买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

物价在2011年的涨势令人惊讶,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到了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更是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CPI,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从今年一月到七月,我国cpi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5%以上,因此可以说,我国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代。通货膨胀对普通大学生具体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次调查,对于物价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我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这个集体来看整个物价变化。大学生作为普遍高素质的一群人,他们的评价相对是客观真实的,对于社会各种问题的思考也会较为深入,大学生虽然没有固定工作取得收入但同样能够牵扯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故作为研究对象。此调查不对物价为何上涨作为研究目标,仅对物价上涨对普通群众的影响调查。以下是其中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当被问到每个月的生活费时,有41.2%的同学每个月生活费在700到1000元,即将近一半的同学每个月可支配现金为700到1000元。而这些生活费几乎都是来自父母,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通过奖助学金或勤工助学等方式挣取生活费,当然大部分生活费仍然来自父母。大学生这个群体,每个月可支配现金数额是一定的,所以对物价的感知程度会比较高。

在被问到每月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多项选择问题时,除了必不可少的食品外,72.5%的同学选择日用品,接下来是娱乐(49%)及学习(47.1%),再来是服装(25.5%)和交通费(25.5)。在近来你觉得在你的消费中,以下哪些消费品的上涨的幅度较明显的问题中(多选题),84.3%的同学选择了食品,41.2%的同学选择了日用品,接下来是服装(35.3%)、娱乐(23.5%)和交通(15.7%),最后是学习(11.8%)。在物价上涨之后,你计划缩减哪些消费支出的问题中(同样是多选题),37.3%的同学选择了食品和娱乐,29.4%选择了服装,19.6%选择了日用品,接下来是交通(17.6%)和其他费用(17.6%),学习的费用几乎没有人选择减少。这三个结果必须放在一起分析。在每月有限的生活费中,食品和日用品占了大部分的开销,娱乐与学习的比例相当,可以说同学们对于生活费的分配还是较为理性的。而在这占有大部分开销的食品和日用品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感觉到在日常生活中该类商品的价格有明显上涨。可以说,这对同学的生活必有影响。可与此题不同的是,更多的同学选择在娱乐上削减开支,日用品排在第四,可见,对于日用品的价格上涨,同学们是无法抵挡的,由于是日用必需品,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即使涨价明显。在娱乐和服装这种稍微偏于奢侈品的方面,同学们还是会减少开支。

让我们再看一下今年7月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以下结果均出自官方数据)。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5.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5%,鞋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5%,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

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6%,文娱费价格上涨1.7%,旅游价格上涨3.8%,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6%。可见,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还是在增长的。

在此外部环境下,学校的物价有什么变化呢?70.6%的同学认为学校(包括学校内食堂及各类超市等)的物价在上涨,23.5%认为保持现状,5.9%的同学认为物价下降了。也就是说,无一例外,学校的物价确实在涨。而这种普遍的涨价,在生活费固定的同学们眼中,物价上涨与其父母的收入上涨幅度是否一致?90.2%的同学认为“不一致,物价上涨较快”,“对父母收入情况不了解”占5.9%,而选“一致”及“收入上涨较快”的和仅为4%。这可以反映出物价的上涨已经超出了普通群众收入的涨幅,会导致由于物价的上涨,普通群众的一些生活意愿无法得到满足。物价涨了,收入却不能同步增加,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必会造成一定影响。

在更深入的问题中,当被问到物价上涨对谁的受益最大时,同学们的选择较为平均也不尽相同,选择无人受益和商家的各有35.3%,选择政府的为29.4%,没有一个人选择消费者。而在物价上涨对我国各行各业是否有促进作用的问题上,51%的同学选择有作用但作用不大,37.3%的同学认为有反作用,11.8%的同学认为无作用,没有人认为作用很大。在物价上涨是否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问题上,58.8%的同学选择不完全是,39.2%的同学认为不是,仅有2%认为是。首先,在物价上涨对谁受益的问题上,同学们统一认为对消费者没有任何益处,对于到底谁受益有些分歧;其次,半数同学认为物价上涨对各行业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毕竟物价上涨直接提高了商品的售价,但各种成本的费用也在上升,所以作用有限,如果成本上涨更快,那么必然出现反作用;再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物价上涨不完全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在衡量物价上涨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若收入水平无法跟上物价的脚步,那又如何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呢?

在最后被问到物价上涨时其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满意程度时,仅有2%的同学选择满意,45.1%的同学认为一般,31.4%仍然不满意,21.6%的同学非常不满意。没有人选择非常满意。也就是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对政府所采取的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那么满意。原因或许是政府采取的措施还未能见到效果,或许是采取的措施确实差强人意。

这次调查反映出了几个问题。一是,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确实有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日用品价格的上涨对总体支出与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二是,收入增加与物价上涨没有同步,前者上涨慢于后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三是,在高素质人群中,对于政府所采取的稳定物价的措施并不十分认同,稳定物价更好的政策与措施有待出台。

另一方面,我们能看到政府的努力,比如房产国八条,各地陆续出台的限购令。但房价仍然没有看到跌的痕迹,而对于物价,绿豆涨完大蒜涨,一个跟着一个涨,到现在猪肉价格仍处高位。消费者能直接感触到的物价不断上涨,我们期待措施,也听到有措施出台,但在平常的购买中却体会不多。可见这措施是否合理,是否落实到位成为当务之急。

2.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二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是天水市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药剂专业两个班,共计343人。其中女生281人,男生62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我来讲授。

1.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谈话为辅的方式,通过对在校卫校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应用情况的调研,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1.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通过对在校卫校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卫校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渠道。

2调研的内容

卫校学生网络活动现状:

1) 大部分卫校学生(不分男女生)都喜欢上网。

2) 卫校学生上网的目的:

1卫校学生上网,主要是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占36.7%;其次是聊天、看网络小说的占29.7%;其余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等等;

2一多半女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看视频,占女生上网总数74%,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或看网络小说,占男生上网总数83%;

3)卫校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途径

对于卫校学生而言,上网时间大部分是在休息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地点一般是网吧。

4)其他人对于卫校学生上网的态度

大部分人是支持卫校学生上网的。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然而如何合理的分配上网时间,有节制的上网,避免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甚至耽误学业,是很多家长、老师担心的问题。

3调研结果

3.1网络对与卫校学生的益处

1)开拓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作为社会迅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必然要具有更快地适应这个网络信息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通过在网络,可以阅览各类有益图书, 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利用互联网信息承载量大,信息交流迅速的特点,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卫校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她们很少主动、甚至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倾吐自己心声。现在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他们能尝试克服心理障碍,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即减轻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又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3.2网络对卫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提供了丰富、快捷信息的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泛滥的危险。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可能导致中学生审美庸俗化,甚至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方面偏离主流轨道的可能。当它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冲动、缺乏判断力等结合起来,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容易上瘾,沉迷其中

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而且卫校学生本来学业任务相对较轻 (与高中相比),闲暇时间多,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进行正确的干预、指导,那么她们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轻则荒废学业,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重则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理。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道德认知错误

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像反动、暴力、色情,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卫校学生辨别能力有限,很有可能使其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道德认知错误。

3)互联网交友问题

我们调查,上网的卫校学生中57.6%的人,都曾经交过网友。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因为看不到对方,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所以很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假话,而部分学生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这很容易使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上当、受骗,甚至被这些不良分子“引导”误入歧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

3.3网络对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思维混乱,角色错位。部分卫校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而在玩游戏时精神高度集中,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可能使一些学生的思维混乱, 掺入色情、暴力、扭曲等等不好的思想,造成现实中的人物和游行中的角色错位,给卫校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危害。

2)在统计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交友论坛或聊天室中,有很多人经常聊一些低级、庸俗话题,并且脏话不断。而长期沉迷于聊天交友的卫校学生,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自我封闭,沟通困难。在实际调查中,还有一些卫校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被一些不健康低俗的网络文学影响,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沉默、孤僻、不善表达、不与人沟通的性格。

4情况分析及解决办法。

4.1一些卫校学生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

1)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卫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一般,缺乏特长,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难以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充斥着失落、挫败、自卑等负面情绪。而在网络游戏中,通过打怪升级等活动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赞同,获得虚拟奖励,体会到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从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2)宣泄情感和内心表达。一些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而选择逃避不正确面对,常常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游戏放松麻痹自己;或者通过与网友的交流,适时地转移、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这中方式,她们可以宣泄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在网络释放心理压力,从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通过上网玩游戏或聊天来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不但得到了情感交流,还获得现实世界无法取得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3) 缺少可以供青少年学生放松身心、寓教于乐的有益场所。 许多卫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活动一下。但现在缺少能让他们即放松娱乐、锻炼身体,又能学到一些知识的场所。

4.2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卫校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背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而有自控力较差,完全“禁、堵”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上网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指导,采取正确的引导策略。

1)要求学校和家长平时就注重培养卫校学生的时间观念、 纪律性和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尽量少玩游戏 ,上网时避免浏览不良信息。

2)与时俱进,建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新观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她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空间。就在我们正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怎样在这块 “试验田”中培养出好苗子?“堵”和“禁”显然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对于学生上网聊天、交友和玩游戏的行为,“堵”也是无效的。家长和学校能通过各种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卫校学生能主动远离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努力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含有反动、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或网络信息,以及对卫校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及时把它们清除,掐断源头,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转变的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和规范,创设必要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三管齐下,各自负起责任。学校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上网社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家长的应多与孩子沟通,增强孩子的社会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多培养一些兴趣把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增强现实责任感。相信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卫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给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调查,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在逐步增多。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作为一名工作近20年教育工作者,结合新时期卫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网络对卫校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与广大师生共勉。

3.网络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网络传媒 大学生 影响 利弊

网络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是一门融网站设计、网络推广、网络营销于一体的学科。[1]

一、网络传媒的特点

1. 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了时空限制。与传统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不同,网络媒介的新闻信息可以实时更新,摆脱了版面印刷和定点播出的传统模式,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

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影像设备,网络记者、采编和制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过程中,网络显示出了明显优势。同时,网络编辑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整理背景资料,让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相关信息。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和快捷性使新闻发布摆脱了地域限制,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间的距离。

2. 海量存储,资源无限。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使信息储存几乎没有容量限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有成百上千万个,网页数量达到成百上千亿个,而且还处在不断增长之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量还将会继续增长。

3. 手段丰富,增强了传播效果,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信息。数字技术将多媒体轻松带入互联网空间,各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不同组合让信息的发布方式更加灵活,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让事件变得形象具体。同时,受众也有了更多途径去了解事件。多媒体让网络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法,使网络新闻具有了新的活力。

4. 受众明显分化,呈现出“小众化”趋势。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让大众传播逐渐走向小众化、个性化。受众在网络世界中逐步摆脱了过去被动、消极的角色,变成了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选择信息、发布信息,不再受传统媒体单向性的制约。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发布信息,“个性化”“小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5. 交互性,传受双方平等的交流成为现实。互联网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发布和交流的功能。它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各种交流模式,而且可以用来交替的“说”和“听”,实现传受双方的互动。这种不断从传统大众模式向现代私人通信模式的转变,密切了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受众可以同时就许多不同的话题发表意见。[2]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现状

具相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并选择在学校上网,仅有6.6%的同学选择在网吧上网。在网络使用时段分布上,46.9%的学生主要在晚上和凌晨上网,29.5%的学生每周网络使用量超过15小时,24.9%的学生每月上网花费在50元以上。在上网目的中,娱乐消遣的用途,如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等占很大比例,仅有28.6%的同学上网是用于学习,13.9%的同学用于情感交流。[3]

从调查的相关数据不难看出,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依赖侧面反映了高校一部分学生生活空虚的一面,仅有不到30%的同学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当然,利用网络适度娱乐并无可厚非,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确实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三、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虽然大家经常听到种种有关大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的案例,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否定网络传媒对大学生带来的巨大的收益。网络传媒对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首先,在传播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网络传播集多媒体于一身,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使得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自己想到获得的信息。

2. 给大学生一个广阔的思想发挥平台。在以报刊为主的时代,约翰弥尔顿曾指出报纸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网络的普及为思想文化的流通和文化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各种网络社区里,大学生可以对各种话题发表见解。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众参政议政、发表个人见解的障碍。

四、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1. 网路信息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

2. 淡漠了大学校园的人际交往。网络把个人和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密切了人们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但是在这个依赖网络连接而成的“地球村”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被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所取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日益淡漠。

3. 在当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部分学生在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针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网恋,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地指导。

五、结束语

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选择、学会鉴别,避免各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减少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危险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力加强各种网络教室、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创设各种文化空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BBS、社团主页、师生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介校园文化,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回校园。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学校应重视和加强校园网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校园网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可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点设立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板块。此外,也可以在网上建设一些优秀社区,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的人格、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传播方面看,网络最初只是以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出现,但是,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现在我们能看到,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了历史舞台。现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也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接受信息,这就使得研究网络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了很强的时代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搜搜百科:“网络传媒词条”. http://baike.soso.com/h639581.htm

[2]博客:网络媒体发展对传统大众媒体的影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77ee901008ukc.html,2008-04-23.

4.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四

网络新生事物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0届国贸一班 梁志华

【摘要】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网民每年以8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1年初,中国网民数量可能将达到4.6亿人,到2011年底网民数量将有可能突破5.5亿。

在科技化和网络化高度覆盖的这个社会,网络上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现象或者新生事物,这些网络新生事物构成了多元化的网络文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这些网络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又会造成哪些影响呢?下面让我们走进网络新生事物,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关键词】互联网;网民;网络新生事物;大学生价值观

一、网络新生事物的分类

1、网络词汇:近年来,很多热门的词汇在网络上流行着,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词汇将进一步在网民当中流行着,又或者会出现其他新生的词汇,下面就来列举几个当前很红的网络词汇:

(1)神马都是浮云

出处:“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这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 “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时便可组成万能句式,推之四海皆可用,成为无数网友的口头禅。

造句:加班就加班,神马都不要说,说了也是浮云。

点评:在神马和浮云面前,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2)给力

出处: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给力”一词究竟从哪来的呢?据说是源自中文配音版本的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画面一开始,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天竺只有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给劲、带劲的意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营销期末论文

了。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近来,“gelivable”这一由“给力”生造出来的英文词汇也开始走红。

造句:哥,你实在太给力了。

点评:强大的字幕组,你们的翻译越来越天马行空啦!

(3)我爸是李刚

出处: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造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叫李刚。

点评:这难道是一个“爸”权社会

(4)鸭梨

出处:“鸭梨”是“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间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而“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造句:且把“压力”当鸭梨,啃下它,你就是胜利者!面对生活,至少还要有“笑熬糨糊”的勇气!

点评:将压力这一令人郁结的词语稍一改写,竟解读出了几分娱乐特质。

(5)围脖(微博)

出处:“围脖”是微博的谐音,它从去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今年渐入佳境。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 “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最近的上海11?15火灾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出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于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造句: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点评:资讯越来越多,耐心越来越少,微博的出现正是时候。

2、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它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现在在国内最常见的网络电视软件有PP Live网络电视、PPS网络电视、风行网络电影、中国网络电视台、QQ live网络电视、迅雷看看等。

3、网络游戏:英文名称为Online Game,又称 “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网络游戏题材非常丰富,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常见的题材有魔幻(魔兽世界,雅典娜2)、武侠(天龙八部)、神话(梦幻西游)、历史(成吉思汗)、科幻(EVE)、玄幻(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营销期末论文

仙)等;多人在线游戏常见的题材有、第一人称射击(战地Online)、体育(NBA Online)、赛车(极品飞车世界)、音乐/舞蹈(劲舞团)、格斗(死或生Online)等。

4、网络歌曲:是近几年来伴随着mp3、flash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音乐形式,广义的网络歌曲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媒体传播流行的各种类型的歌曲通过互联网传播,在网上都可以找到,主要收听的方式有两种:在线收听和下载。网络歌曲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网友的原创、翻唱、改唱。当前,网络歌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已成为近年来流行乐坛的一大特点,甚至是一大亮点。虽然社会各界对网络歌曲的看法和评价不尽相同,但应该肯定,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网络歌曲以其崭新的面貌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网络红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2011年网络红人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朱之文、药家鑫、翁帆、凤姐和吕婉柔。

6、网络兼职:网络兼职是一比较新兴的词语。虽然之前“网络”和“兼职”是分开来使用的,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兼职的平台已经延伸到了网络中,并且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当前较流行的几个行业大致有免费网赚、风险投资、网上开店、广告联盟、威客。而当前网络兼职比较新的职业包括网络模特、网络砍价师、网络钟点工、网络洗底人、职业荐稿人、网店装修师和网络营业员等。

除此之外,网络新生事物还有网络小说、网络电话、网络社交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二、网络新生事物得以流行的原因

1、现代互联网发展规模之大,传播速度之快

2、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中国网民数量日益剧增

3、大多数网络新生事物通俗易懂,容易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4、有些网络新生事物还具有娱乐性和幽默恶搞性,迎合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心理

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向上的,在政治态度上是积极的,在思想上是务实的;但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人生理想的失重和个人主义的抬头、拜金主义的兴起和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四、网络新生事物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营销期末论文

既然网络新事物这么流行,它势必会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下面将对网络新生事物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几个部分来叙述:

1.网络新生事物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特征:

(1)网络新生事物影响的相互性: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人创造的,同时这些事物又对人施加影响。网络新生事物也是这样。人们共同创造了网络新生事物,特别是校园的新生事物,而这些网络新生事物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一进校门就会融入全新的文化氛围当中,他们首先要适应这种新环境,调整自己的言行,然后才谈得上以自身的方式影响周边的环境。

(2)网络新生事物影响的有限性: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最后形成的阶段,在总体上能够接受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度的,而且,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的文化氛围,对不同的人作用效果有很大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个人经历、社会关系都不相同;同时,在网络新生事物对价值观的影响当中,对于不同的内容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美与丑的标准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是与非、善与恶。

(3)网络新生事物影响的方向性:

网络新生事物对人的影响有正有负,很难统一而论,有益的网络新生事物会催人奋进,不良的网络新生事物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价值观念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范围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都是不同的。在宏观上,班风、宿舍风气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其他方面的外界条件可能完全一样,在两个相邻的宿舍里,由于风气不同,4年后两个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身体等诸方面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4)网络新生事物影响的阶段性:

大学校园里网络新生事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之后,这种直接的影响便不再存在,学生走上社会后便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不仅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要发生很大变化,就连价值观念也要遇到新的挑战。但长期影响在学生头脑已经固化的部分会仍然起作用。实际上,即使在大学的4年中,不同的阶段影响也是不同的,例如,受网络游戏影响最大的是一年级的大学生。

2.网络新生事物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过程:

对某些事物从不接受到接受,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固化成自身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过程。网络新生事物不外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内容。

不论什么样的网络新生事物,首先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要经过一定的认识过程,才能被学生接受。对于不同的事物,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可能很容易,也可能很困难,但不论如何最终都是趋于理解和固化,形成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内心准则。当然校园文化的不同部分在引起学生注意后是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筛选,并不是校园文化的所有事物都能对学生的道德观造成影响。

3、不同的网络新生事物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影响:(1)网络词汇与大学生价值观: 毫无疑问,网络词汇是最能反映当代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或者观点,虽然其中有些网络词汇有娱乐、甚至是恶搞的成分,但是这些全都是社会的真实影射和写照。同样,这也会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网络词汇过于新颖,使大学生淡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字的认识,从而过分追求这些新颖的词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营销期末论文

(2)网络电视与大学生价值观:

网络电视打破了人们只能观看固定的电视节目的局限,它具有能够在线点播节目、观看视频的优势,使人们能够更快捷方便地看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不过这也容易让他们滋生庸俗的人生态度,使他们过于依赖网络电视来满足他们的娱乐欲望,从而降低了对书本的阅读兴趣。(3)网络游戏与大学生价值观:

网络游戏作为数字时代大众娱乐的主流娱乐方式,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网络游戏,都会让玩家到网络游戏平台中追求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触及的生活状态,随心所欲地做各种想做的事情,甚至可以在其中寻找到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权利、情感和成就。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放纵,使玩家在娱乐和刺激中逐渐丧失了自我和本性。目前,中国拥有2560万网络游戏用户,在校大学生游戏玩家占整个网络游戏玩家的1/3以上,超过了其它各种玩家。而现在国内的网络游戏市场,其产品多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舶来品,而且多与黄、赌、毒和暴力有关。这些严重地影响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了重重危机。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设计、制作、参与健康的网络游戏。(4)网络歌曲与大学生价值观:

网络歌曲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曲的音乐表达形式,它以其崭新的面貌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歌曲虽然内容通俗易懂,也很能反映现实社会的状况和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但它只是源自网络草根歌手们的创作,并没有经过很严格的审核,所以里面会包含一些不良的成分,如黄色歌、粗口歌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5)网络红人与大学生价值观:

很多网络红人一夜走红的现象对于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来说已经很普遍了,他们都是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力量,来进行自我炒作和作秀,他们都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了,来试图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但多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在大学之前形成了,所以网络红人想一夜走红的心理只会影响到少数心智未成熟的学生。(6)网络兼职与大学生价值观:

网络兼职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另一种新形式,在现在这个就业困难、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中,网络兼职也是大学生们谋生的一条出路,可以说,网络兼职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过,现在网络兼职在中国尚未规范化,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它,所以可以看见有很多不法商家利用在网络上发布兼职对大学生进行诈骗,刊登假冒的兼职消息,有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就会上当受骗,他们损失的不只是金钱,还有精神上的伤害。

五、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新生事物 说白了,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网络文化呢?面对网络新生事物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冲击,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引导功能,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坚持开展价值观教育,增强其鉴别能力

学生自身的鉴别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受到网络文化影响的程度。网上的问题主要应该在网下解决。降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就应该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鉴别力、抵抗力。这是根本性的措施。就价值观来说,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和部分低俗化,应该与长期教育失当有关。加强价值观教育,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以下三点:

(1)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解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首先就必须确立主导价值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网络营销期末论文

大学生有了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这个主导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系统地在大学生当中进行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其他任何方式也替代不了的。

(2)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现在,我们对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加之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

(3)坚持进行先进典、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特别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研究表明,有相当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是自己的同学,其中有不少的学生认为先进典型对自己有影响和触动。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教育大学生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是长期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安排。

2.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端正其对网络的态度

青年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少部分学生因长期沉湎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把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运用正反两方面例子,引导其端正网络态度,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恰当的选择网上内容。首先,要提高学生网上内容的鉴别力,主动抵制网络不良文化;其次,要把有限的上网时间用于业务学习,查阅学习资料、拓展学术视野;再次,适当利用网上娱乐内容调节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最后,通过网页设计大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利用网站、建设网站的水平,并使其把对网络的热爱转移到建设红色网站及个人学术专题网站方面。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增强吸引力

争夺眼球是高校各类网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首要任务。如果大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浏览高校的网站,一来可以受到正面教育,二来可以减少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时间和机会。高校都应该由学校层面对网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才能有效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对于负面信息不能任其自由泛滥。具体讲,就是统一搭建硬件和软件平台,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网络资源,学校和院系分工负责,将网络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专项建设,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五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问题的逐步严峻,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问题。为了改善生

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

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公民的环境意识是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

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栋梁和明天的决策者,对我们的环境现状有着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全面深刻地了解当代大

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环境伦理教育与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德育先行。环境伦理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理念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不仅人对人要讲道德,而且人对自然也要

讲道德,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碧水和蓝天,人类应该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保护自然。环境伦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 ,它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育人类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何为环境意识?美国科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A·Leopoid)于1933年在《大

地伦理学》中最早提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这一概念。他说:“没有生态意识,私利以外的义务就是一种空话。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把社会意识的尺度,从

人类扩大到大地(自然界)。”洪大用【1】将环境意识定义为:“人们在任知环

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

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

保护的行为上。简言之,环境意识即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据此,环境

意识包括环境知识,基本价值观念,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这四个

方面的内涵。

二、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从 1998 年起,学者们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环境意识进行

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从最初的师范类、环境专业扩展到非师范类、非环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整体的环境意识状况较为乐观。国内

较早启动的是 1999 年陈忠媛【2】等组织的针对云南省内师范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不仅影响到自身价值取向

和行为选择,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环境教育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师范大学生的有关环境的参与意愿与关注程度较高,并对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持积极态度。同期的对全国七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近似。有学者将环境意识分为生活型和生态型,认为大学生生活型环境意识较高,生态型环境意识较低。环境保护态度良好,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不够。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2004年陶文娣【3】等选择北京市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大学生的环境知识总体水平较高,环保参与意识较强,但行动相对滞后。伴随着环境教育课程在理工科大学逐步开设。2006 年宋悦华【4】等对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为方面表现相对滞后。较之 1999 年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结果,我们可得出:我国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了大学生环境意识启蒙的任务,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目前还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为层面看水平还是较低的。因此,开展大学生伦理教育对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良好表现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开设环保课程,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学生能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为我国的生态环保做着努力和贡献。主要表现有:

1、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不浪费一滴水,用完水随手关掉水龙头。不浪费一度电,出教室随手关灯。不乱扔馒头、不乱倒饭菜、不浪费一张纸。

2、能够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大部分学生能够爱惜公物,爱惜公共财产,不毁坏任何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3、不做污染生态环境的事。不随地吐痰、不乱吐口香糖胶、不乱扔果皮、纸屑、废弃物、不乱扔废电池、不在露天焚烧杂物。

6.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六

当代大学生对红歌的喜爱程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发展,红歌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又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基于这点,我们开展了此项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1、你了解红歌的含义吗?

A 了解 B 不了解 C 还行

2、你会唱红歌吗?

A 会 B 不会 C 一般

3、你能说出几首红歌歌名?

A 3首 B 3首以上 C 没有

4、你喜欢唱或听红歌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还行

5、你更喜欢流行歌还是红歌?a

A 流行歌 B 红歌 C 都一样

6、你觉得现在有弘扬红歌的必要吗?

A 有 B 没有 C 可有可无

7、你觉得小学生学唱红歌有意义吗?

A 有 B 没有 C 不知道 网

8、你周围的人有会唱或喜欢红歌的人吗?

A 有 B 没有

9、你对喜欢唱红歌的人有什么看法?

A 很土 B 很爱国 C 没看法

10、你会在什么时候听红歌?

A 闲暇时 B 红歌晚会上 C 不听

11、你知道红歌的概念是什么时候?

A 小学 B 中学 C 大学

12、你最早从哪接触红歌?

A 小学音乐课本 B 红歌晚会 C 祖辈和父辈口中

13、你最常听的红歌是哪首?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夕阳红》 C 其他

14、你举得最好的红歌是哪首?

____________

15、你认为现在社会对红歌的重视程度如何?

A 很重视 B 一般 C 不重视

16、你觉得红歌对培养爱国情怀有影响吗?

A 有 B 没有 C 有但不大

17、你喜欢红歌的原因是什么?

A 旋律好 B 歌词好 C 不喜欢

18、你认为红歌对你有何影响?

A 提高爱国情感 B 放松心情 C 没影响

19、对于明星唱红歌你觉得有意义吗?

A 有 B 没有 C 有但不大

20、你觉得明星唱红歌的意义在哪?

A 带动歌迷 B 提高自身爱国情怀 C 无意义

21、你知道得红歌名人是?

__________

22、观看一场晚会你希望听到红歌节目吗?

A希望,蛮好听的 B不希望,一点也不好听 C不关注,什么都行

23、你认为红歌应该与时具进,加入流行乐因素吗?

A应该,加入会更好听 B不必要,美声就是红歌的特色

24、请问你认为的红歌是怎样的?

A当下流行歌曲 B颂扬革命的歌曲

25、你知道哪些红歌音乐家呢?

A刘斌 B洗海星 C阎维文 D何仿 你认为用红歌纪念建军节是一种好的方式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27、你觉得红歌包含哪些歌曲

A红色经典革命歌曲

B改革开放以来主旋律歌曲

C各种爱国,励志歌曲

D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

28、你是怎么看红歌的 A好听

B歌词带劲

C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D显示了文化主流的魅力

29、你认为红歌怎样才能更好的传唱

A不断创新形式

B加强时代感强的红歌的创作

C领导干部带头唱

30、面对市场化的音乐,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红歌音乐家

A愿意

B不愿意,我不会唱红歌

31、你会唱哪首红歌(至少哼得出曲调)?

32、你知道国歌的作曲作者是谁吗?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阎维文

33、《我的祖国》出自那部电影?

A 《上甘岭》 B《地道战》 C《地雷战》

34、你觉得红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吗?

A 是 B 不是 C 不知道

35、你知道《黄河大合唱》有几个乐章吗?

A 6个 B 7个 C 8个

36、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知道,了解或听到红歌?

A通过电视 B通过网络 C通过广播

37、你在读书时期有专门教授红歌的课程吗?

A有 B没有

38、你观看过红色电影吗?

A经常看 B 偶尔看 C没有

39、你觉得现在看红色电影过时吗

A过时 B不会 C不一定 D不知道

40、你认为红歌应该进入校园吗

A应该 B不应该 C不一定 D不知道

41、你班上(或学校)会组织唱红歌吗

A会 B不会 C偶尔 D经常

42、红歌和其他选秀有区别吗

A有区别,红歌是为了宣扬革命精神 B没有区别就是选秀 C不知道

43、你认为弘扬红歌的途径有哪些

A靠一些歌唱家 B靠国家政策

C从小抓起,学校把红歌引入音乐课程 D靠选秀或者其他活动

44、你会主动学唱红歌吗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45、你会主动向别人或下一代传播红歌吗?

A会 B可能会 C不会

46、你认为红歌强劲的生命力在于哪里?【多选】

A革命色彩 B历史内涵 C富于激情 D内容积极 E没有生命力

47、“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歌词出自于?

A《映山红》 B《情深意长》 C《红星歌》

48、你知道红歌会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49、下面那些事红歌明星?

A宋祖英 B周杰伦 C孙楠

50、你的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有喜欢红歌的吗?

7.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影响

2010年4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报告中指出, 在中国3.84亿网民中, 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 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 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又据2011年1月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测算, 2010年学生网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大, 比重占整体网民的30.6%, 其中的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 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网上选课在大学里已经逐渐普及, 轻击鼠标便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网上购物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挑选自己满意的商品;QQ、MSN等多样化的通讯方式使大学生可以与远在异乡的朋友便捷地联系;手机上网, 用微博即时记录心情、分享生活点滴……在今天,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它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亦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本文将从网络环境的构成及特点出发, 从认知、情感、人格三个方面来阐述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以使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特性及其影响的认识, 积极采取预防和调适措施,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工具。

一、网络环境的构成

1. 万维网 (WWW) 浏览。

WWW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 它是一个资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 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 (URL) 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传送给使用者, 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万维网的研制使得全球范围的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可以说WWW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资料库。

2.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E-mail) 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 也被昵称为“伊妹儿”, 它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是网络应用最广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它以低廉的价格、快速的方式, 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 邮件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

3. 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个人博客、空间、论坛、电子公告牌 (BBS) 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 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在网络社区里, 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见解, 尽情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4. 网络即时通信与网络聊天室。

网络即时通信 (IM) 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 如腾讯QQ、MSN等, 使得人际交往不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5.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 (Online Game) 又称“在线游戏”, 简称“网游”, 是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 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 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6. 网络数字多媒体, 包括网络音乐与网络视频。

人们可以在线欣赏音乐、观看视频或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也可以下载这些资料。

7. 电子商务, 包括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等。

当今的电子商务小到个人购物、家庭理财, 大至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等诸方面, 难怪会有人说, 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 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的特点

网络之所以能够掀起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浪潮, 是因为它所营造的虚拟环境有着不同于现实环境的种种特点。第一, 信息传播高速性。与传统媒体相比, 它能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信息。第二, 丰富性。网络所涵盖的信息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衣食住行, 并且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第三, 开放、自由性。在网络世界里, 全球的人们可以跨越地域、时间、政治、文化等障碍, 各抒己见, 尽情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第四, 虚拟性。在网络世界里, 人们可以编造姓名、性别及年龄, 虚拟自己的身份。第五, 互动性。相比传统媒体的单项式交流, 网络的双向互动式交流, 使得人们不再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信息。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认知 (cognition)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或信息加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的过程,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1]大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年的过渡时期, 认知能力逐渐趋于成熟, 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感知觉, 思维活跃敏捷, 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广泛, 信息获取更为方便快捷。一方面, 通过搜索引擎, 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另一方面, 通过博客、QQ等, 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想法见解, 不必较多地考虑世俗的看法。网络使大学生徜徉在知识、信息的长廊里, 有助于开阔视野, 培养创新意识;浩如烟海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选择能力, 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然而,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环境里, 也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长时间的网络游戏、聊天, 会造成大脑皮层感受区异常兴奋, 进而产生幻觉, 出现感知觉障碍。上网过度的大学生, 长期不学习专业知识, 大脑的记忆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会出现明显的记忆衰退。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报刊、书籍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集视听说于一体的网络环境往往导致大学生忽视思考, 形象思维能力发达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不会触类旁通, 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另外, 网络中的超文本在给大学生带来全方位的知识信息的辐射时, 也产生了“延异”问题, 这个没有时间、顺序、界限的学习空间会使大学生总感觉有未学完的信息, 随之产生的就是焦虑的心理, 同时浩繁的信息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认知的超载, 最终消耗大学生有限的注意力, 降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 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 而且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 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这就是情绪 (emotion) 或情感 (feeling) 。[2]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掌握, 大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 内心体验较为稳定, 对于外界刺激能够以清醒、冷静的态度应对, 因此多数学生心胸宽广, 朝气蓬勃, 能够时常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网络环境扩展了大学生的情感交流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情感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在现实环境中, 由于受到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学生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在网络环境里,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的网友交流, 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在现实中无法抒发的情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尽情地表露。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心中的压抑和焦虑, 维护心理健康。但与此同时, 过于依赖这种虚幻的“人-机-人”的交往, 逃避现实的“人-人”交往, 也会使大学生产生现实的人际交往障碍:对人冷漠、虚假, 不愿交往, 人际疏远, 相伴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 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3]此外, 不少大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网络游戏, 而大部分网络游戏充满着暴力、血腥和战斗, 沉溺其中的大学生游戏者专注于升级、赢得战利品等, 造成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 缺乏同情和怜悯, 长此以往, 势必产生情感的异化和迷失。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4]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观的生活态度。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人格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未来事业的发展。网络的交流沟通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沟通模式, 其中网络的“匿名性”特点更是为不同的人格特质者提供了不同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往这个全新的世界前进。对于那些在社交场合害羞、不自信者, 网络聊天可以消除面对面交谈时所产生的恐惧;网络中虚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忧郁者获得心情上的转换;对于一些较注重私密性、先天警觉性高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无疑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沟通平台。研究发现, 大学生具有一种心理与发展的原动力, 需要建立自我认同与亲密关系, 而网络有助于他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工具, 也是他们发展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一个优良沟通工具。

网络虽然对某些人格特质者可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但有研究发现, 过度使用计算机网络会产生人格障碍。网络人格障碍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网络自我迷失和同一性混乱等。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 网络中的表现与其在现实中的表现出现很大的反差, 久之就形成了双重或多重人格;一些上网大学生不能正确判断、确定真实的自我, 不能欣赏、发展和完善自我, 导致下线后空虚迷茫、自我迷失;还有一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 不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 最终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

网络这把“双刃剑”, 无论被称之为“天使”还是“恶魔”, 它的发展都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兴起, 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新的里程碑。造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有网络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 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因此, 除了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建设外, 还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学校的教育措施、家庭的关爱及情感交流方式的改进等。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认清网络的特点及影响, 在与网络亲密接触的同时, 时刻提醒自己预防网络心理问题。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健康的网络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控能力, 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

参考文献

[1][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文生, 唐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45.

[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6.

[5]李玉华, 卢黎歌.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6]陶国富, 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7]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3.

8.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政治文化心理 影响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研究互联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形成的不良影响并积极寻找对策,这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的基本构成

1,政治文化心理的内涵。美国著名学者G.A.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指处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针对政治客体和自己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心理取向,或对政治目标的取向性模式。政治文化心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运行和发展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情绪、政治信念等。政治文化心理是在个人心理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心理,是一种感性的、低层次的社会政治意识,它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政治反映形式。无论是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还是基于某种利益而形成的社会集团,只要从事某种社会政治活动,总是有相应的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并伴随一定的政治情感。

2,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的基本构成

第一,政治认知。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主要是指大学生作为政治主体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判断,是对政治制度、组织、过程、目的、理想、象征、政策、政治首脑、政治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政治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观反映。包括政治直觉、政治印象、政治敏感、政治热情、政治判断等方面

第二,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指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现象如政治人物、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等方面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特定的爱憎、亲疏、关于美丑的判断等政治文化心理反映,是一种非理性评价。这种政治情感对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倾向、态度及行为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以先入为主的感觉来决定对一个客体的好恶。

第三,政治动机。政治动机是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感情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意识和欲望。政治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人们只能通过表面政治行为的变化来间接推测。大学生的政治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的范畴,它出现在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活了解、掌握和参与之后,潜在地受着现实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理想两大方面的制导。

第四,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政治主体对特定政治现象的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包括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情感和倾向,表现为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政治态度是建立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基础之上的,对人们的政治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是参与政治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固定看法和坚定的主张,是政治行为主体参与政治生活和维系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影响和制约着人们政治活动动机、态度和行为。政治信仰是社会成员对国家政治生活、政治目标、政治理想产生的确信不疑的观念,尤其是对某种政治理论、党派、政治制度或某项政治价值观的接受或同意的心理状态。它是一定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

二、网络对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的负面影响

一是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宣传渗透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国利用其掌握的网络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大学生由于自制力和辨别力有限,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信仰必然受到极大的干扰。从总体上说,广大青年学生是承认和接受党和政府的,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主流方面。但是也要看到,还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危机,不同程度的个人本位利益和功利主义思想,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并未把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二是沉迷虚拟网络极易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有着“远离政治”的冷漠心理与不参与不认同的现象。积极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但是沉迷于虚拟网络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角色定位不清而导致这种社会政治责任感淡漠。网络的高度自由使得一些大学生们放纵自己的行为,淡漠自己的政治责任感。

三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容易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社会政治态度和政治动机。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各种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但评价往往呈非适应性和超前性,过分强调最大的效应,而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基础及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大学生的政治动机最主要的是出于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和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民族、对国家发展壮大的需要。由于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承担什么样的时代责任产生迷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社会政治态度与政治动机的形成,导致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错位。

三、建立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形成的网络环境

(1)优化网络环境,创造良好网络氛围。一是依法治网,加强技术监控,约束网民行为。国家应该加大技术控制,防止不良信息侵入。从目前来看,网络黑客、病毒、垃圾和有害信息日渐猖獗,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高校都必须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开发,对网络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将色情、暴力等信息剔除,限制调阅不健康的内容,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泛滥。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对网民的违法行为要进行追究。通过网络立法和技术控制,净化网络信息,优化网络环境,以便在网络上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及对自己负责的自我意识。通过道德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应当服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网络行为不能脱离开主流社会的一般政治价值原则。引导学生提高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在互联网上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把网络信息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相结合等问题,使之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辩证地思考、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利用。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人的政治文化心理与自我认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应从自学、自护、自辨、自制和自省几个方面着手。自学,是指自己学会学习,从网络上了解各种最新知识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周围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自护,是指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注意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上网有节度;自辨,是指学会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够分清网络内容的美与丑;自制,是指自己学会控制自己,能够抵御各种诱惑,要懂得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不是猎取种种不良信息的途径;自省,是指反省和检查自己,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爱护自己的人格,经常提醒自己在网络上应该不能丢弃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社会政治责任。

(4)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政治实践。加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是要从他们内心深处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多参加社会政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民情,缩短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提升政治责任感。通过参与政治实践,一方面,他们可以独立地去尝试、体验,对什么是政治责任,应承担什么样的政治责任,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与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比较、选择或构建自己政治价值观的能力,使他们主动地选择,主动地参与,增强实践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比较政治体系[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4] 陈静,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构成特征分析[J] 天府新论,2006/S2

9.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九

时间:本学期

地点:北京各高校

对象:大学生

范围:网络交流

主题:网络交流对现实中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影响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时下,网络已经走近人们的生活,正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大人到小孩子,若不知道“聊天”是做什么就显得落伍了。通过聊天交流,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但聊天交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通过网上聊天等交流方式进行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违法的新闻,而且在身边,那些交网友,网恋,以至于网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现在社会上关于网络交流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褒贬不一。网络交流是人们愈来愈普遍使用的,我们做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把网络用好,成为帮助你不断进步的工具,而事实成为疏远你亲戚朋友关系的毒药。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交流的主宰,而不要让网络交流成为心中的痛。

以下两张图片是我们调查后做出的柱状分析图,两张图片分别代表着上网时间和对于网络聊天的依赖程度;

从以上的两张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上网时间都是在3个小时以上,并且对于网络聊天的依赖性很强。网络聊天在中国的火爆发展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色之一,网络聊天在中国的用户人数占网民总数的81.4%,比其他国家要高出很多;39.7%的中国网民上网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聊天,远远高于排在第二的e-Mail(所占比例为20.0%)。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聊天的现状,本研究从网络聊天在网络生活中的地位、网络聊天的目的和话题、使用的网络聊天软件、网络聊天中的朋友构成、网络聊天对象的稳定性、对现实中的朋友交往的影响、与网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聊天的比例达到了100%。在参与调查的546 名大学生中,有382名大学生(占70.0%)的主要上网目的包含“聊天和交友”,仅次于“看电影、听音乐”(399 人,占73.1%);有450名大学生(占82.4%)认为即时通信软件是他们的常用软件,是被选择数目最大的软件;有147 名大学生(占26.9%)认为聊天是占据他们上网时间最长的方式;有377名大学生(占69.0%)上网首先是打开即时通信软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聊天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聊天的目的比较集中,主要是为了交流感受(211人,占38.6%)、联系朋友(341人,占62.5%)和进行自我放松(294人,占53.8%)。大学生网络聊天的话题比较分散,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326人,占59.7%)在网络聊天时什么都谈,其他的大学生网络聊天的话题则主要是人生感受(126人,占23.1%)和学习生活(180人,占33.0%)。与我们预期不同的是,虽然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抱怨情绪,也常常讨论一些时事焦点,但是在网络聊天中大学生发泄不满的比例只有13.7%(75人),讨论时事焦点的比例只有4.9%(27人)。并且网络背后坐着的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交流多了,彼此间感觉熟悉了,天长日久,会不自觉地产生出各种情愫来。交流中产生朋友之情自在情理之中。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有事情大家交流一下,烦心了互相安慰一下,遇到困难了有时候还可以帮着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彼此间的交流少了现实中的顾忌,不需要面具,用不着伪装,完全可以把更加真实的情感倾泄出来。这种特殊的友情成了现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补充,倒也其乐融融。通过聊天交流,彼此间更可能产生一种依恋。交流的多了,发现对方的许多优点是身边朋友所缺乏的,一种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有时让人难以自控。再者,网络交流又是纯精神的,不需要负更多现实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心理满足,于是乎,网友、网恋、网婚等成了网络中屡见不鲜的事,相互依恋的人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大有相见恨晚、不能没有你的感觉。但是,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往往都缺少一点“人”味。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应当把自己置身于虚拟的交流中,而应该作为一个社会人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并且如果长时间沉溺于虚拟世界当中还往往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自我迷失

信息素养不够高,而且在自制力方面可能会比较弱.再加上网络太有诱惑力,太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好奇心特别强的中学生来说,学生若不能正确处理信息,结果会适得其反,产生“信息焦虑”等精神病。

2、角色混乱

网络是虚拟世界,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失败和各种规则的束缚。能够做很多现实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事情,比如结婚、杀人、随意骂人等,玩家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3、人格异化

网上滥泛着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道德弱化

在网络空间,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们研究网络交流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影响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

①当下,我们通过研究可以让学校了解网络交流队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的思想纯洁,在情感问题和交际问题上比较专注。因此,对大学生中的“网恋”现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心理学家指出,大学生一旦网恋,往往很容易上瘾,不能自拔,心理失控,而网络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后,又会给其心灵造成创伤,甚至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有责任通过了解大学生的网恋行为,把握大学生网恋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分析网恋的危害性,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在网络中发生的情感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②我们通过研究还可以让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针对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和追求网上虚拟社会的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他们分清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同,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从而使他们丢掉幻想,积极投入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实践中去。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学生在网上误入“情感陷阱”。此外,针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应当把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同时,正确引导积极向上的网上思想交流,开放网上咨询热线,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

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网络对人际关系有现实生活是有些影响,但不应当让我们分不清两者。我们现在与现实的朋友们联系多半也靠网络,网络更方便了联系,也因为网络我的手机处于半封闭状态,好久不见了想见个面却因为时间与地方的原因隔住了,一个视频就能解决问题。现在知道朋友们的动态大半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的,所以离开网络我们的信息就落后很多了。当然网络上的朋友能够聊得来的都是不错的,有什么烦心的事说出来大家会为你排忧解难,有开心的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就会觉得自己周围都充满了快乐的香味。网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你如何上网就和你如何买菜,用手机,和跟邻居朋友打交道一样自然和平常。不要刻意去将网络和现实肢解开,那样是陷入误区。

10.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十

刘金韬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项目和歌唱文艺方面以及阅读写作,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现在的大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网络上,网络游戏则是其中一项占据了大学生业余时间。因此,我选择了网络游戏这一项目作为研究,来了解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此次调查是我们小组成员围绕网络游戏和大学生提出了相关的二十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由随机抽取的五十人做出选择。问题涉及到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消费状况和时间耗费。题目是《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状况及其影响》。

2、调查对象与抽象方法:研究对象为湘乡的五十名同学,共有五十份样本。

3、数据收集:调查报告于2011年8月18日编制完成并于第二天进行发放,共发放五十份问卷,全部收回,均为有效问卷。

结果与分析: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34名男同学,16名女同学参加了这次问卷的调查活动,其中40%的男同学玩过网络游戏,而女生中仅仅占8%。可见网络游戏在男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

2、关于每月花费在网络游戏上的费用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2%的同学为100元以下,4%的同学为100元~300元之间,4%的同学为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还是有自控能力的,没有太过沉溺其中。

3、关于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频率,参加调查活动的50人中有15人选择了“从来没有玩过”这个选项,这部分人尚未涉足网游领域,28人选择了“偶尔玩一次”,这部分人处于网游领域的边缘,仅仅是刚接触网络游戏,3人选择了“经常玩”,4人选择了“几乎天天玩”,这两部分人已深入网游领域,自控能力渐渐变差。

4、网络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种,大致分为棋牌类、竞技类、修行练级类等等,其中竞技类是不受性别影响最受欢迎的一类网络游戏,棋牌类位居第二,而修行练级类基本只流行于男生之中,参加调查活动的女生没有一个选择此项,说明女生对此类游戏兴趣不大。

5、16%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因为网络游戏的画面色彩音质效果吸引人,16%的人是因为游戏的玩法吸引人,40%的人则是因为其他原因玩网络游戏,而没有人选择“人物角色吸引人”这一选项,这说明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时更注重的是游戏的质量及玩法。

6、对于玩完网络游戏后的感觉,10人选择了“轻松、愉快”,13人选择了“无聊、空虚”,7人认为有感觉,但是说不清楚,20人选择了“没有感觉”这个选项,这一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了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7、10%的人认为网络游戏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5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生活,14%的人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无影响,而剩下的人则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着一些其他的影响,间接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一些看法。

8、同学们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基本分为两种,即赞成的和反对的,其中有6%的人认为网络游戏可以让人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放松,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能扩大视野,对成长有帮助,这两类属于赞成者,20%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他们后悔玩游戏并开始讨厌它,72%的人则认为网络游戏仅仅是休闲而已,没有太过在意它。

讨论: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及其影响,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网络游戏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及大学生受其影响状况,其中包括消费问题和时间自控能力,并且获悉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在不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将网络游戏视为课外娱乐,适度的消遣放松一下,而不要沉溺于其中。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首先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爱玩网络游戏,大部分人选择玩某网络游戏是因为它的玩法比较吸引人,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能控

制自己在网络游戏上时间和金钱的花费,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其次,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人占大多数,认为网络游戏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人数位居第二,仅仅少数人认为没有影响。最后,我校同学对于网络游戏的看法说明了大部分同学能理智的、正确的看待网络游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的出现,然而个别自控能力差、深陷其中,并且荒废学业的同学依然存在,在此我们谨希望他们能及时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市场调研》 居长志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附录: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及其影响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以及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特设计此问卷,希望您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在此先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专业是()A、经管类的B、艺术类的C、理工类的D、文法类的4、您一个月的生活费为()A、500元以下B、500~800元C、800~1000元D、1000元以上

5、您玩过网络游戏吗?()A、玩过B、没有

6、您一个月花在网络游戏上的费用为()A、100元以下 B、100~300元 C、300~500元 D、500元以上

7、您玩网络游戏的频率为()A、从来没玩过B、偶尔玩一次C、经常玩D、几乎天天玩

8、您的网游年龄为()A、0B、几个月C、1~2年D、2年以上

9、您喜欢哪一种类的网络游戏?()A、棋牌类(如斗地主等)B、竞技类(如劲舞团、跑跑卡丁车等)C、修行练级类(如大话西游等)D、其他E、没有

10、您喜欢玩某网络游戏的原因是()A、不玩网游 B、画面色彩音质效果

吸引人 C、人物角色吸引人 D、游戏的玩法吸引人 E、其他

11、若网络游戏中需要充值或充点数来买道具,你会()A、不买B、看情况,可能会买C、一定会买D、不玩网游

12、您了解并接触网络游戏的渠道是()A、广告宣传B、同学朋友介绍C、自己接触D、其他渠道

13、您对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控制()A、大体在自己掌握中B、有时会上瘾,但基本上还是适可而止C、一上网就会控制不住时间D、没有时间概念

14、若在你玩网络游戏时,别人交代你去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会()A、立刻停止玩游戏并开始着手做这件事 B、很不情愿,但仍是停止游戏去做这件事

C、干脆不管,继续玩游戏 D、其他

15、您为了玩网络游戏去网吧通宵过吗?()A、从来没有B、去过一两次 C、经常去 D、通宵过,但不是为了玩网游

16、您玩完网络游戏后的感觉是()A、轻松、愉快 B、无聊、空虚 C、说不清楚,但是有感觉 D、没有感觉

17、若周末时朋友约你一块出去玩,你会因为要玩网络游戏而推掉朋友的邀请吗?()A、绝对不会 B、看情况而定 C、当然会,网络至上 D、我不玩网游,所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18、您认为网络游戏影响到您了吗?(如学习、生活方面)()A、没有 B、多少影响到一些 C、影响很大 D、没有注意过

19、您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什么?()A、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B、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C、无影响 D、其他

11.网络对当代流行服装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 网络 流行 服装 影响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1 流行服装的特点

1.1 创新性

此为流行服装最为显著的特点。人们总是追求新奇和创新性的东西,当一种服装的款式在社会中流传的过久,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但人们追求和向往美的脚步不会停止,服装的流行,就必须有一定的创新元素来满足大众的需要。所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把流行服装与消费者的要求结合起来。

1.2 普及性

大众最终认可的服装才是真正的流行服装。模仿是流行服装最大的特点,民众在好奇心和主动模仿的作用下,不断追求新的流行服装;流行服装设计者和经营者往往通过明星效应或者商业宣传的作用,让大多数人都接受并追求新的服装款式。

1.3 周期性

某种款式的服装可能会以新的面目出现并重新流行的特征。普通大众大多有怀旧的情结,当一种款式的服装在一段时间很普及并为大多数人记忆时,相近的款式很可能在若干年后重新流行。

2 网络对流行服装发展的影响

2.1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流行服装提供基础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依靠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因而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尤其在时装方面,年轻一代在购买衣服的时候也注重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时装信息。

网络极大地加快了流行服装的推广力度,通过电影明星代言、网络视频推广等方式,利用互联网的“大众效应”做推广,从而树立名牌效应。品牌的知名度是和品牌的宣传力度成正相关的,网络推广正是在宣传的基础上树立了流行服装的名牌效应。

另外,网络对流行服装的销售有重要的作用。在B2C的商业时代,生产厂家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就服装的相关颜色、款式、面料的等“面对面”交流。当一种服装流行后,网络的便捷优势使得消费者能在网络上及时下订单,这就会使流行服装更快地被大众知悉并引导大众参与服装流行的推动。

2.2 网络信息快速传递推动流行服装大众化

网络时代之前,服装流行的节奏变化是非常缓慢的,一种流行服装的款式、颜色能持续流行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导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流行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当人们几乎可以根据服装的特点来判断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

一定程度上来看,流行服装变迁速度是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书本知识的时代,普通民众接触的信息是过时的,报纸的发明也只能使得人了解当地的信息,而网络的产生使得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这就使得服装信息的传播不断加快,流行服装不再是单一的形式,而演变成一种服装理念或者一种服装概念的流行,这样导致了流行服装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进而呈现出大众化的倾向。

3 网络对流行服装参与者的引导

首先,网络是设计师信息和灵感的最佳来源。服装类网站和电子期刊上面有服装时尚最新的潮流理念,汇聚了流行时装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现状;同时网络含有巨大的信息量,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其应该关注的其他方面的信息。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拥有放眼观世界、真心为人类服饰发展的思维。其次,网络有助于设计师进行创新。设计师通过把当今的时尚元素融入到过去流行服装的款式中,可以把过去流行服装款式消化吸收并应用到未来的服装设计中,利用旧有样式并通过设计师的思考进行服装款式的演绎,从而巧妙地将历史元素融入到当今流行服装的元素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再次,网络也为不同国家的设计师搭建了良好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为设计师们相互交流思想,同时,也通过网络对大众形成良好的意识引导,引导时尚潮流的人文理念。

3.1 网络对经营者的引导

首先,流行服装商业运作中的经营者包括服装生产者和销售者。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服装设计师承担着流行服装引导和创新的角色,但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能成功地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很大程度也需要服装经营者的努力。网络平台为经营者打造出了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道良好的沟通桥梁。其次,服装经营者的角色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流行服装的销售者需要严密关注商业动态,需要在设计师根据对流行服装的预测,在结合自己的风格确定下一季度流行服装款式的基础上,向生产厂商预定下一季度流行服装生产数量,及时补给销售仓库存量。如果销售者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预测有较大偏差,就会遭受惨重的损失。网络通过为流行服装的销售者提供市场信息和其他信息,从而有助于销售者把握流行服装的趋势。最后,网络有助于企业的软性公关推广。软性公关包括网络的线上线下公关服务。一直以来,在公关推广上,服装企业在通过硬性公关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的公关来达到快速塑造流行服装品牌的目的。网络拥有全球的受众群体,流行服装品牌的公关推广能让各大品牌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向消费者。

3.2 网络对消费者的引导

一方面,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服装流行资讯。在对流行服装的追逐中,流行服装的使用价值不再是消费者购买服装的唯一标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更倾向于时尚流行的服装消费品。虽然,流行服装的价格远远超过其他使用价值的价格,流行服装消费者购买服装消费品的花费中,只有一小部分费用购买了流行服装的使用价值,而其余大部分花费则是为追求流行服装的时尚。可见,流行服装就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宣传和引导的结果,进而引导消费者的脚步紧跟流行服装的变化潮流。人们在网络上浏览时装网页,获取相关时装信息,看到关于产品的宣传和介绍后,往往会激发其购买欲望。而网络的这种引导赋予流行服装时髦品味的能力,能搜集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给消费者带来所需要的产品。

另一方面,网络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流行服装消费的最重要特征是在消费流行服装使用价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消费流行服装的符号价值,也就是流行服装所代表的知识和人文理念、时尚意味以及个性化等服装所表达出的意义。对于追逐流行服装的消费者来说,时刻追逐时尚,走在流行服装的前列,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带动时尚服装的流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正如拉切尔·达蒂斯所说:“对许多人来说,服装意味着许多东西。”

流行服装同时也是消费者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可以给消费者巨大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流行服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求新和追逐个性的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总是在追求不同流行服装下变动,从而导致流行服装的加快更新和发展,同时也使消费者因为购买流行时尚的服装而在普通大众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进一步推动了流行服装的大众化。

4 小结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对流行服装来说,更是推动流行服装更新,为流行服装设计师提高鲜活的资料和交流平台,为流行服装经营商提高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满足消费者追逐时尚、展现个性的需要。网络是对已有资源的整合,在推动流行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达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先状,蒋智威.流行服装与服装的流行[J].国际纺织导报,2003(3):81—84.

[2] 范康宁.当代服装流行趋势透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82—83.

[3] [英]西弗瑞特著.时装设计与元素:调研与设计[M].袁燕,肖红,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12.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特点

(1) 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自由度增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关爱程度也随之增大,为了让孩子的大学生活能过的更加丰裕,身体能更加健康,许多家长都会给与孩子超出食宿支出的营养费、学习资料费和娱乐费等。普遍表现为,现代大学生手中的生活费一届比一届多。基于这样的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自由度也日益增大了,由此学生手中的物品更换频率越来越高,进而导致盲目消费、无计划消费、攀比消费、享乐消费等不良习惯的养成。所以现代大学生大多节约意识较差,不会理财,并且过度依赖父母。

(2) 现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比较开放前卫。现代大学生拥有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具体表现为在他们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之初大多就已经“全套武装”,高级手机、大小名牌电脑以及各种配套现代先进的科技产品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用品也非常讲究品质,有的宿舍还合资购买电视和热水器,甚至有的学生自备私家车上放学。他们追求名牌、追求流行、追求品质、追求新生事物,喜欢前卫出奇能得到关注夸赞的东西,他们是超前消费、追求新鲜消费方式的一族。

(3) 现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矛盾并且不成熟。当代大学生消费往往盲目,并且容易受他人影响,既大手大脚,又斤斤计较。他们有自己的消费理念,应该消费的,自己喜欢的绝不吝啬,他们不相信权威,不相信专家,崇尚公众舆论的说法,讲究实事,又喜欢听取小群体的意见,比如有购买经验的同学或是学哥学姐们,在听取意见之后反复分析,最后还是随着内心想法进行了消费,他们永远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不是贵的。

(4) 现代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力比较强。现代大学生消费追求物美价廉,能省的就省,追求物美价廉,如他们认为购买正版的不划算,就会上网下载,消费选择经常是网购或者团购,购买物品时候一般都会上网上浏览一圈,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聪明,用商家的话说就是:“根本忽悠不了。”什么东西都要先看牌子和细节,在头脑发热似的娱乐消费后又常常产生自责的心理。

2 基于大学生消费观的网络购物特征

2.1 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特征

一项调查表明,网龄对网络购物的购买量影响较大,先下看来大三、大四的学生在网上购物的比例要明显比大一、大二的学生高,这说明网龄越高,越喜爱、越容易在网上购物。此外,拥有微收入的大学生比较热衷于网络购物。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82%的学生网络月购物金额都在400-800之间。

2.2 大学生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许多大学生起初不愿意尝试网络购物,究其原因主要是怕东西质量不好、怕上当受骗、怕网络透漏个人信息不安全等。而一旦有了网上购物的经验,大多都会变得逐渐热衷,调查原因大多是现代大学生大多比较懒,而且手头可购置“新货”的钱比较少,这种情况下,网上购物会更方便,更省钱,同时也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商品信息。

2.3 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特征

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网站主要是同学、室友、介绍。在其购买的过程中逐渐发觉其他网站,此外大学生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网络查阅信息比较熟练,相关网页介绍、页面小广告、电视、报纸、杂志广告信息都会成为大学生们的购买渠道。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会通过尝试购买某几个网站的商品,再对这些商品进行比较,从中选择质量高,售后好的网站进行长期选择购买。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购物网站主要是淘宝、易趣、当当等几个建立较早,信誉较高的的网站。

2.4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

当下看来,现代大学生购买的商品主要是服装、书籍、影像制品以及在线充值、票务和教育服务等。一些大型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笔记本等,还是倾向于去实体店购买,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商品多为日常生活和娱乐所需,一般价格不会太高,当需要花太多钱购买时,还是较信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店商品。但是总的看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还是高于普通市民,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网络购物行为还是极为普遍的。

3 大学生消费观对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影响

3.1 大学生网络购物潜力巨大,网络购物市场前景良好

在校大学生虽然大多数因为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而无法进行更多的网上购物,但是大学生毕竟是未来市场的主人,所以在其工作以后,往往多数会成为高收入群体,从而更多地展开网上购物。所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市场无论从现在还是从未来看,都是十分良好的。并且覆盖大学生校园的网络系统已经普及,大学生上网变得更加方便,可以说随处可以上网,进而每天上网的时间就会逐渐增加,更加依赖。与此同时,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网购经验的,并且狂热与此的不在少数,即使是不热衷网购的大学生也不会排斥,并且据调查,那些没有网购经验的大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是愿意学习和尝试的。以上说明大学生的网上市场已经形成,正等待商家去开发,并且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良好。

3.2 发展拍卖网站规划扶持购物首选网站

现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最主要的网络购物群体,但购物网站的种类还显得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淘宝、当当等几个大众比较信任的拍卖网站上,这说明拍卖网站在大学生们的心目中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而与此同时许多网络商家也看准了商机,纷纷建立各种购物网站,但这些网站并不是所有都会长久存活,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网站才能吸引绝大部分人流量,继而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顾客规模,赢得最后成功。

3.3 大学生消费日趋理性,购物网站适者生存

大学生由于购买量的增加,随之购买人群增大,购买货物种类变得广泛,因而了解形形色色商品的机会也就更大,对于各种商品的好坏知道的也更加详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网上商品信息的分辨也就更加明智,因此,这种被“聪明大学生”包围的众多购物网站中,信誉高、商品佳、服务好的网站,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并获得更高的人气和更客观的盈利,相反,那些经营欠佳的网站就要被大浪淘沙了。

4 结语

现代大学生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身上的时代性更为明显,消费观既矛盾又理性,消费内心消费方式在内心的冲突中不断发展。而这种种的特点都会在网络购物市场发展中更为明显的显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消费观在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的引导下将日趋理性,理财能力更强,未来的网络购物市场上大学生仍然会居主力地位,并且随着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高精尖人才也会增大网络购物市场的盈利份额。不仅如此,众多的网络门户商家,要想在大学生购买浪潮中存活下来,就更要提高网站内商品的质量,提高信誉和商品服务,这样才能长久发展,持续盈利。不管怎样,我国的网络经济,特别是网络购物市场的前景会越来越好,这种“好”不是昙花一现,会变成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尚玉峰.8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商业营销, 2009.

[2]华启东.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上一篇:如果我能变成空气下一篇:教师深入学习反四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