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常见意象(精选10篇)
1.怀古诗常见意象 篇一
关键词:咏史怀古,议论新奇,说理透辟,翻案法
皮日休是我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诗人。晚唐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皮日休 (834?—883?) 字逸少, 后改字袭美, 湖北襄阳人。年轻时隐居襄阳鹿门山, 遂自号鹿门子。又号闲气布衣、醉吟先生、酒民、醉士。唐懿宗咸通七年 (866) , 自编其诗文集《皮子文薮》, 咸通八年 (867) , 进士及第, 十年, 于苏州刺史崔璞幕下为郡从事, 与陆龟蒙等结为诗友, 唱酬颇多, 陆龟蒙编唱和联句诗为《松陵集》。十三年至长安, 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 (875) , 皮日休又回到吴郡, 为毗陵副使。乾符五年 (878) , 加入黄巢起义军, 广明元年 (880) 十二月初五, 黄巢起义军攻下长安, 十三日黄巢称帝, 国号大齐, 建元金统, 授皮日休为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 皮日休下落不明。皮日休的诗文都很有名, 他反对当时浮艳绮丽的文风,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要求诗文反映“国之利病, 民之休戚”, 于政治上可“上剥远非, 下补近失”。他的散文, 特别是政论小品文, 观点鲜明, 笔锋犀利, 逻辑严密, 说理透辟, 短小精悍, 一事一议, 爱憎分明, 突出主旨, 颂古非今, 善用比喻, 宣扬仁政爱民, 提倡农桑垦殖, 揭露社会黑暗, 抨击暴君酷吏, 表现了他愤世疾俗的反叛精神,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他的诗, 主张“诗之美也, 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 闻之足以戒乎政”, 多有反映统治阶级之残酷压迫与剥削, 描绘人民悲惨生活的佳作, 闪烁现实主义的光芒。其作品之语言, 先效白居易, 通俗显豁, 以浅喻深, 后仿韩愈, 雕词镂句, 流于奇涩。今存《皮子文薮》十卷, 《松陵唱和集》十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九卷。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绮阁飘香下太湖, 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 只把西施赚得吴。
这是《馆娃宫怀古五绝》的第一首。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 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馆娃宫, 古代宫名。公元前494年, 夫差宠爱越王进贡来的美女西施, 特地为她建造了这所规模宏大的大型离宫, 宫内“铜勾玉槛, 饰以珠玉”, 楼阁玲珑, 金碧辉煌。吴人称美女为娃, 故曰“馆娃”。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 故址在今江苏吴县灵岩寺, 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城西, 有山号砚石, 上有馆娃宫。”砚石山便是如今灵岩山别称。左思《三都赋·吴都》:“幸乎馆娃之宫。”李白《西施》诗:“西施越溪女, 出自苎罗山。秀色掩今古, 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 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 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 扬娥入吴关。提携馆娃宫, 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 千秋竟不还。”
“绮阁飘香下太湖”首句写馆娃宫之盛。绮阁, 华丽的楼阁。晋葛洪《抱朴子·知止》:“仰登绮阁, 俯仰清渊。”《北史·常景传》:“夫如是, 绮阁金门, 可安其宅。”飘, 飘动, 飞扬。李白《赠裴十四》诗:“飘若浮云且西去。”下, 从高处到低处。《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太湖, 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长江三角州南部, 它是中国近海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全句的意思是说, 馆娃宫华丽的楼阁中, 妃嫔媵嫱, 朝歌夜弦, 芳香四溢, 由山上一直飘下太湖。这是从馆娃宫的华丽和脂粉飘香两个角度写馆娃宫之盛, 暗讽吴王夫差穷奢极欲, 迷恋声色, 荒淫糜乱。
“乱兵侵晓上姑苏”, 次句写馆娃宫之衰。乱兵, 这里指越国的军队。乱, 反叛, 叛乱。《左传·文公七年》:“兵作于内为乱。”从吴国人的角度看, 原已臣服的越国现在是“犯上作乱”, 故称“乱兵”。侵晓, 天色渐明时, 拂晓。《北齐书·崔暹传》:“侵晓则与兄弟问母之起居, 暮则尝食问寝, 然后至外斋对亲宾。”后蜀欧阳炯《木兰花》词:“侵晓鹊声来砌下, 鸾镜残妆红粉罢。”上, 登上, 由低处到高处, 引申为攻进, 攻占。姑苏, 就是苏州, 苏州古称平江, 又称姑苏, 位于江苏省东南太湖之滨, 长江三角洲中部, 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是当时吴国的都城。全句的意思是说, 越军夤夜出其不意突袭, 拂晓的时候就攻占了姑苏台。这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写越国攻破吴国都城苏州, 宣告了吴国的灭亡。
“越王大有堪羞处, 只把西施赚得吴。”三四两句明嘲勾践, 暗讽夫差。越王, 指越国国君勾践 (?—前465) , 前497—前465年在位, 曾被吴国打败并向吴国称臣屈服。为了使吴国退兵, 曾以美女买通吴国太宰噽, 噽劝说夫差退兵。此后他励志图强, 悬胆以卧, 置薪以卧, “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终于转弱为强, 灭了吴国。继而北进, 大会诸侯于徐州 (今山东滕县) , 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堪, 能够, 可以。杜甫《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羞, 羞愧, 羞惭。曹操《整齐风俗令》:“吾欲整齐风俗, 四者不除, 吾以为羞。”只, 仅仅, 只有。杜甫《示侄佐》:“只想竹林眠”。把, 介词, 将, 用, 把。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施, 一作先施, 春秋末年越国苎罗 (今浙江诸暨南) 人, 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 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 吴亡后, 与范蠡偕入五湖。赚, 诓骗。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越王勾践大有可以羞愧的的地方, 仅仅用了献上美女西施的计谋就诓骗吴王疏于防范, 耽于享乐, 便赚来一个吴国。从而批判了夫差的荒淫误国。
诗人采用反用故事手法, 明嘲勾践, 暗讽夫差, 指桑骂槐, 旁敲侧击。这样写, 既免落俗套, 又鞭辟入里, 批判得痛快淋漓。写诗忌直贵曲, 这种委婉含蓄的暗讽, 发人深省, 弦外之音, 绕梁三日而不绝。
运用对比, 是这首诗的又一突出特点, 前两句中的“下”与“上”对比, 揭示了馆娃宫的“盛”与“衰”, “下”写吴王通宵享乐, 沉湎酒色, “上”写越王枕戈待旦, 月夜奔袭, 鲜明的对比中, 批判了吴王夫差的耽于享乐荒淫误国。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河, 亦称通济渠。《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开通济渠, 引谷、洛水达于河, 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 谓之御河。”《通鉴》:“自板渚引河入汴, 又引汴入泗, 达于淮, 又淮南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大运河在汴水一段, 习惯上称为汴河。怀古, 追念古代的事情 (多用于有关古迹的诗题) 。
“万艘龙舸绿丝间”, 首句写隋炀帝率众出游之盛, 舸, 船,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又预备走舸, 各系大船后。”龙舸, 即龙船, 龙舟, 指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诗中指供帝王游幸水嬉之用的大船。《隋书·炀帝纪》:“上御龙舟, 幸江都。”绿丝, 嫩绿的柳丝, 大运河“渠宽四十步, 渠旁皆筑御道, 树以柳”, 绿丝即嫩绿的垂柳的枝条。间, 中间, 曹操《渡关山》“天地间, 人为贵。”这句诗的意思是, 无数艘龙船行驶在嫩绿的柳丝之间, 《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造龙舟, 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船幸江都, 舳舻相接二百余里。”这句诗就是对这一盛况的概括, 借出行一事点化, 含而不露, 运笔绝妙。
“载到扬州尽不还”, 次句写隋炀帝乐极生悲之衰。载, 装载, 引申为乘坐, 《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到, 到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蒙到, 二郡皆服。”扬州, 古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 古称广陵, 隋改称扬州, 又因避隋炀帝名讳改称江都。尽, 都, 全部。黄巢《不第后赋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还, 返回, 归还。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些龙舟船队载到扬州去的全都没有回到长安。这是对隋炀帝游幸江都及落败的高度概括。据史书记载, 大业元年 (605) 三月廿一日动工开凿大运河, 同年八月十五日隋炀帝就从洛阳乘龙舟去江都巡游。至大业十二年 (616) 十二月逃往江都, 其间多次巡游, 最后在义宁二年 (618) 三月被其部将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发动兵变缢杀于江都。这句诗明写被龙舸载到扬州的隋炀帝被部将杀于扬州, 难以返还长安, 也暗含像隋炀帝这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已一去不返了。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三四两句充分肯定开凿汴水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应, 应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 (指刑法重) 则本非应死之罪。”天, 这里的“天”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人们想象中的万事万物的主宰者, 如《论语·颜渊》:“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二是泛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荀子·天论》:“列星随旋, 日月递照, 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是之谓天。”“天行有常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教, 使, 令, 让。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开, 开凿, 开通。汴水, 隋开通济渠, 其间自今荥阳至开封一段为原汴水, 唐宋时人遂称通济渠东段出黄河入淮河的全流为汴水, 亦称汴河或汴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这里一千余里的地方没有山峦, 应该是天意让在这里开凿汴水的, 这是用倒装句法强调, 黄淮地区, 千里沃野, 广衍平川, 无险山峻岭, 顺应自然条件, 开凿运河, 既可有利当时, 又可惠及后人, 从而肯定了开凿运河积极的一面。
运用盛衰对比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 隋炀帝开运河, 造龙舟, 穷奢侈, 任挥霍, 耗民力, 害民生, 终至逸豫亡身而“尽不还”, 对比中高度概括了荒淫无道的暴君恶行。
先抑后扬是这首诗的又一特点, 前两句记叙历史史实, 痛斥隋炀帝贪图淫乐而祸国殃民, 后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肯定开凿运河可以有利当代惠及后人, 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历史观。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尽道隋亡为此河”, 首句写常人论调。尽, 都, 全部。道, 说, 讲。《盐铁论·遵道》, “饰虚言以乱实, 道古以害今。”隋, 指隋朝, 隋文帝杨坚于北周大定元年 (581年) 二月, 代北周而有天下, 因坚为隨国公, 遂以隨为国号, 又因“辵”走也, 不祥, 故去“辵”为隋。义宁二年 (618) 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唐, 隋经三帝, 凡38年而亡。为, 介词, 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天行, 指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 有一定规律。) 此, 指示代词, 这。《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这是先引入一般常人对隋朝亡国的看法, 预作铺垫, 为下句设伏。事实上隋朝灭亡的原因很多, 杨广穷奢极欲, 滥用民力, 建东都, 修宫苑;筑长城, 辟驰道;开运河, 造龙舟;穷奢侈, 任挥霍, 兴徭役, 征高丽;信小人, 杀勋臣, 终至民怨沸腾, 纷纷起义。义宁二年 (618) 三月, 兵变者数其罪曰:“违弃宗庙, 巡游不息, 外勤征讨, 内极奢淫, 使丁壮尽于矢刃, 女弱填于沟壑, 四民丧业, 盗贼蜂起;专任佞谀, 饰非拒谏。”
“至今千里赖通波”。次句直陈己见, 正面肯定开凿运河有利航行和灌溉。至, 到, 到达。今, 现在。赖, 依赖, 依靠。王充《论衡·逢遇》:“以 (因为) 有补于人君, 人君赖之。”通, 畅通, 没有阻碍。司马迁《报任安书》:“通邑大都。”波, 波浪。通波, 指开凿的运河畅通无阻。全句的意思是说, 直到现在千里平川还依赖这畅通无阻的运河水带来的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这里用“至今”写收效时间之长, 用“千里”写受益幅度之广。一个“赖”字充分肯定了大运河便利交通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所以作者以辩证的眼光, 一反众口一辞之论调, 用“翻案法”指出, 虽然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私欲, 但客观上对于便利沿岸城镇交通,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沟通南北物资交流, 灌溉千里肥田沃土还是大有益处的。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三四两句用假设复句再次阐明自己的看法。若, 连词, 假如, 如果。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无, 没有。《孙子兵法·军事》:“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水殿龙舟事, 隋炀帝诏令开凿运河同时, 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 龙舟四层, 高45尺, 长200尺, 上层有正殿、内殿, 东西朝堂, 中间两层有120间, 皆饰似金玉, 皇后所乘之船, 稍小, 但装饰无异。由于工程巨大, 官吏督役严急, 役丁死者十之四五。共, 共同, 一道,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幼则同游, 长则共事”, 禹, 传说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 姒姓, 名文命, 亦称大禹或夏禹, 为鲧之子。虞舜时, 他由四方部落推选治水, 在外奔忙长达十三年之久, 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以疏导之法获得了成功, 同时开沟修渠, 有利于农田灌溉, 因此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 他继任为部落联盟首领。据说, 他继位后, 铸象征权力的九鼎, 被后世奉为圣贤, 论, 讨论, 研究, 引申为议论, 评论, 评议。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功, 功劳, 功勋。《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较, 比较, 韩珝《为中书崔相公让官第六表》“论才较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假如没有建造水上宫殿巨型龙舟的事情, (杨广) 开凿运河和大禹治水一道评议功绩大概也比得上了。这两句诗以假设条件为前提, 然后故意把历史上最暴虐无道的昏君和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受人景仰的圣贤并提, 欲抑故扬。这种欲夺故予之法, 对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批判更为深刻, 斥责更为强烈。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使用翻案法,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七用事》:“此前辈所谓翻案法, 盖反其意而用之也。”即指推翻前人的评价, 结论, 论断, 别立新说。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奇, 发人所未发, 唐人咏史怀古诗多用此法。前人“尽道隋亡为此河”, 皮日休却强调“至今千里赖通波”从便利水运交通, 造福后世, 惠及民生, 造福时间长, 受益地域广角度, 肯定了开凿运河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 当然, 皮日休并不是要为隋炀帝翻案, 而是强调要辩证地实事求事地来认识这一史事。而且后两句诗采用欲擒故纵手法, 欲抑先扬, 再次批判了隋炀帝的荒淫暴虐, 祸国殃民。
参考文献
[1]吕慧鹃, 等.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3.
2.怀古诗鉴赏教案 篇二
一、怀古诗鉴赏必备知识:
1、怀古诗的产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再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2、怀古诗的特点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3、怀古诗鉴赏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感情:
① 抒发世态沧桑、人事代谢、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如刘禹锡《乌衣巷》 李白《越中览古》
②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刘禹锡《泊秦淮》
③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渴望,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 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痛。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2)常用意象:江水 草 鸟 月 烟云/烟雨 楼台 金陵 六朝等(3)意境特点:深远
开阔
空茫
苍茫
等
(4)风格:慷慨悲壮 苍凉悲慨 深沉感慨 等
(5)常用手法: 用典 对比 反衬 烘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 借古讽今等。
4、怀古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1)要弄清史实、用典。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的一把钥匙。(2)要体会意图、感情。表述方式:通过对„„(历史内容)的叙述/(古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情。(3)要品味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借助典故叙事抒怀,议论引发。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或侧面烘托。
5、考试设题角度(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感慨?)(3)分析艺术手法
二、典型题例
1、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理解诗意:。
(2)思想感情:。
(3)表达技巧:。
2、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慨的?。
三、实战演练
1、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4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四、巩固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4分)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2、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4分)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五、个人小结
收获:
3.经典的怀古诗 篇三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怀古诗蕴含什么意思 篇四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十首诗歌的“性别结构”,我以为这是理解这十首诗歌的关键,前5首写的是5位男性,后5首写的是5位女性。
5位男性:周瑜赤壁之战的功绩现在看来无非就是杀死了很多人而已;马援为了建立功名征战而死;周颙为了当官从隐居的深山走了出来而遭人耻笑;韩信一世英名最终也死于非命;人们在享受着隋炀帝当年浩大工程造就的美景却也在批评着他的奢侈。
毫无疑问,薛宝琴在这5首诗里是批判了这5位男性的,同时也很尖锐的指出一点,男性是为功名而生而死的。
5委女性:王献之的小妾桃叶曾与王献之在渡口分别,为情所苦,得名桃叶渡;王昭君为和亲远嫁,客死他乡;杨玉环因为唐玄宗、杨国忠的罪过而成为替罪羊,被缢死;崔莺莺当年在小红的撮合下与张生私定终身,得到的却是“始乱终弃”的结局;杜丽娘是为了与柳梦梅的爱情才得以死而复生的。
很明显。薛宝琴在这5首诗里是很同情这5位女性的,同时也很尖锐的指出,女性都是受男性支配的。桃叶与王献之的分别,是王献之做的决定;王昭君远嫁是皇帝的决定;杨玉环之死更是男性的集体决定;而崔莺莺的被弃,则是张生的决定;而杜丽娘是否能死而复生更是全要仰仗柳梦梅了。
而由此,薛宝琴就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男性和女性的生存条件和价值基础。我以为,这是薛宝琴十首怀古诗最深刻之处和最尖锐之处。
当然,就是对这5位男性和5位女性,薛宝琴还是有着很微妙的区别态度的。
5位男性:历来评价最高的周瑜在薛宝琴这里评价最低,认为他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其次是马援,为了徒劳的远征枉送性命;再次是周颙,为了区区功名放弃隐居生活,遭人耻笑,请注意,这是一个分水岭,到周颙这里,虽然遭到耻笑,但周颙并没有危害他人,这是周颙与周瑜和马援的最大区别,所以薛宝琴的语气已经有些“同情劝解的味道了,所谓“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而至韩信,虽然还是批评,已经有赞许的味道了,为什么,因为韩信懂得知恩图报,回报过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妇;而至历来被千古唾骂的隋炀帝,薛宝琴的评价反而最高,认为,隋炀帝的危害比起那些当时致人或致己送命的人来说,还是好的.,为什么,因为他建造的东西惠及了后人,造福了后人。而之前的那些人则对后人无益。
5位女性,也是这样的:桃叶对于丈夫离开而对自己造成的感情伤害是顺从的甚至是赞成的,最没个性;王昭君的远嫁事非得已,但她死后孤独的坟墓就是对汉朝体制的嘲讽,靠牺牲女性获得生存;杨玉环比起王昭君的孤老而死更惨,是被杀死,而且是她所爱的人杀死;这些人都是为男人而牺牲的人。而至崔莺莺,虽然最终被抛弃,但毕竟为自己活了一回,也值,可惜就是采取了有失女性尊严的“私通”的行为,薛宝琴显然想说,女性该为自己活着,但是,也得有尊严,而不能为了丧失原则,所以直接斥责小红“骨践最身轻”,间接批评崔莺莺“勾引彼同行”。而最值的赞美的,当然就是杜丽娘了,她获取幸福,并没有丧失尊严,所以赢得了柳梦梅的尊敬,并最终与其白头偕老,这才是女人最好的归宿呀。
5.高考咏史怀古诗教案 篇五
【授课时间】: 2012-10-31星期三上午第__节 【授课地点】:210教室 【授课班级】:高三210 【授课教师】:王妙坤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品读、自读、探究、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五分钟复习背诵内容,提问,检查。引入怀古诗话题。二.立足文本 温故知新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借周瑜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2.《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抒发爱国情怀,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用典(五个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解读咏史怀古诗 三. 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概念:凡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2.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3.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4.常见地名: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等。5.常见思想感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情感类型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乌 江》(李清照)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生》
7.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诗歌举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等。1)借古讽(伤)今(李商隐《贾生》、杜牧《过华清宫绝句》)2)今昔对比(刘禹锡《乌衣巷》、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3)以景衬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6)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 四. 直击高考 真题演练 【真题1】(08年江苏卷)
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4分)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真题2】(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解析)借代、反问。(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真题3】(2011课表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诗人: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五.技巧点拨
鉴赏咏史诗四步曲:
1.懂:即写什么? 弄清史实,了解作者,找准连接点(主旨)。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3.书:即书写答案。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规范作答。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七.课堂小结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他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八. 布置作业
查阅积累怀古诗常见地名的典故及诗歌: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
6.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篇六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类别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五、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六、艺术特色
1、借古讽今
2、对比
3、用典
4、化用
5、寓情于景
七、鉴赏步骤
(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比如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例子。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八、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懂。即写什么?
7.浅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篇七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象、情怀和神彩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这里我们借学习《越中览古》的机会,集中地对他的几首怀古小诗作一番解读,不仅可以体会李白小诗的意境,学习其艺术手法,同时对他的思想也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台由此得名。李白登台怀古,但此时早是“凤去台空江自流”,由此想到昔日的吴国与东晋:繁华的吴国宫廷已经荒芜,倜傥的东晋才子们也早进入了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呢?只有青天外的三山仍旧碧绿,只有分割长江的白鹭洲依旧在把时光守候。
诗人不是看得很透了吗?其实还没有。请品味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原来他心中正恨恨地生着“浮云”(小人)的.气,幽幽地滋生着不能近“日”(皇帝)的愁。这是他从翰林学士位上被排挤离开长安后的怀古之作,也许他心中仍想着要为皇上干一番事业,哪怕(以便)以后“成古丘”。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与西施行乐之外。早在《乌栖曲》里李白就专门“回忆”过吴王的荒淫,感叹过历史的无情:“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苏台览古》写得更好:吴苑苏台早已荒废,而杨柳又发新绿,船娘们竞唱菱歌,春色宜人,春意盎然,除了西江明月而外,谁还记得吴宫往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
写《苏台览古》时,诗人已经不去幻想“见长安”了。残酷的现实让李白更清楚了一点:后人也许连古人的“古丘”也不理,能记住的,恐怕也只有那“曾经照古人”的明月了。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从金陵到苏州,从苏州到越中,李白离长安越来越远。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荒淫的吴王和曾经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功成名就的越王。越王雪了耻辱,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隆重班师回国。吞吴的三千越甲全换上了锦衣,如花的三千佳丽占满了宫殿……多么繁盛,多么美好,多么热闹,多么欢乐!然而,才气、成功、名利如浮云一般,转瞬之间,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生者为过客”,“天地一逆旅”(《拟古十二首·其九》)还有什么呢?偶尔冒出几只“过客”般的野鸟!其实,早在《梁园吟》中李白就曾表达过这种认识:“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宾客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只不过那时可能只是认识而已,不像写《越中览古》时已近于看透了。
综观李白几首写于不同时期的怀古小诗,不难看出,李白对统治者的认识是逐步清晰,对自己的定位是渐趋客观了。他最后的想法,正像他在《江上吟》里所写的那样:“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不再想长安了。
8.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八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早上和傍晚。
(3)、“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6、乌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7、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公元2孙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要,为六朝江防要地。张勃《吴录》载:诸葛亮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8、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9.怀古诗常见意象 篇九
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历史时间段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怀古诗具有“诗”(文学性)与“史”(历史性)的双重特征。所以它又具有两结合:“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古”与“今”的结合。因此,咏史怀古诗特别关注现实政治、特别注重多维的时空组合。《诗经》《离骚》中早就有这种作品,如《诗经大雅》中的《公刘》、《生民》、《绵》《皇矣》等篇什,记录的是周部落的起源和周祖先后稷、公刘、文王等的英雄事迹。而屈原《离骚》中的“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诗句,在追述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对楚国前途命运的担忧。这种借古说今、古今结合的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基本接近后世的咏史怀古诗。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全诗如下: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以史为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悠悠五千年,泱泱廿四史,实为世界稀有,历史遗迹,人物风流,一直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绘画、雕塑、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乃至今天的影视作品,到处都有历史的素材。艺术家们直面现实人生,或从对历史事实的思考中生发出许多感喟许多讽慨,或从对历史事实的研究中生发出许多联想许多假设。诗人的感情是最丰富的,诗人对历史的研究思考有更多的情感,有更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怀古咏史诗比那些精辟的史论文章更富有魅力,更能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咏诗,遣人讯问,乃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这当然不是说怀古咏史诗可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这是一首富有社会意义的咏史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飘渺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首两句是神仙传说,入木三分地揭露汉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历史故事,刻画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心求贤的思想行径。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再如《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所以在鉴赏怀古咏史诗时,既要注意了解相关的历史,又不必过分拘泥于史实,更重要的是要体味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
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如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诗歌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提出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暗示当时统治者依托关中山河之险,沉溺声色之中,正步六朝灭亡的后尘,可谓意味深长。再如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曾事袁绍,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归曹操,曹不记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咏史怀古,寄托遥深。
另有一类咏史诗,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昂的笔触颂扬诸葛孔明的胸才大略,叹惋他的壮志未酬。诗中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
还有一种则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史实”),不着一字评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清人李子德评这首诗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人间”、“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悲剧形象,却在读者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的深刻印象。
另有一种景中寓有史实,以景衬情的构思。如杜牧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是西晋巨富石崇的别墅,其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已成废园,成了供人凭吊的古迹。诗歌首两句写昔日繁华今成荒芜,深含“事如春梦了无痕”(东坡语)之叹。三四句写暮日啼鸟、东风落花,从而联想到石崇宠妓绿珠效死石崇跳楼自尽的史实,对绿珠如同落花般不能自主的命运深表同情和惋惜。全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刘禹锡的《金陵五题》都采用这种构思方式。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0.深究《红楼梦》怀古诗 篇十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是谜中之谜的谜语,谜底不但让书中的人没有能够猜出来,也让世人刹费苦心,让历代红学家绞尽脑汁,探佚者用尽心机,《红楼梦》爱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尽善尽美,让人信服的谜底。可以说自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就有多少人试图通过对十怀古诗的剖析和解读甚至探研来参透诗中到底掩盖有什么样的玄机,隐藏着怎样的谜底,但终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说是无心又似有心,若说无意又似有意;要说有心又似无心,要说是有意又似无意,让人看似随意而作,又似刻意这么写,十首怀古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么,真可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扑朔迷离。总之,红楼梦的十首怀古诗为后人布下了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局。
不过,我倒觉得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单单是小说的一种承接方式,使小说的章与章之间能够承上启下,回与回之间承前启后,使小说能够前呼后应,给读者造成悬念, 吊读者的胃口,也不是单纯地为猜谜而猜谜这么简单,更不是让世人刹费苦心地为了去猜谜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远。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另一种隐藏手法,因此在解读十首怀古诗时我们不要与小说割裂开来,单方面地去揣测,去猜度,而应该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理解、去解读,与小说描写的特定环境和人物联系起来读,才有可能读懂,读明白。
倘使说“好了”歌是是借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来评判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十首怀古诗则是以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的看法来评判,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审视角度来评判,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对于古史曾经出现过的史迹和历史人物评判的一番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见地确确实实让世人惊叹,有多少须眉男儿自叹弗如,又有多少伟丈夫望尘莫及。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不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蜀两国从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转为能够和魏相互抗衡的对峙局面。赤壁之战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等人的成功辉煌,把诸葛亮等的人生事业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这段历史故事时尽量表现得得淋漓尽致,以夸张的手法竭力去铺叙,极度去渲染、去烘托。不过,无论是孙权所创建的吴国也好,还是刘备所创建的蜀国也罢!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无数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无数个冤魂铸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宝琴在哀叹的同时进行了谴责和评击。
然而对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薛宝琴这个小女孩却不怎么赞赏,还以“徒留名姓载空舟”的态度给进行否定和带有几分嘲讽的口吻,而对于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却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笔墨描述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红楼梦的【赤壁怀古】让我们透过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子房,张良也,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曾经帮助刘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汉政权,可以说功可盖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其实不管张良也好,马援也罢,终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被历史所淹没。
“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如果单纯从诗的表面来理解的话,这是对张良卓越功勋的描写和表现张良声名远播的形容。“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张良的不朽功勋终究被历史所淹没,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那么马援又将会被谁取代呢?马援之后又将是会是谁呢?薛宝琴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思考的余地。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名利”二字着实诱惑人,即便那些所谓的隐士都不能免俗,何况于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不甘寂寞呢!其实有些人根本不适合去追逐所谓的名利,可以说和“名利”二字毫无瓜葛,但却要拼了命的去追名逐利,其结果不但毁了一世的清誉,还落得一个欺世盗名的嘲笑,甚至是身败名裂的结局。不过不管真名士也好,假名士也罢,争名逐利的最后结果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钟山:古迹颇多,可是薛宝琴却单单选择一个隐士的事来评判,这本身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曾一度穷苦潦倒,几乎沦落到丐讨的地步,后得一个老妪的施舍,才得以活命,还曾遭受过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因此一心想出人头地,然而当功成名就、位极人臣的时候。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的一代名将,却遭到杀谬,其结局是何等的悲烈,何等的惨烈。
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可能盖棺事定,然而薛宝琴描写韩信在三齐位定的时候就已经盖棺事定了。
不过希望世人不要因为韩信的“三齐位定盖棺时”的结局“就存有歧视之心、轻鄙的眼观。因为韩信乃是一个重情重义,至情至性的人,即便对送他几停饭吃的.老妪都念念不忘,知恩图报,赐予千金,而对刘邦更是忠心耿耿,可以说是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他虽然为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刘邦却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借口而把功可盖世的韩性杀掉,这本身不是韩信的错。韩信的悲剧不单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历史的悲剧。
韩信由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高峰,本来是不容易的,然而当否极泰来的时候,却是乐极生悲的开始,想世间万物大抵如此,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韩信不例外,世人也不例外。韩信这位位极人臣的大汉功臣,即便丰功伟绩又如何,终究还是难逃最后被杀的宿命,由韩信的悲剧而可推及世人。
我在《青史烟云》一文中曾经对韩信评判道“太平本为将军定,谁见将军度太平。”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为了权利之争,为了谋朝篡位,杨广弑君杀父,全然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然而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便是穷奢极侈又怎样,风流无限又如何,终究落得个众叛亲离,怨声载道的结局,遗臭万年的下场,最终还被世人所唾骂。一句“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以设问的形式道出了繁华过后的凄凉境界。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六朝遗迹枚不胜举,六朝梁栋比比皆是,然而薛宝琴却不去歌咏,却把笔墨的重点放在了缅怀王献之与桃叶题诗送别的故事上去,而对于所谓的六朝梁栋,在薛宝琴的笔下却只有留下“小照空悬壁上题”的份了,这就是薛宝琴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骚客的评判。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这两句虽然是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却是写得比较含蓄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相反地却是写得比较直观。樗栎,这是薛宝琴对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者——汉元帝的讽刺和评判。薛宝琴明是写王昭君,但暗评判的却是汉元帝,把笔锋直接指向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见薛宝琴是借助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评判汉元帝的。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封建社会,毕竟和亲政策要比战争政策好得多,但是以大汉朝央央大国的国力来说,却要靠一个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子去和亲来换取国家的和平,边境的安宁,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和悲哀呢?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就读过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原先王昭君的坟前尚有两个石狮、四个石虎,而现在只剩一个残缺不全的石虎在陪伴着这位远嫁的姑娘了”。每当读及此处,心里就有了一种落寞和凄凉之感。青冢怀古一首足以让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马嵬,因杨贵妃被缢死此处而得名,在《杨贵妃外传》里,据说杨贵妃并没死去,只是自缢之时闭过气去,被谢阿蛮等宫女所救,而后东度扶桑,到了今天的日本。
关于杨贵妃其人,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更多的是讽刺,有漫骂的,有嘲笑的。好象大唐由繁荣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责任全都系杨贵妃一人,而却都愿不去追究作为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责任,其实在唐玄宗当政期间杨贵妃是不得参予朝政的。
不错,唐玄宗曾经一度把大唐的发展推上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大唐时代辉煌——开元盛世,然而这些都得益于武则天留下的两个人才—— 姚崇、宋景的辅助,当姚崇、宋景相继过世之后,唐玄宗自己选拔的宰相又是些什么人呢?先是“口含蜜语腹藏剑,处心积虑夺兵权”的李林甫,继而是奸诈贪婪的杨国忠,之后又宠信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每一个都是独揽大权,弄权朝野,都是想扩充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使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外戚持政尽私欲,宦官弄权朝野荒”的局面。
可在封建卫道士的眼里,功,男儿也,过,皆是女子也,即便堪称风华绝代,风情万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也难以幸免,被唾骂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而在薛宝琴的笔下更多的是感慨和叹息,寄予了理解和同情。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薛宝琴以反衬的手法借助那些所谓的封建卫道士们的口吻反其道而行来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进行评判,真是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的眼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简直是离经叛道,是不符合封建制度所谓的道德标准的,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所谓道德规范的,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所不容。但是薛宝琴却把他们放在和一向被世人所称颂历史人物一起来进行评判,表现出她的思想倾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只要还有感情的人读了都会受到感染,都会被感动,虽然被封建社会的维护者们所禁锢,所压抑,但却他们的真情却足以让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暗生情愫的爱情故事虽然不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们所看重和推崇,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薛宝钗求重新换两首,后被林黛玉等人阻止,方才作罢。
《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却是源远流长,在街头巷尾、市井村郭得以广泛流传,还被艺人搬上了戏坛和舞台,通过说书、戏曲的形式进行传颂,而成为妇幼皆知,万口传颂爱情故事,并且还成为了上层社会贵族小姐们的生活圈子里茶余饭后的娱乐,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到上演《牡丹亭》里的故事片段,宝玉和黛玉读《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并且还受到了不同程度感染。就如林黛玉说的那样,就连三岁的孩童都知晓,何况咱们,可见《牡丹亭》《西厢记《在人们心中的影响程度非同一般。
在红楼梦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一向名不见经,但薛宝琴却把她们抬出来和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一道相提并论,这可是前所未有,同时也说明了薛宝琴这个清纯似水,清丽如画的少女的思想倾向。
回头我们再来看红楼梦十首怀古诗在排列顺序上的布局,第一首赤壁怀古,世人为了一个“功”,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尸横遍野也在所不惜,结果留下的却是累累白骨,无数冤魂罢了。第二首交趾怀古,张良、马援,虽然建功立业又怎么样呢,终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历史所淹没。第三首 【钟山怀古】世人除了争“功”之外,还去争一个“名”, 争得 “名”又如何?留下的被人嘲笑的结果。第四首 淮阴怀古,韩信“功”、“名”俱得,可是却终究难逃最后被杀的结局。第五首,广陵怀古,世人除了功名而外,还有利禄,功名利禄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然而杨广却只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功名也好、利禄罢,都是瞬间既逝,只有不朽的爱情才与世长存。第七首 青冢怀古,若是要论功的话,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虽然是凄美的,但她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和,她的功勋才是卓著的,流芳千古的。第八首马嵬怀古,当荣华富贵逝去之后,就只有天长地久情了。第九首【蒲东寺怀古】和第十首【梅花观怀古】,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不管封建的卫道士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将是源远流长。总之,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是虚的,只有一个“情”字才是真实的。
繁华逝去悲欢尽,花开花落春离去。
一曲红楼梦多少,却让世人费猜疑。
【怀古诗常见意象】推荐阅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析11-13
边塞诗常见意象与意境07-11
小学常见古诗词08-31
古诗中的常见典故06-22
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及答题技巧总结11-07
常见英语名称08-29
常见公文格式10-03
常见虚词复习教案06-27
常见用电安全问题07-01
常见的路由协议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