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精选20篇)
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一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特别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复习课的作用:
1、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2、促使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类型:
复习课的课型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单元习题课、期末总复习课、概念强化复习课、方法归纳习题课、知识结构整理习题等。
三、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首先落实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其次,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五、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
3、知识梳理耗时过多,讲多练少。
4、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
5、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4、复习课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反思中总结,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2.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二
一、整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碰撞
我们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进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查漏补缺, 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和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强调或者订正。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和消化, 实现在知识认知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 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旧有知识的整理就非常重要了。但是, 这里所说的对于知识的整理和我们之前整理知识的方法是有差异的, 过去我们很多教师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教师本人的大包大揽, 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整理, 学生在遵循教师的思路在复习整理, 这样的过程学生是被动接受, 也无法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所以真正的整理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即在整个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在参与, 我们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即可。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操作, 在正式的开始整理前, 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学进行整理,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或者建议, 出现分歧, 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论, 这样学生就会实现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思维的碰撞, 在碰撞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这样会大大提升复习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整理时, 我们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整理, 并作出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1) 先整体看, 小学阶段有哪些常见的量? (2) 再部分看, 每种量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 (3) 怎样才能完整、简洁地呈现出这部分知识?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 制定出一个全面、完整的复习计划,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组织小组通过表格合作整理, 并提出如下要求:我们能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延伸, 如这部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 哪些知识是我们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在思考完这些问题后, 不仅扩展了知识面, 而且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我们简单的知识整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一种模式, 因为不同的知识有着不同的特点, 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 如果我们没有结合复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盲目地开展, 就会弱化我们的复习效果,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提升: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
我们都清楚复习课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对于知识积累、升华的关键步骤。但是, 部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是有所忽略的, 有的教师是大包大揽, 自己一切都做主了, 而有的教师则是全部下放, 就是完全教给学生, 慢慢地上成了自习课, 复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复习的环节, 力争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 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 它们之间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且必须掌握的, 只有学生清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才可能在更高的高度去理解知识的含义, 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我在《小学数学教育》杂志中看到吴旭宏老师执教“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例, 出示前测题目:23平方米= () 公顷。 (前测显示此题正确率为59.6%) 师:这道题目为什么错误率这么高, 原因在哪里?生:平方米到公顷的进率是10000, 而我们把它想成100了。师:人们是怎样规定1平方千米的大小的?生: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师:那1公顷又是怎样规定的?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师:那1公顷还可以怎样取名呢?生:1平方百米。师:继续变小, 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个面积单位?生:1平方十米。师:有没有发现, 面积单位它的基本进率是多少?生:100。师: (出示表格) 你还知道其他单位之间的基本进率吗?生1:长度是10, 因为加入十米、百米就也是10。生2:体积和重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最容易弄混的就是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互化, 其根本原因在于进率不是100。所以这样的面积单位间实际是存在着一种知识断层, 如果能够将知识断层间建立联系, 也就能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联系。吴老师以1平方千米规定的大小为例, 展开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然后再到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 于是顺势追问1公顷你还可以怎么取名呢?1平方百米的出现, 紧接着1平方十米的出现, 就是因为吴老师能细心地引导学生将断裂的数学知识间打通了联系, 继而触类旁通, 打通了长度单位间、面积单位间和体积单位间的基本进率。
(二) 在思想方法上提升
所谓的数学思想, 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 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 教材中, 显性的知识体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该是数学课程中一项重要任务。复习课是对一段时期内所学知识的整体梳理与回顾, 因此, 在复习课教学中, 恰当引领学生对知识内部隐含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挖掘与认知提升是非常有效的。
教学是一门博大的艺术, 上好每一节课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反思,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于基础教学阶段的小学教学。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 把自己的学科教学当成毕生的事业去追求, 这样我们才可能把自己的教学做得更好。
摘要:复习课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上复习课一般是在章节学习或者单元学习告一个段落, 或者是在期中、期末考前经常进行。我们上复习课的目的除了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 弥补在一轮教学过程中问题较多或者遗漏的环节, 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现, 使学生的所学能够实现系统化、体系化, 进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因此, 抓好复习课教学对于巩固我们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己上这类课的点滴感悟思考, 从两个方面呈现, 以此与广大同仁探讨、商榷。
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各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地变化。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单元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单元复习课即都整个学过的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让学生充分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单元复习课教学方面的方式还有待提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仅仅通过大量做题。而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
1.把握教材内容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语文,数学的抽象性远远大于其理论性。因而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一个课时一个课时组成的。在这种叠加式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数学能力相对缺乏,所以不具备掌握整体脉络和知识点的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单元复习教学来进行辅助。单元复习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查漏补缺,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体系,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去进行复習,要复习哪些内容。所以这要求教师们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寻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将这种联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能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1]。例如在学习到《比例》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回忆,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比例的应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何能进行更好地复习。之后将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最终探讨出一个最合适最科学的整理方案。而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的能力,对于数学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突出复习重点
一堂考的单元复习课,让学生能自主参与进来是其质量的基本标准。但是这一要求往往在复习课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而单元复习课与教新知识的过程基本类似,需要教师在心中明确教学的重点指什么,并在课堂中将这些重点落实到位。所以在单元复习课中,重点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之后,再从中选择出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的复习方案。例如在复习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时。这一部分的知识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原因在于20以内的加法是教材内容,但是20以内的减法却是下一个学期的知识。相反,10以内的加减法确实主要的复习内容。所以,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提升学生的口算水平。而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最大化保障教学质量。比如在加减法的学习上,放弃1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转而选取十几加几或十几减几的数据,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同时不会因为知识过度复杂而失去学习目标[2]。这样一来复习课的难度设置也相对科学合理。
3.掌握学习方法
单元复习课的作用除了让学生了解并强化知识点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数学能力的提升除了对知识点和题型的了解之外,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将解题技巧的教学作为单元复习课的重点环节,并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3]。仍然以前文提到的20以内的加法为例,比如让学生计算6+9的结果,就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有些学生会直接通过进位进行计算,但是有些学生会采用6+4=5的方式计算,即采用“凑十法”。而减法也是同样的道理,10以内的减法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或加减法的知识进行计算。而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教授给学生一些20以内退位减法的技巧,提前将下一学期的知识初步讲解,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做好铺垫。
4.做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并让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复习课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就要做好情境教学,从而对各个知识点起到复习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副地图,让学生回答从地图中能明白什么。而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辨认方向,以及通过一个方向如何确定其它七个方向。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再在地图上标注几个圆点,比如A、B,并连线,让学生回答,从A到B怎么去?选取哪一条路线更加合适?而这一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具有技巧的,将位置的相对性、路程计算等具体的知识点都涵盖其中。学生通过这种任务式的过程,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的意义[4]。
5.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好教学与复习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回忆起所学过的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在系统化整理知识点的同时,具备将数学知识统筹规划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而随着未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将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转移,因而这也给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们,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富春.浅析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J].数理化学习,2016,03(27):64+13.
[2]王武娟.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的设计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51):96.
[3]杨海英.探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的策略[J].好家长,2016,29(31):74.
4.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篇四
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现代学生观强调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状态,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对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复习课结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一、“反串互动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反串互动导学”模式基本框架:互换角色、活跃课堂,——抛砖引珠,梳理成链——深化提高,综合运用————总结方法,勾画成报。
“反串互动导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改善传统课堂的结构自主性、立体式、大容量、快反馈。其核心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师生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成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师生的角色转变,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智力潜能和创造欲望,丰富了课堂,培育了情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精彩。这在实施减负增效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反串互动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复习课》一课为例解说模式。
(一)、反串角色,活跃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反串角色,即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是“配角”。于是学生来了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整个课堂气氛就马上活跃起来。
例如:在复习《角的度量复习课》时,教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上“学习课”,开门见山向学生说,这节课你们是老师,我是来学习的。角色互换学生立感新颖,来了精神,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二)抛砖引珠,梳理成链
抛砖引珠: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和口吻向小老师们请教,同时不断抛出“错误砖块”引出学生的“正确宝珠”, 通过教师的“错误砖块”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这一反串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老师”的机会,在小组内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我,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此环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罗列出知识,解决了问题增强了学习效果。在此期间理练紧密结合,给学生的感觉却是自己没有在做练习,而是在展示,助师改正不亦乐乎!
例如:在复习《角的度量复习课》时,
同时作为配角教师要及时有序地理清学生所呈现的各重点内容,及时做好浓缩化板书。
教师如何有效地“抛砖”是整堂复习课的保障,要从以下几点去做:
⑴ “抛砖”前准备:教师对复习内容和学情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复习目标的准确定位。学生自主对复习内容做好整理和罗列。
⑵“抛砖”的技能:教师要注意三准一巧,时机要准,尺度要准,深度要准,方法要巧。
⑶“抛”无痕练习:所谓无痕作业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趣上调控,润物无声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各种形式不经意地解决一些问题。
形式——口答,操作,板演,讲解。内容——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处,巧妙的,有针对性的,多形式的错误答案。
(三)、深化提高,综合运用
如果说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无痕的练习是在“趣”上调控,那这一环节就是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要在教室公告栏上订一根横木条,最少需要几根钉子,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的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交叉的,同时练习的形式也不局限以上几种,更多的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探索总结。
(四)、总结方法,勾画成报
1、利用师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黑板缩化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2、整体回顾进行方法的总结。黑板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整体感官。
5.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篇五
①复习课更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复习的目标,使知识得以“升华”。
②复习课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复习设问的启发性,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小结概括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板书的清晰与和谐的数学美感……复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执教者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艺术的造诣。
③不同阶段的复习课,由于复习内容的多寡,在组织形式及安排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单元复习,由于内容较少,而且学生刚刚学完,则大都突出“以复习提纲作引导,自学梳理归纳作前提,通过复习巩固提高,在较短课时内完成”的特点。而期末复习或毕业总复习,由于单元和各领域内容较多,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也大,这类复习课则多有这样的特点:唤起记忆,归纳梳理,沟通知识,综合运用,模拟测评,专题辅导等。简单地讲,就是要关注和落实好四个字——“理”“练”“评”“测”,这是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6.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六
小学数学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成为新授课的“重复”;二是搞“题海战术”,以大量的、繁复的机械操练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复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复习课教学模式,以供商榷。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知识回顾,形成网络——巩固训练,深化网络——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根据所要复习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情景的创设。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二、知识回顾,形成网络
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
通过回忆与浏览教材,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查。在回忆和搜查时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定理、定义等,进行梳理,初步列出知识结构网络。
2、小组交流知识网络
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汇报,然后,小组成员再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网络,形成本小组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师要充分估计和了解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知识网络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保障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3、全班展示知识网络
在教师的组织下,让每个小组或部分小组展示本组整理的知识网络。然后,师生共同理顺、讨论、修改、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小组整理的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小组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当小组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的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
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5--20分钟。在交流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巩固训练,深化网络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巩固练习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
1、基础性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方法。
2、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3、探索性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4、开放性练习。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汇总,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7.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析 篇七
一、尝试回忆
由于很多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还有一定的印象. 因此,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尝试回忆. 例如, 在复习“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首先应要求在不借助教材、笔记以及其他教学资料的前提下对“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 能回忆多少就回忆多少, 并且将自己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记录下来, 而这些知识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扎根, 在后期的复习中, 可不将其作为复习的重点[1]. 在学生回忆结束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忆情况进行检查, 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复习. 例如, 很多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记忆非常深刻, 但是, 对函数图像的画法以及具体表达的含义记忆不清,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自己所记的笔记再次进行回忆, 确保将这类知识掌握清楚、明了, 以实现最佳的复习效果,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2].
二、进行专题整合
所谓的专题整合主要就是指以数学教材中的章节为单位, 帮助学生整理整个章节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及相应的知识点. 而此种复习策略属于较为全面的复习方式, 能够将高中数学教材中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 能使学生全面的把握相应的知识点, 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3]. 例如, 在对“集合”这一章节进行系统化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对子集、全集、交集、补集、并集相关的概念、含义、表示方法以及具体的运算规律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使学生了解到在“集合”这一章节具体包含哪些的知识点, 进而通过针对性的复习, 能够确保学生将上述的知识点全部记牢, 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 此外, 在进行专题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 了解在本章节的复习中还存在着哪些的薄弱之处, 例如, 很多学生在集合运算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教师了解之后, 又进行了针对性的集合运算训练, 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数学基础, 有助于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4].
三、整理知识框架并建立错解题档案
教师应以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所有知识作为知识框架构建的基本要素, 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使学生了解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5]. 此外, 由于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 依然会出现错误, 因此,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建立错解题档案, 阶段性的对错解题档案进行回顾, 确保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 例如, “统计与概率”是高中数学重点的教学内容, 并且涉及到不止一个章节的知识, 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有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作为构建知识框架的要素, 将其整理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了解“统计与概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统计与概率”所有的知识点. 此外, 在整理知识框架的过程中, 由于很多学生会出现错误, 像, 抽象方法、整体分布的估计、互斥事件等, 学生通过建立错解题档案, 能够在课下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将“统计与概率”所有知识点吃透, 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可见,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能够将复习课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以实现最佳的复习效果,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 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总之,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实际上, 学生在进行完阶段学习之后, 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有效的复习, 能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因此, 教师应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 科学的开展复习课教学, 从而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 (25) :118-119.
[2]初亚丽.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15, 02 (78) :139-140.
[3]吴洋.布疑分层融合——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化“三步曲”[J].考试周刊, 2015, 15 (88) :138-139.
[4]蔡平.课本是万本之源, 复习从教材入手——略谈高考数学复习课本的重要性[J].高考:综合版, 2015, 2 (10) :228-229.
8.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浅谈 篇八
关键词:课前准备;生本教育;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复习课作为教学中重要的课型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本教育思想指出,教学要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所以复习课应把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熟练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课前准备要有针对性、条理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的一节新授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准备,复习课更是如此。俗话说,复习备考如临大敌当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复习课前师生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复习内容要“一盘清”。如:一节课复习有哪些知识点,突破的重难点是什么?班级中哪些学生已掌握,哪些学生应该作为复习时引导的重点等等。教师在整堂课中要做好步步到位,引导有方,课堂中不出现盲目无从现象。对于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教师要事先做好计划和安排,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教學构思写成书面学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复习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应注意将平时发现的一些具有特点。代表性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组织编排,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梳理整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有营养和价值的题目和复习内容做准备。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学与教的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态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是帮助学生完成或实现复习目的协助者,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探索者。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并能及时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得以发展。
2.讲与练的关系
检测复习效果的最终方式要看学生练习的结果。这里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发挥“兵教兵”即学习小组的作用。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讲与练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教师的讲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要面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要抓住重点一针见血讲清、讲透,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发挥学生“兵教兵”,引导学生班内解决。教师在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要做一个会察言观色的评价者,要有对尖子生的鼓励,还要有对学困生的勉励,还要有对整个练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讲的内容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犯错点,使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再不犯同样的错误,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内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复习课是一个对已学知识的重温和对新知识的产生并存的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在重温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提升并形成新的认识,激发新的思考。作为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回顾,使学生能通过自学整理出知识树状图,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自己记忆。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原来理解肤浅记忆模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和思考力,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对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的知识更具条理性、有效性。
四、开放课堂,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现行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在整理与复习中都设置了两个模块,一是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二是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特别是模块二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放开课堂,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收集信息,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时,课前我布置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脑等媒体中收集有关小数方面的信息,课中留足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炼出一定的数学问题,同桌交换解决问题。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从全班选择出了一部分典型问题,组织同学交流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小组合作,发挥“兵教兵”作用
复习的目的是希望从不同程序上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教师如何有效地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就需要积极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兵教兵”不但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复习课中充分利用学习合作小组进行以尖子生带学困生策略。根据学生学情、性格、性别等进行合理搭配,组成最优化的,实力相当的学习合作小组,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实行“兵教兵”,发挥尖子生的优势,让会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学困生有意无意地仿效榜样,达到以优促差的目的。
总之,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使学生通过复习,在强化旧知识的同时,发现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提炼出新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复习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收获和认识,达到“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颜若冰.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浅谈.学周刊,2015(6).
9.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九
新课程实施后上好数学练习课不但需要数学教师具备知识归纳整理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处理如何练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避免练习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的系统训练,使练习课焕发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呢?以下借助《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为例谈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练习课练在学生易错处,突破练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在进行知识巩固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存在一些知识盲点,对练习的内容、要点一知半解。教师在练习课中处理这些问题时,可以挖掘教学新课时的难点,根据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找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练习探究后结合教师及时的评讲、指导,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又能突破练习的难点。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画相关条件的高。本练习课在突破这方面的重难点时,教师把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等学生容易出错、难以理解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解决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形象而直观地巩固了该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并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置各种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让数学练习课也可以充满活力,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设计了“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看看书、量一量、拼一拼”等学生喜爱的环节;同时也创设了懒羊羊过马路、设计人行道及如何走最近距离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三、由浅入深地巩固梳理知识要点,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中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练习方法,如教师先让学生用四根小棒自主地摆一些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说摆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总结知识要点。在复习已有知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后,再设计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等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等一般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的度数。通过复习旧知、动手量度、计算验证等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这样的练习教学也促使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整理更为系统、合理化,单元知识结构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四、先学后教的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课中都设计有先学后教的教学环节,如教师设计“摆一摆、猜一猜、比一比”的教学活动中,都是先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尝试练习、思考,他们在汇报后再结合教师及时的讲解、评价,从而系统地归纳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及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规律。在设计“图形变变变”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小组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后再进行图形的拼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先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思考怎样才能拼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这样的尝试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精神。另外设计如“折一折、猜一猜、量一量、考考你、拼一拼”等都是先由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再通过练习反馈发现学生仍然存在的疑惑,最后结合教师的评讲,指导学生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多样化的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的设计,使练习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思维的空间在练习课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提升。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应用价值,又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以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在练习课中学有所得,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10.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拓宽数学学习渠道,不断体验数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魅力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去思考,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探究方式,以体验、感悟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境,妙趣横生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是小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数学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使学生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激发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使课堂活动妙趣横生。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置问题陷阱:“明明今年12岁了,刚过完12个生日,而丽丽今年也12岁了,她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吗?”学生由疑问产生好奇,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文本,去寻找答案,去发现数学秘密。这样巧妙地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在情感上已产生了共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恰当的铺垫。那不断涌现的质疑火花给数学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生活情境,探究奥妙
生活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色,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形象,返璞归真。如,教学“10以内连加连减法”时,教师用课件模拟生活情境:有几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又游来几只小鸭子,求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在游泳?怎么计算呢?学生很快说出算式:5+3=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学生体会了加法的含义。(求一共有小鸭子在游泳,就是把正在游泳的5只小鸭子和又游来的3只小鸭子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在游泳,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让学生同桌探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学生列式:8-3=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从8里面去掉3,所以用减法计算。)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放飞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感受到数学课堂生活的快乐。主动地探讨问题,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乐学”落到实处,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体验情境,魅力无限
数学是学生思维的体操,体验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和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思维动起来,让“静态”的数学课堂变成“动态”的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在体验中进行心灵交流,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断绽放美丽夺目的光彩,彰显数学魅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去探究,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准则,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拨动小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活动,使学生善学、乐学、会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追求情境之美,体验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复习课;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06-02
毋庸置疑,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复习课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学生比较厌烦的一种课型。因为在复习课教学中,复习往往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往往也会走进许多“误区”。那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对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激活旧知识
回忆梳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回忆,将过去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和再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为梳理知识搭建基础,为进一步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1、网络结构图式
典型复习课如“圆的认识”,是学生梳理知识比较难的章节,它的知识点多、杂,概念之间纵横交错,容易混淆,因此只有通过理解概念的含义,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概念富有条理化,系统化。
所以在教学该节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张简单、易记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将多、杂、乱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从而让学生对于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灵活沟融、运用埋下了伏笔。
2、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式
“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这样的梳理知识的方式是“联想式”的,是通过对某一内容的联想勾起整块知识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例如“线和角”总复习的引入。
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点
生:这是一个点。
师:这个点你想到了什么?
生1:角的顶点。生2:线段的端点。
教师接着通过这个点画了一条射线,问:这又是什么?生:射线。
师:在这条射线上你能找到点吗?只有这个端点是点吗?
生:不是,有无数个点。
师:看来射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段、直线都是由点组成的,只不过它们端点的个数不同。
教师通过这个点又画了一条射线,问:这又是什么?
生1:还是一条射线。 生2: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线和角的知识。
教师通过一个点带动了学生对于线和角有关知识的回忆,而且通过点、线、面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区分了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不同点,而且自然而然得引出“角”的概念,这也为后面建立面和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埋下伏笔。
二、提升练习
1、生活问题,把握本质
复习课的练习关注整体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为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例如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有这样一道题:
师:同学们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
师:老师和你们的情况差不多,从家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路线图是这样的,课件动态出示:
老师家
学校
猜一猜老师走哪条路近?走哪条路远?说说你的理由。
生1:走弯线近。
生2:不对中间那条路最近,其它两条一样近。
教师通过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体验了“转化”的思想和策略,提高了思维能力。
2、对比练习,拓展思维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练习题的训练。如在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请学生观察上面4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线段图和解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明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或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确定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单位“1”是已知的,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按照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或用除法计算。
3、因材施教,分层练习
学生的认知基础的不同,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练习也需要“因材而练”。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开放性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在六年级下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组开放题:
每件上衣的售价是99元,________________,每条裤子的售价是多少元?
(1)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2)若条件为“上衣的售价比裤子多10%”,列式计算裤子的售价。(3)根据算式99÷(1-10%)补充条件。
该题中,三个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的难度也逐步加深。第1,2题应该说绝
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解决,第1题尤其充分开放,第3题学生通过对百分数解决
问题的对比、分析,也不难解决。通过这样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此类题型本质特征理解得更加清楚,解题方法也更灵活,最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12.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应用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形成条理清晰知识体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的过程, 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典型例题的反思, 而是要将学生对知识体系认识的过程作为知识体系复习的重要内容, 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实现由“量”到“质”的一个飞跃过程。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点内容复习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转化的思想, 认真找寻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 运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 先列出复习的知识要点, 然后进行归类分析, 最后进行整理归纳, 从而让不同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机整体, 增加学生主动复习知识要点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学生对章节知识认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达到厚薄相间的有效转化。
例如在复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内容时, 教师将上述主要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出“一、二、三、四”的规律。“一”即一个基础;“二”即两个要点;“三”即三种延伸;“四”即四个异同点。在实际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这一教学方法策略的应用,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学生纷纷行动起来, 借助各种不同学习媒体, 找寻问题的答案。此时, 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机向学生公布如下答案:“一”即一个基础, 都是以四边形为基础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的一部分。“二”即两个要点, 都有四条边, 并且内角为360°。“三”即三种延伸。上述三种图形,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延伸,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的延伸。“四”即四个异同点: (1) 内涵要义不同; (2) 图形特征不同; (3) 表示方法不同; (4) 描述的定义不同。通过上述教学过程, 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能够将知识点进行条理清晰的梳理,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设置善于变化, 促进学生解题技能提升
问题作为复习课教学的重要载体, 是教师进行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工具。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设置时, 应将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从而突出教学目标要求、学习重难点以及能反映教学大纲要求,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类型问题解答过程中运用多种解题方法, 创新解题手段, 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找寻到问题解答的规律方法, 实现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中, 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 教师抓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设置了“如图1, 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AB在x轴上, 点C在第一象限, AC与y轴交于点D, 点A的坐标为 (—1, 0) , 求 (1) B、C、D三点的坐标; (2) 抛物线经过B、C、D三点, 求它的解析式; (3) 过点D作DE∥AB交过B、C、D三点的抛物线于E, 求DE的长”这道具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通过找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深刻关系, 从而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变化问题的形式以及内涵要求, 使学生在借助原有问题解答方法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实践, 逐步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既增强了学生的对知识点内涵的深刻理解, 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灵活运用
问题:如图2, △ABC中∠C=900, AC=4, BC=3。半径为1的圆的圆心以1个单位/s的速度由A点沿AC方向在AC上移动, 设移动时间为t (单位:s) 。作PD⊥AC交AB于点D, 如果⊙P和线段BC交于点E, 证明:当时, 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BC⊥AC, PD⊥AC, ∴BC∥DP。
上述解题过程是教师考查“相似三角形判定”知识点所设置的一道数学问题案例。通过上述解题过程可以看出, 教师在该问题解答过程中, 抓住知识点性质及其丰富内涵,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运用“分类”“化归”等数学思想, 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问题解答方法进程中, 对数学思想的运用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 明确数学思想内涵及使用范围。同时, 加强引导和指导, 多设置问题解答环节, 鼓励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迁移, 举一反三, 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使用数学思想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内涵。
1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由此可见,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数学习题课的讲解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
大多数学生对已讲过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所以上复习课首先必须以课本为主,把课本上的概念、重要习题先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上新课所必须注意的重点、难点,理清概念。
2、精选例题
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习题课必须选好例题,选好练习题,尤其是平时极容易出现错误的。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如果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讲解,没有将同类型的习题归类讲解,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分类、整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该类问题讲透彻,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题,多练以增加记忆,达到真正理解掌握。
3、认真考虑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复习课采用的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复习课感觉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发现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对所选的例题课前要认真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在讲解时要详细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听的条理,学的主动。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4、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
选好、讲好习题课的例题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也要认真做好课外习题。教师在选择课内外练习题时,要认真筛选,决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
5、阶段性测试。
14.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四
复习:是简单的回忆还是鼓励创造?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泽
2014年7月11日,在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左桎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复习:是简单的回忆还是鼓励创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案例分析。
1、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可以有日常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总复习等形式。而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复习课,将复习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仍然是目前教师们最普遍关注的问题。
2、案例。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苏教版(下)小学数学课本第8册)。
3、分析。从上述的描述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虽然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素养是非常扎实的,教学中也注意到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教师的讲解清晰,任务布置明确,能够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且能够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但是,就教学内容而言对学生来说并不具有什么挑战性,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多数时候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没有积极主动地要学习的倾向。作为教学研究,我们应该透过表面的形式,更深入地考虑这样的问题:复习课应该这样上吗?出了复习回忆——巩固练习之外,还能否跳出单纯回忆的范围,特别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发现留出更大的空间呢?
4、讨论。根据上述案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好的设计呢?(老师们展开讨论)。
5、总结。
二、复习课课例欣赏。
1、复习课应该怎么上,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课例。
2、播放专家上课视频。
3、讨论: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些什么?老师们自由发言。
4、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复习?
三、复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复习有助于记忆。
复习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复习有日常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等形式。
日常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将识记之后的内容较好地保持下来。
阶段复习,也可以称为单元复习,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具体来说是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时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2、复习有助于认识结构的建立。
复习课上,教师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让学生看到知识之间是密切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较好的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也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复习。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复习不仅是旧知的再现,而是富有挑战性的,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重新组建中去,也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其次,在自主的复习过程中,也会暴露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这久为复习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素材,也使得复习的另一项任务“查缺补漏”得以实现,这样复习的效果才可能会更好。
3、复习与再创造。
学生再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实际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这个过程被称为“再创造”。即便是相同的知识结构,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不尽相同,这就为学生再复习课中进行再创造提供了可能。让学生“再创造”出知识的网状结构,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进而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复习课的教学建议。
复习课应该跳出单纯记忆的框架,搭建有助于学生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得到提高。
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对于中年级学生,老师带着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思路;对于高年级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通过自己总结和小组交流,“再创造”出知识的网状结构,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将数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保持长久的记忆。这里给出这样的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2、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3、重点复习,突破重难点。
4、解决问题,整体提高。
15.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五
(1)成为练习课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但一些教师使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让学生误认为会解答每一道复习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练习→反馈→再练习→再反馈,如此循环。有的教师先安排半节课独立练习,再组织半节课讨论交流,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
(2)学生被动学习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系统本身,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教师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忽视能力培养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东西。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疏通知识点,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内容的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动力不足。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缺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教师往往缺乏整理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的意识。教学方式、方法不改革,复习课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的阶段分析
要避免将复习课上成新授课和练习课,教师就要突出加强复习:一是要整理,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或某一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课教学不仅要查漏补缺、落实基础,而且要着眼发展,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复习课的教学结构按阶段可划分为以下几块: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因此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十分重要。教师既要分析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要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教师还应掌握目标出示的方法,既可直接出示,又可师生或生生共同认识目标。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
(2)强化梳理沟通
梳理就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实质上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沟通引导学生把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连起来,这是复习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回忆、再现和整理知识,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概括能力。在梳理沟通阶段,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上加强练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薄弱处和疑惑点加强指导。
(3)突出应用发展
梳理沟通只是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这些知识能否被学生灵活运用,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梳理沟通阶段,基本练习内容通常以教材中安排的复习题为主。在应用发展阶段,教师应适当补充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一定开放度的练习题。这样可使学生在应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程度加强分层教学。
3. 完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应加强的重点环节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善于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回顾旧知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复习课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态情境中进行。
(2)通过自主梳理培养个体能力
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使他们亲历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自己可以让学生或小组通过回忆、看书或搜集,将知识点梳理罗列出来,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以文字、图表等各种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也可以由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或疑惑的问题,通过质疑、争论、讨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最后教师总结方法,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评价鼓励。
(3)通过多元评价加强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应尽量具体,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同时多用激励性语言。
(4)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复习课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有所不同,复习课的练习应以基础题为主要练习内容,练习难度不应太高,要有层次性,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复习课的练习要突出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6.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素质教育;重难点;学习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初三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怎样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复习教学方法。
一、抓住重点和要点,对知识结构要素进行明确
在进行初三数学复习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选择地毯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本身的弊端比较明显。首先,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全面地进行所有数学知识的讲解,而教学时间比较短,是不允许全面地进行知识讲解的;其次,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都会比较大,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必须抓住其中的重点和要点,老师在数学复习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重点以及要点的总结,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不但老师的复习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安排练习的时候必须合理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不但需要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将其和习题训练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点运用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灵活。但是老师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训练得太少也不能训练得太多,否则效果都没有保证。所以,老师必须根据需要做好引导方面的工作,整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训练的程度和题型进行明确,在训练之后,学生本身的素质能力会提高,知识点掌握也会更加的牢固。此外,老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习题训练的时候应该分阶段进行。
三、重視典型例题的把握,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
现在,数学老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往往不重视知识点延伸,大多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题目的讲解,这种方式很难真正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即便学生能够获得提高,幅度也会比较小。所以,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必须对教材进行研究,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讲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
四、进行常用教学方法的总结
在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首先,应该以点找面,找到数学知识存在的规律,并从规律出发进行深层次规律的探寻;其次,应该以少总多,在证明切线的时候这种方法运用比较多,比如说在有切点的时候,通过圆心连接来进行垂直证明;在没有切点的时候,通过做垂线来进行半径的证明;再次,以失求得,将一些和本质没有关系、次要的知识点去掉,找到其中蕴含的最主要和本质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找到其中蕴含的重点,并找到本质;最后,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比较信服。
五、在复习的时候,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首先,老师应该关注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因为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往往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对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提高成绩最好的时期便是复习的时期,老师给予其足够的关注,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和主动性,这对其成绩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老师必须重视中考信息的变化,特别是在考试提纲中发生的新变化,老师必须对其非常重视。
再次,初中数学学习能够给将来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中考的时候,往往非常重视这些方面,比如说三角函数、概率、几何以及抛物线等等,这些题型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是比较
大的。
最后,老师必须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成绩造成的影响,比如说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习惯不好、解答的时候比较马虎粗心、在回答的时候太随意,不够规范、卷面不够整洁等等。
此外,老师应该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时期,学生思维发展顺序往往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初三学生思维已经转化成为抽象思维。在进行初中教学的时候,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智力、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存在一定阻碍,所以,老师应该引进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联系不同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初三数学复习的时候,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观察仔细,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并进行知识点的总结,这样复习效果才会比较好,课堂效率才可能真正的得到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梅英.初三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3(16):56-57.
[2]梁东儿.初三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9:44.
17.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七
这个单元涵盖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内容,既有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前面的学习是分阶段的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口算笔算方法。2个课时的复习课旨在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再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整体。
在课室的安排上,我做了一些调整。在第一课时,归纳所有口算笔算,进行综合练习。在第2课时,继续练习一部分笔算,再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和对数塔秘密的探究。
主要谈谈第一节课。优点有2个。口算、笔算的复习,都是按照算题组,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概括口算或笔算方法和不同情况。口算练习中采取先同座位合作帮助蚂蚁兄弟过河,一个人算,一个人做裁判,然后交换,比一比哪一对同桌合作的好,先帮蚂蚁兄弟到河对岸。下一个练习起名小兔跳跳,在全班进行,抢答随机的算式,其他同学随即用手势给出裁断正确与否。这样孩子的热情很高,乐于去算。不足的是,再比较归纳时,老师的话多了些。如果放开给孩子“你想说什么”,让4,5个孩子都来说一说,最后在简单归纳,讨论的涉及面会更大,参与度也高。不要担心孩子说不好,孩子的语言零碎,其实就年级来看,这是正常的,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着急想引导带着说。好孩子也许能学会语言,但是其他的呢?
18.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篇十八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19.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十九
一、复习课目标的设定要“眼高手低”
复习课的性质决定了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如果教师仅将复习课的目标设定如此,那么复习课必定会上成枯燥的习题课。因此,每节复习课的目标设定要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情感价值观出发,而且要将后两者置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眼高”。例如,将这节课的复习目标设定为:1.学生能够运用《Unit 2 Good habits》《Unit 3 A healthy diet》和《Unit 4 Road safety》中的词汇和句型以及了解考试题型的做题方法与技巧;2.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出“a good student”应该具备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建构知识网络与框架;3.向优秀同伴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优秀品质。
然而“手低”则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双基”再次进行巩固与检测。所以,复习课的目标要设定在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成的水平,不妄自提高复习目标或过多增加目标。因为就算目标设定得再多再好,但是无法完成就是无效的。总之,复习课目标的设定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学会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设计的复习目标的总方向是通过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融会贯通,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复习课方法的选择要“眼高手低”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如果一节复习课就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简单呈现,这样的复习课就像是炒冷饭,不但毫无“营养”可言,学生对它也不会产生兴趣。复习课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节课复习环节中,笔者就利用小青蛙吃食物的游戏教学法来复习a few和a little的用法区别。同时还使用了创设真实情境法,利用班上的一名好学生来导入复习课,并且将她在不同场所,如at home、on the road、at school和in the other places的表现这一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整节课一气呵成,体现了整体教学。而这些都是符合的《新课标》指导思想的“眼高”复习方法。
与此同时,考虑到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不是很强,笔者也会经常使用“手低”的复习方法。例如,在检查学生对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的背诵情况时,就以“抽签”的形式进行。被抽到的学生可以代表他们所在的组别来进行“消灭作业”的背诵任务。还有,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设计一个“抓阄”的环节,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会让学生欣然接受。
有人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复习环节教师务必要在备课时多选用一些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法,而没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方法是否先进。
三、复习课评价的形式要“眼高手低”
复习课的评价可简单地分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在每节复习课都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然后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而这些评价需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去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成就感。《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避免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缘故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然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不能是简单的说说唱唱玩玩。要把重点放在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仅有形成性评价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以习题和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在设计这些习题时,一方面要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对已有的习题进行重新整合和编写,这就是所谓的“眼高”;另一方面还要研读市教研室提供的调查卷和教师参考书,选出符合本班学情,比较“低”要求的习题。例如,在挑战Sunny的环节,笔者就根据所搜到的内容进行了试题的编写。8道题,设计的难度系数为5:2:1,即5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2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只有1题是用于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的。因此,掌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测试,同时也较好体现了习题设计的梯度化。
20.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篇二十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复习课;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初中数学复习课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复习模式往往是旧知识的简单重现和机械重复,以“死记硬背公式”与“题海战术”为主要手段进行复习,但结果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与成绩的预期效果,甚至使学生“谈复习色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严重下降。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的初中数学复习课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复习模式,任务繁重却效率低下,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其主要问题有:(1)教师对复习课缺乏正确认识。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旧经验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对各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的对应练习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本质理解;(2)重讲授,轻培养。教学活动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而一些教师在复习课上过于注重讲授,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俨然在走“一言堂”的老路,从而阴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3)复习方法简单老套。虽然我们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让学生沉浸于“题海”之中,意图通过重复机械化的解题练习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效率常常不升反降,甚至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
二、有效教学原则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策略研究
(一)倡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能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性与进取精神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巨大优势,因而也成为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明确“学本位”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其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满堂灌”现象,弹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引导、教育学生,鼓励其自学、研讨、反思,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完成一组这样的计算:(1)(x+3)(x-3);(2)(1+4a)(1-4a);(3)(a+b)(a-b);(4)(y+4z)(y-4z),然后由学生探寻规律并进行实例验证,最终得出平方差公式。通过创设这样的开放性自主学习情境,学生能够自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展开计算、观察、总结、验证及表达等数学活动,从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
(二)转变题海战术,提高练习质量
传统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一直把题海战术作为主要的复习方法,片面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然而这种机械、重复化的练习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甚至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复习的方法,通过提高练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题贵于“精”,而非“量”,复习课练习题目的布置要删繁就简,增强针对性。题目设计引入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也是提高练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如这样设计题目:一位学生去为朋友买生日礼物,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看谁能解决:购买的礼物高为20厘米,底面为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若高度不变,在体积增加200平方厘米时,边长为多少?由学生据此写下方程式。这样的引入使复习题不再枯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三)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强化复习效果
初中复习课中,学生在已学知识或常见题目上犯错屡见不鲜,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而要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时据此安排复习计划,使学生的错误成为有效的复习学习资源。如,在复习勾股定理时,教师有意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为∠A、∠B、∠C所对的边,其中a=3,b=4,求c的值。此时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c=5,如此便落入了预先设计好的“陷阱”。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很快就有学生道出题目中未指明c是斜边,c应该是5或。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则回答若c为斜边,则c=5;若c不是斜边,则斜边是b或a,而a不可能为斜边,当b为斜边时,c=。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思考、争议、分析,然后加以点拨、纠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并使其获得了自我评价和知识巩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同时引导学生重新就此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最终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及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复习课讲究策略性,教师应加强教学总结与反思,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制订复习计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合理利用,最终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月霞.浅谈提升初中数学复习效益的有效形式[J].中学数学,2012(4).
[2]姚磊.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33).
[3]张金凤.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01-13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12-22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09-2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09-2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考几何专题复习的高效策略 人教新课标版11-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09-1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10-05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08-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10-10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