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2024-08-04

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共13篇)(共13篇)

1.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一

五乡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基层党组织:

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按照“五好”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镇“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明城镇”建设和实现“争先进保名次上台阶”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镇党委在市级“五好”乡镇党委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全镇“五好”村党组织要达到80%,力争达到90%。实现镇村两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得到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1、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坚持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通过一月一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二篇调研文章,班子成员上课制等方式,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工作和综合素质。二是规范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全面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科学决策制度。三是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坚持和完善联村包片制度、联系企业制度,每个班子成员除做好分管工作外,还要联系好一个点、一个村、3-4家骨干企业;健全完善1+2信访接待制度、每月16日、26日定期下村接待日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抓村级组织建设的有效机制。抓村级组织建设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定期分析和研讨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单项考核和定期汇报、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定期督查通报、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例会、村主要干部谈心谈话和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等六项制度,切实提高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2、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五种机制:一是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考核末位警告、连续二年考核末位轮岗,联村(厂)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核与奖金挂钩等措施,促使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二是学习教育机制,坚持“四个一”,即有一套学习资料、一本学习记录本、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撰写一篇学习心得。通过每周一次夜学习、学历培训、技能培训、参观考察、每年一次上台汇报等形式,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使学习入耳、入脑、入心。三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实行办公无休日、村民约谈、结对帮扶、夜学夜谈夜读夜访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切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四是多岗位锻炼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年轻干部放到艰苦环境去锻炼,实行多岗位轮岗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五是下村挂职机制,以后新录用的机关干部分三年到村挂职锻炼,分别担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职务,不断积累解决农村实际的经验。

(二)加强以村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坚持“两推一驯和“海推直驯方式,不断扩大村级班子的群众基础,从办厂能人,外出经商和优秀党员中物色,真正把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年富力强、群众公认的“四有”(有党性、有公心、有能力、有魄力)人才选拔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同时规范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储备、使用机制,把优秀村后备干部放到镇机关、村主任助理岗位上压重担锻炼,落实具体培养人,落实培养措施,明确培养责任,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村级后备人才资源库。

2、强化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以镇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和成人学校为阵地,进一步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对村三委会班子成员轮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在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着重抓好村干部和专业户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大激励机制,鼓励在职村干部参加不同层次的.学历培训。

3、严格村干部队伍管理。坚持完善村干部聘用制,进一步推进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实行村级分层次动态目标考核管理制度,绩酬挂钩。在深化“群众提议、干部承诺”活动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承诺机制,从每年年初的提议到随时提议,从10以上联名提议到人人可以提议,做到任期内经济发展目标和实事工程建设“两承诺”,增强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性。建立健全村级招待费用限额制、村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等制度。

4、构筑村干部关爱体系。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构筑起村干部关爱体系。继续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做到人人起码有一份保险;建立村支部书记年薪制,在激励的同时,也为跨村任职创造条件;开展“二探望”、“五必谈”活动,即:本人生病探望、家属生病探望;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时必谈,工作遇到困难必谈,干部之间遇到不协调必谈,人事遇到变动时必谈,个人思想遇到苦闷时必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村干部,严厉打击惩处个别群众诬陷、诽谤村干部行为。

(三)以“双育一帮”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以“育苗”为重点,把好党员的“源头关”。建立完善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居住地公示和工作地公示的“双推双公示”、凡进必考和班子成员和中层机关干部联系结对等制度,严把入口关,把优秀的苗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2、以“育才”为目标,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依托党员服务咨询中心,建立党员分层次培训制度和班子成员上课制,确保农村党员一年内必须接受2―3次集中党课教育。同时按个人需求、行业特点有针对性设立课程进行培训,实行“菜单式”培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兴业致富的本领。落实党员“设岗定职,联系村务”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建立普通党员实践教育制度,让普通党员轮流主持党日活动,增加学习、锻炼机会,增加各方面才能,从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去。

3、以“帮扶”为举措,实行党员的人文关爱。坚持党委帮支部、支部帮党员、党员帮群众,充分发挥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的作用,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就业推介、免费体检和免费培训等措施,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人文关爱。在党员服务咨询中心成立镇流动党员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四)深化推广“明伦经验”,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开展村级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五乡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程序,制定一系列村级管理制度,出台符合各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完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三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级自治运行机制。

2、落实群众“四权”。通过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通过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村干部报告工作制度,落实群众的“监督权”;通过完善“三会决策”机制,即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村三委会提方案、党员大会议方案、村民代表大会定方案,落实群众的“决策权”;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村民自治,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真正实现村党组织领导方式从直接“为民作主”向领导“由民作主”转变。

3、建立村民要事协办和联系群众制度。完善村民要事协办制度,村民有要事,村级能解决的应予以积极解决,村级不能解决的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其解决,真正发挥村党组织在村民中的“聚民心”作用。建立镇村干部月末走访制度,深入群众,听取民意,了解民情,广集民智。完善结对帮困制度,党员联户、村干部联厂,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做到解民忧,暖民心。

4、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的创建和推广。明伦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也是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示范村。充分发挥好示范村的典型辐射作用,以明伦村为样板,向全镇各村辐射,争取到,有3―5个村成为盛市级示范村。

(五)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因地制宜,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集体旧房、新建厂房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增强农民收入。合理、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和措施,树立“多业并举,多条腿走路”的观念。唱“地方戏”,走“特色路”,走出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2、深化以“三点一室”为载体的“双提高”教育活动。继续深化开展以“三点一室”(宣传点、文化点、体育点和图书室)为载体的“双提高”主题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这项工作纳入村级分层次动态目标考核管理,加大对“三点一室”的扶持补助,进一步加强城乡文明一体化步伐。

3、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强化镇会计服务站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机制。对会计人员实行培训、轮岗、考核等制度,规范会计服务站人员的职责、任务、目标、奖罚措施。继续做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简化细化公开程序和内容,要让群众看得清、看得懂。健全村级财务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村主要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全镇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群书记、组纪委员为具体落实责任人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实行班子成员联村包片制度。各村党组织要根据镇党委的总体部署,按照“五好”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建设工作责任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务求实效。

2、分类指导,加强督查。镇党委一年两次听取和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强化对各村组织建设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并把抓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作为评价衡量村级班子的重要依据。对已达到“五好”的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再上新台阶,建成示范和样板;对中间状态的村,针对其薄弱环节帮助扶持,促其达到“五好”目标;强化对相对落后的村的重点帮扶工作,采取结对帮带、对口扶持等形式,促其加快转化。

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全力以赴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良好氛围。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至关重要。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为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二

1 当前乡镇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 乡镇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正视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 更好地促进乡镇图书馆发展。那么, 当前, 乡镇图书馆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 重视不够。部分领导认为农民文明程度较低, 看书对于他们来说, 是不切合实际, 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有的认为, 农民只要种好地就可以了, 看不看书并不重要。也有的以资金不足为借口, 不重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

第二, 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文化教育事业基础也不相同, 因此各地乡镇图书馆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较好, 基层领导较重视, 文化设施又较发达, 大多数农民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地方, 图书馆 (室) 就办得多一些, 好一些;而经济条件较差, 或基层领导不重视, 人口少而农民文化程度又较低的地方就办得少, 办得差些。就我国东北地区来说, 乡镇图书馆寥寥无几。

第三, 经费不足。当前, 乡镇图书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严重不足。应该承认镇与镇之间的经济状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多数乡镇馆长长期以来没有固定的购书经费, 这是乡镇图书馆不能稳固的主要关健所在。由于没有购书经费, 长期不购一本新书, 图书馆的藏书变得过时、陈旧、破烂, 还谈得上什么能吸引读者, 图书馆门庭冷落。所以乡镇图书馆生存关健在于政府应有固定购书经费。由于对农村乡镇图书馆的投入极少, 甚至没有, 导致馆舍设施简陋, 位置不当。常常出现图书与读者两分离的局面。藏书建设不规范, 不少乡镇在组建图书馆时, 总是想不花钱, 所藏的书刊大多为东拼西凑地发动当地群众捐献或恳请有关单位赠送, 使图书馆成了闲置过时废旧书的收容站, 藏书质量很差, 更谈不上各类书刊比例适度。读者选择余地很小, 吸引不了读者, 影响图书馆的正常服务。

第四, 定位不准确。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信息的多种职能。其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农民, 应该强调要面向大众, 服务于大众, 这是乡镇图书馆服务的宗旨, 是乡镇图书馆的生命力所在。而目前看到有相当数量的乡镇馆定点错位。而有的一些乡镇图书馆把搞创收,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很少考虑到如何为农民服务。这种定位上的错位, 导致图书馆作用发挥的不好。也有一定数量的乡镇馆座落在镇政府的大院里, 名为乡镇图书馆, 实为机关图书馆, 只为少数人服务, 而忘记了广大农民。

第五, 管理人员不稳定。乡镇图书馆隶属于乡镇文化站。长期来, 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为完成乡镇政府的中心任务而奔波, 把管理乡镇图书馆从一定程度上作为业余的工作。况且, 文化站工作人员不仅要搞文化工作, 还身兼多职, 是兼职的文化员, 特别当前, 乡镇面临着机构改革, 乡镇几经撤扩并, 人员也几经变动。面临着这些问题, 文化站工作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定, 为此, 图书馆的管理, 对外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 也谈不上为农村读者服务, 更不要说如何规划好乡镇图书馆建设。

2 发展乡镇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所以, 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 努力解决乡镇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在乡镇图书馆建设中,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原则,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 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目标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之中。乡镇图书馆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把它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统一规划, 统一要求, 统一检查。把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建设, 作为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考核内容, 作为评比文明乡镇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要把农村图书馆建设列为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乡镇文化设施中不可少的项目。结合文化先进乡镇的评比、检查, 促进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第二县级政府职能部门给予重视与支持, 从一定意义上说, 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决定着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政府必须要明确其性质、方向、任务、体制、人员、工资、购书经费、馆舍面积等问题, 需要有明文规定, 以此来规范管理。真正做到有人过问, 有章可循, 稳定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经济上的投入, 是乡镇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条件。要象投入教育那样来加强图书馆建设, 应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年增加投入, 实行多渠道集资兴办。在确保国家对文化的投入的同时, 鼓励乡镇企业, 社会各界以及个人投入。一是加大设施建设投入。乡镇图书馆建设用地必须纳入村镇规划;二是争取多渠道投入。农村普及图书馆, 必须改由国家包办为社会共办, 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办馆的道路;三是保证购书经费的投入。每年应保证投入适当的购书经费, 改变目前图书架上武侠小说多, 科技读物少;言情小说多, 政治读物少;港台格调文学多, 民族风味文学少的现象, 注重教育性、陶冶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第四因地制宜发展乡镇图书馆。鉴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南方与北方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与西部之间也迥然不同, 乡镇图书馆发展也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有所区别。结合实际情况, 树立创新模式多样化的思路确定多样化的办馆模式。一是建立乡镇图书馆, 由乡镇财政拨款, 确定每年购书经费、管理人员的工资额, 进行公益性服务。二是公办民助。镇政府在创办或恢复乡镇图书馆给于相当数额的资金投入和面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增加投入, 有了良好的物资基础和馆舍条件, 按市场化运作。三是建立定点图书流通借阅服务室是指部分贫困镇、贫困乡设立服务点。由镇政府无偿提供服务馆舍, 县 (市) 区图书馆定期提供流动书刊, 进行公益性服务。四是县级馆建立区域性分馆。区域性分馆可以进行试点和偿试, 以便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为读者服务的馆舍。五是实行县级馆和乡镇图书馆联办。县级馆和镇政府双方经过协商签订合同, 各自承担责任。

第五办出乡镇图书馆特色。创建乡镇图书馆时, 应发扬各自优势, 光大各自之长。首先要有藏书特色。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该有自己的藏书特色, 乡镇图书馆的藏书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 结合本地区农民对科学文化以及脱贫致富要求。可以是政治、经济建设的某个方面;可以以名人、名优特产、名胜古迹为主体;可以根据民族文化、乡土风情来发掘。应经过调查研究, 有的放矢, 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具体做好书刊收藏工作。不发达地区, 就应该从低文化、低水平的现实出发, 多购置一些通俗易懂的与生产、生活较为贴近的书刊;乡镇企业较为发达地区, 就应该考虑以某一类或几类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书刊为重点。还应充分考虑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某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为重点, 形成藏书的重点和特色。其次有要服务特色。应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 有所侧重的搞好特色服务。不发达地区, 可以针对文盲、半文盲人口多这一情况, 开展扫盲、普及文化知识的服务, 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发达地区, 可以在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 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

第六形成合力, 保证乡镇图书馆健康发展。乡镇图书馆的经验告诉我们, 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图书馆工作者敬业精神和忘我劳动是办好图书馆的关键, 只有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 才能保证推动乡镇图书馆健康地向前发展, 给我国乡镇图书馆事业带来一派兴旺景象。

3.加强档案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篇三

关键词:档案管理;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23-1

1 广泛搜集档案信息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广大农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他们不仅需要利用档案资料直接服务,而且对生产技术知识、农村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也十分企盼。为落实中央“支持农业、关心农民”的号召、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尝试把档案信息服务作为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切入点”,并将其作为富民、安民、为民的“连心工程”来抓。在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村为主题,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按照“综合管理是基础,信息服务是关键”的新思路,积极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力求档案管理与服务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2 强化档案服务功能

广开渠道,多方设法,增加档案信息来源。通过订阅农业相关期刊、购买图书等方式增加信息来源,既为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供保证,又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科技资料和信息资源。另外,可以通过印刷材料普及相关知识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将印刷好的材料定期发给农民,并留底存档。将历年农业活动和科研推广立项以及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的方案、记录、总结、申报材料等,按年度和项目已全部分类保存;每年冬闲时间,可以深入乡镇搞“科普之冬”和“绿色证书”培训活动,在开展活动中,对于技术培训的讲义、学员名单、考试成绩都妥善加以保存。这些保存下来的资料可以为以后的生产和宣传提供较好的参考。

3 全方位服務三农

建立农业档案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要将尘封的档案利用起来,为生产服务,为三农服务。应该努力拓展农业档案资源并充分利用档案,为三农的发展全面服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档案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应该改过去被动的工作方式变为主动利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例如:引种、引进技术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另外关于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制定、宏观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1 科学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个人素质训练,现今已能利用档案资料和各种检索工具准确地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还掌握所分管的工作区域、内容、种类明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掌握使用者提出所需资料的内容,技术名称,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料过程,发挥档案咨询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3.2 广泛服务

为了满足各类人员查阅资料的需要,广泛挖掘利用档案资料的价值,在工作中,变借阅为开架阅式开放型服务。并把档案室设置为阅览室形式,既可使借阅者详细查阅,又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类资料,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料利用率,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3.3 举办讲座

印发实用技术资料、简报并利用电视、广播等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将农业科技博览会、涉农部门技术讲座以及报刊剪报等收集来的新技术新品种资料,重点围绕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3.4 利用网络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的优势,将其纳入档案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范畴,定期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明确市场发展趋势。

农业档案的科学化管理,给县域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坚强后盾,通过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以来,县境很多农民、专业人士通过查阅档案和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咨询,从而获取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财富,为他们发展农业经济、脱贫致富提供了先决条件。

利用档案信息为“三农”服务,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下一步,应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组织档案信息服务成果展等形式,增强档案信息对农民的吸引力,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拓展服务范围,让广大农民可以接受到全方位的服务。让农业档案信息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荆文龙,贺丽,李宁.浅议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途径[J].兰台内外,2007年02期.

[2] 陈红梅.档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山西档案,2006年S1期.

[3] 倪玉堂,季玲玲.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档案管理[J].江苏农村经济,2009年04期.

[4]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J].上海档案,2009年03期.

[5] 娄鲁.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A].全省“新农村建设与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焦多来.做好档案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强有力的档案工作支持[A].全省“新农村建设与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建强一个领导班

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农村经济亮点、确保一方稳定”的工作思路,对于融洽干群关系、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市党建工作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致使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整个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市农村党员23183名,55岁以上的11098名,竟占到总数的一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竟达18023名。农村大多青年外出务工,新党员新鲜血液无法补充进来,致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

2、党员外出多,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党员有6000余名外出流动,活动性大,管理松散。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步伐越来越快,党员是村民中素质较高、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群体,他们的流转更加频繁。农村党员大量外出,他们有的在外打工经商,有的长年在外务工,党员流动性大,增加了平常教育管理的难度,一些村开支部大会人数通常一半都不到,一些重要的事情很难形成决议。组织生活不正常一定程度影响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些村党组织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放松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内生活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过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还讲价钱;有的村一年开一二次党员大会,也到不齐。

3、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影响组织威信。许多村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的集体流动资产处于空壳状态。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经济是基础,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凝聚民心的依托。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4、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陈旧。随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发育和民主建设的推进,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政治参与热情增强。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凭个人经验办事。有的村支书已经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施政经验丰富。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做到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工作作风简单生硬,不愿意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信访案件增多。

5、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价值观、人生观扭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宗旨观念退化,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动力;有的淡化了对党的朴素情感,认为当党员吃亏,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党员精神空虚,参与当地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忘了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只愿自己富,不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把社会一些消极现象扩大化,误把现象当本质,在群众中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

6、领导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农村党组织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先富起来的个别干部,有的带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

7、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高。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本领,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引发上访,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内涵深刻,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四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斗保垒,作为各项

工作任务的承接载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而言,基层党组织亟需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

第一职责。一方面,由于山区资源较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各村可针对本村具体情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鼓励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村民或山区富余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实现劳动力合理转移。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各村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立足本村实际,挖掘内部潜力,谋划发展。在尊重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使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山种植业、养殖业,因地制宜,努力开辟致富门路。村党组织要帮助和引导农民积极上项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选项目难、上项目难的问题。

2、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民主,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农民民主素质不高,基层民主的实现需要党组织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能力。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治理越来越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感越来越强,有关方面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农村的政策法规。但是,这些政策法规真正落实到位的却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没有很好地组织实施,监督实施。二是对村两委工作的驾驭能力。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从根本上界定了村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而事务性、功能性,经济社会和民间的事务管理交给农村自治组织,即村民委员会来管理。然而现实当中很多村是两委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少数村支部甚至丧失对两委工作的主导权。三是协调处理农村矛盾的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埋下隐患,酿成大的祸端,造成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近几年,农民上访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反映了基层组织应对复杂局面、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有所欠缺。

3、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贫困山区的落后不仅表出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事实表明越贫穷的山村,封建迷信越盛行。实现乡风文明,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作为先进性群体的代表,倡导文明新风尚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传,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党员干部要努力做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的榜样,做传承民间优良文化传统、扬弃腐朽落后封建习俗的榜样,做学科学、用科学方面的榜样,做自觉遵守法规法纪的榜样。

三、夯实农村党组织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次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继续深化“三培三带”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工作中要注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排除宗族势力的干扰。

3、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班领导子.。

“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大量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必须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配好合格的农村党支部班子。选配村党支部班子的渠道要拓宽。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选派,也可从县市所属部门或先进村中选派,既可公开向社会招聘,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选任的党支部书记,一要工作上支持,二要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对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切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以适应农村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建立起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新机制。同时,为解决村级组织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继续实施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中专毕业生是我市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和鼓励他们到村工作,可以为村干部队伍补充新的血液,传送新的思想,带去新的观念,送去新的知识,增添新的活力,对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我市加大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力度,非师范类毕业生,安排到村工作二年。通过法定程序,安排他们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给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舞台。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有钱办事”,就是村级集体经济要有实力,要有活动阵地,要有党员思想交流的活动场所,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通通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同时,强调以村党支部为龙头作用,继续整合完善农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村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多业兴村的方针,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坚持创业富民,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按照自我投资、单独创业,股份合作、联合创业,土地入股加盟、借力致富的方式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领农村党员创办致富项目,并通过项目带动、技术示范、市场服务等方式,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坚持就业富民,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就业技能。

5、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比如“开培训班,进农广校、远程教育、流动党校”等培训方式进行。要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党性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建立党员电教中心户制度,大力开展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中青年党员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改进党员教育方法,把分类教育、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村“网络党建”,把农村党建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村远程教育设备和可上网电脑,开设党员教育有线电视专门频道,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教育,实现农村党建在工作领域、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议事、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登记等制度,督促引导党员履行义务,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

6、整顿“软、弱、散”党支部,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个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花大气力搞好后进支部的整顿。整顿工作要结合全市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契机,首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摸清现状、找准原因,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组织、作风整顿,该充实的充实,该调整的调整。整顿成果的大小,就要看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党支部是否提高了威信和增强了号召力,大多数群众是否满意。

7、不断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

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紧紧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要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兼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党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5.加强乡镇财源建设 篇五

——武进区湖塘镇协税护税工作情况介绍

武进区湖塘镇位于常州市南部,是武进区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2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2.5万人。湖塘镇下辖十个农贸市场,工业以纺织业和模具加工为主,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布城乡,全镇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9000户。为组织协调好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税收的征收工作,着力解决漏征漏管等问题,湖塘镇大力推进协税护税工作,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商、税务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征收,在促进个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障个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06年5月,在湖塘镇及区财政、国、地税部门的协调和建议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各镇设立协税护税办公室。湖塘镇建立协税护税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财政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环保、城管、建管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分管局长任主任,国税、地税、工商人员任副主任。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税务指导、部门协作、共同监管、人机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协税护税工作网络,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个体税收综合治税新格局。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一)合理配置岗位职责。湖塘协税办现有区公开招聘派遣人员28名,组建了完备的协税护税工作队伍,设有综合管理岗、发票代开和领购岗、税务登记岗及八个征收组。征收组的主要工作是催办税务登记、催缴欠税、征收零星税收和规费等日常征管工作。发票代开、领购及税务登记窗口岗位主要工作为发票的领购、为经营户代开普通发票,受理新办、注销税务登记等。

(二)强化绩效考核。区协税办每年下达考核办法和税收任务,各协税办再将考核办法分解至各岗位和征收组,考核办法包括考勤、效能建设、申报率入库率登记率等业务考核比例、业务操作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涉及各个岗位的方方面面。湖塘协税办将税收任务分解到各征收组,征收任务与考核相挂钩,提高了征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服务措施。将国地税领票、开票窗口和税务登记窗口统一设置在湖塘镇行政服务中心内,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类纳税事项,窗口人员始终以让纳税人满意为服务目标,为纳税人提供一流的服务。根据湖塘纺织城内的经营户较多的现状,为方便经营户,在市场内设置了市场代征点,并在代征点实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一站式服务,深受经营户好评。平时工作中,协税员经常上门宣传、上门办证、上门收税,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纳税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拓展工作网络。利用政府主导的优势,将协税护税网络向村、社区、园区拓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对本地区个体经营户情况较熟悉的优势,进一步管理、监督经营户的动态,并且每年对行政村、社区干部进行协税护税工作考核,与干部年薪相挂钩,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干部,形成全社全关心个体税收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税护税联席会议,实现税源信息共享,分析税收情况,安排布置下阶段协税护税工作。

二是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业务负责人和协税员参加的业务工作例会,业务负责人总结上周工作,部署下周计划,协税员将一周情况进行简要汇报,有问题及时沟通,商量对策。业务负责人了解协税员开展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协税员及时解决工作难题。

三是健全业务培训制度。区协税办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培训内容,由工商、国、地税部门干部对协税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协税员的业务操作技能,逐步提升协税员的业务水平和征管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三、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便了纳税人。协税办将国、地税联合办公后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以前办理涉税事项要国税地税两头跑,国税地税分别办理,现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大大方面了纳税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二)增加了税收。以前为个体户代开发票只征国税不征地税,协税办成立后使用了统一的操作软件,地税随着国税一起附征。同时征管力度不断加强,征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大大增加了税收收入。2005年国、地税个体收入1650万元,2006年5月成立协税护税办后,国、地税全年收入为24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2009年实现税收4550万元,登记户管从3400户增加到6800户,已经翻了一番。

(三)节约行政成本。国地税联合办公后,进一步整合了资源,以前国地税代征人员33人,在原有户管增加3000多户基础上现在协税人员减少到28人,大大节省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等日常开支。

(四)规范税收秩序。在清理无证无照户执法行动中,由政府牵头部署,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城管、村(社区)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在无证无照户中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经营户纳税意纳,规范了税收秩序。在清理异地注册企业时,湖塘镇专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护税工作小组,对湖塘地区在本地生产区外注册的异地注册企业进行专项清理,以工业园区为抓手,共清理异地注册企业130户,并对设备、能耗与开票销售严重不符的企业进行排查,提高了征管质量, 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

(五)提高工作效率。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后,进一步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工商部门的个体登记登记信息做好催办登记工作,利用统计部门的经济普查信息掌握无证无照户的资料,利用国土部门的房土信息征收个体户房土两税等等,通过这些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思考 篇六

扁担山乡纪委

乡镇纪委是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承担着协助乡镇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重任,是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积极、最重要、最现实的力量,是纪检监察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广大农村出现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改革现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笔者以本乡纪检监察工作情况为例,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当前乡纪委客观存在的现状

(一)工作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现行体制明文规定,乡纪委是在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种体制针对性不强,缺乏基层现有的特点。我乡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都是党委成员,接受同级党委成员的分工安排,参与具体中心工作,头绪多,事务杂,一年仅能有20%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纪检工作,而这20%的精力和时间是主要应付来自上级纪委布置的重点工作,如完成上级纪委安排的案件工作任务,对机关部门的执法监察等,自己主动想做好份内的事就很难,导致乡纪委工作几乎没有创新,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性,习惯于上级布置什么就干什么,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叫怎么干就怎么干,1

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在机制上,纪检工作处于监督乏力境地,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特别是县级垂直管理的站所,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导致乡纪委监督困难。

(二)乡纪委班子成员形同虚设,工作无整体合力。按照上级要求规定,乡纪委有5人组成,其中仅有乡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是专职,也要兼任许多具体工作。比如除了承担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外,还要承担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包村等各项工作。而乡纪委委员也全部都是兼职,他们所任的职务都是乡机关的重要部门,如财政所所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事务保障中心主任、文化中心主任等等。象这样的机构形式,一旦执行上级纪委交付的重大工作任务时,纪委委员们常常以工作繁忙,没时间为借口,不愿参与纪检的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遇到乡自办案件抽人,这些纪委委员最怕的是得罪人,不敢面对违纪违法人员,都会以各种的正当理由想法回避,导致基层纪委工作全部都落在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的头上,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业务不精,激励无力。纪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原则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纪检干部的素质高不高、业务精不精,是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从我乡纪委干部队伍现状结构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培训不足、业务不精。主要体现业务培训时间少,习惯于开大会、听报告、传精神,即使是

业务集中培训,每年一般就是3—5天,纪委书记、副书记所参加培训只限于在市、县级纪委,导致纪委干部的见识少,办案经验不足,办案质量不高,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复杂的案件查办工作。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办公条件差。纪检干部的政治待遇差,工作经费落实较为困难,就连办案的基本设备都没有,如电脑、打印机、电话、录音机、照相机等,而乡纪委的工作方式是“一张嘴、一支笔、一块牌子、一枚公章”,工作效果则是一年到头办四件事,即“年初开一次党风廉政工作会、订几份报纸、交一份工作总结、完成县纪委安排的案件任务”。

(四)履行职能困难多。乡纪委直接面对生活和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群众,在认真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担负着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纪检工作打不开局面、迈不开步子、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工作力量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在现行体制下,乡纪委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难以开展,一般都只是以完成年度案件目标任务为主,无法做到有案必查,无法形成对违纪违法者的震慑效果。二是工作时间与纪委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由于乡纪委委员都是兼职,都有其它工作任务,很多人认为乡纪委的工作是务虚的,纪委干部的大量工作时间都被安排在包村工作、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当中。三是经费保障与纪委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目前乡财力普遍不足,连保工资、保运转都困难。在这种体制下,乡纪委缺乏经费,要履行执纪职能,又没有配置辅助办案设施,就成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确实很难做得好纪检工作”。四是工作热

情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乡纪委干部的工资、组织人事关系等都在乡里面,存在思想顾虑,工作热情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担心得罪人,特别是在查处机关和村支两委的主要负责人时,担心民主测评不好,影响今后自身的发展前途,致使案件查办工作到头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这种机制和体制下,乡镇纪委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提高乡镇纪检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必须针对现实,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创新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乡镇纪委履行职责的能力和威信,实实在在地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工作体制,规范乡镇纪委机关的机构设置。近年来发生的经济案例分析,造成领导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因此,现行的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创新乡镇纪委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使乡镇纪委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一,明确乡镇纪委应设实行县级纪委机关直接领导,人员编制、经费开支、业务工作划归县级纪委统一调配和管理。第二,科学设定乡镇纪委机关的职能。其主要承担上级纪委交办的日常工作,及时向上级纪委汇报本乡镇纪检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受理同级党委委托办理的教育、监督、案件查处等反腐倡廉工作,定期向乡镇党委、县级纪委反馈所受委托工作的开展情况。这样就能让乡镇纪委的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监督权和办案效果。

(二)合理核定乡镇纪委机关人员编制。目前,乡镇纪委人员都是兼职的,无法把精力投入到纪委机关工作中。因此,必须核定乡镇纪委机关的人员编制,除纪委正、副书记外,须另外配备1—3人综合素质较高、精通某些专业技术知识或技能(如法律、财会等)的人员担任专职纪检干部,这样既保证了编制人数落实到位,又强化了乡镇纪委的办案力量和质量,增加震慑力,达到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

(三)全面加强乡镇纪委机关建设。一要着力改善工作条件。首先要解决办公场所问题。其次要配齐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必要的现代办公设施。再次要设置纪检档案室或专用档案柜,集中、统一保管纪检工作档案资料。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一定的交通工具,以保障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要制定和完善分工制度、议事规则、学习制度、信访制度、收发文件登记制度、联系点制度、印鉴和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切实规范和改进纪委机关内部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完善“能上能下”的约束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占位不谋事和不敢得罪人的现象。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领域,切实解决乡镇纪委干部知识结构单

一、视野狭窄、工作前瞻性不强等问题,打造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锐意进取的纪检干部队伍,真正让乡镇纪委有为、有位、有威,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四)要解决好乡镇纪检干部待遇问题。纪检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最容易得罪人。因此,必须解决好纪检干部的待遇问题,以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政治待遇上:纪委书记不再分管或少分管其他工作,将纪委副书记明确为副科级实职岗位,直接受纪委书记领导,专抓纪委工作。同时考虑建立激励机制,比如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8年,经考核考察合格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满15年的,享受副县级待遇;纪检监察员在本职岗位上连续工作满5年,经组织考核考察合格的,明确为副科级纪检监察员或提拔到纪委副书记岗位上来,满15年的,明确为正科级纪检监察员等制度。经济待遇上:要在增加办案补贴的基础上,设立纪检干部岗位津贴,并加大纪检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努力让纪检干部“不为生活所困,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后事所忧”,使他们敢于扮黑脸,不怕得罪人,有股冲劲和杀劲,长期安心扎实地抓好纪检工作。

通过创新机制和工作体制等各项措施,充实力量,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从而达到全面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内在和外在环境条件,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推动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健康、稳步、有序地发展,从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纪律保障。

7.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七

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但成都市新农村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如何?农民群众是否真正享受到了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服务?这些疑惑依然存在,而回答这些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成都市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进行科学的评估。只有这样,成都市各级政府才能实事求是地制定下一步的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决策。

1 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

为了解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笔者随成都理工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调查组从成都市的所有乡镇中随机选取了四个县(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和新津县),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当地长住居民发放问卷,并对当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采访,以此来了解成都市部分乡镇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1 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设施现状

(1)在本次调查的四个县中,各县提供给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致相同。如: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2)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以外,农民技术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也被列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础设施行列之中,不过农民技术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提供情况并不理想。如:在所调查的四个县中只有大邑县有农民技术学校,并开设了养猪、树木等7-8门课程,每门课配置讲师1人,均有农技师的资格认证,而且每年学生流量可达600-700人,其余各县均无农民技术学校。

(3)此次调查的对象中,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均为地震的重灾区,2013年是“5.12大地震”后的第五年,目前,崇州和彭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基本恢复重建并已投入使用,但大邑县的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图书室仍然没有修建完成,目前,为了满足村民的图书借阅需求,大邑县设置了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临时借阅点,藏书量约为78000册,服务范围覆盖周边20个乡镇。

(4)虽然目前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总体情况还不错,但是部分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如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部分设施年久失修。

1.2 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活动现状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有:电影、展览、文化节、传统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以及体育健身活动等。具体如下。

(1)电影、文艺演出和体育健身活动在各县开展情况较理想,本次调查的四个县均会定期开展以上活动。如:①目前均能保证每月1-2次的电影放映,由当地广电局或文化局组织放映队去各村镇免费放映电影,并在每次放映前播放当地形象及政策的宣传片;②地震前,各县文艺演出频率较低,但灾后各县均提高了当地文艺演出的举办频率,根据大邑县的文件资料显示,该县全年完成省市下达的惠民演出任务60场,每个乡镇安排3场;③在体育健身活动方面,基本上各县会定期开展。

(2)各县在展览、文化节和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上,表现出参差不齐的

现象。部分乡镇表示从未开展过上述活动,而有些乡镇即使开展过,其频率也相对偏低。如:彭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相对较差,该县几乎没有举办过文化活动,而新津县推广的文化活动比较丰富,包括电影、展览、文化节、传统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以及体育健身活动等多种形式,且频率频繁。

1.3 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途径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以及互联网,电视和广播仍然是各乡镇传播公共文化信息的首要途径。电视信号覆盖率基本可达到全县全覆盖。

2 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设施参与度偏低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村民(占81%)均知道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设施的具体位置,17%的村民表示经常会使用这些设施。

2.2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满意度偏低并存在供求错位现象

①绝大多数村民对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满意度偏低,原因是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难以满足村民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

②阻碍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相关信息。

2.3 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设施宣传不到位

主要有两点不足:第一,是宣传信息上的不足。第二,宣传的范围太小。

2.4 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薄

导致农民参与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建设主体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①成都市部分乡镇村民绝大多数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水平(占总人数的77%)。与农村的发展进程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成为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瓶颈。②村干部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5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基本经费保障。

2.6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管理松散

①缺乏系统规划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专业人才。

②文化信息传播绩效评估与政治经济绩效混在一起进行,导致文化让位于经济、政治。

3 对于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1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事业的领导

各级领导应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质量的重视,提升自身的服务职能,组织负责农村工作的官员定期下基层。

3.2 要切实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事业的财政投入

近年来,地方财政对农村文化信息传播事业的投入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建设的财政支持。

3.3 要切实兑现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承诺

相关部门在文化、影视、广播、体育等多个方面,曾制定过多项建设计划,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要将这些计划落实到位。

3.4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社会公共文化信息传播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3.5 着力开展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体系建设的评估工作

对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建立评估体系、制定评估计划、收集评估数据、选择评估方法以及撰写评估报告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识别、预警、监督和奖惩等手段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发展将迎来一个大好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将其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不断开创农村公共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成都市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构建成都市农村文化信息传播主体选择与参与机制、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评估指标和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评估方法,以期为成都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的信息传播提供借鉴。

8.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八

——题记

出路,—幅精雕细描的画卷

富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改革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畏艰难,科学决策,大刀阔斧地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于是,一项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富县实际,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出台。

富县以“创新机制,增强乡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目标,针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机构设置与工作要求不对等、资源利用与工作效率不对等”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把这场改革分为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在2008年结合乡镇政权建设,对基层站所进行整合;第二步是在2009年上半年,通过调研考察,合理设置基层站所;第三步是在2009年下半年,学合各乡镇实际,实施了站所人员聘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三年乡镇机构改革期间,县委书记刘天才、县长蔺治斌和他的一班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亲自调研、考察,细心推敲,精心组织、现场办公:分管领导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实施,各基层干部职工大力支持与认可。仅县委常委会和各类改革的会议达数十次,现场调研和现场办公达百余次,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改革,—幅幅千锤百炼的画面

富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强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管理、维护稳定”职能为目标,对乡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和规范设置。简化了办事程序。实行集中办公,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责权统一的高效工作机制。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竟争上岗,推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全员聘任,实行实名登记制,确定了全县13个乡镇“三办七所”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调动乡镇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县乡财政分灶的新路子,完善财税体制。按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思路,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比较活跃的富城镇、茶坊镇和张家湾镇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工作。

改革的雨露使各乡镇面貌新颜绽放,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昔日的几排年老失修的瓦房早已消失不见。通过改革,13个乡镇站所全部搬进了崭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大楼,宽阔平整的篮球场,美丽多姿的花园,碧绿柔软的草坪,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味美可口的廉政灶,使得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服务意识更加增强了。

乡镇机构改革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在羊泉镇,镇长带领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果农打药;在交道镇,党委书记主动帮助农民办理手续;在北道德乡党委书记主动询问群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困难。富县现在的干部由原来“管理农民”逐渐向“服务农民”转变,群众对干部和基层组织越来越信任,干群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靠山”。羊泉镇鹿首村村民宋银云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肝病,她找到镇政府,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合疗报销一些医药费继续为丈夫治病。羊泉镇社会事务力硷室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个多小时就为她办理好了相关手续。现在羊泉镇干部们对待群众的事情“热情、快捷、高效”,已成为工作常态。

记者采访了富县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尉龙斌,他讲到:把分散的、在外边住的站所,统一都整合到乡镇一个院落里去办公,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这是富县站所整合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按照站所的职能,把站所相近的职能进行合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整合后,充分下放乡镇对站所的管理权,把过去由部门管理的站所下放到乡镇管理,使乡镇职能得以强化。

启迪,一本发人深思的画册

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成绩是斐然的,改革过后更是发人深思的。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富县通过探索和尝试,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取得实效,最核心的是要强化乡镇政权的职能,否则就成为“单位换牌子、业务换名字、干部换位子、工作老样子”的搞形式、走过场。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富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政权建设进程不一,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是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改革涉及到领导干部的去留,一般干部的岗位调整,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是推进改革的基础。镇机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富县乡镇机构改革一是切实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权责统一、协调一致、便民利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乡镇站所管理缺位的问题,实行集中办公,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三是激发了基层干部学业务、学技术、比服务的内在动力,四是既改善了乡镇和基层站所的办公生活条件,又节约了土地,办公用房等资源,减少了运行成本。

但是,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县委书记刘天才讲到:从富县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30万亩苹果仅有80名技术员,蔬菜、畜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为缺乏,这个问题富县将通过加快引进、加强培训两个途径解决,二是乡级财政尚未建立,工作服务的实力十分薄弱,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增强乡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基层站所的考核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乡镇干部的待遇偏低,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调动他们安心工作,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9.关于加强乡镇镇区环境建设 篇九

提高城乡统筹水平的问卷调查

1、在镇区规划上,本镇有哪些具体举措?

(1)征询镇区所涉各村意见;

(2)离起点规划,与上级规划相衔接,结合现状,科学发展规划;

(3)严格按照规划,有序推进镇区各项建设,改变镇区面貌。

2、本镇在环境整治上有无形成一定的体制机制?后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

(1)环境整治体制机制:

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垃圾统一收集中转

(2)后期工作思路

巩固生态乡镇创建成果,完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工作重点:

(一)生活垃圾长效管理;

(二)河道保洁与治理;

(三)村庄田庄绿化;

(四)农村道路管护。

3、本镇有没有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和设施完善的休闲场所?如果有,现在的利用情况如何?如果没有,预计什么时候规划,建设?

(1)本镇有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内部硬件,软件设施样样到位,文化活动中心全年开放,经常利用这块阵地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得到有效利用。

(2)本镇有设施完善的休闲场所——农家乐休闲渔村,不但本镇居民经常到此休闲垂钓,而且外地客商游客等也前来此处观光,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4、本镇“路、桥、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情况能否让百姓普遍满意?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

(1)路、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普遍受到老百姓满意;(2

道路硬化;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余东自来水公司已成立近三十年,全镇

上自来水,要,近年来,党委政府对自来水公司加大投入,逐年在改造管网运行好于前几年,使全镇人民、企事业单位满意。

医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情况目前来看基本能让百姓满意。还需进一步推进的工作是:

(2)学校目前正在进行校安工程的建设工作,如此项工作完成后,将会成为设施、配套等一流的中小学校。

5、百姓对本镇的农贸市场满意度如何?在建设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上,本镇有什么规划?

凤城农贸市场经过的普遍评价还是肯定的。

象比较严重,甚至导致交通不畅,这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市(12009年、目前存在问题一是市场四周摆摊设摊现100%的居民都已吃原管网已不能满足现在供水的需党委政府继续关注并加大投入,2010年两年的设施改造,群众)需进一步推进:道路继续推进农村道路改造完成组级由于管网年久失修,建议上级部门、)医院的卫生环境需进一步提高;

场内秩序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重点表现在门面房前店外店,摊外摊和车辆乱停放等现象,这是当前农贸市场服务所应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的;三是硬件设施上,我们今年将对市场内的电气线路、水管和下水系统、电子监控等设施进行改造和装置;四是其他事项我们将根据群众的要求,只要在市场服务所能力范围内随时改观。

6、对我市加强乡镇镇区环境建设,提高统筹城乡水平,你有什么建议?

(1)建议加大市财政在乡镇镇区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共同推进镇区环境建设;

(2)乡镇应按规划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3)加大保洁人员管理制度,提高待遇,实行奖惩制;

(4)加大保洁器具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10.加强乡镇卫生院行风建设 篇十

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契机,以健全完善全市卫生系统惩防体系为重点,从加大监督惩处入手,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软环境,推动临江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乡镇卫生院行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大监督惩处力度,以健全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把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贯穿于乡镇卫生院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工作,促进乡镇卫生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固牢思想道德防线

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学习和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单位职工学习培训,不仅学习业务,更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纪律和政策教育学习。卫生局将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衣物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事宜和法律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卫生院活动,把廉洁教育融入卫生院各项工作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制度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各卫生院要明确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对重大决策、重要岗位人员安排、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加强民主监督,实行院务公开,建立职工代表会议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听取职工对为甚各院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廉洁从政、从医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程序,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行为。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规范管理制度,卫生局制定出台《临江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推进刑侦卫生院管理规范化。

三、突出重点,强化行风建设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工作。乡镇卫生院要向社会常年公开义务人员基本情况、岗位职责、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用药目录、收费和报销标准等信息;向卫生局职工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公开院领导班子决定重大工作事项、财务收支情况、药品、耗材等采购情况、奖惩、劳务分配情况、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等。二是大力推进承诺制,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要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文明行医、不收受红包、回扣、对患者认真负责,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按规定收费等内容。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院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病案书写、隔离消毒等各项医疗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实行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把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建立医务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财务收支实行卫生院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重复计费、多收、乱收问题的发生;建立完善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严禁搞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实行集中采购和配送药瓶,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为病人提供卫生、舒适的就医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监管,定期开展督察,严禁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

11.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乡镇畜牧技术;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90-01

1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战略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极大。农业畜牧 技术推广是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重要途径,畜牧 技术的发展对畜牧业影响很大,是保障我国人民基本生活的途径之一。而我国畜牧 技术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在技术上的更新比较慢,还沿用我国古代的落后的传统方法。当前乡镇畜牧 技术推广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畜牧兽医队伍虽然庞大,但专业的畜牧技术指导还相当缺乏,而且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大多数,畜牧兽医的专业水平及素质不高。我国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基础设施简陋,破损程度较高。不能和新形势下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对畜牧业技术管理意识不够,这就影响了畜牧技术工作人员对动物进行改良、饲养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经济占主体地位的今天,乡镇畜牧技术全国推广的能力还不够,乡镇畜牧兽医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发展推广建设还需要一个过渡期。要完成对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难度和需要一定的时间,畜牧兽医技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普及到,对技术指导的竞争意识不强,乡镇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模式和系统还不够完善[1-3]。

2加强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全面改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环境

要完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环境,要注重在体制上进行建设和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需要完善组织领导工作,要坚持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保证畜牧业建设性质不变。要在编制体制上全面改善畜牧 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在科技人员的基础条件上全面保障,解决后顾之忧。要在心态上稳定科技人员,工作上要充分发挥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特长。要把畜牧兽医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比如畜牧技术推广、品种改良、养殖模式、草地监测及新品种的引进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上,都要有相关的技术指导人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从农村城镇的基本生活条件出发,在实际要求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畜牧 技术推广服务。

2.2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在大力建设人才队伍的今天,对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要提高。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知识精通的、能力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离不开人员的专业知识指导,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努力。要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新跨越和引进人才、打造全日制畜牧、 技术推广工作形式,对畜牧人员定期地学习畜牧知识、了解相关文件、法律内容,及时准确的向乡镇人民进行宣传。让当地人民了解法律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为了解更多的畜牧技术专业知识,就要安排科技人员进修、技术培训和实地考察,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4-6]。

2.3加强畜牧技术服务力度和监管力度

要完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畜牧技术服务队伍要转变服务理念,要把乡镇畜牧技术融入对农民的服务当中。乡镇兽医站要投身到畜牧服务第一线上,在服务前、中、后,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强化推广服务意识和提高推广服务质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技术指导。要促使畜牧业安全快速的发展,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畜牧业的监管,做好对畜牧饲料和良种的把关,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把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推广到每一个乡镇中,使畜牧生产者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通过服务意识的提高,质量的保障,全面推广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3小结

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以及农业的发展进程。增强我国农业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要全面改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环境、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大畜牧技术服务力度和监管力度,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时玉梅,蒲春萍.浅谈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220.

[2]张成峰.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238.

[3]毕田忠.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4):94.

[4]周黎明.关于稳定我省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队伍的意见[J].畜牧兽医杂志,2003,22(4):30-32.

[5]安振彬.加快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J].吉林农业,2013(16):84.

12.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篇十二

一、余姚市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的现状

余姚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 无论是人员配置、待遇落实, 还是教育培训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我市的文化员队伍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招聘的专业性。自2012年至2015年, 结合我市实际, 分三批进行宣传文化员的招聘和补招工作, 在招聘和补招过程中, 严格程序 (报名、书面测试、面试、体检、政审) , 把握标准 (设置年龄和学历) , 真正把一些热爱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和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才招进来, 成为各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工作的后备力量。到2015年底, 全市共招录宣传文化员170名。

2.来源的本地性。根据农村宣传文化员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 (一是招录后统一分配到村、社区工作, 没有住宿条件;二是工作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因语言和习惯的需要, 一般以属地范围内招录为主) , 我市的宣传文化员都为本市户籍人员, 并按照就近分配的原则, 在村、社区与村干部一起工作, 重点开展宣传报道的撰写、“春泥计划”的实施、文体阵地的管理、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以及村、社区其他工作的协助。

3.较强的可塑性。农村宣传文化员年轻有活力, 这支队伍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以前, 农村宣传文化工作主要以兼职为主, 很少有专职人员。虽然宣传文化工作越来越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但精力投放不足始终是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硬伤。随着现在这支队伍的补充, 既解决了精力分配不足的问题, 又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持续有了活力。同时, 通过农村工作的接触、实践, 锻炼了文化员的韧性、耐性和爱心, 有的也成为村、社区的后备干部。

二、余姚市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以月度例会为抓手, 夯实农村宣传文化员基础。为进一步增强宣传文化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 并结合我市实际, 创造性地开展了每月例会制度。将每月的28日定为例会日, 由各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作为召集人, 定期开展宣传文化工作交流:一是及时了解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 总结一些好的做法:二是布置当前主要工作, 及时把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和宣传重点加以贯彻和落实;三是结合例会, 邀请有关专家, 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为农村工作服务。

2.以师徒结对为抓手, 激励农村宣传文化员进步。农村文化员一被招录就分配到基层工作, 如何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进入角色, 需要有师傅引领。为此, 我们导入了师徒结对模式。一是新老文化员师徒结对, 以老带新, 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毫无保留的加以传授;二是文化员拜师党群书记, 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属党群范畴, 我们在分配的同时, 都一一让文化员拜党群书记为师, 在工作中学, 在实践中积累。至今, 宣传文化员已经成为村、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3.以文化走亲为抓手, 锻炼农村宣传文化员能力。文化走亲是近几年来农村文化工作的一大载体, 通过农村文化走亲活动, 不但可以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团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真正让草根成为欢乐大舞台的主角, 还可以锻炼宣传文化员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让他们提炼活动主题、做活动策划、组织排练、写信息通稿等, 丰富他们的工作阅历, 提高工作水平。

三、当前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不足

1.基层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平衡。由于宣传文化员镇里招聘、基层使用的体制原因, 有的村 (社区) 对文化员的教育使用不够重视, 工作定位不准确, 宣传文化工作没有占据工作的主体, 而是被当作所有工作的一个配角使用, 要用的时候是文化员, 不用的时候干杂活, 导致宣传文化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觉得被忽视。

2.宣传文化员自身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平衡。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没有统一模式, 要善于主动创新, 主动服务基层。有的宣传文化员工作主动性不强, 习惯于布置什么做什么, 只顾完成任务, 按部就班, 缺乏做好领导参谋的主动性和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工作起色不大。

3.宣传文化员的考核调动机制不够健全。尽管全市在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上做了不少工作, 但总体感觉还是不够灵活。主要还是缺乏对宣传文化员考核和激励的机制, 有一种一旦做了宣传文化员, 也就有了铁饭碗的感觉, 几乎不调动, 有的重职务轻服务, 有的重待遇轻责任, 影响了工作开展的实效。

四、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队伍管理, 完善考核机制。要使一支队伍走向正轨和规范, 必须制定和采用一系列的考核机制。将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和年终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的范畴, 把宣传文化员队伍的建设和开展各项活动与单位年终评比排名进位挂起钩来。积极实施奖励性措施, 改善农村宣传文化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鼓励宣传文化员经常性开展贴近农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进村组活动, 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营造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

2.提高理论素养, 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深化每月例会制度, 进一步引导、鼓励宣传文化员立足本职, 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开展文化强村、文化强镇建设。重视宣传文化软件建设, 整合资源, 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和实践来提高宣传文化员的工作水平。鼓励宣传文化员勤动脑, 善创新, 做一个有思想有干劲的宣传文化员, 为做好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开展各类活动, 提高组织能力。鼓励引导宣传文化员, 充分利用文化礼堂、欢乐大舞台等文化阵地及非遗项目、艺术团队、文艺骨干等现有资源,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 抓特色、显亮点, 锻炼自身工作能力, 活跃问题团队发展,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外出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活动, 开拓宣传文化员的知识视野, 博采众长,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 推动村、社区文体建设软实力, 为全面发展农村宣传文化事业奉献青春和热情。

摘要:农村文化事业顺利开展不仅关系着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提升, 更加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又是农村文化建设事业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从余姚市建设宣传文化员队伍的现状与主要做法入手, 分析了当前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结合实际, 提出了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13.浅谈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篇十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下面,就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地位

乡镇工作非常重要,做好乡镇工作无比光荣。这既是乡镇政权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位臵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所决定的。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不管在什么时候,乡镇政权、乡镇组织、乡镇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不断强化乡镇政权。

现代社会系统和领导系统是以基层为支撑的。作为系统的基础层次,基层对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根本的和决定的意义。政权的得失,事业的兴衰,都同基层密切相关,我们党夺取政权的斗争,无论是‚支部建在连上‛,还是‚农村包围城市‛,都是从基层抓起的。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们党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基层的关注和领导。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现在,我们党已经创造了83年的辉煌历史、55年的红色江山、23年的太平盛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巩固执政地位,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乡镇组织作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党的形象,通过乡镇组织的作为来判断我们党的作为。乡镇组织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从基层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而敌对势力要动摇我们的执政根基,也总是想方设法从基层去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这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乡镇组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担负着直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因此,作为乡镇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让自己的作为经得起历史评说,对得起人民重托。

2、克服当前困难,必须认真做好乡镇工作。

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级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困难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的还是乡镇这一级。乡镇工作的困难和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是‚五难‛,即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税费收取难、财政平衡难、干部稳定难。可以说,乡镇工作已经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比较艰难的时期。但我们要看到,发展与困难是一对孪生兄弟,要发展必然会遇到困难,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克服了困难,解决了矛盾,也就获得了新的发展。解决目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当然需要上级党政组织从政策、体制上给予关心和支持,但更需要广大乡镇干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只要广大乡镇干部团结一心、善抓发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今年我镇曾经两度受到南大沙河洪水的威胁,在险情和困难面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退缩没有犹豫,而是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团结带领群众抗洪排涝,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抗洪排涝的阶段性胜利。面对税费改革这一攻坚任务,由于我们把握政策,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经过两年以来运转,各项工作都步入正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就充分说明,困难往往是对我们干部勇气、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考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锻炼乡镇干部的本领;越是困难的时候,乡镇工作越能有所作为。

3、完成繁重任务,必须紧紧依靠乡镇干部。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从农村这一块来看,农村税费改革已深入进行,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社会稳定工作更加突出,乡镇工作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艰巨。完成这些任务,各级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还是在乡镇干部身上,主要担子还是压在乡镇党委书记肩上。离开了乡镇干部的努力,落实这些任务就是一句空话。乡镇干部的精神状态、应对能力、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富民强镇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广大乡镇干部长期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对此,应当予以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有些乡镇干部正视困难的勇气不大,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不高,开拓奋进的信心不足。有的认为农村工作克难无术,前景渺茫;有的埋怨上级只给任务、不给手段,埋怨群众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有的不想办法,不思进取,总希望天上掉下馅饼来。这都是精神不振作的表现,是党性觉悟衰退的表现,是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也强调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既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也强调改造主观世界。如果对工作没有一种热情,对事业没有一种激情,对追求的目标没有一种痴情,人就缺少活力,干事情就没有动力。很多活生生的现实告诉我们,哪个地方干部的精神状态好,哪个地方的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哪个地方干部的精神状态差,哪个地方的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

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农村工作‚难做‛,这是事实,那么克服困难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一句话,来自好的作风。因为好的作风能够产生无穷的创造力,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能够造就无坚不摧的战斗力。自从去年区委开展‚解放思想,超常规跨越式建设新长清‛活动以来,特别是开展‚创一流成绩,建文明机关‛活动以来,广大乡镇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干部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廉洁自律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农村工作出现了好的势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风建设在一些单位和地方发展还很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一是政令不畅通。比如在减轻农民负担上,中央和省委、市、区委都有明确规定,每次开会我们都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宣传政策,提出要求;但有些单位就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工作不扎实。有的对招商引资浅尝辄止,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干部工作漂浮,住村不办事,联系企业只挂名。三是管理不严格。有的村财务不公开,搞暗箱操作;有的村我行我素,没有将财务纳入镇集中管理;有的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干群关系紧张。因此,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还要不断加强、不断升温、不断深入。作风建设抓什么、看什么?‚抓‛就是抓落实,‚看‛就是看实效。根据当前实际,转变乡镇干部作风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转变干部作风,要落实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各级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当前,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乡镇党委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认真执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官不扰民民自安,官不扰民民自富。今年我们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农业税征收减免一半的政策,把农民过重的负担坚决减下来。仅农业税一项镇财政减少收入234万元。同时,针对今年部分村庄发生内涝,群众减收的实际,镇里又对受灾村庄减免20%的农业税。此外,严格遵守‚八个禁止‛、‚七个严禁‛的规定,坚决杜绝了涉农恶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努力消化乡镇债务。为了减少镇财政运转成本,我们在保证财政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每年都挤出一块资金还账,从而消化一块债务。特别是基金会欠款由四年前的1100万余元,消化到目前的本息400余万元;三是认真执行村务公开的政策。在过去实行的农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在全镇各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将全镇106个村的帐目、资金全部纳入镇会计中心管理,堵塞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同时大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将村级财务公开到项目、到事由,还群众一个明白,让干部保持清白。四是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坚决杜绝超生、瞒报现象,同时注意把思想工作和服务工作做到位。

2、转变干部作风,要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群众评价干部,不是看你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你做得怎么样。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食着人民的‚俸禄‛,对群众要有一点‚欠帐感‛、‚愧疚感‛。‚欠帐‛就会寝食不安,‚愧疚‛就会去主动办实事。办一件实事,就暖一片人心,多一份力量。为此,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扑下身子办实事,创没有水分的政绩,创群众满意的政绩,创不留后遗症的政绩。从三个方面为群众办实事:一是暖民心的事。如为农民提供一条信息,帮助农民牵线搭桥找一项技术,农民家里遇上天灾人祸送去一点心意等,这些事在我们干部看来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讲却是大事。只要把这些小事办好了,群众就会信赖我们、亲近我们。二是办一家一户难办之事。如兴修水利,进行结构调整等,既可为国家分忧,也能为老百姓解难,我们都用心去办,下功夫办好。坦山办事处位于我镇南部山区,辖有11个行政村。解放前,素有“坦山吃水年半”的说法,当地群众长期以来生产和生活只能靠天吃饭。解放后,先后修建了10座水库塘坝和引黄万米石渠,新打十几眼水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吃水问题。2002年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旱情,春天干旱无雨,雨季严重缺水,人畜吃水相当困难。党委政府非常关心山区人民的疾苦,下决心解决群众吃水问题。2001年10月,经地质专家勘测定位,新打深井3眼。依靠现有水源,我们又实施了联片供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75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镇财政投资46万元,群众集资集劳79万元。2002年春天动工建设,同年10月底全部竣工,解决了坦山10个村、7500口人的吃水问题,村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借助联片供水工程,各村大搞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退耕还果。2002年冬,开挖树穴15万株,修盘山路5000多米,修蓄水窑60个。2003年春,栽植核桃、冬枣等干鲜果品近3000亩,形成了一处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办群众长远受益的事。今年我镇紧紧抓住今年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的优惠政策,牢固树立‚争‛的意识、‚抢‛的思想、‚拼‛的精神,提出了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聚全镇之力建设村村通公路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路面面层56公里,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累计共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50余条乡村道路,新增通车里程近百公里,极大地改变了我镇的城乡面貌3、转变干部作风,要落实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社会稳定问题,说到底也是一个干部作风问题。当一任‚镇官‛,就要保一镇平安。作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怎样以良好的作风促进社会稳定呢?一是自身要过硬。党风、民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改善社会风气,必先改进干部作风。乡镇干部身处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好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严格遵守区委制定的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规定,以此理顺群众情绪,促进大局稳定。二是工作要过细。对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党委政府都一项一项地抓落实,确保不留隐患;对于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人民来信来访的处理、群众纠纷的调解,我们都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得非常细致。三是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利益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都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利为利,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不打群众的主意,不加重群众的负担,不搞让老百姓伤心流泪的‚政绩工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今年,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土地补偿问题,我们通过慎重操作,特别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会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不违反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占地款分配问题,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要全力谋划好乡镇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城乡经济,致富当地群众,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提出‚工业强镇,调整富民,建好载体,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精心谋划乡镇的经济发展。跳出了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手段,思考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法,寻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

1、激活地方经济要在盘活资源资产上寻求突破。

盘活资源就是创造优势,创造优势就是抢抓机遇。归德镇是一个人口大镇、农业大镇,也是一个资源大镇,如石材、丰产林、无公害蔬菜及多年积累形成的集体资产等,都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开动脑筋,将没有利用的资源资产利用起来,将低效利用的资源资产高效利用起来,这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观念的一种提升,也是发挥经济比较优势的一种体现。着力盘活闲臵资源,怎样盘活资源资产呢?一是着眼规模经营。以农村土地为例,就必须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针对今年国家紧缩土地政策,我们千方百计盘活闲臵资产,使之发挥最大效益。目前,闲臵多年的原福信锅炉厂老厂址、泉都东厂的三个车间全部盘活,国庄小学校舍也安臵了项目。二是实行深度开发。就是要对土地、水面进行高效种养,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转化。重点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上做文章,走高效种养和深度加工资源的路子。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建设了薛庄和万庄两处奶牛饲养小区。奶牛饲养量已达540多头,全部完善后,养牛规模可达到1000头;养鸡小区一处,存栏量10万只;养猪小区三处,存栏量5000头;肉牛小区一处,存栏量300头。上述养殖小区总投资1600万元。通过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中仅奶牛小区日产鲜奶3000余公斤,收入4800余元,年收入170余万元。三是借助外力推动。即大力吸纳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资源开发。近年来,我镇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累计引进、续建工业项目41个,总投资1.14亿元,其中已投产的企业20家、在建企业11家、续建企业10家。今年7月我区第一家台商企业--济南晟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台湾科技工业园入驻我镇工业园。台湾科技工业园落户后,近期通过晟馥公司联系,到我镇洽谈投资事宜的台商已有3家。与此同时,针对韩国卢氏家族祖籍归德这一渊源,通过区招商局牵线我们主动出击,7月份到青岛拜访了山东卢氏协会会长,他们也有意到归德投资兴业,为祖籍做贡献。通过抓招商引资,促进了全镇工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增强了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2、培植优势产业要在发展经济大户上寻求突破。

农村经济大户代表了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水平,代表了今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经济大户,对于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大户是培植优势产业的生力军。俗话说:‚一人有门路,带动七八户。‛发展一个大户,往往就能带动一大片,甚至形成一大产业。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农村大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发展农村大户,就是要促进农村‚中产阶层‛的形成,为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提供保证。发展农村经济,就是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大户聚集,逐步形成以大户为主导的社会化分工格局。现在我镇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种养、加工、营销大户,但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层次还不高,今后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引导、服务、保护力度,在培育大户中培育优势产业,在发展大户中发展地方经济。

3、发展市场农业要在培育中介组织上寻求突破。

发展市场农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如何把农户与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从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看,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我镇的农村中介组织虽然刚刚起步,但有些已经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为此,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养殖等专业协会,坚持‚民办、民营、民管‛的原则,由镇村干部牵头,七站八所跟上,引导农村大户参与,实现农村大户和农民自主运作,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路子,逐步把一些农村基层组织难以统起来的事、业务技术部门难以包起来的事、农民单家独户难以做起来的事交由中介组织去办。

4、改变农村面貌要在优化经济环境上寻求突破。

上一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优秀教案下一篇:关于比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