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2024-11-13

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精选16篇)

1.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一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阶段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该问题不仅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的延续,而且它也是我们今天在面对全球性“儿童取向”的教育问题时所必须重新反思的一个问题。从概念上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学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根据LilianG.katz的观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过四年的磨练性挑战和四个基本发展阶段:(1)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2)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3)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4)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幼儿教师工作的不同年限中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工作特征。

第一阶段(相对应第一年),即教师对本人所从事专业的生存性适应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常常为教学上的一些平常事,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今天我有没有漏掉一个孩子?”“这个周末我能完成这项任务吗?”“我真的能日复一日地做这种工作吗?”“我能被我的同事所接受吗?”这些问题表明教师工作的第一年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急盼成功的愿望,同时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形与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对于这一点,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本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这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意义,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今后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价值。一般来说,新教师对于自己所开始从事的这项职业,都怀有极高的热情、期盼和想象,这种良好的动机对于他们今后所要接触的儿童生活、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它不能替代美好的理想与热情。正如Clark和Culter所言,在今后的历程中,“经验将会告诉你哪些要放弃,哪些要修正,哪些是你前进的指向标。”所以,从工作一开始,每一位教师都要作好迎接艰苦磨练与挑战的思想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起自己的耐心、毅力和坚韧的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了解新教师的心理需求,对新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理解与鼓励,并在工作中加以适当的针对性指导。

第二阶段(相对应第二年)。由于经过了第一年的艰苦磨练,大多数教师已具备了适应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开始关注提出问题的个体儿童和教育教学中一些令人感到麻烦的情形。该阶段的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儿童?”“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在学习的儿童?”等。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形式的层面开始转人到与教育及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

第三阶段(相对应第三、四年),该阶段的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比如,“哪方面的研究(课题)谁在做?在哪里做?”“他们有哪些新的材料、技术、方法和观点?”等等。这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开始进入到理论的层面。

第四阶段,该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对成熟时期。在该时期,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够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省和探索性的问题。比如,“我的教育信条的历史和哲学基础是什么?”“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教育决策?”等等。这时,教师的专业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

然而,上述四个阶段的变化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并不具有普遍性,且四个阶段的完成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专业成长的终结,它只是从一般意义上作了共性和概括的描述。现实中,一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个体性、持续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在的社会因素,通过教师自身内部不断完善、更新、探索与发展的良好动机而不断向前延续和拓展的,并伴随教师整个的教育职业生涯。因此,一旦教师开始了白己专业生涯的“第一步”,就应该将这项计划与你当初的梦想一同进行下去。个人的勤奋努力对于促进你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今天这个知识―信息型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想法,敢于冒风险,敢于向困难挑战而不贪图安逸,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专业教师。当然这种冒险不是盲目和狂妄,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实而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坚毅的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其次,在教学中,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并使这种思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活动以及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回顾、重建和重现,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儿童的行为表现能用事实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解释,或者坚持每天写点工作日记,就个人参与儿童成长活动当中的所见所想、及一些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尝试做些观察研究。这些反思,不仅是优质教学、理论批判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你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平衡自己的心态,激发“热爱儿童”这份深厚的教育情感,坚定个人的专业信念,也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作为明智的管理者,也应该为本园教师的发展制定或执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的内容一般有:为新教师指派辅导教师―帮助他们理解培训过程、原则和发展课堂成功所必需的技能、技巧,了解新教师的情绪一生理的需要(自尊、安全感、接纳感、自信和疾病抵抗力),心理的需要(友情、亲情、同事关系和人际互动),身体一智力的需要(智力刺激、新的想法、知识、艺术经验、挑战和帮助克服厌倦的新技术)(Gold和Roth,1993),辅导他们处理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儿童的知识、适当的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园所内外的观摩活动―以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观点和经验,通过观摩获得感悟和启发,开阔教师的思想空间,调节情绪,减少焦虑,丰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召开家长会―让教师与家长倾心座谈,相互询问,交换意见和看法,而不是向家长诉说儿童的那些“问题行为”,利用社会资源改善自己的教学,加强家园联系;定期理论学习―参与本专业团体的交流和学习,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本专业的最新发展保持一致,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

2.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二

关键词:教师,社会地位,专业化成长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前提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四点: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关键之关键,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流行大批判的年代,“臭老九”成了教师的代名词。文革时,很多老师被打成右派,或被下放到工厂参加劳动,还下放到穷困地区参加劳动。老师生活得很惨,社会上对老师的态度非常恶劣,“臭老九”,大家见到都是批判,没有人愿意当老师,何谈专业化成长?文革后期,“读书无用论”流毒很深、很广,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们在学校根本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结伙闹事、打架斗殴现象经常发生。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而是像哄小孩一样看好学生,不让他们出事就行了。这时的老师仅仅是一个看护者的角色,孩子王而已。改革开放以后,“臭老九”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变,尤其是经济地位得到了改变。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高中毕业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社会,还是不愿意报考师范大学。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服从栏目竟然张扬的写上“除师范全部服从”,师范大学沦落到最后只能招收到学习成绩一般、家庭比较贫困(那时师范大学不收培养费)的学生。较低素质的生源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由此,在人们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教师谁都能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低,别的行业的人随便学习一下就可以来做老师,而老师要想做别的行业却很难。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有着稳定工作的教师职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教师行业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女孩子的家长是因为觉得教师职业有两个寒暑假轻松,收入又稳定而选择之。而这样的理由恰恰也是男孩子选择妻子的原因,所以,女教师成了“香馍馍”,但遗憾的是不是因为教师职业本身,教师专业化能专业的多么深刻!而近几年来,局面得到了改变,教师不是谁想当就当的,而且,即使是师范大学科班出生的师范生想找到一份做教师的工作也是很困难的。各学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动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很多学校,即使是博士研究生也还要看专业,有许多专业的博士一些学校也不要。看起来教师专业化应该是空前提高了,其实不然。随意选择一所学校,把那里的教师放在一起比较,总体来说,那少数几个中等师范学校保送上本科师范的教师教学基本功一般都要比高中毕业直接上本科师范的教师要强,而高中毕业直接上本科师范的教师在文化理论方面似乎要比中等师范学校保送上本科师范的教师要扎实。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两全之策了,这两种人如果能够合二为一则是绝佳的选择。

(三)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前提。

纵观教师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至今,教师的地位是从地狱向天堂发展,“教师”越来越像个教师了,虽然教师专业化程度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教师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专业化。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教师不断专业化的必要前提。

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促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如前文所述,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对教师个人而言,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标准,也要不断吸取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完善职业道德。

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教师专业化具体来讲,教师就要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方面不断完善自身,使自身的专业化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完善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欢,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即提高。在现实中,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说明教师的专业化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例如,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往这些老师的班级塞,拼命的讨好老师,甚至用给老师塞红包等不适当手段企图达到目的。

三、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系的启示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能仅停留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口号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经济是基础,教师专业化要能够不断深化必须要有经济做保障。教师的收入看起来不低,但教师的实际收入却是低的。很多学校,教师培训的成本全部由教师自己承担。教师辛辛苦苦劳动得到了一点工资,又还给培训学校了!此外,教师充电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水平低,评职称需要论文,高水平不花钱发表文章发不出去,只好自己掏钱发表。这些都是导致教师的实际收入低的原因。人都趋向高质量的生活,教师也一样。教师收入低,生活质量低,教师必然要想主意创收。以前,学生学习成绩落下,老师都是无偿给这些学生补课,学生、家长都非常感激老师。如今,要想老师给孩子补课就得交钱,一到寒暑假,在学校附近补习的宣传单满天飞,课余闲暇,教师都忙着赚钱了,哪有功夫忙“专业化成长”。一些学校严禁教师课外有偿补课,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提高教师待遇。

2.优化教师队伍管理。

能否科学的管理教师队伍也是教师地位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严重不合理,为了把教师牢牢的“绑”在教育工作上,而不让老师做其他事情,就让老师做一些惊人地浪费劳动的事情:一是教师的教案要反复地写,规定不能使用旧教案,这其实是不尊重教师劳动的一种体现,教师自己付出了脑力劳动,体现在教案上了,为什么第二年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呢?也许班级不同,情况有变,但也只需在教案上作一些新的修补,实在必要时再重写有关篇目,有何不可呢?二是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不用,强迫教师抄写各式各样的材料。大家可以想见,教师在这样的管理中,积极性在哪里?哪有思考的时间?所以,在一些学校,教师消极怠工,敷衍工作,混日子的现象很严重。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谁会尊重?三是尊重教师要落实到行动上。经济的力量固然强大,但是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决不仅仅是得到钱财。当一个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课能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这将激励教师更深入的投入本职工作中;当一个老师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这将激励教师更深的投入到论文写作中;当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获得了某个奖项能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这将激励教师辅导学生更大的热情……这样的老师将日益成长,将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尊重与佩服,社会地位自然提高,专业化不断深化。

(二)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扫清障碍,即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因素得以消除,那么,教师专业化能否深入即是教师个人的问题了。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成长道路关键要把握三点。

1.调整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

因为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教师职业心态消极,职业倦怠都可以理解。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之后,从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讲,我们都应该也必须调整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而不能仅仅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混日子的手段,如果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例行公事,这将严重阻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有一个用我们的教育职业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的积极心态。教育工作是我们事业追求,用我们的教育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教师才会敬业,最终乐业,实现生命的价值,深化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2.修正学习观,养成乐于学习接受新思想的良好习惯。

俗话:“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抛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研究者。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育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在教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修正学习观,养成乐于学习接受新思想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材教法知识等等,只有这样,教师角色才能成功转变,教师的专业化才能得到深化。

3.改变教书匠的教学模式,养成反思教育教学的良好习惯。

3.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15

DOI:1673-9132(2016)24-0220-097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指的是教师要在要想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些成绩,需要不断努力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为专业发展“培土施肥”。

一、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体制

(一)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

幼儿园环境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和提升作用。但是如果一个幼儿园中缺少值得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和目标,缺乏一个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规范,则会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营造一个“尊重、合作、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文娱在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教师不断自觉地学习相关幼儿教育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幼儿教育知识结构,形成一种求进步、勤思考的学习欲望和习惯。只有在这样的内驱力地不断驱使下,教师的专业水平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建立共同的幼儿园发展远景

树立以“一切为儿童的发展”为奋斗目标的幼儿园发展目标,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在形成个人远景的基础之上,共同努力实现大家先前制定的发展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和完善,把个人荣誉的取得看成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做到“以园为家”,转变以往教师“混日子”的消极工作心态,同时也使教师们切实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幼儿教育实施者,也是一个幼儿教育的接收者和研究者,要树立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幼儿园是幼儿最初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因此,教师要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和外表形象,为幼儿的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榜样。

二、重视幼儿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改变培训模式的“单一”,实现向“丰富”和“多元”转变

为了增强幼儿教师的文化内涵,做到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幼儿专业发展能力,我园不断积极主动倡导和践行“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的理念,鼓励幼教教师勤于读书,而且要多读对于幼儿教育和提升专业水平的有价值的书,在读书中不断寻找乐趣,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学校为所有教师们准备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经典案例》《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幼儿教师必须修炼的10项教学技能》《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等大量专业性教学书籍,同时开展了诸如“集体阅读”“经典分享”“好书推荐”和“阅读角”等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还定期在教研会上开展读书心得体会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促进了各自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分层培训实现教师发展需求

借鉴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法,根据我园教师存在的个性、年龄和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对不同幼儿教师的观察、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山上,实施分层培训模式。我园教师一致认为,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幼儿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才能切实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也能调动幼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按照层级培训,有低级向高级层级过度,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学习动力和对于学习的持久力。因此,在幼儿园专业培训中实施以“分层培训、全员发展”的创新模式,调动全园幼儿教师的不断自主发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提升。

1.新教师培训。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入职培训,针对新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半日活动组织”“家长沟通技能”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以“徒拜师,师带徒”“新教师专题讲座”“新老教师茶会话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入职系列培训。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创建和维护秩序井然的一日教学环境,幼儿日常安全管理和培训,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技能。

2.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和发展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常会”“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骨干教师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期短期内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幼儿教育活动中知识和德育的整合、如何创建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幼儿教育的有效教学与反思、幼儿教育中主体性的实现方式、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与方法。同时,学校应积极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和考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使他们的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没有后顾之忧。

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能够调动广大幼儿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切实高培训的实效性。

4.幼儿园教师成长与反思 篇四

有的人说:“当幼儿教师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啊,只要孩子碰不着,磕不到,吃好、玩好就行了!”“当幼儿教师有什么好的,每天的工作很繁琐,哄着一大堆孩子,烦死啦!”诸如此类的观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滞留。我今天在这里骄傲的说:“我,是一名幼儿教师”。

不知不觉中,自己来到三段地社区幼儿园已经工作6年多了。与孩子们的相知相处,使自己一直有着孩子般的心境。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使自己的人生与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相连在了一起。

我的主要工作是安全管理员,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也是繁琐的工作。在今年的工作我园申报了市级、区级的平安校园,我非常有信心能够评上;本年末我园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在教育局对校园4次安全检查时每次都取得了98以上的好成绩。这是我安全上取得的成果。

反思:

1.平时多读一些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勤思考,结合工作,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2.多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反思笔记,在日后的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细小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及早进行记录。

3.学会总结经验与检讨错误。在学习与摸索中前进。4.字写写的不好,今后要多加练习书法。

5.《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篇五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二、做反思型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三、做实干型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四、以学生为本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激情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激情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6.学校的发展与青年教师的的成长 篇六

语文组:叶德亮

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育人为本,就是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育人原则。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学校出台的每一种规章制度每一项措施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指针。育人为本,首先要考虑育什么样的人。一言以蔽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我们学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经营未来幸福人生的能力,其具体内涵,就是让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几年时间了。因为年轻,活力有余而经验不足,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但这更激励我加倍投入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和深刻地反思,就这样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着。亲年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淡泊名利,能静下心来,并且要虚心学习!其次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备课,备学生。最后要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

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和课下耐心辅导

2、加强课后反思,并且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要以发展为主题,要以人为本,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学科,更要树立全局观,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诗歌与物理、哲学与物理、生活与物理等方面的内容,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7.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七

初任教师又被称为“新任教师”“新手教师”“新教师”。初任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本文所指的初任教师是指完成了职前师范教育或非师范类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受聘于某个托幼机构,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一至三年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正式编制或临时编制的新手教师。[1]

笔者从事多年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在一次交流中,一位园长说,自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新增了许多幼儿园,幼儿园新任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很多幼儿园是新房舍、新教师、新幼儿。因此,园长面临着全幼儿园都是新手教师的情况,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园长面临的主要困惑。

笔者通过调查10省500余名幼儿园的初任教师,发现他们在入职初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理解的浅显性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性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需要注重保教结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

在实际调查中,有的初任教师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容易做,就是教幼儿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幼儿算算数、认认字,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够用了”。当问到初任教师如何做好保育工作时,他们说,“那些吃、喝、拉、撒、睡的工作应该是保育员的事,自己也不会做,没有当过孩子的妈妈”。在访谈一位初任教师,你认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是怎样的,她说“我觉得幼儿园教师挺好当的,幼儿园的老师会唱歌、跳舞、画画就行了,我是学习音乐教育的,唱歌、舞蹈在师范院校都学过,小的时候也学过画画。我觉得自己懂得多,学得多,就能教好幼儿。觉得幼儿也不需要教太多的知识,在大学里学过的知识教育幼儿够用了,觉得自己能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初任教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理解是浅显的、片面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悉、理解、把握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与价值。

2.专业身份的模糊性

幼儿园教师是不是教师?幼儿园教师是不是专业人员?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访谈中,每个初任教师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是教师,又不是教师,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保姆”和“阿姨”。有的初任教师认为,在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幼儿园教师工作,认为他们学历低、待遇低,并不是专业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初任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是教师,也是专业人员,而且必须是专业人员,才能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但是,也有部分初任教师存在专业意识淡薄,工作热情不高,对自己的专业身份认识模糊。他们普遍存在无编制、无职称,无保险、无保障、无归属感、待遇低的处境,在待遇上与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存在差距。

在调查中,一位初任教师在幼儿园工作6年了,没有转为正式编制,但是她一直很喜欢做幼儿园教师工作。她说:“我在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我很喜欢幼儿,觉得自己的性格也很符合做幼儿园教师,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家长认可我的工作,孩子们也喜欢我,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感,虽然没有编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考个正式编。”

初任教师的身份是否是专业教师,直接影响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影响其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可度。因此,从国家层面应保障初任教师的专业地位、待遇,端正其职业认可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专业知识的缺乏性

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初任教师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前提。所谓专业知识是被幼儿教育实践证明的,用来指导幼儿园实际工作的知识。幼儿园初任教师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以支撑教师顺利开展保教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依据《专业标准》,初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很多初任教师刚刚从大学或高师毕业,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初任教师对幼儿保育教育知识的掌握好于通识性知识和幼儿发展知识,对于多数初任教师来说,幼儿发展知识较为缺乏。幼儿发展知识包括有关幼儿法律法规知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知识、研究幼儿的基本方法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策略知识、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幼儿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了解较少。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即幼儿保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教的知识,即促进幼儿发展的知识。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L.S.Shulman)提出“学科教学知识”。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图解、举例、解释和示范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遇困难的了解,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对策。[2]

幼儿园初任教师掌握的知识,多是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性知识,对于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策略知识与方法比较缺乏。因此,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在加强初任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4.专业能力的薄弱性

专业能力是初任教师从事保育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外在行为体现。依据《专业标准》,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初任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在实际调查中,初任教师在随机教育能力,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的能力,观察、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社区、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激励与评价以及反思与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休伯曼(M.Huberman)将入职期视为初任教师的摸索期,初任教师处于求生存的适应期。由于在入职初期,课堂环境复杂和不稳定,初任教师连续失误,教学方法不灵活等,他们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1]刚刚参加工作的幼儿园初任教师,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面对琐碎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往往感到很茫然,遇到事情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尤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能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初任教师在合理设计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方面,不能够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活动空间。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往往忽视幼儿的发展水平,盲目地设计目标,教学方法脱离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还存在胆小、不自信,缺乏沟通的技能技巧。在激励与评价幼儿时,不能及时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做出适宜的判断。在反思与发展方面,往往出现不会反思或找不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促进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初任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用人单位要关注、支持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同时,初任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

1.开展园本培训,拓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视野

在访谈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多数初任教师认为,通过培训的方式能够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尤其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初任教师,更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例如,有的初任教师是学习历史、音乐、英语、体育、传媒专业的,还有的初任教师是非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是基于本幼儿园内部,符合本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展培训时,要考虑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适宜性,也要考虑园本培训的实效性,也就是说,通过园本培训,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主体方面,培训者可以是园长、骨干教师、学前教育专家或者其他行业的专家人士。在培训内容方面,包括学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请一线的优秀教师做经验交流,给初任教师最直观、最需要的培训。例如,在加强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可以请特级教师做专题经验报告,以其实际的工作经历,引导初任教师树立爱童、爱岗、敬业的精神,端正择业动机,正确认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在培训形式上,不仅仅局限于专题讲座,还要有主题沙龙、经验分享、观摩研讨、现场工作坊等形式。在培训实效上,要拓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视野,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初任教师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2.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初任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升专业能力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初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期待。此时,要搭建各种平台,充分调动初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初任教师成长的需要,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其专业成长。幼儿园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才艺展示、教学观摩、微型课题等活动,为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例如,幼儿园新学期开展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评比活动,在此活动中,初任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材料,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在环境评比中,幼儿园设立各种奖项,如创意奖、美化奖、特色奖等。在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评比中,初任教师在师傅或者年级组长的帮带下,设计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大胆展示。在活动之后,初任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书写教学反思日志,在全园展示板上展示,家长们看到自己班的教师撰写的教学随笔,给予赞扬,也提高了家长对初任教师的认可度。幼儿园还可以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例如,利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端午节等各种节日,开展演讲、歌舞、乐器弹奏、手工创意、儿童戏剧表演等活动,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展示教师的才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3.发挥园长的引领作用,激发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

幼儿园是初任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任职场所,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任职单位的环境、领导、同事、幼儿、家长、课程以及考核评价等因素都对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产生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园长引领对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访谈中,有的初任教师对园长的印象很好,认为园长对她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园长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她的成长,给予她专业上的引领,帮助她设计观摩活动教案,推选她参加各种比赛,她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也有的初任教师因工作中的某件事受到园长的批评,总觉得委屈,失去工作热情而离职。学者戈白文认为,多数初任教师在刚接触学校工作时,由于缺乏校长的援助和支持而感到困惑重重。希望校长能将初任教师介绍给全校的职工,以便于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导。并希望校长能走进班级,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及时得到校长的评价与认可。[3]

心理学与职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初任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其他行业的教练、师傅的角色一样重要,尤其在第一年的教学中获得支持与指导,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园长要走近初任教师,关心她们的生活及专业上的发展,尽量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适时指导,引领初任教师成长。同时,幼儿园也要为新教师搭配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带教,引导初任教师更快地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尽快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技能。

4.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初任教师的职业素养

《辞海》中对“自主”的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 美国学者罗杰斯(Rodgers)和莱斯利(Leslie)认为,自主是建立在个体尊重自己和他人基础上的,自主的行为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自我选择的、自我控制的,为之负责任的行为。[4]目前,幼儿园初任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初任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走自主专业发展之路,塑造初任教师的职业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提高职业社会地位与声望。

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教师是学习者的概念,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学习的过程。[5]舒尔曼(2004)等人提出教师发展和学习的特征包括愿景、动机、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师学习应该致力于认知、性向、动机、表现和反思这五个范畴的发展。[6]

幼儿园要鼓励初任教师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初任教师要主动向园内有经验的资深教师请教,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还要主动观摩骨干教师的教学活动,虚心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幼儿园要建立教师QQ群,群共享里收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教师随笔、家长工作经验、学前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供初任教师随时下载学习。初任教师还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坚持写教师随笔,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成长收获,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8.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八

首先,我详细地制定了包括“成长系列”“特色系列”“评价系列”等内容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成长实施方案》,希望借此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逐步走上自主成长之路。 在工作室的一次研讨活动中,大家听了我的方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意见是认为我的方案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园所实际、教师实际来制定,所以可操作性不强。

听了大家的建议,我对我园的教师及园所现状作了分析:我园的中老年教师大多有十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他们对幼儿园有一种像对家一样的情怀,虽然专业知识略显欠缺,但是实际经验很丰富。在日常带班中,他们经常能根据孩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自然物制作各种玩具,如高粱秆和向日葵做的小推车、玉米芯做的用于跳跃的玩具等。他们在家长工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太高。我园的青年教师较多,大多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

我园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地处城乡接合部,周边自然资源丰富。教师曾以黄泥为主题开展过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并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教研组的光荣称号。但是我园硬件较差,部分教师常为此抱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分析了教师和园所的现状之后,我们认为应该扬长避短,使教师找回自信,共同成长。于是,开学初我们召开了园骨干教师会议,就如何支持教师发展进行讨论,最后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分层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由于老教师和新教师较多,我园决定分层培养,促进教师共同进步,有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年轻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信息优势,在学习中求发展;中年教师发挥自己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带动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发展;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将自己曾经研究过的民间游戏、手工制作等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体系,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农村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请专家来园指导更难。张燕教授曾说过:谁都不是救世主,自己的成长要靠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成长计划——“青蓝工程”,即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激发内在需要,推动中年教师发展

中年教师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但是人到中年,他们在家庭、事业甚至健康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压力,使得部分教师缺乏继续前行的动力。为了调动中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决定给中年教师压担子,以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我们从教师的特长入手,引导他们确立个人重点研究领域,并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创设条件将教师阶段性的成果向全园教师、家长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园教师的特色发展。如,教师将提高自己的剪纸、种菜、养蚕等技能作为研究课题,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将这些活动做实做透,然后在全园进行展示。通过研究,中老年教师逐渐成为某一领域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我们修改方案的同时,张燕老师提出带领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到我园开展一次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张老师对我们修改后的方案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建议,她指出要促进教师发展就要尊重每一位教师,引导教师利用身边的资源自主成长,而不是以专家自居,对教师指手划脚。同时,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别对“青蓝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我们再次召集园骨干教师对教师成长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让教师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我园的前身是永宁小学幼儿园,隶属永宁小学。永宁小学是一所有着170余年历史的老校,历经缙山书院、永宁单级书堂、永宁初级小学校、永宁高级小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年轻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历史,我们请老教师介绍幼儿园发展史,讲述清代建立缙山书院以及“文革”期间教师保护学校等的动人故事,使教师们更加热爱这所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幼儿园,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

同时,我园自身也经历了从学前班到独立的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园到现在的一级一类园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期间浸润了几代幼教人的心血。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就一直在幼儿园工作,经历了幼儿园的所有变迁。这些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对幼儿园的真情实感激励着自己,也感动着周围的人。

让教师展示自己的亮点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不管年轻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教师集体活动组织得比较好,有的教师对某个领域比较有研究,有的教师在照顾孩子方面比较细心,有的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颇有心得……据此,我们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亮点,如开展小的专题讲座活动,请对某领域有研究的教师组织观摩活动,请细心照顾孩子的教师演讲“离园前我的做法及原因”“巧用儿歌进行生活护理”等。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也给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由于缺乏外来的专家资源,同伴互助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我们努力营造互相学习的氛围,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好书推荐、读书交流等活动,还制定了“同伴互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园本教研计划,开展了“制作演示文稿”“利用研修网资源”“撰写教育反思”等活动,以带动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研讨活动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要敢于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借助同伴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使互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完善“青蓝工程”方案

我们完善、细化了“青蓝工程”方案,使其更有操作性。为了更加规范,我们还约定了师傅和徒弟的权利与义务:开学初,师傅要组织具有示范性的观摩活动,徒弟在观摩师傅活动的基础上也要组织活动,“亮亮相”,师傅则会根据徒弟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学期中,师徒各自设计、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然后互相观摩,再进行反思研讨,徒弟汲取师傅的教学经验,师傅也可向徒弟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等,达到双赢的目的;学期末,徒弟要展示比较成熟的活动,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师傅则讲述两人共同成长的故事,展示师徒共同的收获。

9.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复习题 篇九

1.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工作中应扮演“对话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种观点属于西方教育理论流派中的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

C、实用主义D、批判理论

2.专业的核心特质是指其必须具备 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和()。

A、专业规范B、专业规划

C、专业团体D、服务理想

3.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管理和()。

A、工作时间B、学校气氛

C、工资制度D、办公条件

4.教师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和()。

A、自由性原则B、功利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D、渐进性原则

5.在以下关于反思内涵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理解的是______。

A、对思维的思维B、对认知的认知

C、与自我的对话D、对于理论的学习

6.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同事合作中,教师同事间的关系应该是()。

A、批判性互动关系B、表面的礼貌和亲密关系

C、一团和气D、相互恭维和谦让

7.初任教师与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比,主要的不同是()

A、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案例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B、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居多,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明确知识居多

C、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包含更多的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D、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策略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8.按照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教师的不良情绪是由()引起的。

A、诱发事件B、教师自己对事件的认知

C、教师压力D、角色冲突

9.作为一种专业,必须具备三项核心特质:一是具备一套“专业知识”;二是具备一种“专业自主权”;三是具备一个()

A.专业协会B.专业规则C.专业地位D.服务理想

10.休伯曼等人论述了教师发展领域里“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成长”模式的特征()

A.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主体

B.教师通过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而获得专业发展

C.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也是次要的D.教师通过参加正规化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发展

11.正如游泳者也许不知为何能在水中浮起,骑车人不知为何车子不倒一样,教师实践知识大多是不可言说的,尽管教师可能已经习惯了某种教学技能,但他们未必能将这些技能表述得很清楚,这说明教师实践知识具有()特征

A.经验性B.个体性C.缄默性D.情境性

12.教师的()能力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亦即“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

A.移情能力B.判断能力C.反思能力D.交往能力

13.“教师的工作是没有结局的故事”,这一论断说明教师工作具有()的特征。

A.评价标准多元B.目标模糊C.反馈滞后D.无边界性 14“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意味着教师扮演着()角色。

A.认知促进者B.知识灌输者C.行为训练者D.学习引领者

15.教师专业化的直接动因是()

A.教师职业仍然是一个“边缘专业”或“半专业”的事实

B.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C.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

D.教师职业与医生、律师等职业相比待遇非常低

16.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A.教师成长=经验+反思B.教师成长=实践+对话

C.教师成长=经验+合作D.教师成长=情境+反思

17.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发展的主体。

A.学校B.引领人员C.教师D.学生

18.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的事。

A.职初教师B.中老年教师C.骨干教师D.全体教师

19.()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

A.文化素养B.理论素养C.专业素养D.教学素养

20.教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三个要素。

A.教师发表 B.教师教学C.教师行为D.教师参与

21.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A.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B.职业道德、专业思想|C.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D.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22.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就是()。

A.教师专业能力B.教师专业精神C.师德D.教师专业知识

23.对老教师提供(),消除由职业危机感带来的心理压力。

A.专业知识B.发展平台C.专业支持D.发展空间

24.要关注专家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会,以提高工作自信心。

A.表现B.展示C.发展D.充电

判断题

1、教师应该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能力,成为研究者。对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

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最终形成的规划文本。错

4、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要尽量与学校规划相一致。对

5、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对

6、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态度、学科追求、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研究。对

7、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规定,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必然指向实践性教学。对

8、教师可以通过拜师、阅读和研修等方式获得专业支持。其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是最好的知识旅游,是最好的精神出差。对

9、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对

10、教学的勇气在于教师有勇气保持自我心灵的开放,实在力不从心就放弃。错

11、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对

12、科研信息的加工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的一环。错

13、教师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经验、人生教训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一本活教材,关键看教师怎样利用。对

16、科研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对

17、参与度高的就一定是高效的课堂。错

18、有的教师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家、教育家及科研部门的事情与中小学教师无关。错

19、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对

20、从校门到师门,从学生到教师,这是新教师人生旅程的一个根本转折。对

简答题

1.“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有何不合理之处?

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发展关注的重点有何不同?

3.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4.如何理解教师反思?

5.教师同事合作有哪些基本路径?

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7.初任教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1.请结合下述材料分析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案怎么没有用了

再过三天,我就要登上讲台,正式开始给学生上课了!这个暑假,我把新学期要上的课备了一大半了。这三天,应该对第一天要上的课好好再磨一磨。我认真研读了“教师参考书”,并且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可用的资料太多了,怎么办呢?网上这类课的教案太多了,选哪一份仔细看呢?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在多媒体教学上多下功夫:找图片、听录音、看影像„„要准备一些故事,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要设计一些活动,以备时间过于充足后让学生有事情做„„更要把课堂中每部分时间好好安排一下„„唉!备好一堂课,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六年级二班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心情一下子烦躁起来。走上讲台,环视了全班,我大声说:“上课!”孩子们一会儿就安静了。“我叫张××,这学期给大家上语文课。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学生也很听话,真好!突然,有个学生举手,我让她站起来,她说:“张老师,您刚才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我一下子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怎么会这样,然后,下面的教学有点乱套:后面要讲的内容提前讲了;漏掉了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不按照我的设想来回答问题、完成活动;本来就是个简单问题,学生一直在讨论;教学时间恐怕不够了,后面还有很多内容要讲„„一边上课,一边想着怎么让学生回到我的计划轨道上来„„总算,下课铃声响起,内容刚好讲完,真险!

课后,我一直在琢磨:课备得这么详细,上课怎么还这样如履薄冰,到底还有哪些没有准备到呢?学生真的不好应付,太活跃了,怎么去引导呢?这堂课,成功吗?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2.下面的材料节选自某大学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撰写的教育自传,请运用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一篇课文,里面有一个成语“婀娜多姿”,当时老师教我们读a na duo zi,就这样我一直就这么读着,直到有一天爸爸检查我背诵课文时,跟我说:“你怎么连字都读错了,背会了又怎么样?”我也很吃惊,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啊!最后经字典证明爸爸是正确的,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对老师这个神圣的称谓产生了怀疑。

材料二:从初一到初三的历史课都是李老师教。只要一上他的课,教室就变得像菜市场一样,同学们有睡觉的、吃东西的、聊天看杂志的、下棋打扑克的,更有甚者在他的课上还有吵嘴打架的。李老师也管不了这个班级,他管纪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去理会他,所以李老师一般都是站在讲台上望着窗户或天花板讲课,任由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大喊大叫。

材料三:当时我们每周一早上要由值周老师带队检查个人卫生。包括指甲呀,红领巾呀,校服呀,还要看脖子洗得干不干净。我因为小时候总在海边玩所以晒得比较黑。有一次检查时带队的女老师说我脖子没洗干净,要扣分,我跟她反复解释我周末才洗的澡,但她根本不听,最后她跟我班主任商量了一下用班级里拖地时装水用的那个铁桶打来一桶凉水让我当着她的面洗,结果我搓了半天什么也没搓下来,最后那位老师什么也没说悻悻地走了,而我气得哭了一节课。

论述题

1.试述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

2.教师需要专业发展,并且只有教师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内涵提升,使各项教育改革真正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界推行的各种专业发展工作成效却比较有限,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10.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十

桃林乡山东头初中周友绪

我叫周友绪,桃林乡山东头初中物理教师,1990年毕业于诸城师范学校至今在这所学校工作18年,2004年取得了曲阜师范大学自学本科学历。

我教学中,我始终在物理教学中推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有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每一个章节的物理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对我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教材,认真备课,明确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探究各个物理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达此目的,我必须更新教育质量观,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收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从过去的“教书匠”向教育教学的“专家型”转变。同时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博学多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尽快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例如:能、小粒子与大宇宙、磁场等,这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教材是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通过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力研究磁场。教学中不仅要把有关的概念、规律讲清楚,而且要教给学生变无形为有形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又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两个变量有关;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四个变量有关。这类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有关的问题,教学中应突出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的教学,这样既能完成知识的传播,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不放过课本上的每一个插图、实验、加油站、信息窗、迷你实验室、请提问等内容,挖掘他们的实质,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水平,有丰富了我自己的经验,在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全国奖,我也多次获辅导教师奖,2002年被评为诸城市物理教学能手,有20多篇文章在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教学成绩居全乡前列。

体会:

1、注重物理知识概念探究过程的教育,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领会物理概念规律。

2、注重课本资源,不放过课本上的插图、实验等内容。

3、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课标对知识的层次要求。

4、重视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

5、章节复习让学生学会画知识树,使知识网络化。

11.沟通,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篇十一

沟通的价值意义

面对改革,教师自身寻求发展,应努力地扩大发展的视野,积极地认同别人,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思想、价值观和方法。这样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等课改课题的质量,所以教师间的沟通、合作的价值意义、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1.获得心理支持。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不仅源于学生得认同和支持,同时也源于同事与所在集体的认同与支持。如果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仅仅作为一种个体教师所追求的活动,就会限制教师发展的潜力。通过沟通、群体互动来获得支持和挑战,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信仰并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获得勇气。如果我们想使教师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得从“个体主义者”的方法中摆脱出来,转到系统研究的方法上。教师必须能自由地表达这些理解,公开发表自己所关心的事。只有拥有了这些知识,他们才能转变成教育智慧并帮助其他人的成长。

2.示范合作。教师非常有必要将这一点展示给学生,因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以有益于他们的发展时,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其所倡导的这种信念。此外与同事合作交流还可以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成功的力量。作为一个集体,可以获得比个人更多的成绩。一个成功的学校或集体应该是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开放性的组织或集体,在这其中,思想、观点能够一起分享,问题、困难共同承担和解决。同事间交流的新想法是教师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大家一起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教师获得的不仅仅是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为所在的集体赢得了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空间。

4.支持变革。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也为教师的沟通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舞台。课程综合化要求,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更多的教师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只有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存在的问题

沟通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而且也是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只是将沟通当做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究其根源,在于对人的发展认识的偏差,使得今天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陷入孤独的境地。

1.学校文化阻碍了教师的成长。由于受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影响,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教师的视野、活动领域被窄化了,学校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割裂了,教师也脱离了作为人的本身属性。在一味强调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只能按照专家预先制定好的课程方案行动,教育教学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走入不了别人的空间,别人亦很难进入自己的领域,从而彼此孤立。这样教师只能将压力与苦闷埋在心底,致使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产生职业倦怠。再加上教师间彼此不能认定和赞美,致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很难获得群体的支持,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本学科及其它领域的探索和学习。

2.教师职业的“专业个人主义”特点,阻碍了教师的成长。自古以来形成的“文人相轻”的职业文化,使得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独自面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干涉,一间教室就像是一个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分工也是越来越细,很多教师长期以来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很少涉足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这种长期的孤立、隔离、封闭式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这种孤立状态成为习惯,形成了“个人主义”与“互不干涉”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而且对于教师要在团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设计课程、协同合作实施教学的统整课程,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只有在沟通、合作的空间氛围中才能自由成长发展。作为整体中的一员,教师需要不断发展,但我们更应注重“整体中的教师”的成长,因为它是所有发展的基点,它也是教师摆脱“独自”式教育束缚的关键所在。

1.平等沟通——教师成长的动力之源

教育要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就需要更新教育的主体观,从优化教育沟通的角度去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思路。而要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就需要关注沟通,强调教师之间平等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沟通的价值在于它是人道主义的,提倡人性化、个性化、平等化和民主化。作为人道主义的沟通价值,对于改造传统教育中的等级观念和尊卑文化,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推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参与和合作,促成师师、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这正是我们强调教师沟通对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意蕴所在。

人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充分发展自我、丰富自我。而沟通则意味着沟通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教师沟通是成人与成人间的沟通,是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间的沟通,这种教师间的沟通质量高,沟通双方互惠的程度大。这其中含有成人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子理性思维的分享,不仅有助于教师获取生活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极大地促成交流双方经验的共享,也有助于双方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捕捉。

以往我们总是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出发,认为教师职业就是单兵作战,致使教师形成了注重身份的功利性和心态闭锁性的职业文化,教师在工作中体现不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是一个被动的任务执行者或无私奉献者,造成了在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教育活动中“无师”的尴尬局面。教师作为持续发展的个体,也要展示、发展自我,只有通过沟通,让教师从封闭的职业中走出来,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自己的工作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对话——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境界

对话是沟通的主要方式。对话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一种共同的探讨,一种相互的沟通。在对话中,人们不是探讨一个确定性的主题,而意在一种有待发现的真理。参与对话的人没有任何对立,他们只是想搞清楚共同面对的问题。

对话、理解构成教育过程,与传统教育过程相比,体现的是主体间性之间的移情、体验、思想与人格。它是双向的、全面的、精神上的生成。它体现沟通理性的创造性和主体间的融合,而不是预定知识的复合,从而逐步排除个体认识的自我中心。真正的对话总是蕴涵着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到另一种观点之上,它不应变成一种简单的行政操作。教师之间的沟通是要通过对话与理解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沟通着的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做自己交谈的“你”,彼此被卷入了精神的深处,沉浸在真诚的对话中。通过彼此间这种真诚的对话“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激活思维,生成新知,产生视界融合,给真理的探求不断开辟着新的可能性”,教师们也在相互理解的对话中获得沟通与共享。

对话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教学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教育会诊、网上咨询、学术沙龙、个案研究报告等这些都有益于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

12.谈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 篇十二

一、教育信念与德性追求

教学无易事,看似简单不经意的教学行为背后可能潜藏着教师丰富的实践智慧。然而,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的生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付出和追求。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教师在经受各种“教育事件”的历练,我们不仅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其长期追寻“智慧”教学之路?笔者认为,其中关键性因素就是教师有教育信念的支撑和对德性长期的自我诉求。

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用“激情、热情和关爱”诠释着“教育德性”。在一次评选“地级教学能手”的验收课堂上,听课的有地、县、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共二十多个人,当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时,突然前排一位同学从座位上溜下去了,还没有等教室里其他人反应过来,杨老师己经把这位学生抱起来向诊所飞奔而去。原来这个学生癫痫病又犯了,学生最终抢救过来了,但这节验收课却没有顺利完成,杨老师也因此没有评上地级教学能手。这就是一个普通教师的德性。杨老师的这种德性是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孜孜不倦地修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在工作中她不断探索,大胆进步,最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可见,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生长的动力系统来自教师个人生活历程中的确立的教育信念,而教育德性则是其核心。教育的真谛在于养成人格,而培养有德性的教师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朽内涵。

二、教学思维与专业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信息及时加工、改造、提炼和应答,教学的计划、组织、进程、方式方法等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景瞬间转换或改变,这种情形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思维力虽有天性禀赋的因子,但更多的需要自身的体悟,有意识地锤炼和突破习惯的勇气,教师的专业学习又是培养教学思维力的重要途径。

陈老师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有教学思想的人。他每年都要订阅许多有关教学的报刊杂志,他把学到的新教法自觉灵活地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他是学校最早进行分组教学实验的人,但不能得到上级和同事认可。他所上的公开课,经常被评的一无是处,“课堂乱的不想课堂!”“学生讲要老师干嘛?” “失去了教师的权威”等等。但他的课, 学生喜欢,教学成绩好,学困生转化快, 所以在学校不允许的情况下,她在自己家里进行实验教学,找了十几名距他家近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在自家客厅搞分组合作教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他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还写过许多论文,其中一篇《落实主题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论文,曾受到香港国际教育中心的好评和奖励。后来实行新课改时, 他已经驾轻就熟成了新课改的培训老师。在工作中,不论有多难带的班他都能带成优秀班级,而且教学成绩特别突出。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专业学习有别于教师职前培养,它首先是一种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一种经验积淀型学习和自我导向式学习。

三、实践反思与教学研究

实践反思实际上是教师自我对话, 是自己对过去所沉积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和理解。无论是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课后对课堂教学效果思考的“行动的反思”,还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调整的“在行动中反思”,都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既是对自己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教育经验系统的清理与梳理,又是对传统教学习惯的习俗的反对与改造。

优秀的教师在实践中总能发现问题,进行不断自我追问与思考,带着问题开展实践,在教学中进行研究。“草根式”教学革命呼唤着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追问、思考、反思和研究探索,不断将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研活动等相关内容与自己提出的教研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教师走向智慧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成功之路。

13.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与发展 篇十三

——白城市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张丽敏办园记事

赵春侠

张丽敏,热衷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女性。2005年,她开始创办幼儿园。几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以一颗拳拳之心教育、关爱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为数以百计的家庭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学生时代的张丽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初中二年级时,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会干部,并作为白城地区唯一一名初中生代表参加了省学联第五次联合会。

学生时代,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命运偏偏作弄了她。当年,她和妹妹同时考取了通榆一中,当这两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她们家的时候,她的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三天三夜没说话,本来不会吸烟的父亲一个劲地埋头抽着闷烟。她深深地了解父亲的苦衷:贫困的家境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就是姐妹俩只能有一个人读高中。懂事的她含着眼泪做出了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让妹妹读高中”,自己去白城商校。

在白城商校,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报名参加了湖北教育学院“婴幼教室”的函授学习,邮购了全套教材,开始了幼儿启蒙教育的研读。

2000年,她应聘到实验小学代课,教幼儿学前班。在教学过程中,她曾几次随幼儿园教师前往松原、大安、白城、县实验幼儿园等

地参观学习,不断积累幼儿教学经验。她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学习劲头,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验小学,她曾几次走上全校公开课的讲台。她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她的课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因此,她的课很快得到了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并被评为市级幼儿骨干教师。

2005年暑期开学后,由于某种原因,天生自尊要强的她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几天当中,很多家长听说她不再教他们的孩子了,都纷纷打电话或到家中找她。看着这么多信任自己的家长,她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办园,办一个让家长和幼儿喜欢的特色园。但想自己创办一个幼儿园,对于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她来说谈何容易呀!天生不服输的她决定自己闯一闯。于是,她四处找朋友、找同学筹集资金。最后,在开通镇育才社区的帮助下,租用该社区一楼的活动室,在北京“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理念的启示下,经过短短1个月的筹备,“快乐与发展幼儿园”办起来了。

当“快乐与发展幼儿园”的牌子挂起来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名园长,她深知,办园不仅仅是有了场所就行,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一定的教育管理水平。因此,每次外出去长春、北京等地,她都要想办法到国办园参观学习。有时人家不让进园,她就在外面看园内的室外设施建设。只要有空闲,她就到书店寻找幼儿管理方面的书籍。为了节省钱,她总是拿着笔和记事本,随手记下有用的知识。在不断加强幼儿园的教

学与管理的同时,又自学了东北师大汉语言专科课程。这些年来,只要有时间她就多学、多看、多琢磨,这已成了她的习惯。

要办好幼儿园,就要不断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她不断扩大幼儿园的规模。2007年6月,在父母和妹妹的帮助下,投资10多万元,在父母的旧房处改建了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内设教室4间。开设大、中、小三个班级。2008年7月,幼儿园搬进了新园。她知道,幼儿早期性格与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优雅、舒适的环境,在新园的装修、装饰上突出了趣味性、童稚化。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了“风车转转”、“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家园”、“宝贝乐园”“小巧手”“瞧!我多棒”等板块和园地,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及美术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在此基础上,在园内设置运动区、益智区、构建区、美工区等活动区域,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性游戏的需要,使孩子们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有了好环境,还要有配套的玩教具才行,正当她为购买大型玩教具资金短缺发愁时,县妇联雪中送炭,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她解决了“巾帼创业小额借款”1万元,使她的幼儿园的发展有了资金上的保障。在原有一个铁滑梯、两个球篮架的基础上又购买了大型组合滑梯一个、跷跷板五个、羊角球两个、蹦蹦床一个、皮球10个。此外,还购买了儿童床25张,购买了插片、积木、跳棋、挂图,安装了电脑,更换了电子琴。

办园中,张丽敏始终坚持的宗旨是: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

乐中发展。她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用省编教材,还不断创设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孩子们所学的汉字以合辙押韵的小儿歌、小短文的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阅读和表达,使识字更轻松、更有效。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开设了特色课程——幼儿演讲与口才、儿童画、幼儿礼仪教育等课程。此外,每天要安排幼儿晨间活动,早操及户外活动。安排幼儿集中学习、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儿童绘画、语言训练、快速识字、礼仪教育等课程。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幼儿充满自信,快乐学习,快乐发展。

挥洒汗水,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辛勤耕耘,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

14.幼儿园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四

晴隆县县幼儿园周杨芳

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儿童启蒙的幼儿教师需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这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地位以及更好培养幼儿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化 发展 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儿童启蒙的幼儿教师需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这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地位以及更好培养幼儿的需要。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地域文化、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不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强。

诸多幼儿教师文化水平起点较低,虽经过专业培训,但不能灵活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教学时只能照本宣讲,预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够明确,理论的匮乏、行为的低效性都说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处在一种较低的水平,缺乏专业化发展基础。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不足,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没有教学自主意识和是非观念,不能和各种危害幼儿发展的错误要求、做法与制度抗争,而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二)、一些幼儿教师专业精神欠缺。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尽职尽责地看好孩子,在孩子活动时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适当地写写字、学学拼音、做做数学题目就可以了。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职责、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已被轻视,几乎尚没有专业发展的理念。

(三)、缺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

教师培训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许多幼儿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一是园内资金的不足,二是专业对口培训肤浅,三是教师对培训认识不够。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岗位聘任制度等虽有机会让教师们参加培训,但这种培训效果不到位,只是流于形式,甚至于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只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造成幼儿教师保教实践与专业水平提高较慢。幼儿教师长期工作在保教第一线,却因缺乏职前与职后幼教专业培训,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他们亟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教学任务繁重,存在惰性,研究意识和能力不强。

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保教不分,既要负责教育又要负责保育,保教系于一身。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忙于常规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总觉得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种满足感;有些教师刚开始兴致较浓,当正式实施后,又觉得太难太繁,认为目标太遥远,有种迷茫的感觉,刚开了头,稍有波折就结了尾。这些都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存在惰性、缺乏坚持性的表现。教师疲于应付工作,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总结反思工作,没有系统掌握科研的方法,笔头功夫薄弱,不能及时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的压力就越大。较偏远的乡镇幼儿园,幼儿教师压力相对较小,但幼儿教师的任务繁重。

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对策

(一)、完善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

幼儿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概念,更应该是一种制度,要在制度上规范和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向导和有力支持。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使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可以促进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新理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幼儿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加大对幼儿教育的经济支持、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稳定幼儿教师的工作情绪,使幼儿教育的教育经费日趋平稳,分级落实、逐层把关,逐步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规范化管理幼儿园。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建立县级培训基地,以各县的幼儿教育教研员为学科总负责人,组织并开展幼儿教育理论与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一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性的培训,达到解决共性问题的目的;二是让教师走出去参加专家形的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分为假期专修班、学期定期研讨、教研交流、岗位培训等。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专业学校毕业的幼儿教师、教学骨干教师等学科带头人可以提前培训,之后以他们为培训先导,引领普通幼儿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在学期定期研讨时以学科带头人为典范,探究教育教学新方法、幼儿教育新经验等。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仅使教师在知识领域内获得补充,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养成一种继续学习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兴趣,从而寻求自主发展。

(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教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指幼儿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景的能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作为一项典范职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它是一项融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职业。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与不足,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努

力使自己的水平逐步提高,使自己逐步靠近教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等,让幼儿教师在学会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四)、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合作交流。

教师可通过常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讨论、准备教学比赛等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与合作并不仅局限在校内教师之间,而且包含与别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交流与探讨,教师开阔视野;通过教师间的竞赛交流,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缩小与骨干教师之间的差距。用群体的教学发展带动教师改进个体的不足、不断进步,逐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找到自己业务及专业发展的参照系,了解到其他教师的所作所为,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设计等,从而启发并激励自己,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撰写幼儿教育科研论文的质量是评价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平时勤于积累和乐于练笔,学习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勤写苦练,在总结提炼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相信一定会“功到自然成”。

(五)、充分发挥幼儿园长的专业促进作用。

15.教师成长与幼儿园发展的关系 篇十五

全书共十六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主要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的诸多问题。第一章论述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到底幼儿需要什么才能有理想的发展?”根据幼儿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凯兹教授提出了六个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要素和提供这些要素所应遵循的“适量原则”。第二章主要针对幼儿教育中将培养幼儿“自尊”与“自恋”相混淆的倾向,通过列举教学实例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强调了良好的自尊在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尊”的标准和如何培养儿童自尊。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幼教课程和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第四章针对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发展正常与否,作者提供了11项评价儿童发展的指标。第五章以“幼儿的扰乱行为”为例分析了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不同原因及针对不同原因如何运用恰当的“行为改变技术”。第六章探讨了“兴奋”与“兴趣”间的混淆对幼教课程的影响。作者指出,“让孩子‘兴奋’不等于‘教育’”,良好幼教课程的一个指标是具有“教育性”。这种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或游戏是幼儿满足与欢愉的源泉,而不是仅仅引起幼儿的兴奋或趣味。第七章主要阐述了“适宜性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幼儿应该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及“如何学最好”。第八章主要描述了如何对幼教机构进行专业评价。

下篇(第九到第十六章)主要探讨了幼教的专业化、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等议题。第九章从教师的角度对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和幼儿与成人的关系进行了反省和展望,指出当下幼儿教育的许多问题是源自于社会。第十章探讨了父母与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幼儿教育方面的角色差异,承认父母与教师的角色虽然不同,但却是互补的。第十一章以幼儿园中“三轮车争夺事件”这一典型困境下的专业反应为例,论述了专业幼儿教师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之间在处理方式上的区别。第十二章探讨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每一阶段各自独特的需求与训练重点。这四个阶段包括:1.求生阶段。此阶段的教师特别需要精神的支持及技术的协助。2.强化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虽然克服了前一阶段的“新手”的焦虑与无助感,但仍需要辅导人员的临场指导。另外,此时教师需要与专家接触、学习有关特定幼儿或问题幼儿的知识以及就近与资深的同事交换经验与心得,听取他们的建议。3.求新阶段。此阶段的教师需要经常参加求新研讨会、专业团体的活动、阅读专业刊物及观摩教学实况录像和影片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4.成熟阶段。此阶段教师所需要的是多参加座谈会、专题演讲会或是到大学、研究院进修及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等,向“反思探究型”教师发展。第十三章主要阐述了幼教界观念冲突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幼教界的启示。第十四章主要检视了幼儿教育是否符合专业化的标准。同时,还探究了幼儿教育该如何迈向专业化。第十五章作者对幼儿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哪些专业伦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建立专业的伦理规范是协助幼教人员澄清、站稳立场的第一步。第十六章重点描述了如何对在职进修人员进行辅导的原则和策略。

16.论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篇十六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 专业化 双师型

[作者简介]刘猛(1966- ),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江苏常州213001)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37-02

职业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一、专业化是职业教育教师成长与发展过程的主轴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能力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作为社会职业成员的教师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直至到有成就的教育家的持续过程。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来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主题已日趋集中在专业化方面。所谓教师专业化,从基本内容上讲,它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又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等要求。从制度保障上讲,国家既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又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包括教师所任学科专业知识的与日俱新,又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情感、能力、方法的与时俱进。同时,它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树立教师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开发教师自身潜能、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对每位教师而言,它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追求。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开始教学,寻求适应”阶段。对初任教师或新教师来说,适应期的长短(一般在1~3年之间)或成效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学校环境与个人努力程度。学校环境主要与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关。教师的个人努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习并熟悉本专业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寻找可利用的相关课程资源;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练习备课、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功;熟悉实践(或试验)所需示范操作的技能;利用现代传媒作为教学手段等。

2.“目标明确,胜任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在该阶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特别关注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的达成,并开始取得初步的教育教学成果,期望专业职称的晋升,争取更多的外部评价。这一阶段教师努力的主要方向是: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进一步领会;独立备课与设计教学,开始对教学有了批判性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与校内外同行交流、研讨;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开始认识到邻近学科对于理解本专业的内容也很重要,并寻求它们与本专业的结合点等。这一阶段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专业信心得以树立的时期,也是其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奠基时期。

3.“自主发展,形成风格”阶段。这是那些具有不懈追求精神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高境界。他们已经走过关注目标和追求外部认可的阶段,进入到形成风格、追求特色、自我超越或自我实现的新阶段。集中表现在: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并结合实际灵活使用教科书;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调节,并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到教学实践理论;在教育教学某一方面形成了有品牌效应的个人风格或特色;总结有特色的教学经验或撰写高水平的论文,并对推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有强烈的自信等。

上述三个阶段只是理论上的大致划分。实际上,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无绝对的界线,而且教师职业生涯也并非总是积极的成长过程,其间会有停顿、低潮,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抗拒变革等现象。可见,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是教师个体回应各种影响因素的互动过程。依据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给予适时有力的帮助、教育和促进其自我教育,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二、分段抓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有学者提出:“如果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肯定需要大量的教师,那么很多大学毕业生也能找到工作了。”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太过简单直接,它忽略了大学生中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差异,也忽略了职业教育(学校)教师主体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主体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它容易使人们忽视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门培养和培训,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在职前、入职、在职三个阶段全程加以重视,但各个阶段制度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职前教育阶段,严格师范生的资格选拔,推行“双证书”教育制度。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优秀教师的“先天素质”对其日后的卓越表现有一定的先决作用,不少优秀教师的一些个性品质和特殊能力在大学之前就已初步具备或基本形成。因而,我们必须严把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录取关,选择那些有志于且具备一定教师职业素质潜能的学生。这些“潜质”主要包括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职业志趣水平、个体独有的心理结构、带有思维特征和情感色彩的言语水平、在技术问题面前手脑并用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等。从我国优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来看,其个性动力系统(需要、理想和信念等)的形成主要在职后(56.9%),其次在大学前(27.3%),大学期间形成的比例最小(15.8%);其与教学相关的七种能力(包括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机制和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等)形成时间主要在职后(65.3%),其次是大学前(22.0%),大学期间的比例最小(12.7%)。可见,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其他院校招生时,必须对考生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并依据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创造条件,积极尝试鉴定考生职业素质的新方法,以完善高等师范院校的录取制度。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其他学院为了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应在入学的师范生中推行“双证书”教育,即学生在毕业时要获得学术性(含师范性)证书和职业技能性证书。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是许多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最主要经验。如推行“双元制”的德国在培养职业师资时,有着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报考职教师资专业,首先,有一个入学资格要求,即除了必须持有文理学校的毕业证书外,还要有至少一年以上企业实习工作经历。其次,平时的培养内容由教育科学(含社会科学)、职业科学(专业工作)和专业科学三部分组成,其比例分别约为30%、50%、20%。再次,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培养,德国的高等专业学校、职教所建有自己的实践、实训基地,甚至实习工厂。通过部分接受实际生产订单来实现实践和理论培训的一体化。最后,学生完成九个学期的学业毕业后,要参加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是国家统考,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鉴定;之后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期或实习实践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这是对学生经验与能力的验证。只有通过了这两次考试,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

2.入职教育阶段,重视老教师的实践智慧,施行“老带新”的校本培训。新教师入职初期在角色适应上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这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对一地加以指导,可使新教师更好地解决新角色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叫做“老带新”或“师徒结对带教”。它是一种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特殊模式,很早就流行于各国,在其他许多行业的教育或培训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着较好的效果。

要使这种传统的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发挥更好的效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它。例如,当今美国教育界采取诸如对带教者素质进行研讨、建立带教者支援系统、打造新教师支援的网络平台等行动方案来完善上述模式。美国教育界认为,“老带新”中带教者的素质最为关键。有研究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带教者的六条素质要求:帮助新教师找到工作中的成功因素和令人满意之处;能够接受各种类型的新教师,包括业务基础差的、过于自信的、不老练的、戒备心理强的等;善于为新教师提供教学支持,通过听课及课后讨论与新教师分享教育观;善于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用新教师可接受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带教指导行为;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表率;善于向新教师传递希望和乐观主义精神。另外,美国的带教者支援系统常常挂靠在一些实力雄厚并覆盖全国的专业协会之下,通过网络等途径为带教者及带教者培训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免费咨询。而专门开设的新教师支援网络24小时全天候提供免费或非免费服务,具体项目丰富多样,有学科方面的咨询、一般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疑难问题解答、老教师成功经验分享、新教师聊天室等。

3.在职教育阶段,凸显反思力的助益功能,推行“双师型”继续教育。当今,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职前教育只是为基本合格的教师所提供的“基础教育”,而不可能是终结性的教育。因此,要成为成熟教师或优秀教师,职业教育教师还必须在职后的继续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上,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适配。职业教育教师常被分为文化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这种分类法容易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使专业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实习课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等这些不正常的情况“合理化”,不仅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体化”,也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因此,针对职业教师的培训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从而为“双师型”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在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应倡导参与,鼓励反思。传统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以作为培训者的教师为中心的主讲大课形式,而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把知识灌输到听众的头脑里,缺少学习者行动上的积极参与,因此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参与式培训则力图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对话和讨论中产生新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鼓励批判性反思,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积极主动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重视一线教师丰富实践经验的参与式培训有助于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张曙光.思考变迁:经济讲演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6]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

[7]陈幼德.德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及其培养模式的启迪[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上一篇:售前工程师年度总结下一篇:五年级交通安全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