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与上课的关系(共10篇)(共10篇)
1.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篇一
说课与讲课的区别
为使各位考生更好地做好应试准备,经多方请教咨询,并结合以往经验,现对面试讲课谈如下看法供考生参考借鉴,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把握性质。
《招生简章》明确规定,面试形式为“讲课”,而不是“说课”,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掌握讲课和说课的性质区别。“说课”是指面向大家说明课的设计思路及如何讲这节课,而“讲课”则是像课堂教学一样面向学生进行正规授课,即使台下没有学生配合,也要像台下有学生一样,把课讲的有板有眼,活泼生动。讲课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配合,涉及师生互动的环节,如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县城有什么新变化?”此时,你可以非常自然的讲下去:“恩,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非常棒!”,如果觉得这样不够自然,你还可以更灵活一些,如:“恩,有公交车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还有呢?恩,还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家回答得太精彩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练好自言自语的本领,打破无学生配合的尴尬局面。
二、把握时间。
面试讲课时间一般规定为不超15分钟。现在虽然已经立秋,但炎热却有增无减,尤其这几天持续高温,每位评委都希望能早些结束考试。可以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大热的天没有空调,你愿意老听一个人长篇大论吗?所以提醒大家,讲课时间宁可提前也不要延迟,否则肯定会严重影响你的成绩。以往经验,讲课时间以10-12分钟为宜,也有很多考生在8、9分钟结课,成绩也依然很高。
三、把握环节。
小学每节课正常时间为40分钟,大体分为导入、新授、作业、指导、小结几个环节,导入和新授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作为应试讲课,15分钟应该是富富有余的,但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感觉时间不足甚至超时呢?心情紧张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教学环节过多、课堂结构不严紧、讲课语言重复琐碎,这是讲课的大忌。有些考生认为教学设计的环节越多、内容越丰富,这节课就越好。恰恰相反,教学环节不在多,而在精,讲求的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而不是满堂灌,东拼西凑的教学环节可能会使教学脱节,失去连贯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课讲成了流水帐,这样的课是最不受欢迎的,而且容易超时,成绩也不会太高。
四、媒体运用。媒体设备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媒体手段会大大增强课的趣味性,这就要注重媒体的巧妙穿插。当然,媒体也不能滥用,“讲课”当然还要以“讲”为主,语言很难表述或较为抽象的内容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如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影碟机以及用于课件演示的正投,等等。当然,考场教室不可能准备这么全的媒体设备,但主动权在你的手里,哪怕你用语言表达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件演示„„”,评委也就知道你在使用媒体设备了。
五、注意语言。
大家在这几天紧张备考的日子里,有侧重地研究教学设计自然重要,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语言”,很多考生教学设计得挺好,但到了讲课的时候却讲不出来,那就是因为缺乏讲课经验,或者缺乏普通话锻炼。讲课要讲普通话,千万不要把“方言”带到课堂。笔者提议,这几天,应试考生要多进行试讲和普通话练习,有条件的考生可以找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听课和指导,确保面试时不发生怯场或冷场现象。另外,在用语方面,还应该注意尽量少一些“恩、啊、这个、那个”等口头语。
六、注意教态。
考生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语言,都要符合教师标准。穿着打扮尽量职业一点,过于休闲和暴露的服装与教师职业特点不符,即使你还未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评委也会以教师标准去衡量你的。作为教师,职责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做人,和学生交往,你的精神状态一定要像八、九点钟的太阳,自然大方一点。评委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没什么两样儿,说不定心理素质还不如你,不用怕他们,尽量消除紧张情绪,你讲你的,他听他的。关于语言非常重要,所以在上面单独抽出来讲了,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语言不要太呆板,尽量活泼一点,当然也不要刻意模仿,切忌做作,尤其是男生更不要表现得“娘娘腔”,否则会成为评委的笑料。
七、其它问题。
1、教具准备。面试讲课前,抽到课后你应该有一定的备课时间,此时,你可以根据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制作一些辅助教具,如挂图、范画等。所以,你可以事先可以自备白卡纸、彩笔、脱水、剪刀等用具,有备无患。
2、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不管你是否擅长粉笔字书写,都要力求工整。板书版式应根据内容多少而定,最终的版书位置应该在黑板的正中,如果要板书的内容较多,可以像WORD软件中的分栏功能一样,根据需要进行分栏板书。不过,笔者提醒大家,讲课时间很短,尽量不要安排太多版书,否则你的时间会不够用。另外,板书第一步要注意书写课题,板书内容要做到胸有成竹,整体规划,切忌胡乱排版,得哪儿写哪儿。
3、师生互动。按照以往惯例,招录教师面试讲课是没有学生配合的,当前正值暑假,估计不可能有学生配合。没有学生怎么讲?没有学生更好讲!在第一点中,我们就提到师生互动的问题,你顺其自然地讲下去就行了,学生如何回答完全由你说算,如果真有学生配合,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你来说是很难收场的。应该说,没有学生不容易产生课堂氛围,但更容易驾驭课堂,你就放心大胆地讲吧!
4、时间不足。假如你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结课,请不要紧张,这是考验你灵活性的时候。在讲课过程中,如果你预料到在规定时间内肯定讲不完了,尽量不要勉强讲下去,不要冒着超时的风险把课讲完而影响你的成绩。你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选择一个能告一段落的教学环节巧妙地提前结课。比如:“关于XX方面的知识我们下节课再讲”或“下一小节的内容,请同学们课下做好预习,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这样就说明你的课是分两课时来讲的,并非是不完整的课。
我也是跟着瞎操心,希望宁姐、君姐、俊先都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祝你们好运!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篇二
1 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 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经过大量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已从最初局限于对教师品质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发展为强调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研究。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有效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但在很多方面已达成共识, 主要可整合为以下3方面: (1) 引入经济学理论, 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关系将有效教学界定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 (2) 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 (并倾听) 、有效激励[2], 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3]。 (3) 分层次研究, 有效教学表层看是一种教学形态, 中层看是一种教学思维, 深层看是一种教学理想或境界。也就是说, 有效教学是一个从理想到思维, 再从思维到形态的动态转化过程[4]。以上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虽然选择的角度不同, 但笔者认为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引导、协助学生进步和发展。
2 说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说课活动开展之初主要是在中小学, 近年来在高校也被广泛关注, 成为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主要活动之一。说课是教师在课前或者课后针对某一课题面对专家和同行口头陈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不同的课程或课题, 选择的说课形式和侧重点也不同, 但构成大致相同, 即说课程, 说教材, 说教法与学法, 说课堂设计。
3 说课对促进有效教学的影响
说课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已有目共睹, 本文从其4个主要构成环节分别谈一谈对促进高校有效教学的影响。
3.1 课程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课程分析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3方面, 是教师在说课时首先要进行的步骤。目前高校越来越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相应的课程数目越来越多, 新专业越来越多, 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因为对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正确引导学生, 在时间和课程内容分配上缺乏合理性, 而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强, 令其明确所学内容的价值, 对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
近年来, “能否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已成为国内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说课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教师严谨细致地分析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作用等, 使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而且能根据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 避免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中“一刀切”的现象出现。
3.2 教材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对教材进行分析是说课的一个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研读教材, 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堂上始终做到“讲一点, 系全局”。这样, 不仅使自己的授课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抓住课堂主线, 尽可能在课堂上保持思路顺畅。这一点对有效教学中“有效”二字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对知识点的介绍总是面面俱到的, 这对于学生课外学习自然大有裨益, 但对于课堂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活动却并不合适。有效教学要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如果教师没有任何策略完全遵循教材讲授,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对知识点间逻辑关系的认识而事倍功半, 这显然与“有效”背道而驰。
3.3 教法和学法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教法分析其实是分析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哪些方法对所讲课程内容最有效, 不同的教法之间又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有学者对目前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分析, 研究数据表明, 在衡量有效性的几个指标中, 教学方法一项得分不高, 原因可能与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学习和体会,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较低, 导致在有效选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有关[5]。实际上, 教法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经过课堂实践不断总结、创新, 需要同行之间有益的学习、交流。说课的组织形式显然为选择、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始终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最大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衡量的依据是学生课堂上的真正参与。两者在这一点上显然达到了高度一致, 学法的研究对促进有效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3.4 课堂设计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课堂设计是以上分析的各个因素的载体, 可以说没有课堂设计, 前面的分析只能是纸上谈兵。课堂设计把课堂的教、学活动融入其中, 既有对全局的介绍, 又有对细节的展示, 这一环节是对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最直接的考量。教学活动并不是有教师讲课就可以了, 而是在学生开始学习时才算真正开始, 每一次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几十分钟, 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没有充分利用, 还是最大程度的利用甚至延伸到课外, 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在个人心智与学习动力方面都不同于中小学生, 没有升学的压力, 且不愿意受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束缚, 正如“在大学课堂上, 教学活动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所表达的。怎样让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未感到身心疲惫, 不断感悟到课程知识的美, 甚至主动探寻这种美, 便是课堂设计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设计就可以做到的, 还依赖于教师的个人能力, 比如授课的清晰度、亲和力、感染力等, 而这些依赖教师本身很难提高。在说课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同行和经验丰富的专家, 很多自己永远也无法纠正的问题, 甚至根本未发现的问题在这样一种环境里, 很容易得到改善, 而这对完善课堂设计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程红, 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5) :37-40.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 2004 (7) :10-13.
[3]崔允济.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上) [J].人民教育, 2001 (6) :46-47.
[4]龙宝新, 陈晓瑞.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4) :39-43.
3.说课与辩课析 篇三
辩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势必对流行已久的说课产生冲击。那么说课是否要退出教研的舞台,辩课是否能真正实现其预期目标,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问题。解决这些困惑,须厘清二者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两种教研方式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说课与辩课的内涵及意义
说课活动各地展开多年,近年来产生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说课是纸上谈兵,也有人认为说课在教研活动中患了浮躁病,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辩课一经提出,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但是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辩课只是评课的变体,虽然增加了教师教研的热情,但是没有说课教研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种种质疑表明,一些教师对说课和辩课有诸多模糊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厘清说课与辩课的内涵与意义。
1.说课的内涵及意义
说课多是备课之后、授课之前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阐述备课的思考,要求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场所,系统地阐述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理性思考,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选择、说教学设计、反思总结等环节,重点在于阐述理论依据。
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说课是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个好的途径。
2.辩课的内涵及意义
辩课往往是教师授课以后,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辩点,各抒己见,展开研讨,以解决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辩课是通过探讨一个一个实际问题,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最迫切的问题。
在辩课的过程中,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真诚对话,不求辩胜,只求思维碰撞,澄清模糊的认识,接受先进的理念,增进教育的智慧。这种教研方式,强调了教师主体性,调动授课者和听课者的教研热情,促进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以切实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3.辩课与说课的异同
说课和辩课的相同点,都是围绕教学实践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师教育实践智慧,都是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不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诉求有所不同。说课是对说课者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辩课则是对参与者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素养的检测。说课和辩课都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畅谈教学活动的要义,但说课强调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说课的过程就是借助先进的理论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1]。”因此,说课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完善的一种教研手段。而辩课更注重具体问题的探讨,往往是针对授课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展开研讨,重在分析得失,着眼点小,所运用的教学理论往往针对性比较强,教研成效明显。二是主体投入不同。说课对说者与评者的要求不同。对说课者要求高,说课者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都需要找到理论依托并进行阐述;而对评课者的要求不高,评课者只须评价说课者的得失即可,即使运用理论阐发,也多是对说课者的附和或评判。所以,评价者多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境遇,因此,说课者与评课者的投入是失衡的。辩课是教研主体的双向交流,成功与否取决于说与评双方的参与度,说与评双方的体验都很丰富。但因为辩点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主持人的意向,说与评双方往往即兴投入,缺少理论的反思。
二、说课与辩课的缺憾
毋庸置疑,说课和辩课都是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教研形式。说课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流行了十几年,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明确的操作流程及原则,但是实践层面尚有诸多问题。辩课是新兴的教研形式,因其形式灵活,针对性强,主体参与度高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但其理论建树与实践操作皆不够成熟,存在的问题尚比较多。因而,要提高说课与辩课的教研效率,则须冷静反思两者在教研活动中的问题。
1.说课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分重视说课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功能,导致说课活动演变成了考核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手段,泛化为各种形式的竞赛,使说课活动产生了诸多问题,因而,质疑说课效率的声音越来越多。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教研主体的缺失
说课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有二。一是由说课的单向交流的性质决定的。“说课是上课的老师把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反思告诉听课的老师。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缺乏即时的交流互动。”所以,主体参与不够。二是把说课泛化成竞赛。说课活动虽然推广了十年,却主要以竞赛形式出现在各级教研活动中,而不是当成日常的教研活动展开,说课活动并未得到普及。因为各种赛事的说课成绩直接影响各个学校的声誉,所以,学校选派的教师往往是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这样,出现了曾经获奖的教师反复参加各个级别的说课竞赛,而多数教师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导致说课的主体缺失。如此,造成多数教师虽知道说课的意义,但只是偶尔观摩,隔岸观火,无切身的体验。因而,泛化竞赛的说课活动不能普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说课评价的缺失
把说课泛化为考核教师专业素养的比赛,导致了说课评价的缺失。因为比赛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说课活动往往缺少针对性的研讨和评价。即便有评价,亦多是蜻蜓点水式的点评,且多褒奖少批评,这样的点评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说课者来说,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对听课者来说,很难得到有益的启发,如此,导致说课这种教研活动的效率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质疑说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说课重点的旁落
虽然说课活动进行了多年,但因为说课这种教研活动并没有常规化,很多教师对说课知之不多。说课中重点旁落现象比较突出。表现有二,一是把重点放在了交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展示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知识、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而没有侧重阐释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其缘由,即便能阐发理论依据,但理论往往陈旧落伍,缺乏指导意义。二是重视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反应缺少预设,前瞻性不足。
2.辩课的缺憾
(1)辩课的理论尚需充实
辩课是针对说课和评课效率不高的问题而研制的新型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方式强调“授课者与听评课者之间有及时、充分且平等的交流互动,使他们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2],注重教研主体意识,强调教研内容的开放性,是着眼于教学实际、注重实效的教研活动。它一经提出就赢得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同。但是辩课的倡导者对于辩课的内涵、辩课的操作流程、辩课的原则以及辩课的价值取向尚未有理论层面的系统论述。而没有理论支撑的行动是走不远的,所以,辩课这种深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形式当务之急就是充实理论内涵。
(2)辩课的内容尚需明确
辩课的首倡者叶立新认为:“辨课既可以围绕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内容选择、过程安排、方法手段、作业练习等专题展开,也可以按照整体感知、理解感悟、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展开。”[3]“辩课既可以在授课教师与听课者之间展开,由听课者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答辩,也可以在听课者之间展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互动交流。辩课既可以围绕整节课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展开。教师还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横向辩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学科辩课。”[4]辩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以上所举来看,辩课的倡导者对辩课的内容尚缺少系统的认识、缜密的思考。
(3)辩课的原则尚需确立
辩课是新兴事物,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者都有不少模糊认识,甚至是矛盾的观念。辩课的倡导者叶立新肯定辩课活动中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认为“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但同时针对当下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对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理解不全面,不透彻,顾名思义,断章取义,教研活动出现了理论滥觞的现象,提出辩课“实践第一原则”[6]。不要理论的,不要专家的观点。显然,这两种观念的是自相矛盾的。由此看来,辩课的原则尚未确立。
笔者认为,辩课重在教研者实践智慧的积累无可异议,但是“不要理论”的观点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会出现诸多困惑,所以,辩课的基本原则应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丰富教育实践知识。
(4)“辩课”的价值取向要清晰
我们知道,教学的过程有着诸多的不可确定的因素。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不确定性,决定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因而,教学行为永远没有完美的模式。所以,广大教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辩课的价值取向并非评判教学行为的正误,而是辩课过程中的教师们表现出来的智慧,在各抒己见中从相似的观点或相反的观点中汲取教育智慧,丰富教育实践知识。所以,辩课并非为辩出一己的结论,或者明确的答案,而是为了在辩中思考、辩中反思、辩中受到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启发,丰富自己的实践智慧。
三、说课与辩课互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说课和辩课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校本教研中,说课与辩课相结合,扬长避短,是快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
1.说课要借鉴辩课主体参与的优势
说课是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说课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能够“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速教师的角色转化;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使教师群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但遗憾的是,说课活动沿革了十多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主体投入不够,所以,说课应借鉴辩课主体投入的优势,强调参与者的平等性,互动性,创设说课者和听课者平等对话的情境,调动各方的主体投入,深入沟通,以保障教研的效率。
2.辩课要汲取说课重理论指导的长处
辩课的倡导者,针对以往教研活动中出现的滥用教育理论的现象,提出反对“鹦鹉学舌般地贩卖别人的理论思想”的主张,提出辩课要重视实践,而不要理论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正是一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不全面,道听途说,做顾名思义的实践操作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真正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恰当地运用理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的教育实践,永远是行动的矮子,而没有理论指导的辩课,则不会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所以,辩课须同说课一样,要作一定的理论准备,既要思考教育理念运用得是否正确,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领会理论的真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说课和辩课互补,快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说课多为课前备课情况的研讨,是建立在理论层面的教学研究。是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的设想,强调运用新的理论探究新的实践途径,要说清楚理论的先进性及其指导实践的可行性,所以更偏重于理性的反思,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个较好的教研途径。辩课适用于课后研讨,以授课中教师表现、学生的反应为谈论的重点,阐发各自的教学观念,或达成共识,或思想碰撞,集思广益,增加了教师的实践智慧。辩课更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
各级教研活动中,尤其是校本教研中,一方面说课和辩课互补,可使得教师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既避免了说课只停留在设想而无行动的所谓“纸上谈兵”的弊端,又避免了辩课只重视实践而缺乏理论指导的盲目性。所以说,说课和辩课统一起来,是快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9(3).
[2] 叶立新.辩课:把你的想法大胆说出来.中国教育报,2010-05-28.
4.《故乡》说课与点评 篇四
《故乡》说课与点评《故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四册《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故乡》一丈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慈厚质朴的闰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20年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影子,看到了封建社会压迫人、利刘人的社会本质。学好本课对了解鲁迅对祖国和人民的那种赤诚之爱,以及坚定的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决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从素质教育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基础知识:扫清字、词、句障碍,梳理故事情节;②能力培养:学会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通,理解人物时表现主题的作用;③思想教育:理解作者怀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坚信下一代的人能幸福美好。正如文章中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哲理。
(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离德育于教学之中。
3.重点和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原因,以及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改变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时策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基础差,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种状况,我要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逐渐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点评)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指导学生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等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在对照中揭示主旨,寻找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三、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比较法—抓住特色,同中求异,异中求旨。(4)练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点评〕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初中生情感丰畜而热烈,容易被感动。我在导入新课时,根据课文积极营造意境,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教者动情,学者情动的境界。
2.介绍体裁、导出背景 3.理清脉络、把握中心
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教学,应该在学生有一个粗略的、整体的印象之后再进入精细的讲解阶段。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相互答疑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好习惯。4.课文分析
《故乡》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色是人物20年前后的不同变化。所以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从形象分析入手,引导学生在形象对照中把握课文艺术特点,在形象对照中揭示作品主题。通过闰土、我、杨二嫂三种生活的对照及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的形象对照揭示了故乡,通过闰土一家为代表的故乡人一代接一代地在黑暗制度下生活,经济上受剥刘、政治上遭压迫、精神上被摧残。故乡难道能继续让它沦落下去吗?这样的命运难道能继续让它继续下去吗?当然不能,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就是文的主甘。
5.反馈练习
以《可爱的故乡》为题,写一篇作文,运用对比手法体砚改革开放带给故乡的巨大变化。
6.归纳总结
先由学生总结在本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由教师归纳。至此,这篇文章通过提问、讨论、比较、练习等步稼,逐步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7.板书(略)(点评)该程序符合认识规律,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推动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
(总评)该篇《故乡》说课教案,有如下几个特点:(1)教者以“情”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从起始的导言、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材的分析,都紧紧围烧这一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目标中,重视“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思想教育
(3)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重.蔽,通过恰当的式,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听说写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5.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篇五
1、作者在内容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悬念。
2、人物心理描写贯穿始终。
6.评高级教师的说课与论文答辩技巧 篇六
评职称要说课,教育行政部门把这个作为卡教师评职称的一个关卡。经常有老师在冲教育行政部门的这个卡前,来问我,评职称的说课怎么说?
怎么说课?就我所知,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评职称要举行说课的目的,无非是以此作手段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因此,对说课教师来说,套用现在电视选秀场上一句流行的话,就是要把自己教学业务能力美好的一面通过说课,在评委面前展示出来。怎样有利展示就怎样说?
我的观点,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说清楚,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应是基本上展示出来了。其它方面,例如教材地位,学生情况等等,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可以结合到这三个方面中去。
1、说教学目标。前面的博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已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对一节课的教学,你对教学目标是如何理解的,必须说清楚。我认为,对教学目标理解准确到位的程度,深刻地反映教师出教学水平。
怎么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水平确定的。说教学目标其实也就是说根据上述两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分析过程。当然,如果你觉得在说目标这个部分,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可展示给评委,也可以不说思考分析过程,简明扼要地把教学目标表达出来也就可以了。如果你有美好的东西展示给评委,那美好部分就展示出来。不用多说,现在说教学目标,最好把三维教学目标说清楚。
2、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与把握,也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水平。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高中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水平有较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学难点;克服难点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想办法把落差的坡度变缓。说重点与难点也就是把上面的具体分析过程表达出来。同样,如果对于重点与难点这部分,如果你觉得自己要展示的东西不多,也可把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而把自己认为要表达的东西放在教学过程中去说。
3、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表达出来。这应该说课花时间最多的部分。由于不是对着学生,而是对着有专业水平的评委来说教学过程,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没有说分析思路,认为有必要,在说到相关的教学流程时,也可结合进去说一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思路。
评职称说课的三个方面
1、要防止科学性错误。跟上课一样,在评职称说课中说了科学性错误,是教师的硬伤,在评委那里肯定要减分。因此,说课时对某个问题的科学性把握不准,宁愿不去说它。因不是关键问题不去说它,评委也不一定听得那么仔细。一般地,评委的专业素养都比较高,当你说了科学性错误,会在他们的脑子中一振,发现你出错了,这时你就麻烦了。
2、说过程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说过程部分,如果面面俱到,将需要很多时间,但评职称说课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无法面面俱到。
怎么把握重点与详略呢?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也应是说课的重点,要详细说。自己有独到见解的地方,不管是否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详细说。因为你的独到见解是正确的话,一定能在评委那里加分,所以一定要充分表达,让评委理解你的想法。对于一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则可以概括地说,点到则可,不需要详细展开。
3、说好你的创见。说课要得高分,关键是要打动评委。说课教师凭什么打动评委?我认为唯一的就是你的创见,或你的独到见解。如果你的创见能使评委眼前一亮,或心中一阵喜悦,那你就要得高分了。你的创见,或独到见解当然一般地不是说课时临时想到的,大多是你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积累。但怎么说给评委听,一定是临时准备的。在准备的时间里,要多化一点时间去想你的创见怎么说,摆在什么位置说,怎么才能说透它,怎么才能打动评委。例如在去年的宁波市高级教师评审物理说课考核,有一位教师,对如何突破功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学,把握得很到位。这本来是她能在评委那里加分的亮点。而且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问题,是这节课教学的难点,她应该把它放在教学难点这个地方连操作过程一起说透它。但她却把它放在说教学过程中,而说过程又说得面面俱到,独特被平淡所淹没,亮点失去了应有的光 辉。为什么要把上面的创见放在说教学难点那里说呢?因为评委在你说课的这段时间,开始时注意力会集中一些,如果你的说课不是很精彩,在你说教学过程的后面部分,评委的注意力早就涣散了,而这时你去说到你的亮点,容易被评委忽视。
4、不要空洞与跑题。在我的经验中,有的人说课,会说一些教育理论。如果把你理解比较深刻的教育理论适当地、恰当好处地结合在说课当中,当然是好的。但有的教师脱离了说课内容来说一些空洞的教育理论,这就跑题了,这样会在评委那里减分的。要请注意,说课就是要说你要说的那堂课。
5、掌控留给评委提问时间的策略。宁波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审说课考核是说课十分钟,回答提问五分钟,我想其他地方可能也类似。我认为留给评委提问时间的掌握有学问。如果你的应变能力很好的,给评委提问的时间一定要留足,甚至宁愿说课少说几分钟,让自己回答问题多几分钟,因你的强项在评委面前充分展示,一定能得到加分。如果你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好,因说课十分钟时间控制也不是那么严格,可以说课多说几分钟,留给评委提问少几分钟,这样你的弱项就会少在评委面前暴露。
6、不能回答评委提问的问题时处理。如果评委提的问题,你毫无思路,一般地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我觉得没必要不懂装懂,东拉西扯地说。你不能回答他的问题,评委心里明白着。这时,可以自接表达“抱歉,不知道如何切入回答你的问题”。这样回答,一般地,评委也会给你作些提示,使你有话可说。有时候,你毫无思路是因为评委没有把问题表述清楚,这样回答,也能让他把问题表述更清楚。总之,我认为不懂装懂,加不来分。
评职称说课的最后是回答评委的提问。评委会从哪些角度提问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但我认为提问的角度很有限。下面我对自己曾经提问过的角度作一个小结。
1、问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当说课教师没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时,我会问这个问题;当说课教师说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时,我也会深入地问这个问题。例如“你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说课教师深入地分析教学目标,对目标不仅要说其然,而且要说其所以然。又例如“你为什么认为这个地方是个难点?”这其实是要求说课教师把教学目标与学生水平之间的落差分析也来。
2、问教学过程与方法。基本是两种情况。一是说课教师在说教学过程时,没有详细展开,而我认为这个地方比较关键,我会要求说课教师在这个地方把教学过程详细叙述一下,并且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教学?说课教师在说教学过程详细展开的,我会问这个地方还有什么方法进行教学?为什么要选择你的方法教学?
3、问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个方向提问是为了解说课教师学科的专业水平,但不是拿大学知识来问,而是问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分子的热运动”这一节说课,我曾经问过,“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中的„永不停息‟是怎么证明?”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但教师思维慎密的话,教这个知识点应该想过(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去观察布朗运动,都能观察到布朗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这不是证明了永不停息吗?)。又例如“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说课,我曾经问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课本也没有现成答案。但由课本介绍万有引力推证过程,可看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基础是:第谷对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实验基础;月、地检验有关的实验数据。
关于这个角度提问,我想别的老师也跟我一样,一定是提问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一般不会专门去问大学知识,大学知识评委自己也不是很熟悉。
以上是我对中学高级教师评职称说课的总结。要说明的是,说课得分的高低关键要靠在平时教学中钻研与积累。
谈教师评职称说课的准备
1、说课分析思路。如果对这一点没有准备,拿到说课课题后就要花比较多时间来想怎么分析课题,怎么梳理自己的思路等大的思考方向,可能准备时间用完了,你的思路都还没有理出来,说课就会就乱。如果这一点有准备,一拿到说课课题就能很快找到切口,赢得了时间。
对于说课的分析思路准备,不能停留在空洞,要进入实质操作,形成技能。因此,去说课前一、二天,在想好怎么分析课题的思路后,应找几个课题操练操练,练熟思路。
2、说课的课题。教师评职称说课的目的是为了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区分出来。由于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局限,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于教师评职称说课的。适合于教师评职称说课的课 题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学科特点明显;(2)有利于教师发挥水平;(3)有利于评委区分教师水平。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每个学科内容,符合前述三个特点的课题并不是很多。猜一猜,把符合上述三点的课题都去准备一下,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说课的分是评委打的。说课要得高分就要让评委心动。让评委心动,需要你在说课过程中把你最美丽的一面在评委面前充分地展示出来,当然美丽的内容指的是你的专业素养。你的美丽的那一面应是本来就存在,不存在也无法展示。但存在而没有展示或没有充分展示,也得不来分或没有得应得的分,这有一个技巧问题。
打动评委的东西是什么?
我认为唯一的,是你对教材独到的理解,或教学设计的创见,这是你说课中最美丽的亮点。因此你的亮点,不管是不是教学的重点,都应作为说课的重点,在评委面前充分表达。
不要认为评委在你说课的十几分钟内一定很注意地听你说。如果你说的不精彩,过了四五分钟,评委的注意力就涣散了。在评委注意力涣散时,说你的亮点,评委完全可能没有听进耳朵里。这就糟糕了,这相当于你很美丽,但别人没有看你,白白地美丽了。因此,你的亮点应尽可能技巧地放到前面来说。这是不难做到的,因评职称说课,一般地是说三方面: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这也是说课的顺序。任何内容都可以作为具体的例子摆在目标或重点难点来说,说了之后,在后面说这个内容时,带一句“前面已经说过,不再重复”,就很合理地把你的亮点提到前面来说了。
如果没有什么亮点,怎么得高分呢?
没有亮点,说明打动评委的美丽度不够。美丽不够,可以走动人路线。动人的东西一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一定在教学过程中。这时,可把教学过程中那些生动的片断淋漓尽致地在评委面前充分地表达出来。说的直白一点,说课要得高分,前提是评委能认真听你说。评委听都不认真听你说,怎么可能得高分呢?
在说课中充分表达了亮点、动人点后,时间不够怎么办?
说课也与写文章一样,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不是重点内容不需展开,点到为止。唠叨一句,评职称说课得分的重点是亮点、动人点。
说课的注意事项:
现在评职称和一些教师比武都经常要说课,说课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说课应“以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能驾驭教材,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因此,说课教师应在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要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起来认真钻研,反复揣摩编者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有分寸地发挥创造性。
(二)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关系。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写出的教案。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而说课,则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把上课的环节作简单概述。
(三)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关系。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上课有具体的教学主体对象,有具体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则不同,这是由说课教师给特殊听众唱“独角戏”,是教师唱给教师听的,它侧重于理论阐述。
(四)说课的人要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是教师对教材的独特见解。同一个教材,因时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面深广程度不同,加上教师自身的性别、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教学优势等特点,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及微观的具体处理上应当有所不同。说课切忌照搬他人,人云亦云,应当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五)说课要突出“可操作性”的原则。虽然说课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但它却不能脱离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说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而“说”,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如果说课与教学不联系,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或者不好在教学中实际操作,它就是纸上谈兵,是我们所不取的。
(六)说课要有创新意识。在开展说课活动中,说课教师应该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敢于创新。我们常说教学有法却不可拘泥于成法,说课也一样。说课有规更不能囿于成规。应因时、因地、因人(学生和教者)的不同,创造出自己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充实说课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好说课,将大大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增强教研意识,投身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路;有助于教师发挥群体优势,加速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这一承载人们良好期望的举措才能发挥更好的效应。
浅谈中学高级职称论文答辩技巧
在职称论文答辩的时候,很多老师在专家提出问题后,一下子语塞,说这个自己没考虑好,那个怎么也没想到。这样就显得没有自信,研究不够扎实,所撰写的文章就没有份量,会让专家也没有信心。所以,在答辩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般情况提问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但不一定就是文章中能找得到的论点,有些是相关的理论支撑内容,有的是系统中的一个框架,有的是关于文章中未说明白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关联因素。
(一)答辩的准备
首先,准备两份缩减的论文。一份是长缩版,即缩减不多,能讲清基本内容的。一份时短缩版,即只剩框架,用于开头简略介绍。
其次,要对自己的文章非常熟悉,所谓要熟读。就是不管老师怎样提问,不看论文稿,都能说出自己的文章里面写了什么。
第三,必须准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是同题材内容的文献资料,以公开发表的为准。一方面是说明本论文主要观点的其他支撑材料。
(二)介绍的准备
首先,明确自己研究的主要观点。与以往的研究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亮点,特别值得别人借鉴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出来的?
其次条理清楚。一般先简要介绍主要观点,文章框架结构,然后围绕主要观点简短阐述内容。
(二)答辩要慎重
首先,要仔细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要听清楚老师提问的内容是什么,关于什么方面,是针对论文还是论文以外的东西,是要解释你文章中说得不明白的东西还是要辩论不同的观点,或者是对你关注的问题不认同。
其次,要记录老师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按顺序记录,一个问题如果有小问题,也要记录,以使答案更加详尽,更有说服力。要问有所答,所答即所问。
初次之外,不要就事论事。答辩,有时候老师的问题高于论文内容,需要我们进行充分准备。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职称答辩的细节,可以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如原上草职称论文网,它已成立了8年,网站已正式注册用户5万多人,因信誉好,效率高,从不做假期刊,在客户及期刊出版行业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通常高级职称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
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
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
4、评定成绩。
高级职称论文答辩注意细节: 不得不说的细节:
1.仪表整洁,口齿清晰,语速适中,有理有据,尽可能使用专业性语言及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无形中告诉他们你在这方面是有相当功底的
2.一般初次上阵的老师,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往往准备了一大通,但到那里却发现很多都用不上,不仅资料几大包,基至于闹出搬来打印机的笑话,耗费人力物力,效果还不好,表面上什么都有了,实际却陷入了阵地战,包袱越重,越不容易集中突击。
3.问题提出后不要马上回答,要三思而后讲,有层次地根据问题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解析,仓促的回答可能会片面,等后面想到了再补充就显得有点稚嫩。
4.允许的话,留一个评委的号码,不要马上打,等过几天,用短信的方式询问情况,这可能对你会有用的。
5.一般说课时间有限制,12~15分钟,手表是必须的,而边说边看手机有让人觉得不尊重之嫌,不然等时间到了,评委打断,还在“埋头苦说”,而冗长的说教只会引起反感。
6.可以半脱稿,在精彩的地方可以完全脱稿,目光要和评委平和交流,也许他们的频频点头正是你泉思汹涌的动力。
7.注意“言多必失”,以免出现漏洞。回答不要跑题,尽可能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用 实在的,朴实的语言切中要害
8.一般答辩时评委往往会抽取一块内容的最后一段话或是总结来进行考问,当然也会是开放的问题“你写得最精彩的是那一部分”并随机提问,我碰到的都是这种情形。
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高级职称论文答辩申请人答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高级职称论文答辩回答问题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7.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国情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教育任务主要在九年级完成。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为完成这一任务, 共设置了四个单元。本站所在的第三单元振兴民族文化, 紧承“感受时代脉动”和“踏上兴国路”这两个单元之后, 在学生对当前世界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在今天这样一个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的社会中, 遵循民族交往应当遵循的规则, 进行更高意义上的交往与沟通。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引导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由此可见第三单元承上启下位置非常重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站, 本站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 为认同中华文化, 铸就民族魂魄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本站重点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地位、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特征, 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 感受中华文化,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上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在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 成为团结整个民族的重要力量, 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难点 :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之中。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 身心发展快, 成人感进一步增强, 他们往往会把对未来前途的关注和对人生意义的探求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培养学生对国家,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民族的使命感, 在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法 :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推进式教学法。
3.学法 :感悟体验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三、课前准备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三个小组, 第一小组查找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 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文化特色及贡献 ;第二小组查找我国著名的几种方言语系, 并尝试着学说一句 :谢谢你 ;第三小组查找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或典型的地区服饰。各小组成员先分头查找, 再汇总给各小组组长, 条件具备的话, 可以做成3~5分钟的PPT, 并准备好解说词。
四、说教学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前世界各地林立的孔子学院和“汉语热”, 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笔者立足于这一现状, 创设了一个中学生给他的外国朋友作导游, 为外国朋友介绍中华文化的情境, 并将此情境贯穿全课。
1. 说导入。 (本环节用时2至3分钟)
情景导入 : (视频) 播放2014年青奥会开幕式片断, 并提问 :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点拔 :外国朋友安娜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 她被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深深震撼了, 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 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想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了解。假如你是安娜的中国网友小华, 你将怎样向安娜介绍中国文化呢?由此导入对新课的学习中。
2.说教学过程。本站观点很明晰, 看似很简单, 但中华文化的每一特点都有其深厚的内涵, 内容非常丰富, 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些内涵, 才能把握本课的重点 :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自然而言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就能把握本课难点。所以理解中华的特点是强调本课重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点。为完成以上教学任务, 笔者采用先面后点, 先整体感知后重点突破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景氛围中感受文化的美好, 领略文化的魅力, 落实教学目标。笔者通过两个板块, 五个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板块一】:感知中华文化的特点 (本环节用时25至30分钟)
活动一:文化画廊话特点
多媒体播放 :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 :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突出成就。
设问:
(1) 五彩缤纷的文化、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在这些文化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能列举每个朝代的代表性文化吗?
(2) 你知道中华文明起源有哪些吗?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发展到现在它经历了哪些演变?你还能列举哪些中华文化的象征吗?你知道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吗?
(3) 你知道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吗?
(4) 请你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
开展本活动的最主要目的, 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但是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再让学生归纳文化的特点, 就更抽象, 更难, 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笔者力图通过先带领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画廊, 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 再从各个层次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知识, 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相互学习, 多角度感知中华文化, 从而初步认识和归纳出中华的特点: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活动一:
从整体把握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整体的共性上把握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还表现在各地区明显的地域特色。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是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见证, 是理解本课重点的钥匙。为强调这一重点, 笔者设计了感受地区文化特色和体会身边文化情趣两个活动。
活动二:体会身边文化情趣
(1) 多媒体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断,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特色饮食吗?《舌尖上的中国》中除吃的食物是我国的国粹外, 吃饭的什么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象征?
(2)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还有哪些是我国所独有的, 是我国文化的象征?
(3) 通过大家的交流, 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新认识?
本活动让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行自主交流。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 可能会出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而无话可说的情况, 这时教师应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于学习。也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答案超出教材及教师的思路, 教老师应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 使学生理解文化并不遥远, 它体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 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是我国区域文化独特性的表现, 这就为学生理解下一环节的观点打下基础 ;同时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实现了学习生活化, 落实了新课标“德育生活化”的要求。
安娜感觉自己不仅在吃饭, 更在接受文化洗礼。小华告诉她, 中国风格迥异各地饮食文化, 只是各地文化特色的一方面。小华邀请安娜深入到对地区文化的了解学习中。
活动三:感受地区文化特色
活动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根据学情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交流结束后, 教师再提问 :通过刚才的交流, 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再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在查找资料和交流的过程中, 一是可以锻炼合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 二是增强对祖国各地区文化的了解,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交流结束后, 在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由对具体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也突破了本课重点 :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 而且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源远流长, 是因为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对民族起凝神聚气的力量,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显示出强大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在学生已经通过第一个活动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对教材进行整合, 把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特点的认识和价值的认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板块二】: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本环节用时10至15分钟)
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体会中华文化价值, 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笔者通过两个活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活动四:风格迥异的古今文化
多媒体播放埃及、印度、巴比伦古今文化的照片,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 教师点拨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 历经磨难, 仍薪火相传, 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其能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更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呢?这让安娜更困惑了。她们刚好来到湖北, 正赶上端午节。在屈原的故里姊归, 安娜亲眼目睹了端午节的盛况。在对屈原文化的探究中, 她找到了原因。
活动五 :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活动步骤 :
(1) 学生自主探究:我知道的屈原。
(2) 多媒体播放视频 :屈原故里秭归的端午习俗。
(3) 教师提问 :1从视频中你了解到屈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2你在生活中应用过这些格言和谚语吗?你能通过一个故事来阐释这些格言谚语的含义吗? (多媒体播放 :吃一堑, 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等)
(4) 教师归纳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文化首先是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文学 ;屈原文化还是一种节日习俗, 包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等。现在屈原文化还包含爱国、正直、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等传统美德。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端午节蕴含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共同尊崇的精神追求。我国在2008年把它作为国家法定节日, 既是为了弘扬这种文化习俗, 更是为了弘扬这种传统美德。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对屈原和端午节也很熟悉。以屈原为载体进行教学, 体现了湖北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操为突破点, 深度挖掘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凸显中华文化价值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五、反思
文化是个抽象概念, 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上讲, 除纯自然环境以外, 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成为文化。说课正是从这一含义出发, 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选取学生身边最常见的最熟悉的最典型的事例, 来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概念, 认识文化的力量, 达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艰深的理念形象化的目的。具体说来, 本说课有以下特点:
1. 对教学内容的探究生活化。本说课把抽象的文化概念寓于具体的事物中, 实现德育概念实例化, 说理生活化。陶行知说 :“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针对学生生活的教育, 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结合学生生活的教育, 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更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说课由《舌尖上的中国》说起, 说明无论是我们吃的食物还是吃饭的工具, 都是中华文化的国粹。并由吃说开去, 引出我们的衣食住行,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传统文化的印迹, 与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是文化的一部分 ;用端午习俗以及举国上下对端午节的隆重庆祝来说明中华文化已成为对我们民族起凝神聚气的重要力量,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源泉。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寻找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热点,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寻找有利于教学的切入点, 符合“课堂教学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标要求,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便于学生的理解。
2. 善于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如引导学生学习荆楚文化, 既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也有力说明了各地区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对学生熟悉的本土资源的利用, 既挖掘了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入“真学习”的状态中, 投入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3. 教学情境设置故事化。课堂教学内容被活化在不断变化的生活情景中。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引发学生有效、积极的思考和探究, 也使所有教学环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体现了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这种故事化的课使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提升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本说课切实落实了新课标“德育生活化理念”, 使原本空洞抽象的文化充满了“生活味”, 为学生理解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内容找到了较好的着力点。
摘要:国情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教育任务主要在九年级完成。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为完成这一任务, 共设置了四个单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站, 本站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 为认同中华文化, 铸就民族魂魄打下基础。
8.试论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篇八
[摘 要]微课相较于传统课堂有其优势和劣势。将来随着网络教育的日趋发达和普及,微课和传统课堂的关系将经历一个翻转的过程,最终微课将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微课 传统课堂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92
微课自被引进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便引发了众多的思考。本文就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探讨一:微课相较于传统课堂优势何在?
1.微课有助于整合资源
微课通过制作视频,将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素材加以整合,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单一化、结构化的,小容量的教学组织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优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2.微课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
微课借助图表、影像、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法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组织方式。以“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等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微课模式下逐步推广。
3.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学反馈的效果
微课模式下的听课评价模式在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授课教师在较少顾忌下更好地展示其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评课教师可以随时对授课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价,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探讨二:微课相较于传统课堂劣势何在?
1.微课的“人机互动”缺乏传统课堂的“人人互动”的丰富性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的丰富性(这种交流不只是语言的交流,还有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不愿意满堂放视频,学生也不愿意长时间看视频。学生一个人在家看视频就更没有课堂教学那种现场感了,反而容易因为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
2.微课教学缺乏外部的约束和监管,易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
微课主要是借助网络进行教学的,学习者情况千差万别,他们不像在封闭的教室里那样可以专注地学习,他们学习的场所五花八门、很不确定;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也不是整段的时间,大都是零散的时间;网络的超链接性让他们很难在一个界面上停留过长的时间,一般每隔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他们就会跳到另一个界面去看看。种种难以预测和把握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探讨三:微课与传统课堂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1.初级阶段:共存共荣,相互补充,以传统课堂为主
在初级阶段,微课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传统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堂上将更多地扮演“红娘”穿针引线的角色。教师适时适当地将微课引进课堂,能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时微课只是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来发挥作用。
2.中级阶段:微课将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被更多的学习者接受
随着微课各方面建设的推进,微课将以其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博得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青睐,从而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高级阶段:微课地位上升,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终有一天,无论是在学历教育领域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网络教育都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角地位,微课终将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
探讨四:促进微课大发展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1.加大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微课制作和应用推广人才
首先,在更大和更广的范围内,推广微课,加强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使得微课制作简单、方便、快捷。其次,培养大批熟练掌握微课制作和应用的人才,使得微课制作和应用普及化。
2.完善制度建设,搭建应用平台,创建微课资源共享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快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微课应用考评制度,提高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信息技术部门应积极搭建微课展示、应用的资源平台,使得微课资源使用共享平台能被普通人方便地使用。
3.转变教育理念,使得微课应用常态化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将微课的应用日常化、常态化,促进微课的大发展。
9.《乘上列车去画画》说课与教案 篇九
极富情趣的课题,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新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它比起以前的教材改进了许多,更适合现代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
实验教材中第十五课《乘上列车去画画》特别吸引我。这一课比起以往单纯绘画风景的课题来说,显得活跃、开阔了许多。以小火车为媒介,极富童趣,学生兴趣盎然。学生不用再因只顾及单纯的绘画风景,而损失掉更多、更美的事物,例如:祖国各地的风情文化与想像中奇妙的景致。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火车拟人化,自己戴上手工制作的立体火车头头饰,扮演能带领同学们去旅行的“小小火车头”,使它给同学们的印象不再是钢铁、无生命的交通工具,而是他们的好伙伴。学生兴奋、积极地跟着火车头“游览”教师准备的风景挂图。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显得十分自由与主动,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受,将美的感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为欣赏内容的补充,还请同学们将自己收集的风景图片或自己旅游时所拍的照片拿出来,向别人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那里最美的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回忆和眷恋之情中。在充分游览祖国各地的风景、风情文化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风景、风情文化都有很大差异、各具特色,学生油然而生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重要的是新课标不再限制学生抒发情感的方式与表现方式。在创作时,学生可创作他本人到过的风景区;也可想像创作他没去过,但很想去的风景区;还可创作将来小火车会带大家去的神奇的地方,想像的空间得以拓展。而表现方式则更是多样化:学生们有的用彩色纸剪或撕出所需要的图样后再进行剪贴,有的用水彩笔、油画棒直接进行绘画,有的绘画完之后再进行剪贴,有的将自己所带的照片进行剪贴;有的选择独立完成,有的选择与好伙伴合作完成„„
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情绪高涨,进行着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体验审美的愉悦。作品完成后,作品效果令我十分满意,也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放开了教师长期被束缚的双手,只有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像,放飞自己的情感,在快乐学习中完善自己。教 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2.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引导他们感受、寻找美的事物。难点: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出自己对美丽祖国独特的感受。教学时激:l课时教学准备:火车头头饰、风光课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设想
教学措施
注意事项
导
入
让学生在课前去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或是在“国庆”长假期间,自己随父母去旅游时所拍的照片。将图片与同学交流,感受我们身边的“美”。学生旅游的地方有限,因此,在下一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比较有特色的地区风景。
师:“国庆”长假期间,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吗?想知我去哪儿了吗?(出示乐山大佛旅游照片,教 师简单讲述乐山大佛特点。)师:教师知道你们也出去玩了不少地方,把你的照片拿给你的同学瞧一瞧,并说一说那儿最美的是什么?
教师所出示的照片应具有一定的风景特色,教师在讲述时,应做到突出风景的美,为学生做好范例。
学生交流照片时教师可在学生小组间与他们进行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
新
授
运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祖国各地风景特点及民族风俗,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火车头一起去旅游”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祖国的广阔、祖国的壮美,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美”。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想见它吗?让我们大声请它出来。(出示火车头头饰,并戴在头上,扮演小小火车头。)师: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俗不一样!你们羡慕我吗? 师: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瞧一瞧祖国有多大、有多美?(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对不同美景的感受。)
带领学生做“小小火车头”游戏时,请学生牵着教师扮演的火车头,围着教室开火车。
教师应在活动中放开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
布置作业
在黑板上布置出简单的布景,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引导其他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补充,共同创作。(例如:可使用彩色纸进行剪贴;可将自己的相片进行剪贴等。)
师:我们的火车就要出发了,想一想,它会带我们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会有什么更美的事物等着我们呢?就用你们的画笔来告诉大家吧!教师巡视学生制作情况,对拿不定主意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讲作业效果。
10.《海燕》上课实录及说课 篇十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众):15个自然段。
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
生(杂):“胆怯”、“掠起”、“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众):充满激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板书:海燕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师: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师: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飞翔速度快。
生2:运用比喻和拟人。
师:说得真好,我选择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板书:高傲。)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文章是在赞美海燕,但是“高傲”这个词语从情感色彩上讲是个什么词语?
生3:贬义词。
师:要表达赞美的情感却用了一个贬义词,这是否矛盾呢?如果不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讨论。)
生4:不矛盾,这是贬义词褒用。
生5:“高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海燕不把暴风雨放在眼里,表现了海燕面对暴风雨无所畏惧的精神。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请坐。哪位同学能把这一句话读一下,读出海燕的高傲。你来读一读吧。
(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想着重表现哪几个词语?生6:我为了读出海燕不畏惧暴风雨的形象,着重读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
师:重读是把握文章内涵,表现文章内容,体现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方法,一般是将表现事物情态特点、动作特征的词语重读。同学们认为这句话中除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还有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7:重读“黑色的”,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海燕身体的颜色。
生8:重读“黑色的闪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燕动作快、敏捷。
生9:重读“高傲”,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海燕的性格特点。
师: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练读一遍。这位同学,你来读。
(一生读。)
师:继续我们的问题探究,“从_______,我感悟到这是_____的海燕。”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师:何以见得?
生1:在暴风雨来临时其他海鸟纷纷逃窜,只有它高傲地飞翔。
(师板书:渴望暴风雨。)
生2:从“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我感悟到这是敏感的海燕。师:具体说说。
生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说明它敏感。
师:“精灵”怎样理解?在词典当中“精灵”有两个意思,一是聪明的,二是具有超能力的鬼怪。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解释?
(师板书:敏感。)
生2:具有超能力的鬼怪。
师: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交流,意见一致。)
师:谁能读出敏感的海燕形象?
(一生读。)
师:“遮不住的!”用了一个感叹号,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3:海燕的坚定。
师:你能读出来吗?
(师板书:坚定。)
(生再读,师指导。生自读。)
师: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其他海鸟的语句,读一读,分析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的?
(生读。)
师: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
生(众):胆怯、恐惧、懦弱。
师: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生1:从“呻吟”、“飞窜”、“掩藏”、“吓坏”、“躲藏”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其他海鸟的胆怯、恐惧。
师: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生2:作者带着嘲讽、蔑视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师:请任选一段读出作者的情感。
(一生读。)
师:还缺嘲笑的表情,带着这种表情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海燕不像其他海鸟胆怯恐惧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它是真正的勇士。让我们齐读课文第6段,在强烈的对比中感悟海燕的勇敢。注意第一句嘲笑的表情,第二句赞美的情感用重音来表现。
(生齐读。)
师:通过对具体语句进行评析,一只高傲、敏感、坚定、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已飞翔在我们眼前。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呢?
(生沉思。)
师: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师: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生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师板书:革命者。)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赞美革命者呢?(生讨论交流。)
生2:沙皇疯狂地镇压革命,直接赞美革命者容易受到迫害。
师:这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叫象征。
(师板书:象征。)
(课件展示革命者战斗画面。)
师: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的号角。
(生齐读后三段。)
四、拓展延伸
师: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朋友,不要畏惧困难,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胜利的信心,相信你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生2:我是一只英勇善战的海燕,那些胆怯的海鸥啊、海鸭啊、企鹅啊,你们躲藏吧,躲藏吧。我等待着光明的来临!
师:同学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我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课件展示。师生齐读。)
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翱翔蓝天,不是每一条小溪都可以流过巉岩,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不是每个人的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
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让我们大声说——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五、课堂总结
师:愿同学们都做生活中勇敢的海燕。下课。
《海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海燕》是高尔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是俄罗斯文学的开山之作。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深入文章内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是散文诗,适宜于本单元教学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握作品艺术形象及主题;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培养朗读及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认识海燕的艺术形象;品析用词的准确性;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海燕的战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典型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拟采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加强诵读感知。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切实领悟本文主旨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用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强化学生感知文本。
2、设疑合作探究。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并理解其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电化器材教学。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知识点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燕搏击长空的视频,然后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在感受海燕雄壮美的同时,进入到《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激发他们去寻找发现《海燕》的美。
(二)多样诵读
《海燕》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教学中要抓好朗读这一环节。
一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师生共同探讨本文感情基调,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二读:学生自读。要求学生按照前面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理出文中的艺术形象及描述的画面。然后讨论归纳文中塑造了哪几个艺术形象,描述了哪几幅画面并简要阐述分析。
三读:集体诵读。要求学生放声动情诵读,读出诗情、诗意、诗味,并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艺术形象的特征。
(三)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蕴丰富的文章,必须深入研读。
探究题如下:
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
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
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课下注释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
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五)总结归纳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推荐阅读: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说课稿09-20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06-24
小孩上课走神的原因08-04
上课的幸福-初一作文08-30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上课10-25
检讨上课说闲话的01-04
上课迟到的英文检讨书08-01
上课不专心的检讨书08-17
论上课听讲的重要性09-21
中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