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2024-09-17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精选16篇)

1.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篇一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使学生学会一些科学知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单元组成,主要内容有: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们大开眼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与动脑的能力。

三、目的要求:

1、了解植物、动物的有关知识。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控制的有关知识。

3、知道信息的传递的优越性。

4、了解水的变化现象获得有关知识。

5、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有不断探索精神。

四、课时安排

一单元3课时

二单元5课时

三单元4课时

四单元4课时

五单元4课时

六单元2课时活动8课时

朱洎廷

2009年9月

2.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篇二

实践表明:要解决上述问题, 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创新是关键。唯有此, 方能走出专业设置的困境, 把专业办出特色, 才能争取到学校的更多资源。现就该专业计划创新思路作一剖析。

一、抓根本, 确定“核心课程”, 夯实基础教育

我们在撰写10级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 确定了新的思路:即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创新, 始终要立足于抓住根本不放松, 就是要抓住“核心课程”。从课程的设置, 到重点的列出;从讲学的层次, 到教学的要求, 都作出了精心调整和安排。真正做到:针对性准确、指导性明确、目的性确切。我们依据小学《科学》课本的内容, 侧重围绕“理、化、生、地”四个方面, 从该专业07级所讲授的16门专业课中, 精选了《普通物理》、《基础化学》、《自然地理学》、《普通生物学》作为“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我们所选用的“核心课程”教材, 有教育部的规划教材, 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的选用无疑, 将为本专业的创新夯实了基础。

二、抓践行, 增设辅助课堂, 增强教学效果

在调研该专业计划时, 我们感到本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 学生们消化和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为增加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特地增设了《科技制作》这门必修课。

三、抓两手, 开设选修课程, 注重灵活教学

当前, 师范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激烈的就业竞争, 让不少人难圆教师梦;即使能走上讲台, 因为编制问题, 只能是任代课教师。所以, 许多人毕业即面临重新择业。如果仍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培养, 势必会出现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和压力, 无疑是给我们摆出了一道新的课题, 为了将这些情况“前移”, 在他们学生时代, 就有所心理准备, 我们在计划创新中, 穿插进行了些“伏笔”。我们结合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 将选修课进行了调整, 开设了两大类:即师范类和非师范类。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意愿, 选择不同的类向。师范类:开设的课程有:《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科学小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科学教师, 这其中, 既有概念理论性知识, 又有常规基础性内容;既有循循善诱的说教, 又有驰骋想象的启迪;既有深入浅出的实例, 又有实践操作的余地……总之, 老师们通过这样的教育, 侧重是对学生们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教育, 旨在培养掌握这方面知识的水平, 应用能力、动手素质和融会贯通的本领。

非师范类: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 这些课程都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贴近实际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 能获得制图、电子和电工技术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能, 在有限的知识内, 开阔思路, 展开想象的翅膀, 得以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增强掌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职业意识、道德得到了培养, 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为今后就业和在职位上迅速进入“角色”, 提供了条件。

四、抓素质, 突出毕业设计, 注重能力训练

我们在制定10级人才培养方案时, 充分考虑了毕业设计在其中的分量, 将其列为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调研报告》或《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3.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篇三

关键词:初中;科学;提问;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指出,中学科学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科学素质,将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提倡以探究、创新为重点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加强诊断知识网、激励学习动力等工作。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科学教学针对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等因素展开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提问四法

1.动态提问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过程切忌照搬教学预案。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将预设转化为建构与生成,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由错误生成、由质疑生成、由意外生成。因而,提问时应采用动态提问法,不可照搬备课时准备的问题。

2.优化提问法

在“光的反射”这一课中,教师将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投射到镜面上,演示光的反射现象。部分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光的反射现象,同学们都想到了哪些问题?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回答:光为什么会反射?如何利用反射现象?等等,但是这种提问方式实际上是低效的,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学生联想到,反射现象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而如果教师优化了问题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光路,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出现了光的反射现象。

教师:我现在转动镜面,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光路发生了改变,反射光线的位置和角度变化了。

教师:对比两种情况,你们能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

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反射现象的具体规律上,而随后关于反射定律的介绍与讲解也显得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优化提问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必要的提问技巧。

3.设计提问法

设计提问法的主要侧重点在于针对学习中的难点与盲点。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这样提问:用氢气还原氧化铜a克,当大部分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剩余残留固体b克,实验过程中消耗氢气c克。被还原的氧化铜质量是( )?

A.a克B.80b/64克C.5(a-b)克D.40c克

大多数学生选择答案D,通过反应方程式中H2与CuO的质量关系得出:2/80=c/x,最终得到x=40c,但是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任课教师应当对全班提问:“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哪里出现了错误?”这时,同学们会产生思维活动,渴望找出错的原因,进而主动进行探索与分析。实验过程中先通氢气后加热,c克氢气并未完全反应,计算过程中应当用固体质量减少量(a-b)来进行计算,列出等式80/x=(80-64)/(a-b),最终得到x=5(a-b)这个答案。通过设计提问法,同学们对类似题目中的陷阱会留下深刻认识。

4.激励提问法

课堂提问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因而,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及时的、恰当的、中肯的激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在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表现的同时,应当注意多进行鼓励、赞美、肯定,并且运用真诚、友好的手势或眼神,肯定学生所做的工作,坦诚指出不足。

二、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四策

1.科学地提出问题

问题的科学表述指的是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发现,通过具有科学性的思考过程,逐渐转变为明确、具体的物理问题,最后加以表达。其中,提出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训练学生科学的表达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放大局部特征、片段演示等方法,合理地带领学生经常进行概括与对比,将自然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维加工;同时,教师还要经常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叙述一个客观现象,通过科学概念来表达现象的本质。

2.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外活动中,需要发挥学生们的特长,需要鼓励孩子们勤动手、勤动脑、多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将丰富多彩的知识带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得学生感觉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和生活、学习、工作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热爱科学、关爱社会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科学这门课的浓厚兴趣。

3.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紧扣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需要做到逻辑清晰,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场所、背景资料、实验指导等等,将学生引入一个新的目标。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同学们最近发展水平,以学生为本,同时要注意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思维水平、观察等一些相关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体现问题的可探究性和趣味性。当学生在进行准备的时候,能够带着自己的兴趣进行思考,并且能够获得一个非常完整的探究过程,而且在最后能够推导出正确结论。

4.教学过程体现学生能力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性实验时,因为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对于耕种并不很陌生,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来讲出种子的萌发的环境。同学基本都能够回答出:阳光、温度、土壤、水分等等,但是没有同学能够提到空气,这时要是我暗示同学看下书,大家很快就会把空气加上去。虽然结论是我想要的,但是实验就会变成验证性实验,缺少了探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小川.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0(4).

[2]李天霸.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09(9).

[3]张琳.浅谈初中科学课的有效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0(5).

作者简介:邓爱芳,女,安徽宁国人,生于1972年3月。研究方向:中学科学。浙江省慈溪市周巷第四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4.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5.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含知识、能力行为习惯、政治思想等)

第一单元:骨骼、关节、肌肉、保健。要求学生对人体的骨骼、关节、肌肉有初步的了解、指导他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康的保护与锻炼。

第二单元:养蚕。通过养蚕这一实践活动是学生对蚕的一生油一定的了解,指导蚕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热爱生命的意识。

第三单元:物体到运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识学生了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通过具体的实验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从探究对象上看,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为主,把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一步;从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研究;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搜集证据,懂得假设的必要性和搜集证据的重要性,适当地融入一些解释与建立模型,使学生逐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概念,科学地想事情、做事情。

学生分析:四年级各班,学生基础良好,有较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对科学课兴趣浓厚,但每个班级总有个别特殊的学生上课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全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课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1、实验的开设率要求做到100%。

2、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3、课后实验要跟踪监督。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对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和其它信息。对现象做出解释。了解运动系统的健康是人的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注重证据。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对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第二单元

养蚕 教学目的要求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态。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作简单记录。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归纳某一动物的共同特征。能长期参与科学活动。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态。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置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置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的要求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能作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喜欢大胆想象。乐于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能作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喜欢大胆想象。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教学目的要求

能区别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能根据具体情境选用不同的调查与预测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之处。区分预测与推理。

三、教学建议

1、在单元教学活动框图中有一些虚线方框,这些虚线方框它是让教者即教师突破教材自己设计的一些探究内容。这充分体现《科学》教材设计意图中的一个明显特点:淡化教材。

2、在单元前待续的小诗,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是有趣的。同时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试着续写一段。

3、单元学习评价表是学生过程性评价资料,是学生对学习的回顾,可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成功或缺失的反馈表,不可马虎,同时要对学生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或鼓励,必要时师生共同重新学习、探究。

4、在教学第一单元时,因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学生通过触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肉,因此开学初期如果天气偏凉将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此类活动,建议可以等气温较高,学生穿得淡薄些再开展本单元教学。

5、第二单元中鉴于蚕卵和桑叶的提供,要适时进行,建议往后推迟一下,蚕的一生要40天左右,教学时要穿插安排在其他单元中进行,同时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养蚕计划,记好养蚕日记。

6、小车的运动是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预测-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来研究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过程中,假设一定要完整,实验前小组里要很明确,保持不变的是什么?需要改变是什么?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处理,教师也要事先与学生商量好,如五次数据,最后结果是取平均数,还是取中间数,或是五取三,全班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培养学生以实验数据说话的意识。

7、力在哪里要让学生认识到凡是有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让学生对力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通过弹棋子知道力的大小要合理、方向要正、力的作用点要准。

重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力,有关的现象司空见惯,物体受到的这种拉向地面的力就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而产生的,但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因为重力是多方面构成的,吸引力并不就是重力,静止的物体也受到重力的影响,重力具有普遍性。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6.科学四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和《研究与实践》。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前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对当地岩石的种类进行考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2、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4、向其它学科融合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六、教学活动安排:

本学期,除了期中、期末和学校里组织的月考之外,还有县里在五月份进行的综合素质抽测,因此,在教学过过程中,自始至终把综合素质抽测的内容作为本学期的一个重点任务来抓。

七、课时安排

每课用一课时完成,每单元结束后,留出一课时复习,一课时考试。

科学四年级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第一单元“电”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7.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 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 标题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例如, 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 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 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 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 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 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 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 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 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 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 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 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8.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13 篇八

郭 海 龙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就我班来说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使学生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形成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五、教学措施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

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9.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九

徐文倩

一、指导思想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天气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进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示能力,一共21课,分四个部分:

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

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

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

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5、实施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6、注意通过实验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能力。

7、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验广泛合作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并且将实验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进度

一、旗杆和影子

1、我们又长大了 2课时

2、升旗台在哪里 1课时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1课时

4、旗杆的影子 1课时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课时

自由研究 1课时

二、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课时

7、观察一棵树 1课时

8、小动物的家 1课时

9、观察蚂蚁 2课时

10、更多的小动物 1课时 自由研究 1课时

三、明天的天气怎样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课时

12、追寻风的足迹 1课时

13、是谁制造了风 1课时

14、云的观测 1课时

15、下雨了 2课时

16、雨下得有多大 1课时

17、明天的天气怎样 1课时 自由研究 1课时

四、我们在校园里运动

18、运动前后 1课时

19、运动与呼吸 2课时 20、运动与心跳 1课时

10.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篇十

关键词:阅读,感悟,情境

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阅读, 阅读也就是“看”, 看报纸, 看杂志, 看书, 这些都是阅读, 要想更好地去阅读, 那就需要读者用心去阅读, 去看, 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经历, 才能让自身受益。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沿用传统的灌输的教学方法, 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传达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语文阅读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真正地理解文章, 这恰恰符合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宗旨。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学会如何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 要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自己通过自身的阅读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 对于学生自身的想法要给予重视, 不能一口否决, 要耐心地解释答案本身的问题所在, 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想法, 让学生可以真正地融入到阅读中, 用感情去阅读, 用心去思考, 真正地有所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纪正是叛逆的年纪, 同时也正是好奇的年纪, 要想让小学生认真地去阅读, 那就需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去提高阅读能力, 现在的学生接触阅读只是单纯地在语文课上, 仅仅局限于课本, 阅读面就会变得很窄, 阅读的数量也就会很少, 思维就会变得比较束缚, 这样不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提高自身的阅读感悟能力, 书读得多了, 思考得多了, 在课堂上就会自然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拼命地让学生学习做题, 这些行为都阻碍了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道路, 所以, 学校针对小学生现状, 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现有的策略, 除了正常的大纲教学以外还应该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程, 让学生读一些对自身有益的书籍, 学校的图书馆也要定期地对学生开放, 里面购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让学生平时可以进行阅读, 读后要组织学生写读后感, 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效率。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自发地去阅读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小学教师讲课方式大部分是把课文的理解内容写在板上然后让学生去抄写去死记硬背, 这样学生不仅不会独立思考还会觉得内容相当的枯燥乏味, 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反感, 所以,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趣性, 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在对课文讲解的时候, 要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不要一味地唱独角戏, 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幻灯片来讲解, 让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做到情景交融, 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采用场景模拟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文章转变为现实中的场景,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来演绎这个场景, 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中各个角色的真实感情,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评价, 激活课堂

语文是一个文雅的学科,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跟随着读者的思绪在写作中的世界里遨游, 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是一个相当愉快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 小学生正是一个活跃的年纪,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评价, 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夸奖,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从而激发自身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让其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活跃, 这种活跃的气氛也会带动其他学生的情绪, 从而让整个课堂显得很有活力, 让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快乐地思考。

三、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

阅读的目的也是为了写作,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除了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以外, 还应该培养其写作的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句子练起, 把自己阅读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在写作之前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写作, 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中, 充分利用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深入地进行思考, 在此期间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并且进行评价, 同时再提出下一部分要讲解的问题, 留给学生思考, 把自己思考的内容写下来, 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 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 每天观察一件事物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或者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写上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感悟、理解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从心里喜欢上阅读。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开展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运用适当的方法, 让阅读变成一种乐趣, 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使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满生机活力, 充满成长的气息, 要让学生学习到, 如何把一篇文章读出韵律、读出情感、读出内涵, 要让学生在读中学习, 在读中领悟, 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桂华.浅谈中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职业圈, 2007, (08) .

11.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四年级(2)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教学目标:

(一)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三)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一单元: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2.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二单元: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三单元: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5.观察霉菌的经历。四单元:

1.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2.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能在检测25种物体是否导电的活动中找到导体、绝缘体的特点;并且将感性的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自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认识。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教学措施:

1.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2.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植物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4.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教研教改: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创设各种条件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究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12.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篇十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

学校:响 水 小 学

年级: 四 年 级

姓名: 申 作 进

时间:2009年9月1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准备这样做:

一、合理组建实验小组

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书实验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计划把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四个人都有各个的职责,一个人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且重点管理组内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是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实验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教师每节课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二、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3、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学会使用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整个实验教学做好记录,写好总结,以便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难,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

5、教会学生收集实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与结果,丰富他们的实验。

三、合理评价

可让学生自评,再在小组内评,最后在班里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可发放小奖章。

四、实验要求:

13.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表 篇十三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其模式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同时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实践教学施行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发现自身潜在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关键所在[2]。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同阶段发展要求

2.1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对专业基础的认知, 了解相关知名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 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的兴趣,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2.2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提高阶段。在提高阶段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掌握和水平的提高有较高的要求, 在提高阶段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包括集成电路实验、光学基础阶段实验和信号与系统实验等。在此阶段的主要教学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 逐渐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不断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动力与兴趣。2.3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三阶段:实战训练阶段。实战训练阶段主要包括:微机电系统设计实训、软件设计仿真实训和光电系统设计实训等实验项目, 在实训中进行专业严格的实战训练, 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此阶段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较多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此阶段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的关键阶段, 对学生后面的生产实习阶段产生较大的影响。2.4实践教学体系的第四阶段:生产实习阶段。生产实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专业的综合实习等。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生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工作的基本素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3.1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 但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观念, 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教师不是权威地位, 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主体力量,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3.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在新模式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理念、方法和模式等, 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在资金上投入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资金, 在教师培训上,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和频次, 促使教师较快地适应和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较快的应用与教学实践中, 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教学能力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并且在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上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难题[3]。3.3针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师培养的对策。教师的专业培训对策主要有:每年学校派3-5名教师到著名的企业或者工程项目团队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较好的指导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能力;由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对年轻教师进行短期的教学实践培训, 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校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来激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也在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交流学习[4]。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考核,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也有利于专业教师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传统教学评价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 弊端是学生主要注重自身的实验基本数据获得以及实验报告填写, 但不重视实验过程以及数据获得的方式方法, 也会出现很多实验报告造假现象。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及动手实践表现、实验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实验仪器设备等掌握能力。建立的实践教学评级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来评价。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教师参加了多种实践活动, 对这些实践活动也要纳入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可以让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参与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 让教师可以在实践学习中发现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上存在的不足, 有利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改进,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上更快速洞悉学生存在的类似问题。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及时反馈给教师遇到的实践学习问题, 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不断的反馈给学生教学成果以及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信息, 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可以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项目背景下探析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考核方式等问题的探析, 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钟德仁, 国海, 宋常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0) :109-111.

[2]郭香敏, 刘宇.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职业技术, 2011. (9) :125.

[3]孙后环, 苏小平, 凌祥.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9) :60-61.

14.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教材编排特点。

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学习用品”、“课外活动”、“文艺汇演”四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共8课时,具体包括:认识土壤(1课时),种子发芽(1课时),向上长还是向下长(1课时),根朝哪边长(1课时),茎往哪边长(1课时),植物怎样喝水(1课时),自由研究单元测评(2课时)。

第二单元“学习用品”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1课时),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1课时),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1课时),各种各样的纸(1课时)。纸是怎样造出来的(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第三单元“课外活动”共8课时,具体包括:小个子能下能跷起大个子(1课时),玩气球(1课时),打篮球(1课时),小小降落伞(1课时),玩潜水艇(1课时),沉浮的秘密(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第四单元“文艺汇演”共8课时,具体包括:锣鼓声声息(1课时),声音的旅行(1课时),不同的声音(1课时),舞台灯光(1课时)。反射光(1课时),美丽的彩虹(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学生学情。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

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创新教学设计。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 学 内 容备注

第1-3周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第4-6周第二单元:学习用品

第7-10周第三单元:课外活动

15.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五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本事。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资料,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进取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我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并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异常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五、学生情景分析

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喜欢,并能以自我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本事,动手本事。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本事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进取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异常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确定,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资料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3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4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5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6国庆放假

7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本事

8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9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机动

10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1声音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3保护我们的听力;机动

14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15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16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机动

18复习

16.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四种方法 篇十六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语言,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1. 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的《四季的脚步》,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叮咚、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

2. 欣赏具体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象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3. 领悟丰富优美的意境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具有这样一些独特魅力:符合儿童心理,能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借助具体意象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9—140页中《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它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

4. 感受纯真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主情的艺术,“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爱的情感氛围之中。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触发儿童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儿童的睿智火花。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 2006, (4) .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 (小学教师版) , 2007, (1) .

上一篇: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下一篇:激励小学生读书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