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2024-09-20

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精选10篇)

1.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一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A.司马昭和王莽 C.司马睿和王导 B.司马炎和王维 D.司马睿和王猛

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 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 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①东晋 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 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 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 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 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 C.经济重心南移 B.政权分立 D.江南得到开发

★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使北方趋于平静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②推广选种、育种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③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④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史料解读】

(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百姓把鱼和稻米作为主食,以渔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不用买卖交换也能温饱……大都贫困无积蓄……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千金富贵之家。

——《汉书》选段译文

材料二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需求。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鄠(今陕西户县)杜(今陕西西安东杜陵)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鱼、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选段译文

【建言献策】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D 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东晋北伐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收复中原;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并未统一全国;至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3.B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4.A 5.C 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317年东晋建立。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①④③②。

6.A 东汉末年和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加上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7.D 根据材料“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可知这一现象是指我国古代北方人口的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原因是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选D项。

8.B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再加上江南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所以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9.D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不同:《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

(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2.小学一年级上册江南 篇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2)组织游戏。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

(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板书设计

江 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3.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 篇三

一、示范读激起学生兴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品味读悟情不到位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我感觉这节课我引导读的不到位,使学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没能达到使学生进入美得意境里。

三、想象读入境

4.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可”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田田”“东西南北”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莲花贴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诵读表现真精彩,每个人的坐姿都那么端正,声音又那么洪亮,老师要给你们竖大拇指了。为了奖励你们,我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荷花)

师: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

师:荷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莲”。拼读lian.离这么远都觉得它美,想不想走进看看?(课件展示:莲花

拼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叶子。

(课件展示:莲叶)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课件展示:莲子)

师:莲子很有营养价值。每年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去采莲。

介绍“采”字汉字演变。

师:老师把生字采下来,看你会认识吗?

识生字,点名读,齐读。

采莲去一个地方最合适了,那就是我国的江南。看地图介绍。每年夏天,池塘里长满莲花,江南的人们开着小船到池塘中间去采莲。那情境特别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下。

板书:江南,加拼音。

三、引入视频,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打开书58页,一起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边圈边读,左手指,右手圈。

生活中识字(图片介绍东西南北)

1、请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读3遍,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2、淘气的生字宝宝跑到黑板上了,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点名读,跟读。齐读)

3、和生字宝宝已经认识了,这回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名读,说理由)

师:我最喜欢这一句。(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配动画)

1、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你能夸夸这些莲叶吗?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作者是这样夸的。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夸莲叶。(说话练习:莲叶真

!)

5、老师也想学作者的样子来夸夸。范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你们也来夸夸。(生齐读)

师:我还喜欢一句,但是不告诉你们,你们看图来猜猜。

(课件:鱼戏水)

这么美得莲花,吸引好多小鱼来玩呢,我也迫不及待想当一条小鱼,我们来这水中玩吧。你们读,给我指引方向。

(贴画,贴字“东”西””南”北”)

小游戏,据诗句贴图.师: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心情真美。这是首汉乐府诗,古代人喜欢把这些诗唱着读出来。我们也试试,配乐起。(齐读)(男女生读)

师;听到咋们这么愉快地读,莲叶宝宝也跑来了,它说要挡着我们不让看字,看能不能读出来。(课件:配乐,遮挡读)

四、指导“可”字书写。

1、观察。2、注意笔顺。3、范写。4、学生练写。5、点评。6、生再写。

七、作业:回家把《江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南

西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诗,要求孩子熟读背诵。在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对形象性知识记忆深的学习特点,我利用图片、小视频和游戏的方式攻破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在看图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字“莲”“采”字的认识。视频《江南》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儿歌欣赏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题书写是对江南拼音的复习,也是在对生字识记的巩固。小游戏的使用是在玩的过程中渗透诗句内容的理解,也强化了对“东”“西”“南”“北”生字的识记。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利用视频、图片、配乐读、插图、游戏等,都是让他们获得直观性、形象性、个性化、活动化等最有价值的知识。在看似“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了快乐。过程中方式变换多样,不单调、生硬、枯燥,孩子还很感兴趣,轻松掌握了需要识记的生字。

二、自我评价

自认为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利用有意思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学会了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受激励的课堂上主动学习。

不足之处是部分地方环节过渡不自然。生字识记方法落实不完全到位。生字书写指导方法需要改进,要细致,也要高效。学生在学守规矩,都不敢踊跃回答问题。

5.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五

杜牧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 杜牧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4、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三、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四、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黄莺 绿叶红花 晴朗明丽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 春风 生机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楼台 烟雨中 朦胧迷离

6.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六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在我国长江以南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清清的河水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齐读课题)

3.“江南”的“江”就是指长江,它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多个省市。(出示长江图)

4.过去的人们是这样写“江”字的(出示“江”小篆),我们把它和现在的“江”作对比,你发现你了什么?

预设:“江”的左边以前是甲骨文的“水”。

5.原来在过去,“江”的左边是“水”,后来为了书写的方便,我们把它简化成了“三点水”,包含“三点水”这个偏旁的字基本都和水有关。江南也是个和水息息相关的地方,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尤其是到了夏天江南到处是莲花,有花有水(相机出示江南莲花美景),江南美得像一首诗!你们听!(播放范读音频,生认真听读)

二、初读古诗

1.这么美的诗,想不想自己读读看?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58页,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3.哪个小朋友能试着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相机正音)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读的真棒!诗中的几个生字宝宝都被吸引来了,让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吧(师指读生字,相机正音)。

6.“莲”宝宝最热情,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拆开看看(出示“草字头”)哇!“莲”送给我们一顶帽子,叫草字头,你们还在哪些字上看过这个草字头?

预设:花、草„„(相机板书)

7.所以,有“草字头”的字跟什么有关?(生:植物)

8.认识了生字宝宝,相信大家把诗读得更流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里,再来读一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

【学习第一句】

1.太棒了!这首诗里藏了一个魔法通道,你们动听的读书声打开了这个魔法通道,现在每句诗都能带我们去看江南风光啦!谁再来读一读第一句。(指名读)2.出示莲花池图,引导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莲花(荷花)粉红粉红的,有的开放了,有的才开了一半,有的还是个花骨朵。预设2:莲叶碧绿碧绿的,又大又圆„„

这里的莲叶能数的清吗?莲叶层层叠叠,一片挨着一片,感觉怎么样?(莲叶特别多,莲叶可真漂亮)诗人看到这满池的莲叶,心里的感觉和我们是一样的,于是他忍不住夸赞道:“莲叶何田田。”(师范读,再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用诗人的话夸一夸莲叶吧,齐读“莲叶何田田。”

4.画面过渡到采莲姑娘采莲,引导看图:她们是谁?来干什么?(采莲)请仔细观察图片,采莲采的是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采莲”其实是摘莲蓬,它们就藏在莲花的花瓣里,莲花谢了,一个个莲蓬就露出来了,成熟莲蓬会冒出一颗颗的莲子,你们吃过莲子吗?

莲子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所以江南人采莲蓬时总是乐呵呵的笑,心情特别愉快!(出示采莲人劳作时得样子)你们能感受到这份欢乐吗?指名读第一句。5.让我们带着笑容,一起来高兴地读读这句诗,齐读第一句。【学习第二、三句】

1.看到大家这么开心,小鱼也来凑热闹啦!(出示“鱼”的古文字)老师带来的鱼其实是古人写的“鱼”字,你能从中看出鱼的各个部位吗?(指名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演变成今天的“鱼”字,你还能找到鱼头、鱼身体和鱼尾巴吗? 2.指名读“鱼戏莲叶间。”

3.在这句诗中,小鱼在干什么呀?(小鱼在做游戏)它们在哪儿做游戏呢?(莲叶间)4.小鱼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呢!擦亮你们的眼睛,看看小鱼究竟藏在了哪片荷叶下。(课件播放动画)

5.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到处游,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如果你是这些小鱼,你的心情会怎样? 6.小鱼多么快乐,多么自在。谁来读一读? 7.江南水乡真美,我们把小诗连起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可”和“东”,比较观察: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 2.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的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7.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七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3月   日

班级: 四(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独坐敬亭山

一、 激趣导入

1、导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揭题: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学习点拔:

(1)出示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课堂检测: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想看两不厌,    孤独但乐观,坚定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点拔: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小组交流讨论

(2)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课堂检测: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色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七、共同达标: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了诗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八、我能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任选一)

九、学后反思:

《独坐敬亭山》:课上请学生自己悟诗意,学生在弄明白了单字意思之后,自己试着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学生们自己理解的诗句意思!但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体会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但中途深入体会,效果还不错!

《望洞庭》:本首古诗中比喻句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理解得比较不错,能感受到洞庭湖优美的秋月图。

《忆江南》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8.七年级上册作文 篇八

小学生生活结束了,我现在已升入了初中,见到了许多陌生的同学。你们如果想认识我,那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的名字叫陈玉鹏。你别看它听起来普通,意义可大了。鹏是鹏程万里,说明我的前途远大。

瘦是男孩们畏惧的事情,可我的身体偏偏就是瘦,所以过去有很多同学都叫我“小不点”其实我个子又小又矮,所以妈妈说我瘦得像根“黄瓜”。妈妈让我多吃饭,可我依然是每顿只吃一点点。我妈妈常说:“我还没有姥姥家的小猫咪吃得多呢?”我真后悔不听妈妈的话多吃饭,要不然能长这么矮吗?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不知为什么,调皮的我爱上了读书,不过那时读得都是一些故事书,似懂非懂。后来经过老师的教育,我把课外书的兴趣又转移到课本上,也逐渐爱上作文。

虽然我酷爱文字,却无文采,喜欢读书,却过目便忘。但我从未因此而放弃,因为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除此以外我还有许多爱好,比如喜欢交朋友。虽然缺点很多,却不乏幽默感。不管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里娱乐,我常用笑话来制造欢乐的气氛。

10岁那年,我学会了练毛笔字,一年后丢弃,只因无恒心,为此自愧而“无脸见老爸。”尔后,我发奋苦读,却不时因贪玩而影响成绩。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就拿攒钱来说吧,过年的压岁钱就有一百多块,加上平常的零花钱就有四十多块。好不容易攒到一百六十多块,就跑到商店买了一台MP3,剩下的钱肯定一花而光。

这就是我,你们想认识我吗?喜欢跟我交朋友吗?快来吧,我欢迎你。

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无比的精神粮食。语文让我回忆过去,语文让我们认识了解现在,语文让我们展望未来。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语文让我们了解自己。

语文,无处不在。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其实秋天,并不只是金色的,而是缤纷绚烂的。宝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朵云,天空就像沉淀在蓝色的透明度极高的湖水里,干干净净的。遥远而又狭窄的乡村小路蜿蜒盘旋在线条柔软的山坡旁。路旁的法国梧桐,暗黄色的枯叶差不多已经掉光了,一部分随着风回旋飘荡,但大多数都铺在小路上,与四周收割的景象形成一幅协调的画面。而语文,正渗透在这景象中。秋天的缤纷与绚丽,就好似诗歌的千变万化,虽然平常,但却不可失去,只有它装饰,才能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风而飘的枯叶就像小说。因为王蒙说过:“什么是散文?一个人在走路就是散文。什么是小说?一个人掉进河里就是小说。”可见小说的曲折与离奇。飘荡的落叶虽不足为奇,但这样一种安谧的情景里,也是很鲜明的对比。路边的野花野草就好像标点符号,无处不在。置身在青山绿水中,轻轻吸一口气,就会觉得心旷神怡。在闭上眼,静静倾听:周围有各种鸟的叫声,风的声音,树木“沙沙”的声音,河水“叮咚”的声音,还有……云的声音,山的声音,天的声音……让人好像忘记了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梦幻的世界里。那时,所有的山水、天空、云朵都会变成一篇篇诗歌、散文、小说……席卷而来。

从小到大,我总以为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特别是读了余秋雨老先生的《乡关何处》后。我便被他细腻抒情的文笔深深打动了,我想:这也许便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了吧!对于这个从小到大一成不变的概念,我深信不疑,可事实证明,我错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街上逛周围竟是一成不变的景物,若是平时,我是不愿看的。只因今天妈妈叫我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是否有语文,若有,她就服我。我不服气的走马观花,嘴里嘟哝着:“哪有什么嘛!一个两个平庸得很,即使有一个也比不上《乡关何处》等好文章嘛!找什么嘛……”蓦然,我停住了,在一间旅馆之前停住了。旅馆很平常,不平常的是招牌:“归乡”。再上前,才发现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日暮乡关何处是?归乡之人在此留。”我震惊了,震惊于这招牌中显示出来的文化底蕴。余秋雨先生的作文是高傲的,而这个小店的主人翻看某本有关语文的书有感而记而已。然而,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中透露出的温馨与亲切,使得众人前来观赏。四方归客兴许便是看到这句话,就有了留宿的感觉。对,这就是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它比粉墨登场的书中的语文更贴近生活。它的魅力,是书中的语文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开始用心重新扫视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无不散发着语文的芳香,我仿佛在一条写满经典语文的路上漫步,学到了从未学过的语文。

语文并不是文人墨客的玩物,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在你的面前,在你的后面,在左边,在右边。不要说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生活中语文就是书中语文的升华。

走过四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对不同季节的欣赏,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探索月球奥秘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我爱我家

家是什么?

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我的家也是这样一个和睦与温暖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也真想好好儿夸夸它。为啥?就为那别具一格的固定节目“新闻讨论30分”!

傍晚7:30分,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完“新闻联播”节目后,讨论大会正式开始了。从7:30到8:00我们都会针对新闻中播放的大事儿亮观点,摆看法,提建议。短短的30分钟里我们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因此,无论您谈“美伊战”还是“非典病”,我都能滔滔不绝的来上一段儿。现在,同学们都夸我是“新闻小灵通”呢!

光谈还不够,我还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出了“世界大事风云录”。把每天听到、看到的世界或国家的大事全都分门别类的记在“风云录”上。翻开扉页,“和平展望”、“环保之行”、“身边点滴”等板块一一映入眼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大事也许早已被人们渐渐忘却,可我家的“风云录”上却永远能留下这些事情的始末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现在,我家的“风云录”已经记了厚厚的一大本了,上面也不再仅仅是些文字,还有配套的图片,和我写的点评。瞧!这张图片上的白衣天使还扬着笑脸接受记者的采访呢!旁边的报道告诉我们:他叫何颖竹,是我市胸科医院在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勇士。为此,我满怀敬佩地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用你我的心/用你我的情/结成温暖的世界/结成人类的同心/有赤诚的心能让风住雨停/无畏的情能让尘埃荡尽/共同搀扶走过的这段路程/泥泞中写下爱和永恒

一周结束,我和爸爸妈妈还要举行一个“总结会”,把大家所记下的新闻做一个回顾,并分析小结出这些新闻的利与弊等等。然后我们会选出其中得意之作寄给报社的叔叔阿姨,肯请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细细想来,“新闻讨论30分”真好,它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平台,使我们全家都在进步,自觉地关心着家乡,关注着祖国,关注着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家也变的更加和睦幸福了。

感谢“新闻讨论30分”,感谢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家!

人类起源概说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

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

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

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

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直至1860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9.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 篇九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二.两种方式划分:1.海平面2.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四.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五.植物越密集,周围空气湿度越大

六.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八.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九.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十.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十一.生态系统:1.草原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3.淡水生态系统4.森林生态系统5.海洋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

十二.显微镜的构成: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目镜、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器、遮光器、反光镜、镜座

十三.植物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十四.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

十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十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十七.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十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3.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十九.人体器官:大脑,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等

二十.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二十一.分生组织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二十二.单细胞动物的结构:鞭毛、伸缩泡、表膜、眼点(感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二十三.草履虫的结构:胞肛、食物泡、口沟、纤毛、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表膜、收集管(伸缩泡)

二十四.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二十五.藻类植物:紫菜、鹿角菜、海带

二十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二十七.苔藓植物:葫芦藓

二十八.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二十九.蕨类植物:里白,肾蕨

三十.1.双子叶植物(菜豆种子):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种皮

2..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三十一.1.常见的裸子植物:苏铁、银杏、红豆杉

2.常见的被子植物:叶梓、毛白杨、桃

三十二.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生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三十三.根的结构: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三十四.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三十五.花的基本结构: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瓣、萼片、花托、花柄

三十六.1.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雄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三十七.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从获得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三十八.叶片的结构: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气孔

三十九.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四十.光合作用:

四十一.呼吸作用:

10.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上一篇:高职院校培训总结下一篇:《童年》读后感启发600字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