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2024-09-17

《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精选15篇)

1.《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一

《蜀道难》艺术手法分析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可将之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话式想象,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人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用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里,我们却能随着诗人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艰难。

五丁开山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用,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人为开辟蜀道而失去生命,为全诗增添一种朦胧之感。

引用六龙的神话是说,即使这样高行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高标之山,可见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诗中运用这一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高入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一类是写实式想象。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这种想象是从诗人主观角度出发,使用一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一唱三叹,同时又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比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人的回答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读者不禁要想:这样险的道路,人该怎样才能穿越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断冲击读者神经,把读者带入到无边的想象之中:波涛翻滚,黄鹤高飞,猿猱哀绝。

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其实,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诗中的夸张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数字式夸张。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和“万”形成巨大反差,对比中凸显剑阁的雄险,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作出铺垫。

另一类是形象式夸张。所谓形象式夸张,就是使用一些人们常见的事物(而非数字)从感觉上夸大(或夸小)对象,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蜀道难》中大量使用了这种方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意在说蜀道的难以穿越,比上青天还难,夸张得形象可感。“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鸟道”来说蜀道之窄小,用“黄鹤”“猿猱”来说蜀道的难以穿越,夸张处不着痕迹,咏读时又真切可感。

“扪参历井仰胁息”和“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有同工之妙。蜀道再高,也不可能“扪参历井”。“仰胁息”这一细节描写,则形象地夸大了蜀道之险:在穿越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白的夸张总是信手拈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天台一万八千丈”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无不脍炙人口。李白的夸张,使用的数字往往都很大,但却并不失真,这为李白的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李白的诗很多时候是将夸张和想象放在一起、融为一体来使用的,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其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想象与夸张的融合使用,起到了营造宏大气势、渲染神秘氛围的效果。读李白的诗,必须要深入体会其诗中的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味诗中深层的情感。

2.《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二

一、鲜明的对比手法

《 雪》 是鲁迅散文诗集《 野草》 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同时用词准确。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以对比的手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 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然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它“ 滋润美艳”,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 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 许多蜜蜂们忙碌”,江南的雪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塑雪罗汉。 可以说江南的雪“ 洁白”,“ 明艳”,“ 闪闪生光”, 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这些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也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这种美是暂时的,稍纵既逝,太阳一出来就慢慢消褪了,不长久。

相比之下, 朔方的雪,“ 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它既没有江南雪的“ 滋润美艳”,更无奇花异草相伴, 而是“, 在晴天之下, 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 ”它有着独立不羁,昂扬向上的性格。

这是何等苍凉悲壮的图景, 又是何等雄浑峻伟的奇葩! 这与 “ 江南的雪”相对照描写中,作者显然更醉心于“ 朔方的雪花”。 因此,文章中,着力从三度空间进行立体描绘, 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横扫千军, 锐不可当的气势: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 弥漫太空”的飞雪,“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 升腾”, “ 旋转”“, 灿烂地生光”,而且使整个“ 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寥寥数笔, 朔方飞雪撼天动地之力兀露,其势逼人,是作者“ 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情感的体现。

二、深刻的象征手法

文章中对两种雪景的描绘, 不只是突出各自的特点, 除对以 “ 江南雪”的“ 滋润美艳”反衬“ 朔方雪”的独立不羁,昂扬向上性格外, 正如鲁迅在《 自嘲》中提出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样,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 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 那里有许多美好的记忆, 如少年闰土神奇的生活世界(《 故乡》) ;同小伙伴一起夜吃罗汉豆的小船(《 社戏》) ;有无数故事,趣味无穷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 这些都具有一定诗情意蕴。那么,在《 雪》 中,作者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意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谁不热爱自己的故乡,谁不迷恋蜜蜂纷飞喧闹、 孩子们欢声笑语、 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 只是现实环境的恶劣所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作者对江南雪的描绘, 实际上是往昔青少年时代的象征。

要得到这种美好生活, 只有像“ 朔方雪”那样,“ 在纷飞之后, 却永远如粉、 如沙、 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在现实黑暗的岁月里艰苦卓绝的斗争,永葆战斗青春。“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 ”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也是人的精魂, 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 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 不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人生观的形象写照? 正如“ 孤独的雪,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朔雪的孤独,也反映出了作者“ 荷戟独傍徨”的身影的象征。

3.艺术手法中的表现手法 篇三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3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4.歌词自身的艺术手法 篇四

如果抛去歌词与它时代背景的联系,只看它自身的艺术手法,同样是大有文章。歌词从来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可能旋律更加深刻,但歌词明显更易懂,或许平常老百姓听不出旋律中的意义,但是有了歌词那么懂起来就容易多了。这就好比旋律是灵魂,而歌词是骨架,皮肉,我们第一眼看得清楚的,是皮肉。

押韵

我们首先来看看一首歌最为基本的手法,押韵。就像诗歌一样,只有读起来顺,才会流行。我国汉字的押韵主要以“十三辙”为参照,每个“辙”都包含着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韵母,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它们的“韵脚”都要遵循“辙”的原则。押韵是歌词写作的基本常识,现在的流行歌曲由于口语特性,押韵就不一定要求的那么演歌。当然,能够做到句句押韵,是最具韵律性的写法,但是也有不少歌词是大致押韵,或者中途换韵,甚至还有些作品是不太押韵的自由韵。

有些经典的歌词是整首歌押韵,这一般需要高超的技巧。比如大师林夕的歌词《至少还有你》,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皱纹

有了岁月的痕迹

直到肯定你是真的直到失去力气

为了你我愿意

动也不能动也要看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发线

有了白雪的痕迹

直到视线变得模糊

直到不能呼吸

让我们形影不离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

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而你在这里

就是生命的奇迹

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

就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

全歌以一起辙(普通话韵母(i、u、er、-i[如si、shi])例字:里、雨、耳、思)押韵,听起来,很是流畅,这就是经典!

也有些歌是部分押韵的,大致押韵时值一些发音相近,韵脚导致相同的字混合运用,如“ou”和“ong”、“i”和“ing”这些发音相近的韵母可以作为大致押韵来对待。从理论上来讲,大致押韵的韵律感较每句押韵要差一点,但是从口语角度上来看,大致押韵也不回影响作品的韵律性;从实际写作上看,大致押韵的写法运用起来更显得灵活。如李修安的《女人花(演唱:梅艳芳)》、张国祥的《情非得已(演唱:庾澄庆)》等均为此类作品。我有花一朵 种在我心中 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 我切切的等候 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 谁来真心寻芳丛 花开不多时啊 堪折直须折 女人如花花似梦 我有花一朵 长在我心中

真情真爱无人懂 遍地的野草 已占满了山坡 孤芳自赏最心痛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 别问我花儿是为谁红 爱过知情重 醉过知酒浓

花开花谢终是空 缘份不停留 像春风来又走 女人如花花似梦

该作品是以“ong”、“ou”、“eng”和“o”四个韵母为基础的相同“韵脚”的混合使用。

歌词中同样存在中途换韵的。中途换韵是指一首作品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辙,根据歌曲结构来看,一般的情况下,二段体和三段体歌词出现这种现象比较多(因为追求整体性,一段体相对较少换韵)第一段押一个辙,第二段换押另一个辙,甚至有第三段再换一辙的。如十一郎《囚鸟(演唱:彭羚)》、洪尧斌《心有独钟(演唱:陈晓东)》、许常德《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演唱:裘海正)》、姚若龙《最浪漫的事(演唱:赵咏华)》等均为此类作品。自由押韵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一种方式了,需要强大的文学功底。罗大佑的《追梦人(演唱:凤飞飞)》,可以说是自由韵中比较出色的。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 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

秋去春来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赋予含泪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修辞

罗大佑把歌词比作是“语言的花朵”,这歌词中的修辞是花朵上必不可少的一片花瓣。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和古代歌词有着相同之处,比如,他们都尽量将语言优美化。

举个例子,《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最成功的歌曲之一。歌词的清素淡雅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读罢歌词,不禁使人沉醉于词中的缠绵忧伤意境。“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古人写诗作赋讲究压韵,此段歌词语言典雅而不失活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押韵是创作歌词常用的重要修辞之一。结合整首歌,不难分析出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用国色天香的牡丹比喻初定妆容的心上人,并用含苞待放的牡丹来比喻她的娇羞的笑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像要烧制出绝世珍品的青花瓷要等待濛濛烟雨一般,我一直在等待着你,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而等待的结局呢?朦胧的月色“晕”开了这段思念的结局,运用了移就的修辞,在月色的晕染中,我们仿佛看到那如青花瓷一般雅丽脱俗的少女并未知道抒情主人公的情谊,自顾自地浅笑嫣然。在这首歌中,词作者还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将那自江南烟雨中美丽邂逅后的无尽相思抒发得淋漓尽致。除了这首歌,周杰伦的其他歌许多都运用多种手法,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蔓延”(《爱在西元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般,用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让我们感到思念的绵延无尽。“菊花残,满地伤”,“花落人断肠”(《菊花台》)用花残花落的凄凉景象来衬托出人物的心伤断肠。“下着雨,我躲在面具里,偷偷地在哭泣“(《小丑》),运用双关的修辞。面具既是小丑表演节目戴的道具或化的妆,又是暗指掩藏自己的真性情,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内心的一种伪装。“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双截棍》)“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运用引用的修辞,平添了歌词的厚重感。“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龙拳》)这极度的夸张,真是豪气干云霄。“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黄金甲》)运用顶真让我们感受到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势头锐不可当。

下面我为大家举一些歌词中常见的修辞:

1比拟: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来加以形容叙述的修辞法。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陈奕迅爱情转移中,回忆是捉不到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等虚假的背影消失于晴朗。将回忆转化为月光,化虚为实,十分形象生动。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一曲老男孩,用比喻将内心对岁月的感慨表达的淋漓尽致。

2类迭: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类迭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同一语词或语句,除了语调复沓的和谐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种意念,强调某种感情。例如《小小》中“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的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类字”,语意上强调童年的天真与童稚,加强青梅竹马这个意念。3譬喻: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比方说明或形容描写抽象的谈话主题。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被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如、像、好比、似、犹如”之类的连接词语。以《棋王》中“世事犹如棋盘”为例,“世事”为“喻体”,“犹如”为“喻词”,“棋盘”为“喻依”。同样的,《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羽为中国的茶圣,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叶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择选、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巨细靡遗、博大精深,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4夸张:语句中特别夸张铺陈,明显超过客观事实,以给人深刻印象。!《千年之恋》中“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来的牵挂,纠缠千秋万世,完完全全呼应了歌词名称。5,词类活用:《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意思是使轮廓、使谁变得苍老。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含藏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同样出现在《发如雪》中“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的“凄美”也是形容词转动词,意思是使离别蕴涵一种凄美的感伤。以“凄美了离别”取代“让离别更显凄美”,更具动感,而且越显露哀戚诗意。

6,引用:说到引用,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许嵩,这个曾经的网络歌手歌词是公认的唯美,正是因为他善用古诗古文。

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寒来袖间 谁为我 添两件,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一瓢江湖我沉浮,我寻你千百度 又一岁荣枯,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这是他的《千百度》中的歌词,引用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运用引用,能让诗歌更添古典气息,听起来也更让人享受。

7,,倒装:特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而这句话也使用了譬喻法;

8,对比:五月天的歌曲《听不到》:我的声音在笑 泪在飙 电话那头的你可知道

世界若是那麼大 为何我要忘记你 无处逃

我的声音在笑 泪在飙 电话那头的你可知道

世界若是 那麼小 为何我的真心 你听不到

这首歌将世界的大和小进行对比,既增强语气,又使人印象深刻。

9.设问:使用设问法,目的在于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平铺直叙的语气有所变化。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

回到教室座位前后 故意讨你温柔的骂 黑板上排列组合 你舍得解开吗 谁与谁坐他又爱著她 这是《那些年》中的歌词,这个片段中蕴含两个设问:舍得解开吗?;谁与谁坐。充分表现此人当时复杂的心情,对年少时的往事的深刻回忆。

表达方式

除了押韵与修辞这两种手法外,每首歌的叙述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也可以加强歌词的艺术效果。

1记叙描述,讲述一段故事:

那年十八,母校舞会 站着如喽罗

那时候我含泪发誓各位 必须看到我。

在世间,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爱中,工作中,受过的忽视太多 自尊已饱经跌堕 重视能治肚饿

末曾获得过便知我为何

《浮夸》作词者是以一种记叙的文字,纪念张国荣不愿与世俗同流,宁愿被人当做浮夸的洒脱。

许多歌其实都是以一个人的独白方式来写的,这样更易引起情感共鸣,情感表达也更让人理解。

“微笑在脸上让你看见,再说些祝福是否会更加明显,你手指在背后画着圈,让你深爱的他应该在圆心中间,如果他真的爱你,我会放手 你离去,可是为什么我,听见你哭泣,你让我忘掉所有过去,当作从来没爱过你,让我彻彻底底死心,不要再去想念你”silence的《放不下》中就是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其实,有些歌词是以叙述的口吻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看这些歌词不能只局限于词表面,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却大有文章。如许嵩的《毁人不倦》: 几片 来自松岛的枫叶

堆叠 魅惑血红的感觉

少年 从这里开始新的体验

最后 造了孽

一月 当半数生命终结

付钱 付到忏悔的境界

蜕变 洒下了一滩碎片

它毁人不倦

初夏的雨点 落得太敷衍

习惯了随随便便

被放任的夜 被放任的苟且 都怪它怂恿了拉链

初夏的雨点 落得太敷衍

习惯了不辞而别

激情已退却

她也不再呜咽

体谅了爱情的肤浅

原谅这时代的肤浅

几片 来自松岛的枫叶

解析:几片来自松岛的枫叶,堆叠,魅惑血红的感觉。(第一句就指出罪魁祸首,曰本色情演员松.岛.枫,这些碟堆叠在一起,是那种血红诱惑的感觉。)

少年从这里开始新的体验,最后造了孽。(因为看片子的原因,少年经不起诱惑,开始早恋,并偷食禁果,怀孕了。)

蜕变,洒下一滩碎片,它毁人不倦。(想象一下,从女孩蜕变成女人,那一滩碎片,毁人不倦,毁的是无辜的小生命。)

初夏的雨点,落得太敷衍,习惯了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对爱情不负责任。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吖)

原谅这时代的肤浅。(许嵩暗讽了这个时代悲哀的爱情观。)

这种歌词可以很好的针砭时弊,但歌词较为隐晦,不深究的话,很难发现端倪。

2抒情,抒发,表达一种感情, 这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了,可以说歌词就是为了抒情而生的 王力宏《大城小爱》就是很好的一首直接抒情的歌:

念的都是你全部都是你 小小的爱在那城里只为你倾心 让我大声的对你说 I’m Thinking Of You 那回城的票根你留做纪念 不必害怕面对离别

剪掉一丝头发让我放在胸前 走到那里都有你陪 相随

OH~~念的都是你全部都是你 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拉 那一种寸步不离的感觉

我知道就叫 做 缘另一个天堂,3,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牡丹江》: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

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

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

风铃摇晃清脆响江边的小村庄午睡般安祥

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脚步轻响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

这段描写是不是很有诗情画意?

4议论,对一件事发表感慨,浮夸这首歌中,也有议论成分:知我为何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个正常人够我富议论性么你当我是浮夸吧加几声嘘声也不怕我在场有闷场的话表演你看吗够歇斯底里吗以眼泪淋花吧一心只想你惊讶我旧时似未存在吗加重注码青筋也现形话我知现在存在吗凝视我别再只看天花。以议论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不屑

除了这些手法,其实还有许多,以上都为常见手法,每首歌的歌词都像一个世界,认真揣摩,总会有新奇发现

5.古诗常见艺术手法及示例 篇五

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

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 “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春雨》周邦彦)

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卢纶)

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8、【欲扬先抑】

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9、【欲抑先扬】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10、【以动写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1、【以静写动】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13、【以实写虚】

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

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

16、【巧用问答】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17、【巧用比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8、【巧用讽喻】

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19、【巧用借代】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谊。

20、【巧用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

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

22、【巧用拟人】

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

23、【巧用对比】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

24、【巧用白描】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25、【巧用典故】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

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纱行》贺铸)再如:如 “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

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28、【巧用互文】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白居易)

29、【巧用曲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30、【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33、【卒章显志】

如:“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

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

6.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篇六

一、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古典诗歌中, 直抒胸臆仅是独特的抒情方式, 而间接抒情却十分普遍, 手法也丰富多彩。

(一)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传统也是普遍采用的表现手法,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上片描绘了秋天典型的特征, 为抒情作好了环境的铺垫。并且, 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芳草无情”, 衬出人的有情, 景语的确是情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的景物包含作者悲怆、孤寂的心情, 整个的是寓情于景。古典诗歌是很擅长用景物传达思想感情, 创造出深邃感人的意境的。

(二) 托物言志, 寄情于物

托物言志, 也是古典诗歌抒情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 可以把诗人和事物相融合, 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这首咏蝉诗, 抓住了蝉的特点, 结合诗人的情思展开联想。诗中的蝉, 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借助咏蝉来抒发感情, 蝉的清高、诗人的清贫, 其实是不分彼此的, 诗人的遭际就能够形象而深切地表现出来。古人常借咏梅、咏柳等来表达自己的志趣。陆游笔下寂寞地开在驿外断桥边的梅, 正是诗人不幸遭遇和报国无门不得志的写照。李商隐的《柳》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借清秋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的柳, 自叹身世, 自伤迟暮, 写出了诗人的隐衷。

(三) 寓情于事, 借事抒怀

抒情诗是古典诗歌的主流, 而借助叙事来抒发感情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手段。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诗歌只用写家书一事, 特别是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 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刘禹锡的《阿娇怨》也是通过叙事抒情的典型事例。“望见葳蕤举翠华, 诚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信来, 言幸平阳公主家。”诗题中明明点出“怨”, 而全诗却异常平静地叙述被汉武帝疏远冷落的陈皇后阿娇, 盼望等待受宠幸而未受宠幸的一个生活细节, 含蓄地表达了阿娇的怨怅的恚愤。诗中写事, 把要抒发的感情蕴含其中, 跌宕多姿, 耐人寻味, 更可彰显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对比和衬托

对比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现象、际遇等放在一起, 形成鲜明的比照。对比有明显的, 也有暗示性的。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对比十分明显。而刘禹锡的《乌衣巷》, 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是明显的, 而昔日的繁华却是暗示性的, 要通过对比诗歌的意象的揣摩品味之后才能明白, 这种对比是隐蔽性的。对比又有纵比和横比, 前两例皆是今昔之比, 属纵比;而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不同对象之间的对比是横比,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 诗歌从大的角度可划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描绘了两个情景, 一是一家男女老少割麦和送饭送水, 一是抱着孩子的贫妇人在旁边拾麦穗。第二个层次,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艰辛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希望能起到讽喻的作用, 上升了诗歌的思想高度。

衬托也是把两种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 只是两者之间的性质既可以相反, 也可以相似, 并且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相同性质的一事物对另一事物进行烘托, 是正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此”是指天姥山, 是吟咏的对象。高大的天台山在天姥山面前显得矮小, 就突出了天姥山的雄奇崔嵬。正衬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古人说:“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与乐情, 一倍增其哀乐。”这是反衬的效果。反衬就是用事物的对立条件衬托事物, 常用的方式有以喜衬悲、以动衬静、以明衬暗、以闲衬忙、以丑衬美等。唐朝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中写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 而这些景色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 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深叹惋。以动衬静, 即所谓“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贾岛著名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这一“敲”字, 用清晰的声音衬托出李凝居所的幽寂。同样, 杜甫《漫成一首》绝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诗的前三句, 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却写动、写声, 似乎破了静谧之境, 然而给读者实际感受恰好相反, 以动破静, 愈见其静。以明衬暗的例子, 如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渲染的是秋天夜半月落之后幽暗静谧的环境, “江枫渔火”, 那星星点点几处明亮的渔火, 加重了夜的幽暗, 也加深了夜泊者的惆怅。

三、想象联想与虚实相生

想象和联想, 是表现诗人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 可以拓宽思路, 丰富内容, 弘扬题旨。虚与实从根本上说是选材与安排内容的精与全的问题, 表现思想要全面, 而选取素材却要精粹, 这样就需要留有空白。诗人在艺术上留有的空白, 则要读者通过想象去充实, 反复咀嚼, 可以味之无穷, 诗歌的技巧也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先说想象联想, 它可能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触发点, 诗人往往借助一定的传统意象, 引发情思, 这些意象, 或天地自然 (如月、雨、燕子、柳枝等) , 或歌台楼榭。张若虚望月, 联想到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望月, 想到的是“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而杜甫面对月夜, 则是另一番想象:“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诗人明明是自己思念亲人, 而偏偏说成是亲人望月思念自己, 还能描绘出妻子久久伫立的身影, 真是别出心裁, 手法奇特。月夜能引发诗人的创作欲望, 雨夜也能拨动诗人灵感的琴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感人至深的, 不就是借助想象手段的最后两句吗?

再说虚实。虚实相生是古典诗歌最能提升艺术境界的手法之一。这种手法用得好, 可以收到文精意全、以少胜多的效果。王建《雨过山村》绝句, 要表现农家生活的繁忙, 诗歌却只写妇姑相唤浴蚕, 那么忙从何来?只要通过思考推断, 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封建社会, 妇女是不常参加劳动的, 而此时连她们都这样忙了起来, 那么家中的男人 (父子) 还会清闲吗?他们或许已经早早地在田间劳作多时了。诗歌实写妇姑, 虚写父子, 全凭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 作品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 思想主旨才会更为深刻。

其实,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是源远流长的, 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时代。《邶风·静女》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诗歌写的是一青年男子与心爱少女约会和由约会不遇引起的回忆。诗歌中的人物有二:一是青年男子, 以叙事人的身份出现, 是实写。一是静女, 在男子的叙述回忆中交代, 是虚写。直接出现于画面上的人物是男子, 他由于没有见到意中人而“搔首踟蹰”, 其焦急之态, 可眼见, 可触摸, 生动传神, 呼之欲出, 这是实写的功效。而男子所钟爱的静女, 却“爱而不见”, 少女的倩影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作品使用虚笔, 好处至少有两方面:其一, 从静女隐身不现对男子的影响, 可以更突出少女的魅力, 让人更进一步感受她的美丽, 作品无需对少女的容貌加以细致的刻画, 从而省却了笔墨。其二, 可以留下悬念, 引发想象。静女为什么要“爱而不见”?是出于怕羞, 还是由于等待的焦急而生娇怨, 要善意惩罚一下这粗心的少男?是存心考验意中人的诚意, 还是俏皮的女郎要有意地制造一点波折, 增添一些情趣?总之, 无论是由于何种原因, 作品这样写, 表达得含蓄, 表现得美妙, 恐怕比一开场就让男女见面要精彩得多。诗歌巧设虚实, 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便于读者联想, 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情趣。

7.商品艺术包装的常用表现手法 篇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方便流通,人们一直在研究包装外观与结构的设计,力求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和美化,使包装造型、装贴、画面、色彩、商标、封签、吊牌等构成一个艺术整体。事实上,人们在包装过程中都有意或无意地涉足包装的新领域即艺术包装,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增强商品包装艺术性的主要途径

我们知道,商品的包装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包装装潢和包装造型设计在增强商品包装的艺术性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包装装潢设计

在提高包装设计的艺术性方面,包装装潢是主要手段,它可以从商品的形象化、色彩的冲击力、文字的号召力,到整体形态的和谐统一,造成巨大的感染力,激发顾客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许多包装设计人员,就视包装装潢等同于整个包装设计,这说明他们非常重视艺术包装。

包装装潢是商业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保护商品、美化商品、传达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为目的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装潢设计的品类或形式虽然很多,但作为实用艺术,其价值属性必然体现在实用的功利价值和艺术的审美价值两方面。实用的功利价值是装潢美术的基本价值,装潢的艺术价值并不表现为单纯的审美意义,而且具有实现实用价值,完成信息传达任务,完整地表达实用艺术的本质特征。

装潢设计是商品形象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体现商品价值的手段,为宣传和促销服务,体现出装潢本身强烈的使用目的,而决不是为装潢而装潢。但实用目的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购物大众消费心理和审美需要,因此,装潢设计往往成为最关键的一环。

在装潢画面上常用的有写实和抽象两种表现手法。写实即写实绘画或事物照片,其中彩照效果尤佳,能把有关包装内容的具体形象、颜色、质感如实放映,制作也较方便。在食品、轻工、纺织品中诸如高档化妆品、饮料、部分轻工品、药品等方面运用颇多。在内容上难以具体描绘的商品,通常采用抽象的表现方法,这种手法往往给人以高质量、现代化的印象。抽象的图案除给人以美感外,还留给人合乎逻辑的联想。如烧杯和量筒使人联想到化工产品,注射器联想到医药,音符联想到乐器等。写实和抽象手法的运用要依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

2.包装造型设计

包装作为一类物质产品实体,必须通过一定的材质、形态和结构体现出来,所谓包装造型,就是指各种包装的外观立体形态,

任何一种容器或其它工业产品,都首先需要体现为一定的具体形态——即造型而呈现出来,进而再考虑细部的具体构造与其他因素。所以说,造型是包装容器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前提。再则,包装造型必须体现自身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包装造型与商品的保护、消费与审美功能。优美的包装造型有利于强化包装的实用与方便功能,美化商品,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以至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同时,包装造型是包装装潢的载体,优美良好的包装造型为包装的视觉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包装造型设计的科学与否,还直接关系到包装生产制造加工工艺和经济成本等。

包装造型设计在考虑到艺术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包装造型的性能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包装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使用性。造型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包装体各部位的组成部分,其内部设计主要考虑能合理包装被包装物,外部设计主要考虑保护和储运的功能,同时还要结合装潢的要求来考虑。包装的造型设计应具有审美性、趣味性、宜人性、展示性、实用性等。

艺术包装常用表现手法

包装的艺术性是通过包装设计来体现的,归纳起来,包装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艺术包装的目的。

1.系列法

系列法是包装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实际上是在形态、品名、色彩、型体、材料、组合方式上对同一产品做出不同的包装处理,形成系列化状态,既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又可避免一种商品只有一种包装形态的单调局面,以满足顾客的审美心理需求。笔者在《系列化包装设计:个性越突出越有整体感》一文中对系列化包装的功能做了详细分析,本文不再赘述。

2.组合法

组合法不是着眼于商品和包装品本身,而是着眼于顾客的消费与使用方便。根据民族的风俗习惯或地域文化特色,将某些特定的产品相互组合在一起出售。常用的组合方式有:礼品组合、使用组合、心理组合、套装组合等。如文房四宝加印章印泥成套包装、旅行卫生袋、女性手提袋等。

3.仿生法

它是仿照生物的形象、结构、功能、色彩、材料、质地、效果来设计包装品,使包装品具有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性及相似性,从而给消费者以生命、活力、生机等感受,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施其购买行为。

4.仿古法

仿古法是表达复古、怀旧、思乡和民族化思潮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它是将一些古老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社会功利价值的事物,在包装品上再现出来,以引起人们对远古先祖的思念,3 li an.com,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逆反与批判心理。通常使用的手法有形象仿古、结构仿古、功能仿古、色彩仿古、形体仿古、材料仿古、质地仿古等。

5.简化法

简单就是一种美。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心理需求、生产工艺、运输方式、装卸手段、包装材料和技术的更新,人们有时刻意追求简洁明了,有视觉冲击力的包装。

6.逆反法

逆反法是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而采用的设计方法。它是对现行的或历史的包装品色彩、材料、质地、结构、形态、文字、图形、等内容进行否定,然后利用相对立的色彩、材料、质地、结构、形态、文字、图形等,使包装品具有新颖性和情感冲击力。

8.《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八

评委老师:

我是来自 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现在我可以开始了吗?

老师们,我假设这里有多媒体,课前播放“曲院风荷”的各样图片以及配音歌曲“荷塘月色”,与学生一起感受风景的秀美。铃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用时0.5——1分钟)A、视频引入

同学们,请听。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对,《荷塘月色》,伴随着轻盈的音乐,缓缓流淌的歌词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无比的享受。

同学们,再请看,画面中“风过荷叶”的景色也是那么的秀美、迷人,其实,这里也用了很多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5页。(板书:第二节 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

(用时1——2分钟)B、新课讲解

各位同学,有谁知道刚才视频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景吗?(加以引导,关键词:江南景区、荷花„„同学回答,师肯定)。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看到这里的美景后,曾这样写诗称赞。(手指)请看PPT。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一下诗人杨万里眼中的风荷美景,我们请语文课代表来朗颂一下这首小诗。

学生朗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表扬)。

这首诗表现的是西湖六月中旬的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九曲小桥,玲珑亭子,景美人更美„„这一切都在充分展现曲院风荷的独特魅力。

(用时1.5——2.5分钟)

到了现代,所谓的景观也越来越多,就比如说,我们身边就有四明湖、白水冲、丹山赤水等,这些景观,有的是自然的,有的经人工创造过,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景都有其共同的特点,请同学想一想回答:“什么叫景?”

生答:(有美感,可供人观赏„„)

师点评归纳: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对,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能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作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我们称之为“景”。

这就是“景”的概念。(板书:

一、景的含义

1、概念:„„)(边板书边读边讲)

(用时2——3分钟)

下面我们来讲讲景的外延。(板书:

2、外延)

我们知道,景是有大有小的,大如江河湖海、崇山峻岭,比如说西湖、庐山、黄山、青藏高原„„小如某庭院角隅的竹石小景。

这说明景是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任何景都包括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等多种内容。(板书:象、状、气、色、趣、意)

特别是我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景的建设,多为“集景式园林”,著名的有西湖十景、避暑山庄72景等。

下面我们就从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这六个方面为切入口,来捕捉一下西湖十景的灵魂。

(用时1.5——2分钟)

这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桃红柳绿,而地点在哪?对,苏堤上,这说明苏堤春晓最美的观景季节就是春天,所以取名苏堤春晓。

那曲院风荷呢?(边放边讲,依次展示西湖十景图片,与学生共同欣赏十景的同时,一起提炼园林的“灵魂”)(用时1分钟)

园林有了灵魂就有了思想,一般园林景观的主题能集中具体地反映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请看PPT。(板书:

4、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比如西湖上这一纵一横的绵延长堤,清澈的湖水,平远的西山,这既是西湖风景特点的高度表达,又是游人游憩欣赏的好去处。

(用时1分钟)

理解了景的含义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再来重点学习造景常用的十大艺术手法。(板书:

二、十大造景手法)第一种是主景与配景(板书:

1、主景与配景)在电影里,都会有主配角之分,其实在造景中也有主景和配景的手法。怎样处理好主配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六张PPT图片,思考回答:设计师通过什么方法使图片里的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

生答,师重述:是的,要使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突出主景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主景升高或降低法、轴线对称法、托云拱月法、构图重心法和园中之园法等。(板书:突出主景)

(用时1.5——2分钟)

我们知道,园林都是立体的,存在着空间关系,即层次与景深(板书:

2、层次与景深)。层次一般分为前、中(主景)、后三个大层次,(板书:前、中(主景)、后)有了层次就会有景深,那么怎样来处理好前、中、后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2张图,思考回答。

生答,一般中景为主景,缺乏前景或后景时要添加景,来增加景深。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可以不要前后的层次。师评介(说得很好)。(用时1.5——2分钟)

再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请问:这个寺在园中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不在)

同学们,这就是另一种造景手法:借景。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屏景。(板书:

3、借景与屏景)

图中展示的是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的景象。《园冶》中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介绍《园冶》及作者,解释这句话。)借景的类型除了远借外,还有邻借(近借)、仰借、俯借以及应时而借,共5种,(请同学们看图,和学生一起感受各类借景的风采)。

(用时2——3分钟)

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三种方法,还有7种常见的园林造景手法,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学来掌握它,请同学们分小组默读和讨论PPT上显示的4个问题,到时请各小组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加分。(出示问题:①分景和隔景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②夹景和框景的效果有哪些?③分析透景、漏景有什么区别?④点景和题景的作用有哪些?)

生答,师小结。①分而不离,有道可通;隔而不断,景断意连。②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③景前无当为透,有当为漏。④点景:使景物有了焦点和凝聚中心,增加趣味;题景:有丰富内容、增加诗意、点出主题、宣传装饰和导游作用。(一边小结一边在PPT图片中放映文字)

下面我将依次播放16张彩图,请各小组成员抢答,把它们放入相对应的十种造景手法中去,并说明理由,回答正确而有道理的小组加分。

生抢答,师评介。C、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欣赏许多园林美景,从中理解了景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然后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造景手法——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进一步通过自学了解了七中造景手法——对景与抑景、分景与隔景、夹景与框景、透景与漏景、点景与题景、引景与导景、实景与虚景。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而且学到了不少造景手法,为以后能更好地参观风景点,甚至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大家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表现优秀,老师恭喜你们也感谢你们!

D、作业布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请大家把课本翻到最后彩图部分,看彩图一(a)中的四张风景画,分析每幅图采用的造景手法有哪些?并简要说明理由。明天早自修后上交。

9.《我的空中楼阁》的艺术手法 篇九

一.比喻艺术的独到运用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如果令景物能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往往其中都要伴随着一些艺术手法。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 作者李乐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修饰景物, 以达到景物传神的目的。这里选取两例作分析: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里作者化用了古句“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作者把山中的“小屋”比作“眉梢的痣”, 把高山和小屋巧妙地连缀在一起。这是一种比喻创新的格式。它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小比喻句, 但如果分别单独使用, 修辞效果就会黯然失色, 然而组合在一起, 就会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使我们即刻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面容, 被比喻的重点小屋, 其形体的玲珑和位置的妥贴也表现得格外真切生动。

“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活的色彩,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 一点情调。”

这是一个博喻。本体和喻体都不是单纯的事物, 而分别是一种情境。此句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写出了山的恢弘阔达。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 作者用了两种在整体上极其不相似, 而在神韵上极其相似的情境, 来比喻“山上有了小屋”的景致, 使原本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 令读者由此延伸出天空的遐想。形象地表现了“小屋的出现, 点破了山的寂寞, 增加了风景的内容”这一妙处。

二.参照手法的恰当运用

文章以其写景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显现出一种古今参照, 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 但又有所差异的情感纠葛。

作者的小屋远离城市的喧嚣, 在山的怀抱中, 树的掩隐之下, 花的簇拥中。这里的领土是有限的, 但是领空却是无限的, 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 光线是明亮的, 山路是快乐幸福的。夜间的小屋是静谧的, 作者在这里白天享受着快乐幸福, 晚上则品味着人生那份难得的宁静。这样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 热爱自然, 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也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一个人生追求。

其实, 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作者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作者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美。这样的环境还可以使作者远离官场, 洁身自好。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就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浓郁的乡土味道、质朴的劳动气息展示着人性的淳厚, 在这里, 作者忘记了名利, 忘记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一颗抑郁已久的心终于浸润在快乐里。

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更多的时候把自然当做疗伤避难之所, 隐居中带有几分消极意味。而本文作者则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选择的生活。这种古今参照, 渗透在字里行间, 让读者获得了历史感与崇高感。综

参考文献

[1].董一菲.《回首来时路关于<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思考》载《语文教学通讯》2004.11

[2].黄西平.《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我的空中楼阁>的景物描写》载《中学语文》2005.05

10.《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十

教师课堂幽默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

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 教 师: 向新强 时 间: 2013年3月

教师课堂幽默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

遵义航天小学 向新强

[内容摘要]教师幽默语言的表现手法视机而行,并无定法。积极地发现和捕捉喜剧因素,巧妙地运用智慧自然生成的幽默性语言,既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又使学生在欢愉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幽默 风趣诙谐 捕捉喜剧 表现手法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师幽默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在一瞬间闪现出光彩夺目的教学艺术的火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会心一笑中提高教学效果,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那么,教育教学中,哪些表现手法可以带来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呢?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尝试及相关案例试举几法。

一、适当自嘲。

所谓自嘲,就是在适当的场合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某一缺陷并进行自我嘲讽,以求达到一种轻松、诙谐、逗乐的效果。

有一天,我大惊,教务处居然派我去代一节音乐课。对音乐,我可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但教务员再三说明,实在派不出老师,让我上自习课都行。当我走进教室,全班学生惊讶状,一是新面孔,二是语文教师。见此情景,我也故作惊讶状:“难道同学们怀疑我的音乐素养?请稍安勿躁。听老师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后再作结论,好吗?”于是全体学生期盼着,洗耳恭听。“二十年前,我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的那栋摇摇欲坠的木楼里当语文老师,但正如今天一样也被派去代音乐课。在课堂上,当我首先示范性地演唱《采蘑菇的小姑娘》结束后,从窗外传来奇异的声音:‘我们终于找到知音了!我们终于找到知音了!’我定睛一看,在窗外山坡上的油桐树上,有一大群黝黑乌鸦兴奋极了。”此时,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又是鼓掌,又是跺脚。

教师在使用“自嘲” 幽默时,应该淡化甚至完全消除俯视性的精神“优越感”,而使幽默风趣在共同存在的“同构”关系中完成。就是说,教师既可以幽默“对方,”也可以幽默“自己”,以此创造一个和谐的“幽默同构体”。

二、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

根据具体情节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故意进行夸饰比拟等,言不副实地表达而诱发学生想象,使其在想象中感受和体验愉悦。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对此,我们教师首先是要通过察言观色分析原因,然后有技巧地调整其注意力恢复到正常状态。此时,教师迅速、机智的找到切入点,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将起到理想的效果。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解一篇课文的 写作特色,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学生的目光投向讲台旁边的窗外。不一会儿,同桌、前后桌等好大一部分同学的目光也投向同一方向,我立即向窗外一看,一群麻雀正站在窗外的遮阳板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室内。我迅速作出反映: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啊!于是,我略思片刻,极其亲切而又深情地对着那群麻雀说道:“亲爱的小麻雀们,我们的古人‘凿壁偷光’,没想到你们现在居然‘依法炮制’学会了‘隔窗偷师’!不过我还是感到万分欣慰,一是向老师的讲课能引起你们全神贯注,二是你们、我们,共同打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与动物的和谐!”当我转身走上讲台时,同学们的笑声渐渐消失了,注意力恢复到了最佳状态。此意外情节的发生,既避免了直白式枯燥无味的批评而巧妙地调整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由由此及彼、由言至乐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荒诞思维。

荒诞,原本是形容违反逻辑规则的一个术语。在现代的神学、哲学和艺术领域中,该术语已经获得了广泛而多样的含义,表达传统价值观念难以满足人们精神和感情方面的需求。现代用法中指明显地悖于情理,不真实、不合理、不合逻辑、不可理喻,以此产生“荒诞”的美学效果。

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上班,可途中遇到塞车。当我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学生齐声大叫:“老师迟到!老师迟到!”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给学生作了如下解释:“同学们,老师错了,对不起你们!但老师我得说明迟到的原因。我上班途中遇到塞车,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通不了车。正好头顶上有一架飞机向学校方向飞行,于是我急中生智一个轻功上了飞机。不知是哪一个缺德鬼点了飞机的穴位,飞机停在空中不动了。我心急如焚,打开了机舱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透过云层发现有一列火车开往学校。不容多想,我纵身一跳,准确无误地落到一个空位上。可是列车员告诉我,火车轮胎漏气了。真倒霉!我只得下车跑步来到学校,但讨厌的铃声还是没有等我。违纪一次,我认了!”我的语言虽然是荒诞,但触发了同学们的一系列的思考,在思考中顿感老师语言的“愚蠢”而大笑特笑,开心的一节课也由此开始了。

教师运用荒诞思维所表达的幽默语言,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根底和对“荒诞事物”的熟悉,使学生在感悟那超常出格的极端现象所表现出的愚蠢、难以置信等诱发可笑的效果。

四、语义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教师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在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喜欢趴在桌子上听课或写作业。这种姿势既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又不利于学生的课堂投入,并且往往还会被周公“俘虏”,同时还严重影响教师情绪及发挥,可以说是百弊无一利。对此情形,我曾经的应对方法:“同学们,敬请特别关注——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答对者给予重奖!”学生听此立即精神抖擞、跃跃欲试抢夺“重奖”。“在我国大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著名的人物给我们后人的影响特别大,请问是谁?”结果学生抓耳挠腮,无以应答。我便弓着腰趴在讲桌学起刘镛讽刺的语气说道:“罪该万死的和伸,看到你得到报应我刘镛好难过啊!”有学生立即一边大笑一边答道:“宰相刘罗锅!”“同 学们,你们挺崇拜我刘罗锅人‘才’出众,是吗?我可是丑陋的曲线美身材——如煮熟的吓啊!”然后学生向我要求兑现“重奖”,我迅速在黑板上写道:“重奖‘刘罗锅之才’,严惩‘刘罗锅之材’!”此情节中,“才”与“材”因谐音而双关,可谓一箭双雕,融养成习惯教育与幽默风趣语言为一体,更可喜的是趴在课桌上的现象渐渐“灰飞烟灭”了。

五、顺势而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情,巧妙地借用教材文本灵活地运用含蓄精练、诙谐有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地“顺势而发”(即借题发挥),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及感染力,其效果既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又能给学生创造寓教于乐、意味深长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母鸡》(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文中作者描写母鸡的讨厌之处:“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时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学生将该句子有感情地齐读完毕后,我便抓住时机以气愤的语气说道:“要是当时我向老师在场,非把这只母鸡抓到家禽法庭请求白鹅法官判它犯故意伤害罪不可,关入黑笼七七四十九天,并赔偿被伤害母鸡误工损失双黄蛋八八六十四个,精神损失费九九八十一家禽元!”且边说边将“故意伤害罪”、“黑笼”、“双黄蛋”、“ 家禽元”四个词快速地书写在黑板上。随即,一片清脆的笑声溢满了整个课堂,并有学生高呼“活该!活该!”

六、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指在说话的有关人员中,其中一个人利用对方话语之中的句子或词汇,加以改造,把自己的意思塞进对方句子或词汇框架中,达到钝化攻击、缓和气氛的一种幽默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是简单而又复杂的思想碰撞。简单,是因为学生“童言无忌”;复杂,是因为教师要把握怎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移花接木,就是教师睿智地抓住“无忌”的“童言”返还于学生,不过学生所收到并非“原物”,却是“去伪存真”的“精品”。那是2005年的一天,教室里一片“歌声嘹亮”。我细听,发现那是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首成人歌曲。我立即走进教室,言之:“同学们,刚才你们的歌声是漂亮的!但此歌曲并不适合你们小学生演唱,因为歌词的内容会使你们未老先衰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和伤失远大的理想。”一学生立即反驳道:“老师,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歌曲呢!”我故作愚钝而问:“只要是流行就好?”学生自感理由充分:“不好怎么会流行呢?”“那么,2003年春天最流行什么?——流行‘非典’!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吧,全世界的人们谈‘典’色变,难道那也好?”瞬间,同学们会心一笑,更无反驳之词。

用思想碰撞思想,在碰撞中是否闪现的美丽火花,学生的思想是否有所升华,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现艺术。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幽默语言的表现手法是视机而行,并无定法,上述案例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如“自相矛盾”、“偷换概念”、“曲解原意”、“正话反说”、“自吹自擂”、、“制造悬念”、“转移话题”、“答非所问”、“声东击西”等诸多方法举不胜举,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能用眼睛、耳朵去感受,用心去体会和创造。那些以幽默风格见长的主持人受 到了大家的欢迎,像崔永元幽默中的平民感,窦文涛幽默中的自由度,李咏幽默中的煽动性,刘仪伟幽默中的椒盐味,都给观众留下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和值得回味的画面。有位哲人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就是一位“节目主持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现和捕捉喜剧因素,巧妙地运用智慧自然生成的幽默性语言,既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又使学生在欢愉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荒诞派戏剧》/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尹祥智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12 [3]《课堂教学艺术》/孙菊如等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通讯地址:

邮编:563002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遵义航天小学

姓名:向新强

11.《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十一

读完《观刈麦》全诗,为诗人在封建时代就能如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能如此深切的同情而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叹。

《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观刈麦》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被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赏析:诗的开篇交代了时间和环境。“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程度。

诗句通过一个贫妇人的描写,从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贫苦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在《观刈麦》里,白居易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

这首诗在遣词用字上也很见功力。诗的开头两句,用“闲月”和“倍忙”相对,既暗示农民一年到头没闲月,又突出强调五月是一年中最忙的。又用“覆陇黄”三个字简括出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用一个“蒸”和一个“灼”,把天气炎热的程度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接着“不知”、“但惜”四字把农民顾不上炎热和疲劳,忙于收割的迫切心情表达得很充分。“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寥寥几笔就把贫妇人的痛苦生活勾勒出来。用贫妇人的一句笑话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既指出拾遗麦的原因,同时又是对沉重赋税的血泪控诉;而“输税尽”三个字,又把统治阶级用沉重的赋税压榨百姓,揭露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通俗易懂,韵律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也使得这首诗广泛长久流传。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和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 夏天的诗——《观刈麦》

★ 观刈麦mp3

★ 观刈麦翻译

★ 观刈麦 白居易

★ 白居易观刈麦古诗

★ 观刈麦课文教案

★ 《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 观刈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木兰诗》说课稿

12.《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十二

白描原属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之一, 亦称“白画”, 后用来指称写作技法, 是“用朴素、洗练的笔法, 勾勒对象的特征” (《现代文章写作教程》)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将其归纳为“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

鲁迅先生对白描手法的娴熟运用已成共识, 如《祝福》对祥林嫂外貌的刻画:“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阿Q正传》中关于阿Q的肖像描写:“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 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因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鲁迅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小说文本已成为教师进行白描手法讲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而教师结合文本, 对白描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更是引导学生解读作品的要津。下文我们将对《孔乙己》中的白描手法进行系统分析, 以期给读者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点启示。

《孔乙己》中白描手法运用比较典型的有两处, 一在孔乙己开始出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一则处于小说收尾, 也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

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 下面垫一个蒲包, 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两处白描的使用位置不同, 其作用内涵也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研究。作者选择在孔乙己出场时对其进行简笔刻画, 对后文孔乙己形象的塑造具有总括和提示意义。这次白描只有三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是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总体概括。根据文本我们知道, “站着喝酒”的多数是“短衣帮”, 这属于旧社会比较底层的阶层。而“长衣衫”则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要酒要菜, 慢慢地坐喝。”这是与短衣帮相区别的另一个阶层。问题在于孔乙己虽然着“长衣衫”, 但又只能“站着喝”, 陷入身份认同危机, 因此孔乙己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群落, 是一个“多余人”, 这也暗示了其悲剧性命运。第二句言明孔乙己的身材“很高大”, 暗示出这个人本可以和“短衣帮”一起通过自己的力气挣得一口饭吃, 虽然穷困却能获得一份人的尊严和价值。脸色“清白”, 显示出孔乙己的健康状况。常有“伤痕”为后文孔乙己常常挨打暗下伏笔, 表现了孔乙己生活的境遇。最为传神的是作者在描绘孔乙己的胡子时用了“一部”, 这表现出孔乙己“花白胡子”的蓬乱和无序, 也显示出其境遇的衰落。这次白描的最后一句是:“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作者将显示人物身份与地位的“长衫”与“脏”“破”“十多年没有补”“没有洗”等状态相互并置, 映照出孔乙己独特的身份意义, 以及尴尬的生存境况。后文孔乙己所有的行动、语言以及遭遇都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可以说,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出场的肖像的白描是具有摄魂夺目的作用的。

小说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仍采用白描, 再次对其进行艺术性的简笔勾勒:“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 下面垫一个蒲包, 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我们可以看到, 孔乙己的脸色已经由“青白”变为“黑而瘦”, 生活的极度困顿和心理的极度摧残, 已将孔乙己折磨得“不成样子”, 而这样的生活甚至对于孔乙己已经是煎熬。由于被人“打了大半夜, 再打折了腿。”原有的“高大身材”已不复存在, 只能“盘着两腿”, 长衫也已换为“破”夹袄, 其读书人的身份已经完全被解除, 陷入混乱之中, 可见其身心受到了严重创伤。用来垫身体的“蒲包”也是“挂”在肩上, 这显示着孔乙己的身体和心理均处在死亡边缘, 也预示着孔乙己———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悲剧命运。

通过对两次白描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次重在确立孔乙己的身份、地位, 也显示孔乙己与众不同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后一次则是强化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结局。写作位置不同, 意义相异又不断深化, 一个沦落、潦倒、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了。“要言不烦, 重点勾勒, 突出特征, 独成画面, 奇中有趣。” (《现代文章写作教程》) 是白描的写作关键, 《孔乙己》中的白描手法运用, 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同时呈现出简洁、含蓄的美学价值。

13.《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篇十三

艺术手法(或称写作手法)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对艺术手法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题型一:从修辞手法角度设题 例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答题指津: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其表达效果的评价鉴赏能力。例1审读题干要明确三点:一是答题“角度”是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二是答题“区域”指“文章画线段落”;三是答题“方法”要求结合文本的语境进行“赏析”。答题分三层:何种手法、如何运用、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备考需知:常考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⑴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⑵比拟: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展现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⑶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⑷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提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⑸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⑹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

⑺设问:明知故问,答在问中。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问还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⑻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特征,突显主旨,发人深思的作用。

⑼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含蓄深刻,富有启发性;语言精练,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⑽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味,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⑾反复:能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⑿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两相比较主要是突显其异。

题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设题 例

2、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题指津: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表达方式相关知识的区辨及其作用的评价鉴赏能力。散文中的描写往往借景抒情,主旨、情感在景人相通处。

答题示例:自然环境有秀美,宁静的特征。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备考需知:散文中常见表达方式及表达作用 ⑴叙述: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吸引兴趣;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⑵描写:人物描写中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细节描写准确传神,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场面描写渲染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⑶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事含蓄。

⑷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往往为了突显观点,增加文章的深刻性。

⑸说明:有利于把人、事、物的特点、过程展示给读者。

题型三: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

3、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2006年重庆卷第18题)答题指津: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表现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其表达效果的评价鉴赏能力。回答此类题首先要厘清“表现手法”包涵了哪些概念(我个人认为表现手法包括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熟知其表达作用。其次区辨文段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示例: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表现手法,将自己“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与自己对村落精神的遗忘作对比,讽谕自己和当下社会对村落真正意义的淡忘,深化了主题。

备考需知:散文中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 ⑴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两物相比突出其异;⑵类比是两物相比突出其同;⑶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⑷衬托(映衬)的作用是以偏衬正显其正,以次衬主显其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主旨,分正衬与反衬;⑸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和情感变化与好恶;⑹用典的作用是以少胜多,丰富文章意蕴,扩大读者联想和想像的空间;⑺铺叙能逐层深入地渲染意境、抒发情感;⑻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更好地描摹物象和情思;⑼白描的作用是用笔简练传神地描摹人物言语笑貌和景物特征;⑽点面结合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⑾虚实相生作用是巧于寓意,善于寄托,意在言外,尽现含蓄之美;⑿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⒀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⒁联想扩大文章容量,在相似相反相关事物中抒情明理;⒂以小见大作用见微知著表现人、事、理;⒃借题发挥不拘泥于原事原物,生发联想,以人以事以物寓理;⒄借古讽今是含蓄讽咏当今人事,言古意今;⒅人称运用上,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第一、二人称都是站在抒情主体的角度进行表达,物我一体,抒情散文大都采用这种方式以强化情感表达。

题型四:从选材剪材角度设题

4、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06年江苏卷第15题)

答题指津:任何材料的选择、运用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主旨、观点的。例题文章的主旨是为了揭示“牛鹭图”蕴涵的美,选材剪材都是服务于这一主旨。此类题型注意把握各种材料的运用在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等。

答题示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备考需知:散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相关内容的剪材选材为达到其抒情、明理的表达效果。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写人叙事散文:因人叙事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写物散文:移物就情,托物抒怀,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主旨在物与理相通处。

题型五:从语言角度设题

5、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指津: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句式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等。

答题示例:本文语言风格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书虫”的修养和性格。

备考需知:鉴赏语言类角度及作用

1、练字方面:简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叠字运用使诗文富有音乐美,形象生动地描摹物性和情思,加强感情的渲染等。

2、语言风格: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完美融合;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不加雕饰,浅显平白;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深刻精微;清新雅致:语言优美,平实质朴;形象生动:用语贴切、淡而有味等。

3、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鲜明生动,形象而贴切,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特征或主旨,强调感情,使文章气势充畅,主要有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4、表达方式:散文大多考查两方面:⑴描写技法上: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人物形象上的行动、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⑵抒情方式上: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抒情等)。

5、句式方面:骈偶句式两两相对,句式整齐匀称,音韵上抑扬顿挫;整散结合句,于整齐中富于变化,使语言流畅有气势;长句便于描摹物态,抒发情感;短句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增加文章的节奏感。

题型六:从行文结构角度设题

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答题指津:例6是考查散文的行文结构特点。考查作品在开头结尾的策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的技巧及表达效果。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结构特点,常以时间、空间、思想感情、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物、某个人为线索。答题时要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答题示例:先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接着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最后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备考需知:

1、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⑴开头部分作用: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⑵中间内容作用: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层层铺垫,巧埋伏笔;⑶结尾部分作用:扣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卒章显志等。

2、情节安排上:铺垫有交代、暗示作用;伏笔是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构思精巧指不落窠臼,颇具匠心。

14.视觉传达艺术表现手法 篇十四

对称,往往能表达深邃的哲理。当观赏者在看到一幅不平衡的构图的时候,就会自动的类比在自己身体之内经验到一种不平衡,当然人的均衡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思维习惯,风俗习惯,文化修养,个人需求等。

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我们在欣赏一些作品的时候也会是这样的心理感受,一张有些对称但是没有完全对称的画面中的元素,我们会不自觉的将其看作或是感受到是对称的。

“如果一个艺术家创造一件艺术品的主要意图,就是获取平衡和和谐的形式关系,而不顾及究竟这种平衡要传达什么意义,他就会陷入无目的的形式游戏之中。”从设计作品来看,有些并非是能直接看出来是均衡的画面,但是通过元素内容和意义上的运用,在假定的中心线或支点的两侧形象不同但是量感等同,也许看似不均衡的画面实则饱含更深刻的视觉感受。

虚实与疏密

国画论上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计白当黑的用法可以使画面形成虚实关系,形成视觉美感。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将独特的留白应用到平面设计当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艺术体现和正确把握,可以引导视线的流动,突出主题,形成虚实对比,加强画面元素的节奏感,而且一定的空白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联想,营造一种意境,同时还可以简化设计。

疏密是元素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聚散的体现,很多元素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压力和紧迫感,当元素散布于画面中就是一种轻松,散漫的体现。当然只有疏没有密,或者只有密没有疏是不会体现出这种形式魅力的,关键的是疏密结合,使画面充满吸引观众眼球的亮丽点。

节奏与韵律

画面的构成是否完美,往往取决于画面元素能不能引起视觉的流动的舒畅,相等的大小,相同的方向,相应的色彩,相同的明度或质感(肌理)都是能被看作是一体的动态趋势,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元素在运用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类似的部分有被看作一体趋势的特点,把握好类似元素位置的分离,这样人的视觉就会不自觉的将不同位置的但具有相同特点的元素连接起来,形成视觉的流动。

韵律是节奏的升华和提高。节奏具有规律性的重复并体现出统一来,而韵律具有起伏回旋、疏密有致、抑扬顿挫并能体现出变化来。节奏与韵律重要的是变化,不管是在大小、方向、色彩等相同的情况下位置的变化,还是各个元素的疏密虚实和重叠等变化相互作用,形成画面元素的节奏与韵律引起观赏者的视觉流动,带来乐趣。

对比与统一

对比可以产生清晰明朗的视觉效果,使主题更加突出,但是对比也要有一定的统一。要在对比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比。中国的太极图就有十分明显的对比因素,但是又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对比能够产生生动、活泼、鲜明的个性,统一又能产生和谐稳定柔和的品质。

平面设计以图像来传达思维和想法,要求设计师是在组织视觉信息和知识性信息的时候,同时具备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技巧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言传的。虽然有很多实践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效果也很好,但是能够保证所有的设计都圆满成功的万能法则的存在,却是微乎其微。

激情和感染力往往是是让设计作品与众不同的关键要素。没有激情的设计只是机械地游说,而缺乏共鸣的设计则会让设计师失去把每个人的思想连接起来的能力。所以在运用一定的平面设计原理进行设计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内容和思想,要使设计作品充满激情和感染力,充满震撼心灵的魅力。

15.艺术手法在服装橱窗展示中的应用 篇十五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艺术手法在服装橱窗展示中的应用。现今服装品牌的定位相对比较的模糊, 品牌日趋相同, 而基于艺术手法在服装橱窗展示中的应用,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消费水平。本文是从服装橱窗设计的现状出发, 分析服装橱窗设计的具体步骤, 进而解释如何艺术手法在服装橱窗展示的应用。

一、国内外服装橱窗陈列设计现状

根据最新的一项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在人类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 有83%信息来源于视觉, 听觉占11%, 其他占6%, 这包括嗅觉、味觉以及触觉。世界顶端的服装品牌的橱窗, 一般是利用独特的构思, 时尚的元素以及色彩冲击力等, 能够瞬间吸引顾客的眼球, 促进销售水平。

服装橱窗展示, 由于展示效果直观, 以及电视媒体和其他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使得服装橱窗展示成为服装营销学中不可替代的营销方法。现今欧美的服装橱窗设计, 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法国和意大利国家的服装橱窗设计, 追求的是创新以及鲜艳色彩的陈列形式, 能够给人轻松, 自然的状态。英国和美国主要是强调新事物的陈列形式, 一般具有平面设计的风格。与欧美相比, 国内的橱窗设计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创意差, 主题表现不明确, 整体协调性缺乏, 搭配技巧也比较落后。

二、基于艺术手法的服装橱窗设计

服装橱窗展示, 由于展示效果直观, 以及电视媒体和其他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使得服装橱窗展示成为服装营销学中不可替代的营销方法。一个好的服装橱窗既能展示出该服装品牌的文化特色, 以及风格特点, 还可以促进店铺的销售, 提高销售水平。然而在现今的服装橱窗设计展示中, 能够吸引顾客眼球的往往是那些, 立意新颖, 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才能瞬间吸引顾客眼球, 提高服装竞争力。好的服装橱窗设计主要是取决于设计师能否以敏锐的触角以及独特的商业眼光去突破平凡, 设计好的服装橱窗设计。同时还要设计出独特的橱窗陈列, 主要是依赖于顾客的需求以及服装的品牌定位。进行服装橱窗设计具体原则及步骤如下:

1.首先是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确定好品牌的定位以及消费者的定位。品牌定位与消费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2可知, 销售产品的水平主要依赖于个人需求、个人体验以及文化。而这些主要是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视觉营销即服装橱窗设计的展示, 这本质上说是品牌定位。

2.分析各种信息, 进而获得现今的时尚趋势。这些时尚趋势的主题主要有质地、格调、款式和色彩等等。

3.在服装橱窗设计中, 一定要保持风格和设计元素相统一, 一定要分清主次。明确这次之后, 便可进出橱窗的设计。设计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4.服装橱窗在陈列的时候, 一定要紧扣当下服装品牌的营销方案。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 以真实的, 符合实际的方式吸引顾客的眼球, 提高销售水平。

三、基于艺术手法在橱窗展示中的应用

艺术手法在橱窗展示中的应用, 也就是说服装橱窗设计的表现手法。服装橱窗设计的表现手法可分为六种:直接式、场景式、夸张式、虚幻式、广告式、系列式。下面具体介绍各种表现形式。

直接式的表现手法是指利用展示的技巧, 通过对商品的折或者拉或者是堆等形式, 也可以利用模特直接展示商品的一些特性, 包括款式、质感、色彩搭配等等进行服装橱窗展示。当然一定要注意商品的搭配以及商品的展示方位等等, 在展示时应着重突出商品的突出的特点。

场景式的表现手法是指, 假定某一场景, 设定一些情节、人物等。让消费者置于这一特点场景中, 产生种种的联想, 唤起心灵的共鸣, 刺激消费的欲望。

夸张式的表现手法是指对服装的某一特点进行放大, 然后让消费者想象, 唤起消费者的好奇心理, 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当然这种表现手法一定不能循规蹈矩, 一定要利用一些新颖独特的手段, 达到视觉上的刺激。

虚幻式的表现手法是通过丰富的想象, 利用神话或者是虚构的童话故事, 设置成一种超现实的橱窗展示形式, 通过这样打动消费者, 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产生购买欲望, 提高消费能力。

广告式的服装橱窗陈列形式, 利用顾客在心理上的弱点, 通过一些精美的文字和精美的设计, 来展现服装品牌的特色和风格, 进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广告式的服装橱窗设计展示, 虽然传统, 但因其优势所在, 因而依然是橱窗中应该研究的课题。广告式的服装橱窗设计一定要具有冲击力的语言和视觉特色, 还有一些标新立异的主体广告语, 进而加强主题的表现, 唤起顾客的兴趣, 提高消费水平。

系列式的服装橱窗展示, 作为一种常见的服装橱窗陈列形式, 既能引起延续也加强视觉形象的作用。这种表现手法是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或道具形态色彩的某种一致性来达到系列效果。系列化的特点是:加深消费者对商品或品牌的印象, 获得好的宣传效果, 对扩大销售, 树立名牌, 刺激购买欲, 增强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服装橱窗的展示结合艺术手法, 不仅可以营造出一幅艺术品和空间气氛, 同时也是商业促销的一个有力手段。服装橱窗设计者必须针对服装品牌定位和围绕服装品牌终端销售的概念, 讲究功能性的特点, 对其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使商家在服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艺术手法的服装橱窗设计, 可以展示出良好的视觉效应, 能激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和欲望, 是未来服装橱窗发展的方向。我国的服装橱窗设计相对比较落后, 抓住此种机遇, 我国服装行业可以在未来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现今, 随着国内外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服装橱窗展示成为商家首要考虑的因素。服装橱窗展示是服装艺术与服装营销的综合体。具有促进店铺的销售, 传播服装品牌的文化的优势。而基于艺术手法的服装橱窗设计, 更加的人性化, 更能贴近生活, 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因而也越来越受欢迎。基于此, 本文重点研究艺术手法在服装橱窗展示中的应用。

关键词:艺术手法,橱窗,服装橱窗展示

参考文献

[1]林梅, 牟夏.橱窗展示的视觉效应[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 (5) :613-616.

[2]王晓林.橱窗展示的空间营造[J].装饰, 2004, (5) :76-82.

上一篇:乡工会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课程内容改革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