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语语法知识

2024-11-13

初二英语语法知识(精选17篇)

1.初二英语语法知识 篇一

语法:学习形容词比较级。

本单元的短语和知识点:

1.play+the +乐器 play the drums打鼓 比较play +球类 play basketball打篮球

both…and…两者都(后面的动词用复数形式) Both Tom and Jim are students.

3.be good at+名词代词V ing:擅长,在某方面做得好

7.be like:像… The books are like friends.书像朋友。

8.make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交朋友 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

9.be different from与…不同 My brother is different from me.我弟弟与我不一样。

10.help sb 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常与help sb with sth(在某方面帮助某人)互换 He often helps me (to) learn English.他经常帮助我学习英语。= 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他经常在英语方面帮助我。

help (to) do sth:帮助做某事He often helps( to)cook at home.他经常在家帮助做饭。

13.be good with sb:与某人相处很好 14.information (n.消息,信息)不可数名词

2.初二英语语法知识 篇二

1. 要让学生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是为更好地记忆语法点做好铺垫。在上课前, 教师要精心备课, 参照资料, 对照课文内容, 列出本单元的大纲和所要掌握的语法点, 哪些是难点重点, 哪些是容易的点, 哪些是新的语法点, 哪些是以前学生学习过的。把这些全部列出来, 然后再逐课归纳讲解。这样每节课教师给学生呈现的语法点就不同, 难点和易点分配好来讲解, 学生也易于接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每节课的语法点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或屏幕上, 用彩色粉笔做备注, 用各种线形或标点进行重点强调。这样学生们会非常清晰明了地知道需要掌握本课的哪些语法点, 然后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便于课后记忆。教师再附上例子, 逐词逐句强调, 多举例子, 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然后让学生们大声地读、说, 当堂能掌握的当堂掌握, 这样学生们对当堂的语法点也就记忆深刻, 不再那么容易忘记了。

2. 要课前考查。

在每节课上课前, 教师要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等方式来考查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节课的语法点。不管学生们答得是对是错, 教师都要加以讲解或纠正, 而且让学生们集体重复几遍来加以巩固。如记忆由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时, 我们学的口诀是:一般情况加th, 一二三变化特殊记;八去t, 九去e, ve要用f替;遇上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遇上整十, 把y变为ie再加th。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 再在黑板上列举单词变化, 让学生们抢答。这样既复习了序数词的变化, 又考查了学生们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前考查, 教师也就清楚了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上节课的语法点, 是否记忆得牢固, 最终争取能够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

3. 要随时温故而知新。

课堂上, 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遇到学过的语法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去回顾;遇到新的语法点, 教师就指导学生自己找出来, 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 标注出哪些是新点, 哪些是学过的点, 让学生们分重难点、容易点两种类型去记忆。这样既学习了新的语法点, 又复习了旧的, 再附加例子来练习, 慢慢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长此下去, 学生们运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肯定能够牢固地记忆所学的语法点, 至少不会很快忘记, 考试做题也就不会出错太多了。

4. 要巧妙布置课后作业。

对于课后作业, 教师要精心设计, 分层次去布置, 主要以当天所学的语法点为主, 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题型, 让基础好的学生做难一点的, 基础差些的做简单一点的,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句型转换题等形式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学语法点进行练习巩固。通过讲解、练习、考查、巩固等形式, 我相信久而久之, 学生们会慢慢记住所学过的各个年级的语法点知识, 就算一时忘记了, 课堂上当老师或同学们提及时, 也会有印象, 会瞬间记起来的。这样, 记忆语法点就不再成为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学生们也就不再惧怕英语课堂, 不再厌学、逃学了。

5. 要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游戏, 也是帮助学生们牢固记忆语法点的方法和途径, 如:教师可以给出固定词组、情景、时态、语态、句子结构, 让学生们设计对话, 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表演。或是规定学生在家里每天必须说出十个不同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结构, 教师定时跟家长联系, 设计反馈表让家长填写, 让家长配合监督和管理, 通过与家长的联系配合, 来掌握学生们是如何记忆语法点的、记忆的程度如何, 从而更加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还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们轮流说出一个词组、时态、语态或者句子结构, 哪个组说得越多越快越准确, 哪个组就获胜, 对获胜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大家也就愿意主动去记忆、去学习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每上完四课, 教师可以进行考试, 然后让学生同桌互改试卷, 当堂公布成绩, 进行小组评比, 给出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哪些掌握了, 哪些没有, 对于没有掌握的及时进行补救, 课后多记多背, 争取下次考试时或者老师提问时能够答对。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监督体系, 相信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一定会得到提升, 也会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更加活跃, 使学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初二英语语法知识 篇三

一、下面是我本人对英语语法知识教学的几点认识

认识一,明确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适当地传授学生必要的语法知识。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听、说、读、写起促进作用。俗话说得好,词汇是珍珠,语法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绳子。两者完美组合才能展现美丽的珍珠项链;而我认为词汇是楼房的砖块,语法是楼房的钢筋与水泥。

认识二,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的,在语法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

我们教学语法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英语的运用能力,而不是要他们去做语法研究,所以,对初学者讲解语法时,没用必要讲解语法的系统性,而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先讲授那些最基本,最实用的语法项目,解决那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七、八年级时,让学生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主要人称与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有形式的变化;了解表示事件、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到了九年级就要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如:理解和掌握6种基本时态的用法;语态;复合句;构词法;句子种类,更进一步掌握动词的用法;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等语法知识。

认识三,明确我们是在教学生学英语语言,而不是教他们相关的英语知识

要在运用中,实践中讲解语法知识,孤立的讲解语法只能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掌握。

认识四,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加以适当的精炼的讲解和分析

为了学生更好地练习,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讲多练,在大量的练习中检查教学成果,落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二、下面是我的英语语法知识教学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想方设法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

比如我们在教学名词的单复数时,首先在学生学会单数的表达之后,马上出示很多个物体的时候怎么说呢?于是就出现了名词之后加“s”或者“es”的形式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比如我们在讲授现在进行事时态、过去进行时态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人物,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不用教师讲解很多,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两种时态用法。

策略二,在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教学语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大量的具体现象中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在讲解动词的用法时,学生归纳出哪些动词后面必须跟动词的ing形式,哪些可以跟带“to”的动词不等式,哪些动词主动语态“to”省略,被动语态“to”回来,哪些名词后加后缀变形容词,比如rain .wind .clound .snowd等后加y变为相应的形容词。

策略三,句型和情景对话的方式教学语法

句型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子,是语言的结构模式。初中教材中的句型和语法出现形式都是首次出现——再次出现——在阅读中理解应用,所以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很适合学生反复操练达到对语法的掌握。

策略四,通过背诵相关的语句来学习语法

比如背诵歌词、谚语、故事等来学习语法。在学现在完成时时,我让学生唱“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学生很容易就记住现在完成时态的结构了;记定语从句时我让学生记住“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记enough 的位置时,我给学生说我们每天需要“enough food”我们做事时要做得或者表现得“well enough or good enough”学生很容易就记住enough的位置了。教学中我们可以想出很多的方法来教学生记语法,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找适合自己的学语法的方法,效果一定会比枯燥乏味的讲解好得多!

4.初一初二英语重点语法总结 篇四

结构:主语+动词原形/动词现三单形式 +宾语

I like apples 我喜欢苹果 He likes apples 他喜欢苹果

标志词:everyday 每天,usually 通常,always 一直,sometimes 有时,often经常

动词现三单变化的规则:

一般+s ,例如:play---plays

以sh,ch,x,s 结尾加es,例如;wash—washes ,fix---fixes,pass---passes,catch---catches

以辅音+y 结尾,去掉y + ies,例如:study ---studies

2,一般过去时:过去经常或者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

结构:动词过去式+宾语

标志词:yesterday(昨天),last+时间(上一个。。),just now (刚才),ago(以前)

I played football yesterday 我昨天踢足球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一般+ed, play –played

以辅音字母+y结尾,去掉 y 为ied, study—studied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双鞋最后一个辅音字母节加ed(三明治结尾),stop—stopped

以不发音的e结尾 +d ,move—moved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表格:

3,现在进行时: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者状态

结构:Be(am,is ,are)+动词ing(现在分词)

标志词:now(现在),at the moment(此刻),at once (立刻),right away(立刻)

He is reading ,now 他现在正在阅读

现在分词(动词ing)的变化规则

一般+ing,play—playing

以不发音e 结尾,去掉e +ing, ride---riding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三明治结尾),双鞋最后一个辅音字母+ing, stop—stopping

以ie结尾,改为y+ing,例如:lie—lying ,die—dying,tie—tying,

一般将来时:将要发生的动作或者状态

结构: will/ shall(第一人称疑问句)+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标志词:tomorrow 明天,next +时间(下一个。。。),in +时间段(在。。。之后),following +时间(接下来的。。。)

I will go to school tomorrow 我将要明天去上学

Shall I go to school tomorrow 我明天将要去上学?

Shall we go shopping tomorrow ?我们明天将要去购物?

I a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next week 我下周将要去踢足球

5,过去进行时:过去某时,某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者状态

结构:Be(were,was)+动词ing(动词现在分词)

标志词:at that moment 在那个时刻, at seven yesterday evening 昨天晚上七点(过去某个时刻),

He was reading books at that moment 在那个时刻,他正在读书

现在完成时: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结构:have /has +动词过去分词

标志词: already 已经(肯定句),yet,还没有(否定句,疑问句),never从不,ever曾经,for +时间段,完成时 +since +过去时,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work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

过去我分词的常规变化和过去式是一样的。

7,过去完成时:过去的过去发生的动作,对过去发生的影响

结构:had +动词过去分词

标志词:by the time 在。。。之前,其他的标志词和现在完成时一样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car had gone 在我到达那里之前,小汽车已经离开了

8,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对将来的打算

结构:would +动词原形,were+宾语

例如:I would help you, if I were (过去将来时里,没有was形式,因为是一个比拟,猜测)a rich man。如果我是一个有钱人,我会帮助你的

If I had done it ,I would be successful 如果我已经做到了,我将会成功

9,被动语态:Be +done (动词过去分词)

一般现在时:am/is/are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is played

一般过去时:was/were+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was played

一般将来时: will be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will be played

Be going to be done (动词过去分词),It is going to be played

现在进行时:Be(am/is/are)+being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is being played

过去进行时:Be(was/were)+being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was being played

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has been played

过去完成时:had been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had been played

过去将来时: would be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would be played

情态动词:情态动词 +be +done(动词过去分词) It can be played

宾语从句:从句在复合句中做宾语,(连接词通常在动词后面),

I know that you are right 我知道你是对的

I don’t know if you are right 我不知道你是否是正确的

I want to know where I can find the bookstore 我想要知道我在哪里能找到书店

I want to know when I can go to school 我想要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去上学

I don’t know which one is yours 我不知道哪一个是你的

I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我想要知道它是什么

I want to know who he is我想要知道他是谁

He didn’t know the earth is round 他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事实真理,时态要用一般现在时)

I wanted to know how you got it 我想要知道你是如何得到它的。

,11,情态动词的用法

Must he do it ?他必须做? Yes, he must 是的,他必须,No,he needn’t 不,他不需要,=No,he doesn’t have to

Maybe (句首),may be (句中)也许

Maybe you are right 也许你是对的。 You may be right 你也许是对的

May I hug him ?我能拥抱他么?Yes ,he can 是的,他能,No,he can’t 不,他不能

Could you give me a pen =Can you give me a pen ?你能给我一支钢笔么?

Imight(may的过去式)help you 我有可能帮助你

,12,定语从句:从句在复合句中充当定语

连接词:人用(who),whom(宾语),(连接词替代从句中的内容),

物用which(主语和宾语),that用在人和物,宾语全部要省略

不定代词和最高级在修饰先行词时,必须用that

Whose 用在定语时,后面是名词,地点出现介词+名词(介宾结构)要用where

时间出现介词+名词(介宾结构)要用when

I see a man who is tall 我看见一个高高的男人

I see a man whom /that(省略) you are talking with 我看见一个和你聊天的男人

I see a table that /which is clean我看见一张干净的桌子。

I see a table which/that(省略) you are cleaning 我看见一张你在清扫的桌子

I know a school which/that(省略) you visited last year 我知道一个你去年拜访过的学校

You visited the school

主谓宾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have to do is reading 你不得不做得唯一一件事情就是阅读

The best man that is tall can speak English 那个高高的男人能说英语

I know a school where you studied 我知道一个你学习过的学校

=I know a school in which you studied

You studied in the school

主语谓语(状语,介词加名词,介宾结构)

I know a day when we met =I know a day on which we met 我知道我们相遇的一天

We met on the day

主语谓语(状语,介词加名词,介宾结构)

13,动词不定式:

It is good to speak English 说英语是很好的

(主语)

My work is to help you我的工作就是去帮助你

(表语)

I want to help you我想要帮助你

(宾语)

I ask you to read books 我叫你去阅读书籍

(补语)

I have something to eat我有一些吃的东西

(定语)

,14,动名词

Reading is good for us阅读对我们是很好的

(主语)

My work is reading,now我的工作现在就是阅读书籍

(表语)

I stop watching TV我停止观看电视

(宾语)

It is an exciting movie 它是一部令人兴奋的电影

5.初二英语语法知识 篇五

复合不定代词

由some,any,no,every加上-body,-one,-thing构成的不定代词,叫做复合不定代词。

1)复合不定代词有

a) somebody 某人 someone某人

something某物,某事

b) anybody 任何人 anyone 任何人

anything任何事物

c) nobody 无一人no one无一人

nothing [5nQWiN]无一物

d)everybody,everyone每人,大家,人人

everything每一个事物,一切

2)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

a)复合不定代词只相当于名词,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如:

Everything is made of elements.任何东西都是元素构成的。(作主语)

I have got nothing to say.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作宾语)

something和anything的区别与some和any的.区别一样,前者一般用于肯定句,后者一般用于否定句、疑问句或条件状语从句中。如:

Have you anything to say about this question? -No, I havent anything to say. (或I have nothing to say.)(或Yes,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讲吗?--我没有什么话要讲。(我有话要说。)

6.英语语法知识详解 篇六

Shall we meet again tonight? 咱们今晚要不要再碰碰头?

Shall they wait for you? 要不要他们等你?

2. 在陈述句中表示说话者的允诺、告诫、威胁、命令、规定、必然性等,主要用于第二、三人称。如:

You shall suffer for this. 你会为此事吃苦头的。(表威胁)

That day shall come.那一天一定会来。(表必然性)

You shall hear everything directly you come. 你一来就可听到所有情况了。(表允诺)

注:用于第一人称,则表示决心。如:

7.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语法知识 篇七

一、了解造字法, 减少学生错别字。

如今老师经常摇头慨叹学生错别字连篇, 一再强调学生仍然改正不过来。如果我们根据汉字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 运用语法中形声字的知识,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 教给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 纠正错别字, 效果会好得多。比如, “粱”和“梁”, 学生常会互相混淆取代, 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粱”与“米”有关, 因为高粱可以作为一种粮食, 让我们食用;而“梁”与“木”有关, 因为我们造房子用的大梁, 通常是用木头做成的, 所以“梁”字下面是“木”。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 巧教, 巧记,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 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掌握更多的类似字。

二、掌握语法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如今的中学生极度缺乏语法知识, 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语感的培养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在阅读中表现为不能捕捉到主要的信息, 读不懂题, 不能用恰当的句子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成这类题, 仅凭借语感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运用语法知识。如果是复杂的单句, 就得让学生学会抓住复杂句子主干, 理清“枝叶”, 弄清各种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修饰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 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这就需要给学生一点如何抓句子主干和如何分析句子的知识。比如:把下列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 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懂得抓句子主干, 就能概括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在法国揭幕”这一新闻主要信息。

如果是复句, 就得教会学生分析复句关系。如竺可桢写的《哥白尼》一段开头句子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 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 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如果知道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也就把握住了本段后面几句话所写的主要内容了:哥白尼学的地动学说开辟了各门科学的新时代, 从而就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了。可见, 阅读中少不了语法知识。

三、学习语法知识, 提升写作能力。

适当结合课文, 讲授语法知识, 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对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学生作文病句尤其多, 这固然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 但我认为深厚的语言积累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就是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 (语法) , 这才是能使学生创造优美精练语言的根本。由于淡化语法, 学生作文中诸如生造词语、词语随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的病句随处可见。这就致使一些原本应该生动感人的文章却难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常见的病句类型如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在习作中也是常见的。

比如: (1) 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 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2)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学生只有懂得语法知识, 才能更容易判断出句 (1) “对、通过、在”等, 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 句子没有了主语。 (应删去“通过”或“使”) (2)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 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去掉, 紧缩出主干, 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 再检查局部, 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修改这类病句, 不是单凭“语感”就能完成的, 必须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

另外, 好的作文文采横溢, 而适当运用具有对称美的句子, 整篇文章整句、散句错落有致, 读来才有一种韵律之美。能造出这种美的句子也离不开语法知识, 记得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用学过的课文题目, 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梦江南, 上联夸父逐日。如果学生不懂得词性、短语知识就容易出错。这类简单的对句都不会, 我们也就很难想象作文中的很流畅的对偶排比句的出现了。可见, 语法知识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

四、懂得汉语语法, 有助于外语学习, 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从学生的后续发展来看, 高中语文考语法、英语考语法, 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基础, 怎么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强化语法教学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当前国际上各国激烈竞争的时代, 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必将促进外语学习, 也必将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近些年, 在“淡化语法”论影响下, 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 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

淡化语法教学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走向社会。现在很多的高中生在读初中时用的语文课本涉及到语法知识的较少, 导致他们在升入高中后, 语文老师还得给他们补讲与语法知识有关的内容。高中学习本来压力就大, 而本应在初中就学习的语法知识拖到高中才开始, 不但影响了他们语文学科 (以及其他学科) 的学习, 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 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 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 是不宜“删”, 不宜“淡化”的。其实初中的语文课本的编者也并非要刻意淡化语法知识, 而是要把适宜的语法知识置于适宜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8.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实例研究 篇八

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包括五个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语法,分别为词的分类(十二个类别)、短语的结构(仅列出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五种基本结构)、单句的成分(只列出传统的六大成分)、复句的类型(列出七种类型,并且仅限于二重复句);第五部分是修辞,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常用的容易判定的修辞格。很显然,课程标准把语法修辞知识控制在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识范围之内。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词的大致分类情况、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单句的格局以及复句的有关常识,使他们能够具有分辨词句使用正误的能力,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运用中的表达效果,使他们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语文阅读与实践中去。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不要纠缠在术语、定义、特点、功能等概念原理体系上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规则少而概括性强同时又能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语法是最好的语法,换句话说,教学语法越简单越好。语法是供学习者使用的,因此不应使用那些繁杂的表述方式,而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简洁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亦即语法教学以少讲定义少用术语为宜,术语只是作为一个名称为称谓而用,学生只要明白这个术语的所指即可,不必消化概念,更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例如在教学中如涉及“短语”这个概念,只需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短语的面目,了解短语的基本的层次和意义关系,至于什么是短语,词与短语如何辨别等问题,则完全可以回避。据此,修辞格的教学也没有必要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在各种修辞格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修辞格的辨别上,体会、品味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如《围城》中的一个比喻:“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教学中不用要求学生记忆比喻的定义,不必讨论该比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属于该种类型,而应重点介绍该比喻的独特之处。该比喻不是比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在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所以比喻本身也要求是变化的。苏小姐的脸红是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因此用一个变化着的事物“纸上沁的油渍”来打比方,就很贴切,具体形象,便于接受。要通过修辞格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是否使用了修辞格,关键在于修辞格的使用是否得体恰切。再如单句的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单句知识非常庞杂,同时不同的语法体系在对单句进行分析时又存在着分歧,既有名词术语的分歧,也有分析方法的分歧。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绕开所有的争论和分歧。如“老师喜欢他聪明。”是一个有争议的句子,但不管作何种分析,语句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由于他聪明,所以老师喜欢他。结构分析只是手段,不同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反映了不同的语言事实。讲授语句要注重说明语句所代表的事实,不能纠缠于语法术语和结构分析,术语可以改变,分析方法可以选择,事实却不能改变。如果不顾语言事实、不顾语言的具体运用,只在术语上争论不休,这种语法知识教学是无效的。

二、在阅读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境教学,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将语法修辞知识运用于语文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离开语言运用实际,单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知识的应有价值。教学时应把知识的传授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领悟这些知识,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语感能力。例如讲状语,《鞠躬尽瘁》这篇课文最后写到焦裕禄去世时的一句话是:“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这里的“才”是副词,作状语,表达一种时间范畴。如果只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有这个状语和没有这个状语大不一样。有这个状语,表明了作者对焦裕禄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去掉这个状语,就显得冷冰冰的,似乎焦裕禄的死活和说话人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把这个状语换成“已经”,语句的情味就又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在这样的比较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认识到状语的重要。

各种语言能力都建立在语感能力之上。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和理解、判断和评价、推敲和修改,靠的都是语感;我们能听出言外之意,能迅速准确地编码造句回答问题,靠的也是语感。语感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言语实践。语法能力和修辞能力都是语感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修辞和语法所追求的目的不一样,语法强调“规矩方圆”,修辞注重“得体适切”。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句子的衔接、语段的组织、修辞格的使用等诸多方面,因此修辞教学更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用主动句的时候多,用被动句的时候少,在什么情况下做何种选择,跟陈述的对象和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如:

①有一只鞋,她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捡起来抢跑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例①中的被动句如改作主动句“一个男孩捡起另一只跑了”,在语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表达效果却比原文逊色很多。文中之所以选用了被动句,是为了突出强调“另一只”的下落,否则就实现不了该目的,并使得“有一只”与“另一只”失去照应。

一个词语运用效果的优劣得失,也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判断去评价。如鲁迅先生在刻画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典型形象的时候,都写到了他们拿现钱买酒时的动作:

②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③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阿Q正传》)

孤立地看,动词“排”和“扔”只是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前者指“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后者指“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而当它们分别出现在以上语境中时,就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例②中的“排”不是简单地“拿出”,而是把九文钱一枚一枚地整齐地摆在柜台上,似乎是有些得意地给酒店老板看,似乎是有这样一句“话外音”:“看,我有现钱了,不赊账!”这种斯文的付钱方式,暗示了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迂腐刻板、善良拘谨的性格特征。至于阿Q的付钱方式则与孔乙己完全不同,他顺手向腰间一抓,“满把是银的和铜的”,而且是“在柜台上一扔”,满不在乎,这既表现了阿Q那种冒失鲁莽的行为特征,也勾画了阿Q一时手中有钱便洋洋自得的神情。这一“排”一“扔”,使孔乙己和阿Q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了。

三、通过语言现象总结发现语言规律,不要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语料库

传统的语法知识教学是把枯燥抽象的语法结构规律、把语言学家总结归纳好了的条文传授给学生,把课文拆成零星语料变成讲授语法知识时的例证,这是语法知识教学的最大误区。把别人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理想的途径是把握语言作品与语言规律之间存在的语言现象。把握了语言现象,才能深入把握语言规律,在语言规律的指导下,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提高语感培养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这种从现象到规律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知识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日常语言实践中,在可以说和不可以说的现象中,存在着明显的规律。以下几个句子是可以说的——我关窗户。我关上了窗户。我关上了。我把窗户关上了。窗户,我关上了。窗户被我关上了。窗户都被我关上了(你就放心吧)。我没把窗户关上(你快点去关上)。以下几个句子是不可以说的——我把窗户关。窗户被我关。我把窗户没有关上。窗户被我没有关上。哪些说法成立,哪些说法不成立,只要稍作提示,一般人很快都能感悟到。如果对这些语言现象分析总结,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语言规律。这些现象,包括施事、受事的知识,包括“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知识,包括状语和补语的知识,还包括语用的知识,等等。语言现象是具体的,语言规律是抽象的,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发现抽象的规律,比直接把规律一股脑地强加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观察语言事实的能力、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以及捕捉语言规律的敏锐性,并且能把语言规律与课文融为一体,而不是完全割裂开来。

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修养,提高驾驭语言知识的能力,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学不可能丰富,更不可能生动。语言学修养包括语言理论的把握、发掘语言现象的敏锐、用语言规律来生动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

9.日常常用英语语法知识 篇九

1 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The students are very good. 2 说话人与听话人都知道的人或事物。Where is the toilet ?

3 重复提到上文的人或事物。I have a cat , the cat is white and black . 4 表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 5 形容词最高级和序数词前和表示方位的名词前。I am the oldest . He is the first to school . I live in the south .

6 洋乐器的名称前常用定冠词-the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 violin . 7 和某些形容词连用,使形容词名词化,代表某一类人。We should help the poor . 但play Erhu.

8 放在某些专有名词前。We will go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next week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9 放在姓氏的复数形式前,表示全家人或夫妇两人。The Whites are watching TV .

10 固定词组中。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 2.不定冠词-a / an .

1 指人或事物的某一种类。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A table has four legs. 2 指某一类人或事物中的任何一个。Pass me a pencil, please. We write with a pen.

3 指某人或某物,但不具体说明何人或何物。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peasant. Last month we were working in a factory. 4 不定冠词还可以指“事物的单位”,如“每日”、“每斤”等。 Here is a letter for you . The meat is 18 yuan a kilo. 3.零冠词。

1 泛指人类或男女。Man will conquer nature . 2 抽象名词在用来表示它的一般概念时,通常不加冠词。Knowledge begins with

practice .

3 有些个体名词有时可以转化成具有抽象意义,其前面也常不加冠词。We had better send him to hospital at once.

4 在专有名词前一般不用冠词。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Mr Smith is an artist. 5 在三餐饭、球棋类运动名称之前不用冠词。He often goes out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Sometimes I play basketball.

6 在节假日、星期几、月份、季节等名词前。September 10th is Teachers’ Day. 7 称呼语或表示头衔、职务的名词前不用冠词。Granny is sleeping now. We call him monitor.

8 在语言名词前,名词前有指示代词、物主代词或数词时,不用冠词。This is his book. I can speak English .

9 不用冠词的惯用语。At night / on food / go to town / at home / in class / at work 等。

1.不定冠词an用在元音读音开头(不是指元音字母)的词前,其余用不定冠词a.

2.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A.用在重新提到的人或事物前面。

B. 指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前面。

C用在单数可数名词前面,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

3.定冠词的特殊用法

A.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或方位名词前。

B. 用在序数词、形容词的最高级及only所修饰的名词前。

C用在江河、海洋、山脉、湖泊、群岛的名称前面。

D.用在由普通名词和另外一些词所构成的专有名词前面。

E.用在姓氏的复数形式前面,表示全家人或这一姓的夫妇二人。

F.用在乐器名称前。

G. 和某些形容词连用,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

4.名词前不用冠词的情况

A. 在专有名词 (包括人名、地名、节日、月份、季节) 、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前—般不用冠词。但在以Festival组成的民间节日前要加the。

B. 表示一类人或事物的复数名词前。

C. 名词前有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或名词所有格修饰时,不用冠词。

D. 三餐饭、球类、棋类、游戏名称前一般不用冠词。正在有些词组中,有无冠词含义不同。 (sit) at table就餐; sit at the table坐在桌边

10.英语不及物动词语法知识 篇十

有些动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套用上述方法,可以判断出有些动词有时可当及物动词,有时亦可当不及物动词。此类动词在英语中为数不少,同学在平日的阅读中就应当注意。下面列举的动词提供参考:

sing vt.唱(一首歌)/vi.唱歌

run vt.经营(工厂)/vi.跑步

study vt.研究(问题)/vi.读书

kill vt.杀(某人)/vi.杀戮

不及物动词+同源名词

有些不及物动词,可变成及物动词,以同源名词做其宾语。

例:dream vi.做梦 vt.dream a terrible dream(做一个可怕的梦)

live vi.生活 vt.live a happy life(过快乐的生活)

smile vi.微笑 vt.smile a bright smile(露出开朗的微笑)

laugh vi.大笑 vt.laugh a hearty laugh(开怀大笑)

sigh vi.叹气 vt.sigh a deep sigh(深深地叹一口气。)

11.语法知识淡化下的作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老师的心头病,每谈及此,总是感叹:学生不会写作文!究其原因,可能不少,但通过长期以来对学生问题作文的深入分析以及和学生进行面批时的交流了解,可以确定的是,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淡化,导致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严重降低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由于“随文学习”的机动性,再加上语法知识早已淡出了考试的范围,为数不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往往忽略了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他们习惯上把作文与语法看成是两个完全独立、各自表述的系统,例如把作文看成是能力系统,把语法看成是知识系统。于是,在教学中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作文与语法也就成了一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

我们经常看到的作文教学,有着相同的情形:无论是作前指导还是作后总结,教师的考虑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全面周到,从审题到立意,从结构到方法,从主题到形象,从思想到文采……无不条分缕析,逐一讲解,但很少涉及语法问题,虽然有的教师也讲作文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但又往往是粗线条式一笔带过,不愿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而且,在评改中,教师对学生的语病不是看不出,便只是划条线,写上“语句不通”之类的评语,至于不通在哪里,该如何修改,就不再具体指导。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语法是比较抽象的,可说而不可用,对学生的作文不会有大的帮助。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对于语法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一窍不通,再加上新概念作文的怪异、流行歌曲的随意等等的不良影响。于是,学生在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屡现错误,堪为忧人。

最近,我以2014年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为题,请本届初三学生练习。下面以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为例,来谈谈个人看法。

不错过坚持

风轻云淡,微风吹拂,①一股花香钻进了我的鼻子,这味道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家后院有许多花,唯一醒目的就是缠绕在树上的紫藤萝花。

冬雪覆盖着它枯瘦的身躯,就像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等待着来买火柴的人。②

终于有一天,太阳显摆了它的半个身子,给白色增添了一抹光彩。

想到它的不堪重负,我忍不住想帮它清理一下对它纠缠不清的雪,但又舍不得毁掉这一风景,就任由着它那在呼啸的北风中瑟瑟发抖的枝条在严寒中倔强地坚持抵抗着白雪。③我相信它是最特别的。

……

主要问题如下:

1.题目补充得不恰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要仔细琢磨缺的是词组的哪部分内容,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本题是一个动宾短语,补充时应考虑到需要填写的是“错过”的宾语,一般情况下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很显然,这个同学补充的“坚持”从语法角度讲是不准确的。题目就已经是一处败笔。

2.语病多见。如①,语义重复。

3.修辞使用得不自如。如②,比喻缺乏相似点。

4.不会长短句的灵活使用,作文读起来拗口,也不会灵活处理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影响情感的表达。如③,应改为:就任由着它的枝条在呼啸的北风中瑟瑟发抖,在严寒中抵抗着白雪,倔强地坚持着。

由上述例子可见,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合作,造成学生写作时问题层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作文作为言语活动的主要产品之一,只有接受语法的必要制约,才能发挥其表达、交流功能。有了一定的语法规范,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做到简明连贯,句通文顺。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标准,每人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那么,作文就有可能成为半懂不懂的胡言乱语。假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能够结合语法知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的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那么,他们还会在作文中出现低级的语言错误吗?有人可能会认为语法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写作陷于僵化。 他们认为初中生学了语法就会处处受约束,这些顾虑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没有人会先定好多少语法法则,再来组合句子进行填空的。相反,当一个人自觉地遵守语言规则时,才有可能写出令大家满意的作品。试问,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哪一位作家是不懂得语言运用规律的呢?

语法和作文是一个统一体,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因此,结合语法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使他们以最便捷的方法,达到作文的较高境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都显得较为宏观,经常说些大而无着的道理,如“审题要仔细”“立意要深刻”“观点要鲜明”或者“内容空洞”“文体不清”“结构松散”等。这种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不大,学生能听懂,却不易操作,最后自然对教师的指导不屑一听。反之,一旦让语法介入其中,让语法在作文教学的大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则作文教学便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自然不会在心理上拒斥作文指导和讲评。曾经听过一堂作文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上黑板来画眼睛鼻子等器官。然后要求全班学生根据刚才那个学生的一系列表现把“他画脸”三个字扩充成一个四百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生1:他蒙上了眼睛,迈着摸索的步伐。

生2:不能说“摸索的步伐”,“的”前面应该用名词或者形

容词。

师: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2:他摸索着迈开了脚步。

生1:他碰到了前排同学的桌角,一不小心,绊了一下。

生3:“一不小心”应该放到“碰到”的前面,他是一不小心才碰到了。

……

生4:他举起右手,拿着粉笔,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一笔一笔地画了起来。

生5:错了,应该是先拿着粉笔,再举起右手。

师:大家想一想,他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6:紧张。

师:我们请他自己来说说好不好?

画脸的学生:我当时是有点紧张,还有点害怕,担心画错了,大家会笑我,所以画得尽量慢一些。

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把他那种心情写出来?

生7:把“一笔一笔”放到后面去。

师: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画了起来,一笔,又一笔。嗯,的确有点郑重的感觉。

……

师:大家刚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写了这个过程。可是,算下来才一百多个字,离要求还有距离,怎么办呢?

生8:还可以写他的神态。

师:对,我们还可以对谓语“画”进行扩充:他画脸前后的神态,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指挥和他的反应。还可以对主语进行扩充,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去画脸的,是毛遂自荐,还是无可奈何?等等内容都可以发挥,这些内容的加入,就能使情节更加丰满。

……

本堂课教师将语法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写作中,使语法知识与作文技巧浑然一体。另外,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使用的语法术语都极为普通,是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本课语法知识的容量比较大,涉及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搭配、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恰当的句式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没有把它们当成纯粹的语法知识进行机械的识记,而是在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接受了。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在读写结合中穿插语法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作家都是语言高手,因为他们对语言有与众不同的敏感与悟性,凭他们的敏感与悟性,他们在感性语言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则,熟知怎样搭配才正确,怎样搭配属不当,怎样使用精妙,怎样使用不好,由此写出了传世之作。掌握了这样一些东西,不就算是学好了语法?如上述学生问题作文中的第四个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也屡次出现。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韩愈《马说》中“马之千里者”。教学时就要明确提出这些是定语后置的句子,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句练习,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作文本,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用这种句式来加强表达效果。要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掌握的一些语法规则与自己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一)“啄木鸟”行动

一个学期下来,大小作文也会有十余篇。请每个学生都做一只“小小啄木鸟”,找出同学作文中的语法使用不当、不佳的句子(包括那些被教师圈出的句子和自己发现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方式可包括同桌互选、小组共选等等。这种选择过程,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一种互动的过程,这项活动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作文中语法的理解会进入到更高的境界,写作时对语法的运用也将更得心应手。

(二)“对对联”比赛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写作样式,它能反映一个人写作时对语言规律与法则掌握的程度。对联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对作者的要求较高,在形式上更是提出了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应、对象相关、结构相同等要求。学生在比赛中,慢慢地能摸索到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与法则。当然,在学生对对联中,只要大致符合语法规定就行。每次比赛后,教师可将学生的对联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比较分析。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下,学生在写作中定会更多地考虑到语法的合理性。

总之,作文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题,都离不开“语法”这一根基。作文和语法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自如地写作,实现作文低耗高效的目标。

12.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语法知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一般是选择题、翻译题、 断句题等几个类型,无论是哪个类型的题目,都需要了解诸多的语法知识。学习文言文缺少不了语法知识,语法是文言文学习中无法避开的内容。然而,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更为注重讲解文言文的句子意思或者文章内容,忽视了语法教学, 而学生也对语法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语法漏洞现象严重,一些高中生甚至对名词作状语、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这些最基本的句式都搞不清楚。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出改变,通过多种改革创新文言文语法教学,将语法教学提上日程。

一、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语法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很多教师感觉到语法教学深不可测,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落实字词句,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便可如庖丁解牛,掌控全局。比如,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从字词入手,找出通假字、易混淆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将其进行归类,然后延伸至其他文章中。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初中、高中所学的文言文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举出例子,这样既可以回顾前面的知识,也可以巩固当下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教学 《荀子·劝学》时,有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典型的“名词+之+形容词”句式,“之”字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类似用法的“之”。很快,学生举出了几个例子:“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再让学生举几个不同“之”字用法的例子,学生又回想之前学过的,举出了几个例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吾欲之南海,何如”“之二虫又何知”。这几个例子中,“之”字的用法都不同,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了 “之”的众多用法,也复习了很多句子。

二、结合教材,进行语法知识整理

高考中关于文言文知识的考查,都是来自教材的, 尤其是一些实词解释和特殊句式,都是在教材中出现过的。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要结合教材进行,要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只要将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完整地整理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复习和巩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语法知识考查就可以破解,就可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可以对其进行以下语法知识整理。

1.掌握实词:贰、鄙、许、阙、微、敝。

2.掌握重要的虚词:以、而、焉。

3.掌握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掌握本文的通假字:1焉用亡郑以陪邻;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

5.掌握古今异义词语:1行李之往来;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亦去之。

6.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夫晋,何厌之有?4是寡人之过也。

这些知识都掌握之后,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会有一个更为系统的全面的认知。

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多做练习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但是如果练习多而杂,不仅无法使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还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丧失兴趣。为此,教师应该精心筛选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比如,可以布置一些整理的练习,将本册所学文言文中的倒装用法、词类活用等整理出来;可以布置一些高考试卷中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增强语法知识的实战练习;还可以将学生的常见语法错误集合起来,进行纠错练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学教师不是语言学家,也不必细致缜密地讲解语法理论和与课文无关的古人文法习惯,而是要紧密联系课文实际和学生的基础、实际需要来讲语法,做到精而不滥,深浅有度,有时候只要点到为止;经常要以课文中学过的字词句为例,而不必引证超界和过多;要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而不可攀高求全; 要做到收放有度,而不可漫无边际甚至炫耀多知。

13.初三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十三

1.单数名词加s: students, apples, bags, trees, books, brothers.

2.以s、x、sh、ch结尾的名词加es: glasses, boxes, brushes, match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变y为i加es: cities, babies, enemies.

4.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多数变f为v加es: wives, knives.但有些词只加s: roofs,proofs, chiefs.

5.以o结尾的名词,有些加es: Negroes, heroes, tomatoes, potatoes. 其它加s: radio s, zoos, pianos, photos.

6.不规则名词:foot→feet, goose→geese, tooth→teeth, child→children, man→men, woman→women, mouse→mice.

14.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十四

1. 意为“在……旁”,“靠近”。

Som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under a big tree. Some are drawing by the lake.

有的在大树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湖边画画儿。

2. 意为“不迟于”,“到……时为止”。

Your son will be all right by supper time.

你的儿子在晚饭前会好的。

How many English songs had you learned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到上个学期末你们已经学了多少首英语歌曲?

3. 表示方法、手段,可译作“靠”、“用”、“凭借”、“通过”、“乘坐”等。

The monkey was hanging from the tree by his tail and laughing.

猴子用尾巴吊在树上哈哈大笑。

The boy’s father was so thankful that he taught Edison how to send messages by railway telegraph.

孩子的父亲是那么的感激,于是他教爱迪生怎样通过铁路电报来传达信息。

4. 表示“逐个”,“逐批”的意思。

One by one they went past the table in the dark.

他们一个一个得在黑暗中经过这张桌子。

5. 表示“根据”,“按照”的意思。

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你的表几点了?

6. 和take , hold等动词连用,说明接触身体的某一部分。

I took him by the hand.

我拉住了他的手。

7. 用于被动句中,表示行为主体,常译作“被”、“由”等。

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15.语法知识在语言问题思辨中的应用 篇十五

编纂语文教科书,或是从事语文教学、语文沟通交流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法知识,这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辨。下文将结合实例对语法知识在问题思辨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定数和约数

本文以木兰诗为例,对定数和约数进行论述。这首诗讲述的主要是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事,在诗中先写到木兰得胜回家,提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后边又提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诗中前边提到了十年后边又提到十二年,前后不一样,那么木兰到底参军多少年呢?文中的十和十二涉及到的就是定数和约数。

那么什么是定数和约数吗?定数就是表示这个数是确定的、明确的,如4、6、8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定数;而约数就是说这个数是大约数量的数,不是精准的数,如几、百把等等,这样的数都是约数,这里所说的约数跟数学上的大约数一样。这样的词在语文知识中运用的很灵活,如有时用来表示少,三言两语、九年一毛、一毛不拔等,有时表示多,如三翻四次、成千上万、千辛万苦等等。这些数在成语中不管是表示多还是少,表示的数都是约数。那么一个数字到底是表示定数还是约数,需要看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应用。可见,在上文木兰诗中提到的十年和十二年都是约数,表示多年的意思。在這首诗中为了满足音节的需要,才写成前边十年,后边十二年。

限选和非限选

我曾经在一份报纸中看到一条这样的新闻:

是烟熏黑了心?是钱打瞎了眼?

两名执法干部家竟成烟贩囤烟场

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有群众举报说是两名执法干部家里堆放非法销售的香烟,对此执法人员进行搜查,在搜查过程中受到各种阻扰,但最终还是搜到了违禁品,因此对这两名执法干部进行处分。但是,一年后这两位接受处罚的干部说是自己是被冤枉的,把相关人员告上法庭。原因是如何证明我们拿了烟贩子的烟和钱?发生和解决的关键是对于前面问题作何解释。而要回答这个需要明白“限选”和“非限选”的不同。其中“限选”是指给出两个选择项,要从中选择一个;而“非限选”则为给出两个或是几个选择项,并且不规定必须从中选择一项。

“是烟熏黑了心?是钱打瞎了眼?”这是一个句群选择句。这样的问法。是非限选的,有着选择的突举性、开放性和多可性。其中突举性为发问人对于某种状况,以客观实际和自己的主观认知为依据,突出地指出疑点;开放性是指选择项可以延伸为别的,并不局限为甲和乙,也有可能是丙丁,或者不是甲乙,可能是丙,或是甲乙丙都不是,可能为丁;多可性是指有多种选择性,可以选择甲,也可以选择乙,或是同时选择甲乙、或是甲乙都不选择。针对上文中所论述的,从突发性上来说,是发问者首先把疑点对准了“烟”或是“钱”;而对于开放性来说,若是没有拿烟和钱,想必有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拿了烟和钱,还有别的原因;而对于多可性是指可能拿了烟或是钱,或是两者都拿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既没拿钱也没拿烟。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文中的两名执法干部对自己帮烟贩子“囤烟”的情况不作回答,避开这一事实,而是对非限选关系的句群选择问进行质问,明明是一个非限选关系却被看成是限选关系,而通过这个认为自己为污蔑了。这是不对的。对语法知识的不正确理解,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一定要了解明白语法知识的正确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白词句。

量词和非量词

有这样两联: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可以看出两联存在的区别是万户和万象,那么选用哪个更合适呢?这里所关于的知识便是量词和非量词。量词顾名思义就是用作计量单位的词;而非量词本文是指容易和量词发生混淆的词。

在这两联中,“万户”和“万象”都可以的。与此同时有“万象更新”这么一个成语,并且都众所周知,所以在春联中使用“万象”更接近民意,能够让人们想到春天将要来临,大地万物要复苏,富有生机。然而,要从运用语言的情况来说,使用“万户”更为符合,这样“户”会和“声”均为量词,这样前后形成了数量结构,而要是用“象”前后则不是数量结构,是数名结构,则不符合句意。

还有就是,典型的量词,重叠使用都有“每”或是“多”的含义。“声”和“户”都有这重功效,而“象”却不行。

在对联中使用文字比较灵活,不用太刻板,写对联者因为多针对的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要是在对对子中,那么就要严格遵守语法知识了,则要使用“万户”了。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语法结构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这时便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句,选用词字,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上文对问题思辨中语法知识运用的分析论述,我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具体如下所述:

16.二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 篇十六

drink —— drank draw —— drew are —— were

sing —— sang fly ——flew do —— did

begin —— began grow —— grew have, has —— had

swim —— swam put —— put may —— might

give —— gave cut —— cut can —— could

ring —— rang let —— let shall ——should

run —— ran read —— read will —— would

ride —— rode catch —— caught go —— went

write —— wrote teach —— taught eat —— ate

drive —— drove think —— thought hear —— heard

keep —— kept buy —— bought see —— saw

sleep —— slept fight —— fought find —— found

sweep —— swept hold —— held wear —— wore

feel —— felt tell —— told meet —— met

come —— came get —— got mean —— meant

become —— became make —— made speak —— spoke

take —— took say —— said

1)is, am -was are-were

2) begin-began ring-rang drink-drank swim-swam give-gave

sing-sang sit-sat run-ran have-had make-made

come-came eat-ate

3) write-wrote ride-rode speak-spoke drive-drove stand-stood

tell-told win-won get-got take-took

4) sleep-slept sweep-swept feel-felt keep-kept

spell-spelt spend-spent bend-bent

meet-met go-went

5) know-knew fly-flew blow-blew grow-grew

throw-threw draw-drew (glow-glowed)

6) teach-taught catch-caught buy-bought

fight-fought think-thought

7) find-found hear-heard say-said lie-lay

see-saw learn-learnt mean-meant

17.高三英语语法知识 篇十七

一、基本用法

分数由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分子超过“1”时,分母用复数。如:a [one] sixth(1/6), two thirds(2/3), three fifths(3/5)

二、几点说明

(1) 1/2 通常读作 a [one] half,一般不读作a second。

(2) 1/4 可读作 a [one] fourth,也可读作 a [one] quarter。

(3) 分子超过“1”分母之所以用复数可以这样理解。如:“三分之二”即两个(two)三分之一(third),既然是两个“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一”当然要用复数,即用thirds。

(4) 在数学上,为了简洁起见,分子和分母均可用基数词,其间用介词over。如:3/4 读作three over four(对于比较复杂的分数通常采用此读法)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译林版教案下一篇:陆游和唐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