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作业指导书(精选8篇)
1.测量仪器作业指导书 篇一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线路工程测量放线、扫线的施工。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3.1设计现场交桩
3.1.1线路交桩由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交桩工作总结、答疑。
3.1.2施工单位现场接桩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参加,交桩前应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3.1.3交接桩工作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图纸、地图、GPS定位仪、通讯设备、红油漆、记录表格、现场标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3.1.4现场交接桩应从中标段线路起点开始,交接内容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其中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3.1.5接桩人员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会签。
3.1.6交接桩前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方负责恢复后,再进行交接。
3.1.7接桩人员应对水准点和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设参照物,为了测量放线时找桩方便,可用红油漆在固定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指示方向。
3.1.8交接桩完毕后,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进行总结和答疑,承包商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形向设计方和业主提出局部改线建议。3.2测量放线
3.2.1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完成,工作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3.2.2准备工作
——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 ——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
——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 ——备齐木桩、撒灰工具和用具; ——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
——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通讯设备准备。3.2.3测量
1)依据线路平面图、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放线宜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测量。对于丢失的控制桩、水准标桩,应根据交接桩记录或中线成果表等测定资料进行补桩。依据设计管线平面图、测量成果表,复测设计桩的位置和高程。
2)管线测量应测定出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要适当加密标桩;在线路轴线上还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标注外,各桩还均应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
3)当采用弹性敷设或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应在曲线的始点、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上设置加密桩,间隔≤10m。弹性敷设可以通过“工兵法”、“解析法”和“总偏角法”进行测量放样(弹性敷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1000D,D为管道外径)。
3)在河流、沟渠、公路、铁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线路站场、阀室的两端及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级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地下障碍物标志桩应注明名称、埋深和尺寸;壁厚、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应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
5)测量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测量记录,包括控制桩测量(复测)记录,转角处理记录。6)测量应符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3.2.4放线
1)线路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桩定好后,放出管道中心线和作业带边界线。其中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管道中心线在布管前放出。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段施工作业带宽度为14m。对于河流、鱼塘、公路穿越地段、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5m的地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作业带宽度并上报业主审批。3)一般平原地段,采取在桩间撒白灰的方法放线;水田段不能直接撒白灰,一般采取增加长1m的加密桩的方法,即每隔10~20m增加涂用红漆的长加密桩。
4)为利于施工检查、核对,管沟开挖前,应进行移桩。平原地区宜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平行移动的方法移桩,移桩位置在管道组焊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1m位置为宜,转角桩应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转动,平移后的桩称为原桩的副桩。
5)为适应数字化管道要求,所有实际测量数据要作好记录,包括桩点坐标、高程、转角、站场、阀室、穿跨越、标志桩、阴保桩等关键点位置坐标,以及线路地貌特征变化点坐标和长度等,并填写好测量记录。3.2.5协调与变更
1)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经过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积极与地方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勘察、登记和现场确认并协助业主取得管线的通过权。
2)对局部线路走向与当地发展有重大争议地段,应及时向监理、业主反映,由业主和设计单位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如需改线应由设计单位重新定测线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变更图,并重新办理交接桩手续。
四、记录 交桩记录 测量放线记录
作业带清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线路工程作业带清理的施工。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3.1施工作业带应在放线、办理征(占)地手续,并在业主或监理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林木等进行清点造册后进行。施工作业带宽度原则上不得超出,特殊地段需增宽要经过业主批准。
3.2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等用挖掘机清理干净,沟、坎、坑、洼予以平整。对于作业带内的电力、水利设施和古迹要加以保护。
3.3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要先将原线路标志桩平移至管线作业带边界处,施工时注意保护线路标志桩,如果损坏要立即补桩恢复,以便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对管线进行监测。3.4本段部分为水网地段,土壤长期被水浸泡,在灌溉期,地表水丰富,因此在作业带清理时,首先用挖掘机在作业带的两侧边缘挖上口宽×下底宽×深:0.8m×0.6m×0.6m的排水沟,将挖出的土方装入编织袋在排水沟的外侧修筑挡水坝,挡水坝的尺寸为上口宽×下底宽×高:0.4m×0.6m×0.6m,坝高以高出水面150mm为宜;之后设置水泵或挖引水沟,将沟内积水排放到田边水沟中,待积水排放干净后晾晒。在施工作业带内地势地洼、积水严重的部位,通过挖明渠将施工作业带内的存水引排至施工作业带两侧的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的自然排水或潜水泵抽水将排水沟内的积水抽排干净。
3.5如果作业带通过晾晒仍不能满足设备行走需要时,采用铺垫钢管排、钢浮板等方法,提高作业带的承载力。
3.6水塘、鱼塘以及非流动的“死河”穿越处,要提前打坝、排水、清淤,晾晒后铺设钢管排或钢浮板。坝体分为主坝和附坝两种,其中主坝筑在施工便道一侧,即作为挡水坝,更重要的是作为设备通过的施工便道。先在塘底打木桩并铺设竹排,然后用麻袋装土修筑坝体,坝底宽6-7m,坝顶宽4-5m,然后现坝顶铺设钢浮板。附坝只要满足挡水即可。3.7施工作业带通过不允许截流的沟渠时,应采用铺设过水管、或架设浮筒的方法。
3.7.1当河渠宽度较窄,且河水不深时,可以用涵管顺河放置或铺设空腹梁桥通过的方法,保证足够的过水量,然后在管上铺垫砂袋或直接推土,形成便桥。埋土高度不少于1m,桥宽不小于6m。在行走设备前,先用推土机来回碾压几遍。
四、记录
作业带清理记录
2.测量仪器作业指导书 篇二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方式正逐步被不断涌现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目前在基础测绘方面,经常采用的仪器就是全站仪或GPS-RTK,两种测量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其不足也是并存的。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需建立足够的控制点,作业量大,投入也大,外业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RTK测量,可全天候进行,可省去大量的控制测量时间,工作效率很高,但在单基站的模式下受到作业半径的限制,遇到高大障碍物时,就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即使能够得到数据,精度也受很大影响。
2 基本原理和功能
2.1 RTK基本原理
GPS-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GPS系统由基准站、数据通讯链、流动站及支持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组成。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连续接收可视(至少5颗)GPS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数据通讯链)将测站点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等发出去,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差分处理解求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得到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坐标差值ΔX、ΔY、ΔZ。坐标差加上基准站坐标就可以得到流动站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得出流动站每个站点在地方坐标系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一般都是通过民用无线电台来实现,特殊的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传递或者有线网络进行传递。
2.2 RTK的应用
(1)控制测量
传统的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还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在外业不知实测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可随时将实测精度与预设精度进行比较,一旦达到预设精度要求就提示记录,或按一定的采样率实时记录观测结果,即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依据控制精度的要求,如果运用RTK进行测量,不仅可以减少作业人员数量、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2)地形地籍测图
地形测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或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也有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在施测四周的地形地物等碎部点时,这些碎部点要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测图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物碎部点呆上几秒种,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种作业方式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RTK配合电子手簿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各种比例尺现状地形图的实测与更新、铁路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公路管线地形图的测设,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测水库地形图,航海海洋测图等等。
(3)放样
工程放样是测量的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利用测绘仪器把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的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2.3 全站仪的应用
全站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多功能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是测绘单位已经普遍使用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全站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成果实现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人们也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3 GPS-RTK与全站仪的各自优势和测量注意事项
3.1 RTK在地形测绘中的优势
(1)限制少:具有GPS全天候、不受通视条件限制;
(2)投入少:不需建加密的低等级控制,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传统的测量方法需4人左右才可进行作业,而RTK流动站只需1~2人即可进行,若几个流动站同时作业,则可大大加快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3)精度好:用RTK测量,其点位误差不积累、不传播,精度均匀;
(4)效率高:RTK作业不受通视条件限制,基准站设置好,进行点检核后,即可开测,如用虚拟基站则更简便。RTK作业每组一般1~2人,测记法1人操作1人画图,编码法1人即可。每站测图采点仅需3 s左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2 利用RTK测绘地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基准站的设置及作业半径对RTK的测量精度和作业速度有直接影响。基准站的位置尽量选在测区中央,有一定的高度,以获得最大的有效通讯半径,且与流动站之间准光学通视(无高层建筑物或高山等)。
(2)基准站GPS天线与无线电发射天线间最好应在3米以上,在量取天线高时,应注意所量取应与设置的位置一致,
(3)流动站无线电的频率与基准站要相同,流动站的位置应在基准站的控制范围之内(一般不应超过10 Km)。
(4)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测量点的方法。如用RTK测设图根点时,必须使RTK进入“固定”状态才能进行,否则,精度不能满足;当实测地形点时,即使RTK不固定,也可强制它进行测量,当结束该点测量时,控制手簿会显示出该点的水平和垂直偏差,根据精度来决定该点的取舍。精度符合要求,则存储,反之则取消,连续测量该点,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5)利用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可在作业前利用RTK的放样功能,将测区的边界放出或将测区边界的大致坐标输入到控制器内,这样就可以随时查看测点是否超越测区。
3.3 RTK在地形测绘中自身的局限性
(1)卫星的限制,因为要有五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所以在有大面积的信号反射物的地方是无法定位的,如高层建筑附近,茂密的森林等;强电磁源也会干扰信号,如高压输电线附近,变电站等,在云层较厚的时候也有影响。
(2)精度有待提高,要想达到高精度的固定解状态,要同时接收6~7颗以上的卫星信号,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固定解状态但PDOP也比较大,这时就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来确定数据能不能采集。
(3)没有图形约束,缺少多余观测,需通过测前、测中、测后的固定点检核提高可靠性。
3.4 全站仪在地形测量中的优势
(1)数据传输:基于全站仪配有的标准的数据传输的端口,将数据从仪器记录到记录器、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或将数据及程序从电脑传输到仪器中,对仪器的软件进行更新,甚至通过电脑和仪器连接,将仪器作为终端,电脑对仪器进行实时控制操作,实现了数据的双向流动。
(2)补偿和改正能力:轴系关系的误差是对测量精度衰减的一个主要方面,全站仪主要通过“轴系补偿”来消除或减轻其影响,最新的全站仪已实现“三轴”补偿功能,即补偿器检测、竖轴倾斜改正、横轴倾斜改正及对竖直度盘刻划线零点误差的改正。
(3)智能化:先进的全站仪中安装有驱动仪器水平方向和望远镜竖直方向360旋转的伺服马达,实现了无人值守观测、自动放样、自动检测轴系误差、自动寻找和跟踪目标等自动化的目标。
(4)功能多、内存大:可进行悬高、偏心等各种测绘,随着内存的扩大,内置机载程序大量增多,并逐步标准化,实时提供观测过程并计算出最终结果,许多测量工作只需按仪器中设定的操作步骤即可完成所做测量工作。
(5)开放平台:许多全站仪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在不同的场合中能适应不同的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下,可参与到仪器的二次开发中,使用户真正地成为了仪器的头脑
(6)现场环境影响小:一般不受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影响,只要通视,均可实测所要数据。
4 工程实践
4.1 项目概况
2008年奥运会山地自行车赛场位于北京石景山老山地区,现在也是我国山地自行车车队和摩托车队的训练基地,山上地形复杂、丛林密布,很多地段坡度起伏较大,通视条件很差,尤其在后山,人员行进都很困难,若现场架设仪器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根据奥委会对于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特殊要求,山地自行车赛道对路线长度、坡度、难度、赛事转播等均有严格规定,不可能完全按现存山间小路来布设线路,更增加了施测难度。依据踏勘情况,若采取全程架设全站仪的常规测量方法,面临通视条件差、山路起伏大等缺陷,而且赛道总长在5 Km左右,精度受影响,工作量很大。若采用GPS-RTK逐点采集坐标,可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速度,精度均匀且有保证,但遇到对天能见条件差或在深谷这样的地势时,接收信号成问题。基于以上现实,我们采用了GPS-RTK+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方式。在赛道较开阔、卫星情况较好的地段,采用GPS-RTK逐点采集数据,在条件一般或不好的地段,尽量架高天线,得到固定解就作为控制点,再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实际操作中,此种联合作业的方式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工期,得到奥组委的认可。
4.2 项目策划
针对项目特点,结合我们自身的设备条件,确定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测方案,联合运用,优势互补。同时按两种规格设计RTK作业要求。用RTK做测图控制时,除了本文二详述的内容外,要求以4个以上的城市控制点做点校正,至少一点做检核且点位误差不应大于±5 cm,采样率不低于10",采用轮换基站、重复上点的方式,对每个控制点独立观测两次,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 cm,以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精度应能达到图根导线的要求,用RTK测图时,采样率不低于5",精度满足1:500测图要求即可。全站仪配合草图测记法实测RTK不能及的地域。
4.3 实施要点
做RTK时,应在测前、测中、测后、重上基站时对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查,满足要求后方能作业,检查结果应保存《RTK重复测量检查记录》;全站仪测图前,应对所使用的RTK控制点进行检查,检查较差的相对精度不宜低于1/3000。重复上站时还应对已测的固定地物进行检查,检查限差按测图要求。
4.4 实施效果
实测时,我们使用的GPS RTK设备为Trimble5800,实时动态标称精度为±(10 mm+1 ppm×D)。实施过程基本按策划进行,从检查记录看,测量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精度要求,测前制定的作业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5 结束语
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测量方式,可以优势互补,进行数字化测量,不仅可减少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序,而且可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它是行之有效的测量组合。
测绘科技不断进步,测绘仪器不断更新,各种仪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加强对多种作业方式的研究,大力促进各种仪器设备联合作业的生产模式,把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测绘人员从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必将开创测量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3] 许娅娅,李菊华.实时GPS的发展与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 3.
[4] 肖景林,王怀章.GPS测量技术及展望[J].东北水利水电,1999.
3.作业指导书在倒闸操作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65-01
1、企业发展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加强和规范变电站倒闸操作作业的动态管理,实施对现场的全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夯实安全基础,规范变电倒闸操作的执行环节和执行程序,确保操作中不发生各种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从而确保电网的坚强、可靠和安全稳定运行。
2、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确保变电站操作安全,防止操作中发生各种事故。通过执行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把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安全管理的每+环节和现场行为都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解决了电力生产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危险点预控分析,进行程序化操作,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达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的目的,有效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流程过程控制说明
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作业过程中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的控制。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作业人员对指导书的应用信息及时反馈,以指导日后的编写。指导书应体现作业要求具体化,人员分工明确化,工作责任直接化。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履行签字手续。
其过程:操作队值班员接操作预告,副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倒闸操作票,操作队正值班员编写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成后,传送到操作队队长进行审核。操作队队长对接受到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向调度所主任发送,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正值班员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调度所主任对操作队队长传送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批。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发送给操作队,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操作队,由值班员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操作队队长根据操作任务确定操作人员,且符合作业指导书中“人员要求”的标准。操作人员提前到达工作现场,在操作前,监护人根据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中的内容向操作人交代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操作中注意事项。指导书学习、确认后,监护人和操作人检查、准备所需工器具,做好操作准备,等待调度操作指令。接到调度指令,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完成全部操作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的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监察部根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查与考核办法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所有工作完毕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网上“指导书”回填、归档。
4、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针对现场实际,所要操作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编写时要考虑周全,对关键环节不要有遗漏;操作所涉及的工器具,从检查、统计、使用等方面进行编制;对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及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在操作卡中进行编制。
其过程:根据操作预告明确应操作设备的范围,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双重名称。每份指导书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可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状态之间的互相转换,或者通过操作达到某种状态。值班员根据操作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编写,编写注意以下环节:人员要求,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着装情况进行分析,操作程序、方法,操作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从验电及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检查断路器的机构和操作后的位置,避免造成误操作隔离开关,其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方面进行分析。对编制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值班人員针对危险点分析,值班人员针对危险点分析。对具体操作中使用的工器具进行统计,包括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操作杆、钥匙等。
5、持续改进
4.电大测量实习指导书 篇四
指导教师:王 磊
一、实习目的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主要实践环节的测量教学实习也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实习:
1、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2、进一步熟悉、掌握测量常用的仪器、工具。
3、通过平面图(或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可以较系统的综合演练所学知识,为今后解决实践中的测量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习要求
1、教学方面:对各阶段测量工作,必须事先复习有关内容,明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每天实习结束后,应向辅导老师提交当天实习记录及数据,进行审阅。
2、纪律方面:因实习管理需要,实习实行分组。实习应在规定时间进行,不得无故迟到或不到,迟到两次按旷课一次记,旷课两次以上者,取消实习成绩。(说明:测量实习作为教学实践,成绩单独上报,记入学籍成绩表);各小组组长负责具体的分工和管理。
3、仪器的使用和保管:仪器、工具在整个实习期间,均由各小组自行保管,各组应派专人看护,严防丢失、损坏,如有损失,按有关规定赔偿。
4、实习所用物品清单:
统一配备:水准仪、经纬仪各一台套,水准尺2把,绘图平板(含量角器)和三脚架,钢卷尺,花杆。
自备:计算器、绘图纸、铅笔、绘图橡皮、三角板、数据表格等。
三、实习任务
测绘图幅为50cm×50cm,比例尺为1:500的未央校区校园平面图(局部)一张。测量区域分配,各组围绕南北三栋教学楼展开(各组围绕一栋教学楼展开)。应交作业: 小组应交作业:(均要标明组别,组长、成员的姓名、学号)
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2、碎步测量外业记录薄。
3、1:500校园平面图(局部)一张。个人应交作业:
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的计算成果。(即: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
2、实习报告书。报告书的编写格式应包括:
(1)封面:实习名称(三号仿宋体加粗)、地点、起始日期、班级、组别、姓名、学号(均为四号仿宋体)。
(2)目录:
(3)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4)实习主要内容:实习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程序、方法、计算过程、示意图
等。
(5)结束语:个人的实习心得体会、意见或建议等。
四、具体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照教学计划,本次实习共安排7天,时间分配如下:
1、实习动员、借领仪器、踏勘测区(假定起始点坐标和高程)及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仪器构造和操作,绘制坐标格网、内外业记录与计算用表格等)。
1.5天
2、控制测量外业工作。(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等级为:图根级;高程控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等级为:图根水准测量)。1天
3、控制测量测量内业计算与展点。0.5天
4、平面图测绘(进行碎步测量和平面图的检查和修饰,交还仪器等)。3天
5、整理实习报告。1天
五、实习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1.踏勘选点、布设控制网。
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测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按规定合理选择(平面、高程)控制点,连接形成控制网(一般情况:高程控制兼作平面控制),作为控制测量的依据。
为了计算检核方便,我们选用闭合导线作为控制网,共由个控制点构成,选取控制点时,注意结合其观察条件,地质条件、点间距、分布与密度等确定其位置,并做好标志。
另外,规定:测区及控制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假定高程系统(注:以起算导线边的磁方位角代替其坐标方位角,起算点高程为100.00m。)
应绘制布设示意图说明;
2.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
主要目的是为求布设控制网中未知控制点的高程、坐标,测量出所需的计算数据。
它分为两部分:
(1)平面坐标数据的测量(即导线测量)
测量对象:各导线边所成转角的大小和各导线边的长度。
注:1)转角的测量属水平角单角测量,采用测回法。注意事项:观测顺序、限值要求。2)导线边长度测量属于距离丈量。结合练习需要,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钢尺丈量的一般方法:(经纬仪定线、往返测,取均值,相对误差≤1/3000)
(2)高程测量(即:水准测量外业)
要求采用变动仪高法,进行高差观测。(要求每点至少变动一次高度,两次所测高差≤±6mm,变动高度范围>10cm)
3.控制测量的内业及展点。
对应于外业,内业也分为两方面:
(1)平面坐标计算
步骤:1)、在校核外测数据无误后,可依据观测结果求算角度闭合差,修正各导线边夹角的观测值;
2)、依据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推算其他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3)、依据各边长度及已得出的坐标方位角求算各导线点之间的坐标增
量,并进行坐标增量调整。
4)、通过已知起点坐标和各点坐标增量的关系,依次求出其他待求控
制点的平面坐标。
(2)高程计算
步骤:1)、在校核外业数据后,进行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2)、根据改正后的各点间高差及起点已知高程,推算出未知各控制点的高程。
(3)展点
包括:图纸准备,因所测图幅为50×50,所以图纸应稍大一些,如:55×55;用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格网,方格网规格10×10,展绘控制点,以分数形式标明点号和高程,并检核图示点距与实际点距,其差值图上应小于0.3mm。
4.平面图测绘
包括:碎步测量和平面地物勾绘。
1)、碎步测量:明确碎步点概念和位置选取,碎步测量采用的的方法:量角器经纬仪测绘法,即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距相邻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及两点连线与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同时量出其高差大小,然后利用极坐标原理在图中标定点位。内容:安仪、定向、立尺、观测、记录、计算、描点(借助量角器)、检核。
碎步测量表格参看课堂介绍的碎步测量-经纬仪法的记录手薄形式。
2)、平面地物勾绘
当一个控制点控制区域内的碎部点(特征点)绘于图上后,就应随时对照实地描绘出地物(和等高线,平面图不要求。),不可等到整个碎部测量完成之后再进行描绘,以免发生错误,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另外,地物描绘应按 地形图图式 规定的符号表示。
3)、地形图的检查和修饰。可参看书中相关内容。
六、实习成绩评定
测量实习成绩满分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小组上交成果占总成绩的60%,个人应交成果测量综合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20%。总成绩60分以上为通过。并按优良制给出最终成绩评定结果。
2010年5月
测量实习评分标准
一、评分等级:分为优良中及和不及格五级。
二、评分条件与标准:
优:所在小组测量数据资料完整规范,精度符合要求,图纸完成质量好,实习期间无仪器工具的人为损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个人提交的测量实习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相应计算准确,实习期间个人组织纪律性强,无不到请假现象。
良:所在小组测量数据资料较为完整规范,精度符合要求,图纸完成质量较好,实习期间无仪器工具的人为损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个人提交的测量实习报告内容较完整,格式规范,相应计算准确,实习期间个人组织纪律性强,无不到请假现象。
中:所在小组测量数据资料基本完整规范,精度基本符合要求,图纸完成质量一般,实习期间无仪器工具的人为损坏,小组成员分工基本明确;个人提交的测量实习报告内容基本完整,格式基本规范,相应计算基本准确,实习期间个人有请假迟到现象。
及格:所在小组测量数据资料基本完整,但规范性,精度稍差,图纸完成质量一般,有一定错误。实习期间出现仪器工具的人为损坏现象;个人提交的测量实习报告内容基本完整,但规范性较差,书写潦草,实习期间个人有请假迟到现象。
不及格:所在小组测量数据资料规范性,精度差,图纸完成质量较差,有明显错误。实习期间出现较严重的仪器工具人为损坏现象;个人提交的测量实习报告内容不够完整,规范性较差,书写潦草,实习期间个人有不到现象。
5.作业指导书 篇五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交底时间: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机具:圆盘锯、刨木机、手提电锯、斧子、扳手、打眼电钻、吊线坠、靠尺板、方尺、墨斗、撬棍,千斤顶、小型空压机等。
2、材料准备:本工程模板均采用14厚木胶板;墙背楞及楼板垫枋采用50×80木方;钢管采用ф48×3.5普通钢管;对拉螺杆采用ф14高强对拉止水螺杆;模板拼接缝采用企口式接茬,并粘贴双面胶;柱墙边模紧固采用钩头螺丝;后浇带、施工缝采用密目钢丝网。
3、劳动力准备:3#、4#、9#、10#木工应保证40人以上,6#应不少于20人。木工应为熟练工人,并经过上岗前培训,年龄不得大于60岁。
4、技术准备:熟悉图纸及变更,设计问题在施工前5天提出,项目技术部门及时解决。
二、作业条件:
1、投测的楼层控制线经闭合复核无误后,根据控制线已弹好楼层柱墙边线、模板控制线及门窗洞口位Z线,弹好楼层标高控制线。
2、砼接茬水平施工缝处的浮浆已凿毛,砼松动石子已剔除,施工缝用水冲洗干净。
3、安装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已涂刷好隔离剂。
4、墙钢筋已绑扎完毕,卡好钢筋保护层塑料卡或挂好砂浆垫块,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已通过经项目部和监理检查验收。
三、满堂架安装
模板支撑采用扣式脚手架支撑
1、搭设尺寸要求
立杆纵距和横距分别为1000mm,距墙体200-400mm,纵向水平杆的步距和横向水平杆的间距为1200mm,扫地杆距楼面200mm。
2、杆件搭设要求
(1)立杆搭设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Z小槽钢或垫板。脚手架立杆底部必须设Z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
2)脚手架除立杆和横杆外,一般还设斜杆,以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斜杆同立杆的连接与横杆与立杆的连接相同。对于不同尺寸的框架,应配备相应长度斜杆。斜杆可装成节点斜杆或装成非节点斜杆。
4)连续点(撑)应按规定和要求设Z。支撑架(剪刀撑)应每4~6跨设Z一组,每道剪刀撑跨越5~7根立杆,沿高度连续设Z(双杆),并应对称布Z,与地面夹角为45°~60°用扣件与脚手架连接,设剪刀撑的跨内可不再设碗扣式斜杆。
3、脚手架的拆除
1)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情况,并经工程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拆除。
2)拆下的扣件和配件应及时分类存放,严禁随地抛掷,严禁将钢管堆放在无梁的板部位。
四、模板安装施工:
(一)工艺流程
1、柱、墙模板:
→
2、梁、板模板:
当梁高>600时:
当梁高≤600时:
(二)操作工艺
1、基础:
1)在垫层施工完毕的基础上,采用M5.0水泥砂浆和水泥砖砌筑240砖膜的。
2)砌筑高度和基础上标高为一平面(与车库交接处可以砌至车库垫层上平)。
3)基础以上为200mm吊模
主楼外圈基础模板图(内圈梁采用非止水螺杆)
车库底板砖胎模示意图
2、柱、墙模板:
1)在保证基础砼充分平整的基础上,弹好柱墙边线及控制线,在墙外侧5mm处贴20mm宽双面胶条或用水泥砂浆堵缝,以保证下口接缝严密,防止砼浇筑时漏浆。
2)地下室外墙、柱将预先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Z线就位,然后安装穿墙止水螺杆;地下室内墙、一层以上(含一层)先立一侧模版,然后安装螺杆和PVC螺杆套筒,再立另一侧模版。穿墙螺杆纵横间距为450mm,竖向间距为450m(根
据层高可以适当调整,但保证模板不涨模),竖向第一道距地不大于200mm,螺杆采用ф14高强对拉螺杆,当柱墙高度超过3.5m时,其高度2m以下对拉螺杆须采用双螺帽进行加固,防止砼浇筑时胀模。
3)清扫柱墙内杂物,再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模板背楞,采用50×70木方@150,安装水平横楞采用Ф48钢管(双钢管,第一道横楞距楼地面200),底部采用钢管斜撑加固到地锚上。
4)在模板接头处,均考虑10mm的搭接,在梁、柱接头处,采用柱侧模包梁侧模,梁底模直接搭在柱侧模上面。
5)墙柱模板按边线就位,拉通线检查(通线松紧适度),保证各相邻模板不错台;利用穿墙杆硬塑料套管做内撑保证截面尺寸(可以比墙厚或柱宽小2mm);利用吊线锤配合尺量在模板的上部、中部及下部检查模板垂直偏差、校正模板垂直度。调整模板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再次检查模板垂直度,偏离标准要求时立即进行校正。
6)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7)检查房间的开间、净深及对角线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对房间的开间、净深及对角线三道尺寸检查可以保证阴阳角垂直方正,房间不外扭。
8)在砼浇筑之前,垃圾必须清扫干净(含支撑层多余扣件、钢管、木方等),再进行浇筑砼。
墙阳角模板节点图 墙阴角模板节点图
模板企口搭接示意图(上图)外墙穿墙螺栓装配示意图(下图)
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杆示意图(内墙采用非止水螺杆,且加PVC套管)
地下室外墙支模示意图
2、梁板模板安装:
1)安装支撑立杆前(如土地面必须进行平整夯实),立杆下必须支垫木枋或木板,为了保证上下层楼板荷载传力均匀,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正,保证在一条垂直线上。
2)梁支撑立杆一般采用双排搭设,当梁高≤400mm时,立杆纵向间距为1000mm,顶撑间距为mm;当梁高为400mm-600mm时,立杆间距为800mm,顶撑间距为1000mm;当≥600mm时,立杆间距为600mm,顶撑间距为600mm。
3)按设计标高调整立杆高度,然后安装梁底模,并拉线找直,当梁跨度大
于或等于4m时,梁底板必须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所有悬挑梁端头均应起高10~15mm,以防止砼浇筑后梁端下挠。
4)当梁高大于600mm时,应增设对拉螺杆加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为1000mm。
5)梁侧模安装完成后于梁上口拉通线进行模板校正,保证梁阴阳角顺直。
6)注意在梁侧模根部一定用木枋与钢管贴实顶固,防止梁侧移,梁底可采用专用夹具锁固。
7)支设楼板模板,其立杆支撑间距为600mm,板底支垫木枋间距为150mm。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木板硬拼缝,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
8)楼板模板铺设完成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模板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高差及相临板高差超验收标准(质量验收标准见后)即进行校正。
9)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板内杂物清洁,将模板内的锯木灰等杂物从预先预留的清扫口清除干净,报验合格后可进行板筋绑扎。
3、后浇带、施工缝模板
1)底板及顶板后浇带、底板竖向施工缝侧模:在后浇带的两侧设Z竖向钢丝网片,钢丝网为一层密目钢丝网和一层钢板网的迭合,钢丝网背面用Ф12支挡与主筋焊接固定。
2)墙体后浇带侧模:后浇带两侧与先浇注的墙体混凝土采用迭合钢丝网隔开,另加木枋对撑加固。
3)挡土墙水平施工缝留设部位其墙体两侧支设吊模,吊模高度为基础顶面以上300~500mm,砼浇筑时在施工缝安放施工缝止水钢板。
五、模板施工要点:
1、根据图纸,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并弹出模板安装位Z,将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Z;
2、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模架(模板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撑面应平整垫实,并有足够的承压面积。
3、门、窗、预留洞口位Z、尺寸、标高必须准确,洞口必须方正、垂直,加固必须牢固,绝不允许有移位、倾斜等现象。
4、梁高度超过700mm时,支模架的立杆与大楞间设抗滑扣件。
5、梁底模板安装时拉通线,控制模板顺直度。
6、建议在短肢剪力墙及薄壁柱模板下方角落预留垃圾清扫口。
7、在现场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平面布Z图指定的位Z支设模板,不得随意变
更。为了便于识别,每块模板上均应设Z醒目的标记第一文库网,并且由现场工长统一管理。
8、模板安装时外墙安装顺序是先内后外,利用φ14穿墙螺杆对拉。对拉螺杆分布水平、竖向间距均为450mm,转角处增加一道。
9、模板安装前要及时对模板表面再作一次清理,涂刷脱模剂,然后按照模板平面布Z图和墙位线将模板吊正就位。
10、为防止模板下部漏浆,特别是外墙接头质量,支模时外墙外模下口低100mm,利用下层穿墙螺杆孔用螺杆将下口模板拉紧,使其紧贴墙面。内模下口应待模板就位吊正后,在内模周边钉一圈木压脚板,辅以用水泥砂浆补缝。
11、模板拼缝处,如旧模板边破损,用电锯切平后使用,对局部出现较大缝处使用粘贴海绵条塞缝,对雨天模板不能粘贴海绵条,用小木板封住。
12、当楼层高度小于4.2m时,其柱、剪力墙、板同时支模,砼同时浇筑。
13、外墙模板施工及楼板施工时,待外架搭设完毕后且通过安全员验收合格方可施工。
14、墙、柱模板从梁(板)底模往下加固,在最下一块封模板时,清理墙、柱底干净,在砼浇筑前再进行检查,有垃圾处在墙、柱角设清渣孔,清理后封堵。
15、梁板底模板标高控制在梁底板支撑两端及立杆上抄设控制标高点,再根据控制点搭设底板支撑横杆。
16、平台板的尺寸必须准确,拼缝必须严密。拼缝时,必须用木工手工刨将模板边刨直,绝不能允许胡填乱补,模板与模板相邻处必须平整,下面必须有一根木方,以便连接。
17、平台板、梁的支撑搭设必须保证其牢固,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000mm,标准层的柱子周边必须搭设扫地杆。架子的纵横方向一定要顺直,绝不允许随心所欲乱搭设,平台板及梁的水平杆必须加设保险卡,以保证其不下沉。
18、墙、柱、梁模板在支设前,必须将模板上的混凝土渣清理干净,并刷好隔离剂后方能使用。以便保证模板的周转次数。平台板支设好后,脱模剂一定要满刷,模板上有多余螺杆眼的要用铁皮补好。
19、墙、柱的阴、阳角必须密实,决不允许漏浆。阴、阳角每道加固钢管必须用扣件连接,阳角处一定要追加保险卡和木楔。
20、楼梯支设前,必须先在墙(或板)上分好斜板,休息平台、踏步线,在进行架子塔设、找标高等工序、踏步板吊装位Z一定要准确,加固要牢固,决不允许出现踏步倾斜、斜板下踏等毛病。
21、墙、柱、梁模板在表层开始脱落时,以及木背楞有损伤时,就必须更换。
六、模板拆除:
1、柱墙等竖向结构模板拆除:
1)柱墙砼浇筑完毕24小时后,砼强度达到1.2MPa(现场可根据砼表面能划白痕来确定)方可进行≤400mm内墙柱拆模,外墙和≥400mm的内墙需在砼浇筑完成64小时以后拆除。
2)先拆除穿墙螺栓螺帽及蝴蝶卡,松开钢管扣件,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及时将模板吊运至模板堆放场地进行模板表面砼、钉子等杂物清洁,涂刷模板隔离剂。损坏的模板要及时修补,并按原号码编号,模板编号污染或褪色要重新书写穿墙螺杆、螺母要经常用机油润滑。
3)模板拆除时必须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缺棱掉角,当发现拆模较早将拉伤砼表面时,需立即停止模板拆除。
2、梁板模板拆除:
1)梁板模板拆除应依据现场留设的拆模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满足下表要求后,由项目部主管模板工长书面通知班组方可拆模。
2)模板拆除的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3)后浇带整跨模板及支撑架,须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后,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4)标准层施工必须保证两层楼梁板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由上至下第三层进行周转使用。
七、模板质量验收标准:
1、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特别是底层结构施工);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满堂架子做支撑加固的模板,其必须采取剪刀撑等稳定措施。检验方法为根据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要求,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宽度
应不大于2mm。检查数量:梁、墙和板抽查20%。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八、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模板板块之间不平,拼接缝错台:在进行模板拼装时,应考虑对拉螺杆间距,即螺杆孔距模板接缝边距离不得大于300mm;在背枋之间、模板拼接缝处应用木块钉缝;对拉螺杆内撑套管应采用同一标准专用硬塑料套管,套管应与模板保持垂直不歪斜,在进行模板螺杆紧固时一定注意紧固到位,不得遗漏,在拼接缝处支撑砼内撑。
2、模板拼接缝不严,易漏浆:在进行模板加工时,应保证切割尺寸准确,切割边顺直,必要时应进行刨平处理,在模板接缝处应用双面胶对压紧密。
3、柱墙模板根部亮缝,易造成砼漏浆烂根:首先控制柱墙周边砼表面平整;在柱墙模板安装时,根部压条距模板边退后2CM安装,压条与模板之间采用砂浆灌缝。
4、拆模时砼表面拉伤:模板安装前必须进行模板表面清理,并满刷托模剂;模板拆除前应进行试拆,砼未达到拆除要求时应及时停止拆除工作。
5、结构梁板下挠:支撑立杆底必须平整牢时,特别时进行地面模板支撑搭设前应对地面进行平整夯实并支垫木枋,不得出现立杆悬空虚设;梁底必须按要求进行起拱,起拱高度足够;梁底台杆应加设保险卡防止扣件滑移下沉。
九、成品保护措施
1、不得在配好的模板上随意践踏、重物冲击。
2、木背楞分类堆放,不得随意切断或锯、割,模板拆除时不得抛扔,以免损坏板面或造成模板变形。
3、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支好的顶板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时,必须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以及在顶板上进行预埋管打弯走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用木方作垫进行。
4、根据图纸精心排板,每块板、每根梁尽少切割少拼缝。
5、振捣砼时不得用振捣棒触动模板;焊接钢筋时不得烧坏胶合板。
6、拆除模板按标识吊运模板堆放场地,由模板保养人员及时对模板进行清理、修边、刷脱模剂,标识不清的模板应重新标识;作到精心保养,以延长使用期限。
7、模板的连接件应经常清理检查,对损坏、断裂的部件要及时挑出,螺杆、螺帽、扣件等整修后要涂油。
8、浇筑砼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禁止踩踏竖向模板的侧梆。
十、安全施工措施
1、地面上的支模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并同时排除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2、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以上时,必须设Z安全防护设施。
3、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上行走。
4、模板的立柱顶撑必须设牢固的拉杆,不得与门窗等不牢靠和临时物件相连接。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柱头、搭头、立柱顶撑、拉杆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5、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必须检查土壁边坡的稳定状况,基坑槽上口边沿1m以内不得堆放模板及材料。向坑内运送模板构件时,严禁抛掷。使用起重机械运送时,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6、拆模作业时,必须设警戒区,严禁下方有人进入。拆模人员必须站在平稳牢固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不得猛撬,以防失稳坠落。严禁用吊车直接吊除没有撬松动的模板。拆除的模板支撑等材料,必须边拆、边清、边运、边码垛。楼层高处拆下的材料,严禁向下抛掷。
6.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六
1.目的:为了规范检验员的检验作业程序,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检验员对自制产品、外协外包件、入库原材料的检验均适用本作业指导书
3.引用规范:《通用技术手册》《产品标识控制流程》
4.检验步骤:
4.1对照图纸要求之版本,是否与实物一致。
4.2清点图纸要求之数量,是否与实际相符
4.3识别图纸要求之材料,是否与实物相符。
4.4审查技术说明。留意不同类型的热处理、光洁度等对加工的要求。
4.5审核图纸的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要求、光洁度等,决定检查方法,合理选用量具,保证检测质量。
4.6按次序对工件进行检验,检完一个尺寸,作一个记号,不能漏检。
4.7检出不良品,检验员记录并报技质部确认是否返修,报废或让步接收。
4.8检验完毕签署检验记录,工件按要求进行标识。
4.9入库/出货。
5.注意事项:
5.1审图时注意图纸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漏盖工艺章。
5.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5.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5.4检查是否有漏加工、漏焊之处。
5.5留意零件与图纸其它不符之处,比如方向相反等。
5.6留意机加面油漆前是否做好防护措施。
5.7检查图纸标识需焊后加工的是否留有余量。
6.检验要求和方法
6.1外观检验要求
6.1.1使用材料应符合有效版本图纸的要求,材料本身应无变形、划伤、氧化变色
6.1.2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变形、锈蚀、裂纹、压折、夹渣、气孔等;预埋件、铆件应牢靠、无松动,螺纹无缺损、无腐蚀等;不允许有加工遗留物;
6.1.3零件的喷漆层应均匀、连续,无缩孔、起泡、开裂、剥落、粉化、流挂、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指印等缺陷;
6.1.4表面处理后,零件表面允许有不可避免的轻微夹具印痕和轻微的水印;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边、棱角处允许有轻微的粗糙;非重要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水纹或个别的斑点;
6.1.5去毛刺要求:用手沿零件加工边角的任何位置及方向触摸均无刮卡现象。
6.2尺寸检验方法和要求
6.2.1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用游标卡尺,高度尺,角度尺,百分表,平台,投影仪,高度测量仪或检测夹具等进行检验。标准: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6.2.2未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用游标卡尺,高度尺,角度尺,百分表,平台,投影仪,高度测量仪或检测夹具等进行检验。标准: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以下公差要求。
6.2.3螺纹检验方法及标准:
使用符合6g(外螺纹)或6H(内螺纹)公差要求的螺纹规。标准:符合通止规要求。
6.3形位公差的检验方法
6.3.1平面度的简单测量:
①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目测法观察工件与平板之间缝隙的大小进行测量; ②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塞尺)进行测量;
③用三个千斤顶(可调支撑顶尖)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校正好三个基准点后进行测量。
6.3.2平行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工件,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高度尺,从杠杆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6.3.6跳动或同轴度的简单测量:
把轴类零件相同尺寸的部位(基准圆)放在一个或两个V型槽内,与带百分表或千分表的高度规一起放在平板上,把表头对准被测部位,慢慢转动零件,读出表上的指针变动量就可得到圆跳动或同轴度。
6.3.4对称度的简单测量
轴上的键槽的对称度,一般是放在平台上,使用V型铁和百分表(带座),先测一边的槽面,固定表头,然后旋转180度再测另外的一边,差值既是.6.3.5垂直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压住紧贴在平板上,用高度计的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垂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摇动高度计上手柄,使百分表头在工件被测垂面上下移动,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6.3.6螺纹位置度的简单测量
螺纹孔相对于外径的位置度。因为是螺纹孔,所以很难测量,可在螺纹加工前--即测量加工光孔的位置度。
附件:
7.测量仪器作业指导书 篇七
作业指导书作为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第三级文件, 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用于指导具体的作业, 如设备的操作、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原材料与器件的检验、计量器具的检定等。
2 电子产品调试软件的现状
目前在现行的电子产品生产交付流程中, 缺少描述调试软件安装和使用的技术文件, 虽然部分工艺规程中有对调试软件的程序烧录流程和烧录步骤的描述, 但局限于篇幅问题, 往往不够细致, 也难以对调试软件的安装使用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描述;而设计文件和调试细则中并没有关于软件安装和使用的技术说明, 再加上调试软件种类和版本繁多, 软件安装和使用十分复杂, 在产品转产或外场服务中, 软件环境的快速搭建和使用已成为影响转生产和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指导书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 指导书编制的必要性
结合电子产品调试的现状, 调试软件安装和使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则显得十分必要, 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转产中的必要性:电子产品的转产十分普遍, 而不同电子产品的转产往往牵扯到不同的调试软件环境搭建, 如果有指导书的指导, 原本可能需要几周才能搭建的环境有可能一周就能完成, 避免了弯路, 缩短了转产过程中调试软件环境的搭建时间, 有利于产品的转产; (2) 外场维护中的必要性:根据电子产品的特点, 经常涉及产品软件的外场维护, 且任务往往又很迫切, 而外场维护人员流动性较大, 并且不一定十分熟悉调试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经常需要技术人员协助。如果有指导书的指导, 外场维护人员可以较快地完成软件安装和环境搭建,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 产品调试交付中的必要性:产品在调试交付过程中频繁涉及各种调试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如果有指导书的指导, 调试人员可以结合工艺规程和调试软件作业指导书, 较快地熟悉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有利于产品的调试交付; (4) 提高调试人员调试技能的必要性:在调试和排故技能中, 调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占有相当比例的份额, 如果调试人员能够掌握多种调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则调试人员能够胜任多种型号的调试与交付, 如果有指导书的指导, 则有利于调试人员调试技能的提高; (5) 知识经验共享过程中的必要性:如果有了调试软件作业指导书, 技术人员可以详细记录调试软件安装和使用过程的重要事项, 有利于积累调试软件安装和使用经验, 有利于知识经验的共享。
3.2 指导书编制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够对重要的、通用的调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编制成作业指导书或其他技术文件, 则能形成以下优势: (1) 显著地提高产品转产时调试环境搭建的效率; (2) 可为外场维护的调试环境搭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 可成为调试经验累积的一个重要路径。
4 指导书的编制思路和要求
4.1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思路
虽然调试软件和版本众多, 各种调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也不相同, 但同一软件不同版本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因此我们可以选取较为常用的调试软件的典型版本进行指导书的编制。比如, 逻辑Max+PlusⅡ软件的10.2版本, QuartusⅡ软件的2.0版本、XILinx软件V10.1版本、操作系统烧录Trace32软件、测试软件Tornado2.0版本、应用程序烧录的CCStudio V2000版本、CCStudio V3.1版本、Flash pro软件的V4.0版本、Visual DSP++软件的4.5版本、串口通讯工具等。
调试软件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调试软件的名称与版本, 与该软件相匹配的硬件仿真器的名称与型号。比如Max+PlusⅡ软件的10.2版本作业指导书编制, 应首先说明调试软件的名称为Max+PlusⅡ, 版本为10.2, 相对应的硬件仿真性名称规格为:逻辑编程电缆PL-BYTEBLASTER2N; (2) 调试软件主体的安装方法, 应包含调试软件的主体压缩包名称大小 (如图1所示) 、解压路径、安装方法及安装路径, 安装过程中各配置项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应图文并茂; (3) 硬件仿真器驱动的安装方法, 应包含驱动软件的压缩包名称大小、解压路径、安装方法及安装路径, 安装过程中各配置项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应图文并茂; (4) 硬件仿真器驱动安装后的配置方法, 有些软件安装后需要对软件进行驱动配置, 以适应电路板上的芯片, 比如CCStudio的一系列版本, 应对硬件仿真器驱动安装后的配置进行说明; (5) 烧录插件的安装方法, 有些软件安装后需要安装烧录插件, 以便完成软件的烧制, 因此指导书应当对需插件的安装方法进行描述; (6) 首次连接时仿真器驱动程序的选择和配置方法, 软件安装完毕后, 首次连接硬件时需要选择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选择和路径十分重要, 找不到相应路径则前功尽弃, 因此指导书应当对首次连接时仿真器的驱动程序的选择和配置进行说明。
4.2 调试软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要求
(1) 作业指导书应按照软件安装和使用的顺序编写指导书; (2) 作业指导书应专注于控制软件安装和使用的关键因素而不是详细的调试操作 (如电缆连接、通电断电、绝缘测试等) ; (3) 作业指导书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忌用复杂、冗长的语言, 应图文并茂; (4) 作业指导书应简单使用, 易于修改, 方便使用。
5 结语
8.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篇八
关键词:创新;自主;个性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73-02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五、“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解答他的疑难困惑,为他提出合理建议,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测量仪器作业指导书】推荐阅读:
土木测量实习指导书06-23
建筑工程测量作业06-15
高职工程测量综合实习指导书09-26
测量师带徒指导计划书07-31
测量与工程测量06-25
测量比赛总结06-25
测量大赛策划07-09
体温的测量08-13
测量教案09-05
测量电压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