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共11篇)
1.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一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8、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句。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附: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2.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二
一、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后的亮点
1. 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 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春》这课的开头时, 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几张具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 如繁花、翠柳、绿草等, 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 让学生都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
2. 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大课堂容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 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的比较中, 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二、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和几个不容忽视的弊端
1. 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 缺乏个性与特色。
2. 课堂呈现量过大, 学生如走马观花。
3. 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
4.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适可而止, 恰当运用, 便会相得益彰
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的《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如何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 怎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体现大语文的性质特点呢?
首先,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 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次, 在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绝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再次, 适时地在恰当的地方, 穿插一些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行了, 不能把传统的东西丢得不见踪影。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所无以比拟的优越性, 但它并不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不至于走入误区。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媒介则为中介, 要优化课堂教学, 真正做到“教育创新, 与时俱进”, 其路漫漫且修远。
摘要: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拓了新的天地。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不仅能节省时间, 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3.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以及关于朱自清的知识;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用自己的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诱导激发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走进春天。让我们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 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了解作者
2、听朗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感悟美文带来的春的气息。
3、明确注意事项,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听朗读录音学习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合作交流 通过阅读与讨论,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结构及文章内容,便于理解文章中心
深入探究 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中找到“春”的影子? 回忆旧知,加强知识积累
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绘春赞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四
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三、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5.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 篇五
——姜雄
首先,这是我作为一名资教生第一次碰到写景的散文课,同学们很信任我,可是这样的好文章我该怎么讲呢?传统模式?不,绝不。我想过,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教室,因为我相信学生们喜欢新鲜事物。
多媒体课堂上,每当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片出现时,听着学生们那一阵阵欢快的尖叫声,我想这节课已经是成功一半了。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6.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二 欣赏优美语言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让学生谈谈春天给人的感受,列出词语,并一一写上黑板 二 检查预习工作.包括字词的注音,解释.多音字的辨别,易混淆的字词的辨别.以及这篇文章的读后感.(预习中还有一项内容是摘抄好词好句的,放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讲解.三 集体朗读
因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扫清了字词障碍,朗读时应该不会有不认识的字词.但是在朗读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多音字的读错情况,课堂上予以纠正.课后记.四 分组朗读,再请个别同学起来读,别的学生予以纠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五 预习时已让学生们把这篇文章熟读成诵,所以在讲课时,学生们的思路已经较清晰了.这个时候就让他们来概括,问;(1)课文可分几部分来读..明确:盼春—绘春—颂春(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2)课文中描绘了几幅春天的图画?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确:五幅.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六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拿出自己画的画,说说理由.七 找好词好句
让同学们把预习时已摘抄的好词好句读出来给大家听.讲讲理由.可以分三部分让同学们找
先找第一部分的.如: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如: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手法)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穿插问题,如问: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
用心
爱心
专心
怎样 的感受? 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 的植物发芽变绿,山的颜色就由暗转明,由干=干枯变为润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表现出融融的暖意。)接着找第二部分
先找春草图中的好词好句.如“钻”写出了春草的冲破层土的挤劲,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如“做”“躺”“打”“踢”等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烘托欢乐.接着找春花图,同样让学生找.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把争春争艳写活.“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对应桃树,杏,梨,比喻贴切.“象眼睛 ,象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互补,眼睛和星星都会眨,但星星是星罗棋布 的,而眼睛是眉目传情的,两者一结合,就把野花写活了
接着找春风图.如’象母亲的手抚摩着你”这既写了春风的温暖,又写了风的柔和.‘酝酿”则形象的写了在阳光下这种芳香不断的加浓的过程.这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 感.继续找春雨图.“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这三个比喻贴切,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 而绵长的特点.教师穿插问题.问:春雨绵绵,为什么还叫人别“烦恼”呢?(亲切而有趣)再问,为什么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呢?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是一直贯到末句的;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句的绿,青正连接.最后分析迎春图.“赶趟儿似的“照应前文,前文写百花争春,后文写人在争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动作次数多,读来有韵律。有节奏。
最后一部分.同学肯定觉得都好.让他们先说好在哪,教师再明确:“象娃娃`````”表现春天的新,用心
爱心
专心
象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象小姑娘``````”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象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三句的顺序,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过程.以上如有学生未找出的语句,教师可以由学生的发言引出问题,尽量把每一段的好词好句都让学生欣赏分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八 让学生们找找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拟人的有哪些?用比喻的又有哪些.然后再提提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九 练习
布置第一课时作业,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把它画出来..为第二课时中的分析语句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作业,背诵,练习题一,二,三。
用心
爱心
7.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
2、理请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4、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8.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八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感受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她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们那颗敏锐的心灵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和同学们一起随着朱自清先生的妙笔去领略春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春》
2、关于作者: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朱自清的文学常识,一名同学作记录。一个小组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同学们选感兴趣的记到自己的资料卡上。
3、朗读课文:
A、初读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和词画出来。B、小组交流解决画出的字词。C、听课文朗读。D、自由朗读。
E、男女生各为一组,以段为单位朗读课文。
4、课件显示,提醒学生朗读时注意:
A、生字读音义:涨(zhǎng 水位升高)烘(hōng 衬托)薄(báo 厚度小)
应(yìng 呼应)散(sàn 分散)B、词语:
工夫—功夫:都是名词,常互换使用;表时间多用“工夫”,表本领、能力多用“功夫”
盼望—期望—希望:都可做动词,“盼望、期望”含有殷切等待的意思,语意较重,只能对别人涌对自己,“希望”只是一般的想想,语意较轻,对别人,对自己都可以用,“盼望”只作动词,后两都还兼做名词。
朗润—湿润:都有“润泽”的意思,前者还有“明朗”的意思,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后者有潮湿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湿程度。
“吹面不寒杨柳风”:见注释⑤,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见注释⒀。语出萧绎的《纂要》其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5、梳理课文结构: 同学们:看看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绘了春天优美的景物?那么,我们就来给这部分内容取个诗意的名字吧!(画春、绘春、绣春等)。
同样,我们也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取个名字吧!
6、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
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把我们带进幽深把、美好的境界。
写好后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限三组。
7、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春草中漫步,闻着春花的芳香,沐浴着春风,淅沥的春雨相随,张开臂膀迎接这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觉中这节课即将过去,美好的时光总是走得太匆匆,带着这份回味,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的春天吧!
9.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比喻修辞的运用。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 3 课 时
一、春雨图(第6自然段)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③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④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⑤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总结以上四幅图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及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
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二、迎春图(第7自然段)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②“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文何处?这里的“赶趟儿” 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④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
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⑤“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解说: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三、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1、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3、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4、三个比喻句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5、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1)娃娃新。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①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④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2)春姑娘美。喜欢春姑娘的美:
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3)青年健壮。感受到青年的力量:
①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②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④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四、课堂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千万不要“雄心万丈,躺在床上”。
五、作业布置:
1、读记、抄写生字词3遍。
10.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十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2.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__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②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问的轻风流水______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③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A.花枝招展
附和
酿造 B.花枝招展
应和
酝酿
C.如花似锦
附和
酝酿 D.如花似锦
府和
酿造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
风筝
欣欣然
沁人心脾 B.健壮
胳膊
协奏曲
谈笑风声
C.簿烟
蝴蝶
捉迷藏
心旷神怡 D.筋骨
渲泄
软绵绵
蓬勃生机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了花儿的甜美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巧妙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含贬义,写出鸟儿的有意显示、炫耀)
D.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突出雨后小草的清新和碧绿)
5.《春》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是()
A.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
B.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C.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好计划、好希望。
D.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7.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跷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
B.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C.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D.那时我已初识文字,且酷爱读书;接触了书籍,我就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袋日益充盈起来。
二、语言表达
8.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批注③】
(1)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你仿照第一段后的批注,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批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瞥一眼外面新奇的风景,又叽叽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选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
(4)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相比,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夏雨”的感受。
四、综合题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的空气里酝酿。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ùn
shī
________
________
wǎn
zhuǎn
________
________
酝酿
卖弄
________
应和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解释文段中划线的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B
2.B
3.A
4.C
5.B
6.C
7.D
二、语言表达
8.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三、现代文阅读
9.(1)批注②:春花图,着力描绘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
批注③:春雨图,着力描绘春雨迷蒙的安静和平的景象。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②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春雨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
10.(1)“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
(2)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3)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它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4)①我更喜欢选文中的句子,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轻、柔、细,还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②我更喜欢《春》中的句子,因为它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
(5)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四、综合题
11.(1)yùn
niàng;nóng;hè;润湿;宛转
(2)浑;混;清;轻
(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1.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篇十一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1
《春》作为经典散文,一直为人们所赞颂,而我也已教了这篇课文第四次了。但本学期上《春》之前,先去听了谢以方老师上这课的第一课时,才发现原来之前自己上《春》这一课,上得太古板,太没有语文味了。
欣赏这篇课文的时候,如何能把朗诵和对语句的赏析融合在一起,一直是我觉得比较难处理的地方,自己上的时候,很容易把两者剥离开来,以致上得自己都觉得难以体会其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之处。而听了谢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
以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为例。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前读第一遍之后,老师抓住学生能把第二个“盼望着”读重一些及时引导学生,为什么读重一些,除了读重一些外,还可读快一些,从而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读出来,也让学生理解了“盼望着”的反复,是为了强调作者急切的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而读这一句子的时候,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喜悦的心情,从而指导学生要读得欢快些,声调要稍微高一些。如此引导下来,学生既体会到了文章的文字美,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除此之外,谢老师不只是对学生引导得好,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谢老师在指导完学生欣赏第一至三段后,不是继续引导,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赏析前三段的方法,自己赏析第四段。由于谢老师在前三段已进行了非常细致、到位的指导,所以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分别从修辞、描写角度等方面去赏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
听完谢老师的课后,自己再上,就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上课的时候也找到了感觉,比以前上课顺畅了。本学期除了本校的课外,还听了许多其他学校老师上的课,更深的体会到多听课,多反思,才能自我提升,有更多的进步。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2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
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更有一个同学被课文中写声音的一段所感动,摹仿起春天小鸟各种各样的叫声,于是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哪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和作者、和大自然展开了对话,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
泉水叮咚叮咚说:来吧,你看这多美啊,有鲜花为我做伴,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青蛙咕咕着说:快来参加我们的电声管弦乐队,《春之歌》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鲜花妹妹……你一言我一语,教室可热闹了,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思想,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3
《春》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翻到这课书,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我又一次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春回的动人景象,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一点成功之处:
第一、导入新课巧妙。
“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我找了班内的两个学生进行操作,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了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
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技术教案11-01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06-23
七年级上册语文预习教案10-23
七年级上册美术小伙伴教案07-18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09-02
《美妙的人声》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9-11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教案设计11-02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教案11-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06-26
1.1 地图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