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5篇)
1.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条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遵循心理学的科学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2、坚持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学习、探索与创新相结合;
3、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 1
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四条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5、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积极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条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成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担任,主要成员由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团委、保卫处及各系(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工作。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向学院党委常委会或院长办公会汇报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人员配备、经费支持、场地建设、咨询设备及考核奖惩机制等重大问题,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 建立健全学院“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线的五级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模式。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为广大在校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2
及咨询服务;各系(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由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任主任,成员由系部辅导员组成,负责落实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规划,协助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独立开展系部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工作;班委会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协助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八条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工作任务:(1)建立健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五级工作网络;(2)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为全院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及选修课程;(3)开展新生心理普测,建立全院学生心理档案;(4)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及个体咨询;(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工作。
第九条 建立健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与考核纳入学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条件。
1、经费保障。学院按照每年生均不少于15元的标准划拨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比照专业教学和相关专业工作,合理计算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量,并随学院津贴调整进行适时变动。
2、场地及设备保障。逐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场地,包括教师办公室、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宣泄室及情绪调节室等,场地总面积不低于 3
30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需求,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1、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选修课的通识教育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一学期开课,设置2个学分,24个学时,覆盖全体学生;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名家讲座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聘请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开设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恋爱、就业择业、人格发展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
3、形成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大学三年不断线,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网络互动、团体辅导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及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
第十三条 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每年定期指导各系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指导 4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各系部学生会和班级等学生组织开展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剧比赛、心理主题班团活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和学生互助心理辅导,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3、充分利用学院广播、校刊、橱窗、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介,联合学院各部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第十四条 各系部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各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要及时了解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接受大学生心理资讯中心中心的指导,制订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提交工作总结;辅导员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定期开展系部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系部心理协会、班委会等系部、班级学生组织积极协助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学生心理互助、自助活动。
3、充分利用学院各类宣传媒介和学生QQ群、飞信群、微博等网络宣传媒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第五章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五条 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个别辅导与咨询、团体辅导与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地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 在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及有条件的系部安排固定的心理咨询室,每个学期向全校师生公布心理咨询室服务时间,保证每个工作日均有咨询室对学生开放,满足全院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第十七条
定期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团体辅导计划和方案,帮其解决心理问题、优化心理素质;发挥朋辈辅导功能,提升学生自助互助能力。
第十八条
每个学期通过发放宣传单、广播、报纸、微博、飞信、网页等多种途径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咨询信箱、咨询电话和网址,提供电话及网络咨询预约和咨询服务;系部班级辅导员要及时了解信息并向全体学生开展相关信息介绍,保障学生获得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信息途径畅通。
第十九条 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制度建设,制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工作管理制度》,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接待、反馈及督导制度,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科学规范运行。做好心理咨询的记录与整理,以及大学生心理咨询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
第六章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第二十条
切实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制订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坚持预防为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级网络”的作用,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逐步加强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第二十一条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积极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1、在每年新生入学后指导、协调并组织各系部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结果中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与跟踪管理,并将心理危机筛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系部,做好心理危机早期识别和干预;
2、在系(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在系部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将学生按有关规定 6
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
3、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配合系部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相关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重大恶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应采取措施对全校范围内的危机易感人群进行排查和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传染效应。
第二十二条 各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要做好心理危机与干预工作:
1、对所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及时联系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领取心理危机筛查结果,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有动态了解。
2、出现心理危机情况时应立即向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在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3、及时选拔、调整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协助系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系部心理辅导员及学生心理委员登记表》;汇总《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系部心理健康月报表》,发现危机事件及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取得联系、配合处理问题;
第二十三条 班级心理委员要将学生心理动态信息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每两周上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心理健康报表》给系部辅导员,紧急情况下可直接与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取得联系。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条 逐步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我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历并 7
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或经内蒙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从事心理咨询的专兼职教师,必须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 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序列,承担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和心理咨询等工作;各系部辅导员是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队伍,在通过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加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或心理咨询工作任务。
第二十六条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计划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专业培训;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
第二十七条
选拔、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内蒙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条例》,各系部负责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并定期开展理论讲授、成长小组及团体辅导等形式的培训;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学生社团建立朋辈辅导中心,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完善朋辈辅导员制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发挥学生骨干队伍在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反馈学生心理动态、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十八条
学院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增强教职工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每年为辅导员及专任教师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定期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年五月
2.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1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阜新第一职专生源覆盖整个阜新地区及阜新周边一些市、县的农村, 在校生近3000人, 2006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城市家庭学生接近40%, 农村家庭孩子占43%, 余者为城乡接合部的学生, 困难家庭孩子占71%, 有24%的孩子为单亲家庭, 其中城市占绝大多数, 初中三年级没在学校的有25%左右, 没完全上初三的有近40%强。学困生、问题生相当普遍, 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人格, 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甚至有一部分为“三不生”, 即“不学习, 不就业, 不守法”学生。正如鲁昕副部长曾指出:职业学校面临的是困难家庭、困难孩子, 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
2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征
目前, 职业学校学生如下的心理特征需要我们关注:
第一, 由于一些家庭吸引力、控制能力不强, 也有一些学生少有亲情, 加之过早离开学校和班级的集体生活, 受约束心理较弱, 放弃自我, 喜欢自我。
第二, 由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原学校被边缘化, 少有关注 (爱) 、鼓励和表扬, 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对前途悲观, 有自弃心理。
第三, 由于其心声不被重视, 所以, 一些学生反抗、防御心理极强;而另一部分则对事物的无动于衷和冷漠。
第四, 由于接触社会层面的限制, 不健康、不良的社会习气的持续刺激, 看消极的东西较多, 一些思维不符合社会常态, 是非辨别能力较弱, 法制观念淡薄, 思维懒惰, 及个别的学生有暴力倾向, 有劣根残留。
最后, 由于家庭的惯养, 一些学生寄生心理严重, 怕吃苦、怕累, 回避就业。一些家境相对较差、生活较艰辛的环境, 也造就了一些学生思维相对独立, 比较朴实, 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3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尝试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给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一些困惑, 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让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没有心理健康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缺失的、是不完善的。职业学校不仅仅是教技能的地方, 更是造就和修补灵魂的地方。
2006年以来我校提出了“以心理健康为支撑, 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路, 并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是引进心理学教师, 并建立心理咨询室, 提出“让学生走进心灵驿站, 走出心灵的阴霾”的思想, 让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的学生通过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就来访者所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 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和方法, 从而帮助来访者摆脱困境、渡过危机, 增强适应能力[1,2]。
二是运用积极的心理学的理论, 主动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一年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对一些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并有针对性提出对应方案, 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进行心理干预, 请法律界有关专家通过案例讲社会犯罪心理学, 对学生进行事前心理干预, 以减少由于过失行为造成犯罪而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3]。
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 增加教师的沟通能力, 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增强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信心, 提高教师工作的快乐指数[4]。
四是开展交流活动, 并推介心理学教师积极参加公益性心理咨询活动, 更多地了解心理个案, 增强心理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组织相关人员到辽工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访问[5]。
希望和正在产生教育成果:
a.理解和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只有生物体和心理都健康, 才能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想是人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b.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 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 知道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困惑, 容易产生障碍, 若不及时疏导, 久候会酿成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养成正确认识健康的思维习惯和对健康的评价, 有一个符合社会思维常态的思维方式。
c.建立一个正常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减少师生的对立, 使教师真正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使教师真正作为学生的青春摆渡人。
d.使学生不受或少受心灵上的困扰, 摆脱心理危机, 快乐成长, 塑造一个具有健康的人格、有积极的自我观念, 对现实有正确的觉知能力, 正确认识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能正确评价自己, 情绪稳定愉悦, 人际关系协调, 具有自立、自强、自尊和自信的品质[6]。
4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一是社会环境问题, 由于我们国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较短,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还有待于提高。
二是要从制度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保证, 纳入教育内容、作为对学校评估、考核项目。
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讳疾忌医, 认为心理患有疾病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也有内心的渴望医治和行动上的怠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宣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偏差, 存在两级分化, 要么消极怠慢, 要么惊慌失措。
五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 特别是缺少专业性强富有经验的教师,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几起几落, 开展的不够深刻, 对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能力处理, 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还相对单调。
参考文献
[1]钱含芬, 张履祥, 谢雍道.心理教育课与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1997, 20 (4) :363-364.[1]钱含芬, 张履祥, 谢雍道.心理教育课与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1997, 20 (4) :363-364.
[2]张大均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57.[2]张大均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57.
[3]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5.[3]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5.
[4]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9, 10:36-41.[4]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9, 10:36-41.
[5]冉武红.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97-101.[5]冉武红.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97-101.
3.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职业院校 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偏重,心理困扰增多,已被多项研究所证实。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和体能素质的重要前提。职业院校的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必须学习心理学知识
1.工作对象的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既肩负着父母的希望与嘱托,又承载着父母的几多无奈与担心;他们是在家让父母头疼,上课让老师头疼,下课让班主任(辅导员)头疼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极易出现种种问题。作为辅导员,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工作任务的要求。有人把职业院校戏称为大幼儿园,把辅导员称作保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也曾经实行过校园封闭制管理。但是,能够封闭的只是学生的身体,他们的灵魂有谁能够封闭得了呢?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尤其是育人。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常从老师身上耳濡目染而得。辅导员的工作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麻烦辛苦而且不一定落好。作为辅导员,学习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我们开展学生各项工作都有好处。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2002年8月,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2004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
1.二者任务与目的相结合。从二者的教育任务与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行,其核心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其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人生观教育和学生成长教育的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二者教育特点的结合。从二者的教育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使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长过程。
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同时,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3.二者方法与手段的结合。从二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以示范教育为基本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讨论过程,以尊重理解为基本手段。
辅导员要鼓励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三、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新生入校阶段(预防心理问题产生,培养高尚思想情操)。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中心有关人员对新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鼓励学生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这样,就有效地缓解新生由于环境不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所产生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冲突,培养起一种高尚的人生观!
2.第二阶段——学生学习阶段(促进全面发展,确立人生目标)。结合学生心理档案中每个学生的兴趣倾向,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念,拓展学生学习视角,开阔学生胸襟和抱负!
3.第三级阶段——学生就业阶段(提供职业信息,把握职业倾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这样,辅导员就真正做好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7.
[2]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叶亦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四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国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5、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二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地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
7、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8、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9、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0、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1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2、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可配备必要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实际需要,学校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原则上在德育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学校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条件。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对全体老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重点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培训骨干教师。
1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集体备课、合作教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5、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避免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
16、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谨慎使用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地凭借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要严格保密。不允许进行考试。
17、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师用书和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与选用都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进入学校的教材、教师用书和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5.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2011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上级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来开展各项工作,以信息化应用和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信息网的作用,切实保障教育网站与网络信息安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加强农远工程的管理应用工作,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注重软件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加强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上台阶。
一、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组织机构,由校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教学的领导为常务副组长,配强专业队伍,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努力提升服务能力。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童伟民
副组长:李朝威、胡广形、周浩霖、柳建涛、徐文攀、倪静川
组员:施朝勇(技术支持)
王培仁(后勤支持)
吕叶妙(资料信息收集、整理及发布、教学)
陆迪锋(培训、教学)
以及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
2、积极做好电教软件、硬件配备和仪器、图书装备工作,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本校教育信息网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更新和添置教育信息网络设备和软件工具。本阶段主要工作对学校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根据上级现代化示范图书馆的要求,力争把本校的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得更完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网上图书馆。
3、一如既往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得到保障。认真贯彻《教育信息化专用场所管理与使用规范》,从卫生、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等常规抓起,切实抓好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专用场所管理及教学设备与软件资料的登记、保管、维护、更新和使用等工作。制定好教育信息化专用场所常规管理专项检查,督促各校管理员认真做好信息化专用场所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坚持并严格执行各项使用制度,定期检查《使用记录》。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结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大力进行整合研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学习方式,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电教使用率达80%以上,普及率100%,学科覆盖率100%,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上了一堂多媒体课。学校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抓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期初制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严格按规范上课,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会评书的修养。
二、加强农远工程的管理应用工作
1、根据省、市“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农远工程的应用和管理,强力推进农远工程进一步应用。
2、积极做好我校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应用的全员培训工作,并且在两年之内,要求每个老师都录制一堂个人精品录像课。
3、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全市教师的多媒教学和公开课提供便利、帮助、师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4、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进麻痹大意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技术教育。
三、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
1、加强信息技术奥赛培训和学生信息技术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电脑现场作品比赛、信息学奥赛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和教师自制教具大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认真落实组织教师参加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研讨课,力推本校教师上公开课。
四、注重软件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
1.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建立学校资源库,购置、自制音像资料,装备音像电子资料室,逐步建立数字化文档。
2.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并将科任教师的经验性材料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储,不断拓展与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3.进一步建设充实校园网站,使之成为我校教学交流,信息宣传的重要平台。不断更新校园网站,全年校园网站更新内容不少于100条,相关的专题网站也要不断更新内容,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动态。
4、推进教师“写博”工作。学校行政人员、学校教研组长、四十周岁以下教师要积极开通博客,每周上传博文不少于一篇。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教师教育博客大赛。
五、加强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1、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和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立项,继续开展教学常态下的课题研究,并组织教师撰写和实施更多的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撰写更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与市组织的各项评比。由吕叶妙老师负责《开展网络教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根据央馆、省馆要求,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以及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立项工作,由陆迪锋老师负责的《开展促进中小学网络道德文明培养的研究》已申报。
2、积极进行了现化教育技术研究与指导,着力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性研究,提升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层次和水平。继续做好教师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全面启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做好“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辐射培训。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和对象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
3、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各类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技术基本功“五比”活动:比教学设计、比媒体操作、比软件制作、比教学流程、比教学效果等,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向纵深发展。
我们将把 “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做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种发展动力,把“示范学校标准”作为检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的一个检验标准,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工作有目标,发展有方向,继续为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6.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一年来我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提高认识
学校健康教育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调整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为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医务室及其它健康教育工作者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使学校对健康教育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切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即学校领导、医务室与班主任、学生会及各班卫生委员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文件,进行动员宣传教育。使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
二、制订计划,目标明确
1、年初制定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明确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持久性,从思想上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 1
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常规管理,注重落实
(一)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
按照学校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
划,充分发挥学校各处室及相关组织的协同作用,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形式,将有关知识渗透到文明礼仪、心理健康、感恩与理想、养成教育、法律与安全、创业教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使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反复强调、不断渗透、贯穿整个学年,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贯彻、落实、有效。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年初我们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卫生检查标准》、《食堂安全工作预案》、《食堂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卫生防疫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坚持多种媒介对健康教育进行宣传
以政教处牵头,团委负责组织各班每月办一期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墙报,并将评比结果进行通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疾病防疫知识。告诉学生如何预防与治疗甲肝、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并建议学生最好进行相关疫苗注射,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四)依托活动,渗透健康教育
1、学校坚持每学期都邀请县疾病防疫专家来我校给学生做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意识。
2、每学期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及进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检查出学生有隐性病情的,建议到市、县重点医确诊治疗。
3、每学期对新生进行一次青春期教育报告会,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注意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因惑。
4、注重心理引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坚持每天开放,由责任心强、知识渊博心理辅导老师和健康教育工作者负责值班,对有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5、坚持开展“阳光运动”,是坚持春季和冬季组织学生每天三次(早晨、课间、课外活动)跑操;夏季和秋季组织学生每天两次认真做好广播体操(早操、课间操),有效地保障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统一要求的锻炼时间进行锻炼。
6、通过举办校园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入竞技,增强学生体质。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校都举办一次时间长达两个月的球类运动会,主要是篮球循环联谊赛和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学生踊跃参入,即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进一步锻炼了身体。
7、每年5月和12月份组织校园广播体操比赛,以比赛促训练,以训练促进学生进行锻炼,即提高了学生做操质量,又起到锻炼的作用。
(五)注重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意识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崇尚文明等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健康观。知识是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教育的卫生行为是关键,平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在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衣物等,从点点滴滴入手,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
惯和技能。此外,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由学生会成立卫生检查小组,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经过一年的规范和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越来越少。
(六)配合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全面做好卫生工作
借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之东风,我校对全校卫生进行多轮次的彻底整治,保持校园24小时清洁卫生。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学校周围方圆一公里以内的街道卫生,获得群众的好评。
(七)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饮食卫生安全,是校园安全及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学校一贯重视食堂的卫生管理,坚持采购定点制,进、出库检查登记制,食品加工卫生程序管理制,试餐、陪餐签字制,饭菜采样保管制等。坚持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杜绝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7.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篇七
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一套适合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职业院校学生均为初、高中毕业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经济、社会、家庭、学业等各种原因,给他们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
( 一) 职业院校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经调查证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自卑、抑郁、消极、烦躁、偏执、恐怖等情况。有人因为遭受打击而一蹶不振,有人因为自我否定而失去信心,有人因为不能一时实现愿望对前进道路充满恐惧。
因此,职校学生在其生活、学习中常常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刚刚入校的职业院校新生觉得自己是职业院校学生,地位前途差人一截,这种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做人的自信。
( 二) 职业院校学生厌学、厌社会现象严重
很多学生存在对学习缺乏自信,对生活不够热情,对社会充满抵触和不满情绪。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时,成绩不太理想,存在厌学心理。中学毕业后,觉得上职业学校,前途黯然,对学习更是畏而远之,因此部分学生逃避课堂,迷恋上了网吧; 有的抽烟、赌博、谈恋爱,无上进心; 有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有的小偷小摸,不劳而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 三) 忧虑感强烈,担心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会造成“毕业即失业”
这是严重的中国社会就业问题和竞争力日益加大的社会节奏造成的。职业院校学生一入学就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消极心理暗示,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也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思想道德的缺失成了学生自我价值体系构建的致命一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与现实社会中的激烈竞争出现倒挂现象。最重要的是职业院校学生需要与强大的大学生群体争饭碗,竞争性压力更加强烈。
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 一) 生源因素
我国职业教育是近二十年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相对历史悠久的普通教育它还是个新生儿。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及社会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瞧不起普通的技术工作者,这就使得很多家长、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院校,导致职校学生入学分数线低,生源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此外,职业院校的生源,经笔者调查了解,广州市大部分职业院校80% - 90% 的学生为农村孩子,或者在穗务工人员的子弟。这些家庭,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和生计,对孩子们的学习少有顾及,使得这些学生中学时代学业欠佳,中、高考时名落孙山,不得已而选择职校就读,这种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变得被动和消极。
( 二) 心理原因及生理因素
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个性心理和生理矛盾的突发期。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感。同时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的照顾,他们不得不自己独自生活、独自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事项。这种变化带来的不适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 三) 学习环境因素
由于客观原因,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就读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不太满意,甚至他们会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是自己的错误选择。再加上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会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高校学生中的“二等公民”。这些原因的形成,与社会偏见、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均有密切关系。然而这会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自卑、消极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
( 四) 就业压力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扩招,大学教育逐步普及,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逐渐变大。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这往往会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较大就业压力,从而造成精神压抑、焦虑、失眠、缺少安全感,于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总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是多种原因重叠交叉所致。既与初高中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关,也与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有关; 加上社会偏见,以及职业院校本身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些问题的叠加就使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消除以上不良因素,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就成了迫切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通过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职业院校学生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要尽快设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帮扶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融入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
( 一)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管理”制度
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为了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应该建立学校、教学院系、班级三级学生心理咨询员队伍,形成班级有心理健康信息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院系有辅导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学校有专门的职业心理咨询老师,从而形成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同时要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加强他们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 二) 形成以五项常规工作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水平,提前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 1) 完善新生心理档案制度。职业院校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好处在于,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档案,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特殊指导。近来,很多学校都在对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但是,由于学校人力物力有限,许多普查只是流于形式,普查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档案的建立将可以促进并改善大、中专学校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工作。
( 2) 建立个体咨询制度。每周安排特定时间,义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由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组成心理健康咨询小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咨询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元媒体,以电子信件、微信等形式解答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
( 3) 对紧急情况进行干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有赖于学校心理健康办公室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2. 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不太重视,即使有心理健康问题也羞于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许多处于亚健康的学生,很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忽视心理的调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宣传,如通过校园网络、校内报刊、专家讲座等。利用学校的网站,开展在线咨询、心理讨论区、电子邮件等咨询服务; 利用校报、校刊,开辟专栏,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邀请知名心理教育专家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些方法和技能等。这些都是可利用的方式。
3. 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普及心理知识。目前高等教育学校,特别是大学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但这在职业院校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这一点职业院校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4. 以开展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成立心理健康协会、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健康内容、懂得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并通过参加活动陶冶情操,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8.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
一、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从普遍规律角度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疏导他们因受生活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学习新知、处理人际关系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年发展时期,其思维和心理正处于活跃和发展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引导,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普遍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似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有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之路发展[1]。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倾诉心理问题和寻求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困扰。在以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们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但这不是专业的,也不是科学的。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学生如果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也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询问或者讨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其他课程提供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积极影响,起到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辅助作用。学生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随之会对周边的事物及学习的课程更加用心地思考和努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好感度。比如说,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时就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心理测试和培训方法。
二、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在职业学校内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谈开设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学校中普通的专业课程是不同的,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职业学校的有关辅导人员认为这是一门“形象工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来投入,只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学生们爆料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是很不认真的,并不配合教学活动[2]。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开展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选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基本上仿照普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因此普遍采用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沉闷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只有营造热烈的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疏导作用。
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扭曲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疏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是非常死板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做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错误的,因为收获新知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扭曲理解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
三、职业学校采取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面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强化是职业学校有关教师需要正视的工作。下面探讨职业学校应当采取的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别从深化理解与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及确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深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主体,双方在其中积极配合,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职业学校的校方领导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深化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与价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试图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一定的思维和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当教师和学生真正理解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多么的重要[3]。比如说,河南省某高等专科职业类院校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讨论和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
采取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二步,关系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方法,呈现的效果为共同讨论和探究等。因此,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学校推广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讲授“如何应对考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应对考试的经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然后由老师对这两种态度的利弊进行评价,探究其中的心理活动。
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
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两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完善的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和内容范围。它的素质评价体系与普通的课程的素质评价体系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判断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法。这样实践性强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更能反映学生在其中收获的成果。
四、结语
深化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采取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开展方法,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21):15-16.
[2]韩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5,5(10):179-180.
[3]郝永贞,陈丽娜.中等职业学校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及其模式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0):37-38.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的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除了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主要针对学困生、单亲生、寄宿生、留守儿童等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
3、为部分年级的家长进行辅导。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4、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6、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班级还编排了“校园情景剧”学生通过排练、观看情景剧,懂得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
1、目标
通过丰富的活动宣传心理知识,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活动课和心理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开展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内容
1、开学第一周完成各班辅导排片表,对个别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每周一到周五午自修和周一到周四晚托班,开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老师定期定点地接受学生们的各种咨询。通过校园网、知心姐姐信箱和QQ等途径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每月第二、第四周早晨进行开始心理广播,并结合班主任的晨会,班会和队会课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结合学校的心理活动月,读书节,艺术节,运动节和五年级毕业典礼,开展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心理辅导室第二周开始开放,接受团体咨询活动。每周一、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让学生在阅读区,玩具区,发泄区和心理咨询区中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可以通过班主任推荐,写信预约和现场预约等等。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合适的心理教育内容,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4、在五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帮助五年级的学生更好地迎接青春期的困扰,为进入初中做准备。周五开设心理社团,丰富学生的心理知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健康的人格发展。
5、做好个别咨询,危机干预,团体咨询工作。每周一到五中午和下午都会面向全校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开放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学期初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增强全校老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减少和杜绝心理危机事件发生,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利用家长会,班级联络群和校园网,向家长普及心理小知识。
6、积极开展学校心理活动月。紧紧围绕“开心阳阳,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结合学校“求真、尚礼、和乐”的培养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辅导,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7、建设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由心理专家和学校心理老师为老师们开展心理培训,让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班级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好地关心,帮助学生。继续在学校发展心理志愿老师的队伍,定期为老师开展培训,提高老师们的服务水平。
三、教育对象
全校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
四、计划安排
二月
第二、第四周对全校进行心理广播
周为五年级学生上心理课
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
周一到周五午自修和周一到周四晚托班开放心理咨询室
三月
结合运动节开展有关意志力的心理教育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心理知识
第二、第四周对全校进行心理广播
周为五年级学生上心理课
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
周一到周五午自修和周一到周四晚托班开放心理咨询室
四月
第二、第四周对全校进行心理广播
周为五年级学生上心理课
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
周一到周五午自修和周一到周四晚托班开放心理咨询室
五月
结合心理活动月开展心理知识宣传
结合艺术节,开展有关情绪的心理教育
第二、第四周对全校进行心理广播
周为五年级学生上心理课
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
周一到周五午自修和周一到周四晚托班开放心理咨询室
六月
结合五年级毕业典礼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
第二、第四周对全校进行心理广播
周为五年级学生上心理课
周一周二下午开放心理活动室
11.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34-02
职业高中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他们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激情;他们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是初升的太阳,是明天的栋梁。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学习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素质的内部依据,是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理教育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使之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其形成良好品德的科学根基。因为:其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其二,某些好的品德往往要在某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易于建立起来。反之,个体如果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要防止或消除这类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辅导,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时,应充分注意利用高中生多数时间是在校集中学习这一特点,注意营造团结、民主、友好、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与疏导。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楷模,是榜样。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好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人格和心理的进步,做好学生的导航员。
(二)重视学校和班级活动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陶冶学生 。如果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就可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我觉得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班级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我很重视两周一次的班会,力求做到有主题,有内容。
(三)讲求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然而谈话是讲求艺术的。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另外,我觉得应善用鼓励,慎用批评。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明确的指出和鼓励, 除了谈话,我觉得和学生的书面交流也很有用。我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学生进行“对话”。
(四)重视学生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在教育问题学生的同时,不妨也教育一番他的那些“死党”和好友。有的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重视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应注意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因此需要老师同家长多沟通,多联系。其次,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非常多样的,因此作为学生的领航人,我们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染缸的作用。要注意教育学生辨清是非,汲取精华,丢弃糟粕。
朱永新老师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是热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要用心去做,方能做好。
12.加强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 篇十二
(一)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是高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现代心理辅导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者及职业适应不良者介绍职业的分类、特点、要求;了解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 帮助他们预测职业发展, 协助其个人与职业匹配, 帮助求职者进行心理调适, 介绍求职技巧, 帮助其进行职业适应等等的过程。职业心理辅导通常包括帮助大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寻求职业匹配、促进职业适应等几个方面。
拥有一个健康的职业心理机能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的观点一般认为, 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应当属于青年中期, 该阶段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 比如:辩证思维已经形成、自我同一性逐步完善、价值体系趋于稳定等等。但是, 作为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群体, 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在校园里的时间要比同年龄的其他群体长久, 接触社会也相对较少, 所以他们更加渴望进入社会, 以便尽早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这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相互作用, 形成了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心理依据。所以, 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在大学期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的辅导工作, 以便使大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正确的进入社会。
(二) 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目前, 由大学生就业引起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导致大学生情绪不佳、思想负担过重和浮躁的主要原因, 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有效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之下, 原本脆弱的大学生就业更显艰难。根据调查,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自己认识不足, 对于就业有过高期望心理
一部分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过高。他们要求工作环境好, 会盲目选择大城市, 认为只有留在大都市才有发展前途。攀高心理致使很多大学生“高不成, 低不就”。同时也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部分大学生仍然认为其学历高人一等过高估计自己, 心理期望值过高, 与真实自我形成强烈的反差。就业时不能正确估计自己, 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 没有自知之明, 往往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社会现实形成很大的反差。
2. 自主择业意识不够, 依赖心理较强
部分大学生不能自主地选择就业单位, 总想依赖社会关系, 依赖学校和老师, 父母和亲属。在大学期间没有正确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总是期望毕业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从而过多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同时, 这部分大学生还片面夸大外界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不愿主动搜寻招聘信息, 从而缩小了自身就业的渠道, 耽误了获取各种经验的机会。
3. 心态不平衡, 自卑心理的重负
有一部分毕业生因自己非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学历层次不高、人长相平常、家里没有关系或金钱而自卑。他们往往在择业中缺乏自信和勇气,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不敢与其他人进行竞争。自卑不仅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缩手缩脚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 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灵扭曲以及沮丧、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
4. 盲目攀比心理, 缺乏独立的择业见解
有些大学生自己没有主见, 而喜欢跟随他人的意见, 这其实也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这些大学生会盲目加入考研、考公务员等行列, 耽误就业的最佳时机。或者在就业过程中, 不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 只是要求比别人好的职位或者待遇, 这种心理状态也不利于自己职业前途的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在就业竞争市场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然而,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磨练, 所以心理承受力较弱, 在择业过程中便会呈现出种种心理问题, 所以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在这其中, 职业心理是否健康是衡量大学生能否顺利开展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方面。造成目前大学生存在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由于政府的就业政策还不完善, 再加上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等, 使得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这也就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接收毕业生的状态已从过去的“数量型”转为现在的“质量型”这就给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罩上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这种大环境的严峻形势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忧虑, 致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面前形成了各种危机心理。
2.高校因素
由于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没有在高校中普遍, 多数同学在大学阶段并没有认真考虑自己上大学的目的, 大学前三年没有形成一种就业的思想意识, 等到大四才盲目择业, 这势必会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危机感。虽然现在用人单位不再单纯的重视学生在校的成绩, 而高校也开始关注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锻炼, 但目前还只偏重于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 在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心理指导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展开, 致使大部分学生对踏入社会仍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3.家庭因素
很多学生在就业时会受家长期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多数家长希望子女就业后过舒适的生活, 希望他们读完大学能到一个层次高的单位, 到一个好的城市, 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自然较高, 这也就更加滋长了大学生们的自负心理和过度依赖的心理, 不利于大学生的理性就业。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同学, 其就业方面的准备就较为充分, 就业时就会表现的自信、敢于竞争, 这样就不会在就业面前产生心理危机。然而目前这样理智的同学毕竟是少数, 很多大学生还是会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消极自卑心理, 影响其进行积极就业, 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 增强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做出努力。
首先, 社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进行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政府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自愿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使个人价值能够符合社会建设的需要。社会应当通过多种传媒方式来鼓励大学生从艰苦的工作做起, 从积累工作经验做起, 在就业实践中成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 其实就是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只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才能为用人单位所青睐。大学生应当积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见习积累经验。要学会与人沟通, 熟悉面试技巧, 掌握应聘技能。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其次, 高校需要开展综合性的、专门的职业心理辅导。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求学到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高校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从而确定其职业目标, 协助学生就业。近几年, 职业心理辅导在许多高校越来越被重视, 有的高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大学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开展职业心理辅导;有的高校建立了专职的职业心理辅导员队伍;有的高校则是坚持在各种职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面临的职业选择或心理适应的问题。
再次, 还应当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求职择业时要端正自己的位置, 要树立自信心。在客观正确的了解自己的情况下, 勇于接受挑战, 参与竞争, 自信而不自负。另外, 还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做到逆境不气馁, 顺境不骄傲, 要百战不殆。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很多职业心理方面的误区。但是, 大学生不能怨天尤人, 要主动跳出困境, 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学会科学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坦然接受顺境与逆境, 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整个职业世界, 努力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坚定健康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申小莹, 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2]别业航, 张惠兰, 陈明金.择业与创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汪荣有.青年道德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9-5-3 (2) .
[5]卢法现, 普卿, 松玉编著.当代大学生的危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6]钱俊生, 王晓方, 王伟中主编.可持续发展科技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7]张推灿, 郑永廷, 刘书林, 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8]黄希庭, 徐风妹.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3.疫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十三
为全面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加强学生心理疏导。12月3日-6日,南阳市第三十三小学组织各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主题班会。班会旨在指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身不良情绪并及时调试,做好心理防护,帮助孩子们适应变化,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各位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细致摸排全体学生心理状况,详细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情绪变化,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已在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教育学生多喝水、多运动、多读书,保持乐观的心态,如有不良情绪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教育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生活起居,检点孩子合理自学,适当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放松自我。安排家长遇到家庭教育困难时及时与老师联系,做好家校沟通,凝聚家校合力。
本次班会课通过全校同学的积极参与和感悟,教会大家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防护工作,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线上学习生活,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守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十四
大柳塔第一小学王芳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校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
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15.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五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与个性等, 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 并针对该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合理安排[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持, 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以达到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也是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路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点。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入学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干什么, 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迷茫、焦虑等心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测评系统能协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价值取向, 能较充分地挖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潜质,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各个阶段的目标和措施, 能够有效地引导和鞭策大学生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识。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转变, 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与适应社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通过该平台逐渐使大学生意识到综合职业素质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此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社会形势在变化, 因此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 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职匹配”。目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职无法实现良好的匹配。许多高校毕业生表现为盲目就业, 而就业后又感觉无法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导致频繁跳槽, 这对个人和单位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职业方向, 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 以缩减就业后的人员流动和跳槽的机会成本, 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2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 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就业前的准备及面试的技巧等, 而很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也通常局限于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之后, 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干预。针对由于就业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除积极的、系统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外, 还应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从而由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干预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心理预防。
导致出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 缺少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任务基本上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来承担, 而大多数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本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 而且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更无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脱节。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 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交流, 在教育内容上相对独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与教育机构相对短缺。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
3.1 转变思想,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 要想正确理解它, 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 将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 并进行不断地自我探索。同时, 学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并且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学习工作中, 也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 即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 不断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反馈信息, 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定位。
此外, 我国各级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并加强各种舆论宣传, 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和氛围, 以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地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 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帮助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以进行合理的人生定位, 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求学、就业等各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而, 最终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模式[5,6,7]。
而且,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 对于大一新生, 主要是通过讲座形式, 对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使大学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相关单位的组织机构、工作内容、社会需求、各种技术和能力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的认知和增强职业认同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 通过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相结合,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应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训练, 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实施干预。
其次, 对于二年级学生,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概念, 学会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同时大学生通过心理测评和职业性向测评等各种专业量表,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价。根据以上自我评价和环境分析, 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安排 (年度计划和目标、学期计划和目标等) , 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同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个体咨询为主要形式, 辅助团体咨询等其他形式。
再次, 对于三年级大学生,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 帮助大学生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及行动计划, 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并为其提供咨询与解答。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而不仅仅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最后, 对于四年级大学生, 由于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和学习压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主要是帮助其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面试的技巧、简历的制作、应聘的注意事项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以缓解就业和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主要以团体咨询的形式为主, 另外一方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控与预警工作, 及时解决和处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同时, 整合高校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改变过去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工作内容相互脱节等问题, 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机构, 相互配合与协作, 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3.3 加快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 形成一个完整的, 具有前瞻性、确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课程体系。而且, 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建立适合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切勿搞一刀切的课程体系。其次, 改革教学方法, 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单纯、枯燥的纯理论课教学,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8,9,10,11]。
3.4 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机构, 培养一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 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12]。
3.5 建立、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仅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 学校和个人应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 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社会力量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 弥补目前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不足。另外, 学校可以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 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也可以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得到训练,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13]。
总之,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工作者, 应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 通过综合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做到“三早”即早认识、早规划、早准备, 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以培养出社会所需、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有机的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教育模式。通过综合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大学生做到“三早”:早认识、早规划、早准备, 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 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人才。
【南康市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南康市第六小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07-27
南康市第三小学2011秋季开学典礼主持稿11-07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10-05
新城周刊南康家具调查报告08-13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08-08
安康市汉滨区老百姓大药房07-15
阜康市基层党建带工建实施方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