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4-06-27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精选15篇)

1.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一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实行的意义

(一)针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

中职学校对数学的教授与普通高级学校对数学的教授有较大的差别,普通高级学校在数学教授上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而中职学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好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出于人才培养方向和需求的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运用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高深的内容,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本领可以给学生未来的就业就职提供相应帮助.

(二)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相比较传统的数学讲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自己思索,还能够学会使用所学的内容,而不再是教师一味死板地传输知识,所以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脑实践.同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如何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点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怎样让学生更有效地合作和互助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让学生分组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就可能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性格的摩擦而产生不和.有些自我个性比较强的学生还可能比较难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以上问题需要教师在其中进行调控,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分组,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合作.

(二)怎样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由于中职的生源层次较普高学校低,许多学生可能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和缺乏相应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出他们对学习的探究意识的作用.尤其是在拓展数学知识时不能选择过难的问题,以免学生在尝试探究问题前就失去兴趣.

(三)怎样确保教学的质量

虽然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太一样,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提供指导,自身还要有相应的能力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更多是老师的基础知识是否过关,而探究式教学模式除了基础知识能力外,还注重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综上可知,要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中更好地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应加大对已招收老师的培训力度.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创造建立更有趣的学习情境、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要注意的是,学习情境的创设得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放松自我、更好地吸收知识.比如在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一名学生的走路速度是多少,奔跑速度是多少,宿舍离教学楼的距离是多少,在他走了几秒后上课预备铃响起,那么他将在多久后赶到教室?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很多同学在赶上课时都会遇到的,所以更容易激发他们主动去解题.

(二)提出分歧角度的同一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思维去思考,同时还要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常用的方法就是同一个问题用不同角度提出,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多样化解决问题.例如同样是算水池的贮存体积,第一个问题可以是给出长宽高后问水池可以贮存多少水,第二个问题增加一个条件,如此刻水池内已有多少水,那么现在水池还可以贮存多少水,以此类推.提出问题的也不一定要是教师,学生也可以自己思考、提出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探索或与他人一起合作探索

2.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篇二

关键词:中职数学; 项目教学法; 实践和研究

G633.6

中职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所开展的科目也是与就业有关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转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教育的发展也应当顺应发展潮流。数学在中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理论中,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容和优点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应当建立一个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的去努力。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科为基础,教师根据教材制定出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此教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理解力,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在中学课程中,数学学科比较难懂,不易學生理解,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来学习。但是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扩展,对学习数学的能力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丧失信心。而项目教学法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些不足,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数学,以此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我国中职数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现如今的中职教育中,数学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尽管中职教育比较看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中的教学方式为主,一味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不讲究学生实际接受的能力,而这就会影响教师的讲课效果。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而如今的教育在不断变化中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新课程中也有明确要求。但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无法将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的地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起不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在我国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中职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对学生特点的结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项目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法,不能随便选择以至于不适合学生的特点反而事倍功半,对学生没有效果。项目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与教学内容有联系。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深入到每位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以数学为例,在选择实践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对口的实践项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的考虑该实践项目是否有研究的空间以供学生充分思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有想对问题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项目,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我们在选择教学实践项目时还要充分你的考虑本学校的教学设备,要在学校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完成并要保证教学的质量。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能立的培养,如果我们只是为学生传授一些书本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会很难运用上。所以,我们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去传授。另外,我们还要为学生传授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实践,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就会更加容易的实施到工作中去。

在完成了教学项目以后,教师还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成绩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语

在中职教学法中采取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已经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中的方法之一,是提高中职教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如今的项目教学法已经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这样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时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减少老师对学生的辅导,提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实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总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更加突出实践,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很快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实践带给我们的快乐,创新学生的思维,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张念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服务类数学职业模块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5.

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三

摘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知识基础不牢固的情况,进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呈现恶性循环。所以本文中我将重点针对中职阶段数学基础教学方面展开探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中职数学;基础培养;探究

中职,全称为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区别于普通高中以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目前中职学校主要包含了职业高中、中专院校和技校等三种形式,面向的学生群体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以培养能够奋斗在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所以中职教育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和传统的普通高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来看,中职教育因为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出一专多能的发展趋势,即会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专业方向,以未来就业为目标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而语数外等学科则作为通学性学科,在专业知识之外针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普遍授课;而另一方面从教学方法来看,中职教育因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实践型教学,从而为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中职学校一般是学生普通高中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招收的大部分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因此在生源质量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基础缺失,尤其是对于数学等本身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来说,更容易出现瘸腿。所以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做好专业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对语数外等普通学科基础的重建和巩固,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进而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做好准备工作。而作为一名任教于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来说,本文中我将针对数学这门学科谈谈我关乎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学习基础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其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全面摸底,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状况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数学这门学科学习方面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属于待进生,所以在各科知识的学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一部分学生则是属于数学是典型的瘸腿科目。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接手一个班级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从而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对症下药。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基础不牢固的原因何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之所以数学基础不牢固,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缺乏兴趣,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还要讲求技巧性,那么畏难心理就会加剧学生惰性,进而成为数学方面的待进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天赋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进而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交强,一个知识点落下就容易导致一个章节甚至是一个单元知识内容学不会,最终恶性循环。

其次,在明确学生基础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看来,学习能力的摸底需要教师付出相对较多的时间来验证,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点的讲解,结合凭借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随堂练习来获得学生当堂的知识学习反馈,从而测验出学生知识的快速吸收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以单元为节点,设置单元测试、阶段性检测等,综合考察学生一段时期内的知识学习效率。在教学初期通过这两方面的检测,教师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以及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进而为以后的课堂教学侧重点,教学进度的调整做好前瞻性预测。

二、基础内容着手,温故知新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来说,既然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欠缺,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最简单的内容,甚至是通过复习以往初中阶段学过的内容来实现数学基础的重建,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性对应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正轨。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兼顾新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中职数学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本身就相对于普通高中要简单,教学要求也相对宽松,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从基础建设的角度,主动引入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让学生先通过复习甚至是重新学习以往知识来开启数学思维,实现新旧知识学习的逐渐过渡。同时,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复习也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醒。

其次,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进行教学,甚至是结合班级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语数外等学科相对于其专业知识来说,重要性要相对低一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对知识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既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实现基础知识教学的最大化。

三、量的积累促成质的变化

数学作为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就是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总结出问题解决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通过做题量的积累实现最终质的飞跃。

首先,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中?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数学这一类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往往存在很强的学习惰性,所以让学生主动增加题目的练习量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例如通过课下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以任务的形式来完成练习量的累积。

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知识的筛选工作,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分门别类的筛选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题目;另一方面则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有针对改编题目,或者从网络、试卷等多种渠道来搜集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进而有针对性的补齐学生基础短板。

4.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四

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消费上,他们喜欢消费并热衷于消费,而酒店则是人们进行消费的必备之选。因此,也就促使了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由于酒店管理业的发展迅速,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样的情况,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酒店管理行业输送大量质量较高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目前,虽然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正在逐步迎来发展的的黄金时期,酒店管理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很大,酒店管理业也一直是社会上认可度比较高的行业。但是,根据对相应的数据统计结果的查询,不难看出,中职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虽然进入了酒店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却没有能够很好的在工作过程之中使用到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看出,中职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已经和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社会对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之中,一旦加强对于学生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对自身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方法的反思与总结,采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保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升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业发展越快速,我们的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也会越高,其专业素养也会更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相关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失。而中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基地之一,我们的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应该紧紧联系社会。当今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学生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前进;再次,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酒店管理行业是遍布全国各地,酒店管理业人才需要有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因此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大部分的工作开展都由计算机来进行,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懂计算机,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酒店管理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时,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务必使实践教学实践占到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可以从酒店管理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学校要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酒店管理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总之,学校要培养一支知识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国家给予的办学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多高校还不能具备提供学生实习和训练的基地。于是,校企结合模式应运而生,而这种学校与社会企业真正合作的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改革措施,刚好解决了学生无实习基地的困境,这也将成为今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改革的一

大趋势。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结构

第一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的来说,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教学的公关礼仪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对学生的酒店管理公关技巧、学生的导游服务的基本技巧、导游在进行饭店宾馆服务过程之中用到的基本技巧进行培训。

第三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以便于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探究性教学在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五

探究性教学在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   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设情景、揭示矛盾(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形成数学概念)――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获得数学结论)――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 探究式课堂的必要性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我们为什么将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呢?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课堂教学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己本身,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由此可见,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改造和战胜传统教育观念有多么艰难。而这个难就难在教师不放权,难就难在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认识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下决心去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改变自己,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会给教师带来美好的前程。

第三,探究式教学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在以往的教学中,优秀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后进生只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生,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都有探究的时间。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但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问题提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 教师有机地提出问题

当教师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时学生是很难产生或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情况下,老师往往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目前许多教师的做法。

2、 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时,把不进位和进位情况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教学,在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就出示下面的两道题23+15和23+19先让学生计算,结果全班学生都会列竖式正确计算23+15,但在计算23+19这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是42,有的是32。学生就会自然地在那里思考着,议论着。

3、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第二:自主探索,展开讨论

当学生已经产生了问题,努力想去探求知识的思维状态下,我们不要忙着去排除学生学习上的一切困难,相反,应该有意地留下一些困难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在学生自行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理等活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作出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呢?

1、 知识的重点

在每节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其中寻找它们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预先让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进行操作、分析、比较,逐步完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理解的难点处

3、 学习的关键处。

4、 新旧的比较处。

5、 思考的方法处。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反思练习,归纳总结

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此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

第四:质疑深化,学以致用

如果说反思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那么质疑深化,学以致用则是提高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初步能将所学的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展开第二次的讨论。

6.中职物理实践教学探究 篇六

一现在中职生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化处理, 即删除信息中的非物理信息, 将其物理化。 (3) 运用自己所学得的物理知识,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找出所研究的对象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有关物理的定性与定量规律。 (4) 通过这些物理信息进一步深入地解决问题。但在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只给出简化版的物理对象和物理图景, 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图景进行理想化处理感到手足无措。

由这些简单的例子, 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在于: (1) 学生无法自主地建立起准确的物理模型。往往实际问题都存在着众多的干扰因素,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容易受到问题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使得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所在, 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的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的构建困难重重, 进而造成其思维认识上的障碍。 (2) 学生缺乏系统的思维程序化训练。现有中职物理教材中多为理论性知识, 缺少必要的实用性生活实例,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该环节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经验, 时间一长就使学生形成了物理问题的解决就是用数学公式加以运算的思维模式, 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 对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造成影响。

综上, 加强物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培养现代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

二培养中职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1. 开展户外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中职物理的教学也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生活实际, 以实际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题材进行授课, 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的物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将教学带入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重视图像和图景的教学

中职生的思维方式仍主要为感受型的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形象的情境相结合, 则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事半功倍。其方法有: (1) 提高学生物理模型建立的能力。改变以往教材中只有简约化和抽象化内容的情况, 将多媒体课件、电视录像以及图形图片等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授课, 通过活化知识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 在教学中加强程序化思维的培养。通过实践的学习, 建立起完整的程序思维步骤:审题—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寻找问题相关的物理定量和定性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3. 增加探究性实验的学习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观察,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如何从有限的线索中寻找探索方向, 如何在众多可能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感到手足无措。因此, 增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学习, 让学生深入挖掘所设计的物理实验中隐藏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跨越实验条件和结果之间的距离, 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从而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改变教学模式, 增加物理教学的实践,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于学生实践的基础学科, 新课标对中职物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即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 通过亲身实践,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志刚.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 2014 (2)

7.中职数学课堂教育方式探究 篇七

关键词:中职 教学创新 持续发展 团队意识

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形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外部氛围。我也逐渐转变理念,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抓质量、上水平,围绕如何提高实践课的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和改革。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强化质量意识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劳动人才,这是由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决定的。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只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考虑到学生掌握好技能后就会送出校门,因此就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中职教育中的短视现象,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只重专业技能教育,忽略人文教育,使得数学等基础文化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一些私立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不断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再减少。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是因为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不应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还要为学生今后進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切实重视和加强类似数学这样的基础文化教育。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才的标准也在变化,教学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培养目标。要达到新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乏味,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教师只起知识传导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开展各种趣味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精神。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进行作答。课堂教学提倡创造性教学,教师应尽早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

三、加强实践教学,为专业技能服务,把握好教与学的策略

第一要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应紧跟专业课程的需要,减少理论性强的内容。第二要多设计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课时,减少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多开展课外活动。第三在讲课前科学地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指导学生真实有效地完成问卷调查,从而保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想法,把握主流学生所面临的困惑和所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并对难点问题经常讲解练习,不能似懂非懂地含糊了事。教师也要认真参与学生的实践过程,并有必要与学生搞一次分工合作,激发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式竞争。

四、推行团队教学,塑造团队精神,注重整体推进

通过实践证明,有团队意识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十分强烈,个体特别在意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和影响。这个品质对组织课堂教学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目前中职学校有不少学生处于一种自卑、孤僻,对任何事缺乏兴趣,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的心态中,其表现在不喜欢参与课堂教学,无论教师使出什么方法,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学生自负自大、我行我素,与团队格格不入,经常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制造麻烦,给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增加压力和挑战。所以,当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时,就必然会出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容易影响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班级的向心力。对此,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团队归属感的教育,让他们有团队归属感的认同。当他们有了归属感,就会自觉维护团队的利益,就会为了团队的利益去约束自己,去努力拼搏。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采取分若干个小组抽题测验,把他们都调动起来一同参与解题,之后让小组成员站到讲台上当众讲解,并让每个成员说明理解的情况,培养学生个人的团队归属感。

其次,要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实践中如果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在制定本学期学习计划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需求,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讲课(学生自愿报名后,由教师课下做好辅导工作)。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的教学环节等互助性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具备团队意识的人必然珍惜团队的荣誉,维护团队的利益。如果个人因学习掉队而影响到班集体的荣誉时,其内心必然会有强烈的自责感,所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也要培养他们的荣誉感。教师要给学生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方法,让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让他们知道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团队的生活和学习中才能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这样就把他们置于团队的共同进步中,让他们从思想上能主动为团队的发展添砖加瓦,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把课堂真正当成学生求知和教师育人的主阵地。

(责编 张晶晶)

8.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八

摘 要:新课程逐步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新方式、新模式,从当下教学实践来看,自主探究往往限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根本上说,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这里的一种碰撞,但是恰如其分的自主探究模式的开发还是可行的.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去挖掘既符合数学教学实际,又不失高效、有效的一些探索.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模式;课堂;对话;小结;校本;学案

布鲁纳认为:数学教学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探索.这一点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其在这一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这样的探索实施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观念层面上的培训不足,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何在?是培养学生会解题还是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方法和思想?这种观念一直在新课程教学中渗透,但是却受制于各种原因,这种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还是远远不足的;第二,各种教辅资料、教参都是“填鸭式”的资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改编和校本化,这需要教师大量的团队合作;第三,应试的压力和长时间学生受制于灌输式教学下的思维僵化,使自主探究模式的实施变得困难,亟待从高一开始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国内较大的百度问答中,笔者常常见到学生在讨论各种学习困惑,有些学生谈到:老师对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根本没讲,只是叫我们记住公式,会解题就好了!还有回复写到:椭圆标准方程、双曲线标准方程都差不多,老师黑板上列了一下,然后一个人写了满满一黑板证明,我根本看不明白,只管记住算了.这样的讨论常常在各种论坛中出现,笔者深感担忧.纯粹对于教学演变成解题,这种伤害是一种无形的、慢性的,久而久之丧失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国家精英教育战略层面的失败.因此笔者认为,在无影响应试前提下,我们对于很多可探究的数学知识还是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适应新一轮课改,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等都有着较好的前瞻性.自主小结式

高中数学有很多形式化味道过重的知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而言,要求他们做合理的自主探究是不切实际的.如:映射的概念、对数概念、角度弧度制等,这一类概念形成过程本身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怎么可能要求学生短短一堂课有所探索收获呢?这一点上,笔者对很多专家所提出的自主探究持保留意见.但是对章节性的总结,笔者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小结,这种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做自主性的探究是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如:在高二数学排列、组合、二项式这一章新课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去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归纳本章的典型例题,总结本章的数学思想和主要的解题方法.有许多学生总结出本章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整体思想、正难则反、转化思想等,并能举例说明.也有学生对排列应用题归纳为以下几类基本问题:①某元素排在某位上;②某元素不排在某位上;③某几个元素排在一起;④某几个元素不得相邻;⑤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另有学生归纳出优限法、捆绑法、插空法、缩倍法、补集法等.虽然学生的归纳、总结不全面、不够优化,但由于这种复习小结是在课前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成果,使得这种复习小结更具个性化、更有创新性,学生记得更牢,更容易内化为稳固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转化为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在学生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补充、优化、系统化,使复习效果发挥得更好.长期坚持下来,既能使学生将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掌握得牢固,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堂对话式

9.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九

摘要:

八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段,单元复习课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内化学习的基本课。在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针对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典型的例题和练习,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效的结合,使单元复习课成为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平台、

关键词:

数学单元复习课

一、课题的提出:

1、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主要问题

数学单元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束某一单元学习后,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优良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系统化,完善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型,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单元复习课变成了知识回忆课。由于八年级单元知识相较低年级来说明显增加,教师为了面面俱到,在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将复习课变成了旧知识的重教或快速重现,整节课就是知识的堆积而无新的突破,造成学生兴致索然。

(2)单元复习课变成了新授课。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代数与几何知识交汇的重要阶段,教师为了达到数形结合,将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结合起来,往往会出现复习课以讲代练,甚至抛开课本,肆意拔高,一厢情愿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即使教师讲解多么细致、分析有多么透彻、总结有多么全面,常常会因为学生“适应不良”而收效甚微。

(3)单元复习课变成了习题课。由于八年级学生认知差异增大,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往往整节课就注重罗列习题、讲题、练题,使课堂变成了“题海”。但是,“题海”战术只会造成学生做题凭感觉,无法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

归根结底,目前的数学单元复习课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地位、作用的认识偏差,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策略与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相符合,就更谈不上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在主动求知中发现问题,在探究学习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的有效发展。复习课难上,效果不佳的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根据我校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综合课题组中其他几所学校的情况,本研究认为:要建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学习的平台,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基础,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对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对八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章节研究,设计体现新教材特色的复习课教学方案,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课例;

(2)通过复习课的教学,探索适合新课程理念、能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有利平台的复习课多元教学方式方法(本课题关键问题);

(3)通过课题研究,加深课题组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设计――实施――反馈――行动――反思等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时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整、修改、完善,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2、案例研究法:

通过案例加强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反思水平。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

(2)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完成论证报告,并召开课题开题大会;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方式的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统一认识,制定研究方案,同时向专家、同行征求意见。

2、课题探究、实践、与总结阶段: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里提出的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的宗旨,研究过程中强调:

(1)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注意各章节或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切入点,提高复习实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们尝试设计多种类型教学内容的复习课,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类,现将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一)代数类复习课(案例略)

八年级的代数类复习课主要是方程类复习课,它是指在学生经历了方程新授课、习题课后,针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解题能力的特征,将方程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找寻各类方程之间联系。通过复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类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的平台,利用新的主线,增强解题方式的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函数类复习课(案例略)

函数类复习课是指针对函数的本质,通过对零散知识点的系统整理,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函数类单元复习课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强化数学的建模意识,提高利用演绎和归纳进行复习的能力。

(三)几何类复习课(案例略)

几何类复习课是建立在学习了几何基本定理及其应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系统的梳理一章节中的所有几何定理,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并通过教师对例题及练习的合理选择和编排,在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解复杂图形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将题型划归的能力。

三、结果与分析

综合以上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八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指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设计这类型的单元复习课时,首先是教师对旧知识的梳理,选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按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分类可以减少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同时也理清知识的脉络和关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网络建立的需要选择例题,并进行得当舍取;突出网络主线,削枝强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应有所保证,同时在练习题中安排较好的`解题方式(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是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好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网络建立的同时在解题方法上有所收获。

2、提高单元复习课的立意。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本单元的学习思想和核心概念,对不同学段中本单元知识的展开层次了然于胸,能从大量的习题中归纳出本质有共性、逻辑有发展的例题;在例题的编排上要注意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清醒的预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归纳。

3、引导学生在归纳中形成知识结构。复习课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归纳,并在其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研究结构,这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引导工作,同时加强习题选择研究。由于习题没有教材、教参作为残酷,其课前准备就比较繁琐。本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了以下习题选择与编排原则:

(1)典型性:典型问题在内容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明确感受到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2)针对性:习题的选择要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同时在内容和方法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联系。

(3)启发性:在注重培养定势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变式思维的作用,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通过对“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复习课教学方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学生自我学力的培养平台,提高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澄清了单元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如复习课学生主体与教师全盘教授之间的误区,练习的必要性与过量机械练习之间的误区等等。

3、形成了一些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方式,积累了一些教学的经验。如单元复习课可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怎样渗透数学思想?如何客观的分析教材,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知识结构等等。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组也意识到: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本单元所处的教材地位将复习知识系统整理,并进行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现在的复习课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创新意识增强,但同时也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出现不能充分估计课堂上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处理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如:

1、学生的思维相比以前活跃了,但还是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学习中,如果提高其自主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研究;

2、单元复习课对于学习后进生来说促进发展的作用尚不突出;

3、如何进一步完善八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形成数学教学的特色;

4、如何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如何通过教研组培训和学习,使课题研究让更多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1.《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编

10.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十

关键词:职业学校;“掌握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布卢姆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各地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中职教育仍然是当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对数学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有厌学情绪。中职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其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确立新的学生观与教学观,其次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寻找出适应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程序,多创造成功的机会。

“掌握学习”课堂教学体系应包括:就业需要——学习的动力系统;目标——掌握的教材教学系统;反馈——矫正检测系统;成功——学习的动力维持系统。然而如何给学生创设成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更有机会成功呢?

一、强化学习的动力系统

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学校也不例外。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其实最起码的学习需要学生都会有的,如就业需要,学生有了正常的学习需要,也就获得了心理的原动力。但这些仍然很脆弱,我们应尽可能地挖掘动力源泉,强化学习动力系统。强化学习动力系统可以从树立理想、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趣点、设置发现问题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动力系统。

二、移植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处理教材

大量事实证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教学效果很好,其策略是通过小单元教学,可使学生达到完全理解、掌握的水平。

首先,把一学期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进度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单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形式下,通过及时反馈,对未达到合格水平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缺漏”,给予必要的辅导,两、三天后再根据他们的“缺漏”进行第二次平行性的测试,让他们获得订正的机会,得到第二次努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当第一次形成性测试后,如果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共性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重点讲评。第二次测试的成绩应给予适当的追加分数,不失时机地给予精神鼓励,让他们由此产生“赶上去了”的成功感,之后全班就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划分教学单元很关键。教学单元的划分主要根据遗忘心理学规律,每两周左右划分一个教学单元,划分单元时要照顾到知识结构和教学进度。

其次,要编写好符合实际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阶段性、层次性、连续性、递进性;教学目标可分为:单元目标、章节目标、学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作为初级目标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扎实地掌握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降低学生的教学目标,并不是降低大纲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降低要求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踏上这个低起点。现在的低起点是为了以后的高要求,高要求的难度可以高出大纲一个难度点,这样容易形成俯冲,否则也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所以教学目标应该呈现层次、有阶段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递进发展。

最后,要精心备课,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布卢姆认为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认知的前提能力、情意的前提特性和教学的质量三个要素。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使每一堂课的要求尽可能的“单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及时反馈、矫正,适当地进行鼓励性评价

在实践布卢姆掌握法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及时反馈学习误差。通过矫正以平复挫折感,强化需要心理。反馈途径很多:在课堂上通过察言观色、学生回答、学生做练习等活动得到反馈;课后直接与学生交谈,或从学生作业中得到反馈;但最强烈的反馈莫过于测验,因此抓好测验这个环节相当重要。单元测验起点要低,知识点分布要细要广,试题容量要大,试题分数要少,这样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试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分数是学生学习的杠杆,是润滑剂,是助燃剂,也是兴奋剂。对于各层次学生给予ABC多等级的评分标准。多等级的高分数刺激,能消除差生原有的“自卑”“厌学”心态,能留住学习差的学生,唤起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顺利完成数学学业。

四、创造成功机会,补足动力的维持系统

由需要产生了心理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由人的意志品质去维持这种内驱力。布卢姆认为,维持内在动机的意志力由三种内驱力组成:求知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因此我们不论在教学、批改作业、布置作业,还是出考卷时,都注意遵循多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原则,尺度控制在其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多给鼓励性评价,如“胜任”“过硬”“强悍”“很棒”的评价,不断地补充维持动力的意志燃料,追求教学成功。在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的时候,再用一些困难去磨炼他们的意志。爱因斯坦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曾写下这样的公式:成功=正确方向+艰苦劳动+少说废话。公式中的正确方向,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和追求:即由需要产生的心理动力激发了意志的自学性。让我们共同以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为鞭策,踏实做人,勤奋工作。天道酬勤,成功一定属于勤奋的人!

11.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改革的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改革,探究

针对中职教育的现状及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程度的不同, 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 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 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是没有经过中考直接分流进校或中招落榜的学生, 文化课较差, 特别是数学, 更差, 课堂上, 学生听课如听天书, 出现学生上课睡觉等现象, 数学教学根本无法进行。数学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的条件, 也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 而职业学校, 不根据学生情况, 忽视了学生的现状, 致使学生只了解破碎的知识片段, 而数学基本技能不能形成, 在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时就会感到特别困难, 学生也就根本无法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因此, 数学教师一定要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相互了解、沟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要考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需要。要广泛听取专业课老师的意见, 了解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需要, 以便确定哪些内容可以略讲, 哪些内容可以详讲, 哪些内容可以补充, 哪些内容可以删去。如, 数控专业, 它属于机械类, 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数控专业所开的课程, 了解数控专业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课程的前后顺序。数控专业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制图, 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就必须有数学中的点、线、面等最基本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 数学教师应该首先讲“平面与直线”这一章, 要结合制图中情况讲清楚, 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通过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识图制图能力。实际上, 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间接教师。如果数学课解决了一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方面的计算基础问题, 那么就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压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中职数学教学, 要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特征”的实践活动模式, 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 因此, 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体系, 使教学方法从封闭式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化。数学教学必须改注入式为启发式, 在教师讲授书本知识时, 必须适当地组织学生做自己的实践活动, 适当地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劳动, 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际锻炼, 来验证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引导学生不但从书本上获得知识, 而且还要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另外, 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层次化,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异很大, 不能只用一把尺子, 不能只发同一命令, 否则, 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不够吃。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 要分层次教学, 把学生分成优、中、差, 授课过程分成难、中、易, 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能够使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差等生“吃得了”, 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三、教学评价改革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成长, 而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 打击学生的自信, 更不是选拔数学精英。因此,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评价, 不能单纯以每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应该注重参与, 注重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核和评价要包括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组成, 考核和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 应该包括学习内容、技能和能力、学习态度、活动表现, 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12.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 篇十二

回兴中学杨长菊

内容提要:数学活动课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创新课型。本文首先提出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背景,然后阐述其含义、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课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初中 数学活动课探究

数学活动课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创新课型。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实践活动课不是其他课的辅助和附庸,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它不仅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广阔的渠道,而且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根据《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实践课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加强学习实践性和体验性,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能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一、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背景

开设数学活动课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功能——包含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二是创造功能——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发展提炼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性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三是育人功能——通过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不轻率盲从的品质,尊重真理的习惯和严肃的生活态度,形成从整体把握事物,从全局考虑问题,遇到困难不断创设条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事物朝着最优方向发展的优秀品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仅侧重于教育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而往往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使学生既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而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找不到数学的影子,由此可见,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没有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也没有学到真正的数学。

因此,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数学活动课的含义和应遵循的原则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讲述、游戏、操作、推理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课型。通过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任务中解脱出来,调节学习情趣,轻松有效地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现学习参与的全面化;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和实际条件,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A、实践性: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应灵活运用学到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

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方学生活动多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少谈旋转,因为旋转难度大些。

B、兴趣性: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数学活动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它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礼物。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C、层次性:由于初中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

D、两主结合性:所谓两主结合性即以教师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老师主导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是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不包办代替。但是如果只强调学生主体,缺乏老师的主导,学生可能象一只无头苍蝇嗡嗡乱飞。只有两者结合,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不减和持续探究的重要环节。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振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数学能力得以提高。比方在活动当中重点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动手参与,哪怕有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1、拓宽延伸课

在完成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适当加深拓宽,充分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一些数学问题。如学习了四边形的中位线知识后,开展了一节关于“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所得的四边形与对角线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讨论、总结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的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就使数学课内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实际应用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常要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如在教学“比例应用”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趣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比例应用”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同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积累了理论经验。再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张的厚度,提出问题“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把数学问题转化数学乘方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如果一个楼层按高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104米高,有34层楼高;继续折叠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珠穆朗玛峰高约为8848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3、实践操作课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

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如,学了图形变换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几个简明的轴对称图形或中心对称的图形构成的商标,再着色并配有简炼的广告语,给天城工业区的麻花开发商的汪老板设计商标并加上简洁温馨的解说词等,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4、游戏活动课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记忆、理解所学过的有关几何定理、推论以及逆命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第一横排的学生传完花,把花交给第二横排的学生,第二横排的学生传完花,又交给第三横排的学生,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一停,花落“甲”同学手中,便叫“甲”起来邀请他的好友“乙”。“甲”说出所学的一个几何定理或推论,让“乙”说出它的逆命题,由全班同学来判断其正误,回答正确各自得10分,有说错的记0分,要求已说过定理、推论不能重复,以小组形式积分,最后评比。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

四、数学实践课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实践课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的参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展示,在教学中要注意:

1)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2)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3)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每一个主题都应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数学实践课的学习方法是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而不是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或解决方法。

4、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应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的有无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五、结论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数学活动课具有数学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课堂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功能在课堂活动中得以实现;同时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相协助,体现了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参与。二是教师教学的选材等对数学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影响比较大,选材不好,课堂活动气氛就不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如直观工具、电脑设备等对教学有比较大的影响。

总之,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活动课,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主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使学生易于接受;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教具,通过轻松灵活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研究》

1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十三

但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并不系统,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导致探究式学习始终无法取得预期理想的成绩,这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为相应的教学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并推动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发展与建设。

一、营造氛围并合理分组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农村初中相比于城镇初中,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基础也有待提高。具体地说,部分农村学生受到家中的负面影响,例如,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支持,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学生的学习费用等,就导致农村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太强烈的兴趣,也无法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农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与城镇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初中数学难以开展,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

因此,教师要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探究式学习,其首要工作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摸索。同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给探究式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有效的推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理论解决学生个人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工作,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中,教师举出与农村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例来进行课前导入。在课堂教学前询问学生:“同学们,种植农作物是当地的主要收入,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有的人种植的产物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卖出很高的价格,而有的人却只能卖出很低的价格。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能不能利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制订更有效的农耕计划,()帮助我们的父母更好地选择种植物?”

这个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家庭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教师能够让学生带着足够的动力进入到探究学习过程中。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让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借鉴他人的看法,能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弥补缺陷,发挥团队的力量进行更有效的合作与探究,并且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思维和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与道路

教师还需要在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中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与道路。换言之,教师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朝着某个方向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也就是要以任务为导向,让小组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探究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因为这样的问题过于片面,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无法促使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真正开展。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尺子和笔等工具绘制全等三角形,并通过讨论与交流去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根据教师所制订的教学任务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探究,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掌握的条件进行实践与交流。在小组当中,学生的思维与意识得到了碰撞,对各种所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能力进行更有效的综合利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支撑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让学生在探究出结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三、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

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其中,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是学习引导者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探究式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并指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不足,肯定学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例如,学生在《圆》这一单元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认识圆,并总结圆的性质。但是,教师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探究中遇到困难,从主观上认为这一节的知识过于抽象。

在总结中,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认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成果。同时,教师必须指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与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与数学概念相互结合,通过画图等方式去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到理性认识。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农村初中的具体背景,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其进行支撑,推动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4.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转型探究 篇十四

高等数学是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必修课, 同时也是大多数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近年来, 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致使同一学校相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差较大, 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进行教学, 若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需求, 将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很难修完本课程的学分;若满足基础差的学生的需求, 则又抑制了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成为目前中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

1 教学模式转型的意义

教学模式转型, 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组班, 将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组织教学, 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 协调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不断进步。

一切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是由其内因所决定, 并被外因所深刻影响着的, 只有对中职院校实施数学教学模式演变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以及教学规律进行分析, 教学研究才能够深入探讨其必要性[2]。

1.1 宏观因素

当今正处于科技迅猛发展、事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社会对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趋势。对各行业来讲, 针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的科学研究型人才, 不但需要快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而且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这2种类型的人才“缺一不可”。因此, 从宏观因素来讲, 社会对人才数学基础的要求并不相同。

1.2 微观因素

随着职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 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已成为事实, 而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以专业为主要导向, 这就使得对数学思维水平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演变, 再加上每位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需求不尽相同, 一系列因素使得中职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内在需求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生源的数学基础就显得更加薄弱。

1.3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一个人们从理论上都认可的教学规律。从本质上来讲, 每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 教学是引导学生朝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对求同思维的培养, 忽略了对求异品质的塑造, 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学生的学习潜力往往得不到发挥,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套的教材、固有的教学大纲, 这些都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阻碍了高等数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实行中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3]。

2 教学模式转型的实施方案和效果

首先, 根据学校的专业结构和生源特点,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是教学转型的目标。方案是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考试, 然后依照成绩划分为基地班 (数学成绩在80分以上) 、提升班 (数学成绩在60~80分) 、基础班 (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下) 3个类别。进行教学时:基地班的学生适当加宽、加深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 给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期间增加数学软件Matlab、Mathematics应用课以及数学建模课, 使其具有知识更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班的学生要求能较好地掌握中职学生应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 为学好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班的学生则降低要求, 可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能真正掌握后续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并顺利毕业。根据教学目标, 起草各层次的高等数学的实施性教学大纲[4~5]。

2.1 优化教学模式转型的方案

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型必将深刻影响到中国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 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使其能够满足信息时代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 笔者对甘肃实验点学校2008级部分专业学生507人 (总数846人, 占总人数的60%) 进行研究, 就“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转型”进行了抽样调查, 着重对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如何分、如何教以及教学前学生成绩和不及格人数等方面做了统计, 所得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客观性、真实性。本次抽样调查结果可以作为分析讨论的依据, 具体的数据和分析详情见表1、表2、表3、表4、表5、表6。

表1显示, 在数学教学模式变革时, 应该注重数学基础并同时兼顾学科和个人喜好, 实行分类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划分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 对类型的比例和数量作适当的调查。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才能充分优化教学模式。

表2显示, 传统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不理想的。鉴于数学课程的特点, 教师的讲授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的教学方式, 同一类型的学生水平差异不大, 教学模式更要注重多元化。

表3说明, 对高等数学进行教学模式转型, 绝大部分学生是认同的, 也证实了中职院校进行数学教学模式转型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从表4可以看出, 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运算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这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5表明, 传统教学模式中, 第二学期的不及格人数增加到78%左右, 这使我们看到教学模式转型是提高高分比例和缩小60分以下比例的关键。

表6显示, 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人数将近占到一半, 这表明优化分类教学模式转型战略势在必行。

2.2 优化教学模式转型的战略和效果

从抽样实验对比的考试成绩看教学模式转型, 在第一学年中, 为了检验成效, 笔者进行了一次对实验点学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的4个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从3个类别做了统计 (见表7、表8) 。

从表7和表8可知, 教学模式转型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提高, 另外, 无论是优秀率、良好率还是合格率都是转型后的基地班、提升班明显高于普通班, 转型后基础班的学习成绩也在逐渐超越普通班成绩。从实验点的教学进度来看, 一学年下来, 基地班学完了专升本要考的高等数学的内容, 还增加了10个学时的Maple软件教学内容, 比普通班要整整多学2章的内容, 且深度要大得多;提升班学完了普通生应学的内容, 且知识面也比普通生广;基础班修完了课本上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综上所述, 实验点学校高等数学的分类教学模式转型明显优于大众化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 中职院校中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试点是成功的。

3 结论

针对中职院校教学模式试点的分析研究, 实施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转型,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 基本运算能力的提高, 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动力。立足现在, 展望未来, 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如何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数学素质, 必须从宏观和微观2方面着眼,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拓宽改革的层面, 从前进的脚步中不断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刘德钦, 尹群.工科数学课程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9, 12 (2) :76~81.

[2]张宝善.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J].大学数学, 2007, 23 (5) :5~7.

[3]汪庆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分析与展望[J].考试周刊, 2007, 20:65~68.

[4]Kathryn E, Perry, Kathleen M.Teaching practices and he promotion of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 in first grade[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7, 45 (3) :269~292.

15.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十五

关键词:音乐课堂;探究性教学;体验;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135-0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使得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在中职音乐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尝试着从探究性学习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学生的素养培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单一。职业教育目标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职业学校没有对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要求,仅给学生播放几首流行歌曲,或者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给学生讲授音乐理论,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变成了只是听几首口水歌的休闲课。在课堂中不仅看不到学生的热情洋溢,反而是学生萎靡不振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变得随意、单一,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再加上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已经把音乐课当成自习课、休闲课,音乐理论知识听不懂,外国作品欣赏不感兴趣,失去了参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

二、探究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在音乐课改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职校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互动、问题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和理解音乐。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学期的音乐实践课中便很好地诠释了探究性教学法在学科中的运用。

课例1.音乐中的反复记号。从头反复、从记号处反复等几种记号总是会让学生混淆不清。在教学设计中,学习完几种反复记号的概念和意义后,笔者给学生一段熟悉的音乐旋律,让学生自己选定一种反复记号对旋律进行改编,然后分小组讨论,完成后要求每一组唱出加入反复记号改编后的旋律,展示学习成果。整节课学生一起讨论、创编,而笔者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指导,展示成果时却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学生纷纷感言:“原来自己也可以创编音乐啊。”这节课在愉快和享受的过程中顺利地学习了音乐理论,而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2.在节奏的训练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小切分节奏,笔者让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小切分节奏,如用拍手或跺脚,形式不限,最后展示成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大增。

课例3.欣赏艺术歌曲《春晓》。欣赏结束后,师生一起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复听并哼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春晓》有关的情境,有的组用画画的方式,有的组找出与春有关的诗句,还有的组找出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音乐鉴赏”与“唱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

三、探究性教学法实践中的体验与思考

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改变,有突破,也在不断地反思。

反思一:小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笔者在尝试教学法的初期,也有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只提出课题和几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探究学习,讨论时每个学生都一致认为听不懂。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指导和准确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主持人,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例如,在课例3《春晓》的教学设中,为了使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画笔、录音机、与春有关的诗句和歌曲,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评价中进行总结和补充。因此,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的作用。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反思二:所有内容都能拿来“探”吗?能否完全否定讲授式教学?

提倡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教师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有些知识内容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教育资源的限制难以实施。因此,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例如,一些概念的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学生的探究能力达不到的知识难点,等等。例如,在课例1的反复记号的学习中,笔者采用讲授法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改编乐曲,使学生掌握几种反复记号的用法和意义。

可见,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而讲授式学习就是落后的。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反思三:探究性教学是否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花哨?

部分教师很片面地理解了课改的真正目的,认为只要课堂热闹了、教师不再多说了,学生觉得好玩了,这就是改革。将探究性教学法引入课堂时,往往在形式上做的功夫多,都是将学生分好组摆开架势表演着辩论、展示、游戏,等等。在这些形式上的探究中,本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反复的游戏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只重视成果汇报的热闹花哨,而不重视对整节课技能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和把握,只有探究性活动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有意义的交流讨论和真实的思维碰撞。这难道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吗?

由于目前中职音乐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及设备等多方面的现实性问题,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根据职业学校的特色改变教学观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才能让音乐课堂变成快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丝雨,朱建萍.视唱练耳教学新理念[J].中国音乐教育,2014,(1).

上一篇:医院护士三基理论考试下一篇:幼儿园暑期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