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4-12-01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5篇)

1.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一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申请报告

国土资源中心所:

我人系 乡(镇)村 组村民,现年 岁,家中现有人口 人,现有住房平方米。现因 特向上级国土部门申请批地建房。申请面积为平方米,地类属,大地名 小地名,其四抵分别是:东抵

;南抵

;西抵: ;北抵。四抵清楚,权属无争议,恳请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给予批准为盼。

特此报告

申请人: 电 话:

年 月 日

村民代表签字:(80%以上农户)

组长签字盖章: 村委会签字盖章:

村协信息监察员意见(签名):

2.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二

(2009-03-24)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促进节约用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7年12月份下发了210号文件,对农村私人建房和临时用地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使大家了解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今天县国土局在千岛湖新闻网刊发,进行详解。农户也可拨打以下服务热线咨询。

青溪国土所 64832710 威坪国土所 64892708 临岐国土所 64992600 汾口国土所 64852708 姜家国土所 64861717 大市国土所 64845238

一、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原则

1、一户一宅的原则。

2、符合规划原则。

3、拆旧建新的原则。宅基地审批必须坚持先拆旧后建新的原则,腾出的旧宅基地由村收回统筹安排,能复垦的尽量复垦或依法安排其他建设使用。对于不拆旧的,不予审批新建房。

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标准(包括附房、阳台)

小户(1—2人):占用耕地67.5㎡,非耕地75㎡。

中户(3—5人):占用耕地99㎡,非耕地110㎡。

大户(6人以上):占用耕地125㎡,非耕地140㎡。

三、农村村民私人建房审批条件

1、农村私人建房的对象必须是符合建房条件的本村在册农业人口。

2、独生子女凭证按两人计算。

3、离退休退养而回乡落户的城镇居民,凭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办理审批拆建。面积按小户计算,不得申请审批其它宅基地。

4、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申请建房和买房,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5、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户一般不能单独分户申请建房,对于现人均占地面积超过法定平均面积的农户不允许分户申请建房。并入户必须是面积不够的无房户、少房户,并出户应先办理被并房屋的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方可申请建房,严格禁止假并房。

四、农村私人建房的审批程序

用地户申请→村委会讨论通过,公示7天→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国土所审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结果告知。(样张如下)

样张附件下载

建房用地申请

建房申请公告

承诺书

淳安县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告知单

挂牌施工告示牌

淳安县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呈报表

五、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批准建房用地

(1)宅基地面积已达到规定的标准再申请新宅基地的;

(2)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子女与父母上下代分户申请建房用地的;

(3)接受调剂住房者调剂后的宅基地达到规定面积的;

(4)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5)年满60周岁以上的与亲属分户申请建房;

(6)出卖、出租、赠与他人房屋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地上建筑物后再申请建房用地的;

(7)房屋合并后,未办理集体土地变更登记手续的,申请新建房屋;

3.农村建房用地申请报告 篇三

申请事由:

我少普乡中山******,家庭人口3人,现有住房(包括辅助用房)2个房间30m,由于原住房是用木材修建,年已久远,局部开始腐烂,已经摇摇欲坠,父母住一间,我本人住一间(还是住在火房),居住条件实在穷迫,因此,申请新建住房1间123m,需使用面积123m(包括厕圈),建房地址在少三公路右侧中山村曹**住处往上50米处串村马路两侧,四界为东抵刘高峰地界,南抵刘***地界,西抵刘***地界,北抵刘***和刘***地界。望上级领导现场勘察予以审核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范文二:

申请人:李**住高大坪乡***********

申请事由:

我户住*******,家庭人口7人,现有住房(包括辅助用房)2间80m,由于原住房是用木材修建,年已久远,局部开始腐烂,加之人口多,不够居住等原因,因此,申请新(扩、拆)建住房1间80m,需使用面积80m,建房地址在山岔土李教大田公路右侧,四界为东抵申请人原住房人行路,南抵申请人土,西抵申请人竹林,北抵大田公路。望上级领导现场勘察予以审核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4.农村看电影难原因及对策 篇四

电影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以其直观、视觉冲击力强而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影作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曾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能享受一款丰盛的“电影大餐”是广大农民的所期所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诸多原因,一个时期以来,电影逐步淡出了市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电影虽然在农村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但不少地区特别是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民,多年看不上一场电影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省、市多次组织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造成农民看电影难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新兴娱乐业的冲击

随着 VCD、网吧、歌舞厅等娱乐设施的出现,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开通普及,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苏北很多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意识淡薄,公益电影无钱支付放映费用,造成农村电影市场严重萎缩。2003年9月份,笔者配合县计生部门在欢墩镇石门头村搞宣教活动,观众近千人,好多孩子围着放映机询问:“这是什么?”当得知是放电影的机器时很是好奇。经了解,该村已有10余年没放过一场电影,十二、三岁以下的青少年根本就没看过电影,特别是映后观众却不肯离场,当加映了一部故事片后,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足以说明电影并不是走到了尽头,而是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二、国家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政策在地方得不到贯彻落实

1998年国家出台预收放映服务费政策,省政府苏政发[98]22号、连政发[98]40号、赣政发[98]2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农村电影放映实行有偿服务”,在确保农村人均每年看12场电影的前提下,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收取有偿服务费。刚开始实施又因经济体制改革,赣榆县减负领导小组将电影有偿服务费列为乱收费而被停收,农民用“两个鸡蛋”看一年电影的希望化为泡影。

其实,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农村电影是公益性的,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科学知识、增强思想素质的一项重大工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国家制定了很多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的政策和方案,但迟迟得不到具体的落实,这不能不说地方政府没有责任。

三、行业管理上下错位,上级业务部门失去管理职能

电影业上层属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管理,省以下属文化厅、局管理,双方形成了都想管但都管不好的状况。矛盾焦点在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性,且没有一条完整的承上启下通道,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也就是说广电总局制定的政策方案,文化职能部门能否顺理成章的贯彻下去,如此的管理模式是制约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关键所在,这就等于一个媳妇两个婆婆,很难达成共识。

电影行业块块管理关系相当密切,影片的组织、宣传、发行、放映一环套一环。如今,城市条件优越的影院大多实行了院线制,而作为贫困的苏北农村来说条件、环境、资金三不占,现实后果是:连云港市灌云、灌南两县农村电影市场基本瘫痪,东海县电影公司因经济萧条仅留几人坚守岗位,工作难以开展。目前仅有赣榆县电影公司在利用“爱教放映”、“影企联姻”等放映活动艰难度日。行业管理错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失去职能,也是造成农民看电影难的因素之一。

四、农村集镇影院挪作它用,适合农民口味的娱乐片少,科教片科技含量不高

笔者在近几年的农村电影调研中,了解到赣榆县107万人口约90% 的观众没有看到过进口和国产大片,对“大片”的概念很模糊,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重视集镇影院的建设工作。

据了解:全县18个镇几乎所有的电影队办公场所被镇政府挪作它用,原有的集镇影剧院、剧场16家,现只剩三家。墩尚影剧院卖给个体户开办了加工厂;城南影剧院卖给了盐务局作为盐库;九里影剧院05年底也被镇政府卖给了个人;海头、殷庄、夹山影剧院移交给了镇中心小学,有的已改造成饭堂;赣马、厉庄、城头、班庄、黑林、宋庄会堂被拆除;金山会堂改成超市……。现剩沙河、土城、罗阳三家剧场也因年久失修,门窗破旧,体无完肤,而无法正常开展放映工作。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并不需要将影剧院拍卖、电影队存放设备的办公场所挪用,就能将当地的经济抓上去,关键的是没有重视基层的文化工作,并且没有将农民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放在一定的位置。

目前,反映农村生活题材适合农民观看的影片较少且质量也不高。我国城乡差别还是较大,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城乡观众胃口也有很大的差别。进口大片、国产大片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难得一见,其原因是:影片发行部门主要考虑经济效益,新片在城市上映一段时间后,16MM 拷贝才能在农村发行,但数量有限,片租也较高,贫困的农村地区根本无能力购置或租用,适合农村使用的科教片也较少,不同程度上存在技术落后的现象,科技含量不高,种类少,可选性低,很多地区仍在放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教片,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更可悲的是落后的技术有时会误导农民,给农民带来重大的损失。

解决农民看电影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农村电影市场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扶持

“2131工程”暨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是具有公益性的政府行为,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切实落实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解决农民看电影难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使广大农民群众和电影工作者看到了农村电影的希望。

近日,省政府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对贫困地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每场电影省财政补贴80元)。虽然这项工作已有起色,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

目前,赣榆县农村电影队现有的28台(套)F16-4型流动放映设备大多产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溴钨灯放映机占总数的80%,难以保证放映质量。淘汰陈旧老化放映设备,配备高亮度的16MM 氙灯流动放映机、数字放映机及配置小型流动放映车辆已是不争的事实,亟待于市、县二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资金补助政策,以此弥补省放映补贴的不足,共同担负农民看电影费用,否则仅靠省政府的补助很难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二、建立适应农村电影市场要求的运营新机制,优化整合农村放映队伍,完善农村电影队建制

县级建立农村电影放映管理中心,隶属于县文化局。机构精简,人员择优录用,采取竞争、聘用上岗相结合。管理人员要求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并且一专多能,主要负责农村电影市场的组织落实、市场运作、工作协调等工作。下辖若干个农村流动放映队,原则留用现有的农村放映人员,他们从事农村放映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业务技能较高,均持有文化主管部门考核颁发的放映合格证,对个别电影队不健全的镇,可以调整有放映资质的人员补充。对上岗的放映员实行报批制,经镇政府研究同意,报县文化主管部门备案。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使农村电影市场进入有序的良性经营渠道。

三、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农村电影放映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全县农村放映工作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及实施方案。政府安排资金监管部门负责农村放映经费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调配好各镇放映队伍。县放映管理中心与镇村签订放映计划,安排好放映时间、场次、计划表。建立映后回执单制度,由村、镇负责人签字盖章,报上级主管、资金监管、县放映管理中心各一份,实行月报账制。放映管理中心定期到各村、镇检查放映工作情况,严格规章制度,对违规违纪人员严肃处理。

四、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影企联姻活动

开展政策法规电影宣传月放映,在强化法制的今天,利用电影这一媒体进行“法制、安全、环保、质量”等宣传很有必要。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让政府部门赞助放映经费,既起到了宣传效果,又达到了教育作用,农民群众乐意接受。

影企联姻是企业与市场沟通的很好通道,电影幻灯广告覆盖范围大、观众面广。通过影企联姻与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搭建树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的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让企业从中感受到利用电影媒体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他们才会不断的投入资金支持电影。影企联姻是企业回报社会、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也达到了企业自身的宣传。

5.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五

泸溪县国土局:

我叫杨再育,现年59岁,系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一组村民,全家现有农业人口8人,大儿子已婚,育有二子一女;二儿子即将结婚,全家8口人现居住在60年代从别人手里购买的一栋破烂不堪的旧危房中,且屋后山体已经呈现滑坡现象。村寨四周均无建房宅基地安置,唯有一处荒置水田(修白四公路时已征收)权属本人,出于无奈,本人只好在此修建。目前基础已搞好,鉴此,本人特向贵局申请输农村建房用地手续,恳请贵局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准予办理为盼!

特此报告

上一篇:关于中国的地理知识下一篇:2015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