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13篇)(共13篇)
1.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一
知识和技能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
4.认识学习的意义,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理解孔孟言论所阐明的道理;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六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八则》,其中哪些是论学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孔孟论学》。回忆,交流。朗读课文。以《〈论语〉八则》引入本文的学习,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学习本文作准备。
二、介绍作者及论著
孔子及《论语》检查预习: 1.生字词:
不逾矩罔殆篑一日暴之
2.指导朗读注音语句的停顿。回忆、交流。介绍作者及论著 孔子及《论语》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与断句,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
三、疏通文字、初步理解
1.孔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2.从文中归纳出两个成语。反复朗读。
交流并明确:1.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2.第二则论述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得益彰。3.第三则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包括要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4.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要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能成功。
2.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二
1. 第2课《芦花荡》一文中的第54段写道:
“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不是我的本事。”这句话表达模糊不清。结合上下文来看, 意思是要写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自信和机智勇敢, 但是却没有表达出来, 误将双重否定和反问两种句式糅合在了一起。不妨将原句改为:“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才是我的本事!”或:“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2. 在第11课《中国石拱桥》
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 篇三
【关键词】案例;分析;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弄清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通过判定定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定理的内涵,利用例题与练习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与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活动1:预习回顾、引入新课。
如图1,在△ABC中,
AB=AD=DC,∠BAD=25°,
求∠B和∠C的度数。
如图2,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师生行为:教师向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教师针对学生解答情况,引导学生作出评判。
教师关注:学生回答是否准确,能否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答题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题目既是对上节所学进行回顾,又能为本节学习奠定基础,1题可以直接应用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来解决;2题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中的任意一个来解决,两个题目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1:课本P77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图3,小明一不小心,把他所画的等腰△ABC被墨水涂没了一部分,同学们想一想,看能把它重新画出来吗?
师生行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即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猜想;问题2由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在各组中巡回点拨,然后在全班交流各种画法,在弄清什么是已知条件的情况下,来证一证它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教师关注:
(1)學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猜想;
(2)学生在已知两角相等的条件下,画出三角形,能否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准确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出发,给学生创设现实的数学情境,然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求等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P78例题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题,弄清题设和结论,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图行,由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评价证明过程。
教师关注:
(1)学生所画图形是否符合题意;
(2)学生所写证明过程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认识,学生已经从已有知识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要证明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只要证明这两条边的对角相等,结合平行线性质,很容易找到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就降低了解题难度,又突出了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4:课本P79练习。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4,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师生行为:问题(1)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评析;问题(2)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把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评判解题过程,最后,教师点拨。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促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活动5:自我反思、深化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怎样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哪些认知经验?
师生活动:提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纠错。
设计意图:
(1)是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所得。
(2)是要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活动,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学习方法。
活动6:分类作业、个性发展。
(1)(必做题)完成P82习题13。3:5题、7题。
(2)(必做题)完成P83习题13。3:10题、11题。
设计意图:设置分类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七、教学反思
1.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发生过程的体验
《等腰三角形》第二节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了有效利用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教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经过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总结等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判定定理,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顺利获取知识。
2.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搭建了多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实践、思考、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反思环节,设计了多个问题引起学生自我反思,问题是自己发现,猜想自己探究,证明自己完成;教师的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行为。
3.作业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4.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称赞 3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称赞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3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燕子过海 第一课时 1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雾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山奇石 5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迷人的秋色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迷人的.秋色 3 此为2010年8月12日更新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帮助。(鼠标点击所需资源链接即可) 小学资源网语文编辑提供 欢迎登陆我网站(www.xj5u.com/),敬请您的光临和指导。
5.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音节在语言环境下正确人读“黄、江、架、什、叫、夜、曲、前、进”9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曲、向”。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读出疑问以及感叹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上海的发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用“你问我答”的表达方式说说上海的新面貌。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音节认读“黄、江、架、什、叫、夜、曲、前、进”9个生字。
2、能根据提示,用“你问我答”说说上海的新面貌,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竖琴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
2、出示竖琴的图片,简介竖琴是一种拨弦乐器。
2、出示课题:大竖琴。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文中的竖琴是指什么?
2、听后交流,出示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的图片。
3、再看着课文听课文,思考:有什么新收获?
4、,学生用“我知道了……”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随机指导部分生字。学习:黄浦江
注意平翘舌音及三拼音的拼读
5、组织自学其余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书空“曲”、“向”,巩固笔画“撇折”,了解“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基本笔顺。
3、全班交流——脑力大比拼,你说我猜。(学生根据字形、字义,设计谜语给大家猜)
4、巩固识字
(1)游戏:浑身上下动起来(和老师做相反的动作,说相反的词)。(2)独立默记生字。(3)变化字序后,再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3、看图感受: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与竖琴的相似处。
4、引读课文
引读:;两架大竖琴,日夜弹不停,弹的什么曲? 生读:我的家乡——上海在前进。
5、听听大桥弹的曲子(桥上车来车往的声音),指导朗读“我的家乡——上海在前进。” 大桥不仅和竖琴长得像,还能和它一样弹奏乐曲呢!你们听——(播放汽车马达声、喇叭声的录音)你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是呀,车来车往,多么繁忙的景象。大家都在为建设上海而忙碌!让我们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老师听出来了,他特别自豪!大家加上动作读读看。集体加动作读
6、小组用喜欢的方式准备朗读课文。
上海不断的发展,我们为上海而自豪!让我们在小组里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这次看看哪个能读得流利,还能读出感情。
小组准备,展示交流,方式有接龙读、做动作读、滚雪球读…… 雪球越滚越大,拍张照片留个影。
学生各自摆个漂亮的造型,教师为大家拍照以示鼓励 不少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让我们合着乐曲声指读课文。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竖琴的声音很好听,我们小朋友的朗读声更好听,掌声鼓励!上海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看一看。
出示城市建筑照片:八万人体育场、地铁、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贸大厦…… 让我们再玩个游戏——你问我答难不倒!怎么问,怎么答,让我们看一看。出示填空:黄浦江上两架琴。问:什么琴?答:大竖琴。谁和老师做游戏?你来问,我来答。找好朋友问一问,难倒你的好朋友。你们有什么问题,难倒了你的好朋友吗?
四、复习巩固 拓展练习
1、部首妈妈找孩子:找找“三点水”的字。
2、弹竖琴:认读词语(日夜、竖琴、上海、黄浦江、什么、浦东、长江、进步、竖立、夜晚、家乡、海水、歌曲、前进)。
3、“你问我答,难不倒”:用“你问我答”的表达方式,说说上海的新面貌。人民广场有。问: ? 答:。”
有。问: ? 答:。”
6.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六
教学目标
1、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背诵课文第3节。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4、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雪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范读配乐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雪景图片。把你看到的雪景说一说? 出示雪景图片
2、从回答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雪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再次去感受这种乐趣吧。
3、板书课题: 37瑞雪 齐读课题。
过渡:到底什么是瑞雪?瑞雪又有哪些特点?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雪的。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ppt播放轻音乐。
2、交流,填空。(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清早)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 了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相机板书:昨天中午 傍晚 今天早上 雪前、雪中、雪后
过渡: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来认读一下本文中的生字词。
4、5、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 凛冽、笼罩、分外、耀眼、巍巍、馒头、霎时间、掷雪球、白蒙蒙 眉开眼笑
4、指名读,齐读。正音:白蒙蒙..(meng);‚笼.
罩(lǒng)过渡:凛冽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试着用凛冽词说一句话。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雪前
1、出示句子: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2、3、指名读。
3、昨天中午,发生了什么事?——刮起了凛冽的大风。板书:寒风凛冽 “凛冽”字形,书空,什么意思? 严寒刺骨。
4、冰冷的寒风吹在脸上是一种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齐读句子。过渡:刺骨的寒风就这样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到了傍晚,下雪了。
(二)学习雪中 出示下雪图片,感知雪大
1﹑这场雪大不大?你从文中哪里能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默读课文的1、2节,找出相关词语,做上标记。
出示句子: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回答:句式:我从()一词可以看出雪下得()。(2)同桌交流。(找到哪些词语,原因是什么?)预设:大片大片、纷纷扬扬....(指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霎时间、全都、笼罩、白蒙蒙(说明下雪范围广,都体现了雪很大)相机板书:大片大片 纷纷扬扬
(3)全班交流。检查出示 积累 描写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顷刻间,转眼间,一眨眼,马上,立刻。
(4)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过渡:就这样,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雪后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雪后 出示图片,感知雪后的美景。
出示句子: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1、这段话,把雪后的情景写得很美,同桌对读,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指导朗读。相机理解: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4、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呀!指名读,男女分读
4、填空引读。今天清早,雪,天。一轮红日,把雪后的 大地。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好一派,好一幅。齐读。
5、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壮丽雄伟 交流并板书:壮丽雄伟)
过渡: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幅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这还是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板书:喜人图画
(四)学习第四、五节
1、理解:喜人,文中使谁感到高兴,感到欣喜呢?默读课文的4、5小节,找找答案。
2、交流。(老农、孩子)
3、老农:(1)从哪个词可以看书老农很高兴? 眉开眼笑(2)有经验的老农为什么感到高兴呢?
4、理解谚语 出示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出示释义:今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多,雪水融化后渗入泥土,对小麦的生长很有利,明年就会得到丰收,简直可以用馒头当枕头来睡觉了。因此,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
板书:眉开眼笑 补充:冬雪..能杀虫,能保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被人们称为瑞雪。
4、出示第4节,指名读,师生对读。指导朗读,读出高兴之情。过渡: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出示第5节。
5、交流。相机板书:玩耍嬉戏
6、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堆、掷、奔跑、追逐
7、交流,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6、想象说话︰孩子们在雪地里玩什么呀?(填空、交流)练习说话: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可选用课文中句子描写)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__。(说清干什么)
6、齐读,感受欢乐。
四、总结全文 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这场雪不仅景色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这真是一场吉利的好雪!冬雪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难怪作者也称这场好雪为——瑞雪。(齐读)
作业: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板书设计:
37、瑞雪 昨天中午:寒风凛冽 傍晚:大片大片 纷纷扬扬 今天清早:壮丽雄伟 喜人图画 瑞雪
老人 眉开眼笑 孩子 嬉戏玩耍
37、瑞雪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7.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七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8.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八
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事物引出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指导法、点拨法、讨论法
3.情感与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亦或是清早,我们就会听到蝉的叫声,这知知的叫声使人因天气烦闷的心情更加烦躁,因此不觉对它产生厌恶之情。今天我们将学习小思的文章《蝉》,相信学习之后大家对它有另一番认识。(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小思: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出色散文家,她的作品短小精炼,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著有《承教小记》、《路上谈》、《日影行》等。
整体感知
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理解课文、学懂课文,首先我们要读通读懂课文。
9.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九
【课时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个、不、回”3个生字 2.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个、不、回”3个生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磁带、生字卡片、带声调的拼音卡片、媒体(课文内容、插图)【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引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萝卜”
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看谁反应最快,知道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谜底是什么。[PPT出示谜语: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到泥地下。] 学生交流,(师板书:萝卜)
2、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强调“卜”轻声,(小老师领读)
3、出示图片:瞧,这就是一只大萝卜,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儿歌
4、小朋友读得又整齐又响亮,还把“卜”的轻声读得很标准,老师奖励给小朋友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拔萝卜”歌曲)师问:听了歌曲,老师有个问题,这大萝卜为什么拔不动呢? 学生交流:因为萝卜太大了!(板书:
2、大萝卜)集体朗读课题。
二、多形式读儿歌,整体感知
1、萝卜这么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们闭上小嘴巴,竖起小耳朵听老师是怎么朗读的。[注意:当的读音]
2、男女生朗读儿歌。
3、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都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
学生交流:我认识„„
三、学习生字:个、不、回
1、老师再请小朋友当一当小侦探,找找哪些字是我们今天的生字宝宝(1)学习生字:个 正音、齐读(两遍)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个”[复习已学过的好办法:做动作、编顺口溜、找反义词、笔画、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 顺口溜:人下一竖,个个个 “个”的笔画我们已经全部学过了,谁能说一说“个”有哪几个笔画。你不仅说对了笔画而且说对了顺序,真棒!
下面我们来书空这个字:拿起粉笔,放好黑板,我会写“个”,第一笔:撇,第二笔:捺,第三笔:竖。每个小朋友写得都很棒 让我们把儿歌中带有个的词语一起来读一读:两个娃娃
说话练习:个是一个量词,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能用个表示,比如儿歌里:两个娃娃,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讲“个”?[PPT出示填空:两个________](2)学习生字:不
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个”记在心中了,第二个生字宝宝等不急要和我们见面了!
大声朗读“不”,正音、强调读音第四声(小组读,强调集体朗读时的声音)*“不”本身是第四声,但是放在词语里“不”字宝宝可要变调,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不”字宝宝一变调可以让词语朗读时更好听:抱不下的“不”就是第二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词语好听一些(集体朗读、指名读)“不”字宝宝的笔画我们也都已经学过了,谁来说说他的第一笔是什么?谁来说说它有哪些笔画„„
我们一起当小老师来书空:拿起粉笔,放好黑板,我会写“不”,第一笔:横„„ 小朋友们写得真认真
(3)最后一个生字宝宝在哪里?我们等得好着急
谁来大声读一读,看看生字宝宝会不会出来(只要又正确又响亮,生字宝宝就会出现)
指名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只要念对,老师就把生字卡片翻过来)(小火车呜呜呜,这一排开起来)
谁能为“回”找好朋友?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回的词语,我们来做放鞭炮的游戏,谁愿意点燃这个鞭炮?[PPT出示词语,放鞭炮] 谁有好办法记住回[回顾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大口套小口,回回回”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回,可是要记住顺口溜和回的笔画可有一些不同,仔细看老师写:先写外面的大口,竖、横折,千万不能把口给封起来,不然里面的小口就回不了家了,我们为小口留一扇门,先把小口送回家:竖、横折、横,小口已经安全回家啦,我们再把门给关上,最后写外面的横。
下面我们一起当小老师书空一下,拿起粉笔,放好黑板,我会写“回”,第一笔„„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就记住了回字宝宝的写法,每个小朋友再得一颗五角星
2、三个生字宝宝都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下面一起来做个游戏,让我们和他们成为很好很好的朋友。(叫号游戏,两组进行)
3、这两组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看来你们都认识这些字宝宝了,老师要送给你们拔萝卜的机会。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大萝卜放到框里。[PPT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下面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争取把字音都读正确,把儿歌读流利。
翻开书本,左手按书,右手点字(教师检查,并给予五角星)
2、想一想,这首儿歌中哪些字要读出重音?这个萝卜大不打,从哪里可以看出?(大、抱不下、当、快)PPT上出示重音,指名读
我觉得你没有读书萝卜的大,你的萝卜还不够大,谁能把萝卜的“大”读出来,指名读
我在你的脸上发现了快乐的表情,你把自己想象成了这两个娃娃,骑着大萝卜回家多么高兴,多么快乐啊,老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读出重音和快乐的表情。自由朗读,女生读、男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左手按书、右手点字)
3、这首儿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如果配上动作,那就更棒,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儿歌。
4、出示填空,完成儿歌 ______萝卜,萝卜_______, 两个娃娃_________.抱不下,____________, 马儿送我_________.(指名读,集体读)
5、我们一起拍着小手,再来念儿歌,可以不看书的小朋友,小眼睛看着老师,我们争取把它背出来。
6、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贝贝,我们一起来送贝贝回家。[PPT出示儿歌],集体读,同桌合作读。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生字宝宝和一首快乐的儿歌,我们还有拼音好朋友等着和我们见面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教学反思:
《大萝卜》是一首饱含童趣的儿歌,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游戏和练习中学习儿歌、生字是关键之处。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不仅有趣而且印象深刻。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几处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如,拓展词语时让学生试着拔萝卜,读出一个词语,这个萝卜就拔出来啦!孩子们在学习时都表现得十分主动与积极。在识字教学时,我根据每个生字不同的特点,从音、形、义上进行分析,并在部分地方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一字开花”的游戏激起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另外,分层次递进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背诵儿歌。多形式朗读儿歌后尝试表演儿歌,用动作帮助记忆,接着进行填空,让学生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尝试背诵。这样学生最后的无提示背诵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10.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十
教学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认识本课10个生字“熊、幕、催、促、哈、镇、守、猎、即、恩”;积累6个词语;描写并记忆“催、促、镇、守、即”。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人物之间对话时的语气。学习排演课本剧。
3.懂得守信是人的美德,不可轻信像黑熊这样不守信用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催促”、“忘恩负义”等6个词语。2.懂得守信是人的美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看看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别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出示:课本剧 简述:什么叫课本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要求: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愚、蠢两字(笔顺、愚的上半部分要注意写法)讨论:愚蠢的反义词
三、听课文录音,完成课后练习。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的猴子
()的白羊
()的黑熊
2、出示课后练习“评一评”
3、交流。
四.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分小组讨论,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说一说:课文中的()内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5、推选最佳人选表演一下课本剧。
6、议一议:谁演得最好?为什么?
五、拓展
说一说:如果你是小白羊,你对猴子说什么?你对黑熊又说什么?
11.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茂、窜、狡、猾、兽、违、抗、胆、爪、纳”,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纳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狡、猾、兽、抗、爪”。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狐狸和老虎不同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1、2、二、1、谈话感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成语故事课文 22 狐假虎威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自由读全文,完成填空。
“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走在后面的是。“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了。
2、并学习生字:窜 狡 猾 愣 兽 违 抗 爪 纳 窜—cuan平舌音
兽、爪—shou zhua 翘舌音
“兽”下是个口 区别字:瓜—爪 窜、胆—前鼻音
塄、抗—后鼻音 狡、猾—反犬旁
3、朗读认识词语。
窜 狡猾 一愣 百兽 违抗 胆子 爪子 威风 神气活现 纳闷 凶恶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违抗—违背和抗拒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4、同桌再读课文,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 ”划出老虎说的话。
5、各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6、的动作。
老虎的动作:寻找 扑 逮住 一愣 松开 东张西望 狐狸的动作:窜 骨碌一转 摇头摆尾 读课文,用О找出老虎做的动作,用△找出狐狸的动作,用□找出其它小动物 1 其它动物的动物做:纳闷 看 撒腿就跑
7、出示并指导朗读: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8、谁来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凭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假:凭借
三、1、2、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课文说这只狐狸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说这只狐狸很聪明。你说呢? 写段小故事。
12.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乌、鸦、爱、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1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认识笔画“竖折折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乌,马”两个字,并能区分异同。
2、能正确朗读儿歌,在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的基础上,练习不顿读,不唱读。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4、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从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乌、鸦、爱、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1个生字。
2、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教学准备:
一盘录有鸟声的磁带,课文录音,课文投影或多媒体,课文生字,《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磁带,游戏“乌鸦捉害虫”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感知课文
1、播放“百鸟鸣声”的录音带,板书:鸟
都说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让我们闭着眼睛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板书“鸟”字——“头是撇,脑袋是横折钩,点是眼睛„„” 请你们猜猜今天老师会带你们认识它们中的哪一位?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选择性地板书几个带鸟字旁的鸟的名称)例:海鸥、鸽子、黄鹂、乌鸦„„
3、出示乌鸦模型,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学习生字“乌、鸦” 区别“乌”、“鸟”
4、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乌鸦“呱呱”叫,急急忙忙往家飞。哎呀飞得那么急干什么呀?请大家仔细听课文录音,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的。
5、学生自由回答(要求在座学生能仔细听取同伴发言)
6、小结揭题
(1)小结:看来小乌鸦非常爱它的妈妈 出示:小乌鸦爱妈妈
(2)认识“爱”字,用“爱”说话 出示:我爱。爱。
7、爱的含义很广泛,你们已经学会了用“爱”说话,那我们再来看看小乌鸦是怎么爱它的妈妈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读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跟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剩余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3)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3、检查自学成果
(1)抽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板书:懂事 可爱
4、学习第3节
(1)出示第3节,指名读
(2)自己读,读出你对小乌鸦的喜爱(3)指名读
5、学习1,2节
(1)从哪里看出小乌鸦懂事?同桌读课文1,2节,用“——”划出有关句子(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1,2节
(3)师生合作读(师读1,2节的前两句,生读1,2节的后两句)男女生对读
(4)说一说:当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出示句式: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它想:。小组讨论 交流(5)读句子
出示: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师述: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呢?
小乌鸦的嘴小,每次也只能喂妈妈一条小虫,妈妈一次吃一条小虫不会饱。所以小乌鸦只能„„ 指导朗读
6、小结,再读第3节
正因为小乌鸦喂妈妈很不容易,才更显出小乌鸦的(懂事)、(可爱)小乌鸦太不容易了,我们该不该夸它? 再读第3节
7、学习生字“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2)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比较 耍——要 年纪——忘记(3)巩固识字
游戏:“排字大擂台”、“乌鸦捉害虫” 读句子:
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了。
出门前,妈妈再三对我说:“上课要遵守纪律,千万别忘记了。”
三、熟读成诵,感悟体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背课文
小结引出:小乌鸦从小懂得关心长辈,所以它才显得特别可爱。你喜欢这只小乌鸦吗?能找你最好的同学或老师试着背了吗?可以加上动作。试背课文
2、配乐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1)跟录音哼唱(2)自我发挥表演
四、学习笔画,指导书写
1、学习笔画:“竖折折钩”(1)开小火车读笔画名称(2)书空
2、指导书写
(1)区分“乌,马”异同(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乌,马”
(3)生书空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摹“乌,马”,师巡视指导
五、推荐读物,课后拓展
1、推荐读物《尊敬长辈的故事》《孔融让梨》(详见后附)
1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十三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② 过程与方法:初步领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本课文计划用2课时完成;
2、学习形式:设置让学生当电视导演来拍电视短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有趣、有序、主动、互动中梳理课文,细读课文,揣摩课文,感悟课文;
3、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引导为主,同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体悟中“动”起来;
4、教学内容:词语教学不单独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如在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随机解决,而有的词语不妨暂时“存疑”,留待学生课后自己解决;
5、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从文中来,到文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不求“彻悟”,只求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提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更是真挚而令人难忘。今天,我们临时导演速成班学习的《风筝》,就是这样一曲人情美的赞歌。据专家估计,如果能把它拍成电视短剧,收视率一定很高。下面,就请各位导演以快速朗读的方式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O为鲁迅设计一张名片(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O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对此有何感受?明确:回忆童年时期作为兄长的“我”干涉小弟弟放风筝,由此引发思考和深沉感慨。
O教师与学生交流两个问题:你同意“小时候放风筝是没出息的玩意”?你是否赞成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 O为了节约经费,准备拍四组镜头,你怎么拍?明确: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本课时重点完成对前两组镜头的探讨)。
QQ图书馆 qqshu.cc QQ图书馆 qqshu.cc
三、品味语言
四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四个镜头的探讨。
第一组:在第一组镜头中哪些语句你无法理解?你准备如何拍出第一组镜头?
男女生分开朗读,学生四人小组相互质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O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明确:“惊异”是北京的冬季有人放风筝,“悲衰”是想起“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O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参考: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O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第二组:为镜头挑选合适的演员
请学生阅读后分别对三、四两段进行交流、讨论:你认为弟弟是怎样一个人?你认为“我”对弟弟怎样?如何给这段情景配背景音乐?你觉得弟弟“后来”会怎么样?(抽3—4对学生试演,其余学生点评)
注意:表演第三段弟弟的形象时,要求与课文插图相结合,并作合理想象;表演第四段时,要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O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爱有时会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O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你如何对待来自亲人的误解? [教师小结]
QQ图书馆 qqshu.cc QQ图书馆 qqshu.cc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二课时] 第三组:如何为画面配音?
齐读7、8两自然段,讨论:如何给这段心理描写配音? 教师适时点拨以下三个问题:
O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明确:明白道理之后,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明白道理之前的“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O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明确: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O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请学生试读 “有过这样的事吗?”)明确: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因而感到沉重和悲衰。[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四组:让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
讨论:你打算怎么拍第四组镜头?(一个人走在寒风中的情景加上内心独白)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O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O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我”要讨弟弟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这“悲衰”意想不到,也摆脱不了。“我”这个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只有不见春天,不见风筝,才能摆脱悲衰。[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领会写法
在鲁迅先生回忆往事时,如何描写“我”来表现兄弟之间的亲情?
QQ图书馆 qqshu.cc QQ图书馆 qqshu.cc 明确:以“我”的情感经历为主线,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兄弟之间的亲情。
四、体验拓展
说说小时候你最难忘的一个游戏,并为该电视短剧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词。[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各位导演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推荐阅读: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07-02
冰心《笑》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册)09-12
二年级语文上册白鲸得救了教案沪教版07-03
二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沪教版范文07-29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玩皮球1 沪教版08-06
二年级语文上册松鼠的尾巴教案沪教版11-04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06-17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名言语段整理08-29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教学教案07-20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