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2024-06-30

《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共19篇)

1.《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一

小学数学五年级口算、速算竞赛试题

挑战计算极限,争当计算明星!加油!

时间:3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10分)。

1.2×500=

756÷7=

494-98=

0.25×48=

0.4÷0.08=

875+12.5=

3÷0.125=

9.6÷32= 9.83-8.3=

3.6÷7.2=

3.23-0.9=

5.25×4=

1.01×99=

99×0.25=

15÷0.25=

1.25×32=

101×0.15=

48.32÷16=

840÷28=

31.4-9.8=

二、脱式计算。(每题1分,共8分)。

1.25×5×8

7.6×8+2.4×8

32×125×2.5

13.2 -3.7 - 6.3

0.4×0.7×0.25

2.78×8.8+2.78×2.2

0.95×9+0.95

3.8+2.5+6.2

二、竖式计算。第1、2题要求验算。(期中1.2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4分)

(1)1.07×2.4=

(2)12.6÷0.28=

(3)5.8×12=

(4)3.76×0.25=

(5)20.4÷24=

(6)11.7÷2.6=

三、求近似数。(前两题保留一位小数,后两题保留两位小数)(每题3分,共12分)

(1)0.82×3.7

(2)1.55÷3.8

(3)0.76×1.2

(4)3.81÷7

四、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4分,共24分)(1)2.6×3.2+7.4×3.2

(2)0.75×18÷0.15

(3)0.25×12

(4)4.72×12.5×8

(5)7.28+3.2÷2.5

(6)1.8×101

五.求未知数。(每题4分,共16分)

(1)x+0.6=1.7

(2)x-7=8.2

(3)3x=2.4

(4)x÷3.2=2

六、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16分)1、14个2.5的和是多少?

2、甲数是40.9,比乙数少3.5,求乙数。

3、8与2.4的差是1.4的多少倍?

4、3.46与2.54的和乘4,积是多少?

2.《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二

检测过后,带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个问题,笔者查阅分析了全镇679位学生的试卷,在这679张试卷中,得满分的仅有32人,多数学生都没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求X的过程表示出来,有的学生直接写出了X的值,有的学生把X的值直接写在了X处,还有的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写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求出了X的值。

二、错因分析

1.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小学生在初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材通过给纸片涂色表示分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照下图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填空时,多数教师都会通过激趣的方法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得出1/2=2/4=4/8,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观察后,师生一起共同总结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缺乏灵活性

为什么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填空题觉得容易,而做其他的题目有些难呢?应该说是学生受教材中例2的影响,教材通过例2向学生展示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运用。在学习例2之前,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吗?

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对于完成上述两题感觉非常简单,顺手可以写出答案,当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学生往往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像记流水账一样的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回顾的过程只有利于语言表达,而不利于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学生在解答试卷中16/30=(16+32)/(30+X)这道题时,多数学生很容易发现,等式右边的分子是16与32的和,正好是左边分子16的3倍,那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式左边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3,变成48/90,可以得出48/90=48/(30+X),于是就联想到了48/90=48/[30+( )],也就是说等号左右两边的分数的分母是90,然后就能得到答案。

仅一步之遥,多数学生为什么没想到“30+()=90”的中括号要变成X,究其原因,学生在理解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是从分数的大小理解的,而分数的大小相对整个分数而言的,这类练习只是对分数基本性质字面叙述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读题分析,学生会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可是,面对试卷时,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就是要把“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拓展到能够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等式左右两边分子或分母的相等关系,也就是说,先把给出的等式左右两边的分数化成分子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把相等的分子或分母表示出来,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例如解答试卷中(X+7)/20=2/5这道题时,解题过程如下:

3.学生受解方程模式的影响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解方程,并且多数学生都掌握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数量之间的关系解方程,遇到求X,学生就很快想到了解方程,当看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一要求时,又显得有些茫然。

3.《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三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4.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篇四

一、口算。

15÷0.25=1.5×2/5=5/9×1.8=2.5×0.4=24×3/8=2.4+1.6=5/12÷5/6=5/7×21/25=

二、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67-(2.98+0.67)73.8×16-73.8×6(4/5+1/4)÷7/3+7/10

三、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一个数比40的30%多1.2,求这个数。

2、18减去它的1/3是多少?

四、填空。

1、甲数是21,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

2、五年级有学生29人,比女生多16%,女生有()人。

3、三亿六千五百五十五万零五写作()。

4、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3∶4∶5,周长为84米,其中最短的边长()米。

5、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6、3.6时=()时()分

7、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甲的工效是乙的工效的()%

8、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3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9、把7/8∶1.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10、一个挂钟时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厘米。

1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4厘米,高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是()。

12、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五、判断。

1、因为3÷1.5=2,所以3能被1.5整除。()

2、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

4、减数与差的和,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1/2。()

5、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3,那么a就是b的3/5。()

6、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积小于被乘数。()

7、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8、4和0.25互为倒数。()

9、A、B都是自然数,因为A÷3/4=B×4/5,所以A>B。()

10、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六、应用题

1、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篇稿件有多少页?

2、学校有男生540人,比女生人数的5/6少60人,学校有女生多少人?

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

4、用铁皮做一个长3米,宽0.8米,高0.5米的长方体水槽(无盖)。大约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平方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5、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6、生产一批零件,单独完成甲要20小时,乙的工效是甲的80%。如果两人合做,几小时生产这批零件的9/10?

7、童乐幼儿园共有150本图书,其中的40%分给大班,剩下的图书按4∶5分给小班和中班,小班和中班各分到多少本?

5.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篇五

一、填空。(24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正方体是( )长方体。

2.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面积相等,最多有( )棱长度相等。

3.在1~10这十个自然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

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奇数。

5.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6时=( )日 250毫升=( )升

6.把7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段长是7米的( ),每段长( )米。

7.把24分解质因数是( )。

8.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9.15和16的最大公约数是( ),15、30和60的最小公倍数是( )。

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4分)

1、1米的 和4米的 一样长。 ( )

2、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4.互质的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质数。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

1.把18分解质因数是( )。

①18=36 ②18=233 ③18=1233

2.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 )。

①质数 ②奇数 ③偶数

3、和 这两个分数( )。

①大小相等 ②意义相同 ③分数单位相同

4.下面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① ② ③ 3

四、计算题。(16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5+ = + = + = - =0+5 = - = + = - =

2.解方程。(8分)

Χ - 0.5 =13 12.8 - Χ = 3.6

Χ + = +Χ= 1

五、把下面的各分数约分。 (8分)

六、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 (8分)

和 和

和 、 和

七、应用题。 (36分)

1.加工一个机器零件,王师傅需要 小时,李师傅需要 小时,李师傅比王师傅少用多少小时?

2.修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

3、一辆汽车24分钟行了30千米,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平均行1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4、一个正方体铁块的棱长3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求这块正方体铁块重多少千克?

5、一个长方形沙坑长5米,宽3米,深0.5米。这个沙坑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将沙坑用黄沙填满,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

6.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奥数题 篇六

1.儿子10岁,5年前母亲的年龄是他的6倍.问母亲今年好多岁?

2.今年8岁,她爸爸今年43岁.多少年后,爸爸是 的3倍?

3.小明今年11岁,他妈妈今年43岁.几年后妈妈是小明的三倍?

4.父子年龄和是46岁,2年后父亲是儿子的4倍,问父子各几岁?

5.小明今年13,小刚今年9岁,问他两岁数的和是40时各几岁?

6.今年爸爸46岁,儿子1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的2倍是儿子的5倍?

7.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是他的5倍,再几年后是他的4倍

问祖父和小明的年龄各几岁?

8.重阳节,25老人来品茶,25老人的年龄是连续数,也是自然数,两年这后25位老人年龄和是2000,问25位老人最大的一位是多大?

9.小华的年龄是12岁,小华的年龄和姐姐 的年龄和是3倍等于81,问小丽的年龄?

7.《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七

现实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 而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数学日记则是一个让这些“听众”自由表达的途径, 反思学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元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 学生元认知水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既然元认知能力这么重要, 就要了解五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包括三方面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笔者简单调查了五年级两个班级 (112人) 三方面的情况:

1.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知识较欠缺。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思维特点、能力限度等知识较缺乏, 如:“上课, 当我注意力不集中时, 我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只有30人选择总是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占27.3%。

2.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体验较差。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状态的监测性判断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学习信心缺乏, 解题思路模糊等。比如, “我对自己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出现的问题总是不很清楚。”, 选择“从来不这样”的学生只有11人, 占调查总人数9.82%。

3. 五年级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较低。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属于元认知的范畴, 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能力。体现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 能不断地评价其认知过程的质量, 找出认知偏差, 选用恰当的策略, 以保证有效地学习。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在这方面表现较差。例如, “对曾做过的题目, 老师也讲解过的, 下次再遇到同类题目时, 我还会出错。”有28人选择“总是这样”或“经常这样”, 占调查总人数的25.3%。

基于五年级学生元认知水平现状调查, 结合元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笔者提出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二、数学日记如何提高元认知水平

1. 在自我反思中积累元认知知识。

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通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等方式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1) 在数学日记中反思学习内容, 学生不仅反思学习中的收获, 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更加了解。

如日记《我去解轴对称、旋转、平移问题》片段:

我们教了图形变换的知识, 图形变换的内容有: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看见, 你别看它简单, 当你没学会, 你肯定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我发现原来这些图形是多么奇妙啊!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两边图形完全一样。旋转图形就不一样了, 旋转起来的东西就很像一朵花, 它是绕着一个图形旋转的。

同学们, 你们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啊!这些看起来单调的图形, 在你的手下将会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图画, 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五 (5) 班李瑞)

这位学生反思了自己学习的内容, 各个知识要点思考到位。他的语言也很风趣。学生在反思已学知识重点以及知识本质特征的过程中提高了元认知水平。

(2) 反思学习的情感态度, 让学习与快乐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日记《学习的快乐》片段:

学习了第一单元, 我发现了许多图形通过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方法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就比如说三角形可以通过旋转变换成一个风车。所以在第一单元里, 我们学习得好快乐, 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方法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我体会到数学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它很深奥, 但又有一种吸引力, 让我们总想再次继续研究下去, 想知道数学的奥秘。 (五 (5) 班何阳光)

这位学生在日记中描述图形变换创造美丽的图案, 感受到美, 感受到数学奇妙, 内心是多么快乐。笔者的评语是:你学习的快乐已经传递到老师这里, 谢谢你, 希望你的学习总在愉快中度过。相信学生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

2. 在鼓励中丰富元认知体验。

通过数学日记的交流, 让每一位学生都自由发表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一些体验。相互交流各自内心的感受, 然后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从而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如《一次质量检测的感受》片段:

上个星期, 第一单元考过了。虽然不知道成绩怎么样, 但我也知道我考的不好, 如:第三题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重合是多少度?这道题需要用量角器来量, 可是我没有, 而且我也不会量, 怎么办呢?又不能抄, 也不能问老师;倒数第二题也很难, 关于这道题目, 我还问过我的同桌苏忠发, 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自己想, 这怎么办呢?我只好坐以待毙, 无所事事。等到下课之后, 老师过来教我, 老师细心地教我让我不由得脸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教我这道题, 是很丢人的事呀!可我有什么办法, 只好悉听尊便了。

该生很诚实, 描述自己当时做题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和想法。通过数学日记, 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心理世界, 对于这样学生, 如果没有数学日记是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他的。而通过日记, 笔者就可以及时肯定他, 鼓励他, 给予的评语是:你及时反思做题感受, 真实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很勇敢, 努力吧, 你会进步更大的。这样学生将更加勇敢的面对学习的困难。

3. 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1)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 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评语中了解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如日记《第一二单元学习后的感受》片段:

在学习旋转的时候, 我不知道该怎么移, 所以常常出错。当老师向我解释这个怎么写时, 我明白了用尺子的点和零刻度线对齐, 然后看下面的那条线是多少度就知道了。我明白了在图形变换中, 最需要用的就是量角器, 画图形的位置要画对, 不然还是会错的, 所以要十分小心。因数与倍数我总是搞混, 还好在书上有: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 也是6的倍数。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因数和倍数的差别。 (五 (4) 吴盈玲)

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学习的困惑, 以及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笔者是这样评价的:学习有困惑是正常, 智慧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关键是有问题后, 如何积极去分析它, 解决它, 你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你看你在课堂上心中带着问题, 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 积极思考, 你明白了旋转怎么画, 不仅如此, 你还善于自学, 运用书上提示, 积极思考弄懂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 学生更自信了, 学习也更积极了。

(2) 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 能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如《数学重在尝试》片段:

在学习第一个单元时, 经常会出现许多错误, 大多是旋转题目的角度量不准确;在“时钟”类的题目中数字旋转的角度和顺时针、逆时针分不清楚, 经过几次做题之后, 我找到了几种方法:在写“时钟”类题目时, 可以试着摆量角器时换个角度, 或是有90度、60度旋转类的可以直接用三角板来试试。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可以在图上画出时针转动的方向, 做完之后再擦掉, 我用了这些方法, 做题的效率也高了。 (五 (5) 班张洁)

该生思考了自己遇到旋转问题时候, 通过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如巧用量角器, 90度、60度旋转类的可以直接用三角板来试试, 旋转方向做上标记, 提高了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这就是学习方法与策略一种探索。

三、怎样的数学日记会更有效

那么, 数学日记要写什么?怎么写?更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呢?笔者在任教的五年级两个班级尝试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发现学生很想写, 也很乐意写。

1. 数学日记内容。

(1) 通过记数学日记, 记录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的回忆, 学生反思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学得怎么样。

(2) 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 (列表、网络等) 归纳整理知识。

2. 写数学日记的策略。

数学日记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所以记数学日记需要教师的引导。 (1) 引导学生读范文, 看别人写什么, 怎么写; (2) 交流碰到的数学问题、学习的收获与困惑等;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要求:如题目, 这一节或一单元知识的收获或困难, (特别是一些重点内容、我理解最好的地方、学习的困难、学习中一些艰难的体验、攻克难关的快乐感受等) 。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不同学生要求也要不同。例如, 后进学生可以一两个星期写一次, 同时注意多写收获, 树立学习的信心, 老师在评语中应多鼓励他。要定期进行全班交流, 评出优秀数学日记, 张贴于教室荣誉栏, 并发表到博客上, 让大家互相学习。

3. 形式多样的数学日记。

(1) 观察反思型。在教学中发现, 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 并善于监控学习过程, 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关。在教学中, 让学生写“反思”型日记, 学会反思, 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从而提高元认知水平。

(2) 情感交流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 有利于师生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日记中很多学生写了“遨游数学王国”、“学习的快乐”等, 而教师的评语及时传达了鼓励和信任, 这样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学生学习起来劲头也更足了。

(3) 课前预习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 学生在预习《体积与体积单位》后写的日记:

通过预习, 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如:我明白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还明白了体积单位有哪些, 如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等, 还了解了他们的简写。这次预习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我不知道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不过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将它弄明白, 但是依靠我现在知识还是杯水车薪。不过, 我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五 (5) 林跃)

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提前认识, 使学生主动学习, 拓宽认识。从该生日记可以看出该生预习中的收获与困难,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 为教学提供参考, 还能从日记中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探索与求知欲望, 数学日记真实记录了学生为学习新知识作的思考。

(4) 交流谈话型。批改完《一次质量检测的感受》之后, 在第二天上数学课之前就找那位学生谈话, 并肯定了他的真诚与勇敢, 指出:在学习面前是不需要害羞的, 更要大胆问同学, 问老师。经过这样真诚的交流, 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使该生学习数学更有信心, 胆子也大了。

(5) 错误纠正型。在教学完《因数与倍数》之后, 在数学日记中, 还有很多学生搞错了, 出现了“7×8=56, 那么56是倍数, 7和8是因数”之类的错误。通过指出错误, 厘清倍数应该是谁的倍数, 因数是谁的因数。帮助没有掌握的学生及时弄明白。

(6) 鼓励表扬型。在优秀的数学日记后面, 笔者会写上一句“微笑送给你”、“爱思考就有收获”、“学习上的进步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你要好好体会哦”、“你的画图方法很棒哦”等, 然后在后面画一个笑脸以示对学生的鼓励;还要在全班面前读优秀的日记, 增加学生的自信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学生要写好数学日记, 要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如何梳理知识, 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注重课堂知识整理与回顾、形成知识网络;再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拓展日记、数学实践日记, 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日记中学会反思, 提高反思质量, 从而能提高元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篇八

关键词: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全面发展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相应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复杂,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生活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相应的情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相关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的时候,教材上的一些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距,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情境展开教学,如:举行班级干部选举时,进行统计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相关知识,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进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实例的分析与列举,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

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分层提问的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老师进行教学策略改进与反思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习态度,并且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變化与发展,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堂作业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评价。其中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采用评语形式,这样就可以时刻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评价方式的采用,促使评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中心小学)

9.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篇九

一、填空(14分)

1、0.25×4就是求(                 ),0.25×0.4就是求(                         )。

2、7.56×5.4=40.824,由此可以得到:

756×5.4=(    )   76.5×0.54=(      )    40.824÷5.4=(      )     40.824÷54=(      )

3、1.1×3.6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4、把9.21、9.211、9.2从大到小排列是(                                  )。

5、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24,其中一个因数是0.3,另一个因数是(   )。

6、计算除法时,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也扩大100倍,它们的商(        )。

7、4.1×2.85的积有(  )位小数。

8、乘数小于1,积就(      );除数小于1,商就(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

3、8.1149≈8.12              (  )     4、2.26小时=2小时26分。    ( )

5、两个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计算7-0.5×14+0.83时,应先算(  )。    A.7-0.5           B.0.5×14        C.14+0.83

2.  2÷3的商是(   )。A.纯循环小数           B.混循环小数           C.无限不循环小数

3.  3.87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A.3.879              B.3.878         C.3.880

4.下面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0.7011   0.70      0.701         A.0.7011    B.0.70      C.0.701

5.如果除数除以1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当(   )。   A. 除以12       B. 乘以12        C.  不变

四、直接写出计算结果。(10分)

3×1.16=          5.79+2.63+4.21=       0.25×12=         1.2÷4=       1.35×6=

1.68÷0.3=       10-0.18-0.12=       0.54×101=       0.64÷1.6×1.7=       6.5-5=

五、求未知数x.(12分)

x÷0.75=1.54         1.8×x=2.16            x+6.53=21.1             26.74-x=1.9

六、计算。(15分)

6.33×101-6.33     1.6×55.4-55.4×0.6      17.68÷5.2+2.7×1.5     35.6-5×1.73    (1.1-0.78)×(2.7-1.95)

七、列式计算。(9分)

1、用14.81与5.19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2、126.8与15.7的和,乘以1.02,积是多少?

3、0.6 乘0.8的积,加上0.12后,再除以1.2,商是多少?

八、应用题。(25分)

1、平原机械厂计划每天生产56个机器零件,28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42个,实际多少天完成?

2、五年级三个班共植树156棵,照这样计算,如果算上另外两个班,五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3、两汽车从相距539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5千米,经几小时两车相遇?

4、8辆汽车5天节约汽油50.4千克,照这样计算,25辆汽车7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0.《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

(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往()数。

2、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如果b=15,男生比女生少()人。

3、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出现的数字有()种可能。

4、40.8×1.32的积有()位小数,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5、4.964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6、6÷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9.9,原来的数是()。

8、△○○△○○△○○……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32个图形是()。

9、找规律:6.25、2.5、1、()、()、0.064。

10、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值是5.80,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各题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A.0.99×0.98

B.1÷0.99

C.1×0.982、比0.4大而比0.6小的小数()。

A.只有0.5一个

B.两个

C.有无数个3、6.9÷0.48的商的最高位是()。

A.个位

B.十位

C.十分位4、8除x的商列式是()。

A.8÷x

B.8+x

C.x÷85、五(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要挑选1人做游戏,选到()的可能性大。

A.男生

B.女生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2、游乐场在第2列第7行,可以用数对(7,2)表示。…()

3、5.6×0.28=1.568

…………………………………………….()

4、袋子里有15个红球和5个白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小。()

5、2x+15=29,x=22是原方程的解。………………………..()

四、计算。(共47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4×0.25=

1.375×0=

5.7×0.2=

3.1×1.25×8=

2.6÷0.2=

6.4÷0.8=

0.35÷0.7=

60÷0.05=

2、列竖式计算。(12分)

(1)27×0.43=

(2)0.082×0.14=

(3)12.6÷0.28=

(4)8.84÷1.7=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简便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1)6.1×3.6+3.6×3.9

(2)9.8×25

(3)4.2÷0.5÷20

(4)90÷(3.6-1.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15分)

(1)x+2.4=8.5

(2)x-2.3=9

(3)15.6÷x=4

(4)1.2x=9.6

(6)17x-2x=375

五、应用题。(共13分)

1、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4分)

2、小明家的客厅长7.1米,宽4.2米。现在用边长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这样的地砖够用吗?(不考虑损耗)(4分)

11.《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一

一、让实践与综合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

实践与综合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首先,操作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的一种形式。

这种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和脑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在教学“花边设计比赛”时,让学生通过收集欣赏、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大量的具体活动,使学生所学的平移旋转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在教学“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时,通过动手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最后得出最佳方案。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气温增减变化情况。这些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个别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的舞台

实践与综合内容不只限于教室,有时需要我们将活动空间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首先,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公顷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再看“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从而估计操场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感受“1公顷多大”,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面积有多少公顷。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组织学生到“海棠广场”郊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第三,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图书室的藏书量、学校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星月杯作文竞赛、星月杯计算比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比赛项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在生活情景中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教学“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先让他们测量和计算10双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再计算14亿双筷子的体积。让他们知道每年要浪费掉多少木材,相当于吃掉多少森林。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教室、教学大楼、学校水池等的体积。

12.《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项中, 只有一项面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i (B) i (C) 0 (D) 1

3. (理) 若一个三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都大, 则称这个数为“伞数”.现从1, 2, 3, 4, 5, 6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三个数, 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其中“伞数”有 () .

(B) 80个

(C) 40个

(D) 20个

(文) 某校为了研究学生的性别和对待某一活动的态度 (支持和不支持两种态度) 的关系, 运用2×2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经计算K2=7.069, 则所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有 () 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支持该活动有关系”.

附:

(A) 0.1%

(B) 1%

(C) 99%

(D) 99.9%

5.ana2a4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 若a4>a2, 则a2013= () .

(A) 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

6.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 则输出的结果为 () .

(A) 2 (B) 1 (C) (D) -1

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图2所示 (单位:cm) , 其中正 (主) 视图是直角三角形, 侧 (左) 视图是半圆, 俯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

(A) 2

(B) 3

(C) 4

(D) 5

(文) 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 AB=AC=2, ∠BAC=90°, A1A=2, 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 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

(A) 4π

(B) 8π

(C) 16π

(D) 12π

10. (理) 设 (1+2x) 6=a0+a1x+a2x2+…+a6x6, 则a0-a1+2a2-3a3+4a4-5a5+6a6= () .

(A) 3 (B) 11 (C) 12 (D) 13

(文) 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 共中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 则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为 () .

11.函数f (x) =+sin x的图象大致是 () .

(A) 6个

(B) 10个

(C) 12个

(D) 16个

(A) λ2+μ2=1

(C) λ·μ=1

(D) λ+μ=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理) 已知向量a, 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若向量c满足 (a-c) · (bc) =0, 则|c|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

(文)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单调函数, 且对任意的正数x, y都有f (x·y) =f (x) +f (y) ,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且满足f (Sn+2) -f (an) =f (3) (n∈N*) , 则an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题~第21题为必考题, 每小题12分, 共60分.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 从中任选一题, 10分.

() 求cosC的值;

(Ⅱ) 若a=5, 求△ABC的面积.

18.为了参加市里举办的中学生创新知识竞赛, 某校举行选拔赛, 共有200名学生参加.为了解成绩情况, 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成绩 (得分均为整数, 满分为100分) 进行统计.请你根据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 解答下列问题:

(Ⅰ) 若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50个样本, 现将所有学生随机地编号为000, 001, 002, …, 199, 试写出第二组第一位学生的编号;

(Ⅱ) 求出a, b, c, d, e的值 (直接写出结果) , 并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Ⅲ) (理) 若成绩在95.5分以上的学生为一等奖, 现在, 从所有一等奖同学中随机抽取5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决赛, 某班共有3名同学荣获一等奖, 若该班同学参加决赛人数记为X, 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文) 若成绩在85.5~95.5分的学生为二等奖, 则参赛学生中获得二等奖的学生约为多少人.

19. (理) 如图4,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90°, 侧棱A1A=2, D, E分别是C1C, A1B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

(Ⅰ) 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

(Ⅱ) 求平面A1BD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文) 如图5,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C=45°, AD=AC=1, O为AC的中点, PO⊥平面ABCD, PO=2, M为PD的中点.

(Ⅰ) 证明:PB∥平面ACM;

(Ⅱ) 证明:AD⊥平面PAC;

(Ⅲ) 求直线AM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Ⅰ) 求抛物线C2的方程;

21. (理) 已知函数f (x) =x-ln (x+a) 的最小值为0, 其中a>0.

(Ⅰ) 求a的值;

(Ⅱ) 若对任意的x∈[0, +∞) , 有f (x) ≤x2成立, 求实数k的最小值;

请在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7, AB是⊙O的直径, 弦BD, C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EF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F.

(Ⅰ) 求证:∠DEA=∠DFA;

23.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 直线l经过点P (-1, 0) , 其倾斜角为α.以原点O为极点, 以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 与直角坐标系xOy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2-6ρcosθ+5=0.

(Ⅰ) 若直线l与曲线C有公共点, 求α的取值范围;

(Ⅱ) 设M (x, y) 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 求x+y的取值范围.

24.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 (x) 和g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且f (x) =x2+2x.

(Ⅰ) 解关于x的不等式g (x) ≥f (x) -|x-1|;

(Ⅱ) 如果对任意的x∈R, g (x) +c≤f (x) -|x-1|恒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故选C.

故选

3. (理) C.当数字6为十位数字时, 伞数有A25个;当5为十位数字时, 伞数有A24个;当4为十位数字时, 伞数为A23个;当3为十位数字时, 伞数有A22.

(文) C.∵7.069与附表中的6.635最接近,

∴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有1-0.010=0.99=99%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支持该活动有关系”.所以选C.

∴点B在x轴的上方,

5. (理) C.由题意知, a2+a4=6, a2·a4=8.

又a4>a2, ∴a4=4, a2=2,

∴an=a1+ (n-1) d=n,

∴a2013=2013.故选C.

(文) A.∵数列{an}为等差数列,

∴a1+a5=2a3,

∴a的值是以3为周期循环出现的,

8.B.由函数的图象可知, A=2,

解之, 得ω=24k+3, k∈N.故选B.

9. (理) C.∵SC是球O的直径,

∴∠CAS=∠CBS=90°.

又∠ASC=∠BSC=30°, SC=4,

∴AC=BC=2,

设△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连结OO′, 则OO′⊥平面ABC.

另解:∵AC=BC, SA=SB, ∠ACS=∠BCS=60°,

∴过A作AD⊥SC于D, 连结BD,

则BD⊥SC,

∴SC⊥平面ABD.

∴VS-ABC=VS-ABD+VC-ABD

故选C.

又棱柱的高为2,

10. (理) B.设 (1-2x) 6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的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a0, a1, a2, …, a6,

∴ (1-2x) 6=a0-a1x+a2x2-a3x3+…+a6x6.

对展开式的两边分别求导数, 得

6 (1-2x) 5 (-2) =-a1+2a2x-3a3x2+4a4x3-5a5x4+6a6x5.

令x=1, 得

-a1+2a2-3a3+4a4-5a5+6a6=12.

又a0=1,

∴a0-a1+2a2-3a3+4a4-5a5+6a6=13.故选D.

(文) B.不妨设1个红球为A, 2个白球为B1, B2, 3个黑球分为C1, C2, C3.从袋中任取两球的取法为: (A, B1) , (A, B2) , (A, C1) , (A, C2) , (A, C3) , (B1, B2) , (B1, C1) , (B1, C2) , (B1, C3) , (B2, C1) , (B2, C2) , (B2, C3) , (C1, C2) , (C1, C3) , (C2, C3) , 共有15种取法, 其中颜色为一白一黑的为: (B1, C1) , (B1, C2) , (B1, C3) , (B2, C1) , (B2, C2) , (B2, C3) , 共6种,

∴f (x) 为奇函数, 且只有在x=0时, f (x) =0,

∴排除选项A, B.

又当x>0时, f (x) >0, x<0时, f (x) <0, ∴排除D.

只有C正确, 故选C.

又点D是△ABC的外心, 于是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B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有|AB|=|BC|,

∴|f (2) -f (1) |=|f (2) -f (3) |.

又A, B, C三点不共线,

即f (2) -f (1) ≠-[f (2) -f (3) ],

则f (2) -f (1) =f (2) -f (3) .

∴f (1) =f (3) ≠f (2) .

∴从1, 2, 3, 4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一个作为f (1) 的值, 有4种不同的选法, 再从余下的3个数字中任选一个作为f (2) 的值有3种不同的选法.所以满足题意的函数f (x) 共有4×3=12 (个) .故选C.

∴λ2+μ2=1.故选A.

∴a·b=0, 且|a|=|b|=1.

∴由 (a-c) (b-c) =0, 得c2= (a+b) ·c=|a+b|·|c|cosθ, 其中θ为向量a+b与c的夹角,

14.0.由题意画出点 (x, y) 满足的平面区域, 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目标函数z=2xy可转化为y=2x-z, 它表示函数y=2x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z|, 当函数y=2x-z的图象经过直线x=1与直线x+y-3=0的交点 (1, 2) 时, 函数y=2x-z的图象仅有一个点在可行域内, 此时z取最小值, 其最小值为z=2x-y=21-2=0.

又0<|m-n|≤1, m∈N*, n∈N*,

∴m=3, n=4.

∴f (x) =3x+1-4.

又x0∈ (k, k+1) , k∈Z, ∴k=0.

(文) x2+ (y-1) 2=6.∵抛物线y2=4x的焦点F (1, 0) 与圆心C关于直线y=x对称,

∴圆心C (0, 1) .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 (y-1) 2=R2.

∴所求圆的方程为x2+ (y-1) 2=6.

∴y′=x2+1.

∴an+1=an+1.

∴数列{an}是首项为1, 公差也为1的等差数列, ∴an=a1+ (n-1) d=1+ (n-1) =n.

∴Sn=b1+b2+…+bn

∴f (Sn+2) =f (an) +f (3) =f (3an) ,

∴Sn+2=3an,

Sn-1+2=3an-1 (n≥2, n∈N*) .

两式相减, 得an=3an-3an-1,

即2an=3an-1 (n≥2) .

又n=1时, S1+2=3a1=a1+2, ∴a1=1.

17.解: (Ⅰ) ∵A+C=2B, 且A+B+C=π,

∴cos C=cos[ (B+C) -B]

=cos (B+C) cos B+sin (B+C) sin B

(Ⅱ) ∵A=π- (B+C) ,

18.解: (Ⅰ) 由题意可知, 第二组的第一位学生的编号为004.

(Ⅱ) a, b, c, d, e的值分别为13, 4, 0.30, 0.08, 1, 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文) 被抽到的学生中获二等奖的人数约为:

∴获二等奖的概率为22%, 参赛学生中获二等奖的人数估计为200×22%=44人.

∴参赛学生中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大约有44人.

19. (理) 解法一: (Ⅰ) 连结BG, 则BG是B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

∴∠EBG是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

设F为AB的中点, 连结EF, FC.

∵D, E分为CC1, A1B的中点,

又DC⊥面ABC,

∴四边形CDEF为矩形.

连结DF, 又G是△ABD的重心,

∴G∈DF.

在Rt△EFD中,

(Ⅱ) 连结A1D并延长A1D与AC的延长线交于H, 连结BH.二面角A1-BH-A就是平面A1BD与底面ABC所成的角.

∵C1C∥A1A, D为C1C的中点,

∴C是AH的中点, ∴BH∥CF.

又∵CF⊥面A1AB, ∴BH⊥面A1AB.

∴∠A1BA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法二: (Ⅰ) 连结BG, 则BG是BE在面ABD的射影, 即∠A1BG是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CA=CB=2a.

∴a=1, 即CA=CB=2.

(Ⅱ)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m= (x, y, z) .

(文) 解: (Ⅰ) 证明:连结BD, MO.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因为O为AC的中点, 所以O也是BD的中点, 又M为PD的中点, 所以PB∥MO.

∴PB∥平面ACM.

(Ⅱ) 证明:∵∠ADC=45°, 且AB=AC=1,

∴∠DAC=90°, 即AD⊥AC.

又PO⊥面ABCD, AC面ABCD,

∴PO⊥AC.

又PO∩AC=O,

∴AC⊥平面PAC.

(Ⅲ) 取DO的中点N, 连结MN, AN.

∵M为PD的中点,

∵PO⊥平面ABCD,

∴MN⊥平面ABCD.

∴∠MAN是直线AM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其下顶点A (0, -2) , OA的中点B (0, -1) .

由抛物线y=mx2-n经过点B (0, -1) ,

∴n=1.

又椭圆C1的焦点F1 (-1, 0) , F2 (1, 0) 在抛物线y=mx2-1上,

∴m-1=0, 即m=1.

∴抛物线C2的方程为y=x2-1.

(Ⅱ) 设N (t, t2-1)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

∵y′=2x,

∴k=y′|x=t=2t.

∴直线PQ的方程为y- (t2-1) =2t (xt) , 也即y=2tx-t2-1.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 得

4x2+5 (2tx-t2-1) 2-20=0.

整理, 得4 (1+5t2) x2-20t (t2+1) x+5 (t2+1) 2-20=0.

Δ=400t2 (t2+1) 2-80 (1+5t2) [ (t2+1) 2-4]=80 (-t4+18t2+3) >0时,

设P (x1, y1) , Q (x2, y2) 为椭圆上两点,

当且仅当t2=9, 即t=±3时, 取“=”号, 此时Δ>0, 满足题意.

21. (理) 解: (Ⅰ) f (x) 的定义域为 (-a, +∞) .

由f′ (x) =0, 得x=1-a>-a.

当x变化时, f (x) ,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因此, f (x) 在x=1-a处取得最小值,

故由题意知, f (1-a) =0, ∴a=1.

(Ⅱ) 当k≤0时, 取x=1, 有

f (1) =1-ln 2>0, 故k≤0不合题意.

当k>0时, 令g (x) =f (x) -kx2,

即g (x) =x-ln (x+1) -kx2,

(Ⅲ) 证明:当n=1时, 不等式左边=2-ln 3<2=右边,

∴不等式成立.

当n≥2时,

∴当x∈[1, 2) 时, f′ (x) <0, 故f (x) 在[1, 2) 上单调递减;当x∈ (2, e]时, f′ (x) >0, 故f (x) 在 (2, e]上单调递增.

∴f (x) 在[1, e]上有唯一的极小值点.

∴f (x) min=f (x) 极小值=f (2) =ln 2-1.

∴f (x) 在区间[1, e]上的最大值f (x) max=f (1) =0.

综上可知, 函数f (x) 在[1, e]上的最大值为0, 最小值为ln 2-1.

设g (x) =-ax2+4ax-4.

由题意知, 只需g (x) ≥0在[1, e]上恒成立即可满足题意.

∵a>0, 函数g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2,

22.解: (Ⅰ) 证明:连结AD, BC.

∵AB是⊙O的直径,

∴∠ADB=∠ACB=90°.

又EF⊥AB, ∴∠AFE=90°,

∴∠ADE=∠AFE=90°,

∴AFED四点共圆.

∴∠DEA=∠DFA.

(Ⅱ) 在Rt△EFA和Rt△BCA中,

∵∠EAF=∠CAB,

∴Rt△EFA∽△Rt△BCA.

又∵EA=2AC,

在Rt△EFA中, AF2+EF2=AE2,

∴BF=3, AF=3-a.

整理, 得3a2-6a+3=0.

解之, 得a=1.

∴AF的长为1.

23.解: (Ⅰ) 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6x+5=0.

整理, 得t2-8tcosα+12=0.

∵直线l与曲线C有公共点,

∴Δ=64cos2α-48≥0,

又α∈[0, π) ,

(Ⅱ) 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 (x-3) 2+y2=4.

∵M (x, y)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

∴x+y=3+2cosθ+2cosθ

∴g (x) =-f (-x) =- (x2-2x) ,

∴g (x) =-x2+2x, x∈R.

(Ⅱ) 不等式g (x) +c≤f (x) -|x-1|可化为c≤2x2-|x-1|.

13.小学五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 篇十三

一。小小填空知识多,赶快来填一填吧!(20分)

1。零下12摄氏度记作:

2。和()互为倒数,()的倒数是1。

3。x的5倍加上15。8的和是30。8,求x,列方程是()。

4。一块花布米,用去,还剩()米。

5。,这道题在计算时运用了()律。

6。0即不是(),也不是()。

7。物体所占()的()叫做物体的体积。

8。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积大约是200()体积约是100()

9。一个仓库长9米、宽6米、高10米,要求仓库装小麦多少立方米是求仓库的()。

10。5。6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05升=()亳升=()立方厘米

11。下图的木块分成两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

12。计划烧煤15吨,实际烧煤13吨,节约用煤。

13。一个数的是20,这个数是()。

14。一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3厘米,制作这样一个框架需要铁丝()厘米。

二。数学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X+5=12×3是方程。………………………………………………()

2。0是最小的正数,—1是最小的负数。……………………………()

3。算式的积都大于第一个因数。…()

4。算式的意义不同,计算方法相同。………()

5。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6。棱长总和相等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7。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8。—8℃读作8摄氏。…………………………………………………()

9。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14.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篇十四

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4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75+0.4= 20+0.78= 4.8+4.2= 5.7-3=

4.9-1.7= 1.34+0.8= 2-0.75= 8.7+0.03=

0.2-0.09= 8.5+2.5= 1.36+0.4= 4.5+2.5=

1-0.45= 100+0.97= 0.17+0.3= 0.82-0.22=

2、用竖式计算。(12分)

7.4+12.86= 20-5.674= 141.2-48.98=

108+4.36= 32.15-29.45= 12.9+5.01=

验算: 验算:

3、怎样简便怎样算。(18分)

9.4+0.3-6.4 15.25+4.72+4.75+5.28 34.82-(4.82+15.2)

12.7-4.8-5.2 3.1+25.78+6.9 73.8-1.64-13.8-5.36

4、列式计算:(6分)

⑴已知一个数是56.3,比另一个数多2.6,另一个数是多少?

(2)甲数是3.72,比乙数少0.7,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题 2分,共20分)

1、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左边第一位是( )位,这两个数位上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千分位是小数点( )边第( )位。

2、6.02+3.6+1.98=6.02+1.98+3.6这里是运用加法( )律。

3、13个0.001是( );2里有( )0.01;3.6是( )个0.1。

4、3个十、5 个十分之一和2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00.14里有( )个一和( )个0.01。

5、5.47至少要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6、500.505是( )位小数,从左往右三个“5”分别在( )位、( )位和( )位上,其中第二个“5”表示5个( )。

7、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7.9,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8、把4.074、4.740、4.047、4.407、4.704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6分=( )元 8米8厘米=( )米

10元零4分=( )元 5分米3厘米=( )分米

40克=( )千克 400米=( )千米

10、按要求改写。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873000=( )万 202=( )万

5060000=( )亿 20360000000=( )亿

三、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3□9800≈40万,□里最小填5 。………………………………………(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0.7+0.3-0.7+0.3的结果是0。………………………………………( )

4、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

5、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

四、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20.996精确到百分位是( )。

A.20.99 B.20.10 C.21.97 D.21.00

2、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数有( )个。

A.9 B.0 C.无数 D.99

3、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5.89 B.4.5 C.6.34

4、聪聪和玲玲、东东三人进行60米赛跑,聪聪用了10.29秒,玲玲用了12.94秒,东东用了9.11秒,(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A.聪聪 B.玲玲 C.东东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小数都比整数小 B.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C.6.009保留一位小数是6.0 D.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共26分)

1、

(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华要比小东多走多少千米?(2分)

(2)各自从家到少年宫,小华要比小东多走多少千米?(2分)

2、

⑴铁锅比保温杯贵多少元?水壶比热水瓶便宜多少元?(3分)

⑵爸爸带50元钱想买其中的两件商品,可以买哪两件?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3分)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分)

3、三个小朋友一起跳远,小强跳了3.06米,比小星少跳0.16米,小宇比小星多跳了0.24米。小宇跳了多少米?(4分)

4、乐乐和佳佳一共有18.5元,乐乐比佳佳多2.3元,乐乐和佳佳各有多少元?(4分)

15.《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五

一、生活经验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其积累新经验的生长点。生活经验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 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认识和反映, 教师在教学伊始应准确辨识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将其作为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催化剂, 引导学生把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抽象的数学经验, 在数学化的思考活动中建构数学。例如, 教学“掷一掷”一课, 上课伊始, 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孙悟空和猪八戒比赛掷骰子, 谁的点数大就算谁赢, 一人一次为1局, 共进行3局。提出问题:“朝上的点数可能是几呢?”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 轻而易举地就说出了“可能是1、2、3、4、5、6”。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知道了会出现哪些点数, 还知道这些点数的可能性相同。接着提出:“如果两个骰子一起掷, 和可能是多少?”从而引出课题“掷一掷”。

二、动手操作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扶手

思维始于动作, 经验源于实践。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 才能有所感, 才会有所获。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 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 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例如, 教学“掷一掷”新知环节:孙悟空和猪八戒把两个骰子一起掷可能出现的和分为两组, 一组是A组:5, 6, 7, 8, 9;一组是B组:1, 2, 3, 10, 11, 12。两个骰子一起掷, 掷20次, 掷出的和在哪一组出现得多, 谁就赢。有的学生认为孙悟空赢, 有的说猪八戒赢。我让学生利用学具, 6人一小组实际掷一掷, 验证自己的猜想, 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八戒赢。

常言道:“教师讲十遍, 不如学生动手做一遍。”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尽管类似这样的感知明显带有个体认识的成分, 并且还存在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的特征, 但这类直接经验的获得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只有动手操作, 体验积累的数学经验, 才能最终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伴其一生, 受用一生。

三、抽象概括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关键

抽象、概括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 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 而抽象的知识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 知识就变得枯燥乏味, 数学思维也只会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 不能从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 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也无法摆脱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束缚, 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与发展。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属性, 不断积累知识的建模经验。

例如, 教学“掷一掷”在学生动手操作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 我提出:“你们说八戒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重来孙悟空能赢吗?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你们能发现吗?”问题提出后, 思考片刻, 同学们便蠢蠢欲动, 借助动手操作习得的感性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小组内进行大胆设想、合理推测。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观察、思考、比较、交流、归纳,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 学生抽象出规律, 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建模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思交流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的法宝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 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 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深化和发展。同时感性层面的活动经验往往又是模糊、零乱、粗浅的, 只有经过反思和交流, 将其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使之提升为对以后类似情境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概括性经验。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教学的关注点应放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上。并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 进一步体验活动经验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积累数学经验。例如, 在教学“掷一掷”, 我根据学生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了活动“抛骰子”。通过反思、交流, 把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经验, 提升为理性的、抽象的经验, 促进学生活动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 实现经验改造、重组, 沟通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新的数学活动的桥梁。

五、综合应用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

朱德全教授曾说过:“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综合应用作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 更多地加以关注和发展。例如, 教学“掷一掷”的巩固学习阶段, 我设计了一道综合实践题: (出示一个空转盘) 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 准备怎样设计这个幸运大转盘呢?

(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要求:

1.奖项分设一、二、三等奖。

2.在转盘中注明每个奖项各占几分之几?

3.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首先要进行思维上的深思熟虑而后进行作图设计, 最后实践操作。展示三位同学的不同设计。追问:三位同学的设计都不一样, 但是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综合应用知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不是字面上的理解, 而是感悟、体验数学的应用, 只有“做”了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此外, 综合应用还可以将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 在多种活动形式、多种过程体验及多种评价方式的交融浸润中,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在数学活动中逐步积累,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感悟, 在体验中交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2月版。

[2]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数学的影响》.《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5期。

16.《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六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7.《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七

(共10题;

共29分)1.(1分)3.2×5表示求_______个_______相加的和。

2.(1分)把0.478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小数时是_______,小数点向_______移动了_______位。

3.(1分)1.3÷0.05=_______÷5=_______ 4.(1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5 cm,它的周长是_______cm,面积是_______cm2。

5.(1分)74÷2.2的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_______,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第38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这个小数可以简便记作_______ 6.(1分)在横线上填“>”“<”或“=”。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 7.(1分)某酒店六月份的营业额是3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_______万元,照这样计算,一年应缴_______万元。

8.(20分)有180棵树苗,平均分给6个小队,每个小队有6名少先队员,平均每位少先队员分到_______树苗. 9.(1分)盒子里有6个红球,3个黄球,2个白球,任意摸一次,摸到_______球的可能性大,摸到_______球的可能性小。

10.(1分)用数对表示位置,通常先列后行,列在逗号前面,行在逗号后面。数学课上,小军坐在小红的后方,小红坐在第4列第2行,小军坐在第6列第5行。如果小红的位置用(4,2)表示,那么小军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坐在小军前面的小芳的位置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二、判断。

(共4题;

共8分)11.(2分)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它的10倍,积就扩大到它的20倍。()12.(2分)19998÷6=3.3333,商的循环节是3。()13.(2分)近似值4.0和4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一样。()14.(2分)将分别标有1、2、3、4、5的五个小球放在一个袋子里,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奇数的可能性大。()三、选择题。

(共6题;

共12分)15.(2分)两数相除的商是78,如果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是().A.78    B.780    C.7.8    D.0.78    16.(2分)下列算式中,结果与5.6×4的积不同的是()A.5.6+5.6+5.6+5.6    B.5.6×1+5.6×4    C.5×4+0.6×4    17.(2分)4.798精确到百分位是()。

A.4.79    B.4.80    C.4.8    18.(2分)与120.4÷0.43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A.1204÷43    B.12.04÷4.3    C.12040÷43    19.(2分)如果x﹣3=y﹣5,那么x()y. A.>    B.<    C.=    D.无法确定    20.(2分)婷婷做投掷硬币的试验,前4次试验中,3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她投掷第5次时,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B.C.D.四、计算。

(共3题;

共25分)21.(5分)直接写出得数。

①0.24×5=           ②3.6÷0.09=       ③1÷0.2= ④4.2÷0.2=           ⑤7.2×0.01=       ⑥0.018÷0.06= ⑦0.5×1.4×0.2=      ⑧6.5÷8÷0.125= 22.(15分)直接写出得数。

1.4×1=     6.2-2=       0.68×1000=     25÷0.1= 63÷9=     65÷1000=    7.2÷0.8=        44.3+55.7= 23.(5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6×1.5÷0.2(2)2.5×1.72×0.4(3)12.5-18.46÷2.6(4)101×0.65 五、动手操作。

(共2题;

共20分)24.(15分)按要求涂色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①给(1,1)、(2,2)、(3,3)、(4,2)、(5,1)位置涂上红色。

②给(1,3)、(3,1)、(5,3)位置的格子涂上黄色。

25.(5分)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共6题;

共35分)26.(5分)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0.75千克氧气,照这样计算,120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氧气? 27.(5分)5箱饮料共重250千克,每箱25罐饮料,每罐饮料重多少千克? 28.(5分)下图是一幢房屋的侧面墙,砌墙时每平方米用砖60块,要砌两面这样的墙至少需要多少块砖? 29.(5分)甲乙两城相距582千米,一辆客车用7.76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9.7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千米? 30.(5分)大盒的容量是小盒的2.5倍.小盒的价格比大盒便宜1.40元. 请自己提出问题,并列方程解答. 31.(10分)农民王叔叔新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一次王叔叔在大棚内全部栽上西红柿,每平方米可产西红柿11.4千克,每千克可卖3.80元,王叔叔这次一共可收人多少元钱?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0题;

共29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

(共4题;

共8分)11-1、12-1、13-1、14-1、三、选择题。

(共6题;

共12分)15-1、16-1、17-1、18-1、19-1、20-1、四、计算。

(共3题;

共25分)21-1、22-1、23-1、23-2、23-3、23-4、五、动手操作。

(共2题;

共20分)24-1、25-1、六、解决问题。

(共6题;

18.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试题 篇十八

1、( )÷16= =9( ) =( )40 =( )(小数)。

2、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1时15分=( )时 8500ml=( )dm3。

4、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合数。

5、一个两位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而且是偶数,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6、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每段长( )m。7、用棱长是1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

(1)需要( )块小正方体。(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8、某工厂生产的11个机器零件中有一个是次品,它比正品略轻一些,用天平称一称,最少称( )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9、有一组数据17,18,23,25,26,27,29,27,30,27,26。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10、在下面每组的○里填上“>”、“<”或“=”。

○ ○ 4.5○ ○ 35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6分 每题 1分)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2、1米的 和3米的 相等。( )

3、小明说,他家冰箱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 )

4、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 )

6、小于 而大于 的分数只有一个。( )

三、选择。(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共6分 每题1分)

1、分母是10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A、2 B、212 C、412

2、下面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B、C、D、

3、把 的分子扩大3倍,要使分数不变,则( )。

A、分母除以3 B、分母不变 C、分母乘3

4、甲8分钟做5个零件,乙12分钟做7个零件,比较两人的工作速度( )。

A、甲快一些 B、乙快一些 C、甲、乙一样快

5、一个棱长是4cm的正方体,把它锯成3个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cm2。

A、16 B、32 C、64

6、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A、1 B、乙数 C、甲数

四、计算。(共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 = - = 1- = + = + =

+ = 4+ = - = + = 3- - =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7- - + + + -( - ) - +

3、解方程。(6分)

x + = x- = 2 -x =

4、列式计算。(6分)

(1)从 里减去 与 的差,

(2)χ与 的和等于 ,χ是多少?结果是多少?

五、

1、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4分)

2、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O后的图形。(3分)

六、解决问题。(共23分)

1、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厘米,宽5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几厘米?(4分)

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是2dm,向容器中倒入5L水,再把一个土豆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是13c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4分)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0.24平方米,长是3米,这些木材一共是多少方?(4分)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 ,下午浇了

,第二天上午浇了 ,一共浇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浇?(4分)

5、看下面统计图回答问题。(共7分)

(1)这是( )统计图。(1分)

(2)二厂的产值是产值的几分之几?(最简分数)(2分)

(3)一厂的产值是20产值的几分之几?(最简分数)(2分)

19.《小学生数学报》竞赛试题五年级 篇十九

一、课题提出

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呈现概念多、知识量大、内容抽象、易错题多的特点,任课教师的共同感受是,这一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及优秀率,相对其他年级都要低。在学习五年级数学知识时,学生从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平时单元测试中出现的错误频次相对较高,成绩不够理想。实际上,出现错题的原因并不单一,对知识点理解不透、读题审题方法不当、对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而造成知识性错误、思维定势、知识的负迁移均会造成失误。如果把错因笼统地归结为“粗心”,不依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纠错措施,只会让“粗心”照犯,错误不断,而找不到真正的错因。因此,通过研究错题,掌握、了解、分析学生数学思维状况,进而了解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势,避免“粗心”再犯;其次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利用错题思维,反向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反思,把学生的错题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五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类型的研究与对策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在刚开始学习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学生针对乘法分配律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有小部分学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运算定律。如:3.16×99+3.16,3.16×101-3.16。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将这类题当作一个典型,利用乘法的意义将3.16×99+3.16这个算式写成

3.16+3.16+3.16.+……+3.16+3.16。

通过这样的改写,让所有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算式的意义就是99个3.16加上1个3.16是多少?和以前所学习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2.小数除法

(1)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对于像6.3÷1.4、72÷15这种类型的题目会有点心理障碍,因为在学习整数除法的时候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就不除了,但现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可以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这个需要逐渐适应。

16.32÷8,

错例:16.32÷8=2.4。

分析原因:当学生计算到十分位遇到商不够1的情况时,不是先商0,而是先把百分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说明这些同学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每一步算出的商表示什么意思并没有仔细思考过。

应对策略: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全班同学一起口头叙述计算过程。尤其是用3个十分之一除以8的时候不够商1,怎么办?强调一定要先在十分位上商0之后再把百分位上的2落下来,与3个十分之一合并成32个百分之一之后继续除。

(2) 32.9÷6.5的商是5,余数是( )。

错例:32.9÷6.5=5……4

分析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十倍,商是不变,但余数却同时扩大了十倍变成了4。

应对策略: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十,商不变,但是余数却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了,让学生观察4在原来被除数的十分位上,应该代表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4。2)强调验算的好处,如果用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没有问题的,但此题用6.5×5+4=36.5,和原题中的被除数不符,所以用这种方法进一步验证了余数是4是错误的,加深学生的理解。

3.小数乘、除法的应用问题

(1)学校要为教室铺方砖,每间教室长8.4米,宽4.6米,用边长为0.5米的方砖铺地面。请你算一算,铺一间教室至少要用多少块方砖?

错例:(8.4×4.6)÷0.5

分析原因:很多同学不计算一块方砖的面积,而直接用教室的面积去除以一块方砖的边长,说明这些同学并没有把面积和边长这两个概念区分清楚。

应对策略:1)多让这些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在家里铺瓷砖时到底是用砖的面去铺的,还是用砖的边去铺的?2)再和同学你一起想一想有没有谁家铺砖时不用漂亮的釉面去铺而是用边去铺的,这样既浪费钱又不好看。

(2)在老年人运动会上,刘大伯参加了长跑比赛,全程1.5千米,用了9.7分钟跑完,取得了第一名。李大伯比他多用了2分钟,李大伯跑1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

错例:1.5÷(9.7+2)

分析原因:学生都能算出第一步应求李大伯跑完1.5千米用多少分钟,但如何求李大伯跑1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求这个问题时谁是总数,谁是份数犯错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而是把这个问题求成了李大伯每分钟跑多少千米了。

应对策略:求这个问题时谁是总数,谁是份数是学生必须先弄明白的事情,总数应该是11.7分钟,份数应该是1.5千米,用11.7÷1.5计算是正确的,反之就算成了李大伯每分钟跑多少千米了。

4.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问题

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需要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采取适当的方法,需要学生要有更灵活的思维方式,这样同学的头脑才能越来越聪明,学到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完善。

例如:体育组李老师带了120元钱去买排球,每个排球25元。李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排球?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发现,购物时钱不够就不能买东西。100元可以买4个排球,但是多余的20元就不能再买一个排球了,所以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符合这道题的故事情境。

例如: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以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检验解题是否正确。学生从中发现,2.5÷0.4=6.25(个),最后的结果6.25个瓶子与实际生活不符,装满6个瓶子后,剩下的香油虽不满一瓶,但仍需一瓶。从而完善解题思路,深刻地认识了“进一法”求近似值。

5.长、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

(1)一个长16分米,宽8分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木桶,求这个长方体木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错解:16×8×50=6400(立方分米)、16×8×50=6400(立方厘米)=6.4(立方分米)

分析:1)没有认真读题,错把“高50厘米看作50分米”,或者错把“长16分,宽8分米看作长16厘米,宽8厘米”。2)有个别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出错。

应对策略:对于此类错误,教师需经常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碰到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单位不统一时马上用笔圈出,以防忘记换算单位。

(2)粉刷一间长6米,宽3米,高2.8米的房间,扣除门窗3.6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8元乳胶漆,粉刷这间房子需花费多少元?

错解:1)忘记扣除门窗的面积。2)多(少)算了一个面的面积。3)解题思路正确,但是计算失误。4)概念完全不清楚的。

应对策略: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粉刷的面积包括房顶(长×宽),和四个侧面(长×高+宽×高)×2,少一个底面,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地面是不用粉刷的。2)计算完之后一定要进行检查,以减少因计算失误而造成的错误。

(3)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15厘米,宽13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若将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错解:1)求出铁丝的长度之后除以6。2)没有按要求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3)在求长方体的棱长和时,没有用(长+宽+高)乘以4。

应对策略: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模型让出错的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认真读题之后理解到“若将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说明这根铁丝的长度没有变化,它的长度既是长方体的棱长和,也是正方体的棱长和。

6.约分

在学习约分之后,就要求学生必须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分数,就在这个时候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结果总是忘记约成最简分数,教学中这种错误经常出现。

应对策略:1)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在学生学习通分时,我就要求学生必须以这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在这样的“严要求高标准”之下,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现的错误就少多了。2)在学生学习约分时,多让学生快速判断某些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通过这样不断强化练习,学生逐渐积累了判断的经验。

三、研究效果

通过笔者对五年级错题类型的分析、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指导,取得了以下效果:

1.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只要出现错误不仅要改错,还要在错题本中记录自己的错题及分析错因。改错成本的增加,使得学生不愿意出错,而少出错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掌握所学知识点,做完作业之后认真检查。所以到研究的中后期,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都很集中。

2.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经过长期引导,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对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了根本的认识,对“错误”的辩析能力有了提高,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上一篇:某市扶贫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下一篇:会计名词解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