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练习(精选16篇)
1.小学语文识字练习 篇一
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二年级语文(上)一日一练
内容:识字1
拟订人:姜慧玲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ān bō
ɡuī zhōu
jīn qiū
hé
tánɡb5E2RGbCAP
xī yánɡ
yú
ɡē
dēnɡ huǒ
yuè ɡuānɡp1EanqFDPw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火
口 / 4
木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荷塘
()的芦苇
()的灯火
()的枫叶
()的月光
()的夕阳
四、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把不是反映秋天特征的词找出来。
菱藕
雷雨
丰收
芦苇
枫叶
知了
桂花
菊花
枫叶
台风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来到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2、水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
秋,荷
塘
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再读一读。
十月,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玩。只见荷塘里长满了、;傍晚,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水乡真美啊!DXDiTa9E3d。
七、课文中的图画多美呀!你能画一画,写一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TCrpUDGiT
2.小学语文识字练习 篇二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来,是处于从儿童游戏时期走向文字学习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语文老师对小学生的文字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机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很难适应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要求,更不能引起他们学习文字的兴趣。他们会感到学习汉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汉字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快乐识字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根据汉字自身特点,学习形声字
在《课标》要求掌握的3500个汉字中,大多数是形声字,约占85%。所以一定要根据汉字自身特点来学习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也就掌握了汉字的85%。学会识记形声的方法,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识记汉字的方法。因此,我们对学生认识形声字一定要高度重视。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声字很多,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把、按、担、护、拄、拎、挡等,在这类汉字中,“手”是这些字的形旁,表示含义,说明这几个字的含义都与“手”有关。巴、安、旦、户、主、令、当分别是它们的声旁,表示读音,说明它们的读音与声旁相同、相近或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将以前学过的形声作一归纳、整理。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学习其他汉字。例如,“钅”偏旁的:铁、针、钉、钓、镇、钢、铜、钟、钾、铝、钊、钮等;“月”偏旁的:肌、肤、肢、肝、胆、肿等。学生这样识记形声字,不仅能够记得牢,记得准,记得长久,而且还会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汉字和语文甚至其他各个学科。
二、编写小故事,学习会意宇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还没有完全脱离游戏阶段,他们最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来组织会意字的教学。会意字一般是由几个象形字构成的,表示与这几个象形字有一定关系的新的含义,如:采、从、众、林、森等。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些会意字时,可以根据会意字的特点,编写一些小故事,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例如,教学“采”这个会意字,有的老师就编出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大意):我们去新沂市有名的马陵山风景区五花园———梨园摘梨子,梨子长在树上,我们摘这些梨子时,要用手。用手摘就是“采”。这就是象形字。教“从”“众”这两个会意字,我们老师可以编这样的小故事:某某去上学,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来了一个同学跟着他走,前面一个人,后面跟一个人,这就是“从”。这时又来了一个人,紧接着又来了几个人,他们在一起走,这就是“众”,“众”是表示人多的意思。由三个独体字构成的会意字不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回忆学过或见过哪些由三个象形字构成的会意字。例如,淼、焱、森、鑫、晶、品、众、磊等。通过这种方法来识记会意字,学生会很感兴趣,也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些会意字的理解。
三、借图画联想,学习象形字
小学生对学习象形字应该很感兴趣,其实,就连我们成年人对象形字也比较感兴趣,因为象形字像图画。例如, 人、木、月、牛、羊、鸟、马、虎、鱼、网等。教学“甩”这个象形字,可以让学生想象老牛甩尾巴的样子;教学“伞”这个象形字,可以让学生想象人握伞的样子,等等。
象形字字形比较简单,笔划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借助图画联想的方法来学习并不太难,还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种指事字,如:上、下、一、二、立、刃、末、本等。
四、凭借谜语、儿歌、顺口溜等识记汉字
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凭借谜语、儿歌、小诗、顺口溜等进行识字教学,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在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搞了“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引起社会广泛兴趣和关注。“中国谜语大会”里很多是字谜,有些并不太难,小学生能够猜得出来。例如,“看上去水少,实际上水多。”(打一字),这个字是“泛”。“一不出头,二不出头,三不出头;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打一字)这个字是“森”。有不少老师利用顺口溜编出了不少汉字的学习方法,效果很好。利用儿歌、小诗、顺口溜来学习汉字的例子就不再举了。
3.小学语文识字探讨 篇三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在语文各种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渠道。它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载体;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实体,教育质量在这里体现,办学效益在这里显现,未来的人才在这里养育。所以,关注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外因,外因只是学生主体变化的条件,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学习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则必须作用于内因而得以外显。也就是说,教学只有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积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发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3.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4.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現,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条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语文实践,学生的活动领域可以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的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5.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6.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而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黄亢美编《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99.8
[2]戴汝潜等《 汉字教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
[3]网络:《浅谈一些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北京泡泡少儿教育
4.小学语文识字练习 篇四
这篇关于语文二年级练习题《丁丁冬冬学识字》,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居 jū(居住)邻()临()淋()泳()勇()甬()
二、读一读,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敢 攵
磷 鳞 琳 嶙 霖 我知道这些字都读()踊 俑 蛹 涌 勇 我知道这些字都读()
三、按顺序写一写音序。
四、按要求填空。
音节
音序
组词
知
起
爱
五、动手查一查,再填空。
(1)下课后,小明想找老师(liao)天。
5.小学语文识字练习 篇五
识字2
一、把拼音和汉字连一连。
hé yè huā duǒ qīng wāhé chàng
青蛙 合唱 荷叶 花朵
二、读句子写汉字。
bǎi shàng qiān shàng wàn xiǎo
森林里有成 的植物,有 种
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
三、读一读,填一填。(填序号)
条 只 片 朵 个
1.这是一荷叶。
2.荷塘里开了千万()荷花。
3.池塘里有很多()小鱼。
4.树上有三()小鸟。
5.苹果树上长了很多( )苹果。
答案:
一、青蛙qīng wā 合唱hé chàng 荷叶hé yè 花朵huā duǒ
二、百上千 上万 小
6.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六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让学生做字卡,在学中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识字,我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有时让学生做“摆长龙”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识字袋”。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5.小组合作学习。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6.在阅读中识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阅读课上讲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读书知道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过两、三周进行一次评比,选出“故事大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字。
7.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街道上的广告牌„„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7.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篇七
新中国成立以来, 要求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达到3000字的水准, 而目前, 低学段识字量却以1800字为要求, 不仅如此, 语文课的课时量也在减少, 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这是当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和境遇, 应当引起人们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解和重视。
1.1 小学语文课时数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目前来看,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效率偏低, 教学时间在课程计划中得不到保证, 识字教学时间的多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多少, 在绝对课时与相对课时相比较之下, 可以反映识字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的课程状况。
1.1.1 绝对课时的演变
据相关资料表明,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课时变化有明显特征, 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不同时期的境遇。
第一, 小学语文课时在1963年间是我国语文课时的最高峰时期。一、二年级的课时量在一周内达到了15节, 三、四年级的课时量达到了16节, 五、六年级达到12节。但是到了2001年, 一、二年级课时量每周只有8节, 三到六年级则减到每周6节, 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时量最低点。第二, 从1963年开始,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 小学语文课时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 至今小学语文课时量仍然呈现一个很低的课时量。第三, 目前为止,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课时数量与之前的课时量相比已经减少了一半, 而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时量甚至减少了一半以上。
之所以语文课时量会减少,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节假日实践增多导致教学总体时间减少, 尤其是寒暑假时间的增多, 使得教学总体时间逐渐减少。二是由于课程的逐渐增加导致了语文学科课时数量的减少。自从1978年后, 开始逐渐增加了自然、英语、思想品德、体育等多种课程, 随着课程管理制度的明朗化, 出现了社会课程, 还有后来出现的综合实践课程等, 逐渐分散了语文课的教学时间。
1.1.2 小学语文相对课时变化的转变
根据相关资料表示, 小学语文课时的课时量越来越呈现下降的趋势, 可以说语文课课时数的比例几乎是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节假日的增加影响了绝对课时的安排, 也影响了相对课时的安排, 产生这种急剧的下降趋势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正视。
1.2 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识字量的要求
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变化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联系的,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量, 当下仍然存很多争议。我们从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育的状况和处境。
1.2.1 教育复苏与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教育事业的恢复正是小学识字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间, 也是国家的恢复期。教育事业基本上得到了恢复, 并且得到了发展空间,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发展过于形式化, 只虚有其表, 不结合实际情况出发, 因此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促成了教育事业冒进的状况。
1.2.2 教育拨乱反正与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从1976年到1985年, 恢复了高考制度, 为了挽救文革时期造成的损失, 人们产生一种急于求才的心理, 渴望快速发展, 弥补过去的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生了多种小学语文的识字方法, 但是是否适合发展的趋势, 还是有待斟酌的。
1.2.3 教育变革与稳定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从1985年到1999年间,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基础教育开始迈入稳定发展时期, 从这一时期的环境来说, 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相对合理的时期, 所以这一时期的小学识字目标是具有可参考性的。
1.2.4 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时期的识字量
2000年至今, 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改革的重要时期, 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日趋向上。教育部参照2000年的教育大纲,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
1.3 小学语文课教学课时与识字量之间的矛盾
经过历史的演变, 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时教育和识字量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从达到3000字的水准, 但是目前低学段识字量却以1800字的标准, 识字量的下降的发展趋势指的我们审视。课时量减少和稳定的识字量要求形成矛盾, 根据调查表明, 这种矛盾一直在加剧, 并没有得到缓解, 就减负学生却给学生带来更大负担的情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境遇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应当正视这个问题。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识字教学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征, 每个年纪的孩子接受能力不同, 比如刚入学孩子的身心特点, 课程设置要有过渡阶段, 让学生有个适应期。识字的教学形式改变得过快, 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展开全部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感到了课程的繁重和压力, 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情绪, 和老师产生距离感, 导致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产生困难。
另一方面, 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局限于固定的书本教学模式, 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课后学生实践的过程, 达不到教学效果, 降低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小学识字教学是学生教学课时中的一项基础课程, 要想提高孩子的识字质量, 要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一, 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师识字教育中, 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字学习。二, 趣味性教学, 可以把游戏加入到识字教学课程中去, 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说, 可以安排一场关于识字的抢答积分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可以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 也可以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 在游戏中学习, 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态, 识字教学不脱离游戏, 保持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制定相应的教学游戏,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我们要把它发扬传承下去。加强小学语文识字教育, 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带领学生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 又要让学生自己发挥潜能, 自主学习, 善于观察, 用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探究。
摘要:识字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基础教育, 语文学科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要从小抓起,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使学生对语文汉字学习产生兴趣, 乐于学习,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一现状, 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琼瑶.趣味引路, 兴趣搭桥——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感[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6) .
[2]庚鑫.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发展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8.小学语文识字方法浅析 篇八
首先,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校门,对陌生的环境,对陌生的同学和陌生的教学方式 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在幼儿园,讲究的先是学会玩耍,然后才是简单的识字学习,由于识字不是主要任务,学生们完全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但是进入小学阶段,无形中将学生们的玩耍做了收紧,学习成了首要任务。突然让学生们规规矩钜的上完每一节课,并且让学生们吃透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传统的汉字教学,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将汉字作为一种枯燥的符号,用机械的灌输方法去教孩子们去认识,对于汉字中存在的规律,字形,字义,发音和笔画等相关信息都只能靠死记硬背,这就造成学生们的认字效果差,兴趣低,学得慢,忘得快。
再次,由于教学上的短视行为,老师们在教的过程中,习惯性的讲究“一刀切”的工作方式,而忽视了学生之间个体性的差异。在教学的进度上片面的盯在了"好"学生上面,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一部分反应相对慢的学生在学习中渐渐拉大了距离,从而畏学,厌学情绪的产生。
针对上面的情况,解决的方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同学们来说,精心设计的第一课,将带领着学生开启一个新的知识的大门。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计划中。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导语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们在心理上自然而然的消除紧张状态。比如,先在上课前十分钟讲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上的情节拉开讲课的序幕,并同学生们共同约定,如果大家认真听讲,努力学习,那么以后还会有不一样的小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多渠道组合教学
1、识字学习不能仅仅依靠眼看和口说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法虽然有用,却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们虽然记得住,但未必记得牢,识字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学生们要记得根深蒂固,就需要看,听,说,唱,玩一块利用,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刺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打开菜园,果园的画面,或者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写写,甚至拿来尝尝,调动各个感官去加深学生印象,学生通过看、尝、写的过程,将立体的形象印进脑海,当然也会对字记得准了。
2、学生识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我们也要以让学生们带上小字典,利用班上五六十个学生的姓和名,让每一个同学在班上进行书写,并用让学生演讲一下自己姓名的寓意,学生们在听讲的过程中热热闹闹的学会写同学们的姓名,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啊。
3、利用谜语猜字,学到“毛”字的时候,问学生们反过来是什么字?学到“拿”字时先让学生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是什么字?学"秋"字时让学生猜"一边红一边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利用兴起和好奇,让学生娱乐中收获所得。
三、针对差异,因材施教,激励学生
针对学生们的不同特点,老师们要学会激励学生,识字快的,注重培养、识字慢的拉动鼓励每一个小进步,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表扬鼓励,老师们在进度上也应该学会适度适应学生。学生们只要没有畏难怕学的情绪,就不用担心学生之间差异性的拉大,老师们柔和的语言。善意的举动对学们们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温暖,这也是老师们要学会而心的原因。
9.小学语文开放识字论文 篇九
摘 要: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识字教学,不仅要重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应重视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游玩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小脑筋识字。将识字引向生活,走开放性识字之路。
关键词:开放识字 生活 活动 阅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稍有不慎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如何让“识字”充满情趣,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这项学习任务呢?我们不妨把从前封闭式的识字教学引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识字教学中去。
一、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舞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我校的学生有部分是来自金山、银海、长虹市场,他们的家长多做些小生意,门面里有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练习。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会有多么高兴啊!而且,学生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寓识于玩,在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形式――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的“喜”字时用猜谜语的方式,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中的“趴”字时,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识字,效果会很不错。
如我组织的“快乐识字周”活动,每周围绕一个主题(例如水果周、蔬菜周、动物周、植物周等),引导他们在课外识字本上写一写认识的水果、蔬菜、植物、动物等物品的名称,画一画它们的外形,或者在废旧报刊上剪下它们的图片、汉字贴一贴、认一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当然,这一环节,我通过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后,我把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课外识字汇报时间,组织他们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还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吗?促使学生把好的识记方法介绍给大家,如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演一演”等识字方法都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识用结合,在阅读中识字。
新课标提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教师可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学欣赏》,开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故事欣赏与创作》课,让学生阅读注有拼音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能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能在阅读中学会不少汉字。
学生识字多了,可以提早阅读各类读物。那么,通过大量阅读反过来又巩固了生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何乐而不为?所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达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的目的。
如学完一首古诗,让学生课外读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学完一篇童话故事,让学生课外读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的优势,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生字。
每个星期的.一节课外阅读课,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来读,让学生认识一个字就把这个字圈起来。读完一首小诗或一篇小故事后,我组织他们四人小组交流:今天又认识了哪些新的字啦?读给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小组内说得好的同学可以推举到全班交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识了汉字,看着书上一个个的小圆圈,听了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识字。
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我还指导学生诵读四句《三字经》,《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小短句,读起来特别顺口。我教学生击节而诵,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摇头晃脑的溜读中形成语感,并在诵读中不知不觉间识记了字形。而且,每天四句,学生识字如游戏,兴趣盎然,自然谈不上负担。
10.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课堂 篇十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 陈 良
汉字作为载负中华民族文化的书面符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它充分体现了有别于拼音流线文字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的生命活力。对于国人来说,汉字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所谓“为学必先识字”,“人生聪明识字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新的课改也重视学生识字的培养,注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新课程的识字的教学,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开发主动探究的创新潜能,不仅增加了识字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也在识字,阅读中不断得到熏陶感染而加深。
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掌握字词的程度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对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二)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四)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此外,识字写字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主动学习等学习习惯。
二、识字教学的任务
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儿童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小学识字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认清三千左右常用字的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同时要做到基本上会用。其中课标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三、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不被重视,流于形式。不少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不强,生字的回生率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多,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方法陈旧死板。只是反复、重复似的机械训练。而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成绩就上不去,教师再罚读、罚写,这样就更会使学生厌学。
2、学生识字愿望不强。识字过程中学生是识字的主体,课标第一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第一条就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先入为主,将自己的思维想法强加于学生。造成学生识字愿望下降。
3、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不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而一年级就有1000字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大部分的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能力欠缺。主要有两点:
1)、作为识字、学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教学不够扎实,未发挥 其正音的作用与功能。
2)、字典的使用不够经常性。许多学生只是在学查字典是使用,而不是作为自主识字的主要工具。
4、学生的书写基本够不够扎实。主要是书写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写字姿势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改进的方向
1、创新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演变到现在,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这么多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顺口溜、儿歌、字谜、故事等形式来学习。
(一)最有用是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字“动”。便给学生说我们减一减,变成了“云”和“力”。结果有学生说到:“老师,那是风儿用力把云吹动了!”多么形象的语言,不仅把“动”字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们也动起来了。我想教师的方法没有错,但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识记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高效课堂的原则。
(二)音、行、义相结合,加深记忆。学生识字,不仅是识记这些字词的本身,同时还要在他们的记忆中打下对一定客观认识结果的烙印。识字过程的知觉是从字词到物,先知觉字形,然后赋予字形客观内容,同时读出声音。音行义的结合可以减少生字的“回生”,避免别字的的大量出现,从而巩固识字的效果。
例如:在教 “喝”“渴”。字形接近,区分就应从形义入手。学生在识记时给我很大感触。不得不赞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这样识记“口渴喝水,渴了要水,喝水用口。”“喝和渴,喝要用口,渴了要水,娃娃渴了要喝水。”再如:睛、晴、清。它们的韵母都是ing,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学生识记“眼睛是目,天晴有日,有水为清。”
另外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加以利用,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休“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休息”本“树木的根为本”等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要想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就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对汉字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兴趣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先去欣赏。
例如:①图文结合的内容,学生天生喜欢图画,用图画来吸引他。②校园的文化墙。③实物识记。④汉子英雄、汉字听写大会。⑤阅读故事、童话等课外读物。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识字之前,一年级有一段时间集中教学汉语拼音,这有助于识字、正音、学 普通话、查字典。
在教学拼音是要注意地域特点。例如:我所在的铜钱声母“n”“l”,韵母“in”“ing” 的区分不清。在教学中就要加强纠正。就我自身来说,我对“ou”“u”的发音就不准,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纠正。
再之,要加强应用。汉语拼音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低年级要借助拼音阅读。学会查字典后要经常练习。
3、用字典独立识字的习惯。
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如果学生能运用字典独立识字,识字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个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会读了、理解了,学生必是自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摆脱教师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促使学生勤于乐于使用字典,最终形成有益终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字典作为一种须臾不离的学习用具,把识字的任务作为皮球踢给学生,教着,引着,甚至逼着学生查字典识字。
要想让学生掌握,就得不断的训练。我在平时上课时,对于常用的字,学生有不认识或不理解字义。一般情况我不会直接告诉他,而是自己动手翻字典。第一加强巩固。第二熟练查字典。再之就是开展活动,比如查字典比赛、速识生字等。以此激发兴趣,熟练掌握。
4、加强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引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好字,提高写字质量”必须强调学生的写字和执笔姿势,注重“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八 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上下功夫。写字时,让学生头正,肩平,腰挺直。胸部离桌约一拳,眼睛离本子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本子放正,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
握笔时,让学生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离笔尖约一寸的笔杆上,食指稍前,拇指稍后,中指第一节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卷曲于中指之下。笔杆和纸面约成50度的夹角。
(二)加强笔画教学。
笔画书写的正误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字的质量。因此,笔画写不好,字就不可能准确美观。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并掌握笔画的特点及写法。
(三)让学生按笔顺书写。
按笔顺书写既能提高书写速度也便于安排字的结构。因此要让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规范书写。例如:“火”先写两点在写人;“忄”先写点和点,在写竖;“爽”先写四个“x”在写人,这样写就会安排的美观。
(四)狠抓间架结构教学。
间架结构教学是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难点,因此要下狠功夫让学生掌握。写独体字,应让学生把笔画安排得疏密挺匀;写合体字,要让学生把各个结构单位搭配合理。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多与范字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会用间架的规律来进行书写。
5、细致备课。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老师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要只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备到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 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6、一保证、三当堂。
一保证──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识字空间(自主识字、识字时间);三当堂──当堂指导、当堂识字、当堂评价。
7、教师言传身教,不断学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字形、笔顺)。
五、小结
1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识字教学 兴趣 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的确,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任,但是识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十分枯燥、繁琐的,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因此识字教学是令学生不喜欢、令教师头疼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识字问题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本文将作出探究。
一、利用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其兴趣爱好决定了学习的热情与效率,因此教师应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利用一些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就像是在做游戏,激发其识字兴趣。比如,可以采用“加减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利用汉字结构部首的增减来呈现出不同的汉字,使学生以一带多,学习更多的汉字。比如,“木”加“木”是“林”,“木”加“林”是“森”,“森”减“木”是“林”,“森”减“林”是“木”;“人”加“人”是“从”,“人”加“从”是“众”,“众”减“人”是“从”,“众”减“从”是“人”……这些“加减法”像绕口令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一系列的字。
二、在阅读中增加学生识字量
识字量的多少与阅读量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阅读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汉字,而小学生认识的汉字少,通过阅读,便可以逐渐接触一些陌生的汉字,而且通过看拼音、查阅字典等方式,学生也可以逐渐学会这些简单的汉字,即便是对于没有注音、没有查阅字典的字词,学生见得多了,也会有印象,在今后学习到该汉字时,学生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其记忆会更加牢固。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各项语文素养也可以得到提升,可谓是一箭双雕。因此,教师应多推荐学生一些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将不会的汉字标注出来,查阅字典,问老师,问同学,学会借助注音识字。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比如,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充分体验到学习识字的愉悦、轻松。
三、通过归类识字增加学生识字量
汉字的数量十分之大,如果不去分类记忆,则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归类,按照汉字音、形、义中的某个特点,对汉字进行集中编排,便可使学生了解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比如,在教学“跨”字的时候,可以将足字边的汉字进行归类,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足字边构形特点的汉字,如“跳”“蹦”“跑”“跪”,让学生总结这些汉字的特点——都需要腿部用力或跟腿部相关;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延伸,为学生展示提手旁的汉字——“抓”“握”“把”“提”“拔”“扒”“打”
“扑”……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共同点——都是手部用力,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记忆汉字,并举一反三,认识一类甚至几类字,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汉字,因此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接触汉字的机会特别多,如各地点的标示语、广告、温馨提示、店名,以及平时吃的零食上的包装、衣服上的标牌……只要涉及到汉字,都是可以学习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边边角角,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记忆其字音、字义。
(一)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留意观察汉字,进行识字
校园内有许多的名人名言、校训标语、提示语、花名册等,这些都是由汉字构成的,所以笔者会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多用眼睛看,看认识的字,看不认识的字,并动手去查字典,将不认识的汉字记录到一个专用的本子上,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汉字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其音与义。当然,学生的名字也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很多学生的名字都比较复杂,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位学生,就有一百多个汉字,我们可以让小学生轮流发作业本,如此一来,学生需要根据作业本上的名字来发给对应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便认识了很多的汉字。
(二)引导学生在校园外留意观察汉字,学习汉字
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大量的招牌、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等都是识字教材。学生在和家长一起逛街、购物时,看一看,问一问,也是一条良好的识字途径。另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新字,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使其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利用学生的前期经验,营造了生活识字的大环境,让学生觉得识字有意思,可以对识字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中,绝不能使识字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利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字进行科学有趣的教学,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认识的汉字数量多了,兴趣有了,学生自然就有了尝试的欲望,之后再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识字教学也就不难了。
参考文献:
[1]黎莉.部件识字教学法和字族识字教学法对学习障碍学生识字学习成效之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2]徐贞.古代识字教学与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对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3]乌日娜.人教版《语文》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翟绍辉.浅析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J].河南农业,2011(4).
[5]张欣,续珍.浅论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J].教学与管理.2010(18).
[6]王小红.汉字教学薄弱之成因初探[J].文教资料,2009(9).
12.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篇十二
作为一线教师, 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使识字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呢?为了让学生多识字, 并且不把识字作为一种负担, 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 乐意识字,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 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 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 自然会学得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 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地我发现,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 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 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 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 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 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和认识。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 “横”要平, “竖”要直, “撇”出尖, “捺”尾大, “提”向上。除此之外, 写这些笔画时, 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
三、掌握几种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 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中的规律, 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具体如下:
1. 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 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 如“禾、木、火、米、又、失”等。
2. 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 “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
其中“牛、车”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
3.“几、月”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 笔画有变化, 如果“几”在汉字的上半部时, 第二笔是“横折弯”, 如“沿、没”。
如果它在汉字的下半部, 那原来的笔画就不变, 如“亮、抗、坑”。“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 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 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联系生活识字。
1. 创设生活场景, 营造识字氛围。
新课程中有许多识字课, 都与生活紧密相连, 上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轻松地识记汉字。如:上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自选商场》一课, 我就把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等带进课堂, 充分地营造了生活中那些自选超市的情境。布置好后, 我请了几个学生当营业员, 给物品进行分类, 使超市的摆放井然有序。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当顾客, 进行挑选物品、购买物品的活动。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相应的货物, 学生想要找准货物, 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这样, 学生挑选商品的行动就变成了他们识字记字的过程, 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再如《菜园里》一课, 我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 再在黑板的前面摆放上各种蔬菜, 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一样。上课时, 我请学生走出座位,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 熟悉蔬菜后, 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贴标签就必须要认字, 这样自然地认字, 学生就好像在菜园里劳动一样, 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2.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 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 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 为了增加趣味性, 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 我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 制成识字本, 带回学校交流、展示。
五、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 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1. 用顺口溜识字。
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 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 水清清, 请你来, 做事情, 太阳升, 是晴天, 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 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 生动有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 根据字型的特点用谜语识字,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 学习“飘”字时, 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 “西二小, 真轻巧, 风一吹, 它就飘起来”。孩子们哈哈大笑, 很快就记住了“飘”。再如教“坐”字时, 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 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再问:“你们现在是站着, 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 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 字型与字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
六、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 寓教于乐。
13.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篇十三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谈谈看法。
1.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 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编排了专门的“识字”单元来帮助学生集中识字,就是要学生掌握识字规律,学会方法,从而提高识 字效率。
1.1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1.2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也。
1.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1.4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义却相差甚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即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较易记住。
1.5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1.6偏旁识字法
在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 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2.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兴趣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 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爱上写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利用汉 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教师巧教学生巧记。再则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从而既复习旧知,又巩固所学,还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还可以将猜谜、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获取知识。如:“包”字有“书包”,遇“火”成大“炮”,遇“足”擅长“跑”,遇“水”吹“泡泡”,遇“雨”下“冰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大增。教 “金”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有两块糖。“回”字:四四方方两座城,大城套在小城中。如把学字和练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减轻生字听写负 担,而且能让学生写出规范漂亮的字。
3.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容易忘记。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会用,不管这个字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认识,当表达需要这个字时,也能准确地写出来。教材中的儿歌、韵文朗朗 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那些方块字并不见得也认得,因此,我们结合课文选择了许多课外读物,订阅拼音小报,并且自己编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 读,使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学的字也深深印在脑子里,达到 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乐趣,会更加主动地识字,也会在无意中识得更多的字。
4.反复练习,巩固识字能力。
根据遗忘 规律,识字必须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为了避免学了就忘,要让学生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 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教师利用组词和说话写话,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达到巩固识字 的目的。又如,上课前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几遍,不会读的通过查字典来学习。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教师要落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起学习,一旦发 现读得不准的字音,就及时提出以矫正。还可以开展一些识字大擂台活动,比一比谁识的字多,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生字,而且可以从别的学生中获取新字,更 可以进行阅读比赛,以达到复习生字的效果。
当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利用灵活多变的恰当的识字方法,结合思维特点,鼓励想象实践,培养识字习惯,学生就会轻松快乐地多学汉字,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5.利用形旁表意功能识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 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凉、冷、冻”和“祝、福、祈、祷”、“袄、袖、裤、袜”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 旁”、“两点水旁”和“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两点水旁”表示与寒冷有关的意义;“衣字 旁”表示与衣着有关的意义,“示字旁”表示与礼仪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两组汉字。
14.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篇十四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借助拼音自学;在游戏中学习;图文并茂学习;在解谜中学习。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在实践中学习。
[关键词]识字;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83-02
[作者简介]叶凤(1983―),女,江苏泰州人,本科,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教师。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掌握汉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够更快地掌握汉字,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单纯的识字学习较为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识字和知识教学联系起来,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汉字。
一、增加趣味,帮助学生记忆
(一)借助拼音自学
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不多,教师可借助拼音来辅助学生学习汉字,并且将拼音和学生熟悉的诗歌、儿歌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有趣,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文化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且富有韵律的诗歌,如《悯农》等,让学生诵读,等学生学会诵读之后,可将诗歌用拼音加汉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学生已经学过的汉字就直接用汉字表达,没有学过的则用拼音表达),然后逐渐地将拼音撤去,只展示汉字的部分。由于这些诗歌学生早就很熟悉,因此即使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他们也能通过语境来判断,久而久之就会渐渐地掌握这些汉字,以后在正式学习这些汉字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
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汉字,给自己不认识的汉字加上拼音,然后阅读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朗诵诗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将识字和文化学习联系起来,效果会更好。
(二)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识字教学也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将游戏和汉字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例如,教学完提手旁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来集中学习带有提手旁的汉字,如汉字接龙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说出自己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并用该汉字组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该汉字。如“拍,拍球的拍”,同时要做出拍打皮球的动作。这样手脑并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带提手旁的字的含义。
一个好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记忆汉字,并深深地体会到汉字文化的魅力,使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图文并茂学习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并不太发达,但是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象形的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尝试着将汉字画出来,这样会更容易吸引学生。例如在教授“雨”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上面的一横画成一大片乌云,将横线下面的部分看成雨水,四个小点就是小雨,而几条竖线就是下大雨。教师可以用彩色的图画来展示“雨”这个汉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明白汉字具有象形的特点,感受到汉字独有的魅力。
图文并茂的方法能够将汉字和图画有机地集合在一起,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习更加高效。
(四)在解谜中学习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采用解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辨析一些字形相近的汉字,让他们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开动思维,启迪智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甲骨文等象形文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悠久历史,加深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如在学习“日、月”等汉字的时候,可以展示甲骨文、小篆等字体,让学生看图字。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汉字编成简单的字谜,让学生来猜,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五张大嘴齐说话,这是一个什么字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五张嘴就是“五”和“口”,“说话”就是言字旁,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语言的“语”字。在解谜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多的汉字文化,学习到更多的汉字。
二、结合生活,在实践中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练习方法莫过于学以致用,教师如果能够让汉字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汉字,那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马路上的广告牌、电视字幕等媒介来学习,也可以在春游或其他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汉字发现之旅,让他们观察自己在旅途之中发现的汉字,想一想哪些是自己学过的,哪些是自己没有学过的,能否借助字典等方式自学这些汉字。如来到某公园,看见凉亭上篆刻的对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念念对联的内容,看看上面有哪些字是自己学过的。这样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他们对中国的对联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这样自己动手、发现寻找汉字的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让他们在不断的发现和学习之中渐渐地提高汉字识字水平,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
汉字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汉字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识字中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汉字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认知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5.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实践,资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课堂教学落脚点应放在字、词、句、篇, 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不同课时要求, 每节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何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最根本的问题。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取“大跃进”的方式, 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直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分析课文, 升华感情。孰不知一篇文章的字词尚未梳理好, 何谈对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笔者在深入基层听课调研时看到这样一节课例, 特提出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课伊始是这样做的:
师:下面检查一下昨天的预习情况, 同学们你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生纷纷拿出自己的预习作业, 包括自己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打印文稿。)
师:好, 下面同学们看投影, (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课件, 其上标明本文的生字和读音。)
师:谁能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试读;边读边纠错, 两三名读过后。)
师:好, 看得出同学们都认真做预习了, 希望大家今后再接再厉。下面我们全班同学齐读一下。
这个教学环节是现在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仍然沿用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教学方法, 但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重视“认”“辨”, 忽视“用”。
学生学习生字, 从认清字形到理解字义, 最后能灵活应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 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识”是基础, “会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向这位教师这样简单处理一下, 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刻, 更有一些生僻字, 会成为我们分析课文时的难点。因此, 要想学生能够顺利理解课文, 字词教学这个环节应该夯实。
二.忽视个体差异, 不能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在生字教学中,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周全。在听课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学笔记各有不同, 有些学生能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 并且适当拓展;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直接把参考书中的内容搬出来, 根本没有自己再加工的过程。有时教师出示的例字, 学生自学笔记中根本没有这个字, 但他们只是跟着教师机械的拼读, 根本没有消化理解的过程, 更没有把缺失的字添加到自己的预习笔记里。长此以往, 有一部分学生就在基础环节被甩下, 分析课文时自然如鸭子听雷般不知所措。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效率低下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掌握是否扎实, 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以往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 部分教师不仅忽视这方面教学, 而且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创新, 基本上就是先用小黑板或者投影仪出示生字, 然后指名读或齐读几遍。处理好一点的教师会就重点稍加强调。如此千篇一律的教学, 学生早已熟稔, 更有一些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 认为教师教学缺乏新意,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进而厌倦学习。久而久之, 学生对课堂字词环节越来越不重视, 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就出现了照搬参考资料的现象。因此, 教师在实施生字教学时, 应该纠正以往认识上的偏差, 重视起来,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四.不重视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五.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
汉字是母语, 作为母语教学, 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 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 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 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 却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16.浅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识字教学;识字能力;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2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小学生提出了达到3000字识字量的要求,但事实上,低年级的识字量却要求达到1800字,并且也在不断缩减语文课的课时量,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就是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境遇,应当引起人们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解及重视。
1.小学语文课时数的发展历史
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效率较低,课程计划不能保证教学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识字教学时间的多少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多少,通过对绝对课时和相对课时的比较,可将识字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的课程状况反映出來。
(1)绝对课时的历史演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不同时期的境遇。
第一,在1963年间,小学语文课时是我国语文课时的最高峰时期。一、二年级的课时量在一周内达到了15节,三、四年级的课时量达到了16节,五、六年级达到12节。但到了2001年,一、二年级的课时量每周只有8节,三至六年级则减到每周6节,为小学语文教学课时量的最低点。第二,自1963年开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课时量呈下降趋势,至今小学语文的课时量仍较低。第三,截止至今,现阶段小学语文的课时数量已经较之前减少了一半,而高年级甚至减少了一半以上。
语文课时量之所以会减少,主要因为:一是增加了节假日实践,减少了教学总体时间,特别是寒暑假时间的增多,导致教学总体时间不断减少。二是逐渐增加了课程,使语文学科的课时数量有所减少。自1978年开始,增加了自然、英语、思想品德和体育等多门课程,随着课程管理制度的明朗化,出现了社会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等,将语文课的教学时间逐渐分化。
(2)相对课时的历史演变
小学语文课的课时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可以说几乎是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节假日的增加不但影响了绝对课时的安排,同时也影响了相对课时的安排,这种急剧的下降趋势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正视。
2.不同时期对小学语文识字量的要求
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目前对于小学语文的识字量还存在很多争议。从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对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育的状况和处境有更详细的了解。
(1)教育复苏和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教育事业的恢复正处于小学识字教育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国家的恢复期。教育事业得到了基本的恢复和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发展过于形式化,不从实际出发,所以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使教育得到发展,中小学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使教育事业呈冒进式发展。
(2)教育拨乱反正和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自1976年到1985年,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为挽救文革时期造成的损失,人们急于求才,希望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多种小学语文的识字方法,但是是否顺应当时的发展趋势,还有待考究。
(3)教育变革和稳定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自1985年到1999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开始迈入稳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相对合理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小学识字目标是可以参考的。
(4)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时期的识字量
自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改革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参照2000年的教育大纲,教育部于2001年开始启动基础教育改革。
3小学语文课教学课时和识字量之间的矛盾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时教育与识字量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小学阶段要求识字量达到3000字,但目前低年级识字量却要求达到1800字。不断减少的课时量与稳定的识字量的要求形成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在不断加剧,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境遇应当引起我们的正视。
二、存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不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识字教学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目前,识字教学的形式变化过快,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展开全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了课程的繁重与压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与老师之间有了距离,从而使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产生困难。
2.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局限于固定的书本教学模式,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老师常常忽略了识字教学课后学生的实践过程,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降低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启发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字学习。
2.趣味性教学
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中,可将游戏加入其中,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开展一场识字抢答的积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红花作为奖励,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还能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从中获得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以维持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
总之,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将其传承下去。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育中,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带领到识字教学中去,还要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用其独特的思维和理解不断在识字教学中积极探究。
参考文献
[1]陈琼瑶.趣味引路,兴趣搭桥——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6).
[2]庚鑫.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发展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4).
【小学语文识字练习】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识字创新07-01
小学语文识字的教案08-31
小学语文《识字2》优秀教案06-28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研究07-27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10-13
小学一年级语文 识字学词学句06-17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反思07-22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方案12-06
小学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