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2024-10-28

财务支出预算管理(精选8篇)

1.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篇一

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规范预算管理,建立正常有序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预算法》、《安徽省预算监督审查条例》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常务副区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财政局预算股长组成的预算执行领导小组。其职责:

(一)召开财税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

问题;

(二)提出预算编制意见;

(三)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预算追加事项;

(五)提出调整区、乡财政体制的意见;

(六)研究财政预算执行的其它相关事项。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

区财政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出当年可用财力,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先外

后内、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的办法。个人经费按人头、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规定结合财力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并汇总编制分类支出预算草案,经区政府审核后,报区人代会批准。区财政局根据区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及时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不得搞二次分配。

具体编制办法:

(一)人员经费预算:人员工资预算根据在职、离休、退休、遗补人数和现行标准核定;其他人员经费按有关规定核定。

(二)办公经费预算:按人均公用经费定额、定编车辆定额及相关支出定额核定。

(三)专项经费预算:根据有关会议纪要、相关规定及财力可能核定。

三、支出预算的执行

(一)正常支出预算的拨付程序

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以及公用支出中的办公费、车燃修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经费,由区财政局主管股室根据批复到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按均衡性原则,视财力情况分月编制计划报局长签署意见后,由预算股办理拨款。

(二)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到单位的项目经费,由部门(单位)根据业务需要、项目进度于每月10日前向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列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

(三)政府采购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凡属当年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由部门(单位)根据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并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同时由业务股通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产的账务处理。

(四)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专项经费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中已经确定到项目,但尚未批复到部门(单位)的项目预算,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局长签署意见,报常务副区长、区长审批后,由财政局预算股下发指标文件,办理拨款。

(五)专项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审批程序 对由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年初预算核定具体项目,预算执行中,财政局相关业务股按照“收支同步”的原则进行审核制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支出。

四、预算的追加和调整

(一)预算追加的条件

一是经编委研究批准同意的增人增资;

二是预算执行中国家和省、市出台增资政策,当年必须兑现增加支出;

三是预算执行中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的支出。

(二)预算追加的审批程序

各部门(单位)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执行,控制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追加支出的款项,必须提出追加申请的理由(预算追加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追加的事项和理由、追加的必要性、追加的金额等,并附有效依据),追加申请报告统一由区财政局受理。

各部门(单位)因人员变动和增资、调资,要及时报送区财政局相关业务股,由业务股按月汇总报经局长审批后,送预算股办理追加手续。

专项追加事项由区财政局预算股汇总并结合财力状况提出意见后报局长核定,上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长审签或提请区政府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批准执行。其审批权限分别为:

(一)3千元以内(含3千元),由常务副区长审批;

(二)3千元以上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交预算执行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三)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内(含50万元),由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50万元以上,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按规定程序确定的追加经费,区财政部门必须及时拨付,并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对专项项目经费使用的跟踪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追加预算需实行政府采购的,除按规定程序报批外,各预算部门(单位)还需向区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中心按照采购程序组织政府采购;财政局预算股根据采购合同金额下达预算指标,办理拨款,并通知区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支出和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预算调整的程序

预算执行中安排到项目的资金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由部门(单位)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区财政审查批准,按程序办理调整手续。

五、强化预算管理意识,确保收支平衡

各部门在严格执行预算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潜力,增收节支。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花好用好每一分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严格执行预算和财经法规办事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2.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篇二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 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 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把产出和结果作为关注的重点, 要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实事, 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财政部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 以绩效评价为手段, 以结果应用为保障, 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 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 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政府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希望能权衡各项预算的投入产出, 通过成本与效益间的比较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制度, 使政府预算不仅具有控制功能, 更增进其管理与规划的功能。因此, 预算绩效管理客观上要求支出预算编制采取一种以成本效益为导向的更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二、高等学校支出预算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 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传统支出预算编制方法, 即以上一年度的支出执行数作为基数, 同时考虑预算年度的各种增长因素, 得出下一年度各项支出的数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但没有考虑以往支出的动因是否发生变化, 也没有考虑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有无变化, 对下一年度发生的临时性、突发性的事项更是难以预计测算。因此, 这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模式主观性强, 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降低了预算的准确性, 与政府倡导的预算绩效管理显然不适应。

三、零基预算与预算绩效管理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或支出预算时,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 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它与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法不同, 打破了传统预算编制的“基数”概念。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1) 有利于克服“基数+增长”预算法不科学、不准确的缺点, 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零基预算是以当年高校事业发展计划为基础, 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工作计划需要的费用内容及其开支, 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 确保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完成, 有利于高校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学校战略性的重大事项上来, 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2) 有利于控制学校内部各部门开支的随意性, 防止预算膨胀。预算编制不细化、不明确, 必然导致预算执行的随意性。零基预算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定员或定额管理, 预算编制更细致更科学性。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模式, 按实际需要安排资金, 改变了各部门支出预算只增不减的态势。

从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上来讲, 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零基预算着眼于需要的优先程度, 然后综合财力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支持的先后顺序, 同时要求对各项支出安排进行详细审核。而需要的优先程度必须以绩效作为取舍和排序标准。因此, 在实务操作中, 高校支出预算管理应当优选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方法, 从源头上保证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

四、高等学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的建立

1. 预算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的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下高校可以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预算责任部门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领导决策机构, 负责预算相关事项的决策。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全校预算的编制、汇总、审核、下达、调整及绩效评价等具体工作, 一般设在学校的财务部门。预算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预算编制及汇总, 是预算的直接编制者和实施者。

2. 支出预算管理的流程

(1) “零基预算+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编制起点。零基预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影响, 所有预算支出都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部门基本情况来重新编制预算, 实效性强。目标管理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要求各部门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必须设立绩效目标, 目标设置应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 并方便考核评价。各责任部门预算编制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 明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首先应明确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为基础, 各责任部门编制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步,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经费预算、设定绩效目标。各预算责任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支出预算, 并设定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项目执行要达到的效果和预期实现的效益, 体现本部门工作计划实施的效果。

(1) 采用定额或比例计算法编制基本经费项目预算。基本经费是指与学校规模密切相关的非限定性经费, 由学校自己支配, 可以利用定额或比例计算。首先, 要确定定额标准。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和补贴、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及公积金等支出。公用经费主要包括日常办公费、邮电费、交通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维护 (修) 费、招待费等。这部分费用可采用生均定额标准、人员定额标准、比例标准以及基于业务的定额标准, 其次, 要确定基础数字。各责任部门应当根据本部门历史数据和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确定编制基本经费的相关数据资料, 如人事部门的教职工人数及工资组成情况、教学和研究生部门的各类在校生人数、后勤部门的校舍建筑面积和绿化面积、资产部门的设备总额、类别和新旧程度、车辆运行情况等基本数字。

人员经费预算根据在职、离退休人员和学生的数量与结构, 结合支出定额标准、补贴标准和补助比例进行测定。公用经费预算要根据各部门经费性质的不同, 实行分类管理。实行校院两级预算的教学院系应按学生人数和专业类别制定生均综合定额, 确定院系的正常教学业务费;各类党务行政部门根据单位职能, 按照人均定额标准和基于业务的专项定额标准, 确定正常办公经费;后勤运行经费中的水、电、暖、保洁等支出, 按照学生人数、房舍面积、保洁面积, 结合历史成本数据, 采取不同的取费模式和计量标准确定。除上述正常运转经费外, 对各院系和部门的特殊业务支出实行专项补助、专项核算。

(2)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编制专项经费项目预算。专项经费是指用于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限定性经费, 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区分为财政专项和校内专项。各部门提出专项经费需求计划, 并向学校具体说明经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目标, 提供可行性报告, 同时列出具体支出明细和测算依据。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评审机构, 对提交的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储备库, 并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第三步, 逐项审核支出预算, 分析判断项目轻重缓急。学校审核预算时, 以零为起点, 逐项审核支出预算。对各项目的性质、目的、轻重缓急和预期效果等进行分析, 依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以及各部门承担的重点任务, 初步提出经费支持的先后顺序。学校安排预算时, 优先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经费, 当年的重点任务应予保证。在此基础上安排专项经费, 专项经费的安排应当参照评审机构的排序确定。

第四步, 确定经费支出预算。在逐项审核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全校经费支出预算草案, 将经费支出预算草案与经费收入预算进行对比,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和项目重要性及轻重缓急程度确定支出预算。

(2) 建立事中绩效报告和跟踪监督机制, 强化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预算下达后, 开展事中绩效监督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应确定绩效监督关键点, 金额较大的项目、重点部门的经费应成为监督重点, 项目的阶段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应是关注点。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是事中监督的协调机构, 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各业务管理部门根据职责承担不同的任务。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对各单位预算执行项目的控制, 确保支出不超项目总预算和明细预算, 监督预算执行进度。审计部门对预算的支出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支出内容是否符合预算。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监督项目阶段性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重点项目, 至少在当年6月底前由项目管理人员展开自查, 逐项分析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 撰写绩效跟踪报告, 对执行中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

(3) 建立事后绩效评价工作机制, 将绩效评价内化为日常工作方式。预算绩效评价是对经费支出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应当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 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预算管理委员是绩效评价的领导机构, 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绩效评价具体组织工作, 制定考评工作方案。绩效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公众评判法, 也可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当采用计划标准, 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要从项目决策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绩效成果三方面考虑, 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学校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 逐步把评价范围扩大到所有预算支出项目, 将绩效评价内化为日常工作方式。

(4) 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反馈, 实施绩效问责。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问责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 也是难点, 现实中往往存在“重考核轻奖惩”的现象, 评价结果不反馈, 或者有反馈无整改, 造成学校上下对绩效评价工作的不信任和抵制, 使绩效评价工作有始无终, 而且耗费了高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高校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的资金投入方向和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 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目前, 应以重点支出或重点项目作为切入点, 建立绩效问责机制, 对绩效评价成绩不合格的部门, 高校可采取不安排项目或削减下年度支出预算的方式进行问责。

通过建立零基预算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的支出预算管理将形成一个更为科学的循环系统, 将支出预算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和结果应用相结合, 有助于实现预算“目标、有效性和效率”三位一体的目标, 推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将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摘要:近年来, 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高等学校作为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本文就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和高等学校支出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将零基预算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 提出构建科学有效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重点论述了预算管理体制和支出预算管理的流程, 在预算管理中引入“零基预算”法编制支出预算, 建立事中绩效报告和跟踪监督机制、事后绩效评价工作机制, 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反馈, 实施绩效问责。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高校,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廖晓军.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中国财政, 2011 (11) .

[2].王祺扬.试论构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制度.财政研究, 2007 (1) .

[3].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会计研究, 2008 (2) .

[4].龙英.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 2013 (1) .

[5].杨光.高等学校零基预算编制问题研究.财务与金融, 2012 (1) .

3.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篇三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成本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针对医院的支出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支出就是指医院在进行其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院的财产和资金的损耗。医院的支出包括使用的药物用品、医院员工的工资、无形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等。我国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关于成本管理又是这么解释的: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制定出控制成本的措施,降低医院医疗成本的活动过程。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是很重要的,两者都是现代社会中医院进行财务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医院要想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需要在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上花大力气。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在改革进行中,但是我国医院的支出管理现状还不是很乐观。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大致现状:医疗物品的使用损耗费用过大,目前医院中对于医疗药品的支出管理是医院支出中的最大一部分;医务人员的工资支出过于庞大。大多数医院的医务人员多且复杂,医院支付于各种医务人员的薪酬数目是很庞大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大。对于无形资产的支出是看不见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医院的自主科室研究开发,其成果研发的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摊销过大;固定资产的折旧程度大。在医院里,医疗设备的损耗就需要及时更新或是要与时俱进地更换设备保障患者受到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设备和设施的更换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给医院财务支出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改进措施

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是实现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因此支出管理的现状急需解决,解决措施大致如下。准确预算和严格控制财务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支出。对于各项资金的运用都要有一个准确的预算,预算可以使医院详细了解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地列支,使支出项目一目了然,不漏一个死角,在后期审核中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还可以反思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进而改进;对于医院各员工的薪酬标准依照工作质量的考核来制定,避免医院人员有拿工资不干活的现象出现,也大大降低了在薪酬发放上的支出浪费;对于科室的研究投入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资金投入后,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自觉节约,可以避免的浪费尽量不要使其出现。还有科室人员在申请经费时,各部门需要严格审核,确定其项目所需费用的真实。在研究经费发放下来的使用过程中也要详细地列表上报;对于大型贵重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的购置和更换,要先进行科学数据的考核和专家的建议,再提出方案来上报相关部门申请费用。在费用发放后还要有相关领导和部门专门监督,使资金落实到位,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也不是很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成本核算的数目不完整和精确。相关规定中要求医院核算的成本有药品成本和医疗设施成本,但是对于卫生材料的成本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医院各部门容易忽视卫生材料的成本核算,卫生材料的资金也是很大的成本;医院对于成本的核算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定和规定。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支出有预算,但是对于成本的预算,对于科室研究成本及各项项目的成本都没有核算,这对于医院成本的管理是有很大阻碍的,使医院在成本管理上无法前进;成本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医疗效果和成本的运用不成正比。往往成本很大,取得的医疗效果却很一般。还有医院人员在工作时没有节约意识,对于在不影响卫生的前提下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当一次性用品或是设施设备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频繁更换设备,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往往造成了医院医疗成本的数目过于庞大,使医院的经济负担过重;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相关部门没有认真监督,对于资源浪费这种增加成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成本无法降低。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上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探讨:对于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全面准确。对于在医院里所有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项物品的使用费用一定要准确详细地上报上级部门,不可忽视或漏掉一个细节,细节也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小的支出积少成多都可能是一笔很庞大的成本费用。同时成本核算的准备全面使上级部门有参考依据,可以作为考察医院效益的一部分,制定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医院可以采用单、科、院三级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成本有一个相对明朗的规定制度,采用先进的、准确的、科学的核算方法。严格按照规定来制定管理,落实制定的要求,达到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加快财务改革的进程;坚持勤俭节约,为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考虑,减轻医院庞大的成本经济负担。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节约意识的培养,培养医务人员勤俭节约,能够主动地为医院效益考虑,节约医疗成本;加大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对于医疗或科研中的成本浪费行为,医院各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减少成本浪费的行为,最大地发挥各监管部门的作用。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医院在财务制度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行在大部分医院里都很有难度。尽管新财务制度的实行在现阶段不是很简单的任务,但是各医院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主进行医院内部的财务改革来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发展医院的各项机能结构,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发展自身经济,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改革将会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范新,赵维,孙旭南.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6).

2.朱建玲,王蜀平.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J].齐鲁医学杂志,2011(1).

3.刘欣.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支出管理与成本管理有关问题浅析[J].财经界,2011(8).

4.董绗.何如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5.侯常敏.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资产管理[J].中国医院,2011(6).

(作者单位: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4.浅谈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 篇四

【关键词】课题经费 预算管理 支出控制

一、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编报

自“十五”以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研究全面实施课题(项目)管理,引入了课题立项和预算评估,并采用相应的评审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课题(项目)实行课题责任人制度,课题责任人是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负责课题研究经费预算的编制和申报、预算执行,会同财务编制课题经费决算,对完成课题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立项之初,进行项目预算的编制申报时,已经就如何申请项目经费,各预算支出的构成,预算经费的额度,以及预算的执行进行了全面规划。

课题责任人在编制课题经费预算时必须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支出。由于课题负责人以及其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科研人员,在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领域都是专业人才,但涉及到课题管理所必须遇到的财务问题,科研人员往往变得力不从心,对科研人员要求其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往往很大。虽然经费主管部门要求财务人员参与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课题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重要性,同时,受上报时间、经费总额的限制,认为根据预算编制的软件要求,自行编制上报就行,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比如预算编制时考虑不全面,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列支,而在实际科研项目研究又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在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就会出现经费开支的合法性问题。批准的课题预算为今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的实际支出提供合法依据,而课题结题后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也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因此,科研人员一定要重视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加强对经费支出的控制,充分利用国家有限的资源,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

1、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机制

“统一领导、归口负责、分级管理、相互制约。”合理的课题(项目)经费管理,将会进一步提高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课题(项目)完成好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课题经费的管理部门都是依据立项课题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原则对课题实行动态管理。要求项目依托单位对获得资助的课题经费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强课题项目的中间检查和项目结题课题后的决算审计,提交结题报告。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课题(项目)组由于经费管理较规范,能够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从而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课题正常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就完成得较好。但也有的课题(项目)组只注重争取项目,重视课题(项目)经费的增加和项目的申报立项,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立项项目费用的管理建立约束机制,在经费使用上比较随意,未能按照经费支出预算范围及预算支出结构进行合理使用经费,各项支出超过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得课题(项目)经费未能

较好发挥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课题(项目)的完成,产生经费支出合法性问题,给课题(项目)结题后的经费决算造成不良后果。

科研课题预算的编制,是一个涉及面广、庞大、繁杂的工作。因此,预算编制受到编制人员业务水平及主导思想的影响,必然形成预算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科研课题预算的真实、准确,必须建立预算评审机构,对其预算进行评审、审查其健全性、真实性、统一性、有效性,找出其中的冗余与问题,督促其调整纠正,使科研课题预算的编制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其编制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规范和提高。

2、管理好课题(项目)经费必须从制度入手

要建立健全有关财务制度,有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做到每个课题(项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设立课题(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由财务人员记录该课题(项目)经费实际开支情况,便于课题(项目)组掌握开支状况,同时作为课题(项目)验收检(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查依据。课题(项目)应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遵守相关会计制度,对课题(项目)全部经费来源和全部支出进行成本核算,对跨年度的项目,应保持其核算对象、核算口径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严格课题经费开支审批手续,课题(项目)负责人,在核准的范围内自主使用经费,同时,对课题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确保经费使用按照经批准的预算严格执行及安全。课题(项目)承担单位也应对课题(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课题经费安全使用,使课题(项目)任务能按时保质完成。为加强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便研究人员更好地使用经费,首先必须明确课题经费管理权。各级各类课题经费必须进入财务账户,统一归口管理,财务处监督使用,确保课题经费专款专用。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课题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单位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资产统一管理。

3、课题(项目)经费管理需重视的问题

(1)合理合法。经费开支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2)严格审批手续。审批经费开支应按有关规定,做到既有有关负责人审批,又有经办人的签章,使每一笔开支均有完整审批签章手续。

(3)课题(项目)经费分户管理。课题(项目)经费一到账户,及时按课题(项目)名称、负责人建帐立户,以便于科室、课题(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经费收支情况。

(4)研究经费结余的处理。往往有课题完成后经费仍有结余,对结余经费处理要合情合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帐,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防止私分滥用。

三、加强经费支出控制

1、经费支出需符合各项规定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要求;经费开支范围必须与其预算口径相一致,实行“总量控制,结构合理,专项管理”的使用管理办法,课题(项目)经费支出应符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规定的要求。

2、建立课题(项目)经费支出核算员管理制度

5.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篇五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方法,按照政府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以政府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与标准行为考评依据,对财政支出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绩效考评讲求的是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建立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的根基在于建立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亦称为效益预算,它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联邦政府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政府支出管理的预算模式。美国认为: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从实践效果来看,绩效预算在加强资源分配与政府施政结果的联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政府绩效考评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对其意义和必要性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对于其在推进建设高效、透明、责任政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推进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预算改革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并已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明确提出。在预算改革实践上,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也开始分步实施,预算监督力度不断加强,预算透明度日益提高,预算管理由重收入逐步转向重支出管理、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实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绩效预算的制度约束,为推进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推进建立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正在被各级财政部门普遍推广实施,但总体而言,绩效考评更多的是事后考评,而且考评结果大多停留在预算执行结果总结、存在问题分析、完善制度建议等方面,有些只是作为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加强新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笔者认为,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在加强事后全面综合考评的同时,更要突出事中考评,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一)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科学准确地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目标。

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下,在预算编制时部门和单位存在重分配、争资金、争项目的冲动,在预算执行和控制中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部门和单位无调整的灵活性,在预算报告中主要是报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相结合则是将预算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它运用了绩效预算的理念,是一种以结果为目标的责任制代替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的新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部门和单位不存在争资金的冲动,而存在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激励。这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提出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时候,既要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认真做好财政支出评审论证工作,通过规范的评审论证,科学合理准确地提出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结果得到科学运用的首要条件。为了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就必须放松严格的僵化的规则,而赋予管理者灵活的决策权,否则是没有办法让管理者为结果负责的。

(二)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力度,完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进行事中跟踪考评,不仅可以跟踪考评财政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规范性,起到适时监督检查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与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相对照,及时发现问题,回馈并督促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考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的,除了按照正常的资金拨付进度供给资金,还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促进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明显背离绩效目标的,果断停止后续资金的拨付或提出调整预算的意见,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乱纪的单位,除了停止资金拨付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同时,一些跨长期项目支出,原先制定的绩效目标可能随着时间推进需要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事中考评来适当调整绩效目标,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然而,事中考评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上,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又一个制度前提。这二者的结合也隐含了以目标为导向、以产出和结果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理念。产出和结果控制以放松严格的规制、增加自主决策的权力为前提,同时自主决策的权力需要责任加以约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考评控制三个控制子系统组成。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除了要有完善的机构内部绩效考评制度以实施内部考评控制外,还必须有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来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完善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国库管理制度来实现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内部管理控制。

(三)在预算报告环节,要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应从预算报告制度和公共部门问责制度这两方面做好,才能更好将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从预算报告制度看二者的关系。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应当包含政府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信息,以便让决策者、权力机构和公众了解部门的绩效目标和资源利用情况,并对照绩效考评结果对部门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缺少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不符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有悖于预算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信息基础,保证了绩效考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缺少预算报告的信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

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也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所谓公共部门问责制度,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监督政府的目的。包含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制度只能使权力机构和公众充分了解公共部门责任和结果的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促使公共部门对结果负责才能实现。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统一规划,稳定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为将来引入绩效预算探索道路。第一,逐步提高部门人事管理和资金管理自主权。第二,完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第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政府会计制度。第四,建立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加强组织协调,共同推进绩效考评及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第六,稳步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使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在绩效目标控制的基础上,是对以投入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绩效预算的新突破。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涛,彭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

2.霍素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财政监督, 2007(10)

3.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5

4.贾晓云.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5.王文杰.制度创新是深化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改革的关键.财政研究,2007(1)

6.财务支出预算管理 篇六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

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区直属各单位: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六日

—1— 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绩效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我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关规定,按照《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暂行)》(房政发〔2007〕32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财绩效〔2008〕1510号),结合我区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以下简称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统一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体现行业管理特点的原则。第四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范围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规划范围内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支出。—2— 第五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

(三)信息化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四)国家、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化投资政策;

(五)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申报书(含绩效目标等补充资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审论证材料;

(六)预算批复及调整预算的批复文件;

(七)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

(八)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计划、中期报告及完成后的验收报告;

(九)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十)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及规范;

(十一)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考评分类和方法

第六条 按项目支出类别,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分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考评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考评。

按项目执行阶段划分,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可分为实施过程考评和完成结果考评。项目实施过程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评;项目完成结果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以及完成后产生的效益、效果的考评。

—3— 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实施效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可在项目完成验收后运行一段时间再实施绩效考评,具体考评年份应在申报立项时明确。

第七条 绩效考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绩效考评方法。

第三章 考评内容和指标

第八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内容分为业务考评、财务考评两部分。在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等级。

业务考评,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效能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规划与立项论证、建设目标、完成进度及质量、效益实现、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评。

财务考评,是指对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的考评。

第九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遵循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第十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四个级次,根据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的要求,逐级进行分解和细化。

一、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四级指标根据项目类别设定个性化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考评分值预先设定,以便于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在综合评价计分时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业务指标权重为60%,财务指标权重为40%。—4— 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下项目的考核面指标。其中业务指标类中包括:规划与立项情况、项目业务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财务指标类中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三、四级指标为项目的考核点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以定性为主;四级指标是对三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考评的基础考核指标。

在考评过程中如存在重要影响因素,可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项目考评综合得分根据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得分结果加权求和得出,按照综合考评得分结果确定项目绩效级别。绩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具体绩效级别标准依据当年考评实施方案确定。第四章 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分为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和预算单位自行考评两种形式。

第十三条 部门预算中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施考评。财政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信息化整体发展要求,从全年预算批复的信息化项目中选择确定进行财政考评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1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财政部门组织考评范围,100万元以下项目由预算单位自行考评。考评方式于每年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并在预算批复时一并批复预算单位。

—5— 预算单位自评项目由各预算单位按照项目绩效目标及管理要求实施自评,自评结果报区财政部门和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评范围。

第十四条 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财政组织考评应按照《北京市财政局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暂行办法》(京财法〔2007〕926号)聘请中介机构或人员。预算单位自行组织考评可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所需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业务方面可由区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参与考评。

第五章 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在申报信息化项目预算时确定是否纳入财政考评范围及考评年份,并在项目库中填报绩效目标及绩效管理信息,实施绩效管理并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第十六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考评对象并下达考评通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评工作组;确定考评机构并签订委托书;实施考评工作;形成考评报告和工作报告;结果反馈应用。

第十七条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统一部署,配合实施本单位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开展自评工作,准备项目材料并按时上报,配合考评机构开展工作,并对提交的报告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实施机构接受委托后,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受理并审核预算单位的绩效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或非现场考评,汇总专家意见并进行综合分析,—6— 确定项目绩效等级,撰写并提交考评报告和工作总结。考评工作结束一个月内,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反馈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报送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章 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 预算单位应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揭示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为部门效能考核和领导责任制考核提供参考;完善本区及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计划,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行业管理规范,为制定信息化项目配置标准和经费定额提供依据;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用。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部门信息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以后安排信息化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新增项目决策和立项的参考。

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单位,在以后申报同类项目预算时财政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其中:运行维护类项目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可在以后两年内免于考评。考评结果为一般(含)以下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结果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下一财政部门不再安排新增同类项目预算。

绩效考评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第七章 考评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参与考评工作的有关人员应遵守考评工作纪律和规范,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开展考评工作,确保考评结果、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考评机构、考评专家及工作人员对绩效考评材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并应主动履行。

第二十四条 遵循回避原则,参与考评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得与被评项目及预算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及业务竞争、合作关系。与项目立项、验收有关的专家禁止同时担任绩效考评专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信息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信息化

预算

考评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6日印发

共印240份

7.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篇七

事业单位预算是经过预算基层单位集中编制,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逐级审核批准的一项年度财政计划。预算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预算支出具体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预算基本支出目前是定额定员按照标准编制支出的预算数。而预算项目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及目标而编制的支出计划。对于项目支出, 由于其在前期预算编制及日后执行工作中的特殊性, 所以, 加强控制预算项目支出管理才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关键, 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职能转变, 深化预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项目编制不科学。一是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立项依据不足, 未经过科学化的论证程序。预算项目立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立项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 往往在实际预算编制工作中, 多数事业单位的项目立项工作仅由领导决定, 还有的单位只通过简单的现场会和办公会等等形式进行。预算的立项规划需要以国家及当地整体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论证程序, 不认真分析完成任务目标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就会为后续的执行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不能按时完成预算项目, 最终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项目支出没有严谨的填报机制, 科目分类不准确。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应当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依据。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很多单位对预算项目支出不够细化, 笼统的填报支出项目, 不明确清晰的按经济分类填写支出项目。这样简单草率的填报方法, 也会造成日后项目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率低, 使预算执行时计划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无法充分发挥预算项目管理的指导意义, 造成预算管理形式化、不科学。三是对预算项目支出没有科学的编制工作机制。多数单位中预算编制工作全部由项目支出人员负责, 由于他们侧重于争取发展项目, 并着重在项目设计实施和监控上, 而对财务知识了解甚少, 很少注意到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还有的单位对于预算编制认为是财务人员的工作, 然而, 财务人员对项目没有全面的了解, 无法考核预算需要的相关条件。这两种情况, 都会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 占用资金或执行困难, 也使得计划编制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

(2) 预算项目的执行不力。一是没有完善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投入上越来越多, 金额也越来越大, 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但是在目前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都缺少一套有效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由于不与绩效工资相关联, 使得有些人员工作不积极、不严谨, 没有适当的运用资金, 造成浪费和闲置,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具体执行中不按管理制度工作, 随意更改项目的资金用途。很多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不遵循预算用途, 无视资金管理法规, 随意增加支出范围及标准。对于一些计划外支出, 任意调剂, 擅自挪用、占用资金, 造成预算超支等。三是缺乏执行工作中的沟通, 影响预算执行效果。业务部门使用支出经费, 财务部门监管预算执行的进度, 两个部门之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就无法对实际进度和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整, 造成监管不严, 进度缓慢, 效率低。

三、对预算项目支出加强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1) 首先要加强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工作。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审核机制, 着重于项目立项工作。立项工作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起点, 各单位应对此工作高度重视。进行立项时, 要专门成立编制小组, 由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进行反复论证。并成立相应的评审部门, 对所选项目按其可行性、可操作性来甄选, 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符合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 确保科学合理。二是设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强化基础编制工作。预算项目从编制到执行, 需要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 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要做好资料的原始记录与整理收集工作,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 收集汇总相关的政策法规、计量标准等基础资料做为编制的依据。按照标准的预算框架体系, 结合实际, 测算支持项目支出所需要的资金, 并按经济用途逐级细化分类, 真正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分工, 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

(2) 强化预算项目支出的执行力管理。一是规范预算项目支出的程序审批。项目支出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 审核程序依次为项目经手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单位领导。费用报销需要取得真实有效的发票做为原始凭证, 按合同约定进行对外支付。以预算目标为指导, 严格控制支出明细, 加强财务资金审批, 专款专用, 有效地杜绝计划外及不合理的支出。二是明确项目支出的责任人, 强化预算执行力。为了达到预算效果, 需要建立相关人员项目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管理审批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将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 编制虚假预算的相关人员直接追究其经济责任及法律责任。同时也要充分的给予项目执行者进行资源调配的权利, 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三是完善有效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 积极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从经济效益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 对相关人员奖优罚劣, 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性。同时将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化, 做为以后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评定依据, 直接约束项目执行责任人, 发挥绩效管理的制约性。

(3) 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的监督管理。一是对项目支出进行实时监控, 建立技术监控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 电子技术软件、硬件也在不断完善。可以通过整合相关系统资源, 设立信息化的监控管理系统, 及时对预算项目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及早发现纠正问题并解决, 保证规范安全地使用资金。二是实行预算项目支出公开化, 接受公众的监督管理。按照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对于事业单位要加快实行信息公开制度, 按期及时向公众公示预算项目, 并提供预算编制及项目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 让社会公众监督, 增加预算项目的公众参与性, 做到公开透明, 切实保证预算项目支出资金的有效及安全。

总之,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随着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支出的增多, 更需要完善和健全绩效管理体制。但是, 绩效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涉及内容较广, 影响因素较多, 只能循序渐进, 并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技术做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深入改革和发展,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全管理机制, 深化改革发展, 提高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实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浪费, 还能促进单位改革职能转变, 提升各项财务制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宗建岳.浅谈预算管理中如何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跟踪评价.财会研究, 2012 (17) .

[2] .刘晶璐.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管理观察, 2010 (09) .

8.浅谈财务预算管理 篇八

[摘要]加入WTO后,国外先进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7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依然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企业必须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或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向管理要效益的路子,所以推行以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的预算管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财务预算管理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条件加以论述。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

加入WTO后,国外先进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依然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实现我国经济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企业必须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或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向管理要效益的路子,所以推行以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的预算管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预算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预算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指标,使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并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这样企业的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就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预算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考核标准;预算还能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同时以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的财务预算管理为手段,还可以促进了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售后服务人员培训方案下一篇:传染病防治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