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2024-07-25

中西餐桌文化差异(精选11篇)

1.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篇一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和习惯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讲究细嚼慢咽,其饮食特点是重食,重味,重养和重理。

除此之外,中国饮食还讲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精致美观,荤素搭配得当,甚至每道菜都拥有独特的菜名,使人听之欲尝。

而西方人讲究效率,珍惜时间,所以快餐店在城市中大行其道。

其饮食以生、冷、甜为主,注重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工艺严谨,注重色泽。

二、中西方座位安排次序的差异

中国人安排座位以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为标准。

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或年长者坐主位,而主位即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其他人的座位按照“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的原则安排。

在中国有许多地区甚至存在着妇女不上席的习俗,甚至是许多关于家居风水学上的研究。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在排座位时以女士优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是西方人安排座位的标准。

三、中西方餐具使用的差异

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碟子和餐盘等,中国人一般用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夹菜,偶尔使用勺子来喝汤。

而西方人则善用刀叉,喜欢使用餐巾,也用盘子和碟子等,但不使用碗。

四、中西方餐桌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素来有谦虚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也表露无疑。

在中国宴请宾客时,即使餐桌上的菜肴种类繁多,主人也会谦虚地说,“菜不多,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担待”而当被大家称赞饭菜可口好吃时,主人则会说“哪里哪里,一些家常便菜,能入大家之口,这是某某的荣幸啊!”

而西方人在餐桌上则表现的十分随意,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他们会很自豪地说:“Help yourselves!”,而当他们得到称赞是,他们也会说:“Thank you!”这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

五、中西方餐桌行为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热闹,在就餐时喜欢聊聊家常,或者用餐桌中或者用餐后在中式餐桌上高谈阔论或玩一些游戏,如行酒令等。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他们的热情。

而西方则不然,他们好静,用餐时喜欢安静的氛围,举止更是优雅,更不喜欢主人为其布菜,那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

2.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篇二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一、引言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深受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 任何一个宴会, 不管什么目的, 都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氛围。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 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 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 在美好的事物面前,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谦让的美德, 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 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 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是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 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 个人自扫盘中菜, 不管他人碗里汤, 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 白兰地, 威士忌, 鸡尾酒, 喜欢什么喝什么, 想喝多少喝多少, 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 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二、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一) 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 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 而且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采用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 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 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 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 距离主桌越近, 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 桌次越低。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中, 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 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 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 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 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 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 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二) 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筷子。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当中, 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 用餐后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 都不要去舔;和人交谈时, 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竖直插放在食物上面;不能用筷子剔牙、挠痒或夹取食物以外的东西。

(2) 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 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用勺子取食物时, 不要过满, 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用勺子取食物后, 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的碟子里, 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 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 千万不要用嘴去吹, 也不要把勺子塞进嘴里, 或反复吮吸。

(3) 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 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边, 是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用食碟时, 一次不要取过多的菜肴, 不要把多种菜肴放在一起, 以防它们相互串味。不吃的残渣、骨、刺应放在食盘的前端, 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 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

2.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

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内, 盘前横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 摆法是从左到右, 依次摆烈性酒杯, 葡萄酒杯, 香槟酒杯, 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 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物品时, 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 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 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边切边用;也可用英美式, 即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 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

(2) 餐具的使用方法

①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 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用来送食物入口。使用刀时, 刀刃不可向外, 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 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 应摆成“八”字型, 分别放置餐盘边上, 刀刃朝向自己, 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 将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 平息放置于餐盘上, 表示用餐结束。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 应将刀叉放下, 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动。用完刀叉后, 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 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 叉口朝左, 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

②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 餐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汤匙, 个头比较大, 被摆放在右侧最外端, 与刀并齐摆放;一种是甜品匙, 个头比较小, 被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当用汤匙合调味料时, 需右手拿汤匙, 左手拿叉。食物切好后, 在盘中上将食物与酱料一同舀起食用;喝完汤之后, 应该把汤匙放在餐盘对面的一方。要注意餐匙绝对不能直接用来舀取任何主食或者菜肴, 已经开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处。

③酒杯的使用原则:在西餐中, 吃不同的菜需要搭配不同的酒, 通常不同的酒杯用来喝不同的酒。在每位用餐者右边餐刀的上方, 会摆着三四只酒水杯。可一次由外侧向内侧使用, 一般香槟酒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是不可缺少的。

(三) 中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及酒, 后上热菜, 然后上主食, 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 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 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 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 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 每一次一道菜。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 同时就着面包吃。凉菜也叫开胃小菜, 作为第一道菜, 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

参考文献

[1]王静.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考试周刊, 2009 (17) .

[2]彭健.浅议中西餐桌礼仪差异[J].新西部:理论版, 2009 (6) .

[3]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 2007 (5) .

[4]李海芳.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跨世纪:学术版, 2009, 17 (4) .

[5]余富林.中西饮食文化差异[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6]高永晨.西方饮食文化概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卞浩宇, 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2) .

[8]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4) .

3.中西餐桌礼仪对比研究 篇三

关键词:餐桌礼仪 中西 差异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95-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able mann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y. Through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and it will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table manners;China and the West;differences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develops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Without knowing other country’s culture,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communication happen frequently in grand ceremonies, some Chinese businessmen go to other country do business, owing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

2 Similariti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stern table manners have an effect on China and some table manner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However, we should not drink too much wine, we should drink moderate. When you finish a meal, it is important to show generously and leave staff a good impression.

3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3.1 Differences in table setting

3.1.1 Table sett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When eating delicious food ,western people choose long table. The ranking way of western table is: the host and the hostess should sit at the two side of the table, while guests sit at other sea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s is known to all, women are usually first, so gentlemen are always hospitable to women.

3.1.2 Table setting in China

While in China, the round tables are their best choice when they entertain their friends or their family. Chinese people care about how to order table and where is the appropriate seat. In China, host will choose appropriate size of table banquet before invite their friends. If the banquet is small, which has two round tables, the left of which is senior and the right of which is inferior. In Chinese table setting arrangement, there are three rules we should keep in mind: left is honor and right is low, the middle seat is senior, and the seat which opposite of the honor is guests.

nlc202309032116

3.2 Differences in order of courses

3.2.1 Westerrn country

In Western country, before eating dinner, people keep silent and pray ,thank god give their food. Dinner often starts with small dishes ,which is called appetizer. If you are in someone’s family you may see some family member use their fingers when they eating chicken or other birds, you can follow them but never touch meat in bones. The last is dessert, which is coffee or ice cream, you can enjoy it.

3.2.2 China

In China, dinner often starts with cold food, such as eggs, beef and other cold dishes, soft drinks and wine would be ser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rder of courses should be kept in mind: first cold dishes and then hot dishes. It is polite that hot dishes should be put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guest, and when small dishes are served, the guest should eat first and then the host, whole chicken, and whole fish cannot put their heads and tails toward the host.

4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table manners , which endow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o that they can face globalizing world.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it can not only help us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ut als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leaders.

References

[1]Larry A. Sanovar :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Wadsworth Publishing.Table Manners, 2005-12-21 http://www.wzsec.com.

[2]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J].(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4.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篇四

摘 要

随着中西交往不断深入与发展,餐桌礼仪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餐桌礼仪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行为素养,尤其对于国际间的商务餐会,保持良好的商务餐桌礼仪能够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从而提升协议达成的可能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西餐桌文化差异,通过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进一步指出了在商务活动中应当注意的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different table 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communications.Business table manners can reflect a person’s behavior literacy.It’s very important to maintain good business etiquette to leave a batter impress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possibility of signing an agreement, especially for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nner.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ble manners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expose the major differences.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Business table manners;differences;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餐桌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名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名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商务活动的进行。

一、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有人说,中国文化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吧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个体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认也就以和为贵了,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想饮食观。这种理性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大大阻碍了如饮食文

化的发展。西餐讲究营养、菜色的搭配,讲究餐具与服务,但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较为单一。

而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这也是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名义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不够营养成为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协调唯独,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1]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节日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名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宴席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干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事实就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

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接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2]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一)座次安排

在中餐中,在按习惯,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宴会可用圆桌方桌或长桌,一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各个座位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团体宴请中,宴桌排列一般以最前面的或居中的桌子为主桌。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1)主人在主桌面对正门之位就坐。(2)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3)各桌位次的尊卑,以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4)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

在西餐中,席位排列有五个规则:(1)女士优先。(2)距离定位。(3)以右为尊。(4)面门为上。(5)交叉排列。一般,在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3](二)上菜顺序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

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三)餐具的摆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

在西餐中,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

(四)停菜方法

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席。

在西方餐桌上,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4]

总结:

所以,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得模糊。[5]中西方餐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使两者更趋于

完善、科学。在商务活动的宴会安排中,保持良好的商务餐桌礼仪能够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能促进协议的达成。因此,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了解在商务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5.从餐桌礼仪看的中西文化差异 篇五

摘 要

餐桌礼仪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西方都积淀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餐桌礼仪。无论是日常的民间交往还是较为正式的官方外交,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冲撞成为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公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此,通过梳理餐桌礼仪的差异,透视其背后隐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价值、思路与方法,并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从多个角度具体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并透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第三部分则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

Abstract Table mann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In the long history,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respective table manners.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people and civil servants must confro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in both daily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and formal official diplomacy.Based on thi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this paper analyses its hidden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ing this study’s background, value, idea and method, and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In the second part, I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 and find its hidden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The third part provides some revelations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 table manners;cultural difference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1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2 1.3 文献述评....................................................2 第二章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文化差异分析.............................4 2.1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就餐过程的差异.......................4 2.1.1就餐前的餐桌礼仪.......................................4 2.1.2就餐中的餐桌礼仪.......................................4 2.1.3就餐后的餐桌礼仪.......................................5 2.2 餐桌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5 2.2.1中国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5 2.2.2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6 第三章 餐桌礼仪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7 3.1借鉴西方餐桌礼仪的先进之处...................................7 3.2传承我国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7 参考文献............................................................8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

礼仪是特定情形中约定俗成的规则,包括对大众一言一行的规范,其约束力不及法律,但是却能为大众的交往提供重要的指导,遵守礼仪的人能够为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获得尊重和认可,违背礼仪的人则会引发对方的反感,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冲突。礼仪的内容包罗万象,而餐桌礼仪是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礼仪。简单地说,餐桌礼仪就是人们在就餐时需要遵守的规范,实际上,这一规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不同的餐桌礼仪。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然也形成了丰富的餐桌礼仪,这些礼仪既约束着国民的餐桌行为,也塑造着国民的良好形象,其背后折射的是雄厚的大国文化积淀。西方国家也十分注重餐桌礼仪,形成了一系列的就餐规则,这些规则与我国的不尽相同,这就为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不便,了解这些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推动中西方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成为睦邻友好的关键途径。

立足于餐桌文化这个小的视角,本文着重比较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目的在于系统地挖掘餐桌礼仪的差异,并进行归类,同时,深入剖析背后的文化差异因素,这对于增强人民对餐桌礼仪的重视,提高人们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认知,增强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理论层面上,通过本文的研究弥补现有餐桌礼仪分析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更加系统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剖析文化差异,为更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具体研究遵循的逻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现象是指餐桌礼仪的具体内容,而本质便是餐桌礼仪中隐含的文化差异。按照这一逻辑,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即首先梳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发掘其分析的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归类的方法展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挖掘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阐述这些差异带来的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本文的文献述评和文化差异分析的部分,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着重从理论层面加以探讨,在主体的餐桌礼仪差别分析中,主要采用归类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而清晰明了地展示餐桌礼仪的具体区别。定性分析的方法能够确保本文的研究合乎理论规范,保证本文分析的科学性,提高理论水平。归类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是研究餐桌礼仪差异非常便利的方法,既能保证具体形象,也能够实现与理论的良性结合,从而进一步保证本文结论的说服力。

1.3 文献述评

餐桌礼仪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王娟[2011]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变迁,理应不断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从而达

到增进中西方友谊的目的,她在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西方的餐桌礼仪,并将其与我国的餐桌礼仪进行了简单的比较[1]。但是将餐桌礼仪的差异直接等同于文化差异,并没有揭示出导致餐桌礼仪差异的原因。鄢赫,李晓云[2013]选取了法国的餐桌礼仪与我国进行对比,其对比围绕着进餐方式和气氛两个方面展开,着重介绍了中餐共食制与法国分餐制的区别,进而揭示了文化意义,整体体现出文化生态学的逻辑[2]。可以说这样的研究方法针对性很强,而且能够进行比较详细的对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也有学者借鉴该方法对比中美之间的餐桌礼仪差异,如王靖雯[2013],她从饮食的观点与态度差异出发,对比中美餐桌礼仪,可以说首先对差异的原因作出了诠释,然后再进行现象的对比[3]。这些研究纷纷将重心设为餐桌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对背后的文化差异,特别是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没有作出详细的阐释。

也有学者对餐桌礼仪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探究了餐桌礼仪对比的意义。赵彦[201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详细的对比,探究了背后的隐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认为了解差异的意义在于改善各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效果[4]。与餐桌礼仪最直接相关的文化是饮食文化,张亚红[2009]立足于文化内涵考察,提出西方人对营养的关注,对规范的注重,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导致其餐桌礼仪与我国存在诸多不同,这些餐桌礼仪既是其文化观念的体现,也是传承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对于存在的差别,她因为应该辩证地借鉴和学习[5]。邓晓娟[2012]同样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关注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她将餐桌礼仪与社交礼仪、婚俗礼仪结合起来进行对比,除了提取其中的不同点外,还探究了双方的契合点,她认为既要避免盲目西化,也要防止固步自封,应该按照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合中西方的礼仪文化[6]。

从现有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界对餐桌礼仪的对比尚不够系统,对文化差异的揭示也不够统一,有必要对餐桌礼仪的差别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同时深入 [1][2] 王娟.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73-174.鄢赫,李晓云.浅谈中法餐桌礼仪显性差异及其文化意义——以进餐方式和餐桌气氛两个方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5:141-142.[3] 王靖雯.浅谈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5-6.[4] 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13.[5] 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4:74-75.[6] 邓晓娟.中西礼仪文化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2.挖掘背后的文化差异。

第二章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文化差异分析

2.1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就餐过程的差异

2.1.1就餐前的餐桌礼仪

就餐前的餐桌礼仪主要是入座、餐具及菜品摆放等方面。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习惯是入座必须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客人的尊敬,优先请客人入座,而且是上座,这一点在中国最为传统的八仙桌上体现最为明显,现在即使是圆桌,也会划分出主宾、主陪等座次,以示尊卑秩序,一般情况下,女士不会得到特别的关照。餐桌也会按照距离主席台(婚礼中)或是门口的远近进行等级划分。在我国较为正规的上菜次序为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上主食和餐后甜点,热菜之中,首先上炒菜,再上烧制的菜品,一些主要的菜品如整鸡、整鱼,不能让它们的头尾对准客人和长辈,以示尊重。中餐餐具的摆放礼仪较少,如筷子要摆在碗碟的右侧,不能竖插在碗中等。

西方国家在就餐前要对女士表示尊重,如邀请女主人坐到主位上,对就餐人员的年龄和身份并没有过多的重视,但同样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并在安排座位时特意调配男女的位置,保证交叉。西方国家上菜时,先上开胃菜,再上汤品,然后是副菜,主要是鱼类,再上主菜,一般是肉类和禽类食品,再上蔬菜食品,最后以甜品、饮品结束。西方国家对餐具的摆放要求较多,特别是刀与叉的摆放,一般叉放在左边,刀放在右边,并保持刀口向内,其他餐具以此摆放,从外到内依次使用。此外,西方国家还特别注重餐巾的使用,将餐巾放在腿上表示开始用餐,放在桌面上,表示结束用餐。2.1.2就餐中的餐桌礼仪

我国的餐桌礼仪在就餐过程中讲究热闹。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诸如行酒令之类的餐桌文化,以活跃餐桌的气氛,同时,人们也认为餐桌也是拉近彼此关系,进行事务洽谈的重要场合,因而会在就餐过程中频繁敬酒,并讲究一定的尊 4

卑次序。主人也会承担起调解餐桌氛围的职责,并会主动劝客人品尝菜肴或是劝酒,让客人酒饱饭足以示尊重。

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讲究安静的氛围,并通过进餐时是否安静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因而他们不会在进餐时高谈阔论,不会频繁地劝客人吃菜、喝酒,即使要敬酒,也是点到为止,并不会强求,敬酒多为互相祝福。客人自主进餐,也会毫不客气地选取自己喜欢的菜品和酒类。进餐时,西方国家讲究把菜品吃完以示对主人的尊敬。2.1.3就餐后的餐桌礼仪

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如果将筷子横放在饭碟上,表示已经进餐完毕,之后,主人一般会继续陪客人喝茶闲聊。如果是在餐馆里,一般都是一个人买单,在有人请客的请客下,请客的人要主动买单,如果没有特定的请客人,而是多人聚餐,则经常出现就餐后纷纷抢着付款的情形。如果有剩菜剩饭,人们多会碍于情面,不会主动选择打包带走。

在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中,如果把刀叉摆做刀口向外,叉尖朝上的样子,或是将餐巾摆放到桌面上表示用餐完毕,主人看到客人示意用餐完毕,不会再劝客人继续进餐。如果是多人聚餐,西方国家讲究AA制,并且会在餐后支付给服务人员一些小费,对于剩菜剩饭也乐意打包带走。

2.2 餐桌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

2.2.1中国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

我国的餐桌礼仪体现出追求尊卑次序与整体和谐的文化。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很多餐桌礼仪都可以追溯到注重等级次序的古代时期,比如周朝的礼制中便有大量的餐桌礼制,约束臣民,保持对国君的尊重与忠诚,一旦做出不合礼制的行为,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而这些礼制也往往成为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到今天,虽然餐桌礼仪不同于早期的等级次序,但是其暗含的尊卑文化依然传承下来。在餐桌上的座次,菜品摆放的规矩,敬酒的复杂规矩都体现出这种尊卑文化。同时,谦让也是我国餐桌礼仪中隐含的重要文化,对长辈表示谦让,对客人 5

表示谦让,都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追求整体和谐的文化。通过餐桌来加深感情是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要理解,因而在餐桌上,中国人更喜欢通过热热闹闹的形式来塑造饮食气氛,特别是像年夜饭,则直接代表着团聚与家的文化,一个家族的餐桌则是一种族群与集体文化的维护与追求。因而,不难发现,中国人餐桌上的菜品都有着关于整体和谐文化的寓意,比如元宵、月饼象征着团圆。在这样注重尊卑与集体的文化中,能够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提升集体凝聚力,加深集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但是却往往容易忽视个人的诉求。2.2.2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

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体现出西方人崇尚以人为本与个体自由的文化。可以看出,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中的谦让文化与我国大有不同,不仅仅是对客人的客气,而是尊重客人的选择,对女性的谦让与我国的尊卑文化也大有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追求平等的价值观念。总体来说,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将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餐桌上,将客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一点也体现在西方人对菜品的设计上,他们更加注重菜品营养的均衡,把饮食作为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因而很难接受中国人享受式的饮食文化,也难以理解中餐的一些菜品如“臭豆腐”。

与中国人注重集体的餐桌文化不同,西方人崇尚个体自由。他们实行分餐制,自己取用喜欢吃的食物,不会为他人挑选食物,主人也不会勉强劝酒,这是一种对个性的尊重,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因而西方人率先推出了自助餐的形式。付款AA制则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文化理念,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相比于我国的餐桌礼仪,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体独立性,这种价值观有利于独立精神与品质的培养,特别是餐桌礼仪能够促成个体的风度,但是也存在忽略集体文化的弊端。因此,对待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

第三章 餐桌礼仪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3.1借鉴西方餐桌礼仪的先进之处

对于西方国家的礼仪文化要辩证地对待,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能盲目地学习,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选择其中更加合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成分加以吸收,对存在的糟粕之处进行摒弃。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越来越成为主流,首先必须尊重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及其代表的文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或是国内西式餐厅就餐时要主动学习其约定俗成的餐桌礼仪,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交流场合,更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既能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够推动双方的友好合作,避免误会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对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中较为先进的理念和规范,可以借鉴到我国的餐桌礼仪中,比如对女性的尊重,对菜品营养的追求,以客人为本的理念,平等意识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可以大胆地引入这些餐桌礼仪,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餐桌礼仪;最后,防止全盘西化的不良倾向,不得不承认,现在国际通行的餐桌礼仪由西方国家主导,在跨文化交流中,理应主动学习,但是对于其餐桌礼仪的糟粕之处,应坚决摒弃,保持对本国餐桌礼仪应有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3.2传承我国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

我国餐桌文化中的尊老爱幼、重视集体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如勉强劝酒、暴饮暴食、过度虚礼等现象是其中的糟粕,既要继承餐桌礼仪的优良传统,也要积极摒弃其糟粕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餐桌礼仪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体来说,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方面通过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餐桌礼仪改进我国餐桌礼仪的糟粕之处,比如增强对女性的尊重,注重饮食结构,尊重客人的实际需要,避免不太健康的饮食和过度享受式的饮食,在公共场所用餐时要尽量保持安静,推行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杜绝不良的饮酒文化,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着想,实际上从我国现在的文化宣传中可以发现,我国的餐桌文化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些不良的现象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我国餐桌礼仪中的

优良文化传统,比如像尊重年龄较大的国际友人,主动向他们阐释我国菜品的丰富寓意,注重通过餐桌增强友谊,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实现共赢。

总之,每个人每天都会体验餐桌礼仪,小到家庭的一餐饭,大到国家元首的宴席,无处不彰显着餐桌礼仪的魅力,只有在综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以人类文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餐桌礼仪,并加深对餐桌礼仪背后隐含文化的理解,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推动中西方的合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6.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篇六

摘要: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如今,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被重视。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首先要了解其表现,再者分析原因,思考影响。不过,总的来说,差异的存在是被肯定的,但在交流中去粗取精却是现在最重要的。

关键字:餐桌礼仪;饮食文化;差异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餐桌礼仪由多部分组成,其包括餐桌宴客形式、餐桌观念、餐桌坐次安排、餐桌规矩、餐桌气氛以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等。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从餐桌宴客形式上来看,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包括有席位的宴青,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会,鸡尾酒会,聚餐会,野餐,茶会。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从餐桌宴客的观念上来看,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从餐桌的坐次安排上来看,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从餐桌规矩上来看,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从餐桌气氛上来看,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从客观上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是追求适用和仁爱特征。追求适用表现在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仁爱是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表面出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而西方文化的发源地里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物质现象发展差异影响饮食差异。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

从主观上分析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强调“民以食为天”;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认为饮食只是一种手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民族性格也对餐桌礼仪的差异产生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并且中国是一个“礼”的国家,讲求的是长幼尊卑,而西方则更多的追求一种人性直接的平等交流。

7.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篇七

一、餐桌上的文化冲突

民以食为天。外国人, 尤其是西方人初到中国, 饮食本身以及餐具的不同姑且先不论, 最不习惯的通常正是用餐习惯的改变, 特别是用餐礼仪尤甚。正式餐会中, 西方人与中国一样, 会由主人先以祝酒开席, 在这一点上, 中西差别只在于类似祝酒词这样细微的方面。但宴席一开始, 差别立现, 冲突也由此而来。首当其冲的便是餐具使用上的不同。不管是何种菜系, 中国餐桌上的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的, 对于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的西方人来说是一种对饮食卫生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劝菜”,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这可以算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主人家或长辈通常会向客人或小辈碗中夹菜以示关怀、照顾之意, 在邻座和关系较亲的朋友之间也常常如此。这正是西方人最不能接受的一种“中式餐桌礼仪”, 最激烈的冲突也往往发生在此时——在中国人眼中, 无论被夹入碗中的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都要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 这是礼貌;而在西方人眼中, 这反而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既不卫生也不尊重本人的选择权, 双方想法的差异因而造成冲突, 甚至引发争执, 最后不欢而散。

与之类似的是中式宴席中的“劝酒”。在中国, 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逐渐形成了名闻遐迩的“酒文化”, 自古多有诗篇咏之。“酒桌文化”也随之而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酒的存在必不可少, 中国人推崇“酒品看人品”, 宴席之间的推杯换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甚至将男子酒量与胸怀联系在一起。从敬酒、倒酒、祝酒到饮酒, 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 敬酒是最重要也是最讲究的一环, 规则也最为复杂。举例来说, 根据双方的社会地位、职务、亲疏、年龄等的不同, 在碰杯时, 酒杯的相互位置须有所体现, 社会地位、职务较低的一方须将酒杯略微放低于另一方的酒杯以示尊重。通常, 中国人习惯于在宴席中以频繁敬酒表示热情、尊重等意, 于是“劝酒”便成为“酒桌文化”中极重要的一环, 而这也正是西方人最不能接受的“中式餐桌礼仪”之一。对西方人而言, 酒是饮食的陪衬, 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 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各人自己决定, 偶尔举杯示意也不过是致意, 没有“干杯”这样的说法。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 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可以说, “劝菜”和“劝酒”是跨文化交际中在餐桌上最易引起文化冲突的行为, 两者其实都源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二、餐桌之外——文化冲突的背后

传统的东亚文化强调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依存而非个体的独立选择, 在这种文化传统下孕育出的价值观更趋向集体主义, 无私为他人付出的行为受到高度推崇, 理想的道德秩序是带有乌托邦式理想主义色彩的“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但在推崇个人主义的西方人观念中, 这却是一种人我界限不分的表现, 出发点是所谓的“为你好”, 但其实是无视对方独立个人意志进行干涉的行为。反过来, 西方人格外分明的人际界限在东亚人尤其是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人眼中却显得冷漠, 缺乏亲切感。由此可以看出, 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依据。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是各类观念的总和, 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常引起文化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思维模式迥然不同,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与分析, 偏向理性, 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 更偏向感性。因此, 中国人特别重视直觉, 在人际交往中,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常常影响到判断。与西方人相比, 中国人这样的思维模式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长此以往, 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也就是跨文化交际中所谓的刻板印象。从本质而言, 这样的思维定式常常先入为主, 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 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的相关认知态度, 既带有感情色彩, 又常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思维定式或者说刻板印象中, 有些是错误的, 会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 造成交际失误。比如我们常常认为:法国人浪漫;英国人保守而绅士;德国人严谨到苛刻的地步;美国人讲求自由主义;日本人工作努力, 加班是常态等等。这些忽视了个体区别的想法正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走到极端便成了偏见, 严重影响到跨文化交际。

(二) 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价值取向大有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 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是文化中相对稳定的部分, 很少发生变动。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体系来帮助人们区分美丑善恶, 其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在某种文化看来理所当然的事, 在另一种文化的审视下可能是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正如“劝菜”“劝酒”这样的行为在分别受中西文化影响的人眼中, 其评价完全走向两极。中国文化推崇谦虚守礼, 追求随遇而安, “任他风雨变幻, 我自岿然不动”, 社会风气对过于突出的个人报持否定的态度, “枪打出头鸟”,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都是很形象的写照。此外, 集体主义取向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过于追求个性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 在传统价值观的衡量下被定义为自私自利, 会受到谴责。而与之相反, 西方文化则非常推崇个人英雄主义, 崇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取得个人利益, 安分从时被认为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 等同于懒惰、无能, 会被社会和个人看不起。20世纪80年代Hofstede研究分离出了四条衡量人类价值观的尺度, 分别是个人——集体主义, 对权力距离的态度, 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 男性——女性。但是在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之后, 心理学家Bood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文化圈提出了一条额外标准:儒家工作动力。否则, 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就很难解释东亚文化圈中迥然区别于西方的独特之处。

(三) 民族中心主义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常常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 由于各自出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大有不同, 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 往往会产生误解、不快、尴尬甚至怨恨。这种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的想法体现的就是民族中心主义。不管是中国人源于照顾体贴之意, 极力向西方朋友“劝菜”“劝酒”, 还是西方人坚持不肯“入乡随俗”, 直白拒绝对方好意的行为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了民族中心主义, 冲突也经常由此而生。再比如中国人习惯在敬酒时用酒杯位置表现双方地位、年龄等差异, 推崇平等自由主义的西方人自然而然地对此礼节表示排斥, 却会招致中国人认为其“不懂礼貌”。

三、文化冲突带来的思考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 必须认识到, 由于差异的存在, 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和谐是难以避免的, 文化冲突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文化交互活动不断地增多导致差异性文化越来越容易相遇, 冲突由此而生。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 文化的发展是既横向又是纵向的, 各个不同体系的文化是彼此隔绝的独立运动, 这种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使文化产生自己独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象征。也就是说, 不同体系的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 伴随着文化交互活动, 多元文化的存在必然引起文化间的冲突。冲突是融合的前提, 在文化多样化的道路中,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是实现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全球化时代, 文化冲突有加强的趋势, 为了我们人类和谐世界的建设, 就要减少和避免文化冲突, 加强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文化差异, 要坚持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尊重各自的文化, 用和谐文化来化解文化冲突, 实现文化认同。

时代的发展迅猛而影响深远, 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世界上各个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也使得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的冲突日益复杂化。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冲突并减少其发生, 是决定最终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

摘要:文化冲突源于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依据。本文将中西方围绕餐桌产生的文化冲突作为切入点, 浅析餐桌上文化冲突的背后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提出自己关于文化冲突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餐桌,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彭增安.跨文化冲突的成因及处理方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1) :262-263.

[2]许果, 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6) .

8.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篇八

在习总书记亲自号召下,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指引下,吃喝浪费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显而易见的浪费现象,已经引发全民反省。“文明餐桌行动”的发起,有利于形成新的文明餐桌文化,对于改掉吃喝浪费的老毛病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吃喝从单纯满足人类日常能量补给,到逐步形成一种餐桌文化,原本是一种文明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在吃喝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填饱肚子,更追求要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吃得有风度。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引爆了舌尖上的消费,也助推了餐桌文化的再次兴起。

餐桌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好餐桌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引导居民健康膳食,也是在传承一种文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鼓起了中国人的腰包,物质和金钱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在吃喝上下工夫。山珍海味不足惜,美味佳肴吃得起,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河流海里游的,中国人开始海吃起来,吃得没有一点畏惧感。

从什么都敢吃到相互攀比,在餐饮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背后一股扭曲的吃喝风也逐步兴起。中国的餐桌文化越发缺乏内涵和品味,满嘴流油的中国餐饮文化让外国人都诧异。与此同时,作为三公消费的重灾区,公款吃喝风的丑态,已经饱受公众诟病。从公款吃喝大手大脚,到社会宴请相互攀比,讲究排场,一股扭曲的奢侈吃喝风气盛行,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丑态,开始扼杀中国餐饮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吃喝风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很多人反而越吃越不健康,甚至还吃出了毛病,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的患病率节节攀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这原本是一种进步,可是中国人不再担心饿肚子了,反而被吃喝伤害了身体。中国人到底该如何膳食,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文明餐桌文化亟待形成,来矫正这股既铺张浪费,又对身体有百害无利的大吃大喝风。

吃喝风盛行,不仅助长了舌尖上的腐败,浪费了巨大的国家资源,也是对中国餐饮文化的扭曲毒害,在这种不健康夹杂着铺张浪费的奢侈餐饮文化助推下,吃喝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变成了沉重的生活负担。中国的餐饮文化独具魅力,中国的美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刚刚富裕起来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国人舌尖上的浪费,却让外国人瞠目结舌。

一顿饭动辄上万,这已经脱离了人类吃喝满足生理需要的属性,也脱离了中国餐饮文化膳食健康的淳朴。何况对于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的中国而言,每一粒粮食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吃喝浪费如不加遏制,于国于民害莫大焉。

9.中西餐桌礼仪 篇九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3、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你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4、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给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

10.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 篇十

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时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动碗筷。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尽可能主动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

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吐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11.中西体育文化差异探析 篇十一

摘 要 中西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体育文化,是人类互相交往的结果。但中西方体育由于文化基础不同,因而在表现形式、发展过程都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本文通过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比较,准确的把握两者的根本差异,从而找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关键词 中西体育 比较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独立发展或孤立存在。东西方的文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了无法阻挡的主流。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文化也是不例外的,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体育文化,是人类相互交往的结果,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作为东方体育代表的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有利于加强不同背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世界体育文化,达到文化的共同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并不停的向前发展,展示出自己的新东西,才不会跟在别人后面成为附庸[2]。对中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确定它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体育文化的定义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1]。它是人性和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依赖性、娱乐性等特征。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文化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体育文化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中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东西半球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产物,二者构成了世界体育中两支艳丽的奇葩。因此,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体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刻认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促进二者之间的交流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西体育文化差异比较

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异质性为世人所有目共睹。中国文化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对中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有相似的地方,通过对中西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可以证实:中西方的体育起源相似;对体育发展有密切联系的祭祀的信仰、仪式相近;运动项目近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一)中西体育文化产生和依存的社会环境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含蓄的、因循的体育思想,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这就使得这种体育文化追求所产生之日起就走上了反省内求的道路,人们对这种体育文化追求所产生的结果则是关于如何,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一系列养生思想及其在治国安邦等现实社会中物化而来的体育内容。

(二)中西文化特质的差异

西方体育文化核心特质是竞争,同时,体现出规则明确、竞争公平、尺度客观、评价准确,诱人勤奋进取的文化特征。它是以工业生产、市场竞争为基础的一种体育文化。一般意义上的东方文化则与西方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如重和谐轻竞争,重精神轻物质,重集体轻个人,重义轻利等。中国传统早在人类文明的“元典时代”就已构筑了一个以人为中心,融自然(道家)、人文(儒家)和科学(墨家)为一体的文化模式,而自然、人文和科学三重文化价值之间的异质互补和交融互动,不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中的三个要素、三块基石和三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奔腾向前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精神动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素是统一、中和、中庸,重在养身的内向性、兼容性和辩证性的特征。

(三)中西体育文化在对待追求目标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文化精神相适应,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运动目的上看,中国体育主要表现为运动主体的修身养性和内部完善,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身心的平和状态;西方体育则表现为运动的客体技术与技能的完善,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实现身心的超越;从运动根据上中国体育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重在健身、养生,是重在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而达到内在的精神修养,是内外俱练,形神兼顾;西方体育则表现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它更讲究天人相对、天人有别。

(四)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中医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西方哲学讲究天人相对、天人有别。在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温、良、恭、俭、让);西方人则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在认知形式上,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人重抽象思辩。西方文化的特殊贡献在于科学方法,而中国文明之特殊功绩在于合理的人生观。在生活观上,中国人知足常乐,守成务实;西方人冒险创新等。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追求静态美的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种动态的文化。这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形态和体育价值观的实质性差异。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相互交融及互补,也是全球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历史都是不断摆脱民族性、地区性而走向世界性、全球性的过程[11]。文化越来越多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呈现出世界性的色彩,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形式,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因此,中西方体育文化具有必然性的汇合与互补。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同样是优秀的,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两种体育文化自然可以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的高速发展。文化多样化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只有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多元化。

(一)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孕育演变的过程,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变异、冲突、交融、定型的过程。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存在,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势必会互相吸收融合其文化中的精粹部分,这就是文化的不自觉内在的统一。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融与整合是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用开放的眼光审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弱点,善用异种文化的特质弥补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异化现象,使得不同文化之间互补,才能为民族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中西方的体育文化交融及互补中找到出路,具体表现在:

1.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追求

在当今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必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追求。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

2.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

中国体育中的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秋千等项目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已深入我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

3.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

西方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如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等许多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的人类保健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正被中国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四、结束语

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孕育演变的过程,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变异、冲突、交融、定型的过程。不同类型和模式的体育文化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发生冲突。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就应在此入手。并根据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来选拣、吸纳西方体育文化;要将西方体育文化“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改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体育文化。如果我们不加考虑的把西方体育文化全部移植到民族体育文化当中,那么我们就失掉了民族体育文化的根本,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昭岗.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151.

[2] 江洪.从中西体育的比较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09(14).

[3] 郑国华,薄雪松,肖正,等.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4).

[4] 陈长礼,高鸿辉.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与学.2007(1).

[5] 郑雪荣.从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探究体育的差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6] 李可兴.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比较[J].体育学刊.2005.3.

[7] 张继顺,郝玉峰等.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歧与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

[8] 龚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7).

[9]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5(1).

[10] 韩坤.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8.15(5).

[11]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童话故事梗概范文下一篇:在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