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需求调研提纲(精选12篇)
1.培训需求调研提纲 篇一
石家庄学院关于国培项目培训调研提纲
姓名:窦莉静 所在学校:石家庄元氏槐阳实验学校 所教课程名称:初中政治
教师年龄:35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教授年级:八年级 个人有效电话:***
1、您希望哪方面的教师为您培训(可多选):
(√)师范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理论专家(√)中小学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研员
2、您喜欢通过哪些培训方式接受培训(请按喜欢程度从1开始排序):
(6)专家讲座(5)学员小组合作交流(1)现场教学示范(9)自主学习(8)任务驱动(3)案例研究(7)观摩考察(2)课堂教学现场研讨(4)师生互动交流
3、您希望接受哪方面的培训内容?(请按需要程度从1开始排序)
(11)教育原理(6)课程与教学理论(12)学科理论(4)教材教法(2)学生心理与管理(9)教育科研方法(7)教育技术(5)教育、教学研究(1)课堂教学设计与策略(8)教师专业发展(13)课程开发(3)校本教研(10)教师心理健康
4、福勒认为教师教学关注阶段分为(1)关注自身生存(2)、关注教学任务(3)关注教学情境(4)、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你目前关注阶段是(4)
5、您认为自己最急需提升个人哪些方面的能力?(1)教学内容处理(2)教学资源开发(3)教学设计(4)新的教学策略应用(5)教学反思(6)教学怎诊断与评估(7)教学研究(8)个人心理维护(4)、(6)
6、你对本次培训寄予的期望以及期待的收获是什么?(包括各方面)
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的处理及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7、其他建议?
8、我们本次培训设班长,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组长。班长要求热爱班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宣传委员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及时收集报道班级学习生活情况,参予编写学习简报;生活委员要求热爱班集体,愿为大家做
好生活服务工作。有愿意任职的请选:()班长()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组长
2.培训需求调研提纲 篇二
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探索出了“四步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模式, 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四步法”培训需求调研就是:第一步培训项目立项时, 分析培训需求, 遴选培训主题、制定培训目标;第二步培训实施前, 调研掌握培训需求, 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优化培训方案;第三步培训实施中, 评估检验培训需求, 修正培训方案,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第四步培训实施后, 跟踪反馈培训需求, 开展培训后服务、延伸扩大培训功效。“四步法”培训需求调研实施, 保证了培训各个组织环节都以需求为导向来开展, 保证了培训效果, 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学员的肯定。
一、分析培训需求, 遴选培训主题、制定培训目标
对培训需求的准确分析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培训需求包括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组织需求是指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所对干部的要求, 岗位需求是指任职的工作岗位或任务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干部自身现实之间的差距, 个人的培训需求是指干部个人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的差距和个人期望实现个人设置的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组织需求是前提、岗位需求是核心、个人需求是基础。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 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 判断培训是否必要及培训内容的活动过程。我们在培训组织管理过程中狠抓培训需求分析, 把三种培训需求有效结合, 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都建立在可靠的培训需求基础之上。
(一)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局工作、中心工作需要, 遴选培训主题
根据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局工作、中心工作需要, 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 几年来我们论证、申办了市 (厅) 级、县 (处) 级、乡镇长 (党委书记)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主要有市 (厅) 级领导干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市 (厅) 级领导干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研讨班, 县 (处) 级领导干部农业产业化与国际化专题研究班、县处级领导干部新农村规划建设及建筑节能专题研究班、县处级领导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专题研究班、县处级农业领导干部发展“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题研究班, 乡镇长 (党委书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
(二) 根据岗位要求, 制定培训目标
干部教育培训目的是坚定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等方面, 具体包括政策法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但是不同层次干部培训需求又有差异性, 我们通过差距及其原因分析确认真实的培训需求;对确认的培训需求根据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内容排序, 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对市、县级干部侧重于理论提高, 对乡镇领导干部侧重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 对村干部侧重于业务知识以及技能培训。
(三) 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特点, 选择培训类型
干部学习有以下的特点:是一种问题性学习, 注重某一问题的解决, 其学习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上;是一种自我反思性学习;是自我导向的学习, 其自主性与其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是一种保守性学习。干部培训应该充分认识成人及干部的学习特点, 以学员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倡导合作学习以实现经验的共享;注重学习的价值以促进能力的发展;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以促进学员畅所欲言;尊重学员的独立人格和个性需求, 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 让他们自我诊断学习的需求、自主控制学习的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的效果。不同层次干部知识结构、思考问题的角度、工作方式不相同, 学习特点、培训需求也不相同, 必须区别对待, 我们对市 (厅) 级干部举办研讨班、侧重讨论, 目的在于提高决策能力;对县 (处) 级领导干部举办研究班, 侧重研究认识, 目的在于提高执政能力;对乡镇长 (党委书记)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举办培训班, 侧重补充知识和技能, 目的在于提高执行和操作能力。
二、调研掌握培训需求, 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优化培训方案
(一) 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 掌握培训需求
我们把调研掌握培训需求作为培训组织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为了保证调研效果, 在调研时组建包括培训工作人员, 资深教授、著名学者和培训研究专家等三结合的调研队伍。调研对象包括培训者、培训者上级主管领导、培训者服务对象等三个层次。调研采取了个别访谈、座谈讨论、非典型问卷调查三结合的方式。2008年2月, 我们进行了陕西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轮训需求调研, 历时40天, 行程五千多千米, 先后对全省11个市 (区) 的22个县 (区) , 256个乡 (镇) 进行了调研。调研中与6名市 (厅) 级领导干部、44名县 (处) 级领导干部深度访谈;召集256名乡 (镇) 党委书记、乡 (镇) 长, 150名村干部, 召开座谈会32场。向乡镇党政一把手发放问卷242份, 回收240份, 有效问卷238份, 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99.2%;向服务对象 (村干部) 发放问卷90份, 回收80份, 有效问卷76份, 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分别为88.9%和95%。调研结束后利用一个多月组织调研团队对相关资料作了认真分析总结, 基本掌握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向陕西省委组织部递交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我们提出的培训建议, 得到陕西省委、省干教委的肯定并采纳, 从2008年9月起启动实施“陕西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轮训工程”, 计划用两年半左右在我校把陕西全省1 500多个乡镇、3 000余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轮训一遍。2006年6月, 我们开展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需求调研。组织30多名教师、专家教授和培训管理人员先后赴陕北、关中、陕南14个县 (区) 、60多个村, 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走访了210多个农户, 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 掌握了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村官的需求, 向陕西省委递交了《关于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的报告》, 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2006月开始承办陕西省新农村建设村官培训班, 截至目前共培训3 000余名村官, 在全国引起反响。
(二) 采取专家教授与地方领导干部相结合的办法编写教材, 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培训需要
为了保证培训内容实际、实用、实效符合培训需求, 培训的主要内容均组织自编教材, 教材编写以专家学者与地方领导干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每个专题确定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地方领导干部共同负责。教材大纲由专家学者与领导干部共同审定, 内容在社会调研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 专家学者把握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 地方领导干部把握教材的实践性、针对性。达到用专题研究支撑培训教学, 用专题研究成果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 进行试讲, 确保培训教学形式符合培训需要
内容新颖, 方式适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学习兴趣和潜能, 提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探索出了“五元一体”的培训模式即:“2+1”互动式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学员论坛、导师一对一指导。同时, 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 在培训中广泛应用了案例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新的培训方式。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在培训前, 我们组织培训授课教师试讲, 邀请学员代表、培训专家、相关领导担任评委, 逐专题就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一一检查、探讨。同时, 实施培训名师战略, 每年遴选相关专家教授, 进行重点包装打造, 推出培训名师, 以提高培训水平和影响力。
三、评估检验培训需求, 修正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一) 建立自查自检工作机制, 检验培训需求
我们设计了一套培训质量自查自检工作体系, 包括教学质量随班问卷调查, 管理人员听课, 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 培训班前安排、阶段小结、整体总结等。从理论教学与实际联系的紧密性, 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授课语言条理性、通俗性, 理论观点、方法与信息新颖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总体印象等八个方面全面定性、定量的做出评价。通过自查自检工作, 充分总结培训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也检验培训需求。
(二) 成立培训教育督导组, 对培训全程进行监控, 及时反馈对培训需求掌握不足
我们成立培训教育督导组, 深入培训全过程, 对培训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分析、评价。督导主要从培训组织与效果、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训组织与效果包括:培训计划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训安排周密性、教材准备与选用的适用性、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现场教学选点与培训主题的关联性、培训对今后实际工作的帮助程度、培训收获大小等八个方面;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教学管理水平的科学性、教学服务人员态度等三个方面;后勤服务包括:交通服务安全准时、培训设施、食宿安排等三个方面。通过督导, 及时了解有关情况, 反馈对培训需求掌握不足, 修正培训方案。
四、跟踪反馈培训需求, 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和培训后服务、延伸扩大培训功效
(一) 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反馈培训需求
培训要善始善终, 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培训的效果究竟如何, 也能反映出对培训需求的掌握差距, 以利于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有所改进。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从四个层而来分析:一是反应层面, 主要是了解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主观感受;二是学习层面, 主要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三是行为层面, 主要考察学员的思想、态度、行为方式的改变, 也就是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 这一层面可自接反映培训效果和学员的自我修养能力;四是结果层面, 主要是用已有量度指标与此次结果进行对比, 来考评诸如质量、数量、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变化。评价结果也就是培训需求掌握情况, 作为对本次培训效果的总结, 同时反馈至下一期培训活动中, 从而有利于改进以后的工作。
(二) 开展培训后服务, 延伸扩大培训功效、发现新的培训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全面转折时期, 面临的情况、问题千差万别, 通过一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学员需要, 为此, 我们探索开展了培训后服务, 特别是针对村干部和乡镇干部。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训后服务体系:首先, 成立了训后服务办公室, 对每期学员培训开展调查摸底, 把所有学员的基本情况、所在单位的情况、服务需求信息等汇编成学员信息库, 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其次, 开通了训后跟踪服务热线电话, 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学员;第三, 建立了专家库, 在专家教授和学员之间搭起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对学员生产、管理方面的咨询都提供了技术服务;第四, 组织各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者和专家教授进行训后回访;第五, 深入学员中开展服务。通过开展培训后服务, 延伸扩大培训功效、发现新的培训需求, 为下次培训提供了依据。
通过“四步法”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模式推行, 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开创了培训工作新局面。我校的培训工作得到了政府肯定、社会公认、学员满意。最近3年来, 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00多期5 600多人, 其中, 县处级以上干部500多、科级干部2 000余名、村干部3 000余名。受训学员普遍认为, 培训教学计划选题准确, 内容实在, “学有学头、看有看头、尝到甜头”。2005年陕西省委组织部在我校召开了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经验交流会议, 2008年陕西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校召开全省村官培训工作座谈交流会议。我校曾多次在中央农业干部培训教育系统和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交流经验。我校的培训工作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陕西省委政研室《调查参阅》中刊登, 得到了中央及陕西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培训效果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 《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参考文献
[1]陈丽芬.论组织培训需求评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76-79.
[2]李爱国.怎样做好培训需求分析[J].湘电培训与教学, 2006, (3) 3-6.
[3]王和平等.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J].新东方, 2008, (6) 37-42.
[4]叶绪江.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J].中国培训, 2004, (9) 28-29.
3.培训需求调研提纲 篇三
【摘 要】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收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相关信息,找出现有的绩效水平和理想的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发掘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差距,最终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需求调研;培训方案
一、研究背景
培训需求分析是一种研究培训意图、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收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相关信息,找出现有的绩效水平和理想的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发掘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差距,最终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首先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确保用于培训的资源被保存下来并真正用于培训;其次从不同角度了解组织及其成员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对于提升培训的合理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再次可以建立信息资料库,为培训后评估做准备。
本次需求调研以公司总部部门副主任及以上领导干部、公司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大型重点供电企业领导班子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使用人类学研究的问卷调查、开小型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小型调查会的形式了解面上的问题;通过个别访谈的个案调查,了解特殊问题,以弥补问卷的不足,做到点面结合。
根据研究目的编制《公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采用分类数据样本随机抽样,将抽样误差控制在5%之内,确保p=0.5,t=1.96共发放问卷280分,回收有效问卷267份,回收率95.4%。领导干部在完全自愿的条件下填写不记名问卷,以确保被调查者尽可能真实自然的完成调查表各项内容,确保所填内容尽量接近客观真实。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
为深入挖掘领导干部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要,结合培训的关键领域,问卷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培训时间
37%的领导干部希望培训的时间仍然维持在10天就好;31%的领导干部希望培训时间控制在一周内;31%的领导干部希望的培训时间为15天左右。
(二)培训内容
1.希望的课程设置。
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公司领导干部对“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这一专题需求最大,其次为“能源发展趋势解读”,再次为“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位列第四的专题是“健康与养生”,第五是“文史哲理论学习”,第六是“领导力提升”,第七是“艺术鉴赏”,第八的是“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第九的是“标杆单位案例分析与研讨”,位列倒数第二的专题为“企业文化宣贯于传播”,最后一位的专题式“党校基本理论学习”。选择“其他”的涉及“国际形势”“法制”“新科技新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等专题。
2.课程重要性排序。
从专题重要性排序看,有173位领导干部(约占有效数据的73%)把“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这一专题放在第一位,有125位领导干部(55%)把“能源发展趋势解读”放在第二位,有53位领导干部(25%)把“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解读”放在第三位,有34位领导干部(18%)把“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放在第四位,有32位领导干部(21%)把“文史哲等理论学习”放在第五位。
(三)培训方式
1.教学方式。
通过频次统计显示,位列前三的教学方式分别为“课堂讲授”(215次)“案例分析与研讨”(166次),“学员论坛与专题交流”(67次)。位列后三的教学方式依次为“在线网络学习”(17次),“小组讨论”(38次)“行动学习”(56次)。值得关注的是领导干部轮训传统的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并非他们希望的教学方式。
2.分组研讨。
分组研讨是领导干部轮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认为最为有效的分组交流一次即可,且研讨题目由各小组自拟。
3.课程结构。
课堂讲授是领导干部最希望的教学方式,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认为每个老师4学时课程(半天)已经能够满足某一专题的学习需求,在培训过程中应尽量多安排不同专题的老师授课。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信息传递最大化为目的,不需要和学员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培训师资
1.外内部师资比例。
66%的领导干部认为培训课程外部与内部师资的合理比例为8:2,33%的局级领导干部认为合理的比例为7:3,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轮训的师资应以外部为主。
2.外部师资来源。
师资是培训的核心要素,外部师资是领导干部轮训的重中之重。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需求位列前三的外部师资来源分别为:某研究机构专家(171次)、中央党校教授(169次),国家部委领导(147次),接下来为大学教授(119次)、大型企业高管(111次),最不受欢迎的外部师资为个体职业培训师,咨询顾问。
3.内部师资来源。
内部师资是领导干部轮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需求位列前三的内部师资来源分别为:系统某一领域专家(182次),公司高层领导(98次),总部部门领导(68次)。
(五)教学支持与管理
1.培训介绍说明。
73%的领导干部希望在培训之前有具体详细的培训说明与介绍,16%的领导干部则不需要有,另有10%的领导干部则认为详细的培训说明与介绍无所谓,可有可无。
2.课余时间安排。
通过频次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局级领导干部希望自己安排课余生活(159次),其次为举办体育比赛(75次),最后为举办讲座或沙龙(65次)。
三、对培训方案的思考
如何针对领导干部这一特定人群、特有意识,在培训需求、内容方式等方面着力创新,打消领导干部的思想桎梏,激活学习动力,提高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一)做深教学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培训目标
1.积极主动,引领需求。
首先,宏观层面上引领。在深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和党组要求,积极主动引领培训需求,为公司人董、人资下一年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建议。其次,微观层面的引领。“按需培训”已成业界共识,对需求的了解与把握是培训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创新方法论,采取观察、分析等方法,或借助测量工具,探明其深层次需求,亦即“需求什么,我们引领”。
2.把组织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
领导干部培训属于组织行为,而非个体学习。因此,我们的培训首先要有组织属性,满足组织需求。“按需培训”这个“需”应该定位于组织需求,而非个人需求,支撑组织,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才是立足点和最终归宿。领导干部轮训的培训需求首先应从公司发展需要,或是围绕公司党组对高层领导干部的要求来实施,其次要深入分析,个人需求是否真正符合组织需求,引导个人需求服务于组织需要。
3.将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统一起来。
培训需求分为三个层面: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满足组织需求,并非完全忽视领导干部的个体需求。人性化的把握学员个体需求,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项目质量的现实要求与前提条件。如何将学员需求创造性的融入到培训内容中,从而服务于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并处理好组织需求与个人要求的关系,做到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并举,使轮训目标更加符合学员实际,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员需求,教学安排更加适应学员特点是培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二)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1.丰富培训内容,满足领导干部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基于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问卷调查,通过统计数据并结合访谈,启发我们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以满足领导干部多层次的多样性需求。更应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首先,课程设置重点需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相关专题,二是“能源发展趋势解读”相关专题,三是“企业管理先进理念介绍”相关专题,四是“健康与养生”相关专题,五是“文史哲理论学习”相关专题。其次,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时间允许,“领导力提升”“艺术鉴赏”“公司战略与会议精神”等相关专题也可适当涉及。第三,领导干部对于“党校基本理论学习”并不热衷,但是党校姓“党”,培训内容必须涵盖、并突出“党”字。
2.培训体系要“转型”,培训内容需“先行”。
目前我们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党性修养、开拓视野的前沿知识、贯彻公司战略与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提高领导力的专题。“党性修养”和“开拓视野的前沿知识”是我们的长处,已成为“精品课程”,形成品牌,但“贯彻公司战略与解决实际问题”和“针对性提高领导力的专题”则是我们的弱项。因此要适当调整原有培训体系中四方面专题的相关内容,增加前两者的权重,减少后两者的权重。权重究竟是多少?需要深入研究,合理把控。培训体系要转型,培训内容先“转型”。
3.培训内容以目标定位为前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
首先,补充前沿知识拓展干部视野,将补充前沿知识形成常态机制。其次,提升党性修养与价值观教育。企业党校作为党校的一个分支,其本质属性仍然姓党,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校和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再次,贯彻公司战略意图解决实际问题。按照班子分工,划分归口,理出需要哪些专题,并分几年编制专题目录循环,依托先进测量工具和手段,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研究。最后,提升干部素质和专项领导能力。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结合公司特点,对每个业务板块、正副职区分、按线条列出需要提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在此框架下精选测量工具,结合干部考察相关材料,锁定领导干部每项能力的提升需求,将培训定位在“一人一方案”的思路上。
(三)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效果
1.改进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增设互动环节,加强交流。
传统的课堂讲授,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形成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仍是当前培训方式的主体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最希望的教学方式”中,“课堂讲授”以215频次的绝对优势位列第一位。课堂讲授一般较适合于专题理论的学习及方针政策的宣传,是目前培训中运用的最普遍形式,但从访谈、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即使是理论性强的课程,缺乏互动的单向传授已经受到质疑。增设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突出互动解惑是课堂式讲授未来创新的方向。以问题为中心,在课程设计上邀请学员参与,充分了解其需求,将大大提高课堂授课的针对性和需求导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讲授、师生研讨结合起来,把知识获取和能力转化结合起来,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组合设计,混合实施,进行混合式教学培训。
网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和教学管理手段,是现代培训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将网络化培训与传统面授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培训体系。混合式培训是教育培训信息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员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网络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从表面上看是在回归,而实际上是按螺旋方式上升的一种体现。
3.充分利用北京的优势资源,增加现场教学,填补空白。
4.调研参考提纲 篇四
1.如何深挖我区旅游资源潜力、培养旅游市场、推介旅游产品、叫响旅游品牌?
2.如何提高山海关旅游产品品质、提升旅游景区品味、彰显关城旅游品格?
3.如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4.如何进行旅游队伍结构优化,适应新形势下旅游战略发展的需要?
5.景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破解?
6.针对当前困扰我区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确切的方法和建议。
7.结合我区旅游特点及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一是形成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改善的工作手段。
示范、评定、检查等工作,是过去旅游部门引导和管理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在发展初期,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大或突出的问题,使旅游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旅游市场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对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此种方式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动态性不强,即不能长久地对旅游供给方形成评价、监督机制。在目前旅游行政部门人手少、管理范围广、推进发展任务重的困境下,需要转换工作思路,调动各方面力量来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要把对旅游服务质量感受最深的游客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评价和监督旅游服务质量的主体,而政府部门的职能是让游客的这种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优秀旅游城市是旅游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阵地,但是如何引导其转型升级,是困扰旅游行政部门的一大难题。可以借鉴电视频道收视率调查等方式,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306个优秀旅游城市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按月或按季度发布调查结果,以此来引导优秀旅游城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理想的目标是能形成类似环保部门通过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促使城市加强环境建设的倒逼机制。推动一些旅游发达城市将游客满意调查指标作为考核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在目前全国推广有难度的情况下,有条件的省区可以考虑先行尝试。
旅游市场监管是旅游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虽然旅游市场治理整顿进行多年,但是旅行社、导游欺客宰客行为仍然时有发生,这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一大顽症。从力量对比看,如果没有新的工作手段,全国几千人的执法队伍,要想卓有成效地对两万旅行社、40万名导游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值得研究的工作办法是让游客来监督旅行社和导游。首先,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游客,让其理性消费,同时知道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当前新《旅行社条例》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以此为内容培训旅行社和导游外,同样需要将其中涉及游客的内容向游客进行深入宣传,可以考虑在旅游住宿设施免费发放指导游客在参团过程中理性消费和正当维权的小册子,可以借助媒体,特别是网络和电视媒体进行以指导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讲座。其次,是要形成游客对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进行直接评价的机制。可以参考的例子是,银行柜台前一个小小的评价仪器对银行服务的改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建立让游客直接评价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的机制,从而对其不合理的服务行为形成制约。最后,是要形成服务质量的筛选和惩戒机制。依托游客的直接评价形成的数据库,旅游行政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同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定期发布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报告(类似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公布服务质量优质的旅行社名单和欺客宰客旅行社名
单,对其进行舆论监督。
二是搭建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平台。
过去旅游部门通过标准化和旅游定点管理方式,基本实现了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监管的全覆盖。但是新时期随着旅游供给单位的日益增加和定点管理方式的取消,旅游部门监督和管理旅游供给方面的力量大大削弱。在这种背景下,搭建一个新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显得非常迫切。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借助信息化,通过旅游和金融结合,发行公民旅游卡的方式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目前山东、河南、四川等地都在发行旅游一卡通,广东省发行了国民旅游休闲卡。这些卡的功能基本局限在为游客提供打折服务和部分金融服务方面,旅游行政部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可以此为基础,通过扩大旅游卡的覆盖范围将其构造成为旅游行政部门的信息卡、管理服务卡、宣传促销卡。其一可以通过卡片消费信息,为旅游行政部门提供及时、一手的旅游消费结构数据,以补充现有旅游统计时效性不强的问题,进而为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其二,可以此为平台,加强旅游投诉处理,通过把欺客宰客商户剔除出去,并在配套的旅游网站上发布信息的惩戒方式,促使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其三,还可以通过卡片,为旅游宣传促销带来便利。比如某个地区可以根据客源市场发展需要,对想重点发展的市场持卡人进行折扣促销和消费券发放,通过与手机捆绑或网站互动等方式,开展更为精准的旅游营销活动。
三是强化引导旅游发展的工作基础。
旅游标准化工作是过去20年政府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最为成功的抓手,也是引导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这一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但是需要考虑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完善和优化旅游标准化工作。一是需要突出重点,在继续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要争取每隔一两年能推出一个类似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标准这样的工作成果,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个不能实施或者是社会不知晓、不接受的标准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因此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重点标准的宣贯推广上来。二是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要鼓励地方和企业的标准化行为,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是最近深圳盐田因为旅游企业累计采用、制定修订标准总数达2000余项,被评为全国首个“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要把地方比较成熟的旅游标准尽快上升为国家标准,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要在工作分工上,发挥行政部门和旅游协会的两方面的力量。可以考虑行政部门主要指导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旅游标准执行的验收进行抽查;如有必要,针对一些分等级的标准,行政部门可参与最高等级的评定。而协会
5.快递行业调研提纲 篇五
一、调研目的此次调研以武汉市汽车生产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它们的实地考察和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企业目前物流发展现状,了解这些汽车生产企业在其物流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从而总结目前湖北省武汉市汽车行业物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武汉市中长期物流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依据。
二、调研对象
武汉市汽车生产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比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4个整车生产企业所形成的全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作为我们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
主要对调研企业的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以及财务部进行重点调研,以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
三、调研时间
12月4日至12月10日
四、调研内容
通过对武汉市汽车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与访谈,我们主要想了解一下内容:
1.企业自身背景。企业名称,性质(国有、民营、外资、其他),企业员工总数,注册资本,拥有网点数,年完成货运量等。
2.企业物流模式。弄清被到调研企业物流的模式,是自营式物流还是外包式物流,或者是部分外包的模式。
如果是自营式物流,需要了解企业自营式物流的投入与产出情况,明确企业自身物流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出企业自营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影响企业物流发展的一些瓶颈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目前能够完成物流活动中那些环节:仓储、配送、运输、总体供应链解决方案、保险、保管、存货管理、流通加工与包装、其他业务等。
(2)目前企业物流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因素有哪些,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信息系统建设跟不上、公共技术标准不配套、政策性障碍问题严重、其他
等,以及各因素所占的权重情况。并对各方面因素展开详细调研,例如在调研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时候,应调研到企业仓房数量,规模,仓库的装卸、搬运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仓库的规划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托盘、货架、集装箱等工具的标准化程度等。在调研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方面要考察是否具有先进的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货物跟踪查询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ERP、DSS、EDI以及企业内部局域网和企业网站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效率等情况。
(3)企业是否有入驻公共物流园区,如果没有入驻,要考察清楚没有入驻的原因,比如本企业发展不具规模、地理位置不符合企业要求、交通运输衔接不便、场地租金太贵、配套设施太差、迁入费用昂贵、服务功能不全、增值服务不足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
如果企业采用的全部外包的物流模式,除了要了解其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上述情况以外,还需要对其物流合作伙伴进行进一步的调研,需要对企业与其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考察,需要研究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服务成本等效益指标。
3.以调研企业作为核心企业,考察以其为核心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情况。比如考察是否实现了JIT供应、JIT生产/精益生产,是否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是否实现了在满足顾客服务需求,保证服务质量与企业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之间的有效平衡,是否实现了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目标。
4.企业对政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有哪些,比如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查询、市场运行(运价等)信息的发布、运输(货源、运力)信息发布、在线交易功能、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通用软件下载、物流运输企业信用认证查询、与海关、工商等政府联网的物流服务平台、金融、保险、货物跟踪等增值服务、企业宣传功能以及其他需求等,并对上述需求的程度大小进行排序。
5.目前企业最需要政府加以统一的相关标准,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比如:多式联运衔接标准、运单标准、车辆标准(牵引车挂车标准)、信息标准等其他标准。
6.企业迫切需要政府消除的政策障碍,比如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异地设点歧视)、打破企业歧视(国有、民营、内资、外资)、税收政策调整、物流用地调
6.企业调研提纲 篇六
一、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司的经营处于冬季,可以说是艰难运营。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增资扩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但是由于目前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不得以放慢脚步,处于观望状态。
二、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上涨、利率上调、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司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05年公司成立外贸部,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凭借公司的综合实力,外贸业务量直线上升,06年已占公司总销售业绩的20%,计划08年发展到50%的份额。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07年升10%,08年升8%)、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20-30%)、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公司的出口业务遭到重创,完全处于亏本运营,由于我们的订单都是月结60—90天,因此接单越多亏损越大,现在只能维持现有出口小份额以维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对于亏损严重的订单只能停止供货。
2、用数据说明具体表现为: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我司汇兑损失,07年同期比上升5.7%,08年上升7.87%;生产要素上涨使我司材料成本上涨18%;利率上调导致银行贷款等利息上涨20%,例如原2000万元贷款的年利息为160万,现在需要200多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我司彩盒类产品退税率下调8%,增加了0.8%的增值税,造成销售亏损约10-20%。
三、“两税合并”就目前而言对我司基本上没有大的影响;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具体表现为:
1、工资、加班费同期比上升22%。
2、员工社保费上升106%。原来有些不愿意长久定居在这里的外地员工,认为在这里购买社保没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且退保手续又比较麻烦,因此不愿意购买社保,所以就员工购买社保的问题,公司一直采用自愿的原则。但自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所有员工必须强制购买,导致员工和企业双亏局面。
3、有些员工专门借新劳动合同法关于辞工的规定来钻空子,故意让公司辞退以拿到公司给予的经济赔偿。
4、中国的制造业本来就是靠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以满足客户的生产需要,但是现在有些员工利用新劳动法的规定,经常就加班问题向劳动部门投诉公司,造成企业对内对外的双层压力。
5、现在社会上一些服务机构打着为员工争取利益的旗号,和员工串通故意损害公司利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执行,但是压力要企业全部承担,所以我们只有改变人力资源现有管理模式、改变用工模式,尽量投资购买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机代人等降低内部成本的方式应对,同时处理好相关的劳动管理事务和劳动争议事宜。
四、关于使用土地的问题:
1、开征土地使用税后,土地使用税每年4元/㎡,又增加了企业的额外经营成本。
2、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追求的是机会和速度,土地招牌挂制度的实施,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时机和速度,可能会导致企业放弃土地的购买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另谋出路。
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始终倡导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
1、产品上,我们进行工艺改造,升级,由最初的单黑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四色、五色产品,并且增加了许多表面处理工艺,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思想上,打破印刷业传统的粗犷型管理模式,导入ERP的信息化运作模式,积极向电子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靠拢;
3、制度上,大胆引进规范化绩效考核制度,同时结合中小企业灵活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我司自有的一整套流程制度;
4、人力资源上,大胆聘用社会人才,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六、目前制约我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普通员工的不稳定性及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
2、高级人才的缺乏,主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国际营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3、公司经营空间有限,现有空间的使用已完全饱和,企业面临想持续发展无用地的问题,新增业务困难,只有以新业务取代旧有业务。
七、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出台对我司暂时没有影响,反而更规范企业的运作,促使企业不断升级。
八、作为企业经营者,希望高新区能为员工提供娱乐休闲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例如小型公园,娱乐、运动设施和场所,这为高新区企业留住人才,降低员工流动率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就国鹏而言,希望高新区能协助尽快解决高新区34号小区马过渡水渠的修复工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惠州市国鹏彩印有限公司
7.高职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现状调研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创业教育,需求,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以创新作为首要推动力的新阶段, 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下, 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 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十几年来, 效果并不明显。本课题将通过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 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调研情况概述
(一) 调研的对象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 课题组对淮安市几所高职院校在读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被调查对象涉及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类、食品类、艺术设计类、药品类、机械制造类、管理类、粮食工程类、法律类等31个专业, 发放调查问卷226份, 访谈187人, 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淮安市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
(二) 调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状况,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以学校和专业为双重划分标准, 分别从三所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职学生对创业与创业教育的认知, 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课程性质、途径及内容的需求等方面。
(三) 调研结果与分析
1. 高职学生对创业与创业教育的认识———创业意愿高, 对创业教育认同度较高
表1数据表明, 有72%的学生认为可以考虑创业, 愿意接受创业教育。另外, 有15%的学生没有考虑过是否要创业, 无所谓学校有没有创业教育课程, 将创业教育课程视作不得不完成的学习任务。仅有13%的学生不打算创业, 不期望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在之后的访谈中, 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到, 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梦想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或朋友的影响,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受媒体宣传的影响, 仅有一小部分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见, 创业还未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当被问及“你对贵校当前的创业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时,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基本以选修课为主, 大多数的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只是针对小部分学业成绩优秀且社会实践能力强的精英学生开展的活动, 感觉自己作为学校一名普通的学生是难以涉足的, 期待自己今后能够真正成为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2. 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性质的需求———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融合, 分阶段、递进式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表2统计数据表明, 有53%的学生期望学校在设置创业教育必修课的同时, 也应分阶段设置创业教育选修课, 满足不同创业目标的学生需求;有22%的学生期望创业教育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 有20%的学生期望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加以选择就可以了, 只有5%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形式不关心。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学校能在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 普及创业知识的同时, 针对不同创业起点与不同创业目标的学生分阶段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
课题组在之后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针对临近毕业的三年级学生开设的普及型教育, 且大多数是以有限的必修课形式或讲座与报告形式开展的, 涉及的内容多为与创业相关的基础性知识, 内容浅显, 实际效果不大。
当被问及“你为何选择接受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指导形式”时, 学生的回答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接受更为全面系统、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如果仅仅是接受一些零星的课程学习、讲座, 对自己的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根本起不到任何指导作用。如果仅仅是针对少数人的竞赛, 对自己的今后创业根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学生期望在必修课基础上, 学校能够面向一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 创业起点更高的学生分阶段、递进式地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 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创业能力。
3. 对创业教育实施途径的需求———期望创业教育“实践化”
调查发现, 有89%的学生选择了“创业模拟活动”或“创业实践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纯理论教育已不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希望与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或企业家“零距离”接触, 感受创业流程, 更希望通过创业模拟活动或创业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创业实战经验。
课题组在之后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实际上, 大部分学校是通过课堂讲授形式实施创业教育的, 有过创业模拟活动或创业实践活动经历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反映, 尽管学校也给他们配备了一些创业相关的教材, 但其内容只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即使学校也请过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来讲座, 但由于讲座只是零星地安排在课余时间, 缺乏完整性与实效性, 对自己创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很难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当被问及“你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形式是什么”时, 学生普遍的答案是希望学校能够多为自己提供创业模拟训练与创业实践机会。
4. 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期望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业知识 (见表4)
调查表明, “创业环境与风险知识”“政策、税收与法规知识”与“创业实务”等课程是最受学生青睐的创业教育内容, 这表明学生有强烈的了解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创业环节、创业相关优惠政策及税收与法规知识的欲望, 而像“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这样的纯理论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缺乏吸引力, 不太受学生欢迎。
课题组在之后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学生更愿意接受这一类的创业教育内容, 是期望自己通过这样形式的创业教育更多地了解创业形势与机遇, 获得有关创业的最新、最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为自己今后的创业做准备。而对创业实务知识的了解也是自己在今后的自主创业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 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传统的创业教育应加强“创业环境与风险知识”“政策、税收与法规知识”与“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渗透。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淮安市几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调查与访谈可以发现:
(1) 高职学生大多数具有创业意愿, 但就业压力大是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 创业还未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内在需求;高职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并不很满意, 普遍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动手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开展的课外辅导, 对大多数学生并不合适, 期望学校转变思想, 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2) 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 开展创业教育已是高职学生的普遍需求。学生渴求创业教育, 但不同的教育主体、具有不同实践经历与创业理想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性质、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创业教育内容等方面的需求呈多样化态势。
(3) 高职生期望学校在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同时, 能通过开展创业模拟训练与创业实践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期望学校能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加以区别, 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让整个教育过程中“学”与“做”充分融合, 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感悟能力。
针对以上的几个方面问题, 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奠定创业教育基础
创业意识是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出发点, 是学生今后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第一要素。为此, 学校应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 在其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 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创业主体意识与正确的创业价值取向, 认识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增强其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其次, 学校还需加强对学生挑战困难、整合资源、应对风险、开发信息和策划战略等意识的培养, 要让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创业。
2.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但由于不同实践经历、不同创业理想的学生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 造成了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目标定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 创业教育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课程性质、实施途径及内容构成也各有差异。创业教育授课内容要体现整体性与渐进性。不同年级开设理论课、模拟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创业课程, 学生可依据自己需要加以选修。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理论课”, 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 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专家讲座及创业竞赛,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面向二年级学生, 开设“创业实务”“创新思维技法培训”“创业政策、税收与法律法规”“KAB创业指导系列讲座”等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与创业精神;面向三年级学生, 开设“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实践”等, 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 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企业等实践锻炼, 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与业务咨询,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实践技能。三个层次相互独立, 又相互融合, 整体上体现渐进性与系统性, 不仅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更注重学生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学校应将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完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一是要办好创业赛事, 高职院校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策划案例沙盘模拟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营造出高职生参与赛事的良好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要组建好创业团队, 针对有创业兴趣与创业目标的学生要组建成一个团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安排专业素质过硬、创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施以实际创业扶持与指导。三是要拓展创业基地, 高职院校通过虚拟仿真式创业实践基地、校内孵化创业实践基地、校外实战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不同层次的创业实践基地, 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 尽快掌握创业过程实质, 增长创业经验。
参考文献
[1]苏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 , 2011 (3) .
[2]曲殿彬, 许文霞.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3]马国湘.高职院校应成为创业教育突破口[N].中国教育报, 2009-03-16.
[4]胡学军.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J].教育与职业, 2005 (33) .
[5]邓成超.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提升创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4) .
8.培训需求调研提纲 篇八
关键词:制浆造纸专业 人才培训 企业调研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201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2080712)研究成果。
为加快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制浆造纸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调整人才培训模式和人才培训目标,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笔者学校组织制浆造纸专业小组深入企业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
1.调研目的
明确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进一步完善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培训方案,了解企业专业岗位工作要求及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2.调研对象
制浆造纸专业小组成员走访或电访了广西南宁凤凰纸业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云南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调研对象包括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分析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分析岗位班组长、一线技术人员和毕业生代表。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185份。
3.调研方法
(1)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围绕目前部分制浆造纸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职业面向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人才职业发展阶段、中职学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等,通过与企业专家、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面谈和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大量基础资料。
(2)查阅文件和资料。主要查阅国家规划、行业背景及政策支持的文件和材料,查阅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查阅有关招聘信息、行业规划等资料。了解广西部分纸浆造纸企业的发展,纸浆造纸行业需求情况,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和政策背景,分析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二、调研情况分析
1.制浆造纸专业人才需求
(1)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分析。本次调研的2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40%、37.5%、22.5%,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0%、25%、15%。调研结果表明,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以上占18%、中级工占20%、初级工占40%,另外还有22%未取得技术等级资格。企业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占18%,操作人员占82%,中级工所占比例偏大。调查发现,未来企业需要制浆造纸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等级比例分别是:技师以上6%,高级工23.3%,中级工54.9%,初级工2.8%。
制浆造纸企业对制浆造纸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这是因为:第一,随着广西工业的迅猛发展,制浆造纸生产过程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化,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制浆造纸技术岗位需要更多具有高层次职业技术能力的人才。第二,飞速发展的制浆造纸行业使用了很多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检测仪器,迫切需要能使用先进检测技术的高技能分析化验人才。
(2)专业人才年龄结构分析。调查发现,在20多家企业中,从事制浆造纸技术专业的人员年龄相对偏大。近些年来,制浆造纸专业发展较快,技术不断革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企业更趋向于引进年轻化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对制浆造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2.制浆造纸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需求
调研发现,制浆造纸企业要求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学生面向制浆工段、抄纸工段、碱回收工段岗位操作,学生须熟悉制浆造纸工艺、设备和仪表的操作和维护等;而制浆造纸化验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制浆工段、抄纸工段、碱回收工段的化验部门,从事原料分析、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与车间化验技术管理等工作。
根据调研单位意见与建议,制浆造纸技术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有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及网络等,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有机械制图、电工知识、制浆造纸工艺、制浆造纸设备与操作、制浆造纸化验、造纸机械设备维修、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等,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开停机操作、设备和仪表的操作和维护等,需要具备的其他素质还有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等。而制浆造纸化验岗位要求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有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及网络、数学等,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有化学基础知识、制浆造纸工艺基础知识、制浆造纸化验基础知识、化验室管理等,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采样、制样、称量、滴定操作、打浆度仪的使用、白度仪的使用、抗张强度仪的使用、柔软度仪的使用等,需要具备的其他素质还有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调研还发现,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非常重视,并作为考核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能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和自我定位,有上进心;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工作态度端正,踏实,勤学好问,严格遵守企业制度,有礼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最好还有一些特长。
3.制浆造纸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阶段
通过对分析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的访谈,获知制浆造纸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过程大致是:跟班学习,了解实验室需要检测的各项指标,熟悉样品的采样、制样、检验方法,能独立操作一些简单的分析项目;考核合格,能胜任本职工作,对新方法、新标准能独立运用,能对简单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积累经验,能熟练使用高级精密仪器,协助部门领导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修订岗位作业指导书和部门标准,指导新员工等。
4.中职学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对中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对所学专业一般感兴趣的学生占70%;所学专业的最大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好找;对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操作技能、专业理论、沟通合作和思想品德等;学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思想品德和遵章守纪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对质量意识、工作方法、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培养较少,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文化基础得到了显著提高;所学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所学专业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任务的衔接、拓宽专业适应面等方面进行改进;教师应多了解和宣传企业文化,教师的企业经验和技能水平应有所提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学校的硬件设备应跟上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即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用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够用、实用的要求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的更高要求转变。根据调研和分析,确定了制浆造纸技术专业定位(见下表)。
2.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调研,分解职业任务,归纳职业能力,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者整合,并有效地融入职业教育。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制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碱回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造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纸质量控制四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不仅要重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化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分析能力等,以及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人才培训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在校外,要继续拓展和落实实习实训基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使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多,面更广;在校内,积极建设实训教学中心,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的实训有更高的平台,让学生在仿真职业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应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做法包括: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参加课程进修、新技术培训,开展课题研究,考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通行证。在双证书教育模式中,要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
9.调研报告提纲 篇九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调查报告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调查报告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调查报告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调查报告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调查报告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调查报告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调查报告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调查报告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调查报告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调查报告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10.思想动态调研提纲 篇十
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提纲
(2012年2月)
1.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一年,请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寒假见闻谈谈十八大召开的意义和影响。
2.台湾大选于2012年1月14日结束,马英九实现连任。你认为两岸关系发展要注意哪些方面?
3.目前西亚北欧出现动荡局面,你是如何认识西亚北非乱局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
4.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将于今年9月启用,届时漳州校区的功能定位将发生变化,请就我院如何更好把握此次契机,推进我院新一轮发展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5.你对我院学生资助政策是否了解?你对现行的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有何建议和意见?
6.你认为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秩序中的不文明现象?你认为学院课堂考勤制度和查课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
7.你认为嘉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最缺什么?谈谈举办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8.你认为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学生应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11.培训需求调研提纲 篇十一
高职教育要突出职业性,因此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要考虑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学院自身的行业特色,建设有高职特色的、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下面笔者以所在省份和学院为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调研情况
(一)调查对象
笔者所在的郑州水利学校始建于1955年,其中水利工程系开设有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监理等水利类专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河南水利建设事业培养了高质量的中职毕业生3万多人、高职毕业生8400多人。为了进一步了解笔者所在学校水利类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情况和河南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电话访谈、QQ交流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对上述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本次调查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河南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南水利系统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调查涉及水利行业施工、设计、监理、招投标、国际劳务合作、工程投资、质量监督多个部门和岗位。二是对笔者所在学校水利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我院部分往届毕业生。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河南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分析
表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要求
由表一我们可以看出,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并不高,认为学历需要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22%,认为专科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占78%,这是因为水利行业对一线施工、监理单位的需求量很大,施工、监理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另外,认为毕业生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应当并重的单位比例达到60%,这说明有一技之长、懂英语的毕业生会更加受到欢迎。除此之外,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等素质均十分看重,这也是现代职场对员工的必然要求。
表二、用人单位对资格证书的态度
由表二可以看出,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毕业生拥有专业证书提出了要求,就英语类证书而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一般会要求毕业生获得四级证书,而多数民营企业则希望毕业生至少通过英语A级或B级考试。
表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工作中使用英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评价
表三显示,水利专业毕业生使用英语的缺陷在于缺乏应变能力、缺乏专业英语知识、口语能力比较弱。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单位要求毕业生在熟悉掌握英语通用词汇、语法知识与常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能够扩展语言应用技能,了解和水利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具备水利专业英语和汉语的双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及英汉互译等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水利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侧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目前,一些竞争力强的用人单位承接海外业务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对员工的英语技能要求就比较高,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专业人才的缺乏甚至成为一些单位发展的瓶颈。虽然水利行业一线基层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较低,但用人单位更欢迎同等条件下有英语专长的毕业生。
2.毕业生在水利行业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况的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水利工程系近几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水利行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96份。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一线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之前就已通过英语B级考试,还有部分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
表四、英语证书在求职时是否起作用
表五、英语水平能否满足岗位需要
通过调研发现,工作时间越长的毕业生越能深刻认识到英语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多数毕业生认为无论是工作需求还是学历进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对外语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毕业生尽管在工作岗位中不会用到英语,但仍然认为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有8%的毕业生认为已有英语知识不能满足岗位需要,准备重新进修英语,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表六、学校英语教学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由表六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不致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把握好岗位针对性、职业应用等问题。
二、调研结论
(一)大多数河南水利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较为重视,甚至视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一样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涉外业务、国际援助任务越来越多,拥有一技之长并且有一定外语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学生普遍重视自身的英语能力,并认为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在就业时给自己增加底气,也利于工作后学历提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多数学生会在毕业之前努力学习并通过英语A级或B级考试,不少学生更是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定为自己的目标。
(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普遍反映,专业英语知识背景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弱是毕业生的软肋,这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业务拓展和发展。
(四)学生在学校所学英语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用脱节比较严重,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
三、对高职水利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体现工学结合原则、体现职业性原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基于本次调研得出的结论,笔者认为,高职水利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推进分层次教学和模块教学
随着本科院校的逐年扩招,高职生源进一步减少,高职学生一部分来自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来自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职高、中职毕业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也给统一教学带来了难度,而分层次教学能够满足“因材施教”原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实施不同的专业英语模块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专业英语背景知识学习,研发校本教材
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内容应当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但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英语背景知识讲授不多,英语教学与行业实用性关联不大。另外,专业英语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与时代发展脱节。针对以上情况,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英语背景知识学习的引导,同时应根据学校情况和生产实际,尝试研发符合行业实际状况的校本教材,这对完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完善专业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来自于师范院校,他们的主修方向多数是英美文学、语言学,教师自身对专业英语知之甚少,这就给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学校要完善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英语教师多参与专业知识学习、外出进修,和专业课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研讨等,促进专业英语师资队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2.医学英语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十二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院对于医学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 推进西安医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医学英语教学改革, 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选取四家医院进行了医学英语人才需求的调研。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分别随机调查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和西京医院四家医院的各十名员工, 单位基本情况如表1。
调研内容包括员工学历素质、课程设置以及继续教育模式三大模块, 共计40 份问卷, 做了如下统计分析。
二、调查情况分析
1. 员工学历素质
问题1:您的学历是?
表2 统计结果显示, 医院对于员工的学历要求是趋向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医学英语学生达到研究生学历是必然趋势, 因此我校可开设医学英语研究生专业, 以迎合医院需求及“一带一路”建设。
问题2:您的英语等级?
表3 统计结果显示, 医院对于员工英语要求是很高的, 可是专业英语四级、八级的匮乏, 也反映了医院对于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巨大需求。说明我们对于医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问题3:您在大学期间是否学习过医学英语相关课程?
表4 统计结果显示, 医院员工学习过医学英语的比例远高于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员工, 可见医院对于医学英语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问题4:您的学习方式?
表5 统计结果显示, 员工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基本是通过学校课堂讲授, 可见各医学院校对于医学英语的重视, 以及医院对于医学英语人才专业知识的高要求。我校应改革课程, 加强人才培养, 以满足医院所需。
问题5: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开设了几个学期?
表6 统计结果显示, 其中28 人通过学校开设课程学习的所在院校大部分开设了四个学期的专业课, 不仅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是很大的, 也说明了医院要求医学英语专业人才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因此我校在相关课程时长设置上应是四个学期或高于四个学期, 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问题6:具体课程有哪些?
表7 统计结果显示, 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术语、医学英语写作比例较高, 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视听说的比例也不低, 可见医学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对这些课程均能掌握, 我校在设置课程中也需要尽量全面化。
2. 课程设置
问题1:您在工作中是否涉及医学英语?
表8 统计结果显示, 医学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是百分之百的。
问题2:医学英语在您的工作中主要用于?
表9 统计结果显示, 医学英语在医院的运用是多方面的, 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尽量全面、多样化;且在设置课程时, 可提高医学英语阅读、术语、翻译、写作等基础课程的比例。
问题3:您认为您在大学期间所学习医学英语是否能够满足工作实际需要?
表10 统计结果显示, 大部分员工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医学英语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因此, 我校可以针对工作需要设置分专业、分领域的不同课程。
3. 继续教育模式
问题1:您现有的医学英语知识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表11 统计结果显示, 课本中的医学英语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是有着较大差距, 因此我校应增加实践课时, 并改革现有课程设置, 而且也反映了继续教育的需求与可行性。
问题2:若不满足, 您希望如何继续学习?
表12 统计结果显示, 员工由于工作的客观情况, 更倾向于通过自学或网络来继续学习, 因此, 我校可以通过设置网络课程, 来补充医院员工的医学英语专业知识。
问题3:您希望学习何种医学英语课程?
表13 统计结果显示, 临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口语、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需求是相对较高的, 因此, 我校在设置课程时, 可提高这些课程的课时比例, 在日后的网络课程设置中, 也可以这些课程为主。
问题4:您对于如何学习医学英语有何建议?
综合整理员工意见, 按百分比排列如下:①实际运用到工作中, 不沦为形式;②学校开设的医学英语太宽泛, 应针对医学的强专业性有所区别对待, 分专业分领域, 尤其是研究生的课程, 深度上不够, 应深入地接触相关领域的医学外文术语, 对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有一定意义;③医学院相关临床课程里可常规开设医学英语课程, 为之后的医学工作及研究打下一定基础;④动态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顶尖级英文杂志, 尽可能多地翻阅每本杂志的最新内容, 不仅能实时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医学英语水平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提高。
医院可以开设学习班。统计结果显示, 医学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分专业区别对待, 专业不同, 所需要的专业术语有很大不同, 并且加强实践课程的开设, 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对于医院员工, 则可以在医院内开设学习班, 或派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培训。
三、综合评价及改进意见
通过对医院医学英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结果分析, 我们对我校医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 员工学历素质方面。通过对医院现有员工的学历素质调研结果分析, 现有的医学英语专业学生数量与质量均无法满足医院需求。我校不仅应大力增加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数量, 而且, 应尽量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 并满足基础课程的时长设置, 且开设相关研究生专业, 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 课程设置方面。调研结果显示, 我校在设置课程时, 除了尽量全面、多样化, 可相应提高医学英语阅读、术语、翻译、写作等基础课程的比例, 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 设置相应的课程。
【培训需求调研提纲】推荐阅读:
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06-20
社区需求调研问卷10-19
erp需求调研工具08-20
社区妇女需求调研报告09-27
机床市场需求调研报告10-10
涉农主体金融需求调研报告08-27
环境人才需求调研报告08-30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09-09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10-20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