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2024-06-13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精选12篇)

1.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X XX 县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XX 位于 XX 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区位优越,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1994 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一、X XX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积累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构建了XX 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 XX 古城为主体的文化特色旅游核心区文物古迹荟萃,XX 文庙、“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及百余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等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共同见证了 XX 汉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繁荣昌盛;西部历史文化旅游区拥有泸江河景观及沿岸团山、新房等古民居群落;东部喀斯特景观旅游区有壮观的燕子洞、颜洞喀斯特岩溶地貌;北部康体休闲度假区有滇南宗教名山云龙山、曲江温泉、绵羊冲水库及现代农业景观;南部民族风情旅游区有纳楼司署和浓郁的哈尼族、彝族风情及神秘的红河谷风光;再加上 XX 紫陶工艺和彝族花灯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景观,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南亚热带高原

季风气候,让 XX 成为红河州乃至 XX 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市之一。

XX 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经过 XX 省旅游“一次创业”时期及近年来的不懈努力,XX 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配套发展。目前,全县有旅行社 7 家,各类酒店、宾馆、招待所 132 家(其中:星级饭店 7 家、待评 5 星级饭店 l 家),床位 9109 个;景区景点由 90 年代初的燕子洞“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文庙、朱家花园、学政考棚、团山古村、曲江温泉等“百花齐放”(其中:国家 4A 级景区 2 处、国家 3A 级景区 1 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处),XX 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 50 大旅游胜地、XX 最具吸引力的景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临安镇荣获 XX 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团山村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村、XX 省首批旅游特色村称号,新房村、苍台村荣获 XX 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2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13.89 亿元,同比增长 17%;接待游客276.6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

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一)理清发展思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临近,全民休闲时代即将到来.XX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 XX 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时

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围绕“打基础、强宣传、拓市场、创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景区打造、酒店配套、特色商品、名特小吃、提升服务”为重点,以“一心、四区、十景”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战略,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促进旅游发展与产业建设紧密融合、同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全力推动 XX 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竭力打造 XX 大旅游品牌。

(二)完善发展规划

完成了《XX 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形成“一城四区、四湖三河、构建大临安”的城镇发展格局,完成《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 4 个集镇总体规划、1200 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古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建筑控制指标体系编制,初步完成泸江河景观保护控制性详规、朝阳北路立面整治专项规划等一批旅游项目规划编制,临安生态城正在开展深度规划设计。

(三)推动项目建设

一是优化升级老景区。以古城为龙头,全面启动古城 5A 级景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古城风貌恢复与保护,古城魅力与日俱增;加快燕子洞景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康体休闲圣地;不断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团山国家 4A 级景区申报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 5400 万元;积极做好临安旅游小镇和西庄旅游小镇两个全省首批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建

设,已投入资金 86224 万元。二是全力打造新景区。投入资金8600 万元完成学政考棚、天君庙片区风貌保护与恢复工程;小桂湖、沙拉河、临安府衙、西门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分别完成投资 34700 万元、13387 万元、3722 万元、5000 万元;启动了南城门片区和武庙片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投入资金11038 万元完成泸江烟柳节点景观河道、交通、绿化工程,曲江红园山片区温泉大道项目正式开工,团山、新房、碗窑村提质工程积极推进。

(四)加强基础建设

不断完善提升旅游接待设施。统一规划文化娱乐场所、购物点、餐饮街区,重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厕所、特色客栈、中高低端酒店等设施建设。临安五星级酒店于去年 9 月竣工投入使用,小桂湖五星级酒店正在积极推进,金临安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成功实现改版升级,古城区标杆性示范旅游客栈和旅游特色餐饮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强化城乡旅游交通路网建设,泸江烟柳景观大道、云龙山大道已全线贯通。积极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城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外来游客对 XX的好感进一步提升。

(五)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创新旅游工作机制,组建 XX 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走大公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发展道路。将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指林寺等景区移交旅投公司经营管理,把县

旅游局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景区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为主。旅投公司的组建,为增强 XX 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全力招商引资

为破解财政资金紧缺的瓶颈,县委、县政府把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加快 XX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对重大旅游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征地、拆迁、落地建设,实行全程挂牌服务,使投资商引得进、落得下、能发展。目前已成功引入旅游投资项目12 个,协议投资 157 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1 .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将全域旅游的概念延伸至全天候、全时段、全市场,全方位考虑 XX 旅游发展水平和潜力,做到全域规划;结合景区实际,按照同一主题,跨区域,联城乡,以大旅游理念进行主题片区规划,做到连片成带;按照“城乡一体、突出特色、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思路,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共建美丽城市乡村,做到城乡一体;向相关产业渗透,注重与农业一体发展、与工业互动发展、与三产联动发展、与文化融合发展,做到产业融合。总之,要做到旅游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融合发展、整体推进。2 .进一步加快龙头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在建及储备的大型旅游龙头项目达 23 个,概算总投资超过 200 亿元。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破解融资瓶颈,做好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工作,全力推进古城 5A 级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泸江烟柳景观带、紫陶创意产业园、红河文化产业大观园、三村风貌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安生态城、临安湖景观工程;加快融康体、休闲、山地运动、东南亚风情于一体的燕子洞旅游小镇,以温泉 SPA、薰衣草庄园、现代农业观光、候鸟式养老基地为主的曲江温泉旅游小镇建设;推进黄草坝、苍台、回新、龙岔、孟曼、培德等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建设;抓好高星级酒店、特色客栈建设和重点景区提质工程,以旅游龙头项目带动 XX 旅游提速跨越发展。3 .进一步培植旅游文化产业。一是规范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建设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星级饭店申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抓好对规模酒店的指导和星级客栈评定工作;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推进旅游购物、餐饮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旅游行业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游客权益和旅游市场秩序。二是填充文化内涵。注重儒家文化、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在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景区文化建设力度,形成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提升旅游要素。加大高星级酒店及

特色客栈建设力度,规范 XX 风味小吃和旅游餐饮市场,加快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建设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进度,发挥 XX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娱乐品牌。四是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通盘考虑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引领 XX 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向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建设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推动 XX 旅游提质跨越发展。五是全面促进产业的升级融合。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考虑,通盘谋划,推进产业联动,开发新型业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

1.请求给予一定的旅游项目用地指标。

2.请求给予补助一定的旅游项目前期经费。

3.请求帮助协调把江川至通海或研和至通海的公路改造为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帮助协调尽快启动 XX 至元阳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

4.请求帮助协调将 XX 古城国家 5A 级景区、燕子洞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和曲江温泉休闲度假区列入省级重点旅游龙头项目。

尊敬的刘副省长、各位领导,我们衷心希望省、州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 XX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 XX 旅游“接轨玉溪、牵手昆明、联手滇东南旅游区、融入省内大市场”,把 XX 建设成为昆玉旅游文化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在 XX 省旅游“二次创业”中再创佳绩。

2.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二

未来五至十年,辽宁需要大量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将趋于完备,投资拉动作用或趋减弱,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显著增加,经济增长的规律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更多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辽宁沿海优势,及早谋划滨海旅游产业带,对辽宁未来经济的增长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滨海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沿辽宁滨海大路一路走完,至少需3天时间,驻足游览一般需4至5天,从时间概念上看正好适应了人们短期休闲度假的需求。沿途的蔚蓝大海、奇礁异石、阳光沙滩、名胜古迹,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确有“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出得见天下闻”之感,这一点,又为丰富辽宁滨海旅游的内容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一)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辽宁省滨海地区濒临黄渤两海,海岸曲折漫长、滩涂宽广、岬湾间布、基石裸露、海水清澈、景色秀美,涵盖了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大中城市及其所属市县。海岸地质基础多为沉积岩,经过海蚀和海积的作用,部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海岸海上礁石地貌,酷似“海上石林”。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庄河的海王九岛、石城岛等地,都有大片“海上石林”的奇异景观。

沙滩是人们海滨度假的集聚地,在辽宁的海岸线中,沙砾型岸线占23%。黄海北岸的金州、长海、大连市区、旅顺都有大片的优质沙滩,渤海湾的长兴岛、熊岳、营口、葫芦岛、兴城、绥中等地都有条件很好的沙滩浴场,滨海旅游的热点要素“3S”,即“温暖阳光(Sun)、蔚蓝大海(Sea)和舒适沙滩(Sand)”,有比较充分的体现。

岛屿也是滨海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有大小岛屿266个,占全国的7.7%。沿黄海岸线主要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大小鹿岛;沿渤海岸线有菊花岛、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这些岛屿生态系统独特,具备极高的旅游价值。

辽宁滨海地区受历史因素影响,历史人文景观众多。绥中县万家乡墙子里村海岸旁有大型秦代行宫遗址——碣石宫,该遗址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巡视渤海湾时的行宫。在行宫以南约450米的海中,有3个耸立的奇形礁石,据多方考证,这就是曹操名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提到的碣石。此外,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祖氏石舫、文庙、朱梅墓园、前所城垣、前卫斜塔、妙峰寺双塔、沙锅屯石塔、汉望海台遗址、红石柱子遗址、金牛山“猿人”化石、营口西炮台、丹东大孤山的古建筑群,以及旅顺口区的白玉山、黄金山、老虎尾和猴石山等大量近现代战争遗址等,也都有很高的观赏和教育价值。

辽宁滨海旅游带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较好,加之气候温和适宜,因而以特有的神韵、玲珑透逸的天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二)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性强烈地吸引着久居大陆和城市的人们,使他们纷纷投入大海的怀抱,渴望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亲近海洋,分享大海给人类带来的乐趣恩赐。在现代旅游中,“3S”要素及海鲜美味、景观观赏、赶海垂钓等成为吸引人们到海滨观光休闲度假的主要动因。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超过50%以上的旅游者奔向海滨,在英国和比利时分别占到了70%和80%,以“出售阳光和沙滩”闻明于世的西班牙,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高达100多亿美元。2007年,辽宁沿海6城市的旅游收入达到538亿元(全省为1300亿元),已占全省的41%。

辽宁滨海地区的腹地还包括了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截止到2008年,该地区常驻人口约为1.4亿人,这为辽宁滨海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源潜力。

过去,北方地区游客的旅游活动多集中于秦皇岛一带的黄金海岸,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上升,秦皇岛一带黄金海岸的接待能力在旅游旺季已经饱和,出现了住宿困难、海滩拥挤、海水浑浊的超负荷状态。周边地区(诸如北京、天津)的游客已开始以自驾游的方式进入辽宁绥中、兴城、葫芦岛等地。这里海水清澈,沙滩舒适,原生原味,除名气不如北戴河、秦皇岛外,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均比前者理想,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其休闲度假产业还处于起步状态。

(三)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滨海公路

2009年10月建成通车的滨海公路全长1443公里,西起葫芦岛绥中,东止丹东东港,连接了辽宁沿海的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个县和21个市辖区,沟通大小港口25个,连接旅游景点133个。公路的绝大部分路段都建在海边,形成了一条“亲海、近海、与海为邻”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带。游客可以驾驶自己的爱车轻松前行,左右环顾海天一色的美景、一望无际的滨海湿地、风格迥异的海上礁石,穿行于跨海大桥和海上围堰公路,游人可以在精美的景致前驻足观赏,在观景台上看海临风。沿途星罗棋布、舒适惬意的度假村可以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可以说,滨海公路将辽宁海岸旅游资源整体连接到一起,为滨海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二、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带发展经验

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带,其开发建设有不少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都通过一条滨海公路整合了旅游资源,提高了区域的旅游声望,推动了旅游产业带的形成。区别于高速公路单调的景致,这些滨海公路本身都具有景观功能,使游客在领略沿线风光的同时体会驾驶的乐趣。二是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形成了整个旅游产业带的网络效应,在开发上明确了重点景区和重点景观,做到了有主有次。三是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景观公路、游艇码头、人工沙滩等建设得十分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如餐饮、住宿等,形成了成熟的产业,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出游需求;专门配套了很多其他人性化的设施,如咨询和投诉服务中心、租船和租车服务、旅游商品导购,以及残疾人和老年儿童专用设施等。四是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以及名胜古迹维护,并且对营业主体的破坏性活动给予限制,实现了生态环保和旅游发展并举。五是重视景区形象的推介和宣传。通过画册、文字资料和互联网等媒体,对景区景点进行形象包装和推广,使之家喻户晓。

(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旅游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维多利亚州的西南部沿岸,筑有全长350公里的滨海公路,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海岸旅游带之一。沿途地貌特征多种多样,景观丰富壮丽,有多处冲浪沙滩、帆船港口、高尔夫球场、种植园等不同种类的景点及运动休闲场所。

1. 资源开发以自然风光为主,兼顾人文景观。

“大洋路”沿途的旅游资源开发以自然风光为重点,辅以冲浪沙滩、游艇码头等休闲度假场所,加上海事博物馆等人文景点,使整个旅游线路丰富多彩。沿途总共开发了15个旅游景点,其中自然风光景点2个,即“十二门徒”和“伦敦拱桥”,9个冲浪沙滩和度假村,以及3个以澳洲早期殖民和拓荒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和2个包括家庭农场、近代集市和野生动植物公园等澳洲风情旅游项目的小型城市。这15个景区的合理布局使整个“大洋路”旅游形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旅游资源。

2. 配套设施建设注重人性化。

“大洋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非常人性化,9个冲浪沙滩和度假村均匀地分布在“大洋路”沿线,方便旅行者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度假村分别以原始森林、海岸风光和风土人情为特色,供游客进行多样化选择。

3. 环保规定严格,宣传与大型旅游相关活动并举。

该旅游带一方面贯彻澳洲政府一贯严厉的环保法规,设立大量的保护区域,禁止游人进入,并在保护区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宣传标语;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政府在“大洋路”沿线设置多处允许野炊、狩猎、垂钓等活动的场所,最大限度地在防止环境破坏的同时,使游人能够体验旅游的乐趣。

“大洋路”旅游具有完善的媒体宣传,良好的咨询服务,而更具特色的是通过各种大型活动来聚集人气。该区域拥有年度大型活动三个,即“大洋路自行车节”、“贝尔斯海滩冲浪赛”和“阿波罗湾音乐节”,此外,各种品酒和采摘活动也是大洋路旅游活动的重要部分。

(二)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

美国加州黄金海岸是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贯穿其中的加州一号公路始建于1919年,全长1055公里,北起旧金山蒙特利湾,南到洛杉矶南部橘镇,途经加州太平洋西岸12个县和200多个景点。沿一号公路行驶,游人可以领略阳光海岸的自然景致,欣赏周边农场的耕作场景,以及类似“金门大桥”的人文景观。

1. 突出主题概念。

加州黄金海岸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不同的主题,通过旅游主题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来满足游客各自不同的需求。加州黄金海岸沿线包括6大主题概念景区,可进行自驾游、海滩冲浪、野外考察、家庭度假、农庄体验、人文景观参观等活动。比如,某家庭要在中央海岸景区进行家庭旅游,可以乘车沿公路参观蒙特雷湾水族馆、圣巴巴拉历史风情镇、“大苏尔”的海岸风光及岩石地貌、赫莱斯特城堡等,完全能够满足一个家庭多样的旅游需求。

2. 配套设施完善。

加州黄金海岸旅游配套设施显得更加商业化,正因如此,其完善程度也相对较高。餐饮和住宿方面,一号公路沿线不仅云集世界各大连锁酒店,还坐落着上千家汽车旅馆。加州很多企业也通过农庄、酒庄和特色风情饭店向游客提供特色美食,同时宣传自身产品。海陆交通方面,沿加州一号公路的海岸上建有大量游艇码头,一号公路本身也同加州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紧密连接,游客可以在不同地点方便地驶入一号公路。同时,沿线的租船、租车服务也非常发达。

3. 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

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加州黄金海岸无法实施同澳洲“大洋路”一样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规。因此,加州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相对被动,每年斥巨资对其旅游景观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旅游资源免受破坏。宣传方面,加州黄金海岸在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和消费群体的宣传,比如对院校师生重点宣传其科学考察方面的资源,对城市居民重点宣传其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源。此外,企业在旅游商品创意方面绞尽脑汁,在宣传自身产品的同时,也扩大了该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

(三)法国“蔚蓝海岸”景观路

法国“蔚蓝海岸”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滨度假胜地,18世纪末专供英国贵族使用,目前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旅游胜地,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从土伦到芒通的1 15公里“蔚蓝海岸”沿线修建了4条景观公路,成为该地区旅游一大亮点。

“蔚蓝海岸”的人文景观体现了法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量的教堂、壁画、古城和博物馆分布在沿线的30多个自然村镇里,这些村镇虽然规模很小,但是旅游的功能性极强,历史古迹、文化艺术、阳光沙滩、帆船码头、休闲高尔夫、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美食等旅游资源既能够使游人领略到自然风光、享受休闲度假,又能了解当地乃至整个法国的历史和文化。

“蔚蓝海岸”景观路沿途建有18个高尔夫球场、14个游艇码头和3000多个饭店。“蔚蓝海岸”每年停靠世界一半的豪华游艇编队,世界90%的豪华游艇在服役过程中至少访问过其游艇码头一次;另外,别具特色的餐馆旅店令人赏心悦目,这就使“蔚蓝海岸”配套设施本身成为了一种景观。

三、辽宁滨海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吸引力的新产品

从现有的辽宁滨海旅游产品结构来看,传统的海滨观光旅游仍占有主导地位,海滨风貌、历史建筑及人文景观欣赏构成海滨旅游产品的主体,产品单一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一些新兴的海滨旅游产品,如渔村风情体验、海上休闲、海滨度假、海岛旅游等项目尽管有一定吸引力,但由于是开发初期,因此未形成一定规模,总体并不规范,各种类似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差别也较大,产品远未实现成熟的市场销售。

(二)旅游资源总体开发不足

首先,辽宁滨海旅游项目结构单一,仍然停留在浏览观光和“嬉戏海水”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观光游览、滨海休闲、海滩度假、生态体验、人文历史风情体验等多层次的旅游结构。其次,滨海旅游缺乏本地特色,岛屿石林、独特地貌、特色文化和风情民俗等都未在滨海旅游中得到充分体现,“闯关东”民俗文化、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都未能被带入滨海旅游项目当中。第三,对滨海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化景观、旅游产品以及纪念品的开发缺乏创意和深度,“秦始皇东巡行宫”“碣石碑”这类潜在的历史文化景观还没有恢复,而仅仅停留在传说故事阶段。

(三)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目前,辽宁滨海旅游产业带的硬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虽然滨海公路的通车大大增强了滨海各旅游景区的关联程度,但是远未达到景观公路特定的功能,诸如观景台、滨海公园、人行匝道、综合服务区、篝火野餐点、游艇码头等设施仍不健全,迫切需要提升滨海公路的景观作用,吸引旅游者放弃原来的高速公路网络,转向在滨海公路上观光旅行。滨海旅游带的住宿、餐饮以及休闲度假村等服务设施容量有限,在旅游旺季往往处于饱和状态,不能容纳更多的游客。旅馆客房层次单一,多数度假村仅建有高档客房,针对工薪阶层的低价客房较少,排除了数量庞大的工薪阶层游客。此外,辽宁沿海旅游带缺乏能够为大型旅游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主题公园、博物馆、游乐场等为娱乐性、教育性旅游主题服务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四)配套服务总体水平一般,产业化程度低

辽宁滨海旅游的咨询、投诉及安保服务还不完善,相关单位对沿海公路路标、景区图、警示标志等常用旅游工具的提供缺乏重视,同时,旅游者投诉无门的情况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租船租车、餐饮娱乐等旅游周边行业仍然以个体经营为主,缺乏大型企业和规模化市场开发活动。沿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自己的产品扩散到旅游区的餐饮以及特色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中。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整体形象推介

辽宁滨海公路沿线6城市虽建立了旅游协作体,但是仍然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土地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及具有针对性的法规文件,对可能出现的资源争夺、重复建设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及预案。沿海景点周边还有很多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的工厂,侵占了部分旅游资源,破坏了滨海旅游业所需要的氛围,迫切需要进行妥善整合。

目前,辽宁滨海旅游产业带还不能为广大国内游客所知晓,还没有形成整体形象和品牌形象,特别是缺乏在国家主要媒体上的宣传推介,而网络媒体的宣传还停留在只有简单的旅游景点介绍时代,缺乏功能性和互动性。

四、辽宁滨海旅游的规划目标及对策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内容将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方式向以度假为主的方式转化,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人们更倾向于具备温暖阳光、蔚蓝海水和舒适沙滩(3S)的滨海地区。目前,辽宁除大连市区有较好的接待设施外,绥中、兴城、葫芦岛、营口、盖州以及长山岛所属的“3S”旅游设施仅仅处于开发阶段,接待能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滨海公路全线贯通的良好机遇,建设完善的旅游度假基础设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一)发展目标

辽宁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以依据近年来旅游业总收入增速推算,力争在2015年之前,每年旅游收入增长35%以上,2015年达到7000亿元(注:旅游总收入为国家统计口径中的景点门票、住宿、餐饮、其他旅游收入,有别于旅游系统内的统计数据,滨海六市为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定性指标为三个转化,即在未来5年内,辽宁滨海旅游业要实现由单纯海洋观光型旅游到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化,由单季观光向四季休闲度假的转化,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的转化,力争使滨海旅游业成为未来辽宁经济的支柱产业。

注:旅游外汇收入的汇率按1美元等于6.9元人民币计算

(二)基本思路和原则

滨海旅游产业带海岸线漫长、区域广大,有必要从全省的层面,就总体规划、景区布局、景点风格、推进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坚持整体规划、点状布局、环保优先、突出特色、重点推进。

1. 整体规划。

通过各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对各旅游区域、各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定位,避免特质趋同,实现错位发展。要确定优先发展区域,明确景区主题,发展优势旅游产品。通盘考虑各区域的住、行、食、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做到科学规划,制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建设经营。

2. 点状布局。

在对各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区域进行主题定位,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选择若干个区域作为旅游最终目的地,进行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建设,特别是修建休闲度假村等旅游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功能完善的景区和游客集散地。

3. 环保优先。

滨海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必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坚决杜绝过度开发,尽量保持滩涂、湿地、岸礁的原汁原味,禁止在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搞开发利用,尽可能将旅游开发对滨海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加强绿化及滨海岸线的生态调节和治理工作,建立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监测体系。

4. 突出特色。

辽宁滨海路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海岸公路,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景观公路。可以依托滨海路开发自驾游、景观路观光等旅游活动。辽宁沿海岛屿众多,但很多尚未开发,应加大对这些岛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使之成为区别于大陆海岸的特色景区。辽宁沿海地区历史悠久,风土气息浓郁,需深入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旅游价值,使之成为具有深厚内涵的旅游主题。

5. 重点推进。

把重点放在显效快、基础好、口碑佳的区域,即在滨海沿线景区内确定几个特点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重点扶持,形成品牌产品。

(三)具体对策建议

1.

建议省政府出面协调,成立由省、各市(县)发改委、旅游局参与的滨海旅游业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滨海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和开发计划,将打造辽宁滨海旅游产业带构想列入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力争使旅游产业成为辽宁省未来的支柱产业。

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适时出台鼓励措施。

尽可能简化旅游行政审批手续,尽可能减免一些税费。对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在一定时期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鼓励景区景点创品牌,鼓励宾馆、餐馆星级化、品牌化经营。在滨海旅游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后,政府可以考虑发放旅游消费券,扩大宣传力度,吸引省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3. 夯实旅游“硬基础”,完善旅游“软环境”。

重点建设与滨海旅游业配套的交通、供水供电、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尝试开通水上巴士,培育水上旅游线路,完善滨海路对外围尤其是重点城市连接路线,形成纵横交错的对外交通网络。设立辽宁滨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规范旅游行业的竞争秩序。

4.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休闲娱乐项目。

开发旅游产品是辽宁滨海旅游能否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滨海沿岸旅游资源基础条件,丰富和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重点建设10—15个旅游景区,推出3—5个旅游路线,把辽宁滨海旅游产业带有机串连起来,要出精品、创品牌。要借鉴国外经验,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如:海滨戏水和海上运动项目系列;休闲度假和保健疗养产品系列;滨海观光和文化教育系列;生活体验和美食购物系列等。

5. 加大对外宣传,提高辽宁滨海旅游的知名度。

倡导各旅游区之间的联合,共同提炼宣传口号,推行整体营销策略,避免恶性竞争,塑造滨海旅游的整体形象。制作有针对性并具有吸引力的宣传片(可制成DVD光盘),通过电视媒体、报刊杂志、网络、文广、外事、经贸活动进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宣传,特别是应该加强在中央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定期推出一些比赛,举办各种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展销会,通过行业联动,加强社会公众对辽宁滨海旅游的了解和认同。

6. 拓宽资金来源,建立灵活投融资模式。

3.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最早以医疗治病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于1989年产生于欧洲,那一年有2.5-3万名的意大利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到法国治病旅游。近年来,全球医疗旅游发展迅速,2004年,该产业的全球产值为400亿美元,到2012年,仅亚洲的医疗旅游服务额就达到1000亿美元。作为亚洲医疗旅游产业中的后起之秀,印度自2010年以来,每年的医疗旅游收入已远超20亿美元,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旅游胜地。本文将对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的成就、经验以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对中国医疗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 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的成就

印度的医疗旅游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充分挖掘印度在医疗旅游上的潜力、弥补印度在医疗旅游方面与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医疗旅游强国的差距,印度国家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院、旅游经营商、旅游饭店以及其他一些与医疗保健相关的组织,着手联合在旅游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印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就医、疗养,国际医疗旅游者数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5%。大规模医疗旅游者的到来,为印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既包括大量的医疗服务岗位(医生、护士等医疗岗位),也包括旅游相关部门的岗位(交通运输业、住宿业以及其他旅游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现在,医疗旅游每年能为印度提供4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400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是印度服务业中最大的行业,每年能获得的直接收入超过20亿美元。

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服务是印度医疗旅游的亮点。据报道,Appollo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率达98.5%,肾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达95%,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率也高达87%。除西医手术医疗项目外,印度还借助传统医学来开发医疗市场,推出了阿育吠陀医学、悉达医学、传统瑜伽等医疗旅游服务,增加了印度医疗旅游在欧美市场的吸引力。目前,印度在医疗旅游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东、欧洲、美国及部分亚洲国家如中国、巴基斯坦,都是其重要的客源国。

二、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的积极推动

为了促进医疗旅游的发展,印度政府从2002年起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国际医疗旅游者。例如,2002年,印度国务院贸易产业部制定了“The National Health Policy 2002”以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主动消减了医疗设备进口税,以降低医疗机构的成本。这一措施有效地激励了私立医院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该政策促进了更多的印度医疗机构在硬件设备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医疗机构的管理上,印度政府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印度政府在医疗机构中推行星级标准管理。星级标准由印度旅游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该标准以医疗机构的硬件设备和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为依据,将他们分为三星、四星和五星三个级别。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到医疗旅游产业中,推动地方医疗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分享医疗旅游的利益。

此外,印度政府还积极与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组织合作,推动印度私立医院进入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公司的医疗服务供应者名录。例如,美国健康保险公司蓝十字荷兰公司便接受那些在印度私立医院就医的保险客户的理赔请求。不仅如此,印度卫生部还与英国国家卫生体系达成一致,可将需长时间等待手术的病人转到印度治疗。这项措施,既缓解了英国卫生机构的压力,又为印度增加了客源。

(二)丰富的产品类型

印度的医疗旅游产品类型丰富,覆盖了心内科、心外科、牙科、整形整容外科、骨科、外科移植、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等,并提供印式草药、物理疗法、印式瑜伽、香草SPA等医疗休闲服务。上述医疗服务在印度多以医疗旅游套餐的形式来提供。套餐中既包含行前咨询、术后咨询,也包含治疗后恢复期间的所有旅游安排。一些医疗机构旅游产品运营商还推出“家庭计划”,为每位家庭成员提供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甚至,这些计划还为陪同者免去往返机票及在印度期间的一切费用。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医疗养护套餐。如Vedic公司针对北欧退休人员推出的医疗旅游套餐。该套餐为这些退休者提供为期16个月在印度的医疗养护服务,地点自选,费用为三个月的养老金。

从总体上看,上述的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三种类型的医疗旅游者:(1)专门前来印度就医的病人,如器官移植、整形整容手术者;(2)前来接受印度传统医疗服务的病人,即希望于神秘的印度传统医学治疗顽疾的病人;(3)前来享受休闲护理服务的外国人。为上述医疗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多为大型私立医院,他们拥有良好的财力,与世界著名的医疗机构建有合作关系,能够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三)高质量的医疗旅游服务

医疗旅游服务的质量,主要从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两个方面来考察。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印度医疗旅游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以印度Apollo医疗为例,主要是获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认证的世界一流医院。JCI是全世界公认的医院安全与规范管理的标志,作为被JCI认证的Appollo医院,其60%的医生拥有国际行医资质。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帮助Appollo取得了高的手术成功率。除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外,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情调、人性化的产品设计、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提升了印度的医疗旅游服务在全球的竞争力。

(四)低廉的价格

在欧美发达国家,医疗费用往往十分昂贵,特别是就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整形外科手术而言。如表2所示,在美国进行骨髓移植或肝脏移植,分别需要250 000和300 000美元;在印度,这两项手术的花费均不超过70 000美元。又如,在美国进行心脏瓣膜更换,需要30 000美元,在印度只需8 000美元;整形外科手术在美国的报价是20 000美元,在印度则降至6000美元。复杂的开胸术,在美国的花费是150 000美元(在英国需70 000美元),在印度只需3 000-10 000美元。总之,同样的手术,在印度的花费,只是其在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价格的1/3或更低。以低廉得多的价格,在印度购买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患者而言,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endprint

三、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中的风险

尽管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为大量的患者和医疗旅游服务提供者带来了益处,但也还面临着一些风险和争议。概括起来,这些风险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就医疗旅游者而言,其面临着权益保障风险;就印度本国而言,医疗旅游者的涌入,也有可能导致国民利益受损;与此同时,对医学本身来说,国际医疗旅游活动也存在一些伦理道德风险。

(一) 旅游者的权益保障风险

尽管印度作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输出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及旅游服务。然而,国际医疗旅游活动中依然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或其他质量事故。这种跨越国际的医疗或其他质量事故,相对于一国境内的同类事件而言,更加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受诉讼时效或管辖权原则的限制,医疗旅游者启动诉讼程序面临诸多障碍。第二,由于是跨国纠纷,即便启动了诉讼程序,取证难度大、成本高、费时长。第三,国际诉讼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审理,耗时数年才能出最终的判决结果(张彩霞,2011)。

(二)印度国民利益受损风险

印度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使得大批优质的医护人员从公共医疗机构流向了收入更高的私立医疗机构。在出口导向政策下,更多的医疗投资也投向了医疗旅游领域,因而导致公共医疗投资不足(高静、刘春济。2010)。在印度,外来的旅客可以得到及时的医治,但大量本国居民却需要排队等待接受治疗。因此,医疗旅游的发展,虽然为印度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损害了国内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医学伦理道德风险

器官移植旅游、安乐死旅游等医疗旅游项目的开展,一方面规避了客源国的强制性法规与禁止性规范,减损、降低了客源国法律的权威性(张彩霞,2011)。与此同时,也在目的地国催生了大量人体器官黑市与“帮助杀人”黑市,使医疗旅游项目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同时,它们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干细胞疗法、髓骨修整术、活体器官移植、安乐死等医疗活动的科学性和伦理性的质疑。可以说,国际医疗旅游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风险,也是人类医学领域所面临的风险,需要全球医学界及全人类共同努力来加以克服。

四、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印度同为拥有者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均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印度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风险,给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诸多启示:

(一)加大政策支持,进行有效引导

与印度等医疗旅游强国相比,中国的医疗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旅游服务体系,医疗旅游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中央政府和有意于发展本地医疗旅游的地方政府,应研究、制定扶持医疗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医疗旅游服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通过政策激励、标准引领、规范引导,来促进医疗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

国家和地方应该组织专门力量,逐一梳理与医疗旅游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针对医疗旅游发展中的法律“真空”地带进行完善,特别是要针对下述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预防和控制。一是要就国际医疗保险合作、外籍人士在华参保以及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标准等展开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国际医疗旅游者的权益。二是要就器官移植、安乐死等存在伦理性质疑的医疗旅游项目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和违法惩处措施,严格预防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道德风险。三是要加强外籍医护人员在华执业、医疗设备和药品进口,医疗旅游市场准入体系、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以保证国际医疗旅游的有序开展。

(三)建立协调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中国可借鉴印度的做法,建立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协调机构,对医疗旅游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同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相关的企业和组织成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和公益性的研究机构,为参与医疗旅游的医疗机构、旅游经营者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化解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通过行业管理体制、行业协会的建立、健全,促进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实现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的互惠互利、协同发展。

(四)找准市场定位,开发特色产品

4.旅游经验交流材料(最新) 篇四

开创校企一体旅游人才开发新模式

南山旅游集团 二O一O年九月二十八日

近几年来,南山集团立足于“新农村建设”、“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及“灵活的民营企业新机制”三大背景,开拓创新,先行先试,按照集团本身的产业发展方向及需求,自建平台,校企一体,有针对性地办学,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适用型旅游人才,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南山旅游人才开发模式形成的背景

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南山集团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南山集团是从一个小山村发展成资产376亿的企业集团(不含土地)。应该说,南山在旅游助推新农村建设方面开了个好头,“ 小康之旅” 成为全国最早注册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牌,旅游为南山新农村建设打造了环境、带来了客源、解决了就业、激发了活力。新农村建设光靠引进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要依靠当地的劳动力,那么如何快速实现新农村农民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新农村整体软实力的提升,成为集团领导关注的根本问题。

二是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会从主业中延伸出新的产业,形成新的业态。旅游业就是南山集团主业延伸出来的新业态,应该说南山集团抓住了契机,适时发 展了旅游业,先是酒店业、娱乐业,然后是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如今形成了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6亿元,净资产50多亿元,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游饭店、高尔夫球场、旅游会展、出入境旅游,以及旅游纪念品销售等业务。集团下辖十余个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商务、娱乐购物、餐饮娱乐、宾馆酒店、工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森林生态和演出展览等多样化产业结构的旅游集团公司,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那么,如何培养与新产业相适应的人才也是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灵活的民营企业新机制。南山集团是民营企业,机制非常灵活,可以大胆创新,可以先行先试。

南山集团拥有自己的南山酒店管理学院和南山旅游学校,自1991年开办之日起,就开始了校企一体合作的历程,在长达近20年校企一体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适应南山旅游业快速的发展需求,2007年开始南山酒店管理公司与南山酒店管理学院和南山旅游学校分别签定了《合作协议》,由过去松散型的用人形式,发展为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制度化的校企一体新模式,提高了南山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南山旅游人才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以上“三新”背景下,集团决定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集团自已投资办学,自建育人平台,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依托 集团优势,采取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共享等方式,开发新型学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企业人才的理论水平,逐步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适用型人才培养框架。

一是自建平台,集团办学。集团投资40亿元,建立了南山学院、东海外国语学校、南山旅游学校三处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南山学院为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下辖自动化、机电工程等理工科及旅游等25个二级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主要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及国际高尔夫专业,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新平台。这些学校与南山旅游集团下属的南山国际旅行社、南山旅游景区、南山国际会议中心、月亮湾海景酒店、南山宾馆、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南山文化中心、南山大剧院等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联手培养旅游人才的新模式。四年来,几家旅游学校共为旅游产业输出人才2000多人,确保了旅游集团在行政管理、经营决策、短缺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供给,基本满足了旅游人才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要,从而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近年来,南山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就业型大学”、“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教育百强品牌”、“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是订单式培养,零距离就业。集团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专业设置与旅游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旅游新业态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 规划、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旅游地产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量身培育适用人才,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近年来高尔夫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热点,南山集团拥有高尔夫球场10余个。随着高尔夫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从业人才缺口很大,根据这一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及时增设了高尔夫运动导程、球童学等专业,学生报名踊跃,毕业生供不应求。为解决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该校吸收旅游企业有关人员参与到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学校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均要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审核,对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进行删除,将企业需要的课程添加进来。学校课程设置每两年修订一次,以保证学生学到的课程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的需求。几年来,烟台南山旅游学院及中专旅游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其中40%在企业集团内部就业。

三是工学交替,人才共享。集团充分发挥学校与南山旅游企业同属一个集团总部的优势,一方面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轮岗、实践、实训,培养可以直接上岗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将学院的师资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共享,培养了一批实用型师资人才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理论水平。我们打破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习——顶岗实习——再学习”的工学交替新机制,解决了学校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岗位能力需求相脱节的矛盾。学生毕业时,南山旅游集团通过学生在实习期的表现和能力,择优选择。学生就业后,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岗位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互兼互聘的方式, 让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新型的岗位课程替代传统的知识型学科型课程, 增强了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几年来,学院先后为南山国际旅行社、南山旅游景区等企业培训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景区策划、节事活动策划、会展等紧缺人才1800多人次。明年,我们还将根据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成立冠名班、精品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企业与学院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南山旅游人才开发模式的未来

今年,集团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人才开发试点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拼搏,集团的旅游人才开发迈出了新的步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继续发挥集团优势,坚持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对岗位证书开发、培训体系、绩效考核、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人才开发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适用型旅游人才。同时,尝试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自身的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统筹建立南山旅游大学,从而在全国旅游人才开发工作中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5.智慧旅游交流材料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我是老君山副总郭海涛,老君山风景区位于栾川县城东区,游览面积58平方公里,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8月进行了改制,至今七年多的时间,先后投资超过8亿元,目前,基本形成了,一轴两翼六大功能区,一轴即游客中心至金顶的一条中轴线;两翼即:左翼:寨沟,右翼:追梦谷;六大区域分别是:占地280亩的游客中心服务区;以老子文化苑为核心的道家文化体验区;以追梦谷为核心的原始森林探险区;以金顶庙宇道观群为核心的道教文化展示区;以十里画屏为核心自然观光区;以寨沟为主的休闲养生度假区;

改制后,景区得到迅速发展。2014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老君山风景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资2000多万元开始建设智慧景区,完善自身管理,增强游客体验,充分借助互联网及物联网等信息科技的力量,以创新旅游服务为目标,突出“智慧+管理+服务”的老君山模式。在智慧景区建设上,我们重点建设门禁票务系统、游客流量统计系统、OA办公系统、应急指挥调动系统、呼叫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无线网全覆盖系统等系统。

老君山智慧旅游工程指导思想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应用到景区,实现从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评估和善后处理的全过程,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指挥平台,可实现景区管理、指挥决策、便民服务三位一体、平战结合的综合数字化体系。

老君山风景区由于海拔2217米、地势险峻、游览面积58平方公里、施工难度大,智慧旅游工程根据功能应用分为三期工程:一期为智慧旅游硬件搭建,二期智慧旅游软件调试,三期智慧旅游数据营销;目前智慧旅游工程处于二期中期阶段。

经过接近一年的施工,目前智慧旅游工程已全面完工,已建成综合指挥调动中心,呼叫中心:

1.完成了国内wifi覆盖面积最大的景区工程。老君山海拔2217米,游览面积58平方公里,海拔高差达1600米,山势凶险奇骏,施工难度之大国内罕见,靠人力运送各种设备,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景区内主线路wifi信号全覆盖,最多可满足3万人同时上网。2.全覆盖、无死角、可分段控制的360处监控和广播系统,老君山自然景观众多,如何给游客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服务一直是景区课题,无处不在的监控和广播解决了安全提醒、动植物保护、音乐播放、游客分流、调度、失物招领等诸多问题。

3.追梦谷步行游览路线的紧急救援系统。老君山景区可分为索道和爬山两条游览路线,爬山路线从全长19.5公里的追梦谷往上至马鬃岭,期间原始森林密集、手机信号较弱,沿路安装了10个紧急救援系统,可实现游客与工作人员的对讲、开启急救医药箱等功能。

4.建立了老君山智能指挥中心,可以直观的看到景区内所有数据,如景区实时监控、实时入园人数、实时入园车辆、人员分布密集度,对景区游客高峰期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据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

5.功能强大的分销系统及门禁系统,借用福建九天达票付通系统,完美对接旅游各大OTA及团购网站,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扫码直接入园,不需二次换票。银联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主流支付模式。

6.方便、实用、快捷的资讯平台,无论官网、微博、微信、手机APP,不管手机端还是电脑端,通过技术手段完美改进,让老君山的活动信息、销售政策及时的发布给广大游客。(老子文化、标准化,微信全国前20名,仅神迹点击1200万次)。与同程网展开网络定票合作,今年超过300万元。

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试运行,二期工程正在紧急调试阶段,预计2015年年底可交付使用,届时将实现以下功能:

1.建立并使用服务于景区管理的办公OA系统,老君山现有员工300余名,分布在58平方公里景区的各个角落,景区不仅有职能管理、技能管理,还有属地管理、突发情况管理等,办公OA系统真正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用手机可以完全实现会议通知、文件签发、请假销假、出差报账、远程监控、数据查看、紧急退票等实用功能。

2.设计并运营旅游目的地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智慧景区建设,实现数据的差异化处理,将处理后的定制化信息通过智能平台向游客或管理部门进行主动推送。游客可在景区旅游公共服务门户上,自动获得与其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等相关度高的旅游产品推荐;管理部门则能获得诸如人车流量自动提示等主动信息。

3.智能导引系统:可借助景区交通引导和智能视频监控子系统,向自助游游客提供旅游线路信息和附近的人车流量信息,向自驾游游客提供目的地附近停车场位置和空闲车位信息,并进行路线导引。

4.虚拟旅游系统:游客可通过景区旅游公共服务门户连接景区内的智能感知终端,进行虚拟旅游,包括对景点的360°全景浏览和实时实景体验,获取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的景区资讯以及对景区的评价。

5.服务于栾川县的云旅游服务平台,整合老君山周边吃、住、行、游、购、娱多种旅游服务,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强游客体验。员工巡查系统。互联网+宾馆+庙宇+文化

6、实现与洛阳市、栾川县智慧旅游平台同步对接,实现大数据下的资源信息上报和共享;

7、实现一部手机游老君山,今后所有游客进入老君山下载APP或者扫描景点二维码可实现景区全程电子语音讲解功能。自助乐游。

老君山景区建设智慧旅游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智慧大脑”,在实现对景区全面感知的同时,还要实现多个系统的融合互通,将原本独立的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同时,我们还提供对外接口,实现系统互连和数据互通。实现与风景区外第三方系统的互连互通,智能交互;实现与旅游行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智能交互;实现与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船以及餐饮、商场、娱乐场所经营系统的各种资讯和商务数据的共享与智能交互;

老君山景区起步比较晚,特别是我们的智慧旅游建设项目也是刚起步,还处于一个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各方面还很薄弱,更谈不上经验,只能说是交流,只能说是向各位领导和旅游界的同仁们汇报我们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各位旅游界的领导、专家、同仁能给于我们一些宝贵的建议。

6.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汇报交流材料 篇六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年来旅游产业开发工作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业来培育,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总体目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投资环境,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全民投资新建了一批旅游景区景点。XX年以来,我县坚持打红色旅游、人文历史、生态旅游、民俗风情四张名片,把各种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同步开发,建成了一批旅游景点,延长了旅游线路。XX年至XX年,景区景点建设维修及宣传促销先后共投入资金1.1亿元,建成了双塔森林公园和龙泉山庄,维修了巧儿旧居,新建了巧儿新居。XX年4月份,成立旅游局以来,县上加大了宣传促销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止目前,共投入宣传促销经费373.9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的资金1.19亿元,先后完成了红色旅游道路铺油改建工程,建成了范公祠主体工程和南梁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通过不断更新建设,我县旅游景区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 善,旅游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局势。

二是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完成了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XX年,我县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为抢抓国家大力扶持红色旅游开发的大好机遇,我们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来也旅游策划公司完成了《**县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建设方案》编制,核定总投资9420万元,该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复,已落实到位资金1029万元。

三是加大旅游宣传品开发促销力度,扩大影响,提升品位。为了配合红色旅游开发,县上筹资299万元,启动了从悦乐到南梁的“红色旅游户外长廊建设”工程,共制作大型宣传牌50面;策划发行了大型画册《走进**》和**红色旅游丛书《南梁之光》、《**民歌》、《**歌谣》等书籍;出版了《**旅游指南》5000册,研发制作镀金双塔模型200件,双塔寺、南梁纪念馆纪念卡3000张,并先后多次参加省市旅游部门组织的项目推介会。通过一系列宣传和促销,扩大了**在外影响,提升了旅游品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四是狠抓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为了促使我县旅游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先后出台了《**县旅游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县旅游安全紧急预案》,并在节假日前多次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确保了全县旅游业的规范操作,安全运行,没有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并确定县内规模较大、服务良好的8家渡假村、农家乐和旅游商品经销点为旅游定点单位,纳入了行业管理。

二、XX年全县旅游产业开发主要目标任务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此,根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开发工作,年初即召集常委会进行了讨论研究,并将XX年确定为“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按照国家审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方案,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①完成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范公祠、南梁红色文化广场后续工程建设;②恢复抗大七分校、新建寨子湾、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四个景点;③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至大凤川3条景区公路建设;④整合开发香包、刺绣、红军军鞋、南梁说唱等红色文化旅游产品20余种;⑤编排具有时代气息、彰显红色文化节目,组织在景区内演出;⑥完成景点景区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交通图编制工作;⑦完成南梁革命纪念馆生活管理区建设;⑧组织举办南梁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奠礼仪式。

三、工作措施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继续坚持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文化历史、民俗旅游共同发展的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 和指导思想,在规划上要着眼长远、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搞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建设上要全民参与,彰显红色、突出优字,尽快建设一批好景区、好景点,在管理上要着眼需要,彰显特色,突出安全,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加入旅游服务大军,在服务上要着眼游客,彰显人本,突出周到,吸引更广泛的人士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旅游服务体系。

强化宣传促销措施,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就有市场,客源就是财富。年内要尽最大努力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旅游推介会。完善、充实《**县人民政府网》、《**旅游网》的内容,并在县电视台开办《走**》旅游系列短片,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标。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重点围绕红色革命历史和民俗文化,开发具有**特色、有市场需求的刺绣、剪纸、香包、军鞋等旅游商品。扶持创办一批手工艺品加工企业,开发富有我县文化气息、凸现地方特色和实用价值、有纪念意义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等旅游产业发展经济主体,增强我县旅游业发展后劲和动力。

7.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七

山泉镇距成都市区30-40公里, 沿老成渝路一路前行, 放眼四望, 一座座川西民居掩映于花丛中, 互不相连, 自成院落。“南国春来早, 桃花独占春。”山泉镇因春天的桃花而娇艳, 因满山的桃花而闻名 (见图1) 。山泉镇地处龙泉山脉中西部, 总体面积37km2, 平均海拔900米, 总人口13860人。水果种植面积20000亩, 其中水蜜桃16500亩, 枇杷3500亩。水果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 总产值达1.8亿元以上, 生产的皮球桃、大五星枇杷连续两年在昆明、上海世博会上获得银奖。

新老成渝公路穿城而过, 交通便利 (见图2) , 山水秀美, “乡村旅游”兴旺, 山泉镇被誉为“绿色聚宝盆”。作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境内旅游名胜颇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桃花开”、“枇杷不离身左右, 鸟语只在耳东西”的胜境就坐落于著名景区“桃花故里 (见图3) ”和“美满枇杷沟”。

近年来, 在既有百公堰山水公园、毛家口水库、天鹅岭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山泉镇又打造出桃花故里、大佛春天、七里香埂、桃源香格里拉、枇杷沟等自然风景区。景区内有滴水岩、月亮湾、诗歌广场、观锦台、桃文化长廊、晋希天故居、情道、花好月圆、长寿八百梯、桃知识步道、连心亭、锁定台、乘龙观佛等一批高质量、富有特色的观光景点。游客在“赏花之游”、“枇杷之旅”、“水蜜桃之行”等农家乐观光赏果活动中饱览漫山红花, 品味果中佳品, 享受垂钓之乐, 放松心情, 让自己完全沉淀在青山环抱之中, 体味世外桃源的逸趣。

山泉镇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核心景区, 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桃花故里所在地, 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的重点区域之一。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山泉镇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水果种植业已成为全镇农业经济支柱产业, 是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优势产业。早在1946年, 桃花故里种桃第一人晋希天引进了第一株水蜜桃树, 经他的精心管理培育出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酸酸桃。随着当地水蜜桃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村民又不断改进、引进、创新水蜜桃的品种, 到目前已有早、中、晚熟桃品种近100个。1987年山泉镇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水蜜桃之乡 (见图4) ;2002年, 山泉镇被确定为国家无公害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2007年被确定为中国GAP良好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的水蜜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20余个大中城市, 现已走出国门, 远销新加坡、越南、泰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山泉镇生产的“大五星枇杷”也是享誉中外。山泉美满村村民大力发展枇杷产业。当时发展的洞庭枇杷, 个小、味差、肉少、价格低, 在美满村果农的不断努力下, 培育出优良品种——“大五星枇杷”。目前, 大五星枇杷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成都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枇杷节, 加拿大、日本等200多名枇杷专家学者专程赶来参观枇杷种植园区 (见图5) 。

二、孕育“桃花生活方式”演绎四大特色文化

有山、有水、有花、有果、有树, 独拥桃林上万亩的山泉镇, 骨子里散发出阵阵浪漫气息, 成就了成都人特有的“桃花生活方式”, 也孕育出极富唯美色彩的诗歌文化、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古驿文化。

2005年3月23日, 山泉镇“桃花故里·桃花诗村”正式挂牌成立。桃花深处是乡村, 乡村深处是诗歌。乡村诗歌从民国时期的赛诗会开始, 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山泉镇桃源村也称桃花诗村, 诗村内有古今中外桃文化诗歌200余首, 以桃花石林、桃文化长廊等展现出来。景点“桃花扇”、“桃花文化知识长廊”、“桃花石林”, 处处可见镌刻的诗歌靓影, 其中以“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山泉镇每年还举办中国乡村诗歌节, 举行农民赛诗会, 吸引舒婷、芒克、吉迪马加、雷抒雁等全国著名诗人曾到此游览。在山泉镇活跃着近200余名农民诗人, 他们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新民谣, 诗风纯朴、自然流畅。他们的诗不仅上了《人民日报》, 还入选了《采诗锦城东》等诗集。

桃花点燃爱情之火。每年三月, 无数披红戴绿的青年男女步入龙泉山, 走进桃花林, 徜徉于全长990米的“情道 (见图6) ”, 欣赏“连心亭”、“锁定台”、“香丘”、“花好月圆”等美景, 去寻觅内心深处的爱情。每年山泉镇桃花故里的“万人相亲活动”、“新人举行集体婚礼会”已成为世人与春天最美好的约会, 满山遍野的桃花为新人吐露了最盛大、最红灼的证词, 为新人带来永远的祝福。

桃, 吉祥之物。在古代, 被人称为寿桃。如今, 山泉人已将桃的长寿文化发扬光大, 在桃花故里设有长寿八百梯景点 (见图7) 。它全长350米, 雕刻有100个不同版本的“寿”字,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人一边攀登长寿八百梯, 一边赏花、怀古、休闲、吟诗, 变登山运动为登山生活, 再度演绎桃花生活方式。

山泉镇历史文化厚重, 这里有古驿道——东大路、北周文王碑、天落石摩崖造像、石佛寺、龙泉山石刻陈烈馆、蟠山蜀汉遗迹、刘伯承柳沟铺战址、汉代崖墓等, 掩映在村境漫山遍野的坡地桃林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高2.44米, 宽1.24米, 雕刻在一块俗称“天落石”的巨碣东壁上, 刻于北周闵帝元年 (557年) 。1348字碑文内容叙述的是当时的11名将帅, 为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汉化鲜卑人宇文泰歌功颂德, 这碑对了解北周政权和宇文泰生平, 极具原始史料价值, 据专家评价, 没有这方石碑, 中国的那段历史是含混的、浑浊的。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世界桃园品牌

山泉镇风光独特, 风光旖旎, 每逢阳春三月, 这里的桃花万树争芳, 灿若云霞, 十分壮观。山泉人以花果为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 现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服务“三农”的重要渠道。山泉镇从2001年起共累计投入2亿元, 对景区旅游公共设施进行了新建和完善。建有30公里旅游环形道路、4条2米宽健身游步道1万余米、20余条特色游步道1.5万余米;建有6个面积共计2.8万余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5000平方米的桃源多功能广场;56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3座3星级以上公共厕所和1座生态厕所;安装有特色的分类果屑箱80个、设置各种公共图文信息符号120个、安装景区路灯45盏;打造了观锦台等10余个特色景观;新建景区污水排放集中处理站1处;全镇农家乐达到300余家 (见图8) , 星级农家乐50余家, 每年桃花盛开和佳果飘香时节, 游人如织, 争相到山泉观花、品果、旅游、休闲 (见图9, 10) 。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非典期间光临美满枇杷沟, 亲自品尝大五星枇杷, 体验乡村旅游。歌唱家蒋大为曾在山泉高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汤灿在山泉镇拍摄MTV《又见桃花红》, 使山泉桃花名声在外。在山泉镇每年举行的桃花节、枇杷节、桃花情歌节、乡村诗歌节、龙泉山丰收节、蟠桃节等节庆活动, 已成为四川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其中“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功举办23届, 是中国十大花卉节庆之一, 成为成都市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 也成为山泉镇的一张核心的旅游名片。2008年与美国佐治亚洲联办的国际桃花节, 吸引了众多境外游客到山泉镇旅游, 使桃花真正走出了国门, 走向世界。由此衍生的“桃花生活方式”被评为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件大事之一。2009年, “桃花生活方式”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经济内涵:桃花生活方式向桃花经济的华丽变身。

山泉镇“桃花生活方式”催生“桃花经济”。2006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088亿元;2007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6728亿元;2008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2.97亿元。2009年至今已接待游客251.58万人次, 旅游收入6.20亿元。

8.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八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9.在市旅游开发会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篇九

我们九资河镇位于罗田县东北部,东接天堂寨风景区,西临薄刀峰风景区,北抵青苔关风景区,是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也是省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大别山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地。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抢抓旅游升温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强镇战略,推动了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仅今年元至7月份,全镇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2000多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我镇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带活了一方经济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统一思想,深化发展生态旅游认识

我镇地处大别山主峰脚下,境内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同时又有一座大型天堂水库,库区面积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如何突破自然条件劣势,寻求经济发展的优势,长期以来,是摆在镇党委、镇镇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为我们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深刻认识到:九资河镇虽然集库区、老区、偏远高寒山区于一身,发展农业生产是劣势,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恰恰是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的大别山腹地,是我们的地理区位优势;寒冷的冬季,凉爽的夏季,是我们的气候优势;丰富的土特产品,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我们的人文优势。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依托大别山、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制订了“建设全省生态旅游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明确将目标定位在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上,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目标制定后,我们通过了广泛宣传发动,使全镇上下形成旅游兴百业兴,“无旅不富、无旅不兴”的共识,形成上至党员干部,下至普通农民都参与旅游建设、保护旅游资源、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理顺发展生态旅游思路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我们先后聘请了中国地大、武大、省规划设计院以及省市旅游专家来镇考察,为旅游产业发展把脉,编制了《九资河镇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大别山旅游接待中心详细规划》,提出了“三村四区”的总体格局:即圣人堂民俗旅游村、天堂湖水上渡假村和新屋垸民居古宅村以及九资河中心镇区、河西畈旅游接待区、三省垴避暑区、旅游商品加工小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贯穿科学发展观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协调处理旅游与工农业、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限制木材、石材等生态破坏型企业,提高药材备料使用率,并广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努力保持青山绿水的原始风貌。

三、扩大开放,确立发展生态旅游政策

为促进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一是创新了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我们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外商、单位和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先后吸引外商投资开发了三省垴旅游山庄,天堂湖渡假村,旅游接待中心以及旅游商品开发,走借梯上楼、借水行舟之路,有效解决发展旅游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出台了优惠政策。采取土地零租金、服务零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江西九江老板开发天堂峡谷漂流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我们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国家申请旅游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先后对新屋垸古建筑群进行集中维修整治,并着手对村民进行整体搬迁。通过申报大别山旅游专业村项目,在圣人堂村建起了40户农家旅馆。

四、真抓实干,落实发展生态旅游举措

目标思路明确后,我们加大了旅游产业建设力度,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上狠下功夫:一是抓交通建设,力求“行”得畅通。先后扩宽改建了九资河至薄刀峰风景区公路以及天堂湖环湖公路,三省垴旅游公路。积极争取县政府扩建了九资河至安徽白马寨,英山吴家山以及罗田至九资河的公路,新建了河西畈大桥,今年又启动了天堂湖整险加固工程和特色工业小区道路硬化工程。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交通建设,打破了景区景点之间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局面,构筑了九资河内外循环网络;二是抓好硬件建设,力求“住”得舒适。在镇区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先后获得黄冈市城镇建设“大别山”杯和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与此同时,我们还引进武汉惠涛集团投资近500万元在三省垴风景区兴建了星级宾馆,扶持群众在圣人堂村建起青砖古瓦的农家旅馆40家,日接待能力超过500人;三是抓好饮食开发,力求“吃“得满意。我们在圣人堂农家旅馆办起了大别山吊锅和地道山野土菜小吃,很受游客喜欢;四是抓好景点开发,力求”游“得开心。先后引进江西老板投资300万元开发了天堂峡谷漂流项目。武汉客商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占地50亩的药物种植观赏园。引进台商投资2000万元开发三省垴旅游区。我们自主投资500万元重点建设了圣人堂民俗村,完善水、电、路等配套建设,兴建了民俗园、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纪念碑等。并结合实际,推出了五条旅游线路,即三省垴生态游,新屋垸古宅游,天堂湖水上游,圣人堂民俗游,天堂峡谷漂流;五是抓好文化建设,力求“娱”得高雅。在圣人堂民俗村兴建了大别山天然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近千枚各类奇石以及剪纸、刺秀等工艺品,成立了民俗表演队,推出了具有大别山风情的山歌、小调、舞狮、采莲船等农家节目,全力打造了民俗风味浓厚的圣人堂专业旅游村;六是抓好产品开发,力求“购”得丰富。先后开发了富有大别山地方特色的竹制工艺、根雕盆景、天然野菜和医药保健四大系列旅游商品,并成立了大别山地区首家旅游产品超市和土特产品一条街。>

五、组织保障,强化发展生态旅游领导

为打好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战,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一是健全了组织机制。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部门领导合力的工作机制,;二是制订了长期战略。下发了《关于建设生态旅游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文件,将发展生态旅游列入我镇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树立了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干的长期思想;三是强化了责任机制。先后制订了重点旅游项目领导带班负责制,定期检查督办制和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加强了市场管理。对全镇农家旅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客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定期组织工商、卫生、文化、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检查,使旅游市场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各位领导,尽管我镇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与上级要求和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办法,加大旅游产业建设力度,为早日把我镇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经济强镇而作出不懈努力!

10.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

一、基本情况

XX乡是XX县唯一少数民族乡镇,全乡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57个村民组,2012-2014荣获贵州省文明乡镇称号;2014年、2015年分别成功创建市级、省级卫生乡镇;2016年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生态乡、省级卫生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8年以来,XX乡围绕“青花苗乡·20℃度假”的品牌定位,突出“一个田园综合体+N个庄园”的发展方向(即:涵盖全乡5个村的“青花苗乡”田园综合体,以刺梨、猕猴桃、玫瑰等为主的N个庄园),依托民族、乡村、森林、XX等特色资源,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力打造集避暑观光、特色餐饮、文娱表演、互动体验、苗药康养于一体,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避暑康养旅游新亮点,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内容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抓农业布局促产业振兴。

2017年以来,全乡围绕“3+N”、“3+2”产业发展要求,引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15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1.1万余亩,在绿化村形成以脆红李、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示范园区,在大林村建成2000亩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在冗坝村建成脆红李、雪桃、苹果等精品水果园区,在青山村建成茶叶、食用玫瑰为主的有机产业园,在马路岩村建成以花椒、玫瑰花为主的体验采摘园。全乡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全乡产业已于2020年陆续投产,带动增加就业3000余人次,完成农业增加值0.2亿元,预计2023年达到盛产期,届时全乡农业增加值可达0.5亿元以上。

二是抓人居环境促生态振兴。

2017年以来全乡实施村寨风貌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涉及项目资金1077万元,主要建设文化广场、路灯安装、庭院整治、立面整治等项目。通过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形式,加大村寨公共卫生整治力度,每月开展卫生评比,在村民组设置卫生评比公示栏,激励群众按照“三清一改”要求抓好房前屋后卫生整治。在绿化村实行分户包片卫生制度,将村寨主干道卫生责任划片到户,共同维护村寨环境整洁。同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先后改造户厕173户,落实粪污设施建设70余户了,切实提升农村群众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村粪污处置效率。

三是抓特色亮点促文化振兴。

一是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我乡主要的少数民族为苗族,数百年来,形成了刺绣、竹竿舞、芦笙舞等特色文化资源,苗族“四月八”获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全乡已经建成少数民族文化传习所1个,建成苗族文化活动广场两个,通过举办“二月十五”、“四月八”等主题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我乡,为避暑旅游引流,以文化名片拓展旅游资源。二是依托红色文化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依托红色革命史实打造红色旅游文化路线,中央红军1935年4月南渡乌江在绿化村古桥三寨驻扎两夜一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通过挖掘这段红色记忆,弘扬红色文化,将绿化村列入XX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线路、XX县长征文化主题公园总体规划,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队伍建设促组织振兴。

建好管好用好村两委班子,着力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本领扎实、富有干事创业激情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夯实基层党组织力量,全乡先后在大林村、绿化村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设置,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建立健全村级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提升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村寨治理水平,着力提升群众“三感”。同时,在绿化村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气、村寨和谐的“三和”村寨治理模式,优化村规民约,在全村形成民主、和谐的议事氛围,并在全乡推广,高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五是抓培育引进促人才振兴。

通过组建农技专家团队、挖掘乡贤、创业之星等模式,构建全乡人才库,推动全乡人才振兴建设。全乡现有高级农艺师2名,林业经济师1名,农村实用人才124名,结合“新乡贤”回归工程,引进、回流“新乡贤”66名,乡内贵州强梦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男获得返乡创业之星称号,乡核桃协会会长张义富拥有超过十年的精品水果田间管护经验,免费为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服务,人才资源的整合,有力推进了全乡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乡农业中心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团队,对全乡农业生产适时开展指导,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引入贵州名瑞园、金锐农业等公司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提升产业园区管护质量,促进产业良好发展。

11.合理选择材料丰富感性经验 篇十一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有目的性、趣味性、科学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的操作材料。这样才能在操作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幼儿的印象,并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幼儿数学活动中该如何选择操作器材做如下探究。

关键词: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5-01

在科学的领域中,数学活动较之其他领域相对困难一些,尤其是幼儿园数学活动更为抽象和枯燥。因此,在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满足幼儿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使其原本具象的思维向抽象性思维发展。那么,数学操作材料该如何选择,活动该如何设计才最合适幼儿呢?

一、活动区域概述

所谓活动区域主要是指幼儿园中的兴趣角以及活动区角,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外进行设置,让幼儿在自由活动和主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经验,从而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创设活动区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究,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情感、认知水平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1]。因此,活动区域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环境装饰,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选择操作材料的途径

(一)具有目的性

在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满足幼儿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使其原本具象的思维向抽象性思维发展。幼儿在学习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那些方面能得到发展是由材料本身结构以及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选择活动材料应以包含教育目标,并对幼儿关键经验获取有帮助为主。如:在小班開展物品分类活动时,可以向幼儿提供“图形宝宝找家”、“喂小动物”等立体及平面图片的材料;在中班教幼儿认读十以内数学活动中,以数字棋、接龙卡片等材料为主进行教学。

(二)趣味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好玩、热爱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对遇到的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都想弄明白。因此,数学操作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来选择,并且操作方便、形式多样以及色彩鲜艳,将数学内容融汇到操作游戏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在玩乐中学习。如在教幼儿“按形状分类”时,可以将贴纸中动物的嘴巴制作成各种形状贴在纸盒上,小朋友则根据形状喂小动物吃饼干,以此形式进行分类教学,会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能吸引幼儿,还为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提供了帮助。其次,要选择蕴含规则的操作材料,便于保存结果,利于教师观察并记录。这样才能在操作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幼儿的印象,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操作性和探究性结合

幼儿园应有规范的设置数学区角,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幼儿的数学经验与技能,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应用是数学教师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活动材料的操作性,也无法对幼儿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发散性培养。因此,材料的选择在体现操作性的同时,其探究性也要得到体现。以上述目的为目标,就要求教师应选择多样、灵活的材料作为数学区角活动的器材。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理工细绳、泡沫板、扭扭棒等材料,并引导幼儿在泡沫板上用扭扭棒与细绳摆出蜘蛛结网的形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相关空间、与单位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将其核心的概念进行转化,变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便是科学。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尤为明显。不同的环境导致每位幼儿之间都存在其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科学区投放材料时,要分层次投放。同样的游戏材料,针对不同的认知水平,合理科学的摆放,以帮助在速度与准确度上存在差异的个体,让先操作完的幼儿能尝试探索更深的层次,给孩子反思消化留下足够的空间,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遵循科学性

幼儿最初的数学认知主要是建立在对实物的认识上,通过内化数学概念的需要来发挥表象的作用。其中,幼儿数学概念主要经过“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对认知能力的巩固主要依赖于练习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选择操作材料主要从具体到一般,从三维到二维,再到图画,再到纸笔,坚持遵循幼儿的数学认知规律,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向前发展。

例如:组织大班幼儿认识单双数活动时,老师便可以从家里带一些石子、玉米粒、花生粒等多种物品,然后再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正确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意义,从而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

(六)针对性、计划性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区域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实际情况,坚持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原则。例如:在建构区,便需要根据小班幼儿具体的发育功能,以及幼儿的模仿心理特点,坚持选择投放体积大和便于取放的建构材料;针对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便需要在投放建构材料的过程中,充分突出多样性和精密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但是,在选择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合理开展区域活动。

三、结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涌入的国外先进经验使得活动区域已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教育工作者还需在日常时间活动中继续深入对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进行研究,以全面提高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慧兰. 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州市某区为例[J]. 教育探究, 2008(4).

12.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二

一、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优势

(一)地缘发展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对外毗邻俄罗斯、蒙古国,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18个陆路口岸,形成了中国向北开放带;对内横跨三北,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为邻,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腹地,是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后花园。相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内蒙古是距北京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距北京陆路470公里,空中距离440公里,飞行仅仅45分钟。全区现有9个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9条;国内所有航空公司都参与了内蒙古航线的运营。近年来,内蒙古航空、铁路、公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开通,自治区同周边省区基本实现高速连接,为区内旅游产品同邻近省区旅游文化产品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蒙古经济与旅游文化发展的地缘优势将逐渐凸现。

(二)产业经济优势

依托资源,内蒙古已形成了一批乳业、煤炭、化工、电力、羊绒和草原文化旅游业等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经济增长连续7年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名次从全国第24位进入第16位,内蒙古发展奇迹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全国相关行业在内蒙古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国性研讨会、展览会、展销会、药交会、洽谈会等,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收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会展旅游业发展应该依托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产品系列展,绿色产品会展,中蒙药、生物药、兽药为主的绿色药业和保健品会展。产业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地区品牌形象。

(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特殊的地理环境、蒙古民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众多民族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旅游文化资源,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决定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森林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绿色宝库,内蒙古的沙漠也独具特色,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等。内蒙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内蒙古大草原是全国最大的草原,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神动力,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内蒙古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客人可以充分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地方文化。

二、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内蒙古特殊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地理和文化,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且内蒙古各类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较好。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内蒙古地处中国正北方,与南方相比纬度较高,气候不同,尤其是夏天,正当全国,特别是南方各地烈日炎炎,白天晚上高温难耐之际,内蒙古却成为相对好的避暑胜地,成为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内蒙古夏天和秋天是国内外旅游者最想来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的大地域(内蒙古东部、西部)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多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来看,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治区原生态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同时,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寻求原生态、古朴,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内蒙古所拥有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总体上看东北和华北是中国的发达地区,这一地区出游能力较高,旅游消费水平也较高,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尤为突出。这一市场距离内蒙古近,交通方便,费用较低,大众化市场的基数较大,组合开发的旅游产品对这一市场的吸引力较强。同时如果在开发线路产品时,组合这一地区特色旅游产品,构成跨区域的旅游线路,不仅有利于这一市场的开拓,还可以将这一市场进一步延伸到环渤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三、内蒙古与国内发达地区合作开发旅游文化的切入点

(一)人才与信息交流

内蒙古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其成长壮大还需一定的过程。目前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相应的有关人才,所以人才战略是争取事业成功的首要战略。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信息与环境的有效结合将为一个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注入活力。经过大量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汇总分析进行战略部署,以保证战略决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内蒙古要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工程推进构建地区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地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求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资源互补

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可达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凭借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客源市场上必须注重与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利益共享,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争取更多的商务、会展旅游市场以及中、远程国内游客客源市场,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拓宽和共享旅游市场,实现“共赢”。

对内蒙古东部来说,东北三省是其重要的客源地,由于东北三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会对内蒙古东部产生辐射效应。为了共同发展,有必要开展区域合作。将内蒙古东部的草原和民俗风情以及蒙古族历史文物古迹作为对东北三省口岸、界河、森林、水色以及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漠河的北极风光的景观向那里推介,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展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争取占领客源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深度挖掘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河湖文化等各种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创作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创意设计和旅游规划,发挥文化在旅游品牌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把有关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来,提高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魅力。

四、未来内蒙古重点旅游产品的人文魅力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品为基础,发挥传统旅游产品和资源优势,围绕草原、森林、冰雪、沙漠、湖泊、口岸等自然风光,紧密结合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特色,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特色,提升内蒙古旅游品位。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在对未来旅游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初步确定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等旅游产品。

(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开发民俗与历史旅游产品的基础条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选择蒙古民族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民族民俗,应选择蒙古族文化、远古人类遗存、匈奴文化、鲜卑北魏文化、突厥与回纥文化、契丹辽文化、西夏和金文化,以及其它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遗存。在开发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可通过舞台演绎、场景模拟、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发该系列旅游产品。

(二)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极具开发价值

在未来的开发中,要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自治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多形式谋划和开发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以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区,依托广阔草原,开发草原观光、草原休闲度假、草原科考旅游、草原动植物观赏、草原探险旅游等系列草原旅游活动产品。

(三)大漠古韵旅游产品内蒙古沙地和沙漠分布很广,沙漠戈壁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与边缘,孕育着如音德尔图沙山群、月亮湖、天鹅湖、马莲湖等沙湖群、海森楚鲁和诺尔公怪石林等大漠景观。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还有广宗寺、福音寺等佛教圣地,沙漠旅游产品应重点开发沙漠探险、沙雕、划沙等旅游观光产品。

(四)冰雪景观旅游产品受季节因素限制较大,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将成为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的重要突破口

内蒙古以雪为主的冬季旅游资源,在全国不仅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内蒙古将冬季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旅游项目缺乏的限制因素。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开发建设阿尔山滑雪场、根河市奥科里堆山滑雪场、牙克石滑雪场、呼伦贝尔呼伦湖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一批景区,开发方式要在广泛开展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娱乐旅游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滑雪这项专项度假旅游的开发,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最好的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胜地。

(五)边境风情旅游产品边境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内蒙古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境旅游资源,有口岸、界河、草原、温泉、沙漠、冰雪、民俗风情等许多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额尔古纳等一批重点边境口岸界河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开发观光、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在边境地区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边境地区消费,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六)地质奇观旅游产品

内蒙古高平原具有特殊的地文现象,其地质历史发育过程通过丰富的地质遗存和壮美的地貌景观表现出来,在全国同类旅游资源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今后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应继续加强以克旗阿斯哈图石林、阿尔山温泉、阿尔山火山群等较为著名的地质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开发地质观光、温泉疗养、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五、内蒙古参与国内旅游文化战略合作的前景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对于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旅游各具特色,各个省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华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已经成立不同的旅游经济圈,其实,内蒙古应该是各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市场和组成部分。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整合地区旅游资源,打造极品旅游线路和品牌,要树立区域发展整体意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发挥旅游联合体组织的功能,为推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和利益共享,建立区域旅游大市场而努力。内蒙古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积极参与北方各个地区的旅游文化经济活动,以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为先导,以重点旅游地区的快速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加强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建设,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旅游目地的和旅游大区。

内蒙古紧紧围绕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创新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倡导和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和借鉴国际通行的融资模式BOT(建设—运营—移交)、BTO(建设—转让—运营)、BOO(建设—所有—运营)等方式进行旅游项目融资,吸引有实力的大资本、大企业投入到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通过政府导向性作用,拉动社会投资,以参股、成片租赁开发、委托开发、招标开发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旅游开发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和“双赢”的市场融资原则,走“民营资本股份化办旅游”的路子。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实现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

上一篇:《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下一篇:学院发展论坛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