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2024-08-15

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精选3篇)

1.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篇一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有:

1、纸笔评价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纸笔评价仍然是相对来讲最公平的评价方式。它规范统一、易于操作、测量精细、便于比较,是检测生物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评价方式,存在着其它评价方式的不可替代性。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它对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功能不足;评价标准统一,难以对实现个性评价功能,缺乏对学生特长的关注;只注重评价结果,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课堂评价

制定课堂学习和表现标准,根据为学生课堂表现,由课代表根据老师的评价要求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优势评价即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他的劣势也很明显,首要的就是每节课都记录,费时费力,影响课代表的学习,操作性较差,比较性差,比如上课经常交头接耳与看课外书,哪个违纪更重一些;回答出反射的概念和能够分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哪一个更精彩一些等等。

3、小组评价

每个小组既是学习探究的单位,也是形成评价的单位,小组成员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分工的态度、任务的完成度、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度以及对小组整体的最终评价考核的贡献程度,他们小组的成员是最清楚的,所以小组评价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价有力的补充。

它的不足之处,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的不成熟,评价易受感情因素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客观;由于思想的单纯还会导致学生的评价结果比较偏面,很难完整全面形成评价。

4、捆绑评价

就是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将小组考核的结果运用于该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捆绑评价的优势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完成一些合作探究实验。

但捆绑评价,受个体因素影响比较大,对于小组中的某个个体来讲,可能不是很公平。有可能出现某个组长比其它任何组长都负责、付出都多,但由于组内某一个比较难以管理、个性较强、对学习又不是很重视的学生导致整个组的考核受到影响。

5、作业评价

作业是对学生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适当的作业,会对学生的对知识的巩固、能力和情感的教育都会有重要影响。

但是作业的任务性的特点,让学生有应付的感觉,甚至有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而降低了作业的评价功能。

以上是我个人对我所运用过的或尝试过的评价进行的分析。

研修让我收获着,快乐着,除了做好上述评价方式以外,通过学习我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而努力。

1、深入开展概念图评价

在没有倾听老师的讲解以前,我根本就没有把概念图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我只是把它作为纸笔评价的一部分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概念图的评价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重要的评价反

馈功能。因此,今后在课堂上多设计并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以完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2、发挥档案袋评价的作用。

虽然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档案袋,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却从来没有运用过。因为在思想认为,这是班主任考核每一位学生的方法,没有重视它在生物教学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我思想的浅薄,今后不仅要利用好档案袋,还要开发适宜生物教学的记录卡片或项目,让学生的精彩时刻都能记忆下来。甚至还可以开发电子档案袋,以便于保存、复制和传输。

3、合理进行课堂评价

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堂评价标准,对于某些重要课时进行详细记录,其它的课时尽量采取,即时性的口头激励性评价方式。这样长效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准确到位,也就是说,学生表现得好,好在哪里,表现不好,不好在哪里?不能仅仅利用“很好”“你很棒”等等这样的词语,含糊其词地进行这样的伪评价。

4、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

因此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少而精,以促进学生发展性作业为主。机械记忆和抄写的作业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

5、研发趣味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要激发学生兴趣,探究要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资源要激发学生兴趣,评价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佘建云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个“猜词游戏”使我深感触动、深受启发。如果评价能够如此有意思,不愁学生不喜欢生物的学习。

教学评价肩负着诊断、激奋、反馈、调控功能,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只有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才能关注学习的多方面的意义,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主体的评价作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致于眼光只单一地盯在学习成绩上。

2.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篇二

一、坚持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因此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 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

1.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完成学业的情况, 进行自我评价。只有学生对自己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旦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 并改正以后, 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促进成长的作用。例如作业做完以后, 请你给自己评一评, 你觉得自己做得很认真的, 请你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五星;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漂亮, 请你在那个字下面加一颗星。生生互评: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评价, 被评者比较容易接受。

2. 师评为主。

教师主评可分为课内和课外评价。课内可口头评价, 即在课堂中或平时发现孩子好的地方, 及时用语言进行鼓励性评价。课外可采取书面评价, 即在作业中将鼓励性语言用文字写下来, 激励学生, 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

3. 家长参评。

让父母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 感受孩子点滴进步, 分享他的每一份快乐。从而更为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整合。

二、形成多维评价

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考核学生语文能力的优劣, 不是一张试卷能检测的, 语文的范畴涉及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评价内容上多维化, 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综合提高。在新课改中, 笔者在对学生的每学期期末考评中, 采用了综合能力的检测, 即考评的内容——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 根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特点, 选取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内容, 以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考评。

这几年来, 我在每学期期末语文能力检测中一直这样坚持着, 这不但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相对全面的评价, 更是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这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 你会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 亲历着孩子生命成长的历程。

三、运用多层评价

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 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 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1. 加强形成性评价。

(1) 成长记录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包括考试试卷、好的作业、笔记、结合课文搜集的资料、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 把学科比赛、写字比赛等获得的奖状放进个人文件夹中, 以展现个人学习的历程。成绩看得见, 进步看得见, 这种评价方式既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也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2) 家校联系册。家校联系册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家长可以将学生在家看课外书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读书写字情况等写在册子上;老师也可将学生在学校里读书、作业、学习态度等表现进行记录, 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语文学业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手段。同时, 学生也能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 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 因而很受家长欢迎。

2. 坚持终结性评价。

(1) 试卷测试。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语文学习掌握得怎样, 测试也是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让老师综合考查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业状况, 将语文学业评价与学习过程结合得更紧密, 并以此来评定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水平。

(2) 平时的考查、考评。在平时的各项考查中, 对表现突出者颁发奖品, 不断地激励学生为自己制订更高的学习目标。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 使笔者也尝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甜头。

3.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篇三

参与小班化教学10年来,我在评价作文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的方式,帮助学生把平淡的内容改出味道……

一、自评互评,智慧共享

每写完一篇作文,教师先将全班作文浏览一遍,大致了解本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学生先按照形式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作品进行初检,内容包括是否列出提纲、字数是否达标、书写是否清楚,然后上交学习小组组长。组长清点统计人数,再把所有作文逐一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或以小组为单位发出,老师再提出具体批阅要求和重点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批阅或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批阅。

这一环节重在学生批注,即学生写批语而不修改。具体地讲,就是对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标点、用词不当、病句、段落顺序不当等细节问题,用约定俗成的符号一一标出;对涉及选材立意、谋篇构思、语言表达等重要问题,用明确具体的批语予以提示或

说明。

批改写人记事的文章,可在人物描写模式化、概念化的文字旁边批注“此处应用肖像、心理或动作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如果碰到叙事无起伏、情节无波澜,则可批注“请尝试运用悬念、误会、巧合、陡转等技法表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曲折效果”。

批改议论文,着重从文体把握是否准确、论证时转移或纠缠话题还是切合题意、观点是否鲜明突出、有无事例论据作支撑、论据选用是否确切新鲜、论据与论点是简单粘贴还是完美衔接等方面作全面批注。不管是眉批还是总批都要球批阅者既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明确详尽的修改方案,又要欣赏其闪光点和创新点,更要鼓励其总体表现和进步,这才是真诚善意的接纳,才有科学合宜的批语。

同伴互批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按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从“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10分)三个维度分项打分,并签上批注者的姓名。

小组批改和同学互改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用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出大家存在的问题,并很好地给其他同学以借鉴。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到作文鉴赏的行列,可以提高学生文章鉴赏水平,同时又能警戒自己在写作中不要犯这些错误,是对集体批改的有益补充,这样批改更全面、更充分。互相批阅,能使阅读批注更加精细。学生间不仅能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强作文学习的欲望,更对学习充满了乐趣。

这样的互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否则只会出现读而浅批、读而不批甚至不读不批的尴尬局面。因此,批阅前要对阅者与作者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记录,批阅过程中小组长或科代表要跟踪督查,批阅完成后批者要签名,教师及时检查并作出反馈。

同伴互批后,经过“旁观者”的提示和指点,“当局者”自然会明白自改的内容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自改的方式有很多,手段也应该很灵活:可以读改,就是在轻声细读中依靠语感修改,包括自读自改、自读他改或他读自改;可以录改,就是用手机、MP3等媒介存储全文后反复听改。

二、师生互评,能力提升

作文如果全由学生互批自改,教师就心中无数,根本不能掌握学生的写作和批改情况。教师还应该采用灵活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批改进行查阅和评价。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和评价“批注者”是否评点准确、“修改者”是否自改到位。总评反馈既可整体浏览,全面评阅,也可专项督查,重点抽评。

比如,“扫描式全评”能概知总体写作和批改情况,能发现普遍性现象和全局性问题,“聚焦型点评”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有的放矢地洞悉亟须关注的问题,如某某同学写作和批改态度是否端正、某一能力点或训练目标是否达成等。为了避免学生投机取巧,教师抽评时要适时变换方式和名单,以避免出现规律性特征。

为了加强作文改评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朗读批改。具体做法是:首次批改和评阅后,先由学生、老师或团队推荐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或是精品,或是瑕瑜互见之作,或是病文,再由作者上讲台朗读,或由批者、老师代读,全班同学在听读中进行第二次集体修改和评议。可以是先听再批,可以是边读边评,可以是听者裁判,可以是作者自评,还可以是教师讲评。让学生朗读作文,教师给予点评。朗读的作文,应按作文训练目的的精选。比如,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描写,就可选择作文中各类描写成功的范例。评讲时,作者朗读全文,教师点评其方法技巧,一文读完后,再分析文中成功的描写对全文所起的作用。这样能以读写两方面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这种“读中听,听中批,批后评,评中讲”的读、听、批、评、讲相结合的立体式、交互型的作文交流品评方式,既能陶冶学生用心倾听的品质,又可以训练学生甄别优劣、即席发言的说话能力,同时还是对学生批改和教师评讲进行一次历练。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式时课内要集中读批说改,因此精选例文是基础,调动学生是关键,教师总评是保障。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始终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即使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也采取包容的态度,力争在每篇习作中都能发现闪光点,比如有的开头新颖,有的结尾利索;有的立意独特,有的语言生动;有的善长抒情,有的擅长描写;有的想象丰富,有的论证严密……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加以鼓励。如:“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老师期待你精彩的下一篇!”“虽然语句还不太通顺,但老师看出你的努力,感受到了你的进步,相信自己,你能行!”“读你的作文,真是一种享受”……

通过不断鼓励、表扬,多次反复念学生的范文,让写得较好有进步的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写得不好,作文只为凑够字数没有认真构思的学生通过听读好作文的过程中有一种羞愧感,自己怎么就不能像别人一样认真写作呢?我下次一定要写出一篇美文来让老师读一读,在全班同学面前亮亮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老师常常这样讲评作文这样表扬鼓励,他们是有很大潜力和能力把作文写好的。

这样批改作文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作文批改的周期也大大缩短,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全面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同时也掌握了写作的一般规律。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批改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具有不同写作个性和修改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千万不能让学生把文章都改成一个样。此外,教师所提的标准和要求还应当比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水平要稍高一些,以便让他们“踮起脚尖就能摘到果子”。

上一篇:新课标教学资源网下一篇:推进产业链资源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