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精选13篇)
1.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一
一.片段与篇章同行———以点带面
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课堂是定时四十五分钟的师生活动, 写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宏大的工程, 因此, 写作指导应以片段指导来带动篇章写作, 以专题指导来带动综合写作。也就是说, 微观“点”的指导与宏观“面”的筹划相结合。这样的举措才是行之有效的。
(一) 宏观规划, 让写作知识和技能系统化
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系统, 每一学年的作文教学要结合综合学习进行专题指导, 每学期都有不同的计划、内容、专题, 每次训练都应突破某一个方面。初一注意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初三注意跟高中的衔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 由片段到篇章, 由合格等级慢慢发展到优秀等级。
例如:初一上学期的总目标是激发兴趣, 养成好习惯。
(二) 微观实践, 重在结合综合学习, 熔合小专题进行指导
如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锁定的专题是“恰当引用为文章添彩”, 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 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引导突出三个要点: (1) 反映人物风流才情, 选用本人的名言诗句。 (2) 评价风流人物, 借用他人的评价之言。 (3) 突出风流人物的个性及其历史作用, 精选历史史实。
二.阅读与写作双赢———以读导写
当代作家崔道怡给《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题词时写道:“书中自有精神食粮, 书中自有生命质量, 书中自有美感滋润。”是的, 阅读能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的发现和创造。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精读的角度来说, 我们通常在弄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明白“怎么写”, 这“怎么写”就能启发学生怎么来写自己的文章。
(一) 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
初中学生的见闻多, 思考多, 感悟多, 但往往一肚子话不知从何写起, 即使写出来了, 也会出现材料不够理性、想法多而乱, 写作目的不明确、不突出的情况。叶老说:“写作与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既然写作有很大的技术含量, 那名家的“技术”就是我们创作、发展的基石。
思路通常如下:老师找典型文本→生读文本→学生分析归纳→学生动笔练习。笔者曾进行了“如何描写人物动作”的专题指导。首先我在多篇名作中筛选、比较, 最后觉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为典型。在课堂上引导归纳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是: (1) 细致刻画, 准确用词, 有条理地写出动作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性格特征。 (2) 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动作, 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3) 与其它描写方法 (肖像、语言、心理) 相结合来描写动作, 从而立体地凸出人物形象。
此种思路可直接让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段落时, 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二) 模仿与点化另启写作之门
借鉴前人的知识加以推陈出新, 创造出更动人的诗篇, 这是点化之美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名作: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点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孟子的“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点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班学生曾琪斐在学完《敬业与乐业》之后, 写了一篇《敬学》, 发表于《广东学报》。她的文章以逻辑的顺序逐层地展开论述, 旁征博引, 重点论证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敬学, 怎样敬学, 最后号召世人敬学, 才能学有所成。小作者对“敬学”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对生活对学习的积累也丰厚。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做到合时而著, 在一些节日的前夕, 我指导学生写短信。老师首先展示了许多经典的短信, 然后师生互动分析, 掌握它们的特点与写作的技巧。同学们深受启发, 再加上这些短信的情感表达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区域, 于是情不自已地给父母、老师、朋友写了短信。这次短信写作冒出了许多精品, 我把它们速印出来发给家长, 家长们对此评价很高。学生获得了成功, 写作劲头更足, 信心倍增。如梁尔祁同学致母亲的短信:
刻骨痛, 多艰辛, 只为孕育苗儿;牺青春, 用心苦, 无所为自我;头花白, 背佝偻, 笑容仍为苗儿绽;朝思念, 暮盼望, 苗儿在天涯?蜡芯燃, 红烛泪, 一生全用尽, 唯为苗儿茁壮在。
妈妈辛苦了, 愿您幸福安康!
三.评改点金———以评导写
集体的智慧是胜于一人的。班级授课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无穷的智慧, 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 都是其它方式替代不了的, 但是师者要善于驾驭与利用。笔者想借班级的力量促进写作, 故把评改这个环节充分地还给学生, 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三种形式: (1) 小组互评; (2) 集体评点; (3) 老师讲评。
四.预设与生成相应生辉———以写导写
这种思路是老师先在上课前选好题材, 预设其写作的方法、技巧, 尽量周详一些。在课堂上, 老师首先什么技法技巧都不谈, 让学生先写一通, 再交流写作过程中的难点, 因个人的难点不一样, 宜依学生突出的普遍的难点来找突破口。归纳出一些方法与技巧, 不求全面、详细, 能解决一些学生的问题即可。对于个人存在的其他难点, 通过小组相互切磋来解决, 也可通过向老师质疑来解决。再让学生修改、完善, 一写再写, 慢慢就会得心应手。这种思路是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老师的干预与引导应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题材选择、构思立意、语言表达、修改加工等环节。
笔者在上九上《好读书读好书》———如何写好读书感受时, 设计的理念就是课堂以生成为主, 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活动:分小组竞赛, 说读书方面的名言。每组必说二个, 一次一人说一个, 按组轮流, 后说者不许雷同。
(一) 自然导入
1.以读书名言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二) 说感受———触动心灵
学生对照《学案》谈自己喜欢读的著作或杂志, 并粗略谈谈感受。
(三) 写感受———表达“灵感”
围绕着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感受, 写一个片段或几个独立的片段, 5分钟时间完成。
老师巡视, 收集几件作品。
(四) 评感受改感受——美化语言充实内容
1.评点所收集的作品, 结合课本中“关于书的比喻”, 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的“意会”。
2.评点好的作品, 分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 归纳充实内容的方法, 并提出完善作品的建议。
3.发回已经评点的作品, 全班同学分若干小组互评互改。
4.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自己所受的启发, 独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5.小组推荐或自我推荐作品展示。
6.展示教师下水作文中的片段, 再次让学生明确要围绕主旨来充实内容。
(五) 谈感受——总结提升
生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师小结。
(六) 布置作文
把你读书的独特感受、体验, 写成一篇散文。
参考篇目:
1、老师下水作文《心的洗礼心的飞起》。
2、学生例文《书情》《穿过书页》、《诗韵, 在花香的天空中荡漾》、《体验〈西游记〉的人生》。
3、作家例文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学生齐读课本综合学习中的话结束课堂。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因为读书, 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 变得丰富多彩, 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热爱读书吧, 让书陪伴你一生。)
这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 完全达到了学习目标。
五.授渔导航———以讲导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表达方式是什么?有哪几种?刚上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摸不着头脑, 对于如此的语文常识, 师者只能传授、讲解。老师就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 来判断分析, 让学生知其特点与作用, 慢慢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综合地运用。
语言上做到文从字顺,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良好的语感与语法知识是其基础。那就有必要懂得句子的结构、语义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语法知识。还要让语言表达得简明、得体、连贯, 这样才能文从字顺。现在的中考、高考没有直接考试这些, 但是在语言运用与阅读中间接地考了。因此, 老师有必要授渔导航。先让学生知理论, 再重于实践与演练。这种思路比较传统, 但有时有必要用。它的特点是讲练结合, 环节简练, 效果好。因此, 它比较实用, 好操作, 运用范围广, 用它的人多。
例举一种如下思路:教师讲授技法、理论→学生找例子印证→典型事例演练→学以致用, 拓展深化。
如笔者在上完八上第二单元后, 进行了细节描写的指导。思路是这样的:以故事导入专题→专题知识要点探讨→点评学生作品→佳作欣赏→练习。
授学生以“渔”, 导写作之航, 离不开传授讲解。可以说, 这一点与上述几种思路有关联、有交叉, 因为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程。
教无定法, 但有法可循。以上思路可以交叉、综合运用, 依老师和班级的特点灵活选择、整合。老师设计的写作教学的课堂也应像写一篇文章一样,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循序渐进, 要讲究逻辑性, 艺术性, 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扎实有序, 生动有效, 这样学生才有收益, 饶有兴趣, 学生“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是童话了。
我常想, 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棵葱茏的树, 那么生活是沃土, 阅读是雨露, 技法是阳光, 历练是浇灌培育, 修改是精耕细作。它的枝繁叶茂与硕果累累需要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啊, 何况是母语写作这一伟大工程呢?母语教育工作者们, 让我们携手共进, 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吧!综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篇二
写作是阅读、认知、感悟、实践的交流与提升的综合活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会看、会听、会读、会说、会思、会写。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十几年的探究与实践中,有以下几种作文指导思路,收效较好。
一、片段与篇章同行——以点带面
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课堂是定时四十五分钟的师生活动,写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宏大的工程,因此,写作指导应以片段指导来带动篇章写作,以专题指导来带动综合写作。也就是说,微观“点”的指导与宏观“面”的筹划相结合。这样的举措才是行之有效的。
(一)宏观规划,让写作知识和技能系统化
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系统,每一学年的作文教学要结合综合学习进行专题指导,每学期都有不同的计划、内容、专题,每次训练都应突破某一个方面。初一注意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初三注意跟高中的衔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由片段到篇章,由合格等级慢慢发展到优秀等级。
例如:初一上学期的总目标是激发兴趣,养成好习惯。
(二)微观实践,重在结合综合学习,熔合小专题进行指导
如九年级上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锁定的专题是“恰当引用为文章添彩”,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引导突出三个要点:(1)反映人物风流才情,选用本人的名言诗句。(2)评价风流人物,借用他人的评价之言。(3)突出风流人物的个性及其历史作用,精选历史史实。
二、阅读与写作双赢——以读导写
当代作家崔道恰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题词时写道:“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感滋润。”是的,阅读能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积极的发现和创造。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曾经说: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精读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在弄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明白“怎么写”,这“怎么写”就能启发学生怎么来写自己的文章。
(一)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
初中学生的见闻多,思考多,感悟多,但往往一肚子话不知从何写起,即使写出来了,也会出现材料不够理性,想法多而乱,写作目的不明确、不突出的情况。叶老说:“写作与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既然写作有很大的技术含量,那名家的“技术”就是我们创作、发展的基石。
思路通常如下:老师找典型文本→生读文本→学生分析归纳→学生动笔练习。笔者曾进行了“如何描写人物动作”的专题指导。首先我在多篇名作中筛选、比较,最后觉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为典型。在课堂上引导归纳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是:(1)细致刻域,准确用词,有条理地写出动作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性格特征。(2)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动作,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3)与其它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心理)相结合来描写动作,从而立体地凸出人物形象。
此种思路可直接让课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段落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二)模仿与点化另启写作之门
借鉴前人的知识加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动人的诗篇,这是点化之美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名作: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点化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点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班学生曾琪斐在学完《敬业与乐业》之后,写了一篇《敬学》,发表于《广东学报》。她的文章以逻辑的顺序逐层地展开论述,旁征博引,重点论证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敬学,怎样敬学,最后号召世人敬学,才能学有所成。小作者对“敬学”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对生活对学习的积累也丰厚。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合时而著,在一些节日的前夕,我指导学生写短信。老师首先展示了许多经典的短信,然后师生互动分析,掌握它们的特点与写作的技巧。同学们深受启发,再加上这些短信的情感表达也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区域,于是情不自己地给父母、老师、朋友写了短信。这次短信写作冒出了许多精品,我把它们速印出来发给家长,家长们对此评价很高。学生获得了成功,写作劲头更足,信心倍增。如粱尔祁同学致母亲的短信:
刻骨痛,多艰辛。只为孕育苗儿;牺青春,用心苦,无所为自我;头花白,背佝偻,笑容仍为苗儿绽;朝思念,暮盼望,苗儿在天涯?蜡芯燃,红烛泪,一生全用尽,唯为苗儿茁壮在。
妈妈辛苦了,愿您幸福安康!
三、评改点金——以评导写
集体的智慧是胜于一人的。班级授课的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无穷的智慧,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是其它方式替代不了的,但是师者要善于驾驭与利用。笔者想借班级的力量促进写作,故把评改这个环节充分地还给学生,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三种形式:(1)小组互评;(2)集体评点;(3)老师讲评。
四、预设与生成相应生辉——以写导写
这种思路是老师先在上课前选好题材,预设其写作的方法、技巧,尽量周详一些。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什么技法技巧都不谈,让学生先写一通,再交流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囡个人的难点不一样,宜依学生突出的普遍的难点来找突破口。归纳出一些方法与技巧,不求全面、详细,能解决一些学生的问题即可。对于个人存在的其他难点,通过小组相互切磋来解决,也可通过向老师质疑来解决。再让学生修改、完善,一写再写,慢慢就会得心应手。这种思路是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老师的干预与引导应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题材选择、构思立意、语言表达、修改加工等环节。
笔者在上九上《好读书读好书》——如何写好读书感受时,设计的理念就是课堂以生成为主,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活动:分小组竞赛,说读书方面的名言。每组必说二个,一次一人说一个,按组轮流,后说者不许雷同。
(一)自然导入
1以读书名言导人。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说感受——触动心灵
学生对照《学案》谈自己喜欢读的著作或杂志,并粗略谈谈感受。
(三)写感受——表达“灵感”
屏绕着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感受,写一个片段或几个独立的片段,5分钟时间完成。
老师巡视,收集几件作品。
(四)评感受改感受——美化语言充实内容
1评点所收集的作品,结合课本中
“关于书的比喻”,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的“意会”。
2评点好的作品,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归纳充实内容的方法,并提出完善作品的建议。
3发回已经评点的作品,全班同学分若干小组互评互改。
4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自己所受的启发,独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5小组推荐或自我推荐作品展示。
6展示教师下水作文中的片段,再次让学生明确要围绕主旨来充实内容。
(五)谈感受——总结提升
生谈自己的感受、收获、师小结。
(六)布置作文
把你读书的独特感受、体验,写成一篇散文。
参考篇目:
1、老师下水作文《心的洗礼心的飞起》。
2、学生例文《书情》《穿过书页》、《诗韵,在花香的天空中荡漾》、《体验(西游记)的人生》。
3、作家例文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学生齐读课本综合学习中的话结束课堂。(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
这堂课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完全达到了学习目标。
五、授渔导航——以讲导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话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表达方式是什么?有哪几种?刚上初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摸不着头脑。对于如此的语文常识,师者只能传授、讲解。老师就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来判断分析,让学生知其特点与作用,慢慢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综合地运用。
语言上做到文从字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良好的语感与语法知识是其基础。那就有必要懂得句子的结构、语义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语法知识。还要让语言表达得简明、得体、连贯,这样才能文从字顺。现在的中考、高考没有直接考试这些,但是在语言运用与阅读中间接地考了。因此,老师有必要授渔导航。先让学生知理论,再重于实践与演练。这种思路比较传统,但有时有必要用。它的特点是讲练结合,环节简练,效果好。因此,它比较实用,好操作,运用范围广,用它的人多。
例举一种如下思路:教师讲授技法、理论→学生找例子印证→典型事例演练→学以致用,拓展深化。
如笔者在上完入上第二单元后,进行了细节描写的指导。思路是这样的:以故事导人专题→专题知识要点探讨→点评学生作品→佳作欣赏→练习。
授学生以“渔”,导写作之航,离不开传授讲解。可以说,这一点与上述几种思路有关联、有交叉,因为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程。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以上思路可以交叉、综合运用,依老师和班级的特点灵活选择、整合。老师设计的写作教学的课堂也应像写一篇文章一样。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要讲究逻辑性,艺术性,尽量做到自然流畅,扎实有序,生动有效,这样学生才有收益,饶有兴趣,学生“下笔如有神”就不会是童话了。
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究 篇三
宜宾市第五中学
吕暘 一 前言
众说周知,对于现今初中外语畸形儿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要以坚持外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为统一,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为主要目标的。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达此目标,尤其需要我们重视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统一,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二
理论依据
因此,以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指导思想,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以往的传统教学所固有的弊端,如“满堂灌”,“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知识,轻能力,耗时耗力,却不见效果。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达到“中学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人数不大于50%,学生半数以上的虽然学完了英语课程,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英语水平。
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得关注并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必须解决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的需求,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自己,有效的学习英语。而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则是吸取了“目标教学”,“尝试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等的优点。采用了科学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我校从2005年提出分层教学开始,经过酝酿,讨论,验证,从2006年至今一直贯彻执行,由一个简单,粗糙的形式发展,壮大成趋于完善,初见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三 实施的具体办法
具体说来,我校将一个年级的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其体现个体差异,C层的学生为学习态度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B层学生则是学习态度一般,能力较次之的学生。而A层的学生是学习态度相对较差,基础偏弱的学生。我校的英语分层是定位在初二下学期或初三上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其一,可以避免学生过早地进行两级分化,而是以变化的,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其二,在学生心中形成威慑,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想在初二或初三进入C层或B层,因此,在学习英语上有了较强的动力,这样在学习中形成了良性循
环,在初一能将英语底子打得更好,而到初二年级会更加顺利的进行过渡。
所以,我们学校的英语分层主要是集中在初三,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初三因面临升学压力,分层会让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自身的个性需要。二是学生在同一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会减少学习自卑感,也会在 知识难度,知识能力更有侧重,对学生来说学习会更有效果,更有自信心。三是教师会有重点,有意识的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达到提高效率,促进学生在双基,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长足的锻炼。四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校的英语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周必须严格,认真的进行分层英语教学集体备课。虽然在初三,英语分为A,B,C 三个层次,但每个层次的教师并不能各行其策,而是在统一的教学思想和要求下,步骤一致,对于基础知识,如大纲要求的词汇,英语知识都要掌握,而语言学习的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能力上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进行侧重,补充,体现其差别,让好生不存在“吃不饱”而能力较差的“吃不完”的情况发生。2 课后要求。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也要做好课后的工作。
一
精心安排作业,作业设计要体现各层次的学生特点,要做到“天天清”。
二 重视课后辅导,学生会因为突然在一个新的环境而产生很多不适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包括“补差”和“补优”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要过关,力求做到天天清,教师应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得失,准确的进行判断学生的失误所在。
4.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四
一、诱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境。苏藿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文字说明,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奇、新的现象,通过谚语、小故事、歇后语,出示一张图片,演示一个实验,放一段录音录像等方法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一大石头。随即问学生:气功师身上受到的压力多大?如果让他的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身上受到的压力如何变化?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身上压一大石头且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再问学生:如果让大铁锤直接打在身上会怎样?与刚才打在石板上比较,身上受到的压力及压力的受力面积如何变化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继而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感受手指夹三角尺的感觉,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
二、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带着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对
话,直接与教师对话,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一问题有不同的问法,不同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引导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问题间有密切联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着能摘到果子”。
三、指导探究方法
5.初中作文分层教学形式探究 篇五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不同的层次,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 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应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使各类学生共同发展。 (2) 变通性原则。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动态过程, 不可固定化, 分层是为因材施教, 促进最大发展。 (3) 互补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要协调好各类学生活动, 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实现各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 (4) 发展性原则。各层知识目标, 不是一成不变,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不断提高, 各层目标要逐步加高, 使各层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 笔者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好, 对作文有浓厚兴趣,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反应敏锐, 接受能力较强。B层学生:对作文学习有兴趣, 学习成绩中等, 求知欲旺盛, 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或缺乏学习主动性。C层学生:基础差,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缺乏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三个层次划分之后, 学生要进入哪一层次由学生自主决定, 但每个层次的要求是不同的, 学生选择哪个层次必须按要求完成该层次的任务。分层是相对和流动的。相对是指分与合完全根据课堂和教材的需要进行;流动是指这种层次的划分可定期变动。分层后, 笔者对C层学生做了大量的动员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鼓励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他们一有进步, 就及时表扬, 并让C层学生和A层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2. 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 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A、B、C组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 首先学生要能够在作文“基础等级”上站稳脚跟。河南中招考试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六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标点正确。除在“基础等级”上站稳脚跟外, 还必须在“发展等级”上求得突破。只有这样, 高分作文才唾手可得。“发展等级”包含四个方面。 (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 有文采: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 (4) 有创新: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这四个方面是对一个人“才、学、识”的全面要求, 核心是“创新”。考生只需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 或在两个方面比较突出, 就可获得“发展等级”的满分。
明确了目标就要展开针对性训练。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可分为三步走:初一上学期教师完全跟着教材走, 以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初一下学期至初二学期结束, 教师必须对作文进行系统指导。初三必须抓应试, 抓如何在“发展等级”上求得突破, 把中招考试作文命运掌握在学生手里, 让更多学生有把握获得“一类文”分以上的成绩。
3. 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 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放在不同的课室上课, 因此, 课堂教学时如何有效开展便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从初一下学期至初二学期结束主要针对A、B组抓“基础等级”, 以作文系统指导为主, 以“发展等级”为辅。教师主要讲写作五个基本环节——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和书写。这样针对低层次学生采取“起点低、台阶小、坡度缓”原则循序渐进, 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我还行”。
4. 分层辅导。
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篇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思考
一、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众所周知,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作文由于涉及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望而生畏,加之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上止步不前。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教学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
诚然,当前有许多教师在积极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往往不能够正确定位,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过于重视写作之前的指导,轻视作文完成后的反馈;过于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
在一些学校,很多语文教师意识到了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从学生的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致使作文评讲往往利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在很多时候,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主宰着整个课堂,交给学生的写作方法大多是“一家之言”,最终事倍功半。
可见,当前的作文教学虽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大多徒有形式,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少之又少。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改善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在平时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应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长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选出其中的几篇优秀作文,在课堂予以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所以即便是学生的作文中一个精彩的句子,甚至一个恰当的词语,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有低。如果广大语文教师一味地实行“一刀切”的教法,往往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消”的局面。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与日记练习,积累写作素材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1.拓宽阅读面。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优秀作文选、世界名著、科普杂志、工具书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日后的写作做好第一手准备。
2.制作阅读卡。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平时发现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片断等及时进行摘抄、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写作基础。
3.多写日记,练习随笔。鉴于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教师切忌让学生大写特写一些所谓“高大上”的空虚文章,相反要加强日记的练习。当然,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社会现象,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都可以写进来。如此一来,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出真情实感。
(三)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提高写作水平
1.拟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使作文吸引住观者的目光,题目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在教学时主要向学生讲授了以下两种拟定题目的方法:第一,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等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第二,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定标题,如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进行题目的拟定,这样的题目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2.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能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既呼应题目,又发人深思。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引言部分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式、悬念入题式、真挚感人等;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名言警句式、首尾呼应式、画龙点睛式、抒情议论式等。
3.锤炼词语,为文章增添光彩。除了拥有靓丽的标题、漂亮的首尾之外,优秀的作文还必须拥有饱满的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在强调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但绝不能是大白话,必须做到文辞优美、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广大教师必须立足实际,大胆革新,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参考文献:
[1]毛月娥.想象模仿实用——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张宇晴.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6).
[3]闫昌荣.初中学生批改作文的多种方式及效果初探[J].新课程:中学版,2008(9).
[4]闫淑华.学生作文中的“一般化”倾向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张平.在语文实践课程中有效实施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4).
[6]王凤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4).
7.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篇七
1.
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式教学,应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多方面思考,但应确保所有方面都与教学内容相关.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一大难点.
如在测量小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中,题目虽定为测量机械效率,但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实验用具,学生自主选择小细绳的长度,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刻度尺的能力,在测量小滑轮重力的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弹簧重力计的能力等,诸如此类可以使同学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
2.
根据学生兴趣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对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学生的兴趣是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在探究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初中生虽说已脱离小学无知懵懂的阶段,但还是对物理方面的了解不多,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如测量斜面摩擦系数的实验中可以将小木块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小车,在探究光学的折射原理时使用学生爱喝的.饮料代替普通白开水,学生会对这个实验更加感兴趣,积极地想参与到实验当中教师此时可以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补充.
二、探究策略
1.
思考式探究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思考式探究是基础,只有有了足够的思考,学生才可能开展完善的实验探究.
倡导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过程也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同时,在实验前先给予学生思考过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借此可提升学生的兴趣.
如在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声音究竟是什么属性,声音通过什么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内的传播速度是否不同,学生在思考过后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记录和收集,让学生开始进行试验对声学进行探究.
2.
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思考式探究的具体应用,是对思考式探究的延伸和发展.
在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更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都有一定影响.
如在测量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教师把学生带入实验室,设定一个具体的实验题目,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路,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按规定进行读数,记录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结果并计算电阻阻值.
在读数产生巨大差异的时候,学生应学会进行误差分析并及时纠正错误减少误差.
3.
小组合作式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式探究就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基础上,以初中生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为基本目的,所进行的具有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探究式学习.
由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切磋和交流.
在对“浮力”一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旧塑料瓶、空玻璃瓶等为道具,鼓励各组成员展开积极地讨论,同时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讨浮力大小和深度、所排开水量的关系等,这样在保证教学开放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好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同时,在对电动机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也可组织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对生活中的电动机设备进行研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说的话应多于教师说的话,学生做的事应多于教师做的事,学生的思考应多于教师的思考.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基本素养,构建一个系统的物理学习体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仅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学生的一些小错误都不必指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改正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测量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这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产生错误,比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读数,但教师只需说学生做错了让学生自己找的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必须从0刻度开始读数”的记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处于启蒙时期,此时最重要的是最大化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这对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都有很大意义.
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做到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更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被广大师生认可与应用.
8.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八
概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六个层次,以及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最近发展区 科学素养 教育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二、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定义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通过实验或其它方式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并且交流探究成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它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1
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体现在探究式课堂中。
学生的探究可以分成六个层次:
1、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提问、教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5、学生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6、学生提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就是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获到知识的过程。
四、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探究教学的开展。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下面就我参与由市教研室曹发根主任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的一些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当然,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3、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发展区),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对完整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八个步骤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来说,对于某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某个环节的能力因素和可以培养的目标,取其中一、二个环节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某个环节相对完整,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环节,这样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把多次不同的探究环节逐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意识,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水平就会在一定量的基础上(量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质变)。
5、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探究活动多侧面、多形式,探究学习难度大、复杂性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时学生可能因老师不经意的责备而放弃,也可能因老师的刻意性鼓励而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从而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9.初中作文教学的合作探究 篇九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困生 合作学习
一、降低门槛;借鸡下蛋
大多数中学生怕写作文,所以如何让学生不厌烦写作,愿意写作,我认为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走好这第一步?我认为首先要在立题上下工夫。设立文题既要有价值,使学生能感兴趣;难度又要适中,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文题要具有层次性,以难度划分为高、中、低三档。教师在写作前先要下工夫为学生分析命题。分析时以中、低档难度的为主,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动手。之后还要为学生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提前准备。但教师分析素材点到即可,只设定方向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找。准备素材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感悟随时给教师提建议,教师要学会放手,不要统得太严,管得太死。先求“广种”,再追求“博收”。
搜集素材不要让学生“单打独斗”,要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这就要先把学生划分小组。第一步先确定小组规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划分,即组与组彼此不要差距太大。切不可把好学生分在一起,差生在一起。这将无法进行有效教学,而且课堂纪律也保证不了。同一小组的成员按照优、中、差搭配。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特长。小组划分关系到合作写作的成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第二步安排小组成员的角色,担任何职采取自我推荐和小组裁定相结合,具体分为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而且为了更加提升小组凝聚力要求每个小组要进行形象创设,创建小组组名、组规。之后小组可以组内分工搜集素材,教师要求每组交一份分工说明表,以便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搜集素材后可以正式上课了,但是不要急于动笔。要让小组成员进行考论,哪些素材可以用,而且更能符合题目,反映中心。之后要考论如何安排层次结构,集体考论之后由记录者列出提纲。
因为大多数差生害怕、反感动手写作,所以我让他们“君子动口不动手”,即先做“口头作文”。而且在说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发现问题。面对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中差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提高了,全班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才能达到整体性提高。因此,实施时以小组为主,可以给中、差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小组活跃气氛带动下,让学生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学生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必须人人参与,每人根据提纲简述自己的文章,但教师必须监督好,不能让学生照搬好学生的作品。要求大体可以一致,但具体的事例要不同。让差生学会“借鸡下蛋”,不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自信心,让个性得到展示。在训练过程中,选题尤其重要,那种想说无话的“死题”、百炼生厌的“老题”、大而不当的“空题”是提不起学生的胃口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动态,激活命题,搞活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口头作文”时,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某一方面稍有进步,教师就给予表扬,这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联手创作;以长补短
新课标提出了“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要求;受此启发,我在口头作文结束后学生正式开始写作时又开展了“合作写作”的尝试。在合作过程中,擅长写作的学生与不擅长的两人结合分为组内组。让学生以共同商定的提纲为准,各自开始写作,但不要一次性完成。在两人各自写完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时三次互换作文。学困生要阅读对方作文从中学习长处,而学优生则要在读的同时帮学困生修改不足之处。由传统的“师教生学”向“生生互学”的方式转变。当然差生也可以给好学生“挑毛病”,即使就是几个错字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对“教学相长”做得好的小组要及时进行表彰。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复合性教学活动,要提倡生生之间的对称性互动交往,这会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自我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最初的设计师转变为顾问。合作写作既是一种学习资源共享,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养成。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开学生心里的壁垒,为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搭建一个平台。比起作文水平的提高,学困生走出角落,融入集体,拥有阳光的心态,这是一个更大的收获。
三、改一言堂;建互助组
建立教师评定、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评、学生个体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观,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在作文收齐后集中进行批改、评点。这种改法用心良苦,但效果欠佳,甚至徒劳无益。那密密麻麻的批语学生既不喜欢看,又不感兴趣。我将已有的写作小组扩充,变写作两人组为批改六人组。评价时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作文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学困生的作文只要无错字、无病句,写出一定的内容就给良好,如再有优美精彩句、段被小组作为推荐,可以读给全班欣赏就打优秀。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先自评,后互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组成员为同学作文下评语时要尽量少用“中心不突出、内容太简单、语句不通顺”之类的套话。而且要提醒学生多欣赏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开始要本着多肯定、多鼓励的原则,这样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再找问题、解决问题。比起传统教师批改作文“一言堂”的做法,学生“自批,互批互改”效果更好。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可见,加强作文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跳出老套子,找到新路子,转变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作文写的好不但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同时也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布局的能力强。所以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勇于尝试、开拓创新。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终会“爱上写作”,终将“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2]舒艳明.合作教学理论.
10.初中作文“参与合作式”教学探究 篇十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作文课没有现成的路要走。要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怖、畏缩心理以及语文教师作文课上的倦怠感,“参与合作式”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式教学的定义
合作式教学,就是以合作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注重实践,形式多样
1. 感悟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作文可以在边写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要求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2. 激励评价,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整个写作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手段,实施多元化的评判标准,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写作探究活动中勇于创新,独立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得到相应的发展。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合作和探究欲望。
课堂上,一个有难度又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进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探索性思维,提倡大胆质疑问题和深思穷究。在作文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探究性写作。
三、结合生活,创新思维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下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自己的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四、重视阅读,夯实基础
1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篇十一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生活常见地理知识予以准确把握、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深入发掘生活内涵,从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使之更富于生活化气息是初中地理教师所应关注的重点。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化体验中将地理知识付诸于实践,其学习兴趣也得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得以强化。随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固有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往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主,因此传统地理教学必须做出革新,初中地理教师应着眼于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创造富有生活化气息的课堂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实现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之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采取不同方法来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并掌握其地理知识水平,进而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找好切入点,引导其了解、认识地理教材的知识点,例如各类原理、规律以及概念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其与自身生活实践经验相互关联,使之将所掌握的知识模块化,进而形成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不可过偏、过难。而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也显得更为积极,学习热情更为高昂,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也有利于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其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就笔者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有具备了学习自信心,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握地理知识,才能够真正用心去学,才能充分感受到地理教学所独有的乐趣,最终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学效率与效果由此大大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开设地理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应用技巧,学生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深入了解周边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教学。应在课前分析教材知识点,根据教学重难点选
择一些对应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易于理解的生活素材,结合素材开展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其知识与实践经验也更为丰富,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这对于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倘若教师单纯灌输相关知识点,学生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则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所学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未将其转化为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则难以做到活学活用,而且很容易遗忘。所以笔者结合本地域的四季变化、气候更替,分析了我们所处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气环流状况,并讲述了海陆分布以及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此外笔者引导学生们分析一天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使之认识到了地球形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以生活化情境展开,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学生学习难度也大大降低,其对于教材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单纯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效率也明显提升。
2、应善于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善于探索并联系生活化教学元素,从而能够更合理地组织生活化教学并顺利开展,以此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对地理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章节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讲述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冬夏季风性质与影响。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不同时点观察有风天气里操场上国旗的飘向、操场边树木受风力影响的侧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们结合野外辨识方向、我国季风气候等知识点总结分析得出本区域盛行风向变化规律。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是对学生地理实用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也更为牢固。
3、引入生活趣事,调节课堂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在一段时间教学后不少学生往往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恹恹欲睡的样子。因此地理教师应重视此点,广泛搜集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趣闻轶事,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使之一改颓唐状态。例如在讲述“经线与经度”知识点时可以与时区知识点以及日界线等知识点结合,笔者选择了一个小故事用于调节课堂: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而船上的一位怀有双胞胎的孕妇恰恰在此时分娩,双胞胎分娩时间相差不到30分钟,然而先出生的婴儿却比后出生的婴儿小了1天,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对于这一强烈差异所造成的悬念极为好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求知欲望更为强烈,对于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也能够自然接受,不会因为晦涩难懂而出现排斥心理。
三、结语
12.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大连市第四中学 王婷
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学生有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13.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十三
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 往往反映出他的语文素养。在初中的教育阶段,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 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好好学习, 促进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的素养。在进行语文课程中, 是为了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语言、文字等思想与感情, 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 让其能够准确理解、运用这些语言、文字;以及积极积累语言词语等, 最终具有好的语感, 同时, 积极发展自己的思维, 促进他们养成各个方面的能力, 包括: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作文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作文教学, 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但是, 目前, 教育观念不先进, 而教学的思维具有定势的特点, 使得作文教学不能很好发展, 教师在讲作文时, 也是很片面, 仅仅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与技巧, 这样就不能积极施展学生的个性, 造成不好的作文效果, 以及学生语言表述的能力不高[1]。
对于语文教师, 往往关注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但是, 作文仍然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千人一腔”, 如何改变这样的应试作文的教学模式, 需要我们去研究。同时,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要具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的理念, 创新的要求, 创新的实践, 这与时代的要求符合, 即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 通过开拓教学的空间, 开发教学的资源, 来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在作文方面的水平, 以及建立一个完整的作文的教学体系, 同时, 提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水平。
二、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 在“三开”下功夫, 拓宽作文训练的思路
写作作为一项技能在语文教学中, 而一个技能的养成, 往往需要训练才能获得。所说的“三开”是指, 开心、开门、开卷。换句话说, 在作文的教学中, “开心”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热情, 实现“开门”, 要素材丰富、开源引流, 实现“开卷”要结合阅读而注意积累。
对于“开心”, 在作文的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积极促进学生的参与。而“开门”, 在作文的过程中, 是为了帮学生去丰富自己写作的素材, 而在他们的生活中, 作文素材无穷无尽, 作为学生的习作、写作的基础。通过“开卷”, 即多读书, 对学生来说, 具有很多好处。针对信息的加工与传输, 通过读, 对信息进行输入, 通过写, 实现信息的输出, 若不经过输入, 就不会实现输出[2]。
(二) 做到“四化”, 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四化”是指, 对训练的一系列项目进行研究, 由于训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使得训练的内容变现出多种情境, 同时, 积累的资源达到信息化。
对于习作, 在训练的项目方面, 即多种多样, 往往设计出与课文有关的写作。在初中的语文教材, 往往属于文、质达到最美好的文章, 读与写结合在一起进行, 作为提高写作的一个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对于教师的工作, 即“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所以, 对写作素材要进行梳理、开发, 进而有利于写作。例如, 在教学《孔乙己》之后, 安排学生续写《找到孔乙己》的作文, 为了突出人物、场面等描写, 大部分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 写出的文章在内容上很饱满;在主题上很鲜明;又如, 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源, 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如, 播放音乐《回娘家》给学生, 然后, 让学生写一篇《回娘家》的记叙文。所以, 在训练学生写作, 要以课内写作为主, 而课外写作为辅, 以小写作为主而以大写作为辅, 以及以个性化的写作为主, 以集中训练为辅, 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
对于资源的积累, 属于一个信息化的问题, 要大家积极积累资料。同时, 老师要带头坚持写, 从而实现教学的效益。
(三) 构建作文评价体系
1. 在新课程下, 为了促进语文作文的教学, 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及时考察, 而学生的作文学习、教师的作文教学, 更要及时检验与改进,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作文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避免过于关注评价、选拔等功能。所以, 对于作文的评价, 其标准应符合时代的要求, 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朝着人性化的评价发展。
2 通过完善“小广播”、“社刊”, 促进课外作文兴趣小组的优势的发挥。在文学社, 往往是定期来出版一些刊物, 以及发表学生的一些创作、作品等, 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让学生认为写作很简单, 积极去写作;同时,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即促进更多的学生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在班级的刊物中, 应该积极让每位学生去写作文, 即达到“榜上有名”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总而言之, 根据有关理论,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 分析了教学现状、学生的作文水平, 阐述了作文的兴趣、作文的序列、作文的评改等方面, 积极引用有效的教学理论, 来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桂萍.初中作文教学要抓好读、练、写[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3) .
[2]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7) .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探究11-10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11-09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答题方法探究08-06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06-22
初中作文开头方法08-02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06-13
镜湖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小组合作探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选题题目08-24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小结11-25
初中探究性作业范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