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共15篇)
1.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一
sandylin15/f,tower2,brightchina,building1,beijing.1985-presentleynercorporation,lakecharles,la
providefloorsupportengineeringinprintedwireassembly(pwa)andsubsystemassembly(ssa)areas.purchasecapitalequipment.interfacewithvendors.justifyexpenditures.designplantlayoutfixtures,andflowchartsofmaterial.programautomaticequipment.writeprocesssheetsandreworkprocedures.recommendchangestoproducttoalloweaseofmanufacture.implementdesignchanges.inititatemethodsandprocessimprovements.troubleshootproblems.effectdispositionorrejectionofmaterial.provideassistancetoallotherdepartments.1984prudenced.mcharrisonlaboratory,ruston,la
conductedvarietyoftestsincludingtensile.compression,andcreeptestsonmoldedparts.responsibleforproductionofplastictestspecimens,andmountingpolishing,andmicroscopicanalysis.designedtoolsandfixturesforinstronmachine.1982/83duchesscomponents,batonrouge,la
operatedandmaintainedmachineproducingepoxypreforms.maintainedrecordsoninventory,lossofmaterial,andqualitycontrol.operatedlathes,millingandgrindingmachines;monitoredweldingandheattreatments.readblueprints
loyolauniversityatneworleans,collegeofengineering,neworleans,la
bachelorofsciencedegreeinindustrialtechnology,1985
minorconcentrationincomputerscience.professionalaffiliations/certifications
member,societyofmanufacturingengineers,leanermanagementclubcertifi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standsolderer.
2.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经常是那些懂得如何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和态度的人,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能够使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和富有乐趣, 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 E.K.最早于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的概念, 他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外语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外语心存恐惧感, 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得他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外语焦虑和以不同形式测量的外语成绩都呈负相关。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个系别随机选取正在学习英语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148名, 平均年龄20.9岁, 其中男生70人, 女生78人;文科学生88人 (男生33人, 女生55人) , 理学60人 (男生37人, 女生23人) 。
2. 研究工具。
(1) 外语焦虑量表。经作者同意, 采用HorwitZ, E.K.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简称FLCAS) , 量表共33个项目, 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 1表示非常符合, 5表示非常不符合, 得分越高, 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 结果显示Chronbach a系数为0.92。 (2) 外语自我效能感量表。参照班杜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根据本样本相关关键词变为“外语”。通过检测, 本量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量表共10个项目, 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 1表示非常符合, 5表示非常不符合, 总量表的x2值为2604.00, 自由度为231, Chronbaeh a系数为0.90, 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3) 外语成绩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CET4) 。
3. 程序。
根据国际上一致认可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和外语效能感量表 (ESE) , 拟对南航大一新生进行调查。通过采集样本, 收集、整理数据, 系统研究各变量的关系, 科学地运用spss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探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外语焦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三、结果与分析
以性别和专业为自变量, 对大学生的外语成绩、外语焦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外语自我效能感的性别主效应非常显著, P<0.05, 外语成绩的性别主效应非常显著, P<0.001;外语焦虑的专业主效应非常显著, p<0.5, 外语成绩的专业主效应非常显著, P<0.01。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外语成绩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男女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文科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和外语成绩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文科、理科学生的外语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所示, 性别、专业、效能感的能力和挫折因子进入了回归模型, 其多元相关系数为0.67, 对外语成绩的解释率为44.6%, 可见它们都对外语成绩有预测作用。
四、讨论
1.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外语成绩、外语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差异。
一般看来, 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 即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然而女生的外语成绩和外语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生。
2. 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的外语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外语自我效能感值越高则成绩越高, 这与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推断一致。
五、结论
1. 女大学生的外语成绩、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男女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文科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和外语成绩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文、理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
2. 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性别、专业、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是外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
参考文献
[1]Ehrman M E, Leaver B L, Oxford R L.A brief overview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System, 2003, (31) :313-330.
[2]Midofi Kimura.Affective Factors of Japanese EFL Learners at Ju-nior College in the Oral Communication Tasks.
[3]Horwitz E K, Horwitz M B, 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m Language Journal, 1986, (70) :125-132.
3.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外语 公用外语 教学策略
一、高職院校外语教学策略探讨价值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总体而言是根据院校学科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性学科领域中,高职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专业特殊性,而其培育人才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同样有部分内容具备着专业的特殊性。在此其中,专业外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由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总结所得成果,均通过专业术语形式应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因此,专业外语学习,是确保从业人员行为专业性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专用外语并非独立存在,其与公共外语的有机结合,才是保证世界性专业交流的手段,因此,专业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国内的自行发展,其应通过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学习,实现国际性专业交流,从而提升并革新现有技术,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中,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新颖与先进,是保证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实现专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对地域性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值得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并研究发展。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
1.教育主体关注偏差致事倍功半。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弊端之一,便是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所导致的事倍功半。分析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的应用主体可知,其重点落实于受教群体的有效利用,因此,教育主体应着眼于受教群体的本身。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完全不顾及受教群体的吸收程度与理解状态,久而久之,无论是专业外语,亦或是公共外语,受教群体都只是一知半解,别说很好的专业交流,甚至连基本对话都有难度,很难达到专业交流水平。
2.教育方法运用不当致费时低效。相较于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教育方法应用拙劣则是导致受教群体不能良好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的又一大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方法而言,杂乱无章,缺少系统性是其最大弊端。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分科太细,无法有效实现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作用,外语语言教学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同样无法良好的实现教学引导。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不足,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外语教学中来,更加不利于受教群体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同时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教育兴趣培养不足致成果难结。结合以上两点来看,教育主体关注偏差及教育手法运用不足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将是教育兴趣的培养不足。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只能是负担。然而,目前教育教学模式过渡注重知识的教导,而轻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吸收,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将无法正确面对外语教学,更不可能于教学中收获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策略
1.科学定位主体促事半功倍。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的过程中,科学定位主体是其教学目的落实的重点所在。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及其专业需求的特殊性,教学主体的定位准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落实。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公共外语知识的了解,决定了其学以致用的程度。
2.时效教育手段促节时高效。保证了教学主体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教学手法将获得巨大的改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引入课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疑问学习、情景体验等多种方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
3.落实兴趣培养促成果凸显。科学的教学主体认知与全新模式的教学手段落实,将促进教育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优先考量点,落实受教群体的外语兴趣培养,从而实现受教群体应用公共外语会话,采用专业外语学术交流。将兴趣这一老师引入外语教学之中,外语教学不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趣味学习方式,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实现兴趣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令专业外语不再冰冷,公共外语更为灵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从而扭转现行外语教学教育弊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尊重教育主体,科学教育手段,实现兴趣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康.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4:42-44.
[2]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 2012,04:23-29.
[3]魏烨.关于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9.
4.外语专业英文自我介绍 篇四
Hello everyone. Im glad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XXX. My English name is XXX. I come from Guilin, Guangxi. I am studying in Nan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ajoring in accounting. I like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to music and making friends in my spare time. I am a confident person, persistent and patient is my biggest characteristic. English is my favorit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I hope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in the future and share my experience with many students. thank you!
5.外语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评价 篇五
思想上,我一如既往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社会百态,并积极回报社会。11年暑假,在陕西省宝鸡市为一个村里的小孩进行义教,带给他们知识与欢乐,这正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可以贡献的力量。
学习上,我也决不含糊,几乎不曾无故缺课,能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自觉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修满学分并不曾有重考现象。大学期间,我也从不同途径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通过看英美电视剧电影学习他们的语言与文化,参加班级的英语角以及在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以及书籍。
工作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可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实习,使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也学会如何得体地与外商进行沟通交流。另外,我担任了两年的文体委员,为我的大学生活增色不少,期间,我组织了两届的班级歌唱大赛,还带领我们班在学院的舞蹈大赛上夺得最佳娱乐效果奖。
生活上,我不仅更加自理自立,还在宿舍管理中得到了许多锻炼,因为我当了四年的寝室长,从宿舍的卫生打扫,到收取舍费,记录每一笔宿舍开销,甚至买宿舍公用的纸巾、订水、充电费等日常琐碎事务,都要学会统筹安排,很多时候还要亲力亲为,我乐在其中。
6.外语系实习评语自我鉴定 篇六
优秀实习生自我鉴定
实习自我鉴定怎么写
求职自我鉴定怎么写
7.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篇七
一、行动研究的具体含义
自20世纪40年代科利尔(J.Collier)和勒温(K.Lewin)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倡导行动研究以来,经过柯里(S.Corey)、弗谢(A.Stenhourse)、施瓦布(J.Schwab)等第二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以及舍恩(D.Schon)、埃里奥特(J.Elliott)、凯米斯(S.Kemmis)等第三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的共同努力,行动研究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运动思潮,“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逐渐成为当下教育界流行的口号。
行动研究在中国引起重视乃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行动研究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由王蔷、吴宗杰等人引入国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运用行动研究法。近几年来,随着“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教师培训”等热潮的展开,以及英语课程改革,有关介绍和评议行动研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但对什么是行动研究,如何进行行动研究却一直是众说纷纭。
Kemmis (1982)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教师以此来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行动研究即是“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这二者的结合就是“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结合。教师的工作,既要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所有学生需要,又要满足教学大纲、教材的不同要求,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断审视,深入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Kemmis (1982)将行动研究的模式定义为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包括:问题界定,数据收集、反思分析、行动、确定新的问题。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课题。由于行动研究的研究者通常是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不断改进教学的意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确立行动研究的课题。
随着研究课题的确定,需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既要包括总计划,又要包括具体的行动细则和安排。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书本杂志和理论书籍的同时,又要保证与同事们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以保证实施计划周密性。
根据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和方案,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日志、录像、录章、观察笔记、教学观察、调查问卷等具体的方法,不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应用于课题中。
行动研究在强调对教学具体行动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同时,也强调研究报告的公开化,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并能公开发表”,否则就不能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基本步骤
对于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Kemmis和McTaggar总结如下。
(1)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
(2)实施:把这个方案付诸实践;
(3)观察:观察并记录实施这一方案的效果;
(4)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做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这一总结非常精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从宏观上概括外语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Nunan结合细致的描述,并举例说明。
(1)发现问题、感觉疑惑:学生好像很少使用目的语。
(2)初步调查;到底怎么回事?连续录像、观察几节课。
(3)提出假设:教师教学中过多使用母语,讲课主要内容都是用母语进行的。
(4)计划干预:教师增加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并用目的语组织课堂教学。
(5)结果:学生使用目的语明显增加。
(6)报告结果:研究报告发表在教学报刊上。
三、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来自外在的政策支持;二是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行动研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教师本人。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教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实践知识,通过不断地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解决实践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方法、知识和技术等,扩展自我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行动研究中外语教师行动研究成为研究的主体,在探究外语教学规律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专业风格,强化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与合作交流,培育专业精神,促进学科专业成长,从而推动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1.行动研究促进外语教师问题意识的提高
外语教师的问题意识往往能解决定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付诸实践并加以验证,从而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行动研究启动的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发现一个焦点),要求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同新时期外语教学发展对外语教师的要求存在的差距,进而形成细致的行动计划,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研究指向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是在学校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虚构或假想的问题”,选题的标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有能力控制对该问题的研究;教师对该问题有足够的热情;该问题是教师愿意改进的。
2.行动研究促进培养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现实与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外语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外语教学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3.行动研究培养外语教师的专业精神
高度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开展行动研究可以增强外语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责任心,进而培养其深厚的职业情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行动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外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敬业、乐业的专业精神之体现。外语教师在了解国内外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校本教育行动的研究,关注学校的发展,关注校本教材开发、课程的设置、教学策略、校本管理以及校本培训等问题,这些有助于增进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职业感,尤为重要的是外语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把被动变为主动,改变过去作为教书匠的形象,焕发出主人翁的专业精神。使其意识到“我可以研究”并渐渐把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4.行动研究促进外语教师学科专业成长
行动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推动学科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更能推进学科专业实践能力的快速发展,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批判性自我反思,教师更好地在学科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学科专业水平的不足,发现学生最为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理论素养。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是目前推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它发展了外语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外语教师深入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式。行动研究鼓励外语教师参与和不断反思教学活动,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行动研究使外语教师成长为善学者、自主的教学研究者和行动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国杰.外语教师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8.外语教师的非专业素质 篇八
【关键词】外语教师;非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2-0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直以为学好专业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进行本专业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培训。曾听过一位教西方哲学的教授的课,也是第一次听说“上帝就是be,我说他是am, 他/她他说是is, 而你又说他是are”……一个即懂英语又懂哲学的老师,让当时听课的英语专业学生感到了压力,这压力来自对一个英语老师专业知识之外的素养的挑战。
1 爱国思想
1.1 外语教学的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好地从事本专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通过四、六级,拿到一张证书,或为考托福、考雅思,为出国定居做准备。我们培养的通外语的人才是为我们国家服务的,绝不是为他们将来在国外生活提供方便,这确实是外语教学坚定不移的目的和方向,不能让我们的培养对象象人们所说的“一心考Tofel,拚命make money,一朝飞出国门,便以他乡为故乡,一去而不返。”
1.2 祖国文化的传播
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常遇到跨文化现象,介绍外国文化与习俗很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程的限制,很少或不涉及祖国文化,成了外国文化、外国地域风情的传播者。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我们的一切都是糟的。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介绍“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山姆大叔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介绍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如长城、兵马俑、孔子、孙子兵法、中国瓷器、中国民间剪纸等等。
1.3 如何与外国人交谈
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谈,但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虚心学习国外优势,但不可以因自己懂一点外语就替外国人说话,损害中国人的形象和利益。曾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时髦漂亮的女士上了公交车,对车上所有人表现出了极为厌恶的表情,这时上来一位外国人,她突然眼前一亮,变得兴奋起来,热情的与之交谈,言谈充满对外国人的极其羡慕和对中国人的极端厌恶。如果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这样和外国人练口语,简直就是鲁迅骂的“巴儿狗”。实际上与外国人交谈表现出爱国、旅游景点介绍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更让外国人敬仰你及你的祖国。
2 汉语知识
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其汉语水平也要相当了得,但学习一种语言会加快另一种语言的遗忘程度,所以外语教学工作削弱了汉语水平;还由于汉语对外语的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外语教师尽量避免使用汉语,这造成外语教师的汉语表达感染力不够、汉字板书不整齐、不漂亮,缺乏方块字的特征;更由于在校期间把时间几乎都花在背诵外文词汇和课文上,没有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所以没有坚实的语言功底。尤其是汉语繁体字,更是一窍不通,如有一篇英语课文讲述汉语的繁体字“聼”的意义分析。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如何拆分它的含义,真是不该的。
3 社会知识
大学外语教学不仅教授专业语言技能技巧,而且要体现语言所反映的意义,将其提高到一定文化与道德修养的高层次。所以对文中所提到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只知道其义就行了。如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B课文“室友间的冲突”In extreme cases, roommate conflict can lead to serious violence, as it did in Harvard last spring. One student killed her roommate before committing suicide.不能只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室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去年春天哈佛大学发生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位学生将她的室友杀害后自杀。”而是应该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解决室友间的冲突、如何完善人格、如何体现自我价值。
4 性格锻造
4.1 表达清楚
减少或消除口误;根治“口头禅”。一个上课口误百出,一句话带出一个甚至几个“这个……”,“那么……”的人,或在英语课堂上“Ok, right?”或“Ok? Yeah?”不断的人即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4.2 声音洪亮
教师虽然不是歌唱家,但具备播音员般的嗓音和讲话的感染力,学生始终是亢奋的。所以练声对教师也是必要的。
4.3 性格稳重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互动,而学生由于听力水平有限,为了调动积极性,有时表现得有点像“跳梁小丑”。或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表现得像“马戏团的小丑”。互动要多,气氛要活跃,但教师要稳重、得体、大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技巧调动学生。
4.4 幽默感
人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但为了幽默而追求幽默就低俗了。幽默应与课程相融合,随处体现。有位教授在讲示范课时,话筒总是出问题,他换了个位置,声音正常了,他随口说了一句“原来是定位问题”,大家都笑了。这不是专意设计的,设计成这样就没意义了。有位教授做报告,会议主持人首先向大家做了介绍,介绍中高度赞扬了这位教授的成就,教授在听了对他具有高度评价的介绍后,微笑着这样开始了他的讲座:“我爱听表扬的话,谁说我好,我就为谁干活。”惹得满堂乐,讲座就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5 特长与审美
要让一个教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是不现实的,但有一点特长,更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英语教学来讲,会教唱英文歌曲也是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歌词、欣赏歌词、理解旋律、欣赏旋律,让优美的歌曲及其旋律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会理解美、欣赏美。
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伟大的,正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所唱的:
……
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9.外语自我介绍模版 篇九
我的工作职责是作function测试,根据兼容性测试报告对nontebook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测试。
你看开头和结尾应该加点什么?帮我加一点儿
10.外语系专业求职信 篇十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XX理工大学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即将于明年X月完成学业,真正地步入社会,开始人生的新一段征程。
上大学后,我最郑重的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是:学通你的专业,利用它为你的人生开辟道路。于是我以交际英语为方向,首先侧重于打好基础,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训练基本技能,在达到自如地运用英语的基础上,我学习了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英语语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部分经贸英语知识,这些努力不仅使我的专业水平每年都有相应提高,而且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并使我于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
大学三年里,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欣慰的是这些经历使我学会了冷静,执着,使我变的愈加独立,坚韧;教会我学会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更让我意识到要勇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迎接新的挑战。
所以当又一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诚挚地希望能加入你们这群充满生命力,竞争力和挑战力的精英队伍中,在各方英才的领导和帮助下,为公司的再度发展和腾飞推波助澜!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11.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就业调查;高质量就业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产业。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以来全球旅游业仍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国际旅游者达4.4亿人次,同比增长4.5%。而在国内,旅游业被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中国旅游也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迈进。上半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 662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出境旅游人数为约为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1]由此可以看到,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相对比较匮乏,尤其是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这对旅游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于旅游外语类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对就业现状进行探析,以期对高职高专旅游外语类学生更好地融入旅游行业,提高就业质量有更大的帮助。
一、对旅游英语专业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独立建制的旅游院校,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院校,被业界称誉为中国旅游院校的“黄埔军校”。在26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而其中的旅游英语专业与学校在1985年同时诞生,是全区高等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同类专业,也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尤其是从1999年起連续六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均超过90%,年度就业率达到100%。但近年来,旅游英语专业就业率有所下滑,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比率也在降低,学生择业的方向分流扩大。
根据以上图显示,2007年到2010年四年中一次性就业率为99.37%、96.6%、94.31%、90.4%,当年毕业时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选择从事旅行社和酒店等行业的旅游相关工作的学生从2007的58%下降到2009年的43%。其他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公司、学校、机关等单位。10%左右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降幅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值得重视。而且近年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显示,已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到该年12月有超过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离开原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了旅游行业人才流失比例较大。从以上的情况调查不难看出,如此紧缺人才的旅游行业中,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作为职业的比例还不足一半。根据当前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高职高专在获得高就业率的同时,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这是我们旅游英语专业当前最需要的探索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旅游英语专业高质量就业探索
什么是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可以理解为实现“满足生活,而且有乐趣的职业”。它有以下五大特征:1.就业面向好、专业对口;2.岗位定位“高技能”;3.劳动有保障、薪酬高;4.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5.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高。[2](P. 25-26) 而根据现状,目前离高质量就业还有很大差距。要进行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先明确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办学水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等。另外,社会经济形势、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态度等,也对高职就业质量的好坏有较大影响。下面主要从学校方面,就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进行分析探索:
(一)做好高职学生学习生涯的求职服务
求职服务应该贯穿在高职的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具体包括了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试技巧、辅导简历写作、组织招聘会、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等。在麦可思公布的《201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高达 1/3的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求职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注意和改善。[3](P. 64-72)求职服务应该从“入学教育”时就开始。特别是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入学教育时,结合专业介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高职三年分阶段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将课程与求职服务融合一体。大一教育的重点是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大二重点是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用人需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大三的重点是进行就业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人职匹配”。专家讲座、毕业生回校报告等形式穿插其中。旅游英语专业根据学校安排,已从2009级学生开始将求职服务纳入了教学计划当中。
(二)创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的特色模式。作为旅游外语类专业可以通过国内外旅游企业合作办学,特别是国外连锁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提升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成就感。结合区域发展和企业需要,实行“分段式”、“多学期”、“工学交替”等形式,校企合作育人,强化企业对教学计划、课程实施、顶岗实习的责任,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桂林旅专这几年建设起了校内、国内、境外三种实训实习基地,2010、2011年都尝试将学生在第三、四个学期向美国企业输送实习生,并且开拓了新加坡、美国、迪拜、澳门、老挝等境外英语专业就业市场。国际知名酒店、国际邮轮等企业也纷至沓来招聘毕业生。旅游英语专业应把握好学校这些平台,打造订单班和境外实习项目,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不断优化就业基地,逐步推行“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的制度,大力推进“外企定向订单式”培养,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积极拓展创业的途径,以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
(三)加强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也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专职教师应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兼职教师应是长期工作在旅游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及其对旅游行业前沿最新动态的了解与把握,在向学生教授一些操作技能性较强和实践经验较多的课程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习惯。[4](P. 68-69)经过几年的培养,目前旅英专业7名教师已经形成了100%的“双师型”梯队,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2011年旅英专业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更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质量教育认证,标志着该专业教学水平到达了国际水准。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还需要优秀的教学名师,这是团队未来的努力方向。
(四)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实践
旅游英语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实际情况,旅游英语专业应增设形体训练、公共艺术课,培养学生的外在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增加优势。而在实习实训环节,旅英专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在校内外资源进行相关培训。在校内,可以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对桂林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景点进行英汉讲解、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校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提供了众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如桂林漓江风景区、象鼻山景区等旅游景区。专业老师可利用节假日带队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真正达到产学结合的优良效果。
(五)设立“双导师制”的就业培养模式
设立“双导师制”的就业培养模式是强化就业队伍,实行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双导师制指一名学生有校内、校外两名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在学校内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顶岗实习中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5] (P.75-77) “双导师制”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系列载体,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的长效互动机制。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到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进行“全真环境”下的实习,在校外企业家导师的系统指导下,充分感受实务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诚信品质、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通过校外企业家导师的长期系统指导和现场实景式实习,不仅可以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有更多机会得到企业家导师和企业的认同,并在企业家导师的推荐下和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双导师培养模式较好地达到了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的对接,毕业生达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2011年2季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EB/OL].http://res.meadin.com/IndustryReport/2011-9-30/1193022263_2.shtml 2011-10-08.
[2]李佩禹,刘炳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 2011 , (12 ).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 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 2010,(21).
[4]彭晓玲.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 2010 ,(7).
[5]齐小萍.企业家导师制: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8).
[责任编辑:杜红艳]
12.高职外语专业特色发展问题研究 篇十二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调研, 不难发现在高职外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的问题有四:一是专业定位不清楚, 学生迷茫;二是原有教学模式不尽合理, 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三是教材针对性差, 与实践脱节;四是教师大多只是单纯地上课, 对专业需求认识模糊。针对此教学现状, 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师资力量和对外交流六个方面, 对如何发展高职外语专业特色进行了探讨。
1 结合实际,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趋势, 培养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 首先应对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某个专业领域熟练运用外语的专门人才, 该职业教育特点要求高职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实际岗位需求来确定。
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群”具有行业分散、岗位集中的特点。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为例, 行业分散体现在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外贸、旅游、饭店、教育机构等等, 岗位集中体现在无论在何种行业, 基本都担任办公室文员、外贸业务员、翻译等相关工作。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应当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具备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等多种行业相应岗位专门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推而论之, 在制订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知识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深化教学改革, 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要突出“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 鲜有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能够拿出一个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教学体系。从教学模式上看, 许多高职外语专业教师教学流程与本科外语专业课程模式几乎并无差异, 教学缺乏明确的侧重点, 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方式仍以知识传授式为主, 缺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与高职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 高职外语专业教学必须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所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这种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
2)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要切记教学不等于“教书”, 课程安排应该切合实际, 有所侧重, 要把将未来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一旦确定, 不等于一成不变, 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 紧跟市场将最新的知识与信息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谨防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脱节。
3) 在教学方法上,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力倡导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 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紧应职业需求, 编写实用教材
日前, 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还是比较稀缺的, 很多现存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教材知识陈旧, 尚未适应时代的发展;教材实用性差, 理论与实践完全割裂;教材内容死板,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基于以上原因, 外语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编写更加实用的教材。高职外语专业教材的设计应当突出交际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更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 且要有助于课堂交互活动的开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外语教材才能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有利于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 笔者建议有项目化教学改革经验的教师应积极编写项目化教材。在编写思路方面, 以岗位能力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 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 以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职业工作任务需求, 融入职业行业标准, 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 教师只有通过广泛市场调研和认真下厂实践, 才能编出适应高职外语专业的优秀教材。
4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实习实训平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实现特色发展, 与企业合作是必由之路。目前, 高职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平台主要由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商务模拟实训室构成, 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局限性。只有加强与企业合作, 让学生有机会顶岗实习, 与真实的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 才能使其了解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对工作人员的能力需求, 从而锻炼职业技能。
学校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进行良好的互动。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措施, 即校方定期到企业参观、派教师顶岗实习, 同时聘用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从而准确把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是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期间, 应以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培训与管理, 并由企业人员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能力以及态度采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 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
5 强化实践, 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任务较为繁重, 外语教师缺少时间充电, 导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由于缺乏时间和进修的机会, 很多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严重不足, 阻碍了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解决方法是:首先, 严格控制教学任务, 给教师足够的充电与科研时间。其次, 教师定期下厂实践, 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以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复次, 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学术沙龙和聘请外校和企业专家来院讲学和指导, 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最后, 为外语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支持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通过学习与交流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 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 为专业特色的形成, 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员条件。
6 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
外语专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 加强对外交流是必要的手段, 这是由于专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对外交流的途径有很多, 包括参加国际夏令营, 派学生出国带薪实习, 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 实现合作办学。通过对外交流, 可以感受异国文化的氛围, 开阔视野, 使教师学习到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提高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 迅速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
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发展外语专业最为有效的方式, 可以采取“2+1” (国内2年基础知识学习+国外1年语言实践) , 或者“2+1+2” (国内2年专科+国外1年预科语言培训+国外2年本科) 等合作方式, 通过互派留学生, 教师互访, 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 为学生搭建继续深造的平台, 提供海外就业的机会, 拓宽就业渠道。该种办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出有一定国际文化底蕴的外语人才, 并可以增强招生吸引力, 扩大生源。
综上所述, 高职外语专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拥有自身的特点。高职外语教育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的专门外语人才, 既不同于本科院校, 又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 所以该专业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 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
[2]胡国洪.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3]马立泉.试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5) .
13.外语系专业毕业如何写自荐信 篇十三
您好!
我是XX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民政学院民政系、外语系则是全国重点学科基地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本人熟练商务谈判英语,熟练英语商务函电写作,在校期间,我们老师也曾多次安排了谈判的实训。本人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策划能力,熟悉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英语精通,也选修过日语,达国际日语二级水平。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事在人为。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想做,并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到。因此,从初中起我就时刻注意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做事认真、有毅力、乐观、自信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顺利地考取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虽然这些都是曾经的辉煌,不值一提,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留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同样有助于我胜任贵公司的工作。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14.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十四
班级 11英2s 姓名 李翠 学号 11131228 成绩
一、请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合适的选项涂红并简要说明其理由,必要时可指出具体内容或哪一方面(30%)
1、我(非常认同/认同/较认同/不认同)该课程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答:
1、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
2、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2、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必要/必要性不大/没必要)开设这门课程。答:
1、虽然以后我们会做老师,但作为老师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科研头脑和方法,这门课的开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
2、可以运用学习到的科研方法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以后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很喜欢/喜欢/较喜欢/不喜欢)这门课程。答:
1、老师采用西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平等地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有问题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
2、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对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的逻辑思维、毕业论文写作、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帮助较大/有帮助/有一定帮助/帮助不大)。答:这门课注重的是培养同学们科研探究精神,科研探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离不开的同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只有一颗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心,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认识,我们同时需要的是理性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这门课程提供了给予我们锻炼能力的机会。
5、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扩大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视野/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专业学习能力/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多收获(可选多项)。答:
1、这门课老师传授给我们很多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另外课后老师给我们留有关于这方面的科研问题,提供给我们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
2、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某一个问题,然后尽量多的给同学们提供发言的机会,遇到问题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课堂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总体上(难学/较难学/不太难学/不难学)。答:课堂教学和我们的实际课题研究相结合,可以很快地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就等于掌握了课程内容。
7、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材料(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答:教学材料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8、我认为该课程的课外团队合作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内学生展示与生生互评、老师点评以及讲解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答:
1、因为在大一上英语学习策略课的时候,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们很习惯这种教学方法。
2、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9、为了帮助大家将所学内容及时内化为个人的专业方向实践能力和素质,该课程要求完成五次大型作业(允许多次修改并将自己认为最好的那次算成绩),我认为这种作业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
答: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问题,这就是内化吸收知识的过程。
10、我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办法,即通过平时大型作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下水”)过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卷)小课题研究(非常合适/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
二、请对该课程提出你认为需要改进的意见并说出具体的理由和建议,例如课程开设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业质量与形式等等(20%)
答:
1、我认为这门课对我们的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一些同学可能在大一或大二时就
已经开始接触到学校的科研项目,并参与到其中,所以我认为这门课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效果会比较好,那样不仅可以很早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科研精神,而且可以给更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锻炼同学们的科研能力。
2、我认为如果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完整的一本书教材,那样对同学们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帮助。虽然,老师也给我们提供每一单元的教学材料,但都是在上完一单元后才提供给我们材料,这样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且同学们都抱着在课堂上老师都讲过内容的心态,所以课后也不会去及时复习,也就没有达到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
三、自我小结(反思学习该课程的主要收获与不足;电子版约650汉字。注:如植字空间不够,请添页)(50%)答:
在大三下学期我们非常荣幸的接触到鲁老师开设的《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开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一头雾水,但是在鲁老师不断教我们如何下水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的对于这门课有了进一步认识。
通过这门新课程的学习,我在其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这门课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
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理念下,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15.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 篇十五
一、自我认同研究的发展
1. 自我认同定义
“认同(identity)”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社会学理论大师安东尼·吉登斯对自我认同的定义为:“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吉登斯认为自我何以赢得自信是现代社会中得到自我认同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边永卫与高一虹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认同主要表现在自我学能的评价(即自信)以及对母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即文化认同)。”本研究的自我认同主要指英语学习者的自信。
2. 结构主义自我认同观
结构主义自我认同观认为自我认同“属固定、客观的外部社会结构范畴,如种族、国籍、性别、地域,或以此为分类基础的主观定位。”
语言认同结构观在早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起决定作用。拉波夫所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试图在言语社团(speech community)和语言变项之间建立对应。这属于按固定的社会结构范畴进行主观定位。波恩斯坦(Bernstein)用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区分说话者所属社会阶层;罗宾·莱考夫(Robin Lakoff)对语言特征与性别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Lakoff,R.1973);兰伯特(Lambert)用“变语配对”试验测定受试对发音人群体的态度(Lambert,W.E.,1967)。
结构观过于强调外部社会结构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反思能力,忽视了语言学习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复杂多元的联系以及自我认同的动态性,因此在20世纪末建构主义的自我认同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 建构主义自我认同观
建构主义自我认同观“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将认同视为在社会文化历史情境中,个体与外界互动而发展出的多元、动态的身份定位及其过程。”
建构主义的自我认同观萌芽于甘帕兹(Gumperz),她不但开创了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与社会认同”这一研究领域,而且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交际情境,注意到了语言与认同的建构特点。她提出“语境化暗示”(contextualization cue),分析了语境中的意思(the situated meaning)的解读,认为说话双方在一定的图式界限内,通过反复“磋商”(negotiation)最终达成共识。
对建构主义的自我认同观贡献较大的是维果茨基(Vygotsky)和吉登斯(Giddens)。维果茨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主要奠基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家开始了对维果茨基诸多方面的研究,使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成为社会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主客体间的互动,认为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类工具和符号中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社会的协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吉登斯所表达的现代性条件下的自我认同是在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自恋机制作用下的一种建构过程,其理论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在于:“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内,然后才向外的,而传统社会里自我认同的方向则首先是向外,然后才向内的。”首先,自我可以看成是个体负责实施的反思性投射。自我的反思性投射是个体的反身意识作用的结果;没有自我的反身意识,自我就没有意义与价值。因此,一方面,个体的变化依从其参与的重构的努力;另一方面,个体并非为了仅仅了解自身,其服从于更为广泛、更为进步的目标,即建构与重构连贯的认同感。自我的反思是持续性的,也是无所不在的。个体会不断地依据正在发生的事件而要求实现自我质问。自我实现的道德线索就是可信性,它的基础就是“对自己的诚信”。因为对自己真实就意味着去发现自己,就有助于去主动地建构自我。在“后现代”的西方社会,个体通过向内用力,通过内在参照系统而形成了自我反思性,人们由此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
二、外语角英语学习者自我认同建构的后现代意义
英语角不但是练习英语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好场所,更是促进英语学习者进行积极自我建构的阵地,其作用不可低估。参加英语角的学习者多数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综合水平,还有一些学习者是为了培养社交能力、扩大知识面、交友、娱乐等。根据对全国英语角的调查显示:“英语角参加者达到预想目的仅占少数……部分英语水平较低的人大多侧重于听……对自己的英语没有信心……在交谈过程中,只被动地接受。”由此可见,外语角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建构是个亟待剖析解决的问题。
高一虹、周燕认为自我认同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存在于具体的交际事件中;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协商的过程”。外语角的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建构也具有多元、互动的特点。
外语角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建构受到学习动力、个性、交际策略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从学习动力角度来讲,调查显示:“‘融入性动力’比‘工具性动力’更能促进外语习得。英语角的活跃分子大多数都是能够持之以恒的持有‘融入性动力’的学习者。”在外语角中,“融入性动力”更能支持英语学习者进行长期积累,这个积累过程中的交流成功会帮助学习者不断积极地建构自我认同。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通过对外语角的英语学习者的观察发现:个性外向的学习者在交流中占据主动,语言输出明显多于内向型者,获得更多的操练语言、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因而也更多地进行积极的自我认同建构。在外语角的真实交流环境中,英语学习者较多地使用交际策略。这在帮助学习者顺利达到交际目的、提高口语流利性的同时,使学习者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自我认同建构利弊参半。
外语角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建构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且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性互动,认为社会性互动提供了获得语言、改变文化观念的途径,提倡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多数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有四点共识: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理解;社会性的互动可促进学习;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英语角的互动是多层次的,既有较高水平学习者与较低水平学习者的互动,又有水平相近的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通过英语角的交流和互动给自己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提高英语水平,确立自我认同。英语角的动态交流有利于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现有水平,并根据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流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实践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助于学习者进行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自我认同。
三、结论
【外语系专业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09-07
外语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06-17
外语系同学毕业赠言08-16
外语系班务工作总结08-12
外语系简讯-实习报告会09-29
外语系学生会迎新策划案09-04
外语系学生会年度总结报告11-16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外语系简介11-17
应用外语系学生会工作总结11-17
第十六届外语系学生会会议制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