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10篇)
1.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一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在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内容在第二篇课文《树和喜鹊》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来。教学时需要把握: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词语的意思;迁移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可在前一篇《小公鸡和小鸭子》中作适当铺垫,在后一篇《怎么都快乐》中运用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避免进行理性分析;《树和喜鹊》中引导学生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怎么都快乐》中则要在积累“跳绳、讲故事”等动宾短语的基础上再拓展积累这类词语,词语的积累要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归类意识。
课文的朗读要重点练习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读好人物的对话”具体落实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课文第3段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构成段落,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怎么都快乐》要指导体会儿
童诗的情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语文一下第三单元单元说明(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2.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二
备课组 语文一年级
中心发言人:陈培 记录:赵茜
备课内容 7.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动词和名词搭配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儿歌的形式出现,结构简单,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
前置检查 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
教学过程
前置设计要求:每日诵读-导入-小组互学-全班展学-教师点学-知识梳理-拓展巩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每日诵读 《树和喜鹊》 全班诵读
情景导入 1.同学们,课间活动时,你们做了什么?几个人做的?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
2.自由发言,师适时指正。
3.教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怎”。
(1)通过生字卡片认读“怎”。
(2)指名读,指名组词。
(3)尝试用“怎么”说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帮忙指正。 1.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课前问题,边听边思考:
2.讨论发言,其他同学帮忙。
3.生齐读课题。
4.生再次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怎”。
5.一个学生读生字卡“怎”,其他同学帮忙组词,并尝试用“怎么”说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看拼音轻声跟读课文。
2.教师提问:课文有几个小节呢?
3.学生自读课文,提示要求:可以一个人自由读,可以两个人合作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一人一段话,看看怎样读让自己读得更快,生字识记得更好,课文读得最流利。边读边圈出生字。
4.指名试读课文,并指名贴生字卡,教师巡视。
5.自主识字,集体反馈。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生字。
(2)摆字卡,检查,师巡视。
6.汇报。
(1)请“小老师”把识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全班以开火车的形式识读生字。
7.课件出示以下词语认读。
静悄悄的 折纸船 踢毽子 跳绳 搭积木 听音乐 下象棋 打羽毛球 坐跷跷板 拔河 老鹰 捉小鸡 打排球 踢足球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比赛读。
3.汇报交流,说说你觉得怎样玩最快乐?
4.生回答问题。
5.指名读第一小节,学习第一小节,说说:一个人玩,为什么很好?
6.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 , ,
还可以 , ……
7.读以上内容,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快乐的心情。
8.练习读,指名读,合作读,集体评议。
9.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也很快乐呢?
10.学习第2小节:
(1)教师提问:两个人玩,为什么也很好?指名读,指名说。
(2)看课件,填空:两个人玩,很好!有些事儿,要两个人做,
、、。
(3)指名读,并拓展。 1.生轻声跟读课文。
2.生用手势或口头回答,这篇课文有4个小节。
3.学生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4.生逐小节尝试读课文,并上台贴生字卡。
5.学生自学生字,可以自己学,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
6.摆字卡,“小老师”介绍自己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7.小组合作,在小组长带领下读字。小组长出示卡片并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8.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上的词语。
9.全班开火车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或小组合作。
2.学生汇报怎样玩最快乐!
3.读第一小节,汇报学习第一小节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回答。
4.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第一小节的成果。
5.学生以各种形式练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快乐的心情。
6.学生拓展内容,说说自己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也很好,也很快乐。
7.读第2小节,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8.拓展第2小节内容,说说还有哪些事儿两个人玩很快乐!
9.说说除了课文这些事使我们感到很快乐之外,还有哪些事儿也使我们很快乐!
10.按照课件上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玩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熟读课文。
(1)请学生表演读课文,一人读第一小节,二人读第二小节,三人读第三小节,四人读第四小节,最后全班一起读全文。
(2)请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同一个动作,一人跳,两人跳……最后全班一起跳。
2.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朗读和表演当中,你懂得了什么?
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读词语,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涂上红色:(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
2.教师提问:说说你会做哪些动作?
3.教师拓展表示动作的词,并归类。
4.认读“我会写”生字卡,指导书写。
(1)学生观看课件“玩”的描红,师重点指导“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玩”整个字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生描红,师巡视辅导。
5.同法指导书写其它生字。
1.学生表演读课文,教师相机辅导。
2.学生表演舞蹈,争取人人参与。
3.回答问题,明白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生读课后第2题词语。
2.生给表示动作的词语涂上红色。
3.拓展词语说话。
4.生观看课件,边看边记边书写。
5.生描红“玩”。
6.生相互交流“玩”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在全班展示。
7.生描红其它6个生字,并在全班展示。
12.我会连。
跳 故事
踢 绳
讲 足球
听 游戏
打 音乐
玩 排球
13.我会写。
玩 当 行
14.我会辨字组词。
三、听故事,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 实践调查:
1.听故事《好吃的帽子》。
(1)学生听第一遍,想想小松鼠的帽子没了,为什么还特别快乐?
(2)学生听第二遍,写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2.教师小结:一个人玩很快乐,很多人玩很快乐,帮助了别人更快乐! 1.生听故事,边听边想:小松鼠为什么很快乐?
2.学生交流汇报以上问题。
3.学生动手写一写小松鼠快乐的原因。 15.说说“快乐”的近义词是什么?
快乐--( )
四、课题延伸,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读读课本P41~42《胖乎乎的小手》,看看兰兰帮全家人做了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争取背诵。 说说兰兰帮全家人做了什么事。
巩固提升 用“快乐”说一句话。
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三
1、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2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树和喜鹊》,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用也说句话
(3)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五、活动《找朋友》
让学生表演找朋友的游戏,来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六、总结
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才不会孤单。
六、作业:扩展阅读
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诗歌,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七、板书
一棵树 一只喜鹊 孤单
好多树 好多喜鹊 快乐
4.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四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剧中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及音乐剧表演。
教学重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教学准备: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小青蛙的头饰、头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小青蛙的谜语)
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保护庄稼,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我们都不要吃它)。
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二、教唱新歌
1、老师示范演唱、演示
2、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教师教唱全曲时,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双手拍腿,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另外,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3、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
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第二、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具有节奏的韵律,切忌喊叫。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要唱得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之感。
4、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
三、音乐剧表演: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将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每组5—8人一组,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
在一组学生中,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用小椅子作为“家”的标志。第一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第二、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呼唤小青蛙快回家;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围,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
在表演时,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然后再相互观摩,分组论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即由焦急不安→快乐幸福。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效果。
5.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五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3.会读会背关于天气的谚语,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热爱观察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一、导语引入
1.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呢?
2.指名说。
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夏天的词语。
二、初识生词
1.课件出示园地识字加油站,指名带拼音读。
2.翻开课本P77页,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边读边画出生字。
3.认读生字“棍、瓜、汤、蚊、蒲、扇、椅、萤、牵、织、斗”。
4.小组读、带读、齐读。
5.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认读生字“棍、汤、扇、椅、萤、牵、织、斗”。
三、认读生词
1.指名读,开火车读。
2.拓展识词,全班交流。
3.全班齐读,并说说这样的字词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展示台】
过渡:除了前面识字加油站外,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识字途径,比如:商店名称,商品广告,食品品称等等。请看:
一、展示台识字
1.课件展示食品图片。
2.自由读图片上的字,不认识的同组帮忙。
3.指名读,全班交流。
4.思考:这些词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5.指名说。
师总结:商店里,超市里,小卖部,家里都可以见到这些字,看来,我们想认识字宝宝,有很多途径呀!
二、拓展识字
1.你在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字?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小组交流自己识字的途径,并拿出卡片汇报自己认识了哪些字。读音有误的互相更正读音。
3.全班交流汇报。共同评价。
4.再次齐读展示台上的生字词。
【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割草。
2.指名读,说说这个句子是怎么组成的。
3.生汇报交流,指名回答:谁在干什么?
4.指名说几个类似的句子。
5.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6.指名读,这个句子又是怎么构成的呢?你能举个相同的例子吗?
7.分别齐读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第二句多了个“在山坡上”,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比第一个句子说得完整一些,具体一些。师举例。
9.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10.指名读句子,思考:三个句子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11.生回答,师总结:第三句说得更清楚更具体,今后我们在说话时,也应该像这一句一样。要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就要学会把句子说具体。
12.分组读三个句子,比比哪个组读得好。
二、完成相关练习
1.课件出示P78页句子:
小鸭子游泳。
小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把这两个句子仿照例句写具体呢?
3.生完成以上句子。
4.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外认识的生字写进自己的“词语篓”里。
2.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写一句话,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词语篓”里有多了哪些词语宝宝。
2.指名交流,并读给大家听。
3.全班交流。
二、导语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说话或者和别人交流时,如果要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就要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那么,我们见过的标点有哪些呢?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标点“,”“。”“?”“!”
4.师简单介绍四种标点的基本用法,并举例,例句用课件展示。
5.指名读例句,并说说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包含的思想感情。
6.师读以下例句,让学生认真倾听每句话的朗读语气。
(1)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呀!
(2)你吃饭了吗?
(3)我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
(4)放学了,我背着书包高兴地回家去。
7.再次指名朗读,体会每句话的朗读语气。
8.全班齐读。
三、完成加标点练习
(1)小鸟飞得真低呀( )
(2)你写作业了吗( )
(3)天安门前的人非常多( )
(4)爸爸看到我来了( )高兴地笑了( )
1.生完成以上句子。
2.展示交流,并读一读。
【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P79页谚语
1.师范读,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读音。
2.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全班交流评价。
4.再指名读,讨论交流每句的意思。
二、背诵,拓展含义
1.组内尝试背诵。不会背的其他同学帮忙。
2.师指导背诵,指名背。
3.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全班齐背,师总结四句谚语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要多观察,激发学生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
1.把P79页的谚语背给家长听。
2.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
6.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2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们有趣的活动情景,读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识记的字大都有虫字旁,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养成。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读“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运”等7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③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拼音及多种形式地读读准字词;
②利用课件.表演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热爱小动物。教学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教学难点
“迷”字偏旁及结构关系。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去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出示课文插图)2.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
二、初读童谣,看图识字。
1.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呀就住在咱们课本的54页,快翻看书,大声的读读这首《动物儿歌》吧。师: 如果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预设:借助拼音,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读书中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那就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大声开始读这首儿歌吧,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开始吧!2.检查朗读,师:我想请六名同学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他们朗读,一人一句。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读正确了,你们大家就跟着读一句;如果他读错了你们大家就教他读一遍。3.师:小老师教得好,大家学得更认真!小动物们呀觉得大家真厉害,争着从课文里跑出来,还想再考考你们呢!4.师:看,谁要考大家啊?ppt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蜻蜓、蚂蚁、蜘蛛)5.学习“网”和“藏” 师:谁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
预设:会织网。Ppt出示蜘蛛织网图-----渔网-----“网”字进行对比,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什么网? 师:谁来读读儿歌中带这个字的句子。
师:咱们这只小蜘蛛有些顽皮,织了一张奇怪的网,同学们请看:ppt出示藏,逐渐变大。师:你发现了什么啊?儿歌中谁藏起来了啊?请大家一起读读。
6.三个小动物玩累了回家了,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你还认识他们吗?我请男同学来读读。7.师:拼音宝宝也回家了,你还会读吗?我这次请女同学来读。
三、探究规律,培养能力。
1.发现规律:看来这三个小动物们也没难住大家啊。请同学在读读他们的名字,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A: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有虫字旁。(点击课件,虫字旁变红)师:为什么这些小动物的名字都有虫字旁? 预设1:这些小动物都是虫子。师:都是虫子吗?
预设2:这些小动物中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是呀,蜻蜓和蚂蚁是昆虫,但是蜘蛛不是昆虫。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为什么也给它加上“虫”字旁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他们就把长得像昆虫的小动物当成了昆虫,所以它们都有——虫字旁。在古代,“虫”的含义可比现在广泛多了,他们还把老虎称作“大虫”呢!师:不光他们三个带虫字旁,另外三个小动物也带虫字旁,他们是:ppt出示(蝴蝶、蚯蚓、蝌蚪)
2.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读读他们的名字。规律B:去掉偏旁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了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字旁也念马。我发现蜻蜓的蜻,去掉虫,还念青。„„ 师:原来,这些字的一部分都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的关系,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字的意思,另一边表示字的读音。我们把表示意思的一边叫做这个汉字的形旁或者义旁;把表示读音的一边称作这个字的声旁,把按照形旁和声旁创造出来的汉字我们叫做形声字。
3.根据规律猜字:根据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认识其他小动物。点击课件,出示词语:蜈蚣
蚜虫
蝈蝈
蚂蟥
蛐蛐 师:这些都是形声字,你猜出了哪个动物的名字?
预设:我猜出了蚜虫。(师点击课件,出现“蚜虫”的图片与文字)师:对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我想牙齿的牙加上虫字旁还念蚜。4.根据形声字这个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本课这三个生字呢。ppt出示:粮(食)迷
造
师:谁来猜猜它们三个的读音?
师:粮这个字总是和“食”分不开,ppt出示,食的实物图片。
小结:迷和米声调不同,造和告声母不同,可它们也都是形声字。这又告诉我们,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会有些小变化啊。我们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才行呢!
四、读读儿歌,再识生字。
1.生字宝宝排着整齐队伍都出来了,看看大家还记得他们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快!ppt出示所有生字。同学们的识字列车开的又快又稳,生字宝宝们不甘心的又全都藏到了儿歌中。同位两人快合作读一读吧!
五、赏读儿歌,熟悉句式。
1.师生合作读:看到你们读得有声有色的,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一起读读这首儿歌,我来问你来答。什么半空展翅飞? 例:蜻蜓半空展翅飞。
2.生生合作读:谁还能问得和老师不一样? 预设:
生1:蜻蜓半空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半空展翅飞。„„)生2:蜻蜓在那里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半空展翅飞。„„)生2:蜻蜓干什么?„„(学生齐答:蜻蜓展翅。„„)3.仿写句子和词语。Ppt出示。
六、带动作背儿歌,总结全文
1、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玩了一节课,下面就请同学们站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如果背会了小动物们就更喜欢你了。准备好,开始。
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七
1.学会并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重点)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3.和大人一起朗读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我们要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重点)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2.准备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学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对了,这就是字典。2.认识新华字典。
3.了解新华字典的作用。
师:字典的本领可大了,我们学了好多字,可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怎么办呢?字典爷爷来帮忙了。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2.过三关游戏。
(1)第一关:背一背。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①指名按顺序背诵。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第二关:连一连。把字母的大小写准确地用直线连起来。(3)第三关:认一认。教师出示“厨”:仔细看,这个字读什么?看谁认得又快又准。3.师:“厨”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呢?我们已经过了三关,可以借助拼音来查字典,向字典爷爷请教了。
三、分步指导,学会查字 1.师:“厨”字很调皮,它躲在字典爷爷的屋子里,汉字宝宝那么多,怎么找到它呢?老师来教你。
2.比一比,看谁跟着老师找得快。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翻开字典,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2)找到大写字母C。
(3)找到音节chu,重点指导学生找到音节所在的页码。
(4)翻开字典,找到相应页码,找到音节chu,按照字的四声次序找到要查的字“厨”。(5)老师读字典上的意思。
3.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字典中找到这个调皮的“厨”字的。4.读一读。朗读韵文,熟记音序查字典的方法。(1)师出示“音序查字法口诀”,并且范读。(2)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朗读。(3)指名学生朗读。(4)齐读。
四、巩固练习,培养查字能力 1.说一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2.练一练:查老师规定的字:漂(piào)、踪(zōnɡ),看谁能最快找到该字所在的正文页码。3.赛一赛:夺红旗比赛,完成书上40页的表格。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赠汪伦》朗读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李白准备乘着小船离开,和朋友正在依依不舍地告别。预设2:我仿佛听到朋友在给李白唱歌送行。„„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7.背诵古诗。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3.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1)爸爸说了什么?想一想,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提示:高兴)(2)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3)妈妈和姥姥分别说了什么?借助插图说说兰兰帮妈妈和姥姥做了什么?(4)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家里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画。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5)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了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兰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勤劳、关心长辈、爱劳动、懂事)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1.兰兰的小手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给全家人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要向兰兰学习,也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拓展交流:你能为别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说: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老师()。我为大家()。3.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和兰兰一样,有双勤劳的双手,是一群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只要我们的心中装着爱,就会做更多的好事。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8.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八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踪 迹 浮 萍 泉 柔 荷 露
换一换:露-霜-雾
偏旁归类:浮 萍
3.易读错字: 踪 柔
4.多音字:露 藏
5.应会写字: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
(1)写正确:易写错字:首 (上面不是草字头)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首 采 爱
②指导要点:
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踪 迹 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等9个生字,会写“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等几个生字。
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夏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木枝叶繁茂,花儿艳丽夺目,池塘里荷叶碧绿,荷花粉红;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蝉儿鸣叫,青蛙唱歌,蜻蜓飞舞;夏天是个快乐、有趣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夏天吧!
一、字词初探
圈生字、画生词、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一)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①踪②迹③浮④萍⑤泉⑥流⑦柔⑧荷 ⑨露
加一加: 换一换:
比一比: 猜字谜:
其它办法:
5、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最易写错?请把它圈出来。
(二)词语
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蜻蜓,可以搜集图片或照片,将搜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文本细读
1.读古诗,说说这两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小池》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 、、、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3、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古诗。
4、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收集两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这一过程应主要为面向全班小组展示,但这里大部分是围绕小组内部展示来设计的)
导入
一、课堂导入。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古代诗人的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板书:古诗二首 )指导书写“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预习提纲展示
1.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初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做好评价准备。
2、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朗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读正确、读流利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进行小结,并提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如:撑chēnɡ 采cǎi 藏cánɡ踪zōnɡ才cái 露lù 池chí
1.易读错字音
2.多音字“藏”“露”
1.易读错字展示。
注意的字音有:出示
平舌音 采 藏 踪 才 早
翘舌音:撑 池 柔 声 树 照 水 上
用不同符号圈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提醒大家注音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2、小组合作识字,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①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字卡,小组利用字卡,互相快速认读生字。
哪个字音容易读错,不会的提醒一下大家,并和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②选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自己小组内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③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
④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⑤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师补充:
无:天下大变
树:“又”一“村”
尖:上面小下面大
爱:朋友挥帽招手
3.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捉迷藏( cánɡ zànɡ)
宝藏 ( cánɡ zànɡ)
露出 (lù lòu )
露头 (lù lòu )
4.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5.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
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1)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书空生字。
(2)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6.易写错的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首 采 无 树 爱 角 尖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首:点撇对称,首横长且直,“自”宽窄适中。
采:上宽下窄,首撇短小,第二笔居中,撇捺舒展。
无: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伸展
树:中间“又”的捺变点,三部分要紧凑
爱:首撇平短,图宝盖扁而宽,拖上盖下,友撇捺舒展。
尖:上部不要写成小。
角:两横居中与字框不连
(2)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3)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4)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从写正确和写美观两方面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
(3)教师范写,边讲解: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从字体的占格和是否写美观两个方面评价)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在文中标画出下列词语:
踪迹 浮萍 泉眼 树荫 小荷 蜻蜓
(1)大屏幕出示词语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1. 读古诗。
2. 拓展延伸: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在全班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古诗。
2、班内展示读。教师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班级展示朗读。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如:拍手读、男女生合作读等。
根据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节奏,教给看停顿符号,教师范读、学生领读。
池 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 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根据节奏小组内互读。
(2) 师生合作读。
(4)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介绍自己收集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感受到了夏天景色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连一连
lù zōnɡ fú pínɡ róu
踪 浮 萍 柔 露
二、读拼音写字词
ài shù jiān jiǎo cǎi wú
( )国 大( ) ( )( )莲 ( )法
三、按原文填空
1、不解藏踪迹,( )
2、(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泉眼 惜细流
小池 树阴 爱晴柔。 夏日美景
小荷 尖尖角,
早有 立上头
9.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九
第六单元课文目录
古诗两首……………………………………………………………
池上………………………………………………………………… 小池………………………………………………………………… 13 荷叶圆圆…………………………………………………………… 14 要下雨了……………………………………………………………
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第12课 古诗两首
《池上》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池》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第13课 《荷叶圆圆》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机”、“朵”两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识字中积累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伙伴的话,初步感受荷叶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机”、“朵”两个生字。教学难点:
1、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识字中积累语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伙伴的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看这是什么?用“荷叶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选择了两个写了进去。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圆圆的是表示东西的形状(说几个),绿绿的是表示东西的颜色(说几个)。读一读这句话,慢一点。
2、在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荷叶圆圆,齐读。教学“荷”,并记一记字形。
二、学习生字词
1、这么有趣的故事你想读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第62页,现在请你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多读几次。
2、检查生字词
(1)读一读带拼音的词语(个别读,大组顺着读)(2)读一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大组倒着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部分词语:
①“亮晶晶”和“笑嘻嘻”。
A你能说几个有关ABB形式的词语吗?
B想一个ABB形式的词语,并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②“摇篮”和“停机坪”:根据图画学习。
③“摇”做动作理解,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蹲”,怎么记?做一做动作“摇、蹲、停”。
④区别蓝和篮,完成练习
蓝篮()天()球摇()竹()()色
(3)去掉熟字读一读。(去掉熟字开小火车读。)齐读
(4)最后还剩下4个生字宝宝,我们小组来学习,学习生字的三步骤是---怎么读,怎么记,找朋友。小组反馈交流。
(5)小朋友们这么会记生字,做个游戏,叫号游戏开始。
三、走进课文
1、想一想:
(1)课文写荷花池里来了哪几个小伙伴?他们分别把荷叶当做了什么?(2)把他们说的话用“——”划下来。
2、检查反馈:
(1)小伙伴们都到荷叶上去玩了,还对荷叶说起悄悄话来了呢?说了哪些话? 出示: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3、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读读它的那一句话。指名学生读一读。及时纠正读的语气。
小水珠:(舒服)这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感觉怎么样啊?大家想象一下,小水珠为什么把荷叶当作自己的摇篮呀?它在摇篮里干什么?
小蜻蜓:小水珠正享受着这舒适的摇篮,远处飞来一只蜻蜓,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如果荷叶像停机坪,那小蜻蜓是什么?(飞机)记得学过有关 7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的一句诗歌。
小青蛙: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它可是歌星呀!歌星在舞台上唱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跟大家说说吧!激动、自信、神气。
小鱼儿:小青蛙美妙的歌声让小鱼儿听见了,小鱼儿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从哪体会到的?(笑嘻嘻)哪条高兴的小鱼来读读?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5、总结说一说: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四、指导写字。
1、今天学习写两个字。(出示)哪儿长得特别像?仔细看看,还是觉得有不像的地方?(朵,上下结构,下面的木要写得舒展,但是木到了“机”里面,可要懂得谦让,把脚缩起来,让位给旁边的“几”。还要注意,朵上面的可不是几,千万别勾!)。教师范写。
2、请在63页的生字表中把“机”和“朵”描一个,写两个。
五、课堂小结:
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荷叶姑娘,把荷叶当成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和凉伞。那他们究竟在荷叶上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第14课 《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知道燕子低飞、鱼游上水面、蚂蚁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难点:了解和掌握下雨前的各种自然现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闯关,激趣导入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神秘的动物王国,要想顺利到达,得先闯过两关:
第一关:读下面的字并组词:
直()潮()沾()挎()
第二关:“开火车”用你喜欢的方式复习下面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或演一演): 蚂蚁翅膀消息潮湿山坡闷
割草搬家捉虫弯着腰透透气挎着篮子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复习字词的热情,并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师:闯关成功,火车已经到达动物王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动画片《要下雨了》)
在动物王国里,我们都看到了谁?(生答,师板书: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他们可真热闹,要下雨了,他们都慌慌张张的忙碌起来,他们都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板书课题:11要下雨了)
(设计意图:媒体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渲染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获得对故事内容的感性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要下雨了,燕子、小鱼和蚂蚁分别有什么变化?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从文中划出小白兔与小动物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三、观察图画,解读文本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观察图:谁在哪儿做什么?(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怎样?(天气很闷。)
小白兔怎么样?(强调词语“弯”和“直”。)齐读第一自然段,找生演示小白兔…(过渡:这时候,小白兔遇到了谁?)
2、精讲第二自然段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齐读,“他”是指谁?)
看到小燕子飞得这么低,小白兔感到很疑惑,他说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小白兔的问话,读出“大声喊”的语气。
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看看燕子是怎么回答的?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3、自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它有些怀疑: “是要下雨了吗?”读出疑问的语气。)
利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小白兔又遇到了谁?小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从文中找出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体现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
4、第四自然段
(过渡:听到小鱼也说要下雨了,小白兔有些相信了,于是 “小白兔连忙挎着篮子往家跑。”导入第四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在回家的路上,小白兔又又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仿照“谁把什么告诉谁”的句式练习说话。)猜一猜,他会怎么对蚂蚁说呢?蚂蚁又是怎么说的?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分角色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文中小白兔的话没写出来,本环节旨在充分发挥聋生的想象力,培养语言能力)
5、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燕子、小鱼和蚂蚁都说要下雨了,这下小白兔确信是真的要下雨了。)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指导学生朗读并演示。结果呢,下雨了吗?
“忽然,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强调重点词语“真的”。
四、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齐读、个别读、分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从中体会小白兔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相信(是要下雨了吗?)到半信半疑(小白兔连忙挎着篮子往家跑)再到完全相信(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设计理念: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让学生带着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充分发挥聋生爱表演的天赋,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课堂小结,拓展知识
1、我知道,我会说 要下雨了,天气很(闷)。
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燕子飞得很(低)。要下雨了,水里很(闷),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气。要下雨了,蚂蚁往(高)处搬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要下雨了,蜻蜓…… 要下雨了,蝉…… 要下雨了,蜘蛛…… 要下雨了,……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低飞、小鱼游水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些都是下雨前的自然现象。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呢?
我们要向小白兔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发问,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并向他们询问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附板书设计: 11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空气潮湿)
(小白兔图)小鱼游水面(水里闷得很)要下雨了 蚂蚁往高处搬家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教学难点:
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跟读。
3、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每一行都是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和夏天有关)
3、小组比赛读。
4、集体齐读词语。
二、字词句运用。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2、这三句话有什幺不同?(扩写句子、(谁做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谁怎样的在哪里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认识标点(“,!?。”,了解其使用。
5、学生独立完成标点练习。学生汇报。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生活中识字。阅读、背诵、积累语句。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看图片识字。
2、学生齐读。
二、日积月累。l、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讲述语句的含义。(教师提示、引导)
3、学生小组读。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夏夜多美》。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14
10.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篇十
1、相识故事内容。
2、能够大略的复述故事变节,并斗胆勇敢说出自己帮忙过他人什么。
3、愿意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讲解豫备
1、物质豫备:图片小鸭子小公鸡大大年夜草地河畔
2、知识阅历豫备:了解图中的事物
讲解入程
(一)导进枢纽关头:
小朋友们,快瞅瞅,教员克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公鸡以及小鸭子图片)?你们晓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教员克期给你们讲讲小公鸡以及小鸭子的故事,你们要卖力听哦。
(二)主体枢纽关头
1、底子枢纽关头:
(1)依照照片完全的报告故事内容“小朋友们晓得小鸭子以及小公鸡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2)依照图片分段讲故事并提问,向导幼儿中兴问题。
讲故事第1段“小鸭子以及小公鸡往了那里?”
讲故事第2~3段“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后来小鸭子有没有吃到虫子,是如何吃到的呢?”
讲故事第4~5段“小鸭子往河畔干什么了?”“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晓得小公鸡为什么不能往捉鱼呢?”
讲故事第6~7段“小公鸡发生了什么事变”“后来小公鸡是如何上岸的呢?”
2、迁移枢纽关头:
小朋友们,小公鸡以及小鸭子碰着艰巨时,他们互相帮忙,终究小鸭子吃到了虫子,小公鸡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们,当咱们身边的人碰着了艰巨,咱们是不是是也要像小公鸡以及小鸭子那样往帮他们呢?
那么,小朋友们,而今你们归忆一下,你们有帮忙过他人吗,是如何帮忙的呢?
3、收场枢纽关头:
在家里老爸妈妈辛下班归家后,小朋友们能不能给他们倒杯水呢?能不能给爷爷奶奶捶捶违呢?在幼儿园能不能以及身边的小错误相互帮忙呢?
(三)延伸步履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推荐阅读: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荷叶圆圆》教案10-09
部编一下《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02-09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07-06
夜色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02-18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04-1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9-14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02-0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4-16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