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11篇)
1.第5课孔乙己教案 篇一
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 )
第5课孔乙己
教学内容
本文在教材第28―35页。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说。文章通过对一个
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较深的迂腐窘迫而又自命清高的旧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了当
时整个社会的环境和当时整个国民的心态,表达了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病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认真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
感。
3.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作者的精心布局。
4.学习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先查找文章中的生词,为读懂文章作准备。
2.先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大致了解文章的线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物进行分析。
4.通过分析人物找出决定人物命运的原因。
5.研究作者的情感及其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对现在的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情和理解弱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参重点
1.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学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
1.通过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2.通过对比分析人物性格,学会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突破
1.认真分析非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态度和影响。
2.把人物和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本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风格的有关资料。
2.把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准备好,上课时给学生进行说明。
◆学生准备
1.在课前把课文认真阅读一遍。
2.回顾自己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和他的文章风格、社会背景。 1.认真听讲,与自己的了解进行对照。
2.让学生回答故事发生的开端和线索。 2.回答教师的提问。
3.对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描写方 3.分析人物,学习描写方法。
法。
一、讲解背景资料,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人,是
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无产阶级
1.回答: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们
学过的他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
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本文写
作时间是。鲁迅文章风格大都是批
判旧社会和反动势力,也揭露下层社
会国民的麻木和病痛。故事发生在
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19世纪末,下
层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当时仍然存在
科举制度。1906年科举制度废除。
2.让学生从前三段中找出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环境在前三
段主要指人文环境,试让学生归纳出
来。对此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进而
提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让学生分析长衫主顾和短衣帮的区。
别,通过对比发现问题(主要在第一
和第二段)。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故
事发生的环境了解人物的性格。教
师最后说明小小的咸亨酒店其实是
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构思
的巧妙之处正是通过“解剖麻雀”来
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
书》等。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写于1918
年冬。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对鲁迅及其
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对故事
发生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
旧社会的文化制度也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
2.从第一段推测时间是在19世纪末,地
点是咸亨酒店,主要人物是孔乙己;人
文环境主要是社会分化、等级对立、世
态炎凉等;文章的线索是作者的见闻。
3.回答他们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
衣”,“房里”和“柜外”,“坐喝”和“站
喝”,“荤菜”和“素菜”,“不好侍侯”和
“容易说话”,对比鲜明,说明贫富悬殊,
等级对立,人际关系紧张,不易沟通,人
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反映出世态炎
凉;小酒店实际上是社会的大舞台,预
示着悲剧即将上演。
二、斟酌字句,分析主要人物(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称写的好
处,提醒学生分析细节,我为什么换
r专管温酒的无聊的工作?掌柜说
我干不了这事,这事指的是什么事?
它说明了什么?掌柜因为我不会羼
水差点辞退我,说明了什么?教师指
导学生思考。
2.重点分析孔乙己。先让学生找出描
1.回答:以第一人称写显得真实。不是因
为我不会舀酒,而是因为我不会羼水。
在教师指导下回答:羼水意示掌柜的心
黑和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欺骗;“我”的
经历说明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人们
之间关系的紧张。
2.回答第四段第二和第三句话:身材高大
写他的外貌的句子:他身材高大说明
什么?他的脸色为什么是青白色的?
为什么时常皱纹间有伤痕,胡子乱蓬
蓬的说明了什么?长衫又脏又破说
明什么?教师让学生联系下面的段
落进行回答,然后分析:他的特殊身
份表现在哪一句话?既然是站着喝
酒表明他贫困,那他为什么不和短衣
帮一样脱掉长衫呢?况且他的长衫
又脏又破。这是对人物性格进行的
深层分析,教师应结合文章进行必要
的引导。
3.文章的前三句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
手法?(这个难题可以不要求掌握)
作者在文章中说“因为他姓孔一_・叫
作孔乙己”这句话说明他在人们心中
的地位和形象是怎样的7
说明他可以依靠劳动来养活自己;他
的脸色青白说明他营养不良,生活窘
迫;有伤痕说明他经常被别人打;胡子
,乱说明他懒散;长衫脏破说明他懒惰且
没钱买;他的特殊身份表现在第四段第
一句话。归纳回答:他的特殊身份表明
2.第5课 文体自选与文体倾向 篇二
“符合文体要求”是《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
这个要求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近几年的大多数情况是“文体不限”,但有时也有明显规定写某一种文体的。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材料中一般存在一定的文体倾向。
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记叙文就是要以写人叙事为主,议论文就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说理。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式上一改过去的单一试题,出现了二选一的情况。但仅仅看到题目外表形式的变化,还是远远不够的。
先看第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显然要求写人叙事,文体方面已经无可选择。善于写议论文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题目也包含了两个角度:一是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是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考生要写好这“一天”,必须对中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精神比较了解,可以通过再现历史事件,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再现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都不可缺少。通过这虚构的一天,体现“我”与英雄的理解,表现出自己在思想境界方面与英雄的不同和“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既然是记叙文,写“一天”,就要找到适合表现英雄的一天,如写岳飞,可选择他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的一天,既有英雄凛然大义的精神风貌,也要有英雄儿女情长的凄婉缠绵;写黄继光,就选择他奋不顾身,堵住敌人的枪口的一天,通过对话,揭示英雄为国献身的心理准备,还有有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等。
“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似乎可以放手写议论文了。
题目的内容限制在一“物”,这个物可以是(梅花除外的)植物、动物或者器物。文体的选择初露端倪,既然是写“物”,最直接的选择是“咏物”之类的文体,例如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白杨礼赞》《爱莲说》等,都是范文。可以叙述、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只是以议论为主,阐明某种道理就很困难了。
标题中的“热爱”二字,也在告诉考生这是要求表达情感的,这种情感建立在对所选的“物”进行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热爱”之情才不是空洞抒情的。托物言志之类的文章不排斥议论,但一定要议论出某种热爱的道理也会显得勉强。“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也只有用记叙事件来体现。
再看题目最后几个词语,“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也说“文体不限”,但“可议论”,说明文中可有议论成分,并没有强调非要使用议论文体不可。“议论”“叙事”“抒情”均可,那样的文章是什么文体?那就只有抒情散文了。
本题目取材于试卷上的阅读题目《说起梅花》,而那篇文章正是散文。
可以说,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几乎排除了议论文。
【高分捷径】
从2015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作文题目在文体方面大部分还是“文体不限”“自选文体”,还有一些明确提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与文体不限区别不是很大,只是选择范围稍微窄的一点。但有试卷改为“明确文体”,这就突出了对文体的要求,考生要规规矩矩地去写出记叙文、议论文或其他文体,把文体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样,“四不像”的文章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1. 了解文体规范。
议论文就是要阐述鲜明的观点,并用丰富恰当的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晓人以理。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逻辑性强,其中如果有叙事,这种叙事极为概括简练。
记叙文,就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一般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内容主要是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做清楚的叙述。里面可以有丰富的描写,也可以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基本特点是写人、叙事,时空变换都具有形象性。
说明文的目的是介绍知识,以解释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试中,考生首选的文体就是议论文。高中阶段,经过了议论文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似乎忘记了怎么写记叙文,有时想写记叙文,但还停留在一人、一事的简单理解中不敢下笔。说明性文体几乎没有出现过。
注意,有时候夹叙夹议使用得当,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2. 分析作文材料在文体方面的要求或倾向。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文体明确”,那么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了。有的文题,虽然没有在“要求”中规定考生用什么样文体来写作,但是,题目本身却已经暗示你必须用某种文体来写作,考生必须找到这种文体倾向,准确判断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一旦使用错误文体,恐怕写作很难展开。
审出文体倾向,再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又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又有相关的论据和事实论据,可选议论文。当然,考生如果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说明文更有新意。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内容限制在“大李”“老王”和“小刘”三人之间。考生应该先把这三个人进行“类”化處理,抽象出他们各自的形象特点。
第一个人物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可见大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与大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考生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其向往所在。
“明确文体”,还是没有限制文体,但强调了对文体特征的要求。考生如果写记叙文用另一个人的生活事迹诠释题目中的任何一人的生活事迹,显然不合适。“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必须要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所以必选议论文无疑。
【写作误区】
1. 没看清题目的文体限制,选错文体。
近几年,考生习惯了“文体不限”这种自由,总觉得看不看题目中的文体要求都一样,写什么文体都可以。等到文章完成,才发现文体不合要求,但为时已晚。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第一题,题目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有考生通篇写成了议论文,因为标题里有“假如”二字,好像就只有讲道理,很容易往议论文的路子上走,讲“我”和英雄相处一天,认识到他们的精神怎么的伟大不平凡,可是题目明文规定写一篇记叙文,必须要选准人物,以叙事为主体展开文章。
2. 不清楚题目的文体倾向,选错文体。
本来题目材料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文体倾向,考生感觉不到这种倾向,还要坚持用自己习惯的文体去行文,这就会给自己制造困难,无话可说。
一般故事材料里面包含着某种哲理,倾向于议论文体;由某种名言构成的话题材料,往往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如果是带着强烈感情味道的题目,最好还是写记叙文或散文。如前几年的天津卷“我说90后”,谈“90后”,就是一个话题,而且题目里面有“说”,就是明确要求议论了,再去选记叙文,显然就不符合“说”的要求。硬要构思记叙文,其难度可想而知。再如标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标题中有“我”,选取别人的事例就不符合要求,不能选取别人的事例,论证起来很困难。那就叙述亲身经历,叙事,夹叙夹议,写好“我”就行了,不用再费尽心思地构思议论文了。
【模拟练习】
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3.第5课 澳大利亚 教案 篇三
课题第5课
澳大利亚第 课时
共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
.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探究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81----------84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
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教师
出示澳大利亚位置图。学生
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教师
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看课本插图)提问: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重难点教学过程探究一:古老的大陆1.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4、阅读材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XX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探究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
2、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
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探究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出示阅读材料P83):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2、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图9.17)学生
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探究四:人口和城市、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2、.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4、.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5、.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总结应用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家——澳大利亚,它是南半球的发达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板书设计
一、古老的大陆
1、位置和组成2、古老物种:鸸鹋,袋鼠,鸭嘴兽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农牧业的分布
2、主要农产品:羊毛,小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主要矿产:煤炭,铁矿石
四、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东南沿海。
2、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
4.八年级下教案第5课 篇四
八年级下教案(第5课)
5天目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七绝”,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 3、 了解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本文是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一篇,内容短小,但文中的一些词语,涉及到的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因此有必要给学生进行梳理;另外,它与一般的以介绍行踪和沿途景色的游记散文有所不同,重点介绍了天目的“七绝”,紧扣“幽邃奇古”这个特征,引导学生品词读句,从而领悟其描写的佳境。而文章中所透露的作者的思想,含而不露,但却很分明的告诉了读者自己的生活态度。 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品读“七绝”之妙。 难点: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引导学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器官,对“七绝”“幽邃奇古”的特征予以描述,这是本文的重点,正是有了这种溢于言表的喜爱山水的热情,才能自然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而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含而不露,体会可能会有难度,所以,它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浙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请你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风景名胜,并列举一例说说它有什么值得一游的原因。 2、今天我们学习《天目》,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记录去游览一番天目的景色。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游历山水的情感。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疏通文意 黑板出示:逾、峭、壑、镐、迂、学生标音 一词多义:可、鲜 通假字:颠、县、直、分 词类活用:面 古今异义:率 边读课文,边查字典,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积累文言词汇,尝试了解简单的文言现象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 天目山有什么特征? (用文中一个词语) “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词句中,游历天目共计三天 幽邃奇古 阅读文本要细心,能从文本中找依据 细读课文,圈划点评 “七绝”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绝,请依据文本内容,适当想象,阐述理由。 1、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圈划,写好点评 (可从不同角度予以点评) 2、交流点评 圈划点评是阅读中精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品读质疑 文中介绍的第七绝和“幽邃奇古”不相吻合,请你根据文中内容,谈谈看法。(可适当介绍袁宏道的生平和性格) 一解:从内容看,第七绝和前文总写的特征“幽邃奇古”不相吻合,因此不妥。 二解:第七绝写土特产,表明作者对天目游历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突出表明他对天目山喜爱的感情,补上这一笔,更添生活情趣,同时也为下文“有出缠结室之想”,“某等亦是一分子”埋下伏笔,从而含蓄表达作者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因此是妥当的, 品读中的质疑,除了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外,更培养了学生怀疑的精神和思辨的能力。 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段 2、掌握文言词汇 3.制作一张卡片,把七绝的名称以及所描绘的视觉角度和不同的修辞设计成表格的形式. 思路点拨: 在教学《小石潭记》后,可把《天目》和《小石潭记》进行一次比较阅读的教学,首先从描写手法上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妙处。 《小石潭记》视角比较小,紧紧扣住“石潭”,对其周围景色予以描述,写水,写鱼,更写自己的感受。是一幅写实的工笔山水画。情感的表露上比较直白,比较悲情。 《天目》则视角比较宏大,气魄更显非凡,从天上写到地上,作者在云雾的飘绕中,挥洒自如地把自己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有羽化而登仙的感觉,是一幅浪漫的泼墨山水画。而作者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亦在这泼墨般的尽情挥洒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比较旷达。 《小石潭记》是比较典型的游记散文,而《天目》上半部分更像扣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文艺类说明文,下半部分交待游历经过,则与一般的游历散文相同。 练习举隅: 3、请搜集一名胜资料,写一片断描述,向同学介绍名胜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能激起他人游览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予以尝试写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机地整合。)
5.第5课 发送邮件添附件-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接收和发送带附件的邮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接收和发送带附件的邮件方法。教学难点:发送带有附件的邮件的方法。【教学过程】 1.导入
(1)观察邮件
教师出示邮箱中的邮件,一封带附件的邮件,一个不带附件的邮件。明白一个带有“回行针”的标志和一个不带“回行针”标志的邮件。
(2)了解附件
通过邮件的展示,使学生发现带“回行针”的邮件多了一个附件。通过激发学生认 识这个附件在邮件里有何作用?附件里有什么内容?等问题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让我的邮件捎上“附件”。
板课课题:第5课 发送邮件添附件 2.新授
探究新知: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1)接收带附件的邮件。① 观察附件信息
教师:观察讨论这个邮件的附件栏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学生:有名称、类型、大小,还有一个下载的链接。
② 查看附件内容
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些同学已想知道附件里有内容,于是激发学生想不想打开看看附件里有些什么?
③ 接收带附件的邮件
确立任务:“在教师的邮箱中打开邮件的附件”?巩固打开附件的操作过程。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接收过程,发现问题:“要保存”这个附件该什么办? 随及指导保存附件的过程:点击保存,指明路径和位置。师演示打开附件,展示一张贺卡(媒体出示)学生学会动手打开附件:展示视频展示动画游戏。从而让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教师进行指导。但强调“保存”的知识及要指明位置。(2)发送带附件的邮件
教师叙述:你们喜不喜欢我们的同学送给你们的礼物呢?那你们能否把你们在电脑上自己的作品让我带回去,让我们班上的同学也欣赏一下,行吗?
用提问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给你的同学发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呢? ① 确立任务:把你们的图片作品通过我的邮箱,用邮件附件的形式发给我们班的同学(yamslhb@sina.com)。
② 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尝试,在尝试中遇到困难。
“哪些内容可以用附件来发送?”、“附件存放在什么位置?”、“在邮件里怎样添加附件?”等等。从而让学生先讨论,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像图片、音频等文件较大的可以用附件来发送;事先把准备好的附件内容放在指定的位置,便于查找;按邮件中添加按钮可以添加附件。(3)能力的拓展
能力拓展: 发送两个附件。
任务驱动:通过附件再发一首歌曲给她,鼓励、鼓励。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在小组内说说,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连续发送两个附件呢?
最后教师总结:
拓展:如果还须以附件的形式再发一个别的资料呢?如果不要这个附件又该怎么 办?
3、课堂小结
6.《体验汉语》初中版第5课教案 篇六
我的眼睛很大 教案
宋艳欣,女,2014年5月由广西省教育厅派出,任教于民办教育委员会的Udonthani府Donbosco School学校。
一、教材:《体验汉语》初中版 第一册 第五课 我的眼睛很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身体部分的词语如,手、脚、头发、退、肩膀、眼睛、鼻子、耳朵、膝盖等的表达。
2、学会用一些形容词如高、大、长、白、漂亮等,描述一个人的特征。
3、掌握句式“身体部位+很+形容词。”
三、教学重点:身体部位的名称。
四、教学难点:句式“身体部位+很+形容词”的掌握。
五、教学对象:泰国初中一年级 学了一个学期多的汉语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45分钟一节)
七、教学方法:歌曲导入法,画图法,翻译法,任务法。
八、教学用具:MP3、板书
九、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热身,运用歌曲导入法。(5分钟)①问候。
学生:起立,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②歌曲展示。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板书题目)。我给大家表演一个歌曲,好不好? “头,肩膀,膝盖,脚,膝盖,脚。
头,肩膀,膝盖,脚,膝盖,脚。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头,肩膀,膝盖,脚,膝盖,脚。”
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做动作,一边跟老师唱。(带着学生边做动作边唱两遍)
二、新教授的内容,运用画图法。(20分钟)
①在黑板上画一个人形,表上歌曲中的生词“头,肩膀,膝盖,脚,膝盖,脚。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写完一个带读一个,拼音和汉字一起。②擦掉拼音,让学生读汉字。
③补充课本里的身体生词,“头发,肚子,手,各个。”
④形容词的学习:高,大,小,长,白。板书在黑板的另一边,方便学生记忆。⑤把一个大大的“很”字写在图片和形容词的中间,引导学生说句子“身体部位+很+形容词”,如头发很长,眼睛很大,皮肤很白等。
三、操作练习,运用翻译法。(15分钟)
①老师叫一个学生起立,大家用刚学的句子来形容他。老师把听到的句子重复一遍。
②老师给一分钟时间互相形容同桌,然后抽查其中几对同桌展示句子。③翻译课文。老师念课文,学生试着翻译课文句子的意思。
四、总结。(5分钟)
读课本里的句子和生词。唱《身体部位》歌结束课堂。
十、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问候,组织课堂。(5分钟)二,朗读课文。(5分钟)三,口头检查。(2分钟)
老师说泰语,学生说中文,反之检查。四,做任务。(33分钟)
每个人画自己,表上学到的身体的名称,课后上交,要求涂上颜色,认真完成,运用任务教学法。
十一、教学总结:这两节课是在假设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设计的,但实际情况往往需要更多的课时来完成。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身体部分词和最基本的存现句。让学生能在口语练习中发挥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歌曲导入和画画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找到乐趣,能够越来越喜欢汉语。
7.第5课孔乙己教案 篇七
了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 理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论 分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爱国 情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想 意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8.第5课孔乙己教案 篇八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9.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 篇九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5题。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 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_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_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到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4.代表: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5.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社团班)(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知识模块二、三 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1.发现: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_______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
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意义:_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________、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_。
5.地位:________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课本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A)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A)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社团班)
10.第5课孔乙己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观点 2 品味形象含蓄的语言 3 学习面对错过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形象含蓄语句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杂文较为陌生,难以理解。特别是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要理清也是有难度的。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自己的体验然后和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针对思路,教师要做好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当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 2 了解刘心武 文体: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 感知 指名朗读,根据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可用原文的话概括 2 提出问题(1-2):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3—6)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许多错过:人生常态 解决问题:(7-15)怎样看待错过:习惯 品味 三 品读感悟 提出错过,文章举了生活中的哪两件事?
模仿“从……到……”句式说说你生活中的错过 对于这一人生常态,作者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句子总结,品味: “没错过……”理解“经纬线”“斑斓多味” 错过是一种失去,如果你很好地对待,那么这个失会转化为得,怎样看待错过会使失化为得呢?自由读文章第三部分,在关键词句上做上记号
失
看待错过: 暂时
驾驭
得:硕果 永久
咀嚼
厚度
亮度 面对错过,人们也会有消极的反应,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思想言行是面对错过的消极反应,作者怎么认为
没有意识到错过——灵魂颟顸 意识到了没有行动——错过即过错 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是否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错过,错过的都不要紧? 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体味: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喻:美景奇景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机遇,预定的车站比喻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
三 总结 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 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2。(有的错过不再来,要细咀嚼这苦果。)
人生错过无限多,要能习惯与品味。
小的错过不要紧。(只要大站不错过)2 论证方法:讲道理,对比论证 四 拓展延伸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本文却是雄辩胜于事实。我们就来“让事实说话。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
补充:(1).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一块巴掌大的天地中人生点滴况味,终于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
(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仿写
梅花错过了与春天的温馨约会后,毅然选择在凛冽的寒风中开放,于是就有了在冰天雪地里一株灿然开放的梅花的孤高身影。导航灯错过了与白天的相聚时光,依然选择在黑夜中释放它的光芒,于是就有了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蓦然出现的一方光亮。
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已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已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
11.第5课孔乙己教案 篇十一
前提测试:
判断题: q – uü – ju()X– ü – xü()
填空: h —u—a—()t —u—0—()N —()– 0--nuo 导入新课 :1)用卡片导入 比如 :这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声母 :
Zh ch sh r
第五课 :汉语拼音(声母四)
学习目标 1)记住本节课的声母。
2)掌握声母的拼读 和四声读音。
3)用学过的拼音词语学习说和 区别读汉语拼音重点 :要记住声母四。
难点 :能读准区别读،拼读部分,四声练习
教学过程 :1)用卡片学习声母。
比如/ zh chi shi r 2)用书插画,黑板,纸卡 学习拼读。
比如 :
Zh—zhi ch—chi Zh — a—zha ch —a--cha Zh — e—zhe ch —e--che Zh — u—zhu ch —u—chu
Sh—shi r—ri Sh —a—sha r —e--re Sh —e—she r —u—ru Sh —u—shu 3)看黑板 我先读 学生跟我读两边。4)把学生分组,每两桌分一组学习读。5)用卡片,书,黑板,游戏形式学习声母。6)总结上课内容 巩固学会的知识。
布置作业 :1)把每个声母 抄写五 边。
2)掌握 把音节准确读,区别读
。2006年 月 日
(第二课时时间)
前提测试:
1)口头说声母四,和写在黑板上。2)用卡片进行读。
3)填空题 : sh—e—()/ch—()—chu.()—e--re 导入新内容:谈话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记住声母。
3)学会区别读,熟利读拼读部分。
教学过程 :1)1)测试内容总结一边。
2)用卡片开始上课,学生自己读。3)看书学习读一边。
4)把拼读 部分写在黑板学习读。
比如/ zhi chi shi r
Zh —a—zha zh —e--zhe Ch —a—cha ch —e--che Sh —a—sha sh —e—she 4)把拼读 部分写在黑板学习读。
比如/ zhi chi shi r
Zh —u—zhu r—e--re Ch —u chu r—u--ru Sh —u shu
5)把声母四 加 两个单韵母学习拼读
Zh—u—a—zhua sh —u—a--shua Zh—u—o—zhuo sh —u—o--shuo Ch—u—a—chua r —u—o--ruo Ch—u—o--chuo 6)学生一起读一边,后老师读 学生跟我学习读。7)把学生分组,同桌分一组 学习读。8)用卡片,书,黑板 进行 测试本领。9)做事实题 :填空 zh—u—()—zhuo Ch—()—a—chua()—u —o--ruo 10)总结上课内容 巩固学习的知识。11)布置作业 :1)拼读部分抄写三边。
2)学会熟读和做好 本节课的作业。
2006年 月 日(第三课时时间)
前提测试 : 1)谁来 两个单韵母加声母四口头说一说。2)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声母。
导入新课 :提问达到入新课 1)问:谁来把下列拼音上面放四声 Zhu zhu zhu zhu , cha cha cha cha 2)用卡片读新课 导入新课。
第五课 :汉语拼音(声母四)
学习目标 :1)记住拼音词语。2)学会准确读四声练习。
3)用学过的知识做好作业。
教学过程 ;1)用卡片四声部 学生自己读一边。
2)用 书,卡片 把四声部我自己读一边 后我先读,学生
跟我学习读
比如 / zhū zhú zhǔ zhù
Chā chá chǎ chà Shē shã shě shâ--rú rǔ rù
3)把学生分组 读四声练习。4)两桌同学分一组再读一边。
5)用卡片,书的插画 和黑板学习拼音词语。
比如 / Zhírì(شىلىق كىلىنرۈجۈد)qìchē(لىبومۇثپائ)hēchá(كةمچىئ ياچ)dúshū(قامۇقوئ پاحىك)zhíshù(كةمكىج تةچۆك)rìlì(رادنىلاك)6)用卡片,书,黑板等工具测试学会知识情况。7)做 事实 题 : 放 四声调
She she she she 填空
: qi()لىبومۇثپائ
()shu كةمكىج تةچۈك
8)用各种形式巩固学习的知识。9)总结上课的内容
10)布置作业 : 1)要记住拼音词语。
【第5课孔乙己教案】推荐阅读:
孔乙己教案设计11-04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案07-05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06-15
孔乙己偶遇范进500字作文07-17
《孔乙已》教学设计06-11
七年级上 思想品德教案5-8课07-03
5课2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