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的论文

2024-07-11

关于领导的论文(共11篇)(共11篇)

1.关于领导的论文 篇一

绵环函[2010]270号

绵阳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征求2010领导班子、领导

干部意见的函

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

依据《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省委组织部《关于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开好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川组通[2010]88号)要求,我局拟于11月上旬开展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为进一步改进环保系统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依法行政,廉洁执法,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特征询贵单位对我局领导班子2009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个人2010年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请将宝贵意见以记名方式,实事求是地

1填入绵阳市环境保护局《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征求意见建议表》和《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征求意见建议表》,并于2010年9月30日前以传真或电子文档方式反馈到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地址:绵阳市顺和前街14号,邮编:621000,联系人:唐江,联系电话:2232710,传真:2224006,QQ:1574777840

真诚感谢贵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局工作的支持!

附:

1、绵阳市环境保护局《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

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征求意见建议表》

2、绵阳市环境保护局《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

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征求意见建议表》

二O一O年九月一日

主题词:征求意见函

绵阳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9月1日印

绵阳市环境保护局

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领导班子征求意见建议表

填表单位:填表时间:2010年月日

绵阳市环境保护局

2010县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领导干部个人征求意见建议表

填表单位:填表时间:2010年月日

2.关于领导的论文 篇二

一、保持适中, 追求最佳的原则

保持适中, 追求最佳, 是适度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保持适中, 就是避免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两种倾向, 在度的范围之内实施管理活动。追求最佳, 就是在适度的前提下, 追求最佳管理效益。从适度管理的原则来说, 保持适中是最低标准和要求, 追求最佳是最高标准和目标,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怎样才能实现保持适中, 追求最佳的原则呢?

第一, 要提高对两个极端的警惕性, 增强度的意识。什么是“度”呢?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 如办事情要掌握“分寸”, 拿准“火候”, 注意“界限”等等。这里所说的“分寸”、“火候”、“界限”就是事物的度。世界上任何事物, 既有质的方面, 又有量的方面, 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就是保持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 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度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关系。所谓适度指的是要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把握好事物一定的质和量的界限, 严防“过”或“不及”两个极端。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要防止“一统就死”, 或者“一放就乱”, 能够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 小的方面放开放活”, 既要管, 又不管得太多太死, 达到管理的有效性, 这才是最佳度的管理。

第二, 克服“中游”思想, 努力争取最佳适度。“中游”思想是一种消极的适度思想, 是一种低层次的适度。这种平庸的“中游”思想, 虽然比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的效果要好一些, 但是, 随着事物的发展, 甘居平庸的精神状态往往导致不足的结果。所以仅仅防止两个极端, 使管理保持合理度, 还可能出现“甘居中游”的情况。我们研究适度管理的目的, 是使人们追求高层次的适度, 达到或接近最佳适度。古人说:“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中游”思想至多可以保持暂时适度, 要想长远保持是不可能的。

二、审时度势, 随机制宜的原则

管理要达到适度, 必须反对绝对化思维, 反对机械论的观点。这种观点, 不论时间、空间、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味地照搬上级的指示;一味地坚持原定的计划;一味地套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 是一种机械的管理行为。这样的管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保证适度的, 但是, 一旦情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这种固执的管理行为就显得非常不适度。事物的静止总是相对的, 而运动变化则是绝对的。只适应相对静止的管理, 不适应绝对运动变化的管理, 还不是一个成熟的, 高明的领导者。

管理中的审时, 一是审视管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流动性, 从而决定管理进度的快慢。二是观察事物发展过程的时机, 及时地抓住机遇, 掌握好“火候”。三是审视管理过程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 确定目前所处的时期和阶段。四是对未来进行预测, 对管理在下一个时期可能出现的情况, 预测出大概的发展趋势。

管理中的度势, 一是要认清管理所处的形势, 即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本地区形势;二是要分析和判断本组织管理的形势或态势;三是思考如何利用形势的有利方面, 避其不利方面;四是研究管理工作如何造势, 管理工作的势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将三因素有利条件有机地组合为整体, 就是造势的过程;五是预测管理的趋势, 使管理占据主动之势。

管理中随机制宜的原则, 是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 强调的是“随机”, 即从“时”和“势”出发, 而不是从别的什么东西出发, 去实施管理, 去掌握管理的度。第二, 是强调活用原则, 把一般原则与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第三, 是强调方法的随机性, 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方法, 使方法的科学性服从方法的实用性。任何方法, 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具体情况而言的, 具体情况不同, 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就大相径庭。前苏联教育家乌卡连柯说过:任何的教育方法, 甚至象暗示、解释、谈话和公共影响等我们通常认为最通行的办法, 也不能够说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办法, 在若干情况下, 必然会成为最坏的方法。可见, 管理方式和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关键在用得适宜。俗话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

管理的过程是领导者的主观与客观 (管理对象和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的成功, 意味着领导者的主观适合了客观的规律。管理的适度, 要求领导者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统一。

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解决好出发点问题。确定主观究竟从哪里出发?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志出发, 还是从上级的指示精神出发, 或是从书本出发?这些出发点都不对, 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实际, 就是管理对象和环境的客观情况, 包括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管理传统、被领导者的素质、思想、行为、心理等等。其次, 要做到主观服从客观。我们讲统一, 是说主观与客观求统一, 而不是客观去向主观求统一, 谁是重点, 谁服从谁的问题必须明确。主观与客观相符的程度越高, 一致性越多, 管理适度的效果就会越好。再其次,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使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 关键还在于主观努力, 因为客观并不是明摆在那里一看便知的东西。客观究竟什么样, 需要由主观作出判断, 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这就是说, 主观能否符合客观, 关键在于主观努力而不在于客观情况。这就需要领导者自身加强学习, 具备很强的能力素质, 才能够正确分析客观实际, 使自己的管理更加科学性。

四、系统与要素相统一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和要素存在的, 该事物相对于更大的系统来说, 它是要素, 但是相对于自己的组成部分来说, 它又是系统。在管理过程中, 处理好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二者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适度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条原则。管理适度, 最重要的是系统整体适度, 这是衡量管理适度与否的主要标志。要做到系统整体适度, 领导者须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 着眼全局, 自觉地在大局下掌握好管理的度。一个领导者管理是否适度, 不仅要看他管理范围之内的适度水平, 还要看他是否符合全局的要求。以局部服从全局, 从全局的需要出发把握局部, 使局部与全局有机地协调一致, 是管理适度的前提。

第二, 照顾整体, 把握好分管工作的度。对于主管一个系统的领导者来说, 本系统就是一个全局。全局性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内会有若干项, 上级各机关部门也往往各强调各的重要。在这种情况下, 领导者必须善于抓住重点, 以一项工作为中心, 统筹安排其他各项带全局性的工作, 分清轻重缓急;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使各项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践中, 往往领导班子确定分工后, 成员就各抓各的事, 单纯考虑自己那一摊, 以为每个人都抓出成绩, 加起来就是整体的成绩。这种机械的整体观点, 是与系统论的整体观点不相符的。整体应该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 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应该大于分管干部各自功能相加之和。这就要求每一个分管干部要从系统整体考虑分管的工作, 使分管工作与系统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单纯把握要素, 不考虑系统, 要素也是把握不好的。

3.关于校长领导力的思考 篇三

一、校长领导力在学校工作的体现

校长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领头人,不能只是辛勤的老黄牛或蜜蜂,应该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要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谋求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的领导力应体现在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制定好学校发展的方针,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领导力。在金钱至上、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利益第一的观念冲击着教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取而代之的就是职业倦怠,这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吻合。因此,提升教育、改变学校,体现校长领导力就必须从改变教师的价值取向入手。其实,一个人价值追求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当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思想将不再流浪;精神将不再漂泊;行动将不再迟疑。另外,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也是指价值取向的认同,那么如何实现教师价值取向的认同呢?这需要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做起。用文化唤醒教师沉睡的心灵,由文化认同作为基础,逐步发展到价值取向的认同,进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这就是校长领导教师思想的关键一步。

第二,课程领导力。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要想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仅靠国家课程是无法实现的,尤其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必须靠校本课程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建设要成体系,不能支离破碎,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兴趣的需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只能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重点。课程建设,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与整合,让资源课程化,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校长领导力在课程建设中的有力表现。

第三,课改领导力。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最终还是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保持不变,那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很多老教师认识上有个误区:“老师讲不到就不放心。”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就是满堂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仅仅是老师预设情境下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学生没有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怎么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的自主权要还给学生。当前,很多学校兴起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进步,我认为,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科背后的文化价值,真正以学科学习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二、校长领导力形成的阶段设计

短期:要更新理念,反思成长,初步理解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跟岗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校长管理思维,反思名校长胜任力的特征和成长路径;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及科研课题,为自己搭建校长领导力成长提升平台,与同区域内其他校长建立学习共同体关系,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中期:要理论深化,行动研究,进一步形成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教育专家授课、国内外教育考察体验、双导师合作指导、课题研究、校长论坛、撰写论文以及办学思想交流等实践研修活动,凝练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进一步提升校长领导力。

长期:要对办学思想丰富提炼,成果总结传播,全面形成校长领导力。主要通过名家授课、跟岗学习,参加办学思想研讨、教育论坛,撰写反思和论文等实践研修活动,完善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校长领导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总结深化多年的学习成果,形成自己风格特色开展传播,即通过开办讲座、报刊宣传,发表研究成果等,传播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和品牌特色,形成名校效应,起到引领作用,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校长。

4.领导关于安全培训的讲话 篇四

这次全市食品安全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政府食安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2011-20)》。通过领导动员、专家授课、业务交流,进一步增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食品安全总体形势,进一步明确今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领导干部的监管保障能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食品安全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正式开学,表示祝贺!对同志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学习培训表示欢迎。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让老百姓吃的安全、吃的放心,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如果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就要下降,就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高地不仅是科学技术高地、科技产业高地,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管理水平的高地,尤其包括食品安全。食品是人的第一需求,食品工业是永久的朝阳产业。食品和食品工业对群众生活影响之大、对质量安全要求之高,其他产品和产业难以相比。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改进食品工业设备工艺水平,提高食品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信任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为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安全状况直接反映政府的行政能力、施政业绩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凝聚力。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容易使群众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引发不稳定因素。可以说,维护食品安全,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就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持久战,使人民群众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努力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新的食安委调整以来,在巩固原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修订完善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例如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值班制度、有奖举报奖励办法等。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有实在的内容,协调事项有规范的程序,落实责任有严格的措施,评价考核有明确的标准。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诚信体系建设、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目前,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已基本健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但是乡镇级食品安全监管网和村级信息网还不到位,各级监管网之间配合还不够默契。下步,要加快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做到凡是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单位,都要纳入横向监管网络体系。同时要健全并完善覆盖县、乡(镇)、村的纵向监管网络体系,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谋求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效能。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现场会,请做的比较好的县区、乡镇,介绍一下经验,在全市推广。主要内容是健全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网络。只有把网络建起来,才能促进信息传递、监管等各方面工作到位。

(三)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今年,我们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各县区、监管部门、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参加,社会反映良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后,我们还要继续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宣传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乡镇、旅游景点,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揭露和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跟踪报道打假治劣的具体措施及成效,做到“有形”、“有声”、“有影”。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诚信经商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维护执法机关的形象。通过广泛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通过各县区、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领导、组织、协调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各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实现监管环节的无缝对接。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变“被动处理”为“主动监管”,不断增强监管实效。要突出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和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各县区、各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本地区、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加强领导协调,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县(区)政府要与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签定目标责任书,各单位要把责任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并与辖区行政村(社区)、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加强对本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农业相关部门下一步要引导广大农民,在源头上做好工作。农业向食品工业提供的原料本身有问题,这是根本问题;加工过程中使用色素、添加剂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蔬菜、粮食本身存在问题,所以现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价格比通常的价格要高得多。比如大米,最贵的吉林一种大米99元一斤,是有机食品。蔬菜也是,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马家沟的芹菜、章丘的芹菜,现在都在50-90元一斤。去年佃户屯的韭菜,春节上市,没用化肥、没用农药,30元一斤,普通的韭菜才2-3元一斤。农业相关部门一定要引导好农民、菜农逐步往这个方面去过度。随着经济水平、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费上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城市,不怕价格高,但是吃着要放心。目前凡是进入超市的,要求都特别严。最近北京正在清理,对不是有机食品而标注有机食品的,一律下架。我们原来想在佃户屯拿出5000亩地,政府投一部分钱,把沟岭路渠都配套建设好,同时请专家对土质、水质、空气都进行化验,每一个产品出来都要报验,农业技术员进行监督。这样做才能发牌、发商标,再注册,才能进入超市。前期这些技术工作必须做好它,这是源头上的问题,后续在生产、销售上如何监督,我们正在研究,要从头缕到底,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才行。否则,提供的原料本身就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肯定做不好。

(二)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生产经营,努力提供安全、丰富、优质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出现了违法行为,危害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并对受害者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这个方面质监局做的比较好,质监局今年对各企业法人代表都进行了履责培训、报告。明确了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做哪些,该尽哪些责任和义务。其他部门也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抓好企业法人代表,他是第一责任人。

(三)严格督查考评。今年的考核通知已经下发,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各县区食安办要加强辖区内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措施、督促整改。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完善内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监管上分片,在责任上落实,在执法上严格,做到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明纪律,强化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这次培训班顺利进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要牢固树立学习是工作,而且是重要工作的思想,不断充实新知识、更新新观念、开拓新视野,消除“学多学少、学深学浅无关紧要”的消极应付思想。这次培训班,时间紧,内容多,同志们既来之,则安之。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培训中,把该安排的,该学的彻底学懂学好。

(二)要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要突出学习重点,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注重理解、灵活运用、善于总结,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成。要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学习培训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真正把理论上的收获转化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增强,把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新能力,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政府各部门,你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按政策、按法律,按程序,规范行政、依法行政,你不了解方向,政策怎么规定的,谁的责任,违反了后该怎么处理。通过学习,要把这些首先弄明白。特别是监管部门,政府给你界定的责任是什么,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能与其混混,时令昭昭。你自己不明白,执行过程中就有可能出错。

(三)要遵守学习纪律。纪律是干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希望大家自觉遵守培训班的规定,服从管理,按时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考勤制度,上课时间,要专心致志地去学,不随意出入教室,交头接耳。培训期间不准喝酒;晚10时前必须回房休息。工作人员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反纪律者及时通报批评。

5.关于领导讲话稿的起草 篇五

起草领导讲话稿既是秘书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门综合学问和艺术,这项工作光荣而又艰巨。如何起草好领导讲话稿,特别是组织起草好大型工作会议的报告,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秘书人员长期积累、探索和艰苦不懈地努力。下面我就这方面谈一下个人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种类

按照讲话的类别划分,大体有词类、报告类、大会类、喜庆类、研讨类、文体类、通报情况类、仪式类、特殊类等。

词类讲稿。主要指领导者在会议或活动中,向大会和有关人员表示庆贺、祝愿、问候、欢迎欢送、勉励、答谢、誓愿等。词类讲稿主要有五种:一是程序性的,如会议或活动的主持词,主要作用是提示会议程序,揭示会议精神,概括会议内容,强调会议要求;二是指示性的,如大会开幕词、闭幕词、指示性的致辞等,主要作用是指出会议或活动的宗旨、任务与意义,总结会议或活动成效,提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今后任务,目的是号召有关人员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三是喜庆祝贺性的,如祝词、贺词等祝贺性的致辞,欢迎欢送和答谢用的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四是宣誓性的如誓词、誓言等;五是悼词性的,主要作用是颂扬逝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词的种类很多,特点是篇幅简短,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言简意丰,针对性与应用性非常强,如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闭幕词《愚公移山》。词类讲稿,一般在千字左右,长的也不过两三千字。

报告类讲稿。主要有六种:一是工作性的,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政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分析性的,如形势报告;三是总结性的,如工作的总结报告、汇报工作的述职报告;四是教育性的,如辅导报告、学术报告等;五是动员报告;六是汇报性的,如调查报告等。

报告类讲稿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层次较多,用语庄重,理论性、思想性、工作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报告类讲稿不论长短,一般都要讲清楚情况、进展、问题、原因、经验、任务、目标、步骤、政策和措施等。不论哪种类型的报告,写起来都有较大难度,需要有较高的思想和政策水平,需要对形势有透彻的分析,需要对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对工作思路有认真的思考。工作性报告的起草任务很重,一般需要集体起草。起草报告要反复思考,精心研究,理清思路,力戒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喜庆类讲稿。主要有四种:一是招待性的,如庆祝节日,欢迎与会同志到会,目的是回顾过去的成绩,展望未来的事业;二是庆典性的,如开学、毕业、开业、奠基、开工、竣工、投产等典礼活动中所用的讲稿,表达良好的祝愿,对有贡献的人员表示感谢,提出希望和要求;三是交谊性的,如团拜会、茶话会、联谊会所用的讲稿,主要是活跃气氛,密切关系,促进交流,增强友谊;四是欢迎欢送性的。喜庆类讲稿,一般都短小精悍,欢快明了,感情色彩浓厚,心诚语敬,谦和委婉。称谓、开头与结尾尤其讲究。

通报情况类讲稿。主要有四种:一是情况通报性的,如报告会、老干部情况通报会,目的是促进了解,增进共识,统一思想;二是新闻性的,如新闻、信息发布会所用的讲稿;三是协调性的,如联席会、协调会所用的讲稿,取得一致意见,促进互助合作,增加合力;四是总结交流工作性的,如现场会、汇报会、总结会所用的讲稿,目的是总结工作,推广经验。

其他几类讲稿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不常用,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领导讲话稿的风格

不同领导者的讲稿,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如大河滔滔,有的如小溪潺潺。综观古今中外,一代伟人的讲稿都有独特的风格,毛泽东的讲稿深刻豪迈、洒脱精辟,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论述。邓小平的讲稿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如“三个有利于”的论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让人一听就明白,朴素而富有哲理,影响深远。领导讲稿的风格,是文风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讲稿的内容、层次结构和语言的表达上。在内容上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在表达方式上有的爱论理,有的喜欢谈事。有的爱讲得实一些,有的爱讲得虚一点。在句法上有的喜欢长句式,有的喜欢简洁明快的短句。有的讲究章法,有的不拘泥小节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每一位领导的言行,特别是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进行认真观察,细心揣摩,才能把握好,做到心中有数,将对起草好讲话稿大有裨益。

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领导者的特点。领导者的经历、经验、气质、习惯、爱好等个人特点,不仅是形成讲话风格的重要因素,而且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讲话产生直接影响,平时要多留心,功到自然成。二是要研究领导讲话的特点。细心研究有关领导爱讲什么,喜欢怎么讲。要争取多参加会议,会场是体现领导讲话风格最重要的地方,即席讲话和现场发挥最能体现领导讲话风格,要多听,多观察,深刻体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要对领导的历次讲稿进行分析研究。一种方式是按照讲话的时间顺序研究,把握领导讲话风格形成的轨迹及不同时期讲话的特点。另一种方式是按讲话类别进行研究,重在把握领导者在不同场合、处理不同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第三,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将所有领导讲话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共性与个性,体会出规律性的东西。三是要积累与领导讲话风格相关的知识素材,仅仅具有一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目的是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相近或相合,在写讲话稿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风格来。四是尽量使讲稿风格与领导者的讲话风格相近,秘书人员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使讲稿的思想、内容、政策举措和风格符合领导者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即通常所说的章法,就是讲究结构,搭架子,对讲话稿的总体框架进行谋划。在讲稿起草过程中,确立主题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占有材料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条理结构主要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有了主题和大量有用的材料,如毫无章法地堆砌一番,根本算不上一篇文章。文章有体才成篇。谋篇布局,如同描绘建筑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施工,再好的构想也难以落实。章法体现领导讲稿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讲稿的风格、特征、节奏和气势,是评价讲稿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起草人员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曾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定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结构上看,文章都有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领导讲稿也不例外。这种结构是刚性结构,这三部分既不能少,也不能搞颠倒。从写作学上看,讲稿也有层次、段落之分。层次是指把与主题相关的大观点分成几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就是一个大层次。段落隶属于层次,是层次下面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识和相对独立的文字段。在谋篇布局上,首先要安排好大层次,然后再考虑段落的排列。一般来讲文章应有三层结构,最高一层是全篇讲稿的大结构,中间一层是层次结构,最低一层是段落结构。通常领导讲稿,主要有三种,一是并列结构,有的也称为横向结构,或板块式结构。指同一类型与层次的内容并列于讲稿之中。典型之作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特别是部署工作的会议讲稿,一般应用并列结构。二是递进结构,有的也称为纵向结构,或纵深式结构。即内容按层层深入或步步扩展的原则排列。有的由远及近,有的从小到大,有的从轻到重等等。三是复合结构,有的称为总分结构。实际是并列结构与递进结构的混合运用。在一篇讲稿中,三种结构往往是并用并存的,其中复合结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起草讲稿,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领导讲话的风格和习惯进行灵活掌握。一篇好的讲话稿,在结构上应该做到要素完整、结构严谨、体例统一、承转自然、疏密匀称。

在具体起草中,要围绕主题分层次,根据层次排段落,按照联系讲照应,针对轻重定详略。在内容上,领导讲稿的开头,起着引发、定调的作用,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宗明义。即在讲稿开头,简要概括讲话的背景、目的、任务,意在引出下文。正文是讲稿的主体,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意见和有效的措施,要求充实具体,清晰条理。写好结尾也很重要,一般要讲一些带有方向性、展示性、结论性、建议性、要求性、鼓励性、希望性的话语。要求结尾响亮有力,干净利索。在文章的过渡方面,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要严密,务必自然而然,不留斧劈刀削痕迹。用好过渡段,造好过渡句,遣好过渡词,在转折处巧用关联词或转折词等。

四、领导讲话稿的文面

领导讲稿的文面体现起草人的工作作风和基本功。工作作风和基本功扎实的起草人员,起草的送审稿的文面不仅能准确体现内容,而且在形式上也很规范、工整、标准、美观,让人看后感到赏心悦目,有一种美的享受,并由此对起草人产生好的印象。相反,工作标准不高,潦草从事,则达不到领导的要求,令人不满。领导讲稿的文面主要包括用纸、书写、行款格式、标点符号以及修饰等。目前我们用的大都是A4纸,一级标题用二号或小二号黑体左右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副标题与正标题之间不空行;副标题的破折号一般按两字格。工作性标题的讲稿,其署名在标题之首;观点性标题的讲稿其署名在副标题之首,或在副标题之下;署名应准确明白,尽量用全称。讲话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标在抬头之前,有的标在署名之前,有的标在署名之后,有的标在副标题里。标在标题之外的时间,要用括号括起来。讲稿的标志在首页之首,一般标在左上角。标明草稿或初稿、送审稿、讨论稿、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的标志,一般接在标题之后,或标题之下,另占一行,不论标在何处,都要用括号括起来。讲稿的抬头,实际上就是称谓。一般场合,抬头简单,标上“同志们”即可。对于有些会议,称谓较复杂,应视实际情况确定抬头。一般惯例既要照顾到主要方面,又要顾及特殊方面,尽量称呼全面,不使某些人有冷落之感。简单的抬头占一行,行首顶格写;复杂的抬头有的顺延写,有的并列写,无一定之规,但不论哪一种,行首都要顶格写,抬头之前应空一行。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或宋体,按照28字X22行排列。讲稿中的二级标题用黑体、三级标题楷体等,一般另起一行,靠左对齐。着重的词句、段落有的加以突出。段落之间,每段开头要空两格,一般不空行,但有的为了隔开上下文,段与段之间也可以空行。其他还有序码、标点符号、数字、单位、页码等尽量做到统一、规范,力求使整个讲稿文面干净利落,层次分明,准确无误,美观大方,让领导看了之后一目了然。

五、起草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修养

起草领导讲稿很不容易,这项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往往是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搞的筋疲力尽,挖空心思。如何提高起草效率和文稿质量,做到厚积薄发,别无捷径可走,只有靠起草人员自身的努力,靠本身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话说“秘书是领导的影子”,秘书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讲话稿水平的高低。提高个人素质需要精神和毅力。一要自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竞争向上的紧迫感,努力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消除被动提高的意识,自我加压,自我激励,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二要认真。凡事都要认真去做,从每件具体事情做起。三要虚心。经常查找自己的差距,知道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四要勤奋。一个懒惰的人,终日无所用心,很难进步与提高。五要刻苦。不怕艰难,耐得住寂寞。六要持久。锲而不舍,长期坚持。七要讲究方法。善于分析总结,少走弯路。八要善抓机遇。关键是要增强敏感性,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及时捕捉。如对领导亲手修改的讲稿,要认真揣摩,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

提高素质要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勤于学习。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为了更好地适应起草工作,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特别是要格外注意向领导者学习,学习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勇于实践。强化实践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才干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本领,才能发现自己的差距,才能激发新的思维与创意。为此,就要不怕吃苦,多干苦练。三是要善于总结。总结工作和经验,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个人提高进步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总结,可以探索工作中的规律性,丢掉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总结,深化认识,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其素质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四要精于研究。所谓研究,就是把自身的实践和他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鉴别,找出共性和个性,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任何工作都有其规律可循,但只有经过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得更全面,把握得更准确。作为起草人员,要经常地寻找时机静下心来,结合起草实践,从起草工作的本质、整体、以及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上进行不断地研究,才能掌握领导讲稿起草工作的真谛。

六、实际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6.关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建议 篇六

一、科学配置, 优化班子结构

科学合理的班子结构是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必要前提。优化班子结构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结构优化是产生“整体大于个体之和”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 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把好入门关

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选拔干部时, 一要看干部的主流和潜力, 不唯学历、唯分数、唯票数, 不求全责备;坚持尚贤任能, 不搞亲疏远近, 健全以“作风正、有本事、民意好、靠得住”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 选拔政治思想坚定并能胜任工作的干部。二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想, 从事业需要出发确定该提拔谁。对于能为事业带来活力与实绩的干部, 看准了就大胆起用, 破格提拔, 而不是照顾关系而提拔干部;做到因岗定人, 而非因人设岗。

(二)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注意合理配置

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过程中, 要注意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知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搭配和协调。一要优化年龄结构。班子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又要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干部, 还要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不过分强调班子成员越老越稳定或者越年轻越有干劲, 应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梯次。二要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避免专业单一化倾向。班子要由熟悉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干部组成, 使班子具有分管各项业务的内行, 适应各项业务和全面工作的需要。此外, 还要充分考虑班子成员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互补性, 体现出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以及控制全局的指挥和协调能力。通过班子结构优化, 使班子成为成员优势互补、整体素质优良的领导集体。

(三) 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领导干部交流有利于其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做出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规定, “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 一个部门工作, 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进步和提高, 而且弊端很多, 一些不正之风也会由此产生。因此, 必须有计划的实行领导干部的定期交流制度”, 这充分说明加大领导干部交流的重要性。

另外, 建立领导干部动态管理机制, 随时根据班子成员的思想和业绩表现进行调整交流。对于能力强、政治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及时选拔进入领导班子, 对那些政治素质欠佳、事业心不足、自我要求不严, 影响班子团结的干部进行降职, 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结构优良、运转高效的最佳状态。

二、加强团队意识, 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领导班子是由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领导集体, 这种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团队。作为一个团队, 就要抓好团队建设, 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 推动集体组织的发展。

(一) “一把手”要发挥好班长的作用

一个领导班子能否成为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 能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一个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人物, 也就是“一把手”。“一把手”在组织中起着决策导向、组织协调、统一指挥、模范表率的作用。“一把手”要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自己, 从自身做起。一身正气, 才能敢抓敢管, 政令畅通。“一把手”要当好班长而不是家长, 要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处理事情要果断不武断, 放手不撒手。工作中, “一把手”还要关心爱护副职, 让副职放心大胆施展才能, 使其处事顺心、相处舒心, 促进整体工作的进展。

(二) 副职要以大局为重, 发挥好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领导班子成员的副职在单位处于承上启下、分工负责的位置, 副职领导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及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一个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

副职与“一把手”是服从与指挥的关系, 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 副职应该做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 在工作中要配合与支持“一把手”。对于份内的工作应该积极主动完成, 不等待不推脱;理解“一把手”的工作要求和诉求, 做到认真落实执行。具体来讲就要做到敬而有节, 主动但不越权, 服从但不盲从。尊重“一把手”, 但不阿谀奉承, 为“一把手”提建议、办实事, 真正履行好参谋和助手的职责。

同级副职之间要合作完成“一把手”交给的任务, 也要通过个人业绩来展示自己, 以求得进步和发展, 他们之间是分工合作的横向关系, 既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在开展工作思考问题时, 既要关注分管工作的发展, 也要考虑其他业务的发展, 更要考虑一个单位乃至整个行业或者社会的发展, 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副职在工作中要以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为基础, 做到分工不分家, 争取整个班子的合作共赢。

(三) 班子成员要分工明确, 团结协作

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有着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专长, 要在一个领导班子中为共同的目标工作, 并能发挥“1+1>2”的效果, 就要做到班子成员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一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做到有职、有责、有权。二要把合适的成员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发挥最大潜能, 确保班子成员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并且是团结协作, 避免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

互相补台好戏连台, 互相拆台同垮台。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若能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 善于换位思考, 从大局出发, 有团结合作的愿望, 就能较好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不做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情, 不讲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话, 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形成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原则和组织制度。一个领导班子只有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更好地团结合作, 密切配合, 相互支持。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强化民主团结意识, 要有宽广胸怀、要有容人之度, 要善于共事, 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不搞无原则的纠纷, 发挥整体合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 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 而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原则。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 也就是“三重一大”问题不能由职务高、资历老或者具体分管的领导说了算, 必须要经集体决定。在集体讨论重大问题时, 要明确班子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班子成员在集体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根据集体的决策开展工作。要发挥班子集体决策的整体功能, 班子成员就要做到在会前沟通酝酿, 会上民主决策, 会后坚决贯彻、自觉服从。

(二) 处理好民主讨论和集体决策的关系

集体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民主讨论基础上。充分的民主讨论可以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克服各自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也可以通过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 在进行更深入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从而增强集体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的主体是集体, 而不是个人。讨论问题时每个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但在决策的时候, 就要做到有组织、有纪律, 充分做到“讨论问题面前无领导, 决定问题面前有组织”。

(三) 发挥“一把手”在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把手”作为班子的核心, 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 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 使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发扬民主中体现出来。在问题的决策过程中, 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 善听善断, 努力集中正确的意见, 统一有分歧的意见, 并说服否定的意见, 依靠集体的智慧做出正确决策。

四、加强能力建设, 加大领导班子的教育培养力度

当前, 各级领导班子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工作任务都比过去复杂, 遇到的矛盾也更尖锐, 工作难度不断增大, 领导干部出现“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 所以要加强能力建设,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 使领导班子整体能力适应形势和工作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培养上, 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抓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建设可以带动领导班子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政治理论,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可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 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工作水平。二要抓知识更新。在知识更新的培训内容上,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学什么”,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切实加强反映时代进步的经济、科技、管理等培训, 更新知识体系, 拓宽知识视野, 提高工作的创造性、预见性和系统性。三要抓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 让干部加强交流, 到不同岗位挂职锻炼, 积累经验、增长本领,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掌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监督管理, 做好领导班子廉政建设

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须在思想上树立起牢固的反腐防线, 成为廉洁勤政的集体表率。

加强监督管理是做好廉政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自律能力的有效手段。权利失去监督, 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腐败现象的高发除了与部分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有关外, 与监督措施不到位、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也不无关系。所以, 要坚持注重预防、惩防并举的原则, 增强廉政纪律对班子的约束力。

具体工作中, 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提高监督效能。一要强化制度监督。按照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思路,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做到领导班子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要接受来自党和群众的监督。“若安天下, 先正其身”, 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把自己置身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使其“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 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 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 而同级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在党内,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生活制度, 在班子内部形成一种民主氛围, 促使班子成员自觉做到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 相互监督, 能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有效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另外, 要通过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领导班子建设后继有人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在抓好现有班子成员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同时, 还要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后备干部, 保证领导班子建设后继有人。建立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是防止、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保证后备干部质量的有效措施。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在选用干部时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标准, 选好后备干部, 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要有意识地对后备干部加强培训, 包括对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同时创造竞争上岗的条件。三要在单位内部进行干部交流, 拓宽领导的工作面, 逐步适应掌握全局工作的能力, 使其具备复合型管理知识和才能。四要根据干部的政治立场、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实绩、群众公认情况进行选拔, 确保进入领导班子的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优秀的后备干部。

当然,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除了以上所述建议外, 其他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的途径, 比如加强学习。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学习既是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 也是增强党性、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途径, 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领导班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在具体工作中, 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 全面分析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 增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各行各业、各个层级的组织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分析领导班子的优势和劣势, 发现班子建设中的亮点和不足, 进而为领导班子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最终达到提高领导班子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效果, 实现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忠.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J].党建研究, 2013 (02) .

[2]龙泽巨.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的分类处置之方[J].领导科学, 2014 (05) .

[3]王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整体能力建设[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4-02-17.

[4]梅宪宾.关于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06) .

7.关于公司领导干部管理现状的分析 篇七

一、领导干部现状分析

截止目前,公司管理的在职领导干部共计121人,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20人。现针对在职领导干部的整体情况,按照行政级别、专业方向、个人素质、人员配备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一)行政级别

122名公司中层干部中,正科级领导干部53人,占比43.80%;副科级68人,占比56.20%。

(二)专业方向

按照是否党群工作来区分,党群类领导干部27人;行政类领导干部94人。为了解相关专业方向领导干部的配备情况,根据公司主要业务的区别,将关联性较大的岗位按照运检类、营销类、基建类、综合类、规划类、物资类、信息通信类等7个专业进行划分统计。

(三)年龄结构

在职公司中层干部平均年龄达到45.12周岁,45周岁以上人员比例达到了61.16%,50-55周岁年龄段高达25.62%,而30-34周岁年龄段仅有6.61%。

(四)个人专业素质

在职公司中层干部中初始学历高中(中专、中技)及以下达到61.98%,大学专科及以上为38.02%(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为24.80%),学历结构不合理,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截止目前,在职公司中层干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5.04%,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8.60%,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比例64.46%,初步形成了“纺锤形”的干部队伍结构。

(五)未来五年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情况

根据公司干部管理的相关规定,未来5年内约有30名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共计占所有中层干部24.79%。

二、公司后备干部现状分析

(一)年龄结构

现有公司后备干部平均年龄38.03周岁,40周岁及以上人员比例达到45.95%,总体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分布成“沙漏状”。

(二)个人专业素质

现有公司后备干部中,本科及以上初始学历比例62.16%, 本科及以上现学历比例97.3%,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比例64.86%,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比例56.765,总体专业素质较高。

(三)专业方向

党群类后备干部3人;行政类领导干部34人。

(四)后备干部与公司中层干部的配比

目前公司正科级与副科级的比率为1:1.28,副科级与储备人员的比例为:0.54,即正科级:副科级:储备人员=1:1.28:0.69。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年龄结构不合理

一是公司中层干部45周岁以上人员比例达到了61.16%,整体上呈现年龄老化的特点,年轻干部人才不足,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二是后备储备干部平均年龄38.03周岁,年龄相对偏大,不符合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三是专业间的人员年龄跨度较大,领导干部中信息通信类比运检类平均年长4.21周岁,后备干部中营销类比党群类平均年长8.33周岁。

(二)综合素质仍需提升

一是虽然近年来公司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投入颇多精力,部分领导干部自身也积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由于总体上起点较低,拓展的空间有限;二是思维开拓和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志存高远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仍有不足;三是后备梯队乏力,后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较兄弟公司仍有较大差距,走出去挂职(岗)交流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

(三)干部配备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是体系范围内实际使用的中层干部总量较大;二是干部结构性“缺员”,专业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储备缺乏,企业主专业较大程度上仍依赖“老同志”,企业副专业缺乏善经营懂管理的人员;三是后备干部比例偏低,副科级与储备人员的比例仅为1:0.54,不符合“金字塔”形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

(四)二线干部的使用仍需创新

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二线人员“退职不退岗”仍在“发挥余热”外,多数二线干部等待退休情绪较为突出,而所在单位负责人往往碍于情面又较少对其安排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的建议

在目前干部队伍状况无法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干部积极性,更好的用好用足现有干部储备,加大新生力量的培养是关键。

(一)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精心搭建“每月一主题”的学习阵地,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学习内容要贴近工作、生活的实际,学习形式要注重培养个人专业和兴趣爱好,使得领导干部带着兴趣与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逐步培养快乐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多种方式,学习上级部门的管理模式,汲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找准不足,针对弱势、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使年轻干部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二)搭建工作平台,提高二线人员的贡献度

8.关于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八

各部门、各分公司:

根据拟聘部分岗位工作人员试用期考核工作的需要,为认真做好公司员工试用期及年终考核工作,经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公司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及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一、考核领导小组成员构成: ㈠组长:董事长XXX ㈡副组长:总经理XXX ㈢成员:常务副总经理XXX、副总经理XXX、财务总监XXX、总经办副主任XXX、人力资源管理员XXX。

二、考核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㈠按照总经理办公会议的要求,组织领导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对员工试用期及工作考核。

㈡督促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认真实施各项考核工作。㈢对考核结果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三、常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公司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总经办,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X同志为办公室成员。公司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考核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指导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做好员工试用期及考核工

作。

9.关于领导的论文 篇九

关键词:军队院校;合训学员;领导力;能力培养

《关于军队院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组训方式的实施意见》,将培养目标体系性地概括为一个总体目标和两个阶段目标。总体目标的实现要由两个培养阶段来支撑。因此,学历教育阶段的培养既要坚持本科学业标准,又要打牢军官职业生涯终生发展的军政素质基础。

解放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指出,把领导力作为“合训”学员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为学员将来发展成为军队的优秀指挥员和领导者奠定基础。

一、指挥官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初级指挥生长军官领导力是指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在军队院校的培养下形成、发展并服务于未来岗位需求对部队被领导者产生的有利于军事组织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作用力。

美国的军事理论界提出了著名的领导力“三要素”论,即领导力由“成为(Be)”“了解(Know)”与“行动(Do)”构成。其中,“成为”是指要具有领导者特有的价值观和品格,“了解”是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以及领导技能,“行动”是指还应该有三种关键的行为方式——影响、执行和改进。

二、指挥官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军队院校通过“合训、分流”的组训方式培养初级指挥官。当前解放军院校的合训学员已经培养了近十届,据部队反映,多数学员的科学文化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动手能力较差,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学员缺乏基层管理经验和技巧,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书生气太浓,不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不能适应第一任职的需要。究其原因,概括如下: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军队大学合训学员的培养方案,大多是从专业技术培养方案改造而来的,所培训的课程体系与学员的任职素质存在明显的偏差。这种培养方案既追求军事素质的培养,又追求文化素质的培养,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两方面都没有做好,如文化课程安排得太过集中,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吃力。此外,经常出现课程安排不合理,未注意前驱课程和后继课程关系的现象;时间过于紧张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实验课程。种种原因导致合训学员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非常差的结果。

2.管理模式单一

军校学员的管理通常采取将同一年级学员编制为一个排、一个连的模式。这种形式虽然给管理和训练带来一定便利,但由于处于同一年级层次,所有学员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没有形成差别和层级。学员骨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放不开手脚、抹不开情面的状况,因而锻炼领导力的机会就相对受到限制。模拟连骨干任用和任期随意性大,调查发现,四年里没有担任骨干的学员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学员的自主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领导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些都制约了学员领导力的提升。

3.训练目标有偏差

对训练的合理组织是一名合格的初级指挥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各军队院校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的只是学员的军事技能和体能锻炼,学员的领导力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员很少能参与训练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三、培养对策

1.专业课程教学转型

一是教学内容的转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新一代复合型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这一中心,以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提高过硬的军政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注重基础性,淡化专业色彩;注重思想性,培养创新能力;注重自身优势,贴近部队实际。

二是专业课程实践模式的转型。专业课程的学习,理论是基础,关键是要看能否具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不同于部队训练,具有反思性、批判性和探究性等特点。实践性教学应留给学员思考和研讨的空间,通过深入反思、多维批判和反复互动研讨,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采用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

一是针对合训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军队院校对学员的管理要以部队基层营、连、排为参照对象,实行模拟部队基层营、连、排编制,各学年学员组编进行自主管理的“模拟营”管理模式。实现学员的自主管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但在此种模式下,学员干部也要注意避免教管分离、高年级学员的负面示范效应等。二是注重实践。利用下部队的机会做实习排长,从实践中找差距,汲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手段,或是利用假期给地方大学生组织新训的机会锻炼自己。

3.充分转变教师角色

学员的训练目标有偏差,主要是由教员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造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员要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向学员的导师、促进者以及学员学习的启发者、帮助者等多种角色转变,其主要职能要由“教”变成“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

四、结束语

“合流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是致力于将学员培养成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合训分流”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培养具有领导力的学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曹广录,王东祁,孙国林.美军基层领导及能力培养[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8:210.

[2]唐华.综合大学初级指挥生长军官领导力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

10.关于领导的论文 篇十

●潜下心来教书,俯下身去育人。

●教育是服务,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这是我们做校长的最大心愿。

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甚至影响人的命运。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吧!

印象每一位初次见到洪延校长的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被他低调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所感染,也常常被他风趣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言语所折服。

每天清晨,他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学楼前,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但如果你认为他只是一头吃苦耐劳、垦荒的牛,那你就错了——他也是一匹志存高远、洒脱驰骋的骏马。

他“理念新”。他引领他的团队办“精致的教育”——走近教师、贴近学生、规范过程、完善细节。他经常告诫他的团队: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的深处永远沉静。

他“追求高”。他一直信奉:管理是一种阅历,要研磨;管理是一种态度,要诚恳;管理是一种格调,要高雅;管理是一种气质,要沉稳。他注重与师生平等的沟通、良性的互动。他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追求教育的和谐和公平。

他“善创新”。他善于总结,勤于笔耕,不辍学习。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新的理念始终在碰撞;新的思维不断被引用;新的思路不断被构建,学校特色日趋鲜明。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中最关键、最能体现校长职业角色特点的能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助于学校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本途径包括:

一、加强课程理论学习,从模糊中走出来

为了实现课程观念的引领,校长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具备关于课程的一般知识,如课程概念、课程观、课程流派、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整体把握课程的体系,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否则课程目标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

二、树立新型课程意识,从应试中走出来

课改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为中心”大行其道: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师生、家长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高分数,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课改以后,校长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课程意识,行使课程决策权时,做到既要管教师教书,又要管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用多元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管学生学,还要管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学后的变化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校长新型课程的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制定课程规划,从无序中走出来

一是重视价值判断。作为一校之长,要有自己的先进价值理念和高尚的追求,要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因此,设置课程时要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干、特色课程为补充、以课程教育为主渠道、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既满足学生共性需求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是克服执行课程计划的随意性。作为一校之长,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还有些校长没有实现观念的完全转变,仍存在着挪用、挤占考查科目课时,随意增加考试学科课时、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这其实是校长放弃了对学校的课程规划,致使许多学科课程课时增加,导致部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增强,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是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课改的要求,从管理层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三级课程从开发主体来讲虽是独立的关系,但实际上对学生来讲,每一级的课程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学校要统筹兼顾,总体规划好每门课程课时量和开设的顺序。

四、挖掘课程资源,从失衡中走出来

1.挖掘国家课程资源。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和开发,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2.挖掘校内资源。校长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设计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挖掘社区资源。我们汉沽有深厚的版画、刻字、书法传统,社区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人才,我们今后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打造设计出相关的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4.挖掘人力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和实验能力,作为校长,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当前基础性的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紧紧抓住校本课程,挖掘好校内外资源,利用好教师这个最重要的资源,把课程资源纳入学校课程规划,才能使学校真正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片新天地,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实施课程管理,从事务中走出来

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具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这需要校长引导教师就课程目标进行解读、阐释和校本化的培训,引领教师对国家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化开发。实践证明,学校课程什么样,学校就办得什么样。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好老师、好教学,不等于好质量,好老师、好课程、好管理,才会有好质量。用什么课程来影响学习品质和教学品质非常重要。课程内容贫乏、落后,甚至错误,最佳的教学方法最终也会导致低效、无效甚至错误的学习。因此,学习课程、教授课程、改进课程、建构课程是校长必须做的功课之一。

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特色课程的打造能力。打造学校特色迫切需要构建特色课程,实施教学以达到办学目标。校长要引导教师实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对这些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同时,开发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及课程资源上的优势,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校课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3.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对教师教育素养的助推能力。丰富的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规划,都需要通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在课堂,而这一切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以为应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入手,紧紧把握: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师生和谐、良性互动,精选作业、及时反馈,面向全体、激励评价四个要素,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六、实施课程多元评价,从单一评价中走出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是多元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样性,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和结果。我们以为课堂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有三个要素不可忽视: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解释学生的学习。“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是对照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观测学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解释学生的学习”就是依据前述判断,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评价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课堂教学评价好处多多:一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二是使教师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活动与目标的距离,找出问题,也能够得到进步和快乐;三是利于学校管理者找出师生评价的依据。

当前,学校管理者对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比较重视,但对课程评价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和提高之所在。

我推荐的书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1.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 篇十一

周恩来:保证需要 安全第一

邓小平:安全生产也是生产力

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安全生工作 胡锦涛:以人为本抓安全生产

温家宝: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做好安全生工作 张德江: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监管

骆琳:加强安全监管推动责任落实

张学忠:安全工作必须抓典型

杜清林:真正确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刘奇葆: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张中伟: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蒋巨峰:以铁的意志和手腕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杨元元:下定决心 切实从源头防控职业危害 赵铁锤:一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

王德学:安全生产工作细节决定成败

孙华山:要下决心 下狠心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彭建勋: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 甘道明:强化安全意识 促进社会和谐

杨志文:抓责任 治隐患强监管

黄彦蓉: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贡献

李成云: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 蔡竟:建设一流的安全技术服务培训机构

上一篇:县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下一篇:初二语文期末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