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2024-06-24

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13篇)

1.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涉及面广,根据课程选修情况,可在航空、航天发动机设计所、研究所高校、部队和企业的设计、生产部门从事设计、试验、研究等方面工作。

2.交通运输专业

共有406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8[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在汽车后市场、交通运输部门、汽车运输企业、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地铁运输部门、轨道运输管理部门、物流企业、汽车制造或改装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轨道交通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改装维修、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3.飞行技术专业

共有196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技术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性能与操纵原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民用航空公司从事民航航线飞行驾驶,并且符合国际民航航线运输机驾驶员执照标准和营运管理的高级飞行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飞行原理、飞机构造、航空发动机、机械设备、飞机自动飞行、空中领航、航空气象、维修工程基础、发动机维修、系统维修、飞行安全、机组资源管理等。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共有193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5[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最好的`是电业局。然后是设计院。最艰苦的是工程局。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共有188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5[满分5.0]。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就业方向: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设备;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或从事科研工作;可以从事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与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业职位,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6.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共有147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飞行器的制造、飞行器数字化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装备数字化控制等技术生产领域的设计、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

7.通信工程专业

共有76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3[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前几年通信行业处在春天,研发领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即使是今天,像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的待遇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这样的公司和岗位相对我们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太少了。

8.自动化专业

共有62人认为中国民航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2[满分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通信系统、钢铁企业、工矿企业、铁道、化工、航空、海关、税务、工商、外贸、大专院校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随着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就业前景更为广阔,选择方向也会更多。

2.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二

美国大学的排名自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开始, 在经过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 出现了在美国乃至世界都获得广泛认可的由美新发布的“美国最佳大学”排名。该大学排名是根据卡耐基分类法, 将高等院校进行分类排行, 这不仅解决不同类型院校之间难于比较的问题, 同时也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这也是该排名的突破之处。美新大学排名在近20年的大学排名中, 虽然作出了很多次大的调整, 但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终确定了一套指标权重方法体系, 包括7 个一级指标和17 个二级指标。

二、中国大学排名情况

(一) 广研院发布的武书连榜

1991 年,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以武书连为组长的课题组 (其创建的课题组发布的排行榜后人常简称做武书连榜) , 于1993年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1 研究与发展》, 它是以中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 确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一级指标。

(二) 网大的大学排行榜

网大 (中国) 有限公司于1999 年发布了“1999 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这是国内首次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排行榜。网大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设立二级指标,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和结构的建立上, 较多的以美国知名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借鉴。

三、中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异同点

为了便于研究, 将2013 年美新大学排名、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及其权重进行整理, 得出以下中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异同点。

(一) 相同点

1.中美大学排行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设置相近。在教育评价学领域内, 由于一级指标是用来反映指标的分布范围及领域, 表现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整体特征。2.大学排名的对象具有同样的分类特征。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不存在普遍一致的方法。要使大学排名具有可比性, 首先就要对高等院校进行合理分类, 然后对同类学校进行比较。

(二) 不同点

1.指标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不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是进行大学排名的首要依据, 由于中美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不一、大学管理制度不同, 因此排名指标体系也不同, 从而对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2.教育投入指标与教育产出指标的不同。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倡的课程评价模式, 它是从教育投入指标、教育过程指标和教育产出指标三个维度展开。

四、对我国建立科学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启示

(一) 排名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学排名的指标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构成的, 二者相互结合, 才能保证排名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虽然指标的量化比较容易, 但对大学排名仅仅进行量化是不全面的, 因此不能偏重于定量指标。

(二) 排名指标体系的设置理念。大学排名通过对为社会服务的这一功能的评价, 可以看出是否满足社会各界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美新大学排名影响学生的择校, 是基于服务消费者的目的, 指标的设置是侧重于服务社会, 更多的是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三个排名指标体系中指标设置都只涉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因此, 从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出发点, 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中, 可以有所侧重, 但要考虑全面。

(三) 排名指标体系的数据收集。准确的数据来源是客观公正的反映各高校真实情况的基础。由于数据调查的范围广、对象多、规模大, 这就需要政府根据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有关数据进行核实、定期整理, 然后向社会发布。美新大学排名采用了问卷调查、计算机检索信息和同行专家评议等收集手段, 最后还会对收集到的数据再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核实, 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样既可以更好地监督各大高校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使大学排名的机构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 大学排名的活动得以健康的发展, 从而发挥好大学排名促进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

摘要:大学排名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影响着学生的择校意向和学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办学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更加凸显。试图通过对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 如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等, 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异同的对比分析, 总结出对于完善我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启示以及我国大学排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启示

参考文献

[1]韩芳, 李维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研究[J].高教探索, 2007 (3) :69-71.

3.从亚洲大学排名想到的 篇三

60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说:“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大学不能去;伦敦空气太差,牛津大学也不适宜,还是回北京吧!”“文化大革命”期间,钱老受到了世所罕有的礼遇和重用,光荣地干上了乡村邮递员的美差,生活之余,有人提及当年的选择,问他后不后悔,他灿烂地一笑,来了句现在十分流行的话: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这片土地的确很深沉,有时候深沉得令人着迷,有时候,深沉得让你喘不上气、说不出话来。回顾那个年代,扳着脚趾头数一数,除了钱老以外,像巴金、老舍、茅盾、曹禺等的老一代文学家,建国后有几人能够常葆激情?有几人还敢横眉冷对?有几个人还写过算得上文章的东西?几十年,几代人,极目四望,一片茫然。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我们的政府斥巨资在大棚里培养的无公害优质大学生,几十年下来,眼看着快要收获了,他却用脚投票,溜到外国去了,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忘恩负义的家伙,不仅不感谢祖国、感谢党和政府,还痛斥国内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填鸭子,整天就知道考试,死记硬背把人都逼成了二傻子,没有创造力,和社会完全脱节,毕业就等于失业。 ?

笑话!难道国外上课不点名?下课不布置作业?期末考试不作弊?毕业论文不造假?难道国外的研究生不给导师打工?女博士不被潜规则?教授不嫖娼不换偶?难道国外校长不兼党委书记?不学马哲毛概邓论三代表?不抄先进的性教育笔记?五四青年节不举着红旗去烈士陵园扫墓?难道国外没有告密制度?老师上课可以信口开河?学生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哎……幼稚,你们太幼稚了!那叫自由吗?不!那是对你们的极端不负责任! ?

我们的大学就不一样,我们的口号是:流水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出来的人,讲究思想高度统一,步调空前一致。最后是头脑一片混沌,腹内几乎草莽。考虑到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智商高学历,也不需要科技发明和自主创新,走出校门,就是农民工,不进车间,就上房顶。让他们上这么多年学,完全是考虑到《劳动法》不允许雇佣童工的缘故。倘若不是和国际接轨,完全按照国情来办事,幼儿园毕业就足以走上社会,卖棉花糖养家糊口了。 ?

其实,我们对于大学的理解是广义的,就像高尔基一样,把社会当成大学。于是,我们在大粪缸里游泳,在垃圾堆中寻宝,在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滚滚洪流中打磨个性的棱角,在有钱就是爷的世界里学会装孙子。我们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才总是诞生于社会大学,他们提倡: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无所谓善恶,不相信因果;拒谈理想奉献真善美,谙熟投机权谋厚黑学。 ?

近来,听说我们的许多同学毕业后都孜孜不倦地在社会大学里熏陶着,有的已经自学成才,有的仍旧在苦苦磨练,这些人大多考上了公务员,或者做起了生意,据说都是成功人士。 ?

我相信,所有的成功人士看到这个所谓的“亚洲大学排行榜”时,嘴角会飘过淡然的一笑。因为,我们都深知,真正的第一名是我们的社会大学,这个大学太强大了,强大到对于任何的排名都不屑一顾,这一点,对于那些整天关心排名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过于深奥了,他们永远不会懂得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 ?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面子,想让北大、清华,乃至于南翔技校、少林武校或者韶关烹饪学校问鼎亚洲,只需略施雕虫小技,那也不过如探囊取物一般,不是有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名言么。有了钱,连上层建筑都能搞定,区区排行榜又何足道哉?想想2002年日韩世界杯中国的入围,又有什么样的奇迹,我们不敢创造、不能创造呢?

4.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四

学校建有16个教学学院,48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4000余人。

现有教职员工近1200人, 副教授以上职称314人,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880余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0余人。

5.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五

美国PR专业大学排名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公共关系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于指导各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以它特有的价值和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美国PR专业大学排名是怎样的?

★美国公共关系PR专业研究方向

Financial public relations(财经公关)Consumer public relations(消费者公关)Crisis communication(危机沟通)Internal communications(内部沟通)Government relations(政府关系)Food-centric relations(食品关系)Media Relations(传媒关系)

★美国PR专业申请背景

专业背景:公共关系是可以跨专业申请的,无前提课程要求,对于本科背景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文科传媒类背景、商科类背景尤佳

T:100+(西北:min 106, USC: recommended min 114)

写作能力:Writing Sample(USC, Auburn),托福对写作有要求(BU min 25, UGA min 20)

口语能力:托福对口语有要求(BU min 25, UGA min 20, UFL min 26),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面试(多数学校都有)

实习/工作经历:虽然没有特殊要求,但文书里要有至少2~3个相关实习或工作经历

个别学校特殊要求:Georgetown应届生不能申请

★美国公共关系PR专业课程设置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公共关系研究和评估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策略公共关系导论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策略公共关系管理

Case Studies in 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案例研讨

Specialized Writing for 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文稿写作

Creating Media for 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媒体制作

Seminar in Mass Communication Law 大众传播法研讨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isis Management 批判思考和危机管理

★2017 USNEWS美国最佳历史学专业排名

1、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1、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Maxwell)

3、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Kennedy)

4、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Wilson)

4、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4、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Price)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4、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Evans)

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8、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8、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11、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Wagner)

公共关系专业在美国大学里一般是设置在传媒学院下,因为他是传媒下的一个方向,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有这个专业的开设,前200名的学校当中,拥有公共关系专业的学校不超过30所。

申请美国大学除了考虑学校排名,还要考虑学术水平、专业侧重、课程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这所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能使你达到自己确定的学业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样成功申请美国留学的机会就更大。

★美国PR专业就业前景乐观

在美国,公共关系专业就业是非常良好的。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预计在2008-2018年,公共关系人才需求增长24%,远超过美国所有行业的需求增长的平均水平。截止 2015年43月,公共关系行业平均年薪达到$73,000,从Public Relations Specialist年薪$47,000到Customer Service Locally年薪$111,000不等;比美国所有行业平均年薪高出12%。可见在美国公关人才持续收到追捧,行业就业形势乐观。

但就相对于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说,国际学生的就业形势明显更为困难。除了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工作签证的问题,这主要与国际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背景有关。公关行业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留学之前本身没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美国文化的积累,在留学的一两年内满足这些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美国本土企业的来说,如果不能用英语自由的表达你所有的想法,融入他们的工作环境当中,他们显然也不会考虑你的申请。

因此对于想留在美国就业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让自己具备较强的英语水平,熟悉美国风俗、社会文化。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实习经验对就业十分重要。除了自身的条件之外,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华盛顿、三藩市、迈阿密这些大型公关公司聚集的地区就读也可能增加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而且全球贸易和跨文化传播的加强也产生了对公关人才的特殊要求,尤其是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增加了对国际学生的需求,可见国际学生在美国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扩大。

而在中国,公共关系就业方面,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即使经历金融危机,2008中国公关服务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个行业年营业额超过140 亿元人民币。据调查,媒体/公关/广告公司的招聘意向持续上涨,计划增加人手的受访者比例从2009年第四季度的 17%增长到了21%。

在现阶段公共关系人才需求加大的同时,业内缺乏具备相当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具备专业公关知识和本地文化优势的海归在国内就业拥有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跨国和国内大型公关公司的聚集地,也为留美的公关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所以说,去美国留学公共关系专业,无论在美国或是回国就业前景都是良好的,大家可以选择。

明德立人留学咨询官网:

6.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六

一、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我国于20世纪末期就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我国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目标。然而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大家似乎并没有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正如阿特巴赫所说:“每个国家都想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没有人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指的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1]。因此,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应遵循客观规律。首先要观念正确,通过对国际公认的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不至于盲人摸象,各言其辞。

那么究竟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术界,国内外也有学者尝试对其加以界定,虽然认识和理解很多,但是没有统一的定义。阿特巴赫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包含卓越的研究,高质量的教员,良好的内部治理,学术自由以及充足的设备和资金投入[1]。贾米尔·萨米尔(Jamil Salmi)从3个方面描述一流大学特征:①人才汇聚(优秀教师和学生高度集中);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经费充足;③治理规范,不仅能够激发出战略愿景、创新和活力,而且能够在进行决策和管理资源上不受官僚作风的影响[2]。王英杰、刘宝存等人在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等11所世界一流大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办学历史以及办学理念加以归纳,总结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8个方面: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且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②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荟萃一批世界著名的大师级学者;③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取得划时代意义或影响本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的科学研究成果;④拥有一流的生源,能够培养出国际公认的优秀人才;⑤开展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在推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重大作用;⑥拥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和优越的办学条件;⑦国际化程度高,是世界科学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⑧正确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宽松的学术氛围[3]。潘懋元先生认为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3个基本特征:①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理念;②一流大学要有名师;③一流大学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为社会所承认[4]。

综上可知,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并无一个明确的界定,学者们往往都是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或者所具备的特征说起,也有的只是简单地参照世界大学排名予以界定。为较好地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贾米尔·萨米尔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描述,这也是笔者认为比较综合且操作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界定。(见图1)

二、大学排名设计及其合理性

在民间,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有这样一种较流行的认识,即位于世界大学排行榜前端的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研究者而言,我们还应理性看待大学排名,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鉴于世界大学排名在一流大学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不禁要问,大学排名是否真的就是判定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方法呢?基于这样一个问题,笔者试图对当下比较知名的两个大学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THE)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予以研究(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排名中,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其在2015年THE排名中位列第9,而在2015年ARWU排名中位列第23,差值达14位。如果将位列ARWU排行榜中前20名的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在THE排行榜前20名中的帝国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多伦多大学都将被排除在世界一流大学之外。此外,再看两个排行榜中位列前50名的大学地域分布。根据ARWU2015大学排名,除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分别占有两所和一所以外,其他的仍然分布于美国、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见图2)。在THE排名中,前50名分布较广,除了常见的美国、英国以及西欧,还包括了中国大陆、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见图3)。

资料来源:THE2015,ARWU2015。注:帝国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多伦多大学在2015年ARWU排行榜中分别位列23、22、31、25,故在表ARWU排名中并未显示。

其次,我们来看两个排行榜的指标与权重,如表2所示,在ARWU排名指标中,共包含有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从细分的6个二级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奖项只有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杂志只有《自然》和《科学》,奖项以及杂志占的权重过大。教育质量占的比重小,数据覆盖面单一,论文来源多为英文刊物。显然这样的排名设计对于德国、法国等一些非英语国家的顶尖大学有失公平。

再次,我们来看THE的排名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其不仅采集了客观数据,而且引入了主观评价,如同行评议,其将教学与研究置于大学的同等地位。这样的排名设计更加有利于树立重视本科教学的导向,而非一味地拼研究、拼论文。以上两个排名会给我们一些思考,世界一流大学究竟应该比什么?是比教学、比研究、比规模还是比质量?笔者以为,如果一所大学仍旧是在科研论文数量上竞争,比其人均发表数量的多少,而非在其影响力上竞争,那么这个大学还不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正如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接受《大学周刊》访问时所说:“以美国大学为例,他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6]。

注:对纯文科大学,不考虑N&S指标,其权重按比例分解到其他指标中。数据来源:ARWU 201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方法。http://www.shanghairanking.cn/ARWU-Methodology-2015.html。

数据来源: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new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5-2016。

三、对大学排名与世界一流大学关系的理性思考

众所周知,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之所以兴起且为人们长期关注,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其一,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正在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二,各国政府及社会对高等教育投入巨大,享有投资效果的知情权。其三,数字化时代,文献计量学的日渐成熟为大学排名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与指标[7]。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比较也间接促使了大学排名的诞生与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现实基础,但是如何理性看待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大学排名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更加关心的。

著名大学是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评价,而排行榜是将一所大学分解为若干指标,逐项评定,取其总分,据以排名[8]。同样,世界一流大学也应当是社会、国际同行、专家学者等不同类群的成员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评价及共性认知,而不是简单地参照大学排行榜得出结论。世界一流大学的社会地位与学术声望,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而非排行榜排出来的,一流大学的诞生与形成先于大学排行榜的建立。而关乎大学的社会地位及学术声望的恰恰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大学排名无法测量的关键指标。再者当下排行榜版本众多,指标体系不一,无法确立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标准。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排出来的,是办出来的,大学只有尊重办学规律,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才能逐步接近世界一流大学[9]。

诚然,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拥有充足的经费、招收优质的生源、引进一流的师资、发表影响重大的科研成果等成为是否能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外在指标。当大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仅仅关注大学的经费、规模、数量等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相较于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还是不够成熟的。世界一流大学更体现在其精神面貌的成熟,其大学文化的成熟以及其办学理念的成熟。关注大学的内在是对大学本真的回归,是检视一所大学是否成熟的关键标志。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大学并非生产科研论文的学术工厂,教师也并非制造科研论文的学术机器。相应地,大学是一个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趋于成熟且高度理性的文化组织,我们应该注重其内在,其精神与气质、脊梁与傲骨以及责任与担当。

当然,虽说大学排名是关于大学的可操作化指标上的认知,但也仅仅是对有限办学要素的评价。此外,对于大学排名我们也应看到其积极作用,诸如其可以使公众了解学校,可以帮助政府、社会以及学校自身较好地实现共同治理,对大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所造成的惨重后果告诉我们,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终究会陷入没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走出去”与“引进来”等高等教育国际化途径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因此,在排行榜时代,我们可以理性看待大学排行榜,不盲目围绕大学排行榜转,趋其利,避其弊,通过各指标排名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扬长补短进而使得我国更多的大学迈向世界一流。

四、大学排名时代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大学排名时代下,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成为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对于我国来讲,199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我国正式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即“985工程”。首批入选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9所高校,成为重点支持目标。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自“985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若干所高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以国家重点支持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例,其在2015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如表4可以看出,除了ARWU排名以外,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其他三种世界大学排名中基本上都排进了前50位。

数据来源:2015年QS、ARWU、THE、U.S.News排名情况。

然而这是否能够说明我们真的就拥有了世界一流大学了呢?取得喜人成绩的背后却有着更多的问题与质疑,譬如对中国大学的不认可、缺乏办学理念、本科生培养质量低下、创新意识不足、竞争缺失、身份固化、重复交叉等[10]。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理性剖析我国大学定位与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的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前列,然而大学的内在诸如大学治理、大学文化与精神、大学理念等仍旧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因此,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由以注重资源投入为导向转变为注重质量建设为导向,注重质量建设,坚守文化本位;完善治理体系,科学理性治校;坚持中国特色,弘扬传统文化。

1.注重质量建设,坚守文化本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亦是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布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的新动力:社会变革与发展》公报指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因此在我国今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应将质量建设置于首要位置。

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坚守文化本位是大学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有学者言,“大学的教育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11]。因此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当中,最不能放弃的就是一流大学文化的建设,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文化来守护和熏陶,如果我们不重视大学文化在育人、治校上所发挥的作用,那么我们的大学很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肩。由于大学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其完全是一个文化及受文化支配的存在,大学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行为选择及社会作为[12]。耶鲁大学副校长罗琳达在参加“中国-耶鲁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相信,在未来10~20年,中国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13]但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停地问自己,我们是否在注重一流大学文化的营造?我们是否把优秀文化注入到了每一所大学的灵魂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坚守文化本位?在今天全球经济、政治快速变化的情况之下,倘若我们不能做到此神圣职责,那么我们很可能会使我们的大学边缘化。

2.完善治理体系,科学理性治校。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治理体系,善治是我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政府、大学、社会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新型关系、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是当下高校治理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要使完善治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无疑大学制度是大学理性治校的产物,是一所大学运行的根本保障,不重视治理体系的完善,便无法规范大学的行为。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和盖德(Marian L.Gade)就曾指出,高校董事会制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实权制,加上强调机会均等、自由选择、公开竞争、多元主体办学、大量投入,美国才有了世界上最为成功的高等教育体系[14]。

科学理性治校首先体现在大学领导者的理性治校理念,而若要确保大学领导者拥有理性的治校理念,其前提是要能够遴选出一位具有理性治校理念的校长,因此科学理性治校的制度保障不仅体现在治理体系的完善上,而且体现在校长遴选制度的构建上。在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最缺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学者认为,在建设一流大学中,最关键的还是大学领导人的作用[15]。的确,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即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16]。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校长。诚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费希特(Johann Gottieb Fichte)之于柏林大学,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之于芝加哥大学,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博克(Derek Bok)之于哈佛大学,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之于加州大学。正是这些校长对于大学的英明领导与良好治理,才使得这批大学包括大学校长在高等教育史中熠熠生辉。

3.坚持中国特色,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核心是要把握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大地建世界一流大学,应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应自觉肩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服务于提高中国“软实力”,为促进和繁荣国家文化事业发挥引领作用,在世界一流大学之林中展示中国风采。当然,走好“中国道路”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都是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所必需的。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成为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世界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也要理性看待世界大学排名,不能盲目围绕世界大学排名转,由注重资源为导向转变为注重质量为导向,坚守文化本位,完善治理体系,坚持中国特色。

7.韩国大学最新排名 篇七

2006年,延世大学排在高丽大学之后居第五位,今年则与高丽大学一起并列第四位。这2所大学并列相同名次,在《中央日报》实施大学评价以来尚属首次。

评价报告指出,浦项工科大学之所以名列榜首主要是他们在教授研究部门领先于韩国科学技术院和首尔大学。特别是每名教授的外部研究费和在《科学论文引用索引》、《社会科学论文引用索引》上刊登的论文被引用数压倒性地超过了其他大学。自去年以来,接受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研究费的排名也有大幅度上升。

首尔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和教授研究部门相对落后于韩国科学技术院。在国际化程度方面,与国外互派留学生的比例(去年为第十位,今年跌至第四十八位)低于其他大学。每名教授的SSCI论文数(去年为第二位,今年降至第三位)和平均每名教授的外部研究费(去年为第一位,今年降至第三位)也低于韩国科学技术院。

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互有建树,排名不相上下。延世大学在教授研究论文和研究费等研究实际成果及教育条件方面优于高丽大学。高丽大学则在国际化程度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领先于延世大学。延世大学平均每名教授的外部研究费居第四位,会计年度收入中的缴纳金比例(47%)居第六位。

高丽大学在专业讲座中用英语授课的比例为22.2%,居第三位,交易所、上市公司中的董事数(2007年数据)居第二位。

今年的大学综合评价名次提高显著的有,韩国外国语大学(由第二十二位上升到第十位)、汉东大学(由第三十位上升到第十八位)、弘益大学(由第三十位上升到第十九位)。

韩国外国语大学积极聘用外籍教授用英语授课的比例,在国际化程度排名中居第二位。汉东大学用英语授课的比例也达到30%,近10年来吸引了约60个国家的学生前来求学,受到“校园国际化”成功的评价。弘益大学的全部教授每4人中就有1人是外籍教授,在此项排名中居第二位。

由于得到财团的积极投资,建国大学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十四位上升至今年的第十三位。

包括排名第十三位的釜山大学在内,庆北大学、全南大学等一些主要地方大学在今年的评价中进入了前20位。

除新设立的大学和产业大学、教育大学、宗教大学外,今年有122所4年制大学(国立公立大学24所、私立大学98所)接受了综合评价。接受专业评价的有经济学、药学、物理学专业。

首尔大学行政研究生院的一位教授指出,世界上有数的媒体机构对大学所进行的多样化评价,能对各大学进行客观的比较,对改善大学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向社会提供多种多样准确的大学信息,中央日报从1994年开始每年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价,今年是第14年。大学评价的结果供大学、考生、家长及企业等参考。大学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健全内外部竞争机制;考生和家长在面临人生最重要的抉择时,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选择1所适合自己的大学;企业在选拔人材时,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挑选适合本企业的大学毕业生。

2007年韩国大学综合评价排名(括号内为2006年排名):

第一位、浦项工科大学(2),

第二位、韩国科学技术院(1),

第三位、首尔大学(2),

第四位、高丽大学(4)、延世大学(5),

第六位、成均馆大学(6),

第七位、汉阳大学(7),

第八位、西江大学(8),

第九位、梨花女子大学(9),

第十位、仁菏大学(9)、韩国外国语大学(22),

第十二位、庆熙大学(9),

第十三位、建国大学(14)、釜山大学(12)、中央大学(12),

第十六位、庆北大学(16)、亚州大学(14),

第十八位、汉东大学(30),

8.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八

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学校学科专业覆盖面广,拥有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学位培养领域、3个高师硕士专业学位、46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教学科研平台实力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4亿元,建成了2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

9.儿科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篇九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由位于渝中区的袁家岗校区和位于重庆大学城的缙云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2650余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0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创建于1919年。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398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6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亿元;纸质图书135万册。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的老校区是学校的科学研究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

10.中国大学的专业排名 篇十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立相互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对推动建立现代旅游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旅游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效应不断显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新业态、旅游新技术、旅游新装备和旅游智能化的发展,对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和质量等提出了新要求。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各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它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层面上探索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路径与方式,客观衡量专业办学成果,指导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实践层面而言,本研究意在探索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旅游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以此对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进行评价与排名研究,使各高职院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为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提供较为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同时为广大考生和社会人士报考旅游类专业及院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旅游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有22所独立建制的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全国有15个旅游类相关专业。为使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相对完整性,项目组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从中筛选了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作为评价对象,为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情况提供参考。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组对国内外大学和学科评价做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表明,国外知名的排名指标体系,如《英国泰晤士报》与《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的大学排名(QS)[1],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USNWR),其共同的特点是:定量的硬性指标少,但对教学软环境、教学模式等不易直观考察的观测点的描述较为具体,且非常重视第三方评价和调查结果;国内知名的排名指标体系,如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武书连等[2]排名指标的共性是:量化的硬性指标多,具体观察点全面、细致,一般都会包括师资资源、物资资源、学术资源、科研和教学成果、学生情况等具体指标,并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分析筛选旅游专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及排名的差异性。因此,分析排名,不仅要看学校或学科(专业)的排名位置,更要看排名的指标体系。本项目研究意在通过对旅游专业评价与排行,使各旅游高职院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不足,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定量数据,同时为学生、社会人士报考旅游类专业及院校提供参考。特别是对学生及家长而言,提供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根据。因此,项目组遵循“简化、量化、实用”的导向原则,在众多相关指标中筛选出切合我国“国情”、符合旅游行业“行情”和贴近高职教育“学情”的关键性评价指标。

项目组先期从师资队伍与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研究成果、社会评价等四个方面考虑,初步确定旅游类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师资队伍与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研究成果、社会评价)、14个二级指标(专家、团队、教师与学生、专业、实训室、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教材、论著、国际交流、应用型研究项目、学界评价、雇主评价、学生评价)及数十个观测点。这些指标涉及面较为宽泛,但体现国情、学情、行情的针对性较弱,与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实际有一定距离。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将专业规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标志性成果作为专业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其依据主要有以下4点:

1. 规模是质量评价的基础。

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学及学科排名评价都很重视规模评价,高职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规模评价是必然要素,专业规模是专业质量的基础,是一切评价的起点,该项指标用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准确、简单、易获取。

2.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

无论是国内外大学及学科评价排名,师资队伍量化指标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综合考量师资队伍量化评价指标,在率先评价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专业生师比数据评价更为客观公平;在专业师资规模的基础上,高级职称比例数据评价也更具有逻辑性。而标志性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则考虑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的特点,突出教育界和旅游行业优秀顶尖人才(如国家级教学名师、首席技师、旅游业专家)的观测点及权重值。

3.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重点。

国外评价在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上,多采用社会声誉调查定量评价方式进行。国内评价中学生情况评价多来自于录取率、就业率、高考分数、留学生比例等量化指标。项目组分析后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选取最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的量化数据,用新生报到率、毕业起薪率两项量化指标进行客观评价。

4. 标志性成果能凸显专业建设特色。

高职院校的专业评价引入国家级人才、项目、教学资源和教科研等标志性成果,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也更彰显出各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的水平与特色。

(三)构建“5+1”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以上关键性指标,项目组对评价体系初稿中的14个二级评价指标和数十个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和重构,提出高职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的5项基本指标:专业规模、专业生师比、高级职称比、新生报到率、毕业起薪率,再加上一个加分项目,即“5+1”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项目组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计算,确定专业规模权重为10%,师资队伍权重为30%,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权重为60%,标志性成果不纳入权重比例,但作为加分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由此,构建了高职教育旅游类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确定指标赋分值

项目组主要从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与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三方面考虑指标赋分,并通过对浙江省内高职院校、五星联盟院校等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和调研,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演算,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观测点释义和赋分值修正,最后确定指标赋分值(见表2)。专业评价最后得分=5个基本指标得分+加分指标得分。按序排名即为各专业综合排名结果。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通过以下3个渠道采集:一是85%的基础数据来自于评价对象院校的数据采集;二是通过有关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教育部门的各类水平评估及考核;三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相关信息,如麦可思调研报告等。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针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了4项工作:(1)核查数据。纠正原始数据中因获取渠道不一致、数据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2)指标处理。针对分析过程中存在异常度高的数据进行全面核实与研究。(3)专家审议。聘请旅游政界、学界与业界的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4)案例试行。

五、研究成果及说明

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全国22所旅游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排行榜》。(详见表3~表15)

排行榜对全国22所独立建制的旅游高职院校所开设的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的竞争力进行调研、统计、分析,按照13个专业的综合得分高低排出参评院校的名次。排行榜公布的顺序依专业代码按照升序排列,同时根据专业的综合得分进行星级备注,90分(含)以上的标注五星,80分(含)以上标注四星,70分(含)以上标注三星,60分(含)以上标注两星,60分以下标注一星。参评院校超过10所时,排行榜榜单公布前10名,参评院校在5~10所时,榜单公布前5名。其中名次相同的院校,以院校名称中首字的笔画数依次按照升序排列,当笔画数仍然相同时,按照首字的拼音序列依次排列。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2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9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8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20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7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6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4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8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3所。

备注:参评院校共计11所。

六、成果分析与反思

1.旅游专业竞争力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旅游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旅游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专业排名前3位的院校几乎都在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院校所在地区都有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旅游业态和游客资源也比较丰富,从而为旅游专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从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形成金字塔式格局,以上海旅专、桂林旅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和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等组成的“五星联盟”院校,其核心旅游专业已经成为引领全国旅游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在全部13个旅游类核心专业中,处于最具竞争力榜首的“五星级”专业都隶属于“五星联盟”院校,90%的三甲专业都在五星联盟院校中开设。而且“五星联盟”院校间的专业排名比较均衡,各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其他旅游高职院校专业排名波动比较大,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不稳定。由此可见,“五星联盟”院校的旅游专业建设水平已处在平稳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职业教育中国品牌。而其他旅游高职院校则应夯实专业基础,稳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力争在5到10年达到甚至超过“五星联盟”专业建设水平,以此提升全国旅游高职院校整体水平。

3.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建设水平是不平衡的。一些传统和新兴优势专业的建设水平较高,竞争力也相对较强。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英语、空中乘务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的前三名或前五名,都处于“五星级”方阵中,足见其竞争力之强劲。而其他专业虽然也有前1至2名为“五星”,如导游、西餐工艺、旅游日语等专业,特别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院校超过10所,也是一个传统强势专业,但只有两所院校被评为“五星”,其他都在“四星”以下,“三星”以下的更占到70%;此外,像餐饮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中没有“五星”,多为“三星”,且不乏“二星”和“一星”,这些在及格线以下的专业也上了榜。可见,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水平与竞争力参差不齐。所以,提升这些专业的建设水平和竞争力,使旅游专业竞争力达成结构性平衡,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各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强,丁瑞常.QS大学排名体系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

11.会计专业大学排名 篇十一

15.暨南大学_ 16.西安交通大学_ 17.天津财经大学_ 18.武汉大学 _ 19.湖南大学_ 20.浙江大学_ 21.南开大学_ 22.北京交通大学 _ 23.哈尔滨工业大学_ 24.四川大学_ 25.江西财经大学_ 26.华中科技大学_ 2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_ 28.天津大学_ 29.重庆大学_ 30.同济大学_ 31.吉林大学_ 32.中南大学_ 33.辽宁大学_ 34,中国海洋大学_ 35.大连理工大学_

百度给出的排名(差不多):

12.南通大学专业排名 篇十二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自动化、预防医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预防医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影像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物理学、通信工程

江苏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省高校优势学科:基础医学、新能源及其装备

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特种医学、美术学

省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眼科学

省医学重点学科:手外科、眼科学、实验诊断学

13.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 篇十三

尽管大学排名存在着诸多不足,“然而,人们又都在使用它们,因为如果使用得当,对消费者、决策者以及跟国内外同行作比较的学术机构而言,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1]从1998年开始,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推出了CHE大学排名。CHE大学排名打破传统大学排名的方法,独树一帜地构建了一个没有名次的排行榜。加拿大学者亚历克斯·埃舍尔(Alex Usher)在考察全球19个大学排名时发现,“除了德国的CHE大学排名之外,大学排名都表现为‘联赛榜’的形式,把各个‘运动队’按照它们的分数高低排在一张表格里”。[2]可以说,CHE大学排名为国际大学排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独到的排名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CHE大学排名本身也对德语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鉴于国内对这一排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图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为什么会引起广泛关注?CHE如何对大学进行排名?排名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中国有何启示?

一、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排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CHE大学排名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能够在国际排行界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大学排名的不足。我们从当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的两种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W 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大学排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从排名的内容来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有50%的权重赋予了涉及大学声誉的同行评议,20%是研究的产出。可以说它是一个注重大学研究和声誉的排名。但目前存在的争议正如美国学者特伦兹尼(Terenzini)的研究所揭示的,“对大学教育来说,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并不能通过大学的研究水平和声誉来推断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3]《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从2007年开始将25%的权重赋予涉及大学声誉的校长评议。这样的指标倾向于已经建立起声誉的大学,而不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的表现来做出判断。目前,至少有63所大学的校长已经签署了抵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中的声誉调查。[4]

从排名的方法上看,这两个大学排名都对单个指标赋予了权重,并且对大学的整体实力进行次序排名。这样的方法同样也会引发很多争议,指标在数值上的差异表示着参与排名的大学之间的差异,但是在整体排名时,它忽视了标准误差的存在。例如,从200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的结果来看,在百分制的情况下,排名13~22的大学得分差距仅为6分。

公众对大学排名的热情并不会因为它存在争议而减少,但理性的学者们显然不会放弃对此问题的思考。当CHE大学排名的影响渐渐扩大时,学者们发现它独到的排名方法克服了现有大学排名的一些弊端。学者们的推崇也使得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CHE大学排名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1. CHE大学排名的方法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所发布的CHE大学排名试图突破原有大学排名的思维,CHE在排名时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不存在最好的大学。一所大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学科,即使在已有的学科领域内,也不可能每一门学科都是最好的。大学内各个院系、学科和专业的实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显然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做出的排名会稀释这些差异,这可能会对高中毕业生产生误导。CHE采用这样的排名方法还考虑了德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长期以来,德国民众一直都信奉“所有大学的教育质量都相同”的神话。对学生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哪所大学最好”,而是想知道针对某一个特定学科究竟哪所大学最适合自己。因此,CHE从学科的角度来对大学排名。

在此基本理念之下,CHE大学排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法的创新。首先,它不对单个指标得分进行累计或加权。单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同一学科内不进行次序排名。CHE认为,将差别很大的指标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综合排名是无意义的。CHE让用户自己筛选一定数量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网站数据库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大学信息,有效地创建自己的大学排名。CHE大学排名事实上把定义高等教育质量的权力交给了排行榜的使用者。

CHE大学排名的第二个独特之处是在每个指标内部,排名的结果用分组的方式呈现,而非次序排名。根据各项评价的结果,将评比的学科或者学科内单个指标分为绿色的高分组(top group)、黄色的中间组(middle group)和红色的低分组(bottom group)。每一组的内部元素在质量上被认为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理由是,对许多指标来说,次序排名相对来说并不科学,且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在许多评估指标中,大学之间的实际差异非常小。CHE在掌握每个大学在单个指标上的特定数据后,对其进行分组归类,而不用详细呈现各个数据的细节。

荷兰学者尼纳·范德克(Nina Van Dyke)在2005年研究了10种国际上主流的大学排行,其中采用分学科进行排名的只有德国CHE大学排名;用分层的方式区别排名对象的有德国的CHE大学排名和澳大利亚的“优秀大学指导”(Good Guides);不对单个指标赋予权重来计算总值的排名也只有CHE大学排名和“优秀大学指导”。而集合这三大特点于一身的、并且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只有CHE大学排名。[5]由此可见,CHE大学排名在方法论上独树一帜地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排名的新思维。

2. 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

CHE大学排名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使得它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变得更加丰富。它试图尽可能周全地将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考虑的各个要素纳入其中。通过征求大学协会、评估专家教授、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广泛意见,CHE从9个维度、35个二级指标设计出了一个旨在帮助学生做出选择的决策模式。其排名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http://www.unc.edu/ppaq/docs/CHE_formatted.pdf

从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专注于教育质量的大学排名。如此详细的指标体系给排行者收集数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它设身处地考虑到了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和利益。从学生的满意度到教授的同行评议,这些对个人主观体验的调查,经过大样本数据的处理后(CHE排名对250所高校的13万名学生和1.6万名教师进行调查或问卷)所得出的数据对学生的就学选择很有参考的价值。与其他过于注重大学的研究和声誉的大学排名相比,CHE大学排名更注重大学的教育质量,这有利于维护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基本使命。

三、CHE大学排名所产生的影响

1. CHE大学排名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在理想的状态下,大学排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和高校。CHE大学排名的初衷虽然是为学生及其家长服务,但从目前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它也很好地兼顾了三者的需求。

对学生来说,CHE排名为他们的升学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迄今为止,CHE已完成了288所德国大学、四大领域35个学科的排名工作,已经有80%的德国大学生就读于这些被排名的学科领域之中,并且每一个学科的排名数据每三年便会更新一次。“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三分之二的大一新生曾使用过CHE的排名,有13%的学生认为CHE的排名对准备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参考信息”。[6]

对政府来说,CHE排名充当着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功能。德国大学的管理权归各个州所有,同时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相对缓慢。1998年德国曾试图以专业认证的方式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但由于认证程序复杂,大学不愿意支付高额的认证费用。CHE大学排行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通过CHE特有的排行方法,为人们认清大学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提供了详细的并且是基于各个大学差别的线索。从这个角度而言,CHE大学排行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7]从长远来看,一个广泛被接受的大学排名将成为德国继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政府管制之后的第三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工具。

对大学来说,大学排行要想对高等教育系统施加重要的影响,要靠大学重视其自身在排名中的位置并且能够产生提高质量的动机。尽管CHE大学排名刚推出时,有不少大学校长对排名的结果持有异议,但CHE提供的详细而又公正的数据使得排名逐渐被认同。一些德国大学已经开始通过CHE的大学排名来检查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此,CHE在2007年建立了一个盈利性质的咨询机构,旨在帮助单个大学提高自身的质量,设计大学的市场化战略,优化大学内部的治理。

2. CHE大学排名对其他国家大学排名的影响

许多学者盛赞CHE大学排名是“现在所有大学排名中最完美的实践,处处都体现了排行者独到的智慧”,并且“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传统大学排名在概念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通过的关于大学排名研究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8]博洛尼亚进程的加快使得欧洲范围内学生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这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各国大学数据。2004年与2005年,CHE先后增加了奥地利、瑞士这两个国家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学科排名。尽管在荷兰国内有大学排名的存在,但荷兰与比利时还是积极地加入了CHE的国际大学排名系统。CHE大学排名今后发展的方向将是对所有的欧洲大学进行排名。

同时,CHE大学排名的影响已经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University Laval)荣誉校长弗朗科艾斯·塔维纳斯(Francois Tavenas)认为,“CHE大学排名为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树立了很好的榜样”。[9]实际上,加拿大教育政策研究院所发布的《大学信息导航报告》(University Report Card Navigator)就是模仿和参照了CHE大学排名的方法,对加拿大的大学进行了排名。《大学信息导航报告》为学生的就学选择提供多维度的指标,同时不对指标进行累计和赋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生成符合自己要求的大学排名。而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也正试图建立一种类似于CHE的大学排行作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的补充,减少各个利益相关者对排名所产生的争议,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偏好选择变量,得出自己理想的大学排名。[10]

四、CHE大学排名对中国大学排名的启示

CHE大学排名从最开始的只针对德国大学,到现在准备扩展到欧洲范围内所有的大学。这一排名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大学排名还是区域间的大学排名,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其背后所传递的排名理念是共通的。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用CHE大学排名的优点去审视现有的大学排名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它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大学排名研究有何启示。

1. CHE大学排名不对大学做综合排名的方法值得学习。CHE排名反对对大学的整体进行评价,而是通过选择大学具有可比性的方面进行比较。澳大利亚学者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对此十分推崇,在他看来,“与其去建构一个站不住脚的评价大学整体实力的排名指标,作为与政策密切相关的大学排行还不如去回应各种不同的需求。大学不应该被整体评价,相反,我们在排名时可以根据大学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1]

中国国内的大学排名大多是针对大学的整体综合实力。一个综合性的排名结果对政府和大学来说,很难有多少针对性的启示。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学排名的诊断功能。因此,中国的大学排名必须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的不同功能,分别针对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行排名;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就学选择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出排名;根据体现大学发展的一些特殊指标,如大学创新的能力做出排名。

2.CHE大学排名不对指标进行累加,打破了过去大学排行中零和博弈的传统,为大学的发展营造了一种双赢的氛围。现有的中国大学排名虽然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质量的提高,但每年大学排名的公布却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在排名中处于有利位置的大学以此作为宣传,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则开始质疑排名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有不少大学校长对排名提出抗议。

大学排行是为了排名本身,还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CHE大学排名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尤其是它反对对所有大学做简单的排序,这对于中国这个过于注重名次的社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分层的方法有利于减缓由于大学排行所带来的不必要的争议,使得所有大学都有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动机。

3.CHE大学排名考虑了多样性,而不同于其他大学排行榜那样只关注研究型大学,避免了大学发展的趋同。国内现有的大学排名大多数关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通过大学的声誉和研究水平来反映其综合实力,这无形中引导大学更多的关注于科学研究,关注于大学的研究产出,重数量指标轻质量。为了在大学排名中获得有利的位置,大学必须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购买昂贵的设备、对明星教授的争夺以及申请更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上。可以说,如果大学排名设计不当,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趋同现象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顽疾,在今后如何引导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避免由于过度竞争导致各个大学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大学排行中单一的评价指标、苛刻的名次排序无疑助长了大学趋同的趋势。我们的大学排名应该学习CHE大学排名多样化的思维,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4. CHE大学排名是站在高等教育消费者的角度上对大学做出的评价,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利益。CHE大学排名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因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在别人的眼中,大学排行应该能与其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尤其是对学生群体。使用者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在大学排行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2]般来说,所有的大学排名都具有明确的排名目的和特定的价值取向。但是,高等教育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它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大学和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的需求,这使得排名目的的单一性与需求群体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权重的赋予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指标的要求和标准大不相同,仅仅通过简单地对指标权重进行累加得出的大学整体排名只体现了排名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并不能让不同的群体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各自所关注的信息。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跨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而国内真正服务于消费者群体、关注大学教育的质量、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大学排行还很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与国外的大学相比,我国特有的招生体制使得学生一旦做出就学选择,更改的余地就很小。如果学生因为不了解大学和专业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在这一点上,CHE大学排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大学排行榜之困[J].世界教育信息,2006,(6):28~29.

[2]亚历克斯·埃舍尔,马斯莫·萨维诺.差异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全球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1~10.

[3]Terenzini & Pascarella.Living with Myth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merica.Change,1994,Vol.26(1):28-32.

[4]Valerie Strauss.U.S.News's College Rankings Face Com- petition and Criticism.The Washington Post,2007,August 17.

[5]Ninavan Dyke.Twenty Years of University Report Cards.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5,Vol.30(2):103~125.

[6]Maarja Soo & David Dill.The CHE University Ranking in Germany.[EB/OL].http://www.unc.edu/ppaq/docs/CHE_ formatted.pdf,2007.

[7]Gero Federkeil.The Lack of a National Policy Regime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Germany Implications and Alterna- tives.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3, Vol.15(2):63~72.

[8]Marijkvander Wende.Ranking and Classif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European Perspective.Higher Education, 2008,Vol.23:49~71.

[9]Detlef M(?)ller-B(?)ling.CHE-Ranking Methodology and Presentation[EB/OL].http://www.utwente.nl/cheps/docu- menten/2005rankingmullerboling.pdf,2005-12-02.

[10]Kelly Field.Another Accountability Idea:A New Database that Would Customize College Ranking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6,March 31.

[11]Simon Marginson & Marijk vander Wende.To Rank or to Be Ranked:The Impact of Global Rankings in Higher Ed- ucation.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7,Vol.11(3/4):306~329.

上一篇:汽车拖拉机学试题下一篇:旧物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