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2024-09-24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精选16篇)

1.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一

双语教学是指对教学大纲中设定的课程 ( 语文课、外语课除外) 使用两种语言授课, 在现行国内各高校中通常是以汉语和英语为主[1]。2001 年9 月, 国家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 以上的课程必须采用双语教学[2]。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各传统高校双语教学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双语课程[3]。然而, 新建本科院校建校相对较晚, 在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欠缺, 双语课程发展相对滞后[4,5]。

《遥感地学分析》是我校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并按照双语课程的模式, 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本文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 以期为同类院校的遥感双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双语课程教学实践

( 一) 课程安排

《遥感地学分析》安排在第六学期, 要求学生先修读完 《遥感概论》、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自然地理学》等基础课程, 这样学生对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有所了解, 并具备了一定的地学基础。教学内容安排上, 该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 ( 36 学时) 和实验教学 ( 18 学时) 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主要介绍遥感在土壤、水环境、植被、大气、城市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实验教学则主要学习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 ( 全英文操作界面) 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顺序上理论课之后紧跟实验课, 这样, 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能相互印证, 知识体系完整。

( 二) 教材选用

采用中文教材为主, 英文教材为辅的整体策略。中文教材选用南京师范大学蒋建军编写的 《遥感技术应用》, 该教材内容体系完整, 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难度不大, 适合作为本科生教材来使用。英文教材选用John R. Jensen编著的 《环境遥感: 地球资源视角》, 该书是美国各大学地理系遥感教学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 目前国内也有该书的影印版, 价格相对国外原版要便宜许多。实验教材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编写的 《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教程》, 该教材操作步骤浅显易懂, 容易上手, 国内使用率较高。通过上述教材的搭配使用, 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三) 教学方法

《遥感地学分析》这门课要求中英文教材搭配使用,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交插进行, 因此, 应创新教学方法, 协调教学内容, 以保证教学效果。

1. 强调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该门课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中文理论教学, 它更强调英文环境和上机实验操作, 为保证课堂效果, 要求学生必须课前预习。预习的侧重点有两个, 一是尝试阅读英文教材, 学习相关生词; 二是熟悉实验过程, 完成实验预习报告。理论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通讲中文知识点, 然后挑选与之相关的英文部分进行讲解, 由于两者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 甚至出入比较大, 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加工, 对知识点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另外, 遥感地学分析技术操作性很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解, 通过实验课的指导让学生多练习、多实验。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 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必须作课堂笔记, 以方便完成课后的复习、作业和实验报告撰写。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课后还要安排特定时间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辅导和答疑。

2.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 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实践中, 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与讨论。这些问题一般来自于学科中的经典问题, 已经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国内外都有成功应用的案例可供参考。它往往是任务驱动型, 如基于遥感的土壤侵蚀程度普查、洪涝灾害淹没调查、湖泊富营养化遥感调查、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等。围绕某个具体问题,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课堂上教师积极营造讨论的氛围,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针对上面的案例, 应该选用何种数据源, 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如何确定, 结果怎样分析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科研情况, 开展专题讲座, 就某一问题介绍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已开展和拟开展的研究内容等, 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当然, 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 增加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除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外, 我们还积极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将双语多媒体课件及时上传到网络共享, 并建立网上答疑和网上讨论平台。同时, 提供遥感相关网址、论文和著作, 供学生浏览、下载。

( 四) 考核办法

针对双语课程的教学特点, 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办法。总体而言就是即注重过程考核, 又强调期末考核。过程考核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环节,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 都适当安排若干个小问题进行提问,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并将学生回答情况作简要记录; 整个学期安排三次 “英译汉”作业, 要求学生把原汁原味的遥感科技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 以便验证和扩充课堂所学内容。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 理论考试主要侧重对遥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地学应用方法的考查, 并建立试题库, 不断充实考试内容。上机操作则侧重对基本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技能的考查, 如给学生一幅遥感图像, 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何精校正、计算机监督分类和分类结果图制作等过程。总之, 应发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三、双语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通过学生问卷、座谈会、同行专家听课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教表明, 我们开展的遥感地学分析双语教学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能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习惯使用英文界面的遥感应用软件, 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和英语交流水平明显提高, 养成了查阅英文原版文献资料的习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师资方面。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除了教师自身努力以外, 学校需要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 引进国外优质资源,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经费投人, 营造一个让双语教师能够上、愿意上、能上好双语课的激励工作环境。

( 2) 学生方面。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影响教学效果; 为使其能够达到适应双语教学要求的基本英语水平, 需要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提高语言技能, 增加听说训练, 突出语言交际原则, 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 3) 教材方面。英文原版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其适用性、新颖性、经济性和难易程度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英文原版教材的利用、吸收和加工改造尚需时日。今后要注重开发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的本土化双语教材。

参考文献

[1]于海洋, 王孝华.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10, (189) :37-38, 41.

[2]田雨, 郑文华, 卢秀山.“遥感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2) :149-152.

[3]李明诗.高等林业院校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以遥感类课程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4 (2) :126-127.

[4]张艳, 王涛, 徐青, 等.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遥感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实践[J].四川教学学院学报, 2007, 23 (S1) :29-30.

2.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二

【关键词】实践教学 犯罪现场 虚拟重建 实践 考核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1-01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参与者的实践,以此传递知识,并提高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内涵外延[1,2]。许多学者针对大学的实践教学问题深入进行了研究[3],提出了许多有现实意义的建议。“犯罪现场虚拟重建与模拟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教学是有效完成该课程各种教学目标的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课程概况

“犯罪现场虚拟重建与模拟分析”是浙江警察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其开课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而又快速准确地把整个犯罪过程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方式重现出来,并在三维图形图像的基础上建立虚拟犯罪过程重现,提高办案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办案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加强实训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实践能力训练型”转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适应

讲授全新的三维犯罪现场重建技术,包括三维建模方式与360度全景照技术,所有技术直接可以用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中。每次教学内容自成体系,展示一种完整的犯罪现场,其中包括凶杀案现场重现、车辆碰撞简单重现、常用虚拟漫游软件使用、虚拟漫游-构建一个犯罪现场、复杂交通事故重现和火灾现场重建,基本上覆盖了常见的一些犯罪现场,并使用直观的360度全景照的形式展示犯罪现场。针对每种犯罪现场,重点强调特有的一些绘制工具和方法,强调实用性。

在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所有课堂上完成的实践结果,以便有效地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同时也可准确地了解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否合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实践教学相适应

以兴趣和实用为本课程教学的动力,采用按任务模块教学的方式,每个任务包含基本的知识点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每次完成比较重要的内容后,都要请同学通过电子教学系统向所有同学广播其绘制过程,其余观看的同学及时提出意见或总结其优点。在基于360度全景照技术的犯罪现场合成的教学中,每个同学独立拍摄一组照片,并当场通过软件合成,验证其拍摄的效果,如不理想,马上到室外重新拍摄,及时纠正了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整体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请他们演示拍摄过程和全景图合成过程,比较好地解决了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课堂交互,充分体现了以兴趣和实用为本课程动力的优点。

本课程的教学提倡分层递进实践教学,针对各层次学生不同的能动性,提出不同难度的犯罪现场重建要求,然后逐步提高其要求。分层递进实践教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对实践教育的一种探索。通过分层递进实践教学,比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是在区队教学条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索。本课程的分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对学生分层和对实践内容分层。这种教学模式从重视学生的差异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后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也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的有效模式。

总的来说,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属于“体验学习”,学生需要参与知识的建构的实践活动中,亲历犯罪现场重建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除了传统的“传授—聆听”以外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独立的理解。

(三)教学组织形式与实践教学相适应

1.师生相互合作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是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一种积极探索,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方向发展,有机地统一了教和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参与教学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实践的主人,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犯罪现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动手的习惯。

3.自主学习

在本课程教学时,充分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4.重视学生的小组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动手潜能的发挥,除了在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中,还加入了“学生—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间建立小组合作的关系。

四、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案

为了能全面考察实践教学在本课程中的效果,需要制定一个能够合理反映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期中考试:完成一个复杂交通事故现场,提供现场工程文件以及实验报告,占30%成绩;期末实践实训考试,使用学过的知识建立一个火灾事故现场,要求提供现场工程文件和实验报告,占30%成绩。

(二)平时成绩:完成上课时讲过的各种典型的犯罪现场,要求提供各个场景的工程文件,占40%成绩;

(三)上课提问:回答基本错误,每次扣2分;答对不加不扣分;回答特别优秀可加分。

五、总结

实施实践教学计划,既带给教师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回顾实施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以来的过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包括:作为警察学院的学生,学生平时的学习时间不够;实验室硬件条件比较欠缺;实践内容与公安一线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脱节等等。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去探索发掘学生潜能。

(二)加强学习,自觉拓宽知识领域,努力学习新的教学技术和理念。

(三)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早日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四)随着“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在浙江警察学院成立,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验室的活动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英彦. 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

[2]郭水兰. 实跬教学晌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

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三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中,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学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不可不为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都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教育培养的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各校均有自己的特性,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共性,也具有特殊性,互相之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古人曰:“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

十、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发展学生的“情商”,即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所谓“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假设一种以案例和问题为核心的情景和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设想,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讨论式、开放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这种方法称为程序案例教学法或程序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设实用的程序案例,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现今普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从语法入手,详细地讲解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而涉及的程序案例却很少,虽然有一些例题,但很简单,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而且机械式的记忆语法规则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以“C++程序设计”为例,针对各种语法规则,创建16个实用的程序案例:1)库存清单应用程序(变量,输入);2)工资计算应用程序(算法,伪代码);3)牙科付费应用程序(逻辑运算符,字符串);4)购车还贷应用程序(WHILE循环语句);5)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应用程序(标记控制循环);6)利息计算应用程序(FOR循环语句和数学函数);7)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用程序(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8)捐款管理应用程序(作用域与函数原型);9)游戏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和枚举);10)薪金统计应用程序(一维数组);11)学生成绩统计应用程序(二维数组);12)数字时钟应用程序(自定义类和对象);13)购物清单管理应用程序(指针,引用及动态数据结构);14)工资表应用程序(继承与多态性);15)便笺信息应用程序(顺序访问文件);16)屏幕抓取应用程序(字符串处理)。

首先教师给出程序案例的框架结构,学生经过思考,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指令语句,经互相讨论,完善和丰富程序案例,然后上机调试,通过运行来检验结果。程序案例的教学法是从兴趣入手,首先给人们编程的乐趣,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程序的天地,提高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编程变得生动而有趣。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专业19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194人赞成这种教学方法,在反馈的意见中,认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应得的知识,又感受到编程的快乐;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得到探索的乐趣。考核的成绩表明,85%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有20%的学生达到优秀的水平,虽然,教学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5%的学生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法。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不足之处。

4.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四

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中的实践探讨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法无法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备课上把功夫下足,将课前撰写案例分析提纲与课上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上通过案例选择环节、组织讨论环节、案例总结环节的运用收到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作 者:杨佳欣 万君 包玉梅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葫芦岛,125105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9)分类号: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5.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五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市场营销;中职教育

我国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领域虽然对实践性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研究,其研究应用在实际的市场营销课程中也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营销课程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一、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教与学相脱节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够明确,导致了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纸上谈兵的案例教学缺乏真实感,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无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同样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实践教学手段相对缺乏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些都给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而在中职学校中往往对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手段相对缺乏,有时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营销案例来进行教学,然后就是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样学生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

3.校外实训存在诸多问题

本校市场营销专业与一些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比较分散,学生的实习任务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对学生在校外实习整个过程掌控问题、难以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际操作问题等等。而且每次实习的人数毕竟有限,岗位设置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际自身需要和个性化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到校外实习的时间较短,往往得不到实习单位的信任、对学生的工作不放心,学生的实习只能停留于表面,缺乏参与性。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

①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提高交流,促进沟通,进而达到实践的效果,因而,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十分关键的。

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课题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其具体组织方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首先,教师要先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理论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阅读教师已经准备好的案例,并且根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学生陈述讨论的观点。如果各组之间的观点相差比较大,还需要进行再次的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的不仅是思维能力,同时对于课程的内容以及实际解决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有效的提升作用。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深化课堂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以及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专业实习教学法。

①顶岗实习的方式。也就是将学生集中组织起来到相应的企业中去,在企业的营销岗位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行锻炼。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中的工作流程,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中所学到的相关理论,反过来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

②开展直销。所谓的直销指的就是学校通过联系企业,让学生为企业推销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薪酬,同时,在直销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在实际的锻炼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直销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进而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开展练地摊、搞跳蚤市场、模拟推销、商务谈判的策划、市场营销的策划、CIS策划大赛等专题实践性教学活动。

3.“模拟公司”教学法

所谓的模拟公司教学法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仿真模拟的企业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营销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习得。模拟公司教学法其组织方式有很多,例如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都要把握好这些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第一,必须要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同时围绕学生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教师在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组织、监督以及指导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第三,教师要定期做好实践性教学总结,学生要做好定期实践性实训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实践性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提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水平而言,是对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质量而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想较好的将实践性教学法应用在其中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今后的市场营销课程中,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研究,要从市场营销课程的多个角度,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市场营销课程质量的提升,使得中职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永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xx年02期.

[2] 范伟;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S1期.

[3] 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xx年Z3期.

[4] 李冬梅.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探讨[J].广西轻工业,20xx.

6.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六

随着国家教育振兴计划的不断推进实施,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实践教学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出发,作为电子工程学科各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和生产工艺,还必须树立大工程意识,具备电工电子基础理论、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基于这种培养目标,我院电子工程系在《电子工艺》重点学科建设中对本课程在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全面实施教学改革,保证确实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教学条件

师资条件:担任本课程教学双师型老师占比达到100%,副教授比例达到100%。

实验条件:校内有电装实训室;有新引进的一条SMT全自动贴片生产线;PCB电路板生产线;电子工艺实训室;校外共建实训实习基地25个;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和用户通信终端维修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站。

本课程改革的软硬件条件较好,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改革思路

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鼓励教师结合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申报省、国家级教改项目;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的设备设施条件;深入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外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资源,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生产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改革方案

1. 课时分配改革。

课程设置中课时分配,原来总课时42,其中理论30,实验12,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应该修改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理论弱化,实践增强。

2. 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实验教学团队,教学工作实行传帮带。年轻教师参与教师名师的实验教学工作;定期安排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教学培训,到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老师的教学水平应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

3. 加强实验内容改革。

实训内容包括参观认知、工艺基础内容训练、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SMT流水线操作、工厂上岗实训等。

参观认知阶段:组织学生到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参观生产。在生产现场,工厂技术人员介绍产品生产和产品研发情况及产品市场的相关情况,介绍工厂文化。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相关生产环节、生产设备、技术规范等,增强学生对生产工艺的感性认识。

工艺基础内容训练阶段:利用电装实训室对基本元件识别和测量、元件装配、手工焊接技术、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进行训练。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阶段:生产流程设计、工艺文件设计训练。

SMT流水线操作阶段:以SMT收音机生产为例,利用全自动的SMT流水线,从元件和焊膏上料、焊膏印刷、贴元件、元件贴片自动检查、全自动再流焊、焊点检查、产品调试、产品检测等工位操作进行产品的生产,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生产能力。

工厂上岗实训阶段:利用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学生上岗实训,提高实际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创新素质。

4.

大力开展实验教材建设,以保证基础、加强应用,适应发展为指导,编写、出版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实验教材。

5. 优化实验教学考评体系。

采用书面考试、答辩式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和平时考核等多种方式,注重实验态度、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突出实验教学的考评功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6. 建立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营造科学、高效的实验教学软环境,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最终实现开放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应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工程训练能力和设计能力为核心,突破原有实训模式,跟踪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建立“基础训练与工业实际并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全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项目。在教学改革中,贯彻教育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和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通过与中小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促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洪生, 等.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6.

[2]汤元信, 等.电子工艺及电子工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

[3]叶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0.

[4]王成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8.

7.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七

【关键词】化工制图、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Q0-4

通过我们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可知学生毕业后接触化工工艺流程图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图样很多,可以说化工制图的识读能力对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一般高职《化工制图》课程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如何提高《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专业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几年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引入微课,制作《化工制图》课程微课库。

目前化工制图这门课程具备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精品课程视频、相关的电子教案、教材、习题与解答等等。这些资源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但是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在课下很少观看网络课程。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1]。微课以讲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8—15分钟的在线短小视频为载体,以知识点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徽课平台随时随地、轻松自如的进行课程学习[2]。

《化工制图》微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制图基础部分的知识点,特别是知识疑难点。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反复讲解。如果能利用微课程,把一个知识点用5-10分钟的时间展示出来,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反复观看,这样就可以把知识点理解透彻。5-10分钟的时间也不会产生疲劳感,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学习。微课程的设计要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好创意和教学设计。

课题组针对《化工制图》教材制图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整理出22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编辑一个微课,共22个微课,每个微课长度为5-10分钟,集合成《化工制图》微课程库。

微课程库建立后,供学生使用主要有几下几种形式:

1、预习:通过班级QQ共享,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为新课准备。

2、新课导入:上课时先播放一段相关微课视频,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知识理解:教师先对本章节重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观看微课。

4、课后复习:对于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可以采用课后观看微课的方式来复习知识点。

通过微课这样一种辅助手段,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相比于前两届学生,本届学生作业的规范性、正确性都有所提高;对比上一届学生,学生的成绩整体上提高了,其中优秀率提高10%。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化工制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图基础、化工制图、计算机制图。三部分的内容量都很大,如何分配课时比较合理呢?目前我们对教学安排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突出专业特点的化工工艺流程图与设备图的学时比例(如表一所示)。因此这一部分应该作为本课程的重点讲述,安排五分之二的课时量;制图基础部分难度最大,并且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阶梯性,安排五分之二的课时量;AutoCAD作为一个绘图软件和工具,难度较小,安排五分之一的学时量。

第八章计算机绘图(AutoCAD )的内容放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之前讲授,这样第六章和第七章的作业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制,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增加了计算机绘图实践的时间。

三、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我们选用的教材,对于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这部分内容,理论部分讲解的比较详细,但是系统性并不够。同时,由于行业规范的更行和制图软件的发展,化工制图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的新的发展和补充,课本中有些知识落后于工程实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重点不在设计案例,而是选取案例。案例的选取突出图纸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及图纸的系统完整性。本课程案例尽量选用大型设计院的规范标准的设计图纸,通过这些图纸与课本的知识点相联系,既讲解书中的知识点,有兼顾知识点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可以看到最新的图纸和绘图要求,了解工程实践中最新发展,走上工作岗位能看懂化工图纸。

本部分内容我们主要采用了两套图纸:一套为MTBE装置完善改造,一套为60万吨/年芳烃抽提项目。前一个项目比较小,内容量比较少;后一个项目较大,内容量比较大;两套图纸所含专业和图纸内容完整。例如:通过一个更新换热器的改造项目中的工艺图纸理解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布置的规律;理解工艺流程图中不同线型的线表达的意义、阀门的表示方法,仪表编号、如何控制换热出口温度;理解工艺管道图中的工艺管道走向等知识概念。同时,我们还尝试做一些扩展性的知识讲解,比如如何查阅图纸、化工设计分为几个阶段等。通过乙烯装置中芳烃抽提装置的成套工艺图纸,理解工艺图纸的组成,图纸和文字资料的内容、联系,如何查阅图纸获取所需信息。

与不采用案例法进行比较,学生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读图能力有所提高。

四、课题展望

通过课程改革项目,对教学有明显的效果,(阐述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有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今后要继续深化《化工制图》课程改革,今后研究方向和目标有一下几方面:

1、完善和新增微课的制作,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修改微课内容;在微课制作方面,此次微课制作基本采用录屏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后面要在补充一些其他的方式,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在内容方面,计划新增化工设备和化工工艺图纸部分的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内容。

2、建设BP平台,以学院课程组为单位,建设《化工设计》课程BP平台,把此次课程改革的成果转变为共享的资源,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以上的几个方面的改进,使本课题更具系统和实效性,更加完善《化工制图》的教学内容,教學形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教学研究。2014(01:74-76).

8.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八

【摘要】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坚持正确的社会政治方向,这是我国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主要是就笔者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取得的效果以及该法的局限等作介绍。

【关键词】师生角色互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29-01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师生两种身份和角色对调。经查阅相关资料,国内有初、高中和大专院校老师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在英语、医学、政治学等不同课程中进行教学活动,成果颇丰,但将该法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则较鲜见。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对方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其思考,这是有效和愉悦交流的重要前提,即心理学领域所称的同理心。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为师生双方了解彼此感受提供了有效平台和渠道,促进了双方的互相理解与交流,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的实践。

笔者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偶然听到了关于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讨论,觉得可以一试。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立即在所上课班级中进行试验,做法步骤介绍如下:

(一)选定内容。经过比较,笔者选择了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作为学生备课内容。选择第五章原因有二:一是该章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学生能够言之有物;二是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初次实施,笔者经验欠缺,宜从简易章节着手。

(二)学生分组。笔者将所授课班级35人分为7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确定组长。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进度及讲课要求等。为避免出现个别或少数学生包办所有备课工作而其它组员没有参与的情况,笔者要求各小组备课均以集体备课会的形式开展,各组需提交会议记录作为日常表现评分依据。

(三)指导备课。笔者给各小组备课的时间为10天时间,每隔两天笔者须检查各小组集体备课会记录、讲课教案和PPT等,及时了解跟进各组的备课进度,对其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解决,确保备课内容符合课堂要求和规范。

(四)课堂组织。经过前期准备,师生角色互换行动正式实施。授课过程中,各小组代表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基本沉着淡定、有条不紊,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各个环节。学生对“老师”的讲课给予了积极甚至热烈的回应,但个别学生出现捣乱的情况,迫使笔者不时提醒以维持课堂秩序。每个小组代表讲课完毕后,笔者对小组代表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其积极可取之处,指出存在不足,并对小组进行打分。

二、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经过充分的试验及与学生的探讨交流后,笔者体会到师生角色互换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吸引力与效率。与沉闷单调、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传统课堂较相比,师生角色互换后的课堂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传统课堂学生对教师主动抛出的互动信号熟视无睹不同,变革之后的“师”生互动变得轻松而直接。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效率,这是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2.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备课与讲课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加强知识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笔者在布置备课任务时特别强调了讲课方法不拘泥于传统教法、讲课地点不限制于教室,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去创新讲课方法和形式,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老师的点评中促使学生认清自身不足并加以克服,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在备课与讲课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路与方法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通过角色的反转,以学生的角度审视台上“教师”的授课行为,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学生对于教师授课行为的反应,对于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4.促进师生交流,拉进师生距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绝大部分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较好理解。但也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备课教师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学生注意力的难度。通过备课与讲课过程的体验,学生更能体会教师工作的不易,进一步端正学生对教师授课行为及效果的认识,增进理解与认同。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便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

(二)师生角色互换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局限与不足。

1.耗费更多时间、人力与精力。在前期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涉及师生均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这对于承担了较重的教学工作的思政教师来说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要求。鉴于学生对任务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各有不同,因此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课堂授课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长期系统性工程,对于未经专业培训并且备课时间有限的学生来说,其在课堂上的授课效果是有先天局限性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程重难点、主次内容的把握不准,对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不足,对课堂的把控力度不够等,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授课效果。

3.授课内容需有所选择。受学生自身知识储备、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及欠缺授课经验等因素影响,对于其熟悉或贴近自身实际的课程内容学生尚可基本完成教学各环节,但对于理论性、思辨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内容学生在备课时便捉襟见肘,在讲课时更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并非所有内容或章节都适合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开展教学活动。

总之,师生角色互换法是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授课效果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事实也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但事无定势、法无恒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探寻更多适合本地区、本专业和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风格,百花齐放,才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林耘.运用师生角色互换法提高两课教学实效[N].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第3期。

9.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九

关键词:物流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talent is an important tache for quickening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of China.Basedon analyzing ability request of logistics talent,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rse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 managementmajor.Moreover,prac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 management major is discussed.Key Words:logistics;course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与从业人员特别是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物流业务必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级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专门人才。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员,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物流强调功能整合。随着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和竞争范围的扩展,物流整合的范围也突破了行业和部门的界限,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物流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人际沟通经常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其职位相称的专业技能。根据工作性质和层次的不同,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分为管理决策型、理论研究型、理论应用型和实际操作型四种类型。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宽带”加专业方向——突出适应性。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专业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五大模块,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

课程内容紧跟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许多新兴交叉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可操作性。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结合我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如“物流配送实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就十分适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尽量组织学生到仿真实验室上课,直观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目前主要有flexsim仿真软件。推广案例教学手段。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以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能力培养为特色。在具有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塑造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力,又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管理、经营、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熟悉信息基础技术;具有较强专业实物运作能力;受到物流技术基本训练;了解物流法律法规,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和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物流人才的职业层次。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职业定位对应的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同时,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分工不细,商业连锁店的店长同时可以是配送调度员或报关员,也可能是仓库主管。因此,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宽带”型与应用型,讲求“宽口径”和综合型。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既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又要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能够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物流人才就业岗位群与能力结构。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网络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2.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社会导向原则。与产业界的密切配合,是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能力本位原则。这里所说的能力,不该狭义地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就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目前已为众多物流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用。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主要应考虑适应性、系统性、现实性与前瞻性、职业性与理论性及“以学为主”。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就是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讲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多种物流管理手段(技术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基于此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包括:认识实习、基础软件设计、管理学课程设计、邮政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配送规划设计、物流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从2004级西安邮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认识实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基础软件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管理学课程设计促进了学生对管理理论和管理领域软件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邮政物流规划设计使学生对邮政物流的程序和特点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物流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与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3,12:13-14.

10.经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

关键词:经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学课程是职业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目前,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制约,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多,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潜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经济管理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

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偏重于记忆,没有工作经历,绝大部分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知识不多。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后扩展学习无兴趣。而且,这些学生大多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可以满足他们表现自我的需求,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经济管理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在经济管理课国际商务问题的实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成立相关的模拟公司,设置模拟公司的组织机构,并逐步建立公司的组织文化。这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又达到了对经济管理职能的学习和实践,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生活动的主体积极性最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学生对这项活动普遍持欢迎态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许多学生竞相发言的场面。在这项实践教学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请教”,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模拟公司管理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激情。

三、经济管理课实践教学的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如:在讲述沟通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说明如何减少沟通的阻碍,笔者利用了游戏教学法,将6~7个学生组成一组,由一个人指挥他们去取一个放在别处的东西,这项任务需要这几个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通过游戏,学生既可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又能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2.案例教学法

教师通过案例来讲解理论,让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企业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组织部门的划分,学习效果比较差,因为学生对企业不熟悉,很难理解。教师应借助于一个企业的实际结构图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正确区分组织的不同划分标准,并分析该划分标准的适用范围,学生感觉很直观,并且很容易理解相关内容。

3.交流讨论法

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是特别高,但思想活跃,如果让学生收集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网上搜索或到图书馆查找一个管理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整理,每次上课时都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当一位学生演讲完毕,随机抽取某个学生对其演讲内容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但要预先做好两个辅导:一是告诉学生如何收集和归纳资料,二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演讲,并适时做好总结。

四、实践教学的体会

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积极性高,很多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感到意犹未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起到了引导他们寻找自身在知识和技能准备上的不足,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决策意识;学生常常对管理知识感到意识模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后缺乏应用知识的机会。学生有机会接触管理过程,这有助于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起点感受管理,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结合专业成立模拟公司并进行科学管理,把真实的管理活动场景搬进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领悟管理的真谛。

五、经济管理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学生缺乏实践背景,无经济管理的实践,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多创造实践机会,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第二,社会环境支持不力。学校有必要加大对管理学课程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第三,配套资源薄弱。软件模拟必须有充足的资源条件,已有的软件模拟实习与教材的结合不强,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充足的软件资源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及时对软仵模拟环境进行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实务。

第四,年轻教师缺乏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因此,要健全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机制,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校进行讲座,鼓励任课教师不断总结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科学设计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改善经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绩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在教学基础平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彻底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供配电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篇十一

供配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其内容丰富, 专业信息量大, 主要讲述工厂的配电和用电相关问题, 包括系统补偿、保护、设备校验, 以及电气安全、防雷和接地等知识。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和工厂工程紧密结合;内容多, 知识散, 几乎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大部分问题, 学生学习难度大, 对课程理解往往都是片面的, 达不到统一整体感觉。因此, 实践课程学习是理解供配电技术课程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电力设备成本大, 同时用电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学生的供配电实验实训条件不具备, 所以有必要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

1 供配电技术实践教学现状

1.1 学生实习和企业生产的协调问题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电力系统设备调试、操作及维护等能力, 但是由于工厂是连续作业, 工厂企业对接待学生实习的热情不高, 实习中出现事故会给工厂造成损失, 学生实习时对企业中实际的供配电倒闸操作、继电保护操作机会少, 实践主要以参观为主, 实践课的效率低。

1.2 高投入和学生实训关系

供配电设备价格高, 实验和实训投入大, 因此, 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场所建设无法满足供配电的实验和实训需求, 学生做供配电技术实践多数是仿真分析设计, 达不到实训的理想效果。

1.3 影响学生实践的其他因素

由于本科高校供配电技术理论学所占比例大, 实验学时少, 所以本科高校历来有重视理论教学和轻视实践教学思想, 由于供配电技术实践教学学时较少, 而供配电设备种类多、结构复杂, 例如高压断路器, 不论是机械结构还是电气操作机构都非常复杂, 通过书上平面图让学生很难对这样复杂的供配电设备结构和功能充分理解。此外, 一部分供配电教学的教师对实践了解不多, 这些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 对企业的需求和现状缺乏认识, 因此, 供配电技术教师要到一线企业进修, 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现代企业供配电现状的了解。

2 供配电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

2.1 供配电实践场所模拟工厂车间实际

实践场所要有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氛围, 例如供配电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要模拟工厂的实际生产现场, 让学生真正感受生产的环境。学生通过对断路器、互感器、变压器、避雷器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等设备的检修、拆装实习, 能对设备原理、使用方式有深刻的认识, 同时可使学生掌握设备安装检修方法, 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加大学校对实验和实训设备的投入

长期以来, 学校对供配电技术偏重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学时少, 重视不够。塔里木大学的供配电技术课实验学时6学时, 而对于该课程专业信息量大、任务多的特点, 这样的学时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供配电设备结构的理解, 因此, 适当减少理论学时, 加大供配电技术实验课时量是学生理解供配电设备、电力线路以及二次保护等的基础。

另外, 加大学校对供配电设备的投入, 让学生充分理解供配电设备结构和使用方法。例如可购置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模拟车间配电装置的运行, 实训时按照车间供配电标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实训平台配置教学任务包括输电部分、高压设备运行、继电保护操作、防雷接地以及供电安全部分, 操作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步骤进行,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

2.3实践模块化教学, 围绕车间工厂的具体实际任务分类进行

在进行供配电技术实践教学时结合工厂实际的任务分组进行, 可以把参加实践的学生分成检修组、拆装组、设备参数检测组以及故障查找组等各个模块, 让学生参与到各个实际任务中去, 同时请有工程经验的员工和技术人员讲解。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参与任务前要明确实训任务的详细计划、步骤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到学习目标清晰, 这样能最大化地将实训任务高质量完成。

2.4 走访企业, 了解企业实践需求

到校友工作的工厂了解近年企业需求, 供配电实习应该怎么才能达到企业期望, 通过了解在工厂一线工作校友的切身体会, 评估供配电实习存在的不足, 并对实训教学提出修改方案。同时, 和企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沟通, 深入调查毕业学生存在的不足, 了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供配电学习实训上更好地满足工厂的需求。

2.5 改革供配电技术实验课程的培养方式

在考核学生对供配电技术掌握和理解程度时, 理论课和实验课全部学完后共同组成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分, 因此, 学生为了完成课程学分, 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理论学习, 而实验学时相比理论少很多, 学生往往投入较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适当修改培养方案, 理论和实验实训分别考核, 分别计学分, 提高学生对供配电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2.6 通过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来提高实践

通过实验和实训, 为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同样, 课程设计为供配电的实验和实训提供理论基础, 所以要不断规划和完善供配电课程设计。

一方面, 设计课题要经常性地变化, 使用的参数和技术数据要结合现有的最新供配电设备。另一方面,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 遵守国家电气操作规程, 由于供配电内容较多, 一个课设题目很难涉及全部知识点, 可以将课设内容分成几个模块, 除了常见的强电课题还可以选择弱电课题, 例如可以选择对电力系统的短路和负荷计算来设计输电线路, 还可以通过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计算设计变配电站, 单独选择防雷接地计算做输配电的安全设计以及楼宇的通讯和自动化设计, 学生可从这些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课程设计, 这样既能保证课设信息的全面性, 还能让学生的选题灵活自主。通过这些设计达到了理论促进实践、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目的, 深入浅出, 不断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识。

3 结语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实践改革应就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所需的方向探讨, 塔里木大学已经在实践教学上迈出了步伐, 并取得一定成果。这里通过对实践教学培养方式、教学模式改革, 提高了学生对供配电设备结构和使用的认识, 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信息量大的供配电学习变得条理清晰、丰富多彩。随着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 供配电技术在工厂电力运行的基础地位越发重要, 因此, 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进行供配电技术课程实践建设,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介才.供配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李建军.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7) :146.

[3]钱素琴, 叶苋, 高笠源.“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90-91.

[4]刘燕, 王峰, 程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方案[J].高教论坛, 2009 (7) :75-76, 95.

[5]李明豹.“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专业教学, 2012 (30) :49-50.

12.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开设之初是想以此打造开放教育教学的一门精品实务课,充分体现专科重技能的教学理念,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开设两年来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实训价值,反倒逐步走回单纯的理论教学的老路,其中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课改思路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最终导致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和开放教育学员实际情况所编写的教材

目前,全国电大系统除上海电大之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中央电大统一编撰的教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有一定的系统优势。而且,借助规模优势,中央电大的教材更新较快,和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优势。不足之处是中央电大的一些专业的事务性课程的教材编撰方向不够科学,缺乏实用性。如果放在普通高校来用,这些教材会显得很好,很实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的开放教育学员而言,就显得不够科学,不太实用,证券投资分析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证券投资分析的教材引用国外理论较多,理论先进,但是与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脱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显得过于超前。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容易导致脱离实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变化没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既吃力又缺乏兴趣。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模拟投资操作,是利用金融实验室来完成;二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除去最终的交割之外,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电大开放教育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极为滞后,据笔者所知,除深圳电大外,绝大多数省地市级电大根本没有,即便建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也主要将它用于教学检查和创收,没将其看做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另外,有从业经验的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学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实训课纸上谈兵,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分析等形同虚设,把本应该生动形象的模拟演练变成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空口说教。一些有过从业或交易经历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介绍根本元法接受,感觉所学理论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也是导致这门课程在各地电大教学过程中听课率几乎为零的最主要因素。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1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十三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对于基础医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让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逐步开展研究性教学。本文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围绕目标和内容分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寄希望于对我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有所启发。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医学教育主要包含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两大部分,基础医学教育每年都要培养一大批医学生,让他们具备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基础医学教学的关键之一就是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又是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国目前许多髙校的医学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没有将医学的整体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感觉明显不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普遍欠缺。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淡化学科界限,各个学科间交叉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国内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医学实验课程建设是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创建的必经之路,为了全面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从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分类开始着手。以下是其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的建设

以功能为主的医学机能实验课主要包括三门基础学科,即生理、病理生理以及药理学实验等科目的基本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为了有效建设医学技能实验课程,需要将该三门基础学科从原来理论科目中进行筛选分离,然后进行实验的整合。在实际的课程实验开展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形成以功能为主的整体结构。

(二)医学形态实验课程的建设

医学形态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组织胚胎学、寄生虫学以及病理解剖学等科目的基础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这三门科目的共同点是在实验中都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将该三门科目进行整合,可以形成独立形态的医学形态实验课程。同样,在该项实验课程中,实现了跨学科、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科目的基础实验内容和试验技术以及学科内的综合实验和技术,通过对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跨学科、多层次的独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让医学教育教学更加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材的编写

为了有效实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首先需要对基础医学的实验教材进行编写,保证学生上课时有标准可参考,并能及时进行巩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容,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和实践。教材编写主要包括:医学机能实验学、医学形态实验学以及细胞和遗传学实验学等几本,这几本实验教材要以实验环节为主要内容,穿插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二)新型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的建立

有了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材和新的教学目标,必然要建立新型的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实验的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也是检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新型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从综合考核的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掌握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实验后的收获,可以通过试题考核的方式进行:而实验实践能力的`掌握则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或者互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也可以通过口试的方法来测试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保证实验课程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目前拥有的教学设备如: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数码互动系统以及数字切片系统等,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如图库、课程网站、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健全

教师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也是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实验教学督导制度以及学生定期反馈制度等。

四、结束语

14.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十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等职业教育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特点上,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对高技能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不断发展的交通行业,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及时地改进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由原来的《工程测量》与《道路勘测设计》经课程改革整合而成的《测量与勘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还有突出的实践性。在教学安排上,该课程可安排三学期,其中第一学期安排1/3课时是课间实习,第二学期安排两周停课进行地形图测绘实习,第三学期安排五周的课程设计,另外还应该安排两周停课进行勘测实习及测量工考核,毕业前综合实习也应安排测量与勘测岗位的实习。从总的学时分配来看,实践教学环节占用的学时要远远超过理论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精心组织并认真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现结合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 课堂演示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PowerPoint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具有清楚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测量与勘测》中的许多实习内容,单纯依靠语言、文字和示意图来描述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思考、体会,这样对实践环节的组织实施影响较大。教师也需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逐个传授给学生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逐个示范操作步骤,效率很低,而采用课堂演示与电教手段相结合,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课堂演示与课件教学的结合,既可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又5 结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把握整个实习的进度,学生也能快捷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并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2 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有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不断提高。新的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就更加体现了安全、环保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理念,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2006年7月7日,又发布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7年4月13日也刚刚颁布了新的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这些新标准与规范和本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因此,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逐一更新。参与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可结合规范编写相应的《测量与勘测》补充讲义,同时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3 实习内容与课时的合理选择与安排

由于该课程实践课较多,因此,应合理地选择实习内容和安排实习课时,既要满足理论课要求,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又要考虑结合学生今后的综合实习与就业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快速、准确、高精度的测量要求,使得传统的测量仪器逐渐被淘汰,比如,目前光学经纬仪很少使用或基本上不用,微倾式水准仪也逐渐被自动安平水准仪所取代,而全站仪已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GPS也逐渐被应用于公路建设的测量工作中。因此,在实习课中应该加强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新型仪器的使用,实习计划中也应增加这些专项训练的内容及课时。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将实习课分为三大部分:

1)基础实践课,其进程紧随理论课进程安排(称课间实习),其实习内容如下:

a.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尤其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测量。b.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尤其是电子经纬仪的使用);全圆法、测回法测水平角;竖直角测量。c.距离测量:一般钢尺量距(采用经纬仪定线)。d.全站仪及GPS:认识并掌握全站仪及GPS的基本操作。

2)专业实践课(称停课实习),其内容结合今后学生毕业实习及工作中的要求来安排,尽可能模拟生产实践进行实习,其内容如下:

a.测绘一幅校园地形图(或平面图)(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b.2 km左右的路线勘测实习(采用全站仪进行道路中线坐标放样)。为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内容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并统一参加劳动厅组织的测量工考试。

3)路线勘测课程设计(课堂上与课后利用新标准、新规范完成2 km左右的路线平、纵、横设计任务)。

4)综合实习中的测量与勘测岗位实习(属于毕业实习)。

4 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为了使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学校需要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且较完善的测量实训基地,该基地地形应有一定的起伏,有一些典型地物,且地物界线明显,而且需要在测区范围内建立具有一定密度,相互联系的首级控制网。这样,在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时,可以让学生6人~7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绘制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通过对地形图的绘制,学生可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测量学测绘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实践。此外,如果路线勘测实习也要在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基地的地形条件也应符合路线勘测实习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模拟生产实践过程,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通过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并加以充分利用,对教学而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将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紧密结合,能够学以致用,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行业道德的适时教育

教师应利用自身知识面相对较广和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教育,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宣传该专业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走向的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应使学生对该专业的特殊性有所了解,进而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业道德,对该课程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素质培养:

1)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教育。公路工程的野外作业非常辛苦、复杂而且技术性强,加上实习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因此,通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下一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2)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教育。现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后期数据处理的依据,因此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观测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处理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观测数据,对误差超限和错误的数据要及时发现、及时重测,避免出现误测、误记、漏记的现象,更不允许编造数据。

3)良好从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测量的主要仪器属于精密贵重设备,一旦损坏,会给教学工作及学生自身带来较大的影响。学生在实习时经常是分组相对独立地进行工作,指导教师只是巡回进行指导和检查,因此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必须爱护仪器、设备,注意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做好仪器、工具的维护、保养,防止仪器损坏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强调有关规定仍是不够的,应使每一位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提醒学生,这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的问题,是如何做人、做事的问题。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严谨是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强调良好素养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而且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利用假期,进入公路建设一线锻炼,通过生产实习,将所学应用其中,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强的求知欲,这样更有利于今后该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与生产需要相一致。

以上仅是几年来参加该课程教学工作后的几点想法和建议,希望通过与各位同仁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测量与勘测》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能够适应现阶段迅速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

摘要:根据《测量与勘测》的课程特点,并结合多年来的授课体会,就如何从实践环节入手,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了探讨,从而进一步完善测量与勘测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堂演示,教学手段,测量

参考文献

15.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十五

2 、 摄影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1) 教学设备数量有限,生均仪器设备不足

近十年来,由于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学校招生规模急剧增大,每年都有一些新专业相继招生,导致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因而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教育经费投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教学仪器设备仅在专业建设之初有所投入,在其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未得到应有的补充。而摄影专业影视类课程所必备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设备价格昂贵且更新换代快。专业根据摄影设备和影视设备的权重考虑,学校往往无法投入充足的经费来添置新的影视设备,从而导致生均拥有的设备严重不足。

2) 分组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对设备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教师为了按教学大纲的实验要求行课,实践教学中不得不采用分组的方法教学,将上课班级分为多个小组,而每个小组往往由五六个同学组成,如果不同年级的影视课程不得不平行开设,则有限的设备又不得不被迫分流,导致每个小组的实验人数必须增加,多则达到10人以上,大家轮流使用。而对一些操作性强的实践项目,往往受实验室或教学设备的限制而让一个班的学生轮流进行实践,并且不得不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荷,因为在如此的实践条件下,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熟悉影视设备的功能也是不容易的,更别说熟练掌握影视设备的操作以及运用这些设备的功能去进行创作了。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少,所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大不足,实践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很难达到了。

3) 教学模式陈旧

摄影专业的影视课程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下课后实验也就随之结束。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在教师统一的思路下,根据实验讲义上的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训练,这种做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课时少

影视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侧重点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不但要使学生对影视设备、操作技能、创意技巧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活学活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述理论知识,讲述太多,实际操作少,一堂课里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而在课时不多的实验课上,设备的操作过程都是由教师演示一次,学生只是在一旁观看,真正由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多,实验课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课,大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5) 实验教学师资匮乏

影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师资极其贫乏,学历和职称偏低,这种师少生多、理论与实验教学互相交叉的矛盾,导致了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教学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教学体系。

3 、 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实验教学而言的,其核心思想是把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为丰富的,可以留给学生更大空间的实验内容,提供更加充分的实验时间。

开放式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有四个:一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三是培养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实验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基础,加强引导,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实验课只是作为理论的“重播”。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更新观念,革新传统理念,把教学计划中的所有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集中重新设计、独立设课、自成体系、独立考核。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紧紧围绕能力培养,建立一套有实用价值的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注重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开放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加强新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实验成为可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1)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不仅仅是指单纯地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这种行为,它应该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把实验教学从封闭式课堂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而且这种教学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几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实验教师角色的变化。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师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活动控制者转变为开放型实验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认真设计实验项目,保证实验内容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提供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组织和监控好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他们必须根据教师的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自主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再次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全新设计上。开放式实验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课堂上,而是向课堂以外延伸,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影视节目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练习,进一步熟练操作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目编辑的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制作影视作品的水平。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不再是理论课的搬家,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内容。为满足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校园新闻拍摄作为影视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并承担校园新闻的拍摄和制作。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事实上已经变为一种专业实习,这无疑是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与原来的教学内容相比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将教学计划与校园新闻结合起来的全新的教学内容。

2)实验室课内外的开放

实验室的开放面向学生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有助于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最新的影视制作软件,制作节目的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实行实验室的开放,解开了束缚学生自由创作的枷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综合设计实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影视基础》这门课的实验课程为例,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摄像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电视摄像的方法。在实践安排上,由于是在开放实验室里进行,学生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都可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实验设备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拍摄一条新闻或小专题片,要求镜头语言清晰到位。这个实验项目由于比较完全的开放,没有更具体更细致的要求,这就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 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 打破传统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要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贯穿其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动手实践太少,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尽人意。针对影视类课程特点,在实验教学中,要结合理论基本知识和要求,编写影视课程的实验讲义,增加设备操作的应用实验。积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以实验室为阵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自主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型学习。从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角度出发,探索多种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逐步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逐步使学生在实验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独立设计实验程序和方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 共享学校实验资源,建设实验训练基地

学校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共享学校的实验设备,完成部分实验,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实验训练基地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分组承担校园新闻的拍摄和制作,将教学计划与校园新闻紧密结合起来。实验项目每个组相同,实验内容可以根据栏目自行设计,由负责校园新闻的老师全面指导该组学生的学习。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化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 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设一支热爱实验室工作,能熟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是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应着重解决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其次是向外引进人才,将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电视从业人员引进或聘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或者在学校内部挖掘潜力,将刚毕业的大学生引入实验室工作,返聘已离岗的高职称技术人员或教师,调整实验师资专业分布等。三是注重实验室人员的培训。针对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综合素质训练。

[1]石建中,影视制作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期

16.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篇十六

探讨

[摘要]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笔者结合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以总结,从药物分析的理论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以培养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1 ] ,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提高学习水平,有的甚至难以入门。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现将体会报道如下。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 2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此目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在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供学生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视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药物分析中的异同点比较。此外笔者还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和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具体地讲授过程中,药物分析教材中各类药物基本上是以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结构-性质-检验(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这条主线,并结合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剖析

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性质,介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首先,笔者设计一些基本技能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原料或制剂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及纯度检查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状观测设备及性状描述术语,了解并掌握药品真伪鉴别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熟悉药物纯度检查的常规项目及限量的计算,并能熟练规范地进行检查操作。

其二,笔者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内容主要综合药物分析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如通过对牛黄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制剂的质量全检验实验,学生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项目和过程,为其独立进行药品质量的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积累技

能。

另外,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以及药物分析在实际工作总的发展趋势,安排的七次学生实验涵盖了旋光法、薄层色谱法、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笔者的最大教学资源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严格的技术动作、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反复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严重药品事故: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生

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非法搀入过期的四环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从而导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现患者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80多例,死亡9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等。假药劣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患者与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生产厂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核方式。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笔者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 ,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讨论分析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在理论课试卷设计上,着重主观题的分量,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学生知识面。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总之,药物分析课的教学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又涉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涉及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涉及平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不断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工程下一篇:参加社会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