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4篇)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结合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注意好几个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是哪几个结合呢?即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听读与说写相结合;学与思、问、习的结合;思想教育与语文能力训练的结合。现据笔者教学实践就“几个结合”略作阐析:
一、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语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不应去包办,不应讲得太多,分析得太细,板书得太多,否则会挤掉学生进行训练的时间,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学生的自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牧羊式地放任自流。
例如,新学期开始,尤其是对初一年级的新生,必须上好自学教育这一课。明确告诉学生自学的重要性,必要性,自学的方法及如何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一开始,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学,边指导边实践。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审题,如何读课文,如何查词典,如何有效地识记、背诵,如何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如何寻找佳词、佳句、佳段。学生心里有了底,在学习中,就掌握了主动权。以后,每接触一篇文章,就会跃跃欲试地去分析。事实证明,学生是喜欢自己动脑筋,而不喜欢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这正如数学课中,教师只要讲清定
理的推导过程和解题的方法,再示范性地解几道例题,不必每道习题都做给学生看一样。当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差异,不可能所有同学一下子全学会,但只要教师有耐心,引导得法,认真坚持,学生是会在周而复始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并循序渐进的。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习语文,不能囿于课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何才能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讲故事,另一种是写日记。
1.通过课前3分钟的讲故事活动,促进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花上3分钟,让学生讲个小故事,或谈点社会见闻,再略加评述,既评内容,又评讲法,肯定长处,指出不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看书看报,去关心周围事物,把收集来的信息,经过提炼,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同学听。完成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还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为让学生机会均等,有备无患,可,以按座位轮流。一个学期中,每人可以上讲台演讲两次。
2.通过写日记、周记、随笔,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
写日记,教师在课堂上指导方法,并朗读几篇摘抄来的日记佳作,以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模仿着课外写。初一时,每天一篇,初二时,改为写周记,到了初三,就可以写随笔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生在写日记、周记、随笔中,不断地锻炼思想,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周围事物中寻找素材,而且可以随时把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课外收集来的信息有意无意地运用进去,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听读与说写相结合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它们都离不开思维能力。
语文学得好的人,思维能力就强,思维能力强的人,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不会弱。但是这四种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也不应该把它们割裂。
1.听与读的结合。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既可纠正他们不太标准的语音,还可以让他们从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中感受作者美好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听完录音,就让学生模仿着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读与说的结合。
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复述,是读与说相结合的好办法。为了复述得好,学生在默读时会更专心。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有目的的行为可以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意志。学生全神贯注地有意识地去强记关键段落,关键语句,在复述时,把它们从自己的.口里吐出去,完成了对语言信息吸收与反馈的全过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则在默读、强记的基础上,又受到了一次听力的训练。
3.听与说(或写)的结合。
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新闻,然后叫学生说出(或写出)故事梗概和感受。这是听与说(或写)的结合。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又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概括能力、评述能力和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完一篇典型的课文后,让他们模仿着写一篇同类型的文章,或对课文进行缩写、对某一精彩段落进行扩写、去掉结尾段落进行续写和只变文体不变内容,或只变内容不变中心思想的改写,这种读与写的结合能让学生在模仿中有创新,可以减少他们在写作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提高写作的兴趣,进而增强写作的能力。
四、学与思、问、习的结合
在指导学生自学语文时,要强调学与思、学与问、学与习的结合。
可以用古代大教育家的话指导学生。如“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又如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提出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清代文学家刘开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并指导他们实践。
五、思想教育与语文能力训练的结合
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科、知识科、能力科、文艺欣赏科,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科。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外壳。没有一种思想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而得到表达,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同样,没有一篇课文不把丰富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把它与各种语文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语言材料的同时,得到各种有益思想的熏陶。不要把思想教育当成语文课外加的补丁,切忌在语文课上进行喊口号、表决心式的灌输,或牵强附会地“引进”,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反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具体做法上重视“几个结合”,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上,要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把握的。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二
关键词:京剧表演,淋漓尽致,参考
京剧以其独特的旋律、曲调和音韵享誉中外, 深受大家的喜爱。京剧并不是发源于北京, 而是由各地区的戏种演变而成的,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素, 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艺术。这种综合性对演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那么如何将戏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呢?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眉目传神的表演可以使观众对戏曲有进一步的了解。例如:表演《打神告庙》时, 桂英经过一年的等待, 终于盼到了丈夫给她的书信, 当她激动的打开书信后, 没想到书信的内容居然是休书, 欣喜的眼神变得错愕, 当反复检查确定是休书时, 眼神变得惊恐, 然后是茫然……演员的眼神变化传递给观众这样的信息:丈夫给自己写信, 这种丈夫思念自己的想法令桂英欣喜若狂, 可打开书信后发现内容是休书, 错愕的眼神在诉说她的怀疑, 当确定是休书后, 桂英眼神变得惊恐, 丈夫要抛弃自己了, 最后眼神变得茫然诉说, 她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犯错了?丈夫是在嫌弃自己吗?通过眼神的变化将桂英的内心想法表现的淋漓尽致。眼神的运用将人物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 具有立体性, 因此演员要加强眼神的训练, 做到眼神动静皆有情, 能够完美的诠释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身段
京剧表演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特殊含义, 不可以临场随意发挥。京剧中的身段有的可以单独使用, 而有的需要连起来使用, 有时在同一情景中, 同样的意思, 则需要不同的身段进行表达。例如:表演《醉酒》时, 杨贵妃着宫装, 以“醉步”倒退着出来, 到台中央时左转, 面向前台的观众, 这里的左转是为了看左边摆放的花。然后接着向台口假设放花的方向走, 这个过程中演员一边左手搭袖, 右手翻袖, 一边连续两个转身, 最后“卧鱼”的身段去嗅花朵。很多观众会感到疑惑, 为什么贵妃看到花朵后还要用两个“转身”?如果单独去看这两个动作肯定难以理解, 其实这是贵妃嗅花的前奏动作, 通过两个转身, 以夸张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也将贵妃的醉酒表现的淋漓尽致。演员的身段表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演员在日常训练中要仔细揣摩每一个身段所蕴含的内涵, 将每个角色都演绎的淋漓尽致, 给观众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让观众折服于京剧的独特魅力。
三、念白
念白是戏曲独有的舞台叙事语言, 它介于读和唱之间, 具有语言音乐化、戏剧化的特点, 并与唱腔相衔接、衬托、对比, 将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思想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红楼二尤》中, 尤二姐临死前对王熙凤有一大段念白:“大娘啊, 我与你, 往日无仇, 近日无恨。方才我儿一死分明是你……我儿一死也就罢了, 你为何苦苦要害我的性命, 大娘你饶了我吧!”这段念白表现了王熙凤的心狠手辣, 尤二姐的懦弱无能、愤慨和绝望, 如果演员以甜美的声音将这段念白表达出来了, 是无法达到理想的舞台效果的。念白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演员融入角色中, 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以“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根据人物情感的变化, 表达不同的念白。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人物形象生动, 具有立体性, 帮助演员直接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展现人物的形象。
四、演唱
京剧中的唱腔主要包括:西皮和二簧。西皮主要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 二簧则以表现悲伤的情绪为主。这两种唱腔都有很多表现形式, 每一种都能表现出优美的唱腔。不同的人物性格、地位、年龄、身份以及音色和唱法, 属于不同的角色行当, 每个行当的发音和演唱方法都是不同的。例如:老旦主要以演员的真声演唱为主;青衣以假声为主;其他行当的演唱也有很大的不同。演员的唱功关系到是否能准确的表达乐腔、板腔所构成的唱段。要求演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练习嗓子, 做到吐字清晰, 嗓音嘹亮, 并具有持久力。掌握演唱技巧之后就可以突破性别的限制进行表演, 男演员可以唱花旦, 女演员可以演唱花脸。无论是真唱还是假声都需要演员的训练, 京剧之所以是我国的国粹, 是我国的艺术瑰宝, 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发音, 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 因此演员的每一个唱腔都是有讲究的, 需要演员进行刻苦训练, 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的淋漓尽致。
小小的舞台, 浪漫地反映了生活的广阔与深远。京剧表演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并不是它的布景优美, 而是其表演能够吸引观众, 活灵活现的表演艺术创造了舞台。作为京剧表演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细心认真, 练好唱、念、坐、打的基本功, 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完美地诠释角色, 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茅华梅.京剧表演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大众文艺, 2015, (06) :185.
3.小议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三
一、教师的言与行
物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意图告诉学生,就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一位演讲者(当然不仅仅是演讲者)。演讲者要征服听众,除了内容以外,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以物说理。教师的语言条理分明、系统清晰,有利于信息传递;寓庄于谐、生动感人,有利于引起学习动机;言近旨远、潜移默化,有利于落实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技能技巧,变化无穷。
就教师语言的寓庄于谐而言,做到这一点,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在良好的心境下,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在不好的心境下,使人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心烦意乱”。由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规律、模型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境,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创设物理情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一幅学生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有一次听一位参加过全国高考物理阅卷工作的老师给高三学生分析高考物理试题,有一道填空题要求考生答出:是谁提出了近代原子论说,当这位老师讲到这道题的时候说:“由于以前学生只习惯于在题海中遨游而忽视了对物理史的学习,因此一碰到这类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许多学生瞎猜,什么阿基米德、阿伏伽德罗、牛顿、麦克斯韦、安培,有的甚至把华罗庚也请了上来,在众多的著名人物中,唯独没有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位置。”讲到这里,全班学生都乐了,就连我们去听课的也忍俊不禁。然后,在良好心境下,这位老师又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学习物理的重要。
二、内容的详与略
一节课的内容总要有侧重点,要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就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较多的精力用在教学重点上,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双边活动。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它是指学生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地方。因而突破难点,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如可采用直观教学,分散难点,适当复习或补课来掌握有关知识等方法。只有善于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象小河之中的流水一样平平而过,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样学生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要从整个教学计划、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重点要“浓墨重彩”,而对于相对次要的内容则要“轻描淡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即语言的节奏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人们坐在行进中的火车里,很容易打瞌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单调的音响能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或称催眠效应。教学的速度通常有两种不良的倾向:速度太快,犹如放连珠炮,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高度紧张,消化不良”,一是速度太慢,重复讲解,弄得学生“昏昏欲睡,心烦意乱”语调也有两种倾向:一是声音很轻,软绵绵的,象在唱摇篮曲;另一种则是声音过高,一惊一乍的,象唇枪舌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没有跌宕起伏,没有节奏感,大家知道,我国民间老艺人——瞎子阿炳自创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二泉映月》,曾一度倾倒了无数中外艺术爱好者,让他们百听不厌的原因跟乐曲的跌宕起伏是分不开的。而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节奏宜快慢交替,错落有致,使学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应用联想、启发等语调,给学生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之中;在讲解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时,我往往运用坚定不移、落地千金的语调,并且放慢讲话速度,强化重点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在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时,我就慷慨激昂,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而分析物理过程时,应用随机应变的语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讲物质的用途时,我则轻声细语地重点作介绍,有时还穿插一两个物理应用上的小故事,既起到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的作用,又活跃了思维,调节了课堂气氛。在教学告一段落后,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给学生以愉快的享受。我在听课中,还发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叙述中偶尔出现停顿,我认为这也是体现了语言的节奏感,它能起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四
【摘要】论述了民族声乐中应注意的几个技能: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
【Abstract】Discussed race vocal music in should attention of a few technical ability:exactitude of breath, Gao position, 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
【Key words】Exactitude of breath;Gao position;The enunciation vomit a phrase;The confidence of the song style
在几年的教学积累和部分高校生的反馈以及一些高考生中发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正确的呼吸”、“高位置”、“咬字吐词”、“歌曲风格的把握”这几个技能犹为重要,如果忽视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声乐水平的发展。在把它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这些技能不仅有教法上的斟酌,也有声乐理论上的探讨。
1.正确的呼吸
在高中的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气息的练习,特别是对于民歌嗓的学生,一味的追求好听的声音却忽视了正确的方法。我经过几年的教学,认识到对于初学民歌的学生,不要把他们框到“我是唱民歌的”这样一个框框中,要让他们从基本的方法练起。
首先就是气息的练习。歌唱的基础是气息,如果没有了气息,声音就会是空洞的、乏力的,歌唱中要求声音的穿透力、金属色彩都是与气息密切相关的,因此气息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正确的呼吸呢?采用什么样的呼吸方法,才能适应发声的要求。
第一,用鼻子吸气。这种观点认为,鼻子是呼吸的必然通道,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鼻子吸气卫生,因为他保护着肺和粘膜不受冷空气或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声乐教学中大都用“闻花”的感觉来练习呼吸。但是,用鼻子呼吸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鼻孔呼吸时,嘴是闭上的,不利于口腔和喉咙的打开,还有吸气速度慢,气息流量小等;其次,吸气时容易引起肩、胸上抬,脖子紧张的后果,与胸式呼吸的方法相似,使肩、胸、颈部肌肉紧张,疲惫;其三,鼻孔呼吸的气息不深,因此,在当代的声乐教学中较少采用。
第二,开口吸气。要使歌唱的呼吸通畅,喉咙的打开是获得通畅呼吸的首要条件。喉咙与口腔连接,要打喉咙,就必须依赖口腔打开的动作来带动喉咙的打开。我们不妨试试:一是张开口腔、打开喉咙吸气;二是半打开口腔吸气;三是不打开口腔、用鼻子吸气。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样的呼吸方法使呼吸通畅和迅速。所以,开口吸气,更符合气息通畅的原则。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开口吸气时,一是口腔和喉咙都处于张开的状态,与歌唱发声的状态几乎完全相同,十分有利于吸气后紧接的歌唱状态;二是口腔腔体和喉咙、声门都在呼吸中处于充分打开的状态,吸气速度快、气息流量大,十分有利于歌唱中经常出现的快速换气;三是开口吸气与生活中“打哈欠”的动作基本相同,简单明了、操作简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开口吸气的气息较深。由于开口吸气时,喉咙充分打开,喉器也处于较低的位置,吸入的气息也较深,为寻找较低的气息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我们感觉到气息“闷”或“顶”在胸口上时,一定感觉到气息不通畅,这恰恰是气息不深所致。因此,吸入的气息要深,是打开喉咙吸气的必然反映,也是呼吸通畅的必然结果,还是寻找腰部支持的重要途径。当较低气息位置吸入时,必然引起腰部有往外膨胀的感觉,而这种向外膨胀的动作,正是支撑强大音响、支撑宽广音域的着力点和控制点。因此,开口吸气,气息较深,腰部支持,三者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声音,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等,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了保证开口吸气的效果或质量,达到呼吸通畅的技术要求,在呼吸时,还要注意尽量不抬肩。
2.高位置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唱歌时没有“高位置”的表现,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声音是否响亮上,导致声音不高亢、不集中,无穿透力。
那么什么是“高位置”呢?“高位置”是指歌唱时产生的远距离感,如“呼唤”时积极向上的状态,应该说,位置越高距离感就越远,“呼唤”时积极向上的状态就越强。犹如跟一个离你很近的人说话位置较低,相反,跟一个离你很远的人说话位置很高一样。但歌唱与说话有些不同,它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听者远近都需要用较高的位置来表现(有些作品除外)
在声乐作品中尤其是民歌、辉煌的美声作品,它的距离感、大空间感是很强烈的,倘若学生找不到“高位置”的感觉,就很难把作品完整地表现出来。我们在课堂里,甚至更小一点的琴房里上声乐课,学生发声或歌唱时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因为空间很小,听的人离自己很近,不免会失去距离感,失去距离感也就失去了“高位置”的表现。因此,一定要对学生强调,在发声或歌唱时要有假定的远距离感,即“高位置”。
不妨可先选择一些容易找到“高位置”的作品,如《牧歌》、《小河淌水》等一些空间感比较强的作品来训练,结合教师示范“呼唤”时不同距离所表现出来的“位置高低”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位置”。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进行“高位置”的监控也显得很有必要。
3.咬字、吐词
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和音乐的高度结合,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还必须要有清晰准确的吐字行腔来表现。所以歌曲的演唱除了要有基本的汉语普通话发音知识和掌握咬字、吐字的基本规则外,还必须具备生动的吐字行腔的表现力,达到真正的吐词清晰、字正腔圆。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咬准字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交待要清楚,韵尾是复韵母还是鼻韵母,还是没有韵尾以韵腹的母音直收。我国现在的传统民族声乐沿用的“十三辙”分类发声的方法仍然是比较实用、科学的。
歌唱的语气表达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咬字吐词的语气、腔调也应该有所不同。
例如:演唱热情欢快、清新明朗、旋律节奏紧凑跳跃的歌曲,吐字行腔应该轻巧迅捷、流畅舒展。如《姑娘生来爱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玛依拉》等。
演唱情深意长、纤细委婉、旋律节奏缓慢悠长级进的歌曲,吐字行腔应该圆润柔和、连贯平稳,如《四季歌》、《草原之夜》、《情深意长》等。
4.歌曲风格的把握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是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民族音乐特征和歌曲演唱的民族特色等来演绎表现,达到独特的民族演唱艺术风格。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五光十色、丰富多采,不同的地域风貌、习俗语言,风格各异、个性突出。居住高原雪山的藏族同胞,质朴敦厚、粗犷坚强。该民族歌曲旋律一般多宽广舒展、悠扬奔放、载歌载舞,节奏性强,真声的演唱声音雄浑粗犷、浓重情深。位居祖国大西北天山下的新疆,以维吾尔族为首的多个少数民族,热情爽朗、风趣潇洒、能歌善舞。受波斯、阿拉伯音乐影响,该民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变化较大,切分节奏运用较多,音乐活泼跳跃,热情欢快。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不同的处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风格特征。同时,让学生多欣赏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这样学生在表现作品风格上会很快的得到提高,学生学起来也很起劲。
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五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研探讨和大量调研,发现60%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44.3%的小学毕业生未过写字关,识字达标率仅27.5%,55%的小学生在校就是错别字满篇,作业潦草,写字马虎,不注意字的结构顺序,就更难以发挥中国汉字的艺术美了,这是我们在西和县三所农村小学抽查不同年级共1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我们从学生口头问卷、家长访谈、社会咨询和第一线语文教师交流,调查表明,结合我们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当前中小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语文能力差是学校教育中最头疼、最关键的问题。归纳起来导致小学生语文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重视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字,形声兼备,音义兼备,既表音又表义,形声字占汉字的80%,象形、会意、指示等造字法全世界独一无二,这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世界语言文字最根本的特征。而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生识字机械,仅从拼音、字形上让学生掌握,而不从汉字的本源上打开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方法。如我们教学生识字时,利用小学生单纯好奇的心理,写出中国汉字几个最基本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等,告诉同学们中国象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形象的概括和描述,以此来导入识字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真正达到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如利用学生都想变聪明的愿望,我们讲聪明的“聪”字,利用会意的特点,聪就是上课时用耳听、用眼看、用心思考、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这样巧妙地讲析了“聪”字的构成,也间接地告诉了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全神心投入的道理。方法与知识的讲授在情趣化的教学中让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我们多年来用这种方法教学生识字,学生识字快,记得牢固,知识面广。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语文课每一个汉字都必须这样做,要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对一篇汉字略作点拨导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避免机械。但是由于繁而不当的各种语文作业占去了学生学习、写字的大量时间,学生无休止地纠缠于效益不大的各种语文练习册上。现代语文教育最大的收获就是快速地出版着《英材辅导教程》、《英材考评》、《110分超练》等种类齐全、五花八门的辅导练习册,致使学生读、说、写的机会很少,仅为完成作业而练,对于汉字的结构形体、章法、规范,学生无时间研习,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写的作文书写潦草、字形不规范。错别字满篇更是当下小学作文中最普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认为教育管理者和语文教师要严把语文练习册的关,精心挑选,以课后练习作业和语文配套练习作业为主,语文课的配套练习要精益求精,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为宗旨。其次建议农村小学每周各开一节大楷课和小楷课,增强学生写好字的意识,以其培养学生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即写字能力。最后建议农村小学多搞小学生书法比赛活动,把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不重视诵读
我们所说的诵读不是一般层次上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课文导读、学生朗读,而是课外研讨的诵读技巧指导和背诵古诗学习效果跟踪。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都能做到要求该背会的让学生背会,但对学生诵读古诗的技巧指导和背诵效果巩固指导不够。如读四言诗,二二拍节奏,平仄声相对,古人诵读抑扬顿挫之法借鉴不够,五言诗七言诗的读法各有其特点,就不一一列述了。学生只有掌握了古诗诵读的基本知识,按节拍和平仄读出声律,读出感情,声情并茂,才能把语文变成活语文,才会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古诗诵读变成情趣横生、寓教于乐的语文学习。事实上,适当让学生每人必备一本《唐诗三百首》,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背诵一遍,通过各种方式,将课内课文的古诗名篇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篇目,来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是培养学生背诵古诗文、学习语文最关键的环节。而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发现大部分学生背一课忘一课、学一册忘一册,到最后学生小学毕业时,对所要求背诵的古诗能达到要求者仅占15%,能完整记全诗题、诗句、作者的学生就更少了。将反复诵读和老师导引育读、与通过举办诵读比赛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看谁记得古诗最多、最快、最准确,将会大大减轻语文老师的负担,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不重视课外阅读
由于急功近利地比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老师盲目地让学生“练”,即重复无效地做各种语文练习册,学生被动地完成各种语文作业,因此学生学习很难有质的保证。仅仅围绕语文课本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是不行的,加上现在娱乐渠道多,电脑、电视的普及,学生对课外文学名篇的阅读量明显减少,甚至大多数学生拒绝阅读,如我们的孩子宁可看武打电视剧也不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文学名著,因此学生课外阅读量减少的现状令人担忧,导致当下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试想,丧失了思想和学习热情的学生,仅从背诵《作文大全》和《写作语典》走出来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视野和写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呼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以适时适量的形式纳入学生课内作业的范畴,打破单一的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为小学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注入活力。
6.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的几个方面 篇六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同时,语文恐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好、最不出成绩、遭遇指责最多的一门学科。从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看,高中学生在基础知识、表达交流、阅读写作、应用拓展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最为痛苦的事情。除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外,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一、合理有度地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发现和创新,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发现和创新的精神。也就是说,创新应该是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否则就有可能陷入无序、无效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将课文中蕴涵的因素挖掘出来,暗示给学生,并且适时的将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贯穿其中,才能诱发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种创新精神的话,又怎么能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与创新呢?所以,创新,要从教师开始。
另外,创新在于教师的循循善诱,而不是强迫学生。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一节课如果没有发现和创新就是失败的课,其实并不一定,它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任务、课文内容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东西就是需要教师讲授给学生的,如果非要学生探究、发现,反而没有什么效果,一者他们可能没有这一方面的生活阅历,二者可能也非他们的专长。
况且,创新并不等于否定传统。优秀的文化积淀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是不可否认的。
再者,我们提倡“拿来主义”,但是在拿来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自主发展,这一点经济科技如此,但教育更是如此,总是看着别人的好,全盘接受,可能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教师也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在创新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老师和学生都应该亮出自我,秀出风采,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当然,创新的水平要高,内容要合情合理,而不是没有原则,为“新”而“新”,失去了语文的本性,否则,脱离了语文的本质,创新就毫无意义了。
二、拓展阅读的天空
语文的课程阅读,从功利性角度看,是积累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从人文素养角度看,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
记得张田若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书,用嘴读,用眼读,用心读。读出感情,读出内涵,读出思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担心:读书时间用多了,讲解的时间就不够了,讲解的时间不够,学生怎么学得懂呢?事实上老师过多的讲解,就会把课文的整体美——文章的情感、意蕴、语境等完全肢解,学生内心的体验、感受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然,阅读也并非不需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篇文章的阅读,要适时地点拨、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好能采用范读的方法,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读不好一篇文章的话,又怎么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审美感受呢?同时还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情景,根据阅读的需要渲染课堂氛围,如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教师讲解的背景知识等,让学生通过沉浸其中而读出作品的情味。
同时,阅读要注意课内外的结合。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让阅读与写作产生和谐美
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示学生才华和语文素养的最佳舞台。可是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却往往存在思维枯竭,材料缺乏,语言苍白,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等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学生的阅读数量、方法、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
系呢?
首先,要重视课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们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世界范围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段落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作品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都应该让学生学习、借鉴,结合自身写作方面的问题,与文学大家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向优秀作品靠拢;再者,可以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和寓意深刻的素材,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写作中去。
其次,要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要想写好作文,仅仅依靠课内有限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撷取精彩的浪花,正如俗语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是需要教师的引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鉴赏作品,如何搜集有效信息,如何获得语言的积累,如何进行情感的沉淀。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三,结合阅读情况,进行写作训练。要让学生活学活用,阅读能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辨审美。反过来,写作又能让学生再次从阅读中去汲取更多优秀的东西,从而进行更广泛地阅读。阅读与写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交融,产生一种越来越和谐的美。第四,推荐几种措施。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片段写作与整篇训练结合为宗旨,由学生交流、探讨选定话题或材料、命题等,然后限时竞争写作,采用互动批改与集体评阅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
2、提供篇幅短小的各种问题精品文章,以激情、入境、悟理的步骤引领学生赏析,并要求学生写出鉴赏文字,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能力,养育学生的智慧。
3、强调学生作文呼唤真实,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生活,撷取生活中最美的浪花,描摹真的情景,品味美的情趣,体现善的思想。
4、珍惜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允许健康向上的标新立异,崇尚自由表达,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洋溢出张扬健康的个性。
5、把语文课堂变成培植学生幸福感的殿堂和养育学生人生诗意的乐园,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让他们能具备对自然、生活、艺术美较高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拓展
高中语文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为高考服务的话,那就失去了它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我们的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再高一点来说,是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生活的能力,以及审美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语文,应该注重它的应用和拓展。
个人认为,语文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要让课内所学到的东西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生活也是这样要求的,比如求职信、自荐书、论文、各种公文的写作、广告策划等,都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
我们的高考其实也关注了这一方面,尤其是语言运用试题,可以说是高考题中最精彩的部分,包括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并且范围越来越广,成为高考试题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也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加关注生活,不能再故步自封,照本宣科,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7.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七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方法兴趣 语法教学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8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注重语法教学的情景设置,注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等等,就能够促进学生学好英语,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注重方法提高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老师认为只要把英语有关知识点讲到位,督促学生勤记单词和句型等就够了,其实不然,要让学生学好初中英语,还必须要注意运用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随着词汇量加大、语法知识复杂、句型多变,学习困难和挫折的不断出现,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这时,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种种好处,无疑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我们应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游戏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购物相关内容时,我利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有了买、卖的交流语境。又如在教学职业这一单元时,我让一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其余学生来猜What is hehe?(What does she/he do?)由于学生模仿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有的惟妙惟肖,有的滑稽逗人,引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课堂气氛顿时被调动起来,大家参与性极高,课堂变成了英语的海洋。在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大家无意识的操练了单词,比起反复朗读,反复默写,效果要好上几倍。再如在教学表示动作的一些单词时,我也运用了表演型的游戏方法,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我的问题,“What can you do?”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二、注重语法教学的情景设置
语法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显得很重要,但是有经验的英语老师都知道,初中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我们在讲解英语语法的时候,注重营造一些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情景,就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把握英语语法。例如,在教学祈使句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情景,然后对学生说:Its very hot now.Please open the window.Please open the door.Thank you!(天气很热,请开门、开窗。谢谢!)也可以鼓励一个学生来到讲坛:Come here,please.Turn on the fan.Good boy!(请来这儿,打开风扇,好样的)。反复的指令和操练中,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感受祈使句的结构和用法。再如,讲授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教师可以把同学身边的尺子、铅笔、笔盒、书本、书包等等的大小、新旧、长短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这样问:Whose ruler is longer?Whose pencil-box is bigger?学生答:Wang Mings ruler is longer than Li Hongs.Li Hongs pencil-box is bigger than Wang Mings.又问:Which bag is the oldest?The yellow one is the oldest.还可以问:Do you like the bigger pencil-box?Do you like the oldest bag?这样的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学生学习了新的语法,并很容易地记住语法的规则。二是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教学语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心有灵犀”的游戏,这个游戏很多同学在电视上都看过,比较熟悉,我们设计一位同学做动作,让全班同学去猜测,教师要求他们用句型问答:Whats he/she doing?He/She is doing…然后又分两人一组,一个做动作,另一个猜动作,继续在游戏中操练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学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英语语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关注学生考试的最后成绩,以最后的成绩来评判学生成绩的优劣,这会对考试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和打击。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能够注重平时的引导,注重形成性评价,就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好英语。我班每次听写,总有那么十来个学生过不了关,我在其中一个学生的本子上批道:老师喜欢你在课堂上的表现,但你必须加强单词的训练,期待你的进步!但效果不太好。
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劝他别担心,我表示会帮助他。过后,我和他家长取得了联系,他妈妈说他特别好动、贪玩,但表现欲强。在家时,除了玩,就是看电视,从不读书、看书、也不听磁带、记单词,完全是一个“懒”学生。我该怎么办?新课程Go for it词汇量大,信息量大,如果学生不花点时间去读、记单词,是行不通的!经过反思,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首先向学生说明了记单词的重要意义,然后再针对学生记单词难的情况,我决定提前教会他们音标,让他们专门用一周时间来学音标及基本拼读规则,另外,再教给他们一些记单词的方法,如:直拼法、归类法、对比法,同时要求学生制作单词卡片,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单词游戏,拼读竞赛等活动。我充分利用初一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小组竞赛,看谁记的单词多,准确率高,优胜者发给一个小奖品,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这种竞赛活动,情绪很高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督促了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果然不错,听写情况得到大大改善,原来不及格的学生开始及格了,我写上评语: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终于进步了!这些学生开心地笑了。以后这些学生听写他都是优。此后它使我改变了教学评价方法,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进步的评价,而不是单一地用考试这一个终结性评价来评价每个学生。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对她的期待,从而充分信任你学好英语。
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八
申请美国私立高中时,面试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方式有如下几种: 电话面试或者是SKYPE 聊天工具面试; 到指定地点面试;录制自我介绍VIDEO。在面试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考生需提前准备好一些面试话题,比如自我介绍、兴趣爱好、阅读的书籍等等,最好提前几天突击式复习,这样有压力,效果会非常好。有一个学生之前英语不是很好,尤其是口语总是不敢说话,但是当他得知需要用英语进行面试的时候,他突然间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奋斗了5天左右的时间,最后他终于突破了心理障碍,口语神速进步,最后成功地通过了面试。
想去美国读私立高中,需要平时多注意活动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学术的积累、艺术品赏鉴的积累、特长的积累、比赛的积累。美国私立高中很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古语说得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唯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
9.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九
1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的提出,不少的大学生开始创业,掀起了创业的浪潮。对于大学生来讲,创业尤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资源,这个资源在于人脉资源,渠道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讲,初出社会,经验不足,想要创业创新,无疑是很困难的,首先,我们就要给自己有一个准备的定位,也就是首先要给自己的创业项目制定一个目标。
二,单单有想法肯定是不行的,对于初创企业,还要制定相关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有一个具体的发展战略。
10.小议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作用 篇十
关键词:教学 教师 学生 主导 主体 互动 互补 导向
一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以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知识引导作用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预期教学目的。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成功,教师应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以及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知识导向作用这五个作用。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引导得当、激发得时,循序渐进地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快慢适中、难易适度,便可点燃学生的听课激情,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听课心理,激发他们的听课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全体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意让先进生“吃得饱”,还要让后进生想学,同时还要让中等生会学。所以,一节课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否起到了应有的导向作用,导得是否及时、导得是否有度、导得是否准确、导得是否有趣。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突出自我、彰显自我,一味地根据事前准备的教案一竿子插到底,则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哪怕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教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堂,在表面上来看,教师讲得慷慨激昂、教得饶有趣味,学生则是一个个正襟危坐、听得津津有味,而实际上,教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练定力功。这样的课堂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即使参与也是处于被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记忆知识,根本谈不上快乐地听课、高效率地学习。教师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充分体现,把好学生思维的脉,激发其听课激情,使学生愉快地参与进课堂,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听、在快乐的感受中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不失为好的教学。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既要引导好学生,学生也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双方共同在教室的舞台上把教学这出戏演好。这出戏演得好坏与否,不但取决于教师导演得如何,更要看学生演得如何。在演的过程中,作为导演,教师要准确、及时地引导作为演员的学生。关键的一点就是,这出戏的演出人员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教师作为导向棒不仅要指得准、稳,还要指得有艺术性、有风度,从而激发学生,使之好于听课、乐于听课,让他们在快乐中参与课堂,在乐趣中掌握知识。要知道,课堂教学缺少了任何一方的互动,都会变得低效,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好路,学生要乐于走好路。
四、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由于在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知识互补。同时,学生在性格上也存在差异,加之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性格互补。这样,先进生可以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可以影响后进生,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感染内向的学生。自然而然,课堂教学就如同潮水一般,潮未落尽,一潮又涌起来,形成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当然,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知识存在互补优势,多个学生的回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之间通过互补学习,达到多赢。
五、教材与大纲的知识导向作用
教材是教师所授、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点的载体,而教学大纲是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指挥棒。所以,在课堂中,教师所授的内容应紧扣教材、符合大纲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听讲,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能记忆、理解、掌握、运用。在无特殊情况下,教师不应在课堂上补充其他知识点,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激情,教师可以适当地把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十一
新闻来源:培训处
发布时间:2010-04-14 浏览量:525次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案件检查工作,通俗又简称为办案,是指通过对案件线索进行输理、调查、核实、取证等项程序,达到查明案件真相并提出处理意见的全部过程。
案件检查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社会敏感性较强的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经济体之间的业务往来日趋频繁,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向外延伸,一些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在利益的驱动下,视党纪政纪与国法而不顾,铤而走险去触摸这一高压线,引发违法违纪案件日趋增多,促使案件检查工作介入.如何优质高效地办好每一起案件,彻底铲除腐败这一丑恶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摆在案件检查人员的一个现实课题.对此,我认为,在强化办案的同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强化对案件调查工作的初查意识
初查工作是案件启动的开始和必经之路,能否正确的把握住这一重要环节,是确定举报问题是否存在,又是决定案件立案与否的关键.对此,做好案前准备工作,为初查工作的开篇布局奠定基础。
首先,要根据每个案件的类型、性质、难易程度,区别对待,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成立专案组或抽调对案情中涉及的相关工作有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同时要注意把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和办案骨干,特别是对被调查对象从事的行业环境比较熟悉的同志确定为主办人.如果涉及经济方面问题的案件,最好选派懂财务知识人员参加,以便查帐。如牵扯到女同志谈话,最好有女同志参加,等等。
其次,选准案件初查的切入点。每起案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案件线索不同、反映的内容也不同,有的比较单一,查起来就容易些,有的头绪诸多零乱、案情错综复杂,查起来就相对难些,面对后者类型的案件,调查人员不可能将全部线索同时纳入到初查视线范围,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对策、精心策划.抓住问题的关键,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进行输理、筛选、排队.注意从案件线索中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核心点,确定最佳初查工作方案,切不可千篇一律.再次,摸清被调查人的自然概况。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里”知己”固然重要,他能体现出自身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但二者相比而言,我认为”知彼”就显得比”知己”更为重要,初查工作犹如上战场打仗,仅仅是拉开了战役的序幕,如果”战”前缺乏周密计划、甚至不了解对方的实力概况,就想把仗打赢,恐怕只能是一相情愿、纸上谈兵的空话。
因此,初查时,最大限度的掌握被调查人的相关信息,这里所指的信息包括被调查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成员、社会背景等等,为初查工作的开端奠定必要条件,一旦时机成熟要及时确定涉案目标,抓住问题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作为初查工作重点,快速出击,以防止案件相关人员串通,影响初查效果。
二、强化对案件调查工作的取证意识。
证据是突破案件的关键,证据是证明事实真相的写照,证据是揭露违纪人员的有利武器,证据是查办案件的“生命线”。收集证据是案件检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办案质量的根本保证。这里所指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书证物证、勘察笔录、视听资料、鉴定结论、被调查人交代材料等。
强化取证意识要注意从抓信息开始、把握住时机。收集证据时要及时准确,凡完整的证据材料都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即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情节、手段、人物以及造成的后果等等,证据取得到位与否是直接影响案件定性和处理的关键,如果证据不可靠,宁可弃之也决不可滥用,使用不可靠证据会导致弄巧成拙,甚至会给查办案件工作带来被动,同时部门信誉也将受到影响,还会给事后的核查工作带来阻力等等。
收集证据要严谨细致,深入浅出,哪怕是一本账、一页凭证、甚至一张纸条都要认真过目,注意从蛛丝马迹之中发现证据,在细微环节中获取证据。注意证据的时效性,防止证据的灭失。切不可因忽视而弃之,导致错过取证时机。收集证据要坚持实事求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收集证据时切忌带有偏见性,既要注意收集被调查对象的违纪证据,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和澄清与被调查对象无错证据。
三、强化对案件调查工作的攻心意识
对被调查对象采取攻心策略是案件检查人员查办案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其运用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因果关系。案件检查人员,通常采取谈话的方式取证是办案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掌握被调查对象违纪事实的前提下,恰当把握时机,充分运用谈话技巧是突破案件的关键,也是击破被调查对象“心理”防线的有力手段。
首先要掌握被调查对象的个性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性格差异大致分为具有“内向型”和“外向型”,具有“内向型”的人沉默寡言,不轻易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向外流露,因此这种人的心理不好让人掌握。反之“外向型”的人讲话滔滔不决,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比较强,甚至无理也能狡辩三分,这种人心理相对来说比较好掌握,但切记不要进入这种人言语误区,不要被这种人的狡辩思维“带着走”。总之,不管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其共性是一致的,都存在一种侥幸、畏惧、顾及、对抗和避重就轻蒙混过关的心理。随着初查工作深入和案情的发展,在与其谈话期间,要注意观察被调查人的表情,表情的重要特征之一有眼神,一个人的眼神能反映其心理变化,从中分析和判断被调查对象在想什么、最在意什么、又害怕什么、哪些可能说、哪些想避开不说等等,适当调整谈话策略,确保取证工作顺利完成。其次,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谈话是最直接的短兵相接较量,在谈话期间要注意谈话场合的氛围,适时运用获得的外围证据作为对对方进行攻心的炮弹,运用证据要注意点到为止,切忌全盘端出。使用证据要注意保护证人,保护证人不仅关系到证人的权利,而且也关系到执纪部门的声誉。使用证据时要做到用之得当、适时、有效。迫使被调查对象丢掉狡辩思想,使其有一种孤军作战的感觉或者造成一种无路可退的局面,直至彻底交代其违法违纪问题。反之,谈话的切入点和方式选的不妥就草草上阵,势必就不能对被调查对象形成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同时给谈话工作带来难度,甚至可能所获的证据也不会完美。总之,谈话方式要做到因人而定。
再次,强化对案件调查工作的法律意识。法律及各项规章制度是制约人们行为和准则。能否正确地将其贯穿于案件检查工作的始终,本着24字方针政策的办案原则。他不仅要求了办案人员要注意讲究政策而且对案件查处实施过程中的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在与被调查对象谈话中,要注意讲究政策和策略,在被调查对象谈话中要注意此类问题,适当向其讲明国家法律、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与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打消顾虑、消除其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使调查对象从内心感觉到是组织对其的一次挽救,从而认识到只有主动交代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保证谈话过程达到的预期效果和目的。在谈话中要注意语言的适度性,不要有过激的语言,防止与被调查对象或证人之间产生僵持局面,贻误时间影响案件进度。
四、强化对证据材料的审查意识
审查证据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也是案件检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她是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和处理,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案件,证据往往会有几十件,几百件。一般来讲,证据材料可分为必须要用的、可用可不用的、与本案无关的不可用的材料这三种。通过对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和综合分析后确定取舍,凡是属于证据不足,推理多,主观臆断多,不能说明案件性质和事实经过的材料都应舍去不用。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供述之间是否一致,有无矛盾而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及时排除矛盾点,从中确定错误性质的关键问题,提出正确的结论和处理意见。
处理案件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手续完备、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切不可感情用事,特别是对定不下来又不好否定的证据材料应本着疑错从无的原则予以处理,确保案件质量,防止因定性和处理上的偏差而导致上访案件的发生。
1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十二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学生的学习生活大都在学校里度过,在校期间多半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出一种竞争的心理:看谁回答的问题准确,看谁解题速度快,考试时看谁得分高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竞争意思比较重视,却往往忽略对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是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也是做人的工具,所以教会学生学会合作,特别是教会他们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如下方法:
一、赏析课文,引导合作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章中的典型事例和艺术形象对于引导学生发扬合作精神有启迪作用。
在讲析《挺进报》一文时,我鼓励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在白色恐怖下,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英勇机智,团结协作,共同对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白杨礼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在讲解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白杨树艺术形象的分析,使学生从白杨树的形象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指导学法,促进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几个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我在讲授《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死海的特征是什么?
2、死海是怎样形成的?
3、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如何?
4、文章中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他们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名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完整,另一名学生帮助补充,为了使自己所在的小组不落在其它小组的后面,谁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然后反馈给老师和同学。
通过课堂上定向、讨论、答疑、巩固、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良好的竞争心理,又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由学到了语文知识。
三、培养能力,通力合作
在分析和讲解那些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学作品时,我和学生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组排练演出,为了演好课本剧,学生在排练时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表现力,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再现同学面前。
如:《扁鹊见蔡桓公》《皇帝的新装》《故乡》等文学作品,编成课本剧后,由学生自己找搭档,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在排练过程中,他们积极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露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自己的特长,在短时间内能把课本剧排练的很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人物之一,教师应利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心
爱心
1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十三
(一)“多识少写”、“识写分流”中“多识少写”的问题应如何落实?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话、习作的后腿。而识字多则学生负担过重,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而我们的低年级老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常常采用机械记忆的办法来识字,让学生拼命地一遍又一遍地喊,一遍又一遍地写。因此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声带”上,重在“写”上,而没重在思维上。我们的新教材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做法,确定了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多识少写”落到实处呢?
1、“少写”A、课本中的“认一认”、课文后绿线内只识不写的字一定要切实做到只识不写,认真落实。一定要深入入领会编者的意图,保护儿童识字的积极性,不能为应试而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能为迎合家长、学校领导而让学生写这些不该现在写的字。这样就能让我们孩子的小手不至于太累,就不会影响儿童识字的兴趣。B、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识字,运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不能再用机械训练的办法来加重孩子的负担了。据研究表明:孩子写字一般是“三到七遍为宜”。因此我们应每节课都应留一点时间来给孩子们写字。尽可能当堂课的任务当堂课完成,不能在低年级就搞题海战术,让孩子课后几十遍几十遍地抄字。这样就可解决“少写”的问题。
2、“多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上不封顶下保底”。“下保底”是指书上要认识的字一定要全部认识,这是底限。这是被每个老师所关注的,而且也在不折不扣地完成的。而“上不封顶”则是指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尽可能地多识字。这里因为没有量化的标准,所以很多教师没有去切实地执行。而这恰恰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多识”认真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去。
A、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如在班里开展评选“识字小能人”“识字小标兵”“我真行”“识字小老师”等活动。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就一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后识字的兴趣。
B、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地到生活中去识字。①、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运用已有识字经验、生活经历独立识字。本人有一儿子,有一天,他要用“象”组词,结果组了一个“象棋”。当时我很奇怪,这“棋”字他还没有学过,怎么会写的呢?问他才知道,这是他每天都能看到家里的象棋盒,猜“棋”就是念“qí”这个音。所以就认识了。我听了对他大加赞赏说他很会学习。结果他以后又独立学了很多生活中的字。这就说明只要老师和家长重视,不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是想认字的,也是能自己识很多字的。②、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到生活中去识字。比如说家长带孩子上街去,大街上的标语、广告、店名、指示牌……随处都是识字的课堂。每次只要不给孩子什么任务,凭着他的兴趣,能识几个是几个,一次、两次……时间长了,很多字就潜移默化地被记住了。③、让孩子向他人请教识字。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字想认识,那么就可以向当时在场的陌生人请教。怎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怎么才能让别人乐于帮助自己?学会了以后该如何感谢?刚好可以对孩子进行一次次实实在在、非常真实的口语交际训练。把识字与表达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上述这些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励、激励、再激励。让孩子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充满自信地到生活中去主动识字。
C、“多识”的考核与评价应随时随地进行。(谁今天又认识了新的字啦?上来读给老师听听?并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学生识的字可以是从生活中学来的,也可以是从课外书中学来的。如果是课外书,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字就把这个字圈起来,读给别人听。也可随时找老师读给老师听。最后学生看着书上一个个的小圆圈,听了老师和他人的评价,就会像拿下敌人阵地的战士一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识字。这样就能落实课标中“喜欢识字”的目标。
D、多识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多识”的考核与评价一定不能搞硬性指标,加重学生的负担,不要搞整齐划一,一个标准,每个孩子“多识”的量都是可以不一样的,只要比书上的多就行了,在这里关键是要激发孩子们课后识字的兴趣。学生能有并保持主动识字的兴趣就算是“多识”的一大功劳了。②“多识”一定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所识的字一定要是孩子从生活中学来的,一定要是孩子自愿学的,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能搞行政命令,让孩子去机械地记忆,出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毫无情趣地被动地识字。要让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去充满情趣地识字。
(二)“寓识于读”“以识促读”中识字的目标如何得到具体的落实?
1、界定清楚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比如说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他们只是从外表上的大概轮廊来加以区别。而对这些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是难以发现的,如电脑游戏中的“找别扭”,低年级学生找起来是很难的。所以低年级识字教学才有一个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意思就是说要把字放到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孤立地识字。所以我们低年级的课文其实就是识字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把识字的语言环境扩大了而已。因此,我们提出了低年级随课文识字的策略是“寓识于读”、“以识促读”。所以在教学时就没有必要把课文讲深讲透,主要是靠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应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落实好识字的任务,不能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而荒了自家的责任田。
2、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于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充分发挥学生整体感知事物的能力。在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这些生字。不能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教学。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扎扎实实地过好“认读”关。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多,对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眼睛与嗓子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读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把读正确连贯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培养学生借助拼音、图画、上下文的意思等,快速地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这是实实在在的“字词句的训练”,千万马虎不得。把课文读好了,也就把一个个孤立的字放到了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这些字就与具体的事物取得了联系,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明确的意义。这是第一步。
3、因为学生对事物都是整体感知的,所以在第一步能初读课文的时候,一个个字还都是分散在课文之中的,学生还不能进行一个个单独的准确地辨认。比如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读书时就常是这样一种情况:把一课书读的很熟,甚至都能背上来了,但你指一个具体的字给他认,他却并不认识。他还要从第一个字开始顺,顺到那个字了他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所以第二步就是要进行认真的“指读”,读到哪个字就用小手把它指出来,噢,这个字就是石头的“石”;噢,这个字就是大火的“火”……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字与事物的联系,字与发音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把一个个汉字分清,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把一个个生字都读准确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连贯,做到“以识促读”。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指读”仅仅是用在识字上的,而今后到真正的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做到不指读。
(三)识字课文后面的韵文怎么教?
过去,我们传统的蒙学用的识字课本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里面的字也没有什么联系,但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学生的识字量大概都在2000个左右。为什么他们会学的这么好呢?这就是因为汉字本身不表音,而韵文可入耳。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学生可以记得很牢。这一宝贵的经验被我们苏教版教材吸收进来了。所以教材中编了大量的韵文,它们的作用就是来帮助我们识字的。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就是让学生来学从“一”到“十”这些数字的。再如“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就是让学生巩固“清,晴,睛,蜻”这些字的认读的。而我们有些老师竟把这些韵文当成古诗来教,就离编者的意图太远了。教学这些韵文主要靠诵读,要读出其中的韵味来,要常把这些韵文拿出来击节而诵、溜读,使学生识字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形成语流,才能为进入今后的阅读中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14.幼儿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十四
幼儿教育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段,因为很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尤其是1-3岁的幼儿这个时期要注意随时观察他的一些行为和习惯,避免养成不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一个很普遍的现状,那就是孩子出生后都会给奶奶带,固然这也是因为现实生活的一些因素造成。然而奶奶带大的孩子存在不少的弊端,对幼儿交易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谁带孩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带孩子。针对幼儿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杜绝溺爱
很多父母都会将孩子给爷爷奶奶带,这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现状,然而奶奶带大的孩子大多会过度地溺爱,尤其是对三岁以内的幼儿溺爱程度更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被过度溺爱的幼儿都很霸道,而且稍有不满意就会嚎啕大哭,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形成这种思维,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要哭就能够实现。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征兆就要注意了!
幼儿哭闹很常见,但是作为监护人一定要有原则,不能一味的溺爱幼儿,有时候哭闹可以任由他发泄,过后再用简单的方式跟幼儿交流,一定要在萌芽状态给纠正过来。
培养礼貌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三岁的幼儿非常礼貌,知道说谢谢、对不起等用语,这也是因为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一种礼貌意识。礼貌习惯对于一个
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从幼儿时期就要培养,作为父母在家庭中也要给幼儿培养这样的礼貌,经常跟幼儿说谢谢,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这样的理念。其实谢谢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还是一种感恩之心。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从幼儿抓起,在家庭教育中杜绝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并且在吃饭的时候父母也要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这已经成为很多家庭中最大的影响。吃饭应该专心致志,同时在卫生上也一定要注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推荐阅读: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10-24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01-0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12-06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10-22
初中数学要重视的几个要点10-10
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几个基本阶段12-09
初中语文要阅读08-06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10-26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