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共10篇)
1.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一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在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我国,曾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开展过一些讨论和探索,但并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舒任颖 肖文建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411105刊 名:情报资料工作 PKU CSSCI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年,卷(期):2006“”(4)分类号:G35关键词:图书 情报 档案 一体化管理
2.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二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CSSCI收录的情报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在CSSCI数据库中设定时间为2006—2010年,选择来源文献,通过下拉框选择“情报学”二级学科,执行检索,共获得情报学相关文献共4 615篇。对这些文献用Java语言开发的软件CiteSpaceⅡ来进行分析,绘制情报学知识图谱。CiteSpaceII即是基于词频分析法的原理统计关键词或主题词的出现频次,以及不同关键词或主题词之间共现的频次,并以可视化的方法将关键词或主题词的频次大小和聚类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来判断近五年我国情报学的发展现状。
2 研究热点分析
使用大连理工大学刘盛博开发的转换软件,将从CSSCI检索得到的4 615篇文献题录信息转换成CiteSpaceII可识别的格式,并导入CiteSpaceII中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设置相关参数为:时区分割(Time Slicing)设置为2006—2010,单个时间分区的长度(Years PerSlice)设置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为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Descriptors与Identifiers),阈值为前30个高频词,词类型(Term Type)选择名词短语(Noun Phrases),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为专业术语(Term),运行程序,得到72个结点和9条连线的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图中,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关键词,结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两个结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结点的年轮结构反映的是某一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色调由冷变暖表明时间由远及近。
由图1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有以下特点:
(1)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学科研究(情报学、文献计量学);企业(企业竞争情报)等。
(2)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相关内容(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知识管理相关内容(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组织等);网络和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搜索引擎、数据挖掘、XML、语义网等)。
(3)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计量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
具体来讲,从图1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即结点大小),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检索、本体、信息服务、数据挖掘等领域。
2.1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这一关键词在图1中的结点最大,出现的频次居热点关键词的榜首,仍是现阶段情报学研究中当之无愧的热点领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竞争情报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已从最初对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过渡到现在致力于应用研究。这一变化也可从近五年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论文中得以体现,主要表现为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针对竞争情报的分析以及预防对手获取自身情报等研究,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与应用、技术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加工、竞争情报战争游戏法等。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与竞争情报这两个关键词出现了共现关系。通过对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我们获知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是我国情报学研究中较热的一个微观领域。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重点是对竞争情报系统的研究,其他还涉及: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如五层次模型、战争游戏等)、竞争情报中知识转化和创新、竞争情报的法律道德边界和灰色地带研究、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对策研究、根据企业信息需求进行竞争情报个性化服务及服务推送等,整体上呈现出操作性强的实践层面研究的特点,说明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已较为成熟。
2.2 知识管理
西方学者对于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知识管理为信息系统研究者所关注并持续至今,目前已进入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阶段。而我国直到2000年后该领域的研究才开始逐渐增多,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五年,通过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图书馆和企业依旧是知识管理的重点研究对象;另外对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研究也是一个热点。知识管理侧重于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针对知识管理的背景、对象、过程、知识管理学科体系等几个方面;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图书馆、高校、个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研究包括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挖掘和知识链等。知识管理研究成为目前学科研究中的热点,这也是情报学研究知识化趋势的突出表现。
2.3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研究是自计算机应用于图情工作以来一直的研究热点,研究的重点随着时代的转换不断地发生变化:八十年代,信息检索以研究检索算法和自动标引、分类为主;九十年代以检索技术为主;而近几年则致力于语义检索、检索的可视化、多媒体信息检索、数据搜索及智能检索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关键词标引的文献分析得知,这些文献的内容涉及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技术研究以及针对用户检索行为的研究等,如信息检索技术(如Lucene、向量空间模型、中文分词技术)、信息检索系统设计、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信息检索可视化、跨语言信息检索、图像检索等。
2.4 本体
本体最初是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概念体系的有效工具,本体在图情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2年CSSCI中图情档学只有3篇用“本体论”标引的文章,2003年10余篇,2004年有30余篇,直到2006—2010年在图谱中可以看到本体这个关键词的结点很大,是绝对的高频词,本体论及其应用研究已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这五年有关本体研究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我们发现,数字图书馆是本体的重要应用领域。关于本体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领域本体的构建、本体的概念、本体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本体学习、本体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本体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等。
3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图1中大结点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我们把近五年来我国情报学科的研究现状概括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情报学研究向前沿发展并向外延输出。
从前面总结的研究热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五年我国情报学向前沿发展以及向外延输出的趋势。根据图1中所列的研究热点体现出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建构,我们描绘了情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学科相关性,如图2所示。图2中,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学科,各个圆圈的交叉部分是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表示一种相关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情报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从技术、信息组织与检索及管理学的角度丰富和深化其研究内容,导致情报学研究外延不断向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管理学输出。首先,情报学的发展深受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上的每一次突破几乎都会给情报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带来巨大的推动,本体的出现使情报学的信息组织与检索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情报学的研究方法,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情报学者研究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在搜索引擎与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使情报检索更加有效率;除此之外,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系统建设也逐渐成为情报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注入丰富了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使情报学研究不断向计算机科学输出,逐渐丰富了我国技术情报学的研究内容。
其次,长期以来,图书馆学、情报学被认为是同宗学科,两者紧密联系、同源发展,使得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交叉性十分明显,尤其在信息组织与开发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如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最后,情报学与信息管理学并存互补,而信息管理学隶属于管理学范畴。因此,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情报学与管理学有着比较深的渊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信息战略、信息流程、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等研究内容的重视程度逐渐升温,情报学研究者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吸收与之密切相关的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管理学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等,对情报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和资源等进行管理研究,从而为情报学自身的发展获取更强的动力,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当属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管理等方面。
在图2中,我们看到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成熟地运用到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中,并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形式与特征,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研究领域,使情报学得以向前沿发展。另外,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也逐渐运用到其他相关学科的领域中,如文献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对其信息及信息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这些学科领域内知识的生产、组织、流动与作用的方式及规律,使情报学向外延输出成为可能。情报学的发展与不同学科的碰撞交叉而产生的前沿研究领域,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和扩大研究范围,情报学的向前沿发展与向外延输出对情报问题也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研究,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研究的背景框架。
(2)情报学研究呈现多元化、技术化、定量化及人文化态势。
首先,从图1中的理论研究、企业竞争情报、数据挖掘、web2.0、搜索引擎、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高频关键词,我们可以概括出近五年我国情报学的发展主要涉及理论、应用、技术、管理这四个层面,体现出了学科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进入数字时代后,智能化情报技术已成为情报学的前沿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进步让各种新的理念运用于信息组织、检索、获取与分析领域,形成了许多新兴的智能化情报技术的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信息抽取、信息过滤、图像检索、web2.0等,这些关键词也是图1中的热门研究领域。可见,技术应用研究在数字化时代仍然盛行;另外,由引文分析、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期刊评价、h指数、网络计量学等高频关键词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今的情报学研究正呈现计量化的态势。
最后,情报学研究还呈现人文化的态势。这种态势虽然在关键词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但从理论层面上看,情报学的确切角色是支持用户对情报和知识的获取与利用,除了研究信息和情报本身的特点、规律以外,情报用户和技术工具也同时被纳入到情报学者的研究视野。由于情报学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属性,而整个情报形成过程又与人的智能过程紧紧相关,因此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相互观照和演进的现象。在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互相依存的关系中,人文精神的无形价值与情报学的技术理性始终是情报学研究领域的双重语境,其“文献—计算”传统、“实践—认知”传统都充分体现出这一显著特征,其在双重传统的互补整合上正在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与效果。
(3)知识已成情报学新的核心话语。
从情报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可见,知识化已成为情报学的核心话语。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以文献为研究对象,转向以信息为研究对象,而后又转移到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在网络环境下,对知识单元的发现、揭示、组织和利用,对知识交流过程、特点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情报学界对于研究对象的共同认识。在图1中我们也可以察觉到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服务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已逐渐被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所超越(通过对结点大小的比较得知),知识共享、知识发现、知识转移这些高频词也是这些年激增的研究领域。从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情报学中的知识研究呈现出两种取向:情报学对知识管理理论的吸纳以及情报学“知识传统”的复兴。情报学所研究的知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的范围,而是由早期研究的科学知识转向了网络环境下作为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知识,这种知识既包括客观知识在内又包括意会知识,而不再局限于传统上的客观知识或者说编码知识范畴了。王知津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知识和知识活动规律的科学,情报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知识科学[8]。他曾详细论述了情报学的知识化趋势,通过对情报学与知识组织、知识获取表示和处理、知识库、知识管理和创新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指出知识化必将成为情报学的主要方向[9]。肖勇则把新世纪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概括为在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检索、知识挖掘、知识发现和知识库等领域的深入研究[10]。不难看出,对知识相关理论的重视已成为情报学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当今的情报学研究也已步入“知识化”的时代。
总之,由上述热点及现状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当前我国情报学主要以信息和知识为研究对象或主要资源;以数字化带来的社会需要(问题、任务、课题、项目、人才)为驱动;以IT为支撑、网络为平台;以情报学目前的核心领域为基础;以知识融合为内容和核心;以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检索、本体为先导来展开研究。
4 研究走向分析
利用CiteSpaceⅡ的词频分析功能,分别统计每年的关键词词频,通过词频的逐年变化探测关键词所代表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表1列出了2006—2010年具有明显特征及变化动态的25个关键词。从表中可以看出,多数关键词呈上升态势,经各年比较,可将关键词分为四类:第一类词虽稍有起伏,但总体呈增长之势,概括为上升的态势;第二类词是在统计的前几年关键词数较少,而后几年却由少到多,表现出激增的态势;第三类词是各年词频相对稳定或增幅不大,呈平稳态势;第四类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稍有起伏,但整体的趋势不增反降,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呈上升态势的关键词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主题,如知识组织、文献计量、共词分析、知识管理等。
(2)呈激增态势的关键词有如知识转移及人际网络。据进一步统计,在2001—2005年这五年中,知识转移这个关键词每年只出现过一次、人际网络这个关键词只在2003年出现过一次,而最近五年这两个词表现出了激增的态势。虽然这类关键词的词频并不高,不能够代表全局的研究热点,但其突然或迅速增加却能体现局部研究热点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最新出现的低频词有时是学科研究前沿的闪现,只是还未形成广泛认知。
(3)呈平稳态势的关键词代表情报学持续研究热点,如元数据、知识共享、数据挖掘、Web2.0等。
(4)呈下降态势的关键词,如搜索引擎、信息检索以及信息资源等,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它们将不再代表情报学的研究热点,但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相关领域的热点在降温。
结合图1和表1中的高频关键词及词频变化规律,我们可以试分析近五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走向:
(1)图1中较大结点的高频词如知识管理、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共词分析、统计分析、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关键词在表1中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见,今后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将仍以知识化和计量化为主要发展方向。
(2)表1中呈平稳态势的关键词,如元数据、数据挖掘、Web2.0等,代表着未来情报学发展的持续热点,这些关键词大多来源于情报学的技术领域。情报学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领域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图书馆学浓郁的人文特征,情报学有着很强的技术特征。情报技术研究历来就是围绕着(情报)信息检索技术与(情报)信息组织技术进行的,这两大研究领域自然也是当前提高情报学技术含量的主攻方向。目前,国外情报学研究已改变过去技术至上的倾向,技术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并重、技术与经济并重,不断探索情报与技术最佳匹配模式,情报学研究焦点转向知识管理和利用、用户、信息、技术、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11]。从上述统计的图表中关键词的特点及趋势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未来我国的情报学技术的研究方向也显示出了与国际并轨的趋势。
(3)图1中,理论研究这个高频关键词与情报学这一关键词产生了共现关系,并在表1中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可见对于情报学的理论研究,学界已有抬头之势。这五年来,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其核心内容主要涉及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理论体系以及理论流派、元情报学等。情报学需要技术支撑,但应“为技术而不唯技术”。以往,技术应用研究盛行的结果导致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薄弱,这一现象正逐渐为情报学界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得到应有的加强。
5 结语
本文通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来分析情报学领域词频及关键词共现的分布情况,并同时针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这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近五年来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现状和未来走向。但笔者也清楚地看到,从目前情报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在研究主题以及相关方面还具有特殊的不确定性,即当前的研究主题今后将独立地发展,还是与其他研究领域共同探讨彼此之间的相同特性?更为重要的是,情报学研究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还会继续扩展研究范围?将会沿着怎样的方向拓展?这是目前情报学界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情报学框架的空前扩大,再加上学科背景的日益复杂化,任何试图确定出情报学研究边界的努力在今天都变得十分困难,而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明确情报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并坚守其内核,无论学科情景和框架如何变化,情报学研究的根本是不可能改变的。
摘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10年CSSCI数据库中有关情报学的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进行分析,以发现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现状与走向。结果表明:我国情报学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包括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检索、本体、信息服务、数据挖掘等领域;研究现状表现出向前沿发展并向外延输出,且呈现出多元化、技术化、定量化、人文化及知识化态势等特征;知识化与计量化、情报技术的应用及基础理论研究将成为未来情报学研究的主角。
关键词:情报学,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孝文.试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走向[J].情报资料工作,2007(1):30-33
[2]王琳.数字化时代情报学理论的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9-13
[3]严怡民.情报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学报,1994,13(1):6-12
[4]靳娟娟.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03(10):31-36
[5]段宇锋,寇功杰.中国情报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1990—2005)[J].情报学报,2008,27(2):285-294
[6]刘旭旭.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状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577-580
[7]雷银枝.对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图书.情报.知识,2007(5):70-73
[8]王知津,陈芳芳.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J].情报科学,2007,25(9):1281-1286,1292
[9]王知津,李德升.情报学的知识化趋势情报学进展(第三卷)[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0]肖勇.论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13-15
3.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三
关键词:图书情报教育 科学研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108-06
作为现代高校三大主要职能之一,科学研究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推动各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进行并引导学科发展方向的中坚力量[1]。由国际顶尖信息学院组成、代表信息管理教育最高水平与潮流的全球信息学院联盟(the iSchools organization)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积极为成员院校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持和创造机会,促进了图书情报学领域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笔者曾从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两个方面对iSchools的科学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2]。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机构的科研成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近年来我国LIS教育机构科学研究的现状、特点及研究热点,同时通过与iSchools科学研究的对比,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教育部下达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通知[3-5],中国拥有LIS教育博士点学位的学校和机构共有11所(见表1)。由于这些LIS教育机构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引领着学科发展的方向,所以研究成果基本能够反映国内LIS教育机构科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水平。其中,南京政治学院由于其特殊性,缺少相关资料,故未列入调查范围。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基于词频统计的内容分析法和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从论文、科研项目两个方面入手,分别选取了可视化工具CiteSpaceⅡ、语意库工具AntConc和分词软件WordParser,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和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2 论文发表统计分析
学术论文具有出版快、专业性强的特点,能够及时反映學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是科研人员及时发表研究成果的首选,也是科研产出的重要表现形式[6]。本次调查选取的CSSCI是我国社会人文科学重要的文献信息查询与评价工具,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较高的学术代表性。笔者在CSSCI数据库中分别对10所LIS教育机构2008~2012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通过筛选去重,得到有效论文5032篇。下载论文题录格式转换后导入CiteSpaceⅡ,通过适当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分析内容选定相应的网络节点,如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并进行相关分析。
2.1 论文年代和数量分布
笔者下载论文题录的时间为2013年5月5日,此时CSSCI对2012年部分期刊的论文收录尚不齐全,故对于论文发表的年代分析仅限于前4年(见表2)。
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1年10所LIS院校论文收录数和图书情报学科论文收录总数都存在一些小的起伏,增减趋势也较为一致,2008年到2009年有小幅增长,2009年达到最高值,2010年论文数量下降至4年中最少,2011年则有所回升。10所LIS院校论文收录数占图书情报学科论文收录总数的比例也存在一定的起伏,其中2009年达到最大比例18.8%,这一年10所LIS院校论文收录数和图书情报学科论文收录总数都达到最大值,但由收录比例可以知道2009年被调查院校的论文增长率要高于图书情报学科论文收录总数的增长率。同理,2010年收录比例最低,那么说明这一年前者增长率要低于后者的增长率。从整体来看,收录比例基本维持在17.8%左右,前后浮动仅为1%,这说明被调查机构的年论文发表量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2.2 论文作者分布
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群体的状况集中体现了学科科研实践的趋向,是某一学科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作者群体进行研究,可以把握学科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引导都有积极的意义[7]。笔者拟从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来衡量其科研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
2.2.1 作者发文量分析
作者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科研生产能力。本次调查中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见表3),发文量都在35篇以上,属于高产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王知津,其次是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毕强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邱均平。
突增值能够反映发文量的增长情况,突增值越高,则发文增长量越大。可以看到,郑建明、靖继鹏的突增值分别为4.08和 1.81,说明这两位作者在2008~2012年这个时间段内发表的文章数量增长很大,其中发文量突增值最高的郑建明5年的发文量分别为3,6,6,19 ,3,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3篇。
2.2.2 作者被引频次分析
作者被引频次一方面反映出科研群体对于作者的信赖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高作者被引频次是对作者科研工作和成果质量的肯定。作者共被引图谱(见图1)反映了调查的10所教育机构学者论文的被引情况,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越大说明作者被引频次越高,不同颜色的圆圈则描述了该作者不同年份论文被引频次的时间序列。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引用关系,连线越粗,代表两个作者的关系越强。
可以清晰明显地看出,节点最大即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其次是苏新宁和马费成,这三位作者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48、119和112次(见表4)。中心度是社会网络中的概念,中心度越高说明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根据 CiteSpaceII 软件给出的说明,紫色外圈的节点是网络中的转折点和关键节点,光圈越厚则意味着节点的中心度越高。图中于良芝、柯平和张晓林三个节点有明显的紫色外环,说明在共被引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
对比发现,邱均平、王知津、柯平和肖希明同时出现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的前10名,这说明这四名作者在具备较强的科研生产力的同时也拥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对于学科具有较大贡献,是学科的核心作者。
2.3 论文机构分析
发文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构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力。由于部分机构在著录时采用不同的机构名,故首先对论文机构进行筛选去重,如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中心等机构发文量全部归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通过统计发现5032篇论文涉及268个单位,鉴于本文在数据获取时只依据被调查的10所LIS教育机构进行搜索,所以意味着与这10所LIS合作的机构有258所,这其中既包括各类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也包含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同时还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这说明10所LIS教育机构合作的机构类型和范围比较广泛。但绝大部分机構只出现了一两次,说明机构合作规模不大,有待进一步加强。正由于合作强度不够,在CiteSpaceII 软件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就不明显,本文故没有列出相关图谱。
发文量前10的机构(见表5),也是我们调查的10所LIS教育机构。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发文量位于首位,远高于其他机构,这说明在图书情报领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拥有大量有一定科研实力的研究人员,具有非常强的课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科影响力。
2.4 论文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核心的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是规范化的语言,通过关键词就能大致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文献计量学中,关键词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手段,对某个学科领域的论文关键词进行分析,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II 软件生成的5072篇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
可以发现,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并不明显,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但仍然形成了几个聚类,研究主题包括文献计量、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等。下方的文献计量主题聚类的节点包括期刊评价、引文分析、CSSCI、学术影响等。上方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主题聚类节点有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事业、图书馆管理等。右下角可以看到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节点距离很近并且之间有连线,说明二者有较多的共同点和联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学也越来越重视技术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8]。
频次在前15位的关键词的频次都不少于100(见表6)。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图书馆,为372,远高于其他关键词。不难发现,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仍然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另一方面与技术和网络相关的内容,如本体、Web2.0等也是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与文献计量学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也很高,如引文分析(165次)、CSSCI(153次)、期刊评价(135次),说明定量研究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关键词共视图谱图可以看到,计量学已经成为图书情报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服务、期刊评价、信息检索和竞争情报是频次排名前15的关键词中具有突增值的4个词,说明与之相关的研究在2008~2012年间增长速度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趋势。
3 科研项目统计分析
对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到调查对象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但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选择偏差。通过研究各LIS教育机构公开的科研项目情况在一定程度能上能够与论文研究形成互补,二者结合则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科研动态和特点。笔者通过访问10所LIS教育机构的主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9]、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数据库[10]等网站,获取调查对象2010~2012三年间立项的科研项目298个,分别从科研项目的立项时间、项目级别和项目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1 科研项目年代和级别分析
从本次调查中298个科研项目的年代和级别分布情况数据(见表7)来看,科研项目的数量随时间的推进是逐渐下降的,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调查对象的科研能力在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各LIS教育机构网站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全有关。可以看到,省市级、校级以及横向项目减少的很快,而国家级项目和部委级项目每年的数量大致相当,这是由于在统计国家级和部委级项目的时候笔者参考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统计。
3.2 科研项目主题分析
对科研项目主题的统计,笔者首先利用ROST WordParser工具对298个科研项目的题名进行中文分词的处理,检验校正后导入语意库工具AntConc作进一步的词频统计和分析。利用AntConc的Clusters工具N-Grams可以统计由相邻单一词汇组成的词组频次,筛选去重后,取其前10位(见表8)。
信息资源是词频最高的词组,为27次,研究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利用及保障评价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含有信息的词组还包括信息服务(8次)、网络信息(8次)、信息检索和信息生态(5次),说明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仍然是图书情报学科学研究的最为关注的焦点。其中信息生态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来来研究信息科学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另外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12次)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竞争情报的科研项目出现了5次,且研究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企业竞争情报的挖掘和分析,这体现了对图书情报学实际应用的关注。
3.3 科研项目研究方式分析。
科研项目的主题前10位关键词词组有关研究方法的词组就占了3个,分别是模式研究(14次)、应用研究(10次)和实证研究(5次)。其中模式研究是从实践出发,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培养模式、行为模式、服务创新模式、发展模式等内容,而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则是将理论方法运用于实践,从研究结果验证理论方法的合理性。三种不同研究方式的多次采用体现了10所LIS教育机构科学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辩证法的重视,也反映了其严谨的学术风气。
4 我国LIS教育机构科研热点
将论文的关键词与项目主题关键词进行对比,选取二者共有的词汇,由此得到我国10所LIS博士点学位教育机构科学研究热点关键词。
(1)数字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数字图书馆在全世界兴起以来,一直都受到图书情报学者的广泛关注。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模式,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1]。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更是持续升温。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对于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数字图书馆的现状认识、技术应用、资源服务、评价分析和法律保障等问题。
(2)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即是图书馆重要的基本职能,也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信息服务的水平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和存在感。然而随着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发展,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图书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和人才优势,改变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因此LIS教育机构研究的热点内容既包括各类信息机构的比较评价,也对图书馆新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3)信息检索。一直以来信息检索都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本次调查论文的关键词中有较高的突增值,说明未来信息检索仍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调查结果看来,各种技术和理念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是图书情报学者非常关注的方面,如跨语言信息检索、可视化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检索等。
(4)竞争情报。上世纪90年代初,竞争情报理论传入我国,立即引起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科研项目对于竞争情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竞争情报的挖掘、分析、服务和应用上,而论文则更加关注竞争情报的现状分析、发展特征、行为心理和评价指标等。这也体现了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由于各自特点和目标不同,其研究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5 结语
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总体看来我国LIS博士点学位教育机构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兼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来说,从研究阶段来看,每年的论文发表量和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变化不大,处在一个比较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在研究实力方面,不同的教育机构相差较大,发展并不平衡;从研究内容来看,不仅对传统的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如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保持较大的关注,同时也能够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研究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注重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结合。但对比iSchools的科学研究现状,我国LIS教育机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研究合作。合作研究是iSchools科研项目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既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够加强学科的交流和融合。虽然从论文的机构分析中发现我国各LIS教育机构与其他机构有广泛的联系,但联系的强度和紧密度显然不够。需要加强机构间人员、资源之间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科的发展共同努力。
(2)把握理论和技术的平衡。技术化趋势是iSchools科学研究中最为明显的趋势之一,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研项目,与技术有关的主题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科研项目甚至要求完成某些相关软件和工具的开发。而国内LIS机构科学研究特别是科研项目对于技术的重视度则显不足,“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把先进的技术融入图书情报学,适应技术化趋势的发展是国内LIS教育机构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进行跨学科科学研究。图书情报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多学科化是其重要的特征。iSchools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跨学科的研究,这一点也是国内LIS教育机构最值得的借鉴之处。本次调查发现,国内LIS教育机构科学研究多集中在本学科领域中,涉及的其他学科领域少且有限。因此要注重教师的多学科背景和教学课程的灵活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跨学科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数据的收集不够全面,例如论文收录只来自CSSCI一个数据库、许多院校的科研项目录入不全;其次文章主要采用基于词频分析的定量研究,从宏观层面大致了解分析科学研究的内容和趋势,缺乏对研究内容的深层次的解读,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红. 论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功能[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37-40.
[2]肖希明,李金芮. iSchools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 2012,(6):4-9.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493/201002/xxgk_82642.html.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493/201002/xxgk_82651.html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0/201104/xxgk_1173.
[6]孫海生. 国内图书情报研究机构科研产出及合作状况研究[J]. 情报杂志, 2012,(2):67-74.
[7]邱均平, 马瑞敏. 基于CSSCI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文献计量评价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1): 24-29.
[8]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51-60.
[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3-05-03].http://gp.people.com.cn/yangshuo/skygb/sk/index.php/Index/seach.
[10]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3-05-03].http://159.226.244.22/portal/proj_search.asp.
[11]郑俊生.2009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14-18.
4.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四
王显龙
2010级情报二区201020420075 摘要: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以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为背景,从传统警务模式的利弊中探索出的新型情报模式。随着我国“金盾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得以快速发展,地方模式逐渐形成。对地方情报主导警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大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关键词:地方情报模式;情报主导警务;比较研究
我国的情报主导警务工作历史不长,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是 1998 年的“金盾工程”。近几年来,通过各地公安机关的不断努力,“金盾工程”开展的非常顺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实现了我国情报警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各地警务实践部门的情报信息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各地进展的情况来看,各有特色,本文主要对“芜湖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这三种较为典型的情报主导警务工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折射出我国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发展状况。
(一)“芜湖模式”
安徽芜湖市公安局自2004年推出“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以来,警务工作效益明显,体现了情报信息对警务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1、确立情报在警务工作中的指挥地位
在“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的引领下,芜湖市公安局通过设立市情报信息中心和配备情报分析人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情报分析研判体系。包括综合使用关联查询系统、情报线索搜索系统、智能警报系统、信息评估系统等平台,对繁杂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对警务工作进行有目的地指挥、指导、评估,逐步确立了情报在日常警务工作中的指挥地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确指挥,使警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二是精确指导,使防范工作更具有目的性;三是精确评估,使警务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2、建立情报引导侦查的模式
以协同办案综合系统、指纹核查比对系统、协同侦查分析系统和情报线索搜索系统为主,初步实现了情报引导侦查的新模式。其中协同办案综合系统,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管理,完整、灵活地收录了从接警到结案的各类信息,为侦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情报分析资源。根据情报线索搜索系统,侦查人员依照自身对案件的掌握,在大量的信息中对案情进行分析和研究。情报引导侦查的新型战略模式,改变了传统运作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提升了侦查人员的自身能动性,促进了办案的效率。
3、建设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下的“打防控”一体化模式
针对犯罪动态灵活机动地部署打防重点。一是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等构成机动巡逻体系。根据情报中心对案件的分析和预警,确定巡逻重点。同时结合案件的特点灵活安排警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巡逻预警活动。二是通过“信息指导平台”指挥基层警察机关的工作,根据案件特点,动态布署防范警力,形成机动性的防控机制,确保有限警力的无限效益。
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信息控制层。通过智能警报平台,对技术平台内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对比,及时发现刑嫌人员的行动踪迹,掌握矫正对象和有累犯、惯犯等有前科人员的下落;通过信息的协同作用,利用关联分析发现和查找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线索;通过系统分析掌握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状况,从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
4、务实基础工作管理机制的情报信息化
芜湖市公安局整合了基层派出所的各类基础管理工作,将琐碎的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以地理描述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通过系统应用,指导警员实施管理统一规范,概念简明清晰,操作简便易行的信息化警务模式。这不仅督促了基层派出所的基础工作,而且丰富了基础工作的管理工作,实现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同时,在社会力量的协助下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建成了暂住人口管理系统、出租房屋系统、旅店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保障了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总量呈递减趋势,刑事案件发案不但实现总数下降,而且群众的安全感不断上升。
(二)“浙江模式”
浙江省公安机关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情报主导警务模式。主要体现如下:
1、突出主干应用,整合情报信息,实现打防控一体化
在打防控综合信息平台建成之前,浙江省公安机关就已经拥有了200多套信息应用系统,但这些系统都存在着无法实现各警种、各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问题。为了警务工作能更好的得到开展,警务信息大综合——即建立“打、防、控”综合信息平台的愿望在2003年终于得以实现。综合信息平台可将查询信息分为件综合查询,人员综合查询,物品综合查询,线索综合查询,单位信息查询,通缉通报查询,关联查询和跟踪查询。这个突破使浙江省的警务工作效率和出警准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但实现了日常警务工作的情报信息化,而且让各警察机关之间的资源得到了及时共享。
2、构建网上作战新模式,开发痕迹数据库和“搜神”系统
“搜神”系统是浙江省警察机关自主研发的新型网上作战系统,可以自动或半自动的跟踪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路径,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网上作战模式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搜集到的情报资源为实体,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依托一系列分析工具,通过对各类有形和无形痕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踪迹,进而刻画出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迹象,特别是作案轨迹,最终利用手头的综合情报将其抓获。
3、设立专业情报分析机构
目前,浙江省内市、县两级公安指挥中心基本上都设置了情报信息科,并配备了专职的情报分析人员。与此同时,领导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熟谙业务、有大局意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充实、壮大情报机构的建设。如今在宁波、绍兴、金华、湖州等地,各公安机关的指挥中心均筹建了情报分析部门,配备了必要设施,抽调了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情报的分析与协调工作,在建立健全情报机构的同时,初步形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条块结合、高效统一的情报主导警务体系。
(三)“上海模式”
为了适应日趋开放的社会环境,有效驾驭社会治安的复杂趋势,上海市公安局从2000年始就树立了“情报主导、情报投资、情报研判、情报共享”的情报意识,建立了一系列综合多效的情报工作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创建线索型情报和舆情资料系统,实现情报信息的广泛采集
线索型情报能方便无序的情报线索的汇总、管理和交流,提升情报反应的能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减轻警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当某情报机构获得新的情报线索时,可以即时地将最新线索提交系统总数据库,然后由专门的情报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地将信息提交到数据库进行处理,查询分析输入信息。而舆情资料系统则能通过对海量安保信息的自动获取、分类、检测和聚焦,及时掌握境内外媒体等新闻力量的舆论动向,分析研判舆情反映的涉及各类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出问题,从而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发挥分析辅助的作用。
2、建设情报综合分析平台,实现情报资源的有效整合 上海市公安局根据警情的需要研究开发了具有各种情报分析功能情报综合分析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对人、事、物等相关静态资料和动态信息的整合,为各级情报部门的关联查询、批量比对、综合分析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3、建设案件时空分析系统,提升辅助决策和服务实战功能
案件时空分析系统就是运用GIS技术,把地理信息和案件信息、人口信息以及其他一切所需指标的信息进行统筹和整合,然后将其摆在地图上直观显现。传统的情报分析方法不但不能给警务人员一种直面的描述,而且往往会带来主观臆断,给案件的顺利侦破增加难度。利用案件时空分析系统,通过二维和三维图形化的表现可以让使用者比较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案件的动态变化,帮助警务人员挖掘案件中蕴藏的宝贵线索,彻底改变了以往案件分析手段落伍、滞后的工作模式,使案件的管理分析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为实现知识化、信息化、科学化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
5.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五
【摘要题】理论纵横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而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类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使包括情报学在内的学科研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研究和利用,情报学的传统方法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要进行自身的转化。如面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资源,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相应地网络信息计量学(WebmetricsorCybermetrics)就应运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链接分析法来描述和组织网络信息世界。网络信息计量学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基于文献和信息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面临着新的变革。关于其定义主要有:网络计量学是一门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互联网上数据相互引用的科学,是一门对网络文献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科学,基于Web和软件计量分析工具,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于一体,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所有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信息测度。网络计量学是综合采用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网络文献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科学。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的各种定量方法,对网络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借以揭示网络信息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链接分析法研究现状
2.1 链接分析法的内容
链接分析法是网络信息计量学中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网络超文本通过链可以将结点链接起来,一般使用两种方法——索引链和结构链进行链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又是构成网络的手段。在将网络相关信息资源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的基础上,融合了参考文献链接功能,并通过引文关系来分析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可以按照引用程度和引用权威信息源来分析,在网络信息组织、检索、评价、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1.1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组织方面的作用
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如网页创作者使用链接分析,创建一些对访问者有用的链接,可以链接到不同主题或相同主题质量更优秀的网页。一般来说链接类型大致有:合作链接(被链接网站和链接网站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友情链接(网站之间可能由于在资源或其它相关方面有关系,相当于影视术语中的友情客串)、推荐链接(被推荐网站由于质量好、人气旺、访问用户多或是热门网站等原因链接)、内容链接(被链接网站和链接网站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或相通关系等),可以起到网络导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户在网上冲浪。Google还通过链接分析来确定网络上的权威信息源来进行相关的排名。Google认为网页制作者仅创建他们认为重要的网页的链接,链接到另外的网页就像一本书的引文,网页之间的这种引文关系“像是对网页进行评论的过程”。例如,网页的制作者们创造了几千个Yahoo的链接,困此Yahoo被当作一个重要程度点;如果许多重要的网页都指向Yahoo,则其重要程度会更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网页制作者不可能误导网站的排序,并且扩展性极好——当网络增长时,产生更多的重要网页的链接,自然更能确定该网页是否是权威的信息源。
2.1.2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作用
链接分析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检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检索结果的排序等。网络信息检索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多媒体数据库,采用超文本技术使检索空间比传统的信息检索范围更广泛,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以超链接的方式链接相关内容,更加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打破了线性存储的限制,真正实现多维检索。Web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利用链接信息来优化对相关文献的查询,能够极大地提高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过程中,J.Kleinberg认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访问Web提取出权威页(Authority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权威页,这需要一个原始积累和评价过程。先给出一批起始网页,Robot从这些源网页开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算法进行。当网页提取回来后,采用链接分析技术(具体用递归算法)来计算出权威页。有了权威网页,Robot在收集Web信息时,就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访问Web网页。搜索引擎检索结果排序方面也运用了链接分析技术,由于索引数据库容量大,若用户输入一个关键词,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条记录相匹配,搜索引擎对如此庞大的结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关的几十条记录显示出来?搜索引擎按记录号的顺序提取结果集中的前几十条记录,再按邻近图(NeighborGraph)算法对这几十条记录排序,最先显示给用户。这种检索结果排序就是利用链接分析技术,大大减轻了搜索引擎的负担,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链接分析技术来对检索结果排序。2.1.3 链接分析法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面的作用
传统的引文分析法在学术方面衡量学术期刊重要性的指标之一是“影响因子”(IF),哪家期刊和论文被引用次数多,影响因子就高,谁就被认为是权威,论文也就是优秀论文。在互联网上IF对应于统计指向某一网页的链接数目后对该网页作出的排序,网站引用分析对应的是某个站点网页被其它站点引用的情况的统计分析,也就是网页可能被其它网站搜索提问命中的结果数的多少,采用计分法和线性代数方法对中心网页和权威网页分数进行迭代求和,以确定权威网页和中心网页。这与百度搜索引擎的创始人李彦宏1996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人气质量定律”相一致。根据这一定律,用链接分析法进行统计网站被链接和访问次数,可以作为评价网站和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一个指标。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对搜索结果进行的按相关性排序,不完全依赖于词频统计,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在Internet上链接关系反映的是网页在全世界范围内、同一学科类属的影响力,评价范围是很广的、甚至全球性的。目前主要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网络上检索网站和网页的链接情况,并按相关性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大大方便了用户在浩
翰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易于操作、实用且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同行评议等定性方法的缺陷。
2.2 链接分析法对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向前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随之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它善于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科学研究中应用研究、实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比重逐渐增大,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表现在:一是情报研究的领域、对象、内容等的扩大和深化;二是现代科学学科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情报学科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研究模式的更新、学科结构的变革和学科体系的拓展,就必须研究和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方法,及时反映最新的学科学术动态和最新的理论学说,移植、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经济学方法、信息技术方法等来丰富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创造和大胆创新,不仅引起自身学科结构的变革和深化学科前沿的研究,而且不断发展新的分支学科,促使学科研究充满时代气息。
链接分析法大大拓展了信息计量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充实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内容,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完善了情报学方法论体系。它是情报学逐渐成熟的一个重要历程碑,标志着情报学理论方法的一个新的飞跃。
2.3 链接分析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文献计量学中,传统的引文分析法只要统计参考文献数据就可完成引文分析的任务,但是在互联网上,链接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广、动态性强,具的信息量巨大、不确定性、缺乏合理组织、难以预测等特点,且信息过载(InformationOverload)和信息污染(InformationPollution)现象严重;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也变得十分复杂;链接分析法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Internet是在一个商业化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网站的被链接数量还与它的商业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评价体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因此,在使用链接分析法时要充分考虑以上问题,尽大可能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束语
由于链接分析法借鉴了引文分析法的方法和思路,是情报学研究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新应用,目前链接分析法主要实验工具是搜索引擎,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知识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的发展,必将为链接分析法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情报学也必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吸收其它学科的先进方法来深化、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体系结构,从而改变情报学学科的面貌。
6.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六
各有关单位、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域工作者:
为促进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交流,推动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事业创新发展,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医院协会协办,召开20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国医院协会I类学术年会。
现将会议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为“医院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会议将围绕大会主题组织院士报告、主题报告、专题报告、青年论坛与优秀论文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
二、会议时间
年8月17日-19日
17日:全天报到(当晚召开常委会议)
18-19日:会议
19日下午:会议结束
三、会议地点
会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饭店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北路130号,电话:0512-66018888
乘车路线:
苏州火车站——步行890米到“火车”站乘坐1路,“南门二村”站下车后步行170米即到。驾车约7.8公里。
京沪高铁苏州北站——步行210米到“高铁苏州北”站乘坐地铁2号线,“平泷路东”站下车,步行150米至“万达广场”站换乘5路,“南门二村”站下车后步行170米即到。驾车约21.6公里。
四、会议征文与优秀论文评选
1、投稿要求:未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文章。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炼,一般不超过6000字。文稿请附中英文题名、关键词和摘要,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单位、地址、邮箱。
2、截稿日期:2016年7月22日。
3、优秀论文评选:会议将编辑出版论文集,评选大会发言优秀论文,同时推荐到核心期刊《中国医院》和《医学信息学》杂志上发表。
五、继续教育学分
本次会议的正式参会代表将授予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项目编号:医院协会继教备字[2016]10号。
六、参会费用
1、会务费标准:80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及会议期间餐费)。
2、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住宿标准:标间每床150元/人/天,普通大床300元/间/天;商务标间每床210元/人/天,商务大床420元/间/天。如超时退房等情况按协议价增收半天至1天房费。
小编注:会议预定房间为8月17日-19日2晚,如有特殊入住情况,如会前会后仍需在会议酒店住宿、或有亲友需要以协议价住宿,请提前与会务组沟通。
七、参会回执
为便于安排您的食宿,请认真填写回执(见附件2),并于8月3日前返回会议邮箱:medlib@imicams.ac.cn。
联系人:邢雪影(电话010-62791945,QQ:1055362754)
7.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七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情报发展,信息
图书馆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借阅图书和阅读图书的场所。当今社会,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提升, 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式也开始丰富起来, 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之下, 各行各业都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和设备上的改进,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图书馆也需要进行全新的改进。例如, 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要提高, 计算机是比较常用的新型管理设备, 利用计算机技术, 不仅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改变原有管理混乱的现状, 无论是图书的查阅, 还是信息的检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搜索。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建设的逐渐发展, 未来图书馆必然朝着情报发展方向迈进。下面将进行相关的介绍。
1 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知识经济, 笼统的讲就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上的。事实上, 知识经济的发展讲求的是创新性, 创新也是当下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内核, 如果缺乏创新, 知识也就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和更迭, 所谓的知识经济更不会取得长远发展。我们从图书馆的发展脉络来看的话,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开始慢慢的摆脱了以往单纯的依靠纸质图书来作为载体发展的模式, 慢慢的走向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互相结合的模式上。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不单单只是传统的形式, 而融入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在内的多种形式, 图书馆也不单单只是提供以往的借阅服务, 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 引入的网络的平台, 各项数据的传输、资料的借阅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和以往相比, 图书馆的职能增加了对知识的管理和相关的知识的服务等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渐深入与发展, 受众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绝不会仅仅只是像以往那样的图书的借阅与归还, 还会有更多的、更高的其他方面的要求。所以, 未来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原地, 需要与其他行业一同进行发展, 需要进行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只有站在发展的观点和高度上, 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 图书馆才能更好的迎合知识经济。
2 知识经济下图书情报工作的角色转换
2.1 知识经济下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的要求加强。
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利用的深入, 人们对于图书馆的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只提供原始的基本信息是不能够满足需要的, 它必须立足现状, 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量和信息使用的挖掘。同时, 它的服务对象朝着更高的层面发展, 它需要具备一个给类似研究机构和科研部门等高端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 在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之下, 知识的传递和转化都有了更多的其他的意义, 所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以及知识服务也在不断的扩展, 一些全新的内容不断地产生, 而由这些新内容产生的经济能量也是不容易显现的。
2.2 知识经济下用户需求的变化。
首先, 不再仅仅满足于以往的学术方面的要求与研究, 转而向更广泛的信息需求转变;其次, 读者需求的信息也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信息, 转而向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说的明确点, 用户越来越渴求更多的精品信息;再次, 用户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 开始转而向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在内的多媒体资料的需求;最后,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不仅仅是现有的馆内储藏的资料能够满足的, 更多的还要依靠国际互联网的网络资源才能够满足。这些都是知识经济背景下, 用户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的新的要求。
3 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应对策略
3.1 引入互联网技术,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 和图书馆管理的全面改革, 进行二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检索和使用都是经过人工查询的, 这种查询防范不仅工作效率低, 同时常出现检索失败的现象, 给信息利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引入互联网技术之后, 所有的图书馆内部信息都实现了网上互享, 并建立起一个信息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读者和用户可以实现快捷的信息检索和信息使用, 使得信息的使用突破的空间的制约因素。同时, 图书馆的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图书馆的内部, 省际、国际之间如有必要, 都可以实现信息的联网, 搭成一个跨越国际的信息利用空间, 便于世界人民进行及时的信息利用和分享。
3.2 建立完备的数据资料库。
一个完善的资料库是图书馆发展的储备力量, 在当下, 数据库的建立要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还应该满足一些特殊化的用户的需求, 所以, 数据库的建立必须要具备自身的一些特色, 用户可以根据资料库的不同特点, 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所谓的特殊图书情报数据库, 可以简单的分为书目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就只提供纲要性的文件内容, 而全文数据库则包纳有更为深入且全面的资料内容, 对于满足读者更具特色化和深入性的资料需求, 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也可以告别以往传统图书馆所存在的同质化现象。
3.3 加强培训, 提高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虽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是进行网络联网处理的, 但是, 还是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人工操作和监督, 而目前的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都是没有相关专业经验的, 对于他们必须进行全新的业务能力提升, 而这个提升的途径主要是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业务培训, 管理人员能够学习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刮泥方法以及机械设备的操作技巧等, 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操作效率。此外, 业务培训中也会列举一些工作中浅浅问题, 经过专业的分析和广泛的研讨, 能够为以后处理类似现象提供足够的经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是口号, 必须要落实到实践中去, 并要长期坚持。因为, 只要技术革新, 信息变化, 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就需要得到提升。
结束语
虽然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 但是图书馆一直是人们比较信任的信息管理场所, 尤其是信息经济时代下, 人们对于信息量的获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情报数据, 为此, 未来的图书馆需要从制度、设备、管理人员等环节落实和发展图书馆的情报工作, 只有这样, 图书馆的管理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才能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时萱.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服务的困境和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1 (7) .[1]汪时萱.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服务的困境和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1 (7) .
[2]廖宏军, 孙彤, 高雅佳.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图书情报工作[J].2010 (5) .[2]廖宏军, 孙彤, 高雅佳.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图书情报工作[J].2010 (5) .
[3]田勤.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6) .[3]田勤.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6) .
8.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八
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CSSCI 共引分析 共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5.2;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105-07
Visualizing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Research Development Based On CSSCI(2000-2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CSSCI(2000-2011), the paper makes visual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By knowledge mapping technology,the research evolution, core papers, 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re clearly shown.
Key words knowledge mapping;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CSSCI; co-citation analysis; co-occurrence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成为近年来文献计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对于知识图谱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年来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其中美国学者陈超美的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具有较大影响力[1]。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团队较早将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引入国内科学计量学研究[2],其团队与陈超美合作,利用知识图谱对我国科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评价,推动了知识图谱在我国科研评价领域的应用[3-4]。本文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通过共现图谱与共引图谱展现2000~2011年间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科发展脉络,数据来源为CSSCI收录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5]的提出,为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高质量期刊遴选提供了有力指导,进而为学科计量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保障。白云以CSSCI(2004~2006)中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篇均参考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等方面分析了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的学术规范程度和学术含量状况[6]。邓三鸿、王昊以CSSCI(2004~2008)中49种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引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被引速率考察了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7]。贾洁以CSSCI(2000~2007)引用数据为基础,统计并分析了对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学术著作,进而分析了对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出版机构[8-9]。王昊、张小琴以CSSCI(2003~2007)收录图书馆、情报学17种期刊引用数据为基础,从总体引用网络、层次引用网络、引用网络聚类等角度构建了期刊引用网络,探讨相关期刊的引用层次结构以及期刊集群规律[10]。
本文以CSSCI(2000~2011)中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文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及作者共现图谱可视化分析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发展历程。图谱中主要通过频次与中介中心度考察相关知识单元,中介中心度体现在图谱中某知识单元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联通重要性。
2 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通过绘制2000~2011年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整体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将这12年来的学科研究内容直观呈现在一张网络图谱中,进而揭示国内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参数调整后可视化图谱如图1。
图1中按照中介中心度的大小来控制节点标签的显示数量,节点大小与其代表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大小成正比。图中含有外环的节点代表该关键词的burst值不为0,外环的宽度与其突变率成正比,表明这类关键词在当前年度迅速成为学科热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起始于2000年,所有2000年关键词burst均设为-。
从表1可知,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环境、图书馆学、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和竞争情报是这12年来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且均是中介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节点。
由表1和图1中的信息,本文可以将这12年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研究主题归纳为如下六大领域,下面将分别阐述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1)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在这12年里一直是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核心领域,位于图1的左上方,是连接其他研究领域的枢纽,包含情报学、图书馆学和科学期刊等热点关键词,主要是对情报学、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式、研究对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其中,对于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关键词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相关理论探讨关键词包括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建设等。
(2)文献计量学一直是这12年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对象从文献向信息的转变,其开始向信息计量学拓展,并与网络计量学产生交叉。期刊评价研究作为文献计量学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主要涉及关键词为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网络影响因子、h指数等。结合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时间可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统计分析与引文分析,到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可视化、知识图谱。由此可见,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支研究领域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综合化的趋势。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在这12年一直是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从传统的情报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文献检索到网络信息检索、全文检索和图像检索。2002年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以及2004年Web挖掘、文本挖掘、知识挖掘、xml、语义网、本体和虚拟图书馆的出现,表明学者在信息检索研究中更加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体技术在2004年成为突变点。在检索工具方面,对于搜索引擎的研究在12年间发展较快,从搜索引擎到全文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继而到2006年出现的垂直搜索引擎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研究进程。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从图1中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历年来的研究主题包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组织等。历年来信息服务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工作到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再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进而到交互式信息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产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纸质资源逐渐转为数字、网络资源,学者的研究也相应随之变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理念也产生了变化,从强调资源整合到资源共享、协同交互、智能推荐、开放存取、个性化服务。
(5)竞争情报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情报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关键词有企业竞争情报、产业竞争情报、战略管理、反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人际网络情报、专利情报、危机管理、危机预警、信号分析等。由此可见,国内竞争情报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企业、行业,研究内容从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逐步向更具实用性的专利情报、竞争情报系统、危机管理、信号分析扩展,体现了我国竞争情报的实用性发展趋势。
(6)知识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从2000年开始成为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研究热点,结合图1中知识管理节点各颜色圆环的厚度,可知往后其一直是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历年来相关研究主题如下: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知识产权、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系统、知识检索、知识共享、知识挖掘、知识网络、知识转移、知识库和知识图谱等。
3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共被引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图谱来揭示这12年来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源流的结构特征及其演进。以两年为时间分片,经过参数调整后图谱如图3所示。
图中相关参数同上节所示,为了更详细分析对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文章列出被引频次大于70的文献33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如表2所示。
表2中33篇引文可看作2000~2011年的重要知识源流,可以清楚的看到大部分是图书,表明这些著作的出版对这12年来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学术研究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综合图3的聚类信息、表2的各个指标信息及研究热点与知识源流间的对应信息,结合对这些文献内容的分析,本文将2000~2011这12年来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引文归纳为以下六大领域,并给出各个领域对应的知识源流演进的关键路径。
(1)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成果一直是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核心知识源流,这12年来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随着时间的演进如下:1985吴慰慈的《图书馆学概论》、1994严怡民的《情报学概论》、1996年严怡民的《现代情报学理论》、1998年王知津的《从情报组织到知识组织》和吴建中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1999年孟广均的《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和徐引篪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2000年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2002年吴慰慈的《图书馆学概论》和《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2003年梁战平的《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2006年周晓英的《情报学的形成和定位》和2007年马费成的《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这13篇文献组成了学科基础理论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2)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学领域的学术成果是这12年来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按时间顺序依次列出历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如下:1988年邱均平的《文献计量学》、1996年林被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黄俊贵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7年王崇德的《文献计量学引论》、2000年戴龙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俞君立的《文献分类学》、2003年李鉴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统计》、2004年刘军的《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和邱均平的《网络数据分析》、2005年罗家德的《社会网分析讲义》、2006年姜春林的《H指数和G指数——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新指标》、2007年邱均平的《信息计量学》和2008年苏新宁的《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这13篇文献组成了文献计量学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一直是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的演进如下:1997年曾民族的《网络信息检索现状和性能评价》、1997年黄纯元的《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1998年程亚男的《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和汪冰的《数字图书馆:定义、影响和相关问题》、1998年马费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1999年岳剑波的《信息管理基础》、1999年吴慰慈的《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和储荷婷的《Internet 网络信息检索:原理、工具、技巧》、2000年马费成的《信息资源管理》、2001年胡昌平的《信息服务与用户》和张晓林的《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2001年的范明《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2002张晓林的《Semantic Web与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建设》、2004年苏新宁的《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这16篇文献组成了信息检索和信息技术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这12年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引用的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演进如下:1997年马费成的《信息经济学》和董小英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1999年岳剑波的《信息管理基础》、2001年霍国庆的《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和周宁的《信息组织》、2004年戴维民的《信息组织》、2007年胡昌平的《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这8篇文献组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5)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这1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所依赖的重要知识源流也经历了如下的时间演进:1995年缪其浩的《竞争情报——国外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996年沈固朝的《国外企业的竞争情报源及其搜集方法》、1998年彭靖里的《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发展综述》、2000年曾忠禄的《情报制胜——如何搜集、分析和利用企业竞争情报》、2001年包昌火的《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2002年包昌火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003年包昌火的《竞争对手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论纲》、2004年包昌火的《略论竞争情报的发展走向》和陈峰的《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2005年王知津的《竞争情报》、2006年李艳的《技术竞争情报的现状分析》、2007年梁战平的《我国科技情报研究的探索与发展》、2008年沈固朝的《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和王知津的《企业竞争情报作战室研究》。这15篇文献组成了竞争情报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自21世纪以来一直是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所依赖的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演进如下:1998年蒋惠工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1999年王知津的《知识组织的目标与任务》、2000年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和蒋永福的《知识组织论:图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理论基础》、2001年蒋永福的《论知识组织方法》、2002年张晓林的《元数据研究与应用》、2003年邱均平的《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变革》、2006年马费成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和邱均平的《知识管理学》、2007年柯平的《知识管理学》。这10篇文献组成了知识管理领域知识源流演进进程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上述六大领域的重要知识源流组成的六条关键路径,可以分别得出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源流的结构组成及其内容的演化历程,进一步印证了各大领域的研究主题演化脉络,同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地补充。
4 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作者共被引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被引图谱以发现对这12年国内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从另一角度窥视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动向。本文将被引频次270及以上的作者视为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界的领军人物,共有39位,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到邱均平、张晓林、马费成、吴慰慈和吴建中是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学者,他们的研究对文献计量学、知识服务、信息经济学、图书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图4可知,蒋永福、范并思、王知津、韩继章、吴慰慈、马费成、初景利、黄宗忠和邱均平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表明这些学者在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领域的知识流动和控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表3、图4,并通过查证这些被引作者对应的高被引文献内容作进一步的归纳、合并和分析可以将这些被引作者划分为如下六大领域的学术群体:
(1)学科基础理论。该领域的被引作者最多,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吴慰慈、马费成、范并思、程焕文、王知津、黄宗忠、严怡民、冯惠玲、周晓英、王子舟、于良芝、贺德方、靖继鹏、黄俊贵、徐引篪、焦玉英等。
(2)文献计量学。该领域的关键被引作者包括苏新宁、邱均平、丁学东、王崇德、罗式胜、刘则渊、庞景安、刘军、金碧辉、戴龙基、武夷山、梁立明、叶继元、陈超美等。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张琪玉、陈光祚、赖茂生、陈树年、邓志鸿、侯汉清、苏新宁、焦玉英、毕强、曹树金、张玉峰、周宁、董慧等。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胡昌平、孟广均、赖茂生、岳剑波、霍国庆、卢泰宏、戴维民、肖希明、黄晓斌、查先进、初景利、曾民族、李国新等。
(5)竞争情报。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沈固朝、包昌火、谢新洲、王知津、彭靖里、陈峰、吴晓伟和曾忠禄。
(6)知识管理。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张晓林、柯平、蒋永福、盛小平、马海群、陈传夫、丁蔚、王曰芬和Nonaka I。
可以发现,情报学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三个领域拥有的高影响力作者最多,尤其是文献计量学,除了较多国内重要学者外,吸纳了较多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另外这六大领域并不是互相孤立的,研究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一些高被引作者同时对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
5 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作者合作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现图谱以揭示这12年国内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者间科研合作状况,从另一角度揭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研究特征。统计发现,这12年发表文章44篇及以上的学者共计35人,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邱均平、马海群和王知津是这12年来发文量最多的三位学者。下面通过作者共现图谱来探究学者间的科研合作情况,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经过参数调整后可视化图谱如图5所示。
图5中中介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节点共有13个,但网络中的连线较少,表明合作网络的整体情况不理想。通过进一步考察,图谱中存在一些小团体,他们的内部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如武汉大学邱均平团队(包括余以胜、文庭孝、段宇锋、李江、赵蓉英等)、武汉大学的张玉峰团队(包括何超、金燕、吴金红和王翠波等)、南开大学王知津团队(包括苏瑞竹、张桂玲、孙立立、孙立武、樊振佳等)、南京农业大学的侯汉清团队(包括何琳、李运景、薛春香、黄建年、白振田等)、南京大学的苏新宁团队(包括邓三鸿、杨建林、王昊等)、南京大学的孙建军团队(包括程慧平、成颖、李江等)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团队(郑彦宁、武夷山、化柏林、陈峰、梁战平等)等等。各个小团体内部合作紧密,但团体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基本是通过一些在不同科研机构深造过的桥梁学者来衔接,如李江连接了邱均平与孙建军团队。整体来说,我国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科学研究合作以知名学者为中心形成了较小的师生或同机构科研合作团队,各团体间联系较小。
6 结语
本文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作者合作等角度对我国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科研发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相关结论如下:2000~2011年间,学科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学、信息检索、信息技术、竞争情报、知识管理是主要研究分支;围绕六个分支,文章通过时间线梳理了对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并列出了在相关领域被引较多的学者;在科研合作方面,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领域科学合作多以师生、同机构合作为主,并形成了若干小科研团体。
参考文献:
[1]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2]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 2005, 23(2): 149-154.
[3]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 CiteSpaceⅡ: 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 (3): 401-421.
[4]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0): 14-34.
[5]苏新宁.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 东岳论丛, 2008, 29 (1): 35-42.
[6]白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基于 CSSCI 的统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4): 36-39.
[7]王昊,邓三鸿. 图书馆, 情报与文献学期刊被引速率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11, 30(1):27-33.
[8]贾洁. 我国 “图书馆, 情报与文献学” 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基于 CSSCI 的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2): 56-69.
[9]贾洁.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分析——基于CSSCI (2000~2007)数据[J].出版科学,2011,19(1):62-66.
[10]王昊, 张小琴.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引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8):216-222.
9.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九
从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起源入手,详细介绍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客观分析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并在其基础上对方法论的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作 者:罗方 刘宇 王赞 作者单位:罗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35)
刘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3)
王赞(浙江教育学院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2)
10.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 篇十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半衰期;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19
Analysis of Half-life of Literatures on Libraries,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Based on CNKI
Abstract The citing and cited half-life are important indexes to describe obsolescence of literatures, disciplines, and periodicals. By taking libraries,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above disciplines' citing and cited half-lif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lf-life using disciplines classification number a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ng and cited half-life of disciplines based on the three disciplines' empirical data.
Key words libraries; information; archives; half-life of a discipline; citing half-life; cited half-life; citation analysis1 引言
文献老化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半衰期研究是文献老化的主要方法。英国学者Bernal JD[1]从历时角度观察到文献老化现象,提出用“半衰期”来表征文献情报老化速度,而美国学者Burton和Kebler[2]则从共时角度提出文献的半衰期概念。自半衰期概念提出以来,学者围绕半衰期来考察文献老化现象开展了大量研究。罗式胜[3-5]分别对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将半衰期的概念进一步推广至学科、作者、机构、国别等。李玉珍[6]、王崇德[7]等对文献半衰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张黄群等[8]对半衰期与其他有关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在图书情报学与档案学领域,黄利平[9]以图书情报和管理学领域25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半衰期进行了实证研究,陈子玲[10]对图书馆学期刊文献老化进行了分析,方一言[11]研究了档案学期刊的文献老化等。综合对以往文献半衰期的研究可知,大多数半衰期研究都是针对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展开的,以学科为计量对象的半衰期研究还相对较少,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中(2010~2012年)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中图分类号检索结果,从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视角探讨了学科间的文献老化差异,并分析影响各学科文献老化的主要因素。最后,还从原理上揭示了学科引用半衰期与学科被引半衰期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工具,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学科分类号,统计了时间跨度为2010~2012年,分类号为G25(图书馆、图书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5(情报学、情报工作)的学术文献作为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统计对象(相关年度各学科发文情况和引用及被引情况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CNKI数据库中文献来源数据库主要包括期刊、特色期刊、博士论文集、硕士论文集及2013增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年鉴等库,不包含图书信息,而来源文献的引证文献中包含图书信息;被引数据库中有关图书信息记录的具体被引情况无法获取,另外,在CNKI的引文数据库中也没有收录该库尚未收录期刊全文的文献,故可以认为被引数据库不包含图书信息和CNKI未收录期刊的被引论文;在后文会对此进行相关说明。
从发文及引用概况可以看出2010~2012年G25(图书馆、图书馆事业)各年的年发文量都是最多的,超过G27(档案学、档案事业)和G35(情报学、情报工作)年发文量的总和,其参考文献数量和年被引频次也是最多的,三年平均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4.64和3.76;G27的年发文量排在第二位,约为G25的1/2,三年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1.78和1.45;G35虽然年发文量是最少的,但其三年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最大,分别为8.41和4.88。从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可以初步看出档案学的引用和被引都较少,学科相对封闭;而情报学学科内交流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流都较活跃。从总体来看,三个学科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都在逐年增长,这说明三个学科的学科内外交流在不断加强,学科质量在不断提高。
3 学科半衰期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3.1 学科半衰期概念及计算方法
3.1.1 学科引用半衰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就单个文献的引用来说,引用行为可以说是文献作者的一种主观行为,其可能引用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不同语种、不同作者、不同发表年代的文献;但就一个学科来说,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引用行为不能单纯认为是一种主观行为,其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科对于某一其他学科、某一研究主题或某一年度发表的文献关联程度的不同。而学科引用半衰期就是从参考文献发表年代的角度,用来衡量该学科对于过去历史文献时效跨度长短要求方面的指标,换句话说,学科引用半衰期用于表示该学科对距今多长时间跨度内的研究特别关注,一般通过参考文献部分的被引文献发表时间来计量[12]。本文将学科引用半衰期定义为:某学科在T年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的50%(较新那部分)是在最近(以T年为第0年)多长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某学科引用半衰期短,则意味着该学科的文献更关注近期发表的学术文章,紧跟较新的研究成果,其表现为学科所有文献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有一半是短期内发表的;反之,则表示该学科对发表时间较久的文献更感兴趣,更关注早先发表的文章。
根据学科引用半衰期的定义,给出了学科引用半衰期(H1)的计算方法: H1=A+(50%-B)/(C-B)
其中:A为累积百分比接近50%的年数;B为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C为累积百分比刚超过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
以图书馆学为例,计算该学科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累积百分比(见表2)最接近50%的为2009年的44.01%,其对应的年数为3,因此图书馆学2012年学科引用半衰期为:
H1=3+(50%-44.01%)/(53.32%-44.01%)=3.64
3.1.2 学科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科被引半衰期是指某一学科文献在指定年份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文献发表的时间跨度,具体定义为:某学科在T年(通常为一年时间内)被引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以T年为第0年)多长时间内发表的[13]。一般来说,最新发表的文献具有最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命力会逐渐衰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引用也就会越来越少。那么,被引半衰期越长,说明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越慢,被利用时间越长,生命周期越长;反之,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越快,被利用时间越短,文献的生命周期越短。
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和学科引用半衰期的方法基本是类似的。以图书馆学为例,计算该学科2012年的被引半衰期:累积百分比(见表3)最接近50%的为2009年的46.13%,其对应的年数为3,因此图书馆学2012年学科被引半衰期为:
H2=3+(50%-46.13%)/(57.37%-46.13%)=3.34
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都是反映一个学科文献老化速度的指标。假设一个学科是封闭的,不与其他任何学科发生交流,那么该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值会相等,但在实际中,某个学科或多或少会与其他学科发生不同程度的交流,不过学科内的交流必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在某个学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既有本学科内的文献,也有其他学科的文献;同样的,某个学科的文献既会被本学科的文献引用,也会被其他学科的文献引用。这就导致了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在数值上的差异,后文中对学科引用和被引半衰期的差异会作具体的分析与介绍。
3.2 学科半衰期在图情档学科中的应用
3.2.1 图情档学科引用半衰期分析
根据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三个二级学科在2010~2012年的引用数据,以及前文关于引用半衰期计算方法的介绍,本文计算得到了三个学科三年的引用半衰期(见表4)。
可以看出2010~2012年学科引用半衰期的排序都为情报学>档案学>图书馆学;整体图情档领域的引用半衰期介于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之间。
情报学是在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两者都为情报学的研究提供了信息源,其2010~2012年引用半衰期在3.97~4.40之间,平均为4.25,三年的引用半衰期都是最长的。可以看出相对于较少的载文量,情报学的篇均参考文献数量远远大于另外两个学科,这很符合情报学的学科特点,以各类文献作为自己研究的信息源,学科内外交流较多。情报学的学科引用半衰期最长,这不仅说明情报学文献本身的生命周期长于其他两个学科,更重要的是,情报学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更多地将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成果应用于其自身研究中。细致分析情报学论文本身,单纯以情报学(G35)作为分类号的文献,其中研究情报资料处理的文献约占该学科总文献量的50%,而研究情报资料处理的文献一般都是侧重理论与方法的,如情报分析方法、情报分析处理技术、学科期刊等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等。一般而言,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引用半衰期较长。这些都说明了情报学文献的引用半衰期长于其他两个学科的原因。
档案学的学科引用半衰期介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之间,大于图书馆学,略低于情报学,三年均值为4.11。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档案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旨在探索档案学、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也偏向于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但档案学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都较低,这说明档案学发展相对封闭,学科内的交流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尚显不足。档案学的引用半衰期相对较长,说明档案学文献更关注于较长时间跨度内发表的文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档案学研究近年来缺乏重大创新性研究成果。
图书馆学的学科引用半衰期最小,说明和其他两学科相比,其对于更短时间内发表的文献更感兴趣,对于文献的时效要求更高,换句话说图书馆学发表的文献更喜欢引用近期发表的文献,这与下文笔者提到的图书馆学近年来研究内容变化是直接相关的。笔者认为,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该学科统计当年的研究重点有密切联系,如果该学科当年研究重点是新的热点问题,是一个新兴领域,那么它的参考文献就会偏向于选择近期发表的与该热点相关的文献。
3.2.2 图情档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本文对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三个二级学科在2010~2012年的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前文关于被引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三个学科在这3年的被引半衰期(见表5)。
通过观察各个学科的学科被引半衰期具体值,笔者发现2010~2012年三年被引半衰期排序皆为: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但档案学和情报学较为接近,差值较小,而图书馆学与其他两者差值相对较大。
图书馆学2010~2012年被引半衰期在2.89~3.34之间,平均为3.14,各年都低于档案学和情报学。这说明图书馆学文献的老化速度要快于档案学和情报学,生命周期较短。可以看出,图书馆学年载文量最大,年平均总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也较高。这说明被引半衰期和载文量、总被引频次没有直接的联系,从高载文量和高被引频次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是一个发展较为繁荣的学科,发展历史相对较长。虽然图书馆学在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发展中较为成熟,但由于近年来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因而学科研究内容产生了较大变化,更多地与网络环境相结合,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图书馆2.0、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以及个性化图书馆服务等方向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图书馆学被引半衰期缩短。
档案学和情报学的被引半衰期较接近且较长,三年的均值分别为3.43和3.42,说明这两个学科与图书馆学相比,文献老化速度相对较慢,生命周期相对较长。档案学被引半衰期较长一方面说明其文献生命周期较长,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学科研究内容偏重于理论,笔者通过分析中图分类法以及其相应分类号发表文章情况,发现档案学研究侧重于具体的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更多的是理论研究。另外,档案学近几年发表文献数量增长快也是导致其被引半衰期较长的因素之一。
情报学2010~2012年被引半衰期在3.15~3.61之间,平均为3.42,略低于档案学,但长于图书馆学。从表1看出相对于较少的载文量,情报学的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都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报学文献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情报学侧重于研究情报资料的分析处理,同时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情报学中研究情报分析方法理论与应用的文献被引频次处于较高水平,如《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方法研究》截止到2013年被引次数分别为203、139、116、78,说明情报学中这些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学界的关注,因此该领域文献生命周期较长,被本学科内文献以及其他学科文献引用较多,使得情报学的被引半衰期较长。
总的来说,三个学科之间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有差异,但差值不大,分别在0.09~0.87之间和0.01~0.31之间,这说明在图情档领域三个二级学科的相似性较高,进一步说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都是以研究信息(文献)为核心内容的学科,它们各自独立而又密切联系,其研究学者、专业期刊、研究工作学科交叉现象非常普遍。在如今信息化、数字化的环境下,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
无论是学科被引半衰期还是学科引用半衰期,图情档领域总的学科半衰期都略大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学更加接近,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载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参考文献总数量,图书馆学都要远远大于其他两个学科。究其原因,图书馆本身更趋向于社会化,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众多,图书馆学期刊也远多于其他两个学科的期刊。同时,许多档案学、情报学研究者和工作者也出自图书馆学。
3.2.3 图情档学科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对比分析
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都是反映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笔者试图通过对两个半衰期进行对比(对比数据见表6),发现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
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三个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在逐年小幅增长,并显示出继续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图情档学科的研究热点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同时也表明文献老化的速度在减慢,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周期在延长,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图情档学科科学研究沿袭性、连续性增强,相关的研究工作难度增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文献质量在逐渐提高,学者也更加注重对他人成果的引用;另一方面,近年来学科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学者的一致重视,如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主题,这些广泛引起重视的主题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成果,具有较高的被引次数,因而使得学科整体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增加。如笔者分别以“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或“知识服务”为关键词、主题词进行检索,被引频次超过50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69、128。
虽然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都是反映一个学科文献老化速度的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是一个学科,因为在计算学科半衰期时涉及到了其他学科,一个学科可能引用其他学科的文献,该学科的文献也可能被其他学科引用,但学科内的引用与被引占主导地位),但两者也有区别:(1)性质不同:学科引用半衰期是主动行为,是本学科的文献对其他文献的引用行为,学科被引半衰期是被动行为,包括本学科及其他文献对本学科文献的引用;(2)文献范围不同:前者研究范围是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其中可能包括各学科的文献,后者研究范围是所有学科引用本学科的文献,因此它的范围仅限于本学科文献;(3)意义不同: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的长短所代表的意义不同,这一点可以通过(1)、(2)体会到。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三个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都随着年代增加而增大。从表面数值上来看,学科被引半衰期相对较长,其学科引用半衰期也会相对较长,这说明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学科引用半衰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整体正相关性。为何两者会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笔者认为,针对一个学科而言,引用与被引大多发生在学科内的文献中,学科内的文献A引用了学科内的文献B,那么同时也就是说学科内的文献B被学科内的文献A引用了,该引用行为同时触发了被引行为。甚至可以认为引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被引,因为有了引用才会有被引。所以说如果假定引用行为与被引行为都发生在一个学科内部,那么引用的总量其实就等于被引的总量。当然不排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但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互引,其余单向的引用与被引行为只占小部分,在此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譬如说2012年学科引用半衰期延长了,说明2012年该学科发表的文献对更久以前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引用,这会直接导致该学科2012年的被引中有较多被引来源文献发表在更早的时期,因而被引半衰期也延长了。综上所述,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学科引用半衰期在根本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也可以发现,三个学科2010~2012年各年的学科引用半衰期都大于被引半衰期。其原因可能在于:
(1)数据源的问题,CNKI数据库中引文数据库不包含图书信息,而来源文献的引证文献中包含图书信息。一般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的生命周期较图书的生命周期要短,大多数论文在发表3~5年后被引会急剧减少,而图书的生命周期较长,一般发表8~10年,甚至几十年后被引仍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计算学科引用半衰期时被拉长。
(2)学科内与学科外引用与被引行为也会对此产生影响。正如前文所述,文献的引用与被引行为并非都发生在一个学科内,学科与学科之间也会产生引用与被引。以图书馆学2012年发文及引文情况为例,图书馆学2012年所有发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为99696,被引文献来源数量为47917,被引总频次为84255(见图2)。通过对图书馆学2012年发表的文献引用其他学科的参考文献和图书馆学2012年被其他学科引用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本学科引用的是其他学科相对成熟,发表年代较久远的成果;而其他学科引用本学科偏向于引用本学科热点或最新研究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本学科的引用半衰期会大于被引半衰期。
4 结语
一般来说,学科半衰期反映了该学科文献的生命周期。学科引用半衰期越大,说明该学科研究热点持续时间长,学科的发展相对成熟,所引用的文献时效跨度也较长。学科被引半衰期值越大,说明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越慢,文献生命周期越长,被利用时间也就越长。两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科文献老化的速度,进而反映出一个学科的发展情况。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是反映一个学科文献老化速度的指标,而非评价一个学科的评价指标,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学科的半衰期,并不是半衰期越长越好,也非越短越好。
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同时影响,如该学科文献自身质量与学术价值,近年来所关注的研究重点与热点的变化,学科的性质特点,学科发展所处的阶段,时代的变更等等因素。通过分析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三个学科的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学科引用半衰期,发现图书馆学近年来研究重点、热点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积极关注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等领域的研究;档案学的研究偏重于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理论性研究较多;情报学的研究侧重于情报分析方法理论与应用,这一部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较大。
笔者分别从数值上和原理上对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数值上来看,学科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整体正相关性;从原理入手分析,认为两个指标在概念上存在较大区别,但从学科引用与被引的根本上来看两者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同时发现,学科被引半衰期和学科引用半衰期的数值差异主要在于学科内与学科外文献的交流,即本学科引用其他学科的文献与其他学科引用本学科文献的年代差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科半衰期的数值差异。这一分析结果对于学科交叉分析和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Bernal J D. 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 User's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Information,1960: 77-95.
[2]Burton R E, Kebler R W. The “half‐life” of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s[J]. American documentation, 1960, 11(1): 18-22.
[3]罗式胜.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及其应用[J].情报科学,1994,15(1):23-25.
[4]罗式胜.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一种与期刊被引半衰期对应的指标[J].图书与情报,1995(2): 20-21.
[5]罗式胜.文献半衰期的类型及其应用[J].情报学报,1997,16(1):63-68.
[6]李玉珍,郭振平.科技文献半衰期的计算[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4):74-76.
[7]王崇德. 科技文献半衰期的计算[J]. 图书情报工作, 1983, 5(1):7-10.
[8]张黄群. 期刊被引半衰期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J]. 学报编辑论丛,2011:114-116.
[9]黄利平.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献老化研究——以图书情报和管理学为例[J].情报杂志,2011, 30(10):30-35.
[10]陈子玲.图书馆学期刊文献老化的分析[J].黑龙江图书馆,1989(3):10-15.
[11]方一言.我国档案期刊情报功能及其文献老化研究[J].上海档案工作,1993(1):20-22.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推荐阅读:
图书情报学10-25
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06-11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09-08
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热点分析论文12-14
试论开放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12-27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07-28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论文10-16
高校图书馆工作研究11-29
我国退休制度研究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