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7-20

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精选12篇)

1.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一

荥阳市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4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减少3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减少逾4成,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完成59.6亿元,同比下降13.5%。其中住宅投资43.5亿元,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3%,同比下降17.6%。

(二)商品房投放减少3成。新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52.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07%;其中:新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39.3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6.14%;新批准非住宅预售面积1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64%。房地产开发新开工341.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68%;竣工124.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3.38%。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8878套,同比增长0.83%;面积94.4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4%;商品房销售额71.37亿元,同比增长5.86%。其中:商品住房销售7913套、同比增长5.1%,面积86.6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05%,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447.2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6%。非住宅销售965套(间)、同比减少22.94%,面积7.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6%,销售均价8756.5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51%。

4月份单月,商品房销售2613套,同比增长31.9%,环比增长4.9%;面积28.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75%,环比增长8.01%;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560.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88%,环比增长5.07%。

(四)域外人士购买率逾5成。域外人士购房5090套,占商品房销售总套数的57.33%,与2017年(58.87%)相比减少1.54个百分点。

(五)商品房库存面积增长近5成。经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我市已批准的商品房预售项目中尚未售出的商品房累计面积202.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05%。其中:商品住房9040套、面积132.27万平方米,商业70.12万平方米。

(六)二手房成交面积减少逾4成。二手房交易成交701套,同比减少15.75%;成交面积8.1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5.51%;成交金额2.94亿元,同比增长5.53%。

(七)房地产抵押贷款金额减少3成。房地产抵押登记(含商品房、二手房、在建工程)共办理4251宗,同比减少38.12%;抵押面积54.1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03%;贷款金额24.72亿元,同比减少32.81%。

(八)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减少3成。房地产用地出让共19宗,面积48.6万平方米(合728.95亩),同比减少37.4%。

(九)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减少16个百分点。我市房地产行业税费征收共计完成21.34亿元,同比减少16.35%。其 中: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金成交金额10.51亿元;房地产行业地税收入共计完成5.13亿元,占地税总收入9.14亿元的56.13%;房地产行业国税收入5.05亿元,占国税总收入9.96亿元的50.7%。房地产行业税收(10.1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19.1亿元)的53.3%。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1-4月份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下降。1-2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1.5%,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16.7个百分点;1-3月份同比增长32.7 %,增速比2017年末回落65.5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48.8个百分点;1-4月份同比下降13.5%,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商品房投放连续4个月下降。1-2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15.7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31%;1-3月份,商品房投放36.4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8%;1-4月份,我市商品房投放52.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07%,降幅比1-3月份增加7.2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投放39.33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6位,同比减少46.14%,降幅比1-3月份增加3.87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实现单月同比增长。受2017年5月3日起实施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影响,我市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3、4两个月份实现单月同比增长;同时,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至 0.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86.67万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2位,同比减少0.05%,降幅比2017年末收窄17.19个百分点。

4.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连续10个月处于供求平衡区间。截至2018年4月末,我市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202.3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132.27万平方米、商业70.12万平方米。若按前12个月商品住房月均消化面积20.53万平方米计算,我市待售商品住房消化周期为6.44个月,自2017年7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处于供求平衡区间(6-12个月)。

5.商品住房销售均价总体平稳。1-3月份,我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399.59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6.67%,涨幅比2017年末下降4.08个百分点;1-4月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447.24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5.6%,涨幅比3月末下降1.07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780.37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0位,同比上涨15.62%,环比下降1.42%;2月份为7218.59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9位,同比上涨5.63%,环比下降7.22%;商品住房销售均价7195.66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11位,同比下降3.05%,环比下降0.32%;4月份为7560.67元/平方米,位居郑州县(市、区)第9位,同比上涨0.88%,环比增长5.07%。

(二)房地产市场预测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五一”前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房地产调控问题密集约谈了12个城市,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调控主体责任。5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8〕49号),要求“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认真落实稳房价、控租金,降杠杆、防风险,调结构、稳预期的目标任务,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表明国家将持续遏制投机炒房。

受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地铁6号线和10号线等开工建设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在住房限购的形势下,总体呈稳中趋升态势,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至近7个月来最低值,3、4月份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近10个月以来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考虑到限购政策在我市实行已满1年,市场主体已适应调控常态,并积极、有序应对,预计接下来,我市商品房投放将总体充足,商品房销 售将稳中有升,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将总体平稳,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将持续保持在供求平衡区间。

三、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地方政府稳房价、控租金的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有针对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新建商品住房供应中的比例。要改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三是要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全面落实住房销售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定期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公开,及时澄清误读,正面引导舆论。严厉打击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炒作渲染房价上涨、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稳定市场预期。

(二)开发企业严格稳控房价、依法经营。开发企业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调控政策,合理制定销售价格,严格稳控房价,确保项目销售价格总体稳定。二是开发企业要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的通知 》(建金〔2017〕246号)文件要求,不得以提高住房 销售价格、减少价格折扣等方式限制、阻挠、拒绝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购房人签署自愿放弃住房公积金贷款权利的书面文件,方便购房人购房置业。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新修改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之规定,按时按质向购房人交付房屋。四是开发企业要加大荥阳城市品牌、开发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并采取适当的优惠促销措施,促进商品房销售。

(三)缴存职工依法合规提取住房公积金。缴存公积金的购房人要积极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人民银行 公安部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 》(建金〔2018〕46号)精神,不伪造证明材料、虚构住房消费行为等手段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杜绝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避免个人信用记录受到损失或惩戒。

2.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二

一、产品产量

与去年同期相比, 列入统计的25种产品有10种产品产量增长, 其中增长率较高的是卫生陶瓷103.5%、水泥排水管26.3%、中空玻璃26.1%、钢化玻璃20.4%。15种产品出现负增长, 其中瓦-64.3%、陶瓷砖-62.7%、瓷质砖-62.7%、陶质砖-52.5%、夹层玻璃-46.9%。主要产品产量:水泥9642万吨, 累计增长率8.5%, 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熟料3458万吨, 累计增长率14.0%, 居全国第八位) ;水泥商品混凝土5539万立方米, 累计增长率9.1%, 居全国第一位;水泥电杆57.35万根, 累计增长率-2.6%, 居全国第一位;水泥混凝土桩2176万米, 累计增长率-11.2%, 居全国第二位;钢化玻璃3360万平方米, 累计增长率20.4%, 居全国第一位;中空玻璃386万平方米, 累计增长率26.1%, 居全国第一位;平板玻璃3808万重量箱, 累计增长率-18.0%, 居全国第五位。

二、运行情况

1-7月份, 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有所增长, 但大部分产品利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明显增加。

1、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1536.

46亿元, 同比增长7.58%, 占全国建材行业总产值的7.59%, 居全国第三。其中水泥制造389.34亿元, 同比增长4.49%;水泥制品制造485.94亿元, 同比增长18.50%;石棉水泥制品制造2.33亿元, 同比增长48.61%;平板玻璃制造56.38亿元, 同比增长-19.91%;技术玻璃制造27.87亿元, 同比增长-11.41%, 其他建筑技术玻璃制造15.77亿元, 同比增长-17.2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39.51亿元, 同比增长-29.31%;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73.55亿元, 同比增长-4.44%。

2、投资完成额366.

46亿元, 同比增长5.79%, 其中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17.95亿元, 同比增长182.89%;石棉水泥制品制造14.00亿元, 同比增长188.62%;水泥制品制造73.69亿元, 同比增长47.98%;水泥制造17.27亿元, 同比增长-43.23%;砼结构构件制造21.36亿元, 同比增长-2.63%;平板玻璃制造11.58亿元, 同比增长-7.69%;技术玻璃制造8.83亿元, 同比增长-61.25%。

3、出口交货值43.

98亿元, 同比增长1.76%, 其中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14.30亿元, 同比增长-11.1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8.43亿元, 同比增长114.73%;平板玻璃制造4.88亿元, 同比增长-21.98%;水泥制造1.93亿元, 同比增长-6.72%;技术玻璃制造1.25亿元, 同比增长18.25%。

4、1-6月份全省利税总额114.

3.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三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速从下半年开始呈现出缓慢回落的态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步,服务于高端用户的高档机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进口再创历史高位,而国产低端产品需求明显减少。国际市场继续呈现不同程度复苏,我国出口到新兴市场的机床工具产品平稳上升。

1~12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进出口统计

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定义规模以上企业由年度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以上,统计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2011年12月机床工具行业统计企业个数为4385家,比2010年年末减少2000多家。本文所涉及2011年数据均在4385家企业范围内。

1、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统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06.5亿元,同比增长32.1%;产品销售产值6424.9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率达到97.3%,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445.8亿元,同比增速为28.0%产值利润率为6.7%,与上年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本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4,7%。

具体到小行业,金切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9亿元,同比增长23.1%。金切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0.6%;成形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7.3亿,同比增长36.0%。成形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0.9%和13.0%。

2、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1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3、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及市场占有率

2011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2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其中金切机床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成形机床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7.4%: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金属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金额计)为66.1%,较2010年降低0.8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56.6%,较2010年降低0.1个百分点。

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生产、进口及出口总体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市场需求高端化的趋势加速,主要呈现以下5个特点:

1、产销增速高位运行,增速放缓

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继续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其中金属加工机床产量突破100万台。中国仍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年机床工具行业呈现高位运行、高开低走、趋势放缓的走势。在五月份增速达到最高、6月份单月产值达到634.9亿元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在8月份跌破了连续保持23个月的单月增幅高于30%的纪录后,9月份到达谷底。进入四季度,虽然出现了预期的机床工具行业一般规律的反弹,三个月产值连续攀升,且10、11两个月的月度增速又回归至30%以上,12月份当月产值达到全年最高682亿元,但受市场需求影响,反弹力度不足,12月份月度产值同比增速则再次跌回至2609%。

机床工具大行业中,增速最高是机床附件小行业,铸造机械和成形机床增速次之,金切机床增速最低。

从七个小行业重点联系企业(部分)的新增订单统计数据看,其走势更为严峻。一是市场需求信息减少;二是低档产品订单下降幅度较大;三是重型、大型机床产品订单明显下滑,其中大型机床产品尤为突出;四是一些企业已完成的订单,用户也不急于提货,甚至明确要求延迟交货;五是数控系统供应商订单在10月份以后下滑明显,库存增加,同时也出现用户延缓提货的现象。

2、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

2011年,一大批机床工具行业科技进步成果进入应用领域,同时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内外动力的推动下,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一批中高档机床工具服务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甚至还为国外高端用户提供了成套装备。如:济南二机床有限公司在美国福特公司压力机生产线招标项目中,一举中标,将为其提供两条世界最先进的压力机生产线,总价值10亿元。

从相关数据可见,近几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无论以数量还是金额计算,均在不断提升,2011年产量数控化率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产值数控化率,比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增速也大大高于产量增速,金属加工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5.3%,其中成形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35.9%。

3、进口又攀新高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速高企不下,同比增长29.3%,月度进口额依然处于高位,但月度同比增速逐步趋缓。

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各类进口产品中的绝对主力,达到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成形机床进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较快,进口额已超过数控装置,跃居第二位。1~12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数控机床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车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前四位。金属加工机床主要来源地前四位的是日本、德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占进口总额的79.5%。

4、市场需求加速升级,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未见提高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转方式。因此,用户行业的结构升级与转型成为推动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向高端化发展的动力。受到高居不下的进口压力,2011年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66.1%,与上年相比降低0.8个百分点。

2011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增速高达40.6%,高于我国同类机床产值增速11.2个百分点。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在总量中占2/3,推高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33.2%。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用户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产业化、适应市场能力、整体服务等诸多方面仍不能满足这一变化的要求。

5、出口稳定增长

1~12月机床工具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速,出口额达到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出口额创多年以来同期最高。尽管我行业已有一些高档产品出口到海外,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格局没有改观。按产品类别看,排在前两位的是切削刀具和磨料磨具。从出口增速看,夹具附件增速最快。

从出口企业性质看,私人企业、外企和国企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44.9%,26.8%和15.6%,三者增速分别为39.4%、30.6%和6.4%。数控装置、机床夹具、机床零部件的出口主力军是外商独资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他产品,如金切和成形机床、刀具、磨料磨具、木工机床等出口主力军均为私人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中成形机床占比达到60.1%。

201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中,无论是美、日、德等传统市场还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出口去向前10名排序如下: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德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香港、泰国、韩国。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发展很快。

关注问题积极应对

由于我国前期4万亿拉动内需产生了一定的提前消费、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美国为解决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等诸因素影响,使得我国机床工具市场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1年5、6月份新增订单开始大幅回落,增速趋缓态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以下问题也须引起高度关注:

1、投资增长过快喜忧参半

2011年全年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2214.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设备工具购置额同比增长54.0%。

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50余家行业企业的调研中,也反映出近两年各企业厂房扩建、设备购置投入巨大、产能扩张过猛的情况。投资额的快速增加,保证了机床工具行业的工艺装备的先进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但也会造成产能过大、重复建设等问题,最终难免形成市场无序竞争,资源浪费。

2、必须持续加强产品结构调整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在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高端产品还是以进口为主。2011年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金属加工机床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50.3%和40.0%。二是中档产品的产业化也亟待加强。从我国台湾和韩国进口的加工中心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3.7%和24.3%,与我国数控金切机床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反映出我们尚未有效减少中档机床的大量涌入。三是功能部件瓶颈现象尚未明显改观。2011年我国功能部件发展速度与进口的功能部件增长速度也基本相当,反映出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还是依赖国外进口,其基本格局虽有改进,但未发生根本变化。

3、进出口大幅度逆差不容忽视

机床工具行业一直是进出口逆差行业,2011年进出口逆差进一步拉大,达到历史之最,其原因在于:一是进口大幅增加。虽然出口产品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增速仍低于进口增速,且出口基数也低于进口,故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仍然存在问题。我国出口金额最大的前两位产品是工具刀具和磨具磨料(二者出口金额占比达到44.5%),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低价的低端产品和原料型出口。进出口价格的差异也无助于逆差的缩小。展望2012年迎接挑战

201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面临以下六方面挑战,一是主要用户行业发展放缓,内需拉动难以乐观;二是生产原料价格继续上行,效益增长难度增大;三是汇率上浮压力持续,对外贸易优势受到削弱;四是全球经济复杂多变,进入新的不确定性阶段;五是银行贷款有所松动,资金紧张不会根本改变;六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内资企业压力明显增大。正确判断形势,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努力拼搏,是保持机床工具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务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打下良好基础。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助推了企业自主创新、高端产品研发和中高端产品产业化进程:近10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工艺装备条件有很大改善:《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明确了机床工具行业由大变强的努力方向,指明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的重点任务及采取的主要措施。确立的三大标志性目标是:在为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工作要点”已在企业中取得了广泛共识。为此,全行业要努力做到资源、精力,目标等三方面的集中,分阶段逐步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预计2012年:

1、经济运行速度与2011年相比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左右,利润总额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运行态势则可能先低后高。

4.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四

2013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同比增长10.0%,总量居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51.4:32.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32.05亿元,增长12.5%,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2%。

一、生产方面:三次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稳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97亿元、增长3.6%。粮食总产216.42万吨,增长0.5%;油料总产33.83万吨,增长1.3%。生猪存栏249.10万头,下降2.3%;出栏379.79万头,增长2.4%。实现肉类总产量40.39万吨,增长2.4%。全年禽蛋产量11.93万吨,下降9.7%;牛奶产量2.47万吨,下降

5.6%;水产品产量10.57万吨,增长2.1%。

工业生产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全年工业产销率达97.4%,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空调增长29.1%、绝缘制品增长24.4%、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14.8%。“2+4”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1.7亿元,增长11.2%,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市331个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92亿元,增长22.2%,较去年同期高出17.8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56.57亿元,增长21.2%;完成其它产值6.35亿元,增长78.7%。按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1亿元,增长17.6%;其它企业完成200.82亿元,增长23.7%。

服务业平稳增长。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为代表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1.11亿元,增长11.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9亿元,增长1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3.24亿元,增长8.2%。

二、需求方面: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大关,消费市场平稳,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投资总量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0亿元,增长7.4%,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民间投资完成561.29亿元,增长1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1%,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4.37亿元,增长15.7%;第二产业投资302.6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投资663.95亿元,增长6.8%。分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472.97亿元,增长4.1%;更新改造投资287.20亿元,增长10.2%。

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69.94亿元,增长16.6%。商品房销售面积329.0万平方米,增长6.3%,较去年同期提高31.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658.72万平方米,下降2.8%;商品房竣工面积229.50万平方米,下降47.2%。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0亿元,增长13.5%。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48.02亿元,增长15.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1.98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71亿元,增长53.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51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13亿元,增长1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65亿元,增长10.2%。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

205.21亿元,增长49.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05.01亿元,增长49.8%;接待国内游客人数2462.48万人次,增长28.3%。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出口额18.03亿元,增长31.3%。

三、效益方面:财政收入和工业利润增速放缓、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54.16亿元,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48亿元,增长12.5%,较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3.03亿元,增长13.8%,较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393.57亿元,增长18.0%。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89.91亿元,增长17.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2%,科技支出增长44.6%。

工业效益增幅回落。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3.13亿元,增长

6.6%,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1.47亿元,下降16.5%;实现利税总额160.86亿元,下降12.6%;企业亏损面7.7%,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7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100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11.3%,居全省第4位。

四、环境方面:物价涨幅可控、金融运行平稳、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1%,高出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但仍在年初预计的3.5%以内。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中仅有烟酒及用品下降0.6%,其余7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5%、居住上涨3.3%、衣着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0.1%。在食品价格中,干豆类和豆制品上涨8.6%,液体乳及乳制品上涨7.1%。

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10.27亿元,比年初增加283.94亿元,增长1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1.91亿元,增长16.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2.78亿元,增长15.3%。金融机构存贷差额为1157.49亿元,存贷比为52.0%,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引进项目293个,到位内资473.80亿元,增长9.2%;到位外资2.41亿美元,增长14.8%。

5.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五

一、业务发展情况

2016年,我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16.51%。邮政行业务收入(不包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14.04%。

(一)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函件业务持续下滑。全年函件业务量完成80.45万件,同比下降15.59%;

包裹业务下降明显。全年包裹业务量完成2.9万件,同比下降46.98%;

报刊业务与同期持平。全年订销报纸业务完成2685.57万份,同比增长0.19%。杂志业务累计完成94.79万份,同比增长1.17%;

汇兑业务下降明显。累计完成17.27万笔,同比下降28.81%。

(二)快递业务

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49.63万件,同比增长50.69%;快递业务收入完成7898.47万元,同比增长33.45%。

快递业务收入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升。快递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9.75%,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

同城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15.39万件,同比增长142.96%;实现业务收入1255.23万元,同比增长121.22%。

异地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433.92万件,同比增长36.9%;实现业务收入4831.13万元,同比增长16.78%。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有所增长。全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0.32万件,同比增长8.86%;实现业务收入141.95万元,同比增长50.51%。

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比例分别为20.99%、78.95%和0.06%,业务量结构分布见下图:

同城、异地、港澳台、其他业务收入占全部比例分别为1.89%、61.17%、1.8%和21.15%。与上年相比,同城快递业务、异地快递业务比例有所下降。业务收入结构分布见下图:

民营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33.11万件,实现业务收入1990.21万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416.52万件,实现业务收入5908.26万元;国有、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4.22%和75.78%,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25.2%和74.8%,与上年相比,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二、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机构设备

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338处,比上年末增长9.74%。其中快递服务营业网点158处,比上年末增长25.4%。全市拥有邮政信筒信箱198,与上年一致。

全行业拥有各类汽车247辆,比上年末增长30%,其中快递服务汽车136辆,比上年末增长40.21%。

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349台,比上年末增长22.89%;手持终端662台,比上年末增长30.31%。

(二)通信网路

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22条。邮路总长度(单程)2999公里。全市邮政农村投递路线308条,比上年末减少7条;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单程)12085公里,比上年末减少200公里。全市邮政城市投递路线84条,比上年末增加1条;城市投递路线长度(单程)270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88公里。全市快递服务网路条数146条,比上年末增长8.96%;快递服务网路长度(单程)17841.31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5.71%。

(三)服务能力

6.2023年江苏高考报名启动 篇六

2023年全省普通高考、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职教高考报名工作将于11月1日正式启动。

高考的总分数是多少分

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总分数是750分,但是随着高考不断地改革,部分地区的分数有有所不同,海南高考满分是900分,上海高考满分是660分。

高考改革之后考试科目

1、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3、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高考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4、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其余17个省市,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西、安徽、广西、云南、四川、重庆市、西藏、青海、贵州省、新疆、甘肃省等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算法: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按照等级计分: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 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本省重新参加考试。

高考的励志句子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废话

3、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6 、怀轻松心情进考场,带胜利喜悦回家门。

7 、人生这部书必须用心去读,用心去尝试了。

8 、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着是你飞翔的翅膀。

9、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 0 、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1 1、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 2、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

1 3、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1 4、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 5、当你渴望成功就象在水中渴望空气一样,你就一定会成功。

1 6、做好准备,考场上总有最艰难的时刻。沉着才见英雄本色。

1 7、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1 8、昨天是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19、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7.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七

截至8月份, 江苏省水泥产量9760.1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9.54%, 居全国第一。水泥熟料产量4721万t, 占全国总产量的6.91%, 居全国第四, 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3727万t, 占全省熟料总产量的78.9%, 占全国总产量的7.63%, 居全国第二 (表1) 。

与上年同期相比, 全省水泥产量增长13.6%, 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其中:徐州、常州、连云港、扬州四个地区产量增幅较大, 南京、淮安水泥产量出现负增长, 在水泥总量中, 42.5 (含) 强度等级以上的水泥占20.88%, 主要来源于常州、淮安、盐城。与上年同期相比, 全省水泥熟料增长14.09%, 增量较大的是常州和无锡, 南京、苏州、镇江、宿迁四个地区水泥熟料产量出现负增长, 主要源于这些地区立窑产能的淘汰。

2江苏省水泥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1) 水泥产量。从今年开始, 江苏省水泥产量已居全国第一, 全省水泥产量累计增长9.3%, 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在产量排名前六位的省份中, 江苏省生产企业数排在第二, 山东企业数最多, 企业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北省, 企业平均产量为38.55万吨, 全省企业平均产量为35.36万吨, 山东省企业平均产量为28.17万吨 (表2) 。

(2) 熟料产量。安徽省水泥熟料产量和企业平均产量均排名第一, 其产量分别为6059万吨和78.69万t, 江苏省水泥熟料产量排名第四, 企业平均产量排名第二, 其产量分别为4721万t和66.49万t。山东水泥熟料产量排名第二, 但企业平均产量却排名第四, 其产量分别为5525万t和34.53万t。山东和浙江两省熟料产量均出现负增长。

(3)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安徽省熟料产量和企业平均产量仍然是第一, 江苏省均为第二, 山东省总产量为第三、企业平均产量广东第三。山东和浙江两省熟料产量同样是负增长。

(4) 效益。1~8月份全省水泥行业总利润10.6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05%, 销售利润率3.64%, 比去年同期下降1.39%, 吨水泥毛利润10.87元。与其它主要水泥生产省份相比, 江苏省水泥利润率处于中低水平, 其中:四川 (46.67元/t) 、内蒙 (44.08元/t) 、吉林 (42.53元/t) 、河北 (34.56元/t) 、山东 (29.59元/t) 、河南 (26.46元/t) 、安徽 (20.6元/t) 均高于20元以上, 江西、广东、浙江分别为13.35元/t、7.43元/t、2.00元/t, 福建省水泥行业亏损企业面达46%, 1~8月份利润总额为-0.4亿元, 总体亏损 (表3) 。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1) 无论是水泥还是熟料, 华东地区省份的产量在全国水泥总量中占居较大的比重; (2) 根据江苏省目前的水泥产量, 至少有35%的水泥熟料需要从外省购进; (3) 安徽省是主要水泥熟料供应省; (4) 全国水泥熟料前六位省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已大于75%; (5) 山东和浙江两省水泥和熟料产量仍处于下降态势; (6) 华东地区除山东外, 其它省份水泥利润与同期相比均出现负增长, 其中:福建省水泥行业总体亏损, 江苏省水泥行业利润继续下滑。

8.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八

一、基本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2013年产销再创新高,增速大幅提升

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全国汽车产销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产销创国内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各国汽车产销纪录,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

从全年汽车销量分月完成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13.42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35.46万辆。全年除2月(春节)外,其余11个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总体看,月度产销符合历史规律。

从全年汽车产销累计增长速度来看,逐月总体保持在10%以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扣除春节因素影响,前八个月累计增速最低,但仍高于上年同期7.7个百分点。从9月份开始累计产销开始回升,趋势持续到年底。

(二)乘用车产销较快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2013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6.5%和15.7%,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9.3和8.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13年乘用车增长主要受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拉动,其中轿车销量完成1200.97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47.2%;SUV销量完成298.88万辆,比上年增长49.4%,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36.9%。多功能乘用车(MPV)增长较快,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均低于上年。

1、轿车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2013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共销售1200.97万辆,同比增长11.77%,增幅与上年6.15%比较,上升5.62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排量1—1.6升和1.6—2.0升销量是增长的主力,分别销售821.20万辆和276.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38%和1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56个百分点和1.63个百分点;其它排量销量均略微下降。

2、SUV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共销售298.88万辆,同比增长49.41%,增幅与上年25.5%比较,上升23.91个百分点。

3、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乘用车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SUV市场增长迅猛,占比增加;轿车占比下降。SUV销量由2008年的45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99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增长到2013年的16.7%。同时,轿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4%下降到2013年的67%。

4、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小幅提高

2013年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862.76万辆,比上年增长13.12%,高于轿车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拉动汽车总体增长5.19个百分点;占轿车总量的比重为71.84%,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

5、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国外品牌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三)商用车产销回升

201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6.4%,由上年的下降转为增长,但是依然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

商用车产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3年商用车分月完成情况基本符合历史变动情况。1、2月份产销水平较低,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逐月下降,7月到达一个低点,从8月开始逐步回升。除2月由于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各月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商用车分车型完成情况看,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分别完成56.31万辆和55.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1.2%和10.2%;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产销分别完成346.85万辆和349.63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和5.8%。

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受轻型客车的拉动,轻型客车销售的增长贡献度达到97.3%;大型客车的增长贡献度为4.8%,而中型客车销量低于上年。货车市场分车型看,重型、轻型货车销量高于上年,增速分别为21.7%、3.6%,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1.7%、34.1%,成为拉动货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和微型货车低于上年,分别下降1.8%和4.1%。

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重型货车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的历史最高销量以及2011年和2012年的总体回落后,2013年有所回升,销量比2012年净增13.8万辆。

(四)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943.06万辆,比上年增长15.8%;高于全行业增速2.0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3年上汽集团继续蝉联销量第一,年销量超过500万辆,达到507万辆。

(五)企业库存情况

2013年年末汽车企业库存为90.23万辆,其中,乘用车库存为71.67万辆,商用车库存为18.56万辆。

(六)汽车出口下降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3年汽车整车出口市场下降,总体出口低于100万辆,为97.73万辆,比上年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比上年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比上年下降3.5%。乘用车中轿车出口下降,其余车型增长;商用车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

2013年汽车出口低于上年,主要原因包括: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和相关国家货币的贬值,出口目的国的政策和政局不稳定等原因。中国汽车出口的目的国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政策不稳定甚至政局也不稳定,导致出口下降。

(七)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增长

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533辆,比上年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290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比上年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038辆。

(八)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长较快,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17家重点企业快报统计,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完成利税总额4507.93亿元,同比增长24.7%,比上年同期提高18.9个百分点。

(九)摩托车产销量为2007年以来新低,出口小幅增长

2013年,摩托车行业产销状况总体稳定,产销量延续上年低位运行的发展态势。全年产销摩托车2289.17万辆和2304.50万辆,比上年下降3.1%和2.6%,为2007年以来新低。其中,一季度产销下降3%和1.8%;上半年下降3.1%和2.4%,前三季度下降4.0%和3.4%,总体表现比较平稳。

2013年,摩托车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出口量走势与2012年类似,总体表现为前高后低,前扬后抑的态势。全年出口摩托车916.87万辆,比上年增长2.6%。其中,上半年出口46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下半年出口453.8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

二、2014年展望及预测

2014年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年,在政策保持平稳,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需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转速、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三转”时代,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将重于经济增速,同时民生改善、生态和谐、科技进步同步推进,实现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可持续增长。

2014年,虽然汽车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限行限购、使用成本提高等诸多不利和不确定因素,但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依然巨大,加之宏观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4年汽车产销可实现平稳增长,销量将达到2400万辆左右,增长率在8%—10%。

9.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九

一、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历史

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与人们对民营经济的逐步认同息息相关。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限制发展时期,从建市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建市初期,全市只有30多家手工业作坊和为数不多的个体零售店,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就是仅有的这几家私营个体户在后来也大多数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

第二阶段:起步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改革开放结束了非公有制经济被否定和排斥的状态,民营经济开始萌芽,个体户和作坊式私营企业出现。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承认私营经济合法存在与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改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这一阶段,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起步,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经历了“红帽子”、摘帽、戴帽的曲折过程。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0.08万人增加到1991年1.8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0.06%提高到0.8%;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0.01亿元增加到1991年4.40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从0.26%提高到18.6%。

第三阶段:放手发展时期,从1992年到2003年。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起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前所未有的宽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既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彻底消除了人们对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的思想顾虑,解除了桎梏,放开了手脚,搬掉了石头,铺平了道路。这一时期,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发展措施上,全面启动实施“三十双百”工程,做到“四个结合”,对龙头企业和明星企业给予“三大扶持”,民营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阶段,全市民营经济从下海经商等所引起的急剧增长逐渐步入稳定发展。到2003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6%;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042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15.7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5%;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8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达59.7%。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今年召开的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为起点。今年年初,连云港市党政代表团赴全民创业先行地区浙江省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2月20日召开了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就鼓励干部招商、方便群众创业、支持企业发展、强化环境整治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机关效能服务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奋力赶超”主题教育的意见》、《关于建立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和服务体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市民营经济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各种人群谋求致富、各类企业竞相发展、各级干部狠抓项目、各个单位热忱服务的良好局面。

二、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连云港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连云港市民营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经济总量迅速增大,贡献份额日渐提高

据初步测算,1-3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4.74亿元,总量已经超过2003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5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36.9%,明显高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8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到9月末,全市私营个体户数为6.5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0.95万户,个体工商户5.61万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96.72亿元,平均每户注册资本为14.74万元,比2003年提高了2.74万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5.12亿元,平均每户注册资本为89.41万元,比2003年提高了14.41万元。全市注册资本过500万元的私营企业已达251户,过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137户,过亿元的私营企业2户。其中,连云港盛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江苏鼎大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6亿元,实现了连云港市私营企业规模过亿元的零的突破,江苏鼎大集团有限公司也成为连云港市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私营企业。

3、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工业占据主体地位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行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民营企业除了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以外,还延伸到旅游、学校、医院、养老院、公园、电子商务及中介代理等各个领域。上海云间房开公司与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正式进军拆迁改

造领域,开创了连云港市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改造的先河。连云港信元投资担保公司是目前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资控股专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4000万元,连云港市的融资担保体系更进一步的健全。

私营工业占据了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到9月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253户,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10家,其中江苏汤沟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新金花集团、江苏金山肥业有限公司三家产值过亿元。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38.8%,高出全市工业生产增幅6.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24.3%,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7.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0.30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37.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11亿元,增长40.9%,高出全市增速3.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17亿元,增长41.9%,高出全市增速19.4个百分点。

4、外贸出口增长迅速,集聚态势日趋明显

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到9月末,全市已有90家民营企业有出口实绩,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前三季度,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出口总额0.86亿美元,增长75.4%,比全市增速快47.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6.6%。

民营工业加快向园区集中。围绕化学工业、硅资源加工、海产品加工等行业,建立了一批民营经济园。灌南县与江苏亚邦化工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堆沟港化学工业园,自去年5月份建设以来,已引进项目超过40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成为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集聚地。

5、民营企业活力显现,整体效益逐步提高

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税源逐步扩大,使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的税收收入保持强劲增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39亿元,同比增长44.1%,高出全市财政收入增速1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经济完成入库税金为1.95亿元,增长83.9%,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民营经济领域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到9月末,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18.1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47人,社会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6、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由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低,前3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11.8%,但这没有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3季度,全社会民间投资完成97.54亿元,同比增长43.0%,增幅高出全社会投资3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稳步上升,国有投资独领风骚的格局被打破,民间投资在全市全社会投资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达55.1%。

三、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意义

民营经济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1、民营经济拓宽了就业渠道

随着连云港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民营经济为国有经济顺利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数量基本稳定,只有民营经济就业人员呈逐年上升势头,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是连云港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到目前为止,连云港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就业的潜力还很大。

2、民营经济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城乡居民提高收入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82元,其中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43元,比上年增长了近3倍。全市农村私营个体企业有29230家,实现营业收入达275.98亿元,利润10.82亿元,为全市农民增收、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较大贡献。

3、民营经济推动了企业改制创新

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观念的更新、机制的转变和体制的创新。全市已有许多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盘活了国有和集体的大部分资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

4、民营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近年来,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的生力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5、民营经济加快了城市化脚步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或创业,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6、民营经济提高了经济外向度

民营企业不仅开拓国内市场,而且努力挺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交往的意识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了全市经济外向化程度,加快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

四、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1、民营企业素质不高,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表现在:一是私营个体企业业主大多学历不高,许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追求目标短期化,没有干大事业的气魄,影响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营业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没有健全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响了企业信用的建立,也使企业经营起伏波动较大,更难以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三是多数企业未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也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业主管理水平偏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术、有销无营”状况。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龋特别是有一些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还有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3、民营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尽管近年来连云港市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仍然偏校2003年,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平均每家只有12万元,全市资产过5000万元的8家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9家私营企业都是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淘汰下来的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2003年8304家私营企业中当年新增2156家,而2002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6762家,一年中全市有614家私营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或破产或关门。

4、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企业融资靠银行贷款很难,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私营业主大部分精力在组织资金,维持简单再生产,规模难以扩张,效益无法提高。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有效资产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到9月末,全市私营个体企业从银行中的贷款为2.02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7%。这有限的资金支持对于私营个体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5、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型企业少。目前连云港市民营经济中优势产业、行业与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于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几个领域,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比较少。而浙江有60%以上的私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纺织、服装、皮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其众多产品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产业带。

6、政策落实困难,经营环境不尽人意。近几年,连云港市大力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仍有一些难如人意的地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民营企业用地、户口申报、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受到歧视,民营企业经营的行业限制范围大,在建设用地、银行贷款和税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时,由于体制、观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平等地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尽管连云港市近几年都把整治投资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重头戏,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各种变相收费项目名目繁多,收费标准和范围随意性大。

五、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连云港市实际情况,民营经济发展应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方面,产业的选择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基储社会背景、区域人文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有很大的关联性。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产业问题非常重要。产业总的要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应该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产业定位上、在产业技术上不一定都要追求最高,而应该是最合适的。创业初期首先要立足现实,可以选择技术要求不太高、便于制造或模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太高便于从农村获得剩余劳动力的产业;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且周转能够比较快的产业;选择比较容易进入市场能够较快获得广阔市场空间的产业。

第二方面,企业规模的选择

民营企业规模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资产上,或者从销售收入上讲,民营企业的规模都普遍较校但是,如果把企业要上规模当作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的话,就有可能徒劳无功,甚至会给经济发展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我们知道,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如果硬是让它们舍弃自身的比较优势,而盲目上项目、扩大资产规模,力不从心地接收很多人就业,把规模搞大,那么大多数企业离破产和倒闭的期限也就不会太远了。对待民营企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对于有条件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要全力支持其发展,对于市场发展前景不是那么广阔、产品技术含量不是那么高的民营企业不能拔苗助长。要有重点的培育、扶持一部分大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方面,企业制度的选择

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制度在创业初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是由其特定环境、特定条件决定的。许多民营企业正是靠家族化组合,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的快速成长。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是继续坚持“家族化”管理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呢?不容讳言,现在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其管理素质差、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但不能实行“一刀切”。只有生产经营

形式特别复杂,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其中内部专业分工也细化的情况下,才应当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第四方面,工商互动发展问题

工业与商业的互动发展,形象地讲就是大商品、大市尝大流通。以浙江为例,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四千多个,商品交易市场中近90%的经营户是个体私营企业。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特别是专业加工群体互为依托,滚动发展,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传统工业基础上的产业催发市场,或是专业市场带动产业,联动发展,使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区域产业特色十分明显。这是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六、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无论经济基础还是发展环境都有了较大进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第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优,发展快,环境差,发展慢,这是经很多地区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尽快清理并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实民营企业本应享有的国民待遇,在政策上体现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二要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建立一种自强、自律、诚信、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机制,为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促成市场正当有序的竞争。四要优化法制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力度,让民营企业主能安心进行生产经营。

第二、进一步搞好整体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选择一些重点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率先突破,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部,从个体到整体,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势。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推进民营经济的聚集化过程。要重点发展有传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要选择已成为龙头企业和支柱的大型企业、有发展潜力和填补产业空白的中小企业、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培植。要重点扶持已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目录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高精尖技术产品和本地资源丰富的工业制成品等。

第三,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必然选择。要根据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不同条件,科学制定和完善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努力使园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板块。

第四,进一步做好招引工作,拓展项目来源

如果按照早期温州那样的发展模式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话,想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必须实施超常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来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动员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参与招商,使其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完善基础资料,排出重点项目,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做足做细做实招商工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第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约瓶颈

对民营企业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尽快壮大起来。在技改补贴方面,把民营企业的技改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在建设项目方面,除国防以外的建设项目,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建设。在生产经营用地方面,要让民营企业参与竞标。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对民营企业申请对外经营权、开展进出口业务、招商引资、对外投资,都应大力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和承包技术项目,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除享受该企业的待遇外,国家给予其他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应同样享受。在税收方面,对民营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的产业,以及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安排下岗职工就业,要给予税收减免。

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积极建立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民营企业却又很难得到贷款。从金融部门来看,目前国家的有关政策及金融法规在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贷款审批、检查手续复杂,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分散、量孝时间急的特点。从民营企业来看,绝大多数处于创业期,信用差、抵押和担保不足,金融部门为了规避信贷风险对民营企业贷款比较谨慎,甚至是拒贷。一方面银行资金难找出路,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得不到必要的发展资金。因此,政府部门应在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一条渠道,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突破民营企业的资金制约瓶颈,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开拓创新

民营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重要的是要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的素质。在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民营企业重视物质资本包括资金、技术等的积累,而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却投入很少。而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转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10.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8日 】 【来源:原材料司】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区域发展不均衡。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产生铁65791万吨,增长3.7%;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增长7.7%,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2、4.7和2.2个百分点。从各地区看,新疆、贵州、福建、吉林、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10%;山西、江苏、河北等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8%和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7%。

(二)钢材净出口增速平稳,铁矿石价格近期快速反弹。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吨,下降43.3%;坯材合计折合净出口粗钢4207万吨,同比增长26.3%,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2012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74355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均价128.6美元/吨,同比下降35.4美元/吨。月均矿价在10月份跌至低点104.9美元/吨后开始回升,特别是近1个多月来,矿价快速反弹,到2013年1月份成交价迅速攀升至150美元/吨以上。

(三)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长材价格跌幅明显。2012年钢材价格水平总体低于上年。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12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点,较年初下降15.2个点,下降12.6%。从产品结构来看,长材(螺纹钢、线材等)价格跌幅大于板材(薄板、中厚板等),长期的“长强板弱”态势有所转变。截止2012年末,三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3808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672元/吨;3.0mm热轧均价为4081元/吨,下跌273元/吨。

(四)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钢铁企业库存压力大增。2012年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至12月末,全国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1188万吨,比年内最高点下降706万吨,比上年同期也减少了102万吨。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滑将市场供需矛盾压力传导至生产企业,去年钢

铁企业钢材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其中7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1232万吨,截止2012年11月中旬,钢铁企业库存1064万吨,较2011年同期上升6.1%。

(五)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只有0.04%)。2012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055亿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显回落。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问题

(一)下游消费需求增幅回落,产能过剩进一步凸显。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二)矿价走势强于钢价,钢企处于被动地位。2012年9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较上年同期下跌43美元/吨,折合吨材成本下降450元左右,而同期钢材价格跌幅在1200元/吨左右。2012年9月至12月市场回升时,除热轧板、中板涨幅在500元/吨左右外,多数钢材品种涨幅在200元/吨左右,而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在50美元/吨左右,仅铁矿石就使吨材成本增加500元左右。矿价大幅波动使很多企业损失严重,2012年前11个月,首钢集团因产品下跌减利107亿元,原燃料降价仅增利70亿元,合并减利达37亿元。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三、钢铁行业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行业困境,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引导行业克服困难,行业协会加强组织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钢铁企业也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有力保障了钢铁工业平稳运行。

(一)坚持以销定产,有效控制产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生产组织。包钢、攀钢通过优先保障重轨等市场销售好、盈利能力高的产品生产,压减中厚板等市场销售不畅的产品,保障生产稳定运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采取控产措施,2012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6%,对平稳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挖潜降本增效。钢铁企业推进经营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全力压降原辅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2012年河北钢铁集团压减各类原辅料库存85万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灵活运营。与此同时,从采购、生产、工艺技术、库存、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流程挖潜、全系统降本活动。宝钢集团宁波钢铁通过对标挖潜和成本倒逼,使铁水成本连续9个月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推进产品升级,不断开拓市场。部分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瞄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市场。辽宁省通过组织产需对接活动,为重点钢铁企业和下游用户搭建平台,扩大钢材消费需求;兴澄特钢开发的大规格连铸圆管坯、弹簧钢、帘线钢等一批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钢通过拓展市场获得33台大型变压器用钢供货权,高磁感取向硅钢首次进入超高压及直流换流变压器制造领域,汽车板首次供货上海大众等高端汽车厂。

(四)狠抓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潜力。河北、山西等地鼓励钢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围绕钢铁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沙钢集团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沙钢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钢铁贸易、剪切加工企业集聚入园的步伐。

四、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在7.5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接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粗钢消费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在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但随着我国矿石需求趋于稳定,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形势将逐渐凸显,铁矿石价格总体将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为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加强调研,及时部署,为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制定出台政策提供支持。

一是着力加强规划落实和规范管理。继续推动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并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建议;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规范工作,争取2013年公告1-2批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

二是着力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推进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地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适时调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将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转向淘汰落后企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创造和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研究适合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境外投资重点区域,鼓励国内有实力钢铁企业“走出去”,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支持钢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高效生产、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开发协同创新。委托行业协会对重点工艺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较为成熟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培训和辅导,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突破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钢材强韧化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围绕产品升级、重点工业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工作。

四是着力推进高性能钢材推广应用。会同住建部继续加大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范围,在示范城市和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5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加快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修订,协调推进钢筋生产许可证换发,巩固推广应用成果。积极开展电工钢、船舶用钢上下游合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启动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协调推动标准规范制修订。

11.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一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化学原料药行业产生了一些影响,另外,随着环保、出口退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更是增添了我国原料药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在世界范围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化学原料药行业经济运行如何,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得如何,就自然成为了医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2007年1-8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药企业为5 969家,其中化学原料药企业有1 025家。目前环保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后,一些达不到环保新标准的企业将被淘汰。

1 化学原料药行业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1 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84.83亿元,同比增长26.01%,增幅列全部医药子行业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和制药机械)。

在整个化学原料药累计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股份制经济(占43.26%),累计实现了426.08亿元;接着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占20.05%),实现了197.49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占17.62%,实现173.58亿元;国有经济类型占16.51%,实现了162.59亿元;所占比重最少的是集体经济(仅占2.55%),实现了25.10亿元。其中,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其他经济类型(34.18%)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经济(30.95%),均超过了整个原料药行业的增幅(见表1)。

从控股类型来看,私人控股占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的49.12%,国有控股占26.18%,外商控股占11.00%,集体控股占8.55%,港、澳、台控股占5.15%。

统计显示全国化学原料药企业有1 025家,其中大型22家,中型149家,小型854家,从累计实现的工业总产值看,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36.01%,中型企业占34.89%,大型企业占29.09%。大型企业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

统计还显示,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三省化学原料药企业分别都在100家以上,然而,在实现工业总产值排名中,江苏省没有进入前三位。河北省原料药生产态势很不错。排在前三位的占了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见表2)。

1.2 销售增势明显,产销衔接良好,出口增速有所恢复

1.2.1 销售产值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完成销售产值941.61亿元,同比增长25.14%,增幅列医药子行业第五位。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是我国化学原料药的主力军,完成了409.66亿元,占销售总产值的41.60%,同比增长20.18%;其次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类型,完成了186.56亿元,占销售总产值的18.94%,同比增长29.91%;其他经济类型则完成了167.60亿元,占销售总产值的17.02%,同比增长34.78%,列增幅首位;国有经济类型完成了153.31亿元,占15.57%,同比增长23.35%;集体经济类型完成了24.47亿元,只占2.49%,同比增长26.61%。国有和集体两种经济类型的销售总产值相加也仅占销售产值的的18.06%,不到1/5。

从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原料药行业比较有优势,分别创造了49.31%和26.16%的销售产值,港、澳、台控股企业增幅比较大(达到了39.91%)。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75.43亿元,占该行业销售总产值的29.25%,同比增长20.48%;中型企业完成324.91亿元,占34.51%,同比增长21.98%;小型企业完成341.27亿元,占36.24%,同比增长32.54%。销售方面,大型企业优势同样不明显。

从地域来看,销售产值前十强产生了84.00%的产值。其中销售产值排名前三位的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北省共同创造了化学原料药52.48%的销售产值。增幅前三位的是黑龙江省、广西状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前五位的增幅都接近甚至超过60%。原料药行业有向边陲地区扩展的趋势(见表3)。

1.2.2 产销率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产销率为95.61%,高于整个医药工业平均水平,但是同比下降了0.67个百分点。

从控股情况看,港、澳、台控股和外商控股产销率比较低,分别是94.14%和94.16%,集体控股最高(96.55%),私人控股(95.97%),国有控股为95.54%。

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产销率达到了96.22%。大型企业产销率为96.13%,中型企业为94.55%。

从各地区看,重庆市产销衔接最好,排第一位,达到了103.39%(见表4)。

1.2.3 出口交货值

我国是世界原料药出口大国之一,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8.8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5.20%,远低于行业增幅平均水平。 2004年开始出口交货值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8月份增速有所上升,逼近2005年的水平。8月份累计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24.30%,同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占比重较大,为46.83%,其他经济类型同比增长较快,为24.55%,集体经济类型出现了负增长(见表5);从控股情况看,原料药企业出口交货值主要集中在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分别占47.55%和31.07%。同比增长比较快的是港、澳、台控股企业(27.37%);从企业规模看,原料药出口交货值主要集中在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分别为43.83%和32.74%,小型企业占比为23.43%。从地域来看,排在出口前三位的是浙江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前三位的3个省实现出口交货值占全国原料药行业的59.99%,其中,浙江省就占33.67%(见表6)。从出口交货值增幅看,广西状族自治区、湖南省和重庆市为增幅前三(见表7)。

1.3 经济效益增势明显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实现利润总额62.99亿元,占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17.65%;同比增长36.10%,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幅同比增长了22.0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贡献最大,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0.70%,国有经济同比增长73.59%,列增幅第一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同比增长38.55%,也有不俗表现,超过了该行业的平均增幅。

从控股类型看,仍然是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占比最大,分别创造了原料药行业的47.73%和23.32%的利润总额。其它依次为外商控股(占12.55%),集体控股(占8.34%),港、澳、台控股(占8.07%);同比增长最快的是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同比增长98.48%,国有控股也不错,同比增长了65.05%。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的利润在全行业利润总额的占比比较高,占41.19%,其次是小型企业(占34.51%),大型企业占24.29%。

利润总额前三强是浙江省、山东省和河北省,其中河北省同比增长了104.16%,山东省同比增长了49.86%,浙江省同比增长比较低(21.35%)。江苏省出现了利润负增长。前三强创造了整个原料药行业的53.44%的利润总额,前十强创造了85.65%的利润总额(见表8)。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亏损企业数为215家,同比增加了10家企业,比5月份减少了16家。企业亏损面上,国有经济类型最大,为42.86%,其他类型都在18.12%~25.71%之间。

从控股类型看,亏损面比较大的是国有控股(达38.30%),外商控股达26.25%,集体控股达22.09%,私人控股达18.27%,港、澳、台控股达17.02%。

从企业规模看,亏损面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为22.27%)。大、中型企业都低于行业平均幅度。优势互补,合理并购,做大做强仍然是化学原料药企业的目标。

利润总额居前三位的浙江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亏损面分别为20.25%、6.25%和18.60%,均低于全行业的亏损面。

1.4 销售费用和销售成本增幅有所提高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累计销售成本为765.36亿元,同比增长23.35%,增幅同比增长了7.1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累计38.94亿元,同比增长14.04%,增幅同比增长了3.3个百分点。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1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为9.61%),其他经济类型为7.20%,股份制经济为6.71%,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分别为5.92%和5.62%。

从控股情况看,港、澳、台控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56%,外商控股为8.14%,私人控股为7.16%,集体和国有控股分别为6.85%和6.04%。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48%,小型企业为7.12%,大型企业为5.68%。

成本费用利润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为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分别为22.37%、12.59%、12.42%。利润总额前三的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9.67%、5.96%和5.72%。

2 化学原料药企业资产规模分析

2007年1-8月份,化学原料药行业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总计达1 570.27亿元,同比增长8.83%,但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增幅同比下降了3.78个百分点。总负债898.52亿元,同比增长4.41%;资产负债率为57.22%。

化学原料药资产中,国有经济类占23.36%,同比下降了0.91%;股份制经济占较大比重,为45.36%,同比增长了8.76%;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幅较大,占全行业总资产的16.86%(见表9)。

从控股类型看,私人控股(占行业总资产41.60%)和国有控股(占行业总资产37.27%)企业是化学原料药行业两大主要企业类型,并且私人控股保持继续扩大趋势,同比增长了15.22%,但是国有控股类型在逐渐萎缩,同比下降了0.32%。可以看到,外商和港、澳、台控股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幅都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不断扩大,给国有控股的原料药企业,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规模国有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见表10)。

从企业规模看,化学原料药行业小型企业增加比较多,资产同比增长了19.34%,大型企业同比增长了1.46%%,中型企业增长了9.96%。但从占总资产比重看,大型企业资产占37.07%,小型企业只占到26.26%,我国原料药行业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仍然存在。

从全国范围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资产总计前三位的是浙江省、河北省和山东省;资产增幅居前三位的是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安徽省(见表11)。

化学原料药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为5.04%,居整个医药工业第六位,显得比较低。从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的资产报酬率最低,只有3.51%,报酬率比较高的是港、澳台控股和外商控股(分别为7.46%、6.39%);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不够好(仅为3.68%),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为6.06%和5.68%。

3 结语

2007年1-8月份继续保持良好增势,经济效益增势明显,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产销衔接也不错,出口增幅出现了反弹,但是成本费用增幅有所提高。

化学原料药行业主要以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方式的股份制经济类型为主,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的小型企业为主的态势,大型企业虽然资产占比比较大,但是无论从产值、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都没有体现其优势效应。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2007年4月由国家环保总局起草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化学原料药企业势必有一些不合格的企业要停产,虽然成本暂时会给企业带来不小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原料药行业必将健康、有效地快速发展。

12.2023年江苏省丹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二

一、主要产品生产运行情况

2009年, 江苏省大部分建材产品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 列入统计目录的25种建材产品中有1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11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增长率较高的是:水泥压力管、大理石板材、水泥设备、水泥电杆、水泥排水管、中空玻璃、建筑涂料、钢化玻璃等, 增长率分别为:33.6%、27.0%、24.2%、23.7%、23.5%、21.6%、20.9%、17.5%。同比下降率较高的是:陶质砖、卫生陶瓷、细炻砖、陶瓷砖、炻瓷砖、玻璃纤维纱, 下降率分别为:41.5%、37.7%、29.8%、28.8%、28.5%、17.1%。全省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及增减情况是:水泥14570万吨, 同比增长5.0%;水泥熟料6761万吨 (其中新型干法熟料5485万吨) , 同比增长6.5%;水泥设备170171吨, 同比增长24.2%;钢化玻璃1813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7.5%;夹层玻璃37.9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2.5%;商品混凝土6296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5.2%;水泥混凝土电杆90万根, 同比增长23.7%;大理石板材43.5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7.0%;建筑涂料28.5万吨, 同比增长20.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41.9万吨, 同比增长8.5%;水泥混凝土桩2727万米, 同比下降6.7%;平板玻璃5909万重量箱, 同比下降7.4%。

二、主要产品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 全省列入统计的建材企业1961家,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0722亿元, 同比增长18.1%, 占全国建材工业总产值的8.1%;销售产值1713.3623亿元, 同比增长17.6%;完成工业增加值473.0167亿元, 同比增长12.13%, 占全国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的7.2%;全年出口交货值总额52.1876亿元, 同比下降16.8%, 占全国建材产品出口交货值总额的7.4%;实现投资完成总额240.1796亿元, 同比增长19.16%, 占全国投资完成总额的4.5%。实现利税230.8亿元, 同比增长17.14%, 利润123.4亿元, 同比增长19.1%。

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拉动下, 全省建材行业产值和利润与上一年相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 在华东地区高于上海、浙江、福建, 但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水泥产品从9月份开始逐渐回升, 到12月份, 42.5水泥出厂价达到285元吨, 同比提高20%。平板玻璃从年初价格逐步回升, 到12月份达到98元/重量箱, 同比提高75%。

(1) 完成工业总产值情况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 水泥制造、水泥制品制造类工业总产值均已超百亿元, 分别为:464亿元、387.66亿元, 占全省建材业工业总产值的48.75%, 分别为:26.56%、22.19%。建筑装饰用石开采、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石棉水泥制品制造、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类工业总产值增加较快, 累计增长率分别为47.0%、46.0%、38.1%、36.8%。卫生陶瓷制品制造、石墨及滑石采选工业总产值出现负增长, 分别为:13.6%、6.9%。

(2) 完成工业增加值情况

全省建材行业列入统计分类的26类产品中有21类同比增长, 5类同比下降。水泥制造、水泥制品制造占全省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总额的49.08%, 分别为:28.61%、20.47%。累计增长率较高的是:石棉水泥制品制造、建筑装饰用石开采、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平板玻璃、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技术玻璃制品制造, 增长率分别为:64.28%、58.09、45.16%、37.41%、36.30%、36.29%、32.05%。累计负增长率较高的是:石灰和石灰制造、建筑陶瓷制品制造、卫生陶瓷制品制造、石墨及滑石采选, 累计负增长率为:26.81%、23.69%、17.43%、14.61%。

(3) 出口情况

全省建材行业列入统计的19种出口产品中有7种产品同比增长, 10种产品出现同比下降。出口交货值最高的是玻璃纤维及制品、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类, 占交货总值的56.72%, 分别为34.79%、12.75%、9.18%。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率较高的是:轻质建筑材料、防水建筑材料, 增长率分别为:29.80%、20.90%。累计负增长较高的是:石棉水泥制品、隔热和隔音材料、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制品、玻璃纤维及制品、卫生陶瓷制品, 累计负增长率为:80.50%、44.20%、42.10%、26.70%、22.90%、21.40%、20.40%。

(4)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9年, 全省建材行业列入统计的26类产品中, 有7类实现投资完成总额超10亿元, 投资完成额较高的是:水泥制品制造、水泥制造、平板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 投资完成额分别是:40.8664亿元、23.7798亿元、18.6419亿元、14.9441亿元。投资累计增长率较高的是:石棉水泥制品制造、石灰和石膏制造、平板玻璃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技术玻璃制品制造, 增长率分别为:1650.00%、794.97%、172.18%、123.42%、100.58%、99.20%。负增长较高的是:石灰石及石膏开采、云母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卫生陶瓷制品制造, 负增长率为:86.18%、79.78%、55.71%、46.31%。

三、主要产品及分布情况

在列入统计的25种产品中, 水泥、商品水泥混凝土、水泥设备、钢化玻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水泥电杆、石膏板等13种产品产量已居全国前10位, 详见表1。

上述产品有5种产品产量累计增长率超过10%以上, 玻璃纤维纱、瓦、平板玻璃、水泥混凝土桩出现了5%以上的负增长。这13种产品在各市分布主要情况见表2。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近几年, 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过程中, 全省水泥粉磨产能增长较快, 产量已居全国第一, 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现象更加明显,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 全省水泥价格偏低, 虽然9月份以后价格有所回升, 但仍然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控制水泥粉磨产能是全省水泥行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我们的手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太原科技大学档案馆自查报告